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校德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關于中職學校德育模式
1.在當前環(huán)境下的意義
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做好德育教學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最佳方法,也是幫助學生盡快融入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在德育教育的影響之下,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社會實踐,在工作上腳踏實地,在生活中與其它同學和睦相處。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要建設者,中職學生大部分就職于實踐崗位,更是在社會建設中處于關鍵地位,對他們進行的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很多思想上的負面影響也不斷呈現,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有很多學生的道德觀念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譬如說很多學生缺乏自己的夢想和理想,在與同學相處時矛盾頻發(fā),缺乏應有的合作意識等。并且我們都知道,市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誘發(fā)了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這對于中學生未來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再加上中職學生本身的特點,最終帶來的不良影響可見一斑。
2.現實情況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很多中職老師依然采取較為陳舊的教學方式,缺乏新鮮感,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并不高,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使之達不到效果。另外,我們不得不承認,現階段的中職德育課內容和現實生活當中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罅隙,難以兼顧到中職學生的特殊性和發(fā)展需要,雖然德育工作自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但是實際上在這種理論性的背后卻有著極強的實際意義和作用,然而在大多的中職學校中,老師只是將相關理論教給學生,卻沒有告知他們這些理論與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聯系,這與德育教育的最初目的南轅北轍。
二、采取新措施構架并完善相關工作
1.完善相關德育建設的領導與考核
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德育建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便,首先是對有助于學校自身的發(fā)展,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想做好相關工作首先就要切實研究當前黨和國家對未來建設者的需求,從而從中分析當前學校道德建設應當發(fā)展的方向,并根據這個方向確定具體的德育教育課程以及教學內容。另外,學校要根據當前的國家政策方針以及社會現狀對老師進行重點培訓,例如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要對老師進行相關內容的教育和講解,抽出有關德育以及有助于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的部分,對學生進行教育以及做出要求。中職學校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建設合理的考核機制,并將考核的結果納入到全校職工的績效評估之中,對于按時優(yōu)質完成任務的領導和老師進行獎勵,對忽視德育教學工作的要提出批評,從而提高各領導和老師的積極性,改變教育工作者原有的教育教學模式,逐步和素質教育相契合,從而為德育工作建設創(chuàng)造強有力的動力支持。
2.凈化教育環(huán)境
除了對學生進行教育之外,對老師自身的德育教育也十分的重要,正所謂為人師表,如果老師不重視自己的師德師風,做出違反道德的事情,那么他就難以得到學生的尊重,甚至會歪曲學生的道德意識,例如當前較為突出的就是學術功利化的現象,很多老師將工作重心放在了課題和項目上,而沒有重視對學生的基本教育,導致學生也產生了較強的功利心理,將物質和名氣作為自己人生奮斗的方向,這與社會發(fā)展的大方向背道而馳,不利于他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對此中職學校要對嚴格控制學校的教育風氣和環(huán)境,定期檢查老師的教學質量,并由學生填寫相關調查問卷,對于有問題的老師要求其限期整改,對于問題嚴重的老師則堅決辭退。
3.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隊伍是主抓學校德育工作的團隊,所以對這個隊伍人員的選拔和培養(yǎng)上一定要慎重,將其作為學校的工作重點去培養(yǎng)。在人員配置上主要考慮每個班的班主任,與其他教師不同,班主任主要負責班集體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管理,很多工作都會涉及到德育教育,所以選擇班主任作為隊伍成員是非常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的。另外,還需要配備較為專業(yè)的德育教育人才,專門負責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將一些理論知識抽選和總結出來,并化為一定的可實踐性知識點,交給負責德育教學和隊伍其他成員,這樣不但能夠保證老師教學質量,也能保證學生對知識的可實踐性。
4.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對于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來說來說,中職德育工作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此處我們強調“典型案例”、“實事分析”等多種教學法,這些方法得到了大量的實踐,也得到了客觀的成果,會在很大程度上沖淡德育教育工作的理論性,但是由于我國中職學校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因此在開展“典型案例”教學法的時候,難免會受到種種主觀和客觀上的阻礙。由此看來,想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法推動中職院校德育工作的發(fā)展,就必須要走出思想上的誤區(qū),充分認識到其作用所在,從而彌補傳統德育課堂上的種種弊端,構建輕松活躍的德育課堂,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相關的教育,并將其落實到今后的實踐當中。
三、結語
隨著市場改革的深入,傳統思想的義利觀念受到很大的沖擊。為了提高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了能夠擴大自身所能攫取的利益,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到一味追逐自身利益而不顧消費者死活的隊伍,越來越多的商家泯滅自己的道德和良心,為了利益而奔波。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應接不暇,坑蒙拐騙現象屢禁不止。
在這樣的一個生活環(huán)境中,學生很容易受到這種不好的社會風氣的影響,或者變得見利忘義,或者面對利和義變得茫然無措。傳統倫理道德對于利和義做出了很好的詮釋,提出了“以義制利”的利義選擇原則?!耙粤x制利”也就是說當利益和道義發(fā)生沖突的情況下,要選擇義,而后再考慮利。對于不義之財不能貪圖它的利益而接受,對于有利但不符合道義的利益,要避而遠之,不可違背原則賺取。
在學校的道德教育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傳統倫理道德“以義制利”的原則,將我國傳統文化中能夠遵守道義,而不貪圖不義之財的人作為學習的榜樣或者將見利忘義的人作為反面教材對利義的選擇問題加以形象化和具體化的講解,以此使學生能夠在面對利義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借鑒傳統倫理道德,完善學生的人格
當今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然而,很多人的內心為物欲所占據,氣節(jié)、人格都成為一種腔調,一種說辭。若要在物欲縱橫的環(huán)境下出淤泥而不染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就必須做到自尊、自信、自強不息,就必須能夠不被物欲控制靈魂,能夠清晰的明辨是非,并堅持自己正確的立場不被外界的各種不良因素誘惑。傳統倫理道德中關于氣節(jié)的觀念,不僅有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養(yǎng)成,而且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自強不息精神的養(yǎng)成。因此,在學校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將傳統倫理道德中的氣節(jié)觀融入到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以古為鏡端正自己的行為,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借鑒傳統倫理道德,教會學生禮儀
孝悌之禮本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俗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孝敬父母不僅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榮耀,善待將自己辛苦養(yǎng)大的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在傳統美德缺失的今天,沒有工作能力的父母被視為兒女的負擔,成為兒女的累贅,虐待父母甚至對父母的生死置之不理的例子舉不勝舉。
還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事業(yè),只是給予父母足夠的贍養(yǎng)費,使得年邁的父母雖然在物質上得到滿足,然而卻因為長年累月不能見到自己的兒女,忍受相思之苦造成精神上得不到安撫。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讓學生學會孝悌之禮成為迫在眉睫的大事。而傳統倫理道德中就有有關孝悌之禮的觀念,古語中有這樣一句話“百行孝為先”就是說的孝悌之禮。在學校德育的過程中,即可以結合我國古代的孝子典范來滲透孝悌之禮,也可以通過古語和典故來教育學生學會尊敬和善待父母。
四、總結
小學體育教學中所用的體育教材與其他教材不同,它是保證體育教學活動理論聯系實踐的一種教材,教材內容所具有的理論部分有著較為鮮明的思想特征。通過這種理論部分,教師能夠對小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想教育,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各種體育活動,樹立不斷鍛煉的良好心態(tài);還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科學穩(wěn)定的鍛煉原則、方法,不斷提升他們對各種自然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對各種體育教材進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教學內容的范疇。每個體育活動都具有自己的特點,體育教師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德育。例如,通過排球、籃球等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維護集體利益、團結合作等優(yōu)良品質,通過跳躍或者機械體操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利用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滲透
體育教學具有其他教學所不具備的特點,例如,范圍廣、內容多、思想性強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開展德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體育教學項目所具有的不同特點,讓教師開展的各種教學項目所達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要能夠不斷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挖掘,從而保證德育的順利進行。例如,各種球類活動不僅能夠讓小學生養(yǎng)成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頑強勇敢的精神,還能夠讓他們在實際比賽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田徑活動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主題來開展各種體育游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教育。
三、利用體育教學課堂進行德育
教師在體育教學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活動,通過課堂各種常規(guī)類的教育活動,能夠保證整個教學課堂朝著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通過教學課堂向小學生貫徹文明禮貌、組織紀律、安全教育以及思想作風等德育。在體育教學開始之前,就要提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在結束之后,還要進行相應的總結和評價。通過隊形隊列等相關的練習活動,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朝氣蓬勃以及組織紀律,從根本上提升他們動作的協調度以及準確度,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各種動作做出反應。
四、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來進行德育
小學語文課學習的最基本資料是課本,課本作為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載體,對學生的影響十分大。所以,教師想要從根本上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就要充分把語文課本利用起來,把課本中的一些典型的事例用思想教育的思維去發(fā)掘,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之上收獲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的課文的涉獵雖然是十分廣泛的,但基本上都在透露著一種正確的價值傾向,教師要做的就是挖掘課文中的積極正面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一方面或幾方面,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學習古詩《憫農》時,小學生對古詩的理解的含義不是很深刻,現在相對較好的生活條件也不能讓學生領會到“粒粒皆辛苦”的滋味。筆者就結合幻燈片等多媒體形式讓學生看到農民種地的辛苦和糧食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
二、挖掘學生的真實感情,讓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結合
小學生活潑爛漫,對很多事情和事物都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和豐富的情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妨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和情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暴露自己情感的偏好和取向、教師再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材料,選擇優(yōu)質的文學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學習,感受文學作品中飽滿的情感,讓這種情感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從而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比如,為了教育學生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感受革命先烈為今天的和平所付出的努力。筆者選擇了放牛郎王二小的事跡作為學生學習的對象。因為王二小的年紀和我們的學生的年紀相仿,同齡人之間的感受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我為學生講了王二小保護村民的事跡。學生聽后十分感動,我又讓學生學習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學生聽后更加感動,愛國教育就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
三、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影響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心智還處在發(fā)展階段,對很多事物的理解可能會不到位。如果教師盲目采用講述和灌輸的方法來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話,學生不但可能無法理解透徹,還很可能會產生厭學的抵觸心理。教師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建立更多的直觀思維去理解。其中,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筆者在課堂實踐中創(chuàng)設情境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采用課本劇。課本劇的劇情豐富,學生能夠還原課本,并參與其中,學生對這種表演的感受也很深,所以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比如,在學習《晏子使楚》的教學中,我找了學生分別扮演《晏子使楚》中的幾位的主要的人物,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很容易感受到晏子的幽默和智慧,以及大度的風范。學生在快樂中感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內容。
四、找到合適的機會
在課堂上予以點撥思想品德的教育除了要集合課堂教學的實際之外,還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時,教師不必刻意地強調思想教育,也可以適時結合教學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點撥。同時,語文教育的主要的內容還是要進行課堂教育,千萬不可以為了過度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本末倒置。教師要在學生感到迷茫的時候,適時地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方法去點撥學生,讓學生感到恍然大悟,而加深印象。
五、結合歷史典故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1小學德育教學的作用范圍狹窄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是目前小學教育發(fā)展中的重要內容,然而,受到小學學校教學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印象,目前小學德育教學的作用范圍與德育教學的根本目的相比是十分狹窄的,德育教學在學生成長中最明顯的作用是使學生能夠遵守校規(guī)校紀,使教師在學生管理方面更加輕松,而德育教學對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心理發(fā)展的作用并不明顯。
1.2小學德育教學的難題較多相對于其他學校教育內容,小學德育教學所面臨的難題更多,一方面,學校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不一致導致學生德育發(fā)展緩慢;另一方面,德育教學方法的單一性也導致德育教學的效果有限;除此之外,德育教學雖然被認為是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但實際上,受課堂時間限制,這個教學目標的達成結果也并不理想。要徹底解決小學德育教學中的問題,就必須尋找到小學德育教學的關鍵點,使小學德育教學能夠深入到學校教育當中,使小學各科教師都能夠得心應手地在教學過程當中完成德育教育的使命。
2.做好小學德育教學的關鍵點
2.1樹立明確的德育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所要完成的基本內容和所要達成的根本目的,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辦法。對于小學德育教育來說,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對小學德育教學的表現和實際作用進行具體的分析,是小學德育教學活動進一步完善的基礎。
2.2使用合理的德育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方法的選用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有著不同的促進作用,對于小學德育教學來說,合理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還將使小學德育教學整體得到發(fā)展,也就是說,合理的教學方法將使德育教學跨出“教學”的范圍,成為小學師生交流的方式、成為小學生與社會交流的方式。
2.3使學生自身成為德育教學的主體要使德育教學有實質效果,就必須尊重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體性,這是小學德育教學目的能夠實現的最根本的關鍵點。這就意味著,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和道德表現能夠得到班主任和家長的一致認同和支持,只有這樣,學生的德育教育主體地位才能展現,德育發(fā)展的主體性作用才能夠得到發(fā)揮。
3.小學德育教學關鍵點的實踐方式
3.1以賢德教育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則“德”應該來源于學生的內心,德育教育應做的是在學生心中播下“賢德”的種子,是學生懷揣這顆種子,通過自身的不斷發(fā)展,使這顆種子生根發(fā)芽,長成結果,使學生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充滿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的人。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活動中,應以縣的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這就意味著,小學教師作為德育教學的實施者,其自身必須具備賢德的品質。教師應該從自身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為人處事等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
3.2以活動教育代替談話教育在以往的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德育教學的主要方法是“說教”,即使教師們力求從語言藝術的應用和情感交流方面與學生達成互相的信任并以此作為德育教學的主要手段,德育教學也逃不出被學生當成“耳旁風”的怪圈,因此,應以活動教育代替談話教育,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例如,城市環(huán)保活動期間組織學生進入到街道和社區(qū),觀察不文明的、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并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制止這些行為,使學生在實踐中會體會到不文明行為給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勸人環(huán)保的難處,從而形成相應的公民責任感,這種深刻的體驗會讓他們在日常的行為中更注意環(huán)保,公共道德也同時得到提升。
3.3幫助學生形成德育反思的習慣在以往的德育教學中,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的評估者是家長和教師,學生自身并不能夠對自己的品德發(fā)展形成清楚的認識,而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德育教學則要去學生能夠進行自我評價。因此,幫助學生形成德育反思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課堂上管理學生之后,問學生一個問題:“你能夠站在老師的角度,或者站在同學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行為嗎?”,或者在管理學生之后,問全班同學一個問題:“你們身上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嗎?為什么?大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理解學校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認識到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德育自評的方式實現自我教育。
4結語
學校德育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重中之重。首先,我國憲法和各種關涉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在德育問題上的規(guī)定非常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學之中”。法律法規(guī)的明文規(guī)定無疑賦予了德育首要發(fā)展的合法地位,為學校教育工作規(guī)劃了重點。其次,我國學校德育內容豐富、學科建設自成體系、教育時間跨度大。單以內容而言,其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三方面;時下人們又將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咨詢等納入到“德育”范疇,使我國學校德育的內容更加廣泛。第三,德育是我國各級學校工作的首要任務。雖然,我國學校教育更注重智力層面,但起碼在工作指導方針上依然將德育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
從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在法律規(guī)定、學科設置,還是在工作指導方針、人力配備等方面,我國學校德育發(fā)展無疑是高投入的,遵照“投入和效應”的準則,我們所期望的理當是德育的社會高效應,然而事實和期望中的理所當然差距很大。
二、溯源
1.先驗批判維度的缺失
何謂先驗批判,“可以被理解為對主體認知圖式的一種批判審查”,即是對主體的先在觀念予以清理,探求主體內在觀念的合法有效性,也可簡單認為是對觀念領域的厘定。我國學校德育發(fā)展在觀念層面始終未能得以廓清,即對德育的前提和德育本身沒有太多的理性思考,這是導致德育低效應的最根本原因。
2.工具理性的嚴重浸染
“工具理性”是指一種強調手段的合適性和有效性,而不管目的是否合理性的理性形式。我們可以從目前德育目的與德育功能的倒置中,發(fā)現工具理性對德育的滲透和干擾。為什么德育功能會僭越德育目的的位置呢?主要因為“功能”常常表現為一種可描述的樣態(tài),容易為人所認可,更由于“功能”本身便是教育者和管理者所期待的,也符合人們對德育的現實需要。于是德育功能勢必逐漸占據德育目的的應有地位,德育的目的倒被遮蔽了。這一趨勢的后果便是教育者和管理者不再以“人是目的”作為德育發(fā)展的最高標準,而是以實用性“功能”加以替換,于是學校德育便成為為了實用而德育,有用性代替了應然性,實效性代替了合理性。這就是“工具理性”對學校德育的深度侵染。
3.德育中的虛幻理想
德育低效應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德育設計者愿望嚴重脫離現實的理想訴求。理想本來是美麗的,令人向往的,德育在應然領域也是富有理想性的,畢竟現實是具體存在的,人們不得不就具體存在提出一些抽象約定。但無論如何,抽象物必須依賴存在之展現。對于德育來說,理想標準的設定必須和現實狀況相協調,比如,小學生德育就應按小學生的理解程度,遵照小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進行德育設計和實施,而不是以教育者自身的標準來制定德育計劃。
4.固化的二元對立德育模式
按中國古人的思想,“德”即“得”,指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于己,外施于人。外施于人稱為“德”?!暗隆敝溉说钠焚|。即德育不單是道德知識的傳授,更應是道德的內化與自律和道德行為的自覺執(zhí)行。而我國德育工作者長期以來把教育工作單純理解為“教”,把“教”理解為單一的“傳輸──接受”模式,導致了德育教而不育的現象。德育被理解和執(zhí)行為灌輸知識,其手段是讓學生接受知識和所謂正確的觀念,它的一個根本特征就是強制,當受教育者成為受驅使者的時候,德育的二元對立便形成了,這種二元對立常常又表現為兩方面的趨勢。一方面,指把相輔相成的概念絕對化、簡單化、教條化。主要表現為對雙方之一方的高揚和對另一方的貶低,常常以犧牲掉一方來滿足另一方,比如,犧牲個體滿足集體,蛻變?yōu)橐辉毩?,這使德育不僅是低效應,甚至是負效應,因為它所倡導的是一種狹隘的偏頗的價值觀,此種價值觀看似宏偉壯美,卻與德育的本真指向背道而馳。另一方面,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對立現象,該模式的核心主題是傳授知識,老師當然是聞道在先、術業(yè)專攻,容不得學生來質疑,學生也不會質疑,因為知識傳授的發(fā)動者是教師,學生是接受者,只要條理清晰、邏輯自恰,知識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何況教師以課本為基礎,其權威性不證自明,學生儼然被當作德性的缺陷者或潛在的道德敗壞者被教育、被灌輸,這自然使學生對德育十分反感。
三、出路
如何改變學校德育低效應的現狀,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革新。
其一,針對德育在先驗批判維度的缺失,需要的是知識分子、人文學者、德育教育者和管理者等層面的人從觀念層面對學校德育本身進行思考,即通過主體的內在反思,對固有的德育觀念予以批判審查,清理那些模糊認識,摒除那些先入之見,尤其應對“什么是德育”、“德育的可教性”、“德育的研究方向”等問題進行著重探討。
其二,對于“工具理性”對德育的嚴重侵染,我們似乎缺乏相應的解決方法,因為“工具理性”所導致的結果,即“有用性”業(yè)已成為人們認知和評判德育成敗的準則。然而我們是否因此就該摒除“工具理性”呢?對于德育事業(yè)發(fā)展而言,我們需要的不是排斥“工具理性”,我們也無法排斥,我們能做的恐怕只有撥開被“工具理性”所遮蔽的德育的本真價值和意義,尋找和恢復德育對人類精神生活的終極關懷。
其三,針對德育的虛幻理想主義問題,筆者認為其解決之道在于從受教育者的生活出發(fā),制定和執(zhí)行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德育規(guī)劃,堅決剔除那些虛偽、宏大、不切實際的口號式宣傳,賦予德育生活氣息和生命氣息。比如,小學生行為守則就應該符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按時到校”、“提問請舉手”、“自己完成作業(yè)”等等,讓小學生能夠讀懂和切實實踐,而不是拿一些抽象詞語來“嚇?!毙W生。只有從這些細微瑣碎之處著手,循循善誘,才能逐步改善德育低效應和無效應的社會現實。
其四,對于德育中的泛政治化問題。筆者認為,當前最關鍵的是還德育和政治教育的本來面目。實際上,德育中不可能缺失了政治教育。我們必須明確,德育和政治教育又是不同的:德育關注人的德性,政治關注權力、公共關系等。時下將德育泛政治化的取向使政治被淹沒在德育當中,從而使民眾對政治產生了隔膜。因此,將德育中真正屬于政治的東西剝離出來,才能使德育和政治都獲得發(fā)展。
其五,對于德育中固化的二元對立問題,筆者認為解決的重心應放在觀念革新和對教育者的教育上。糾正德育理念的偏差,將“教”和“育”相結合,寓教于育。使教育者先接受教育,掌握合理正確的德育方法,關注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激活受教育者的生活體驗,才能使德育真正富有生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W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
例如《走進市場》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盡早的學會一些選購商品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獨立選購簡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能力。課始,老師問學生:“喜歡在超市購物嗎?”(學生雀躍)
再問:“為什么喜歡在超市購物?”(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
(隨即播放超市里人們購物及一位顧客在仔細挑選商品的情景。)問老師:“這位顧客購買物品時在干什么?”
“在挑選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p>
“在看產品使用說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p>
……
學生回答踴躍。
現在從城鎮(zhèn)到農村,處處可見超市。在超市購物較為熟悉。用“超市購物”情景來導入,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導入的趣味性,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jié)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果課堂品德教育主題,主要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導入時,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獻老人》的教學關鍵是激發(fā)學生體貼老人,關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來導入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基點。課始,老師出示兩幅漫畫: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孫子兵兵在給奶奶捶背,奶奶很高興。旁白:真懂事。問學生這畫面在講什么?
學生一看就能夠清楚把圖意說上來。回答后,老師過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老人曾經為家庭,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F在年紀大了,該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們作為晚輩,承接了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要懂得匯報。畫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給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幸福、美滿。你看,孝順的孫子給奶奶那輕輕地捶背,奶奶就一點兒也不覺的疲勞了。那臉上洋溢的笑容,多么開心,多么幸福?。〗裉煳覀円黄饋韺W習……”
在老師深情的講述中,學生都為之動容,在其心頭激起情感的漣漪——老人很需要我們的關愛??!帶著這樣的情感進入課堂教學,學生怎么會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3、以“思”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tài)。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以“思”入境引發(fā)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為深刻。
《誠實是金》讓學生懂得說謊的危害,只有誠心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說謊話,言行一致,誠實守信。課始老師講述故事:
在德國,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后,到德國大公司尋找工作,可是一連20多家公司都沒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眾,找家小公司應該沒有問題吧??墒切」疽舶阉芙^了。
同學們,為什么德國的公司都拒絕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懸念一擺,學生都積極猜想)
想知道真實原因嗎?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訴他,不錄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在德國期間乘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留學生很吃驚,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逃票。德國老板說:“是的。我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我們認為您惟獨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兩個字!”
此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你有什么感想?”
感觸學生心里,學生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體會到說謊的危害。
二、發(fā)揮導入的鋪墊功能
1、為突破重點作好服務
有些品德教育主題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有一定的距離。如果,在課堂學習開始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領會課程教育意圖則有困難,從而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鑒與這樣的考慮,我們要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把問題解決好。
(1)、事實說話導入補認識
用事實說話:就是采用社會上出現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現象,來安排課堂導入。由于它的真實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類課堂導入的設計對與那些學生感性認識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學主題特別合適。
例如《保護環(huán)境》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huán)境?,F實生活中,學生知道身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但是他們并沒有覺得環(huán)境污染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水污染了,他們覺得現在有自來水;電池亂扔,對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來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脅認識就較為欠缺。因此,在導入時,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變質,魚兒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飛舞……”隨著畫面的切換,學生臉上的表情變的嚴肅了,雄辯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那么“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立即萌生出來。接下去的課堂學習實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親身體驗導入強感受
由于年齡的原因,生活狀況不同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對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體會。如何引導學生和他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是品德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這類品德課程教育,在導入時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最好的辦法是設計活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體驗,這樣對馬上進行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利。
殘疾人生活上的困難,一般健康的人都不會有什么體會和感受??吹綒埣踩擞龅嚼щy,好大一部分學生會嘲笑他們?!蛾P心殘疾人》課堂導入時,如果老師選擇“一位盲人在行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腳殘疾人走樓梯”的情景來導入。希望引導學生認識到“他們遇到困難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蹦敲?,肯定會有部分學生最先關注的是盲人摔跤,腳有殘疾的人走樓梯的情形。這情形在他們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時的狼狽,走樓梯時的滑稽。
有位老師的導入很巧妙。設計一個生活情景:在講臺上放本書,旁邊再放些其他的東西,過道上也擺些凳子或物品,設置些障礙,讓學生蒙上眼睛,獨自去取書。然后在同學的幫助下再去取回書。在課堂導入時,請大家談談取書的感受。這樣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現的尷尬場面,同時讓學生親身來感受一下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體會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幫助的那種心理,效果就不一樣了。
(3)、情景再現導入溫經歷
現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無時不刻都享受著親人的關愛,有一種“以我為中心”的意識。許多孩子忽視了生活經歷中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深刻理解生活。這類課堂的導入時,要把曾經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意識的溫習、再新認識生活,這對與課堂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fā)現,許多學生認為:“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庇械倪€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蹦敲?,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溫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jié)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折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著時,媽媽起床為孩子蓋棉被”等等。在重溫這些每位學生都經歷過的生活小事后,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2、為解決難點做好服務
有些品德課的教育主題盡管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貼近,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是這一教育主題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較抽象的道理,認知上有困惑的現象。這些我們在課堂上必須需要處理的問題,可以考慮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先行解決,從而為課堂學習打好一定的伏筆,促進學生對課堂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為提高課堂的學習質量奠定基礎。
(1)、類比感悟導入滲道理
品德課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時所遇到的難題。我們可以在導入時,用比較形象的、例子進行類比,讓學生對抽象的道理有個較為感性的認識。
《集體的力量大》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的無比。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齊心協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辦到。難點: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團結一致,力往一處使才行。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可以通過課本中的《運水果》的故事來突破,但是總覺得學生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在導入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能類比說明問題的“折筷子”的游戲來作好相應的鋪墊。先請一位學生上前來折筷子,給一根,輕而易舉折斷了,再給兩根,有點費力,但還是折斷。作后給一把筷子,結果怎么也折不斷。整把筷子請其他的同學也來折,可……游戲結束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游戲,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后,然揭示課題。
這個游戲中蘊涵著團結,力往一處使,力氣就大的道理。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斷了。這是對道理的最為樸素的認識。在課堂中《運水果》的故事學完后,再讓學生說一說對“折筷子”的游戲有什么新的認識。這時學生對道理的認識就深刻到位了。
(2)、形象感知導入釋概念
現行的好多品德課的主題涉及到概念,這是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遇到的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對概念進行解釋吧,學生聽不懂,再說對小學生講概念也沒有這個必要;不解釋吧,課堂上出現這樣那樣的混淆,弄不明白。對與這類主題的教學,在課堂的導入時,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體擺出來,學生在大量的具體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這個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這課的難點是,學生對職業(yè)這個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做職業(yè)來看待。如果要引導學生把哪些是職業(yè),哪些不屬于職業(yè)分辨開來,有些難度,因為什么叫職業(yè)這個解釋,小學生理解不了,也沒有理解的必要。怎么辦?仔細想想,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不同職業(yè)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醫(yī)生、老師、工人、農民、護士、警察、售貨員”等等應該都認識。因此,解決這個難題可以直接采用“職業(yè)”的具體形式來說明。
在導入時,展示“不同職業(yè)人員的勞動場面以及模仿各種職業(yè)的典型動作,讓學生來猜猜他是從事什么職業(yè)的人?”這樣形象感知導入的效果真的好,學生興趣很濃,而且對各種職業(yè)的名稱很快有了清楚的認識。在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再也沒有出現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作職業(yè)來看待。
(3)、情境體悟導入揭困惑
現實社會繽紛復雜,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學生對生活中許多現象存在認識上的困惑,覺得到底該怎樣來正確認識,感覺很難,品德課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們就要花時間把它講透徹。因此,在課堂導入時就讓學生來面對困惑,對于積極解決困惑幫助很大。
《當沖突發(fā)生后》的難點,就是希望學生盡量避免與人發(fā)生矛盾,當矛盾發(fā)生的時候,要冷靜處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寬容待人。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知道不該為一點小事與同學鬧的不可開交。但在事情發(fā)生時,總覺得自己吃虧了,于是劍拔弩張干起來。對此孩子們在認識上很困惑,“我們到底怎么辦?”很希望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點下,知道如何來處理。結合這樣的情況,可以設計如下的導入:
出示:三幅漫畫,第一幅兩個男同學在打架,鬧得很兇。第二幅是在辦公室里,老師在教育他們,兩人都低著腦袋。(旁邊文字)老師:“打架對嗎?”第三幅是老師在問哪你們?yōu)槭裁创蚣??兩個男同學都仰著頭說旁邊文字:一個說:“是他先打我的。然后問學生“看著這三副畫,你對他們打架以及在辦公室的表現是怎樣看的?”因為這種事情太熟悉了,學生紛紛發(fā)言。老師引出“當沖突發(fā)生后,我們怎么辦?”然后重點和學生一起探討合理的處理辦法以及談論“老實是要吃虧的”這種說法。整堂課的教學,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結構緊湊,重點突出,教學實效明顯。
有效教學主要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教師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并獲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2]。于此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便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例如,教學認識thenameofthespaceship的這個知識點,有的教師只花3分鐘達到教學目標,學生認識了of的表示法;有的教師需要花5分鐘,明顯這些教師的教學效果相同,但教學效率卻不同。再如,復習詞匯的時候教師常使用單詞圖片進行復習。有一位教師直接拿著十張卡片,讓學生一張、一張地猜測卡片上的單詞,很明顯,這種信息差太大了,同學們幾乎是瞎猜。因此可將其改進為:教師通過向學生快速地呈現十張卡片后,再將卡片重新排列,并抽取其中的五張卡片展示給學生后放在桌面上,然后再將剩余的五張卡片隨機出示讓學生猜測。如此這樣在活動之初就限定了猜測的范圍,使學生的瞬間記憶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從中再抽取兩張卡片給學生展示,從而進一步縮小信息差,為激發(fā)學生搶答熱情奠定基礎,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2課前的準備要充分,這是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前提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3]。只有老師將課備好,才能在課堂上好好的發(fā)揮,才能保障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要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就要對課標、教材、教法和學生,確定教學目標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析。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首先要專注教學大綱、課本、教學用書,尤其是現成的教案,對教案中的可取之處,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知識基礎和實際的學習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活動以及手段等,并且采用聽、說、讀、寫、玩、演、唱等方式進行學習[4]。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框架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的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小學生對語言的感知感受能力。其次,教師還要對教學的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根據其英語課標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具體的方法,針對每一堂課的知識設計不同的教學操作方式。如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特點是:喜歡游玩、喜歡教師的表揚、集中精神的時間較短、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干擾等。因此他么較于喜歡實物教學、圖片教學、游戲教學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要注意使用情境法、直觀法、靈活法等進行教學,從而創(chuàng)設有效地小學英語課堂。
3通過對小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加強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通過實踐,我們可以認識到:要激發(fā)小學生對英語歇息的興趣,其決定性的因素應該是英語教師、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教師對其的合理啟發(fā)、教師具有藝術性的引導等。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進行有效的調整。借助有效的游戲教學、靈活的學習方式、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等,使使英語變得更加的活躍、輕松、和諧。因此,對于課堂興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因而要認真?zhèn)湔n,渲染課堂氣氛,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1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能力
小學生有著音感強、記憶力好、喜歡學習新鮮知識的強烈愿望,但是如果教學進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小學生的生理優(yōu)勢就很難有效地發(fā)揮出來。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應采用教唱英語歌曲的方法。這樣不但使小學生接受快,而且樂于學。小學英語教學中,大多數歌曲都是幫助學生記憶知識的。一首“whereisAmy(再唱一遍)?Sheisintheclassroom(再唱一遍)———歌曲,等學生學會了,就可以換詞來復習和鞏固舊單詞。掌握Whereis———“She(he)isin———”這樣的兩個句型。讓學生在唱歌的興趣中,找到學英語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加以應用,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小學生學英語的初級階段,打好聽說基礎是非常重要的。聽,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聽;說,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不由自主地說。要使小學生在聽說方面得到訓練,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和提供情景操練機會,想方設法把真實生活搬進課堂。例如:在教banana單詞時,叫學生帶香蕉到課堂,利用實物教ba-nana這個詞。又如:在教食物時,可以把食物帶到教室,讓學生選擇喜歡的食物來教單詞,以此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上課利用掛圖、幻燈片來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和難點;重視角色扮演;在語音教室上課,利用語音設備功能,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在教學字母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橡皮泥捏字母、小木棍擺字母等。通過直觀、靈活的學習方式掌握英語字母的寫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好的效果。
3.2用課堂游戲的方法,使小學生愉快地掌握英語知識
游戲是深受學生歡迎的活動。把游戲廣泛應用于英語教學能為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逼真的、富于交際性的語言環(huán)境,能為學生提供引人入勝的練習形式,還能滿足旺盛的學習欲望。小學階段正是兒童情趣的關鍵時期,小學生對游戲有著極大的興趣。因為游戲總是和愉快的體驗聯系在一起的。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課堂上穿插和英語教學有關的游戲,可以起到分散難點,降低難度,提高學習興趣的目的。英語課堂游戲可以采用句型游戲、詞匯游戲、語音游戲等。
3.3加強口語訓練,使他們大膽地和同學、小朋友開口講英語
學生學英語需要大量的課堂操練和課外實踐。小學生往往在上英語課時才開口講英語,在課外學生又缺乏主動說英語的機會。一般的日常生活用語能夠在小學生交往中得到普遍交流,增強記憶,并逐漸養(yǎng)成講簡單英語的習慣。小學生在學習和玩耍過程中,時不時地用英語進行交流,這樣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日積月累,小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口語訓練,加強了記憶。而且,只要一個同學學習了一個句型或一個口語,其他同學也能陸續(xù)掌握。小學英語教學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使課堂變得輕松、靈活、愉快,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拖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5]。”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多學的興趣培養(yǎng)顯得更加的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措施
小學語文教學既包括基礎性任務也包括發(fā)展性任務,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語文教學要使他們既能記住字詞句、語文等基礎性知識,又要通過閱讀、朗誦、默寫等教學方式發(fā)展他們的審美、句讀等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顯得特別重要。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多種方式并舉開展教學活動,循序漸進,才能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培養(yǎng)出合格的學生。
一、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只有教學用具等硬件設施和教師準備工作等軟件條件都比較好,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學習、促進學習的環(huán)境。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多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例如電腦、MP3等,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對學生語文興趣進行有效引導,并對自己的教學準備工作嚴格要求,全身心投入到每節(jié)課的教學準備和教授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覺到語文的樂趣,才能學習好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
二、鼓勵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語文教學和具體的知識點產生興趣,對他們的教學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要多提一些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問題帶動他們轉動腦筋、促使他們產生更強烈的求知欲。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要注意互動教學,多交流溝通,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特點,采取各種方法促使“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激發(fā)學生在掌握課內知識點的基礎上增強對課外知識乃至生活和社會現象的思考,這對語文教學都是有潛在益處的。
三、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好奇心強、注意力不太集中、喜歡競爭的學生,因此要充分認識到教學對象的這一普遍心理,對他們的教學目標不要設置過高也不能設置過低,爭取考慮各個層次的水平設置一個大多數都可以花費一定時間和精力即可完成的任務,使得小學生既能滿足好奇心,又能通過合理的競爭體現和發(fā)展他們的閱讀、記憶等能力,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