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特殊教育學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特殊教育教學是我國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它保障了生理特殊學生的受教育權,目的是增強特殊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數學學科是特殊學校教育中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數學學習要求學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在抽象的時空中分析問題。同時,要求學生具有想象力和發(fā)散性思維?;跀祵W的這些學科特點,特殊教育學校主要培養(yǎng)學生對基本數學概念的領悟能力,以此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時空概念。
一、當前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教學方法未貼合學生實際。當前我國許多特殊教育學校沿用的教學方法與普通學校完全一樣,這種無差異的教學方式將認知能力、思維模式和實踐能力都不同的兩類學生置于相同的教學背景下,很容易使特殊學校的學生產生壓力,從而產生消極心理暗示,削弱了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國設立特殊教育學校的目的,是希望這類學生能夠接受符合自身實際的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其定制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方法學習強度不宜過大,課程進度應適當放慢,同時給予每位學生參與和表現的機會。2.學生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特殊教育學校對于學生成績的要求較為寬松,課程壓力和作業(yè)相對較少,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許多不良習慣。例如:有的學生在完成數學計算題時,對偶爾遺漏的小數點或者運算錯誤毫不在意;作業(yè)字跡潦草,書寫混亂;有的學生遇到稍有難度的題目,就求助教師。這些不良學習習慣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3.社會關注力度不足,專業(yè)人才缺乏。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同特殊人群一樣,是社會少數弱勢群體,它們缺少話語權和執(zhí)行力,很容易被社會各界所忽視。想要使特殊教育學校優(yōu)質地開展教學活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政府的支持。同時,由于特殊教育學校有其獨特性,所以只有接受過專門培訓的專業(yè)教師才能參與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工作。然而,目前我國對這一類人才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導致市場供不應求,阻礙了特殊教育學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如何改變特殊教育數學教學的現狀
1.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基于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弱的特點,可以采用以實踐為主,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式:項目教學法。因為數學教學內容較為抽象,領悟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將整體的教學任務分割成短時間可以完成的教學模塊,在每個模塊設立單獨的學習目標,以此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層層深入了解。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不同的三角函數石膏模型加深學生對不同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然后,教師可以反復要求學生辨認sin,cos,tan等角的計算過程,使學生在大量的實際操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自行出題,在同學間相互傳閱,相互探討。這種階段性明顯的教學方式能夠防止學生在學習時由于跨度太大而喪失信心。還可以采用現場教學法。教師可以定期邀請知名特殊學校、兒童康復中心等地的專家進入課堂,在課堂中針對學生的不足設立相應的學習環(huán)境,在學生習慣的環(huán)境中傳授知識。這種教學形式是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情況下實施的,能夠避免學生在課堂中感到不安,提高學習效率。2.大力培養(yǎng)特殊教育數學教學專業(yè)人才。我國正大力倡導教育公平,這是一個良好的契機,能夠加快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數學教學進程。對此,國家教育部門應該在師范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中增加對專業(yè)進行特殊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使特殊教學教師培養(yǎng)走上軌道,形成完善的體系。只有教師適應了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的氛圍,憑借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形成了專門的教學方法,學生才能夠真正感受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體會數學學習的快樂。3.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把握自己的學習心態(tài),擺正學習態(tài)度、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對學生產生效果。對此,特殊教育學校的數學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自學,盡可能打消學生的消極念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心態(tài)和勇于競爭的自信。教師還可以邀請一些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的特殊人士進入課堂,向學生傳授自己的經歷和成功的方法,以此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勇敢地面對學習上的困難。
三、總結
關鍵詞:特殊教育,問題 , 對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concept is also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teach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modern education is a brand-new topic, relates to the special education can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how to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nly adhere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our teach school would have a way out. We only use the new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humanism, open, personality and co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special school.
Keywords: special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D52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現狀及問題
1.教師專業(yè)既包括學科專業(yè)性,又包括教育專業(yè)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guī)定的學歷標準,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yè)道德的要求煤二,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yè)化也是一個發(fā)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tài),又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敖處煂I(yè)化”這一概念把教學工作視為一種專門職業(yè),把教師視為一個履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yè)人員。要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專業(yè)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里程來拓展其專業(yè)內涵,提高專業(yè)水平,從而達到專業(yè)成熟的境界。
2. 特教教師隊伍中難免有一部分人不合格、不稱職,教師專業(yè)素質比較差。特教教師的合格學歷起點偏低,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只占一小部分。由于特師生就業(yè)體制等方面的問題,許多特師畢業(yè)生到特殊教育機構就業(yè)比較困難;還由于社會上對特教的支持不夠,人們對特教的了解不夠,致使特師畢業(yè)生不愿意從事本專業(yè)的工作。種種原因導致許多專業(yè)人員流失。特教的專業(yè)人才不愿從事特教,大量非特教專業(yè)出身的教師從事特殊教育有很多從普校轉到特教的老師,他們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特教。
3. 由于我國特殊教育教師力量不足,一些地方擔任教學工作的教師之前根本沒有經過特殊教育的專業(yè)學習和培訓,在人職期間,只能靠點滴摸索,沒有理論知識的引導,走了很多彎路;之后更少有機會接受繼續(xù)教育,或者即使有了機會,卻由于本身沒有理論功底一時難以接受和消化培訓期間所學的知識,難以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和從實踐中總結經驗與理論相結合。
二、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如何健全知識技能
1.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必備知識技能掌握水平的回答差別較大
從調查結果來看,特殊教育教師對盲童教育基礎知識回答欠缺的最多,回掌握的最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在調查的對象中,聾童教育教師、弱智兒童教育的教師及盲童教育教師的人數比例不均衡,聾童教育教師較多,弱智兒童教育教師次之,盲童教育教師最少;二是在以往的特殊教育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中,是以專業(yè)培養(yǎng)為主,而專業(yè)培養(yǎng)又以聾教育專業(yè)和弱智教育專業(yè)為主,盲童教育基礎知識只是作為學生的選修課。
2.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職后培訓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特殊學校教師的職后培訓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從調查結果分析,回答掌握必備知識技能的人數比例較低,約大部分教師處于了解水平,還有一定比例的教師處于欠缺狀態(tài)。另外,通過訪談得知,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大部分是從普通小學調過來的,另有小部分是從一些“不景氣”的單位調入的。因此,有必要對這部分教師進行特殊教育專業(yè)的職后訓練,逐步提高他們從事特殊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學科設置和知識傳授要兼顧全面,突出重點
特殊教育專業(yè)學科設置欠科學、欠合理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識,教師的基本技能應是特殊教育職前培養(yǎng)的重點內容,弱智教育、聾童教育專業(yè)知識要加強,盲童教育專業(yè)知識作為針對性傳授較好。個別化教育方案的制訂、特殊兒童的班級管理、行為管理、早期教育、口語、聽能說話訓練、現代教學手段等必備的知識技能平常要注意加強。同時,外語、人體解剖生理學、兒童精神病學、特殊兒童的生理病理等知識在學科設置 和傳授時要引起重視??傊瑢W科設置和知識傳授只有兼顧全面,突出重點,才能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教師職前培養(yǎng)和職后培訓的水平。
4.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落實特殊教育資格制度
在訪問調查中得知,大部分教師屬于中專學歷層次,小部分為大專層次,其余為初中、高中水平的教師,而且有相當部分的教師未經過專門的特殊教育培養(yǎng)和培訓,更多的是未取得特殊教育資格證書的教師。在發(fā)達國家,從事特殊教育必須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而且要學習必備的特殊教育知識并取得特殊教育的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因此,提高特殊教育的學歷層次,落實特殊教育資格制度,對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十分重要。
【關鍵詞】特殊教育兒童 家庭內部教育 走訪調研
一、特殊教育兒童的現狀分析
家庭教育作為兒童的第一教育,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啟蒙之師。而特殊教育兒童,他們比普通家庭兒童更需要一個溫暖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長在特殊教育兒童的一生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孩子的特殊性,孩子的家長必須要承擔其他家庭常面臨的緊張和壓力,還要加上撫養(yǎng)特殊教育兒童的額外壓力,因此他們要經受比一般家長更大的壓力。在經過了五天對桂嶺鎮(zhèn)特殊教育兒童的家庭走訪,我們也了解到了一系列相關的情況:
關于對平安村幾戶特殊教育兒童的家訪:
桂嶺鎮(zhèn)平安村是賀州市的眾多貧困村之一,全村8500人左右,適齡兒童600人,在校學生618人,其中幼兒150人。在平安村,75%的青壯年農民人士選擇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較多,留守兒童一般由爺爺奶奶或是哥哥姐姐照顧,他們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卻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在此,我們了解到,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兒童占全村兒童的0.5%,且全部為留守特殊教育兒童。
通過我們對這幾戶家庭的訪談,我們了解到許多因病致貧返貧的家庭,家長為了治療特殊教育兒童,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外出打工也是迫不得已。同時,山區(qū)的落后,資源的匱乏,家長們并沒能受到更多的教育,所以也并不能給孩子更多的教育保障。而在這里的特殊教育兒童并不能受到必須的特殊教育,僅有1名可以跟著正常兒童一起上課,已在桂嶺鎮(zhèn)中心小學上到了三年級,成績優(yōu)秀,并能夠很好地和大家相處。
二、桂嶺鎮(zhèn)平安村特殊兒童家庭內部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意識薄弱
在幾天的調查分析中,我們發(fā)現,在平安村,無論是哪類家庭,家庭教育普遍薄弱,而這又要分成3類去分析:
(1)監(jiān)護人文化背景欠缺。監(jiān)護人作為孩子從小最早接觸到的人,應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但是,就我們在平安村了解到的情況卻并不如人意,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兒童占全村兒童的0.5%,在這區(qū)間內的78%的特殊教育兒童家庭,孩子的監(jiān)護人普遍為長兄長姐,祖父母,他們所接受過的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幾乎為0,初中以上的也僅僅占到了11%。這樣的文化背景并不能夠對這些孩子起到典范作用,也沒有辦法去真正的以特殊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他們眼里認為保障孩子的溫飽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對他們報太大的希望。
(2)家長默認了不完善的全納教育的存在。據了解,學齡殘障兒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率為4.53%,學齡特殊需要兒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率不到2%。在平安村,能夠接受正常教育的特殊教育兒童也只有1名,其他情況嚴重的兒童在學校并不予以錄取。針對這點,大多數的家長默認了這種情況的存在,如果孩子不能夠接受到正常學校的錄取,多數家長將放任孩子在家,不接受任何教育。
(3)沒有特殊教育概念。特殊教育學校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緩慢,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評估制度等不能適應為殘疾兒童少年今后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奠定基礎的需要。全區(qū)58所特殊教育學校(含3所民辦學校)僅有111所開展了職業(yè)教育,占19%,而高達8l%的特殊教育學校根本沒有開展職業(yè)教育。平安村作為僅有一所普通小學的貧困村,在特殊教育的領域還落后于其他地區(qū),并沒有針對教育,僅有11%的特教兒童會與正常兒童一起上課,89%的特殊教育兒童則放棄上學,家長在教育方面并沒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很容易就錯過了孩子恢復的黃金階段,以至于孩子成長壓力比其他正常孩子要大許多。
三、桂嶺鎮(zhèn)平安村特殊兒童家庭內部教育問題的解決措施
關于平安村特殊教育兒童所面臨的眾多教育問題,現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家庭教育意識。家庭教育既然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家長的作用則不容小覷。將家長的整體教育意識增強,才能貫徹落實到孩子的身上。無論是鄉(xiāng)村還是城鎮(zhèn),樹立家長對待孩子進行良好教育的觀念才是當務之急,只有將這些觀念根深蒂固到家長的腦海里,特殊教育兒童的前景才有希望可言。我們將會定期回訪桂嶺鎮(zhèn)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兒童的家庭,向家長們推廣有關于特殊教育兒童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并講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重視全納教育。針對于桂嶺鎮(zhèn)平安村的家長默認不完善的全納教育問題,我們認為,除了要對平安村家長們定期的開展特殊兒童需要教育的知識講座以外,我們還建議賀州市政府要加快對于完善教育機構的專業(yè)化問題,鼓勵社會就業(yè)學生學習專業(yè)的特殊教育專業(yè)知識,促進學生上崗就業(yè),在教育機制完善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新穎獨特的康復訓練,正確引導特殊教育兒童,給予他們所需的特殊教育,讓鄉(xiāng)鎮(zhèn)兒童也能一樣的接受到所需要的特殊教育。
3、貢獻一份力量,呼吁社會團體加強支持意識,特殊教育不容小覷。經我們對于賀州市桂嶺鎮(zhèn)平安村的調查走訪,我們發(fā)現,有92%的鄉(xiāng)村人民對待特殊教育兒童處在一個模糊的概念,有相關了解的人民群眾僅占8%。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用自己的力量,聯(lián)合桂嶺鎮(zhèn)社區(qū)機構呼吁并宣傳,定期在鄉(xiāng)鎮(zhèn)組織關愛特殊教育兒童的活動,宣傳特殊教育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讓大家了解,并不斷重視起來,讓他們的教育前景變得更為敞亮。
特殊教育學校從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向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模式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在開展言語-語言康復上會面臨以下問題。
(一)康復介入較遲,導致康復效果不明顯。特殊兒童父母缺乏早期言語-語言干預意識和學前特殊教育發(fā)展的滯后性使得特殊兒童入學年齡偏大,錯過言語-語言干預的最佳年齡導致干預效果不明顯。有研究指出,語言干預訓練對語言發(fā)育不良兒童有效果,年齡越小,效果越好;療程越長,效果越穩(wěn)定。當前我國的學前特殊教育還處在初級階段,一項對江蘇特殊教育學校學前教育發(fā)展現狀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的學前班都是近幾年里創(chuàng)辦的。在這些學前班任教的老師中,真正了解特殊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懂得特殊兒童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專業(yè)教師非常欠缺,大部分班級沒有合適的教材,教學活動安排也不夠科學合理。
(二)言語-語言康復資源的缺乏。無論是特殊兒童的言語-語言康復還是其他的類型的康復都是一項高消費的教育活動,它需要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提供支持,其中外部資源包括干預的場所和干預設備,內部資源包括言語-語言干預課程及專業(yè)的干預教師。
1.康復場所和資金的缺乏。外部的硬件設施是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言語-語言康復的基本條件,特殊教育學校干預中心以及干預設備的不完善會直接影響到言語-語言康復的成效。特殊兒童言語-語言康復的場所具有嚴格的要求。特殊學校的康復用房具有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對象的特殊性、干預訓練的階段性和特定康復器材的配置等;同時,言語-語言干預中需要借助一些現代化的設備,這些設備價格比較昂貴,特殊教育學校資金的短缺使得無法為言語-語言干預提供設備,這些條件都限制了特殊學校開展言語-語言康復。
2.缺乏標準的言語-語言康復課程指導。2007年教育部出臺了盲校、聾校和培智學校三所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一些亮點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其中在課程內容上,既注意課程門類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大體一致,又注意根據殘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特殊需要增設專門課程,但方案并未對各類障礙的康復提供詳細的課程指導。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各培智學校普遍缺乏明確的、系統(tǒng)的語言康復內容。現今培智學生的語言康復內容一般照搬或截選語文課程內容,語言康復內容普遍缺少內在連續(xù)性,且內容的編排體現不出“康復與教育結合”的語言康復思想。
3.專業(yè)化的言語-語言康復教師短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康復對象范圍的擴大,言語康復需求和康復人才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專業(yè)的康復教師的缺乏是制約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言語-語言康復的重要因素。面對言語障礙人群這個龐大的群體,我國從事言聽康復的人員僅0.45萬。當前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yè)程度還不高,據教育部2007年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中,只有18976位教師接受過特殊教育專業(yè)的培訓,僅占54%。有研究者認為,我國當前對言語-語言治療師的培養(yǎng)工作重視不夠,我國語言治療師的培養(yǎng)起步較晚,開始于醫(yī)療院校的康復專業(yè)發(fā)展到一些高校建立言語聽力學專業(yè)。
(三)特殊兒童父母對言語-語言康復技能的缺乏。家庭是特殊兒童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父母的態(tài)度和對康復訓練的支持程度會影響到特殊兒童康復的效果。有研究者通過個案研究指出,應把訓練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去,保證患兒在家庭中得到長期系統(tǒng)合理的科學的訓練與治療,家長做功能訓練,患兒容易配合,更易取得較好的效果。我國目前的現狀是,在西部地區(qū),專業(yè)人員對家庭定期培訓或入戶指導的條件不具備,在多數地方即使設有專門進行家庭指導的人員,但因缺乏系統(tǒng)的專業(yè)培訓,指導水平不高,存在概念不清、內容局限、方法僵化以及工作思路刻板等問題。
二、培智學校言語-語言康復未來展望
教育和康復相結合已成為當前特殊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同時,對特殊教育學校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特殊教育學??梢酝ㄟ^完善幾個方面的建設來實現轉型。
(一)在政策層面上,落實東西部地區(qū)學校對口支援政策。自我國實施“東部地區(qū)學校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qū)學校工程”以來,普通中小學校的對口支援工作已經落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殊教育是一項高投入的教育,它是與經濟發(fā)展狀況緊密相連的,東部地區(qū)的特殊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康復技術上都已達到成熟。在未來的特殊教育發(fā)展模式中可以通過落實國家的東西部地區(qū)學校對口支援政策,加強東西部地區(qū)特殊教育學校的聯(lián)系,東部地區(qū)為西部地區(qū)提供選派教師和管理人員到貧困地區(qū)任教、任職,幫助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時,西部地區(qū)的學校支持特殊教育教師到東部地區(qū)進行進修,共同努力促進西部地區(qū)特殊教育的發(fā)展。
(二)完善學??祻椭行牡慕ㄔO??祻椭行氖翘厥鈱W校進行康復訓練的重要場所,康復中心的設備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康復活動的開展以及康復的成效??祻椭行慕ㄔO是進行特殊學校進行康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首先,完善康復中心的言語-語言康復的儀器、輔助工具、教具等是康復必備的條件。其次,康復課程、教材、診斷評估測量工具、圖書等是進行康復的軟件設施。第三,是對中心科學的管理機制,康復中心的正常運作需要專業(yè)人員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中心的儀器保護、操作程序、注意事項等等都需要有嚴格的規(guī)定。
(三)加強與醫(yī)院或高效的合作。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康復是借鑒醫(yī)學領域的康復理念,醫(yī)學領域中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實際操作上發(fā)展都已成熟,因此,特殊學校加強與醫(yī)院的合作能夠獲得專業(yè)的言語-語言治療師的指導,同時也可以改善教育與康復割裂的局面。另外,在一些高校已開展了關于聽力障礙兒童語言康復的專業(yè),加強與高校的和做能夠獲得專業(yè)人員的理論及操作指導,同時,高校開展的語言康復是從教育訓練的角度起步,因此,特殊教育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結合自己的教育經驗去找到合適的語言康復方式。
(四)鼓勵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師參與培訓。當前,我國還尚未建立語言治療師的資格認證制度,相應的培訓機構也還正在發(fā)展之中,語言康復師的短缺與需求的矛盾在近期內還會繼續(xù)存在。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特殊教育的資金支持,開展了各類特殊教育教師的培訓。學校要鼓勵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借鑒其他學??祻偷慕涷?。同時,對于特殊教育教師的培訓機構以從教師的實際出發(fā),既要注重對特殊教育教師理論知識也要兼顧教師的操作技能,在未來的特殊教育教師培養(yǎng)中應向“雙師型”的轉型,既具有基本的教學能力,又具備康復訓練技能;既掌握教育學相關知識,又了解多種特殊兒童康復知識。
關鍵詞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學 理論基礎
分類號G760
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碧厥饨逃陌l(fā)展需要運用理論思維來探討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論問題,以為特殊教育的科學發(fā)展指明方向。因此,特殊教育的發(fā)展需要加強理論建設,特別是要加強理論體系的建設。特殊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程度不但標志著特殊教育作為一門學科發(fā)展的成熟度,而且決定著特殊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的深入度,因為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容易中途夭折或迷失方向。特殊教育理論體系的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科理論基礎的構建與探討。本文試圖從“特殊教育”的語詞理解出發(fā),來闡述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與特殊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以求教于大方。
1 特殊教育的語詞理解
一般認為,特殊教育包含兩個概念:一是特殊教育科學,二是特殊教育活動。前者是研究特殊教育現象及其規(guī)律、原則和方法,以指導特殊教育活動;后者是社會與學校的工作。美英等國多用“special educa-fion”(即特殊教育)表示這門學科和活動,我國臺灣地區(qū)對特殊教育的理解:一是專業(yè)或教育工作;二是學問。
將“特殊教育”作為學科與活動兩種理解思路的現象存在于相關著作中,如劉全禮教授在《特殊教育導論》中將特殊教育作為活動,如將特殊教育定義為“對特殊兒童開展的、有目的的、旨在滿足他們的一切教育需要的活動,這些活動既可能是增進特殊兒童的知識技能、影響特殊兒童的思想品德、增強特殊兒童的體質的活動,也可能是改變或矯正他們的缺陷或行為的活動”;同時,又作為學科來認識,如“特殊教育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學科,它要依賴醫(yī)學、工程學和心理學等自然學科的研究成果,同時,它還依賴社會學、普通教育學等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但它不是這些學科的大雜燴,而是有機地按照自己的系統(tǒng)和規(guī)律來組織相應的內容,從而形成自己的體系。它本身就是科學”。
將“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學”分別作為活動、學科來理解的情況在樸永馨先生主編的《特殊教育辭典》中有所體現,可以說,這為我們的言辯提供了術語的規(guī)范。該詞典將“特殊教育”解釋為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的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yǎng)目標的教育”;“特殊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特殊教育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為此,特殊教育理論基礎之探討可從三種不同的路向來進行,一是從學科的角度來談理論基礎,亦即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錢志亮從學科的視角提出特殊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包括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社會學基礎、康復學基礎、教育學基礎五大理論基礎。二是從作為特殊教育活動的角度來談理論基礎。盧子洲從特殊教育活動的角度認為,特殊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理論基礎包括人道主義基礎、科學基礎、經濟學基礎。三是將從學科與活動的雙重視角來談理論基礎。樸永馨從學科與活動的角度探討了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他指出,特殊教育作為教育學科的一個分支和作為教育事業(yè)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也有其兩個方面的理論基礎:關于教育的理論和唯物辯證法、補償理論。
2 從活動的視角來審視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
從特殊教育活動來談理論基礎有兩個角度,一個是談特殊教育活動開展所關涉的具體理論是什么(圖1),這些理論既有可能單獨支撐著特殊教育活動,也可能兩兩聯(lián)合或多者融合共同作用于特殊教育活動,例如:特殊教育活動從過去單純的醫(yī)學模式或教學訓練模式走向醫(yī)教結合的模式就可說明這一問題。二是談特殊教育活動開展所關涉的學科是什么(圖2),嚴格意義上說,這里實際上談的是特殊教育活動的學科基礎,即特殊教育活動關涉到哪些學科,當然學科內部可能有些理論在支持著特殊教育活動。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在談具體的理論或觀點,有的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在談具體的學科,后者跨越了具體理論、觀點直接來談學科,甚或將學科先列出,再在學科中來談具體的理論及其基本觀點。
注:其中T是“理論”的英文(theory)縮寫,T1代表的是第一個理論基礎,Tn代表的是第n個理論基礎,下同。
注:D是“學科”的英文(discipline)縮寫,D1代表的是第一個學科理論基礎,Dn代表的是第n個學科理論基礎,下同;T11。代表的是第一個學科的第一個理論基礎,T1。代表的是第一個學科的第n個理論基礎,如此類推,下同。
從活動的視角來審視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可從特殊教育活動組織的程度以及發(fā)展的特性來看,組織程度低且處于低級發(fā)展階段的特殊教育活動可主要從特殊教育對象發(fā)展的影響因素來談其理論基礎,組織程度高且處于高級發(fā)展階段的特殊教育活動則可從特殊教育模式的視角來闡述其理論基礎。
2.1 從特殊教育對象發(fā)展的影響因素來看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
從特殊教育對象發(fā)展影響因素的角度來看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可直接利用圖1中所示的方式來談具體的理論支持系統(tǒng)或理論依據,也可根據圖2呈現的方式來先談所涉及的相關學科,再闡述特殊教育活動的具體支持理論,因為只有把握了影響特殊兒童身心發(fā)展影響因素的特點,才有可能在特殊教育過程中通過科學調控外在的影響因素以作用于特殊兒童個體的發(fā)展。按照特殊兒童影響因素的一般理解,一般認為,影響因素主要有遺傳、環(huán)境、教育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其中遺傳關涉到生物學、醫(yī)學;環(huán)境關涉到生態(tài)學、社會學等;教育關涉到教育學、心理學等,個體主觀能動性關涉到心理學、哲學等。雷江華組織編寫的《學前特殊兒童教育》以及與方俊明先生合編的《特殊教育學》主要從影響特殊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四大因素(可將圖2中下方的D1到Dn之n理解為4)分別闡述了生物學、發(fā)展生態(tài)學、心理學、教育學的學科基礎,以及各自學科內部對應的理論與所衍生出的具體教育教學訓練模式等。其中,關于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推演之邏輯是:從特殊教育活動出發(fā)來尋找其中比較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學(訓練)模式,進而找到模式所支持的不同理論或觀點,最后發(fā)掘這些理論所關
涉的不同學科,但上述2本編寫的教材在介紹時則從不同學科理論體系出發(fā)闡述學科的理論觀點,進而闡述具體的模式。
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為特殊教育實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正如常說的“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一樣,理論只有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導致理論的豐富與實踐的拓展。從特殊教育活動來看,其理論基礎往往先關涉的是具體的理論或某一理論的某個方面,或多個理論,而這一個理論或多個理論又涉及到相關的學科,因此,有的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介紹直接將該學科作為理論基礎,出現了明顯中間理論斷層與模式缺失的現象,甚至出現理論基礎的泛化與擴大化的傾向。
2.2 從特殊教育模式出發(fā)來尋找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
特殊教育活動如果不能通過模式來進行闡述,說明該活動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實踐操作水平,而不是自成系統(tǒng)的特殊教育活動,如果用簡單實踐操作狀態(tài)之特殊教育活動來尋找其理論的依據,就可能出現所有的學科中的相關理論都有可能成為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極易使特殊教育失去自身的獨特性,進而追求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共性,最終導致特殊教育活動的存否顯得元足輕重。因此,特殊教育活動需要上升到特殊教育模式的層面來尋找其理論基礎(該理論基礎可稱為特殊教育模式的理論基礎,見圖3)并將特殊教育模式作為特殊教育活動成熟度的標志以及特殊教育獨特性的體現。當然,每一種特殊教育模式不一定就只有一種理論的支持,同樣可能有多種理論的支持,根據圖3推而廣之則同樣可從特殊教育活動的學科基礎中來考察模式在中間的過渡環(huán)節(jié)。
注:M是“模式”的英文(model)縮寫,M1代表的是第一個模式,Mn代表的是第n個模式。
3 從學科的視角來審視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需要根據學科的劃分從不同的層面探討。一般認為,哲學是所有學科的學科,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概括,因此,所有的學科都可以將最高層次的哲學作為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第二層次的學科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特殊教育學同樣也關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第三層次的學科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中分別分化出現的具體學科,如自然科學中的醫(yī)學、生理學、工程技術學等,社會科學中的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特殊教育學作為教育學的子學科,談其學科基礎似乎只要從其母學科作為社會科學的出發(fā)點來探討其理論基礎,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現分別從學科歸屬與獨立特性兩個角度來闡述其理論基礎。
3.1 從學科歸屬來看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特殊教育學作為教育學的分支學科已成共識,但過去特殊教育作為一門專業(yè)在高等師范院校的附屬地位也給特殊教育學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多問題。例如,有的高校將特殊教育專業(yè)設置在教育系(現在的教育學院)中,有的高校將特殊教育專業(yè)設置在心理系(現在的心理學院),這樣特殊教育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就分別從不同的學科視角構建出自身獨特的課程體系。因此,在探討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時,有人從特殊教育學所從屬的教育學來看其理論基礎,甚至將教育學的理論基礎移植過來作為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這樣恰恰導致了很多人認為,既然特殊教育學與教育學有同樣的理論基礎,特殊教育專業(yè)也就與教育學原理專業(yè)可以合并了,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探討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極有可能重視特殊教育學與教育學的共性而忽略了特殊教育學的特殊性,進而在實踐領域將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抑或其它教育)混淆起來。就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專業(yè)的設置情況來看,大體設置在教育學或心理學的下面作為子學科存在,因此,將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圖4)搬過來作為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最后導致了很多人認為特殊教育學沒有自己的理論基礎,作為一門學科難以扎根生存。這從目前教育學子學科在院系中的設置及其地位中可窺見一斑。在二級學科紛紛成為獨立的系或學院的情況下,特殊教育仍然大多作為附屬學科附屬在其它學科門下,或與其它二級學科聯(lián)合成立獨立的系,其實仍然沒有擺脫依附的狀況,有的院校特殊教育專業(yè)無奈只好存留于特殊教育研究所。
注:圖中的s是“自然科學”的英文(science)縮寫,S1代表的是自然科學中的第一個學科,Sn代表的是自然科學中的第n個學科,下同;SS是“社會科學”的英文(social science)縮寫,SS1代表的是社會科學中的第一個學科,SSn代表的是社會科學中的第n個學科,下同。
3.2 從獨立屬性來看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
從獨立屬性來看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需要借鑒教育學(或心理學)比較成熟的子學科的經驗,發(fā)現屬于特殊教育學自身的理論基礎(見圖5),擺脫特殊教育學作為依附地位的狀態(tài),既明確自身的學科歸屬,又能構建屬于自身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也就是說,特殊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要探討其理論基礎,必須從過去的附屬狀態(tài)走向獨立的狀態(tài),吸引更多的專家學者來從事特殊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科充分有效的發(fā)展。
獨立屬性的特殊教育學理論基礎與從屬屬性的特殊教育學理論基礎兩者之間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從屬屬性的特殊教育學理論基礎極有可能將母學科的所有理論基礎移植過來作為自身的理論基礎,包括學科中的理論,這樣會使用特殊教育學不“特”而“普”;獨立屬性的特殊教育學理論基礎則從特殊教育學的具體實際出發(fā)來發(fā)現與特殊教育學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基礎,兩者的學科基礎既可能有共同的學科,甚至是同一學科中的同一理論,也有不同的學科(如醫(yī)學、康復學等),也會有同一學科中的不同理論。
4 特殊教育活動理論基礎與學科理論基礎之間關系的綜合分析
根據上述的分析,其實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中根據語詞所推演出的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與特殊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兩者之間并非存在截然對立的關系,而是彼此可以組織成自恰(self-consistent,即內在一致性)的體系圖(即特殊教育活動理論基礎所包含的理論可在特殊教育學科理論基礎中找到所對應的學科,進而將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與特殊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聯(lián)系起來形成自洽的體系圖,如圖6、圖7)。圖6說明了特殊教育活動作為一種從屬的活動進而推演到學科作為從屬學科的邏輯思維過程。圖7說明了特殊教育活動作為獨立屬性的活動進而推演到學科作為獨立學科的邏輯推演過程。圖6和圖7如果考慮到特殊教育模式在中間的中介作用,可從根據圖3的思路在理論與活動之間加上模式,以進一步理順彼此之間的簡單邏輯關系。當然,特殊教育活動發(fā)展所形成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可能來源多個理論的支持,這些理論既可來自于一個學科,也可來自于多個學科,因此,可由圖6、圖7推演出眾多的分圖,以說明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包括特殊教育活動與特殊教育學科理論基礎之間的關系,且兩者之間不是單向的被動作用關系,而是彼此之間雙向的相互作用關系。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一個理論來源于多個學科,這樣就將多個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例如,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既是心理學中的理論,是社會學中的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既是心理學中的理論,也是管理學中的理論等。當然,同一個學科同樣也有多個理論(圖2),例如,心理學中有聯(lián)結理論、認知理論、人本理論、建構理論等;教育學中有自由主義、要素主義、永恒主義等流派。同樣,理論與學科之間也存在著多重交叉關系的現象。
5 總結
結合當前特殊教育研究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特殊教育理論基礎的探討首先需要從規(guī)范特殊教育的語詞運用開始,否則可能大家的探討并非在同一語境下進行,即在談特殊教育理論基礎時需要首先界定“特殊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還是一門學科,否則極易游離于學科與活動的兩種狀態(tài)中進行無謂的辯駁,甚至是在混淆的邏輯狀態(tài)下進行辯論,結果辯論得越來越糊涂,有點“你不說我還知道點,你越說我還糊涂”。當然,從事特殊教育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的工作人員在閱讀相關文獻著作時也需注意將“特殊教育”這一語詞結合上下文的語義邏輯背景來進行解讀,不然同樣會出現誤解或曲解。其次,要明晰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與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各自探討的思路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更要注意特殊教育活動理論基礎中理論背后的理論,理論背后的學科,學科背后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將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思考透徹。第三,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之思考其實也關涉到特殊教育學的元思考,教育學經歷了從活動的教育到學科的教育學,再到理論反思的元教育學的發(fā)展歷程,特殊教育學的發(fā)展要學會從“母”學科那里吸取營養(yǎng)的精華,促進“母子共榮”的學科發(fā)展局面。
參考文獻
2011年9月,大安市特殊教育學校在當地政府、社會的關注、支持下創(chuàng)辦至今,走出了困境,拓寬了辦學新路,沒有把那些無名小花棄之一旁,任其凋零夭折,而是上升到人力資源、人才培養(yǎng)的一種理性的高度上去認識,招收智障兒童入學。育人上突出“三自”教育理念;管理上,既關注現實,又跨越時空,不僅面向今天,回首昨天,還仰望明天,為孩子一生成長負責,為整個社會負責,讓智障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一樣就業(yè)、一樣生活,共享同一片藍天下的陽光。
一、教育管理的精雕細刻
一所學校,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管理是保障。大安市特殊教育學?,F有智障學生60人,分別就讀于初級、中級、高級班。這些孩子所在班級中分別進行啟迪智慧、康復訓練、鍛煉能力、自理生活、適應社會、學有所長、自食其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為保證這一民生工作有條不紊地實施,根據涉教法律規(guī)章,特別是《殘疾人教育條例》,制定、修改并完善了《學校辦學章程》,突出了以學生康復訓練、培養(yǎng)教育為主題,依法保障智障兒童入學。學校統(tǒng)一下發(fā)了特殊教育招生意見,宣傳特殊教育的辦學情況,施行0~16周歲特殊兒童普查登記制度,摸清底子,建立校、街道、市區(qū)三級檔案,每個殘疾兒童都建有《成長記錄檔案》和《康復訓練檔案》。認真做好殘疾兒童的篩選、鑒別,成立領導小組,對篩查對象從成長環(huán)境、智力情況、健康程度、行為習慣、家長受教育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智商程度。同時,根據篩選、鑒別,對知情人嚴格保密,以免給家長和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對就讀的學生,免交一切費用,對家庭特困生給予特別關照,讓學生能夠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有實效。
以指導促評估,調動輔導教師的積極性。學校依據“辦學章程”以貫徹落實教育部頒發(fā)的《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guī)程》為工作重點,先后制定了《智障兒童工作條例》、《特教教師職業(yè)要求》、《弱智兒童教育評估細則》等一系列特殊教育規(guī)章制度,強化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本著“發(fā)展特教、師資優(yōu)先”的原則,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對特教教師進行培訓。截止到2012年,累計培訓人次40人,舉辦2期特教管理人員學習班,使教師的學習循序漸進,教育能力不斷提高,教育成果不斷顯現。幾年的特殊教育,培養(yǎng)的學生有一名在社區(qū)服務,一名在大安市石油機械廠工作。培養(yǎng)的目標是將來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自食其力,這就是對特殊教育工作最好的詮釋。
二、陽光下崛起的特殊教育
辦學方向明確,教育理念超前,發(fā)展是第一要務。在全社會的矚目下,特殊教育學校與九年義務教育接軌。在國家支持下新建一所標準化、高含量的教學樓,主體4層,用于教學和學生生活,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教學設施的全部更新。屆時,學校將面向全市智障學生及0~6周歲腦癱兒童進行教育、康復,實現辦學環(huán)境新、教育手段新,教學設備新的全新教育。
三、新理念下的教育之路
智障學生的受教育權是平等的。學校在特教模式上分兩個層面:一是以教研促教學改革,二是以教改促教研發(fā)展。
針對課堂教學出現的教育實際現象,學校提出了“點面兼顧、目標分層、各有所得”的教學觀點,處理好輕度與重度智力落后兒童的關系,研究改革了4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一是伙伴合作教學法,即把學生的能力、個性差異視為寶貴的教育資源,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幫助,通過“異質分組,同質分組和同質分組交叉使用,自由分組”的多種方法,優(yōu)化學生的伙伴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法的運用,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差異的問題,有效地增強了他們合作互動的能力與意識。二是分層教學法,即尊重學生差異,對他們進行科學分層,再依據不同學生實際,制訂分層教學目標和相應的教學手段、策略教法。以科學分層、分層指導、分層活動、分層學習、分層反饋、分層評價為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分層遞進教學,實現了從教師備教案向教師備學案的轉變,從注重忽視個性向個性兼顧差異的轉變,促進了智力落后兒童的和諧發(fā)展。
在此基礎上,教學研究中,還重點進行了智力落后兒童學生“醫(yī)教結合,綜合康復”的教改實驗,從常規(guī)教育手段入手,深化“醫(yī)教結合,綜合康復”的研究,科學改革教育方法。
四、步入人生的目標培養(yǎng)
智障學生也是一塊“合氏壁”,可雕可塑。特殊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讓處在弱勢群體的孩子成為自食其力的人,與正常人一樣公平生存在人類社會。為此,學校多角度、多渠道、多手段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一技之長。
利用媒體教育,使智障兒童接受先進的信息,進而轉化為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感。利用媒體網絡讓學生接觸直觀影像,讓感知融入學生腦海。以圖畫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普通生和智障生互動演示,智障生也能繪出心中的圖案,哪怕是閃光的一點,也能成為他人生的一門技藝。
結合社會所需,變換角度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訓練。學校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天地:手工操作、美術寫生。完全從社會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智力程度、特長,鼓勵學生大膽想、大膽嘗試,從思想上對孩子們進行賞識教育。哲人曾說,“歪脖子樹也能成才”。古今中外,成才事例很多,而教育方法非常重要。
以家庭為起點,培養(yǎng)智障學生的道德情操,這是他們步入社會書寫人生的基本準則。對智力落后兒童而言,家庭永遠是其細胞的組成部分,責任永遠是他揮之不去的。培養(yǎng)學生的一技之長,目的是掌握一項生存本領。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懂得家的概念,為了家,每個人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讓他們對家有了深刻印象,他們的責任意識就會形成,步入社會后,獨立生存下,還會演變成對社會的一種感知,一種責任。
特殊教育安置體系資源體系科研體系社會服務體系特殊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教育、文化、經濟、科技、衛(wèi)生保健、社會保障和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國家文明程度的窗口,這意味著特殊教育的發(fā)展需要社會的合力。自1988年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成立以來,我國特殊教育一直在教育部和殘疾人聯(lián)合會管理下并行發(fā)展。近年來,教育部門與殘聯(lián)部門、特殊教育高等院校與初等學校以及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統(tǒng)合發(fā)展的合力初現端倪。以下對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方向進行探索,并提出特殊教育安置體系、資源體系、科研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路。
一、完善教育安置體系,補償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缺陷
由于各級各類殘疾的影響,特殊需要兒童在身心上無法按照正常的規(guī)律進行發(fā)展,更無法自然地獲得各種認知經驗,因此越早對特殊需要兒童進行干預,就越有利于特殊需要兒童經驗的獲得和認知的發(fā)展,早期干預和早期教育對特殊需要兒童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缺陷的補償,不僅需要具體的補償訓練,更需要從宏觀的角度作出合理的教育安置。目前,我國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尚停留在為學齡期特殊需要兒童提供集中教育的單一培養(yǎng)模式,這將使特殊需要兒童在學齡前期錯失補償認知缺陷的機會,也使成年特殊需要人士在學業(yè)結束后,繼續(xù)為社會認知的不足所困擾,造成生活和工作的諸多困難。因此,完善我國教育安置體系成為特殊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1.早期干預學齡前特殊需要兒童,建立早期教育體系
在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對特殊需要兒童的學校教育,尚未延伸至對學齡前特殊需要兒童的干預與教育。這不僅受制于特殊教育學校的發(fā)展程度,也受制于我國教育體系的發(fā)展現狀。
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是特殊教育學校的責任,而學齡前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是特殊教育學校目前尚未開展的工作。這需要民政和衛(wèi)生部門聯(lián)合對各社區(qū)新生兒進行篩查,確診殘疾后,由特殊需要兒童家長向殘聯(lián)部門提出教育需求,再經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協(xié)調,轉介到特殊教育學?;驅I(yè)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最終由民政部門、衛(wèi)生部門、教育部門和殘聯(lián)部門組成評估小組,對早期干預與教育的績效進行評估,從而形成早期教育體系。
2.巡回輔導學齡期特殊需要兒童,建立融合教育體系
目前,我國學齡期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安置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學校,這不僅制約了特殊需要兒童與主流社會的融合,也限制了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教育的交流合作。因此,我國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安置體系應作出適當的調整以滿足學齡期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需求。市級殘聯(lián)部門、衛(wèi)生部門、教育部門和民政等部門需要聯(lián)合成立“融合教育指導小組”和“融合教育督查小組”,從行政上建立對學齡期特殊需要兒童進行入學評估、安置、教育、督導和績效評估的的融合教育體系,即通過義務教育安置評估,將學齡期特殊需要兒童按照受教育能力的程度分別安置于普通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和專業(yè)康復機構進行適合其本身發(fā)展的教育或康復訓練。
同時普通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和專業(yè)康復機構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在普通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特殊需要兒童可以到專業(yè)康復機構進行身體機能的康復。另外,經過學習或訓練后,受教育能力有所變化的特殊需要兒童可以重新得到安置,從而實現在最少受限制環(huán)境中學習或訓練。
融合教育體系中,特殊教育學校擔負重要的作用。其一,為就讀于普通學校和專業(yè)康復機構的特殊需要兒童提供手語、語訓、盲文、定向行走、視功能訓練和感覺統(tǒng)合訓練等專業(yè)課教學。其二,對就讀于普通學校和專業(yè)康復機構的特殊需要兒童進行巡回輔導,指導特殊需要兒童學習和交往,同時指導普通學校的老師和專業(yè)康復機構的工作人員如何教育特殊需要兒童。
3.終身支持成年特殊需要人士,建立終身教育體系
成年特殊需要人士因其視覺、聽覺或智力等方面的障礙,在社會認知上處于弱勢地位,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種困難。建立成年特殊需要人士終身教育體系,是幫助他們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保障。
終身教育體系可以支持成年特殊需要人士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向殘聯(lián)部門提出申請,殘聯(lián)部門則依據其需求的性質轉介到相應的機構,同時與財政、人事、教育和民政等部門聯(lián)合成立終身教育督查組,對教育部門繼續(xù)教育機構、企業(yè)聯(lián)盟培訓機構、殘疾人成功者聯(lián)盟培訓機構、職業(yè)技能培訓聯(lián)盟和專業(yè)康復訓練機構等支持單位進行督導與評估,以保證該體系的有效運行。與此同時,殘聯(lián)部門還依托各支持單位積極為成年特殊需要人士提供各種類型和內容的繼續(xù)教育,成年特殊需要人士有義務接受終身教育。
為了保證成年特殊需要人士提出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以及殘聯(lián)部門提供的繼續(xù)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成年特殊需要人士終身教育體系中支持單位的選擇和建設十分重要。除了教育部門提供文化上的提升,專業(yè)康復訓練機構提供機能上的康復外,還需要企業(yè)聯(lián)盟和職業(yè)技能培訓聯(lián)盟對成年特殊需要人士進行企業(yè)文化和職業(yè)技能的培訓,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勝任自己的工作。此外,還需要成年特殊需要人士群體中的成功者為其提供培訓,以保證終身教育體系更具認同性和榜樣性。
二、開發(fā)教育資源,建立教育資源體系
教育資源是實施融合教育的基本保障,是補償其認知缺陷的有效手段,同時建立教育資源軟件體系和硬件體系,才能有效地構建開發(fā)教育資源的運作機制。因此,開發(fā)與建設區(qū)域性和全國性教育資源體系將成為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方向。
1.依托行政力量,建立教育資源軟件體系
特殊需要兒童教育資源的開發(fā),首先要解決如何開發(fā)的問題。單憑特殊教育學校的人力物力,只能開發(fā)教學性質的資源。要想開發(fā)適合融合教育的資源體系,就必須首先依托行政力量,建立教育資源軟件體系。
教育資源要達到補償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缺陷的目的,就必須包括多角度全方位的資源系統(tǒng),這就需要市政部門協(xié)調教育部門、民政部門、殘聯(lián)部門、文化部門和旅游等部門的力量,聯(lián)合成立資源開發(fā)組,整合開發(fā)教學、生活、輔具、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資源,創(chuàng)造特殊需要兒童平等認知社會的資源環(huán)境。
2.借助軟件體系,建立教育資源硬件體系
特殊需要兒童教育資源的開發(fā),還要解決開發(fā)什么的問題。教育資源硬件體系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基本的教育安置,而且包括安置后教學實施、教學設備、教育儀器和教學用具等教育資源的開發(fā),還包括助視輔具、助學輔具、生活輔具和工作輔具等輔具資源的開發(fā)以及體育場館、學習場館、康復場館和運動場館等社會資源的開發(fā)。
良好的軟件體系,是建立教育資源硬件體系的基礎。教育資源硬件體系的建立,需要以市政部門協(xié)調殘聯(lián)、民政、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門聯(lián)合成立的資源開發(fā)組為平臺,整合開發(fā)各類資源,以滿足特殊需要兒童認知補償的各種需求。
三、研究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特征,建立視障科研體系
各級各類障礙給特殊需要兒童造成的最大影響是認知的缺陷,但也形成他們特殊的認知方式,例如盲生以聽覺、運動覺和觸摸覺等感覺通道進行認知。為了更好地提高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的能力,特殊教育學??蒲惺紫葢搹奶厥庑枰獌和J知特征進行研究,然后根據研究結果開展學科教學,從而建立有效的視障科研體系。因此,建立多模式的校際聯(lián)合科研體系也將成為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新方向。
1.聯(lián)合高等師范院校,開展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研究
通過對近五年教育類期刊特殊教育論文的檢索,分析其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等情況發(fā)現,特殊教育所做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基礎理論和學科教學方法上,有關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研究為數不多,且多為高等師范院校所做,特殊教育學校尚不具備獨立從事專業(yè)心理學研究的基礎。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應該與高等師范院校聯(lián)合研究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特征,全面探索特殊需要兒童感覺、知覺、表象、記憶、想象和思維等認知特點,為提升特殊需要兒童教育教學奠定基礎。
2.建立特校聯(lián)盟,開展學科教學研究
通過對近五年教育類期刊特殊教育論文的檢索發(fā)現,特殊教育所做研究缺乏基于特殊需要兒童認知原理的教學實驗研究。為了從認知源頭上彌補特殊需要兒童的認知缺陷,提高學科教學水平,特殊教育學校應該把與高等師傅院校聯(lián)合研究的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特征作為理論基礎,聯(lián)合其他特校合作研究學科教學,從而形成符合特殊需要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各學科教學方法,提升特殊教育整體水平。
四、發(fā)展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功能,構建社會服務體系
特殊教育隸屬于基礎教育,但其社會功能遠不止接納特殊需要兒童,提供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及特殊教育咨詢與指導。特殊教育學校同樣應當發(fā)揮自身的教育優(yōu)勢,成為服務社會的教育資源,成為融合教育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發(fā)展特殊教育學校獨特的生命教育功能,將成為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值得思考和嘗試的方向。
1.建立生命教育基地,發(fā)揮特校社會服務功能
特殊教育學校因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應發(fā)揮其生命教育的功能,完善“生、老、病、殘、死”的生命教育過程,成為社會“以殘育人,育人不殘”的生命教育基地,充分發(fā)揮特殊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的功能。
在特殊教育學校內成立生命教育基地,可以讓普通學校的青少年學生和社會人員通過體驗特殊需要兒童生活,參加競技比賽,欣賞文藝演出以及參與藝術創(chuàng)作等活動感悟特殊需要兒童的生命價值,并對自己的生命意義進行深思,從而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發(fā)揮特殊教育學校社會服務的功能。
2.建立專業(yè)義工組織,提升盲校社會服務水平
通過生命教育活動,可以甄選優(yōu)秀的普通學校青少年學生和社會人員,將其組建成專業(yè)義工組織,并協(xié)助后期參加生命教育人員參與教育活動,將有利于發(fā)揮生命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也有利于提高后期參加生命教育人員對教育活動的參與度和對教育內容的理解度,進而整體提升特殊教育學校社會服務水平。
關鍵詞:中國;特殊教育;立法;現狀;建議
教育的平等權是公民享受權利的基石,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根本保障?!耙匀藶楸尽钡纳鐣髁x現代代建設中,對弱勢群體權利的關注,已逐漸成為社會和學者們關注的熱點。如何來維系和推動特殊群體的教育日益成為人們思忖的話題。從現實情況來看,發(fā)展特殊教育事業(yè),確保殘疾人受教育權的享有和實現,離不開法律的保障和支撐??陀^上說,對特殊教育立法的構建與推介則決定著我國特殊教育的成敗。特殊教育立法過程中仍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進行修正與適度調整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1.我國特殊教育立法的發(fā)展歷程
1.1概念的界定
特殊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兒童之外的所有兒童的教育,即超常(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問題兒童)、器官缺陷(盲、聾、肢殘)、兒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種兒童的教育。狹義的特殊教育也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特殊教育,指的是殘疾人的教育,即盲聾、弱智、致殘等殘疾兒童的教育?,F在,特殊教育的對象逐步擴大到腦癱、自閉癥、嚴重情緒障礙、言語和語言障礙等類型的兒童。近年來其他類型的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也包含進來:貧困家庭子女、女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孤殘兒童、寄養(yǎng)兒童、流浪兒童、服刑人員兒童、有罪錯的兒童,以及邊遠落后地區(qū)兒童、少數民族兒童等。①本文所指的特殊教育是殘疾人教育。
1.2我國特殊教育立法的發(fā)展歷程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關于學校改革的決定》中明確規(guī)定:“各級人民政府應設立聾啞、失明等各種學校,對生理上有缺陷的兒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卑烟厥饨逃聵I(yè)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使特殊教育為社會所關注。然而,由于特殊時期,我國的特殊教育一直處于緩慢發(fā)展狀態(tài)。
以后,我國的教育事業(yè)進入全新的發(fā)展時期,法制建設也進入一個劃時代的階段。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為盲、聾啞和弱智兒童、少年舉辦特殊教育學校和班級”。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對殘疾人教育方面提出相關規(guī)定,從辦學渠道、辦學方式、師資等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提出殘疾人有受教育的權利。1994年國務院頒發(fā)我國第一部有關殘疾人的專項行政法規(guī)——《殘疾人教育條例》,提出殘疾人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組成部分。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中規(guī)定殘疾人職業(yè)教育除由殘疾人教育機構實施外,各級各類職業(yè)學校和職業(yè)培訓機構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接納殘疾學生。2006年,新《義務教育法》中提出為了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新法采取多種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平等地接受義務教育,比如說,“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薄疤厥饨逃龑W校(班)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應當高于普通學校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和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2.我國特殊教育立法的現狀思考
從我國教育發(fā)展歷史來看,特殊教育的研究取得成果是可以肯定的。然而,與國外許多國家的特殊教育相比,我國對于特殊教育的立法尚存在諸多問題。
2.1特殊教育立法觀念落后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特殊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特殊教育的對象范圍不斷擴大。立法應帶有一定的前瞻性,對未來有所預見,以便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而我國現存的特殊教育立法在觀念上明顯滯后于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和現實需要。諸如部分發(fā)達國家已把特殊教育對象除殘疾人外,擴大到超常兒童、情緒兒童、學習障礙兒童等,而我國現行的特殊教育立法則將教育對象限定為盲、聾、智障等殘疾人。
2.2特殊教育法律層次較低
劉春玲、江琴娣在其專著中對我國現有的特殊教育法律體系進行了梳理和內容解讀,將我國涉及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概括為如下5個層次:憲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和地方性法規(guī)。②從構成的層次可以看出,我國特殊教育已形成一個初具規(guī)模的縱橫交錯的法律體系。但是,在我國特殊教育法律體系中,雖然有保障特殊教育對象的權利的法律條文和法規(guī),但它尚未完備?,F行的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只有一部屬于教育行政法規(guī)的《殘疾人教育條例》,而應該比《條例》先出臺的和各大教育部門法相并列的獨立的《特殊教育法》卻遲遲不見其身影,可見我國特殊教育立法層次比較低。
2.3特殊教育法律缺乏操作性
我國現行特殊教育法律法規(guī)原則性表述過多,缺乏操作性。如國務院于1994年制定并頒布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中關于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的僅三條:第十條規(guī)定了殘疾兒童機構;第十一條規(guī)定了殘疾幼兒的教育應當與保育、康復結合實施;第十二條規(guī)定衛(wèi)生保健機構、學前教育機構和家庭應注意早期發(fā)展、早期康復和早期教育。此外在其他法律法規(guī)中再沒有關于殘疾幼兒學前教育的規(guī)定。這樣的規(guī)定顯然只是停留在宏觀層面,難于操作,使特殊教育對象的受教育權難以得到實質性保障。
2.4特殊教育法律救濟制度不健全
眾所周知,雖然我國已步入依法治國國家的行列,但與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法律還是有不健全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偏遠山區(qū)的孩子的受教育權都受到了影響。當然,更不用說是殘弱兒童了。他們的受教育權同樣受到影響,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由于法律對殘疾人的救濟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沒有獨立的特殊教育法律救濟制度。
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钡?,愛孩子決不是簡單地說幾句夸獎的話語那么簡單,而是要老師用心去傾注。特別是對于特殊教育來說,關愛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礎。對于成長在特殊教育學校中的自閉癥孩子來說,關愛是他們生存的希望,是他們理想的火花,是他們成才的階梯。
一、把“愛”作為推動特殊教育工作的原動力
在特殊教育中,“愛”的份量特別重要。特殊教育的對象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像健康的正常人那樣生活、學習,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是一個特別需要全社會關愛的弱勢群體,因此關愛對于這些特殊兒童尤為重要。面對那些先天不足的教育對象,每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怎能不動容,怎能不捧出慈愛之心,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星星的孩子”在愛的世界里快樂成長。
在特殊教育中,要始終堅持把“愛”作為推動特教工作的原動力。把“愛”貫穿特殊教育的始終,就是要求特教教師人人獻出愛,處處充滿愛,以關愛特教學生為重心,開動腦筋,拓展思維,不斷打造特教工作新亮點;要時時刻刻把愛傾注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從老師身上深刻體會到自己所需的關愛。在特殊教育學校,愛學生是教師最起碼的思想素質。向學生傾注全身心的愛,是從事特殊教育職業(yè)對教師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把“愛”落實在愛崗敬業(yè)的實際行動中
特教教師,從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要排除各種思想的干擾,經受住各種利益的誘惑,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特殊教育事業(yè),愛崗敬業(yè),勤奮工作,在特殊教育事業(yè)中去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首先,要樹立事業(yè)高于一切的思想。凡在特殊教育戰(zhàn)線上工作的人都知道,特殊教育工作非常辛苦,特別是像我們這樣在小學附設的特教班,特教教師編制少,人員不足,每個教師都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每周教學課時二十幾節(jié),班主任在下課和午休時間還要代行保育員的職責,并兼有大量的教育訓練任務和保育任務。教師付出的代價往往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只有看到學生們一天天健康地成長起來,有了明顯的進步、變化,教師才感到有了一絲欣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教師所堅持的是高尚的價值觀,事業(yè)的成功才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價值。凡是有利于學校發(fā)展和提高的事情,凡是有利于特殊兒童成長和需要的事情,我們都應當毫不猶豫地去做,而且還必須把它做好。
第二,以“愛”為紐帶,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情感作為一種主觀感受,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情感和認識過程是緊密聯(lián)系的,積極的情感可以推動和促進認識過程的發(fā)展;反之,消極的情感卻能阻礙認識的發(fā)展。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由于學生生理上的障礙,學生的思想認識特別需要教師采用特殊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加以引導。因此,師生情感的建立尤為重要。作為特殊教育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特別渴望愛的特點,以施愛為主的形式建立積極的情感,避免消極的情感因素。
三、把“愛”融進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全面發(fā)展,是特殊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關愛特殊教育兒童,絕不能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反而要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融入教師的“愛”。
做好特教工作一定要有耐心。特殊教育班級中的學生因為先天的不足,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通常是正常人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如果沒有一份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一份責任,很容易在問題面前逃避、退縮。教師如果失去了耐心,孩子也勢必將在學習中失去信心。在特教班級里,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經常影響著學生的進步成長。如缺乏具體的行動目標,在困難面前缺乏堅持,產生退縮、猶豫、彷徨等心態(tài),缺乏自主選擇的信心和能力,缺乏承擔壓力和失敗的勇氣等等。
這些智障學生存在問題的具體原因不盡相同,一是因為人格障礙。導致他們道德認識不足,是非觀念模糊,缺乏正確的行為導向,不能正確地自我定向和用社會道德行為準則的要求來調控自己,也不能清楚地意識到所做出的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二是自身理解的障礙。如不能正確區(qū)分“借”、“偷”、“拿”的概念,分不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把“偷”當成是“拿”;不能正確理解“友誼”的含義,錯把打人、敲詐等不良行為當作“勇敢”的“英雄行為”;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缺乏自主探究的信心和決心;在做出不恰當的行為,經老師耐心勸導后,自己會認識到事情的不當,并表示再不會犯錯了,但過不了多久,往往又會犯同樣的錯誤,反反復復。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耐心教育,不厭其煩地糾正、教育,強化,在教育中肯定成績,積極引導,克服錯誤,要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時時處處關注這些學生的表現,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發(fā)現苗頭,及時解決。
總之,作為特教教師,我們一定要從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勇敢面對現實,認真分析,追根溯源,對癥下藥,使這些特殊兒童在愛的溫暖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