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第1篇: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審計;制度經濟學;產權經濟學;技術經濟學

中國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一、審計理論的制度經濟學基礎分析

制度經濟學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它以經濟制度的產生、發(fā)展及其作用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它將人和組織放在種種制度約束之下加以考慮。制度經濟學特別強調規(guī)則和規(guī)范認為在所有的約束之中,制度是最為緊要的。其中契約經濟學是制度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契約經濟學在審計中的體現有以下幾方面:

1 從委托-理論方面來看:

契約經濟學研究的范圍包括受委托經濟責任,是將委托-關系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依據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委托人和人都是最大效用的追求者,而各自利益目標的不一致,導致了行為上的偏差。也就是說,委托人要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成本。因為人不僅有自己的利益,且其利益通常與委托人利益不一致,使得委托人須“通過人進行適當激勵,以及通過承擔用以約束人越軌活動的監(jiān)督費用”來“使其利益朝著自身利益的方向努力”。外部監(jiān)督則是能夠降低成本、維系關系的有效手段。監(jiān)督正是體現了審計最根本的思想,成為審計最基本的職能。

2 從審計制度建設方面來看:

從本質上講,審計制度作為一種獨立經濟控制的同時,也是一種特定的契約安排,是對審計關系相關各方權利、責任、利益及基本行為規(guī)范的約定。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契約經濟學就成為了審計制度建設的理論依據。我們可以分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契約經濟學在審計中體現。

首先,從契約經濟學本質角度來理解審計的獨立性,可以看到,審計只有保持客觀公正,才有可能被委托-相關各方所接受;其次,從契約經濟學中的契約費用與成本角度來分析審計制度合理化,可以看到,只有設計合理的激勵制度以及適當增加激勵成本的情況下,才能在某種程度上來有效降低審計監(jiān)督的成本。最后,從契約經濟學原理來看,審計質量控制機制的基礎是信息披露。審計收費、審計規(guī)范、重大審計決策、審計質量檢查結果等,都應該在適當的范圍內予以公開。

因此,現代的契約理論研究的成果,豐富了審計理論基礎的內容,使我們可以更科學地認識審計發(fā)展的規(guī)律,更全面和客觀地考慮我國審計制度的建設問題。

二、審計理論的產權經濟學基礎分析

產權經濟學,又稱產權理論,是60年代以后流行于西方的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流派,它主要研究在一定制度框架下產權的界定以及社會制度和經濟秩序(包括企業(yè)制度、市場機制和政府干預)運行中的交易費用如何對稀缺的社會資源配置產生影響的問題。

現代產權經濟學向審計領域的延伸促進了現代審計的進一步發(fā)展。具體體現如下:

1 從審計基礎來看,審計是隨著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存在與擴展而產生與發(fā)展起來的,所以審計產生與發(fā)展有深厚的產權經濟的基礎。因此,可以說受托經濟責任學說是現代審計理論與實務發(fā)展及變更的產權理論基礎。

2 從審計的本質來看,審計實際上是以協(xié)調財產所有者與財產受托管理者間內在的利益沖突關系的一種外在社會保險機制,它既要保護委托者的利益,又要體現財產經營人的利益,按產權經濟學的觀點則是滿足不同產權主體的平等要求,審計理論就是在這種矛盾中不斷發(fā)展、完善起來的。

3 從審計的發(fā)展來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產權制度。這種產權制度有可能影響著同時期的經濟制度及其所體現的經濟責任關系。經濟運行機制與產權制度之間有著嚴格的邏輯對應關系。而審計在監(jiān)督與評價經濟的運行的同時,它所鑒定、揭示的經濟信息同樣反映該時期的產權關系現狀。也就是說,單一的產權關系往往只需要簡單的審計監(jiān)督,而多元的產權結構則需要較為嚴謹與完善的審計制度來支持。隨著產權關系的變化及產權結構的變革,審計理論及其實踐必定會向更深層次的領域發(fā)展,其表現之一便是現代審計的產權博弈理論。從某種意義上說,審計的產生本身就是產權博弈的結果和進一步博弈的工具。因此,現代審計理論中不斷體現著產權經濟學的內容。也就是說產權經濟學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審計理論基礎的內容,開闊了我們對審計理論研究的視野。

三、審計理論的技術經濟學基礎分析

在1930年,由格來梯教授編寫的《工程經濟原理》初步建立技術經濟學科的體系。技術經濟學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交叉、技術科學與經濟科學相交叉的邊緣科學,是經濟應用科學。其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所謂廣義技術經濟學,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特定的政治、經濟、技術、資源等具體條件,研究技術與經濟的相互關系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尋求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組合,以保證所采取的技術政策、技術方案、技術措施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一門應用經濟學。

審計技術方法中的技術經濟分析方法的應用充分體現了技術經濟學的原理。審計中的技術分析方法,是指對于不同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進行計算、分析、評價,并在多種備選方案中選擇最優(yōu)方案的分析技術,簡言之,就是從經濟的角度,對方案進行比較為最佳決策提供依據。為實現某一特定目標,都必須采用一定的技術,而采用任何技術都會消耗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花費代價,但不管怎樣這種代價應該是適宜的。也就是說要求在采用技術的同時考慮其經濟效果。如果脫離了經濟效果,某項技術是好是壞,是先進還是落后,都難以準確衡量。

因此,在經濟效益審計中,需要運用技術分析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有關活動進行評價,從而提出使效果最佳的各種改進建議。這些均體現了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為審計提供了具體的方法論基礎,并且極大豐富了審計理論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傅殷才,制度經濟學派,武漢:武漢出版社,2003

2 埃瑞克?G?菲博頓,新制度經濟學,孫經緯譯,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5

3 馮均科,中國審計體系研究,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315

第2篇: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技術經濟學;實驗教學;Excel;經管類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05-0090-02收稿日期:2016-01-04

技術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技術領域經濟問題和經濟規(guī)律、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是研究技術領域內資源的最佳配置,尋找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結合以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用性、定量性和綜合性等特點[1]。該課程目前的教學多以課堂講授為主,偏重于整個理論體系的講解。對于經管類專業(yè)學生,不但要求系統(tǒng)掌握基本理論和知識,還應具備經濟分析方面的綜合素質,需要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應用中,解決經濟管理中常見的技術方案經濟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設備更新、方案選擇、技術創(chuàng)新、價值工程等生產實踐問題。由于該課程涉及許多定量分析,對于經管類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單純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嘗試引進實驗教學的方式,通過Excel軟件的應用解決課程中的應用難題,以有效地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2]。

一、經管類專業(yè)設置技術經濟學實驗教學的意義

(1)課程定量分析方法教學的內在要求。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庇行н\用課堂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們開設這項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對于經管類專業(yè)學生來說,技術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對投資項目的市場預測、經濟評估指標分析均涉及相當多復雜的手工計算,投資者以外的其他經濟主體對于投資項目的經濟分析結論的驗證也相當費時,因此如何解決理論知識的應用問題便成了本課程亟待解決的難題。

Office軟件是辦公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其中Excel是其重要成員,是一個強大的表格制作和數據處理軟件。借助Excel各種編輯操作、財務數據分析方法、函數和圖標等高級工具的綜合應用,學生在不需要掌握復雜的編程和較難的數學推導情況下,就可以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常見的數據分析問題,并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大部分量化問題。因此,開設本實驗的意義在于使學生熟練掌握運用Excel進行函數模型及技術經濟分析的計算,以期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實驗教學有助于提高課程理論教學效果。通過實驗可以把抽象的理論通過具體的形式生動地重現出來,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的記憶,更重要的是使得知識的傳授過程變得具體、形象、易于理解,而且更具說服力。技術經濟學中技術經濟方案評價、資金時間價值、設備更新等理論對初學者很難理解。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把許多理論問題包含在實驗當中,通過具體的實驗和應用,不僅使理論知識易于理解,而且還能通過實驗發(fā)現新問題[3]。

(3)實驗教學有助于推動技術經濟學的學科發(fā)展??茖W研究、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是學科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密切聯(lián)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技術經濟學相關科研成果,可以通過實驗教學加以體現,實驗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產生共鳴,使學生對抽象理論方法產生真實感,對教學內容產生認同感,愿意進一步深入學習,同時又可以激發(fā)教師以及學生對該學科的研究熱情。從目前來看,實驗教學正是學科發(fā)展這個木桶的短板,一旦突破,必極大推動學科發(fā)展[4]。

二、基于Excel的技術經濟學實驗教學的特征

Excel 是一種能夠使財務管理工作變得輕松和高效的軟件工具,使用它可以避開數學和統(tǒng)計學中較難的部分,使許多以前用手工計算很復雜的程序大大簡化。實驗項目以 Excel 為基本工具, 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了 Excel 的表格計算能力、圖表顯示功能、數據分析能力以及豐富強大的函數與數據處理功能,從實際案例出發(fā),讓學生了解技術經濟分析中遇到的問題,理清問題結構,對問題中的關系進行量化,建立簡單的數學模型,運用計算機工具來求得結果,幫助學生獲得和提高動手能力、獨立建模能力、綜合應用理論知識能力[5]。

我們根據課程的難點與重點,在技術經濟學的教學中主要應用 Excel 軟件設計了資金時間價值計算、資產折舊計算、量本利分析等方面的內容,為復雜的技術經濟分析帶來極大的便利。應用Excel進行技術經濟分析的核心是函數的應用,尤其是財務函數。財務函數主要可分為四類,即投資計算函數、折舊計算函數、償還率計算函數、債券及其他金融函數。

三、實驗教學內容的確定

1.實驗對象和實驗環(huán)境

本實驗的開設可以面向經管類本專科學生,專業(yè)方向為財務、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物流、工業(yè)工程、電子商務等。 實驗環(huán)境為微機室,軟件環(huán)境需要安裝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2007,為保證Excel中的很多擴展功能可以使用,Microsoft Office需要完全安裝,這樣可以使加載宏功能可用。同時,教師機需要安裝傳輸文件的軟件如飛鴿傳書,每次實驗前由實驗指導教師將實驗所需要的數據、實驗要求發(fā)送給學生。

2.基于Excel進行技術經濟分析的基本原則

(1)正確性。要求根據案例背景在模型中輸入正確的公式或調用正確的函數,公式能夠正確反映各要素間的數學關系;函數的函數名與調用的參數符合語法,函數的邏輯關系清晰。

(2)動態(tài)性。使用單元格地址表示模型中的變量參數,當模型中的變量參數發(fā)生變化時,通過控件控制單元格地址,使模型能動態(tài)靈活地隨變量的變化而改變,實現在不同情況下,得到不同的技術經濟分析結論。

(3)簡約性。在使用函數和公式時,盡量選擇簡約的表達方式,減少煩瑣的、難以理解的公式。

(4)易維護性。模型分布區(qū)域化,在建模過程易于查找錯誤和修改,在經營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可以方便改善模型,同時,正確使用變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易維護性[4]。

3.實驗內容

根據經管類技術經濟學課程設置的內容,實驗主要包括7個項目,具體內容如下。

(1)移動平均分析和指數平滑分析;

(2)回歸分析;

(3)投資項目經濟評估指標分析;

(4)折舊計算;

(5)量本利分析;

(6)投資決策模型;

(7)項目風險模擬決策。

四、實驗教學組織實施

(1)劃分小組。小組合作學習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教學各動態(tài)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囊环N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技術經濟學教學實驗采用小組形式,由 5~6 人組成,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小組長負責小組內部的分工協(xié)調。小組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啟迪。同時,通過小組間的激勵措施,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師的實驗教學監(jiān)督與管理。

(2)示范講解。教師每次示范都應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示范目的,即要解決的問題,示范什么,如何示范,在示范時提示學生要觀察什么。教師進行軟件操作示范要正確、熟練,講解要做到目的明確,有的放矢,確保講解內容的正確性和科學性,給學生一個正確的模仿對象。這要求教師必須認真?zhèn)湔n,保證每一步操作都做到正確規(guī)范。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差異性,確定講解內容的深度、廣度及具體的講解方法。講解要富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努力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提高教學效果。

(3)指導學生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學生是主體,處于積極主動地位,應讓學生的智慧、才能充分表現出來。指導過程中要及時正確地找出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發(fā)現實驗中的新結果,啟發(fā)學生將實驗結果和理論相聯(lián)系。有些實驗結果是驗證了結論,有些實驗結果可能與學過的知識相違背,這就要求學生不斷領悟知識,拓展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技術經濟學相關理論知識。要承認學生的水平與能力有差別,對不同對象要因材施教。同時顧全大局,鼓勵進步,幫助后進,調動全體學生做好實驗的積極性[6]。

五、考核

實驗以Excel工作簿和實驗報告的形式提交[7],其中:

(1)工作簿命名正確占10%。工作簿的命名規(guī)則為學號+姓名,例如:00088110 李四.xls。

(2)模型正確性占70%。使用正確的公式、函數、圖,控件參數設置正確,數據分析和規(guī)劃求解參數設置正確。

(3)模型的格式清晰美觀占10%。模型在工作表中分布合理,圖表具有標題。

(4)實驗結果按時上交占10%。

(5)五級記分: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技術經濟學實驗教學綜合了經濟學、計算機科學、決策模擬等多門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準備實驗內容,充分利用現有的軟、硬件設備,科學組織與管理實驗過程,規(guī)范實驗考核。根據經管類學生的特點,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能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形成科研、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的良性互動,促進學科的長遠發(fā)展。同時,實驗內容還需要進一步擴展,不斷豐富實驗項目、實驗案例,盡量廣泛涉及宏觀的和微觀的技術經濟問題,通過Excel這個功能強大的表格數據管理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建立正確的模型,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侯琳琳. “四位一體”教學方法的實施與思考――基于《技術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教育與現代化,2010,(4):34―37.

[2]安嘉清.《技術經濟學》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中外企業(yè)家,2010,(6):257―258.

第3篇: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循環(huán)經濟;生產函數;經濟人

[中圖分類號]F124.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6)04-0128-03

1962年,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從經濟的角度提出了循環(huán)經濟的概念,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正逐漸成為許多國家環(huán)境與發(fā)展的主流,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學者、企業(yè)家加緊了對循環(huán)經濟的研究。在我國循環(huán)經濟也開始起步,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都有不斷的探索。

循環(huán)經濟是各國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面對持續(xù)的經濟增長對資源和生存環(huán)境的巨大壓力而提出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是一種新的技術經濟范式。在技術層面上,循環(huán)經濟主要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jié)約技術、環(huán)境保護技術體系的融合,強調減少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以更多地節(jié)約使用資源,并不斷地減少生產過程中污染的排放甚至實現“零”排放;通過實現物質資源的循環(huán)使用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永久平衡,最終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在經濟層面上,循環(huán)經濟則是一種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方式。它把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也看成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的自然資本,因而,就要求將生態(tài)環(huán)境納入到經濟循環(huán)過程之中參與定價和分配,來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和社會公平。

在這樣一種新的經濟發(fā)展模式中,傳統(tǒng)的經濟學理論是否會失去其使用的價值呢?

一、 自然資源與生產函數的長期化

在傳統(tǒng)的經濟學原理中,生產是指一個從投入到產出的過程。其中,投入一般也被稱為生產要素或生產資源,它們一般被劃分為了四類:勞動(L)、土地(A)、資本(K)和企業(yè)家才能(P)。

勞動是指人類在生產過程中提供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資本則分為實物形態(tài)和貨幣形態(tài)。企業(yè)家才能則指企業(yè)家組織建立和經營企業(yè)的才能。土地則指除了包括土地本身外,還應該包括一切的自然資源,如森林、江河湖海、礦藏等。這樣一個生產過程可以用生產函數來表示,即生產函數用Q=f(L、A、K、P)表示。在短期內,也就是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些投入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在這個短期中,生產資源的有效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生產函數要求,在一定的投入條件實現產出的最大化,當然,如果在技術不變的前提下,投入增加會引起產出的增加。這并不是說傳統(tǒng)經濟學會主要強調多投入帶來多產出,而是要強調生產資源的有效使用、投入的最大化被利用。而這在當今強調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背景下顯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傳統(tǒng)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中,在分析投入時,更多的是將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看作生產函數的外生變量,是獨立存在于生產過程之外的。這樣的分析容易使我們將生產過程、生產活動與自然資源的提供者――大自然割裂開來。而二者的割裂會使得生產者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生產的過程和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效率,而對于生產行為產生的對資源的影響考慮不多。這主要在于傳統(tǒng)經濟學的分析更多地側重于短期生產過程的分析。

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使得在過去的實際經濟活動中,絕大多數的生產者都不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關注生產過程之外的東西,而對于生產過程之外的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問題就更不會關注和分析了。因為,只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關注生產過程中已經獲得的資源的最優(yōu)使用問題上,才能真正對自己的利潤最大化發(fā)生作用,這樣的做法也是非常理性的。而各級政府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管理者,為了經濟發(fā)展等問題,也自然地更為關注所有企業(yè)的生產活動的經濟性,對企業(yè)生產過程結束后,有可能產生的諸如資源減少和環(huán)境的破壞問題等,關注度也不會很高。這是因為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對于政府管理部門的工作績效沒有太大的貢獻。

事實上,人類的所有經濟活動都不可能長期地脫離自然環(huán)境而進行下去,在發(fā)展經濟的過程中,人類的經濟活動必須與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相適應、相依存、相制約。如果人類進行的生產等經濟活動只是一味地、簡單地向大自然不斷地索取,那么,自然生態(tài)就會不再平衡,人類的生產和經濟發(fā)展的長期化就難以實現。因此,人類只有在發(fā)展經濟、發(fā)展生產的同時,維持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良性循環(huán),經濟活動和經濟發(fā)展才會長期進行下去。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積累。這顯然不是單個企業(yè)所愿意考慮的。企業(yè)只有將長遠的發(fā)展作為自己的目標,才會在發(fā)展生產的過程中,對大自然和環(huán)境進行反哺。

由此可見,循環(huán)經濟的自然資源的價值理念要求對傳統(tǒng)經濟學生產函數做一個長期化的補充說明和肯定,而不是簡單地將經濟學原理予以否定。

二、環(huán)境成本與經濟人假定的不變性

經濟學原理的基本假定前提之一就是將理論分析的人看作“理性”人,即將廠商和消費者看作是經濟人。也就是說,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每一個單個的經濟行為主體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的過程本身就會實現社會財富的最大化(亞當?斯密,1776)。這樣的分析結論,是以經濟社會在對已經擁有的資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一旦出現了社會資源并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情況,政府就應該作為一個經濟主體進入市場,在充分發(fā)揮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通過使用各種宏觀經濟政策對單個的經濟主體的行為加以影響和引導(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以此來提高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的水平。

早期的經濟學家在分析問題時,更多地探討如何用有限的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產品數量。這是因為,這時的供給相對于人們的需求來說顯得不足,人們更多地關注自己能夠消費的商品數量。此時重視對于生產過程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許多的學者探討財富和商品如何增加,人們更為關注生產過程中的效率發(fā)揮和使用的資源投入問題。

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生產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類社會的物質產品不斷豐富,豐富的商品需要出路,因此,消費者需求什么、為什么需求等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消費者在消費各種不同的商品時,只是根據不同的商品價格和自己所擁有的收入考慮消費不同的商品種類和數量,來實現滿足程度的最大化。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被使用,人們消費的商品種類和數量不斷地豐富,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也開始成為人們消費的組成部分。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成為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效用水平的問題。優(yōu)美和諧的環(huán)境成為了影響消費者效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物質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的舒適和安全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斷地提高。

從上面經濟發(fā)展過程的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循環(huán)經濟概念的被提出,是生產不斷發(fā)展的一個新的必要的階段而已,只是在生產過程被充分發(fā)展后才會被提出和被關注,是生產過程的一個延長。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20世紀70年代,已有學者注意到人類生產等經濟活動可能帶來的問題時,不被大多數的國家和政府所接納,而在21世紀,可持續(xù)發(fā)展被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人們所關注和重視這樣的一個事實。

生產者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就要在一定的價格水平下,以最小的投入實現目標產出或用一定的資源生產出最大的產出。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企業(yè)生產同樣的商品所需要的資源總體上看是越來越少。單個企業(yè)在生產中只會考慮生產成本的最小化,而不會考慮社會成本或環(huán)境成本的最小化。因為如果不需要企業(yè)負擔的成本,它是不會考慮的。因而環(huán)境的破壞更多地與政府行為有關、與政府政策有關。只有當環(huán)境成本由企業(yè)負擔時,企業(yè)才會考慮生產中解決環(huán)境的問題。而政府一旦通過相應的政策將環(huán)境成本由企業(yè)負擔時,企業(yè)仍然會將這一成本考慮在生產中。所以,隨著環(huán)境問題的嚴峻和政府相關政策的實施,企業(yè)負擔的成本會增加,這樣企業(yè)會不斷地尋找成本最小的方法。從整個社會看,仍然實現了企業(yè)利潤的最大化,只是企業(yè)現在的成本中既要考慮解決其生產過程原來要考慮的成本,還要考慮產生于生產過程中的環(huán)境成本問題。

由此可見,環(huán)境成本只是增大了需要解決的成本內容和范圍而已,而對于經濟人的假定并沒有否定。

循環(huán)經濟的發(fā)展,要求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和居民在消費過程中都必須貫徹所謂“3R”原則。也就是減量化(Redue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環(huán)(Recycle)的原則。

所謂減量化原則是指在生產過程的開始投入期,企業(yè)必須考慮到控制生產資源的投放量。這是從源頭上進行控制,因為只有企業(yè)在進行資源投入前,就考慮到資源的使用量問題,才可能在生產過程的結束階段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這樣的安排應被看作是一種“事前”的方式。這種事先的方式,實際上要求企業(yè)為本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盡量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的前提下,節(jié)約生產資源的使用。而這恰恰是企業(yè)為實現利潤最大化所必須考慮的。不過,就現實看,如果企業(yè)這樣做,會在短期內加大企業(yè)的成本投入。因為,如果要減少企業(yè)的資源投入,就必須不斷地提高企業(yè)使用資源的效率,而這需要企業(yè)通過改進產品設計、改進生產工藝等技術手段來實現。企業(yè)一方面要保證不斷地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又要用更高的技術水平來減少資源的使用量,這顯然不是能在短期內完成的。因此,短期內企業(yè)是不會將資源的效率作為主要的考慮對象,而只有當企業(yè)將長期發(fā)展作為策略時,才會將資源效率帶來的成本降低考慮進去。由此可見,減量化的原則一定是企業(yè)有長遠發(fā)展的時候才會考慮的。

循環(huán)經濟的再利用原則是要求在生產過程中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努力地提高產品的潛在使用頻率和利用效率。實際上商品的使用頻率主要是由消費者來完成和實現的,這就要求企業(yè)在提供商品時,要對產品的質量進行不同于以往的改進。再利用原則體現在消費階段,而非生產階段,但要求生產過程中就存在。這一原則要求企業(yè)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產品的潛在使用效率的開發(fā)上,而這樣的工作在短期內,仍有成本過高的問題,顯然也是企業(yè)在短期內不予考慮的。

循環(huán)經濟的再循環(huán)原則是指把已經完成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和效用的商品,即以往被稱為“廢品”或“垃圾”的物品如何變成可以再利用的再生資源,并用這些資源生產出新的產品和服務的原則。當這些所謂的“廢品”或“垃圾”的物品作為可以利用的生產資源進入又一個生產過程時,這只不過是又一個生產過程的開始而已。在這個新的環(huán)節(jié)中,利用這樣再生資源的企業(yè)同樣是考慮了這一資源的成本后進行的決策,是個新的生產過程,是企業(yè)考慮一定的投入能帶來最大的產出后做出的決定。在這個新的生產過程中,已有的生產函數仍然起非常大的作用,企業(yè)也仍然要考慮成本和利潤的問題。而消費者在消費使用這些用再生資源生產出的產品的時候,同樣還是根據商品的價格和收入來考慮實現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社會各界現在對環(huán)境資源的探索和認識,或者說,所謂循環(huán)經濟分析的深入,只能是對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研究內容與范圍的充實和補充,是在新的時期,伴隨生產過程對資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而產生的,是生產過程的長期化的結果。

[參考文獻]

第4篇: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工程經濟學,土木工程,教學改革

1概述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tǒng)稱,包含了建筑設計、施工、材料等方面不同內容[1],是一個內容繁雜的專業(yè)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內容相結合,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yè)理論知識相輔相成,既重技術,也抓管理,還要加強工程經濟意識。

2《工程經濟學》的重要性

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yè),是以培養(yǎng)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掌握工程技術的專業(yè)理論的應用研究型人才為目標[2]。土木工程項目具有投資大、周期長的顯著特點,為保證項目資金能夠發(fā)揮效益,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對工程項目進行經濟評價[3],項目決策者必須根據工程經濟分析和評價的結論,以此做出是否能夠投資的決策。為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也應在項目的壽命期內進行工程經濟分析。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可以從事現場施工工作,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就需要考取一些必要的從業(yè)資格證書,如造價工程師、一級建造師、注冊工程師等,想要考取這些資格證書,考生不僅需要專業(yè)要求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還需掌握工程經濟方面的知識。作為一名工程師,經濟上可行是技術方案能夠實施的前提條件,技術經濟效果的最佳匹配也是建立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條件。這些都要求高校培養(yǎng)出的土木工程專業(yè)人才在具備基礎的工程技術方法的同時,也能運用基本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對工程項目中的大量經濟性問題予以決策?!豆こ探洕鷮W》是一門將工程與經濟交叉起來的邊緣學科,主要分析、評價工程項目技術方案的經濟性問題[4,5],涉及了技術、經濟、管理、法律等諸多學科的內容[6],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掌握技術方案的經濟評價方法,理解經濟效益的實質,從而具備分析經濟效果和做出合理決策的能力。這門課程將工程、技術和經濟三者結合為一體,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與應用性的特點。增強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的工程經濟觀念,則是通過《工程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學習,了解工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經濟意識,以科學方法解決一些工程經濟性問題[7]。

3《工程經濟學》的教學現狀

1)教學過程中,工程經濟相關課程開設不多,考核方式較多為考查,對工程經濟的重視度不足,學生缺乏工程經濟相關知識,還需進一步改進創(chuàng)新。2)工程經濟學教材數目較多,各有各的側重點,但章節(jié)之間聯(lián)系性不足,知識點散亂,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把握重點內容,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3)教學過程多采用理論講授方式,與工程實踐聯(lián)系不緊密,無形中就削弱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不能有效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達到教學目標。

4《工程經濟學》課程的改革

針對以上教學問題,為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滿足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提出以下解決方法:1)注重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名土木工程師要有志成為項目決策者的意識,養(yǎng)成從經濟學角度思考工程問題,掌握與其有關的技術、法律等知識作為學習的基礎。2)依據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重新規(guī)劃,將工程領域出現的新問題及時為學生講解,以技術方案的經濟評價案例進行闡述,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工程經濟學》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和了解。把握教學的重點內容,組織規(guī)劃其余教學資源,讓各章節(jié)內容聯(lián)系更緊密,保證教學內容的適用性和新穎性,讓學生覺得學習內容有針對性,清晰明了各環(huán)節(jié)的關系,覺得學有所用,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也能達到教學真正的目的。3)教學過程不建議完全采用講授的方式,應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以講授法為主,重點、關鍵的地方詳加解釋加以強調,結合討論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相啟發(fā),加深理解,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工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專業(yè)課程一般都是卷面考試,但這種考核方式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主觀性較強,不利于將學生的基本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工程經濟學》的考核方式可以結合學生課堂討論、課程論文和課程設計撰寫能力,既考查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設計則讓學生活學活用,直接將所學的技術方法處理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結合期末的試卷成績,就可以較為合理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5結語

《工程經濟學》這門課程注重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有志成為項目決策者意識的培養(yǎng),還著重培養(yǎng)學生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鑒于這種培養(yǎng)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詳細講解理論知識,還需與工程案例相結合,讓學生學有所用,綜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尋春來.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優(yōu)化策略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7):1133-1134.

[2]鄧壽昌.土木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設置的比較[J].惠州學院學報,2013(6):117-123.

[3]曹麗娜.淺談《工程經濟與管理》課程在土木工程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2(13):196-197.

第5篇: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學以致用 工程經濟 教學內容 教學模式

工程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發(fā)展中的實用科學,是工程學和經濟學相互滲透與結合的一門邊緣學科。該學科以土木工程為對象,以經濟學為手段,研究土木工程項目或設計施工的經濟效果的評價方法,結合土木工程特點,從經濟角度對土木工程的技術方案、技術措施和技術政策進行分析、評價、論證和擇優(yōu)。這就意味著學習和應用工程經濟學,必須具備一定的工程和經濟學常識。而工程經濟學一般開在大二年級,學生的工程學知識缺乏;另一方面,學生到工程單位,一般先從事技術工作,利用工程經濟學的機會不多。故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未來的應用性,在工程經濟中有必要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一、加強教師自身知識積累

作為工程經濟學教師,一般具有一定工程和經濟經驗,但對于一直身處校園的學生,工程知識和經濟常識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切身體會。作為教師應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知識,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經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銀行存款、住房按揭等。作為教師還應了解學生碰到的有關經濟學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比如大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可行性問題。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注重案例教學

目前與工程經濟學有關的國家資格考試有:投資咨詢師、造價工程師、監(jiān)理工程師、房地產評估師和建造師等,它們有一個共同點:最后一門均為案例分析。案例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地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和學生未來實踐的需要。

(二)聯(lián)系銀行存貸款進行資金時間價值的教學

大學生現在和未來都會接觸存款,若要按揭買房又要接觸貸,我們可以講解資金的時間價值時,從存貸款入手,給學生一個感性知識。具體地講,介紹目前銀行的存款種類和貸款種類,計算三年定期存款終值講解單利法,計算一年定期約定轉存的終值講解復利法,計算三月定期轉存講解名義年利率。具體授課時,可現要累計計算,然后推導公式。

(三)結合家庭理財進行確定性項目經濟分析和方案選擇的教學

項目經濟分析和方案選擇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對項目的財務效益、社會效益進行分析、評價和擇優(yōu)。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可支配資金,如何進行保值增值。教師可調查目前常見的幾種穩(wěn)健型投資渠道,比如:存銀行、購買國債、購買理財產品、購買保險(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投資股市和投資實業(yè),分析各投資渠道的效益。教師要估算各種投資渠道的經濟參數。

(四)結合家庭投資進行不確定項目的分析教學

目前家庭投資除了上述幾種穩(wěn)健性投資渠道外,還可購買房地產、股票、期貨、民間借貸、企業(yè)債券等,這些渠道都有一定的風險,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某個投資渠道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尤其是概率分析可以引導學生如何確定其概率。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甚至部分經濟學教師,經濟知識很熟,但解決不了自身的家庭理財。

(五)結合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項目進行項目可行研究的教學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同時也肩負著提高大學生畢業(yè)就業(yè)率和社會穩(wěn)定等的歷史使命。創(chuàng)業(y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chuàng)業(yè),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大學生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yè)管理經驗的缺乏,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如果利用自有資金必須進行可行性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某個創(chuàng)業(yè)計劃進行開放性分析,分析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三、教學模式的改革

(一)注重師生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中的教是主要方面,但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必須克服自己的主觀片面性,鼓勵學生把現實中的經濟問題提出來。不要因為沒有正解的答案就拒絕學生提出問題,可能給出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其實有些問題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答案,比如是目前貸款買房出租還是把錢存入銀行拿利息,哪一個更好,其中考慮的問題很多,即使是經濟學家也不一定有正解答案。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找到自認為最佳的答案,而不是聽信別人。

(二)加強交流與溝通

工程經濟學教學應面向社會,面對現實。教師可以采用電子郵箱、QQ、電話等途程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尤其是過去的學生交流能充實教師的教學素材,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三)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普及,計算機在土木工程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部分工程知識如果要講細,時間不允許,教師可以通過圖片獲取感性認識,在進行有關復利計算和經濟分析時可借助于Excel和MATLAB進行計算。在可行性分析對外部的環(huán)境可用計算機進行演示,分析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以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

人本主義教育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這是其自我實現的教育目的的必然產物。在教學方法上,人本主義者主張意義學習。第一,人天生有好奇心、求知、發(fā)現和探索的欲望,甚至不惜痛苦或危險(如探險者);第二,當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之間的聯(lián)系被學習者發(fā)現時,學習效果最好;第三,對學習者自我結構改變較大的學習,會對學習者構成一種精神威脅,如高考前的復習;第四,學習者認真參與學習過程可以促進學習;第五,學習者整個身心灌注其中的自發(fā)學習(即認知和情感均卷入其中的學習)。學習效果最為持久和深入。

建構主義強調教學不是通過教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知識就可以完成的,知識也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教學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教學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個人主要通過自身的經歷和圖式不斷地建構個體對世界的認識,個體所掌握的有意義的知識是在他與知識不斷地互動教學中建構起來的。學習者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接受知識,而是一個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主動對新知識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工程經濟學的自學不是讓學生提前自學教材內容而是根據案例教學和實際問題的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問題,需要相應的知識,然后讓學生從圖書館等渠道學習相關內容,成熟時比如在課程設計階段可以自己尋找相應資料和知識,教師只起指導作用。

四、改革學習評價模式

試卷考試一般側重知識的掌握程度,忽略知識的應用能力測試。教師的期終成績評價中可以加強對應用能力的測試,比如讓學生寫論文或設計。在我教的學生中有的學生對在校上課時的每節(jié)課的成本進行了分析,考慮到了直接成本、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有學生將來的經濟進行了規(guī)劃,分析了收入的估算,不確定性分析,明確了奮斗目標,劃出了努力方向;有學生對過去父母的投入進行了分析,從中領略到父母培養(yǎng)的艱辛。其中有的論文經過教師的修改已發(fā)表。

五、結束語

加強工程經濟教學改革,是目的是學以致用,而不是熟知工程經濟學知識,只有能夠利用,才能說掌握了。工程經濟學在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技術經濟理論和方法體系,為了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提高學生就業(yè)的競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我們需要整合相關教學成果,不斷探索課程教學方法以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許婷華,梁振輝.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 中國冶金教育,2007(1).

[2]馬立強.工程經濟課程案例教學探討[J].科學大眾,2008(8).

[3]許丹.案例教學與工程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3).

[4]黃有亮,徐向陽,等.工程經濟學[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5]陳莉.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2010(5).

第6篇: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對外貿易;經濟增長;協(xié)整分析;Granger因果檢驗

中圖分類號:F2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5-0175-02

引言

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理論界備受討論的一個論題,其理論主要分為三種,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和新經濟增長理論。例如亞當?斯密的“剩余產品出路”學說,凱恩斯的對外貿易乘數理論;以及E.哈根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從出口貿易對技術進步的促進來尋找推動經濟增長的機制;克魯格曼闡述了在規(guī)模報酬的前提下,通過出口可以擴大產量,降低成本從而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近年來羅默的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對國際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進行了重新論述。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認為,對外貿易可以促進一國經濟的發(fā)展,但是是進口或者是出口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比較大則莫衷一是。

本文利用協(xié)整理論對福建省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包括ADF檢驗,PP檢驗,Johansen檢驗和Granger檢驗,其目的是研究福建省的進口,出口以及GDP之間的長期穩(wěn)定關系和短期的波動關系。從而驗證福建的經濟是出口導向型的或者是進口導向型的。

一、模型

由于所用的歷史數據可能是非平穩(wěn)的數據,因此,首先對數據進行單位根過程的檢驗,如果檢驗的過程發(fā)現確實是非平穩(wěn)的數據,則我們利用協(xié)整來檢測變量之間的關系。如果兩個變量是協(xié)整的,那么它們之間存在有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比例關系。在協(xié)整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利用Granger 因果關系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指出,如果變量之間是協(xié)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個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而在非協(xié)整的情況下,任何的推斷都是無效的。

以yt代表經濟增長變量指標,而xt代表著出口變量的指標,如果xt與yt是I(1)的(即它們本身是非平穩(wěn)的,但是其一階差分是平穩(wěn)的)如果存在一個非零向量α,使得yt-αxt=εt是平穩(wěn)的,則稱xt與yt是協(xié)整的,序列xt與yt有一種長期穩(wěn)定的動態(tài)均衡的關系。

如果xt與yt是協(xié)整的,可以利用誤差修正模型ECM來識別變量xt與yt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模型為:

對于協(xié)整檢驗,一般有兩種方法,EG兩步法通常用來檢驗兩變量之間的協(xié)整關系,但是對于多個變量則不適用,對于兩個以上的變量,常用的方法是一種向量自回歸的方法――Johansen檢驗,它可以用于檢驗多個變量,同時也可以求出它們之間若干種協(xié)整的關系。

在現實中,進出口的數額與GDP之間是否存在相互影響?是進出口影響著經濟變化還是經濟變化影響著進出口?還是二者互為因果關系?就必須進行Granger-Causality檢驗方法進行識別。其基本原理為:在做Y對其他變量(包括自身的過去值)的回歸時,如果把X的滯后值包括后能夠顯著的提高對Y的預測,我們就說X是Y的Granger原因,類似的定義Y是X的Granger原因。為此有一個檢驗方程:

二、數據分析

1.數據處理

本文采用的數據是來自《福建省統(tǒng)計年鑒》以及《中經網統(tǒng)計數據庫》,其樣本來自于1985年到2004年的年度的福建GDP,進口總額,出口總額的年度時間序列數據,進出口值由當年的平均匯率進行換算為人民幣進行計算。之后 GDP ,進出口值通過物價消費指數(CPI)進行換算成為以1978年為不變價格的值,之后取自然對數消除數據的異方差,并且使其數據線形趨勢化。

在進行回歸分析時,其數據必須是平穩(wěn)的,否則會產生“偽回歸”的問題,然而我們用于經濟分析的數據往往是不平穩(wěn)的,破壞了平穩(wěn)性的假定。因此,我們在分析數據時候,為了使得分析有意義,使其平穩(wěn)化,常常對水平序列進行差分。

2.協(xié)整分析

由于 LOG(GDP) LOG(IM) LOG(EX)都是一階單整的變量,可以利用EG兩步法來檢驗兩兩之間是否存在有協(xié)整的關系 。

從上表可以看出,LGDP與LIM不存在有協(xié)整關系,但是,LGDP與LEX存在有協(xié)整關系,LEX每增長1個百分點,對LGDP的貢獻為0.51個百分點。同時,LIM與LEX之間也存在有協(xié)整關系。LEX上升1個百分點,對LIM的貢獻為0.82個百分點。

通過模型選擇的聯(lián)合檢驗,可以確定常數項約束在協(xié)整空間內且協(xié)整方程有截距的模型為最合適的協(xié)整檢驗模型。

3.Granger因果檢驗

現在我們來分析LGDP LIM LEX之間的因果關系,根據赤池信息準則(AIC)確定各個變量的滯后階數為2。

由表2可以看出,LEX沒有引致LGDP的零假設的概率為0.04368,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這一假設被拒絕。

結論

本文通過福建省的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出口總額與實際進口總額進行協(xié)整檢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來分析經濟增長,出口增長與進口增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以下結論:

(1)實際GDP ,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之間存在有唯一的協(xié)整關系,即三者之間存在有長期均衡的關系,從系數來看,出口前的系數為4.96,對GDP的拉動能力稍稍勝過對進口的拉動。說明了出口導向,是福建省的有效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通過大規(guī)模的出口,擴大經濟活動范圍,可推動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2)從因果分析來看,出口并沒有對福建省的GDP有單向因果關系。可以說明出口對福建經濟的重要性,基本上符合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出口導向理論。說明了福建的經濟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

參考文獻:

[1] 李子耐,葉阿忠.高等計量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 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技術[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5.

[3] 楊秀琴,熊啟泉,江華.廣東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協(xié)整分析[J].華南大學學報,2005,(4).

第7篇: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 社會傳播 經濟發(fā)展 生產力 生產關系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生產力的發(fā)展與社會傳播密切相關。生產力是一個系統(tǒng),由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三因素組成。一方面,社會傳播能促進勞動者素質提高、促進勞動工具生產效率提高,并且可推動生產力因素有效結合成現實的生產力,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另一方面,社會傳播能加快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的速度,為勞動者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從而為生產力發(fā)展提供間接推動力。所以說,社會傳播是生產力發(fā)展的推動力,也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推動力。

一、社會傳播對經濟發(fā)展的直接推動力

社會傳播對經濟發(fā)展的直接推動力,指社會傳播直接促進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這種直接推動力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社會傳播直接促進生產力因素水平的提高;其二是,社會傳播促進生產力因素有效結合成現實生產力。

1.社會傳播直接促進生產力因素水平的提高

生產力系統(tǒng)包括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勞動者是主體性因素,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是客體性因素。社會傳播,可以對生產力因素的水平會產生直接推動作用。

勞動者要發(fā)揮勞動功能,首先必須具有勞動能力,即勞動力。勞動力包括勞動者的體力和智力,其中,勞動者智力提高,離不開普遍的人類傳播活動――知識傳播與教育傳播。勞動者個體獲取知識、提高智力,離不開知識與教育傳播,社會勞動者整體知識水平與智力提高,更離不開教育傳播。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文明成果,勞動者要繼承這些文明成果,提升勞動者自身水平,必須通過知識傳播與教育傳播。在人類社會近現代,隨著媒介技術不斷發(fā)展,人類知識與教育傳播活動模式、形式、規(guī)模、效果都得到極大程度改善與提高。借助現代媒介,借助更為多樣的傳播活動,人類社會整體知識水平、智力水平在不斷提高,并且提高速度越來越快。從社會發(fā)展史來看,勞動力變化的一般趨勢是,勞動力的體力因素重要性逐漸下降,而智力因紊重要性逐漸上升。勞動者智力因素提高的直接影響,即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前蘇聯(lián)著名經濟學家、科學院院士斯特魯米林,1924年發(fā)表了《國民教育的經濟意義》一文。在該文中,斯特魯米林認為“腦力勞動與教育程度有關系…教育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有關系,學歷與勞動生產率成正比”。“世界首富蓋茨不同:如果地球的生命只剩下三天,他的‘諾亞方舟’不會帶走數以百億美元計的財產,但他卻一定要帶走他的精英團隊。因為他明白,有了這些精英頭腦中的智慧,他將很快重塑他的財富帝國?!?/p>

社會傳播活動對生產力因素水平的影響,還體現在影響勞動工具。馬克思指出:“各種經濟時代的區(qū)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彼俚卣撌隽藙趧庸ぞ咴谏鐣l(fā)展變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勞動工具泛指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用以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是物化的科學技術。勞動工具的改進,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科學技術物化為勞動工具。包括科學技術的引進與吸收、攻關與開發(fā)過程,而這些過程都離不開社會傳播活動,即必須通過科技傳播才能完成。可以說。要把科學技術轉化為勞動工具,沒有有效的科技傳播是不可能實現的。科技傳播對勞動工具影響主要體現在_二方面:一是科技傳播是科技轉化為勞動工具必經之路。二是有效科技傳播可以提高科技轉化為勞動工具的速度,特別是在近現代,隨著現代媒介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一項科技成果轉化為勞動工具的周期大大縮短,速度大大提高。三是有效科技傳播可以擴大科技轉化為勞動工具的空間范圍。因此,科技傳播對科學技術轉化為勞動工具會產生積極影響,進而影響到社會整體生產力水平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和速度。

知識創(chuàng)新、科技進步,是推動生產力進步、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直接動力。但是,知識創(chuàng)新、科技進步,必須內化到生產力因索。才能發(fā)揮其效用。知識、科技常常以信息形態(tài)存在,在其內化到生產力因素過程中,離不開社會傳播一知識傳播、教育傳播、科技傳播等。社會傳播,是知識、科技內化到生產力因素的必要條件,同時主要從時間、空問兩個維度影響知識、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社會傳播,雖然對社會生產力、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具有直接動力的決定性作用,但對其直接動力因素的作用發(fā)揮,卻有重要影響。

2.社會傳播促進生產力因素有效結合成現實生產力

生產力系統(tǒng)由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三因素構成。但現實生產力還必須依賴于三因素有效結合。社會傳播活動對生產力水平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影響生產力構成因素質量與水平,還體現在促進生產力因素積極有效結合、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三因素,細化后可包括經營管理者、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廠房、設備、資本、能源、原材料等多種類型實體形態(tài)。它們最初并沒有效結合在一起成為現實生產力,而以獨立的形態(tài)分別存在不同空間。生產力因素,只有有效結合后才能成為現實生產力。生產力因素結合包括四種方式:(1)質態(tài)結合,指生產力各因素結合成現實生產力時,在物質屬性上互相適應。(2)量態(tài)結合,指生產力各因素結合成現實生產力時??陀^要求的數量配比。(3)時間結合,指生產力各因素進入或退出現實生產力系統(tǒng)時,客觀上要求的先后順序,以及它們在現實生產力中運行所持續(xù)的時間長短。(4)空間結合,指生產力各因素結合成現實生產力時,在空間上的分布和聯(lián)系狀態(tài)?,F實生產力的形成,必須是生產力因素的四種結合方式的綜合應用、有機結合。

企業(yè)在組織生產力因素有效結合。轉換成現實生產力一進行企業(yè)生產時,依賴于企業(yè)經營者的科學決策與合理有效運作,而這又必須建立在全面獲取生產力因素相關信息基礎之上。獲取生產力因素相關信息,必須依賴于媒介,依賴于各種社會傳播活動。這些社會傳播活動紛繁復雜、形式多樣,內容主要包括各類經濟信息、廣告信息(供求信息)、政治信息,等等。

20世紀下半頁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推進,世界經濟運行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國內外政治信息、經濟信息、廣告信息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因為這不僅關系到生產力因素有效結合成現實生產力,進行社會生產,而且關系到產品分配、交換、消費,直接影響社會再生產能否順利進行。同時我們看到,國際社會傳播活動積極活躍、不斷增加。包括政治傳播、文化傳播、經濟傳播等。這些國際社會傳播活動,都直接或間接促進世界經濟運行,因為這有利于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配置生產力因素,也有利于促進產品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促進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

所以社會傳播,可以促進生產力各因素積極有效地結合

成現實生產力,促進產品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

二、社會傳播對經濟發(fā)展的間接推動力

社會傳播,不僅直接推動生產力發(fā)展,而且對生產力可產生間接推動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社會傳播會加快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的速度,另一是社會傳播會為勞動者提供精神動力。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也產生反作用。適時、積極調整生產關系是十分必要的。國家政府在做生產關系調整、改進時。必須依據真實有效的社會信息,才能科學決策。因此,獲取真實有效的社會信息,對國家政府做出科學決策、調整生產關系,具有積極影響。并且,獲取真實有效信息的速度,也會直接影響國家政府調整生產關系的速度?,F代傳媒技術的特點是,覆蓋范圍廣泛、傳播速度快捷。因此,社會傳播活動,特別是借助現代傳媒技術的社會傳播活動,有助于統(tǒng)治階級、國家政府及時地、快捷地、廣泛地收集種類社會信息(如新聞傳播、危機傳播等),為其科學決策、調整生產關系提供依據。所以,社會傳播有助于及時調整生產關系,進而有助于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社會經濟發(fā)展。

經濟發(fā)展、人類社會發(fā)展,不僅需要物質動力、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財富,而且需要精神動力。在某些特定環(huán)境下,相對物質動力而言,精神動力會顯得更為重要。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雖然人類社會多次遭受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重創(chuàng)、自然災害浩劫,有時部分區(qū)域社會經濟幾近崩潰。但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精神信仰。為人類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支持人類社會重振旗鼓、恢復生產、發(fā)展經濟、重建家園。社會傳播。則是這種精神動力的放大器。通過社會傳播活動,可以讓更多人精神受到鼓舞、形成強大社會凝聚力,更大程度地推動生產力發(fā)展,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

三、結語

人類社會由若干個體集合而成,在人類社會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社會傳播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經濟活動,是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離不開社會傳播。

社會傳播,對社會經濟發(fā)展具有直接積極推動作用。這主要體現在,社會傳播不僅可以促進生產力因素水平提高,而且可以促進生產力因素有效結合成現實生產力,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自20世紀末以來,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推進社會信息化,其目的在于為促進社會信息傳播創(chuàng)造條件,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為什么整個信息工業(yè)在過去的30年里成為明星產業(yè),那是因為信息能幫助企業(yè)提高其生產力”。另外,社會傳播還可對經濟發(fā)展提供間接推動力。社會傳播,不僅可以加快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的速度,而且為勞動者提供精神動力,這都會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薛永應,生產力經濟學綱要[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版.

[2]順青等,技術經濟學[M],武漢:武漢理工走學出出版社,2003年版.

[3]范先佐,教育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賴茂生等,信息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5]揚克磊,技術經濟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6]宋濤,政治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第8篇: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建設工程經濟教學改革 建造師

中圖分類號: TU1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03年,國務院下發(fā)文件,要求取消建筑施工企業(yè)項目經理資質核準,由注冊建造師代替。自當年2月27日起,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再審批項目經理資格,改由注冊建造師代替,在5年的過渡期內,原項目經理資質證書與建造師同時使用,待2008年2月27日過渡期滿后,原項目經理資質證書作廢。

自文件下發(fā)至今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這期間,考試的難度越來越大,過關率比較低,對考試結果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過關率低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建設工程經濟》這門課程難度比較大。

《建設工程經濟》這門課程作為一級建造師考試的科目內容之一,如果在校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基本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那么,對于其相關執(zhí)業(yè)資格的考試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建設工程經濟》課程特點

《建設工程經濟》是建筑工程管理專業(yè)中重要的專業(yè)課程之一,是工程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建筑工程技術方案評價及優(yōu)選中的具體應用。其研究對象是以建設項目為主體,研究工程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通過計算、分析、比較和評價,以求最優(yōu)的工程技術方案。本課程在整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起到支柱與支撐作用。

學習本課程應具有《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財務》等方面的知識,《建設工程經濟》是對上述課程內容的綜合運用,從而體現了培養(yǎng)高等技術經濟應用型人才為主線的要求。

2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對一級建造師考試的影響

2.1從考試內容看本課程

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考試設四個科目,具體是《建設工程法規(guī)及相關知識》、《建設工程施工管理》、《建設工程經濟》及實務《建筑工程》。《建設工程經濟》考試科目主要涉及的內容有工程經濟、工程財務和工程估價三大部分,考試內容主要涉及《建設工程經濟》這門課程。因此,探索基于一級建造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的《建設工程經濟》課程教學改革,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需要、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2.2從實際工作內容看本課程

從建筑工程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的人才結構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經濟方面的知識越來越重要,如目前本行業(yè)中大量需要的一級、二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等等,都需要掌握本課程中的許多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工程經濟、工程財務、工程技術、建筑工程定額和概預算、招投標管理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建設程經濟》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選取,對于學生掌握相關職業(yè)資格考試內容是至關重要的。

而目前,我國一級建造師的考試過關率并不高,尤其是《建設工程經濟》這門課程,過關率極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一般的工程管理人員或工程技術人員要想獲得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書時,幾乎都要拿起課本,重新學習以前在學校里未學過的或者學過而未掌握好的知識。試想下,如果這些專業(yè)從業(yè)人員在校學習的過程中,已經熟練掌握了相關知識的話,那么資格考試對他們來說就只是眾多考試中的一次考核而已了。

由此可以發(fā)現,專業(yè)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設置,對于學生積累知識,學習技能起到至關重要的 。

然而,目前我們對《建設工程經濟》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方法的設置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矛盾:

①如何使沒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學生去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門課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如何幫助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和素質。

③如何將本學科最新發(fā)展成果應用于教學,使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3教學改革的措施

針對一級建造師考試內容,探索基于建筑工程類執(zhí)業(yè)資格的教學模式,采用基于能力和素質的案例式教學、實踐性教學方法及考核方法。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3.1教學計劃及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不改變本課程教學重點的前提下,改變以往按照教材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內容的方式,而應該以實用性為主,根據職業(yè)資格考試內容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以后考取證書做好知識積累。

一級建造師考試中的相關案例,設計合理、涉及的知識面廣,符合工程實際,我們可以選取其中的案例作為教學的模擬案例,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以建造師考試的案例為基礎,設想增加“模擬建造師考試”教學練習部分,以提高學的綜合能力。

3.2教學方法的改革

由于本門課程的理論性強,又比較抽象,高職學生學習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先進行理論講授,這無疑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改變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方法,每次教學,均以實際案例引入,激發(fā)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學習欲望。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用實際生活中案例引出本節(jié)課程的理論基礎。

其次,重點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

最后,結合建造師考試案例進行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3考試考核向建造師考試靠攏

通過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使學生對一級建造師考試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在期末考試考核時,除了對教學大綱要求內容進行必須的測試以外,還可以增加一級建造師考試內容,并把二者結合起來,根據每年建造師考試的大綱要求調整期末考試考核內容,做到有的放矢,為學生以后考取建造師打好基礎。

4預期達到的效果

通過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希望達到以下效果:

4.1使《建設工程經濟》這門課程的教學更為系統(tǒng)化

既有理論教學的內容,又有實際案例操作,注重了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突出了職業(yè)化教育的特點,提高了學生作為一名工程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4.2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認為學習只是為了考高分,找工作。而基于資格證書考試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考試中學習,而獲取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考試的欲望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欲望。

4.3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這種嘗試本身也對專業(yè)課的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雙師”型教師伍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促使教師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培養(yǎng)出合格的實用型技術人才。

5結論

高職院校培養(yǎng)應用型高技能人才,而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恰是體現高技能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在越來越激烈的就業(yè)形勢下,基于相關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的課程教學改革將會為學生今后的工作與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第9篇:技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范文

關鍵詞:節(jié)能改造 技術措施

我國現有建筑總面積500多億平方米,其中60%是非節(jié)能既有居住建筑。既有居住建筑節(jié)能改造既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又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否則我國建筑節(jié)能的總體目標則無法實現。針對既有居住建筑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簡單易行的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1 樓梯間的節(jié)能改造

樓梯間一般是按非采暖房間設計的,屬于內圍護結構。但是實際上許多單元入口門設計簡陋形同虛設,甚至沒有門,冬季冷風長驅直入,使樓梯間成為建筑節(jié)能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其能耗一般可以達到整棟建筑物的10-20%。同時,在整棟建筑物的節(jié)能改造工作中,樓梯間是最容易處理的,可以采取以下處理方法:

1.1 在單元門入口設置一個防寒風斗,阻止冬季冷風進入樓梯間。我國北方許多建筑為了充分利用南向房間,將單元門入口朝北向開,因此,加設防寒風斗時應將門斗的入口轉折90度,轉向朝東開,以避開冬季的主要風向——北風和西北風。

1.2 安裝智能化門鈴和對講系統(tǒng),代替原來簡陋的單元入口門。既能利用智能化防盜金屬門優(yōu)良的整體性徹底封閉單元入口,較好地解決樓梯間的隔熱保溫問題,又能對整個單元起到安全防護作用,能夠獲得全體住戶的理解和支持。

2 陽臺的節(jié)能改造

陽臺的節(jié)能改造不僅是簡單地封閉陽臺,封閉陽臺在冬季確實可以起到保溫隔熱作用,具有較好的節(jié)能效果;但在夏季封閉的陽臺有可能成為陽光溫室,對室內空氣起到加熱作用,大量消耗制冷能耗。陽臺的節(jié)能改造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2.1 采用節(jié)能窗(如:PVC塑鋼框中空玻璃、斷橋鋁合金框中空玻璃等)封閉陽臺。陽臺封閉起來以后,冬季陽臺空間成為一個陽光室。該空間處于室內和室外之間,具有中介效應,成為一個緩沖區(qū)或過渡帶,使室外自然界的冷熱變化不會直接作用于室內,從而改善了居室環(huán)境。在冬季,由于直接獲得太陽的熱能,陽臺變成溫度波動較大的空間,加熱的空氣會立即為相鄰的房間提供采暖。陰天和夜間關閉陽臺門,阻斷室內外空氣交流。

2.2 夏季封閉陽臺形成一個高溫“蒸箱”。在陽光輻射下,陽臺的溫度比室內和室外都要高得多,這時陽臺不僅不能起到節(jié)能作用,反而會浪費大量制冷能耗。這時可采取自然通風措施,在陽臺底部和上方各設置一個通風口,讓自然風從陽臺底部流入,從陽臺上方流出,帶走陽臺內的熱量。

2.3 在封閉陽臺時使用了大面積的玻璃窗,由于玻璃的保溫隔熱效果很差,除了必須采用保溫性能較好的雙層玻璃或中空玻璃外,還應該安裝熱反射窗簾。熱反射窗簾是在化纖布表面鍍上大約千分之一毫米的特種金屬后制成,其中鍍有金屬的一面呈現銀白色光澤,另一面可以具有豐富多彩的顏色和花紋,成為一種美觀的裝飾品。夏季,白天用來遮擋直射陽光,可以減少70-80%的熱輻射,晚間拉開窗簾,以利于涼風的引入;冬季則相反,白天拉開窗簾讓陽光射入以利于日光采暖,而晚上則拉上防止熱量向外流失,使居室的能耗顯著減少。

3 外窗的節(jié)能改造

通過窗戶人們獲得陽光和新鮮空氣外,還要求它起到保溫隔熱,遮陽抗風雨等作用。既有建筑大多采用簡陋的單層玻璃木窗(氣密性差)或鋁合金窗(熱傳遞快),致使我國窗戶的保溫隔熱性能普遍很差。窗戶的總能源消耗量甚至高達整個建筑物的40-50%,成為最大的單個高耗能項目。

3.1 外窗節(jié)能改造中兩種最常用的選擇是中空玻璃PVC塑鋼窗和斷熱橋鋁合金窗。內襯鋼材的PVC塑料是目前一種傳熱系數最小的窗框材料,具有較高的保溫隔熱性能以及良好的隔音和氣密性。對于喜歡鋁合金窗的住戶來說,斷熱橋鋁合金窗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斷熱橋是在鋁合金型材空腔中注入導熱系數很低的高分子發(fā)泡聚氨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鋁合金材料導熱系數高的缺點,滿足了對較高強度和金屬質感的需要。PVC塑鋼窗和斷熱橋鋁合金窗與透明中空玻璃的組合,就可以完全滿足建筑節(jié)能50%的要求。由于透明中空玻璃不影響冬季的日光采暖,所以非常適合用于以采暖能耗為主的北方寒冷地區(qū)的民用住宅;而對于夏季炎熱的南方地區(qū),熱反射鍍膜中空玻璃應該是一種最佳的選擇。

3.2 從技術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在同樣的資金條件下,我們有必要優(yōu)先考慮提高窗戶的熱工性能,選擇低輻射LOW—E中空玻璃和陽光控制低輻射SOL—E中空玻璃。在北方寒冷地區(qū),以暖氣采暖為主的民用住宅,應該使用冬季型LOW—E中空玻璃,而以空調制冷為主的公共建筑,應該使用夏季型LOW—E中空玻璃;在南方炎熱地區(qū),就應該使用遮陽型LOW—E中空玻璃或陽光控制型SOL—E中空玻璃。根據不同的建筑形式和使用要求,選擇不同類型的LOW—E中空玻璃和SOL—E中空玻璃,就可以達到最好的節(jié)能效果。

3.3 對于某些中低收入的經濟困難群體和廣大農村地區(qū),如果受到節(jié)能改造資金總量的限制,那么雙層玻璃窗也許是一個非?,F實的最佳選擇。我們這里所說的雙層玻璃窗,是在保留原來單層木窗或鋁合金窗的基礎上,在其內側或外側安裝一個新的塑鋼窗或鋁合金窗,利用新舊窗之間100-200mm的空氣間層提供良好的保溫隔熱效果,就可以很容易地達到建筑節(jié)能50%以上的目標。盡管這只是一個權宜之計,但與其他窗戶節(jié)能改造方法相比,它的投資最少,改造工程最簡單,節(jié)能效果性能價格比高,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4 建筑外墻的節(jié)能改造

建筑外墻是整棟建筑物最重要的護結構,面積大約占整個護結構的60-70%左右,所消耗的熱能大約占整棟建筑物的30-40%左右。過去我們主要使用的外墻材料是粘土磚與混凝土,這些材料的保溫隔熱性能普遍較差。

外墻外保溫體系的基本原理是在建筑物外墻體的外表面上設置保溫層,一般是粘貼一層高分子保溫材料,以阻斷室內外熱量通過墻體的大量傳遞,并對外墻體本身起到保護及裝飾作用。外墻外保溫是一項先進的節(jié)能技術,具有許多明顯的優(yōu)點:

4.1 造價低廉,節(jié)能效果好。有常用的兩種外墻外保溫技術:即薄抹灰EPS膨脹聚苯板玻璃纖維網格布外墻外保溫技術和ZL膠粉聚苯顆粒保溫砂漿玻璃纖維網格布外墻外保溫技術,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技術成熟,使用廣泛,施工容易,造價低廉且保溫效果好,30-50mm厚的膨脹聚苯板或膠粉聚苯顆粒保溫砂漿就能夠達到建筑節(jié)能50%以上的效果,其應用范圍也從原來的北方寒冷地區(qū)逐漸發(fā)展到長江流域的夏熱冬冷地區(qū)。

4.2 外保溫層完整地包裹了建筑物的外墻面,有效地消除了熱橋的影響,保護了建筑的主體結構,延長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5 平屋面的節(jié)能改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房屋,主要是磚混結構的平屋面多層住宅,其最大特點就是保溫層厚度小,保溫材料性能差,夏季隔熱措施不足,使得這些房屋頂層住戶冬冷夏熱。

坡屋面是近幾年多層住宅提倡使用的構造形式,它不僅具有較好的保溫隔熱性能,而且有利于屋頂排水,深受廣大住戶喜愛與歡迎。對此,很多建筑采取了平屋頂改為坡屋頂即“平改坡”工程。但“平改坡”工程造價較高,存在著一定的經濟困難,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樓房頂層的住戶。為了使“平改坡”工程惠及整棟樓房的全體住戶,我們認為“平改坡”工程應與“太陽能熱水工程”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在“平改坡”工程的同時,在樓頂南向斜屋面為每戶設置兩平方米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及相應管線,對于多層建筑而言,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國地處北緯18-54度之間,盡管各地氣候條件不同,太陽輻射強度差別較大,特別是北方廣大地區(qū),天氣晴好,太陽輻射強烈,即使冬季,每平方米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每天可以產生40度的熱水80千克,除了滿足洗浴要求外,還可以為房屋北側的廚房與衛(wèi)生間提高輔助的熱水采暖,這對于改善住房條件,增加居住舒適度,保證住戶的衛(wèi)生與健康,都是非常必要的。

6 供電、供熱系統(tǒng)的節(jié)能改造

供電系統(tǒng)安裝分時計量型電表,鼓勵住戶避開用電高峰,盡可能使用夜間“低谷”供電。既有居住建筑節(jié)能改造必須盡快改變現有的按平方米計價的計量方式,將原來串聯(lián)形式的供熱系統(tǒng)改變?yōu)楸阌诜謶粲嬃康牟⒙?lián)形式,配套建設供熱采暖分戶計量系統(tǒng),并安裝溫控裝置,逐步實行按熱計量收費,從而達到溫度的可調節(jié),實現分戶計量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卜凡舉.關于對建筑節(jié)能現狀分析和建議[J].價值工程,2011(11).

[2]楊冠東.對節(jié)能住宅建設工藝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