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

摘要:

目前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在思想認識、項目策劃、組織實施中凸顯許多弊端,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內容、形式和載體;注重專業(yè)指導、因地制宜設計實踐項目、合理策劃、注重成效、建立長效機制,把“三下鄉(xiāng)”做成“常下鄉(xiāng)”,才能實現雙贏效應。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

0引言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是指“文化、科技、衛(wèi)生”下到農村。2004年8月,中央16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幾年來,伴隨著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投入,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生活情況、農村精神風貌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與此同時,農村的青年人流動性增大,常駐青年人突減,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增多,部分農村基本覆蓋信息化,日常文化生活匱乏等新現象凸顯。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如不對傳統(tǒng)的“三下鄉(xiāng)”形式加以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步伐,就無法真正成為服務社會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一個有效載體。

1目前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凸顯出的問題

1997年5月、中央文明辦、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等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開展大中學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的通知》,至今已逾15年。經過15年的探索與發(fā)展,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活動已經成為國家科教文衛(wèi)等職能部門服務廣大農民、服務基層的重要品牌[2]。目前,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按專業(yè)特長分類,可以分為科技宣教類、文化文藝類、衛(wèi)生保健類。近年來,還有一類綜合衛(wèi)生與文化的人文關懷類,比如關愛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就屬于這一類。按實踐內容分類,可以分為宣傳調查型、設計維護型、幫助生產型、表演展出型、支教授課型。按實踐時間分類,最少的有3天,最長的有1個多月。按實踐人數分類,一般至少5人為一隊,人數也可達到50人以上。通過以上的分類,就構成了現在各種形式的暑期實踐活動。盡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也作出了一定成績,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不足,正視存在的問題。

1.1思想認識不到位

社會實踐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在大學生素質拓展,專業(yè)能力提高,對國情的了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的高校還將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門“必修課”給予相應的學分,然而這種重視提高不了大學生對其正確認識。暑期“三下鄉(xiāng)”的參與面不廣,個別院系在選拔實踐隊員的時候缺少足夠的思想教育,選拔過程簡單寬松,有個別服務意識不強,個人素質不高,覺得社會實踐新鮮好玩。還有的參加動機不純,為了獲得“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等榮譽。有的實踐隊大學生,為了完成學校要求的任務,為了“下鄉(xiāng)”而“下鄉(xiāng)”。在集市擺幾張桌子,橫幅一拉,向來往的群眾發(fā)宣傳單,對前來咨詢的群眾泛泛而談,擺攤時間1小時左右就打道回府。領略鄉(xiāng)鎮(zhèn)美景美食,購買特產反倒成為實踐隊員們的主要“工作”。這樣思想認識不到位的實踐隊,不僅影響到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還會損害到高校的名譽,受到當地政府或單位的排斥。

1.2項目策劃有誤區(qū)

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實踐活動主題、形式的確定、組隊,對組員進行思想動員,作初步計劃等。盡管每個實踐隊在出發(fā)前都會制定相應的計劃,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但是很多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調研,教師對于前期的方案指導不足,學生籌備時也沒有深入了解實踐地的實際需要。很多的實踐隊存在一個誤區(qū),想方設法籌備更多的實踐項目,這些項目有些華而不實,沒考慮到是否適合實踐對象,實踐對象是否又需要這些項目,最終造成實踐成效不佳,大學生成就感低下。在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中,許多高校都是派輔導員帶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造成在實踐過程中缺乏專業(yè)教師的指導,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帶隊老師力不從心。個別老師責任心不強,難以給學生很好的指導,影響了實踐效果。特別是有些帶隊老師經驗不足,造成實踐活動不順利。

1.3實踐經費難籌措

高校團委每年都有專門的學生社會實踐經費預算,每個高校劃撥的經費相差很大,“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經費與學術研究、技能提升等經費相比比例還是偏小,申請額外劃撥經費難上加難。有些高校這部分經費十分緊張,具體承擔實踐組織工作的院系部門,在制定實踐隊的活動時間、參與人數、實踐項目時往往受到實踐經費的限制,導致實踐效果打折。

1.4實踐效果短期化

各個高校都有自己的社會實踐基地,每年的“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中,并沒有連續(xù)地選擇社會實踐基地,流動性比較大。部分高校院系領導遵循的是哪里方便,就去哪里的原則,沒有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基地,使得社會實踐基地成為空牌,浪費人力、物力。社會實踐活動缺乏穩(wěn)定性與長效性機制,也使得實踐活動無法制定長期目標,浮于形式。

2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思路

2.1端正認識,注重專業(yè)指導

高校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發(fā)動者,作為具體承辦實踐活動的院系,必須積極動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讓大學生對社會實踐有正確的思想認識。明確社會實踐并不是一次單純的體驗生活,一趟旅游。應該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特長,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在鍛煉自己運用知識能力的同時,圍繞實踐主題為當地群眾服務。讓學生在出發(fā)前有使命感,參與時有光榮感,歸來時有成就感。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隊成員名額有限,基本從各級學生會、社團、班委中選出。只有突破身份、專業(yè)、年級等因素的限制,組建自愿為主,或返鄉(xiāng)大學生群體的實踐隊,才能夠大大地提高實踐主動性。各院系要組織好實踐隊員的培訓工作。圍繞實踐隊的主題和活動項目要求,可以聘請多名專業(yè)老師集中指導,也可聘請校外專家指導。規(guī)模較小的院系可以形成聯(lián)合實踐隊,加強院系之間、高校之間、校企之間的合作,開展更豐富的實踐活動。要緊緊抓住實踐地政府當年的主要工作,將實踐項目貼近地方發(fā)展,取得當地政府的支持。拓寬思路,涉及到例如環(huán)保、水利、法律、農業(yè)、電力等行政部門,可以尋求他們的指導或申請組成聯(lián)合實踐隊,通過地方、企業(yè)出資協(xié)辦的方式籌集實踐經費,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與贊助,推動社會實踐更好開展。

2.2因地制宜,服務與實踐并重

不同實踐隊各有特色,實踐項目與時間也各有不同。實踐隊在設計實踐項目時應該充分考慮到自身特長,結合當地特點開展實踐活動。例如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力系與信息系聯(lián)合實踐隊發(fā)揮專業(yè)特長,深入鄉(xiāng)鎮(zhèn)村開展義務維修,并為文化氛圍濃厚的尤溪縣管前鎮(zhèn)九曲村獻上文藝晚會;河海大學能源與電氣學院實踐隊深入尤溪縣西城鎮(zhèn)鳳元村、秀村、七尺村、文峰村等地,實地考察了當地的水渠、排洪溝、河堤等農田水利設施,開展了測量河道落差,河道防洪排洪功能檢驗等活動;福州大學實踐隊深入鄉(xiāng)村,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實踐活動;福建省中醫(yī)藥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來到尤溪縣八字橋鄉(xiāng),調研全縣重點中藥實驗基地發(fā)展狀況。這些實踐隊開展的實踐項目因地制宜,需求與供給相適應,使實踐活動具有很好的成效,得到當地政府積極的支持。

2.3合理籌劃,花“小錢”做“大事”

實踐時間的制定,依賴高校劃撥的實踐經費,當地政府或單位對實踐隊的支持情況而定,時間過短,學生實踐效果不佳,對當地的服務不夠。進行合理的經費、時間預算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最短保證在一周左右為宜。實踐隊住宿一般是安排在學校宿舍或者政府宿舍,當當地無法承擔時,就要居住賓館,這對許多實踐隊來說,是費用最高的一項。社會實踐最大的花費無非是在住宿費與日常飲食上,經費不多的實踐隊,要盡可能與當地溝通,得到支持。也可以采取自己買菜煮飯的方式,這種自食其力的方式不僅增進了大學生們之間的交流,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2.4精選實踐基地,制定長效機制

“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是為了讓大學生提高實踐能力、接地氣、察民情。高校在選定社會實踐基地時,要根據學校專業(yè)特色以及能夠開展的實踐活動等方面進行合理性分析,簽訂責任書。實行雙贏原則、就近原則,把社會實踐與思想教育結合,與專業(yè)學習結合,精心組織。實踐基地要能承擔大學生相關專業(yè)社會實踐的需求,融合教學、科研、生產、育人為一體。在向實踐基地提供物質支持的同時,積極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化,讓大學生受到更好的鍛煉,地方與單位取得更好的效益。加強校地聯(lián)系,制定長效性的保障機制讓實踐活動達到預期目標。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不應是臨時性的實踐活動,要保證活動的連續(xù)性與穩(wěn)定性,將“三下鄉(xiāng)”變?yōu)椤俺O锣l(xiāng)”。

2.5設計實踐成效考核制度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隊成員的表現情況,要納入日常的教學安排并給與相應成績,納入評先評優(yōu)的考核指標,作為入黨的考核依據。實踐隊指導教師的指導成效,也將作為職務(稱)晉升、年終考核的重要條件;同時加強對學院的考核力度,把社會實踐開展情況作為學院學生工作考評的重要指標,確保社會實踐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3]。將“訂單”式的社會實踐引入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中去,形成高校出學生,基層單位出崗位的模式,服務基層,服務三農。提前給與大學生進入社會實踐的機會,了解單位或企業(yè)運行模式,拓展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道路。

3結束語

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了大學生成長成才,培養(yǎng)了大學生更強的實踐能力,為大學生今后走入社會做好了鋪墊。作為實踐教育的組織者,我們要緊密跟隨當今社會發(fā)展形勢,結合高校自身優(yōu)勢,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使實踐活動具有長效性與穩(wěn)定性,發(fā)揮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最大作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倩.淺談高職高專教師隊伍的建設[J].科教文匯,2007(09):20-21.

[2]王銳琴,劉芳芳,蘇建國.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再思考[J].中國產業(yè),2011(2):65-66.

[3]趙?;?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教高職研究,2009(49):190-191.

作者:陳德鋒 單位: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