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

第1篇: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哈爾濱市第一中學 陳 雙

【摘  要】

研究性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的變化教師應積極調整心態(tài),盡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來迎接這一新的挑戰(zhàn)。在實施研究性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調整心態(tài)、豐富自身、宏觀把握、巧妙引導、評價激勵、教給方法。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教師角色

蘇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學習的本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學習的教育?!毖芯啃詫W習正是這樣一門真正體現(xiàn)學習本質的新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種課程。它是以學生的學科領域或跨學科領域選擇確定研究專題,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核心,以激發(fā)潛能、發(fā)展個性和完善人格為中心,以主動參與,協(xié)同合作,自主發(fā)展為主要外顯特征進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學習過程。它的開設和探索是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趨勢。

劉定一在《傳統(tǒng)課程八弊》中說道:“傳統(tǒng)課程至少拋棄了兩件最有價值的東西:一個是相對于科研成果的科研過程,另一個是科研的主體——人本身?!毖芯啃哉n程彌補了傳統(tǒng)課程的不足。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從旁起指導作用,這與以往的教學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教師由原來課程的組織者、實施者轉變?yōu)檠芯啃詫W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閷W生全過程自主學習、研究,包括選擇、收集處理信息乃至得出結論。

對于語文來講,研究性課程又具有重要意義。劉國正先生說過“在課外的天地里,學生得到語文訓練的機會很多很多,是課內所不能比的?!?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生活就有語文。呂叔湘先生說:“語文課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邊有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可以學習語文??上У氖牵瑢W習語文的最廣闊的天地沒有受到重視,甚至遭到人為的封閉?!眲壬褜W習語文的天地概括為三個層次:課堂、校園、家庭和社會。課內外銜接,把課外看成另一塊不可缺少的語文訓練的陣地。而研究性課程正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空間。學生走訪專家查閱資料都經(jīng)過了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他們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見到了鮮活的生活,鍛煉了與人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

在為研究性課程的開設拍手稱快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一個新問題,那就是在這種新的課程中教師遇到了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與壟斷,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基本職能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可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對傳什么“道”還不清楚,對所授之業(yè)也不精通,對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學生希望研究的許多問題都超出了教師的專業(yè)領域,教師幾乎沒有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優(yōu)勢。研究性課程涉及的知識面是十分寬廣的,有很多知識是老師本身并不知曉和熟悉的,這就向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要求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一同探討知識的奧妙。

第二, 教學內容的拓展直接導致了師生關系的改變。教師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變了以前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形式,教師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課題的討論,誰先占有知識和學問,誰就首先有發(fā)言權。研究性課程的形式使教師不再高高在上,教師與學生一樣是研究的同伴。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學由過去的“聽我說”變?yōu)橐黄鹩懻?、一起商量。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師生關系在研究性學習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學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學活動都是遵從學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師與學生非常親密,教師在學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學生在老師眼中是聰明靈活的。這會使一些教師感到一些不適應。但是,素質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學生為本位,這是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

研究性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這種變化教師應積極調整心態(tài),盡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來迎接這一新的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對教師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進行都是新鮮而有益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起來。

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教師角色的轉換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上海市的經(jīng)驗。作為教育發(fā)達地區(qū)的上海市很早就制定了與研究性課程相關的文件。如《上海市普通高級中學研究性課程的實施指導意見》中就指出,教師在研究性課程中的職責是:“教師要承擔起指導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和采取相應管理措施的職責。要注意加強各學科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發(fā)揮年級組在組織、統(tǒng)籌、協(xié)調上的作用,實現(xiàn)資源共享和經(jīng)驗分享?!币虼?,在實施研究性課程前要對教師進行培訓,《上海市普通高級中學研究性課程的實施指導意見》中也強調:“教師培訓的主要目標是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充分認識研究性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意義;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素養(yǎng)和教師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能力。在培訓中,也要幫助教師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具體方法,從不同類型的案例中獲得多方面的啟示。教師要重視相關資料的積累,逐步豐富適合本地本校實際條件、受學生歡迎的研究專題的綜合性資料儲備?!?/p>

可見,在實施研究性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師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觀,也不能因循守舊。要做到這樣并非易事,筆者認為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調整心態(tài)

讓自己從高高在上的講臺上走下來,適應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學生的能力。與學生一起研究問題會使你更清晰地審視你的學生和你的工作。

第2篇: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信息技術教學 教學應用

一、研究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

1.研究性學的特點。

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chuàng)造,與以往的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究性學習獲得健康、全面的個性發(fā)展。

2.信息技術教學“任務驅動”和“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課程最突出的教學方式是“任務驅動”和“課程整合”?!冬F(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指出,現(xiàn)在學習信息技術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運用計算機如何從Internet上更多地獲取資料,幫助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通過“課程整合”讓學生在上計算機課的同時,從根本上了解其他學科內容;通過以其他學科的知識為“任務”來“驅動”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究“任務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學生從計算機網(wǎng)絡通訊工具中檢索信息。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敏感的主動的信息意識,能夠根據(jù)學習目的發(fā)現(xiàn)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處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檢索、篩選、使用、表達和輸出信息的能力,能夠從大千世界中選擇和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夠明白易懂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傳遞給別人的能力。

4.利用信息進行學習的能力,善于利用信息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善于將信息能力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5.培養(yǎng)信息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對眾多信息的歸納、綜合、抽象、評價等思維活動,找出傾向性、相關性等規(guī)律,得出創(chuàng)新的結論。

6.具有21世紀的協(xié)作意識和新時代價值觀念,能夠通過校園網(wǎng)和INTERNET網(wǎng)擴展合作與學習范圍,面向世界和未來,在社會發(fā)展和信息海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研究性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施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模式與信息技術“任務驅動”基本一致,即:提出問題、研究和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的方案、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制作、合作探究的完成。

1.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從學習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感興趣的研究專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課堂內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對校外各處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的探究;可以是純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實踐操作的;可以是已經(jīng)證明的結論,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識領域。在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2.信息技術教學中,研究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研究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是研究性學生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這能使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發(fā)揮小組團隊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對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使學生明確研究方向,并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3.信息技術教學中,收集和制作資料。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已經(jīng)明確目標,在資料的收集和制作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運用已經(jīng)學習知識在Internet網(wǎng)中進行資料的收集,并運用相應的軟件制作。

4.信息技術教學中,完成合作探究。

各小組成員根據(jù)自己對問題的研究,做成一件電子作品后,最后一步就是進行作品的組合。自研究性學習開展以來,學生的積極性起伏較大。剛開始時,大多數(shù)學生出于好奇和新鮮,聽老師動員介紹,查圖書資料,外訪調研,興趣盎然。由于學習壓力太大,因此以為這樣的研究可以舒展筋骨,趁機放松。顯然,這種外在的低層次的需求對搞好研究性學習是不利的,研究性學習是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質疑的創(chuàng)新能力;善于合作、與人共處的交際能力;善于分析、獨立思考的科研能力;善于自我認識,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正確審視自己的評價能力,等等。

總之,中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體的學科,它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個性、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發(fā)揮著特殊作用。教育部《關于加快中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各階段都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庇纱丝梢?,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教學中讓學生多做一些研究性學習的嘗試,確實在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技能方面,在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程志榮.研究性學習探索與思考.

第3篇: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一、專題培訓,激發(fā)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熱情

為了激發(fā)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熱情,我進行了三次專題輔導,著重講清三個問題。

(一)什么是研究性學習。

一則小故事的啟示:

說的是拿破侖在一次戰(zhàn)斗中與衛(wèi)兵走散,又被敵兵追趕,情急之下,求助于一個毛皮商人。毛皮商人將之藏于一堆毛皮之中,追兵對著毛皮一頓亂戳后走了,這位法國皇帝的衛(wèi)兵也終于趕來了。毛皮商人問拿破侖:“當敵人對著毛皮亂戳的時候,你是什么感覺?”拿破侖大怒,命令衛(wèi)兵槍斃這個膽大包天、口不擇言的商人。商人面向墻壁,聽著身后整齊的拉動槍栓的聲響,剎那間百感交集。等了很久,拿破侖微笑著對商人說:“現(xiàn)在,你知道我當時的感受了吧?”

對于教育來說,這是一個很有啟發(fā)性的故事。我們知道,真正深刻的教育,是能夠觸及靈魂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恒久有效的。親身經(jīng)歷過這樣一次死的威脅,毛皮商人才可能真正了解當死亡的威脅來臨時的感受,不然,任別人怎樣述說,也是隔靴搔癢。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與接受性學習相對而言的,研究性學習要解決的是“如何學”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p>

從廣義上講,研究性學習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它是一種學習的理念、策略、方法,適用于學生對所有學科的學習。從狹義上講,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習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

研究性學習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它具有問題性、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等特點。

1、以問題為中心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xiàn)的。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

2、以開放為形式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一個開放的過程,不僅體現(xiàn)在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上,也體現(xiàn)在研究的過程、方式、方法上。在學習過程中,活動時間和空間是開放的。可以在校內進行,也可以在校外進行;可以在課堂進行,也可以在節(jié)假日進行。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是開放的。學生可以有廣泛的學習手段(讀書、上網(wǎng)、社會調查、科學實驗、實地考察、討論辯論等)。

3、以探索為過程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全過程都以學生“探究”貫穿。從研究課題的確定,到研究目標的定位、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手段的運用以及研究結果的表達等,都由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確定研究課題,進行學習和探究,形成研究性學習成果。

4、以實踐為依托

研究性學習課程目前劃歸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從學習內容上看,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現(xiàn)實、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關注人類生存、現(xiàn)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等社會現(xiàn)實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社會調查、訪問咨詢、實地考察、科學實驗等實踐活動。

(二)為什么要開展研究性學習。

資料一:

據(jù)調查,全球有4000名公認的首席科學家,按中國占世界1/5的人口比例計算,中國應該有800名,可事實是中國僅有13位,這與我們的人口比例極不相稱。更讓人吃驚的是,這13位首席科學家里,香港居然有11位,而大陸只有2位。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現(xiàn)實。缺乏一種創(chuàng)新的機制與氛圍,出不了大師,出不了頂尖的科學家,而這也正是國家發(fā)展之關鍵。

資料二:

2005年總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時,錢老曾發(fā)出這樣的感慨:“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去世前又提到同一問題,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板X學森之問”是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道艱深命題。它是沉重的,更是不容回避的。

資料三:

香港大學在內地招收本科生時,每年都有近三分之一的?。ㄖ陛犑校盃钤痹诿嬖嚟h(huán)節(jié)因缺乏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被拒之門外。

跟蹤資料顯示,中國已畢業(yè)的“狀元”,并不象人們想象的那樣大有作為。

1、開展研究性學習是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實施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式學習的同時,讓學生形成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fā)學生潛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凡已經(jīng)進入高中的學生,絕大部分都已經(jīng)順應了學校的學習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學習的慣性。既然家長和相當數(shù)量的教師只關心那些大家都必須學的東西,那么學生只好割舍自己的興趣,任個性特長、潛質、潛能消磨殆盡。學校、教室、課桌就是學習的戰(zhàn)場。方寸之地,流失十幾年的歲月,常常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遠離火熱的生活和社會,眼界只能日趨狹窄,實踐能力難以形成。

知識發(fā)生的艱辛過程,科學探索的曲折經(jīng)歷原本已被教材濃縮為簡潔的定義原理,再加上老師多年“應試經(jīng)驗”的提煉,全都變成了兩點間的直線。既然學生只能吃別人嚼過的饃,那就無法品嘗到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快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日益衰退。

日新月異的時代告訴我們一個現(xiàn)實:知識本身的獲得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獲得知識,如何在知識獲取過程中,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在高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改變中學生長期以來一直恪守的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即偏重于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的學習方式。通過研究性學習,使學生處于一種主動探究和注重解決問題的學習狀態(tài)。改變學生只上從課本學習知識的傳統(tǒng)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了解知識的形成、發(fā)展、應用的過程,豐富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上。

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2、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根據(jù)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guī)定,研究性學習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三年共計15學分,占必修116個學分的12.9%。 設置研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jīng)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河南省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要求,高中階段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實施流程的理論學習,專題研究或項目設計不少于3個,保證高中三年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間不少于270課時。

(三)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類型和研究方法

1、課題類型

依據(jù)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可分為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一是課題(問題)研究類。課題(問題)研究類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專題性問題為主要目的,包括社會調查、科學實驗、文獻研究等。

二是項目(活動)設計類。項目(活動)設計類以解決某一個操作性問題為主要目的,包括社會性活動設計和科技類項目兩種。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1)問題探究法。這是課題研究比較常用的方法。通常是由某一具體問題出發(fā),探討其產生的根源以及解決的方法等。如:課題“測量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的阻力系數(shù)”由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引出問題,并探討形成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問題討論法。這種方法有益于擴展學生的思路,如“菜刀上的力學知識”,有的學生考慮到刀刃的利鈍、刀身的寬窄;有的學生考慮刀背的薄厚、刀柄的長短和刀的形狀;還有的學生會分析、比較鋸齒形刀的優(yōu)缺點,這樣的研究課題每個學生都參與,同時又有不同的深度和層次,互相取長補短,從而使研 究的課題更為完善。

(3)實驗探索法。通過實驗探索解決問題使研究更具有說服力。例如,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與振子質量的關系”等問題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

(4)、模擬制作法。根據(jù)構想而制成模型的方法。例如,“研制水火箭”,這種方法既豐富了課題研究的內容又強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5)、現(xiàn)場調查法。通過對實際現(xiàn)象的觀察來增加科學知識,掌握素材,為從事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6)、文獻查閱法??梢哉f是課題研究必用的方法。對某一研究課題必須通過查閱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才能為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進而開展研究課題。

二、加強指導,提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

研究性學習的展開一般分四個階段:研究性學習的準備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總結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的過程中相鄰階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整個過程可以通過下面圖表呈現(xiàn):

(一)選題指導

在研究性學習實施的第一階段即選題階段,學生確定什么研究課題是研究性學習全過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積極性、創(chuàng)造的發(fā)揮,研究成果的大小、好壞,甚至某項研究性學習的成敗。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課題選擇。既然科學研究是從問題開始,在研究性學習中,先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提出問題,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1.提出問題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經(jīng)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經(jīng)常會對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提出很多為什么?問題的提出可以從多角度??梢詮淖约号d趣出發(fā),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可以從自己學習的學科出發(fā),提出一些學習中自己較困難的問題;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現(xiàn)象出發(fā),提出自己觀察到的一些難以解釋的現(xiàn)象問題。

2、使問題轉變?yōu)檎n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成為一個值得我們開展深入研究的課題,在眾多的問題中選出一個能轉化為研究課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雖然在我們的頭腦中存在著各種各樣需要解決的問題,但當我們要真正確定一個課題進行探究時,我們又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頭腦中的問題太一般化了,這些問題好像很難成為一個課題,不值得研究,這就是學生參加研究性學習時感覺到?jīng)]什么可以研究的原因。正如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當然, 愛因斯坦說“問題”不是一個一般化的問題了,而是可以進行研究的問題即是課題。

研究課題就是針對某一領域中具有普遍意義的特定問題,有明確而集中的研究范圍、目的和任務的問題。

要使問題轉化為課題,我們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是大和小的關系。一般說大課題的研究價值高,成果的社會影響大,但它比較復雜,開展的條件要求高,不易出成果;小課題涉及范圍小,任務單純,目標集中,容易開展,容易出成果。但作為學生不能一味求大,小看小課題,忽視小課題的研究,有的小課題的研究往往也會有很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它的價值并不比有些大課題低。

二是難和易的關系。難的課題往往比較有價值,但難度大的課題對研究者主觀和客觀條件的要求高,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更多的精力,而且容易因久攻不克,失去信心,導致半途而廢。

對于中學生來說,選擇較小的課題,選擇與自己能力相適應的課題進行研究應該說是比較合適的。

確定研究課題的過程,這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能力訓練的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學生學會觀察,發(fā)現(xiàn)別人未發(fā)現(xiàn)的問題:需要學生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觀察能力;需要學生經(jīng)過發(fā)散、提煉、概括,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因此,選題階段最好能較長的時間,我們安排了四個周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選題。教師在指導學生選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多種指導和訓練,組織學生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課題論證,這對訓練學生思維的聚斂、領會問題的實質,對課題研究的進一步實施非常重要,使選題過程真正成為一種訓練學生的過程。

(二)開題指導

本階段就是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準備研究材料階段,三部分內容最后以開題報告的形式表述,開題報告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為研究者提供明確而可操作的程序。

撰寫開題報告三大注意:一要注意可行性,二要注意科學性,三要注意過程性。開題報告要詳細、明了,研究方法和步驟要具備可操作性。實施計劃要寫得具體、翔實,各研究階段時間安排要合理、充裕,課內時間一般用于選題、搜集資料、交流展示,而調查、實驗、材料處理、論文撰寫盡量安排在課外;若是實驗研究要考慮重復實驗,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擾。研究方法的選擇要根據(jù)課題內容、學生認知水平及教師的指導能力來確定。資料搜集和實驗盡量在校內完成。開題報告要體現(xiàn)出立意新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等特點。提出問題和目的意義要與預期結果相吻合;方案中各部分切忌張冠李戴;獲得的信息資料和提出的觀點要客觀真實,經(jīng)得起推敲。整個研究過程必須在開題報告中體現(xiàn)出來,如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選題開題資料搜集實施結題交流展示研究后反思)和預期結果等等。

(三)過程指導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許多學生因缺乏科研知識、專業(yè)知識和相應的思維訓練,特別是高一學生,接受了九年的教育,已習慣于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存在著許多思維定勢,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往往覺得無從著手或打不開思路。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遇到的思維障礙大致有以下幾種:(1)、思維角度單一。(2)、過早下判斷。(3)、只關心答案。一般學生碰到問題時,就希望趕緊找到答案,而對問題本身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往往漠不關心。(4)、鉆牛角尖。(5)、忽略想象和靈感的重要性,缺乏創(chuàng)意和活力,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因覺的枯燥乏味而興趣減弱。

那么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克服思維障礙,提高思維素質呢?(1)、要創(chuàng)造自由、民主、安全、和諧的環(huán)境和氣氛。學生只有在無拘束的寬松氣氛下,才會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2)、運用學科中的思維方式進行思維輔導。;例如一個課題小組的同學在進行“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與振子質量的關系”這一課題的探究時應給測量多少個全振動的時間來確定周期呢?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我引導他們去探討測量中的誤差問題,從而搞明白了測量的全振動次數(shù)取決于研究要求的相對誤差和彈簧振子的振動周期,在相對誤差一定的情況下,振動的周期越長,需要測量的全振動的次數(shù)也就越少。(3)、要注意思維指導的啟發(fā)性。思維指導的藝術在于巧妙指導和提示,點到為止,千萬不可和盤托出。例如,一個課題小組的同學在研究“自動稱米機”的實驗驗證過程中觀察不到明顯的現(xiàn)象,這時,我啟發(fā)他們:“你們能否先從理論上證明結論的正確性?然后從理論的證明過程中去改進實驗裝置?!弊詈笏麄冋业搅藢嶒炘O計中的問題。(4)、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靈感。錢學森指出:“光靠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不能創(chuàng)造,不能突破,要創(chuàng)造、要突破得有靈感。” 靈感需要培養(yǎng)和誘發(fā),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關注,學會交流,在關注中產生靈感,在交流中激發(fā)靈感。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師應由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轉變?yōu)檠芯啃詫W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和指導者,指導教師全過程監(jiān)控學生的研究活動,并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及時必要的指導和評價,學生全過程的自主學習、研究,并在必要的時候向老師咨詢,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的是“指導”和“幫助”,而不是“教導”和“灌輸”,學生自由組成研究小組,自主設計調查主題和組織調查,自由分析資料和撰寫論文,這樣,學生才真正的成為學習過程的主人翁,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

(四)結題指導

結題階段包括三個方面:①對研究成果的書面的表達,②對研究過程和成果進行匯報交流,③對課題研究做出恰當?shù)脑u價。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表達方式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研究論文、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活動方案、科技作品以外,還可以采取辯論會、研討會、展板、墻報、編刊物、音像資料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fā)表,或通過指導老師主持的答辯。在學期末分別舉行班級和年級交流報告會,年級編輯優(yōu)秀成果集。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新的世紀給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我們教師只有認真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積極投身教育研究、進一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深化課程改革,才能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為祖國的復興、社會的進步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慕菊. 走進新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2、張大昌。高中物理教學大綱中的課題研究。課程。教材。教法,2002(2)

3、閻金鐸.物理霍益平.研究性學習.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典型課示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4、黃達成。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的調查與思考。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3(10)

5、王耀村。開展課題研究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物理教學,2001(1)

6、施良方崔允主編.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胡興宏。關于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構想。上海教育科研,2001(1)

第4篇: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我于20**年*月在**市**學校進行了六個星期的教育實習。我實習的基本內容包括五部分: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教育調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和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下面是我對這段時間實習鑒定:

這次實習我的主要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為期兩個星期,指導學生完成主題班會《誠信在我心中》及組織班級友誼賽;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完成教案數(shù)為四份,試講次數(shù)為四次,上課節(jié)數(shù)為六節(jié);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查找語文學科的資料及參與制作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然學科圖表復習專題網(wǎng)站;教育調查:選題,合作設計問卷,問卷發(fā)放,問卷統(tǒng)計及完成一份教育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指導:為期兩個星期,指導初一班部分學生完成班級主頁的制作。

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進程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其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作為教育技術專業(yè)的學生,我想更應該在校期間努力學習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只有這樣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為信息化發(fā)展添磚加瓦。從這這幾項專業(yè)實習中,我深刻認識到了在學校學的專業(yè)知識不管是理論還是技術還不夠細致,不夠深入,比如網(wǎng)站的制作及幫老師做一些課件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技術還是比較欠缺的。我們所學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門的基礎,而且理論學習方面根本沒有應用到實踐中。這次實踐是一次很好的練兵機會,我學習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四、建議 我希望我們學院以后能多和中學聯(lián)系并和他們建立長期的基地關系,并開展一系列的合作。包括課題的研究開發(fā),教學設計,學科資源網(wǎng)站的建設等等,并把這些任務都布置給我們。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學以致用,同時也可以為我們教育技術做一個很好的宣傳。

經(jīng)歷了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初嘗了身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也更讓我體會到當一名教師所肩負的責任。在這一個月里,作為一名實習教師,我能以教師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處處注意自己言行和儀表,熱心愛護實習學校的學生,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盡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學的每一項工作;同時作為一名實習生,能夠遵守實習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尊重實習學校領導和老師,虛心聽取他們的指導意見,并且和其他實習生一起團結協(xié)作完成實習學校布置給我們的任務,很好的塑造了我們教育技術專業(yè)的形象,給實習學校留下好的印象。

第5篇: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一、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語文新課程的長久主渠道

自從16世紀歐洲開始出現(xiàn)編班上課以來,班級授課制不斷完善,課堂教學一直成為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時至今日,在高中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仍然是語文教學的長久主渠道。但這不并意味著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等同于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死氣沉沉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從根本上講,新課程要大力推進的是創(chuàng)新教育,新課程的實質,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講,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成為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fā)思維,鼓勵質疑,張揚個性。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統(tǒng)一”的東西太多,詞語解釋以詞典的解釋和課文注釋為統(tǒng)一標準;劃分段落,概括段意、主題,以教參的分析為統(tǒng)一標準;文學鑒賞,以專家的理解為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的東西太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感悟的自由,窒息了創(chuàng)造,磨滅了個性,喪失了自我。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蕩然無存。一個扼殺個性、壓制自由想象、禁錮標新立異的課堂環(huán)境,是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存在和生長的。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應該摒棄種種統(tǒng)一,不再強求一致,不再盲從權威。衡量學生的標準不應是簡單的量化分數(shù),不應是統(tǒng)一的評價模式,應該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讓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顯示與發(fā)展。只有創(chuàng)設“以人為本”的寬松環(huán)境,才能使學生身心愉悅,思維靈活;也只有在“以人為本”的寬松環(huán)境中,才能實現(xiàn)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有效載體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語文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倡導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p>

就本質而言,研究性學習就是創(chuàng)設一種適合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空間和氛圍,使學生“在無數(shù)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條最能鮮明地發(fā)揮他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特長的生活道路?!保ㄌK霍姆林斯基語),在這條道路上,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去發(fā)展[1]。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不同于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性學習。它應是以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為指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學習環(huán)境,指導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并確定語文研究課題,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地開展研究,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語文研究性學習要突出學科特質,依托語文學科載體,立足語文教材和課堂。選題要緊扣學科課程,反映語文學科的特點??梢允菃纹n文的研究,如《祝?!罚骸笆钦l害死了祥林嫂?”;可以是多篇課文的綜合或比較研究,如“從《拿來主義》和《燈下漫筆》看魯迅先生雜文的語言特色”,“劉蘭芝與杜十娘的反抗精神的比較”;可以是課文的拓展性研究,如“魯迅小說中的市民形象分析”;可以是與語文相關的其它社會生活和文化專題,如“江南水鄉(xiāng)與水鄉(xiāng)文化研究”[2]。

三、圖書館――引領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神圣殿堂

培根說過,“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下一代?!薄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备咧袑W校大多有著豐富的圖書館資源,它是學校書刊資料信息中心,是知識的殿堂,是高中新課程背景下重要的課程資源。它的教育職能內涵十分豐富。第一,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圖書館通過它所收藏的古今中外文獻和豐富的報紙期刊,幫助學生突破時空的局限,汲取人類豐富的精神文化營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高尚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陶冶健康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長:圖書館資源可使學生突破課堂教學囿于教科書的局限,汲取科學營養(yǎng),開拓知識視野,提高文學素養(yǎng),達成文化積累,還可以了解世界動態(tài),培養(yǎng)多元化的觀點。它不僅是課堂學習的必要補充,而且可起到課堂教學無法起到的作用。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利用意識和獲取信息的實際能力,其中包括能運用各種檢索工具、檢索系統(tǒng)和檢索手段獲取信息;能根據(jù)需要篩選信息、剔除冗余消息,以有效的方式對信息進行加工、組織,為我所用;能消化、吸收并創(chuàng)造新的信息和知識[3]。圖書館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已逐漸為許多學校和語文教師所認識,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開始把教學的目光,從課堂轉移到圖書館、閱覽室,從單純的反復分析教材到鼓勵學生、乃至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的教學課時組織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有目的地閱讀。

為了充分發(fā)揮圖書館、閱覽室的作用,語文教師應做到,一是加強指導,科學選擇:要指導和幫助學生從眾多的讀物中遴選適合不同學生、不同目的、不同需要的書刊,運用不同的讀書方法,解決浩翰的書報資源和有限的閱讀時間之間的矛盾,避免盲目性、隨意性,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閱讀效益。二是要開展活動,交流成果:如撰寫書評、讀后感,組織讀書心得交流,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以及撰寫新書簡介、新書海報等等,在廣泛的讀書活動中形成人人讀書的氛圍和風氣,吸引學生遨游于知識的海洋。

四、網(wǎng)絡天地――激發(fā)興趣獲取知識的便捷途徑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計算機網(wǎng)絡已成為學生學習、交流的重要載體,更是語文學習激發(fā)興趣、獲取知識、提高素養(yǎng)的便捷途徑。在學生學習中,無論是研究性學習,還是接受性學習,計算機信息網(wǎng)絡都是可供利用的便捷學習工具。第一,計算機網(wǎng)絡為學生預習工作提供重要幫助:預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語文的預習離不開對課文寫作背景的了解、有關材料的搜集,以求對課文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認識。要做到這一點,計算機網(wǎng)絡是最便捷的工具。第二,計算機網(wǎng)絡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習慣的形成:長期以來,由于語文學習主要依靠書本,受單一性的限制,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難以激發(fā),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難以培養(yǎng),而計算機網(wǎng)絡豐富生動的語文資源,大大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習慣的養(yǎng)成,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養(yǎng)成了,語文素質自然也就提高了。第三,計算機網(wǎng)絡是解決學習難題的有力支持: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學習的難題,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查找資料,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請教于人,可快速、準確地解決許多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極大的方便,成為學生解決學習難題的有力支撐。第四,計算機網(wǎng)絡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文人素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網(wǎng)絡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學生通過上網(wǎng)進行廣泛的閱讀和參與網(wǎng)上討論,豐富了知識,加深了社會閱歷,有效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當然,網(wǎng)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發(fā)揮優(yōu)勢為我所用的同時,也要加強指導和監(jiān)控,這是問題的另一方面。

五、社會生活――汲取生活營養(yǎng)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豐碩根基

語文與生活同在。社會生活既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目的指向,又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廣闊的社會、豐富的生活,無疑是語文教學的最大課堂和根本教材。在生活這個大課堂里,引導學生用明亮的眼睛觀察精彩的世界,用心去感悟廣闊的社會生活,善于觀察,精于思考,勤于采擷。所謂“時時瀏覽社會之書不字不學問,處處采擷生活之花有枝皆語文?!毙抡n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情愫和習慣,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積累、體驗,引導學生“反芻”生活,用生活作為課堂語文學習的最好注解,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汲取營養(yǎng),又將語文能力運用到生活中去,這也是“大語文”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走進田間地頭,深入工廠企業(yè),融入自然山水,探訪名勝古跡,參加社區(qū)活動,關注社會改革……無一不能與為語文教學鮮活的課程資源。

此外,文學社團也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實施的重要途徑。組建文學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學活動,是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文學新人的有效途徑,也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和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并創(chuàng)造條件,組建文學社團,創(chuàng)辦文學刊物,指導文學創(chuàng)作,鼓勵發(fā)表交流。通過開展詩歌朗誦、小品表演、戲劇演出、文學筆會、演講比賽、主題征文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學社團活動,為學生發(fā)展特長、彰顯個性、提高素養(yǎng)提供廣闊的平臺。缺失了文學社團,語文教學天地將暗淡無光;只有文學社團如雨后春筍、生機勃勃,語文世界才能滿園春色、大放光彩。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實施,不能缺失以上途徑,但又不止于上述途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天地才能一片廣闊。

參考文獻

[1]吳紹晉. 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誤區(qū)探析[J]. 福建教育,2003,(11B).

[2]鄒兆文. 語文研究性學習要突出學科特質[J]. 語文知識,2002,(8).

第6篇: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1)班主任工作:為期兩個星期,指導學生完成主題班會《誠信在我心中》及組織班級友誼賽。

(2)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完成教案數(shù)為四份,試講次數(shù)為四次,上課節(jié)數(shù)為六節(jié)。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查找語文學科的資料及參與制作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然學科圖表復習專題網(wǎng)站。

(4)教育調查:選題,合作設計問卷,問卷發(fā)放,問卷統(tǒng)計及完成一份教育調查報告。 (5)研究性學習指導:為期兩個星期,指導初一

(5)班部分學生完成班級主頁的制作。 經(jīng)歷了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初嘗了身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也更讓我體會到當一名教師所肩負的責任。在這一個月里,作為一名實習教師,我能以教師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處處注意自己言行和儀表,熱心愛護實習學校的學生,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盡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學的每一項工作;同時作為一名實習生,能夠遵守實習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尊重實習學校領導和老師,虛心聽取他們的指導意見,并且和其他實習生一起團結協(xié)作完成實習學校布置給我們的任務,很好的塑造了我們教育技術專業(yè)的形象,給實習學校留下好的印象。在實習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1)在工作準備方面

首先我能較快的了解整個班級的情況特點。記得剛開始見習時,我和麗萍就急著找班主任潭老師了解班級情況。但潭老師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是讓我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了解??赡墚敵跷覀冇悬c不理解。但后來想一想潭老師并沒有做錯。我們應該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觀察了解這個班級,了解學生,畢竟我們面對的還是學生,這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一個考驗。接下來我就通過班委會議了解了班級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職責。其次,我能較快的熟悉和掌握學生的情況。為了增進對學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機會和他們接觸交流。除了上課時間,我一直是跟班的。剛開始幾天,學生都不怎么和我說話,都非常被動。我發(fā)現(xiàn)自己好象很難融入這個班級,原因是彼此還不了解,這時我應該采取主動,通過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慢慢的和他們交流。通過自己的主動以及對他們的關心,學生也逐漸放開來了,都愿意主動找我交流了。師生之間就應該多交流,只有這樣,你才能了解學生。

(2)在班級日常管理方面

我能在班主任潭老師的指導下,輔助她主持日常工作并組織了一次班級活動。在這短短的兩個星期,我更多的是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紀律以及衛(wèi)生。在監(jiān)督的同時,不忘給他們灌輸一些道理,能結合他們的年齡特點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早自修的作業(yè)上交,很多同學每次過來不是說自己忘了做作業(yè)就是說不會做的理由來拖欠作業(yè)。通過自己對他們的監(jiān)督及必要的思想教育,一部分同學能很好的改掉拖欠作業(yè)這不好的習慣。特別是我們班的張嘉迅,每次作業(yè)都是空白,到了后來都是他主動把作業(yè)本給我,看到上面寫滿滿的,我非常高興。我想他們還是比較懶,學習主動性不夠,像此類學生就需要我們的監(jiān)督和引導。除了作業(yè),還有衛(wèi)生打掃,女生普遍比較認真積極,而有部分男生就非常偷懶,總是推推拖拖。對與這類學生,就應該給他們明確的任務。我們班有太多調皮的學生,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你不能對他硬來,你越是態(tài)度強硬,他就越反抗。對于這類學生,應該在平時和他們多交流,能夠在平常的交流中適當?shù)耐ㄟ^一些言語對他們作一些引導。

(3)在班級活動方面

開展活動,學生是主體,因此開展的活動就應該迎合學生的興趣。在一開始,我就在學生中展開一些調查,詢問他們喜歡開展什么體育比賽,以及什么性質的班會。通過收集學生的意見,我組織了一場籃球友誼賽。我想通過這個比賽能夠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為了更好的準備這場比賽,我還讓學生展開了一些訓練,這些訓練非常有效果,最終以絕對優(yōu)勢贏得了勝利。在比賽過程中,女生可謂表現(xiàn)積極,能夠很好的為隊員加油助威。這就很好的體現(xiàn)了班級的凝聚力。而在班會方面,很多學生喜歡比賽性質的,又要結合知識方面的活動。但在我擔任實習班主任期間已經(jīng)安排了誠信班會。為此,我就跟麗萍商量在她擔任班主任期間進行一次知識競猜主題班會。那次班會下來,同學們的思維異?;钴S,而且小組之間競爭非常激烈,這也很好的體現(xiàn)了我們班學生特點,好勝、好動。時間過的非???,當我真正了解學生特點,開始和他們建立起感情時,卻結束了。雖然非常短暫,但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特別是認真負責,也嘗到了當老師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學生的聰明可愛。在這次實習中,我從班主任潭老師身上學到很多,同時充分體會到“愛心”在師生中的關鍵作用,只有你對學生付出真愛,你才能取得學生對你的尊重和信任。但在實習中,我不能很好的做到“愛”跟“嚴”結合,可能我的他們的愛有點過度,以致于有時有點遷就他們。我想對學生的愛一定要有一個度,而且必須跟嚴結合。該嚴的時候就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理解你的愛。

二、信息技術教學工作 教學更是實習的重點,以下是我實習的一點心得。

第一是預備階段。通過指導老師先熟悉實習班級的信息技術上課情況,認識班上的每個學.生以及了解他們對于信息技術課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認真聽指導老師以及其他同學上課?,F(xiàn)在的聽課的感覺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聽課是為了學習知識;現(xiàn)在聽課是學習教學方法。目的不一樣,上課的注意點就不一樣,現(xiàn)在注意的是指導老師及其他同學的上課方式,上課的思想思路。接著,根據(jù)在大學所學的教育知識和在中學實習聽課所學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礎上備課、試講,做足了上講臺的準備。在經(jīng)過了前兩周的聽課、試講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講臺。作為一名教師,還有一個天職就是教書,無私地把知識傳播給學生。這也是我們實習的重要內容——授課。我初次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上一節(jié)課,要經(jīng)過“備課(寫教案)——試講——上課——接受學生反饋的信息——評講”這樣一個流水線。看起來簡單,可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又有很多小細節(jié),最主要的是“上課”。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課堂教學”。由于信息技術是在機房上課,游戲及其它等的因素對學生的引誘力比較大,因此很難控制學生的注意力。經(jīng)過兩個星期的聽課,我的體會是必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樂趣中學習才能使學生愛上學習,不再視學習為負擔。這樣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聽了兩位老師的課,一位活潑,一位嚴謹,從效果來看,前者要好一些。因此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有好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首先我能夠注重情景的設計。 在所上的四節(jié)課中,有兩節(jié)課我都創(chuàng)設了情景,而且情景設計的都比較貼切,一個是大話西游的后傳,一個是夢幻西游人物榜,學生都很感興趣。特別是在導入時引用情景能使學生在一開始就保持高的興趣。

其次注重對任務的設計。 在設計情景的同時,我還在情景中設置了不同的任務。這些任務都是圍繞情景展開,任務環(huán)環(huán)相扣,貫穿課堂的始終,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注重對教學媒體的設計。 在教學媒體上,有兩節(jié)課我選擇了網(wǎng)站的形式。在網(wǎng)站設計時,融入了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人物圖片及一些flash動畫,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很好的輔助了課堂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并努力探索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師與學生之間角色關系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其有利于學生自主的、個性化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學生實現(xiàn)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空間。在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方面,我采用了學習型網(wǎng)站的形式,學習型網(wǎng)站的一個主要特點和優(yōu)勢在于資源的整合,學生可以利用網(wǎng)站查找所需要的信息,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培養(yǎng)他們獨立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上過的幾節(jié)課中,應該說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當然我這個學習型網(wǎng)站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還需要不斷完善。但我認為最最重要的還是要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自己還存在不少缺陷。

(1)個人在講授知識點時,沒有突出重點、難點,過于追求學生的自主探索。

(2)課堂的調控和應變能力還有欠缺,有待加強。在遇到突發(fā)事件時,自己往往還不夠清醒,不能很好的處理。我認為一個教師最主要的基本功還是體現(xiàn)在課堂的控制上,我應該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

三、其他方面 除了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我還完成了學科整合語文資料的查找、自然科學圖表復習專題網(wǎng)站的制作、教育調查問卷的設計、統(tǒng)計以及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其中學科整合和研究性學習是我們專業(yè)獨有的實習任務。在這些任務中大部分都是需要小組協(xié)作完成的,因此小組成員之間分工一定要明確,而且要體現(xiàn)團體合作精神,我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到位的。

1、在學科整合方面,本來規(guī)定是做一個學科整合的教案,后來實習學校只讓我們完成資料的查找和學科網(wǎng)站的建設。雖然聽起來找資料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是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的。特別是學校給我們的要求比較高,既要包括文字材料還要圖片、音頻及視頻等,這就給我們帶來一定的難度。最終我們還是通過學習搜索技巧及任務分工基本上找全了所需的資料。在學科網(wǎng)站制作上,我們小組負責的是自然學科圖表復習專題網(wǎng)站的制作,由于那個老師是第一次嘗試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習,因此對網(wǎng)站具體要實現(xiàn)哪些功能以及網(wǎng)站可以實現(xiàn)什么功能都不是非常清楚,這時我們將自己所學過的知識將信息技術很好的融入到網(wǎng)站之中,很好的輔助了教學。但是遺憾的是我們沒學過動態(tài)網(wǎng)頁的制作,很多動態(tài)上的技術自己沒掌握,幸虧有其濃在我們這組,于是我們就進行了分工,我負責了界面設計以及一些圖片的處理。

2、在研究性學習方面,由于那邊的老師已經(jīng)給布置了任務,我們自己設計的就不能實施了,因此我們只能是指導學生開展。由于研究性學習是小組合作開展的,對于初一的學生,他們很難將分工進行合理的搭配,而是各管各的,有時候能力強的全攬所有的任務,此時候就需要我們進行指導與監(jiān)督。而且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研究過程,適時的給予點撥。我們對學生的輔導只能適度的介入而不能樣樣都管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會到研究的整個過。同時也確保學生的中心地位。

由于研究性學習是一個新的課程,是涵蓋多個學科的綜合性科目,因此它要求教師具有全面的知識,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廣的意見和建議。在指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自身知識的缺陷,因此自己需博覽群書,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來充實自己。

第7篇: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一、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認識

新的課程計劃將所有課程分為三類: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僅是國家課程中新增的一門必修課程,更是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具有許多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征。開設這門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自主地、探究式地解決與自身聯(lián)系密切的學習、生活、實踐中的問題,同時獲得積極的體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2]。

增設這門課程,在宏觀上有利于改進我國基礎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微觀上適應了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僅是非學科課程知識的總和,更不是“非主科”內容的總和。它是對前幾年提出的“活動課”的繼承和發(fā)展[2],要求學生走出教室,參與實踐活動,結合所學知識,從中提出問題,并進一步分析問題,確立一套或多套解決方案,進行試驗和探究,其中可能變換各種方法,反復循環(huán)直到成功(或失?。?,總結經(jīng)驗,最后以一定的活動向外界作出反饋。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征:

首先是學生自主性:在信息技術部分和勞動與技術部分,學習內容一般由教師根據(jù)教材或學生實際給出,在學習過程中就提倡任務驅動式的探究性式學習,在研究性學習部分,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課題,自主參與活動和研究等一系列步驟,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則主要作為以上三個部分的載體,其本身就明顯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課程的實踐性也是一大特征,是由自主性所引發(fā)的。

其次是內容的綜合性。活動中牽涉的知識、技能一般是多方面、多學科的、綜合的。信息技術部分大力提倡課程整合,反過來其它學科提倡利用信息技術這一工具進行課程整合。勞動與技術往往與制作、創(chuàng)新、發(fā)明聯(lián)系在一起,,也明顯體現(xiàn)綜合性,新的七年級教材就非常明顯體現(xiàn)這一思想。

再次,學生在一系列活動后應有一定的反饋活動,如報告會,成果展覽,小發(fā)明,科技制作,寫論文,演小品,演講等,甚至是專題活動。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其它教育環(huán)節(jié)的關系

1、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科課程的關系:新課程計劃要求所有學科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課時用于探究性教學,這種課是屬于該學科內部的探究性學習,而綜合活動實踐課則突出跨學科的,甚至是超學科的,即不屬于任一學科內容的。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靈活程度,拓展思維的廣度,借此將知識融會貫通,大大促進綜合能力,這種作用是學科教學所達不到的和不能替代的。下圖為新老教學體系中教學思想的變化。

舊新

的的滲透綜合實踐活動思想綜合

教所有學科:教各科的內部的實踐

學學有教材的學科:綜合活動課活

體各學科獨立的教學思想體各學科獨立的動

系系教學思想和方法課

2、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升學考中的體現(xiàn):自02年的高中新課程改革起,已提出高考、中考的各學科均有綜合探究性的大題目,并努力在其它題目中體現(xiàn)這個思想,特別是高考的X科目,除了希望實現(xiàn)大綜合外,還要實現(xiàn)探究性學習的題目占15%-30%的目標。這幾年的高考、中考題不斷朝降低解題難度,提高分析問題的靈活度和綜合應用能力方向發(fā)展,顯然隨著考試改革的深入,這個評價思想會得得到進一步加強。

3、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校課程(校本課程)關系: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國家課程的一部分,它的教學原則、目標、基本內容范圍、教學時間由教育部制訂,學?;蚱渌逃姓块T無權改變,。但它與其它學科不同之處是沒有教材(不提倡編寫學生用書)、形式不固定,相對學生而言,指導師可以不固定。學校課程是學校根據(jù)學校自身情況、當?shù)亟逃Y源確定教學內容、目標及形式,可以自編教學提綱。一般只針對一項內容,展開深入學習和探究,如小發(fā)明、書法、集郵、小學一二年級的信息技術等,并努力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在某些情況下兩者內容、形式可以相同,但兩者的發(fā)展方向不同。

4、綜合實踐活動與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的關系:首先,綜合實踐活動是要求所有學生參與的課程,課外活動是針對數(shù)量較多的部分學生的,如有些學校舉辦藝術節(jié),運動會,讀書節(jié)等,興趣小組則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往往帶有競賽輔導的作用,如信息學奧賽,航模、書法、運動隊、科技等各種小組開工存在的活動等??煽闯鼍C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學生以實踐為主,鍛煉綜合能力,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是針對部分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學習內容,不排除教學為主學習方式,以專業(yè)和鉆研為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三者之間內容上互有關聯(lián),時間上可以互相穿插。要注意的是要朝各自的特征方向發(fā)展,不能是簡單的代替。

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有關問題

1、理清四部分關系: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的四部分并不是平等的和同類的,其中研究性學習是核心和重點,其它三個部分一方面為研究性學習服務,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學習目標和特有教學形式,但同樣也具有綜合實踐活動的特征。這也是把這四個部分歸入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原因。所以原則上,綜合實踐活動課應有四種課型,其中信息技術和勞動與技術的課型是在傳統(tǒng)的課型上進行改良的形式,主要為自身教學目標展開的,這里不展開論述。

圍繞研究性學習的四部分關系是:在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并展開探究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完成較為簡單的,帶回有意義且一時不能解決的(注意:研究性學習課題的來源不一定來自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后續(xù)的活動則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探究、調查和學習,直到課題完成,最后向外界課題的成果(反饋性活動)。這整個過程會經(jīng)常用到信息技術和以手工制作為代表的幾種技術性勞動,用于查找資料、制作研究工具和輔助反饋性的活動的實物等方面。

下文所講“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指圍繞研究性學習的部分。下圖是四部分的關系示意圖。

信息技術

狹義研究性

學習

廣義研究性學習

勞動技術

綜合實踐活動

2、實踐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障礙:可以說中國兩千年的教育文化,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重理論而輕實踐,重科學而輕技術的思想,這既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的原因或需求,也成為在中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大思想障礙。包括廣大教師在內的所有教育工作者應放遠眼光,努力學習,轉變思想,才能主動跟上時代的步伐。

3、理想的師資結構和當前形勢下的師資調配措施:基于四部分的關系,理想的師資結構應有兩種專職教師和兩種兼職教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兩方面是專職,另兩方面則由各學科教師兼職,有條件的學??梢杂袑B毥處?,但一般學校應有一二人為學校的主要負責人,例如教科室主任負責研究性學習,政教處主任負責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

我省的新課程計劃將信息技術課獨立出來,勞動與技術(原稱為勞動技術)則是半獨立,它們都有規(guī)定的課時,指定的教材,這種做法也說明了上文所述的四部分關系和理想的師資結構的合理性。

在當前情況是:本學科剛起步,一缺廣泛而正確的的思想認識,二缺操作經(jīng)驗,三缺專職教師,有些學校甚至不能按要求開足課時。如何配置教師,開展學科教學和教學研究是當務之急。我們認為:1、缺乏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專職教師的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其它教職工兼職,以保證按上級要求開足課時。2、要對絕大多數(shù)教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理論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培訓,包括一些各級文件要求。通過培訓,形成氛圍,從而培養(yǎng)一批本學科的帶頭人。3、在對教師進行培訓的同時,開展學科教學的探索。4、學校要通過制訂管理條例來督促教師不占用、改變課程計劃中的課時分配。5、排出專門時間開展本課程的教研活動。

4、探究性學習選題[5、6]:探究性學習的特征雖然是跨學科或超學科的,但在確定具體課題時,應定位在一個較大領域,如人與自然(科學),人與社會(人文),自我關系(心理),人與文化(文化藝術),或者象工程技術(技術),社會危機(人文)、經(jīng)濟現(xiàn)象(人文)之類,作為指導師,應該熟悉以上各大領域內包括哪些小的領域或具體的可選內容,如:心理健康與個性發(fā)展、飲食與健康、情緒調節(jié),消費觀念等。當然,這些課題本身可能在幾個領域中交叉。當一個主題確定后,一般會有所側重于某些教學的學科,例如:對鄉(xiāng)土歷史、人文情況研究的,側重政史地方面;聯(lián)系課本,進行實地污染調查,即側重理化生。如果選擇范圍在一個學科內部的課題,主要由該學科教師安排探究性學習,超出一個學科,又在一個大領域內,帶有專題性的內容則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5、教材的選用和證訂原則:這幾年,由于各種原因,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兩學科的教材和教學配套材料的征訂比較混亂。我們依據(jù)的原則是(1)、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廳的有關文件精神:“任何進入中小學課堂的教材及教材的配套材料,必須經(jīng)省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未經(jīng)審定的,應立即停止使用”。(2)、試用教材通過教研室征訂,正式教材通過新華書店證訂。按目前情況,作為試用教材的高二信息技術選修教材(四選一),初中信息技術教材,小學信息技術教材、高中勞動與技術教材均通過教研室證訂,初中勞動與技術

教材(每學期均為多選一)、小學勞動與技術教材均通過新華書店證訂。各中小學校和證訂工作相關的單位,應密切注意下一學期的訂單,注意是否有變,并在弄清其性質后再行訂購。

四、綜合實踐活動的備課

因綜合實踐活動有四種課型,對應的也有幾種不同備課的形式或方法。信息技術技術課的備課與普通學科的備課相差不大,主要區(qū)別在于要準備大量的資料供不同層次學生作幫助。本文的第五部分中給出比綱更詳細的參考內容,活動形式則根據(jù)有關原則和實際情況,由指導師自行設計。根據(jù)《浙江省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指導意見》等材料精神,我們認為備課的總思路是“學校定方向,教師分組集體備課,個人指導實施”三層次備課。

第一層次:學校在每學期開學初,召開由于校長,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各學科骨干教師組成的校級討論會,確定本校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課時安排和功課表編排方法,指導師聘任方法以及活動前后有關的與校外聯(lián)系,學生組織什么樣的反饋活動等等相關事項。根據(jù)實際情況,如果校級會議能一學期召開多次,則更好。

第二層次:以年級為單位,教師分文理兩小組討論本年級學生一學期的具體活動內容與形式。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請某些學生參加。注意:供選內容一般是單一性,要進行合理的組合,使每次活動有綜合實踐活動的各環(huán)節(jié)。再安排時間,場地,費用等,確定分組形式和指導師人選。分組形式可以是按原來的班級進行,如有些內容是與個人能力愛好關系不大的,也可指導師給出可選方案(可以多個),學生自愿選擇而分組。本層次應每一到兩星期進行一次。

第三層次:教師分組同上,頻率同上,加上選聘的指導師,詳細準備綜合活動的每個步驟,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原則,注意事項等,最后由指導師單獨統(tǒng)籌,進一步考慮,付諸實施。

在實施中,有一些具體情況,如:二三層次的備課可能連在一起的;全年級一起活動;對一組學生的活動同時有多位指導師;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一學期集中安排一到兩次,研究性學習分配給各班任課教師。

學校安排舉例:一學期教學時間共17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每周一節(jié),勞動技術每周一節(jié),實際各用15節(jié),多余4節(jié),社會實踐與社區(qū)服務、探究性學習共17*2+4=38節(jié),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安排1、遠足為主要內容,(遠足中調查,采集,回來試驗,制作標本、展示板和中華節(jié),詳細本處略)一天計7節(jié),2、對社區(qū)中飲食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人群健康意識方面進行調查,用于研究性學習(聯(lián)系初一科學的生理衛(wèi)生部分內容),再將結果制作成展覽板,進行針對性小發(fā)明,制作實物在社區(qū)中用各種形式宣傳。安排不連續(xù)的一個上午和一個下午,共7節(jié)。兩項內容全段教師有所側重地分工,共同承擔指導師角色。這樣前七個星期的課已統(tǒng)一安排。接著10周的每周2節(jié),單周兩節(jié)連排,雙周兩節(jié)分開排,探究性學習由各任課教師分擔,分別上側重某一方面的某一類探究性學習,因有10門不同學科教師,每人每學期上兩次,每次一節(jié)或兩節(jié),共25節(jié)。第二層次的備課采用學科教研組為主的集體備課形式。

變化舉例:因擔任探究性學習的教師較少,后10周中再安排一個或下午兩個下午或一整天用于社會實踐和社區(qū)服務,所余時間仍是單周兩節(jié)連排,雙周兩節(jié)分開排。只是總周數(shù)減少。

五、詳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及選擇注意事項

(一)、中小學生常見或重要的活動內容

1、中學生日常行為與文明禮儀教育2、法紀法規(guī)教育3、各種安全教育4、學習方法指導5、走向社會他人交往、基本人際交往能力訓練6、科技小發(fā)明7、針對學科教學內容的探究性學習8、手腦并用的,左右腦協(xié)調,開發(fā)右腦的訓練。

由于是全體學生必須參加的活動,可以班級為單位,由任課教師進行指導活動,形式絕不應是講授式,而應是學生參預活動(為主),也參預準備(為輔),如智力搶答式,猜謎語式,制作并參觀展覽式,先學生自學、提問,再進行參觀、訪問調查、看展覽、聽講座、看電影等(代答疑),最后寫論文,寫心得,演小品,小制作等反饋活動。

(二)、中小學生均可選擇的一般性活動內容

1、社會教育活動:通過廣播、班刊、??ㄐ炔糠郑瑘蟾?、參觀、集會、訪問、社會調查、校內外勞動、社區(qū)服務,家庭勞動、成人工作一日體驗,參與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等形式,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以及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感情,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2、科學技術活動:通過發(fā)明、科技論文、制作、種植飼養(yǎng)、科學調查、人文考查、探究性實驗、利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信息、各種信息傳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動,使學生了解人類科技發(fā)展的過程及對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影響,了解我國歷史上的科技成果,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和發(fā)展趨勢;體驗或嘗試進行科學研究;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科學創(chuàng)造意識,有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和運用科學方法對待生活、學習中實際問題的意識。

3、文體藝術活動:通過讀書、講座、器樂、書法、雕刻、工藝制作、影視戲劇欣賞、體育比賽、國防體育、登山、遠足等形式,開拓視野,培養(yǎng)學生文學藝術方面的興趣和感受各種形式的美,認知美,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三)、側重中學生選擇的活動內容:

讀書節(jié)活動、時事報道、主題班會活動課、社區(qū)服務活動、專題夏令營、學習理論、學習方法指導與學法訓練活動、智能訓練活動、家政、職業(yè)指導、走向大自然生物班等自然興趣組、科技節(jié)活動、科技“三小”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勞技興趣小組、

(二)、(三)部分因是可選擇的內容,建議學校確定課題,教師集體備課,以教師個人特長為依據(jù),確定某內容的指導師,學生根據(jù)公布的指導師選擇自己的活動內容的模式,也可以按班級指定內容。學校確定課題時,校長、教務處、政教處、教科室、各學科骨干教師集體商量,要充分考慮課時和課題數(shù)量、難度的關系;教師集體備課時,以本年級教師為主,其它相關教師,有關職工,如實驗員,或社會上有關聘請的人員要一并參加;確定的指導師可以是本校教職工,或社會上聘請的專業(yè)人員;學生必須人人參加,每課不缺。

(四)、課題詳細舉例

第8篇: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關鍵詞:人才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CDIO;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Teaching Research of Essenti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Based On CDIO Pattern

Liu Qing Ping1 Yan Jun Feng2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410007)

Abstract:Highe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cradle to cultivate the high level of Medical talents. As the first computer basic course to non-computer majors students, Essenti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is mainly to meet the demand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skills for Medical and health field. According to this curriculum of characteristic and students’ culture need, This thesis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CDIO pattern (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 to the i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tridimen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hat integrates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cultivation of versatile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Talent training;Information literacy;CDIO;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醫(yī)藥信息技術基礎是醫(yī)藥院校學生獲取信息技術知識和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的主干課程,是一門集合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為一體的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信息社會中的合格醫(yī)藥衛(wèi)生人才的培養(yǎng)。為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按照湖南省《提升高等教育質量與創(chuàng)新水平專項規(guī)劃(2010-2020)》指導意見,根據(jù)課程的特點,結合CDIO教育模式,對該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改革研究和探索。教師從教學活動的主體變?yōu)榻M織者和指導者,通過設置特有的學習情境和教學項目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以實現(xiàn)啟發(fā)學生思維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2. 課程教學現(xiàn)狀

醫(yī)藥信息技術基礎是針對高等醫(yī)藥院校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教學通常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上機實驗為輔,學生按教師理論課講授的內容或實驗指導教材上的步驟驗證性地的進行實驗。這種單向傳遞知識的模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影響了師生間的互動、溝通和交流,明顯存在不足:(1)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需求,片面強調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注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誤以為課程對專業(yè)學習和工作毫無幫助,降低了課程在學生心中的重視程度和地位;(2)教學設計不合理。教師對課程缺乏整體認識,不能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系統(tǒng)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3)教學內容不合理。計算機技術發(fā)展迅速,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4)考核機制不科學。傳統(tǒng)考核學生的方式一般采取閉卷考試的形式,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唯一依據(jù),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教學過程中缺乏信息反饋機制,無法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以上問題表明,課程教學應更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均衡發(fā)展,教學設計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專業(yè)需求和學生學習心理等情況而制定。由此可見,如何利用有限的課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綜合能力成為教師極為關注的問題。

3 基于CDIO模式的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CDIO[1]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經(jīng)過研究所創(chuàng)建的一套國際工程教育模式,該模式主張以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為主線,倡導以項目設計為導向實施教學[2],使得課程組織的經(jīng)緯從以往單獨的學科知識一個維度變?yōu)轫椖俊⒅R、能力相結合的三位架構。通過項目設計將整個課程體系有機而系統(tǒng)地結合[3],為學生提供理論和實踐相關聯(lián)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習者能以項目為核心,有計劃的進行學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而且可達到體驗實踐、掌握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4]。本文從醫(yī)藥院校學生學習心理著手,從醫(yī)藥信息技術基礎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融入CDIO人才培養(yǎng)理念,在調整教學目標、改革教學理念和思路、更新教師教育觀念和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并對課程教學的開展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和方法。

3.1教材建設

教材是核心的教學材料,是師生教學互動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國內高?!队嬎銠C基礎》教材種類繁多,但針對醫(yī)藥院校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需求進行編寫的相對較少,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醫(yī)藥行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教師只有根據(jù)行業(yè)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結合學校專業(yè)特點和課程體系,融入教育模式和教學法的思想重新規(guī)劃教材層次結構,才能擺脫一味灌輸知識的局面?;趯滩慕ㄔO重要性的深入研究,本課題組編寫了《醫(yī)藥信息技術基礎》3和《醫(yī)藥信息技術實踐指導》4兩本教材。立足改變傳統(tǒng)的教材模式,建立“主教材、電子教案、教學視頻、課外拓展資源、信息交流”于一體的多元學習資源,針對學科知識發(fā)展動態(tài)構建知識拓展模塊,按照課時分布情況和學生計算機水平將課程教學中涉及的基礎理論知識、前沿動態(tài)信息和實踐應用知識劃分模塊,合理設計立體化教材,圍繞以教材為主,網(wǎng)站、QQ空間、QQ群和微博為輔的形式開展教學工作,有利于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按需學習。

3.2 教學目標

順應社會和醫(yī)療行業(yè)對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展要求,引入CDIO教育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強調以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科學思維能力為教學目標,強化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關注醫(yī)療機構和企業(yè)的人才聘用需求,從學生認知和理解的差異性出發(fā),整體規(guī)劃教學方案。

3.3教學方案

結合教材內容和立體化資源,系統(tǒng)規(guī)劃教學實施方案,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以項目為導向,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計算機水平等情況進行合理分組。小組以討論合作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完成指定的實踐項目,并借助ppt等信息技術手段,匯報研究性學習成果。

3.4教學項目

根據(jù)教材各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結合計算機技術在中醫(yī)藥領域的前沿應用,合理設計教學項目。整個課程教學中以一個項目為主線,多個小型實踐項目為輔,循序漸進的加深和強化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信息素養(yǎng)、實踐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5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是高效課堂最基本的學習形式,它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煥發(fā)課堂生命力,通過促進學生“動”,促使課堂“活”,達到體現(xiàn)效果“好”的目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顯示,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以分組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能推動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學生自我完善。

分組模式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計劃分組之前,教師應闡述分組的目的和設計方案,事先將分組學習的優(yōu)劣告知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以避免分組后可能出現(xiàn)的違紀問題。

(2)按照班級人數(shù)制定分組數(shù)量,通常以6名同學為最佳。教師強調組長在分組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職責,說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自薦或推薦的方式選取組長。

(3)選好組長之后,對組長進行編號,由組長在全班范圍內選取組員,組成團隊。教師從項目實施的角度分析團隊的組成結構,建議組長從信息收集能力、知識總結能力、信息技術水平、責任心和學習熱情等方面進行考慮,以確保項目能順利開展。

(4)組長按照編號從小到大的順序每人每輪依次選擇一名組員,再按編號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選擇,依次類推。最終形成團隊。

3.6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有利于督促和強化學生的學習。教師把賞識-激勵式評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的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推進課堂教學。本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作了如下探討:

(1)平時成績?yōu)榘俜种?,占課程總成績的40%。教師根據(jù)學生上課表現(xiàn)、學習積極性、作業(yè)提交情況和項目完成情況制定評分細則,使平時成績公開透明。

(2)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組學生以文檔的形式提交研究性學習成果,包括收集的資料、總結的知識、匯報的ppt和講稿、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包括已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小組討論的會議紀要,教師根據(jù)各組提交的文檔情況進行評分。

(3)教師從各組學生中隨機選擇一名學生匯報研究性學習成果,其他學生(匯報小組成員除外)作為知識接受者對該組組員的匯報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如學生理解人數(shù)達到總人數(shù)的60%視為通過,否則該小組繼續(xù)討論,重新思考解決方案。

(4)每組學生匯報完畢后,全班同學針對講解的知識點進行提問,各組自行記錄所提問題和建議,課后以文檔的形式提交至教師,該項成績被列入評分細則中。

(5)各組匯報完畢后,組長組織小組討論,整理需提交的文檔,并針對大家所提的建議進行反思和總結,并以小組為單位評選最優(yōu)秀的團隊和貢獻最大的組員。

3.7 反饋信息

教師利用QQ群和微博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進行實時跟蹤,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運用問卷調查表及時了解學生階段性學習情況和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促進信息的反饋和收集,完善教學設計。

4 教學效果評價

針對教學改革的實施情況,結合CDIO的評價體系和教學目標[5],制定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表,并對高等醫(yī)藥院校3個不同專業(yè)的120份問卷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90%的同學希望施行教學改革,并表示喜歡這種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課堂教學氣氛。在實施教學改革后,80%的同學希望教學中能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覺得自己的學習興趣、實踐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有明顯提高,并能融入到項目開展和團隊合作的氛圍中??梢?,將CDIO模式引入醫(yī)藥信息技術基礎課的教學研究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可行性,值得探索。

5 教學改革的思考

醫(yī)藥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運用CDIO教育模式,有助于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極大的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共同完成指定的項目,有益于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影響,刺激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當然,課程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

(1)學生自信的培養(yǎng)

課程教學開展過程中需考慮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和計算機基礎的差異性,以鼓勵為原則,激勵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充分運用管理學中的三明治原理,從褒揚中提出建議,從建議中激勵進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2)課堂時間的安排

課堂教學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圍繞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和認知差別,課堂教學時間會在一定范圍內浮動。為了更有效的體現(xiàn)教學效果,教師應嚴格限定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實踐,確保教學有序的開展。

(3)知識理解的差異

教師引導各團隊通過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項目。鑒于知識結構和個性差別,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程度存在差異。教師應該提出存在的認知差異性,鼓勵組長及時進行學習階段性總結,分享經(jīng)驗和方法,促進共同進步。

(4)團隊組織的效率

組長組織的形式和方法各異,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項目任務的完成。教師可以通過成果匯報后的提問和建議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在比較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

(5)分組教學的模式

分組教學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分組模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應說明分組原則、要求和注意事項,觀察學生的反應,打消學生心中的顧慮和不安情緒,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在分組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信息技術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考慮如何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組間差距不宜過大。合理的分組模式是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

6 結語

針對醫(yī)藥信息技術基礎課的特點和現(xiàn)狀,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運用CDIO教育模式實施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通過對項目實施效果的合理比較和評價,能有效的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批評和反思,認識到在分析問題過程中角度的重要性,知識表達過程中方法的重要性,團隊合作過程中溝通的重要性,解決問題過程中知識總結的重要性。從參與中體會樂趣,從評價中認識自我,以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能力為依托,綜合提高學生的軟實力,為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求的醫(yī)學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Crawley E.F.,Malmqvist J.,Ostlund S.,etc.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M]. New York: Springer,2007.

[2] 李丹,趙娜.基于CDIO的軟件工程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計算機教育.2012,1

[3] 牛換霞. 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讀:課程論的視角[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0,6.

[4] 張輝. CDIO教育理念下計算機實驗教學模式[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9.

第9篇:研究性學習指導意見范文

為了更好的迎接新課程實驗的到來,了解和學習第一批實驗學校新課程實驗的進展情況,借鑒他們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積累的先進經(jīng)驗。學校組織科研處和實驗二部的相關人員,在科研處郭明俠副主任的帶領下,于200x年x月x日至x月x日赴廣東的深圳市和山東的濟南市進行了為期12天的考察學習。廣東省和山東省作為首批進入高中新課程實驗的省份于200x年秋季正式開始新課程實驗,他們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雖然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但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去借鑒。我們先后考察了深圳市的深圳實驗學校、深圳高級中學和濟南市的山師大附中三所學校。這三所學校都是當?shù)貛熧Y力量強、教學質量高的重點中學,十分具有代表性。我們認真聽取學校領導關于課改進展情況的介紹,并與部分實驗教師座談,就新課改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交流。我們還深入課堂教學,觀摩了幾節(jié)常規(guī)教學課,親身感受了新課程的魅力。通過兩周的考察學習,使我們對高中新課程又有了新的了解、認識與思考,他們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許多做法和策略對我校將要實施的高中新課程實驗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下面將本次考察學習的體會匯報如下:

一、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情況

本輪高中新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課程改革變動最大,對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影響最深刻的一次全面的課程改革。教育部出臺的高中新課程方案,從教育觀念、培養(yǎng)目標、課程內容到課程管理都體現(xiàn)了全新的思路。本次新課程實驗的突出特點就是改變了過去教育中央集權、全國統(tǒng)一的局面。實現(xiàn)了權力下放,給地方、學校和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和選擇權,使其能選擇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教材和課程,達到教育收益最大化?,F(xiàn)在已基本實現(xiàn)了教材選擇多樣化、課程設置靈活化、課堂教學個性化、學生評價多元化。

1.教材選擇多樣化,地方擁有選擇權

新課程實驗首先就是改變了過去全國使用同一版教材的局面,要求各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高考也命題也不再依據(jù)某本教材,而是依據(jù)新的課程標準。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各種版本的教材爭相出爐?,F(xiàn)在全國普通高中教材的版本不下于十種。新課程要求每個學校不能只選擇一種版本的教材,而是要選擇多種版本的教材。廣東省在教材選擇上就遵循版本不少于三個的原則。而廣東省的各個地區(qū)選用的版本也不盡相同,都是由各地區(qū)相應的教材管理委員會(由主管領導、教材專家、教師代表和家長代表組成)投票決定的。必修部分統(tǒng)一要求,選修部分各校參照《廣東省選修課開設指導意見》自行決定。我們考察的兩所學校選用的教材主要集中在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和粵教版。通過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在某一學科上,雖然學校選定了某版的教材,但是他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僅僅參考指定的教材,而是采取“一本教材為主,多版教材為輔”的方式。同一內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每位老師手里都有兩三本,以便在教學過程中互相參考。這點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建議學校在進入新課程之前,應該讓我們的任課教師提前拿到多種版本的教材,提前熟悉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總結不同版本教材的區(qū)別和優(yōu)缺點,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靈活運用,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2.課程設置靈活化,學生擁有選擇權

高中新課程改革強調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增強課程與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學生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拓展視野,引導創(chuàng)新實踐;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改革后的高中課程由八個學習領域、十二門科目和若干個模塊組成,分為必修和選修。按照國家的要求,高中學校必須開足開齊8個領域的必修課,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當?shù)卣n程資源,努力開設多樣化、高質量的選修課程,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但是由于我國的國情和各學校實際情況的限制,各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變通,靈活的執(zhí)行國家的要求。首先,選修課程必修化,由地方或學校代替學生選課,統(tǒng)一上課,采用的這種所謂“配餐制”。這也是現(xiàn)在我國新課程實驗普遍采取的一種方式。例如,在我省剛剛出臺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課程設置與管理指導意見》中就明確規(guī)定,選修Ⅰ的內容一是所有學校必須開設,學生按要求必須進行選擇的內容。這實際上就是規(guī)定了這些內容的必修的。我們考察的深圳、濟南兩地的學校基本上也是采用的這種模式,只不過有的是省里規(guī)定的,有的是市里統(tǒng)一的,還有的是學校自己選擇的。幾乎沒有學校能達到讓學生開放式的選課,上課實行“走班制”。由于受到高考“指揮棒”的牽制,以及學校自身資源的限制,采取這種做法也是符合實際的。要真正達到新課程的要求,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次,學校活動課程化,為了達到學校要根據(jù)當?shù)厣鐣?、?jīng)濟、科技、文化發(fā)展需要、自身條件和學生興趣,設置若干模塊,供學生選修,至少獲得6學分的要求,很多學校都靈活的將學校活動課程化,例如將運動會、文化節(jié)、科技節(jié)等學?;顒诱n程化,根據(jù)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實際表現(xiàn)給予一定的學分。這樣做,既能加強對學生參與活動的管理,又完成了國家對開設校本課程的要求,可謂一舉兩得。再次,研究性學習靈活化,國家規(guī)定研究性學習是15個學分,如果學生僅僅是在課堂上學習,可能效果不會太好,更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調查研究,所以大部分學校將研究性學習課程靈活話,既有集中授課,又有分散研究;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個別指導。有的學校的具體做法是開學初用幾個課時,以講座的形式讓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有個整體的認識,然后選擇題目和導師,學生們課后研究,教師進行指導,期末再利用幾個課時驗收成果。或者是在放假前選擇研究性學習的題目,假期里進行實踐研究,開學來進行驗收展示。總之,以上這些都是各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在課程設置上采取的一些做法,對我校以后實施新課改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課堂教學個性化,教師擁有選擇權

新課程要求創(chuàng)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huán)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適應新課程、新教材的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必然更加個性化。教師根據(jù)自身教育教學的特點,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所教內容的特點,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感召下的新的課堂教模式。。在考察學習過程中,我們深入到深圳實驗學校和山師大附中的課堂,分別聽了語文、政治、歷史等學科的十余節(jié)課。我們發(fā)現(xiàn),在新課程標準下,任課教師都能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多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是新課程實驗的直接實施者,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著新課程實驗的成功與否。無論教材編排,還是課程設置怎么改革,如果教師的教育理念不轉變,授課方式不變革,我們的教育改革就是空談。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改革可以說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那么,如何使我們的實驗教師在短時間內接受新課程的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是我們進行新課程培訓的最重要的任務。

4.學生評價多元化,學校擁有選擇權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改進傳統(tǒng)的校內評價方式,建立發(fā)展性評價體系,實行學生學業(yè)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是大勢所趨。在考察中發(fā)現(xiàn),雖然所有學校都采取了綜合的評價方式,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各學校存在著差異,尤其是在學分認定上。由于國家規(guī)定學分認定權在學校,所以每所學校都根據(jù)自身的實際,制定出本校的學分認定標準。以深圳實驗學校為例,他們將學分認定分為考試和評價兩個部分,其中考試成績占60%,評價成績占40%??荚嚦煽冇址譃槠綍r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評價成績又分為個人評價(10%)、同學評價(5%)、家長評價(5%)、和教師評價(20%)。最后他們規(guī)定只要學生的學分達到1.7分,就認為這個模塊通過考核,給2學分。同時,他們還按照國家的要求給學生建立了成長手冊和成績手冊。因為雖然學生學分認定、學業(yè)評價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的理念很好,但是我們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實際操作起來相當復雜,教師工作量明顯增加,所以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那么,如何制定科學有效、簡單易行的評價標準,對學校、老師和學生進行評價,是課改中多數(shù)人較為困惑的問題。

二、值得借鑒的先進經(jīng)驗

經(jīng)過幾年的新課程實驗,雖然廣東和山東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是他們在高中新課程實施的實效性上總結了一些寶貴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去借鑒,尤其是進入新課程實驗的初期階段。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完善領導機制

高中新課程改革是一項政府行為。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行動到位是新課程有效實施的保障。建立完善的領導機制,是落實新課改的組織保證。我校已經(jīng)成立了由符校長直接領導的新課程改革委員會,并指定了具體分管新課程的教師培訓和新課程的具體實施工作的副校長。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完善領導組織,形成運行有序、功能完善的課改工作管理和運行機制。為新課改的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2.積極做好課改宣傳

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配合與支持。尤其是學生家長的支持,因為新課改不僅僅涉及到學校的問題,同時也直接涉及到學生本人和學生家長的切身利益。為了讓學生家長能了解新課改,認同新課改,最后達到支持新課改的目的,學校要在進入新課改之前,必須做好宣傳動員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學校的標語、墻報等形式,廣泛的宣傳動員,營造課改的社會氛圍。二是,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以“家長學校”為陣地,通過多種形式向家長傳授課改新理念,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這是十分必要的。

3.科學制定課改方案

根據(jù)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我省出臺的《黑龍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黑龍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課程設置與管理方案》等文件的精神,制定我校的新課程實驗方案,明確我校新課程實驗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實施步驟等內容,對學校的新課程實施進行總體規(guī)劃和設計。同時,還要制定各種計劃和方案,包括新課程教師培訓計劃、課程設置方案、學分認定方案、學生成長手冊制定方案、選修課設置方案、綜合實踐課實施方案等各種方案,使新課程有效實施有章可循,保證新課程實驗在整體框架內穩(wěn)步、有序的推進。

4.深入開展課題研究

為解決在課改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把握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我們有必要將在課改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立項研究,以保障新課程實驗的順利進行。建議學校選擇業(yè)務能力強,有責任心的實驗教師成立專門的課題組,有針對性的開展課題研究,對新課程實驗中的一些疑難問題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為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經(jīng)驗。

5.精心組織教師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