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思維可視化視角下的視覺素養(yǎng)教育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維可視化視角下的視覺素養(yǎng)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思維可視化視角下的視覺素養(yǎng)教育分析

摘要:與課堂教學邊界相比,思維視角的必要性和獨特性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可視化則是當代文明進化的特定領域。圖像作為信息傳遞最基本的方式,更適合信息時代的生活節(jié)奏。在生活中,視覺形象的本質是藝術的泛化,是藝術形式自然形成的結果。視覺文化是人類教育和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理解圖形能力和視覺素養(yǎng)是現代教育的主要任務。利用思維可視化技術提高學習者視覺素養(yǎng),展現了思維可視化和視覺素養(yǎng)的協(xié)同;視覺素養(yǎng)的思維可視化體現思維可視化技術與不視化技術的融合。

關鍵詞:思維視角;可視化;視覺素養(yǎng)

一、概述

視覺文化是人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發(fā)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視覺質量對社會成員來說必不可少,它要求我們從純粹的視覺元素和形象的結構中閱讀信息,從而進入審美的層面。如今信息的傳輸不再局限于文本符號,而更依賴于圖像語言的直接吸引力。敏銳的視覺感知和準確的判斷才能符合現今社會文化生活的需要??梢暬谠S多領域之中形成了多個分支。可視是可視化的基礎,可視化是可視的發(fā)展。在可視化發(fā)展的早期,知識可視化的目標是傳送內在態(tài)度、領悟、價值和經驗等。思維可視化就是把看不見的思維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用圖示技術把學習中的思考方法和路徑呈現出來。思維導圖是連接知識可視化和思維可視化的方法,是直觀表達思維過程的圖示。根據學生、科目和培訓目標的不同,運用思維可視化的原理和手段,開發(fā)相應的可視化教學資源,將可視化學習資源與視覺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相結合,培養(yǎng)學習者的邏輯思考、概括、推理、歸納、分析等能力。視覺素養(yǎng)教育正在改變著課堂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實踐。應用思維可視化下的視覺素養(yǎng)教育能夠培養(yǎng)出符合當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二、視覺素養(yǎng)簡介

11.視覺素視覺素養(yǎng)的概念

視覺素養(yǎng)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它所研究的范疇就是能被我們看到的視覺材料和對其做出的相應解釋。視覺素養(yǎng)是指理解、創(chuàng)作和交流視覺形象的能力,涉及到多個學科。

22.視覺素養(yǎng)的組成

視覺素養(yǎng)的組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視覺思維,它是指將信息、觀念和思想變換成有助于表達內在聯系的圖形、圖像或視頻等;第二部分是視覺交流,是指將這些相互聯系的圖形、圖像或視頻表達給其他人時,為了保證視覺的交流效果,學習者要從視覺體驗中收獲有意義的信息;第三部分是視覺學習,指對圖像、視頻和媒體等學習的過程。視覺學習包含著學習者解讀并理解視覺形象進而掌握知識的過程。

三、從視覺知識到思維可視化

現在,教學領域已經普遍應用了可視化技術。學習所需資料、學習課程內容等都已呈現可視化趨勢,如微課、MOOCs等。近幾年,思維導圖等可視化知識工具也日漸流行并且逐步應用在學科教學中??梢暬ぞ卟坏軌驇椭鷮W習者構建思維、找出事實與概念之間的聯系,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者閱讀、記憶、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使教學環(huán)境變得立體化與可視化。11.思維可視化時代的知識可視化知識可視化是思維可視化的重要表達途徑,也是思維可視化時代的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思維知識的可視化形式隨處可見,如我們通常用到的聊天表情、觀看的視頻以及大量的字符符號等??梢暬呀洺蔀榛ヂ摼W時代的發(fā)展趨勢,而思維可視化與知識可視化密不可分。從本質上來看,思維可視化就是視覺符號、知識的可視化表現,可通過視覺符號編碼進行表現。人類的思維可以借助于媒介來表達,但是無論通過何種媒介來表達思維,它的意義都是相同的,只是在表達思維時對思維意義所挖掘的層次不同。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應用對于學生提高成績、掌握認知技能以及對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22.思維可視化環(huán)境下的視覺素養(yǎng)培養(yǎng)面對新的社會要求應注重新型的學習者培養(yǎng)方式。首先,我們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關于圖像圖形的敏感度,提高學生視覺思維的能力。讓學習者能夠通過對形狀、色彩等藝術形式的了解,明白其表達的內涵。其次,要對學習者的圖像重構能力進行培養(yǎng)。學習者通過將看到的圖像在腦海中留下印象,配合自己的理解再進行重組,從而形成新的畫面。圖像圖形已經能夠單獨作為信息的載體存在,所以學會重構對于學習者來說十分重要。最后,材料作為視覺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圖像語言。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材料的種類和存在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要引導學習者學會把握材料與審美的關系,最基本的就是要研究材料語言??偠灾谒季S可視化背景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習者良好的視覺素養(yǎng)才能更符合信息化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四、視覺素養(yǎng)教育在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受歡迎。這種教學模式不再是簡單地用文字形式傳遞信息,而是運用圖形圖像、聲音視頻以及交互式軟件等形式進行教學。這種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習者直觀理解和掌握知識。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為了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完成學習目標,學習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視覺素養(yǎng)。視覺素養(yǎng)教育對學習者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1.有利于開發(fā)學習者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是人的右腦思維產生的,右腦主要負責形象、經驗、直觀等認識。對學習者視覺素養(yǎng)進行訓練可以促使其右腦發(fā)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可以利用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習者的視覺素養(yǎng),學習者通過感知這些資源進行理解掌握。隨著知識的不斷嵌入,學習者可以獨自重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22.有利于教學相長

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指出,視覺在人類認知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70%以上是通過視覺途徑。教師通過對學習資源的準備,也可以自己總結歸納出曾經不熟識的知識,將概念圖、思維導圖等認知工具熟練應用于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和學習過程的建構中,幫助學習者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問題、得出答案。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促進學習者的進步,在一定意義上也會對教師產生積極的影響。

33.有利于啟發(fā)學習者的認知能力

學習者通過對大量的圖片、音頻、視頻和交互課件的學習,能夠通過視覺來感知思想,養(yǎng)成良好的視覺信息交流習慣,提高思考能力以及辨析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維。

44.有利于開展個性化學習

每一個學習者都是獨特的個體,學習風格、動機、能力等也有所差異。對于不同的學習者要因材施教,促進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學習者不單單只是具備讀寫、溝通能力就可以,而是要培養(yǎng)視覺素養(yǎng)。如何正確理解圖形符號的具體含義、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學習者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視覺素養(yǎng)教育對于一些語言理解能力有障礙的學習者來說更是一個良方。學習者可以通過對圖形、視頻的學習,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形態(tài),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來表達所掌握的知識,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達到優(yōu)異的學習效果。

五、結束語

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教育信息化逐漸發(fā)展,一些在線的學習模式不斷涌現,視覺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正逐漸改變著學習者獲得新知的途徑和方式。目前我國基于思維可視化環(huán)境下的視覺素養(yǎng)教育研究還處在初步階段,需要更加深入探討和研究,為學習者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建議。視覺素養(yǎng)現今已經是人們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將會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引領終身學習的航向。

參考文獻:

[1]何秋琳,張立春.視覺學習研究進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1,(04):23-33.

[2]Felton,P.Visualliteracy[J].TheMagazineofHigherEducation⁃Learning,2008.

[3]張小峰.視覺表征在對外漢語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03):55-60.

[4]王朝云,劉玉龍.知識可視化的理論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7,(06):18-20+17.

[5]張維忠,唐慧榮.可視化教學內容設計的五大原則[J].電化教育研究,2010,(10):99-102.

[6]李芒,蔡君,蔣科蔚,王妍莉.可視化教學設計方法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13,(03):16-22.

[7]吳淑惠.可視化技術概述[J].中國電化教育,1998,(11):69-70.

[8]王帆,張舒予.讀圖時代的大眾素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或視覺素養(yǎng)[J].中國電化教育,2008,(02):21-24.

[9]聶黎生.讀圖時代的視覺素養(yǎng)概念及其視覺素養(yǎng)教育[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09,(02):15-16.

[10]徐亞男,張舒予,蔡冠群.淺論大學生視覺素養(yǎng)培養(yǎng)[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1):18-20.

作者:趙晶晶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