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識別“心”問題
中小學教師識別學生心理問題,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初步評估目的不在于診斷,而在于“適宜的時機為適宜的學生進行最適宜的幫助”,避免心理偏差累積導致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時救助導致精神障礙。另一方面,也可以預防某些校園事件的發(fā)生,對于學生個體和學校都有積極的意義。教師識別學生心理問題一是區(qū)分正常和異常心理,二是初步判斷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從而作出是否自行干預或者轉介到專業(yè)機構進行咨詢或治療的判斷。
1.識別正常和異常的能力。
正常和異常心理的區(qū)別主要依據郭念峰教授的“三條原則”。一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性原則,心理的實質是客觀現(xiàn)實在人腦中的反映,正常心理活動和行為應該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huán)境保持一致性。如果不一致,例如出現(xiàn)幻覺和妄想,那他的心理就異常了;二是精神活動的內在協(xié)調一致性原則,知、情、意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xié)調一致的關系,心理過程之間的不協(xié)調也是心理異常的表現(xiàn);三是個性的相對穩(wěn)定性原則,“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的個性特征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如果在沒有明顯生活事件影響,這種個性的相對穩(wěn)定出現(xiàn)問題,我們也要懷疑一個人的精神活動是否出現(xiàn)異常。這三個原則可以形象地用三句話來加以理解:是否聽到或看到不真實的東西?是否在該哭的時候笑?是否一夜之間像變了個人一樣?
2.判斷健康和不健康的能力。
在心理正常的個體中又存在心理健康與否的判斷,定性層面可以參照新綱要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教育內容,主要有(1)正確的自我意識;(2)較強的求知欲望;(3)穩(wěn)定的情緒特征;(4)合理的耐挫能力;(5)和諧完整的人格;(6)良好的人際關系;(7)良好的社會適應。定量層面可以使用一定的測評工具,例如國際通用的《心理健康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國內修訂或者自主研發(fā)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手冊》和《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相比較而言,SCL-90比較適用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的診斷,后兩者更適合學校情境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評估。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心理問題內容是否泛化,能否自我調節(jié),持續(xù)時間長短來作出學生心理問題是否嚴重的判斷,為教師是否轉介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提供依據。
3.形成心理問題處理流程。
教師在面對有疑似心理問題的學生時,需要作出分類判斷從而針對性處理。第一步:分析學生問題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作基礎,排除生理原因,特別是伴有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等生理性癥狀時,可以根據情況建議家長帶學生去醫(yī)院做一個全面的體格檢查;第二步:根據區(qū)分正常與異常的心理學原則作出是否接受精神科治療的初步判斷,如果學生出現(xiàn)了異常心理癥狀,教師必須在第一時間和家長聯(lián)系,建議去精神科或者心理科治療;第三步: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作出是否轉介到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或者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判斷;第四步:如果學生只是一般的心理困惑或者個體發(fā)展上的問題,普通教師可以自行通過談話、班級心理輔導課或者小團體輔導等方式加以解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初步判斷只是為后續(xù)的針對性幫助提供方向,切忌亂下診斷,與家長溝通轉介也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
(二)減少“心”傷害
1.發(fā)展同理能力。
學生出現(xiàn)違紀現(xiàn)象時,教師往往不容學生解釋,僅僅以現(xiàn)象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指責,結果師生對話中斷,師生關系鬧僵,教學管理反而受到阻礙。學生的欲言又止反映了現(xiàn)象背后有隱情,學生的內疚反映了個體內心的改變動力。如果教師讀懂了學生心,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時機,而讀懂學生內心的關鍵就是鼓勵學生說下去。
2.理解期待效力。
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效應叫做“羅森塔爾效應”,被心理學教授隨機指定為“優(yōu)秀學生”的個體8個月后居然出現(xiàn)了成績上的巨大進步!這個實驗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教師的期待行為又引發(fā)了學生對自己的積極期待。從本質上來說,它所體現(xiàn)的就是積極心理暗示的作用。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親其師而信其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都說明了教師積極期待對學生的影響。鑒于此,教師要堅持多獎勵少懲罰的原則,通過鼓勵,積極暗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三)培育“心”素質
1.幫助學生悅納自己。
不悅納自我是極其有害的。學生往往會對自己評頭論足、橫挑鼻子豎挑眼。不僅學習成績不好、相貌平平的會對自己不滿,甚至各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也對自己不滿意。因而,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培養(yǎng)學生悅納自己,從而促使他們產生自信、克服自卑。悅納自己主要包括:一是悅納生理自我:性別、身高、體重、長相、青春期生理變化等;二是悅納心理自我:心理過程(知情意)、能力、氣質、性格等;三是悅納社會自我:自己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的角色、地位、權利等。教師可以通過填寫認識自我的“周哈里窗”活動幫助學生更全面地分析自我,認識自我。通過舉辦班級“優(yōu)點大轟炸”之類的活動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進而賞識自己,獲得自信。
2.輔導學生設計自己。
時下的國內教育,學生上中學的目標就是考大學,上完大學以后干什么就不知道了或不去管了,所以不少同學考上大學以后就沒有了學習目標。這種應試的教育體制和家庭教養(yǎng)方式決定了相當多的中學生、大學生沒有明確的職業(yè)或專業(yè)興趣,很多學生覺得學這個也行,學那個也可以,或者干脆不知道該學什么,直等著老師或家長來幫他選擇和安排。學校、家長、學生本人都把興奮點集中到在讀的學業(yè)上,根據自己的特點來考慮今后發(fā)展方向的人少之又少。因而在中小學階段特別是中學段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生涯規(guī)劃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分享“哈佛目標威力實驗”引發(fā)學生生涯規(guī)劃動力,通過舉辦“價值大拍賣”活動進行價值澄清教育,通過“設計未來名片”等活動引發(fā)學生對未來自我的設計。
3.引導學生同理他人。
同理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是善于體察他人意愿、樂于理解和幫助他人的人。這樣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最值得大家的信任。事實上,同理心既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又是個人發(fā)展與成功的基石。社會學家發(fā)現(xiàn),同理心是人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社會化則是一個人發(fā)展與成功的前提。同理心對于個人的發(fā)展極為重要。它體現(xiàn)在一個人一旦具備了同理心,就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對于學生這一特定群體,同理對象主要涉及三個群體:家長、教師、同伴。教師可以通過類似“情緒臉譜”的活動引導小學生或者幼兒覺察不同的情緒及其表現(xiàn),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立場的不同;通過“蘇格拉底法”引導學生和自己原有的不合理認知質辯,掃清快樂情緒的絆腳石,建立積極合理的認知。
二、培養(yǎng)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的建議
(一)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提高了,才能調節(jié)、控制情感和意志,增強意識、信念,支配行為。對教師培養(yǎng)和培訓機構而言,要加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yǎng)和培訓中的比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職前和職后的一體化培養(yǎng)體系。對于教育行政部門而言,要加大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學校督導工作和績效考核中的比重,例如,可將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和專業(yè)化水平納入到我省學校心理輔導站評估中。對于中小學校而言,應把培養(yǎng)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中心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來,湖南省一所高中的實驗表明,運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理論,講究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原則和教學策略,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諸多層面適應新課程改革需求,最終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中小學學科教師應主動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投身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增強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將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大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根據教師必須具備的三項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從而搭建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基礎”。浙江省從2006年起開始實施《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崗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將教師的上崗資格分為A,B,C三個等級。三個專業(yè)等級之間的晉升有一定的實踐積累要求。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認證以來,浙江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大量的學科教師開始持有資格證書,越來越多的縣市區(qū)教育局將教師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級證書作為班主任任職的基礎條件。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認證培訓的重視“理論”忽視“實踐”,重視“效率”忽略“積累”,重視“培訓”忽略“指導”等問題也逐漸凸顯,一些地方采用短期集中培訓一周的方式對參訓老師進行理論的“狂轟濫炸”,參訓老師對知識無法理解,其次,教師們對于知識的掌握主要來自專家的講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于“讀懂學生”,這不是專家的講課可以教會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實踐經驗的積累。鑒于此,在大力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同時,要及時跟進培訓后的跟蹤指導,落實“培訓—實踐—再培訓—再實踐”,讓教師做到知行合一。
(三)落實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行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問題;原因;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但是長期以來對于初中生的成長還是以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學習成績、升學就業(yè)等問題為主,而對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如果我們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當前初中生問題日益增多,這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初中課程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淺談幾點看法。
一、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應試教育下的繁忙學業(yè)、激烈競爭。
在中考的指揮棒之下,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殷切期待下,人們看重的仍然是升學,還是把成績放在首要位置。這種迫切的愿望使學生心理負擔日益加重。尤其是在考試時,總是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受到學生的嘲笑,老師、家長的責備。超負荷的學習強度使學生精神緊張,心情壓抑,必然會影響學生的成長。當在考試中真的失敗時,立刻會心情沮喪,情緒低落,在短時期內學生不能恢復,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進一步影響學生的成長。
(2)初中生在學習上的自信心不足。
中學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來源于成績的不理想,在中考的形勢之下,父母和老師對學生都有著較高的期望,這就導致他們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對學生的消極評價較多,給予學生的積極性評價和鼓勵較少。因此,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甚至對自己產生了懷疑,總是抱怨自己,從而失去了對學習的信心。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平時就很少得到教師的關注,家長對他們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對他們都是采取“放羊”式的教育方式。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感到渺茫,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3)初中生比較敏感,脆弱、孤獨,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yōu)越。而他們的父母因忙于事業(yè),大多無暇顧及他們。而在這個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在與人相處的過程當中總是感覺別人對自己不友善。因此,很多初中生不愿意與太多的人交往,導致他們形成了自閉的心態(tài),總有一種孤獨感。這種脆弱封閉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會驚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潰。
(4)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比較嚴重。
“逆反心理”時期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尤為突出。頂撞老師,忤逆父母的事件屢屢出現(xiàn),有時候甚至還有失控越軌的事件發(fā)生,造成極大的傷害。
二、造成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學校、甚至社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
在現(xiàn)今的教育中,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雖然隨著國家的不斷進步,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人們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還是缺乏必要的措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沒有被專門設置為一項課程。
(2)教師任是沒能真正意義上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雖然新課改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也開始設置心理咨詢室,但是有些教師仍然受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仍然是一副“師道尊嚴”的樣子,對于一些學困生有看法。初中階段屬于一個極為敏感的時期,因此此類學生受到教師的批評和挖苦時,就喪失了自尊心,出現(xiàn)了心理障礙。
(3)家長不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現(xiàn)在多為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yōu)越。在現(xiàn)代家庭教育當中,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和保護,對孩子不是過分干預,就是放任自流。家長關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成績,以及衣食住行等等。對于孩子的思想行為及心理發(fā)展基本上從不在意,家長和子女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導致孩子和家長之間產生代溝,孩子內心封閉,甚至有些孩子走向墜落的深淵。此外,由于家庭的殘缺,如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yǎng)孩子等現(xiàn)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huán)境,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學生的不健康的心理。
三、進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學校要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
學校是學生進行生活、學習、交往最密集的場所,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靈活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各種力量,全面滲透、全方位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進展。校領導和各科任教師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學校教育工作的日程上來。在學校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心理咨詢服室等;德育教學、課外活動等各項管理都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校的環(huán)境建設及文化氛圍,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師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因此學校要加強師德建設,樹立自身形象。組織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聘請相關心理教育專家為教師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讓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具有樂于奉獻的精神,具有為教育事業(yè)、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自己巨大貢獻的師德師風。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進行調查研究活動,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及時進行疏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重視和加強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今教育的重要任務。在對初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通過多渠道、多樣化的形式來進行教育宣傳,只有對初中生進行綜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進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質及綜合素質。讓每一個初中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參考文獻:
[1]李曉文《學生自我發(fā)展心理學探究》第1頁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0
[2《]心理健康教育》黃希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一、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
中學生在學習焦慮、過敏傾向、身體癥狀、自責傾向等方面存在心理問題率較高。特別是對學習產生的焦慮,也就是說,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學生長期處于對學習的高焦慮狀態(tài),這無疑會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對中學生實施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有的校長常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課混為一談,使心理健康教育進入了一個誤區(qū)。其實,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區(qū)別的。德育旨在塑造個人的完善的道德品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塑造個人的完善人格:德育的核心問題是人生觀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成長問題。因此,要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須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使更多的人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和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要牢固樹立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和諧的發(fā)展。
新形勢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從功能上講,應關注心理疾病的預防,而不是治療,而且應傾向于心理潛質的挖掘,是一種發(fā)展性的心理教育,而不是矯正性的心理教育;從內容上講,以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性與調節(jié)能力為主要內容,積極開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從方法上講,積極發(fā)揮教育的系統(tǒng)性、目的,并給教育中的認知與體驗以足夠的重視。
二、減輕學習壓力。重視有關心理問題的預防與消除
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學習,這和他們所面臨的學習壓力及教師、家長的期望、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甚至是教育體制、考試制度等相關。雖然在大的方面,學校無法改變,但從學校角度,可以通過改善師生關系,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學生對自身的了解,幫助學生悅納自我,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愉快的成功體驗中成長,并不斷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樹立信心,則正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預防或減少學生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就要明確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它的表現(xiàn)及預防辦法是什么。
概括地說,學習對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心理。因此,學習心理的輔導,應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輔導,教會學生學習。
三、開展自我意識教育,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根據積極自我意識的構成,中學生積極自我意識教育的內容包括:①自我認識教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物質的我;二是認識社會的我;三是認識精神的我。引導他們正確看待這三種自我之間的關系,不要過多看重物質的我,要重視社會的我,更要重視精神的我。②正確的自我評價方法的教育。正確的自我評價方法應當是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相結合。③理想自我教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對理想自我進行構想,正確對待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之間的差距,避免學生由于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不一致而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
四、努力掌握心理輔導的知識與技巧,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中學生的學習焦慮、人際焦慮、自責傾向等八個維度,都和學校教育相關,而在學校教育中,師生關系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的領導作風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至少有三方面影響:第一,教師的領導方式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表現(xiàn)為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影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與教師進行信息交流的愿望:第二,教師領導方式影響師生合作,影響教學效果,表現(xiàn)為影響教學信息的可信度和影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配合;第三,教師領導方式影響課堂心理氣氛,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為領導方式對課堂心理氣氛的影響和課堂心理氣氛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此外,教師的歸因、教師對學生的期待、獎勵與懲罰等都深深地影響著學生。有時,教師一個不經意的稱贊,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而教師的一個過錯,也可能使學生剛剛燃起的進取之火熄滅。因此,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利用人格的魅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技巧,改善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是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每個教師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
1關注特殊群體和領域
1.1把握新時代90后大學生的新特點目前,大學校園里已經幾乎全部是90后。90后大學生是充滿朝氣和個性的一代,要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就需要與時俱進,了解90后的心理特點:在行為上,90后大學生在寵愛中長大,少遇挫折,所以他們表現(xiàn)出假成熟,追求獨立而依賴性強、喜歡嘗新而抗壓抗挫折能力弱。在情感上,他們情感張揚而愛憎分明,內心其實是渴望理解和關注。在思想上,他們在信息爆炸的環(huán)境中長大,能方便迅速地通過各種渠道接收到各種信息,科學知識人情世故均有涉獵,因此他們較早社會化。在認知上,他們有著強烈的善惡觀,敢于表達對事物的善惡美丑對錯的觀點,但容易武斷,有激情而難持久[5]。有鑒于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注意: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內在和實際需要出發(fā),營造人文關懷的教育環(huán)境。在教育的過程中注意把問題和觀點的邏輯關系和推導過程陳述清晰,這樣一方面能夠讓他們切實了解整個思維過程,同時可以教會他們如何思考。
1.2認真重視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領域。研究表明,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差于普通大學生,他們更加容易體驗到恐懼、緊張、憂慮和神經質的感受,而且更加情感壓抑,缺乏情感依戀對象和傾訴對象。貧困生相對于普通大學生對應激事件的評估更傾向于嚴重化,也就是說貧困生心理更敏感脆弱,更容易受到應激事件的創(chuàng)傷。貧困生在獲得的社會支持上明顯少于普通大學生,一方面是由于自身人際交往相對較少,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主觀感受上不能像普通大學生那樣坦然接受他人的幫助[6]。這是由于貧困大學生比其他大學生往往背負著更大的期待,這意味著他們要承擔更大的壓力。首先,他們出身貧苦,家庭經濟改善的期望和責任往往就落在他們身上。家人幾乎傾盡所有供他們讀書,期待他們好好學習,畢業(yè)后找一份好工作。所以他們比他人更堅強也更脆弱:堅強是因為他們會更早地承擔起責任,努力讀書,為家人付出;脆弱是因為他們往往失敗不起,萬一他們在耗盡家中大部分財產后找不到工作,面臨的將會是瀕臨崩潰的絕望。其次,進入大學后,他們會直接面對社會貧富差距在大學生中的表現(xiàn),如此大的沖擊在尚未成熟的他們身上特別容易激起各種不良情緒。如果這種心理反差不能及時得到調適,這些貧困大學生或者產生行為對老師和學生造成傷害;或者造成人際交往障礙、抑郁不振、嚴重自卑等心理問題[7]。
1.3關注畢業(yè)生就業(yè)心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yè)心態(tài)表現(xiàn)出以下特點:希望在競爭中以實力取勝,卻缺乏足夠的信心。大學畢業(yè)生需要直接面對市場,自己擇業(yè)的同時也要被市場選擇,意味著激烈的競爭。社會經驗的缺乏又讓畢業(yè)生難以適從:或者自信不足害怕失敗,或者不好意思與同學好友競爭,或者擔憂競爭不公平,或者想要報答父母之情壓力巨大,或者自身充滿理想憧憬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非常殘酷難以接受。總之各種因素都使得畢業(yè)生往往處于焦慮之中,這種情況下亟需要學校的關懷引導[8]。
2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2.1繼續(xù)建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和途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要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實現(xiàn)以下功能:第一,針對輕度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團體干預,緩解或消除其心理障礙。第二,預防心理問題產生,維護心理健康,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第三,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充分發(fā)揮學生潛能。
2.2構建社會支持體系社會支持體現(xiàn)著個人與他人互動的社會屬性。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壓力有緩沖作用,社會支持在應激條件下與個體身心健康發(fā)生聯(lián)系,它能緩沖壓力事件對身心產生的焦慮、抑郁等情緒。而大學生在遇到緊急狀況時獲得的物質和精神支持的主要來源是父母等家庭成員、朋友和同學。由此可見,建立健全的社會支持體系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極其重要[9]。
2.2.1朋輩輔導研究表明,朋輩間的心理鼓勵、勸導和支持會比非同輩間更有效果,并且朋輩心理咨詢員的榜樣示范作用強。朋輩心理輔導員既維護和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也鍛煉了自己,有助于營造和諧友愛的校園氣氛。大學生正處在一個好奇心強、渴望獨立、期望成才的關鍵期,他們往往喜歡自由、獨立而排斥權威,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相互交流談心。思維方式的相似性,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彼此,做到真正的換位思考。朋輩輔導員可以就受助者學習、生活、情感、人際關系及其他方面的求助進行不同層面的心理輔導,因此朋輩心理輔導比較容易實現(xiàn)他們的心理期待。除了朋輩心理輔導外,還可以進行朋輩學業(yè)輔導,組織學生進行組對輔導,使得學生在學業(yè)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盡快找到支持,避免由于學業(yè)暫時未能跟上導致的焦慮和失落,從而把學業(yè)心理問題杜絕。
2.2.2繼續(xù)完善心理咨詢服務部門目前,高校中普遍都建立了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由專職心理健康老師負責,為有需要的學生解決問題。應該進一步建設高水平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服務質量。同時定制完善的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機制,并嚴格遵守。包括保密機制(學生在咨詢中心的咨詢內容全都是保密的,非得學生許可,不得將相關內容轉告他人,即使是學生家長)、轉介機制(在校學生或教職員工的個人心理問題如果較為嚴重,超出學校所能的范圍或者需要長時間治療的問題都要轉介到相關專業(yè)醫(yī)療機構)等[10]。
3小結
【關鍵詞】德育教師;心理健康;職校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當前職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表現(xiàn)形式
職校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期間,心智和文化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但因為職校學生年紀尚輕的緣故,所以對于心智和文化的快速成長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適的應過程。職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獨立
心理獨立是職校學生邁向成年、走向社會生活和將來工作的需要。在校園中,職校學生以學習知識為主,對真實和現(xiàn)實的社會接觸并不多,缺乏鑒別力,無法判斷社會中的種種現(xiàn)象的好與壞、是與非。這些情況造成職校學生的心理依賴性很強,缺乏獨立性。德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消除他們的恐懼,引導學生向心理獨立慢慢過渡。
(2)交友
每個職校學生都不能生活在真空中,人只要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就有與人交往的愿望和需要,交友是每個社會個體維護身心健康、感受來自外界生機的重要渠道。職校學生渴望交往、交流、被人理解、接納和認可是其心理發(fā)展的重要需求。職校學生在渴望與人交往的同時,卻并不擅長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有時可能因為過于迫切地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而顯得刻意、因而不被他人接受。德育教師應當成為他們的知心伙伴,教會學生人際交往的玄妙之處,幫助他們快速適應交友需求。
(3)人生規(guī)劃
究竟什么樣的工作適合自己,自己需要哪些知識、能力、素質的儲備,這一切對于社會經驗不足,沒有任何職場體驗的職校學生而言,如同謎一樣。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幻想,對人生定向彷徨、無奈。作為德育教師應深入到學生內心深處,因勢利導,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引導他們順利實現(xiàn)生涯角色的轉換,制定出比較切合實際的職業(yè)規(guī)劃,完成從學生到職業(yè)人的過渡,使其人生定向更加準確。
2 職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尚屬于新興學科,系統(tǒng)完整的教學理論還沒有完全形成,尤其是職業(yè)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尤為突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qū)
近年來,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備受關注,但發(fā)展并不平衡。對待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少職業(yè)學校在思想認識上模糊不清,在實踐方式上還存在各種偏差。一些職業(y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混同起來,把學生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統(tǒng)統(tǒng)視為思想品德問題。德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力求使學生明辨是非,接受真、善、美的事物,追求高尚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品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完美的健康人格,它力求使學生自知、自信、自律,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其核心是發(fā)揮學生個人的潛能。
(2) 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
缺乏專職、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很多學校沒有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有心理輔導教師的也不具備相應的資格。而在國外平均每1000個學生就有一位專職的心理咨詢師,這些數據表明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還很薄弱,師資力量相對有限。專業(yè)化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需要解決的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
(3)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夠
強調形式過多,強調內容實效不夠:被動形式較多,主動跟蹤研究不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多沒有系統(tǒng)的計劃和組織策略,個別學校僅把心理咨詢當成一種擺設,應付檢查和驗收。有些心理德育教師職業(yè)意識淡薄,缺乏育人育心的職業(yè)道德。
3 德育教師應如何應對職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加強思想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性
現(xiàn)代教育觀十分重視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目標追求的是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和學生群體的整體發(fā)展。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起著特殊作用,思想的建設也至關重要。全方位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性,確保職校學生朝著健康的發(fā)展方向前行。
(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性
實踐證明,開展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要取得良好效果,隊伍非常關鍵。為此,職業(yè)學校要著力加強隊伍建設,以“專兼結合、專業(yè)互補,專職專業(yè),兼職精干”為原則,建設一支“專業(yè)化、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
(3)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性
通過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等,增強學生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導學生珍愛生命、關心集體、善待他人,這是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腳點。可以發(fā)動團隊力量,組織團體活動解決心理問題,班級內部建立心理咨詢小組,一對一展開心理輔導等等。
結語:
中等職業(yè)學校作為職校學生成長和日后接觸社會的平臺和媒介,也是培養(yǎng)其知識和文化的地方。德育教師是管理職校學生、教育職校學生的中堅力量。職校學生雖然在身體上、智力上已經發(fā)育成熟,但其心理因為剛剛走向成人而沒有完全成熟,所以職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德育教師要發(fā)現(xiàn)職校學生心理異常時要及時實施疏導,幫助職校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黃潔. “干預”理論視野下的職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J]. 重慶廣播電視學報, 2010,(03) .
本文試圖通過考察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總體現(xiàn)狀以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影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因素進行分析,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xiàn)狀及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提出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對策,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職;心理健康;現(xiàn)狀;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3-0224-02
一、引言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亞健康人群偏高,大學生很容易情緒化,由于心理問題導致退、休學的比例不斷攀升,已經占到退、休學總人數的28%左右。一方面,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對大學生的抗壓能力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基礎薄弱,大學生面對新環(huán)境、新問題時,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和專業(yè)訓練,從而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呈多發(fā)、易發(fā)趨勢,部分學生已經影響到了學業(yè)、生活和人際交往,個別大學生受心理疾病所困,甚至引發(fā)了反常乃至惡性刑事案件,這些教訓發(fā)人深思。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也存在上述問題,甚至在部分區(qū)域和群體中問題更加突出。例如,高職院校學生厭學情緒可能更重,部分學生因為遲遲走不出所謂高考失利的陰影,對自己缺乏明確的定位,對未來缺乏清晰的目標,從而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教學管理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的分析,探究符合高職院校要求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律、切合高職院校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已成為我國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xiàn)狀
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隨著現(xiàn)實問題的不斷出現(xiàn),許多高職院校開始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學生工作的重點來抓。然而,有關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卻相對薄弱,許多高職院校只是套用一般高等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沒有在結合本校實際的基礎上探索出適合的方法和對策,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影響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發(fā)展。
縱觀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國開展的情況并不平衡,在工作體制、途徑、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規(guī)范的問題,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制度尚未真正形成,亟需得到進一步地完善和健全。從總體上看,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xiàn)狀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尚未建立,尤其是許多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二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專業(yè)知識、技能欠缺。許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職業(yè)培訓和相對專業(yè)的學術背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性把握不到位,缺乏規(guī)范性;三是高職院校辦學規(guī)模小,學科設置不夠科學,較難吸引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業(yè)人員,學歷水平低,實踐經驗匱乏,無法形成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團隊,導致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難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四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進展緩慢,還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獨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論與方法。
三、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為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更加科學有序地發(fā)展,筆者在借鑒國內外高校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1.轉變觀念、科學規(guī)劃,實現(xiàn)全員育人的新局面。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系統(tǒng)性的全局性的育人工程,如果沒有科學的規(guī)劃,就很難保證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學院領導應把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有用人才作為出發(fā)點,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意識,拋棄落后觀念,做到科學、及時地指導,并制定合理的發(fā)展規(guī)劃。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面助人的良好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人文學科的教育一樣,都是不斷完善大學生人格,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情操,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學科,是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傳,讓學院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實際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自覺融入心理健康的思想和意識。如果全員育人意識宣傳不夠,學校其他部門、老師對這項工作了解不多,就會造成部門、老師之間協(xié)作意識不強,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勢單力薄的被動局面。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特殊性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其心理品質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結合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開設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提升課程內涵和科學性:第一,集體備課,就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授課等問題進行充分地交流和溝通,以高職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為基點,與時俱進,搜集最新的、學生感興趣的資料,認真?zhèn)湔n,科學設計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師的授課質量。第二,如果條件允許,除必修課外還可開設一些選修課程,如可以開設實用性較強的心理咨詢相關課程。通過開設相關課程,一方面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咨詢,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咨詢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選修課與必修課相得益彰,有利于形成多點多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第三,貼近學生實際,適當運用心理小游戲增加課堂趣味性。授課過程中適當地穿插心理小游戲、心理測驗等內容,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真正從枯燥的理論知識中跳出來,在游戲中獲得心理體驗,從而促進心靈的成長。
3.結合高職院校實際,走多元化綜合教育發(fā)展之路。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絡與體系。因此,單一的教學模式、德育模式和咨詢模式都已經難以滿足廣大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為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實效性,筆者認為推行多元化綜合教育的發(fā)展模式是當前高職心理健康工作的必由之路。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搭建心理健康網絡平臺,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當今世界是資訊高度發(fā)達的時代,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大學生群體是中國網民群體中最活躍的,上網已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是他們了解時事、查閱資料、交流感情及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教育即時性、對象廣泛性、信息隱秘性等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很受大學生喜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實現(xiàn),可以滿足學生諸多需求。
第二,營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工作開展的校園文化。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的內容與校園文化息息相關,大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也總是從繁榮的校園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心理健康工作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發(fā)揮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借助特定的心理健康節(jié)日,開展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心理活動,主動將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宣傳融入其中。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得益于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對學生思想及心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同時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無法取代的。
4.適當增加專兼職教師數量,增強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只有不斷提高專兼職教師的理論水平、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才能使其更好地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專業(yè)化程度偏低的現(xiàn)象。師資隊伍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瓶頸。隨著學生需求的不斷發(fā)展,只有適當增加專兼職教師人數,增強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落實師資培訓專項經費,加大對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力度,在考核上對心理專兼職教師予以一定的傾斜,保證心理專兼職師資隊伍的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以學工隊伍為抓手,加大對輔導員等一線學工教師的業(yè)務培訓。學工隊伍是一切學生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力量,這支隊伍因為與學生關系較為密切,也較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是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所以,加大對學工教師隊伍的心理學專業(yè)培訓,讓他們學會甄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將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區(qū)別開來,對進一步推進基層心理健康隊伍的建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結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的和創(chuàng)新的工程,隨著社會需求的多元化,高職院校逐漸成為我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yǎng)各行各業(yè)人才的重要任務。但是較之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其先天的不足,如基礎弱、投入少、領導重視程度低、缺乏專業(yè)人才及科研能力弱等。在這樣的現(xiàn)狀下,如何讓高職學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擺在每一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通過大量資料的整合和分析,提出具體的對策和建議。同時筆者也希望通過研究,為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發(fā)展提供可借鑒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王銀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1.
[2]蔡春燕.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3]陶愛榮.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0,(4).
【關鍵詞】社會支持;罪犯心理健康
一、利用社會支持對罪犯心理健康積極影響的作用
社會支持,就是通過對社會教育資源的整合,來實現(xiàn)教育改造的個別化、社會化和科學化;監(jiān)獄是社會一個不分割的部分,監(jiān)獄通過教育改造罪犯來消除影響社會和諧的不穩(wěn)定因素,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wěn)定。因此,監(jiān)獄與社會形成互動關系十分重要。監(jiān)獄在教育改造罪犯的過程中,即注意罪犯的思想轉變,還要注意罪犯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和行為的矯治。利用社會支持對罪犯進行幫教是監(jiān)管改造機關普遍采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基本教育手段之一。它的作用在于協(xié)助監(jiān)獄民警做好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使之成為安心改造,遵紀守法的公民。由于社會支持對增強罪犯生活信心、鼓勵罪犯接受改造、提高罪犯改造質量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社會支持對監(jiān)獄服刑罪犯的幫教已成為中國改造罪犯工作的特色之一。
二、社會支持對罪犯心理健康影響
社會支持對罪犯心理健康影響有多種方式,以下主要談談親情幫教、與社會專業(yè)團體合作進行幫教對罪犯心理健康影響。
(一)親情幫教對罪犯心理健康的影響
親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失去自由,在相對封閉的改造環(huán)境中,罪犯思鄉(xiāng)情節(jié)加深,親情時刻縈繞腦海,內心愧疚給家人帶來的傷害,心中牽掛的是家人的冷暖安康。因此,充分發(fā)揮親屬的特殊作用,積極做好探監(jiān)親屬的工作,動員探監(jiān)親屬做規(guī)勸工作,利用親情感化罪犯非常必要。家人的信任和鼓勵,寬容和關愛,對罪犯最大的精神支持,對罪犯緩解焦慮抑郁情緒,保持平和心態(tài),安心改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改造工作中,通過親情的力量,促使罪犯由抗拒改造、消極改造轉化為安心改造、踏實改造事例比比皆是。同時,對重點對象進行家訪,經常向他們介紹罪犯的改造情況,幫助解決罪犯家庭遇到的具體困難,使罪犯感到監(jiān)獄的關懷,心懷感恩激發(fā)改造的熱情和潛力。在實際工作中,利用親情幫教,矯治罪犯心理問題,培養(yǎng)健康心理,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利用社會專業(yè)團體優(yōu)勢,推進監(jiān)獄與社會的互動,實現(xiàn)雙贏
開展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矯治,監(jiān)獄的專業(yè)隊伍相對于社會上的專業(yè)團體來說,專業(yè)水平和技術力量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利用社會力量開展罪犯心理矯治是提高監(jiān)獄心理矯治工作水平的一個發(fā)展方向和必然趨勢。
因此,監(jiān)獄工作應與時俱進,改變過去封閉管理的一貫做法,推動監(jiān)獄工作社會化,努力提高監(jiān)獄教育改造工作的成效。利用社會力量開展罪犯心理矯治,既是監(jiān)獄工作的需求,同時也是社會對監(jiān)獄工作期待的一種回應。通過社會力量,可以促進監(jiān)獄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即監(jiān)獄利用社會上的心理專業(yè)人才來提高心理矯治水平,社會也以利用監(jiān)獄作為實踐基地、一方面監(jiān)獄利用社會力量為開展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又為社會力量開辟了對服刑人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實踐的基地,建立一個雙贏的交流和發(fā)展平臺。
三、推動監(jiān)獄心理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
矯治服刑人員心理問題是一項十分緊迫和重要的教育改造任務,監(jiān)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不斷探索、改進和完善,監(jiān)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隊伍的素質需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因此,只有借助社會力量的人才資源才能使監(jiān)獄心理矯治質量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二) 在形式上有新的突破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既要立足本位,充分發(fā)揮監(jiān)獄民警、心理咨詢師主體地位作用,又要發(fā)揮親情幫教、典型事例教育、利用社會專業(yè)團體優(yōu)勢。
在教育方法上既有團體輔導又有個別咨詢,既有知識講座又有互動游戲,既有音樂欣賞又有放松訓練等,課堂氣氛活潑生動。
(三) 教育內容豐富多彩
在教育內容上有認識自己、自我控制、自我管理、適應環(huán)境、情緒調節(jié)、放松訓練、人際關系等。使服刑人員感到新鮮,學得有興趣。
(四)提高授課水平
授課老師的心理學專業(yè)知識豐富,咨詢師學識淵博,又有豐富的經驗,對服刑人員的心理特點摸得準、分析得細、講得透徹,使服刑人員聽得明白,理解的透。
(五)增強教育針對性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要針對各類服刑人員的心理特點,因此,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學習不同的內容,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 心理健康 課堂氛圍 學習興趣
中小學階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期,也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關鍵期。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xié)調的發(fā)展就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使他們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發(fā)展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得以維護和增進,從而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做到這些,我們可以采取多種積極措施。
一、創(chuàng)造優(yōu)質課堂氛圍,使學生心中充滿期待
優(yōu)質的課堂氛圍是一節(jié)成功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有效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是指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的一系列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心情愉悅時,更容易接受事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币舱f明只有使學生身心暢快地進入學習,形成師生彼此接納的心理進而調動他們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內在心里狀態(tài)如何,心理積極愉悅,則效果倍增,相反則效果甚微?!睂烧呓Y合起來思考,不難看出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先從自身做起:熱愛學生,鼓勵學生,然后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做了個實驗,他們煞有介事地對一所小學所有的學生進行智能測驗。然后把一份學生名單交給有關教師,并告訴老師這些學生具有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學業(yè)沖刺”的潛力,并再三囑咐教師對此“保密”。其實,這份名單并沒有什么依據。但幾個月后再次對所有學生進行智能測驗時出現(xiàn)了奇跡:凡名單上的具有“學業(yè)沖刺”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欲望強烈,與教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將這個實驗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奇跡呢?由于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教師對他們提供的名單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過程中對名單上的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盡管名單對學生是保密的,但教師們掩飾不住的期盼還是通過語言、眼神等表現(xiàn)出來。在這種深情厚愛的滋潤下,學生自然會產生一種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他們有了顯著進步。這個實驗也再告訴我們熱愛學生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課堂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所以,教師在走進課堂之前,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而且自始至終要保持這種良好的狀態(tài),用愉快的心情的對待學生,用飽滿的情緒感染學生,將枯燥的數學課堂演繹得生動活潑,充滿生機與活力。雖然“潤物細無聲”卻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不良情緒,讓學生對數學教師和數學課堂產生親近感,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讓學生對數學課堂充滿期待,就像教師對他們充滿期待一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較好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數學課堂中來,才能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也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內在動力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和系統(tǒng)性的特點,這一特點使得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和不能及時掌握所學內容、思維不夠靈活的學生產生學習障礙,時間長了就會對數學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無論對學習還是對生活都是不利的,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克服這種不良的情緒。在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要提高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果。我們在平時上課時,給學生講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我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生活中的數學等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他們有了學習動機和興趣之后,我們就要運用智慧使數學課堂變得簡而精,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而形象,使學生易于接受。這樣就會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精神壓力,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數學的心理環(huán)境,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開展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讓課堂探究更愉悅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心理學也有研究表明:人的學習結果受感官參與的制約,多種感官的參與還有利于人的心情開朗。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既有利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這些活動可以是室內的也可以是室外的。比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對千米有更直觀的認識,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去實際測量一千米,教師只提供測量工具和負責學生安全。在這一活動中既促使他們自己動腦思考如何完成任務,也鍛煉了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還讓他們走出課堂,帶著愉快的心情去探索體會和掌握數學知識,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了數學課堂。
總之,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許多種方法和途徑,但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fā),挖掘整合教材資源,發(fā)揮教師的各種能力,三者結合起來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應用,才能使數學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讓健康的心理在學生的成長中發(fā)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鋒.關于構建小學數學活動化教學體系研究方案[A].探索創(chuàng)新發(fā)展[C],2000.
[2]李遂寵.淺析在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J].甘肅科技,2010(1).
[3]謝青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心理之引導[J].教育革新,2012(2).
心理活動課堂,體驗團隊之力
“我需要四把椅子,四個志愿者,椅子按照PPT上的方式擺放,要求志愿者坐在椅子上,并且要躺在臨近同學的腿上,之后我要撤走四把椅子!”心理老師剛說完游戲規(guī)則,猶如一枚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班里一下子就熱鬧起來,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三個男同學在老師的鼓勵下決定要試一試,但是還少一個人,這時坐在后排聽課的我產生了興趣,決定試一下。
游戲開始了,隨著心理老師一聲令下,另外四名同學一起撤走了四把椅子,可我們四個人仍然挺立著。同學們走上前來,圍在四周,一起為我和三名同學吶喊助威,負責計時的同學更是大聲喊著時間。我們堅持了123秒,大家都歡呼起來,慶賀這個新紀錄。
這是我們高一一班一堂普通的團體心理訓練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一切皆有可能”。按照常理,在沒有任何支撐物的情況下,我們是不可能堅持那么長時間的,然而,通過我們的合作與堅持,我們做到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驗著將不可能轉變?yōu)榭赡艿捏@喜,體會到相信自我、相信團體的力量?;顒咏Y束后,學生們的集體意識明顯增強。
學生需要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高中生團體心理訓練校本課程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學生樂于參與,學有所得;教師寓教于樂,能以心理問題的破解為德育提供支撐;學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有效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人文見長”的辦學理念,真正達到服務學生成長的教育目標。這種校本課程活動也得到學生的喜愛,有同學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每次都會期待心理課的到來,因為每項活動都讓我受到啟發(fā),很多有意義的活動讓我難以忘懷?!?/p>
心理主題班會,傾聽心靈之音
我們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設計了階段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心理主題班會有三部曲:第一步由心理教師對班主任進行專業(yè)指導,第二步心理教師參與策劃班會的心理主題,最后一步由學生自己完成。三部曲都是圍繞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開展,抓住各種教育契機,適時開展生動活潑、寓意深刻的主題活動。比如,每年三月是我們的“感恩教育月”,我們會舉辦“呼吸親情,感恩母親”的心理主題班會。應邀參加心理主題班會的母親們坐在孩子們中間,聆聽孩子們的心聲,母子的心靈更靠近了,校園里洋溢著溫馨的氣氛。感恩母親的主題班會讓母親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母親節(jié),加深了對孩子的了解;學生們的心里也涌起了愛的潮水,一位學生動情地說:“……那么多愛的見證,我為什么沒有去珍惜,母親呀,您把一生都給了我,我也會用一生回饋您!”
學校的高中生團體心理訓練通過各種生動的、有意義的心理游戲,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啟迪學生深入思考,激發(fā)了學生的心理潛能和成長內驅力。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的巨大輻射效應使其深入人心,德育貴在潤物無聲,我們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認同,真正達到育人于無痕之中。
家長學校,合力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應該在學校、家庭、社會三個維度進行全面滲透。為了在家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加強家長學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