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

第1篇: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可變速電梯;檢驗;方法

中圖分類號:TU8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4-0098-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電梯從一種罕見的工具變得越來越普遍,從一種固定速度的電梯發(fā)展到出現越來越多的可變速電梯,電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針對常規(guī)電梯和可變速電梯的檢驗和認識卻存在一定的不足,什么樣的電梯是可變速電梯,什么樣的電梯是不可變速電梯,其中的檢驗方法是比較缺乏的。而針對可變電梯的檢驗是選擇電梯安全部件和設置功能類型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從可變速電梯的定義出發(fā),根據其運行原理,探究其檢驗方法,為科學合理的可變速電梯檢驗提供一定的依據。

一、可變速電梯的定義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新型電梯的不斷問世,并隨著新型電梯的技術附加值更高,其應用范圍更為廣泛,其中可變速電梯的是新型電梯中的重要組成。但在具體的安裝電梯中,針對新型電梯的檢驗卻存在眾多的問題??勺兯匐娞菔侵竿ㄟ^電力驅動的曳引式電梯,其會隨著載荷的變化而速度發(fā)生變化。而其中的關鍵問題是電梯的速度需要在額定速度和一定的載荷速度間進行變換。其速度能在一定數值間進行變化是其和傳統電梯的主要不同。因為可變速電梯的特征,其在安裝時需要針對可變速電梯選擇相應的安全保護裝置。因此,了解可變速電梯的定義,客觀的針對可變速電梯的種種特征進行分析,整理系統的、科學的檢驗手段和檢驗方法,對于可變速電梯的保護設置的選擇和功能的檢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可變速電梯的原理及其特性

無論是傳統的電梯還是新型電梯,其工作原理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一般是通過曳引方轎廂和鋼絲繩之間的連接,借助曳引輪對鋼絲繩的帶動,使方轎廂升起或降落。因此,需要對轎廂和對重側的質量進行評估和預計,從而提供足夠的電力。因此,一般而言,驅動機器的容量是根據事先的數據進行設定的,并且其運行速度也是額定的。事實上,在實際運作中,當限定裝載質量時,一定的輸出功率在負擔一定的轎廂和對重質量時是有富裕的,甚至有些電梯對于滿負荷狀態(tài)下的質量是有限定的。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電梯是能高速運行的。而可變速電梯的原理則是充分利用這個功率的富余。通過了解可變速電梯的運作原理,我們可以針對其與一般電梯進行比較,有如下特征:一是如果想獲得比額定速度更快的速度,在充分考慮負荷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好曳引機的多余功率;二是當負荷一定的時候,速度的增加需要考慮到電機的功率和曳引機的能力,必須在這兩者的最大限度范圍之內;三是當通過科學方法規(guī)定了一定的載量時,也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控制,使電梯能在稱量器壞了時期仍然能繼續(xù)運行;四是關于可變速電梯的安全裝置的設置,一般而言,限速器、安全鉗和緩沖器等安全裝置一般需要滿足電梯的最大負載速度,并且制動器和電梯井道的空間設置都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滿足電梯的最大運行速度。

三、可變速電梯的檢驗方法

(一)變速性能的檢驗

可變速電梯的重要特性即是變速,因此對于可變速電梯的第一個檢驗方法則是關于電梯的變速功能的檢驗。一般而言,需要證明電梯除了一個額定速度以外,還能以一個或多個中間負載速度運行。具體檢驗而言:一是可以通過對相關使用材料進行閱讀,確定其具體的可變速區(qū)間。二是在一定的電源頻率和一定的電壓的情況下,根據具體的中間負載速度區(qū)間和速度的對應關系,選擇一定的中間負載速度作為測試點。并通過轎廂負載相對應的重量進行速度測試。三是在運行后檢查電梯的相關數據,如轎廂的運行速度不能超過相應負載速度區(qū)間的105%,但也不能低于該負載速度區(qū)間的92%,并且在正常的運行情況下,各個區(qū)域都必須顯示正常的信號,其他功能正常運作,轎廂平穩(wěn)而無異常。此外,還需要針對速度監(jiān)控裝置的相關性能進行檢驗,檢驗其是否具有及時制動的性能。

(二)驅動裝置的相關檢驗和電源功率的富裕檢驗

可變速電梯的變速實現,最關鍵的在于富裕功率的利用,因此對于可變速電梯的檢驗第二個方法則是關于驅動裝置和電源功率的檢驗。首先對于驅動裝置和電源的功率而言,當可變速電梯出現異常,實際的負載量超過了額定的負載,電梯以最大的中間速度進行運轉,這時,驅動裝置和電源設備的能力必須能承擔得住。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無限負載,而是說當出現一定的異常,實際負載稍微超過額定負載,驅動和電源都必須有足夠的力量。此外,則是關于驅動裝置的監(jiān)控檢驗,對一般的可變速電梯而言,驅動裝置都有一個監(jiān)控裝置,以預防電梯以滿負荷的狀態(tài)連續(xù)運行,最后造成電梯的損壞。一般而言,是通過對驅動裝置溫度的檢測和線路電流的檢測來實現對可變速電梯的監(jiān)控。當出現意外或人為情況使得電梯滿負荷或是超負荷運行,驅動或線路電流出現異常時,暫時中止電梯的可變速功能,使電梯在額定的速度下繼續(xù)運行。而何時重新開啟變速功能則是需要根據負載情況和選擇的監(jiān)控方式,對驅動裝置的監(jiān)控方式則是能在負載恢復正常的情況下自動恢復變速功能,而如果是電流監(jiān)控,則是無法實現自動監(jiān)控。

(三)稱重系統的檢驗

電梯的負載量是有規(guī)定的,其涉及到驅動和電源的功率問題,也涉及到電梯的運行速度問題,更涉及到人身財物安全。因此,對于稱重系統的檢驗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而言,要求稱重系統的靜態(tài)精準度是110%,在此基礎上加上系統偏差以及意外情況下的超負荷。具體檢驗方法:首先將轎廂???,空載情況下矯正稱重系統的基數0;然后通過增加一個標準成人體重的砝碼,使得電梯處于負載狀態(tài),逐步增加至滿負載,然后對其數值進行檢驗,甚至是運行后再檢驗;數值準確后,再將砝碼進行減少,不斷矯正稱重系統,直至其空載。這樣的檢測方法要求的是其誤差應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四)安全裝置、電梯井道空間和制動器的檢驗

安全是可變速電梯的關鍵問題。對于可變速電梯還需要針對其最大中間速度運行時選用的安全鉗和緩沖器進行檢驗,檢驗其是否符合標準,是否能起到應有的作用。而在關于電梯井道安全空間的設置則是需要檢驗其是否滿足最大中間負載速度時所需的空間。而制動器的檢驗則是檢驗其是否滿足安全制動的要求,并且其能在每一個中間負載速度運行的情況下,正常發(fā)揮作用。

四、總結

總而言之,對于可變速電梯的檢驗需要按照相關的數據和型號來進行。我們可以根據可變速電梯的種種特性進行逐一的檢驗,通過對各部件的安全測驗,最終確定其相關的數據和屬性,從而為其正常和安全使用提供基本的依據。同時可變速電梯的檢驗方法也是可變速電梯更換和維護的重要內容。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該領域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楊蕾Z.可變速電梯的檢驗方法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5,07(26):105-106.

第2篇: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在思考中明確研究重點

調查分析,明確研究內容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筆者陸續(xù)設計教師、幼兒、家長等調查問卷。針對教師對交往的認識、了解,對教研的看法及在工作中的困惑進行了調查。對幼兒在交往中的表現、情況,進行了相關的統計。對家長對交往的認識、理解與關注也進行了相關測查等等。通過調查與分析筆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為下一步研究的開展儲備了條件。

研討交流,把握研究方向 在活動中,充分利用交流研討的形式,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同伴的資源,才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開展課題。例如:幼兒園結合課題計劃,開展了個案研究,每班選出了2-3名幼兒作為觀察的對象,建立個人檔案。但隨著活動的開展,感覺研究面越來越窄,最后研究活動干脆停滯不前了。在筆者的引領下,大家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并共同調整了研究的方向。將每班的孩子分為:交往比較好的、一般的、弱的孩子三部分。并從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幼兒作為個案研究,以點帶面促進整體孩子的發(fā)展。研究的范圍拓寬了,研究的方法調整了,研究的興趣提高了,研究的內容明確了,研究也在不知不覺中走出了困境,步入了正軌。

理清思路,解決存在問題 開展課題活動中,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問題出現時,筆者總是反復進行思考、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并積極進行解決,從而促進教育研究的開展。

將課題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中

課題研究是在實際工作中開展的,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是研究的重點內容,筆者在引領課題研究工作中本著教研日常化、研究滲透化的理念,將全面工作與交往內容有機進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創(chuàng)設多種環(huán)境,為課題研究的開展奠定基礎 第一,主題環(huán)境融入交往。環(huán)境是幼兒生活、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注重環(huán)境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筆者陸續(xù)帶領教師分析本班開展交往活動的優(yōu)勢與問題,并結合班級幼兒年齡特點,布置創(chuàng)設了相應的環(huán)境,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參與環(huán)境游戲的場所。

第二,共享角色游戲注重交流。共享角色游戲是幼兒參與交往、交流的重要途徑,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孩子們通過模仿語言、行為進行游戲,從而達到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等多方面社會性發(fā)展。教研活動中筆者引領教師充分利用樓道的有利空間,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共享游戲區(qū)域,使游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共享區(qū)域材料強調合作。共享區(qū)域材料是幼兒參與游戲的要素,在投放材料中,筆者引導教師發(fā)揮想象注重交往材料的投放,制作了促進小、中、大班合作的多種玩具材料。幼兒在相互合作、商量、共同游戲中促進了交往的進一步發(fā)展。

第四,全體精神氛圍體現親情。要營造一個整體、良好的交往氛圍與環(huán)境,就要從幼兒園精神環(huán)境做起,教研活動中,幼兒園提出營造親情環(huán)境,讓幼兒在整體的大環(huán)境中感受親情、體驗溫暖與尊重。

多項活動為課題研究的深入搭建平臺 在活動中,為了提高幼兒的交往興趣,提高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的交往頻率,幼兒園開展了多項活動,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

一是利用德育兒歌豐富幼兒語言。幼兒園結合東城德育兒歌的發(fā)行,根據小、中、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將德育兒歌進行了劃分,并在日常工作中帶領幼兒進行學習。朗朗上口的詞語,優(yōu)美的詩篇,既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又潛移默化地指導了幼兒的行為,為幼兒交流、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利用晨間接待促進幼兒交往。幼兒園充分利用班上教師早晨接待孩子、家長的時間,培養(yǎng)班上的幼兒做接待員,嘗試接待小朋友和家長,從而增加了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的接觸頻率,在接待過程中教師們根據班上幼兒的需求分別開設了中、英文接待員,從而提高幼兒參與的興趣。當班上教師發(fā)現有的家長出現不配合時(當孩子與其打招呼時,家長置之不理),教師分析其原因,鼓勵全班幼兒輪流參與,打破以往早來早接待的現象,受到了家長與幼兒的歡迎。接待的效果也明顯提高了。

三是利用大型活動滲透幼兒交流。園里開展“六一”藝術周活動,筆者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各班創(chuàng)設的區(qū)域游戲、角色游戲的作用,進行了班班串與大帶小的活動,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促進了語言、社會、合作、友好相處等多方面的能力。通過多種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了幼兒交往的興趣,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愛說的小朋友多了,主動交流的小朋友也多了,交往真正走進了幼兒,成為孩子溝通、表達的重要途徑。

第3篇: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職高;數學;課堂效率;引入;興趣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學起來較為抽象,難懂以及枯燥無味。尤為職高學生性格活潑、好動,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符合職高學生的心理以及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想盡設法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陶冶情操,獲取最佳教學效果。下面就從課堂引入以及課中活動教學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課堂引入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币虼?,每一節(jié)數學課的引入顯得非常重要,如何通過獨特新穎的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務之急。下面介紹主要兩種課堂引入方法:

1.趣例引入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沒有開始之前,就激發(fā)學生興趣,使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在于使學生對所教的東西感興趣?!币粋€有趣的例子能夠使學生集中精力,聽取教師所教的東西,很快使學生進入到課堂中。如,在學習“方差”這一節(jié)內容時,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兩個射擊手同時射擊,每人射擊六次,其中一個選手射擊的環(huán)數依次為4、6、8、10、6、4,另外一位選手射擊的環(huán)數依次為6、8、4、10、6、4,兩人射擊的環(huán)數都是38環(huán),那教師問:“誰的成績更優(yōu)秀呢?”這樣使得學生原有的知識根本無法解答,之前的認知結構失去平衡,使得學生想通過其他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這時教師引入方差的概念,告訴學生學習方差之后就能夠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在希望得到答案的欲望下投入到新的課堂中,從而水到

渠成。

2.故事引入

由于職高的學生對生動性形象的故事非常感興趣,對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知識相對厭惡,因此,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平時多搜集與課本知識相關的故事,在下次將新課前引入,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時,教師可以編一個故事,在20世紀70年代時,在舉辦的一次廣交會上,某外國商人動機不純,想刁難我國住房的安排,他對我國招待人員說將這個賓館24層樓全部包下,當時賓館招待人員不敢怠慢,于是請教總理,就請教華羅庚先生,想個法子教訓一下這個外商。于是華羅庚先生對外商說:最底層每一晚0.8元,往上加倍,就這樣支付費用。外商心想如此便宜,爽快地答應了。幾天之后,當外商結賬時,才發(fā)現上當了。原來這位商人需要付:S24=■=13421772

元,當時外商就傻眼了。教師可以向學生問:“那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得來的嗎?”于是,引進等比數列這個概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等比數列的好奇心,最終將學生注意力引入到課堂中。

二、活動教學

課前新穎的引入是有必要的,但是課中的教學也相當重要。若課堂中沒有新穎的方法,即使課前引入再新穎,也徒勞無功,學生在課堂中還是會走神,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因此,可以在課堂中進行活動教學。

1.動手操作,分組討論

由于職高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動性較強,在課堂中進行動手

操作,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分組討論,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了解以及合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職高學生來說,函數是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作圖,將課堂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學習“橢圓定義”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一根細繩,采用透明膠將細繩的兩端連接在一起,然后,圍繞著筆尖進行移動,這樣一來,一個橢圓就形成了。另外,學生可以采用一支筆表示直線,書面或者桌面表示一個平面,通過這種方式,線面、面面的問題也就隨之而解了。而這些工具都是隨手可得,不需要浪費太多時間以及資源。也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4人一組,共同討論以及學習,從而得出橢圓的定義。最終提高課堂效率,激發(fā)學生興趣,也增加了課堂的活力。

2.巧用提問技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很多職高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少學習的動力,沒有好奇心,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這一心理,巧用提問技術,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讓學生自愿地參與到教學中。例如,“等比數列”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一張紙的厚度為0.1 mm,將這張紙對疊34次,其厚度有多厚呢?會不會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呢?”在課堂中提出這一疑問,學生就會好奇,將紙對疊34次,怎么會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呢,于是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促使他們想知道能否超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總而言之,職高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抓住職高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創(chuàng)新以及新穎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氛圍,增加課堂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4篇: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一、對老師要強化備課,對于學生要強化課前預習

老師在每次講授新課之前必須對這節(jié)課需完成的知識目標十分清楚,根據目標確定這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備課的時候更應考慮如何進行教學才能達到教學效果最優(yōu),用什么辦法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學生可能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引導學生去學習知識等。所以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過程為對象,為教學實踐提供一種策略、實施方案,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但是老師們千萬別忽視了學生課前也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如果學生對于課堂上要學的知識在課前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他們在課堂上就很難與老師交流,很容易使課堂演變成一言堂,影響課堂的效率。所以從學生入校學習開始就要求他們必須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預習。比如:低年級語預習我就要求將課文讀通順,讀準課文出現的生字詞;中年級做預習我就要求在把課文讀通順的基礎上,自己查字典解決不理解的生字和生詞;高年級做預習,又在中年級的基礎之上,加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想上課的時候弄明白的等等。

二、課堂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要能吸引學生

特級教師于漪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鉆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應以課堂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即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課文的起伏節(jié)奏和學生情緒的變化,環(huán)環(huán)緊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課結束時,注意增強濃郁的色彩,使學生感受到課已盡,意無窮,留下難忘的印象?!边@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對象的不同,開頭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我們或者利用故事導入,或者利用掛圖導入,或者利用謎語、成語導入,或者利用名言詩詞導入,或者利用音樂電影導入……一次,我上《自己去吧》一課,就給學生邊播放小鴨自由自在在水里游泳的動畫,邊讓學生跟著唱《母鴨帶小鴨》的歌曲,課堂上一開始小孩子們各個活躍興奮,就像一個個快樂的小鴨子。隨即我提出:你們知道小鴨是怎么學會游泳的么?想知道就快去讀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全神地投入到讀文的環(huán)節(jié)中去了。總之不論哪種都要注意所采用的導入方法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的融入課堂中。

斯霞老師說“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沉?!苯處熢谡n堂上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情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個好的結尾就給一節(jié)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設計新穎有趣的結課可產生“課雖盡,趣味猶存”的境界,以收融會貫通之效,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更激起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比如我在講《植物媽媽有辦法》這課時,結束的時候,我說:“同學們植物媽媽的辦法真多,也真有意思!你還想知道更多的植物媽媽想出的好辦法么?那就請你們回家去后,多去了解了解好么?”設計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把學生從課內知識的學習引向了課外知識的學習中。

三、課堂上要給學生恰當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連續(xù)的、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疲勞、分神,甚至產生厭煩情緒,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用放大鏡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吹皆S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fā)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想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作為老師這時你如果能適時地給他們一點稱贊,這無疑是給他們來了一針“興奮劑”,讓他們精神倍增,更積極地投入到下面的學習過程中去。而如果是在課堂上已經思想“馳騁塞外”的學生,在給了暗示也要給予一點暗示了。

四、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边M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

五、教師注重上課語言的精煉、生動

第5篇: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 省屬普通高校 研究生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課 問題 解決思路

一、研究生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課的主要任務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是指社會科學研究為發(fā)展和完善社會科學理論在搜集和整理社會科學實踐經驗數據并開展理性思維的過程中所采用的一切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方法論、研究方式、具體研究方法。[1]方法論問題歷來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關鍵問題,方法論的突破意味著相關學科領域研究深化。然而在我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學的發(fā)展與更新一直比較滯后,尤其是在大部分省屬院校研究生教育對學生研究方法訓練的系統性和前瞻性還存在明顯不足。重視研究方法是一門學科趨于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跟社會科學理論同等重要,社會科學方法論甚至構成了社會科學理論的核心。

研究生階段的人才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研究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科學研究,提高其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生階段的社會科學方法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學生撰寫學位論文乃至今后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問題。提高研究生運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能力,對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提升大有益處。規(guī)范研究生的研究方法還能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層次。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實證研究方法的教學,使受教育者在研究生階段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踐,尊重社會事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良好研究素養(yǎng),為將來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奠定基礎,為我國社會科學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二、省屬普通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在省屬普通院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應用的整體基礎還比較薄弱。通過對所在院校社會科學類研究生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課的教學經驗總結和對吉林省部分省屬高校有關教學情況的個案研究發(fā)現,目前一些省屬高校尚缺乏掌握主流研究方法即實證研究全部技能的研究人員和培養(yǎng)這些人才的教育機制。一方面,部分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的指導老師所掌握的資源(縱向和橫向的課題經費)不足以支撐實證研究的支出。另一方面,部分導師和其學生還沒有很好地形成優(yōu)勢互補的研究團隊,理論研究上多進行規(guī)范分析,而缺乏實證的研究。當前部分研究中體現出研究者對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掌握還不夠成熟,或者重理論而輕方法。

同時,在部分省屬普通院校,對研究方法領域的教學還存在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我與部分同行交流,以及在授課和接受一些研究生關于論文中方法方面問題的咨詢的過程中發(fā)現,部分學生面臨的方法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比如不會選題,對研究問題的確定偏重于依賴專家或導師意見,難以在符合專業(yè)方向的論域里發(fā)展出感興趣又有能力操作完成的論題,不會界定研究問題,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能激發(fā)讀者興趣并且有價值、潛力的選題,等等。有些學位論文沒有研究問題,研究的論域和論題都沒有明確的界定,把研究的論域具體化為論題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困難。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也許不是單純的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但是通過方法方面的引導,可以改善在選題過程中的盲目性。再比如,有的研究論文沒有明確的研究假設。學位論文應該如何提出研究問題或研究假設?不少論文在這個方面比較混亂。[2]一些學生只在導論中提到研究目的、研究問題或假設,而在后面的文獻回顧及研究方法等章節(jié)均沒有涉及研究問題或研究假設。顯然是為了提出研究建設而提出研究假設。還有學生在論文文獻回顧中,根本就沒有涉及文獻回顧所涉及的有關其他研究與本研究之間的關系。還有一些論文在提出研究假設時很突然,前人的研究成果與自己的假設之間的邏輯關系沒有介紹清楚。此外,還有一些論文中對統計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均值比較,相關分析等不理解統計軟件給出結果的含義,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學生學位論文寫作和其今后的研究能力。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初步估計一方面與這些院校的生源跨專業(yè)甚至跨學科現象比較多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這些社會科學類研究生缺乏應有的方法方面的指導有關。

以上問題反映出了研究生的研究方法實際應用和方法課教學中的一些缺陷,希望能在教學中引起重視,加強對學生在這方面的訓練或指導。

三、教學中解決問題的思路

1.促進研究生選題能力的提高

研究生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選擇“合適”的研究題目,并開展研究,也許不是研究方法課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是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學位論文的選題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回避的問題。在授課的初期,應該在講授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問題后,在進行講授研究設計、研究假設、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等內容之前,用適當課時通過實際案例,介紹哪些是合適的選題或好的選題,某些選題存在哪方面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鑒別、分析、討論、思考。引導學生在自己進行選題之前,要先會鑒別他人的選題,督促學生閱讀其研究領域內重要的刊物和作者的文獻。

2.著力解決研究規(guī)范性問題

科學研究要遵循學術規(guī)范,包括選題的確定、研究的設計、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結果的表述、論文的結構等。加強研究生研究方法的訓練,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強調學位論文的撰寫要遵循學術規(guī)范。一方面是對研究程序的理解問題,如研究問題或假設與文獻回顧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是對研究方式和方法的深化問題,如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之間的關系如何結合使用,什么樣的問題適合定性或定量研究。教學中應采用研究生論文的案例(包括部分學生的課程論文與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分析與鑒別、課堂與調研作業(yè))進行教學,在經驗層面探尋研究生科學研究中的方法欠缺,澄清存在的問題,找到優(yōu)勢。從研究選題的論域、研究問題、研究假設、統計假設、統計分析、軟件應用、結論討論等方面分析研究生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規(guī)范,進行案例比較和分析,加深學生的直觀理解和印象。對于統計基礎薄弱的學生,則應深入淺出地介紹如何根據研究目的與數據類型選擇統計方法,為學生應用、解釋統計軟件輸出結果奠定基礎。

3.明確研究生與本科生方法課的差異

研究生階段的方法課與本科生階段的方法課,除了在深度、課時方面存在不同之外,在教學的方法與側重點上也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其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不同。如果說本科生階段的研究方法教學還主要是傳授有關知識,那么研究生階段則應該促進學生掌握實際研究的能力。把知識過渡到實際的研究與科研論文撰寫能力,要考查知識結構與實踐能力是如何建構的??偨Y、歸納研究生與本科生社會科學類研究方法課程的教學的異同,特別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實踐教學。通過課內實踐和一定強度的課外實踐作業(yè),通過“親歷”,激發(fā)學生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熱情,使學生投入研究對象或研究對象所在的社會情境中去,自發(fā)地掌握科學研究的規(guī)范與技巧。包括文獻綜述寫作的訓練、主要研究方式的應用、問卷的設計、訪談技巧等,都需要親自操作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要加強教學過程的課外督導,以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提供具體的、個別的指導。

綜上所述,加強研究生在研究方法方面的訓練,能使他們掌握并運用所在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提高論文寫作能力,并為今后的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對研究生階段的培養(yǎng)任務與要求有明確的認識,又要充分考慮到省屬普通院校的生源實際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著力解決研究生研究過程中不會研究或研究不夠規(guī)范的問題,協助學生從研究問題的確立入手,發(fā)展既具有研究價值又具有實證特點的研究問題,并深化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使之規(guī)范地開展研究,提高研究層次,從而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林聚任,劉玉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22-24.

第6篇: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育;課堂教學;方法

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體育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課程,它是訓練學生運動技能,增強體質,鍛練體能,促進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是貫徹教學方針,培養(yǎng)建設合格人材的具體體現。所以,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教學質量是體育教學工作者需致力研究、探、努力解決的課題。根據教學實踐的體會,我認為,要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教學質量,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備課

體育課是教學體育運動知識(主要是體育運動技術動作)和訓練體能的課程,它與其他課程一樣,每節(jié)課都有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要完成教學任務就一定要備好課,否則無法達到目的。那么,怎樣才算備好課呢?要備好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要求,熟悉教材內容。教師要熟練掌握所教的技術動作,要熟知其動作要領;能估計到學生練習時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并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能糾正錯誤動作。

2.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任務、重點、難點,為解決重點、難點設計好輔練習內容,讓學生順利掌握重點,攻克難點。

3.結合教材、學生的特點,場地器材的實際,確定最佳的組織、教學方法。

二、上課

教師要認真上好體育課,能使學生感到技術動作容易學,身體鍛煉樂無窮,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那么,怎樣上好每節(jié)體育課呢?

1.利用游戲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興趣絕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需要父母和教師耐心細致地培養(yǎng)。對孩子在平時取得的進步要及時地表揚,哪怕是一點點。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做規(guī)范的動作示范,其實學生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教師標準、大方、優(yōu)美的姿態(tài)和動作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學生的興趣愛好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通過游戲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良好的體育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合作意識、班級榮譽感和增進同學間的友誼。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一些積極參與運動的學生要給予熱情的支持和科學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和正確、合理的鍛煉身體的技巧,為終身體育鍛煉服務。

2.巧妙設置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游戲是小學生都愛玩的,特別是體育游戲,只要提到游戲,很多學生都非常樂意參與其中,行動迅速,心情激動。因此,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體育課程中設置游戲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大大滿足學生的運動、游戲、娛樂的愿望,使他們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愉快地學習,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學生在練習跳遠比賽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站成一排,戴上小青蛙、小貓、小兔子、小山羊等小動物的頭飾比賽誰跳得更遠,由頭戴老虎或者灰太狼頭飾同學擔任裁判,這樣的跳遠比賽游戲活動,很是吸引學生,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自然,教學效果好。在這樣興趣盎然、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不僅有了昂揚的斗志,還能夠鍛煉身體。并且,應用游戲的方式指導學生們去學習,他們就不會感覺到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習熱情自然高漲。

3.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yǎng)樂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于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可知與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于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fā)現個別學生不愿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句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針對這一情況,我就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并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

4.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本領。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本領是新課標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標準。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思維比較敏捷,善于觀察事物,對任何問題愿意打破砂鍋問到底,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師可以借機利用學生的天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大膽的想象力和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如跳繩,既可以一個人跳還可以兩個人,甚至三個人跳?;@球傳球教學,一個人對著墻傳,兩個人對傳,三個人交替?zhèn)?,四角傳球等等;可以原地傳接球練習,還可以行進間練習。教師要多引導學生,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達到既健體又健心的效果。

5.合理安排課時的練習密度和運動量。一堂好的體育課既能使學生較快地較好地掌握技術動作,又能使學生有效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運動的能力,合理安排課時的練習密度和運動量,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體質。

總之,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密切師生感情,多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當學生在學習、生活和鍛煉中出現困難時,要多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增強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為人師表,處處表現出一位人民教師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讓自己的言行舉止于不經意間向學生感染,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視教師如朋友,為偶像,教師的一言一行就會成為學生行動的指南,教學思想就會被學生自覺地接受,學生也就會在課內課外強化練習,自覺提高自我鍛煉能力。

參考文獻:

[1]毛振明.如何正確理解與運用自主學習[J].中國學校體育,2013,23(09):223-224.

[2]羅希堯.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12):463-464.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15(07):591-592.

[4]韓冰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3(20):411-412.

第7篇: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如何對清水江文書進行搶救、整理和研究,必須從清水江文書自身的特點說起。清水江文書不是一般的歷史文書資料,與“徽州文書”等其他一些著名的歷史文書有所不同,它是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創(chuàng)造并流傳至今的一宗具有活態(tài)性、民族性、區(qū)域性、系統性的民族民間文獻遺產。所謂活態(tài)性,是指清水江文書還活在苗侗人民的現實生活中,至今仍具有物權法律證據的功能,在苗村侗寨的山林物權糾紛調解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不像一些歷史文獻學者所說那樣已成為“逝去的歷史記憶”。民族性和區(qū)域性是指清水江文書不僅具有地理環(huán)境造就的超越民族邊界的區(qū)域性特征,而且蘊含著濃厚的苗侗民族文化內涵,體現了苗侗民族文化系統和黔湘邊區(qū)地域文化系統的耦合;所謂系統性則是指清水江文書在分布上、載體形態(tài)和內容上都自成體系,并與整個區(qū)域乃至國家的社會歷史過程連為一體。因此,清水江文書的搶救、整理和研究工作切忌簡單套用漢族地區(qū)歷史文獻搶救整理和研究上的既有模式,不僅必須達成民族性與地域性的辯證統一,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其固有的活態(tài)性和系統性等不可忽視的特征。

首先,在搶救方面,作為一宗仍然具有一定活態(tài)性的寶貴民族文獻遺產,清水江文書的搶救保護絕不能視為普通的檔案文獻征集收藏,而應遵照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原則和技術規(guī)范來進行。整體性、原真性和多方參與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原則。同時,清水江文書的多重價值和復雜性,檔案征集模式已遭遇的困境,目前文書所處的瀕危狀態(tài)等客觀因素決定了清水江文書的搶救保護必須有一個以文書傳承社區(qū)的參與為基礎的多重形態(tài)機制,在技術上必須有一整套符合國內外規(guī)范的技術措施。因此,針對清水江文書的搶救保護,本課題從理論建構、技術規(guī)范、搶救保護實踐行動示范點建設三個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的層面上來做出解答。在理論層面上,深入研究探討政府與社會共謀架構下的清水江文書搶救模式與多重保護機制建構。在實踐層面上,開展清水江文書分布形態(tài)的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典型村寨開展民間分布式搶救保護示范點建設的行動研究,為今后大規(guī)模的就地搶救保護樹立樣板。在技術層面上,根據聯合國“世界記憶工程”文獻遺產搶救保護規(guī)范中的信息載體和所載信息并重的整理性保護原則,本課題將針對清水江文書物質載體的理化特性開展原件搶救保護技術措施及典藏技術規(guī)范的研究,以規(guī)避搶救保護過程中因不諳技術規(guī)范而造成的對珍貴文獻遺產的破壞。

其次,在整理方面,清水江文書的整理也必須充分考慮到清水江文書所具的民族性、區(qū)域性和系統性特征。整理工作必須將國內外通行的文獻分類著錄和整理規(guī)范與清水江文書的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本課題將通過對國內敦煌文書、吐魯番文書、徽州文書、臺灣原住民文書等著名歷史文書的分類著錄整理規(guī)范標準的比較分析,以及與大英圖書館、法國遠東研究院、俄國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圖書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庫等國際著名的歷史文書保藏中心所持整理規(guī)范進行參比對照研究。為清水江文書的整理確立國內統一的規(guī)范和標準。一旦選擇和確立了整理出版的體例和規(guī)范,我們就立即與黔東南州縣各檔案館合作開展對各縣館藏契約文書的示范性精品選輯整理,為今后州縣各地開展大規(guī)模的館藏文書整理出版樹立典范。同時,本課題還將對其他古碑刻和民間家譜,也開啟系統的整理和輯注。在整理出版的樣板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能夠全面覆蓋清水江文書集中分布的錦屏、天柱、黎平、劍河、三穗、岑鞏、臺江等縣,而且也要求能夠體現出清水江文書內涵中不同的文獻類型。

最后,在研究方面,本課題在子課題的取向選擇上的思路和策略,一方面要致力于清水江文書所含文化歷史信息本體內涵的解析,另一方面也重視闡釋其與更大范圍、更高層面(國家和世界層面)的社會歷史系統之間的關系,以及清水江文書的各種價值及其實現渠道。我們認為,清水江文書中浩瀚的文字信息不是簡單的歷史事實堆積,而是一系列社會文化制度及其系統演化的歷史軌跡的反映。譬如,苗侗民族的契約型社會管理模式、混農林經營和木商貿易的經濟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等等,都在清水江文書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清水江文書中所見的這些社會文化制度的歷史變遷,則又集中地反映了明清以來民族區(qū)域多樣性與國家一體化之間的互動,即一個區(qū)域和多個民族如何因著林木生產和流通而與國家體系和世界體系連為一體。因此,我們的研究不僅要努力挖掘清水江文書所蘊藏的民族文化深層內涵,而且要揭示這個區(qū)域民族文化系統對于中國國家建設和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所具有的啟示意義。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屬于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將不拘泥于任何一門學科或一種方法,而是博采各相關學科有效的方法,將田野調查與文獻分析相結合、理論探討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區(qū)域特征歸納與民族文化特質分析相結合、實地踏勘觀察與訪談相結合、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分析相結合、參與觀察與實地訪談相結合?,F將本課題最主要的一些研究方法及其具體應用范圍簡要介紹如下。

(一)田野調查方法。清水江文書的搶救、整理,離不開田野調查方法。清水江文書民間保藏量的摸底,地毯式普查,主要依靠田野調查方法。清水江文書研究板塊的子課題研究,必須對契約文書、碑刻、家譜進行準確解讀。進行田野調查,可以避免因“閉門造車”“盲人摸象”“望文生義”而造成的對清水江文書的偏見和誤讀。田野調查不僅針對社區(qū)鄉(xiāng)民,而且還要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檔案機構、科研機構等領導、專家、學者,進行訪談、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廣泛的交流,集思廣益。

(二)民族志深描法。只有深入苗族侗族村寨內部,回到清水江文書產生的歷史場景,以一種局內人的視角來體會清水江文書的歷史經驗和現代命運,才能真正地理解清水江文書的內涵,才可能客觀描述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情境,同時也可以克服照搬現存西方理論范式或簡單套用漢族地區(qū)的解釋模式等弊端,避免隨意移植現代學術話語,曲解和遮蔽歷史真實。

(三)比較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方法是廣泛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是將清水江文書整理與徽州文書、敦煌吐魯番文書及其他國內外文書整理進行比較研究,吸取文書分類著錄整理方面的經驗,確定規(guī)范與標準;二是將清水江文書中的民事習慣法和羅馬法、日耳曼法進行比較法研究,揭示清水江文書的法治意義;三是進行現有清水江文書搶救保護模式的比較,以便選擇和確立合適的搶救保護模式;四是對同類清水江文書的解讀,需要歷時性的、縱向比較,以全面把握清水江文書的演變。

(四)文獻考據方法。對清水江文書的搶救、整理和研究,離不開文獻考據方法。一是清水江契約文書的精確解讀,需要對正史、方志、碑刻、家譜等資料的考據,去偽存真;二是對碑刻和家譜的輯注,需要各種文獻的相互參證,需要進行大量的文獻考據。

(五)統計分析方法。對清水江文書進行普查,摸清其民間分布形態(tài),離不開統計分析方法。確立科學、有效的搶救保護模式,設計出配置優(yōu)化、高效組合的多重保護機制,需要引進線性規(guī)劃方法,建立數學模型,以便確定具有操作性的行動方案。對清水江文書物質載體理化性狀各變量之間關系、民間分布模式和瀕危狀態(tài)等方面的深度研究,需要運用方差分析、聚類分析、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蒙特卡羅分析法、馬爾克夫鏈等數理統計分析方法。

(六)定性分析方法。由于“自然流失”和諸多不合理的人為因素的干擾,清水江文書保藏狀態(tài)不夠理想,大多處于瀕危狀態(tài),許多信息是不完整、不連續(xù)的,無法進行定量的統計分析,因此需要定性分析方法,以便全面地揭示問題的實質,把握清水江文書搶救保護的動態(tài)過程和總體趨勢。

(七)參與式評估。清水江文書搶救保護模式的多重機制中,最重要的機制之一就是多方參與的民間分布式搶救保護區(qū)和保護點的建設,因為民間保藏的清水江文書是我們搶救保護的重點。其實施的全過程,需要老百姓的參與體驗并作出評估。必須讓苗族、侗族人民對清水江文書搶救、整理工作有參與的熱情,有被尊重的感受;持有契約文書的苗族、侗族農民,必須有參與評估權力,其評估意見,必須得到政府、學者和其他社會各界的尊重。

(八)利益相關方分析。清水江文書的價值日益顯現,利益相關方在不斷擴大范圍,利益沖突不斷顯現,需要利益相關方分析方法。一是確立合適的搶救保護模式和多重保護機制,必須考量各方的利益預期,必須考量利益相關方的博弈;二是考察清水江流域的林木商品市場,必須運用利益相關方分析方法,對各類市場主體、地方政府的利益預期和博弈進行全面分析。

(九)符號學與認知分析法。清水江文書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苗族、侗族人民在學習漢文化教育過程中產生的。無文字的苗族、侗族人民,在書寫漢字文書時,不可能不把自己的民族認知模式和獨特符號,帶進清水江文書中去,出現了“漢字記苗音”或“漢字記侗音”等文化“混聲”現象,構成了清水江文書中的諸多“謎團”,成為精確解讀文書的主要障礙。因此,需要符號學與認知分析方法,為我們正確解讀清水江文書提供方法論的保障。

三、本課題主要創(chuàng)新點

(一)整體性保護的策略選擇。從地理區(qū)域上看,本課題的搶救保護方案,涵蓋黔東南州的7個文書大縣,幾乎囊括了清水江文書民間分布保藏的核心地域,搶救保護范圍具有全面性。從搶救保護的內容上看,本課題采取文書所含信息與文書物質載體并重的策略,對每份文書原件實施從內涵到外體的整體保護,與以往一些歷史文獻學那種注重信息而疏于載體保藏的搶救保護取向形成鮮明對比。從搶救保護的種類上看,不僅搶救保護紙質文書,而且搶救保護石質的碑刻;不僅搶救保護契約,也要搶救保護家譜等。

(二)民、官、學合作的緊密性。“民”主要是指民間的文書保藏者,“官”主要是政府相關部門(特別是檔案部門),“學”則指的是學術機構與學者。本課題把村寨農戶保藏清水江文書的“執(zhí)著力”、凱里學院為主的學者團隊的“智識力”,和州縣政府的執(zhí)行力,有機結合起來,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三)搶救保護措施的可操作性。本課題針對遷地集中收藏(公立博物館/檔案館)模式,制定了典藏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針對村寨生態(tài)博物館原地典藏,制定了惠益共享、民主參與的民間保護模式,保證了村寨農戶參與合作的持久積極性。黔東南州委、州政府與凱里學院聯合成立了以州委書記廖少華為組長的競標工作領導小組,并由州委發(fā)文給予該項目經費1:1匹配。還爭取了分管清水江文書工作的副省長兼省“錦屏文書”搶救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謝慶生同志的支持,由他擔任項目總顧問,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搶救保護行動的空間脈絡化。本課題的搶救保護策略和措施,創(chuàng)新運用了文化空間保護和脈絡化的理念。清水江文書在黔東南州,凱里學院是黔東南州的唯一本科院校。以凱里學院為主的申報團隊,占有地利優(yōu)勢,與搶救保護和整理研究的對象最為貼近,正好處于清水江文書的文化空間脈絡之中。課題所擬建立的民間分布式搶救保護模式,實際上是將具體的文書遺產置于其形成和傳承的民族區(qū)域文化脈絡體系中去,使之在空間上實現文化脈絡化。遷地集中收藏模式,也正是因為將依然活態(tài)的文書抽離其文化空間脈絡,才遇到了難以擺脫的困境。

第8篇: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一、課前準備階段的優(yōu)化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提高常態(tài)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在課前下工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根據學生學習的現狀和教材的要求,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和要求。

課堂教學目標要科學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又要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要建立在由英語學習態(tài)度、語言知識和智能三方面組成的目標體系上,使每一堂課都有培養(yǎng)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的要求。教師要根據所教內容在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潛心與文本對話,認真研讀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揣摩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教材的結構體系;對于高年級的句型、課文,更要潛心研究,在充分解讀學生的基礎上,確定本課的重點、難點,將傳授語言知識及訓練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目標具體化,使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都建立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學生的客觀基礎之上。

二、課中教學階段的優(yōu)化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小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活動可看做組織教學過程的最小單位,也可泛指整個教學過程中從導入到交際的全部活動,整個課堂由大大小小、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各種活動組成。這些活動不是單純的游戲和步驟,而是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的依托,是擔負著循循誘導、步步鞏固、層層深化、環(huán)環(huán)落實之任務的教學載體,它們在輕松活潑的韻律中承載著新知學習、鞏固練習、操練實踐、交流運用的重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否恰當設計與成功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是能否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的關鍵。恰當的設計是成功實施的前提,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效率必須從根本處切入――優(yōu)化課中教學階段。

1.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

合理使用教育資源,利用教材這個載體。要將教材內容實行科學的組合,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加工,組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加強知識間的相互有機的聯系,把教材中的語言知識和語用知識重新置于鮮活的語言情境中加以解決,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把學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激發(fā)出來,創(chuàng)造的潛能開發(fā)出來,使學生得到發(fā)展。

2.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使教師教的過程與學生學的過程相互適應、協調發(fā)展。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熱情高漲的英語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不知不覺地積極投入學習過程,興趣盎然地學習。為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飽滿的熱情執(zhí)教,激勵學生積極學習;以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語言學習的情境、擴大語言的輸入量;以清晰、準確到位的示范幫助學生理解、模仿、操練和活用語言;以教學活動的變化為依據,變換角色;以緊湊合理、過渡自然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及科學有序的訓練,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語言的實踐中扎實地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發(fā)展能力,嘗試成功,樂學會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首先,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學內容,符合小學生學英語的認識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除了對任務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簡筆畫教學法、五步教學法等小學英語學科中最常用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掌握外,我們還可以在充分領悟各種教學法的理論依據的基礎上,探索其操作原則,明確可操作的教學模式,把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愿望實實在在地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訓練之中,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其次,我們還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設備,創(chuàng)設各種語言情境,讓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參與英語學習的實踐活動,加速語言材料的吸收和運用,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最后激活兒童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直觀教學、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等都是激發(fā)兒童學習英語興趣,使其快樂地融入學習中的有效教學手段。我們可以恰當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自然地、積極地學習與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在游戲活動中喜學愛學。

三、課后反思階段的優(yōu)化是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課后反思階段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和有益的補充,其在完整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十分重要,通過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審視、分析總結,有助于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新的課程理念落實在行動中。

第9篇:科研課題研究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本科畢業(yè)論文;質量;研究

一、提高畢業(yè)論文質量的意義

本科畢業(yè)論文是高等院校本科學習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本科學生所學專業(yè)知識、科研能力以及實踐操縱能力的驗收。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質量也成為檢驗高校本科教育任務落實情況的指標。隨著知識共享渠道多元化的發(fā)展和師生比例嚴重失調現象的出現,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質量明顯下降,甚至存在著剽竊抄襲等問題。提高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的質量已成為高等院校學生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 。

二、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論文開題時間滯后

目前學校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時間為第七學期后期到第八學期,而對于本科學生來說這個時候剛好涉及到考研和就業(yè)的準備關鍵期,導致了學生對論文選題的研究工作準備不足,這直接導致了部分學生選題草草,有些同學甚至根本不了解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題目的意義,以至于當后期著手對論文寫作的時候,給定完成論文時間的不足迫使本科生將對課題的研究與對論文的撰寫同時進行,這導致了課題研究既不全面也不深入,直接影響到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質量。

本校本科生第一學年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第二學年進行專業(yè)基礎課的學習。此時本科生已經具備了學科基礎專業(yè)知識,能夠對專業(yè)方向進行初步解讀。到第三學年,學校又開設了部分專業(yè)課,這些課程已經使本科生具備初步選題的能力,但是本科畢業(yè)設計開題時間卻在第七學期即將結束時或者第八學期,所以本科生一般在開題前一個月才著手進行畢設課題的選擇和研究,這使得學生缺少對與課題相關文獻的閱讀準備工作,導致了學生對選題的盲目進行,最終影響論文的質量。

(二)論文撰寫過程中監(jiān)管力度不強

本科畢業(yè)論文真正完成的時間期限較短,而學院各專業(yè)在開題之后只進行一次統一檢查。對于有些導師,除了指導學生的論文之外還要承擔一些科研課題以及教學任務,所以有時不免對本科生論文撰寫的監(jiān)督工作有些疏忽,再者部分本科生自我監(jiān)督能力不強,僅僅在答辯的前幾天才進行論文的研究,時間倉促,資料不足,這些問題使得有些學生為了完成論文的寫作任務而剽竊和拼接他人的論文,直接影響了畢業(yè)論文的質量。

(三)畢業(yè)論文驗收形式過于單一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一般是學術型論文,而多數同學對于學術的研究興趣不大,所以說如果勉強對不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的話,就很難保證論文的質量。所以高校應鼓勵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在論文模型上進行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寫好應用型論文。另一方面,雖然高校制定了對畢業(yè)論文審查的相關管理規(guī)范,但是論文的審查工作較為繁雜,繁重的審查工作必然導致審查質量的下降,最終造成答辯過程的形式化,而對論文的管理標準也只停留在字數、格式以及查閱文獻量等制式化水平。驗收形式的單一性和管理制式化也導致了論文質量的下降。

(四)本科畢業(yè)論文與實踐結合不緊密

通過參加本科生開題、中期和結題的答辯,發(fā)現本科畢業(yè)論文大部分還停留在已有理論和前期已有的成果基礎上,缺乏真正的實踐和動手能力,畢業(yè)論文選題與實際結合不緊密,沒有真正達到在本科畢業(yè)論文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標。甚至有些學生是根據指導老師承擔的科研項目和老師需要的實驗數據來立題和選題,并沒有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專業(yè)提升能力的角度出發(fā)。

本科畢業(yè)論文選題與實踐結合各不相同,專業(yè)性較強的專業(yè)學生論文選題與實踐結合比例較高;基礎理論研究專業(yè)的學生論文選題與實踐結合比例就較低,而人文類的專業(yè)學生論文選題90%多的學生是理論研究型的,這就造成學生動手能力不強,不能真正勝任將來工作崗位的需要。

三、提高畢業(yè)論文質量辦法

(一)加強論文前期的準備工作

畢業(yè)設計是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和綜合能力的考查,要高質量的完成畢業(yè)論文是需要長期的知識的累積和認真的研究態(tài)度。對此,建議學校應在保證正常課程的開設的基礎上,有計劃、有步驟的開設與畢業(yè)設計相關的講座或選修課,及早讓學生了解畢業(yè)設計的整個流程和畢業(yè)論文的寫作技巧,以保證論文高質量的完成。

(二)修改教學計劃,開題提前

為了讓同學有充足時間對畢業(yè)論文進行調研和寫作,應提前進行開題。在本科生大三階段,也即是在初步具備基本科研能力和自學能力時,進行畢業(yè)論文的開題工作。這樣一方面能夠保障學生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在時間上連貫性,另一方面也回避了與考研就業(yè)準備關鍵期的直接沖突。時間上的充裕能很好的保證論文的完成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完整進行,進而論文質量得以保障。

(三)實施本科生導師制

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無論是從教育管理體制、大學學習的特點以及大學生心理特征角度看都是勢在必行的。本科生在整個本科期間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都是處于基礎階段,而畢業(yè)設計卻需要學生具備更高水平的專業(yè)研究能力,所以,對于本科生來說,完成畢業(yè)論文的過程無疑是摸著石頭過河。此時,本科生導師的作用就凸顯出來,導師能夠站在一定專業(yè)高度對本科生進行指導,并且能夠以宏觀的視角把握論文的研究方向,幫助本科生順利地完成論文,而且還能保證論文質量。除此之外,本科生導師在指導本科生畢業(yè)論文時,能夠結合自身實際課題經驗開拓學生的視野,這有利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在校大學生年紀一般為18~22歲左右,正處于青年初期到青年中期的過度時期,學生在這段時間內要完成作為一個成年人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鑒于現在大多數大學生為獨生子女,缺乏獨自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的能力,自我意識及調節(jié)能力不成熟,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再者,傳統的輔導員制使得一個輔導員負責數百的學生,這也導致了輔導員不能時刻關注每個同學的情緒變化,在本科畢業(yè)論文的完成期間,本科生由于論文壓力更易產生情緒不穩(wěn)定的問題,這種情緒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容易衍生出更多、更大地問題,因此本科生導師制勢在必行,本科生導師能夠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幫助同學調整情緒,間接提高了本科畢業(yè)論文的完成質量 。

(四)論文驗收標準多元化、健全驗收管理體制

本科畢業(yè)論文不應將學術論文作為唯一標準,應該鼓勵應用型論文的寫作,對畢業(yè)論文的寫作形式也要進行創(chuàng)新,而且還要在論文的評審和答辯方面加強管理,比如在論文寫作結束后,參考指導教書評語,評審人首先進行評閱,通過后學生方可進行論文答辯,答辯結束后,再由答辯委員依照公正嚴謹的態(tài)度對答辯成績進行綜合評估,對于首次答辯不通過的同學再另行組織進行二次答辯,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保證本科畢業(yè)論文的完成質量。

(五)搭建畢業(yè)論文實踐平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對是否完成實驗的評判標準進行改革,將以前學生只須完成固定的步驟就能得到一定的結果轉變?yōu)楣膭顚W生進行不同的實驗,支持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做好實驗數據記錄,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實驗,不要求結果一致,最后再由導師點評,從而完成整個試驗。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個性、科學態(tài)度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就能使學生不拘泥于一種解決方案,自主尋找多種解決方式,通過多動腦多動手的實踐訓練可以解決本科論文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進一步的提高論文質量。

四、結束語

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質量能體現本科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是高校衡量自己教學任務落實的標尺,高質量的本科畢業(yè)論文對于校方和學生無疑是種雙贏。

參考文獻:

[1] 李慎恒.本科畢業(yè)論文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濰坊學院學報,2009,(3).

[2]童紹玉,李秀寨,劉榮.本科畢業(yè)論文質量提升途徑研究――基于大學研究性學習的視角[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3).

[3]徐建邦.對本科畢業(yè)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