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教學案例分析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目前對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尚無清晰明確的定義和區(qū)分,不利于研究的開展和寫作的規(guī)范。本文從目的意義、定義內涵、基本要素、共同點和不同之處等方面,對近年來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進行了較深入的辨析,對教師在撰寫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來愈強烈地認識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學,也不同于自然科學,那種滿足于理論思辨,或以經典自然科學為標準的研究方法難于把握復雜的教育現象。在此背景下,質的研究方法逐漸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學案例、教育敘事研究等質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廣泛認同,它的最大意義在于真正能使教師成為研究的主體,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教育研究與教育行動分離、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脫節(jié)的狀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探討與挖掘那些很難用理論推導或實驗數據來概括與抽象的內涵、意義與深層規(guī)律。它重視對教育教學過程中人的心理與情感活動的研究,重視行動與反思,反對不切實際的空談,主張“一例勝千言”,提供“樣板”與“范例”,提倡移植與借鑒,強調理論要來自于實踐、并接受實踐的檢驗與修正,只有在真實情境下能夠應用的理論才是有價值的。這也就是當前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越來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對于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都沒有十分嚴格的界定,大多數教師甚至教育技術工作者都不知道兩者的準確定義和區(qū)別。筆者通過百度搜索檢索到含“教育敘事”關鍵詞的網頁160,000條,以“教學案例”為關鍵詞的網頁919,000條,以“教學案例+教育敘事”為關鍵詞的網頁16,900條;從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檢索到從1979至2006年,以“教學案例”為關鍵詞的論文1940篇,以“教育敘事”為關鍵詞的論文168篇。通過對內容的初步分析,筆者發(fā)現存在三種情況:一種是不加區(qū)別、混為一談;一種是自說自話、大同小異;第三種是有所區(qū)別、但未進行系統(tǒng)比較。筆者認為:從本質上來說,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都屬于同一類教育教學研究方法,即質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動研究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但又各有側重;教學案例與廣義的教育敘事中的一種類型——教學敘事比較接近。為寫作和研究方便起見,應加以區(qū)別和規(guī)范。本文將就兩者的異同之處進行辨析,以供廣大教師參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學案例?
案例一詞譯自英語“Case”,原意為狀態(tài)、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案例應有如下幾個特征:案例是一個故事(事例)的講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節(jié)和沖突、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過程;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情感、態(tài)度、動機、需要等;案例要有隱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實踐者的所思所想所為,都是具體的甚至細小的行為,但這些行為的背后都隱含著某種思想、信念和理論,等待讀者去解讀、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沒有這種思想,只是一個平淡而膚淺的故事,就沒有教育意義。
根據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義:“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1]從這里可以看出,教學案例實際上包含了“教”與“學”兩方面實踐的記錄,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學”的案例。
在教學案例所記錄的教學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學疑難問題的解決過程與方法。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yè),并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fā),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關重要。
從Internet網上搜索發(fā)現,“教學案例”一詞還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學所采用的案例的統(tǒng)稱,案例教學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學要求、能夠引起分析和思考、達到教學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體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紹、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稱之為“用于教學的案例”,這與本文所指的專門描寫教學過程的“教學案例”是不同的。當然,描寫教學過程的教學案例也可以作為案例教學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
敘事,就是“講故事”,原本是文學(特別是小說)的要素之一,它所獲得的是具體的事實性知識,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識,因此它長期以來被“科學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現代主義對“敘事”給予了新的解釋和強調,將之引入到社會科學研究之中。波爾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將敘事界定為人們從他們的經歷中獲得意義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的幾位課程學者將敘事研究作為教師的研究方法運用于教育領域,從而出現了教育敘事研究。簡單地說,教育敘事就是“講一個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敘事研究是在“講教育故事”的基礎上,通過對故事進行感悟和反思,來研究教育問題。抽象一點來說,教育敘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fā)掘或揭示內隱于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fā)現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和價值意義[2,3]。
目前關于教育敘事的分類很多,也很不統(tǒng)一。比如有將教育敘事分為“真實的教育敘事”和“虛構的教育敘事”的;有將教育敘事分為“教學敘事、生活敘事和自傳敘事”的;有分為“調查的教育敘事、行動的教育敘事、虛構的教育敘事”的;還有分為“大敘事、小敘事”的。
三、教學案例的基本要素
1.教學背景
教學背景包括教學的基礎、條件、學情等方面的情況。教學基礎指前一個教學活動所完成的教學任務(如前一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學任務是在怎樣的知識、技能、能力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條件主要是指教學設備和教學技術;學情是指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態(tài),如班級學生的總體狀況、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風氣等。
2.教學過程
即教學實錄。它忠實地記錄整個教學活動的細節(jié),包括顯性的教學行為和結果,還包括一些隱性的教學行為,即教師、學生的情感活動以及學生的思維反應等。后者是我們經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學生對某一教學結果作出會心的微笑反應,這樣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間的,但卻包含許多學習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課堂教學往往是具有某種結構的,應真實地記錄結構以及結構內的內容細節(jié)。
3.教師反思
是指教學活動結束后,任教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作出的自我評價性介紹??梢杂山處熥杂傻仃U述自己的教學行為、結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設計者提出有關問題,任教教師就這些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認識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對象。一些研究者還主張,教師反思中還應提出值得繼續(xù)探討的問題。
4.學生反饋
這是目前大多數教學案例所缺少、而筆者特意強調的內容。它是指教學活動結束后,通過師生交談、問卷調查、學生學習心得體會等形式,所收集的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認識與評價。從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學習者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對研究教學過程、改進教學設計、提高學習質量非常必要。
四、教學敘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關鍵在于說明故事發(fā)生有何特別原因和條件。
2.情境描述
每個教育敘事都必須有一個鮮明問題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對實際情節(jié)進行選擇,凸現焦點。要有細節(jié)的描寫,描寫要生動、引人入勝。一般采取敘議結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夾敘夾議。
3.問題解決結果或效果
問題或矛盾解決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幾句簡單的話進行描述。
4.反思或評析
反思是指教師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研究的對象,多角度地進行審視、深思、探究與評價,對教學教育行為的成功與失敗上升到理論層面進行分析。評析是從觀察者的角度對他人的教學敘事進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的異同
1.相同點
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都具有質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節(jié)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都是教師從教育實踐出發(fā),從校園生活出發(fā),從真實教學過程出發(fā),從自然教育情境出發(fā)所進行的研究,這種研究的顯著特征在于“實”,它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實事、實情、實境和實際過程所作的記錄、觀察和探究,從而獲得對事實或事件的解釋性意見。教師平時要善于捕捉這些教育教學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學事件才有特定的意義。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數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為主體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過自身長期在教育教學的實際生活體驗中,在與對象的直接互動與實際交往中,發(fā)生了各種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學事件,對這些事件,教師(或學生、參與者)們通過觀察、分析、反思,而獲得一些見解或解釋性的意見,這就是行動者自身作為主體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動研究。一些描寫他人的教育教學故事或與教育教學有關的虛構作品如教育小說、教育電影等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3)情節(jié)性
案例和敘事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jié)、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通常有與所敘述的教育教學事件相關的具體人物、沖突和事件發(fā)展等情節(jié)。每個案例或敘事都包含一個或多個的“意外事件”或沖突,沖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內在的。
(4)反思性
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反思性研究。教師在敘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對問題或事件的認識,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經驗,在反思中修正行動計劃,在反思中探尋事件或行為背后所隱含的意義、理念和思想。離開了反思,教學案例和敘事研究就會變成為敘事而敘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義。
2.相異點
(1)目的不同
教學案例是一種在先進教育理論與實際教學活動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樣本”和“范例”,它通過對在先進教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進行觀察與反思,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發(fā)揮“橋梁”作用,使專家“倡導的理論”(espousedtheories)真正成為教師“采用的理論”(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檢驗和修正理論。而教育敘事研究則不拘泥于某種具體的理論,更強調回歸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事件中,通過觀察與反思歸納出解釋性的見解與結論。
(2)有無主題
姜瑛俐認為:教學案例要有主題,而教育敘事研究可以只有問題沒有主題。主題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觀點,是案例的靈魂和精髓,問題是案例主題的支脈。寫案例首先要考慮這個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題是什么,如是說明如何轉變后進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fā)學生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主題像一條主線把案例故事串起來。案例主題要有指導意義,能引起大家對教育教學中帶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的關注,并能促使這些問題解決,不能只局限于個別情景或特殊問題[4]。
(3)方法不同
教育敘事研究采用的是“從實踐到解釋性見解”的自下而上的歸納法,而教學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歸納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繹法,采用的是“理論-實踐-修正理論”的途徑。教育敘事更強調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沒有事先的安排與設計,主要是事后的感悟與反思;而教學案例事先往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與安排,事后要有系統(tǒng)的教師反思與學生反饋,帶有較濃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種“有血有肉”的理論。
(4)范圍不同
教育敘事的內容一般比教學案例要更加寬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學領域的方方面面。教育敘事所敘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蘊含了豐富的內涵,教育敘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維度地去體會、去挖掘這些教育故事的內涵,因而其所獲得的信息具有豐富性與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評價標準,不可作為推論的前提或基礎。相比之下,教學案例一般局限在具體教學的范圍,由于有事先的設計與一定的條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與代表性。
(5)文體與結構差異
教育敘事研究對文體的要求不太嚴格,也沒有比較明確的格式與規(guī)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學案例雖然目前也沒有統(tǒng)一的格式與規(guī)范,但相對教育敘事來說,還是要嚴格一些,結構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敘事更強調可讀性、故事性,而教學案例雖也要求有可讀性,但更強調邏輯性、規(guī)范性。例如,對背景的描述,教育敘事側重于時間、地點、人物與場景,而教學案例則側重于描述教學的基礎、條件、學情等方面的情況;反思方面,教育敘事研究側重于感悟,教學案例則強調理性分析,而且還要提出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寫作手法上,教育敘事常采取夾敘夾議,教學案例則大多是先敘述再集中分析。
總之,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報告雖比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區(qū)別,研究者不可不細加辨析。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敘事研究”.中小學管理,2003(9):11-13
“教育案例”這個前幾年在中小學教育中還不太為人所熟知的詞語,時至今日已成為廣大教師的“通用語言”,正在越來越密切地與教師教育研究結為一體,在教師的職業(yè)生涯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教育案例為什么廣為流傳
其一:是課改的需要。
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觀等等,這些都強力地沖擊著教師的發(fā)展體系,迫切要求教師盡快地提高專業(yè)化水平,需要教師對教育教學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也就是要進行及時的、反復的、深刻的教學反思。而教育案例研究,就是我們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深刻反思的最好形式。
其二:是實在。
教育案例的流行,是因為它適用于我們每一位教師,是真正屬于我們教師的教育科研。它看得見、摸得著、也做得到,既實實在在,又行之有效。
二、教師為什么寫教育案例
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涯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件,都會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諸如遇到形形的學生、遇到措手不及的狀況、遇到感肺腑人的場景、遇到發(fā)人深省得問題,此類事件,實際上都可以經過一定的思維加工,以案例的形式體現出來,而教師撰寫案例的過程,也就是一個重新認識這個事例、整理自己思維、學習與提高的過程。具體來說,寫作案例對教師有以下益處:
1、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撰寫教育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電影”,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余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能使教師把某些教學問題認識得比較深刻,解決得比較恰當。撰寫教育案例的過程,就是重新認識教學事實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總結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2、推動教學理論學習。
通常情況下,撰寫教育案例,需要運用教學理論對教育案例進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徹,需要有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這就促使教師帶著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教師這時的學習,是為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學習,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強烈的愿望,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通過撰寫活生生的教育案例學到的教學理論,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條,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師內化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總結教育改革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于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么效果不夠理想。通過總結,提煉并明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后的實踐。 轉貼于
4、加強經驗分享交流。
案例為教師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工作主要體現為一種個體化勞動過程,平時相互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案例寫作是以書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師的教育教學經歷,它可以使其他教師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為,使個人的經驗成為大家的財富。同時,通過個人分析、小組討論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所面臨問題的多樣性和歧義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緘默的知識提升出來,把自己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證自明的知識、價值、態(tài)度等,通過討論和批判性的分析,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5、梳理記錄教學經歷。
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通過案例寫作的形式再現出來,實際上也就是對其職業(yè)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悅、問題等等的記錄和模寫。如果我們說每個教師展示其自身生命價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課堂、在學校、在與學生的交往的話,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在案例中,有教師的情感,同時也蘊涵著教師無限的生命力。記錄、記載本身也承載著深深的歷史感,每一時期、每一階段處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歷程的演變、變化,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個人發(fā)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社會大背景下教育的變革歷程。
6、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育案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寫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都是教學研究成果。關于某個專題研究的教學案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緊密聯系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7、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
(1)、教學實踐能力。
教師撰寫教育案例,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行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對教學理論的理解;又可以通過教學理論的指導,使教學行為科學合理。經常撰寫教育案例,就能夠敏銳地發(fā)現帶傾向性的問題,找出解決同類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育案例還能體現教學規(guī)律。典型教育案例深層次的認識積累多了,就能夠通過個別看一般,透過現象看本質,真切地感悟教學的規(guī)律,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思維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習慣,使之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從而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2)、教學研究能力。
1.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實用性不強,重復而低效
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內容理論與參訓教師的實際相脫離。具體表現為:內容陳舊,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脫離實際,對教師具體的教學實踐無指導示范作用;重普遍性而輕特殊性,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重理論而輕實踐,參訓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程度不大。目前,國家重視和大力發(fā)展基礎教育,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也極為重視,國培、省培、校培等各種培訓交叉在一起。但由于缺乏科學規(guī)劃,導致內容重復和效率低下。同時,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的設計未能體現參訓教師的差異性和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地區(qū)對基礎教育教師的不同需要。無論是城市教師還是鄉(xiāng)村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沒有教學經驗的新教師,無論是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教師還是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教師,都采用同樣的培訓內容,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劃分和設計,培訓內容學科劃分不清晰、專業(yè)特色不明顯,不能激發(fā)參訓者的學習興趣,不能滿足參訓者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不能解決參訓者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任課教師構成單一,對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規(guī)律缺乏足夠了解
目前,擔任中小學教師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大多是各地、州、市的師范院校、普通高校、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其師資力量主要是以前擔任教師學歷達標培訓任務時的原班人馬,也會聘請一些高校教師和學術專家來擔任授課教師。這些教師在培訓中大多按綱講解,脫離中小學教育的實際現狀;理論不能聯系實際,一味灌輸;教學內容陳舊過時,解決不了現實問題;注重知識的講授,忽視參訓者人格的塑造。因此,參訓者不感興趣、培訓效果不好成為了培訓的常態(tài)。實踐出真知,只有親身參與新課改實踐的專家和學者才能了解中小學教師的問題和需要,才能尋找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正確方法和可行之路,其本身的教育教學才具有示范效果和榜樣作用。
3.教學方式單調,教學方法陳舊,培訓效果不理想
中小學教師的繼續(xù)教育,作為職后成人教育的一種形式,其教學活動必然與普通教育有所區(qū)別。而目前的中小學教師培訓仍然慣性地沿襲普通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主要采用集中授課的“課堂教學”方式,或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教學形式單一,與新課改提倡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的精神相背離,參訓者對學習不感興趣。而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注入式的講授法,枯燥、呆板、空洞,與新課改提出的讓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要求相距甚遠,不能激發(fā)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好也就成為意料之中的事情。教育不是一次性消費,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不提高自身就意味著落后和被淘汰。廣大中小學教師都有學習進修的需要和愿望,關鍵是在培訓中要把新課改的精神、要求和方法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讓參訓教師掌握正確的理論、方法和手段。
4.考評方式及安排不夠科學合理,難以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目前,教師培訓的考評方式主要有考試、考評和論文,其中考試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其主要考核學員對知識的掌握,不重實際效果,對學員學習方法、技能的考核往往無能為力。一些以技能技巧為內容的科目課程結束后馬上就安排考試,很不合理。更有甚者,考試內容在上課時圈定,考試成了走過場,教育的嚴肅性蕩然無存。其實,教師培訓應根據教育對象、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和考評方法,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安排,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集中體現在其教學過程中,教學能力的高低也通過教學實踐得以充分展現。因此,只有通過對具體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的、綜合的考核,才能展現參訓教師的培訓效果,而這正是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考評體系中最欠缺之處。
5.集中培訓與訓后的個別跟蹤指導相脫節(jié),培訓難以形成長效機制
當前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是集中于一定時間、地點的班級課堂教學形式,因受制于教學設施硬件的落后和簡陋,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其教學著力于當時的培訓效果,雖因師生的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而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教師教學實踐中的發(fā)展跟蹤和問題指導則無法實現。而借助于網絡平臺的遠程教育,雖能利用網絡對學員進行跟蹤指導,但授課卻因教師與學員的分隔而難以取得較好效果。二者各有優(yōu)劣,比較而言前者鮮活生動、比較有效,但無法完成后期的跟蹤指導;后者缺少聽課的情境,效果不佳,但可以隨時對學員跟蹤輔導。二者無法優(yōu)勢互補,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及對策
1.貫徹素質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完善培訓的硬件設施和軟件配置,不斷提高培訓質量
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新課改的根本任務。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只教會參訓者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和掌握學科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教會參訓者正確看待和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態(tài)度、品質和價值觀。即培訓的目標不僅僅是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技能和提升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質,使他們更有效地開展教育工作。“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的真正內涵乃是養(yǎng)成學生健全的個性或人格,而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通過教師人格的深刻影響產生的,因此,在全面提高參訓者業(yè)務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參訓者的人文素質,是今后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內容。
2.根據受訓教師的實際和新課程標準設計教學內容,逐步提高培訓效能
中小學教師培訓要以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解決教師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目的、以滿足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個性需要為目標,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培訓要進行科學分類,新任教師的崗前培訓、在職教師的提高培訓、骨干教師的研修培訓屬于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應根據對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和培訓課程,力求教學內容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參訓教師自主選擇需要的、喜歡的課程接受培訓,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培訓效果。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都有一定的學歷和學力,他們的專業(yè)基礎不同,教學經驗的程度不同,從教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只有合理設計課程內容,使其具有層次性和遞進度,才能消除人們認識的不平衡,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教師的學習潛能,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貼近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開展主題鮮明的教學技能培訓,提高實踐性課程在培訓課程中的比例。要遵循立德樹人的要求,提高學員的人文知識、人文能力,培養(yǎng)學員尊重他人、關愛社會、樂于奉獻的人文精神,增強學員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立國培、省培、校培的不同目標和具體要求,避免培訓的重復低效,實現不同層級培訓的無縫對接。國培主要負責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的研討,使中小學教師進一步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內容和教改理念,了解教材的特點及教學策略;省培主要負責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經驗交流與問題研討,使中小學教師進一步梳理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與困惑,交流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掌握教學研討的策略和方法;校培主要側重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使第一線的教師掌握教會學生探究式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學會用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方法設計課堂教學。這樣可以避免多種培訓方式的重復,節(jié)約教育資源,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針對頂崗培訓、輪崗培訓、脫產研修和業(yè)余學習等不同培訓形式,也要區(qū)別對待,根據其特點和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3.豐富和完善任課教師構成
選聘一批有學術造詣的專家型中小學教師擔任主講教師,科學提高教學質量。打造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培訓者隊伍,是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的關鍵。各培訓機構要建立自己的培訓專家?guī)?,并根據需要進行動態(tài)調整,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教師培訓者隊伍:精選一批長期從事中小學教育的一線優(yōu)秀教師作為兼職培訓教師,發(fā)揮他們看問題準、解決措施有針對性的優(yōu)勢;對來自高等院校的兼職培訓教師,要求他們掌握基礎教育的改革內容,了解中小學一線教師的實際問題和培訓需要;對培訓機構自有的專職培訓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學習和提高業(yè)務水平,深入教學第一線研究中小學教育的規(guī)律和實用方法,實現培訓教師隊伍構成的多元化。在用人上實施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能者上、庸者下、不適應者淘汰,合作學習,增強內部競爭力和凝聚力。通過提高培訓質量,促使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有明顯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理念。
4.改革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培訓效果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思想和理念認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儲知識,而是學會探究,以便為終身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這是中小學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根本性變革,決定了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教學方法也要進行實質性的改變。要貼近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通過典型教學案例分析、設計真實課堂教學環(huán)境,現場指導,實際操作,切實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要針對教師學習的特點,探索走進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huán)節(jié),通過案例分析和現場診斷幫助參訓教師解決實際問題。要尊重參訓學員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和新穎性,讓他們自主探究學習,通過“反思—學習—創(chuàng)新”來提高教學水平。要改革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吸引學員參與互動,積極研討,發(fā)展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改善教學行為,確保培訓質量的不斷提高。改革和創(chuàng)新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關鍵。參加培訓的學員大多是在職的中小學教師,他們有的是城鎮(zhèn)教師,有的是偏僻鄉(xiāng)村教師;有的是高級教師,有的是新上崗的大學畢業(yè)生;有的是掌握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師,有的是對新課改知之不多的教師。他們層次不同,水平也有高低的差異,這就要求在培訓中應根據不同地區(qū)、不同職級、不同水平的學員特點分層次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既要保持教育的先進性、引領性,又要緊貼中小學教師的需要,回答和解決他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堅持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5.淡化理論知識的考核比重,增加教學實踐在考評中的比重,推動受訓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中小學教師培訓應樹立以學員為中心、以技能提高為依托、以教育觀念的轉變?yōu)橥黄瓶诘呐嘤柪砟睢8母锱嘤柨荚u體系,降低理論知識在考核中的比重,增加教學技能在考核中的比重。改變單一的考試形式,補充考查報告、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論文作為考核的備選方式。將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師德教育和信息技術作為常規(guī)課程,引進培訓內容。通過教學現場的案例分析和問題診斷,考查學員質疑和反思的能力,并將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要指標計入學員的培訓成績。
6.運用現代網絡及計算機技術,拓展培訓的空間與時間,實現實體培訓和虛擬培訓的有機結合
轉眼間我已經是一個從教一年的音樂教師了,從事小學音樂一線教學工作一多年的時間里我始終處于學習的狀態(tài)。這一年來已有了一些成績,也許在別人的眼里,我是一帆風順的。但我卻感到自己的發(fā)展進入了"高原期",就象處于長跑中的"極限",以往的成績已經被遠遠的甩在了身后,前進的步伐卻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局限而慢慢減速。只有沖出"極限"、超越自我,才能迎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迎來更燦爛的明天。怎樣才能沖出這一"極限"呢?我認為必須找到自身的不足,對癥下藥。首先,我感到在學習上對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學習,導致自己迷失了發(fā)展方向。其次,由于缺乏學習,造成工作中缺乏思考,無法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及在科研方面還沒能更深層的進行探索。
二、發(fā)展目標: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抓緊分分秒秒學習充電,使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內需,通過學習提升師德修養(yǎng),豐富知識結構,增強理論底蘊;工作中,積極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與實踐,從學生生命發(fā)展的高度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求、感悟、反思,時刻提醒自己用腦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為研究型、開拓型、全能型的教師。
三、具體實施方案
1、勤于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學習,可以使我們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過去和未來,關照反思自我,從而獲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覺得要做到"三學".
(1)堅持不懈地學?;畹嚼?,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多渠道地學。要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有關的專業(yè)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在"無字處"學習,學習他人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3)廣泛地學。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
2、善于思考,在實踐中探求、感悟。
要堅持用腦子工作,力爭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揚長;審視今天——在審視中甄別;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創(chuàng)新。時刻把工作與思考相結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規(guī)范管理,加強學習,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水平。
規(guī)范管理。教科學習經常化。注重引導教師結合學科教學,學習教育科研理論及新課程理論。為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課程提供理論支撐,為拓寬教師理論學習的渠道,組織教師“走出去”認真學習,同時堅持“請進來”的方略,邀請教育科研的行家來校做專題講座。校本研究制度化。校本研討校級活動形式多樣,結合課改要求,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每周有活動、有研討。有以增強課題研究實效為目標的課題研討活動,有以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為目的的聽課、評課活動……每學期全校性教育科研活動四次,每月各級各類課題組至少活動一次。教科室與教導處協作,十分重視課堂教學研究,學校開展“集體備課”“創(chuàng)建研討課”等活動,教師的教研活動均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領導以身作則,帶領全員參與。姜校長科研意識強。盡管工作繁忙,他帶頭搞課改、做研究、寫體會文章。他結合本校實際主持市級“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老師們在他的帶領下,結合教學實踐將本校承擔的研究課題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聯系課堂教學寫出了篇篇膾炙人口的文章。
科研室在校長領導下積極工作,發(fā)揮了研究和管理的職能。學校將教育科研列入了整個學校工作計劃并有必要的經費投入,制定并實施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獎勵條例,學校有比較完備的科研檔案。促進了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抓立項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學?!都訌娦@文化建設提高育人功效的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這一課題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我們將該研究課題有機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主要在以下五方面進行了探索:第一,要使學生理解學習的目的,明確學習的目標;第二,結合新課程標準,將課組織得新穎有趣;第三,激發(fā)學生的成功感,要使全班學生包括待進步生都能獲得成功;第四,開展學習競賽;第五,及時反饋、正確評價、適時進行表揚和獎勵。把這些探索分解到了各個年級中的學科之中,收到了成效。另外,我們還圍繞課題研究,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工作。提供書目,要求老師自學,并寫讀書筆記;請專家來校講課,學習課改理論,使教師改變教研觀念;提供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機會,定期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和分科培訓,如專題講座、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案例分析等,培訓的內容傾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引導教師通過對自身現狀的分析,制定自我發(fā)展規(guī)劃和每年學習計劃;幫助教師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
三、做好了常規(guī)性的業(yè)務工作。
1、做好了全校教師的組稿和推薦工作。本學期,全校老師在市級以上投稿科研論文20篇。
2、為總結提煉教師的研究成果,分別編輯了??蒲刑剿鲌?、教師論文集、教育教學案例、研究成果專集等。
本學期,初中英語教研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我市的初中英語教學教研工作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會議精神,繼續(xù)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為核心,突出以人為本的英語教學思想,以課堂教學和校本教研為中心,以提高教師研究教材、探索教法、以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與教師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為重點,規(guī)范新課程行為目標,依托網絡教研,加大初中英語教師培訓的力度,為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以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為中心,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的更新觀念,切實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育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繼續(xù)以課堂教學和校本教研為切入點,扎實開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切實加強對教學的研究、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開展校本研訓、充分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加強對課改難點、重點的研究。著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抓實英語學科教學常規(guī),確保課堂實效、高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
1、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認真研讀課程標準,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要求英語教師應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深入鉆研教材教法,更新教學觀點,轉變教師教的方式與學生學的方式,重視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要求學校教研組組織教師經常開展業(yè)務學習,深入學習各類教育教學理論、課程理論、課程標準和專業(yè)知識,制訂英語教研組相對獨立的學習計劃,并要求每周一次進行英語集體備課和理論探討,注意英語學習知識體系的調整,注重以話題為功能,強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幫助學生發(fā)展多元智能。各校英語教研組要高度重視教師的業(yè)務學習和理論學習工作,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使廣大英語教師養(yǎng)成讀書、學習、記筆記和反思的良好習慣。鼓勵教師參加自學考試,提高英語教師學歷層次。
2、扎實做好初中英語教師培訓工作
以人為本,加強教師隊伍、教研隊伍的培訓與提高,提升師資水平和教研質量。為了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深刻理解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改進教師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并發(fā)揮區(qū)、市級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幫助教師深入學習各類教育教學理論、課程理論、課程標準和專業(yè)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自學能力,注重個案教學,積累典型案例,學習推廣。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師的語音、口語、聽力、專業(yè)知識、計算機操作、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及對教材教法與設計的系統(tǒng)培訓,促進英語教師業(yè)務水平、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的不斷提高,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及教學能力。本學期擬用15個周、每周8個小時、共計120小時的集中學習,促進初中英語教師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3、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研討交流,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平臺
積極參與和促進校本研訓。采取下校調研、聽評隨堂課、舉辦專題講座、課例研討、教學觀摩等方式,以問題解決為載體,積極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徑。
本學期擬定了七、八、九年級英語卷面分析暨英語教研組長會議,通過教研員的卷面分析,組織任課教師進行研討,對試卷及學生答卷進行評析,并對自己本校的學生得分及卷面分析進行匯報交流,使與會英語教師對我市的英語教學現狀有所了解,對今后的教學提出建議。同時,教研組長工作匯報交流,也為學校之間搭建了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擬定了七年級英語“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通過此活動為教師搭建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平時充分利用教研網絡、專題研討、課題研討等,開闊教師視野,啟迪教師智慧,廣泛交流,形成教研合力,推動校本教研的健康發(fā)展。
4、加強網絡教研,拓展教研渠道
本學期要利用教師培訓中教材教法培訓資源,加強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體會、教學論文、教學課件、測試試題的收集和整理,力爭使資料成冊匯總,建立初中英語教學資源庫,建好學科網頁、學科博客,利用網絡交流教師課改的問題,給教師提供校際間的交流和學習的平臺,盡可能的提供有效有用的教學資源。積極開展網絡教研,拓展教研渠道,擴大教研覆蓋面,提高教研效率,使校本研訓網絡化、常規(guī)化。
5、加強兼職教研員、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技能的提高,抓好青年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
本學期將繼續(xù)加強兼職教研員、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要求學校教研組擬訂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計劃,對他們的做課、說課、教案、課件制作、教學反思,有計劃的跟蹤指導,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檢查、課堂調研,以促進青年教師的全面發(fā)展,促使他們能適應新時期,新課改發(fā)展的需要。同時,教研員要重點指導兼職教研員、引導他們適當的參與組織教研活動,發(fā)揮兼職教研員、骨干教師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6、加強教研組建設,充分發(fā)揮基層教研組的作用,以課堂教學和校本教研為中心,認真開展課例研究及課堂教學問題研討工作
要繼續(xù)扎實有效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集體備課的內容和方法,增強集體備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把教師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進行有機的結合,認真開展課例研究及課堂教學問題研討工作。組織各校教師開展課例研究工作,以隨堂課、研討課、匯報課、公開課、觀摩課為主要范例開展課例研究、教學案例研究,結合各學校教學實際,扎實開展教研活動。同時,要引導和鼓勵教師在研究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寫教育敘事或案例分析,從實踐上升到理論。教研員要通過課堂調研,對教學問題進行分類征集,對教師教學中的問題要給予及時的梳理、研究和指導。加強畢業(yè)班教學工作的指導與分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擬定了九年級綜合復習試題網絡交流活動,使九年級英語教師相互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調整自己的教學,促進復習工作的有效開展。
7、強化課題研究工作,加強課題研究的指導
本學期將繼續(xù)參與基層學校開展的課題研究,積極參與他們在課題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的研討,了解學校課題實驗的課題、內容。強化課題研究工作,加強課題研究的參與和指導,力求形成“教研室——教研組——教師”一條龍的教育科研格局。
初中英語教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初中英語教研工作以《基礎課程改革綱要》為指針,以推進新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為重點,著力抓好中學英語學科教學基本要求的修訂與實施以及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學科教學質量。
二、工作要點
1、繼續(xù)開展課標、教材培訓,確保學科課改工作的有效實施。本學期開學初,將在七年級舉辦《英語課程標準》和《新目標》英語教材培訓活動,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行為,實施有效教學,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2、大力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學期將在部分學校的七年級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活動,加強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的督促和指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期結束,相關學校教研組要寫出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驗證報告。
3、轉變教研方式,加強教學指導。本期教研工作將進一步下移工作重心,改進工作方法,深入教研組,指導、督促和參與學校的校本教學研究,與教師建立一種平等對話、互相學習的合作伙伴關系。了解教師教學、教研、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及時提供專業(yè)咨詢、信息傳遞等服務,重點指導集體備課、教學案例分析等與教師成長緊密相關的教研活動,使教師自覺養(yǎng)成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的職業(yè)生活方式。
4、繼續(xù)抓好學科教研網絡建設,提高同步教案設計的質量。要充分利用萬州教研網這一有效、便捷的信息平臺,推進教研工作信息化,實現網上教研資源的共享,提高學科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本期要加大九年級英語同步備課的指導力度,加強備課教師的培訓,發(fā)揮網絡同步備課欄目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
5、加強教研片區(qū)建設,促進共同發(fā)展。加強校際間的學科教研活動,使區(qū)域教研資源得到有效的整合與互補,有效推進學科課改和校本教研的實施。通過開展公開課觀摩、教學經驗交流、畢業(yè)復習工作的研討等活動,促進片區(qū)內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同時培養(yǎng)教師的研究意識、合作精神,使新課程的實施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同步。
6、培養(yǎng)和使用骨干教師,著力打造品牌教師。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指導和培養(yǎng)學科骨干教師,并通過他們帶動一個教研組和年級備課組,帶好一批學科教師。通過各級各類教研活動的開展,充分發(fā)揮區(qū)中心教研組成員、片區(qū)學科教研組長、學校教研組長和學科帶頭人在教學、教研、科研中的“領頭羊”作用,切實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論文摘要]法學教學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方式。文章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法律課程的教學實踐,對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模式作一些探討和思考。
[論文關鍵詞]案例 實踐 綜合設計 探究
法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既需要學生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需要學生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在法學教育教學中運用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法律思維方式。
一、案例教學法與綜合設計實驗教學
現代案例教學法,又稱“哈佛教學法”,于1870年由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郎道爾教授所創(chuàng)立,后來被廣泛地應用與該校法學和工商管理碩士等專業(yè)教育領域的教學。關于案例教學法的定義,學術界目前尚無統(tǒng)一認識。《教育大辭典》認為,它是“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某些學科的專業(yè)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yè)技能、知識和理論”。這種方法主要是繼承了蘇格拉底教學法中的獨立思考和懷疑批判的精神,使學生能夠對各種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或優(yōu)勢: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實效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但是,案例教學法并不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方法,甚至也不是一種獨立的教學方法,它不過是實踐教學和發(fā)現教學等教學模式的交叉。
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是一種法律課程教學模式之一。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設計性這樣三個特點:實踐性,這是首要特點。和其他的課程教學方法一樣,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綜合性和設計性,這是自身特點。綜合性表現在教學內容上,不是對某個法律知識點的教學,而是通過案例來展開涉及多方面法學知識的教學內容;設計性,則表現在教學案例的加工上?!胺墒菍嶋H生活的翻譯”。生活中,每天都上演著一個個鮮活的案件,涉及到一個個具體的法律。對它們進行加工,將許多法學知識鑲嵌在其中,也就是說對案例進行設計,使之服務于教學。綜合性和設計性,是綜合設計實驗教學區(qū)別于一般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特點。
二、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模式的架構
綜合設計案例教學模式分成綜合設計案例教學與法學實踐性教學兩大部分。
(一)綜合設計案例教學
綜合設計案例教學,是以設計的綜合性法律案例及生活中真實的典型案例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法律知識思考、分析法律問題的綜合能力和法律思維方式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下面就幾個基本的問題進行探討。
1.對教學原則的理解
綜合設計案例教學的運用,最為重要的是堅持和切實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前,要求學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案例,從中要摸清學生的興趣點、問題點。教學中,采用學生個別發(fā)言、分組討論、分組辯論等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學生畢竟是教育活動的對象,處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不應該也不能夠決定教學的進程和方向。只有教師才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必須掌握和控制著整個教學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思考和討論;對案例討論情況予以評價分析和歸納總結。以教師為主導,是教師對教學整個過程的掌控,是教師能力和素質的考驗,這也是綜合設計案例教學中的關鍵和難點。
2.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
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是搞好民法學綜合設計實驗教學的前提。有的案例教學法“只是對所講理論的一個舉例說明,就像數學課老師所講例題一樣,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所講理論的理解,這并不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法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同時也無法考察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和運用能力。在選擇案例時,應注意案例的新穎性和典型性;在設計案例時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注重體現綜合性,即設計出結構嚴謹、深淺適宜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探討。例如選取社會上某些典型的侵權案件,結合校園中的個別事件設計一個綜合案例來學習侵權責任法相關知識,并思考校園安全問題。使學生既搞清了民法知識,又有助于消除一些校園安全隱患。
3.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握
如何進行教學活動?是綜合設計案例教學必須要回答的關鍵問題。將每次教學活動分成兩個環(huán)節(jié)依次進行,達到不同的目的。
(1)用案例理解法律。即通過案例分析,達到以案學法的目的,加強和提高法律知識的整體把握、綜合運用能力。比如,通過設置“來電顯示”是否侵犯隱私權?攝像頭遍布,隱私該如何保護?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網絡時代公民的隱私權如何有效保護的問題,從而綜合理解和把握民法、憲法、行政法等部門法的相關知識。
(2)用法律思考生活。即通過案例討論,目的在于培養(yǎng)法律思維方式,加強和提高法律知識運用能力。注重案件事實與法律和法學原理的關聯推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對法律適用及推理能力,并對重點問題給予法理的分析和提升。例如,以保山民間習俗“上把子”為例,引導學生對習慣法、民間借貸法律關系、民法基本原則、債權等知識加以思考和討論。讓學生整體把握民法知識,并結合生活實踐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二)法學實踐性教學
法學實踐性教學指對學生進行法律實務的操作與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實務技能,提高實踐能力的實踐性教育教學過程。法學實踐性教學是綜合設計實驗教學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當前,學院的法學實踐性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法學實踐教學體系不健全
法學實踐教學體系不健全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教學實習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實習單位單一。學生大多數到學校、鄉(xiāng)政府、企業(yè)等單位實習。應盡量為學生聯系法院、司法局等實習單位,給學生提供接觸真正案件的機會,使學生實習單位多樣化;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目前,法學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主要有校內建設模擬法庭和校外建設相對固定的實習基地這兩種方式。法學教學實踐基地建立后,由于對教學實踐基地的管理、利用、相互溝通等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導致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沒有得以充分發(fā)揮;模擬法庭教學尚未真正有效地進行。作為法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方式,在模擬法庭教學中要著重體現“規(guī)范化管理、全方位投入、高素質培養(yǎng)”的教學思想。學院應有效地利用已經建立來的法院等法學實踐教學基地加以完善模擬法庭教學,并且避免流于形式。
2.相關配套措施不完善
法學實踐教學的相關制度缺乏或不完備。為此,應制定和完善與實踐性教學相配套的大綱、實踐教學標準和實施細則等制度文件,科學規(guī)范實踐教學,做到有章可循。此外,還存在著教師數量和素質難以滿足實踐性教學需求的問題。學院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指導教師聘任制,專門聘請法院等部門中具有豐富法律實踐經驗和熱心教育事業(yè)的法官擔任指導教師參與實踐教學,予以具體的幫助和指導,以此適應實踐性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校本培訓 青年教師 專業(yè)化發(fā)展
青年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呼喚新的培訓模式,校本培訓作為在職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以其貼近學校和教師實際、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靈活性強等特點,已經被廣大青年教師普遍認同和接受,已然成為了青年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之一。
一、現階段我區(qū)青年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1.高水平培訓的受訓面小,無法滿足廣大教師的高層次需求
現階段,能夠參加高級(如省市級)培訓的一線教師寥若晨星,能夠參加國家級(如國培計劃)培訓的更是寥寥無幾。青年教師作為學校的生力軍及后續(xù)的發(fā)展力量,更是很難得到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凸顯了目前依靠高水平培訓受益的教師少,培訓對全體教師的影響力不足的現狀。
2.理論與實際聯系不緊密,對實際教學指導意義不大
目前,培訓的專家學者所闡述的理論雖與教育教學相關,但內容往往理論性太強,忽視了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培訓效果與實際需要有較大的差距,效率不高。提供給參培教師的觀摩課往往是匯聚“集體智慧”的精品展示課,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準備,不適于教師在日常實踐中快速模仿上手。參培教師只能感嘆其堪稱完美的教學藝術形式,實際上這對他們自身的指導意義不大。
3.基層組織的培訓水平偏低,部分培訓流于形式
培訓缺乏統(tǒng)一的研究指導部門,高級中學的培訓工作一般是由教研室、教務處進行統(tǒng)一管理,而這些部門日常事務繁雜,在教師培訓的研究和指導方面時間、精力投入有限,沒有完整的培訓計劃,培訓形式單一,培訓時間有限。在培訓方案的實施、培訓結果的評估等方面,都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培訓工作中缺乏科學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4.青年教師對培訓認識不準確,關注度不夠,積極性不高
青年教師剛參加工作,沒有充足的實踐經驗,他們還在一些低層次的教學問題上糾結、苦惱。例如,維持課堂紀律、調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處理學生個人問題、繁重的教學任務、人際關系、獲得充足的上課資料等,他們承受著巨大的教學壓力和精神負擔。另外,面對上級安排的培訓任務,受訓教師沒有選擇權,愿不愿意都必須參加,導致教師缺乏學習上的需求,容易形成抵觸情緒,許多教師抱著應付的態(tài)度參與培訓。
校本培訓是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發(fā)展的目標和需求,由學校發(fā)起組織、主要在學校中進行的“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的一種在職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有利于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需求,靈活地選擇培訓內容、形式、場所、方式等,讓青年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尊重其自主性,個性化發(fā)展的培訓方式,由本校、本班實際情況產生。校本培訓是一種立足于本崗、本職的校內培訓,是最經濟的培訓形式。它不僅培訓覆蓋面廣,有利于滿足不同層次的教師學習需求,而且可以有效緩解工學矛盾,形成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內在動力,提高培訓效益。
二、如何對青年教師有效實施校本培訓
1.開展好校本培訓的前期工作
(1)注重調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掌握教師的實際需求是決定其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我們力求做到三個結合:教師的需求與學校的發(fā)展相結合,確定培訓內容;教師的業(yè)務水平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合理安排培訓內容;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與其他業(yè)務素質相結合,精選培訓內容。通過如此細致的調查研究,有的放矢,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訓做好充分準備。
(2)精心制定計劃,充分考慮校本培訓的實效性。根據校本培訓的特點,學校制定培訓計劃不僅要與學校的近期工作目標和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相適應,還要與教師隊伍的建設規(guī)劃相適應。因此,學校領導必須高瞻遠矚,要首先制定一個長期的培訓計劃,然后在此基礎上將其具體化,循序漸進地分解到每學期、每月乃至每周的培訓活動之中。每次活動都能按計劃實施,并做到三個到位:活動之前,安排布置到位;活動之中,討論研究到位;活動之后,考核評估到位。另外,還要有專人負責,保證培訓計劃的落實。
(3)采取多種形式,積極拓寬校本培訓的渠道。由于校本培訓基本是在校內進行,教師互相之間較為熟悉,因而為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一般來說,我們將平時的教研活動內容均納入校本培訓的范疇,使教師在互相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高。例如,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課堂教學研討,進行教科研案例分析,組織經驗交流以及平時的聽課、評課、說課等。并根據實際情況或需要,將諸多形式交叉進行,使培訓始終與教師的實際需求和學校的教育教學的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不僅拓寬了培訓的渠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培訓的實效。
(4)發(fā)揮教師作用,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本培訓。正是由于校本培訓基本是在校內進行,按照以人為本的培訓觀念,應當把教師作為培訓的主體。本校的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或多或少的經驗,那些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完全可以勝任培訓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現身說法與其他教師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例如,我校每年組織的中高級職稱教師的示范課、青年教師之間的匯報課,同層次教師之間的比賽課等,這種方式極易被教師所接受,成效十分顯著。另外,我們還充分利用每學期專題論文的交流,每學期擬定一個主題,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充當主講,大大地激發(fā)了教師的探求欲望,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2.校本培訓形式
我校青年教師所占比重較大,占全體教師的65%左右,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一直是我校領導、教研室關注的重點。我校教研室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經過幾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套在校本培訓方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形成了自己的培訓特色,基本形式主要有:
(1)案例教學式培訓。案例教學應作為校本培訓的一種基本方式,它倡導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在友好民主的氛圍中,不兜圈子,一針見血地圍繞案例開展教研組活動,以期起到提升青年教師能力的目的。本培訓方式一般由教研室牽頭,以備課組長為主導,以青年教師為主體,以教師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分學科、分類別、分層次抽查典型的青年教師教學案例、教學方案為研究標本,備課組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對教學案例進行研討、評判、反思、感悟。這是一個掌握新理念、實踐新理念的過程。
(2)現場診斷式培訓。教學是教師的主陣地。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就是青年教師在成長中的主要問題,現場診斷式培訓有目的地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嚴謹的理性觀察和面對面的分析討論,從中通過集體的智慧總結經驗與不足,并提出改進教學的方法?,F場診斷式培訓法,以其面對面的分析總結經驗與不足,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及時進行課堂剖析,避免了由于時間的原因而忽略細小問題的弊端與不足,出現問題馬上解決問題,避免問題滯留,對青年教師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主題研討式培訓。每學期確定一個有價值的選題(優(yōu)質課、說課、教學案例、教學課件、命題能力、解題能力、分析能力等),然后圍繞這個主題設計系列活動,解決本學科熱點、難點問題。這是我校主要采取的校本培訓之一,在本討論形式中,難點是確定討論主題,重點是討論的實效性。主題討論式要確定討論主持人,制定相關的制度,做好相關的督查工作,要營造民主和諧,暢所欲言的討論氛圍,鼓勵青年教師要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與氣度,要不怕說錯話,勇于說實話,不能為長者諱、為尊者諱,才能搞好主題討論法。
(4)校級連動式培訓。我校教研室充分發(fā)揮我校自治區(qū)級示范校的作用,以我?!懊iL工作室”為平臺,積極嘗試組建校際聯動的“教研活動共同體”,推動教師加強學習實踐,加快兄弟學校教師隊伍現代化調整、完善與成長的速度。活動中,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針對青年教師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積極邀請兄弟學校的相關教師來我校進行分析、點評。另外,“走出去”開展兄弟學校之間的教學聯誼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學片的慣例,有效制止了同校固步自封的培訓現狀,初步實現教師自我學習,主動參與。這樣,青年教師問題研究針對性強,具有較強的實效性,通過來自第一線的問題,話題指向多元化,容易激發(fā)團隊成員之間的思維,開闊解決問題的眼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培訓方式還有許多其他的類型,在此不再贅敘。對于以上的培訓方式,一定要注意研究教學案例、主題等研討中心的原創(chuàng)性,以防個別教師或備課組由于某些原因而抄錄互聯網、優(yōu)秀教案等資料,而沒有自己的思考。針對此問題,首先,還是營造民主和諧的教研氛圍,樹立正確的教研觀,組里的教師,也要以問題說問題,不可“倚老賣老”,在案例分析的公開場合,以問題為依據,以缺陷為切入點,展開分析、點評,同時也要充分尊重青年教師的自尊心,呵護他們的教學熱情;其次,要成立專門的小組,在培訓的前、中、后進行相應的督查,以防培訓活動自欺欺人,流于形式。
三、青年教師校本培訓注意事項
1.增強實踐性
根據教育規(guī)律,先進的教育理論必須與教師個體經驗及其所具有的具體實踐情境相結合,才能得到有效地運用,未經受訓者自身消化、咀嚼、內化的理論,很難使教師在實際工作實踐中指導教師的行動,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因此,一方面,培訓者應將培訓理論內容盡可能結合青年教師的教學實際,以個案研究、現場診斷等方式引領教師分析、討論;另一方面,應引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鼓勵和指導教師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開展行動研究。
2.注意多樣性
教師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教師培訓的多樣性。一方面,教師由于地域性差異、學科性差異、因而發(fā)展需求亦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即使在大體相當的時空條件下,教師對自身的發(fā)展期望也因人而異。因此,教師教育處應在全面研究青年教師發(fā)展需求的基礎上,開展教師培訓,以便在實際培訓中,注意到教師個體間的差異、學校間的差異以及地區(qū)間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只是指教師基礎水平的不同,也包括客觀條件對教師的需求的不同。
3.注重評估反思,不斷拓展校本培訓的新思路
每期培訓結束后,學校都要組織專門考察委員會對教師培訓的情況進行測評,組織教師進行座談,或以問卷形式等,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各方面的反饋消息。以便總結經驗,查找存在問題,及時調整培訓內容,更好地設計以后的培訓思路。
以上就是我校在青年教師培訓方面的一些做法與思考。在新課改的滾滾潮流中,我們每一名教師都是這潮流中的弄潮兒,希望每一名教師都能參與到校本教研中來,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獻計獻策,不斷推進中學教研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尚智.校本教研指導.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技術水平也隨之得到迅速提升,計算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然而,由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變化太為迅速,這就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知識衰減期短、技術淘汰快等現象,而在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這種知識結構的老化表現的尤為明顯,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必須考慮如何提高教育質量,保證我們能與科學的發(fā)展同步。本文將從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案例教學法的含義、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差異 、采用綜合案例教學法注意的問題、基于案例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 等方面展開論述,探討綜合案例教學在計算機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問題。
二、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雖然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相對于以往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種種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理論基礎不一樣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因為高校學生往往在入學之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較為發(fā)達的教育地區(qū)在這方面的基礎相對會好一些,這就導致了針對計算機的應用基礎,部分學生沒有興趣,而對于另一部分學生則又難度過大,加大了教學中兩極分化的問題。
2.計算機實踐課程設置不足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中,理論知識和實踐是同樣重要的,其課程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課時比例應該保持在1:1,如果條件允許,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同步進行,可使理論教學的知識更好的被消化,獲得最佳教學效果。雖然在我們的教學中已經基本實現了課時比例的1:1,但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學生不斷增加,同時要對多媒體教室和機房進行協調安排,使得理論教學和實踐同步進行的教學模式尚欠缺的很,這也對上機實驗課的學習效果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
3.教學內容比較落后計算機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這使得我們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但是,在高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所涉及的內容一般還是以基礎知識、Office操作以及網絡基礎應用為主,已經很難適應我們的實際需求,嚴重的說,一部分基礎教學甚至會浪費學生時間,壓抑學習積極性。
4.成績評價體系不科學、不健全成績評估體系對于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非常重要,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這一點體現的尤為明顯。但是,當前的評估體系一般還是卷面理論考評,很難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有效地評估,而整體上來看,評估的標準也比較片面,存在著很多的弊端。
5.教學水平有待于提升由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變化太為迅速,這就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知識衰減期短、技術淘汰快等現象,而在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這種知識結構的老化表現的尤為明顯。但是,針對這一現象,很多高校都沒有制訂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改善,這就使得教學水平有待于提高,否則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有很多不利的影響。
三、案例教學法的含義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案例在其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對于這種困境我們實際上沒有十分有效的解決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僅僅是扮演一個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其主要作用就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案例教學法是以對案例的分析解決為主線,通過對一些典型、具體的案例中進行深入的分析,在老師的帶領下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分析案例和學習案例,掌握原理和方法,實行科學的教育思想觀念的一種教學方式。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啟發(fā)式教學,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案例教學法在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將在更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四、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差異
1.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區(qū)別
1.1授課方式方面不同
傳統(tǒng)教學法一般都是以課堂講授為教學的重點和中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著書本講,學生負責聽課;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構成課堂討論的基礎,這是一種互動學習模式,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參與對實際案例的討論和分析。
1.2學生角色方面不同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他們只需聽講和接受知識,老師處于中心和主導地位;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必須積極的參與,并且仔細閱讀教師指定的案例材料,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據此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得出現實而有用的結論,老師和學生融為一體,共同探討。
1.3教師角色方面不同
在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長期的單一方式教學,老師一般都是在上課之前對講義進行搶記,所以在課堂上傳授時內容十分有限,并且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很少結合實時的經典案例進行講解,因此,學生在學習時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但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要指導和推動學生學習,其角色定位是要領導案例教學的全過程。
1.4教材使用方面不同
傳統(tǒng)教學法只專注于理論知識,使用的是多年一貫制的固定教科書,很少加入一些實時性的經典案例進行講解,內容過于死板,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案例教學法是理論結合實際,通過運用實例論證理論,它是通過特定教育情景和實際教育教學活動過程同時進行的,學生可以在具體的案例中檢驗自己的學習所得,學以致用,能夠最大的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2.案例教學的特征
2.1案例教學以案例中出現的問題為起點,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目標,即以提出問題是起點,解決問題為歸宿,由此達到學生知識建構的目標。其教學的目標在于讓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通過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廣泛、深入、持久地思索與探究,養(yǎng)成良好的實踐態(tài)度,總結出研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更好有效地解決問題。
2.2在具體現實的案例情境中,學習者必然獨自地搜索、閱讀、查找、理解和分析資料,提煉觀點。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整個過程無形中助長了自學習慣的形成和自學能力的提高。
2.3案例教學以案例為中心,并結合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直接面對他們可能遇到的真實問題,在案例分析和討論中,學習者的思維得以開放和向縱深擴展,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并運用實例論證理論,得出現實而有用的結論。同時,不同的學習者對某個問題都有各自的看法,通過各自陳述自己的觀點,相互討論直至共同解決,可以形成更豐富、準確的理解。這不僅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而且實現了教學與現實情境的溝通與融合。
五、案例教學在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中的應用
在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中實施案例教學可分為案例講解和案例分析方法。前三類案例可采用案例講解法,放棄理論原理的講授,直接以案例驅動教學,在案例講解中引用相關的理論、原理和算法,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通過安排與案例相近的實驗作業(yè)或練習,培養(yǎng)知識的運用技能。在分析過程中講授用到的知識點和系統(tǒng)設計方法,一步一步完成項目的開發(fā)和實現,并在其后實踐課上,讓學生獨立完成與教學案例相近的實訓項目,鞏固知識和操作,培養(yǎng)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課程教學案例選擇應考慮以下因素。
1.綜合性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所含的功能較為全面,還包括許多快捷方式,其綜合性較強,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在選擇案例時應該循序漸進,由淺到深,充分照顧基礎較差的學生。
2.典型性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廣泛,難以在課內完成所有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的教學,所選擇的教學案例應用具有典型性,能反映課程知識的基本框架,具有觸類旁通的特性,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本嵌入式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新知識、新技能和新技術的能力。
六、采用綜合案例教學法注意的問題
1.基于不同專業(yè)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我們應該以實際應用為主,同時以不同專業(yè)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需求作為指導,不斷的完善計算機教學的知識體系,合理的調整計算機教學課程體系結構,通過講解一些典型案例來突出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我們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應該始終堅持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的原則,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關鍵所在,并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求知熱情和創(chuàng)新欲望。
2.由于新生入學水平參差不齊,我們應該通過不同專業(yè)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保證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貫穿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結合不同難易程度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實例操作,激發(fā)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自主性學習,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使其能較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相關的操作技能;與此同時計算機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在原基礎上學得更加扎實更加深入。
七、案例導向教學模式應用的建議
1.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它是在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實踐的過程在變化發(fā)展的。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我們采用教材與教學資源等多種方式相結合:
1.1建立多元化網絡平臺,創(chuàng)建一個案例庫為老師的教學作參考,也可作為任課教師備課的參考資料,同時也方便學生學習。任課教師在實施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在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下,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深度、進度,同時還應該適當選擇不同的案例,并通過這些案例方案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分別施教,老師在每次上課之前都應該認真設計自己每一次課的教學內容。
1.2以主教材的教學內容為主體,同時結合典型案例教學過程。
1.3多元化網絡平臺中的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學習資源為學生自學與練習提供了方便。其能達到學生學習自主化、教學輔助多樣化、資源整合多元化。例如在提供的法律網絡課堂里有:畢業(yè)論文排版指導、經典案例練習與分析、問題的提交、作業(yè)實踐練習等功能。使學生在練習中能夠避免常出現的操作錯誤,如果出現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還能及時上傳問題,教師能在網上及時幫助解決,通過了解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對自己的教學案例進行改進,并將其結論通過評價系統(tǒng)提交,便于以后的教學。
1.4有多媒體課件的支持
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不僅使學生具有更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研究能力,學生同時也能更好的理解所學內容,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并將多媒體技術與本專業(yè)知識結合,去提高自己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開拓新的實踐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
在實驗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我們應該積極開展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案例導向學習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和案例庫教學平臺,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在研制的典型案例導向多媒體實驗教學練習系統(tǒng)中,由課程學習園地和課程討論與交流兩大模塊組成。
2.1學生通過網絡教學系統(tǒng),隨時可以上傳已經完成的作業(yè)和下載與作業(yè)相關的具體要求,教師可隨時隨地查看學生作業(yè)的上交情況,并及時的批改學生的作業(yè)。
2.2對于討論、交流部分,我們可以采用論壇的形式,利用網絡及時答疑解惑,及時收集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同時,網上教學園地也可以作為反饋關于教學效果、質量方面信息的一片新天地,任課教師可以從中及時發(fā)現自己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哪些不足,為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供參考。
2.3通過實驗教學中的實際操作,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主動思考和動手能力,將課本中講述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