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體育健康課程性質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健康課程性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體育健康課程性質

第1篇: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摘要明確運動技能學習的含義,以及它和基礎階段學校體育的關系,使體育教師能夠有系統(tǒng)、有邏輯和有序地教授學生運動技能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對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和建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運動技能中小學體育

運動技能是動作技能的一種,專指在體育運動特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技術要求,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完成某種技術動作的能力。動作技能包括技能的發(fā)展、技能的學習、技能的控制三個領域。在我國,近年來在這一領域也開展了一些研究,但多數(shù)是從嬰兒的成長發(fā)育入手,以兒童、青少年的動作發(fā)展為研究目標,即從我們所說的學校體育方面開展研究的,則寥寥無幾。本文從運動技能學習入手,從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的角度去探討基礎階段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一、研究背景

新一輪的體育課程和教育改革以2000年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開始實驗為標志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新的體育課改的確有許多理念,有許多新的說法,也引發(fā)一些新的思考,帶動了一大批研究和探索。新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在理念上和理論上都是試圖推陳出新的,在當前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中,卻發(fā)現(xiàn)有一些不成熟的理論在混淆著體育新課改的精神,不時有一些帶有明顯錯誤的理論和說法出現(xiàn)。如“淡化運動技能的教學”。這些錯誤的理論和本末倒置的做法,其背后有著錯誤的思想根源和思維邏輯,以及對某些理論的認識之淺。出現(xiàn)這些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的學校體育研究還沒有建立起對學生動作技能學習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多年來,雖然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在課程內容、課程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做過許多研究,對學生健康發(fā)展和教學指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對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研究以及運動技能學習對學校體育的教育改革帶來的作用如何沒有深入思考。也就是說,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教授適合學生運動技能發(fā)展規(guī)律、身心健康發(fā)展規(guī)律、認知規(guī)律的體育內容,同時一個年齡階段和下個年齡階段間應該有很好的銜接和過渡,另外技能的教授學習過程一定要達到自動化階段,便于技能的遷移和掌握,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也應該體現(xiàn)出順序性和可預見性。

二、現(xiàn)狀分析

我國青少年國民體質連降十多年,這和學校體育有著直接的關系,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的體育課狀況不樂觀,比如小學上中考的內容、中考上達標的內容等等,為了達標不惜花很多時間去訓練加強。這些都是違背運動、游戲、身體鍛煉的真髓的。中考的跳繩、中長跑、跳遠這些項目的達標只是一個測試指標,只是一個工具,是用來測驗學生的體質情況,并不是說開展體育課就是為了達到這些指標。學生想練習的項目不開展,反而去安排一些他們沒有興趣的項目,這樣下去會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厭惡,對體育這門學科產生歪曲的理解,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幾乎無法表達,學生難以有愉快的體驗。更嚴重地妨礙其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養(yǎng)成。

三、運動技能學習

(一)定義

動作行為是美國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教學內容,它是一個傘術語:包括動作學習(motor learning)、動作控制(motor control)和動作發(fā)展(human motor development)三部分?!墩n程標準》中將運動技能定義為:“在體育運動中有效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調節(jié)下不同肌肉群協(xié)調工作的能力”。體育院校通用教材的定義是:“運動技能是指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運動技能是動作技能的一種,專指在體育運動特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技術要求,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完成某種技術動作的能力。

(二)分類

運動技能的學習是程序性學習,從生理學角度來講,運動技能學習可以分為泛化、分化、鞏固學習三個階段,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運動技能學習可以分為認知階段、聯(lián)結階段和自動化階段。認知階段是指練習者學習一項新的技能的最初階段;聯(lián)結階段是指練習者正在完善,還需要一些微小的調整階段;自動化階段是指實施該技能幾乎不需要認知加工,自動化處理階段。運動技能的最高階段是自動化,這是一種過渡學習。將外部信息通過內化建立起來。運動技能是通過身體的練習獲得的,是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動作、活動方式順利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是一種主觀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是以一定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為基礎的,是主體對特定運動技術的掌握和表現(xiàn)。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離不開思維,離不開大腦對運動技能的分析和綜合,在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動作表象才能轉化為動作概念,學生才能掌握動作要領并進行有效運用。動作技能的學習是以有意學習為主,但其間不能忽略無意學習的存在,相對于有意學習,無意學習是沒有計劃,沒有目的的,在不經(jīng)意間產生效果。

(三)運動技能學習的重要性

人類動作發(fā)展特征的知識也可用于確定一生中其他階段的動作成熟水平,在教育上它是個非常有用的工具。通過全面理解人在某個階段的動作典型特征,就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來提高教育的能力。大家知道,某些動作的發(fā)展順序具有高的可預見性,了解這一發(fā)展順序的老師以這些證據(jù)為基礎準備課程和活動,以推動學生高效地、系統(tǒng)地按可預見性的發(fā)展順序學習。比如在教學中,以發(fā)展的視角觀察學生做動作時,教師會考慮是哪些因素使學生達到現(xiàn)在的動作狀態(tài),未來他們將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遺憾的是,因為沒有針對兒童少年動作發(fā)展的專門研究,所以很難回答學生的“運動技能發(fā)展”規(guī)律是什么,為什么要在某個年級設置這些教學內容,為什么要在這個年級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等等。

四、理論闡述

(一)小學生身體發(fā)展特點

1-2年級的學生骨骼比較柔軟,容易變形;在動作的協(xié)調性方面,骨骼肌肉有了一定發(fā)展,對簡單動作有所控制,但小肌肉發(fā)育差,所以手部小動作的精確性較差。1-2年級學生的力量發(fā)展較差,臂和肩部的力量特別差,反應時間長。3-4年級的學生在動作協(xié)調性方面,骨骼肌有了一定的發(fā)展,運動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對簡單的動作有所控制,動作的精確性、靈巧性進一步增強。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始步入青春發(fā)育期,骨骼肌和小肌肉群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動作的精確性、靈巧性有了較大的發(fā)展。

(二)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

1-2年級的學生觀察事物往往注意事物的新鮮性、有趣性或較為明顯的特征。他們以無意注意為主,既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轉移。他們對美的體驗僅僅與事物的具體形象相聯(lián)系。3-4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有了迅速的發(fā)展,注意的穩(wěn)定性有了明顯的提高,注意范圍也在擴大,逐漸學會根據(jù)活動任務將注意力從一件事情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發(fā)生緊密聯(lián)系,此階段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5-6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開始增強,學習動機仍然與學習興趣發(fā)生聯(lián)系,但此時學生的間接興趣有了明顯的發(fā)展。

(三)初中生身體發(fā)展特點

初中生進入青春發(fā)育期,他們的體重開始明顯地增加,表現(xiàn)為骨骼、肌肉和內臟的發(fā)育。而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增長不同步,一般是大肌肉群先增長,小肌肉群后增長,因此,初中生完成運動動作的精確度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四)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特點

這一學期學生的腦神經(jīng)活動機能的主要特點是興奮性高,興奮過程比抑制過程要強。有意識記在記憶中占主導地位,學習目的逐漸明確。初中生對情緒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刻,因而更易于激發(fā)對有情緒體驗的事物的學習興趣,因而在初中階段學生記憶有情緒體驗的事物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五、教學建議

(一)針對小學

1.小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的體育課以養(yǎng)護鍛煉為重。小學生處于6―13歲的年齡階段,包括兒童期和少年期,是身體發(fā)育的旺盛時期,他們對體育活動具有廣泛的興趣,有著喜歡競爭,喜愛玩耍的心理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變化都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尤其是小學1-2年級階段,教師選擇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恰當?shù)臅r候運用情景教學法),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參與體育活動的愉悅感。1-2年級學生是發(fā)展基本運動能力的最佳時機,因此通過將競技內容教學化,發(fā)展跑、跳、爬、躍等基本活動能力,通過這些簡單的內容教學,使兒童初步掌握各種運動的基本動作、基本活動能力,發(fā)展身體素質以及運動感知覺等能力。將各種簡單的運動技術動作的學習融于充滿樂趣、生動活潑、具有新奇氣氛的,以游戲為主的過程之中。

2.3-4年級的學生的體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是靈敏、協(xié)調和平衡能力發(fā)展的有利時機。通過多種游戲發(fā)展位移速度和動作的靈敏性;通過多種練習形式(如各種跳躍游戲和跳繩)發(fā)展跳躍能力;通過多種練習形式發(fā)展平衡和協(xié)調能力。他們經(jīng)過兩年的學習,已經(jīng)學會了一些簡單的運動動作,那么教材的選擇就要選擇那些能夠鍛煉大小肌肉群的,有組織、簡單的組合活動。

3.5-6年級的學生是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發(fā)展體能(速度、平衡能力),促進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機。體育課程的選擇要關注能夠提高大小肌肉群控制精細動作能力的活動,還需要特別注意:一、在小學階段,應少用競技化、成人化的教學內容和手段,多采用兒童化的游戲內容和練習手段去發(fā)展學生體能。二、根據(jù)體能發(fā)展的敏感期特征,確定在某一階段水平側重發(fā)展的某些體能。

(二)針對初中生

1.中學生一般在12―19歲左右,在這個年齡階段包括少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在小學階段發(fā)展的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上注重發(fā)展他們的基本運動技能。初中階段的學生體育興趣與愛好已經(jīng)逐漸集中,開始形成對某一項運動項目比較穩(wěn)定的興趣。所以初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減少學生學習運動技術項目,增加某一項目學習的時間,為學生體驗某一運動項目的學習、改進、鞏固、提高、運用過程提供可能性,利于他們掌握運動技能,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礎。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鼎盛期,體能與運動技能有了迅速的發(fā)展,具備了較好的學習競技運動的條件。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于競爭性、對抗性的競技運動項目往往比較感興趣,這些都為初中階段學習競技運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因此,競技運動項目(如球類運動、體操、田徑、武術、游泳)這些課程可以加入到學習計劃中去。但是,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體能與運動技能還不能適應競技運動的要求,必須對所學習的競技運動在場地、器材、規(guī)則等方面進行改造,使之適應初中生的體能要求。

2.小學和初中的區(qū)別與銜接

中小學階段應該要發(fā)展五項基本身體素質(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但是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練習的側重點、強度等應該有所不同。兒童少年時期關節(jié)韌帶的伸展性大,是發(fā)展柔韌素質的最好時期,但是柔韌素質的提高要有一定的力量素質做基礎,也就是發(fā)展柔韌素質同時結合力量練習。但是小學階段的力量素質練習應該控制好運動負荷和練習的密度,據(jù)力量素質增長的年齡階段研究報告指出:男生在12―15歲增長速度最快;女生在7―13歲增長最快,所以在初中階段發(fā)展力量素質最好。而兒童少年時期的耐力素質發(fā)展較慢,從有氧供能能力來看,男子在12―16歲達到最大吸氧量,隨年齡增長在18歲達到最高值,女子從13歲開始增長到最大值,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少年兒童具有一定的有氧供能能力,對一般的耐力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所以,青春期后期可以采取強度不大的有氧耐力練習。小學階段的學生可以在游戲中,綜合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各種基本活動能力,去進一步發(fā)展靈敏、速度、柔韌、耐力、力量等身體素質。同時,已經(jīng)獲得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在技能的學習中強化跳、爬、躍等活動能力。

六、結論

(一)體育課要以基本身體素質、基本的運動技術技能為基本教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中,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基本身體素質和主要的運動技能要貫穿始終。每個階段要有基礎和重點發(fā)展的項目,重視基礎性學習,發(fā)展基本身體素質(速度、靈敏、耐力、柔嫩、力量),只有基礎牢固了才便于日后動作技能的自動化。

(二)重視技能遷移發(fā)生的規(guī)律。運動心理學中把已有的知識、技能、經(jīng)驗對新學技能的影響稱之為“遷移”。如果已有的知識、技能對新技能產生積極影響,能促進新技能的形成,就是正遷移;相反,若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新技能的形成產生消極作用,妨礙新技能的形成,就是負遷移。教師在安排體育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到遷移,比如課基本內容前的輔助、分解練習,都是希望產生遷移。同時學習無意學習和有意學習的理論知識,遷移是無意學習的一種形式,是為學另外一個技能服務的。體育教學是一種有意學習,教師有目的地教,學生按計劃地學。教師上什么內容、怎么上、怎樣安排等都是有計劃的,但是學生達到的恰恰是一種無意學習,如課的內容是學習前滾翻,那可以為日后學習前空翻服務,學生不一定知道,但是作為老師一定要知道。

參考文獻:

[1]董奇,陶沙.動作與心理發(fā)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葉利群.課程教材改革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關鍵詞 綱要 編訂 教學大綱

1問題提出

國家教育部于2002年8月頒發(fā)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為綱要),《綱要》是國家對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普通高校制訂體育教學大綱,進行體育課程建設和評價的依據(jù)?!毒V要》在第十八條中明確指出:各高校應根據(jù)本綱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大綱??梢哉f《綱要》的頒布與實施,徹底結束了高校體育教學大綱由全國統(tǒng)編的時代,高校體育課程建設將進入一個有據(jù)可依,自主發(fā)展的嶄新時期。

2編訂教學大綱著重關注的幾個問題

2.1領會《綱要》精神,明確課程性質

在編寫教學大綱之前,首先要反復學習和深刻領會《綱要》的精神實質,如《綱要》中貫穿始終的指導思想和教育觀念為:健康第一思想、素質教育思想、終身體育思想和學生主體觀、大課程觀及綜合評價觀等。在充分理解和深刻領會的基礎上,確立編寫教學大綱的指導思想。其次,在大綱中要說明體育課程在學校教育、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詳細闡明體育課程的性質,它將為教師正確認識課程性質,把握課程方向提供積極有效的指導。

2.2從實際出發(fā),確立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它決定著課程的方向,制約著課程的內容、方法及評價的設計與選用,因此,在確立課程目標時,要緊緊圍繞《綱要》的目標體系,一方面在目標結構設置上,圍繞課程目標體系中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五個領域設置目標,既要有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的基本目標,又要有針對部分特長生和學有余力學生的發(fā)展目標,充分體現(xiàn)目標設置的個性化;另一方面,課程目標還應從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譬如場地、設備、器材等物資環(huán)境,校園文化背景和體育氛圍等,學生的生源背景,包括學生來源和不同學生的職業(yè)準備等特點;另外還要充分認識高校體育與中學體育的銜接問題,以及大學生終身體育需要等問題,使課程目標真正體現(xiàn)“健康第一”思想、素質教育思想和終身體育思想。

2.3探索與創(chuàng)新,構建新型課程體系

歷史與現(xiàn)實表明,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發(fā)展運動技能、培養(yǎng)鍛煉習慣,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更多地依靠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毒V要》還指出: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這一新要求的提出,為高校體育課程結構改革提供了一個廣闊發(fā)展的空間,為此,圍繞《綱要》編寫大綱,一定要打破原有的課程結構設置,結合學校體育教學設備條件、師資隊伍結構和學生實際情況等,盡可能地開設靈活多樣、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的新型課程,構建體育大課程結構體系。

2.4由學生發(fā)展需要,選擇課程內容

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首先要分析現(xiàn)行課程內容與新《綱要》課程目標之間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其次要通過優(yōu)化重組課程內容,使其適應和滿足新課程目標的需要。由于新課程的目標指向已拓展到“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五個領域,課程目標也已從原來單一的“生物學”范疇擴展至“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個范疇,并且《綱要》還要求依據(jù)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科學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等五項原則來確定課程內容,因此筆者建議,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充分發(fā)揮體育課程教學的多種教育功能、健身實用功能和實踐性強等特點,有意識地將健康教育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內容相結合,將體育文化的相關內容和大量具有終身體育性質的項目,以及具有民族性和地方特點,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納入課程體系中。值得注意的是,大學體育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接軌點,在此階段,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運動技術技能,更要向學生傳授體育健身的知識與方法,指導學生科學鍛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健身態(tài)度、能力和習慣,使其在大學時代就具備豐富的健身知識,掌握科學健身的方法,形成正確的體育意識,并通過實踐充分體驗健身的樂趣,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2.5淡化絕對評價,改進優(yōu)化評價方案

《綱要》對學生評價的指導思想已由原來的重鑒別、甄別、選拔功能轉向重強化、激勵、發(fā)展功能,評價的內容也由重運動成績轉向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內容涉及到體能、知識技能、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合作精神和情意表現(xiàn)等五個方面。評價的方式也由教師唯一方式轉向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結合的方式。為此,在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內容與方法上,要改變以運動技術及運動成績?yōu)橹饕饬繕藴实霓k法,適當增加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及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等內容的比重,尤其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考慮學生個體差異,靈活規(guī)定一些項目和考試標準等,同時要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師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能力,設計和制訂出科學合理的體育學習評價方案。

3結語

綜上所述,自主編訂《體育》課程的教學大綱,要充分領會和貫徹《綱要》精神,從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需要出發(fā),進一步明確課程性質,設置合理的課程結構,結合本校和學生實際,選擇教學內容,改進和優(yōu)化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方案,為完成《綱要》課程總目標提供的必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滕子敬.體育與健康課程為什么要目標統(tǒng)領學習內容[J].中國學校體育,2002(05).

第3篇: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關鍵詞:學校體育;模塊選項教學;問題與原因;解決辦法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過程中,模塊選項教學是反映一個地區(qū)新課改實施效果最重要的指標。模塊選項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但是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推進,地區(qū)的實際情況不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模塊選項教學的一些問題也顯現(xiàn)出來。本文探討了六盤水地區(qū)高中階段體育模塊選項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優(yōu)化措施。

1.存在問題

1.1對體育課程性質、教學理念的誤解

有人就將其片面的理解為“體育”與“健康”的結合體,認為體育課程性質消弱或者改變,體育的目標方向隨之發(fā)生改變,相應的實現(xiàn)手段和內容也應當改變,體育課程的學習不能再集中在身體認知上,而應當以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為主,或者至少要加強健康知識的學習[1],這種認識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學生身體練習時間的減少?!缎抡n標》提倡“以學生為本”,即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興趣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一、兩門運動技能。但是部分學校將“以學生為本”解讀為“以學生為主體”,遷就學生的主觀意愿,將“滿足學生興趣”作為體育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拋棄具有顯著提升學生體質、發(fā)展學生意志品質的教材,取而代之選用容易被學生接受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的教材作為必修內容,如表1所示:

從六盤水市19所高中學校開展模塊選項教學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六盤水市地區(qū),模塊選項教學的工作做得不好。在調查的19所學校中,其中有12所還持“等待、觀望”態(tài)度,沒有一點實施的行動;4所學校已經(jīng)在部分班級內進行嘗試,而全面開展的只有3所。

1.2 學生學習內容的重復、需求錯位

體育模塊選項教學給予地區(qū)、學校更多的自,各地區(qū)、學??梢愿鶕?jù)自身情況開設相應的課程,允許學生在某個系列的某個模塊中獲得學分,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機會去學習自己喜歡的項目。但是,實際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操作過程中,部分學校限于場地設施、師資等資源缺乏,導致同一模塊不同層次的內容出現(xiàn)設置重復,或者僅在教學手段、練習方法上稍作變化的問題,如表2所示。在7所學校中,提供給學生選擇項目最多的是籃球、排球、田徑,其次是足球、武術、乒乓球、羽毛球,對于網(wǎng)球項目,還沒有一個學校開展。由于運動項目的傳統(tǒng)性很強,無法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這就導致了學生不得不在相對枯燥的氛圍內打轉。

模塊選項教學模式的出發(fā)點是滿足學生的需求,然而在選項的設置上,卻沒有從學生主體需求出發(fā),具體表現(xiàn)為:學校開設項目較少,基本集中于田徑、籃球、排球、和健美操項目,難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一般學校都規(guī)定了必修項目、男女生限選項目,學生選擇范圍??;即便是學生依興趣愛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項目,但是一部分學生要么因為班級人數(shù)太多,要么因為開班人數(shù)不足,只能換項。違背意愿的做法使學生的積極性受挫,模塊選項教學的初衷不能實現(xiàn)。

1.3體育模塊選項教學開展不均衡

在六盤水市地區(qū),對于體育模塊選項教學還沒有全面得到實踐。在對7所學校開設體育選項課的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從高一至高三都開展的只有2所,其余的只有在高一或高二年級中開展如表3所示。

而且,被調查的7所學校中,對于“選課”形式,在全校進行選課的只有1所學校,年級內進行選課的2所,班級內進行選課的2所,“二課鍛煉”的只有2所學校。

2.原因解析

2.1對基層體育教師關注的缺失

模塊選項教學的提出,其實是對一種文化的倡導?!耙环N文化要成為一種普遍遵循的方式,作為文化主體的人就必須自覺地對舊有文化否定才能實踐,否則人只能處于客體地位”[2]。體育教師年復一年用同樣的教案,教同樣的內容,這種幾乎不加變化的工作方式形成職業(yè)經(jīng)驗,而且這種職業(yè)經(jīng)驗足以讓他們應對職業(yè)生涯。新的模塊選項教學方式對習慣于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體育教師來說意味著工作方式的顛覆,同時也意味著自身教育觀念、知識能力的解構和重塑。教

師職業(yè)經(jīng)驗與模塊選項教學的錯位導致教學質量和效果難以提高。一方面,一些項目飽和的教師不得不開設自己不熟悉的項目;另一方面一些項目因沒有相應專項教師而不能開展。從高校體育專業(yè)培養(yǎng)來看,雖然也進行體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改革,但是體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知識技能與現(xiàn)實需要仍有較大差距。而處于基層的一線體育教師,出于種種原因,自發(fā)、主動地進行課程的探索與改革顯得熱情不夠、信心不足。而上級部門安排的新課程培訓卻又多集中于課程改革的技術層面,缺乏觀念教育以及知識技能的培訓。

2.2體育器材、場地設施不足

六盤水地區(qū)是一個經(jīng)濟比較落后的地區(qū),政府對學校體育的投入仍然難以滿足學校體育發(fā)展的需要。從表4中不難看出,在19所學校中,認為體育器材充足的只有1所,而體育器材、場地短缺或非常短缺的有4所以上,基本滿足上課所需和勉強應付上課的占絕大部分。體育器材和場地的不足,給體育選項教學帶來很大麻煩。

2.3學生頻繁換項

布魯納對興趣與學習重要性的闡釋是模塊選項教學的理論基點。根據(jù)體育興趣的中心趨向性:學生在低年齡階段對戶外活動有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種廣泛的活動興趣會慢慢趨向于一個中心興趣,這個過程通常發(fā)生在初中階段及前后的5年時間中[3],也就是說高中階段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興趣的不穩(wěn)定性,主觀上有換項的意愿。模塊選項教學的實施為這部分學生提供了條件,從而造成許多學生在不同模塊不同水平間自主選擇。適當?shù)膿Q項不會對教學產生影響,但是如果學生換項頻繁或者換項學生人數(shù)過多,就會產生學習內容出現(xiàn)重復和間斷的問題。

2.4 過分強調體育安全

學校、體育教師擔負著教學育人的職責,也承擔著保護學生人身安全的責任。由于模塊選項教學課程內容的復雜性和教學組織的松散性,從模塊的設置到體育課堂的教學,體育安全問題備受學校、教師的關注。如果一所學校具有開展某項課程的條件,而且該項課程也頗受學生歡迎,但該課程安全系數(shù)相對不高,或者安全防范條件過于復雜,那么該項目會被學校舍棄,這進一步縮小了可供選擇的課程內容。同時,由于部分學校將安全責任推卸給體育教師個人,“安全第一”的認識主導了體育教師日常教學安排,體育教師為了減少因安全事故所承擔的責任,在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教法上處處以安全為出發(fā)點,降低要求、降低難度,從而影響了體育室外課正常的教學。

2.5目標體系的軟化

改革實際上是一種行動的調試過程,行動的調試應以改革目標為參照[4]。高中模塊選項教學的目標由課程目標、領域目標、水平目標形成一種遞進關系的目標體系。其中領域目標由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構成,是整個目標體系的核心,在目標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5個目標中,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是新課標的特色,但也正是這2個方面缺乏比較客觀和成熟的評價指標,很難通過量化的手段評定,是地道的“軟”目標。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除非某個學生特別突出,否則一般教師都會一視同仁,可以說這2個目標沒有起到甄別、評價、指導的作用。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相對應的另外3個目標,因為有具體的評價指標被稱之為“硬目標”,如運動參與根據(jù)學生出勤情況評定,身體健康參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運動技能根據(jù)技術規(guī)格、水平。然而在這3個硬目標中,新課標又提出“不過分強調運動技能傳授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不苛求技術動作細節(jié)”之類的要求。這其實是弱化了硬目標的指標評價作用,其性質由“硬”變“軟”。

3.優(yōu)化措施

3.1 吸納基層體育教師參與課程設計

自上而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是在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政策推動下的一種從屬行為,并非源自體育課程實踐主動性改革。由于從屬性質,在改革的依據(jù)上多以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理論為指導,而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理論又多以文化課現(xiàn)實為依據(jù)。文化課中存在的“教材中心”、“學科本位”等問題在體育課中反而不明顯?,F(xiàn)實的偏差是導致模塊選項教學諸多問題的產生原因,因此在選項教學的設計、實施過程中,模塊的制定者、決策者,應深入到體育教學一線,親身體會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并且吸納基層體育教師參與到體育課程改革的設計中來,這是完善體育模塊選項教學的基本要點。此外,一線體育教師也應結合模塊選項教學實踐,主動探索模塊選項教學理論,為模塊選項教學的調試提供理論支持。

3.2完善基層體育教師再教育機制

在模塊選項教學中,基層體育教師是將理論付諸于實踐的主體。教師的觀念和素質直接決定教學的質量與效果。但是中學教學環(huán)境的相對封閉性限制了體育教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當變革要求體育教師以新的觀念、新的教育方式去思考和教學時,基層體育教師更能體會到再教育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大對基層體育教師培訓的力度,使基層體育教師充分理解《新課標》的理念、性質,明確模塊選項教學的目的、意義。

3.3加強體育安全教育,明確體育安全責任關系

在學校的教育體系中,體育課與其他科目相比屬于高危項目。體育的學習、練習伴隨著各種不確定因素,但是不能因為體育活動的危險性就因噎廢食。加強體育安全教育,加大體育安全防范措施才是明智之舉。另外,對于備受學校、家長、體育教師關注的體育事故責任問題應該事先尋求法律專家咨詢,各方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安全為基礎明確各自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史曙生.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傾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5):662-664,667.

[2] 鄧國良.體育新課程改革阻力的文化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33(6):113-116.

第4篇: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摘要:高校體育教學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大學生當作教育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把大學生看作具有獨立個性的教育主體。因此,在體育的教學管理中,要實現(xiàn)科學的“人性化”的教學管理要在體育課中做到: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人性化”; 課程性質的人性化的“人性化”;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的“人性化”;體育教學評價標準的“人性化”;體育教學組織管理的“人性化”。

關鍵詞:人性化;高校體育;思考;意義

一、高校體育教學人性化的內涵

人性,即人們共同具有的一般屬性,它是以人的生存為基礎,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共同特征。人是價值的中心,是被思考、被審視、被愛的對象。人性化是指個人的內在發(fā)展、自由和責任的統(tǒng)一,是其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標志。

高校體育教學人性化是指教學能從大學生的身心理特點和高校體育教師專業(yè)化特征出發(fā),既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教師尊重大學生個性自由和對他們的人文關懷,也實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從而營造出一個師生教與學之間的良性互動氛圍,使得教學者的自主性及學習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促進人的個性全面發(fā)展,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人性化”

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共同參與,互相影響,互相激勵,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完成體育教學計劃。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與否將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學生的人性化觀念,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個性風采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建立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合作的、朋友式的關系,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尊重每個學生的自尊與人格,同時還要教育學生之間要互相尊重,要滿足學生合理的需要,共同完成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使高校體育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文的氣息。

學生比較尊重有成就的,品德高尚的教師,學校要逐步實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能得到自己所尊重的教師來任教。因此,提高教師的政治和業(yè)務素質,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強化人性化體育教學觀念,學會運用人性化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拭目以待。

三、課程性質的人性化的“人性化”

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培養(yǎng)的目標和課程的設置等系列的問題,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性質從單純生物學的角度,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三基為主,忽視了人作為社會成員的社會性、文化性和歷史性的特性和本性。新《綱要》的課程性質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指出了課程的性質是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實現(xiàn)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體育素養(yǎng)三個主要目標。強調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突出了學生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主體性原則,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思想即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充分體現(xiàn)了在體育教育中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的基本教育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活動和運動是人的本性特征,體育教育寓教于動的課程特點,使課程的性質更加人性化和實際化。

四、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的“人性化”

體育教學的目標的人性化是指體育教學要以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基礎上,滿足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對體育的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學生建立終身體育意識,從而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的體育教學目標。課程目標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又要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體育教學內容要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考慮學生的可接受程度,要因材施教,展現(xiàn)個性,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個性。要求在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中要有健身性與文化性、選擇性、實效性、科學性。要豐富體育課的知識層面,擴大體育課的研究領域,文化含量和實用價值,體育內容要與人文性相融。教學方法的使用都要充分尊重學生健康、價值、興趣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個性體現(xiàn)與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五、體育教學評價標準的“人性化”

人性化的教育觀念不是選拔式的教育,它是全面面向大眾學生領域,充分發(fā)揮學生個性與特性的教育,是注重全體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教育。人性化體育教學也應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選拔式的體育教學評價。以往的體育評價是全國統(tǒng)一的體育教學大綱標準《大學生體育達標標準》,追求評價結果的絕對客觀性和數(shù)量化。缺少的就是主觀評價與“人性化”評價標準,這種評價標準表面上看似乎是公平的、平等的,但具體落實到每個同學的身上卻是不平等的,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個性特點與身體情況不同,導致評價的不全面。因此,教育要承認學生存在個體的差異,體育教學評價要體現(xiàn)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性,使體育教學評價不會成為學生的包袱,而是應成為學生的動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同時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六、體育教學組織管理的“人性化”

將“人性化”植入體育教學中,是對教學管理的一種輔助和填充。然而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體育教學忽視了最重要的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主要表現(xiàn)在:主體上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主體的差異性,過分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我教什么你就學什么的死板教學模式、僵硬的教學管理方法。方法上注重灌輸教育,忽視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主動為學生服務。把教育的單向對應當作合理的教育期望行為,忽視了大學生的能動性、主動性,也忽視了大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通過自身思考進行積極判斷、理解的重要性,表現(xiàn)在體育課中就是缺乏歡快愉悅的體育教學氣氛。因此,在體育課中要實現(xiàn)“人性化”的管理,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權利,讓學生自主的去體會,給學生更多的發(fā)言權,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要和學生站在平等的立場上,視學生為朋友。根據(j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教師應該提倡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做學生的朋友,消除學生面對老師所產生的敬畏感,在友情、師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體育教學的管理,一定會使學生身心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提高。

七、高校體育提倡人性化教學的意義

1.時代的要求

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對高校體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與21世紀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模式相適應,當前,我國大學教育理念正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教育方式正從知識殿堂向生活實踐的回歸。同樣,高校體育教學也要順應這一時展要求,觀念要實現(xiàn)從“強身”向“健身”轉變;內容要實現(xiàn)從“達標體育”向“生活體育”轉變。讓人性化貫穿于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實現(xiàn)教學效果和育人質量的提高,體現(xiàn)了當代素質教育思想、個性化教育思想和終身體育思想。

2. 教學對象的需要

體育教學對象是學生,他們是課程的主體和中心。學生的能力提高和身心健康發(fā)展需要是教師首先必須考慮的關鍵問題。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大學生與中小學生相比,不單年齡大、身體的生理心理機能更成熟,而且,他們的體育基礎更為扎實,自學能力更強,思想更活躍,思維更開放。另一方面,當前大學生群體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性更高,目的性更明確。他們進行學習不只是為了掌握知識,同時也是為了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其真正意義是為了他們今后生活質量、生命質量的提升。

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實施人性化教學,實現(xiàn)從整齊劃到靈活多樣彈性轉變:從輸入教育式到引導式創(chuàng)新式轉變.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在高校體育實施人性化教學是適應知識經(jīng)濟時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能夠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但由于傳統(tǒng)觀念以及教師自身素質因:素的影響,嚴重制約了高校體育人性化教學的進程。因此,加強體育教師專業(yè)理論學習,轉變觀念,全面提升教師素質,積極開展高校體育人性化教學的研究是最終實現(xiàn)高校體育人性化教學的根本保證.也是促進高校體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動力所在。

參考文獻:

[1]郭冬生.構建人性化教學管理制度[J].中國大學教學,2005.

[2]何紅英.人性化教育觀在體育教學中的探索[J].寧波高等??茖W校學報,2003.

[3]曲宗湖,楊文軒主編.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4]閻亞林,郭捷.試論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人文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

[5]鐘啟泉,張華.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譚華,李勤.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體育學刊,2003.

第5篇: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針對傳統(tǒng)的高中體育課程評價單一而導致課程評價功能的不足,著眼于高中體育課程的整體觀,提出體育課程的評價應涉及體育課程編制與實施的各個方面,并結合《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分析探討對體育課程的理念、目標、結構以及學生和教師等方面進行評價的意義和方法。通過研究與分析,摸索高中體育課程教學學生學習評價方法。

關鍵詞 高中 體育課程 評價

一、研究背景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而且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手段,近年來對高中體育課程教學評價的研究是目前高中體育教學的熱點問題。高中體育課程教學評價是通過系統(tǒng)地收集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運動情況、體育教師教學情況以及學生課堂中的身體鍛煉和表現(xiàn)等信息,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和方法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

二、高中體育課程評價的發(fā)展概況

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決定了體育課程是在學校教育中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主要途徑,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必須在體育課程目標的確定,體育課程的設計、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體育課程的組織實施、課程評價等各個方面,都體現(xiàn)“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身體機能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在1978年制定并頒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學體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對體育課考核標準有具體的表述。由于各地的情況和條件不同,在試行中如不符合本地情況,可參照大綱中的項目標準,制定出本地區(qū)的考核項目和標準。我國傳統(tǒng)體育課程的評價基本上是一種終結性評價,它的基本性質是在公平、公正的旗號下,用統(tǒng)一的運動成績考核作為對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及課程實施的主要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在實施中常常是教什么,考什么,偏重于生物性的評價,評價內容也與教學目標脫離。它既不可能全面的反映課程目標的要求和學生學習的結果,也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而且很容易挫傷由于遺傳等客觀原因造成的運動技能學習方面存在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是評定學生健康狀況的最佳手段。可以這樣認為: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由于比較簡捷而便于教師的操作,但不是有利于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好方法。

三、體育課程評價的具體表現(xiàn)

長期以來,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對于學生的評價大多是以鑒定為目的的終結性評價,這種評價已不能適應新課程下對普通高中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評價功能單一,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選拔、鑒定功能,忽視其教育、改進、反饋與激勵的功能;二是評價標準單一,評價的內容過多地限于學業(yè)成績,很少涉及學生的多元智能,更少提高到情感、思想、心理、能力等層面上;三是評價的主客體單一,始終呈現(xiàn)“他評”的特征,忽視了被評價者的作用;四是評價的時效單一,過于強調終極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等,所以,這種評價難以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狀況進行跟蹤評價,不能體現(xiàn)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

以人為本,就是要從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從而促進所有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的個性化的發(fā)展與提高。所以,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滿足普通高中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創(chuàng)新精神的需求,提高對學生發(fā)展性評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新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對體育課成績考核的表述是:“考核評定成績的方法,主要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觀察、測驗,并參考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間相互評價的意見,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采用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級評定。教學內容中,凡可進行定量測驗的(主要是跑、跳、投等身體基本活動能力),應進行階段性的測驗,認真記錄成績。這些記錄是判斷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發(fā)展的依據(jù),也是了解和評價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以及身體綜合素質的參考數(shù)據(jù)。強調學生自身發(fā)展和進步的幅度,進行綜合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補其所短,激勵進步。特別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體弱學生的特殊情況,使每個學生都有前進的信心,每學期評定一次成績,每學年進行一次綜合等級評定?!?/p>

四、對體育課程評價的建議

綜合國內外體育課程評價的發(fā)展概況,我個人認為在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精心制定體育課程學習目標。體育教師應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結合體育課程本身存在的特點和學生個體體育發(fā)展的不均衡性等特點,在教學之初就應幫助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設立個人進步的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切合實際,要本著“跳一跳能夠摘著桃子”的目的,制定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目標。第二;體育課程評價的全面性。體育課程評價可從學生運動成績的提高幅度,身體指標變化情況,以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基礎知識掌握、努力程度,協(xié)作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可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互評等形式。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會更客觀、合理,再者,自我評價本身,就是一個學習體育、關心體育的過程。第三;突出課程評價內容的重點。評價要注重體育情感等非智力目標的評價,如體育態(tài)度、意識、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等,這些因素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有很大的影響,也是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中心價值趨向。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2.

第6篇: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925X(2012)11-0248-02

摘 要 體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也理所當然地是高中教育的組成部分。關鍵是高中學生的體育是不是具有基礎教育(或稱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性質。這里僅從高中學生的體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來論述高中體育的基礎性。

關鍵詞 鍛煉身體;身心健康;素質教育

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是根據(jù)社會和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對原有的學校體育指導思想、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進行的帶有質變的揚棄過程。 體育課程改革涉及到體育、教育和社會情境。它的核心部分就是體育課程標準的實施,這一過程是復雜的、系統(tǒng)的和整體的,整個體育實施過程有著許多不可預期性和不確定性,這與影響體育課程實施因素的復雜程度是明顯相關的。從體育課程本身上來說,它包括體育課程自身的價值取向、新舊體育課程在觀念、方法和組織評價等方面的沖突,體育教師的支持程度及素質基礎、體育課程改革給體育教師與學生帶來的利益、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保障力度等。從外界影響因素來說,它包括學生家長、各類媒體等對體育課程改革的認可度與宣傳的力度。從整體上來說,體育課程實施就是調和影響體育課程實施諸因素,平衡體育課程標準與實施情境的關系,建立體育課程新文化的過程。

1 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增進學生身心健康

在初中體育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 展。

2 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使學生進一步獲得體育、保健的基礎理論知識;

掌握從事體育鍛煉、體育娛樂、衛(wèi)生保健和其它社會體育活動的必要技術、技能與方法;

增強學生的體育、保健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體育、保健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學生情操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提高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 的組織紀律性;

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合作和應變能力,以及自立自強、堅毅勇敢、頑強拼搏和開拓 進取的精神;

培養(yǎng)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文明行為,使學生建立健康的審美觀點,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4 體育是高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也理所當然地是高中教育的組成部分。關鍵是高中學生的體育是不是具 有基礎教育(或稱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性質。這里僅從高中學生的體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來論述高中體育的 基礎性。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講到《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一文中指出:“體育是素質 增長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忽視體育。健康的身體既是良好道德素質的載體,也是知識的載體,抓智育 沒有載體不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沒有載體也不行。重視體育不只是要求學生有一個好身體,還要通過體育培 養(yǎng)良好的身體素質、優(yōu)良的品質和心理素質,體育對于促進人的和諧發(fā)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體育和健康不能等同,但是健康是離不開體育的,體育的功能也首先是為了健康,為了體質的增強。因此要提 高包括良好的身體素質在內的國民素質,是離不開體育的,任何忽視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是不完全的教育。

第7篇: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在以知識經(jīng)濟占主導地位的今天,人們的社會競爭意識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顯得越來越激烈,個人實力決定了人的生存質量的好壞,面對求學網(wǎng)的發(fā)展趨勢和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學校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片面的生物學評價向完整體育評價轉變、從“階段性體育”向“終身體育”轉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因此體育教師如何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新觀念,適應體育教學改革,已成為掌握教學新方法的重中之重。

1、指導思想的更新 :

根據(j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新課標確立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體系,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定義為“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學生的健康為主要目的”的一門課程,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標。

2、體育意識的更新:

新課標要求體育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體育意識:由職業(yè)型“教書匠”轉變成事業(yè)型“教育家”、由教師為本轉變成以學生為本、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fā)展的引導者、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體育教師要了解學校體育不單純是學生在校期間體力的增強和運動能力的提高,而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了解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前提。

3、知識結構的更新:

當今社會體育教師應具備的系統(tǒng)知識結構包括:“多媒體”知識是結構的綜合,它不僅是教師綜合能力的表現(xiàn),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普通基礎知識是結構的基礎,它既是教師形成教學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基礎,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學科專業(yè)知識是結構的重心,它制約著教學、訓練、科研、保健能力的高低;教育學科理論知識是熟練地駕馭教材,科學的組織課堂教學、科研工作,順利地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有力保障。有了這類知識,教師才能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使學生的興趣得以提高。

4、體育能力的更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也要隨之不斷提高和更新,要由過去側重掌握運動技術向知識結構合理化、并具備較高運動能力的“智能型”過渡。當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是使學生學會鍛煉、學會評價、學會改進自我健身的能力,因此體育教師更應不斷學習和擴大本學科知識面及體育邊緣學科的知識面,融洽貫通國際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以獲得更先進的技術知識、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

5、教師行為的更新:

新時期體育教師不再只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且是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地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練習的機會,并經(jīng)常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盡量公開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在實施獎勵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不可有不同的對待。要常常了解學生的意見,看看他們是否認為教師在期望上有偏差,隨時審視,隨時修正。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教師的職業(yè)決定了教師就是為每一個學生服務的,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必須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在現(xiàn)代社會里,教師與學生應當是平等的新型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因此體育教師更應該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及時更新觀念,挖掘學生的潛力,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與愛好,為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奉獻出自己應有的勞動。

 

參考文獻:

[1] 《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國教育學刊 2000 02

[2] 中國學校體育2002.1《體育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需要施教》

陳祥寶

[3] 《教育學》 1987年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4] 《創(chuàng)新教育與教師觀念更新》 探索與求是 2000 04

[5] 體育與健康2000.12王占春 耿培新

第8篇: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關鍵詞】課程標準;體育與健康;學生

前言:《標準》的出臺是為了更好的指導教學工作,如何做到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服務,作為實施主體的我們必須要充分了解《標準》的基本以及實質性的東西,即性質、價值和理念。在此作者你從這三個方面闡述對標準的認識。

1、課程的性質

體育健康可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使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他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

2、課程的價值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體制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具有積極的意義。

2.1 增進身體健康

首先學生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能過掌握到對身體健康有力的知識、健身方法和提高自我的保健意識;堅持鍛煉,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養(yǎng)成將康的行為的習慣和生活方式。

2.2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學生將在和諧、平等、友好的環(huán)境中感覺到集體的溫暖和身心的愉悅,在經(jīng)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在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進一步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

2.3 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能理解個人健康與群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建立對自我、集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形成更好的合作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理解他人,,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精神。

3、課程的基本理念

3.1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生命在于運動,從事體育活動不僅使人的身體得到鍛煉,增強體質,而且還能使人的情緒得到改善,擺脫情緒困擾?,F(xiàn)在的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不少學生承受著很大的負荷,再加上每天生活較為單調,從家到學校,再從學校到家,除了上課就是寫作業(yè),做練習,導致不少人精神緊張。而降低緊張情緒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體育活動。因此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主要組成部分,鍛煉學生的身體,能調節(jié)學生情緒,減輕心理壓力?!稑藴省诽岢敖】档谝弧钡闹笇枷?它既是身體的、也是心理的。它的宗旨是快樂教學,讓體育課變成歡樂的樂園。使學生的精神得到徹底放松,忘掉煩惱,解除壓力,使學生在體育課中把運動能夠作為一條宣泄的途徑,把緊張、郁悶的心情發(fā)泄出來,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同時又學會一些運動技能。所以學校體育必須以健康為理念,突出以生理機能為特征的身體健康教育過程,盡可能地把以精神情感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以社會實踐為特征的行為健康融為一體。而健康理念應是將學生放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huán)境中感受到集體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jīng)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jié)能力,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3.2 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使之終身受益

《標準》提出新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蔽艺J為此提法非常及時,非??茖W?!鞍?體育,你就是樂趣! 想起你,內心充滿歡喜,血液循環(huán)加劇,思路更加開闊,條理愈加清晰。你可使憂傷的人散心解悶,你可使快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爆F(xiàn)代奧運會的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先生的這段優(yōu)美的話語,早就給我們指出體育運動的本質,那就是樂趣。沒有樂趣的機械運動,學生的興趣何在。這是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必須解決的問題。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首先是放棄過去機械、刻板的教學模式。少一份講解、多一份練習;少一份硬性規(guī)定、多一份自主活動;少一份指責與批評、多一份引導與鼓勵;少一份嚴肅、多一份歡樂;少一份限制、多一份創(chuàng)新練習,再多一份和諧、平等、友愛。把體育運動變成歡快的活動,它使身體健康舒暢,而從這種健康、舒暢中培養(yǎng)出一個愉悅、開朗的心靈。歡樂是體育課的成分,沒有歡樂的運動如何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是多種多樣的,有學生自身愛好的運動,有受社會、家人影響愛好的運動,有受時代影響愛好的運動,最重要是受體育教師的直接影響而愛上某種運動。所以說體育教師就是樣板,你的運動風采,高超的運動技能,直接給學生留下美好印象,激發(fā)起學生的運動興趣。另外,我們體育教師還應“以知激情”,因為知是情的基礎,認識越深刻,情緒也就越穩(wěn)定。為此,教師必須將教學內容的科學價值或生活價值以適當?shù)姆绞浇沂窘o學生。其次,體育教師要充分運用言語表情、面部表情、身體動作,教師把所講的內容聲情并茂地表達出來,讓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動。再次,教師一定要使教育的內容變成在學生看來是符合其需要的東西。最后,我們體育教師在帶領學生體育鍛煉時,要注意多表揚、多激勵。因為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而表揚和贊美正是滿足這種需要的方法。通過以上多種辦法,加強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運動興趣,體育教師加以引導,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使之終身受益。

3.3 在體育課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學生的不同需要

《標準》關注的重點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是體育課程新理念。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繼續(xù)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全方位發(fā)揮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始終以此為中心,全面展開。找準教師與學生角色定位,明確界定,我認為,體育教師的角色應是:興趣的培養(yǎng)者;方向的引導者;情感的激發(fā)者;探索的合作者;方法的指導者。學生的角色定位應是:體育的實踐者;情感的宣泄者;方法的學習者;創(chuàng)新的發(fā)明者;終身受益者。明確定位,突顯出學生的中心地位,教學活動要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要求是松散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樣的、靈活的、快樂的、重要的。重中之重是身心健康,在一種充滿歡樂,充滿創(chuàng)新能力練習,充滿和諧、平等、友愛的氣氛中完成教學活動。我認為這樣把教學活動變成了師生雙方一種享受,才真正符合新時代的要求。體育教師在課程設計和評價中,應充分注意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在教學活動中加以區(qū)別對待,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可根據(jù)學生運動水平、運動能力、運動興趣、性別,分層次、分階段進行教學活動。評價時可從意志、友情、隨機、技術等方面進行評價,多鼓勵、多表揚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學校運動會也可分為選手運動會和健康運動會,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享受體育運動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歡樂。

3.4 激發(fā)運動興趣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要關心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fā)他,才能使學生積極的、自主的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xiàn)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與價值的有效保證。

第9篇:體育健康課程性質范文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采用歸納綜合、邏輯分析等方法,對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結構、特征和開發(fā)的目標、主體進行理性思考,旨為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開發(fā)實踐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 課程資源 開發(fā)與利用

一、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概念及現(xiàn)狀

目前,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課程資源不足的現(xiàn)象,在體育課程資源本已短缺的情況下,部分教學設備、器材、場地未能有效的利用,同時也忽視了社會、自然環(huán)境資源和網(wǎng)絡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忽視對體育教師這一潛在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忽視非競技運動項目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這也是制約高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原因,而缺乏開發(fā)體育課程資源意識是重要的制約因素。

二、開發(fā)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目標

(一)對學生體育能力發(fā)展的培養(yǎng)

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不僅將極大地拓展現(xiàn)有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育內容,還將直接導致體育教學方法的變革。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引入會帶動體育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變革;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豐富,有利于推動現(xiàn)行體育課堂教學的改革,學生的主體性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等將有全新的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條件和基礎。

(二)體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高

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引入學生需要、學生實踐等 內容到體育教學領域中來,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促進青少年人格、個性、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健康完善。這要求體育教師不斷進行學習,不僅要學習體育與健康 課程理念,領會新課標精神,還要能在教學工作實踐新課標;要掌握運動技能,更要鉆研針對運動技能采用何種教學技能;了解多種運動項目的性質特點,更要能創(chuàng)造性改編、創(chuàng)造運動方法。這些必然可以有效促進體育教師的素質不斷提高。

(三)體育課程內容的豐富

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要將豐富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體系作為一項基本任務。要努力通過體育學科專家、體育教師、學生等多個主體以及國家、地方和學校多個層面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fā),使各種新穎有趣、適應性強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資源不斷轉化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為實施素質教育、提高體育與健 康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打下基礎。

三、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

(一)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納入體育課程改革計劃

任何課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須有課程資源的支持,所以要樹立正確的科學的體育課程資源優(yōu)化配置觀,體育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健康、生活及適應社會的聯(lián)系,要面向學生,關注學生的多元化體育需求,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lián)系的課程結構,體現(xiàn)體育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二)體育教師是開發(fā)利用體育課程資源的關鍵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主力軍,同時他們也是最重要的體育課程資源。因此,在體育課程資源建設中,要始終把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加強體育教師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達到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素質和能力,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去開發(fā)與利用體育課程資源。

(三)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開發(fā)體育課程資源

學生是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重要導向,所有的課程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的身上,開發(fā)出來的體育課程資源也是為他們服務的。一是要對學生的各方面的身體素質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否能接受新開發(fā)的體育課程資源;二是要對學生的普遍興趣以及他們感興趣的各種體育活動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開發(fā)體育課程資源。

(四)合理利用現(xiàn)有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校外體育課程資源

對現(xiàn)有的場地器材進行合理改造,提高場地器材的利用率。在改造的基礎上,還應提高場地器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場地器材的使用空間和時間。學校要根據(jù)體育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發(fā)展的具體需要,廣泛利用校外的運動場館、健身活動中心,開發(fā)戶外體育活動,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建立校內與校外體育課程資源的協(xié)調和共享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結論

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應與學生的特點相適應,樹立“健康第一”的課程理念。體育教師應根據(jù)客觀條件和必要性,拓展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資源的研究。通過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最大限度挖掘利用現(xiàn)有運動項目作為體育課程內容的價值和使用空間,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易被學生所接受,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學校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才能更加有效地建設和發(fā)展,體育教學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和發(fā)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1c1324)。

參考文獻:

[1] 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60-165.

[2] 杜國如.構建大學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4):497-498.

[3] 張江南.實現(xiàn)體育信息資源共享的設想[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8(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