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

第1篇: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關鍵詞:現代企業(yè) 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報表 會計信息

一、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的現存問題

1,財務報表項目不確定

估計和判斷的客觀存在使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信息質量很大程度上由會計專業(yè)素質和業(yè)務水平所決定。人為因素的不確定性便造成財務信息的不確定性充斥于整個財務會計處理過程,諸如對壞賬準備的計提、無形資產經濟壽命的認定、固定資產折舊的年限和殘值的確定、遞延所得稅等項目的主觀性判斷。同時,財務報表項目內容本身含有的估計判斷成分,以及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中的粉飾成分,均明顯降低了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也使之參考價值大打折扣。

2,財務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

及時性是會計信息的靈魂。現行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對歷史數據的統(tǒng)計關注過多。使財務會計報告成為一種非實時性的記錄。其時效性必然受到影響。特別是有些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周期過長、時限過寬。披露的會計信息十分滯后。在企業(yè)生產周期日漸縮短、經濟活動風險日益加劇的今天?,F行的年度審計報告、季度會計報表等體系早已無法滿足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加上會計處理程序和傳遞渠道的限制,憑借先進技術提高財務報告信息及時性已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

3,財務會計信息內容不完整

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yè)所處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由以往的直接投資者、債權人等延伸到政府、顧客、經營伙伴、社會公眾等群體,這使得傳統(tǒng)財務會計報告模式中信息的披露往往呈現內容不完整的傾向。比如過于關注企業(yè)間的交易,而對關聯(lián)企業(yè)間的經濟活動(事項)卻缺乏必要的規(guī)范,再如對企業(yè)長足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的項目(人力資源狀況、各種軟資產等)缺少相應的反應。某方面會計信息的缺乏、財務報表的不完整勢必影響企業(yè)日后經營決策,尤其是一些特殊信息,此類信息使用者更會因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生消極想法。

4,會計信息缺乏預見性

現行財務會計報告過于重視歷史數據的總結,報告中往往只出現各種報表和數字的羅列,即使對相關信息理性處理和分析,也不能有效預見企業(yè)可能面臨的經營風險,特別是對價格波動性強的金融工具,此種財務會計報告模式根本無法做到及時預警。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向會計信息使用者傳遞有用信息至關重要,預測信息必將成為財務報表所揭示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否則很可能導致企業(yè)決策失誤,以及監(jiān)督管理部門監(jiān)管失效。

二,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體系變革的可行性

1,財務會計信息擁有新載體

人力資源、數字資產等信息對企業(yè)發(fā)展非常重要,產品銷售渠道、能源來源等則對企業(yè)財務狀況產生較大影響。但這些因素卻無法以貨幣形式加以描述。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也往往缺失。在網絡技術支持下。財務會計數據的載體由傳統(tǒng)的紙張形式轉變?yōu)榇沤橘|、光電介質載體形式,載體的改變不僅消除了會計信息處理過程中繁雜的分類和再分類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同時憑借同一基礎數據可實現信息的多維重組技術,會計數據得以能夠分類、重組、再分類。并使無形資產、產品銷售渠道等非貨幣信息也體現于財務會計報表中。

2,會計數據處理打破時空限制

在在知識經濟條件下,隨著計算機對使用數據的處理、加工速度千萬倍提高。企業(yè)不同部門、人員間處理和加工會計數據時相互合作、有效溝通,會計信息共事打破了以往時空范圍的局限。網絡技術的革新和遠程計算的推廣將財會人員從傳統(tǒng)日常業(yè)務中解脫出來。使之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財務會計信息深度加工、理性分析,以此為企業(yè)經營管理者及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信息支持。

3,會計倍息運轉速度明顯提升

以傳統(tǒng)利潤表為例,它以傳統(tǒng)會計收益概念和收入費用觀為基礎,在市場活動單一、物價基本穩(wěn)定、外部風險較低時,利潤表可以對企業(yè)經營活動收益狀況做出基本準確的反映。在市場化程度逐漸提高的經濟環(huán)境中,物價波動較大?,F行財務會計報告明顯顯露出缺乏前瞻性、預測性等不足。財務會計報表在進行大量調整和轉賬處理問題上較為弱勢?;ヂ?lián)網的出現及飛速發(fā)展。使企業(yè)財務會計信息輸入輸出模式由慢速、單向轉變?yōu)楦咚?、雙向。這一轉變滿足了網上交易的客觀需求,實現了會計實時數據的直接輸入輸出,其結果便是將各種會計數據以電子形式直接存儲于網絡和計算機中。并在實時處理和反映企業(yè)各項經濟活動的同時。向企業(yè)外部相關信息使用者財務會計信息。

三、構建現代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體系

1,轉變財務報告目標

就會計目標而言,目前會計理論界主要存在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兩種觀點。前者主張以反映經營者受托經濟責任為會計的基本目標,后者則強調向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決策的會計信息才是會計的主要目標。在知識經濟時代,資本市場逐漸發(fā)展和完善,企業(yè)股東結構趨于多元化、復雜化,企業(yè)便需要同時考慮現有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的信息需求。財務會計報告目標也應循著企業(yè)財務環(huán)境的變化而由受托責任觀轉變?yōu)闆Q策有用觀。這要求財務會計報告充分披露關于企業(yè)未來發(fā)展前景、盈利預測、現金流量等信息,并借助于網絡優(yōu)勢隨時對外信息。為企業(yè)各利益相關者提供快捷、靈敏的相關財務信息。

2,變革財務會計報告方式

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和提高促使網絡化經濟生活逐步展開。早在2000年1月1日,我國證監(jiān)會就曾發(fā)通告要求,除了在證監(jiān)會指定的報刊雜志上刊登年報摘要外,上市公司還須上網公告,且對網上的所有年報信息均承擔同樣責任。與傳統(tǒng)的紙質財務會計報告相比。網上會計信息既能節(jié)省資源,又讓信息使用者不必等待寄送或親自去獲取財務報告,會計信息自身的表達方式也突破了文字和表格的限制,更多地以圖形、音像方式表達信息內涵。圖文并茂的表達形式更加利于信息為使用者接受和理解。此外?,F代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還應通過網絡傳輸、閱覽、搜索等方法加快財務會計報告查詢速度,成為一種簡明易懂的、網絡上傳輸的、表式信息與音像化信息相結合的實時報告。

3,革新財務會計報告模式

(1)產生第四財務報表

現代企業(yè)制度要求財務會計報告必須披露全面、有效的財務成果信息,欲達到此目標,傳統(tǒng)的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為組合的財務會計報告體系已顯得無能為力,保留傳統(tǒng)報告形式,增加“第四表”,即第四財務報表――全面收益報表,則能突破傳統(tǒng)會計理論框架束縛,擴大財務業(yè)績報告內容。

(2)建立交互式報告系統(tǒng)

交互式報告系統(tǒng)實則是一種實時報告系統(tǒng),其目的在于通過縮短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時間和周期,解決會計信息的時效性和可靠性問題。其中,“實時”有相對實時與絕對實時之分,它要求企業(yè)從自身實情出發(fā),據成本效益原則,或者每天、每半個月、每月進行一次相對的實時報告,或者每發(fā)生一筆交易即實施一次絕對的實時報告。

(3)關注多元化的非財務信息

財務會計報告體系模式的轉變必然包括信息披露內容的改變,現代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應注重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數字資產、金融衍生工具等非財務信息,此類信息披露時可由財務部門和相關信息部門共同完成。如人力資源方面的信息可讓人力資源部門參與其中,由此部門協(xié)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變動等信息,并由會計信息系統(tǒng)予以確認和計量。為更好地編制和生成企業(yè)財務信息,財務會計報告的披露部門理應從會計部門拓展到人事、銷售、公關等多個部門。

第2篇: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關鍵詞:“互聯(lián)網+”;高職會計;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互聯(lián)網+”主要是指應用移動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等對各個傳統(tǒng)行業(yè)的發(fā)揮暫進行創(chuàng)新升級,從而在各個行業(yè)中形成新的發(fā)展形態(tài),對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發(fā)展意義重大。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傳統(tǒng)會計業(yè)務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yè)發(fā)展開始更加注重對云會計的管理和應用,高職院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社會對高職會計專業(yè)人才的需要也發(fā)生了變化。為此,高職院校教育人員需要借助“互聯(lián)網+”背景優(yōu)勢,將會計教學和“互聯(lián)網+”思維進行融合,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的促進高職會計實踐教育教學發(fā)展。

一、“互聯(lián)網+”背景對高職會計實踐教學信息化發(fā)展的影響

1、能夠拓展的會計商業(yè)報告語言

能夠拓展的會計商業(yè)報告語言是在互聯(lián)網、跨網絡平外等支持下專門用于財務報告編制、披露和有效應用的計算機語言。這種拓展之后的會計商業(yè)報告語言是將會計準則和計算機操作語言的結合性體現,在經過一系列的計算機語言分析和識別下能夠對財務會計信息語言進行統(tǒng)一的識別和分類管理??赏卣箷嬌虡I(yè)報告能夠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相關使用軟件應用提供更深層次的處理,實現財會信息的一次錄用、多次使用。在高職財務會計實踐教學中,應用可拓展商業(yè)報告語言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快速收集、分析各種類型的財會信息,并將自己總結出的財務發(fā)展信息及時傳播,促進財務會計的高效發(fā)展。

2、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豐富了高職院校財會教育資源

云計算是在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下通過增加相應的服務、財務信息使用和交換方式等拓展財務信息動態(tài)化傳播的虛擬資源。在云計算的支持下能夠實現財會信息的高效傳播,提升財會信息作用于現代社會生產的效率。會計云計算軟件的開發(fā)和應用會讓會計軟件處理技術、處理結構等發(fā)生深刻的變化,滿足大量用戶對財會數據信息的使用需求。大數據是指一種無法在可承受時間范圍內應用常規(guī)信息軟件捕捉的信息數據的一種集合。大數據在企業(yè)發(fā)展中的應用能夠提升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在大數據時展下,一些非結構性數據被引入到財會報告中,對財務會計人才的發(fā)展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互聯(lián)網+”背景下實現了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教學方式的靈活化發(fā)展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下,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教學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各種類型的教學形式、教學資源等實現了財務會計教學方式的靈活化應用。比如在學習“設置和登記會計賬簿”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視頻,通過視頻的播放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財務會計賬簿的應用和登記管理,在簡化教師教學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實際學習感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互聯(lián)網的不斷發(fā)展下,智能手機在人們的學習生活中也發(fā)揮出了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為此,在高職院校財會會計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利用手機進行學習。

4、“互聯(lián)網+”背景下實現了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互聯(lián)網+”背景下各種互聯(lián)網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人們的學習生活中,實現了高職教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MOOC的應用MOOC是一種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簡稱慕課。通過慕課能夠實現對各種網絡社交工具的整合性應用,并為學生的財務會計學習提供更多形式的數字化資源,豐富現有的財務會計教學資源。同時,在慕課實現的過程中能夠打破各種時間、空間對學生學習的限制。2)翻轉課堂翻轉課堂也被稱作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在課前完成一定的知識學習,并通過在課堂和教師交流解答自己自學中存在的疑惑。翻轉課堂的應用能夠提升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提前完成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答疑解惑,改變了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的灌輸式教育,學生也由被動的接受變?yōu)榉e極主動的學習。3)微課微課是微課程的簡稱,具體是指較短的時間內(一般5—8分鐘左右,不超過10分鐘)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對財務會計課堂教學中的各種知識點進行全面的記錄分析。微課在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突出財會教學重點,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存在的問題

1、高職會計人次培養(yǎng)目標和社會發(fā)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之間不相適應

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yǎng)發(fā)展的宗旨是讓學生在畢業(yè)之后就能工作,并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會計操縱技能和會計工作素養(yǎng)。但是實際上,高職會計畢業(yè)生在畢業(yè)之后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學校向社會輸出的會計人才和學生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脫節(jié)。

2、高職院校會計課程分類過于細化,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高職會計教學中分為多個發(fā)展方向,其中國際金融是培養(yǎng)社會一線人才的專業(yè),但這個專業(yè)在會計課程設置上存在嚴重的重疊,最終的教學效果不理想。

3、高職院校教學方式滯后

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應用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講授,學生根據教師的講授進行知識的記錄。另外一種是教師在簡單介紹課文內容,學生根據教師安排的任務進行學習。這兩種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為主,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4、對移動互聯(lián)網和信息化技術應用不完全

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領導對互聯(lián)網、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不充分,且學生會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實訓演練還沒有拓展。由于會計專業(yè)課程理論性很強,對移動互聯(lián)網和信息化技術應用不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發(fā)展。

5、政府部門、行業(yè)企業(yè)沒有對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發(fā)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我國政府部門沒有對高職會計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需求發(fā)展做出有益的引導,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發(fā)展。行業(yè)企業(yè)更是不愿意花費資金、人力和高職院校合作。

三、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完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策略

1、根據企業(yè)發(fā)展對會計人才需求確定“互聯(lián)網+”會計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在經濟新常態(tài)發(fā)展下,社會經濟形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一些企業(yè)發(fā)展需要轉型升級,原有的會計計算方式也要發(fā)生變化,表現在原來的企業(yè)會計人員只需要坐在辦公室工作就可以,但是現在需要企業(yè)會計人員不僅能夠做賬,而且還需要做到對業(yè)務的跟蹤。很多企業(yè)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提升到會計人才需要應用云計算在網絡上進行記賬、審賬等工作。為此,高職學校會計教學發(fā)展要適當和一些企業(yè)結合,應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手段培養(yǎng)適合社會、企業(yè)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2、調整會計教學內容,豐富完善互聯(lián)網金融下的會計課程

針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內容陳舊,沒有體現金融知識的時效性問題,有關教育人員需要對現有的高職會計教學教材內容進行調節(jié)。首先,課程設置要從社會發(fā)展對金融人才需要入手,對現有會計金融課程進行調整。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yè)課程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對財會課程內容進行重新的編排和設計。其次,要組織會計教師開設現代化的會計互聯(lián)網金融課程。

3、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方法

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為了培養(yǎng)更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金融會計專業(yè)教學特點采取有效的會計教學方法。比如開展任務驅動教學、小組合作教學、仿真性訓練活動教學等。在講授信用卡理財金融會計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以虛擬性的信用卡為基本切入點,讓學生分層不同的小組開展交流,并將討論的結果以PPT的形式進行展示。在“互聯(lián)網+”背景的這種課堂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會計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了學生音樂學習的主體作用。

4、加強對移動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

將移動互聯(lián)網、信息化技術手段充分應用到會計教學中,實現高職會計課程的信息化發(fā)展。教師的財務會計教學也要形成互聯(lián)網思維,通過教學的創(chuàng)新開展多維度的財務會計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要,應用互聯(lián)網資源滿足學生財務會計學習的多樣化需要。具體表現為教師在會計教學安排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各種現代科技輔助教學軟件,構造課堂內互動、課堂外交流的多層次財會教學模式。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高職會計課程的模擬化訓練,實現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全面跟蹤。高職院校需要借助“互聯(lián)網+”建立高職院校網絡平臺,加強對學生會計學習的日常管理。比如國內最先進的財會類學生實訓實習平臺,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將企業(yè)財務信息傳送到網絡上,學生借助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的收集,進行企業(yè)真實賬務的處理,積累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未來的就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

5、實現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財會教學和企業(yè)合作的方式,通過校企合作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適合企業(yè)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財會人才。但是在大學生數量增多的情況下,企業(yè)無法完全接受龐大的學術隊伍,也無法充分發(fā)揮出校企合作的作用。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背景下,大數據、云計算等相繼出現,在這些技術的應用下能夠將企業(yè)用人需要、要求信息和學生就業(yè)信息實現共享,校企合作能夠依托互聯(lián)網實現。同時,在校企合作發(fā)展中,政府部門要引導企業(yè)主動參與到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yǎng)中,通過“互聯(lián)網+”背景下技術的綜合應用形成科學、規(guī)范、系統(tǒng)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流程。同時高職院校要根據企業(yè)提供的人才需求和培養(yǎng)報道科學指定自己的教學計劃、課程內容、實訓體系等。

6、建立綜合性的財務會計教學評價機制

考試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現階段一些高職元宵的課程考核方式較為單一、簡單,無法在真正意義上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此,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的考核辦法,對當前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具體表現為教師要改變現階段一味重視理論知識考試的考評模式,在知識理論考核的同時加強對實踐操作內容的考核,從而科學的評價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比如在在金融務實課程教學考核中,教師可以安排30%比重的理論知識考核分數,安排70%比重的實踐分數,在考核中著重考核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為人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高職會計課程實踐發(fā)展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開辟了金融業(yè)發(fā)展的新領域,市場發(fā)展前景和應用空間廣闊。為此,需要有關教育人員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制定互聯(lián)網金融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調整課程內容結構,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教學,從而為社會發(fā)展建設提供更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金雪燕.中高職銜接下會計教育的分層次教學模式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2]孫玲,趙建梅.“互聯(lián)網+”時代下改進高職會計專業(yè)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11:64-65.

[3]劉麗娟.互聯(lián)網+時代會計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2:260-261.

[4]張文利.高職院校管理類專業(yè)“互聯(lián)網+教學企業(yè)”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02:56-60.

[5]張敏.基于高校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高職會計專業(yè)為例[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02:115-116+123.

[6]王茜.高職會計信息化模擬綜合實踐教學探索[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04:71-72.

第3篇: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關鍵詞】 華爾街; 盈余游戲; 游戲規(guī)則; 游戲工具; 反思

華爾街的盈余游戲由來已久,對美國資本市場的資源優(yōu)化配置功能產生了和正產生著實質性的破壞。筆者利用所掌握的資料對華爾街盈余游戲的規(guī)則作了簡單又不失全面的描述,并提出若干反思。為此,本文共分作五個部分:第1節(jié)介紹華爾街的盈余游戲及其規(guī)則;第2節(jié)提出自己總結的華爾街盈余游戲第8條規(guī)則;第3節(jié)討論盈余游戲的主要工具――盈余數字的復雜種類;第4節(jié)從公司治理和財務會計與企業(yè)報告角度反思華爾街的盈余游戲;第5節(jié)為結語。限于篇幅,本文的描述與反思比較簡單,意在以引起我國市場參與各方對此關注和深入思考。

一、華爾街的盈余游戲:7條規(guī)則

盡管會計盈余為資本市場詬病已久,但美國華爾街的股票分析師們分析股票價值還是最看重甚至只關注公司會計盈余(一般用EPS指標,下同),且關注的是短期盈余指標――季度盈余。分析師們忙著建模型,找數據,與公司CEO、CFO等高層經理人會談以預測所跟蹤的公司下一季度的盈余,提出投資建議,然后等待公司季度盈余數字,宣布達到或輕微超過了(meat or slightly beat)或未達到他們的盈余預期(earnings expectations),然后分析師們再作出評價和投資建議,投資者也據此跟進,或買或賣或持有,公司股價因此而波動①,然后又跟蹤下一季度。于是,公司經理人也就跟著忙于管理盈余(manage earnings)以滿足華爾街的預期。保持一貫穩(wěn)定的盈余增長記錄是華爾街眼中的“績優(yōu)生”。這就是具有華爾街特色的盈余游戲(earnings game)。②當然,對于諸如網絡公司等沒有盈余的公司,自然分析師預測與經理人管理的就是其他數據,如業(yè)務收入。所以,更廣義的,應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前主席Levitt(1998)所抨擊的數字游戲(numbers game)。在盈余或數字游戲中,經理人也并不只是被動地去滿足分析師,他們經常是主動出擊,幫助分析師完成對自己公司的盈余預期,而實際上是管理盈余預期(manage earnings expectations)。因此,股票分析師們實際上已與公司經理人相當大程度上“勾結”在一起了。這樣,公司經理人與股票分析師各得其所,經理人能玩弄盈余于掌中,股價不斷上漲,公司債券信用等級得以維持或提高,減輕了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增加自己手中股票期權的價值,可以更多地用股票去收購其他公司擴展自己的企業(yè)帝國。而分析師們也用預期準確來證明自己是個“高智商”的分析師,以提高自己的職業(yè)聲譽,為自己的投資銀行帶來更多、更有財力的客戶和交易傭金,進而自己也會有更高的收入。③

華爾街的盈余游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興起另一更高“境界”,或者說游戲中的游戲――“耳語數字(whisper numbers)”游戲,它是指除了正式、公開的盈余預期數字之外,華爾街的分析師們還為有錢的大投資者提供一種非正式、非公開的盈余預期數字(unofficial,unpublished EPS expectation),這才是更有用的盈余預測數字(盡管與前者可能只差1美分),“懂事”的經理人還需仔細打聽清楚這種預測,最好能達到或超過這一預期,否則,即使公司季度盈余超過了分析師們正式、公開的盈余預期,公司股價照樣下跌。有趣的是,這一盈余游戲的新境界在美國還催生了一個新行業(yè),專門面向一般投資者生產和出售或提供whisper numbers的公司(如StreetIQ.省略,WhisperNumbers.省略),這些公司的預測方法自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不乏違反證券法規(guī)的勾當,準確率也千差萬別。

為此,Eccles et al.(2001,Chapter4)總結出華爾街盈余游戲的7條游戲規(guī)則:1.一貫盈余增長的記錄;2.小心管理盈余預期;3.輕微地超過盈余預期;4.作出企業(yè)決策以達到或超過盈余預期;5.敲打(hammer)沒有達到盈余預期的股票;④6.仔細聽清耳語數字;7.敲打沒有達到耳語數字盈余預期的股票。

二、華爾街盈余游戲規(guī)則第8條:盈余炸彈、洗大澡與財務報表重編

在Eccles et al.(2001,Chapter4)所總結的盈余游戲7條規(guī)則中,其實少了重要的1條規(guī)則或一幕,那就是盈余游戲的終曲――盈余炸彈的引爆和收拾殘局。

在盈余游戲中,分析師需要與經理人嫻熟地配合,⑤經理人則需要嫻熟地在盈余管理與財務報告欺詐(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之間模糊的邊界線上拿捏分寸,甚或采用非會計手段來玩更危險的盈余游戲。⑥長期來看,盈余游戲季復一季地玩下去,是很難不出邊界的。所以,長期的盈余管理實際上是為公司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不妨稱之為“盈余炸彈(earnings bomb)”。盈余炸彈遲早要爆炸的,這是自然的平衡規(guī)律,誰也規(guī)避不了,只不過有可能不在玩盈余游戲的CEO任職期內爆炸。盈余炸彈爆炸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公司每過一段時期就得來一次“洗大澡(take the big bath)”――確認大額甚至巨額損失。⑦洗大澡可以消化以前年度累積下來的盈余管理惡果,這自然是盈余游戲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還可以為下一周期的盈余游戲騰出必要的空間。每當CEO換任或碰上經濟不景氣(尤其是所在行業(yè)不景氣)或公司經營很差,無論如何盈余管理(當然不含直接做假賬)也是虧損時,就是這些盈余炸彈爆炸的最佳時機,因為此時有著引爆盈余炸彈的最佳借口。當然,CEO運氣不佳的話,只好在自己任內、在正常甚至興旺年景引爆盈余炸彈。洗大澡可能洗澡水溢出――減少了股東財富,公司股票下跌甚或大跌;還可能把澡盆給弄破,水全流完了――自然股票跌得不值一文,公司宣告破產,股東欲哭無淚。這就涉及盈余炸彈破壞力的量級問題,取決于公司盈余游戲的激進程度。盈余炸彈爆炸還有另一重要表現形式――即以前期間財務報表重編(restatement of prior financial statements),⑧意思是以前期間本公司由于盈余游戲⑨而“疏忽”了或“有下屬公司舞弊”而未確認應確認的大額或巨額費用(包括“誤”將之記錄成了資產或“忘記”確認諸如資產證券化而形成的衍生工具負債與相應的費用或損失),“誤”將不該確認的大額或巨額收入給確認了(包括虛增了資產或虛減了負債),“忘記”合并有大額或巨額損失與負債的子公司等,諸如此類,需要重編以前期間的財務報表。以前期間財務報表重編似乎比洗大澡要“聰明”些,對當前年度的會計盈余影響要小些。但后果是一樣的,輕者股價下跌或大跌,重者股票跌得不值一文,公司宣告破產,股東血本無歸(如Enron和Worldcom就是典型代表)。這是因為,兩者本質上都是公司盈余炸彈的爆炸。⑩

對于制造盈余炸彈的人來說,盈余炸彈的量級已與他們關系似乎不大,因為他們在盈余炸彈爆炸前已修筑好了安全防炸墻,勝利大逃亡了――CEO和CFO等可能已去職,或早已股票期權行權并在股價最高時把自己手頭的公司股票出售,股票分析師們(和其背后的投資銀行等機構)也早已因自己不斷“正確”預測公司盈余和推薦了公司股票而在盈余炸彈爆炸前賺得金銀滿缽。為此,美國投資者經常困惑和憤怒,為什么公司破產了,股東正悲痛欲絕,而辭職的CEO、CFO和推薦股票的分析師們卻在自己昂貴的別墅里自由、幸福地享受陽光、草坪、碧海與沙灘?好在國會不斷要改選,美國的立法和司法系統(tǒng)只有不斷采取行動以撫慰憤怒的投資者。⑾于是,盈余炸彈爆炸后,收拾殘局最忙碌的自然是律師、法官、SEC、司法部和國會山上忙于開聽證會與新法案辯論會的議員們,攜帶重磅盈余炸彈的盈余游戲也常以政治游戲而告終。只是,尚看不到華爾街的盈余游戲減緩的跡象,一起起盈余炸彈爆炸了,一個個盈余炸彈仍在制造中,下一串盈余炸彈正在引爆中。這也許是資本市場的宿命。

三、EBS與EBEWDWTDFE:盈余種類知多少

華爾街盈余游戲的主要工具是盈余數字,而圍繞之形成了華爾街盈余游戲的一個重要特點:盈余種類太多,讓投資者眼花繚亂,不知何去何從。

首先,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GAAP盈余或報告盈余(GAAP earnings or reported earning)本身有許多變種,如在復雜資本結構下,需區(qū)分為基本EPS(basic EPS)(按簡單資本結構計算)和稀釋的EPS(diluted EPS)(按復雜資本結構計算),然后這兩類EPS下又各自區(qū)分出:來自持續(xù)經營(continuing operations)的EPS,來自非常項目(extraordinary items)、非持續(xù)項目(discontinued items)和會計原則變更的EPS,其中對后一項EPS,公司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細分。⑿

其次,許多機構投資者、華爾街的大多數股票分析師以及咨詢公司、投資銀行甚至上市公司自身發(fā)明了很多種模擬盈余(pro forma earnings)概念以區(qū)別于按照會計準則計算出來的GAAP盈余。因為他們認為,GAAP已不具有相關性(Byrnes et al.,2001)。許多上市公司在每一季度正式GAAP盈余前都會在公司的盈余新聞稿(通稿)中報告本公司的季度模擬盈余。⒀每年末,股票分析師們也為自己跟蹤的公司計算和自己定義的模擬盈余。這些模擬盈余主要設計思路是要扣除GAAP盈余中的不可再生(不可持續(xù))的特殊或一次性項目(包括費用與收入),⒁反映公司可持續(xù)的盈余。這本是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做得好能給投資者提供更相關的盈余信息。但對于具體扣除什么項目,以上人士各有各的高見,⒂都想以自己定義的概念來統(tǒng)一業(yè)界,以致目前連模擬盈余該叫什么名稱也未統(tǒng)一,如有稱核心盈余(core earnings)、經營盈余(operating earnings)、持續(xù)盈余(ongoing/continuing earnings)、可持續(xù)盈余(sustainable earnings)、經濟盈余(economic earnings)、正?;?normalized earnings)。由于模擬盈余的缺乏規(guī)范讓許多公司經理人得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如計算模擬盈余隨意排除某些費用與損失,卻不扣除某些一次性的收入,以盡量把很低的甚至負的GAAP盈余調整為很高的或正的模擬盈余。無一例外,模擬盈余數字總是比GAAP盈余大,⒃從而更能使投資者產生對公司的美好印象,這才是公司經理人的“醉翁之意”所在,這是模擬盈余在華爾街得以盛行的真正原因,至于修正GAAP盈余為投資者提供更有用的盈余信息則成了幌子。這樣,模擬盈余實際上已成了公司為膨脹盈余和愚弄投資者而玩的把戲(Henry and Schmitt,2001),公司通過把EPS變成了EBS(everything but the bad stuff),⒄從而隱藏了不利的信息,誤導投資者(Phillips Jr. et al.,2002)。公司經理人的這一“醉翁之意”反過來更加劇了模擬盈余的混亂和濫用。其實,“模擬”一詞本是在財務會計及其準則中最先運用,為“假如”之意,如在會計政策變更時,就要求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如果還是舊會計政策的話,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影響如何?不想現在卻被各類市場參與者所用,并在盈余數字上發(fā)揚光大了。不可否認,模擬盈余是有用的,但需要透明(更加清晰與科學的定義)與規(guī)范的披露渠道以增強它們的有用性(Arnold and Duggan,2002)。

除GAAP盈余與模擬盈余外,專家、分析師們和公司還可能計算和報告假若盈余中沒扣除某種或幾種費用的盈余――“某(幾)種費用前的EPS”,⒅如息稅前盈余(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息稅折舊與攤銷前盈余(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and amortization)、商譽前盈余(EBG,earnings before goodwill)、非常項目前盈余(EBUI,earnings before unusual items)、現金盈余(Cash Earnings)。只需再跨一小步就到了EBEWDWTDFE(earnings before expenses we don't want to deduct from earnings),即“我們不想從盈余中扣除的費用前之盈余”(Eccles et al.,2001,p.92)。想必此時,即使專業(yè)人士面對如此眾多類別的盈余數字,也已經糊涂了,更何況一般投資者??墒沁@還沒列全,還有沒列入已被注冊為商標的某些盈余,還有經濟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股東增加值(SVA,shareholders' value added)等。

如前述,在正式GAAP盈余前,公司根據自身理解或分析師等的建議,計算模擬盈余(含EBIT之類)并先在新聞稿之,如此導致許多公司的GAAP盈余在時常被人忽略,只是應管制的要求而披露,盡管GAAP盈余可能與模擬盈余差異甚大。所以,美國不斷有人呼吁SEC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出面來管一管關于公司盈余報告的這種混亂局面。SEC(2003a)已信息披露方面的規(guī)則G(Regulation G),要求公司自2003年3月28日起在披露任何“非GAAP(Non-GAAP)”的財務指標(即計算方法不同于GAAP)時,必須在同一公告中披露與該指標最直接可比的GAAP財務指標,并就兩者之間的差異進行說明,調節(jié)相符。FASB也已立項研究,基于GAAP的財務報表信息的質量以及是否足以幫助投資者等計算如經營活動的自由現金流、資本回報率和調整的、正常的經營盈余等關鍵財務指標。⒆

四、對華爾街盈余游戲的反思:公司治理、對EPS的功能鎖定與企業(yè)報告革命

無疑,華爾街的盈余游戲極大地助長了美國股市的短期投機風,即使機構投資者也不能幸免。如據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對上市公司、賣方分析師(sell-side analysts)和機構投資者的調查,顯示三方面都有80%以上的人士同意股票市場短期化,太注重短期盈余數字(Eccles et al.,2001,P.94)。這促使公司以犧牲長遠健康發(fā)展來滿足短期盈余數字的需要,浪費了經理人本可用于創(chuàng)造股東財富的心智、精力與時間,“自說自話”的模擬盈余更是令投資者對哪怕同一行業(yè)的公司、同一公司不同季度甚至同一公司同一季度的不同模擬盈余數字(公司自己報告或不同分析師報告)也無從比較,⒇何談理性投資。此外,盈余游戲還有“鬼魅”的自我強化作用,如上述調查顯示的,大多數參與者都認識到了市場的短期化及其破壞性,市場各方還是進一步陷入也許大家都不愿意但大家都不得不忙于其中的盈余游戲。有統(tǒng)計表明,1992年中期,美國還有50%的公司達不到分析師的盈余預期,而到1999年底,只有30%的公司達不到分析師的盈余預期(McGough,2000),是分析師更神通了,還是經理人管理盈余預期與盈余的技巧更嫻熟了呢?從宏觀層面上看,盈余游戲最終損害了資本市場優(yōu)化配置稀缺資源的主要功能和宏觀經濟的長遠健康發(fā)展。

華爾街的盈余游戲值得我們深入反思的地方很多。就公司治理而言,美國上市公司以外部董事為主組成的董事會及其有關分委員會,機構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相當大的股份,經理人持有大量的股票期權。股票分析師本應在股票市場中獨立與客觀地對公司無偏、高質量的研究報告,但這些對盈余游戲的遏制沒有什么作用。經理人與股票分析師如前述自不必言,董事會和機構投資者也可能深卷其中,是游戲主力之一。而盈余游戲似乎沒有注冊會計師的“份”(也許他們躲在幕后)。另一方面,事實上也有上市公司不參與盈余游戲,如有一家由最大股東(持股13%)親自經營的公司就是如此,其他幾家由大股東任CEO的公司也是如此(Eccles et al.,2001,p.79)。因此,筆者認為,將華爾街的盈余游戲一味地歸罪于經理人和股票分析師(及其背后的投資銀行)是不公平的。如果沒有大量散戶股東和機構投資者股東的默許和參與,盈余游戲如何能玩得下去。股票市場短期投機盛行的根子也許還在這些股東自身的短期投機行為傾向。所以,股東在憤怒的同時,也應反思一下自己,只有股東真正行動起來了,整個股票市場的短期行為文化才會有根本的轉變。那么,美國下一步對公司治理到底如何改革呢,僅僅是重塑和加強包括公司審計委員會在內的董事會及其下屬委員會的功能、改革CPA行業(yè)管制模式和限定CPA的職業(yè)服務范圍嗎?

華爾街盈余游戲之所以盛行,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美國股票市場參與者在利用財務報告進行相關分析與決策時,存在著對盈余數字(EPS)的嚴重功能鎖定。盡管財務報告在盈余之外以及在財務報告之外,還有著很多關于企業(yè)價值的有用指標,且這些指標能夠提供EPS所不具有的大量增量信息,對EPS的利用理應結合這些指標進行,但在美國,EPS和對EPS的預測至今仍是對公司進行基礎分析、股票計價和業(yè)績評價的核心(Core et al.,2002)。因此,投資者等市場參與者,也需要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決策模型,充分、全面利用財務報告及其他來源提供的信息。

而就財務會計與企業(yè)報告來說,以前學習FASB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時以為1973年以后在FASB的倡導下美國已回到資產負債表為中心的時代,見識了華爾街的盈余游戲后,才知道“革命遠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更何況資產負債表的問題并不比利潤表小,按GAAP編制的這兩張基本報表原本邏輯已被瓦解,現行邏輯非?;靵y,形式重構正在進行時,實質重構有待規(guī)劃(謝德仁,2001)。再如,會計盈余本意是為了向投資者揭示公司的財務業(yè)績,但只是其中一個指標而已,需要結合其他信息一起使用,而誰料市場和公司現在“情人眼里出西施”,以致通過盈余游戲和盈余管理而出來的基于權責發(fā)生制的會計盈余數字幾乎喪失了其原本的意義(Howell,2002)。季度報告本意是好的,為投資者提供更及時的信息,但誰料它已變成盈余游戲的載體,加速了盈余游戲、加重了市場和公司的短期投機行為。當然,這不是會計盈余與季度報告本身的“錯”,而是使用的人出了問題。盡管如此,會計業(yè)界人士也應檢討一下,現行的財務會計模式(包含會計盈余與財務報告)畢竟為盈余游戲提供了可乘之機。除了研究各種可能的改進會計盈余本身的方法之外,更應想辦法把本不該由會計盈余獨擔(它也無力獨擔)的反映公司業(yè)績和股東財富增長的重擔從會計盈余身上卸下來,這就是要系統(tǒng)研究如何更好地報告公司業(yè)績和股東財富增長,要改進企業(yè)報告(財務報告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這將是一場企業(yè)報告的革命。這將有助于從根本上遏制華爾街的盈余游戲。(21)限于題旨和篇幅,本文不再詳細討論對企業(yè)報告革命的認識,只想用以公司市場價值對賬面價值比率(market-to-book ratio)來說明企業(yè)報告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市場價值對賬面價值比率是一個能將公司市場基礎業(yè)績與會計基礎業(yè)績聯(lián)系在一起的指標,(22)計算很簡單,即以公司股票市值除以公司賬面的股東權益。Dipiazza Jr. and Eccles(2002,p.36,p.62)引用的數據表明,在1982年末,標準普爾500(S&P500)公司的市場價值對賬面價值比率為1.3,而到1997年為6.5,2001年9.11事件后下降為5.4,2002年3月31日為4.3。此外,就行業(yè)來看,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的重要性超過有形資產的制藥業(yè)。2002年4月的市場價值對賬面價值比率為7.4。對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lián)網泡沫時期的dotcom公司來說,尤其如此,如Mintz(2000)發(fā)現,美國在線(American Online,AOL)的1999年9月30日的該比率為194.4。21世紀初期,處于telecom泡沫中的telecom公司也有類似情形出現(下一出戲主角是誰?biotech?)。

即使按照美國股市進入熊市時期2001和2002年的這些近期數據來看,人們也不禁會問,若現行資產負債表大致只捕捉到公司價值的20%(甚至遠低),另外80%以上的價值哪里去了?若市場是全對的,那么現行財務會計就是根本大錯,將要徹底改革或滅亡;若現行財務會計是全對的,那么市場就太瘋狂了,已根本喪失理性,成了賭博場,非理性投資場所;第3種可能,市場與現行財務會計都有錯,只是錯多錯少的問題,但即使假定市場錯了50%(市場若錯了50%以上,那么市場可以是說仍在無理性狀態(tài)),按照2002年4月的該比率,現行財務會計也只反映了50%的企業(yè)價值。這樣,似乎現行財務會計錯得更多些。因此,財務會計若要通向反映企業(yè)價值創(chuàng)造之途,所需要的和面臨的可能是一場革命,而非漸進式改良(或許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等得起),或許其他企業(yè)價值報告信息系統(tǒng)興起,財務會計消亡?(23)而2007年以來的嚴重金融海嘯似乎又在告訴人們,華爾街和市場錯得更多。更為根本地追問,財務會計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和邊界到底在哪里?財務會計不僅服務于資本市場和投資者,也服務于多類合約締約和履約要求,財務會計需在這些需求之間取得平衡,過于關注資本市場估值需求已成為財務會計不可承受之重。換言之,財務會計的價值和意義也許本來就不在于所謂的反映乃至估算企業(yè)價值。估值是市場本身的功能,市場機制不就是定價機制嗎?對于市場估值而言,財務會計的意義在于提供部分基礎信息(性質上屬于估值模型的輸入數據,而非估值模型本身或估值模型的輸出結果)。

所幸的是,現在許多有識之士和組織機構正在反思和反擊華爾街的盈余游戲,并從如何改進企業(yè)報告的大格局去思考解決之策。(24)但愿將要來臨的這場企業(yè)報告改革不要重蹈覆轍,陷入另一“XXX游戲”之中。因為會計盈余、季度報告的故事已告訴我們,需時時警惕“人是精于把美好事物變成壞行為之載體的一種高級動物”。對于管制者和制度設計師們而言,首要的也許是,認清自己只是市場參與者“之一”,而非“之上”,承認自己的智商與被管制者及其他市場參與者的智商實際在同等水平上,才能在博弈中取得合作性成功。

談及企業(yè)報告的革命,就不能不關注2002年以來在美國引起較多爭議的關于會計準則制定方式的討論,FASB(2002)已了一份關于在美國采用原則基礎的準則制定方式的討論文件征求各界意見,而SEC(2003b)按照美國《Sarbanes-Oxley法案》的要求,于2003年7月了一份關于美國會計準則制定方式的正式研究報告。該報告提出,美國既不應采用規(guī)則基礎(rules-based)的準則制定方式,也不應采用純原則基礎(principles-only basis)的準則制定方式,而是應采用目標導向(objectives-oriented)(亦即SEC所定義的原則基礎,principles-based)的準則制定方式。按照該報告,采用目標導向方式制定出來的會計準則應具備以下特征:一是基礎于改進后、被內在一致地應用的概念框架;二是清楚地寫明了該準則的會計目標;三是提供了足夠的細節(jié)和結構以使準則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在一致的基礎上被應用;四是準則中的例外情形達到最少;五是避免采用那些能使金融工程師既技術性地遵循了準則,又規(guī)避了準則意圖的百分比測試。這些關于會計準則的特征要求以及該研究報告的具體內容應能為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方式的改進提供一些借鑒。但就會計準則在遏制盈余管理方面的作用而言,筆者的基本觀點是,會計準則關鍵在于能夠基于內在邏輯一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通過應循程序(due process)合理制定,符合程序理性就可以(謝德仁,2000),不應該且也沒有能力擔負起遏制盈余管理的職責。

五、結語:中國版本的盈余游戲

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盈余游戲已不是件陌生的事情。其實,中國版本的盈余游戲也早已展開,劇情的豐富不亞于華爾街。而且中國的券商和上市公司似乎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抑或長江后浪推前浪,比華爾街的同仁一點也不差,隨時隨地都有大炸彈,隨時隨地都敢引爆,很多公司把盈余游戲玩到了IPO之前,(25)所以,IPO前就開始引爆IPO的盈余管理炸彈,IPO后的配股與增發(fā)亦是如此――國人客氣地說是“變臉”。在中國,大股東易位時、CEO更換時、公司債務與資產重組等時都是公司“洗大澡”的好機會,倒和經濟或行業(yè)景氣與否沒了多大關系。中國版本的盈余游戲也是極具破壞力的,因為它直沖著股票市場的主要功能――優(yōu)化配置稀缺資源而來。

中國證券市場參與各方應圍繞華爾街的盈余游戲和中國本土版本的盈余游戲展開冷靜和認真的反思,在發(fā)展中國股票市場、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會計制度時需先認真研究一下,如中國版本的盈余游戲的主體、動因、規(guī)則與工具,投資銀行(券商)、機構投資者、大股東(尤其是自然人大股東)、獨立董事與董事會、經理人股權激勵、會計盈余報告與季度報告、注冊會計師等的作用與局限。最重要的是,市場參與各方都來思考和回答,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到底最需要哪些扎實的基礎設施建設?此外,作為加入了世貿組織和正逐步融入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人,無論是投資者、職業(yè)界人士、學界專家還是政府監(jiān)管者,都不能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中國人應該和能夠為全球業(yè)已展開的企業(yè)報告改革和股票市場與公司治理范式重塑做些什么呢?

【主要參考文獻】

[1] AICPA,1994,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 A Customer Focus:Meeting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2] Arnold,J.L.,and Duggan,J.W.,2002,Making Pro Forma Information More Useful,Financial Executive,May:38-41.

[3] Byrnes,N.,Henry,D.,and McNamee,M.,2001,Confused about Earnings? You're not Alone. Here's What Companies Should Do―and What Investors Need to Know,BusinessWeek,November 26:77-84.

[4] Core,J.,Guay,W.R.,and Kothari,S.P.,2002,The Economic Dilution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s:Diluted EPS for Valuation and Financial Repor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77(3):627-652.

[5] Dipiazza Jr.,S.A.,and Eccles,R.G.,2002,Building Public Trust:The Future of Corporate Reporting.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

[6] Duncan,J.R.,2001,Twenty Pressures to Manage Earnings,The CPA Journal,July:33-37.

[7] Eccles,R.G.,Herz,R.H.,Keegan,E.M.,and Philips,D.M.H.,2001,The ValueReporting Revolution:Moving Beyond the Earning Game.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

[8] FASB,1997,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128,“Earnings per Share”.

[9] FASB,2001a,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Insights into Enhancing Voluntary Discloures.

[10] FASB,2001b,Busines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Challenges From the New Economy.

[11] FASB,2002,Proposal for a Principles-Based Approach to U.S. Standard Setting.

[12] Fuller,J.,and Jensen,M.,2002,Just Say No to Wall Street:Putting a Stop to the Earnings Game,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Winter (Vol. 14 No.4):41-46.

[13] GAO,2002,Financial Statement Restatements:Trends,Market Impacts,Regulatory Responses,and Remaining Challenges.

[14]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lines on Economic,Environment,and Social P-

erformance(該指南每年更新)。詳參省略.

[15] Healy,P.,and Wahlen,J. M.,1999,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Accounting Horizons,December:365-383.

[16] Henry,D.,and Schmitt,C.H.,2001,The Numbers Game,BusinessWeek,May 14:100-110.

[17] Henry,D.,and Timmons,H.,2002,Still Spinning the Numbers,BusinessWeek,November 11:120-121.

[18] Howell,R.A.,2002,Fixing Financial Reporting:Financial Statement Overhaul,Financial Executive,March/April:40-42.

[19] Jackson,S.B.,and Pitman,M.K.,2001,Auditor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The CPA Journal,July:39-44.

[20] Levitt,A.,1998,The Numbers Game. Remarks at New York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w and Economics,New York,September 28.sec.gov/news

/speech/speecharchive/1998/spch220.txt

[21] Mintz,S.L.,2000,The Second Annual Knowledge Capital Scoreboard:A Knowing Glance,CFO Magazine,16(February):52-62.

[22] McGough,R.,2000,Sunny Profits:Why Firms are Delivering,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ly 8:C1.

[23] McNamee,M.,Borrus,A.,Timmons,H.,and Thornton,E.,2002,A Clean Break for the Street,BusinessWeek,October14:42-43.

[24] Phillips Jr.,T.J.,Luehlfing,M.S.,and Vallario,C.W.,2002,Hazy Reporting,Journal of Accountancy,August:47-53.

[25] SEC,2000,Regulation Fair Disclosure. It was adopted on August 10,2000 and became effective on October 23,2000.SEC Release Nos. 33-7881,

34-43154.

[26] SEC,2003a,Conditions for Use of Non-GAAP Financial Measures.

[27] SEC,2003b,Study Pursuant to Section 108(d)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on the Adoption by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Reporting System of a Principles-Based Accounting System.

[28] Turner,L.E.,Audit Committees:A Call to Action. Available at:sec.gov/

news/speech/ spch468.htm. 2001.

[29] 謝德仁.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會計規(guī)則制定權合約安排[J].經濟研究,2000,(5):47-51.

[30] 謝德仁.財務報表的邏輯:瓦解與重構[J].會計研究,2001,(10):30-37.

注:

*本文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批準號為70472006)。

①沒達到分析師的盈余預期的公司股價就會下跌,但達到或超過該公開的盈余預期的公司股價也可能下跌,詳見下段的分析。

②相關的英文詞匯還有:earnings manipulation,income manipulation,income smoothing,creative accounting,window-dressing,cooking the book,paper entrepreneurialism,accounting hocus-pocus.

③本文限于篇幅與題旨,無意去詳細討論盈余游戲和盈余管理的動因與方法。Fuller and Jensen(2002)對股票分析師和經理人之間的“勾結”和得利進行了討論。Duncan(2001)對使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20種壓力進行了討論,此亦即盈余管理的動因。Healy and Wahlen(1999)對盈余管理的學術研究文獻作了一個很好的綜述,其中也總結了盈余管理的動因。Jackson and Pitman(2001)對盈余管理的動因、相關學術研究文獻、盈余管理方法以及審計師的對策進行了總結。

④“敲打”是個很形象的詞:在盈余游戲中,市場通過讓沒達到盈余預期的公司股價下跌來教訓一下這些公司(經理人),讓他們長長記性。

⑤而這是有違美國SEC2000年的公平披露(fair disclosure)規(guī)則的。

⑥如賣方融資(vendor financing)就是典型的用非會計手段玩盈余游戲。賣方融資指公司借錢給客戶(哪怕其財務風險很大),讓客戶反過來用錢買自己公司的產品,這樣,收入與盈余數字都增長了,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也好看,但最終給公司帶來的是大量壞賬。Motorola,Lucent,Nortel等大公司都曾玩過這種危險的盈余游戲(Henry and Schmitt,2001)。

⑦洗大澡的具體項目可遍及資產負債表中的任一項非現金資產以及資產負債表中所沒有的解雇員工等企業(yè)重組費用。Cisco,DaimlerChrysler,Kodak等大公司都玩過洗大澡的盈余游戲(Henry and Schmitt,2001)。

⑧2002年10月美國會計總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發(fā)表了一份對美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重編的趨勢、市場影響、管制反應和續(xù)存挑戰(zhàn)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報告,感興趣的讀者可參閱之。

⑨該理由公司自然不會說出來,為筆者所加。

⑩洗大澡和財務報表重編主要是由于公司采取長期單向的盈余管理造成的,因為需要給市場以盈余長期穩(wěn)定增長的印象。公司還可能采取不斷雙向盈余管理――即采取“以豐補歉”(即income smoothing)形式進行盈余管理,則盈余炸彈是分成多次爆炸,量級給降了下來,被發(fā)現的難度較大,但其前提是行業(yè)內企業(yè)步調一致地采取該方法,否則單個企業(yè)采用,還是易被市場發(fā)現的,如在行業(yè)增長很快的豐年,別的公司不進行“以豐補歉”,盈余都有20%以上的增長,而某公司為“以豐補歉”而盈余只有10%的增長,這是很容易被發(fā)現的。

⑾因為投資者實在太多了,美國50%以上的成人都直接或間接(通過退休基金或共同基金)持有股票(Eccles et al.,2001,Preface),他們可都有選舉議員等的投票權。

⑿詳參FASB(1997)。

⒀依據NIRI(National Investor Relations Institute)對233家公司使用模擬盈余情況的調查,57%的公司有在季度盈余報告中同時報告模擬盈余和GAAP盈余,43%的公司只報告和強調GAAP盈余。參:Survey by National Investor Relations Institute,省略,January 2002。

⒁到底具有什么樣特征和性質的收入與費用項目算是特殊或一次性的呢?自然災害和9.11式的人為災害可以算,但諸如許多公司列為一次性項目的大額資產減值損失、重組費用等是否是一次性的呢?它們往往意味著以前年度的盈余被高估了,這些項目若在以前年度逐步確認,可能就不是一次性的項目,換言之若它們是一次性項目,那么,以前年度的盈余是否充斥著一次性的項目呢?

⒂如標準普爾(S&P)提出的“核心盈余”定義中就涉及是否確認員工股票期權為費用、扣除退休金基金利得、包含重組費用等富有爭議的項目。

⒃參見Henry and Schmitt(2001)的樣本列示。再如,對于2001年第3季度標準普爾500(S&P500)公司,按照Thomson Financial/First Call計算的平均模擬EPS為10.78美元,而按照標準普爾計算,平均模擬EPS為9.17美元,但這兩種模擬盈余都遠高于按照公司的GAAP盈余計算的平均EPS,后者為6.37美元(Byrnes et al.,2001)。直到2002年10月,CITIGROUP、BELLSOUTH、IBM等公司在其2002年第3季度盈余的新聞稿中依舊在玩模擬盈余游戲(Henry and Timmons,2002)。

⒄EBS乃SEC前首席會計師Lynn Turner(2001)提出的對模擬盈余的形象稱呼。Turner(2001)還舉例說他發(fā)現的模擬盈余數字有:Earnings before marketing costs;Cash earnings per share that bear no relevance to cash flows but rather are merely earnings adjusted to eliminate amortization of selected costs; Earnings before losses from newly started businesses,such as a new internet subsidiary;Any one or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but with one-time gains from sales of investments added back。

⒅廣義地看,這也是異于GAAP盈余的模擬盈余,可視作是模擬盈余的早期版本。但它與狹義模擬盈余的計算思路不同,如折舊屬于再生項目,不是一次性的費用。EBIT反映的是稅前包括股權資本與債權資本在內的所有資本創(chuàng)造的盈余,EBITDA則在前者基礎上考慮了不扣除主要的非現金費用前的盈余,但這只是個反映現金盈余的大致概念。EBIT和EBITDA原被用于反映公司的償債能力,后被濫用,易于誤導投資者。FASB應對此負一定責任,因其曾考慮一項規(guī)則要求公司報告近似于EBITDA的“現金盈余”的指標,盡管其后來放棄了,但潘朵拉的盒子(Pandora’s box)已被其打開(Henry and Schmitt,2001)。

⒆關于FASB的行動請參Repor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Business Enterprises:Focusing o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省略。

(20)如Yahoo!公司1999年1月與2001年4月報告的模擬數字中所排除的項目就不一樣(后者更多);再如,Amazon公司2001年4月24日報告的“模擬經營損失”是4 900萬美元,每股“模擬凈損失”是21美分,合計等于7 600萬美元,而其GAAP凈損失為23 400萬美元,每股達為66美分(Henry and Schmitt,2001)。

(21) 有趣的設想:若美國股市現在突然發(fā)生企業(yè)報告革命,盈余數字不再重要;或公司月度甚至半月或周、天的會計信息,那么,股票分析師和公司CEO會有何反應?盈余預期、耳語數字、模擬盈余和盈余游戲是否會自動消失了呢?

(22) 另一連接市場基礎業(yè)績與會計基礎業(yè)績的重要指標是市盈率(price-earnings ratio,P/E ratio)。

(23)與此相矛盾的是,盈余游戲的存在說明會計信息與與股票市場價值實際上是緊密地糾纏在一起的。也許,相對于資產負債表的失敗,利潤表能提供關于股票價值的更有用信息。但模擬盈余又似乎在證明著利潤表的失敗。

(24)如GRI、AICPA(1994)、FASB(2001a,2001b)、Eccles et al.(2001)、Dipiazza Jr. and Eccles(2002)等都對未來企業(yè)報告提出了他們各自的見解。而以AICPA為首的XBRL steering committee現正在發(fā)展的自1998年開始構思和發(fā)展起來的、基于XML的財務報告互聯(lián)網語言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將為未來的企業(yè)報告革命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基礎。但如實地說,AICPA(1994)改進企業(yè)報告的建議得到的回應寥寥,更別提推行了(Eccles et al.,2001,pp.105-108)。

(25)本文未描述華爾街的IPO盈余游戲。但顯然,華爾街也有著嚴重的利益沖突,因為投資銀行有時甚至是其承銷的IPO公司的風險投資商(就不僅是承銷收益的問題了),而本應提供獨立投資建議的股票分析師則受雇于投資銀行,成為其IPO營銷團隊的一員。Eccles et al.(2001,Chapter 14)對此進行了描述與討論。SEC和其他機構關于實行股票分析師與投資銀行分離的管制規(guī)則之討論請參McNamee et al.(2002)。

謝德仁教授簡介

第4篇: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一、會計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則要求為各類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

由于銀行這一行業(yè)的特殊性,可以了解到其他報表使用者無法了解的信息,但企業(yè)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仍在銀行信貸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銀行對企業(yè)會計信息的采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披露程序的制約,也可以提高企業(yè)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大大減少企業(yè)會計信息的虛假成分。在1994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完成的綜合報告——《改進企業(yè)報告——著眼于未來》(陳毓圭譯,1997)一書中,強調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完整的有效會計信息,這相對于以往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強調會計報告為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大大前進了一步。所謂有效信息,是指有助于決策的信息,而不管其成本相對收益是否過高,有效信息應當是可靠的,不帶偏見的,不加粉飾的。通過有效信息,決策人員可以更好地評價一個企業(yè)的發(fā)展前景。

“充分披露”作為財務報表的一個重要原則,近年來往往在“可靠性”與“相關性”方面發(fā)生沖突,致使一些國家如美、英等國提出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批評。如,“企業(yè)報告沒有能夠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會計信息嚴重地不完整,會計信息缺乏相關性,現行企業(yè)財務報告只關注過去而不重視未來”:“現行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從十九世紀產業(yè)經濟時代的企業(yè)報告演變而來的,它無法滿足二十世紀末期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新情況和新要求”等。針對這些批評,美國會計界開始面向客戶,對會計信息的生成渠道和報告方式等具體問題展開了研究和探討,其中尤以美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為代表。根據這一委員會的研究,今后企業(yè)報告模式將出現這樣幾個變化:

1.從原來著重于財務信息,擴展到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如市場占有率、質量水平、客戶滿意程度、員工情況、革新情況等的有機結合,從原來著重于最終經營成果,擴展到企業(yè)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而且新增加的信息類型在企業(yè)報告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時,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開始融合。

2.對財務報告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重點是劃分核心業(yè)務和非核心業(yè)務,目的是為了更清楚地說明企業(yè)的發(fā)展趨勢、機會和風險,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3.揭示企業(yè)報告的不確定性。

上述報告的新變化,必將有助于滿足各類報表使用者對企業(yè)會計信息的充分要求,但也應當看到,由于過多的考慮“相關性”這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有可能會損害其“可靠性”特征。為滿足客戶對有效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企業(yè)必須改進財務報告模式。然而,由于受會計“相關性”與“可靠性”質量特征以及財務報表重要性等具體原則的約束,目前尚難以將用戶所需的有效信息恰到好處地納入財務報表原有的結構中去。為了圓滿解決需求信息與提供信息間的矛盾,滿足會計信息充分披露原則的要求,最可能及最便利的方式,就是通過財務報表附注西方財務會計中的財務報表附注相當于我國財務報表附注加上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內容來反映,揭示客戶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這恰好從一個側面證明,財務報表附注的重要性正在財務報表體系中得到增強與提高。

為了便于人們對未來財務報告模式的認識,以及對財務報表附注地位的深刻把握,本文將陳毓圭博士翻譯的“企業(yè)報告模型的結構”一表摘錄如下(陳毓圭,1997):

企業(yè)報告模型的結構

Ⅰ、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

A財務報表及相關信息

B管理部門用于管理企業(yè)的高層次經營數據和業(yè)績指標

Ⅱ、管理部門對財務和非財務數據的分析

A有關財務、經營、業(yè)績的數據變化的原因,關鍵趨勢的特征及其對過去的影響

Ⅲ、前瞻性信息

A機會和風險,包括關鍵趨勢所引起的機會和風險

B管理部門的計劃,包括影響成功的重要因素

C實際經營業(yè)績與以前披露的機會、風險、管理部門的計劃進行比較

Ⅳ、有關管理部門和股東的信息

A董事、管理部門、酬金、大股東、交易、關聯(lián)方關系

Ⅴ、公司背景

A廣泛的目標和戰(zhàn)略

B經營活動和財產的范圍及內容

C產業(yè)結構對企業(yè)的影響

二、財務報表附注在未來財務報表發(fā)展趨勢中日益呈現其重要性

未來財務報表的發(fā)展是建立在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基礎上的,這種變化給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機遇與挑戰(zhàn)。首先表現在:1.表外信息不斷增加。財務報表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yè)語言,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fā)展,特別是現代股份制企業(yè)和證券市場的興起,表內信息越來越難以滿足決策者的信息需求。根據安永道國際會計公司前主席葛羅夫斯的一項調查,美國公司的年度信息自1972年來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長,而同期財務報表的增長速度則達7.5%。從我國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和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中期報告來看,表外信息同樣有增無減。顯然,在整個體系中,表外信息將越來越冗長,內容越來越豐富,信息質量和信息價值也將越來越高,這表明財務報表愈益為人們所重視。2.非財務信息不斷增加。誠如前面“改進企業(yè)報告模型”中所展示的,現階段財務報表使用者正日益注重有關經營業(yè)績等方面的非財務信息,這與高度發(fā)達的經濟技術背景是相適應的。對此,我國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也作了明確的規(guī)范。譬如在我國《股票發(fā)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六章第五十八條中規(guī)定,上市公司的中期報告除了披露公司財務報告外,還要披露公司管理部門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分析;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事項;公司發(fā)行在外股票的變化情況;公司提交給有表決權的股東審議的重要事項等。在第五十九條中對年度報告則規(guī)定了更多的非財務信息內容。盡管目前各國對非財務信息披露要求各有差異,然而,用發(fā)展的眼光看,為了適應使用者經濟決策的需要,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相關的非財務信息將是必然的。

其次,伴隨著金融工具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如何將這些金融工具尤其是創(chuàng)新金融工具從表外項目的一般揭示,轉變?yōu)槌浞钟行У慕沂?,對當前財務報告包括財務報表附注提出了嚴峻的挑?zhàn),單純的“表外注釋”可能難以實現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要求,研究探討財務報表附注的新形式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此外,披露自愿性信息、預測信息、分部信息,以及社會責任信息也越來越依賴于財務報表附注。財務報表附注將成為二十一世紀財務報告模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隨著對知識經濟認識的提高,人們已逐漸感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對財務報表及其所提供信息的影響與作用。未來會計信息和傳輸將由現在的書面形式轉向電子形式,一個全國性的,乃至全球性的會計信息收集、分析和檢索網絡將逐步形成。尤其是計算機聯(lián)機實時系統(tǒng)的出現和運用,將使會計業(yè)務數據在發(fā)生的同時即可實地記錄和處理。而信息使用者通過聯(lián)機,可直接進入企業(yè)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及時有效地選取、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分期報告出來之后再去獲取那些業(yè)經整合的、歷史的信息。會計信息披露的電子化,更加突出了財務報表附注的重要性,這是因為,只有對各種信息做出正確、合理的分析,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經營決策??梢陨钚?,這種以文字為主,輔以數字分析的財務報表附注將會始終居于財務報告的核心地位。

三、正確認識會計報表附注在信貸管理中的作用

誠然,企業(yè)報告模式及財務報表的未來發(fā)展趨向為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希望與可能。然而,由于受現階段我國客觀經濟環(huán)境和會計管理體制的制約,欲使財務報表提供更為全面、有效的信息,仍將更多地依賴于財務報表附注。當然,就會計改革的最終目標而言,必須對整個財務報表體系加以改進,比如,國外有人提出“彩色報告模型”與“會計頻道”等概念或設想就是這種改革的信號。此外,隨著財務報表的發(fā)展,我國的財務報表附注將有可能與財務情況說明書融為一體,這一點已基本在上市公司體系中實施,這實質上是財務報表發(fā)展國際化要求的客觀必然。同時,由于銀行的行業(yè)特殊性,銀行信貸管理者對會計信息的掌握要求更為全面和真實,會計報表附注在信貸管理中的作用也顯得更為重要:

1.會計報表附注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以便對企業(yè)的真實償債能力進行判斷。

依據企業(yè)會計規(guī)范編制的會計報表,實際編制中存在多種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性,不同行業(yè)不同企業(yè)以及不同時期的同一企業(yè)可能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計處理方法,從而使得會計信息在實施不同會計處理方法的企業(yè)之間,以及同一企業(yè)之間的不同時期存在一定的差異。舉例來說,某企業(yè)有一臺機器設備,原始價值為10萬元,使用5年后,報廢時無凈殘值。若這一企業(yè)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舊一年后,因某種原因從第二年改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提取折舊。這樣,從第2年到第5年兩種折舊方法計提的年折舊的差異就會很大。

按平均折舊法,年折舊額=10-0÷5=20000元。即每年平均計提取折舊2萬元;而按雙倍余額遞減,2—5年的折舊額分別為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萬元。即該企業(yè)在第一年采用平均折舊法,第二至第五年采用加速折舊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時,1-5年的折舊額分別為20000元、40000元、20000元、10000元、10000元。這一年折舊額與平均折舊法下的各年平均為20000元折舊額的情況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它對于這一期間利潤額的形成和稅款的繳納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影響現金流量,從而影響企業(yè)的償債能力。通過會計報表附注的補充披露就能為報表使用者正確理解會計信息提供幫助,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可比性,以便銀行對企業(yè)的償債能力進行監(jiān)控。

2.會計報表附注有助于增強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以適應我國當前信貸管理隊伍的現狀。

會計信息之間存在內在的邏輯關系,理解這種邏輯關系需要掌握一定的會計基礎知識。而銀行信貸管理人員業(yè)務基礎各異,如果能夠看懂企業(yè)報表,就可以通過會計附注對表中數字進行解釋,將抽象的數據分解成若干個具體的項目,并說明產生各個項目的會計方法等。這樣不但使熟悉會計的人士能深刻理解,而且使非會計專業(yè)的人士也能明明白白。如固定資產作為一個報表項目,只能反映企業(yè)在過去時間內對固定資產的投資規(guī)模,無法反映其分布構成。通過附注就可以將各類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及工器具等原始價值分別反映,確定各類固定資產占全部固定資產的比重及各類固定資產間的比例,判斷投資結構的合理性。會計報表附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報表的使用者正確理解會計報表,合理獲得有用的會計信息。

3.會計報表附注有助于會計報表提供更為完整、全面的信息,以便更真實地反映信貸資產的風險程度。

從形式上說,會計報表以數字為主,會計報表附注側重于文字,輔以數字注釋兩者結合。從內容上看,會計報表附注除原有的內容外,如所采用的主要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情況,變更原因及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情況的影響,非經常性項目的說明,會計報表中有關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報表需要說明的事項等,會計報表附注將可能與財務情況說明書融為一體。同時,會計附注所反映的內容將更為完整、全面,還將對前瞻信息、企業(yè)背景信息以及非財務信息加以有效披露。隨著我國財務報告方式的改進,會計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將更具國際化,會計報表的全面性特征將更趨明顯。譬如在資產負債表中,為了幫助信貸管理人員正確理解應收賬款,可將應收賬款按債務人或“賬齡”的長短分別列示,使報表在提供應收款總額的同時,通過附注提供詳細資料,以便評價客戶的信譽,估計可能產生的壞賬,真實地反映信貸資產的風險程度。

第5篇: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關鍵詞]預測性信息;財務會計性質;預測性信息披露

一、預測性信息的界定

預測性信息(forecastinginformation),又稱前瞻性信息或者未來導向的信息(forward-lookinginformation),是指在決策有用觀念指導下,企業(yè)在傳統(tǒng)的以面向過去為主體的財務報告或者公司報告中,增加對未來期間的財務或者非財務信息的披露。預測性信息一般意義上指以下幾個方面:(1)機會和風險,如產業(yè)結構的變化、競爭加劇等伴隨關鍵趨勢出現的機會和風險以及特定企業(yè)所面臨權利和義務的不確定性;(2)管理部門對未來營運的計劃與目標,如有關開發(fā)產品或服務的計劃,包括對計劃能否成功起關鍵作用的因素;(3)對未來收入、利潤(或虧損)、每股盈利(或虧損)、資本成本、股利分紅、資本結構等財務事項的陳述,即盈利預測或者預測財務報表;4對第3項的預測基礎、假設、方法以及注冊會計師的審閱意見。

預測性信息的特點是陳述者往往缺乏現有數據或者客觀事實證實其陳述的客觀公允性,主要基于估計和評價,對使用者來說是高度相關卻可靠性較低的典型范例。正是由于預測性信息的內在風險性,對是否應該披露,應該披露到什么程度,以及應該制定哪些相關規(guī)定以確保其可靠性,是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

預測性信息的披露一般有三個途徑,即:

(1)強制披露,公眾公司的監(jiān)管機構或者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明確要求披露的內容,如機會和風險、管理當局的計劃與目標,對于這兩項預測性信息,各國基本沒有分歧,均要求披露。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Form10-K中要求披露競爭情況和未交貨定單,對其他風險和機會的披露要求則散見于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準則和其他規(guī)定中。我國2001年的《公開發(fā)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號招股說明書》中,在第四節(jié)要求披露風險因素,在第十一節(jié)、十二節(jié)分別要求披露業(yè)務發(fā)展目標和募股資金運用的計劃。

(2)自愿披露,監(jiān)管機構既不禁止也不強制要求的內容,但一旦披露,則要求遵循一定的披露規(guī)則并須得到獨立第三方的鑒證。對預測財務報表即是如此,如美國是鼓勵但不強制要求,我國由強制要求改為自愿披露。

(3)由投資顧問公司、專業(yè)投資研究機構、財務分析師提供,多為財務預測或者盈利預測、行業(yè)分析等,特別在美國,財務分析師行業(yè)的發(fā)展已經成熟穩(wěn)定,有買方和賣方分析師之分,企業(yè)通過預測盈利向市場傳遞信號(signal)的職能常常由賣方分析師來承擔。

由此可見,對預測性信息的第三、第四類內容即預測性財務報表及其審核的披露態(tài)度有較大分歧且處于變動之中,本文主要就預測性財務報表在公司年度財務報告中披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進行探討。

二、理論分析I:從財務會計的性質和財務報告的目標分析

任何事物潛質的充分發(fā)揮都在于人類智慧對其客觀上所具有的使用價值的充分發(fā)掘、利用,達到主客觀的高度統(tǒng)一。但任何不適當的運用,或者因期望太高而違背規(guī)律的行為都似拔苗助長,不僅不會達到目標,甚至會適得其反。

會計廣為接受的基本職能(function)是反映、控制,反映是首要職能。因為“有了會計這種反映功能,就為我們的經濟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為它使我們能了解過去、說明現在、規(guī)劃未來?!本唧w到財務會計這一特點將更加明顯,這就決定了財務會計的主要任務是真實、可靠地記錄并報告企業(yè)的經濟活動(主要是財務活動),亦即以歷史成本為主要計量屬性,以已發(fā)生的交易和事項為基礎,記載企業(yè)經濟活動的歷史?!叭鐚嵎从辰洜I狀況,使人們了解經濟真實是創(chuàng)造薄記和會計并使其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初衷,也是對會計的一項基本要求?!?/p>

美國財務會計原則委員會(APB)曾經在其第四號報告中指出:“企業(yè)財務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它在一定范圍內,以貨幣定量的方式提供企業(yè)經濟資源及其義務的持續(xù)性歷史,也提供改變那些資源及其義務的經濟活動的歷史”(AICPA1970)。

可見財務會計或者財務報告產生的初衷是提供企業(yè)歷史性的財務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了解企業(yè)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情況,在此基礎上評價經理人的業(yè)績、企業(yè)在市場或者行業(yè)中的地位、預測企業(yè)的發(fā)展前景等。財務會計的這種性質或者職能約束著我們對其使用的范圍,即決定了財務會計目標或者財務報告目標只能在此范圍內發(fā)展、變化。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對預測性信息的需求呢?作者認為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是根本原因:

(1)證券市場的發(fā)展。以前直接而明確的關系逐漸模糊,代之而起的是廣大分散的投資者和掌握公司實際控制權的經理層。股權分散的直接后果是投資者無法依據歷史業(yè)績解聘經理人,而是以對企業(yè)的未來是否有好的盈利前景來作為是否投資的依據,從而更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產生了對未來導向信息的需求。

(2)隨著證券市場日益成為企業(yè)的主要籌資場所,公司規(guī)模迅速擴張,經濟業(yè)務和經濟環(huán)境更加復雜多變,為了低成本籌資,企業(yè)經理人相對于投資者有更多的信息優(yōu)勢,消除至少是降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機會主義,保護投資者成為證券市場發(fā)展甚至存在的內在要求。

(3)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對于財務報告的目標形成兩大學派,即“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證券市場的發(fā)展使得這場爭論以決策有用觀的勝利暫時告一段落,標志性的事件是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1978年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一輯(SFASNO.1)。決策有用觀的導向,使得公眾公司的監(jiān)管部門過分關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忽略了財務會計的性質。

這些只能說明在變化了的現實條件下,未來導向的信息對投資者是有用的,并未說明投資者所需的信息都應該由企業(yè)的財務報告來提供,完全可以以新的編報系統(tǒng)來實現,而這一系統(tǒng)的特性(不可驗證引起的高風險性、消極保證性等)在其產生之初就為提供者和使用者所熟知,并針對這種特性形成專門的編報技術。否則可能會導致財務報告在眾多競爭的信息渠道(如主要管理人員講話、新聞稿、內部消息等)中逐漸喪失其核心能力,直到淪為一項可選擇的信息傳輸手段,甚至退出歷史舞臺。

三、理論分析:預測性信息的特點

預測人員依靠的不是科學,而是將過去的趨勢延伸到未來,隱含的假設是未來將與過去一樣。預測是預測者基于過去、現在的信息對未來形成的一種期望。將過去的趨勢延伸到未來所形成的期望,其可靠性因預測性信息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

首先,公司所面臨的機會和風險、管理當局的計劃與目標是在信息提供當時即有跡象可以表明或者有一定程度的可驗證性,比如公司所在行業(yè)的整體趨勢、多元化經營的風險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下一期產生的有重大影響的機會或者風險在本期毫無痕跡,所以基本上可列入現存的狀況。管理當局的計劃與目標,一般是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決議的結果,其會議記錄以及一系列可行性方案研究資料可以作為披露的基礎,屬于現存的一種事項,必須在招股說明書、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的披露準則之中。所以,以上兩項預測性信息,實質上是現存的對未來預測價值非常高的信息,對于這些因素在未來期間如何發(fā)生作用以及作用的程度,完全依賴于使用者自己的估計。

而預測性財務報表則是在以上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量化的信息,涉及了未來期間的更多假設及判斷。這里的假設和判斷同前兩項有本質的不同,任何一個有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樣精確的數據幾乎是錯誤的,因為社會科學不會象已經過證明的自然法則的等式,這種等式詳細說明了當前A點的一個現象如何前進到達未來的某一B點,也不會像牛頓的引力理論預測列文9號彗星與木星在1994年相撞,也很少有可能像潮汐和天氣預報一樣被科學預測。當我們看到美國一些財務報告的每股盈利同預測一致或者超出一美分這種情形,理智的使用者感嘆的不是預測的準確性,而是對“搖尾巴狗”這一華爾街現象的無奈,財務會計信息關鍵的質量特征是相關性和可靠性,而預測值或者可預測性是相關性的應有之義,但這并非說財務信息本身就是一種預測,而是指預測過程中的一項輸入,最終預測結果的形成受輸入項和預測模式的雙重約束。若將對財務信息的利用同氣象學家對天氣的預測相類比,則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就如同利用各種手段獲取的諸如溫度、氣壓、各級高度的高空風速等數據,氣象學家對這些數據加工整理形成對未來的天氣預測結果,就象報表使用者利用財務報告的信息和從其他渠道獲得信息(如股價、管理人員在媒體上的發(fā)言、評級機構甚至小道消息等)形成對企業(yè)未來的預期。其中各種信息的權重、影響方向均由使用者的特性所決定,這些特性如風險偏好、知識結構、情緒等是因人而異的,故而不同人形成的預期不同。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概念框架中指出:權責發(fā)生制會計所提供的乃是收益,而不是管理方面的業(yè)績評價,不是獲利能力的估計,不是收益預測,不是風險的估量,也不是預測或估量的證實或者否定。評價、估計、預測、估量、證實或者否定這些工作要由投資者、信貸者和其他信息用戶自己去做。

提供預測財務報表引起的主要問題是否是預測不準確(產生影響決策的重大差異)的原因難以界定,究竟是經理人為實現自己的目的(如影響股價、塑造形象等)而操縱預測還是因外界的客觀環(huán)境非預期變化而造成?為經理人操縱預測創(chuàng)造了機會的同時也引起投資損失的責任很難歸屬,違背了市場經濟行為中最基本的規(guī)則——責權利相統(tǒng)一,投資者不情愿為也許是經理人的過失或者欺詐遭受損失,經理人也不情愿為也許是使用者使用不當或者決策失誤而承擔責任。

當然,基于預測財務報表的難以驗證等因素,各國對其限制很多。例如在預測財務報表之后會有類似于“僅供參考”、“不做為對未來的保證”等的說明,但對歷史性財務報表的信心會擴展到同時報送的預測財務報表,這種信任會使投資者的使用分析功能退化,“因不確定而尋求幫助的使用者,其大腦傾向于相信而非質疑”;又如由范圍式預測代替單一預測數據,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絕對精確的預測數據同注定的差異之間的矛盾,并未消除預測財務報表同公司財務報告之間的不融合;再如對注冊會計師如何審計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規(guī)范,但在預測基礎、假設、方法等方面存在太多灰色地帶,不能保障審核職能的恰當履行和編報責任、使用責任的劃分。

評價預測的可靠性首先基于對預測人員本人可信度的評價,然后才是技術方面對預測基礎、假設、方法的衡量。所以作者認為應該由專業(yè)人士或機構在對企業(yè)歷史財務、非財務信息分析、評價的基礎上形成對其未來財務狀況、盈利情況的預測,這些專業(yè)人士或機構的生存基礎在于其對企業(yè)和投資者的獨立性,在于其所提供分析、預測的客觀性、可靠性、及時性,他們在這些方面相互競爭樹立信譽。當然也可以就這一行業(yè)制定相關技術規(guī)范、職業(yè)道德、責任條款。

四、預測性信息披露的實踐

(一)機會與風險,計劃與目標

如前所述,我國2001年的《公開發(fā)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號招股說明書》中,要求披露業(yè)務發(fā)展目標和募股資金運用的計劃;美國SEC在Form10-K中要求披露競爭情況和未交貨定單,AICPA在1994年的《論改進企業(yè)報告》中鼓勵披露風險和機會而不鼓勵披露盈利預測,FASB在2001年的《改進企業(yè)報告:強化自愿披露》中列舉了預測性信息的范例,包括企業(yè)未來銷售情況、產品開況、經營和財務計劃等。在中美的公司年報中普遍都有此類信息的披露,或者辟專章或者在致股東信中、管理當局討論書中。

(二)預測財務報表

預測財務報表在我國多被稱為盈利預測。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股市剛開始發(fā)展,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jiān)會)要求初次發(fā)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必須披露公司的盈利預測,并將此作為審核上市的指標之一。由于強制披露的不合理性,在1993年改為自愿披露,但股票的發(fā)行價格確定以盈利預測為基礎,因此上市公司不僅在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上披露1~3年盈利預測值,而且也在年度報告中載有以后年度的盈利預測。為充分實行盈利預測自愿披露原則,證監(jiān)會在1997年和2000年分別通知,取消首次發(fā)行股價同盈利預測的關系。當前,我國對盈利預測信息披露的現行規(guī)則是:《招股說明書的內容與格式準則》中規(guī)定,“如果發(fā)行人或其財務顧問或其承銷商認為提供盈利預測數據將有助于投資者對發(fā)行人及其所發(fā)行的股票做出正確的判斷,且發(fā)行人確信有能力對最近的未來期間的盈利狀況作出比較切合實際的預測,則發(fā)行人可在招股說明書中提供盈利預測的數據。”《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準則》中規(guī)定,“原則上不要求上市公司編制新年度的利潤預測。但公司若在年度報告中提供新一年度利潤預測的,該利潤預測必須經過具有從事證券相關業(yè)務資格的注冊會計師審核并發(fā)表意見”。

上市公司盈利預測不實,曾是我國一個令市場和投資者都非常頭疼的老問題。據統(tǒng)計,1997年至1999年新發(fā)行的公司,大多數不能完成招股說明書上所作的盈利預測,有的甚至在當年就出現了虧損。1999年上市的99家公司中,竟有78家公司實際完成利潤低于盈利預測20%,比例高達78.79%.在2000年有融資行為的公司中,有123家曾對當年的盈利進行過預測,但只有6l家完成了其所作的預測。在2001年新上市并盈利預測的46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實際完成利潤低于盈利預測20%,6家公司實際利潤低于盈利預測10%,兩者占公司總數的21.7%.為規(guī)避盈利預測風險,2002年新上市公司大多數都沒有出具盈利預測報告,有些公司即使出具盈利預測報告,表述也不清晰。

預測財務報表在美國多稱為財務預測,其披露制度相對坎坷一些。美國在1973年之前是禁止向證券管理委員會申報財務預測的,因為它認為財務預測并非事實,不可靠,恐誤導投資者。因此對以歷史信息為主的財務報告的批評,在廣納各方意見之后,美國SEC在1973年證券法案5362號,正式允許公司自愿披露預測財務報表,截止1979年一直采取不禁止、不鼓勵的立場。由于對未來導向財務信息的需求呼聲甚高,SEC在1979年解釋令,鼓勵公司在申報文件及年報中增列軟性信息(SoftIn-formation),如:管理當局預測,并于同年安全港規(guī)則(SafeHarborRule),規(guī)定只要財務預測是根據合理基礎及誠信原則編制的,皆可受到法律保護。1986年,AICPA公布了AT200,即財務預測和計劃,鼓勵公司自愿披露,“可以包括在含有歷史財務報表的文件中”。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法案(PSLRA)規(guī)定了財務預測的免責制度,并采用了修正后的安全港制度,確立了“預先警示學說”以減輕預測性信息披露者的潛在訴訟風險,減少無理由的訴訟。

盡管如此,美國公司在財務報告中直接提供財務預測報表的例子并不多見,反而是財務分析師特別是賣方財務分析師發(fā)揮了更大的作用。由于賣方財務分析師同公司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使之喪失了獨立的立場,故而美國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對財務分析師這一職業(yè)的監(jiān)管。

五、小結

不容質疑,預測性信息是非常有用的,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減少交易費用,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增強市場的透明度。

但作者認為:對于機會和風險、管理當局的計劃與目標可以要求公司在財務報告中同歷史財務報表及其附注同時提供,以利于使用者對未來獲利能力等的預計和評估。但預測財務報表則應改變鼓勵的立場,不提倡或者禁止提供,以免誤導投資者,或者給公司額外的披露成本,可以發(fā)展財務分析師這一職業(yè),以便使之以公允的立場對公司的盈利前景提供客觀的評述。當然,如何監(jiān)督、管理這一行業(yè)則是隨之要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杜興強。會計信息的產權問題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2]葛家澍。財務會計的本質、特點及其邊界[J].會計研究,2003,(3)。

[3]葛家澍。反映經濟真實是會計的基本職能[A].財務會計理論方法準則探討〔C〕。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4]葛家澍。市場經濟下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

[5]李玲。上市會司預測性信息披露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3,(3)。

[6]王鵬程。對盈利預測若干問題的分析和研究[J].會計研究,1997,(3)。

[7]吳水澎。會計學原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8]徐建民,姜德增。新上市公司盈利預測可信度提高[N].證券日報,2003.

[9]美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1994)。論改進企業(yè)報告[S].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

[10]WilliamRScott財務會計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11]WilliamA·Sherdern.預測業(yè)神話[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第6篇: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一、財務報告過去的發(fā)展與變化回顧

(一)財務報告理論上的發(fā)展與變化回顧

1、關于計量。財務報表是以傳統(tǒng)會計的三個特征為支柱的。那就是:記錄按復式簿記系統(tǒng);確認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計量采用歷史成本屬性。因此,人們把傳統(tǒng)的財務會計分別稱為復式簿記會計、權責發(fā)生制(即應計制)會計和歷史成本會計。在財務會計的上述三個特征中,對會計信息特別是盈利信息最有影響作用的,是確認和計量。傳統(tǒng)財務報表受到的沖擊最早也是針對計量。所以,報表的使用者莫不關注計量。隨著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國出現的通貨膨脹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之外,先后創(chuàng)造了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清算)凈值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正如FASB(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所說:"當前,在財務報表中報告的各種項目,是用不同屬性來計量的。這要由項目的性質和計量屬性的相關性與可靠性來定。"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們對財務報告中的計量可以看到下列變化:由早期以歷史成本為主(甚至占完全統(tǒng)治地位)到幾種計量屬性同時并用,再到當前傾向于采用公允價值。這種種變化明顯地說明,計量屬性的采用決定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即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和各種不同計量屬性所帶來的不同經濟后果及其應用的不同前景。

2、關于確認。早期財務報表的確認僅研究收入的決定和費用的分配。在股份企業(yè)出現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實現制來確認收入和費用。那時確認的唯一標準是看有無現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費用)。后來,由于出現委托和關系,為了正確反映和評估在某一期間的受托責任,就產生并廣泛運用了權責發(fā)生制。然而權責發(fā)生制仍然是針對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fā)生來說的。它提出了確認收入和確認費用的新標準。這個新標準不再是看有無現金收付,而是看權利與責任是否發(fā)生。為了實現權責發(fā)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應計、遞延、分配和攤銷等四個特殊的會計程序。權責發(fā)生制使財務會計處理和報表的編制較前復雜,當然所獲得的收益數據也較前更為相關與可靠。人們主要關注收入和費用確認的另一解說是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左右,財務報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認可為第一報表。財務報表使用者所共同關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樣決定的呢?從收益表的構成可以看到:通過收入與費用的配比,決定收益。這就是流行于當年的收入/費用觀。然而收益也還可以由凈資產(不包括業(yè)益的變動)的期末與期初的余額對比來求得。后一決定收益的方法稱為資產/負債觀,因為這可不依賴收入與費用而單獨對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直接進行確認。若根據資產/負債觀,權責發(fā)生制就不能構成全部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基礎。于是FASB發(fā)展了會計確認的理論。在1984年12月發(fā)表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企業(yè)財務報表中的確認和計量"中第一次提出確認的完整定義,確認的四項基本標準(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與可靠性),并根據確認是"將某一項目作為報表要素正式記入或列入某一企業(yè)財務報表的過程"的定義,而把確認的過程分為"初始確認"、"后續(xù)確認"和"終止確認"三種類型。FASB第5號概念公告關于會計確認的見解如同它強調現值技術的運用和大力提倡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一樣,為把各種創(chuàng)新經濟業(yè)務(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確認而尚未實現的有關收入項目等)在表內予以確認、計量或者在表外進行披露開辟了一條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見,財務報告理論與實踐的這一發(fā)展,不是憑空而來。它們同樣是競爭技術與全球化等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作用的結果。

3、關于報告。早期的財務報表,是直接根據日常記錄所編成的。報表的內容就是表內的項目。項目只不過是會計科目的重新分類、匯總和排列。后來由于經濟業(yè)務日趨復雜,表內陳述的內容基本上屬于會計上的術語而不易為廣大投資人所理解。為了提高報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這一部分的出現,同證券監(jiān)管機構(如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上市公司的報表提出補充的披露要求也是分不開的。雖然表內和表外的區(qū)分,人們已習見為常,但多數人并不了解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區(qū)別和不同的作用。在這個問題上,FASB于1978年發(fā)表的第1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而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當前實務中的財務報表應當稱為財務報告;財務報告=財務報表+其他財務報告。財務報表需要由注冊會計師審計,而其他財務報告則可以請企業(yè)以外的會計師或專家審閱,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審計,也不審閱。在講到財務報表和附注的關系時,FASB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則反復強調:在財務報表表內表述是確認;用附注(包括表內旁注,表外底注)、其他附表、其他報告手段進行表述,不是確認,而是披露。這樣,附注和其他財務報告披露的內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獲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間。(二)財務報告及其種類的發(fā)展與變化回顧

財務報表和其他財務報告表內確認和表外披露兩種表述形式共同構成今天的財務報告,乃是財務報告經歷了60多年的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歷程。再從報告和報告的種類看也產生了很多重要變化:

第一,報表的種類不斷增加。

早期的基本財務報表只有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兩種。20世紀60年代中期增加了財務狀況變動表,到1987年被現金流量表所取代(SFAS財務會計準則公告》95),成為第三財務報表。1997年,美國又發(fā)表"報告財務業(yè)績"的第133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提出:企業(yè)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為第四財務報表,(在此以前,英國已在ASB(《會計準則公報》的第3號財務報告準則中提出"全部已實現利得和損失表"作為第四報表)。

第二,財務報告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改進。

1、從覆蓋面看,原先的財務報告只反映一個主體的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或現金流量的變化。后來,由于出現控股企業(yè),控股企業(yè)除編制本身的財務報表外,還要編制覆蓋整個控股企業(yè)集團的合并財務報表。同時,一個企業(yè)由于規(guī)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對具有不同機遇和風險的地區(qū)和業(yè)務分部編制分部財務報告。合并報表和分部報告都能向投資人補充提供對決策更有用的信息。

2、從時間間隔看,傳統(tǒng)的財務報告是一年報告一次,屬于年度報告。為了提高報告的及時性,后來,在年報之外,又陸續(xù)增加了半年報、季報、月報等統(tǒng)稱為"中期報告"的財務報告。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將來信息的報告將越來越快,時間間隔越來越短,現在實際上已開始在網上實時信息。

3、從內容上看,第四報表較好彌補了傳統(tǒng)報表違反漏計損益原則的缺陷。長期以來,西方會計界對編制收益表都聲稱堅持"滿計損益觀"而不是建立在當期經營業(yè)績基礎上,但實際上對可賺得卻未實現的收入,往往繞過收益表,而把它們列示于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部分。這種做法,實際上壓低了企業(yè)當期所確認的全部損益,違反了滿計損益的原則。第四財務報表即全面收益表,所報告的企業(yè)財務業(yè)績包括了所有已確認的損益(不論是否實現)。這種業(yè)績報告,才真正體現以滿計損益為基礎的收益表。

二、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批評

盡管企業(yè)的財務報告是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在改進,并根據使用者日益增長的需要作了若干創(chuàng)新。但迄今為止,使用者對財務報告的局限性是很不滿意的。有人則對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擔憂,早在1975年,英國ASSC(會計準則籌劃委員會)發(fā)表的"公司報告"和1991年英國ICAEW(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xié)會和ICAC(國際會計合作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表的"財務報告的未來模型",就先后相當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現行財務報告的缺點。1994年美國AICPA(美國執(zhí)業(yè)會計師協(xié)會)在"改進企業(yè)報告--面向報告用戶"中也指出了現行財務報告的不足。概括各家的看法,特別是針對新經濟的要求,財務報告有待改進的方面主要是:

第一,由于環(huán)境的加速變化,要求企業(yè)披露更多的、面向未來經營發(fā)展的關鍵性信息。但是,現行財務報告模式在確認方面有苛刻的要求,對于計量,也主要限于貨幣量度。這樣就使許多能反映企業(yè)未來前景、對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財務報告之外。這些信息大部分屬于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廣義無形資產,如一家企業(yè)的員工、客戶、知識基礎和該企業(yè)的聲譽。

第二,由于交易、事項、情況要得到會計的確認,從而在財務報表內表述,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它們必須是已經完成,至少是已經發(fā)生的。每一項符合確認要求的報表要素,在它們的定義中都明確規(guī)定屬于過去的交易、事項所帶來的結果。這樣,整個財務報表的信息--這是財務報告中的核心信息,必然面向過去,而不可能面向未來。

第三,盡管各種計量屬性同時并存,實際上,在財務報告中,是成本而不是價值反映著現代企業(yè)的經濟活動,可是使用者(特別是投資人)卻更關注企業(yè)價值的創(chuàng)造和增加。資本市場的股價漲落,反映的也是企業(yè)價值的變化。而現在,財務會計與財務報告無法直接計量和表現企業(yè)的價值,它們只能用盈利和現金流量兩個會計信息間接地作為替代變量。三、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改進

當前人們面臨的經濟環(huán)境已經大大不同于以往。關于這一點,FASB在2001年關于"改進企業(yè)報告--對增進自愿披露洞察"這一研究報告中進行了描述。該報告分析了可能正在改變企業(yè)環(huán)境的關鍵作用力量。從經濟因素上具有全球化、所有權分散、競爭、著眼于財富的創(chuàng)造、企業(yè)資產構成的變化等特點。與此同時,今天的財務報告使用者也會產生新的信息需求,主要是:

1、應當突破傳統(tǒng)的財務報告模式,需要在財務報表之內對確認和計量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使之可確認更多的有用信息;

2、應當提供不一定用貨幣量度,但卻非常有用的信息,為此要改進和擴大信息披露;

3、整個財務報告在維持有用的歷史信息的同時,要更多地披露預測信息,特別是關系一個企業(yè)未來發(fā)展前景的關鍵信息;

4、成本信息固然是可關與相關的,但企業(y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變化的信息、可能更為有用。

面對競爭、高新技術和全球化的三股力量匯合的挑戰(zhàn),適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信息提出的新需求。筆者認為在對現行財務報告模式加以改進時,一定要解決好繼續(xù)和發(fā)展的問題。要改進現行財務報告模式中與會計環(huán)境不相適宜的部分??偟膩碚f,對現行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應是一種揚棄;具體來看可以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1、改革現行財務報告模式,并不意味著對之完全否定,相反,在GAAP沒有改變之前,構成財務報告核心的應還是財務報表,我們應該繼承現行財務報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即它們必須符合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與可靠性等四項標準。并將它列為財務報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議將這三張報表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分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兩個部分。對于核心會計信息,應該更加注意其計量的可靠性;而對于非核心的會計信息,則可以相對地采取可靠性不如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如公允價值等。尤其應該注意在財務報表中披露能夠表明投資報酬、財務彈性和變現能力的會計信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借鑒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的做法,在損益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確認的利得和損失。

2、對財務報告中可采用的計量屬性不以貨幣量度為限,并進行廣義解釋。這一點,其實并未動搖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以貨幣為計量基礎的假設。因為貨幣仍然是財務報告特別是其中的財務報表的基本量度。只是,應當同意,甚至應當鼓勵同時使用其他量度,作為貨幣量度的補充。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tǒng)一,總有可以量化的屬性。問題僅在于量化的精確程度有所不同?,F代企業(yè)具有如此復雜的經濟活動,會計在計量問題上若不跳出貨幣度量的框框,恐怕很難在確認和披露上有所前進。

3、要充分發(fā)揮披露在財務報告中的作用。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應注意披露各種表外融資方式的特征和風險。在財務報表的補充資料之中,披露企業(yè)物價變動的會計信息;另外,可以適當披露采用"區(qū)間"或"范圍"估計數量報表項目的有關信息,借以消除報表項目貌似確定而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產生的誤導。

4、在其他財務報告中,著重披露企業(yè)經營活動的主要特征、經營活動重大的不確定性--存在的顯著風險和報酬機會、企業(yè)的相對競爭優(yōu)勢和關于企業(yè)"軟資產"(如人力資源)以及評估的商譽的信息,并盡可能披露關于競爭對手或同行業(yè)其余相關企業(yè)的信息。

5、盡可能及時提供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必要時可以縮短財務報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財務報告或適當發(fā)表臨時財務報告,簡化年度財務報告等。

6、對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企業(yè),應該單獨予以披露并進行核算。

7、若存在著多個企業(yè)分部,應盡量按照行業(yè)分部或地區(qū)分部編制或提供分部報告。

8、鼓勵企業(yè)進行適當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據的預測性、前瞻性會計信息和管理當局的意圖等。

第7篇: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為做好20*年度外商投資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報工作,根據省財政廳會議精神,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請遵照執(zhí)行。各市(縣)、區(qū)財政部門可根據本通知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制訂,貫徹意見。

一、外商投資企業(yè)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

(一)凡在20*年底前已登記(新辦外商投資企業(yè)應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簽發(fā)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之日起30日內按規(guī)定辦理財政登記)獨立核算的外商投資企業(yè)(包括籌建期企業(yè)、已投產(營業(yè))企業(yè)以及清算期企業(yè))均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實施條例》第7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yè)法實施細則》第60、6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第15條之規(guī)定,編制和向當地財政部門報送年度財務會計報告。

(二)外商投資企業(yè)應按照《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國務院第2*號令)、《企業(yè)會計制度》(財政部財會[2000]25號)、財政部《關于印發(fā)<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等38項具體準則的通知》(財會[20*]3號)及有關文件的規(guī)定,做好年報編制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辦理年終結賬工作。外商投資企業(yè)均不執(zhí)行中小企業(yè)會計制度。

(三)外商投資企業(yè)應在做好年終結賬工作的基礎上,真實、完整地編制20*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地區(qū)的外商投資企業(yè)均填報“非金融類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具體包括:資產負債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應交增值稅明細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財務指標補充資料表,會計報表附注及財務情況說明書。財務報告反映的會計信息應當真實、完整,若有關報表無相應數據,也應以空表的形式上報財政部門。

(四)20*年度外商投資企業(yè)財務會計報表格式和編制說明(具體表式和編制說明由我局網站正式公布),由財政部和**省財政廳統(tǒng)一制發(fā),各外商投資企業(yè)應按統(tǒng)一的格式、內容、口徑進行填報。做到內容完整、數據真實、計算準確,不得漏報或者任意取舍,并注意報表之間的數據銜接。

(五)為方便外商投資企業(yè)填報年度財務會計報表,企業(yè)可以直接到我局網站下載《**市財政局外經金融處企業(yè)填報系統(tǒng)(網絡下載版)》,我局免費提供給**市(大市)范圍內的外商投資企業(yè)填報年報和季報時使用。已有《企業(yè)財務信息填報系統(tǒng)》的企業(yè),也可以直接下載“20*年外商投資企業(yè)年報參數”安裝后使用。具體使用方法請登錄**市財政局網站“下載中心”查閱說明。企業(yè)報表軟件參數將在20**年1月初鏈接在我局網站,請各企業(yè)和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密切注意我局網站動態(tài)情況。

二、外商投資企業(yè)年度財務報告的審計

外商投資企業(yè)應就20*年度編制的財務報告的全部報表(包括上述主表、附表、財務指標補充資料表、附注)聘請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注冊會計師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guī)定和獨立審計準則和本通知要求,本著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對上述所列的全部財務報表(包括空表)進行審計并發(fā)表審計意見,出具完整的審計報告,上述所列全部財務報表均應作為審計報告附件內容。企業(yè)若聘請外地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也必須按此要求執(zhí)行。

主管財政部門將對已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企業(yè)年度財務報告進行核查,對于核查中發(fā)現的問題將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嚴肅處理。對于在上年財政核查中發(fā)現問題的企業(yè),應按規(guī)定及時進行整改,并提請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時予以關注。

三、有關企業(yè)會計制度、政策的問題

從20*年1月1日起,企業(yè)不再提取職工福利費。有

關職工福利費余額的處理,應當嚴格按照《財政部關于實施修訂后的<企業(yè)財務通則>有關問題的通知》(財企[20*]48號)執(zhí)行。

四、外商投資企業(yè)年度財務報告的報送

外商投資企業(yè)應當于20**年4月30日前將其編制并經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20*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連同中國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一并報送主管財政機關。市區(qū)(不含新區(qū)、園區(qū)、吳中區(qū)、相城區(qū))外商投資企業(yè)通過外商投資企業(yè)聯(lián)合年檢辦公室上報上述資料。未按規(guī)定報送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及審計報告的,財政部門將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追究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相關責任。

今年,仍要求市區(qū)外商投資企業(yè)除報送年度財務報告及審計報告外,同時報送年度財務報告的數據軟盤。并請市區(qū)各企業(yè)在上報聯(lián)合年檢資料前,將數據軟盤報我局外經金融處預審(同上年)。報表參數及操作說明見我局網站,或向受托會計師事務所索取。企業(yè)在數據錄入過程中,請注意參數格式與書面報表格式的差異,并做好相應的調整,請各會計師事務所給予協(xié)助。上報的計算機軟盤要求無病毒,數據審核正確,軟盤數據與審計報告中所附報表數據要一致。各市(縣)、區(qū)外商投資企業(yè)年報報送時間、方法,由各市(縣)、區(qū)財政部門自行確定。

五、外商投資企業(yè)年度財務報告的匯編

各市(縣)、區(qū)財政部門應認真做好20*年度外商投資企業(yè)財務報告的編報工作,財政部門匯總參數的下發(fā)請各單位密切關注我局網站頁面更新。各級財政部門應努力擴大匯編面,提高財務分析質量。

在年報數據分析方面有如下要求:

1.各地外資企業(yè)營運的整體情況,要結合國家的宏觀政策進行分析;體現本地重點項目、重點企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有具體的案例分析);反映本地重點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狀況分析。

2.企業(yè)償債能力分析,包括短期、長期償債能力分析;企業(yè)社會貢獻情況,包括地區(qū)稅收情況分析,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等社會保險金的繳納情況。

3.各地財政部門平時在對外資企業(yè)財政財務管理中所發(fā)現的問題要在分析有所體現,供上級財政部門決策參考。

我局將按照有關考核辦法對我市外商投資企業(yè)20*年度財務報告的編報工作進行考核評比。

各市(縣)、區(qū)財政局應于20**年5月20日前將打印的匯總財務報告、計算機軟盤(分戶)及財務情況說明書報送我局外金處。

第8篇: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一、我國財務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問題

1.財務會計信息失真

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即會計信息不能準確完整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會計實務中的表現常為:經營成果失真,即有些企業(yè)和單位,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采取虛列收入、亂擠亂列成本費用、支出和財產損失不及時記賬等手段,虛報利潤或虧損;資產計價失真,即有些企業(yè)的資產賬面價值不按有關制度進行計價,造成資產計價的伸縮性,不能如實反映企業(yè)的資產占有數;會計核算資料失真,即有的企業(yè)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為達個人目的,將請客送禮、行賄、揮霍浪費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條、偽造發(fā)票、收據等手段納入合法支出項目中,給貪污腐化分子提供方便。

2.財務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

充分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的當事人依法、充分、完整地公開所有法定項目的信息,不得有遺漏和短缺。資本市場都將充分性作為信息披露的首要條件。但是,由于財務報告等會計信息的完全披露很可能讓公司在同行業(yè)競爭中陷入不利的局面,不少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對有利于公司的財務信息過量披露,甚至炒作;而對不利于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不夠充分或輕描淡寫,甚至隱蔽。

3.財務會計信息傳遞時效過慢

從臨時報告和非上市公司的披露情況看,現在會計系統(tǒng)是不定期提供會計信息的,而且企業(yè)年度報告要在財政年度數月后才能公布,企業(yè)管理機構往往由于了解信息的不及時而難以確定一些重大事件系于何時發(fā)生,致使監(jiān)管有效性不足。另外,有些公司往往根據自身利益需要而決定何時披露重大事件,甚至與非正當的投機商進行勾結,配合其操縱市場行為而則機披露,從而降低相關會計信息及其它信息的及時性。會計信息時效與實際形成嚴重的滯后,這大大影響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也影響眾多投資者的決策和切身利益。

4.財務會計信息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對一個企業(yè)來說,運用一致性原則使其可進行不同期間的比較,但是如果企業(yè)的基本業(yè)務的性質發(fā)生變動,則同一企業(yè)不同時期的財務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就要大打折扣。如果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以及相應的會計政策隨經濟乃至政治環(huán)境的變化做出了調整改革,也妨礙了會計信息的縱向可比性,即妨礙了會計核算的一貫性。對不同的企業(yè)來說,由于企業(yè)采用的組織形式不同、規(guī)模不同、技術管理條件不同,導致所使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和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使財務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受到了一定影響。

5.財務會計信息缺乏一定的相關性

企業(yè)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有時缺乏一定的相關性,主要表現為:財務會計信息僅僅是反映企業(yè)過去已完成了的經濟活動情況的信息,不能完全有效地推知未來,作為預測、決策的有用信息;財務會計依會計分期假設要求,定期產出并傳遞信息,由于財務會計信息傳遞的時間固定性、滯后性,結果造成信息不能及時進行提供,從而削弱了信息的相關價值甚至信息變得毫無用途;揭示財務會計信息沒有很好地突出重點、反映核心問題,以致信息使用者難以看到問題的本質,做出相關決策。

6.財務會計信息數據反映單一化,缺乏指導性

現有的企業(yè)報告反映的主要是企業(yè)財務信息,其揭示的范圍也局限于對財務會計確認與計量的交易和事項,而忽略非財務信息的重要性。

7.財務會計信息傳遞不能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關性是具有相對性的,同一種信息對不同的用戶以及在不同時間上其相關程度不同,而現有會計系統(tǒng)提供的只能是針對所有者共同需要的通用會計報告。

二、提高我國現行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途徑

1.防范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進一步加強法制化建設,加大監(jiān)管力度

加強法制建設與新《會計法》的學習和實施力度,使執(zhí)法部門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使企業(yè)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熟悉新《會計法》以及財經法紀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

(2)加大對單位負責人造假的處罰力度

根據經濟學關于經營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有限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其行為必定遵循成本收益原則,獲得風險收益是經營者提供失真會計信息的主要目的,那么,使經營者的造假代價高于其風險收益就是一種有效的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措施。這就要求加強會計監(jiān)督,加大處罰力度,降低其預期的風險收益。

(3)強化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育

雖然《會計法》強化了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的責任,但會計主管是負責執(zhí)行的關鍵人員,企業(yè)財務活動中的可為與不可為經濟行為,會計主管比企業(yè)負責人更專業(yè)、更清楚?!安蛔黾儋~”是會計主管人員的基本職業(yè)道德和行為準則。會計主管人員自覺抵制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發(fā)生,可以提高我國會計信息的可信程度。

(4)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執(zhí)業(yè)質量進行監(jiān)督檢查

應強化《中國注冊會計師法》的全面貫徹執(zhí)行,整頓會計師事務所的執(zhí)業(yè)行為,加大對社會中介機構的監(jiān)督管理力度,在大力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政治素質、業(yè)務能力、道德水準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中介機構的專業(yè)性社會公證和監(jiān)督作用,為促進財務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提供條件。

2.建立統(tǒng)一的披露制度

在會計信息公開制度下,不論是對企業(yè)不利的信息還是對企業(yè)有利的信息,都必須予以全面披露,即使是股份不上市公司甚至非股份制公司也應該在特定范圍內揭示,企業(yè)不能以保護商業(yè)秘密為名,拒絕向法定部門報告其生產經營情況,為社會了解企業(yè)、監(jiān)督企業(yè)經營設置人為障礙。

3.建立網絡化會計信息系統(tǒng),提高會計信息傳遞的時效性

在會計電算化的網絡環(huán)境下,會計信息的傳遞可以通過Internet互聯(lián)網進行信息傳遞且傳遞速度十分迅速,因此企業(yè)的在線財務報告有可能隨時更新,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時獲取最新信息。

4.重視財務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改進:嚴格要求企業(yè)在編制報表時應對重大會計事項,包括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動情況、變動原因及其對本期財務狀況的影響等予以充分揭示;建議對同一經濟業(yè)務,國家應當盡量減少可供企業(yè)選擇的會計方法;建立我國各行業(yè)的標準比率(平均比率),以便于進行對比分析。

5.改進財務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一是充分揭示不確定性事項,披露有關未來發(fā)展前景的信息;二是采用現行市價法,利用互聯(lián)網快速提供,會計信息,進行適時的會計核算;三是重視對現金流量信息的披露。

6.增加對非財務信息的披露

目前,企業(yè)信息披露是以財務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會計信息。但是,如果僅僅把信息披露理解為財務信息披露顯然是比較片面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僅對財務信息披露無法完整地揭示出企業(yè)的整體資源和核心競爭力,也難以揭示出企業(yè)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為此,企業(yè)信息披露要增加對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提示與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各種信息。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投資者客觀準確地了解公司生產經營整體情況,從而做出理性的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同時有利于促進公司加強管理,提高經營業(yè)績和治理水平。

7.滿足各會計使用者對財務會計信息的要求

財務會計信息應該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服務,就必然需要一定的協(xié)調性作為基礎。妥善的處理方法是將以各種方法確認和計量的會計項目均在會計報表中以適當的方式,以符合重大性要求為基礎進行反映,并建立“彩色報告模式”, 以便于會計信息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相關的確認和分析。

綜上所述,提高我國財務會計信息質量是一項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會計學術界、實務界、政府和社會監(jiān)管部門、從業(yè)人員共同努力。建立一個完善而健康運行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系統(tǒng),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構建一個更好的信息平臺,使我國真正實現經濟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參考文獻:

[1]何學飛:中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比較與借鑒,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8, 1:34

[2]陳 斌:會計信息失真探討,財會研究,2006, 5:56

[3]何 峰:論新經濟的會計信息特征,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 2006, 4:78

[4]高 輝 吳 濤:會計信息特征及其特征約束因素分析,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 2007 6:22

[5]徐亞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理性思考,當代經濟,2008,8:33

[6]應 唯:提高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信息質量的重大舉措,會計研究,,2007, 9:58

[7]蔣堯明:論企業(yè)信息的質量保證體系,財經研究,2006,4:66

[8]朱 遠 李釗文:試論會計信息質量的理論缺陷,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3:89

第9篇:財務會計行業(yè)報告范文

【關鍵詞】財務報告;財務分析;問題;解決對策

1、在企業(yè)財務報告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 財務報表的局限性問題

(1)歷史成本計量導致的局限性。所謂的歷史成本原則,是指要以取得時的成本為基礎,在財務報表中列示資產等項目,而不是以當前的市價或其他為基礎進行計量。歷史成本的會計模式存其在的前提是幣值不變假設。而存在的通貨膨脹和緊縮,挑戰(zhàn)著幣值不變的假設。具體表現為以下缺陷:一是基于物價變動的環(huán)境,歷史成本下的資產很難是其真實價值的反映,其經營成果也很難通過利潤反映出來,所以會計報表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二是固定資產的更新不能保證;三是投入資本的保全情況無法得到正確反映。在物價持續(xù)上漲時期,歷史成本會計均無法保全財務資本和實物資本,歷史成本計價會形成少計費用和虛增收益,而且還要根據虛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稅和支付股利,最后導致虛盈實虧情況的形成,進而侵蝕到企業(yè)所有者的權益。

(2)貨幣計量假設導致的局限性。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計量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時要以貨幣為單位進行。這就使會計報表不能計入那些難以用貨幣表示的信息,這就導致了財務會計不完整信息內容的存在,即形成財務信息的局限性。

(3)財務會計信息主要是對過去的反映,預見性不足。在歷史成本下,一旦會計的資產入賬,就不會再發(fā)生任何變動, 除非發(fā)生新的交易。即使購入資產后發(fā)生價值變動,也往往無法客觀地加以衡量。歷史成本反映的信息僅僅是記錄企業(yè)過去的交易,它不能對現在予以合理地反映,更難以對未來進行合理的預測。

1.2 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問題

通常情況下,會出現一些人為粉飾財務報表的問題。具體說就是:編制報表者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通過合法的途徑,對于公司的實際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進行人為的掩飾,通過制造假象,對投資者的決策形成誤導。會計準則和制度會計核算行動的指南,但這些規(guī)則只是約束企業(yè)不應該做什么,卻沒有對人們能做什么進行規(guī)定。因此,這就使得在賬面上通過權責發(fā)生制會計處理方式創(chuàng)造利潤或虧損成為可能。

1.3 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造成不確定的財務報表項目

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會計這門學科無法實現精確化,在會計的核算中存在著大量人為的判斷和估計, 體現在會計中的是一系列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企業(yè)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會對企業(yè)報表的信息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整個財務會計處理的過程中,充斥著人為因素的不確定性造成的不確定的財務信息,例如:計提壞賬準備、認定無形資產壽命、確定固定資產折舊的年前和殘值、主觀性判斷遞延所得稅等項目。

2、在財務分析方面存在的問題

2.1 由于主客觀原因導致財務分析者存在局限性

財務分析者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個人的分析能力、風險偏好等,會直接影響財務分析的結果,尤其是分析者能力的局限,會在理解財務數據和指標上存在差異,導致分析結果存在差異性。

2.2 分析方法和思路的局限性

在實務中,財務分析對企業(yè)的經營產生重大的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不考慮風險、不計資金成本、不結合非財務指標、缺乏動態(tài)分析等。一般情況下,分析者受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往往不進行全面的財務分析,而是以財務報表分析取而代之,這就致使財務分析結果存在諸很多的問題。

2.3 財務報表的局限性

財務報表的局限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非財務指標信息缺乏;二是前瞻性和預測性信息不足;三是報表的信息質量受到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估計的自主選擇的影響;四是財務報表局限于其時效性;五是財務報表信息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六是財務報表存在客觀真實性的問題;七是財務報表存在著通用性與個體需求差異性的矛盾,從而降低了報表數據的有用性。

3、解決我國財務會計報告體系存在問題的對策

3.1 對內部加強控制

目前,多數企業(yè)都已經實現了會計電算化,這極大地方便了會計人員做賬。但是網絡系統(tǒng)十分龐雜,有漏洞在所難免。因此,要求會計人員對軟件不能完全依賴。另外,信息內容的真?zhèn)?,并不是電腦能識別的,如果輸入的信息本身就是不正確的,即使后面經過多么嚴格的審核,也會使整體財務報告的質量受到影響。因此,財務報告與內部控制密不可分,報告是對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的反映,對內部加強控制,能夠促進財務報表真實性的提高,從而利于信息決策。

3.2 對于財務報告的內容進行充實和改進

財務報告由財務報表、附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幾部分組成。為了對財務報表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加以有效克服,應該對附注的反映予以重視和加強,對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內容進行充實。

財務報表的附注主要包括括號注解和底注兩部分。多數情況下,報表附注就是指報表的底注。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公司企業(yè)的經濟活動也隨之日益復雜,因此對于使用者而言,簡單的報表數據信息已經無法滿足其需求,因而越來越凸現出報表中底注的作用,其日益增多內容和分量,能夠有利于使用者們更好地理解企業(yè)的經營能力和財務狀況。

3.3 拓展財務分析人員的分析視野,提高其綜合能力和素質

目前,企業(yè)面臨著日益變化的環(huán)境。財務報表只是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財務指標本身的意義是有限的,并不能把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全貌充分反映出來。分析人員還要對相關信息予以關注,例如涉及行業(yè)的背景信息、國家的宏觀政策等企業(yè)的公告及媒體的報道。只有有效結合企業(yè)經營情況與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對財務數據背后的業(yè)務背景和經濟業(yè)務的實質予以深刻領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財務報表數據,在進行分析時才能具有更廣闊的視野和高度。

3.4 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全面評價

(1)堅持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并重,重視分析會計報表的附注。

(2)把定量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復雜多變的外部環(huán)境對現代企業(yè)的經營產生著重大的影響,但在財務報表中卻不能充分地披露。這就需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對這些財務報表的外部信息進行定性的判斷,只有把兩者相有效結合起來,才能把真實情況通過財務分析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出來,從而獲得對有用的決策信息。

(3)在分析評價時,要注重財務指標的歷史長期趨勢,避免從靜態(tài)的角度看問題帶來的片面性。

(4)堅持點面結合,做到整體和個體分析并重。要在分析容易獲得的企業(yè)整體數據的基礎上,深入對比分析企業(yè)各部門、各業(yè)務流程、各作業(yè)單元的個體貢獻,在此基礎上提出整體的策略,并為個體下達任務指標。

【摘要】當前,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會計體系還存在一些的問題。鑒于此,主要分析在財務報告和財務分析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報告;財務分析;問題;解決對策

1、在企業(yè)財務報告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 財務報表的局限性問題

(1)歷史成本計量導致的局限性。所謂的歷史成本原則,是指要以取得時的成本為基礎,在財務報表中列示資產等項目,而不是以當前的市價或其他為基礎進行計量。歷史成本的會計模式存其在的前提是幣值不變假設。而存在的通貨膨脹和緊縮,挑戰(zhàn)著幣值不變的假設。具體表現為以下缺陷:一是基于物價變動的環(huán)境,歷史成本下的資產很難是其真實價值的反映,其經營成果也很難通過利潤反映出來,所以會計報表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二是固定資產的更新不能保證;三是投入資本的保全情況無法得到正確反映。在物價持續(xù)上漲時期,歷史成本會計均無法保全財務資本和實物資本,歷史成本計價會形成少計費用和虛增收益,而且還要根據虛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稅和支付股利,最后導致虛盈實虧情況的形成,進而侵蝕到企業(yè)所有者的權益。

(2)貨幣計量假設導致的局限性。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計量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時要以貨幣為單位進行。這就使會計報表不能計入那些難以用貨幣表示的信息,這就導致了財務會計不完整信息內容的存在,即形成財務信息的局限性。

(3)財務會計信息主要是對過去的反映,預見性不足。在歷史成本下,一旦會計的資產入賬,就不會再發(fā)生任何變動, 除非發(fā)生新的交易。即使購入資產后發(fā)生價值變動,也往往無法客觀地加以衡量。歷史成本反映的信息僅僅是記錄企業(yè)過去的交易,它不能對現在予以合理地反映,更難以對未來進行合理的預測。

1.2 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問題

通常情況下,會出現一些人為粉飾財務報表的問題。具體說就是:編制報表者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通過合法的途徑,對于公司的實際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進行人為的掩飾,通過制造假象,對投資者的決策形成誤導。會計準則和制度會計核算行動的指南,但這些規(guī)則只是約束企業(yè)不應該做什么,卻沒有對人們能做什么進行規(guī)定。因此,這就使得在賬面上通過權責發(fā)生制會計處理方式創(chuàng)造利潤或虧損成為可能。

1.3 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造成不確定的財務報表項目

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會計這門學科無法實現精確化,在會計的核算中存在著大量人為的判斷和估計, 體現在會計中的是一系列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企業(yè)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會對企業(yè)報表的信息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整個財務會計處理的過程中,充斥著人為因素的不確定性造成的不確定的財務信息,例如:計提壞賬準備、認定無形資產壽命、確定固定資產折舊的年前和殘值、主觀性判斷遞延所得稅等項目。

2、在財務分析方面存在的問題

2.1 由于主客觀原因導致財務分析者存在局限性

財務分析者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個人的分析能力、風險偏好等,會直接影響財務分析的結果,尤其是分析者能力的局限,會在理解財務數據和指標上存在差異,導致分析結果存在差異性。

2.2 分析方法和思路的局限性

在實務中,財務分析對企業(yè)的經營產生重大的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不考慮風險、不計資金成本、不結合非財務指標、缺乏動態(tài)分析等。一般情況下,分析者受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往往不進行全面的財務分析,而是以財務報表分析取而代之,這就致使財務分析結果存在諸很多的問題。

2.3 財務報表的局限性

財務報表的局限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非財務指標信息缺乏;二是前瞻性和預測性信息不足;三是報表的信息質量受到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估計的自主選擇的影響;四是財務報表局限于其時效性;五是財務報表信息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六是財務報表存在客觀真實性的問題;七是財務報表存在著通用性與個體需求差異性的矛盾,從而降低了報表數據的有用性。

3、解決我國財務會計報告體系存在問題的對策

3.1 對內部加強控制

目前,多數企業(yè)都已經實現了會計電算化,這極大地方便了會計人員做賬。但是網絡系統(tǒng)十分龐雜,有漏洞在所難免。因此,要求會計人員對軟件不能完全依賴。另外,信息內容的真?zhèn)?,并不是電腦能識別的,如果輸入的信息本身就是不正確的,即使后面經過多么嚴格的審核,也會使整體財務報告的質量受到影響。因此,財務報告與內部控制密不可分,報告是對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的反映,對內部加強控制,能夠促進財務報表真實性的提高,從而利于信息決策。

3.2 對于財務報告的內容進行充實和改進

財務報告由財務報表、附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幾部分組成。為了對財務報表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加以有效克服,應該對附注的反映予以重視和加強,對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內容進行充實。

財務報表的附注主要包括括號注解和底注兩部分。多數情況下,報表附注就是指報表的底注。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公司企業(yè)的經濟活動也隨之日益復雜,因此對于使用者而言,簡單的報表數據信息已經無法滿足其需求,因而越來越凸現出報表中底注的作用,其日益增多內容和分量,能夠有利于使用者們更好地理解企業(yè)的經營能力和財務狀況。

3.3 拓展財務分析人員的分析視野,提高其綜合能力和素質

目前,企業(yè)面臨著日益變化的環(huán)境。財務報表只是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財務指標本身的意義是有限的,并不能把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全貌充分反映出來。分析人員還要對相關信息予以關注,例如涉及行業(yè)的背景信息、國家的宏觀政策等企業(yè)的公告及媒體的報道。只有有效結合企業(yè)經營情況與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對財務數據背后的業(yè)務背景和經濟業(yè)務的實質予以深刻領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財務報表數據,在進行分析時才能具有更廣闊的視野和高度。

3.4 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全面評價

(1)堅持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并重,重視分析會計報表的附注。

(2)把定量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復雜多變的外部環(huán)境對現代企業(yè)的經營產生著重大的影響,但在財務報表中卻不能充分地披露。這就需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對這些財務報表的外部信息進行定性的判斷,只有把兩者相有效結合起來,才能把真實情況通過財務分析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出來,從而獲得對有用的決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