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

第1篇: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關鍵詞:衛(wèi)生管理;法律課程;課程設置

一、我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教育發(fā)展概況

我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教育初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為適應衛(wèi)生事業(yè)現(xiàn)代科學管理的需要,在全國建立了7個衛(wèi)生管理干部培訓中心和5個衛(wèi)生管理干部學院。此后,全國各地職工醫(yī)學院和普通醫(yī)學院相繼建立了衛(wèi)生管理院系,到20世紀80年代末,衛(wèi)生管理教育機構已有33個。目前,基本上各醫(yī)學院校都設置了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總體上講,我國的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教育是從衛(wèi)生管理干部培訓起步,發(fā)展到逐步開展成人學歷教育的衛(wèi)生管理干部專修科,而后發(fā)展為從專科、本科到碩士、博士學位多個層次的學歷教育。

開展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學位教育,對于培養(yǎng)新型的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在課程設置上也不斷修正,以適應當前我國衛(wèi)生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提出要實行“依法治國”,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確定為基本治國方略;199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第一次確立了“依法治國”原則;黨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政治文明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隨著法治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設置法律課程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提高學生的能力。作為未來的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者,必須對國家的法律制度有全面的了解,增強法制觀念,這樣才能保證依法行政,保證衛(wèi)生組織的經營方針、經營措施等合法、合規(guī),因此法律課程在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愈加凸顯。通過系統(tǒng)的法律教育,使學生由自發(fā)的、零散的法律心理上升為自覺的法律意識,為將來的依法管理、依法辦事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在課程設置中將所開設的法律課程與學生畢業(yè)后所從事的職業(yè)有機結合,也成為本專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法律課程設置及分析

課程設置是指一定學校選定的各類課程的設立和安排,主要規(guī)定課程類型和課程門類的設立及其在各年級的安排順序和學時分配,并簡要規(guī)定各類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課程設置是一定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在一定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表現(xiàn),必須符合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作為培養(yǎng)從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的高級復合型人才的專業(yè),在設置課程時,應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當前,很多學科的知識是互相交叉的,在課程設置時應刪除重復贅述的內容,不貪求容量多而要求內容實。唯有課程設置適當,才能為學生后天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筆者在對全國十幾所高校的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所開設的法律課程進行分析、比較后發(fā)現(xiàn),目前該專業(yè)在法律課程設置上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1.法律課程所占課時較少,一般占總課時的7%~15%,只有極少數(shù)學校能達到20%,這就造成整體課程體系單薄、結構失衡。

2.法律課程內容單一,對法律基礎課重視不足。由于受總學時的限制,法律專業(yè)課程只開設了應用性的課程,相關基礎學科開設較少。此外,還存在基礎課缺位或大量基礎課被合并講授等現(xiàn)象。

3.課程結構設置包括課時安排、上課次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科學性,容易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人為的障礙,不利于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課程內容。比如,某高校將《公務員法》作為一門課程安排了36個學時,課時安排畸重,可以調整為18學時或者將《公務員法》調整為《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又如,有的學校將《經濟法》安排在《民法學》之前,顯然違背了法律學科的發(fā)展規(guī)律,無助于學生理解課程之間的淵源關系,容易使他們混淆各部門法在法律體系中的主次地位。一些高校將大量的法律課程同時安排在第三學年,但由于第三學年其他專業(yè)課的課程量也非常大,學生學習壓力大,而且同時開設幾門分量很重的法律課程,學生的接納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三、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法律課程的重置

1.完善課程內容,加大法律基礎課程設置。除《憲法》外,加設《法理學》《行政法》《刑法》等基礎課程,共學習《法理學》《憲法》《民法學》《刑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等8門課程。由于《經濟法》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部門法,建議在講授《經濟法》時重點講授《保險法》,以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此外,可在第四學年將《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作為選修課納入學習范圍,這對此前所學的《民法學》《刑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是一個融合復習的過程。

2.增加必修課科目。目前很多高校選擇將法律課程作為限選課。限選課給了學生選課的自由,但也容易造成學生因主觀判斷能力較弱而在課程選擇上出現(xiàn)偏差,進而影響到知識結構的構建。本專業(yè)應將《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法》《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列為必修課,以達到強制本專業(yè)學生學習構造法律基礎課程的目的。

3.調整課程結構設置??蓪⒄n程整體作出如下設定。第一學年第二學期:《憲法》(限選課,36學時);第二學年第一學期:《法理學》(限選課,36學時),《民法學》(上)(必修課,36學時);第二學年第二學期:《民法學》(下)(必修課,36學時),《民事訴訟法》(必修課,36學時),《刑法》(上)(必修課,36學時);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刑法》(下)(必修課,36學時),《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必修課,36學時);第三學年第二學期:《經濟法》(限選課,36學時),《衛(wèi)生法》(必修課,36學時);第四學年第一學期:《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選修課,18學時)。

這樣設置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1)適當安排各課程課時。在所選定的課程中,《民法學》《刑法》作為最重要的兩大部門法,所占課時均為72學時,學習時間為一年,學習的持續(xù)時間和課時數(shù)基本能滿足教學要求,且學生學習壓力不會很大?!稇椃ā贰斗ɡ韺W》《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衛(wèi)生法》分別占36學時,由于《憲法》《法理學》理論性較強,且開課時間靠前,學生初次接觸法律課程,所以需要用較長的時間來向學生灌輸法律思維和理念,為使教學達到“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效果,安排36學時。而《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衛(wèi)生法》雖然內容較多,但由于此前已有《憲法》《法理學》《民法學》等課程作基礎,加上這幾門課程程序法較多,記憶內容多于理解內容,所以教學速度可以稍快,安排36學時。(2)調整開課時間及次序。本著“先基礎、后專門、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遵守“循序漸進、逐層推進、構造金字塔形”法律框架的標準,從第一學年第二學期開始,依次學習《憲法》《法理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經濟法》《衛(wèi)生法》《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清晰的法律思維,構造科學的法理框架體系。而主要課程被均勻分配在第一學年至第三學年,不會影響學生學習其他專業(yè)課以及消化吸收法律課程的能力。

四、結語

在當前依法治國的大形勢下,未來的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人才需要有扎實的法學基礎和廣泛的法律知識,這就對法律課程設置的系統(tǒng)化、綜合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應本著“短時、高效”的原則,在有限的課時里、有重點地選取部門法作為法律課程的內容,盡可能在數(shù)量有限的法律課程中擴大覆蓋面,達到基礎法和單行法兼顧、搭配合理的效果。在教學內容上,應時刻把握知識的新動向、新發(fā)展,使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與現(xiàn)實社會緊密結合。此外,法律教師在選擇教材時也要注意優(yōu)先選擇優(yōu)秀教材,并可采用多媒體教學,使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現(xiàn)代教學方式相結合??傊?,要統(tǒng)籌安排課程設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旭,陳立明.高等院校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J].重慶醫(yī)學,2006,(3).

第2篇: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關鍵詞: 班主任 “以人為本” 學生觀

怎樣看待學生,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具有根本意義的問題,特別是對班主任意義更大,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式和結果,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要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我認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就應當自覺地把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以促進教育的現(xiàn)代化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那么,班主任應該如何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現(xiàn)將我的做法跟大家一起交流、分析。

一、以人為本,樹立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對班集體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有調查表明: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與老師相處的時間超過與父母相處時間的兩倍;老師則有80%的時間是與學生交往的。這種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沒有師生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就難有成效。那么,班主任應該如何樹立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呢?

1.尊重學生,平等信任。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普遍需要,學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發(fā)展,知識的增多,交往面的擴大,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希望家長、老師,以及周圍的人能夠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意見。

其次,師生要平等信任。教育是平等的,師生沒有人格的尊卑、貴賤之分;信任學生是一種特殊的尊重,對學生有著特殊的教育功能,無端猜測是對學生不尊重的表現(xiàn)。

師生關系如果處于一種尊重、平等、信任的狀態(tài),那么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新課程背景下的班主任應是素質優(yōu)良者,是學生健康心理的輔導者,充滿親和力的真誠的傾聽者,是學生的“人生導師”。例如,當后進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者犯錯誤時,他們更加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信任,當這種要求得到滿足時,學生往往會從老師的信任和期待中體驗到人的尊嚴,就會表現(xiàn)出由衷的喜悅,并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因此,教師必須抱著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耐心對其進行幫助、教育,才能為學生接受。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就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敵意”,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久而久之,師生間就會出現(xiàn)一道鴻溝。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過這樣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滾落下去,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所以教師不能將學生當做手中的面團,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而要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建立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全面推進教育工作。

2.互相交流,教學相長。

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還表現(xiàn)為師生的互相交流,教學相長。

(1)互相交流。師生的互相交流是實現(xiàn)教育教學任務的基本途徑。這種交流是一種雙向交流,學生既不是單純接受,又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同樣有著交流的主觀愿望與能動性。因此,握有交流主動權的教師必須樹立學生主體意識,把學生看成有多方面需要的有主觀能動性的對象,以平等的身份和滿腔的熱情寄希望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進行一種持久的和諧的師生交流。這種交流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是全方位、多側面、多功能的交流。教育教學活動是師生重要的信息交流活動,既有知識或理性的交流,又有情感或感受的交流;既有有意識交流,如上課、改作業(yè)、談話、主題班會的組織,又有無意識交流,如日常觀察、言談、舉止和印象等。信息交流的有效度與師生雙方的態(tài)度和情緒呈正比,在良好的氣氛、情緒和心境下,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較高,感悟性較靈敏,反應能力較強,思維較活躍,更易于記憶理解知識。其實,細心的老師就會發(fā)現(xiàn)平常與你經常交流的學生上課時精力最集中。當他走神的時候,只需一個眼神,就可以解決問題,一切盡在不言中。師生就是在這種豐富多彩的交流交際之中獲得有效信息,協(xié)調自己的行為,使“教”與“學”達到統(tǒng)一的。

(2)教學相長?!敖虒W相長”就是教與學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而雙方都得到提高。教學本身是一個雙向活動,教師在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過程中起著助推的作用,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知識就不可能高效和快捷,但教師也不可唯我獨尊,搞一言堂,因為教師的思維能力并不是超前的。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個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善于思考、樂于發(fā)言,并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見解,若能沿著他們的思維想、做,就可以一題多解,否則就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就像一位名師所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彪S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知識日新月異,現(xiàn)在的教師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擁有者,現(xiàn)在的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器,其中有些學生某些方面,如計算機、現(xiàn)代科技、音樂技能等已超過了部分老師。由于目前獲取知識的渠道極多,不少信息學生已經掌握了,教師卻毫不知曉。古人云:“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因此,教師要敢于打破“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堅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虛懷若谷,不恥下問,心悅誠服地把學生當老師,向他們學習自己不知的東西,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并以此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學習的主人,努力做到教學相長。

二、以人為本,樹立多元智能的評價觀

多元智能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認為:智能絕不是標準化測試中所得到的成績,而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會生活中解決問題或創(chuàng)造產品的能力。其中解決問題是指能夠針對某一特定目標,找到通向這一目標的路線。加德納不僅重新界定了智力,而且提出了關于智力結構的新理念――多元智能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從基本結構來講,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也就是說,智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他提出有八種智能類型,分別是:語言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視覺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肢體動覺智能。在這八種智能之間,不存在哪一種智能更重、哪一種智能更優(yōu)越的問題。八種智能在個體的智能結構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在不同個體身上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并且具有自己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換句話說,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其中的多項能力。對于每一個體來說,不存在誰比誰更聰明的問題,只存在誰在哪一領域,哪一方面更擅長的問題。眾多學校教育的失敗者卻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例如:只讀了三個月小學就被勒令退學,最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fā)明家的愛迪生,舉世聞名的“球王”貝利在學習上卻是個“傻瓜”,從弱智到“天才指揮家”的舟舟,等等。如今,多元智能理論在教育改革中已經得到強烈的認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與我們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異曲同工。

第3篇: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Abstract: The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is heavy and hard and has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uter and deep cause of not students-oriented management in college, initiates the idea of students-oriented management, and do well students’ management by closing them and form the scientific students’ management model.

關鍵詞: 高校;學生管理;以學生為中心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students-oriented

0 引言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諸多問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特別是高校擴招以來,雖然高校招生規(guī)模擴大,但是重點本科的人數(shù)并沒有明顯增加。同時隨著高校學生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而帶來學生素質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市場經濟、社會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下,部分大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出現(xiàn)偏差。在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改革的沖擊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許多問題和新的挑戰(zhàn)。

1 實施高校學生管理的必要性

現(xiàn)在,多數(shù)大學生受到家庭呵護,個人意識強、集體觀念差、感情脆弱,缺乏接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收費標準的提高、學業(yè)壓力和就業(yè)競爭的加劇,造成高校學習困難、經濟困難和心理困難的學生不斷增多,這些都對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其次,缺乏整套系統(tǒng)的學生管理體制,學生管理體制單一化,學生管理權責不明確,甚至滿足于不出事。由于學生知識水平、人生閱歷、年齡層次、思想水平的參差不齊,也給一些高等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問題。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對于大學生活的失望。由于中國幾近殘酷的高考制度,使得高中教師總以考上大學便輕松為動力激勵著學生,以及網(wǎng)絡上一些關于大學生活的消極言論,使得學生心中形成了大學是來玩,來享受生活而并非學習的心態(tài),這也需要學生管理者的正確引導,以便于學生走上正軌。

2 高校學生管理的具體內容

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我們應該貫徹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從學生工作的小事做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在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中,要緊緊圍繞學生的成長、成才這個中心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及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工作重點放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上來。

“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就是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主的參與管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學校的管理中凸顯人性化,表現(xiàn)在讓學生自主管理學生的活動,自主安排活動,自主制定規(guī)劃,校方在管理過程之中尊重學生的權利,從思想政治上,實現(xiàn)從教師為主到學生為主的轉變,是引導高校思想教育走出困境、回歸思想教育本質而做出的時代回應。

個性是個人動機、需要、興趣、特長、傾向性和認知思維方式的綜合反映,個性使人對事物做出具有個人特色的選擇。真實的集體來自于個體間內在的共生性,存在于獨立性和獨特性的個體中。所以真實的集體并不壓制人的個性,而且是個性得以發(fā)展的土壤。任何人離開集體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實踐活動,就不能成為人。異化的集體存在于一種外在的約束,這些外在的約束壓制了人的個性。我國高校學生管理通過“科層式全景監(jiān)視”的管理制度、以強制為主要手段的管理制度以及評價標準模式化的管理制度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約束。學生的個性受制于整齊劃一的管理模式,使他們不僅要生存于科層制的高校學生管理組織結構中,接受學生管理人員的控制,還要生存于猶如鑲嵌于大學的校園里的一個個不同的方格———“班級”和“宿舍”中。這些都表明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外在約束的基礎之上,體現(xiàn)為整齊劃一的特點,這使學生的個性化選擇自由受到限制,有悖于現(xiàn)代社會對學生個性的弘揚。

嚴格管理的同時還要注意發(fā)揮人性化教育的光芒,管理要有制度,要有法可依。高校對學生的管理也同樣,管理者要增強執(zhí)行校規(guī)校紀的嚴肅性。校規(guī)校紀對學生的規(guī)范管理是保障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基本條件,任何時候對學生嚴格要求都是必要的。缺乏嚴格的管理,讓學生放任自流,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嚴格管理規(guī)范的前提下,給予學生更多的應是關愛。在他們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的無奈、挫折和煩惱,他們需要老師和親人給予關心和愛護、幫助和鼓勵,更需要輔導員給予他們鞭策和引導,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理解,讓他們感受到在他們困惑不安時,前方有一盞溫馨的、明亮的航標燈時刻伴隨在他們成長的路上。對大學生進行人性化教育和實施嚴格管理不是對立的,只有二者互為補充,才能培養(yǎng)出能承擔建設祖國重任的棟梁之才。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對大學生的人性化教育不僅要滿足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更要滿足新時期社會建設需要。對大學生的嚴格管理既要做到嚴格管理,又要有法可依。管理要體現(xiàn)人性、要尊重人權,不能忽視人的需要。正如臺灣著名管理學家陳怡安所概括出的人本管理核心精神:點亮人性的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共創(chuàng)人類的繁榮和幸福。

管理者要善于運用激勵的管理模式。激勵是人力資源的重要內容,是指激發(fā)人的行為的心理過程。激勵這個概念用于學生管理,是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生活動機,也就是說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努力去完成組織的任務,實現(xiàn)組織的目標。激勵的目標是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出其潛在的能力。激勵是“需要行為滿意”的一個連鎖過程。

著名心理學學家馬斯洛把人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按照馬斯洛的觀點,如果希望激勵某人,就必須了解此人目前所處的需要層次,然后著重滿足這一層次或在此層次之上的需要。學生也是如此,特別像高職院校的學生,盡管有的個性偏激、不服從管理、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學習方法有待改善、學習能力有待提高的現(xiàn)象,但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還是希望能夠在學校感受他們的大學生活,完整他們的人身。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一點,那就是??坪捅究频膮^(qū)別使得不少??茖W生存在著自卑心理。多數(shù)學生參加高等教育的愿望是能讀本科,但高考成績不如意,愿望落空。不少迫于家長、親戚等各方面的壓力就讀??疲挠胁桓?。加上對專科教育認識的模糊,給學生造成??茖W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壓力。到校報到的新鮮感過后,“感到自己不像大學生”,心情郁悶、壓抑,自信心受到影響。對此,我們需要多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了解他們的愿望,針對不同的個體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去教育和培養(yǎng)。

3 結束語

高校是和諧社會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學生管理也是一門應用科學,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諸多方面。要達到構建和諧平安校園的目標,就必須在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和神圣性的同時,正視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時代背景和面臨的形勢,有效解決高校學生管理作面臨的難題,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重視理論的學習和運用、提高管理藝術,提升管理績效。管理是一門科學,學生管理更是一門與眾不同的科學。學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一切從學生出發(f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意識,加強學生內在管理與外在管理的結合,做到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人性化,才能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充分發(fā)揮學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丁建.以人為本理念與學生管理工作[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3(2):237-238.

[2]張煥華.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探討[J].管理科學研究,2010,(2):9-10.

[3]黃厚明.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中學生主體問題:研究視角與改革路徑[J].高教探索,2010,(2):112-116.

[4]黃嶸,劉運嘉.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與學生管理中的人本主義[J].法制與社會,2010,(3):186,190.

第4篇: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關鍵詞:以生為本;教育理念;學生管理

將“以生為本”的學生工作理念貫徹到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就是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者進一步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種方法,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手段,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認為,將“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應用到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教風與學風建設

(1)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學風建設,樹立質量至上的管理理念。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樹立質量至上的管理理念。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應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方式來實現(xiàn)學風建設,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良學習方法,樹立成長成才意識。[1]在新生入學初期,學生工作管理者就應當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實現(xiàn)對學生的科學管理,幫助學生樹立報效祖國的偉大理想,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2)高度重視教風建設,進一步深化教書育人的教學宗旨。在高職院校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引導者。正因如此,所有高職教師都應到做到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廣大高職院校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管理活動中牢牢記住教書育人的宗旨,使自己成為學風建設的實踐者。在教學中還應當潛移默化的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2]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大型的教師評選活動,評選出學生最滿意的教師,以此作為建設教風的有效途徑,切實保障學生的質量。(3)規(guī)范教學秩序,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者應當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管理,實施學生考勤制度。這種方式既可以通過任課教師進行,也可以由班級指定的學生進行,可以說實現(xiàn)方式多種多樣。實施學生考勤制度,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地學習習慣,并有效保障正常的教學管理秩序。

2.構建學生工作體系

(1)構建學生工作體系的必要性。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不能將以生為本作為一種口號,還要將其落實到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當中?,F(xiàn)階段,想要確保學生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高職院校就應當設立相應的學生管理機構。從而打破以往行政特色濃厚的學生管理模式,這是高職院校落實“以生為本”學生工作管理理念的必然趨勢。(2)學生工作管理體系的優(yōu)勢。高職院校所構建的“以生為本”學生工作管理體系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首先,該種管理體系能夠有效改變以往行政管理色彩濃厚的管理模式,從而達到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的目的。其次,學生管理體系均以服務學生的項目作為管理內容,能夠將學生服務工作落實到實處。再次,在學生工作管理體系下構建學生自我管理機構,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功能。最后,著重注意學生管理機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立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服務機構。(3)學生工作管理體系的關鍵點。從本質上來說,學生工作管理體系名字的變更也意味著學生工作內容、工作態(tài)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根本性改變。高職院校在構建“以生為本”的學生工作體系過程中,應當通過設置相關機構,使學生服務內容得到真正落實,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需求,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3.實現(xiàn)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1)完成“學生管理”向“服務學生”轉變。高職院校的所有教職工都應當徹底改變以往“管理學生”的錯誤理念,樹立服務意識,拉近教師同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服務學生”管理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首先,關心學生就業(yè),就業(yè)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說是頭等大事,如果教師能夠在學生就業(yè)方面給予學生幫助,那么就是將服務學生這一理念貫徹到具體的實踐當中。其次,為學生提供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崗位,等等。使每一名高職院校大學生都能夠在生活無憂的前提下,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最后,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還應當實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解決其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實現(xiàn)民主化管理。我國絕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大學生都處于“18~22”歲這一階段。在該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日益成熟,他們具有一定的主見,渴望能夠通過平等交流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愿望。正因如此,高職院校教職工在管理學生過程中,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進來。用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同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從而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其遇到的問題。這種做法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有效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3)豐富校園文化。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者應當通過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形成高職院校所獨有的校園文化精神,為高職院校大學生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學術研討會,在具體實踐中體現(xiàn)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僅如此,高職院校還應當加強校園硬件設施的建設,例如可以建設能夠代表高職院校特點的標志性建筑等等。為廣大高職院校大學生營造一個配套設施齊全的校園。

4.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所培養(yǎng)人才的質量,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對學生管理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季萍 單位:上海建橋學院

參考文獻:

第5篇: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1.召開班會,師生共同討論制訂健康教育計劃、《班級衛(wèi)生管理制度》等。

2.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衛(wèi)生知識宣傳。打掃易,保持難,這是衛(wèi)生工作的常識。所以要搞好衛(wèi)生工作,必須從源頭著手,即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養(yǎng)成愛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養(yǎng)成教育。為養(yǎng)成學生的衛(wèi)生習慣,充分利用櫥窗、黑板報、晨會等各種陣地,開展衛(wèi)生教育,號召廣大學生自覺遵守衛(wèi)生制度,自覺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人人爭做文明學生。

3.實行衛(wèi)生崗位責任制,搞好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營造健康優(yōu)美的育人環(huán)境。

(1)劃分衛(wèi)生包干區(qū),責任落實到人,值日生分為四個組,每個人干什么都分的清清楚楚,教室衛(wèi)生,掃地、拖地四個人,擦窗臺一個人,排桌子、抬水、倒垃圾、打掃走廊各一人。衛(wèi)生區(qū)是男廁所和垃圾車所在的部分校園,面積較大,教育學生不怕臟、不怕累,值日生廁所5人,地面3人,分工合作,每天及時打掃,隨時撿拾。每天早上,7點30到校,7點45干完回教室;每天中午1點30到校,1點45干完回教室,干完后組長檢查效果,每天記錄,班會時間進行總結,獎優(yōu)罰劣,形成良好風氣。

(2)制定“人人參與保潔”衛(wèi)生責任區(qū),每周一大掃,保持校園環(huán)境潔美觀,教室衛(wèi)生責任落實到人,要求做到整潔美觀教室窗明幾凈。

(3)繼續(xù)做好班級綠化美化,學生認養(yǎng)綠色植物,美化教室環(huán)境。

(5)衛(wèi)生檢查辦法:實行衛(wèi)生班長負責制,每天記錄各組值日情況,是不是按時完成,干的是不是干凈,班會時間進行評比,進行督促,形成組組爭優(yōu)秀的風氣。課間及時到位打掃,保持較室內和衛(wèi)生區(qū)的潔凈。教育學生不亂丟亂扔,主動撿起每一片紙,形成人人講衛(wèi)生的良好局面。每周一在班會上公布衛(wèi)生檢查情況。

4.綠化校園,美化環(huán)境。要教育學生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物,愛護花壇等風景建筑設施。

6.要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建立正確的世界觀,還要注意營養(yǎng),加強體格鍛煉,保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第6篇: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無論是老板還是在打工都要做到每會必到,每到必全。每會必用。學要用到,還要講速度,生意場上有這樣一句話:一偷二搶,偷信息,搶時間;學習他人長處彌補自己短處,多像成功人士靠進。要想自己成功,富有那么你得像富人學習。從前有一個窮人,看見一們富人生活得很好,于上對富人說,先生,我愿意為你打3年,不求一分錢,只是有吃有住就行了,這位富人覺得很劃算,立即答應了。三年過去了,窮人離開了不知去向……

XX年過去了,那個昔日的窮人變得非常富有了,而以前那個富人相比之下,就顯得寒酸了,于是昔日的富人向昔日的窮人說:我愿意出50萬買你成功經驗。那位窮人說,我是在你那兒學到的呀《經驗》。賺上了大筆錢,而如今你要買我的成功經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智慧源于學習,觀察和思考,變成富人的捷徑是向富人學習。在富人的言傳身教中,能學到富人的經驗和智慧,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變得富有,必須向富人學習;即使在富人堆里站一會兒也能夠聞到富人的氣息。

過去的失敗不等于現(xiàn)在失敗,過去的輝煌不等于現(xiàn)在輝煌。所以說過去的成功與失敗不重要,因為那些都過去了,重要的是現(xiàn)在和將來,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說講究方式方法,時間與成功不成正比。日本這所在強大,源來好學,有這樣一個故事,中國一位學者去美國會見一位朋友,路過富翁區(qū),中國學者對美國人說,朋友你看,這些富人住高樓,開豪華轎車。你有什么感受?美國朋友說,你沒有什么,也不羨慕他們,只不過是他們得到了一個好的信息,把握了一次好的機會罷了,如果那一天我把握了一次機會,或許比他們生活得更好。同樣這位學者去了日本考查市場,同樣去了日本富翁區(qū),我不羨慕他們,更不嫉妒他們,反而我要找機會靠進他們,學習他們如何掙的錢,從而超過他們。當這位學者回國后,去了廣東,同樣和一位朋友路過富翁區(qū),學者同樣問廣州朋友,你看到這些有錢人,你心中是如何想的呢?廣州的朋友說,我恨不得拿把刀砍死他們。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為什么落后了,為么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我有一位朋友是臺資公司高級主管,有次他代表公司請一位臺灣朋友進餐,酒過三循,這位臺灣老板有點醉了,拍得他肩膀說,小包啊,你們大陸人長得賤,這時他也不能做什么?只好聽著。臺灣老板接說,小包啊,你不要生氣,你好好的想想你們大陸人,在20歲之前的人理想,抱負當經過社會磨練之后,理想沒有了,抱負沒有了,也就相當于20歲死了,80歲才埋罷了,這件事值得我們去深思???當我三年再見這位朋友,他已經在廣東開了公廠,成為了一個小老板。

你多學少挫,少學多挫,少挫多學,多挫少學,所以說失敗與學習有很大的聯(lián)系,要想有一個好的學習,那么必須有一個空懷和歸零的心態(tài)。想嘗到更多更多知識。

1、首先要像一塊海綿——吸水;

第7篇: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關鍵詞】“以學生為本”;高職學生;教育管理;思考

管理學認為,現(xiàn)代管理應由控制性管理轉向服務性管理,并且,服務性管理思維的核心訴求即人本化,凸顯人的價值,建立遵循人性需求的服務機制。高職學生教育管理的“以學生為本”,就是以培養(yǎng)、激發(fā)高職生的主體性為價值圭臬,以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為主要條件,以彰顯高職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重要基石,來實現(xiàn)高職生的主動參與、積極融入、成長成才。[1]

1 內化“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意識

1.1 “管理學生即替學生服務”

首先,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中,管理即服務,管理學生就是服務學生。要徹底摒棄“控學生、管學生”的管理理念,應真正以學生的具體需要為管理的目標指向。尤其是要改變傳統(tǒng)管理中的“師道尊嚴”的意識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間的“主從關系”(命令和遵守、支配和從屬)。其次,打造為高職生解難排憂的主動服務機制。要“急同學之所急,思同學之所需”,將與學生們平時生活密切關聯(lián)的服務延伸至課余時間、節(jié)假日。再次,努力為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做好服務。[2]要關注、關心、關愛高職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比如思想認識、學習實習、心理發(fā)展、身體健康等情況,竭力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服好務。

1.2 “關注關愛學生”

首先,學生教育管理的過程是一種雙方互動、深度交流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管理學生的前提和基礎是關心呵護學生。教師既要留意觀察學生,又要把關愛建立在對學生尊重的基礎上。不僅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要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方式、思維方法來建構個人知識體系。同時,還須認知、認同并尊重學生于學習上實際存在的個體差異。其次,在強化“以學生為本”的學生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應恪守的原則是:竭力從原來的傳授者變成促進者,從管理者變成引導者,精心替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自由、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須注意關心學生憂愁疾苦,特別是貧困學生、農村學生,要對他們傾注更多的心血。

1.3 “師生深入溝通”

首先,要做到與學生經常接觸。高職學校的一些教師“上完課下課走”,部分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也是時時讓學生難以看見,致使許多高職生覺得“自己沒人問”。作為高職生的教育管理者,教師以學生作友,耐心地、真誠地多與學生交流,體悟學生的各種實際心理需求。其次,于教學過程和教育行動中,要多多開展平等討論,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困難、亮出問題,勇敢開展辯論,進行頭腦風暴,營造充分民主的教學氣氛。再次,在對學生的管理服務中,必須基于人本原則,注重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學術情懷,精心組織大家開展健康有益、時尚新穎的文體活動。[3]

2 切實做到“三個尊重”

2.1 “尊重學生獨立人格”

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不僅將學生作為朋友,而且將學生視為服務客體,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主體與學生客體并非傳授和接受之關系,而是基于一定的文化情境開展交往,此交往過程乃基于師生完全平等的對話。教師既為一個引導者、激發(fā)者、傾聽者、關愛者,也是高職生的伙伴、哥(姐)們。值此交往情境,高職生便可獲得知識上的理解、認知上的發(fā)展和能力上的提升。

2.2 “尊重學生各項權利”

要切實尊重高職生的各項權利,并給予高職生更多知悉權、決定權。高職學校任何一件與學生有關的事項,決定之前,要廣泛、充分地詢問學生的實際想法,予以學生自由表達的時間、空間、通道。平時于高職的學校管理中,學校領導、教師占有的知識并非總比學生多、深、廣,所以,讓高職生有更多發(fā)言權,對于師長們來說也是一種交流、學習、提升。同時,高職生平時在學校,對于他們的每一項權利,學校都要充分考慮、竭力保護,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才。

2.3 “尊重學生職業(yè)追求”

自高職生的職業(yè)能力生成過程來看,他們內在的心理需要,即學生的職業(yè)興趣、職業(yè)追求、職業(yè)理想,是他們接受外部教育影響的前提、基石,“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因此,高職教育須切實考慮學生的心靈呼喚,走進他們的頭腦之中,根據(jù)他們內在心理需要組織設計及實施教育活動,順勢而為,借力而行,使學生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管理,并且于受教育的過程中萃取養(yǎng)分,錘煉自己,提高自身職業(yè)能力。

3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激活學生主體性

3.1 “主體參與式”

所謂“主體參與式”教學法,即不囿于教師講授這一單調方法,而是契合高職生學習表征而機動安排,靈活掌握,借助發(fā)現(xiàn)學習、活動學習、情境學習等多種形式深度激活、充分調動高職生求知的自覺性、主動性。教師于授課時,歸納、精講、提醒、評點通常須占全堂課的35%,而把65%的時間給予學生。借助啟發(fā)、引導,教師鼓勵大家于其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融入,讓學生獨立思考、熱烈討論、深入動腦,進而有力激發(fā)大家的問題意識。

3.2 “啟發(fā)式”

所謂“啟發(fā)式”教學法,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先進教育理念之具體反映。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要義在于啟發(fā)高職生積極思考,主動求索,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的、辯證的思維方式。比如,錘煉高職生大膽否定、敢于質疑的懷疑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依此獲得積極有效的教學效果。

3.3 “拓展式”

所謂“拓展式”教學法,就是問題拓展教學法,即在闡述某一概念、某一問題的時候,教師應注重引導,著力培養(yǎng)高職生舉一反三、見微知著的素質、能力。以此為基點,幫助高職生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同時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樹立新意識,產生新觀念、亮出新問題。

4 創(chuàng)新評價制度以高揚學生主體性

首先,采用多樣化考核方法。就是說,應以高職的個別科目作試點,嘗試使用多樣化考核方法,比如,或使用“三結合”(開卷和閉卷相結合、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筆試與技能操作相結合),或綜合考試(論文、制作、設計、調研報告、答辯等加以綜合),或借助開放性試題。其次,采用發(fā)展性評價方法。發(fā)展性評價基于察覺并激發(fā)高職生的潛能、稟賦,及時準確地認可、激勵高職生的進步,客觀地反映和鑒別他們于學習、發(fā)展中遇到的困難、麻煩,并幫助他們攻克,并且將評價看成發(fā)現(xiàn)高職生發(fā)展可能性的路徑、方法。因此,教師在高職生平時的學習評價中,必須盡可能地實施激勵,凝聚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為高職生捕捉成功機會。[4]

概言之,高職教育管理中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必須這樣,就是既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意識,切實做到尊重學生,又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激活學生主體性,更要創(chuàng)新確立評價制度以高揚學生主體性。惟有如此,才能做到高職教育管理的現(xiàn)代化、科學化。

【參考文獻】

[1]程勉中.可持續(xù)發(fā)展與高等職業(yè)教育目標創(chuàng)新[J].教育與職業(yè),1998,(1):15-16.

[2]羅貝爾?薩蒙.未來的管理:走向以人為本[M].王鐵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28.

第8篇: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民辦高職院校普遍開始關注學生參與教學管理,但對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內容和意義還不明確。本文嘗試梳理和分析了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具體內容和主要范圍,并對其意義和作用進行了明確的論述。

關鍵詞:

民辦高職;教學管理;內容;范圍;意義

近些年,民辦高職院校普遍開始關注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話題。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管理中有利于充分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高校教學管理者應該將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權利放在突出位置,積極鼓勵并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在這一過程中給學校管理者提出更多的建議。那么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內涵是什么,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具有何等意義,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內容具體又有哪些,本文試圖就這些話題作一分析。

一、內涵概述

參與管理是一個企業(yè)組織或機關在推動業(yè)務前進的同時,使其員工在思想上、情緒上、感情上,對業(yè)務的決定和處理有親身切入的察知與感受,而產生對組織的認同感、依附感、責任感及自尊、自重、自榮的心理,因而愿意貢獻才能和力量,成功地達成企業(yè)組織或機關的目標。教學管理是指高等學校管理者遵循管理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科學地組織、協(xié)調和使用教學系統(tǒng)內部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信息等因素,確保教學工作有序、高效運轉的決策和實施。一般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目標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學檔案管理等與教學相關的內容。而對于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內涵來講,就是學生在教學管理活動中,遵循管理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以主體身份和意識參與并影響教學管理活動,全面實現(xiàn)教學目標,以達到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的活動。學生既是教學管理的對象,又是教學管理的主體,應該參與到教學管理相關的工作中來。

二、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內容

(一)了解教學計劃和重大教學決策,參與制定培養(yǎng)方案

作為學生,本應了解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和校方的培養(yǎng)計劃,參與制定培養(yǎng)方案,明確學校要將自己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采取什么方式去培養(yǎng)、為什么要培養(yǎng)成這樣的人等問題,清楚教學政策改革的原因和措施,及時掌握校方在重大決策上的動態(tài)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能對學校的教學政策的制定和該政策表示認同,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與學校形成共同認識,更加配合學校開展教學改革。

(二)選擇教師、課程和學習進度

學分制已經在高職院校中普遍應用起來,根據(jù)個人的偏好,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心儀的課程和教師,在課程進展、模塊選擇、學習進度上都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度。為了更好地適應學分制的教學方法,學校大多實行了“一課多師、一師多課”的課程安排,學生還可以自主規(guī)劃學習的時間,能夠提早畢業(yè)或是在一定年限里延遲畢業(yè)。

(三)反饋教學和教學管理過程中的信息

學生并不僅僅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學??梢宰寣W生參與到教學管理中,幫助教師了解當代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的變化,并將信息及時反饋。教師與管理者將信息進行處理之后,再將結果反饋給學生,從而實現(xiàn)了信息在雙方之間的互通,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

(四)協(xié)商解決教學管理中的矛盾與沖突

教學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期間的各個要素肯定會發(fā)生一些沖突和矛盾。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應該與教師聯(lián)手,充分溝通,交流思想,共同研究,互相商討,通力合作解決問題。為使教學矛盾得到最合理的解決,學生與教師雙方進行共同商榷是必不可少的。教研室應該積極組織學生與教師一起參與到教學問題的解決當中來。

(五)評價教師、課程和教學計劃

學生有權利對教學計劃、教師以及課程進行客觀的評價,評價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展開,確保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做到真實、客觀和公正。在對評價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和系統(tǒng)分析之后,學校管理者能夠利用該信息進行政策的制定。

(六)對教學方案和措施進行修改

教學管理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學決策和計劃。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較強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因此,低年級剛剛進校的學生往往沒有這個能力參與其中,只有充分了解學校的整個運作情況后的學生,才能夠參與其中。尤其是一些重大的教學政策和體制的改革,在改革之前需要進行大范圍的民意調查,在廣泛采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方能實行。

三、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范圍

參與指的是個體以第二或第三方的身份加入到某件事情的決策中。高職院校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是學校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所開展的,其理論基礎和背景就是公共管理領域中參與式管理理念。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在這種管理模式的實踐中起步較早,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在我國,為了迎合高等教育的內涵和發(fā)展趨勢,學校要轉變自身的管理模式,保證學生學習主體性,提高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積極采取這種管理模式。在本文中,參與的主體是學生,參與的對象為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活動,參與的形式主要包括參與制定培養(yǎng)方案、討論教學管理制度、實施教師評價、進行自主選課等。

四、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一)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意義

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意義可分為兩方面,分別為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在理論意義方面,高職學生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管理的主體和服務對象,他們對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的評價應引起重視,我們應認識到,原來的一套常規(guī)教學管理制度已有很多不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吸納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已成為保障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huán),重建符合新時期教育理念的教學管理制度已刻不容緩。本研究希望為豐富和完善高職教學管理理論作出自己的一點貢獻,進而完善我國民辦高職教育管理制度體系,總結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經驗,探索高職院校發(fā)展的規(guī)律,促進民辦高職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從實踐意義的角度出發(fā),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有利于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民辦高職院校立足于高校之林的基礎,也是學校得以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是學校所有工作的核心。在學校中,學生既是被教育教學管理部門管理的對象,也是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力量。同時,學生參與管理是學校真正實現(xiàn)民主教學、效率化教學的重要途徑。由于學生的直接參與,可以使校方得到更加及時、全面的反饋信息,學校才能不斷發(fā)展進步。

(二)民辦高職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民辦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當下的高校教育模式基本上都還處于填鴨式教育的階段,學校先制訂好具體的教學計劃,然后根據(jù)計劃培養(yǎng)學生,在這種體制下往往會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處于消極的情緒與狀態(tài)之中。在如此狀態(tài)下學習,不僅影響了自身的學習效果,還降低了學校的整體教學效率。所以,讓民辦高職學生直接參與教學管理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這樣一來,能夠從學生的根本需求角度出發(fā)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學目標的設定和實施,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到自己的權利被尊重,而且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有利于構建新時期的和諧校園

當下國家提倡構建和諧社會,而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果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即把學校的管理權利按一定比例分配給了學校工作人員和學生。這樣,就可以促進學校工作人員與學生關系的良好發(fā)展,避免學校與學生處于對立地位的尷尬局面,讓學校氛圍更加和諧,有利于學校與學生共同發(fā)展進步。

作者:付云華 單位:湖南都市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淡心廣,孔祥義.加強教學信息員隊伍建設促進教學質量提高[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2(12).

[2]陳元玉.淺談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的建設[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13(23).

[3]魏艷娟.高等院校教學質量信息系統(tǒng)運行機制探析[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2(9).

第9篇:醫(yī)學衛(wèi)生管理范文

1.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學生的行為觀念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還是采取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工作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更不利于學生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從而有效推進學生管理工作。

2.高校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需要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需求的差異性決定了社會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高校在培養(yǎng)人才過程中,不應該只重視學生專業(yè)知識水平的提高,還應重視學生各方面的提高,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活動,同時根據(jù)學生所學專業(yè)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專業(yè)實習。通過實施這些舉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日后走上社會提供保障。

二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實施路徑

1.樹立以人為本理念,開展學生管理工作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站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制定更為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學習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解決學生在生活上與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學生會更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交流,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提供輔助。高校管理工作中除了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外,還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各類活動提高學生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正確處理學習與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工作,實現(xiàn)學生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2.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工作

以人為本理念著重強調高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探索學生管理工作的相關有效機制,除了在學習生活上關心學生外,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實現(xiàn)信息化,體現(xiàn)出高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建立科學完善的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利用高校的信息資源優(yōu)勢,提高信息化建設程度,使學生管理工作更為系統(tǒng)化,同時也使學生管理工作更為科學,便于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管理工作,堅持用更加人文的形式服務學生,學生也更為樂意服從高校管理,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能力得到加強,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更為高效。

3.堅持服務學生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堅持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進一步完善服務學生的保障機制,對于家庭條件較差同時學習成績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保障機制,讓學生能感受到學校的關懷,從而在高校形成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同時,高校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及時進行溝通解決,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與心理品質。對于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一定的資助,學生應不斷提高自身學習文化知識的能力,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饋高校給予自己的幫助,培養(yǎng)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品質。高校通過有效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