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網絡輿情干預策略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思想活躍、關心時事,對網絡上的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度較高。隨著新生代大學生權利意識的不斷增強,近年來與大學生群體相關的網絡輿情時有發(fā)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析掌握大學生網絡輿情傳播特點,通過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引導其合理表達、理性發(fā)聲,健全學校輿情干預機制等方式,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群體;網絡輿情;輿情干預
大學生思想活躍、熱情主動、關心時事,對網絡上的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度較高,隨著新生代大學生權利意識的不斷增強,近年來與大學生群體相關的網絡輿情時有發(fā)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分析掌握大學生網絡輿情傳播特點,研究相關輿情干預機制,科學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大學生網絡輿情傳播特點
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11億。大學生群體作為資深網民,觸網更早、網齡更長,其在網絡上的行為表現(xiàn)也呈現(xiàn)出與其他年齡段網民不一樣的特點。本文以武漢某高校大學生媒體使用情況問卷調查為樣本,針對1500名在校大學生發(fā)放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035份,圍繞媒體使用、網絡表達、輿情參與等進行調研分析,調研結果如下:一是大學生成為網絡媒體“非功能性”活躍用戶;二是人際傳播加速催生大學生網絡輿情;三是社交媒體“大V”成為大學生群體中的意見領袖;四是“知乎治?!薄拔⒉┥显V”的方式得到部分大學生認同。有別于其他群體網絡行為表現(xiàn),當輿情主體為大學生群體時,因其身份、環(huán)境、訴求等因素的影響,網絡輿情傳播的特點較為顯著。
1.線上與線下同時傳播。筆者通過數據調研和日常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面對網絡輿情時,一般采取“圍觀”“觀望”態(tài)度,盡管網絡上看似沒有風波,但相關意見和內容在社群中的傳播卻沒有中斷。一方面,在線上有各自班級、宿舍、親友QQ群、微信群,社群傳播速度快,且在傳播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添油加醋”或者“煽風點火”,導致原本表達的意思發(fā)生變化;另一方面,在線下,大學生群體身處大學校園,宿舍、班級、社團等人際交往活動頻繁,相關話題容易成為交流內容,由事件引發(fā)的輿情非常容易在線下擴散??梢?,大學生網絡輿情在單位時間內傳播速度快、信息負載力強,為高校輿情干預帶來較大挑戰(zhàn)。
2.傳播主體訴求不同。通過現(xiàn)有案例分析,大學生輿情傳播主體需要區(qū)分關鍵少數和大眾多數,雖然都屬于大學生群體,但主體內部訴求并不相同。數據顯示,積極主動參與話題討論的大學生所占比例并不高,中立觀望是大部分學生(84.8%)的選擇,僅有少部分學生(14.6%)傾向于參加話題討論。但這部分學生往往存在表達能力和表達意愿不呈正比的問題,如果他們對事件的了解程度不夠、個人表達能力和分析水平不高,其思想行為就容易被網絡其他聲音所影響。這些關鍵少數或為事件爆料者,或為意見領袖,這些學生的訴求往往具體,需要高校重點關注并予以解決。另一部分學生即大眾多數,更多為普通受眾或利益相關者,一般而言大學生群體的訴求具有代表性,尤其涉及校園學習生活等問題,大多數學生的代入感較強,以“滾雪球”方式推動輿情發(fā)展,擴大輿論事件傳播范圍。
3.極化與異化同在。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是指某一社會問題或熱點事件在網絡空間的傳播過程中,網民的觀點越來越極端化,最終產生極端言論和行為的網絡現(xiàn)象。網絡輿情異化是指在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隨著時間的推演,網民從個人社會屬性和利益訴求的角度出發(fā),將其態(tài)度、觀點和情緒等融入網絡輿情的討論、補充和轉述中,從而導致網絡輿情在傳播過程中出現(xiàn)偏離、轉變的現(xiàn)象。相較于社會人群,大學生由于其價值觀不成熟、情緒易沖動等特點,更容易在極端化、復雜化輿情的沖擊下,產生不當言論和行為,從而導致大學生群體輿情極化和異化?,F(xiàn)實中,很多網絡跟帖成為大學生“吐槽”集中地,尤其針對學校管理、校園生活等內容,原發(fā)帖的討論內容往往僅作為話題帶出,跟帖和轉發(fā)內容在問題表述、角度呈現(xiàn)等方面會“歪樓”,非常容易由小問題衍變成大輿情。大學生是網絡媒體的天然用戶,當下“00后”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便是媒體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在見證了媒體的崛起和力量后,“00后”群體進入大學后沒有中學時期的教育壓力和家庭管束,尤其在鼓勵彰顯個性的網絡媒體背景下,更多大學生愿意表達自我,但也容易因為表達失范成為輿情起點。近年來眾多報道顯示,很多大學生借助網絡媒體平臺參與公共話題討論,在虛擬社區(qū)塑造人設、積極發(fā)言,但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中“吸引眼球”“點擊量高”的內容需要利用駭人標題、夸張表述等方法呈現(xiàn),在部分大學生成為“意見領袖”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生偏差成為“異見領袖”,引發(fā)不必要的輿情。為避免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爆發(fā)和傳播,降低其輿情負面影響,需要針對這一特殊群體特點,制定相應的網絡輿情干預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引導,在突發(fā)事件中做好管理。
二、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干預策略
大學生網絡輿情干預需要針對當下媒體環(huán)境和大學生輿情傳播特點,分析媒體環(huán)境形勢、掌握輿情傳播規(guī)律,引導大學生健康理性、能用善用媒體工具。
1.提升大學師生媒介素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指的是人們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和自身發(fā)展服務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對于媒介傳播的各種信息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和評估能力、創(chuàng)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性回應能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自20世紀50年代起研究教育與傳播之間的關系,并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斷加強媒介素養(yǎng)教育。在當前傳播環(huán)境下,尤其是網絡媒體蓬勃發(fā)展的時代,更需要提高大學師生的媒介素養(yǎng)。2021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fā)《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行動綱要》,對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作出安排部署,要整體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水平。媒介素養(yǎng)是數字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需要引起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同時結合新形勢和新要求,在加強自身建設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提升。一方面,要提高高校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媒體傳播規(guī)律,將網絡媒體等工具更好地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避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兩張皮”。要通過提升媒介素養(yǎng),成為“媒體專家”,成為大學生群體中的“意見領袖”,如建立個人社交媒體賬號,發(fā)布相關短評和信息,要做到敢發(fā)聲、會發(fā)聲,更好地引領輿論趨勢,潛移默化地促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見實效,從而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尤其能在大學生輿情傳播關鍵時期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通過開設媒介素養(yǎng)相關課程或講座,引導大學生了解媒體屬性,最大程度消除“沉默的螺旋”效應、“信息繭房”影響,避免大學生網絡暴力行為。
2.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發(fā)生大多為“求助帖”“訴苦帖”,即現(xiàn)實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線下問題被搬到了線上,從而產生網絡輿情。調研顯示,63.5%的學生認為遇到問題時“正常渠道反映問題,當事人或單位可以及時反饋”,但有36.5%的學生認為“正常渠道反映問題,當事人或單位往往推諉敷衍”;79.4%的學生認為“找輔導員、導師或職能部門,他們可以幫忙協(xié)調解決”,20.6%的學生認為“找輔導員、導師或職能部門,他們也難以解決”。大多數學生可以自主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但也有部分學生對輔導員、導師和職能部門不信任,一方面確實存在信息反饋不暢、問題解決不及時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也有大學生群體日常的經驗性感受、主觀認知的問題,很多是“聽說不能解決”“聽說找了也沒用”。數據顯示,59.5%的學生認為“上網發(fā)布相關問題,能引起官方注意并得到解決”,反映出大學生群體對于“凡事上網”的習慣性,而且也有網上其他的“成功先例”,更鼓勵了這些人的想法;同時,大學生即使能在線下解決問題,但同樣認可網絡發(fā)聲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當下網絡媒體發(fā)聲成本低,只需要敲動鍵盤就能獲得關注,“如何看待某某高校某某現(xiàn)象”成為大學生通用表達范本,反映出線下信息交流反饋機制不夠人性化,對待學生訴求引導和解決不夠合理化,存在簡單“一刀切”等現(xiàn)象。高校要對現(xiàn)有信息反饋渠道進行進一步梳理完善,尤其做好首發(fā)案例處理,面對不同學生的差異化要求,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給予“共情性”較強的大學生群體以人文關懷,提高大學生群體對高校輔導員等一線教師和管理干部的信任程度。暢通信息反饋渠道、提高問題解決效率、提升高校治理現(xiàn)代化水平,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輿情發(fā)生的概率,促使大學生群體成為學校正向信息傳播者,自動降低輿情風險。
3.建好高校社交媒體矩陣。大學生網絡輿情發(fā)生后,高校一般會通過官方社交媒體賬號回應,隨著媒體環(huán)境的變化,高校官方賬號建設重要性日益凸顯,如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賬號需要做好日常維護和建設,相關賬號能在輿情事件中發(fā)揮“傳聲筒”“擴音器”的作用。學校官方媒體應準確定位,借鑒社會媒體的運營模式,日常信息傳播和互動既要體現(xiàn)高校風貌和特色,又能起到引導大眾的作用,做好內容的審核把關,嚴禁個人情緒輸出或錯誤信息發(fā)布,影響賬號公信力。高校媒體賬號關注度高、影響力大,被學生和社會都寄予了較高的期待,因而賬號發(fā)布的反饋內容、文本形式等也需要反復斟酌。如2021年1月,某高校針對“學生吐槽虞書欣被人肉”一事,其回應時機、內容和方式得到了一致好評,一方面體現(xiàn)出輿情檢測的及時性,第一時間為在校大學生正名,體現(xiàn)了學校的溫度和擔當;另一方面也有效引導了校內外輿論風向。這是一堂生動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課”,引導大學生在泛娛樂化時代理性追星,同時也增強了大學生對學校的信任度,有利于提高今后網絡輿情的干預成功率。官方媒體賬號是重要的意見收集渠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價值方向,可通過開放評論專區(qū)、意見反饋等方式傾聽受眾意見,獲取高校內部師生以及社會公眾的認同與信任,協(xié)助樹立良好的高校形象。當輿情事件爆發(fā)時,及時主動地解釋相關事件緣由,阻斷其他“異見領袖”的虛假論斷,防止錯誤信息進一步擴大,展現(xiàn)學校敢于面對輿論、勇于承擔責任的擔當形象。
4.建立輿情監(jiān)控預警機制。高校要建立優(yōu)化輿情監(jiān)控預警機制,借助網絡信息監(jiān)測平臺,及時收集、辨別、分析、處理各種媒體平臺網絡輿情信息,及時察覺并采取應對手段,對各種矛盾和沖突帶來的問題進行預先防范和警示。建立輿情監(jiān)控預警機制已經成為當下很多高校的共識。但與此同時,也要避免“事事皆輿情”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網絡吐槽常態(tài)化”的趨勢,要冷靜分析學生訴求。在人人都能發(fā)聲的時代,大學生群體數量眾多,個性化訴求不一,高校雖然要高度重視關注和回應問題,但也無須草木皆兵,應在把握輿情傳播規(guī)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輿情監(jiān)控預警機制,分層分類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面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huán)境和學生主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理論庫”“資料盤”,主動學習、掌握規(guī)律,引導大學生群體學會審視和處理個體與環(huán)境、感性與理性、自我認知和實際能力等之間的關系,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馮剛,黃淵林.大學生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的成因與表征[J].思想教育研究,2021,(9).
[2]唐東升.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影響的實證分析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7).
[3]崔國紅.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輿情分析及引導策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7).
作者:張璐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