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中小學智慧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智慧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小學智慧教育

第1篇: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關鍵詞:學校教育;教育變革;變革智慧;本土文化

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無論從什么角度切入或者以什么方式推進,目前確實已深入到學校內部,學校變革進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節(jié)點上,需要我們的變革智慧,因為智慧地認識和把握關鍵性的發(fā)展問題,對于深化改革至關重要。

一、在教育變革中增長變革者的智慧

我們經常聽到來自理論層和各級管理層的各種抱怨,“一線教師的素質”往往成為問題的焦點,好像學校改革推行不力、進展不利,主要根源或決定性的原因在于我們的教師。這種抱怨反映出對教育改革的焦慮,可以理解,但我們決不能把問題責任轉嫁、推卸給一線教師。無論以什么方式、什么身份或者以什么心態(tài)參與改革,任何人都沒有理由推卸自己的責任。任何時代的變革都不是首先有了“合格”的變革者才開始的。在變革過程中,研究者和管理者可能是變革的始作俑者、推動者,可能對變革表現(xiàn)出更多的主動、關注、熱情和責任感、使命感,或者多擁有些可在教師面前炫耀的“先見”或“先進理論”,但這些卻不見得是什么變革智慧,因此也不能構成對教師居高臨下發(fā)號施令或指責抱怨的資本。

為什么要變革,從哪些方面認識變革的必要性,學校在變革過程中可承擔和應承擔的責任是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是進行教育變革必須解決的前提性和基礎性問題。這些問題,想變革和正在變革當中的群體和個人未必都能清楚,因為沒有相當廣闊的思想視野和深刻的思維品質,很難把握和體會在時代的背景、社會歷史文化的因素和學校教育自身的條件中,何為教育發(fā)展的應然與可能,即使是很“專業(yè)的”研究者或管理者也很難把握。但是,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卻可以隨著變革的深入,逐步滲透到理論者和實踐者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之中,也就是說,只要置身于變革過程中,每個人都可能因變革的推動和進展而產生個體的適應性心理、觀念和行為變化,并可能促進個體變革智慧的內在生長。這種智慧獲得的途徑不是唯一的,表現(xiàn)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必定是產生于變革之中或與變革緊密相關的。以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為例,“主體的人”、“個性的人”、“自我實現(xiàn)的人”、“創(chuàng)新的人”、“主動發(fā)展的人”以及“獨立而合作的人”,是幾十年來我國教育中的主體詞匯,也是很多其他國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同處國際化、信息化、高度消費化以及生活方式多樣化背景之中的各個國家和民族,出現(xiàn)類似的教育追求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對于相同大背景下具體民族差異決定的不同教育發(fā)展需求,大家卻未必能一下子認識到。在日本,由于城市化和家庭孤立化現(xiàn)象日益嚴重,人們對人與人之間有聯(lián)系的、具有生活情趣的社區(qū)生活產生渴望,并借此重新審視教育的內容、方法、制度和政策,寄希望借助“個性原則”來實現(xiàn)新的生活理想。在我國,社會的轉型為社會發(fā)展和人的終身、全面發(fā)展的一致性提供了條件也提出了要求,急劇變化的復雜社會環(huán)境突顯了人的自我選擇意識與能力,“主動發(fā)展的新人”、“個性健全的人”、“獨立創(chuàng)新的人”等成為對教育新的期待。這些新理想和新期待,都首先出現(xiàn)在少數研究者的理論話語中,而后成為理論話語系統(tǒng)的主體詞匯,進而滲透到實踐話語之中,并或多或少地通過實踐者的觀念和行為實現(xiàn)著它的“實踐形態(tài)”。一種觀念從個別意識到普遍認同再轉化成實踐要幾經反復和曲折,這個過程足以見證個人認識和能力的膚淺和單薄,也足以摧毀任何個人對自己變革智慧的夸張想象。

任何一個人,都是在變革中認識變革并在變革中增長相應的智慧;任何和變革有關聯(lián)的人,無論是從事研究的、管理的還是實踐的,都是變革的成果或產物而不單純是前提性條件。所以,對那種想當然的自我陶醉和責任轉嫁,都需加以冷處理。在以往的變革思維中,教師一般被作為最后的責任承擔者,而事實上,他們只不過是充當了最后的執(zhí)行者,是理論者和管理者描繪出藍圖指令他們來操作而已,在變革設計和謀劃過程中,他們被“分離”出來。變革謀劃和實施的“分段”,造成任何一方都不能透析變革的全局和復雜過程,而只能得到些局部的零星的見識。認識到這一點,參與變革的任何一方,就可以認真檢討自己認識中的過度自負,或者不恰當的過度自卑,努力給予自己和他者以恰如其分的理性認識。從研究者的角度來說,目前所要做的是真正拋開偏見重新認識我們的教師。其實,只要真正貼近和走進實踐,就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師在課程開發(fā)、文化建設、學生管理等方面潛在的或者迸發(fā)的創(chuàng)造性的變革智慧,而這些智慧大多既不是先進理論者可給予的,也不是高明管理者能傳授的。已變得普遍的班干部競選制度以及后來的演進就能說明這個問題。把“競選”作為民主參與的一個手段和途徑,通過“競選”打破教師單方面指定班干部和班干部終身制的局面,在改革初期,在促進師生的民主意識和民主能力方面發(fā)揮了有力作用,但隨著認識的深入,“班干部崗位”從狹隘意義上的班主任幫手性質,逐步被看作是一個鍛煉學生管理班級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公共資源,一種不為某些學生所專有的、人人都有機會和權利分享的資源,“競選”作為實現(xiàn)“民主”的一個常規(guī)性程序,其局限性就暴露出來并被意識到:“崗位”是有限的,“民主”并不能擴大參與面。此時,師生表現(xiàn)出非凡的制度創(chuàng)造才能,如建設兩個或三個班委會;對班級事務分類實行“工作組”制;從功能和形式上擴展崗位類型等,通過廣泛參與來營造競爭對比,學習合作的氛圍,同時還保證了學校中各種民主制度和形式獨有的“教育性”,這是一種了不起的實踐創(chuàng)造。有這種智慧性創(chuàng)造投入的教育變革,成功的可能性無疑會變大。

二、借鑒過程中警惕制度、方法和本土文化之間的漏洞

把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匯聚在教育之中,并思考和定位置身于時代和社會之中的教育的應為與可為,可以避免就教育而論教育的狹隘思路,為準確把握教育發(fā)展的癥結所在和坐標所向提供基本條件;但這還僅僅是第一步,變革教育的措施一樣關系到教育發(fā)展的成效與意義的體現(xiàn)。日本近幾十年來教育變革的得失可供我們借鑒。

為了實現(xiàn)新的教育理想,20世紀70年代以后日本開始向產生“欺侮現(xiàn)象”、“校內暴力”等教育病理的中央集權制的“劃一的平等主義式教育和競爭性”宣戰(zhàn),著手放寬各種規(guī)章制度,“寬松”和“個性”成為教育變革的指導思想和變革目標。學校變革中體現(xiàn)“寬松自由”原則的直接措施是增加課余時間和減少課程內容,如實行雙休日制,課程內容與50年代比,削減近50%等。在班級組織、紀律和教育方法上也有相應的寬松改變,如上課不講紀律,教師管教不管學;幾乎沒有家庭作業(yè);班級里沒有“班長”或其他“班干部”,只有一些純粹服務性的“委員會”;還實施一種“平行教育法”,即在教課時不論有沒有能力,學生成績都要一樣;在運動會上或其他的比賽中不設一等獎,只設參與獎,只要參加了這項活動,就都可得獎,以避免落后的學生被別人看不起。學校為學生提供各項咨詢活動,對因為被欺侮而懼怕上學、拒絕上學的孩子,允許轉校、轉班或讓他們到學校的保健室自習,以脫離欺侮者等。

應該說,日本學校的各種改革措施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確實有效,但同時也暴露出回避問題實質和轉嫁問題責任的傾向。作為醫(yī)治“欺侮”等教育問題的處方,實行周五日制和削減教學內容的目的是想把孩子還給家庭和社區(qū),讓孩子生活得輕松和自由,以減輕心理壓力進而減少暴力行為的發(fā)生。從理論上可這樣推測,降低學校在青少年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那么與學校有關的各種病理現(xiàn)象就會減少。但顯而易見,這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趕出學校之外,把責任推向社會和家庭。周五日制推行者所設想的學校以外是“健康的家庭和社區(qū)”,但事實上,學校以外的地方更可能是“私塾”和“鬧市”?!啊ぷ骺瘛墓ぷ髦行闹髁x、公司中心主義和‘學校教育依存癥’、‘學校教育肥大癥’以及激烈的考試競爭,使得學校生活變得沒有放松的余地?!睂W校病理不是升學壓力、管理主義、學校生活與時代生活不一致等單方面造成的,而是社會、家庭和學校各種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所以單純靠壓縮學校時間、教育選擇自由化等,解決不了教育問題,同時還增加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導致新的社會問題。學校采取的一些如咨詢、指導和加強監(jiān)護的措施,也多是在防、堵上做文章,不能觸及產生問題的根本。

“在世界歷史上,很難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個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計劃地汲取外國文明?!比毡究恳浦病ⅰ澳脕怼背晒Φ亟鉀Q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問題,促進了社會政治生活的轉型,也希望通過“拿來”的方式變革教育。日本的三次教育改革,都以歐美國家教育為范型,尤其是從第二次改革開始,在變革的制度和方法上全部仿照美國模式。但制度和方法很難孤立地評價出好壞,只有在具體的教育情景中、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并在運行過程中才能準確認識和判斷其價值。制度與文化處于相互構成的關系狀態(tài),美國的民主制度誕生于它的文化并依賴這種文化,并與之相互滋養(yǎng)、相互生成。在具體制度和方法的借鑒過程中,日本所缺少的可能正是對自己社會文化特性以及不同民族文化差異性的深度反思。

日本和美國在思想、文化乃至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非常明顯。日本社會以均質性、劃一性著稱,差異被當作異端。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由于日元不斷升值,許多企業(yè)紛紛到國外投資,而隨父母到國外生活和學習的孩子一旦回國后,就首先成為被壓制的對象。因為他們將國外的思維方法和生活方式帶回,“擾亂”了學校的正常秩序。所以,日本從表面看是一個善于接受外來文化、善于學習的國家,但它的成功大體上集中在技術和制度層面,至于更深層的文化心理,在客觀上和主觀上都有排斥傾向。雖然,第三次教育改革以自由、民主、平等和個人等思想為內容,但事實上,日本人所信奉的個人、平等和自由等觀念,卻都是很“日本特色”的。日本的“個性觀”,與其說是“個人主義”的,不如說是“關系主義”的,因為不論孩子還是成人,都是集團或關系中的“個人”,個人的地位、價值是以所屬集團的社會地位來衡量的?!芭c眾不同”就應被排擠、受侮辱,而且是“恥有應得”。這與歐美對個人主義的看法有不同的性質;即使美國人現(xiàn)在也強調在“關系”中認識個人,但其對特殊性的態(tài)度向來是欣賞和包容的。

此外在日本的文化傳統(tǒng)中,“身份制”和“等級制”是相互關聯(lián)并沉淀為潛意識的文化基因?!案鞯闷渌靼财浞?,各盡其責”是他們理解的和諧秩序。給了你名分,也就意味著給了你這個名分下的社會地位,或者受尊重,或者受排斥,也都是“各得其所”。所以,理解日本人的平等、自由、個人等觀念,必須放在他們的“身份”和“秩序”的文化背景中,否則,就容易和西方的平等、自由和個人觀念等同。日本人用日本文化改造了西方的企業(yè)制度,但在民主自由的制度里面流動的卻是自己的劃一、等級色彩很重的文化血液,這種被改造的或“日本化”的企業(yè)制度在成人世界里可以順利運轉(但也可能表現(xiàn)出另一種類型的問題),但在兒童世界里,在學校生活中,卻會出現(xiàn)兒童化的問題,即一方面是劃一、等級和排斥異己的文化意識,另一方面是民主的制度和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無組織和無政府狀態(tài),也即在制度和文化之間存在著一個漏洞,在這個漏洞中,會自行產生一種依靠自然法則(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處理群體關系的方式,欺侮現(xiàn)象就是一種表現(xiàn)。

教育體制和學校管理制度給個性、自由留出余地,但個性和自由卻沒有自然而然地“結果”。日本人傾向于把改革中出現(xiàn)的問題歸于舊制度的“疲勞”,但事實上“打不起精神”來的不光是劃一的集權制度,還包括美國式的新的“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許正是民主制度誘發(fā)和加劇了欺侮現(xiàn)象、班級崩潰等問題的程度。在日本,也有人認識到自由、平等、個性等觀念是班級崩潰的真正土壤,認為那種把各種教育病理問題的重要原因看作是學校內部的東西,尤其是制度的東西,并把制度的變革與學校自由化、教育個性化直接從表面上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不恰當、不明智的。對日本來說,缺少的或許并不是單純的制度性變革,而是縮小文化與制度之間漏洞的人為努力;在已有的文化基礎上、在新的社會結構上,重建新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生活的價值觀念,才是文化建設的真義。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增強,文化交流深入,“制度熱”在中國也暗暗升溫。在教育中,引進制度的熱情也一度異常高漲,但我們同樣需要思考我們是否具備產生這些制度和保證這些制度運行的文化土壤。從文化特性和變革思維方式上看,此時的我們和日本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匹配,單純的制度挺進不是沒有可能,但卻不會行得太遠,類似日本的新的制度性問題也會在所難免;其實當前已有很多的制度疲憊現(xiàn)象和文化漏洞需要我們進行大量亡羊補牢的工作?!氨緛砻裰鳌焙汀盀榱嗣裰鳌闭f明了文化根底的不同,民主制度運行于民主文化中可能是一種如魚得水的自然狀態(tài),但脫離開它的文化母體,則可能導致無政府主義。

三、追求和實現(xiàn)教育變革的本土文化意義

教育變革賴以自足和驕傲的文化目標,還不在于致力于填補“借鑒”和民族文化之間的漏洞。這涉及如何認識學校變革和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如何理解學校變革的文化使命以及如何尋找完成文化使命的途徑方式等問題;而且,也不僅僅是認識層面的問題,其中還涵蓋對民族文化的基本態(tài)度和文化變革的思想方法等。

我國正處于社會的全面轉型期,全面轉型,就意味著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變革的同步性及相互作用性,就意味著社會各個領域都要為實現(xiàn)社會全面轉型而變革自身同時也為整體變革做出“分內之貢獻”。教育變革,一方面要依據社會文化的推動實現(xiàn)自身的轉變,另一方面,又不能等到社會文化轉型成功之后,再考慮自身的變革;教育同樣承擔著社會文化傳承、文化改造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多重使命。對于社會文化和學校變革的相互生成性,“新基礎教育”有著自己相對全面的理解:教育提升文化的教育功能,以形成學生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一種積極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和探索、創(chuàng)造意識的態(tài)度和作用,以開發(fā)學生的生命潛能;中國的現(xiàn)代化過程是培養(yǎng)新的一代和改造成年一代的雙重意義上的人的現(xiàn)代化過程,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雙重改造,包括觀念、內容、組織、活動及教育的行為方式的全面改造;學校要完成適應新時期發(fā)展所提出的新文化任務,唯一的出路是參與新文化的創(chuàng)造,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時代精神建構超越現(xiàn)實指向未來的新學校文化;學校新文化的建設并非要求對歷史和現(xiàn)實采取虛無主義的態(tài)度,而是應在現(xiàn)有文化的基礎上,按培養(yǎng)新人的要求,進行取舍、整合與轉化,使文化活化、動態(tài)化和面向未來。

教育的文化使命并不是理論的奢望和虛幻,因為文化作為生存方式,不是靜止的、凝固的“遺產”,而是活動、策略和變遷著的,它就滲透于人們日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中,并通過“活動”表現(xiàn)出來;所以,文化的改造就意味著是對現(xiàn)實中人的觀念行為的改造,改造教育中人的觀念行為,也就觸及和走到了實現(xiàn)教育文化使命的基本途徑上。

教師和學生習慣于“執(zhí)行”已經被安排好的什么,教師完全依賴于教科書教學、課堂上演出的是一幕幕事先編排好的“教案劇”,即使在教育變革中,教師也要求給“操作模式”,不僅被別人而且被自己降為按照固定流程和程序進行操作的“操作工”;班級中,學生“干部”和“群眾”層級分化,班干部天經地義地成為教師管理的幫手,行使“小警察”、“情報員”和教師“代言人”的角色和職權,作為“精英”包辦所有的班級事情,一般來說是“終身制”,不發(fā)生嚴重錯誤不會“下崗”,而其他學生則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缺乏管理與自我管理的意識與能力;即使是班干部,也會認為“鍛煉的機會”是教師給的;等等。學校中師生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依賴順從和整個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息息相關,而學校班級的組織結構和社會組織、社會結構也有很強的同構和同質性。所以,在這種意義上,更容易理解學校變革和社會文化發(fā)展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和依賴關系,也更容易理解學校通過變革來實現(xiàn)自身的文化使命,是可以在日常性工作中、通過改變師生的觀念和行為方式切實進行的。

在師生心目中,對于班干部標準有以下幾種認識類型:

(1)成績和能力型:學習好,有能力。

(2)特長型:某些方面領先一步(如智多星、火車頭、水中魚)。

(3)態(tài)度和品質型:肯為同學服務,工作認真;說到做到;對自己要求高。

(4)資源型:把各種崗位看作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的權力和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的鍛煉自己的資源。

對這些認識進行過程性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一種明顯的變化趨勢:在改革初期,前兩項認識占絕對多數,后來中心逐漸后移,目前,第三類型成為普遍認識,第四類型開始增多。在一些學校中,班干部的推舉標準已經發(fā)生變化,即不再從能力,而是從“工作認真;熱心助人;說到做到;對自己要求高”等方面對班干部提出要求。當然,雖然推舉班干部時我們不再“唯能力”論,但在班干部上任之后,不僅要從能力和態(tài)度方面要求,而且還要有意識地從態(tài)度和能力方面對班干部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干部崗位的教育價值和作為一個公共教育資源的意義。與此相關的是對干部輪換制的認識變化,在實施干部輪換制的初期,各種阻力比較大,“做得好好的,為什么給撤下了”?思想上很難想通,心理上也很難接受?,F(xiàn)在,班干部被輪換下來感到“很光榮,因為可以帶新干部”,還有人認為“可以到新的崗位上或挑戰(zhàn)新的有難度的工作,更多地鍛煉自己”。有的班干部會主動提出讓少數能力差、或沒有當過班干部、或擔任過的崗位難度較小的同學有鍛煉的機會,以培養(yǎng)能力、鍛煉膽量。而且,這種認識還輻射到家庭、社會。干部輪換制實行初期,最大的阻力其實來自家長,當家長也接受了“資源意識”后,“干部輪換制”的阻力自然消失。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教育變革和人的變革、教育中文化的變革和整個社會文化的變革,其相通性和一致性是內在的,而不是人為強扭的。

當然,追求和實現(xiàn)教育變革的本土文化意義,不僅是指對本土文化的改造或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宏揚,它體現(xiàn)的其實是對待民族文化的一種基本態(tài)度、立場或者是在教育變革中必須秉承的文化信念,即“中國教育與中國本土文化是相互纏繞相互鎖定又彼此構成和彼此催育的,只有在民族文化土壤中扎穩(wěn)根基,才有可能擺脫外來教育和文化對我們的強力牽引和拔根式的撼動,實現(xiàn)民族性意義上的自主發(fā)展”。

注釋:

[1][日]藤田英典著,張瓊華、許敏譯:《走出教育改革的誤區(qū)》,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頁、89頁、88頁。

[2][美]魯思·本尼迪克特著,呂萬和等譯:《菊與刀——日本文化的類型》,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41頁。

[3]葉瀾:《世紀之交中國學校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參考》, 1996年第5期。

[4]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7期。

[5]葉瀾主編:《“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報告集》,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1999年版,44頁。

第2篇: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智慧;情境教學

一、巧用情境教學,營造智慧型課堂教學氛圍

情境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情境教學要求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結合在一起,通過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語言描繪、實物演繹、角色扮演、藝術渲染,將語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可以整體感知、把握教學內容。另外,通過語言的描繪等,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的魅力,提升學生審美標準,使得學生與語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產生共鳴。

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教學,通過講述一個故事將學生帶入故事情節(jié)當中。學生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發(fā)揮想象空間,便能再度回到故事情形當中。然后通過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生生、師生間交流互動,共同總結文章中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和重要意義,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二、加強師生的互動性,創(chuàng)設游戲教學情境

小學課堂教學本著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來引導學生健康向上地快樂學習、愉快生活。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更應該是充滿活力和樂趣的教學過程。教師通過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也增強學生在游戲中接受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現(xiàn)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第3篇: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教學質量教學模式學習興趣化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可以培訓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瘜W學科的內容中既包含了許多化學元素的基本性質研究以及化學領域相關的基本概念,又包含了許多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的計算題。這些學科知識都需要科學合理的記憶并消化。由于化學本身富有的專業(yè)性與獨特性,就使得有些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經常會覺得棘手且難以推敲,從而造成了厭煩等負面情緒。如何讓學生對學習化學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并能提高學習質量,是一個值得探討和深入研究的教學問題。以下列舉出一些在提高化學教育效果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讓學生主動熱愛化學,產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力量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主動學習的自我意識以及自我升值的責任感與源動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從人對某項事物的熱愛與追從開始的。因此,充分激發(fā)學生自我學習的興趣,才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內驅力的最有效的途徑。

1.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

青少年好奇心強,對自然界的許多現(xiàn)象,包括身邊的事物都懷有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將學生的興趣引向化學探索的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這樣可以有助于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熱情。

把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引入課堂,不僅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探索化學奧秘的濃厚興趣,有利于學生視野的開拓,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靈活運用,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

2.用化學實驗來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

由于化學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根據每個學生愛動的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每一次的化學實驗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化學實驗的特點,增加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般情況下,化學實驗的形式主要分為教師的演示實驗以及學生實驗。教師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要向學生闡述本次實驗的目的性,操作過程要做到規(guī)范,使得化學實驗產生明顯現(xiàn)象,便于教學討論。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與學生保持充分的互動,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否則就失去了實驗對學生提高學習主動性的意義。學生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積極地參與其中,在獲得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再來說說學生實驗。在學生實驗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去進行實驗操作,以免發(fā)生意外事故(某些化學實驗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操作不當可能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仔細觀察實驗中產生的化學現(xiàn)象,做好實驗記錄。與此同時,如果發(fā)生學生不能理解的現(xiàn)象與疑問,教師要及時的予以解答。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業(yè)余時間做一些有趣的家庭小實驗,把課堂知識靈活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記憶并鞏固。

二、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1.著重突出基本知識點,有效組織教學內容,杜絕題海戰(zhàn)術

題海戰(zhàn)術,只會讓學生越發(fā)覺得厭煩,學習壓力巨大,起到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主動性的效果非常小。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剔除題海戰(zhàn)術。教師首先要把課本的知識點講透,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接受并消化完畢,然后配合一定數量的練習來熟悉鞏固基本知識點,之后可以講授一些典型習題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雙方逐步磨合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的是啟發(fā)式的教學,層層深入,逐步去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2.找出最合適的教學模式,并引入有效的學習方法

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研究并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授課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高成果的教學需要好的學習方法,教育者可以把聯(lián)想記憶等方法運用在教學中,把教學內容變得淺顯易懂,使得學生可以巧妙快速地記住專業(yè)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和思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和學習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儼然成為了現(xiàn)行教育的主流模式。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容量,多媒體所呈現(xiàn)的動畫演示生動形象,化學知識能夠非常直觀、一目了然地看清楚,化靜為動,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變得具體且生動形象。這樣不僅可以降低了教學難度,而且能夠強化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記憶,學生想象力的空間也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多媒體教學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也是必然的。但是,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切忌完全依賴,畢竟教學課件不是萬能的,應該以實際知識為主,多媒體課件為輔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學生,以免適得其反、本末倒置。

三、結語

本文所說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需要緊密結合,互相影響、相輔相成。只有學生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產生對化學學習的主動行為,才會有足夠意志去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上的教學質量,來達到高效果高水平的教育成果。課堂教學效果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了,教學成果才是有效的。

第4篇: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關鍵詞:英語詞匯 學習態(tài)度 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330-02

語音、詞匯和語法是構成語言的三要素。詞匯是構成語言的材料,只有掌握足量的詞匯才有可能順利地進行交際。語言學家Wilkins 也認為,沒有語法,人們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可見,詞匯在語言中的地位何其重要。

一、中職學校學生對詞匯學習態(tài)度的分析

R.Gardner和 W.Lambert對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動機做了大量的研究,雖結果不同,但有一點卻很明確: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外語學習中的兩大因素。但中職學校大多數學生語言基礎薄弱,認為英語沒意思,對他們將來沒有什么用。這樣的態(tài)度導致他們對英語詞匯學習有以下問題:首先,對詞匯不重視。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就沒有了學習詞匯的動力,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解。其次,沒有掌握記憶規(guī)律,復習頻率不夠。記單詞只是應付聽寫、考試,過后,沒有重復單詞的習慣。最后,孤立記單詞,沒有聯(lián)系上下文。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語境和詞匯學習的關系時說:“詞語要在語境中(上下文)才有生命力,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

二、中職學校英語詞匯教學方法的探索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中職校園中,如何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有效地進行詞匯教學,顯得很重要。根據個人的教學經驗,結合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以學生為本,遵循詞匯教學的原則,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掌握記憶詞匯的技巧,以下是幾種基本的詞匯教學方法。

1.掌握讀音,據音拼詞。學生在學習詞匯時,常常習慣于只記單詞的拼寫和中文意思,對于該單詞的發(fā)音規(guī)則不重視,結果造成詞匯學習費時低效。其實,大多數單詞的發(fā)音和拼寫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如元音字母a、e、i、o、u在重讀開音節(jié)中讀其在字母表中的發(fā)音/ei//i://ai//?藜u//ju:/,在重讀閉音節(jié)中讀短音/?//e//i//?蘅//?蘧/,字母組合-tion,-sion,-cian 通常發(fā)/?蘩?藜n/,如production,invention,commission,musician 等等,-ee,-ea 通常發(fā)/i:/,如feel,bee,weak,heat等,有時發(fā)/e/,如weather 等。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掌握英語的讀音規(guī)則,讓學生透過單詞的正確讀音,找出相同的音源,訓練他們看到任何一個單詞憑直覺就可以判斷它的讀音并拼寫出來。掌握了讀音規(guī)則,不但有利于識讀單詞,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水平,可謂一舉三得。

2.背誦段落,寓詞于句。中國絕大多數英語學習者都在缺乏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學習英語,這樣比較難記單詞,就算一時記住了,也會轉身便忘。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背誦名句格言、精彩段落來記憶單詞。在朗朗的讀書聲,浮現(xiàn)在腦海里的鮮活文字以及文章的文體風格等等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背誦不僅能幫助記住單詞的讀音和拼寫,而且能掌握詞的用法,鞏固語句知識,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說,背誦是強化記憶的好方法。

3.利用構詞規(guī)則,擴大詞匯。據有關專家統(tǒng)計,英語單詞超過100萬個,但單詞的種子――詞根卻不那么多,常用的也就是100多個。只要掌握了一些英語單詞的構詞規(guī)則,不但可以快速擴大詞匯,效率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輕松地學習英語。英語中主要有三種構詞法:(1)合成法(compounding):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合成一個單詞。如,hand(手)bag(袋),hand + bag = handbag(手袋);day(白天)dreaming(做夢),day + dreaming = daydreaming(做白日夢)等。(2)派生法(derivation):通過給詞根加前綴或后綴或者兩者兼著構成新的單詞。例如,hand 詞義是手,可構成以下的單詞:handful、 handy、 handily;在形容詞加前綴 un-,in-,im-,ir- 等,使他們所附著的詞變成否定,如,unfair,incomparable,impossible,irregular等;在動詞前加re-,表達該動作的重復“又、再”,如,rewrite,reconstruct,recast,recapture等;在給名詞加后綴-less,使其與原義相反,如,careless,hopeless,homeless等。(3)轉化法(conversion):也就是一個單詞可由一個詞類轉化成另一個詞類。如,attack(進攻)動詞;attack(進攻)名詞;water(水)名詞;water(澆水)動詞;book(書)名詞;book(預定)動詞等等。

4.激起頭腦風暴,聯(lián)想記憶單詞。心理學認為,聯(lián)想實際上反映了客觀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他在促進人的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力求在腦際中建立相互依存的知識結構,進而增強記憶,戰(zhàn)勝遺忘。(1)利用聯(lián)想規(guī)律。如學了Peasant(農民)可以聯(lián)想到farmer(農場主)、field(田野)、land (陸 地)、spade(鏟)、plough(犁)、rice(水稻)、wheat(小麥)等等。(2)利用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對照:如clever、bright、intelligent、smart都是形容詞,表示“聰明的”。good-bad;right-wrong;tall-short。(3)同音異形歸納對比。son-sun;here-hear;father-farther ;meat-meet

總之,英語的單詞就如一堆散的珍珠,用一條線串起來,既便于攜帶且不容易丟失。頭腦風暴聯(lián)想記憶單詞就是這樣一條線,只要抓住它就可以記起一串單詞。這樣的單詞記憶方法,改變傳統(tǒng)機械式記憶的枯燥乏味,提高了記憶效果。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情感等因素,了解其個性特點、語言水平、語言潛能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有效地記憶單詞,提高詞匯學習興趣,并經過不斷的積累,最終能夠正確理解英語語言信息,熟練地用英語表達思想,進行有效的交流,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第5篇: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關鍵詞:語境學視角;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效果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英語作為世界語言在我國與外界交流過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社會對技術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中職院校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了培養(yǎng)高技能、高素質人才,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語境創(chuàng)設的合理性。這樣才能內化學生的知識技能,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詞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英語詞匯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語境學視角下中職英語詞匯教學分析

1.利用情境進行詞匯教學

教師在輸出新詞匯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幽默風趣的語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并有效運用新詞匯,加強記憶。

2.合理運用提問回答形式

教師在講解新詞匯時,可以運用合理的提問回答形式,讓學生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fā),靈活使用新詞匯。這樣的方式不僅能使學生了解相關的詞匯,還能為學生提供具體的語境,便于學生思考和組織語言,促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提升。

3.利用語境捆綁的教學方式

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形近字,導致學習效果低下。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詞匯教學活動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和區(qū)分形近字,必須合理運用語境教學方式,利用語境捆綁形式,將詞匯與具體的語境相聯(lián)系,從而便于學生的記憶,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掌握。如學生對re-spectable,respectful,respective這三個詞匯進行學習時,由于其具有相同的詞性,并且都是由re-spect派生形成,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其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語境,使學生學會區(qū)分該類詞匯。

二、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語境的應用效果分析

1.有利于詞義的確定

在英語詞義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有效辨析詞匯的含義,可以充分采用語境教學法。一般而言,詞和詞組雖然孤立,但是將其運用在具體的語境中,能夠與其他的詞語構成完整的語句,并與特定的語境進行有機聯(lián)系。因為語境和上下文能夠有效決定詞義,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借助語境,從而確定詞義。如“work”一詞作名詞有“工作、著作”等含義,教師在對“work”一詞的含義進行講解時,可以創(chuàng)設合理的語境,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該詞的含義。如This is Tom’s greatest work(這是湯姆最偉大的作品)。此外,如果教師僅僅讓學生掌握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而無法聯(lián)系語境,將會導致學生難以從真正意義上理解該詞匯,從而無法正確運用詞匯。只有某詞語與其他詞語構成具體的語境,該詞才具有意義,學生才能深入理解英語詞匯,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2.有利于詞義的判斷

學生在對英語詞匯加以學習時,可以以定義、上下義、反義詞、同義詞、語境以及文章綜合信息等方面為依據,對詞義進行猜測和判斷。如文章內容往往會涉及對比關系的詞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這種關系,并從自身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對該詞的含義進行判斷。以further和father為例,兩者都有“更遠”的含義,教師在對其進行講解時,可設置恰當的語境,如Can his Game Team go further?(他的游戲隊能走得更遠嗎);She Jumps father than Jessie.(她跳得比杰西遠)。前一例句中further強調深度,其表示的是程度上的遠;而后一例句中father強調廣度,其表示的是距離上的遠。

3.有利于消除歧義

每種語言中都會存在多義詞,漢語中部分單音節(jié)詞可為多義詞,而英語詞匯中也是如此,其最突出地表現(xiàn)在部分數詞、顏色名稱以及動物名稱上。如“dog”一詞,其具有“家伙,人、狗”等含義,如She is a lucky dog(她是一個幸運的人);He has a hearty dog in his house(他家有一條衷心的狗)。

綜上所述,對于語境學視角下的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利用情境進行詞匯教學,合理運用提問回答形式,有效利用語境捆綁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有效確定和判斷詞義、消除歧義,便于學生對詞匯的記憶和掌握,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確保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金麗娜.探究語境教學下中職英語詞匯輸入與輸出學習策略[J].海外英語,2015(2).

第6篇: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一、以趣引領是構建有效體育課堂的前提

萬事趣為先,興趣乃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體育課保持持續(xù)、濃厚的興趣,方能集中課堂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朝著老師指向的目標和布置的任務去努力,為此,學科教師務必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方面下一番苦功。一線體育課教師,應從多方面多角度努力尋求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諸多措施,使班級學生在充滿智慧的教學中自由馳騁。

1.課堂導入要引發(fā)學生興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饒有興趣的課堂導入可以瞬間吸引學生眼球,極快地抓住學生心理,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迸發(fā)出積極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作為學科一線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出契合教學主題的最佳課堂導入情境,讓學生較早地步入體育課學習和練習的殿堂。筆者在長期教學實際中,較好地遵循了這一原則,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富有激情、新穎的外界條件。無論是室外體育課,還是室內專題健康課,教師都盡最大可能采用合適教學的形式,創(chuàng)設出既迎合學生口味的生動教學情境,又提升的課堂知識的達成度。例如根據課堂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時場地可以采取正方形、半圓形的隊形,有時則可以采用弧形甚至是五角形等不同常規(guī)的場景設計,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提起了學生對該內容的學習興趣。即使看似平常的準備活動,也應采取創(chuàng)新思維形式,讓同學們有耳目一新之感。傳統(tǒng)體育課堂的準備活動,往往由教師包辦一切,“松松手”、“踢踢腿”、“集體跑跑步”之類的,盡管這些準備活動內容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作為教師,不妨試想:能否讓學生自由組合、分類自主練習呢?若能采取這樣準備活動的形式,便可以預測學生的投入程度和興奮程度了。事實上,任何活動只有喚醒學生的興奮點,它才會出現(xiàn)良好效果,進而使體育課教學朝著教師預期的方向前行,這樣的課堂導入方式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需激發(fā)學生興趣

與各門文化課一樣,中學體育學科每節(jié)課都有其需達成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情感價值觀提升。體育學科教學要通過各項技能知識的傳授和訓練,不僅要使學生在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上得到明顯提高,而且還應注意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塑造他們的優(yōu)良人格。大凡面對各項運動項目,尤其是球類項目時,大多數同學都會很感興趣,但這種興趣常常是膚淺和雜亂無章的。比如籃球項目,尤其是男生,他們只知道拼命哄搶,大有自娛自樂之意。殊不知,籃球也是一項集體運動項目,需要發(fā)揚集體協(xié)作精神,而不是大搞個人英雄主義。作為學科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團結協(xié)作和集體主義教育,列舉一些典型的、學生們耳熟能詳的事例,這樣方能達成教書和育人的雙重目標。再如筆者在教學“前滾翻”內容時,場地安排是把墊子擺設在斜面上,帶領學生來到布置好的場地前時,用巧妙設問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進入學習角色。問題設計如下:墊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用處?為什么要將墊子放在斜面上等等?這時學生便圍繞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教師則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因勢利導,來抓住重點,引出關鍵問題,使學生能分清主次,把知識和技能縱向連貫起來。在進行前滾翻練習時,筆者安排了自練、互練、小組組合練以及互比、互評的交替練等形式,其間教師則運用精講示范、分層要求和整體提高等方法進行指導,同學們興趣盎然。這樣的練習安排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培養(yǎng)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以法促行是構建有效體育課堂的關鍵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應是通過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科學方法,借助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創(chuàng)新形式,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感悟道理,唯有如此,才能提升體育課教學的最終實效。學科教師需要從思維和方法等方面作出努力,要求我們著力做好以下方面:

1.授之以漁,教給學生主動練習的方法

日常體育課和其他文化課程一樣,是學生諸多知識門類中不可或缺的學科,既不能將日常體育課理解為放松課、調節(jié)課,也不能將體育教學簡單理解為只是直接為增強學生體質服務的課堂形式,更重要的則是要教會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鍛煉的方法,讓這些方法扎根于學生內心深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和“自練通行,自學得之”的目的。體育學科的內在知識結構雖然相當復雜,但這些知識之間往往存在著某種類似或相同的成分,例如面對初三學生中考的幾個項目,教師要教給學生相關動作要領,并進行相當次數的技巧示范。同時,教師還需通過共性項目來進行比較,找出細微差別,盡最大可能地讓每位學生掌握要領,發(fā)揮出最佳水準。通過諸如對比短跑與中長跑項目,跳繩與原地跳躍,鉛球與擲實心球等,最終提高學生中長跑、跳繩和擲實心球的能力。在安排練習時,既要考慮到學生原有的基礎甚至身體狀況,又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知識體系的差異性,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組織相應的練習方式,所以教師在教給學生的練習方法時,應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而確定,努力尋找它們的共性。如引導學生嘗試自練來體會,讓他們主動感悟動作的難易點;啟發(fā)學生通過自由組合的小組練來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組織和活動能力。

2.啟發(fā)誘導,培養(yǎng)學生靈活多變的思維能力

第7篇: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這次全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是在我省教育事業(yè)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科學分析面臨的形勢,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明確重點,強化措施,著眼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立足于加快建設人力資源強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全省教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濰坊市素質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創(chuàng)造了很多好的經驗。這次會議在濰坊召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部門作了大量準備工作,在此我們謹表示感謝。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盡快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素質教育上來

黨的十七大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fā),作出了“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zhàn)略部署,為新時期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指明了工作方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f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實現(xiàn)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根本性轉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全省教育系統(tǒng)一定要把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努力在武裝頭腦、提高素質、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狠下功夫。

以十七大精神推動教育工作,首先要在實施素質教育上“開花結果”。素質教育既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新課題;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條件,又存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既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任務和要求,又是教育的本質和主題。當前特別需要大家在以下四個方面統(tǒng)一思想、形成共識:

(一)實施素質教育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根本要求。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總書記在去年全國優(yōu)秀教師座談會上指出:“中國的未來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結底靠人才,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在教育?!笔∥⑹≌畾v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始終把它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zhàn)略,全省基礎教育進一步鞏固提高,職業(yè)教育得到迅速發(fā)展,高等教育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各級各類教育呈現(xiàn)出競相發(fā)展的良好局面,順利實現(xiàn)了從人口大省到人力資源大省的歷史性轉變。當前,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國家和地區(qū)間的發(fā)展競爭,越來越依賴于人力資源的競爭,高素質人力資源已成為經濟競爭優(yōu)勢的決定性因素。我省有9310萬人,素質低,就是沉重的負擔;素質高,就是巨大的資源。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是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人力資源優(yōu)勢的根本途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開發(fā)人力資源的關鍵。建設創(chuàng)新型*和人力資源強省,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核心任務,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創(chuàng)新型專門人才,加快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由人力資源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的轉變,為實現(xiàn)省九次黨代會提出的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率先發(fā)展,實現(xiàn)富民強省新跨越的宏偉目標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二)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題??倳浿赋觯骸叭鎸嵤┧刭|教育,核心是要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這應該成為教育工作的主題?!苯逃ぷ鞯幕灸繕耸桥囵B(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本質和主題??鬃犹岢觥坝薪虩o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說“普通教育養(yǎng)成國民健全之人格,專門教育養(yǎng)成學問神圣之風習”“教育者,養(yǎng)成人格之事業(yè)也”;陶行知講“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康德說“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為人?!敝型饨逃疫@些精辟深刻的論述都充分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全體教育工作者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緊緊抓住素質教育這個核心,大力宣傳、全面推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積極倡導者、大力推動者、堅定實踐者。

(三)實施素質教育面臨著良好的機遇。當前,教育事業(yè)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素質教育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可以說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之所以說“天時”,是因為從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國家的重大戰(zhàn)略和法律規(guī)定。黨的十七大立意鮮明地對實施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對實施素質教育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上升到法律層面。之所以說“地利”,是因為教育總體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各級各類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礎。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全面建立和不斷完善,為我們一心一意抓教育教學改革、一心一意抓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保障。高等教育實現(xiàn)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跨越,職業(yè)教育不斷發(fā)展壯大,基本打造起廣大學生多元成才的“立交橋”,升學競爭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之所以說“人和”,是因為從當前社會氛圍看,實施素質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我省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早在1997年,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在我省召開,招遠市被李嵐清同志譽為素質教育的“源頭”。全省學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強,全方位育人體系初步形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取得突破,新課程體系全面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考試評價體系框架基本形成,考試制度的“指揮棒”導向作用初步顯現(xiàn)。目前,素質教育進入了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全面展開的新階段。

(四)實施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盡管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邁出了新的步伐,但素質教育依然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難點、熱點和重點,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困難。應試教育傾向比較嚴重,不按教學計劃開課,不按教育規(guī)律教學,不面向全體學生,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xiàn)象較為突出,學生多樣性發(fā)展空間減少,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薄弱。學生作業(yè)多、補課多、考試多,拼時間、拼精力,課業(yè)負擔仍然很重。學生體育活動偏少,身體狀況較差,健康成長問題非常突出。國家統(tǒng)計局調查表明,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爆發(fā)力、肺活量等指標持續(xù)下降,超重及肥胖檢出率上升,初高中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達到58%、76%??荚囌猩贫?、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力度還不夠,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在動力尚未得到有效激發(fā)。不少地方領導認識不到位,把素質教育當成“軟任務”,把升學率作為“硬指標”,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應試教育傾向。總體看,應試教育的狀況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素質教育的實施依然困難重重。

新時期、新形勢對教育事業(yè)賦予了新內涵、新要求。我們一定要正視問題,抓住機遇,知難而進,以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以更大的決心和信心,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加倍努力,奮發(fā)工作,把教育工作的重心切實轉移到素質教育上來,努力開創(chuàng)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點,加大力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實施素質教育的總體思路是: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實施素質教育擺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改革總攬全局,以創(chuàng)新為突破口,積極解決制約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問題,著力構建德育為先的育人體系,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進考試評價制度,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優(yōu)秀人才,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工作重點是抓好“五個一”。

(一)構建一個體系——德育為先的育人體系。古人說“先立人后立學”,指的就是德育的重要性。先生曾講“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fā)達,適助其為惡,無益也?!碑斍拔覈幵诟母锖桶l(fā)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國際國內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矛盾和斗爭更加復雜,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大家普遍反映現(xiàn)在的學生承受挫折能力下降、社會責任意識薄弱、艱苦奮斗觀念淡薄、缺乏團隊精神、紀律觀念不強、心理健康發(fā)展能力降低,甚至出現(xiàn)青少年違法犯罪上升的趨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根本上看這是忽視道德教育的苦果、片面追求考試成績的惡果。我們講德智體美,“德”是首位,“德育”乃是教育之“本”之“源”。正如先人所說,一個無品無德之人,既使有強健的體魄、超人的智力,也不會是一個合格人才。所以,我們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德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習慣,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遵循中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作為重點,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使校園成為弘揚正氣、團結友愛、生動活潑、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設基地。校長要對學校德育工作負主要責任,確保國家規(guī)定的德育目標、內容和要求在教育教學中落實。要健全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聯(lián)動機制,全面加強德育基地建設,充分發(fā)揮各類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的作用,增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及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要加大校園周邊環(huán)境治理力度,構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

(二)深化一項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任何一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都被置于國家層面來推進,是一項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國家工程。為應對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fā)展,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紛紛開展推動以提高未來國民整體素質為主要任務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國也于本世紀初啟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點解決傳統(tǒng)學科知識繁難偏舊、德育與生活與學科教學脫節(jié)、忽視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重復記憶式學習等問題。下一步,我們要把握重點,抓住關鍵,加快構建科學完善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讓素質教育的精神和理念充分體現(xiàn)在各學科課程中。要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全必修課程,積極開設選修課程,盡快形成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體系。特別是音樂、體育、美術、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定要配齊師資,保證開課率。任何學校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不開課、開不全和隨意刪減課時。要特別加強農村學校課改工作。農村學校是課改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各級要更加重視農村教育,關心農村教育,在師資、設施配備、課程開發(fā)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確保城鄉(xiāng)能夠齊頭并進。要全面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教育部抽樣調查表明,66%的學生每天鍛煉時間不足1小時,74.6%的學生認為體質差是由于體育鍛煉不足。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各級一定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嚴格落實國家對體育課程的規(guī)定,開足開齊體育課,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推廣“快樂大課間”,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到底。

(三)創(chuàng)新一種模式——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目前教學工作中,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方法,“重知識傳授、輕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還比較普遍,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潛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堅持知識傳授與綜合能力提高并重。一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要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深化教學方法改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啟發(fā)式、參與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學,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引導學生不斷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讓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地方。二要構建實踐教育模式。歐美國家的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很強,這與他們高度重視社會實踐教育有著密切關系。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載體,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踐性學習,增強體驗,活躍思維。要創(chuàng)新思路,科學規(guī)劃,逐步實現(xiàn)每個城區(qū)、縣(市)都建設一所綜合性、多功能的校外實踐活動基地,積極打造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平臺。三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廣大教師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平等對待,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務實創(chuàng)新的氛圍,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fā)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

(四)完善一項制度——考試評價制度??荚囋u價制度是教育的“指揮棒”,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偫碇赋觯骸八刭|教育決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綜合性、全面性和經常性。所謂綜合性,就是要教學生既會動腦、又會動手;所謂全面性,就是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所謂經常性,就是要根據學生長期的學習表現(xiàn)決定成績?!彼刭|教育先進地區(qū)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比較成功、比較科學。我們必須加大改革創(chuàng)新力度,促進學校經常性評價和考試選拔對素質教育的正面導向作用。一要進一步改革學生日常學習評價制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全面推行日常考試無分數評價,所有中小學都要為每個學生建立綜合、動態(tài)的成長檔案。要嚴格禁止各種不必要的統(tǒng)考,成績評定提倡實行等級制,減輕“分分必爭”帶來的壓力。二要進一步改革高中招生考試制度。我省高中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面,今后要總結經驗,深化改革,全面實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以學業(yè)考試取代升學考試,以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取代中考成績錄取新生,逐步將大部分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三要進一步強化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是保障高中教育質量的基本制度,要進一步嚴格考風考紀,確保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全面落實。要進一步完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保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全面、客觀、公正。四要進一步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按照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有利于高中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推進高中課程改革的原則,穩(wěn)步推進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去年,我省開始將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引入高校招生錄取,在高校招生錄取標準多樣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要認真進行總結,進一步加以完善,比如可以考慮調整投檔內容,延長閱檔、錄取時間,給學校以充足的時間閱讀素質評價報告,確保這項改革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各省屬高校要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成立由專家教授參與的學校錄取工作隊伍,突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學校錄取中的作用,力戒錄取工作的簡單化。要繼續(xù)落實高考招生報名社會化,禁止有關錄取數量的考核、獎勵與公布,將高中正常教學行為和學生參加高校招生考試區(qū)分開來,減輕學校的升學壓力。高考考生的成績等信息屬考生個人隱私,除招生錄取機構以外的其他機構和個人都無權掌握全部考生信息。

(五)打造一支隊伍——高素質師資隊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文明圣火的傳遞者、社會進步的引領者。古往今來,人們公認教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這個看似平淡的職業(yè),從來都意味著神圣、光榮、責任、奉獻。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沒有一流的教師,就不可能培養(yǎng)出一流的學生。要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努力培養(yǎng)造就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良好職業(yè)道德和堅實業(yè)務基礎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當前要構建好四個新機制:一是構建教師管理新機制。要深入推進教職工全員聘任制,盡快實現(xiàn)學校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營造能者上、庸者下、人員能進能出的人才競爭環(huán)境。要積極推行結構工資制,建立優(yōu)秀教師津貼制度,優(yōu)教優(yōu)酬,能者多得。二是構建校長管理新機制。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要依法落實校長的辦學自,大力推行校長聘任制、負責制,逐步實行職級制,建立校長任職資格制度。三是構建農村教師補充新機制。要高度重視農村教師隊伍老化和結構性缺編問題,統(tǒng)籌城鄉(xiāng)資源,建立優(yōu)秀教師支教制度、城鎮(zhèn)教師到農村任教服務和定期交流制度。要盡快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師編制標準統(tǒng)一,吸引優(yōu)秀人才到農村任教。嚴禁使用代課教師。四是構建教師及校長培養(yǎng)培訓新機制。各級政府要逐步加大對教師教育的投入,將教師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要建立中小學教師、校長全員培訓機制,完善教師崗位成長機制、專業(yè)發(fā)展激勵機制,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啟動“齊魯名校長”建設工程,繼續(xù)實施“齊魯名師”建設工程,促進全省師資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

三、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作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傾注更多的關心和愛心,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熱情,組織更多的物力和財力,全力以赴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fā)展。

(一)切實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是深化改革、促進教育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先導。目前有一種傾向十分有害,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抓教育工作簡單化、片面化,只關心升學率高低,并以此作為考核的主要指標,這極大地助長了應試教育的傾向。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首先消除這種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安磺笕巳松龑W、但求人人成才”。評價一個地區(qū)、部門、學校的教育政績,首先要看是否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教育事業(yè)是否全面均衡發(fā)展,素質教育是否全面推行,學生是否快樂健康成長。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嚴禁下達升學指標,嚴禁在媒體上宣傳炒作升學率,不以分數、升學率為主要標準來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工作成績,不以升學率論英雄,引導學校深入實施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二)堅持優(yōu)先發(fā)展,千方百計改善辦學條件。基本條件保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倳浺蟆耙愿蟮臎Q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yè)”。各級要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繼續(xù)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真正做到優(yōu)先發(fā)展、支持到位。一是鞏固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政策,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著力提高生均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確保校園安全。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在縣域內師工資、各種津補貼發(fā)放標準,努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要積極開展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二是全面啟動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盡快出臺《*省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推動各地學校公用經費、師資配備、設置與規(guī)劃、用地、校舍建設、裝備條件等達到省定標準,促進辦學條件的整體提升。三要深入實施農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我省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硬件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今年國家將進行驗收。各市要加大力度,在強化使用上下功夫,保證信息技術教育開課率,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

(三)加強管理監(jiān)督,依法規(guī)范辦學行為。加強學校管理,強化督導評估,規(guī)范辦學行為,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要嚴格按照《*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guī)范》要求,切實負起監(jiān)管責任。一是建立基礎教育課程實施評估和質量監(jiān)測制度。教育部專門成立了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我省的基礎教育課程實施評估和質量監(jiān)測工作剛剛啟動,要加大力度,積極推進,不斷完善,保證評估和監(jiān)測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專業(yè)性。二要加大辦學行為違規(guī)處罰力度。對違規(guī)辦學行為要嚴肅處理,追究責任,決不姑息,確保基礎教育沿著健康軌道運行。三要強化督導評估。今年省政府將進行首次素質教育專項督導評估,把督導結果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在《大眾日報》、《*政報》公布。各市要建立素質教育督導責任區(qū)制度,進一步加強對素質教育工作的督導、考核和監(jiān)督,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檢查方式。

第8篇: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關鍵詞:家庭;學校;社會;教育

一個人在他的成長生活的過程中,都要受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影響。只有在這三種教育的共同作用與影響下,人才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生活。然而,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往往把這三種教育分開來講,認為一個人能否成才關鍵是學校教育的好壞,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關系不大。由于人們的這種認識與偏見,現(xiàn)實教育讓人們越來越困惑,越來越迷茫,也越來越吃力,最終導致了在教育條件相當優(yōu)越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高分低能的局面。筆者認為,家庭教育是花圃培育階段,要想幼苗茁壯成長,就要靠家庭來呵護照料。學校教育是提高修剪階段,經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幼苗才會更加強壯,才會形成成長的潛力。而社會教育是成長競技階段,只有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競爭鍛煉,學生在學校教育儲備的生活潛力才能被挖掘出來,才能促進人的健康成長。

首先,家庭教育是一個人來到世上接受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就像花圃中育苗一樣,要經過父母的細心呵護,幼苗才會健康成長。這個階段看似平常簡單,其實是很辛苦的。作為育苗者,家長不僅要關注溫度,還要注重栽培的方式方法,更要注重對幼苗的營養(yǎng)調節(jié)。溫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只有在這個教育階段種下健康的種子,才會為幼苗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如果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基礎,學校教育再先進,社會教育再嚴格,也無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所以,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影響著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家庭教育做好了,一個人將來的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學校教育是一個人來到世上要接受的第二個教育階段。這個階段就好比把溫室中的幼苗移植大棚中栽培一樣,必須要進行更細致的扶持與呵護,以及必要的修剪。這里所說的修剪,不僅是要修剪枝葉,扶持成長,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每棵幼苗的不同特點進行修剪。既要修剪出共同之處,還要修剪出獨特之處,使“幼苗”在教師的精心幫助下健康成長。然而,現(xiàn)實的學校教育恰恰就缺失了這一點。在應試教育的指揮下,學校教育不得不一刀切。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方式,同一種目標,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成績。學生為成績而學,教師為成績而教。不管學生自身的成長因素,更不了解學生家庭教育的情況,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多數學生的特長發(fā)展,成績的好壞成了評價學生的準繩,從而造成了真正成才者鳳毛麟角,教育的成效大大縮減。因此,學校教育應該是多樣性的教育,既要與家庭教育相聯(lián)系,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要做好這一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關鍵。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學校教育才會提升,學生的多樣性才會被挖掘出來。

第9篇:中小學智慧教育范文

關鍵詞:思維導圖,中職英語詞匯教學,語義場,

中圖分類號:G633.4

一. 概述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jié)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fā)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jié)點,每一個關節(jié)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fā)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jié)點,呈現(xiàn)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關節(jié)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也就是您的個人數據庫。

思維導圖以放射性思考模式為基礎的收放自如方式,除了提供一個正確而快速的學習方法與工具外,運用在創(chuàng)意的聯(lián)想與收斂.它是一種展現(xiàn)個人智力潛能極至的方法,將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組織力與創(chuàng)造力。它與傳統(tǒng)筆記法和學習法有量子跳躍式的差異, 主要是因為它源自腦神經生理的學習互動模式,并且開展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學習特性。

眾所周知,英語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也是學好英語的關鍵,但絕大多數中職生覺得記單詞難,這成為他們學好英語的首要障礙。英語詞匯思維導圖的方法將會使零散、易忘的英語詞匯在學生大腦中可視化、邏輯化,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并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本研究選取1405,1406為研究對象,通過設計符合中職一年級英語學生認知習慣的英語詞匯思維導圖,實踐探索了使用思維導圖提高中職英語學生學習和記憶詞匯學習能力的有效性。進而試圖運用單詞思維導圖輔助英語詞匯的記憶以提高我校所有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

在美國及一些國家,語義圖作為一種建立在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學習策略廣泛研究和應用。語義圖策略通常是指利用大腦風暴的方法盡可能多的列出與某詞相關聯(lián)的詞概念,然后把結果圖示化. 本文以語義場理論為理論依據,通過筆者在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利用兩種語義關系下的同義,反義,上下義及搭配等關系構建語義場,共同應用于中職英語教學,以期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加深學生對詞匯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揭示語義場理論對中職英語詞匯教學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明確符合目標主體,針對不同學習者

英語學習的第一步是詞匯學習,它將決定學生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四大技能的水平。也正是阻礙學生學好英語的第一道門檻。《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中《基礎模塊上下冊》較低要求學生學習記憶1700個左右詞匯,較高要求是達到1900個,如若教師能夠培養(yǎng)其詞匯學習能力,進行因材施教,那么就有可能提高學生成績,進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學生的認知特征:我校學生學習英語主要表現(xiàn)在動機不足、缺乏英語學習興趣、意志力薄弱、不懂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等孤立地死記硬背所學詞匯,不會將英語詞匯進行聯(lián)想、歸類以增強記憶,也不會和同學、老師交流更好的學習方法。

(二).學生的起點水平:學生填寫學習興趣,學習風格,英語學習策略調查問卷,spass17.0統(tǒng)計分析學生的英語學習起點水平。

(三).學生情感態(tài)度準備:

把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

(四).學生信息技術技能:

學生熟練使用手機APP,word 2003,了解各種mindmap軟件,頁面截圖方法

四.選擇與活動設計。

(一)選擇詞匯思維導圖教學策略:根據每單元教材內容,為實驗班學生們設計適合他們認知習慣。在每個單元學完之后,安排他們完成思維導圖的填寫,布置他們課后根據自己的認知自主設計所學單元的詞匯思維導圖,并進行記憶。訓練方式①集中訓練;②分散訓練;③個別指導。將它們結合起來使用??刂瓢鄬W生仍然按照常規(guī)自行記憶詞匯,

(一).實驗班詞匯思維導圖教學策略教學程序

(1)教師常規(guī)教學

(2)教師課后引導學生頭腦風暴完成思維導圖填寫

(3)學生模仿教師的詞匯思維導圖,自主繪制詞匯思維導

(4)每單元結束后,W生回顧記憶本單元詞匯,進行本單元詞匯測試。

(二).控制班教學程序

(1)教師常規(guī)教學

(2)學生自行復習本單元詞匯

(3)每單元結束后,進行本單元詞匯測試。

四.教學?學習活動過程設計

(1)教學設計方案原則:一是訓練內容要符合學生的需要。第二條原則是所選擇的訓練內容應具有較強的遷移性和兼容性。第三條是難易相結合的原則。

(2)準備訓練材料:介紹學生所要學習的策略內容進行平時的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的分散訓練,對于個別困難學生指導,教師既要準備語言活動的材料和學習方法方面的材料進行個別指導。

(3)實施訓練計劃

①讓學生試著進行記憶詞匯活動;②讓學生描述他們完成任務的方法,并說明這樣做的原因;③教師介紹并演示詞匯思維導圖教學策略;④學生試著用詞匯思維導圖教學策略來完成一個類似的學習任務。

(4)多媒體教學課件:展示多種簡單易行的mindmap應用軟件

(5)學生作品規(guī)范/范例:

(6)學習參考資源:隨時隨地上網查詢

(7)活動過程模板:

(8)活動過程評價量表: 完成了一次學習策略的指導后對學習策略的成效進行評估,一生三,三生多的方法,每種至少寫出三的相關詞匯,每一個10分,以此類推,寫出9個以上就是滿分,能寫出新課詞匯的額外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