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洋生物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最近,澳大利亞海洋生物學家報告了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發(fā)現:6只野生寬吻海豚自學成才,它們能像人工飼養(yǎng)的海豚那樣,用尾巴在水中倒著“走”。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海豚群中,這一時尚動作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流行起來;而對此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它們做這個動作純粹是為了自娛自樂。這一發(fā)現表明,海豚要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得多。
鯨魚和海豚保護協(xié)會的邁克?博斯利博士,24年來一直在澳大利亞觀察海豚。他此前曾發(fā)表報告說,兩只雄性成年海豚“比利”和“韋弗”會用尾巴“走路”。在海豚的各種表演中,用尾巴“走路”肯定是最能取悅觀眾的。為了獲取作為獎勵的食物,海豚會垂直躍出水面,隨后自己推動身體在水中倒著“走”。雖然這個動作對人工飼養(yǎng)的海豚來說很平常,但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野生海豚是怎么學會這一雜耍動作的呢?
原來,海豚“比利”曾在1988年因受傷而被捕獲,被人工飼養(yǎng)了三周時間。當時,“比利”由一家海豚館照料,它在那兒的水池里生活了三周,隨后被放生。為了便于以后辨別,臨別時人們在“比利”的背上標注了一個“3”的字樣。當“比利”回到它原來生活的地方后不久,竟然也開始用尾巴“走路”了。研究人員認為,盡管未曾受過正規(guī)訓練,“比利”通過觀察其他人工飼養(yǎng)的海豚的表演,自己學會了這個雜耍動作?!氨壤被貧w大海已經22年了,它一直在給同伴傳授這一本領,在最近的幾年中,“比利”已經教會了5只海豚做這個雜耍動作。
生物學家把“具有群體特征的習得行為”稱為群體行為方式。動物的群體行為方式已經在幾種動物身上得到了確認,特別是黑猩猩。然而,此前已知的群體行為方式幾乎都以實用性為特征,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食物。人們熟悉的例子是,在貢河自然保護區(qū),黑猩猩會用樹枝從蟻穴中挖白蟻吃。在澳大利亞南部的鯊魚灣,一小群海豚在捕魚時會習慣性地叼住海綿,目的是防止被魚鰭刺到。但是,用尾巴“走路”并沒有什么實用功能,海豚之所以喜歡做這個動作就是為了取樂――就像人類跳舞、做體操一樣。這本身就是一個說明人類和動物在行為上具有相似之處的例子。
罕見的雙色龍蝦
英國的一位漁民不久前在約克郡海域捕到一只極為罕見的雙色龍蝦,它的身體一半呈紅色一半呈黑色。他把這只龍蝦送到了北約克郡的斯卡伯勒海洋生物中心進行研究。海洋生物專家稱,發(fā)現雙色龍蝦的概率是5000萬分之一。這只龍蝦大約有5歲到6歲,還能再活60-70年。目前,它被放置在該中心的奇異展的展箱內。
鱷魚群為何陽盛陰衰
說來令人稱奇,決定剛出生的小鱷魚是雌還是雄的,居然是孵化時鱷魚巢穴中的溫度。當孵化溫度在28%左右時,出生的是雌性鱷魚;當孵化時的溫度達到32℃時,出生的是雄性鱷魚。據哥斯達黎加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氣候變暖導致哥斯達黎加河流中雄性鱷魚大大多于雌性鱷魚。這有可能使該物種在20年后面臨生存危險。
這一研究是針對棲息在哥斯達黎加北太平洋地區(qū)的十幾條河流中的鱷魚進行的。在捕獲后又被放生的74條鱷魚中,雌雄比例為1:5,而正常情況下這一比例應該是3:1。如果該區(qū)域鱷魚群雄性化的趨勢得到最終證實,該物種可能在20年后趨于消失。
蘇格蘭小蝦是現存最古老的物種
最近,格拉斯哥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地球上最古老的活著的物種,是生活在蘇格蘭南部卡拉弗羅克自然保護區(qū)內的一種蝦。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兩億多年?;C據顯示,它們的形狀從恐龍統(tǒng)治地球的時代以來一直沒有變化。更神奇的是,這種長度不超過10厘米有著自己的特殊生命周期的小蝦,居然已經歷了侏羅紀以來的三次物種大滅絕。它們生活在淡水池塘里,在那里產卵,并在池塘干枯后死去。而它們的卵則保持休眠狀態(tài),直到池塘再次被水充滿。如此周而復始。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稱,他們是在采集的泥土樣品中發(fā)現這一奇特生物的。當時,他們把泥土放在實驗室的一個玻璃水缸內,準備作進一步的科學觀察。兩周后,格拉斯哥大學的一位女生偶然發(fā)現,有一只蝦在玻璃缸的水中游動。至今,他們已經發(fā)現了這種蘇格蘭小蝦的兩個群落。
吃恐龍的蛇
不久前,一位美國古生物學家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卷》上報告說,一塊6700萬年前的蛇盤繞在恐龍蛋上的化石,讓人們對蛇這一古老爬行動物的飲食習慣和進化過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條長3.5米的蛇是以蜥腳類恐龍的蛋及剛孵化出的幼龍為生的。這表明,它是這種食草恐龍為數不多的捕食者之一。該化石還證明,早在一億年前,蛇類就長出了與現代闊嘴蛇,包括蝰蛇和蟒蛇類似的活動顎。
這些化石是印度地質局的工作人員在1987年發(fā)現的,但他們當時只認出了其中的恐龍蛋殼和翼骨。2001年,這位美國古生物學家重新研究了這些化石,結果驚訝地發(fā)現,在恐龍的窩里居然還有一個捕食者。他說,他在恐龍蛋和大骨頭旁邊發(fā)現了具有蛇類特有的接合方式的椎骨。他就知道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化石樣本。當時,這條蛇可能正爬行到恐龍的窩邊,準備吞下一條剛剛出生的幼龍,然而一場突發(fā)的暴風雨或其他災難把這一幕“永遠凍結在時間里”,并埋在了沉積物下。
神秘殺手劍指蝙蝠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的采集與預處理
2006 年 9 月至 2007 年 8 月期間, 于徐聞珊瑚礁保護區(qū)的試驗區(qū)(水深約 20 m)和核心區(qū)(圖 1)設點, 按夏、秋、冬、春 4 個季節(jié)進行采樣, 試驗區(qū)以定置網作業(yè)為主, 核心區(qū)以刺網作業(yè)為主。除采集魚類樣品外同時兼顧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大型藻類等其他重要珊瑚礁棲息種類, 使用淺水 III 型浮游生物網(網口直徑為 37 cm, 網長為1.2 m, 國際標準 20 號尼龍篩絹制網, 篩絹孔徑為0.077 mm)和 I 型浮游生物網(篩絹孔徑為 0.33 mm),采用水平拖網方式采集 0~5 m 水層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調查船速約為 1~2 節(jié), 每次拖網時間30 min 左右, 一般拖 2~3 網, 直至所采集的樣品量足夠分析時為止。大型藻類采集固著生長的活體。采集的魚類樣本取適量背部肌肉冷凍干燥后,磨成粉末待用。浮游生物樣品在過濾海水中清養(yǎng)1~2 h 后, 過濾在孔徑為 0.077 mm 的篩絹上, 再用過濾的海水將樣品從篩絹上沖洗到培養(yǎng)皿中,剔除肉眼明顯可見的雜質。浮游植物樣品在生物顯微鏡下盡量挑出混雜其中的浮游動物。經挑選后的浮游生物樣品在均勻混合后, 用 10% HCl 浸泡 3~4 h 以去除無機碳, 在真空干燥器中脫水干燥后用作同位素分析。底棲大型藻類經過濾海水清洗, 鑒定種屬后凍干并磨成粉末用作同位素分析。
1.2 樣品分析
將粉末狀樣品按測試要求的質量范圍用分析天平準確稱取于錫杯中, 然后將其壓成無棱角圓球狀(里面不留空氣)。包好的樣品依次放入英國SerCon 20-20H 型連續(xù)流同位素質譜儀的自動進樣器中, 經氣化、純化、電離等一系列的分析直至結果的輸出。碳、氮穩(wěn)定同位素比值用國際通用的 δ 值表示, 分別以 VPDB 國際標準和大氣氮作為參考標準。δ13C、δ15N 可按以下公式算出:δ13C(‰)=13 12sample13 12VPDBC C1 1000C C× δ15N(‰)=15 14sample15 14airN N1 1000N N× 式中,13C/12CVPDB為國際標準物 VPDB (ViennaPeedee Belemnite)的碳同位素比值,15N/14Nair為標準大氣氮同位素比值。δ13C 值的分析精度為±0.08‰, δ15N 值的分析精度為士 0.04‰。營養(yǎng)層次(trophic level)的確定采用如下公式計算:TL=( δ15Nsample 15Nbaseline)/15N+l其中, δ15Nsample表示魚類氮穩(wěn)定同位素比值; δ15Nbaseline表示浮游動物氮穩(wěn)定同位素平均比值,本研究取 10.64‰; Δ15N 表示一個營養(yǎng)級的氮富集度, 本研究取 2.5‰; 初級生產者的營養(yǎng)級定為 0。
2 結果與分析
2.1 徐聞珊瑚礁各種魚類的 δ13C 值、δ15N 值
本研究對徐聞珊瑚礁保護區(qū)的 134 種魚類進行了穩(wěn)定碳、氮同位素組成的測定, 結果表明, δ13C 值和 δ15N 值的跨度都很大 , δ13C 值的范圍為–20.98‰( 細鱗 鯻Terapon jarbus)~–9.05‰(黑斑鯡鯉 Upeneus tragula), 相差 11.93‰; δ15N 值的范圍為 11.66‰(小燕鰩 Cypselurus brevis)~18.15‰(沙帶魚 Lepturacanthus savala), 差值達 6.49‰。與其他海區(qū)相比, 徐聞珊瑚礁魚類的δ13C 值跨度最大, 而 δ15N 值則呈現出更為富集的特點(表 1, 圖 2),整體上兩者都比其他海區(qū)的更為富集。δ15N 值最 大的沙帶魚的 δ13C 值范 圍 為–18.25‰~–14.49‰, 而 δ13C 值最大的黑斑鯡鯉的 δ15N 值范圍為 14.97‰~17.02‰, 兩個范圍都處于整個魚類 δ 值范圍的中間位置左右, δ15N 值沒有隨著 δ13C 值的增大而增大, δ13C 值亦沒有隨著 δ15N 值的增大而增大(表 2)。
2.2 徐聞珊瑚礁魚類的營養(yǎng)層次
海洋食物網營養(yǎng)層次的劃分標準主要有 2 種,國外學者普遍采用 1–5 級的劃分標準[10–12], 而國內學者則大多采用 0–4 級的劃分標準[13–15], 其中第 1 營養(yǎng)級是自養(yǎng)營養(yǎng)級(0 級), 海洋植物屬于這個營養(yǎng)級。第 2–4 營養(yǎng)級是異養(yǎng)營養(yǎng)級(1.0–4.0級), 海洋動物屬于這些營養(yǎng)級。第 2 營養(yǎng)級包括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 草食性動物(1.0–1.3級 )主 要 攝 食 海 洋 植 物 和 殘 屑 , 雜 食 性 動 物(1.4–1.9 級)主要攝食海洋植物以及草食性動物和殘屑。第 3 營養(yǎng)級包括低級肉食性動物(2.0–2.8級)和中級肉食性動物(2.9–3.4 級)。第 4 營養(yǎng)級即高級肉食性動物(3.5–4.0 級, 頂級)。經公式計算出的各營養(yǎng)層次可看出, 徐聞珊瑚礁魚類分布在兩端(雜食性魚類與高級肉食性魚類)的只占少數, 絕大多數居于中間的層次, 為低級肉食性魚類與中級肉食性魚類(表 2)。由 δ15N 值計算出來的營養(yǎng)層次表明, 徐聞珊瑚 礁 的 134 種 魚 類 中 大 部 分 是 以 條 尾 鯡 鯉(Upeneus bensasi)、少鱗 (Sillago japonica)為代表的低級肉食性魚類, 有 70 種, 占魚類總數的52%; 其次是以細鱗 、龍頭魚 (Harpodon ne-hereus)為代表的中級肉食性魚類, 有 47 種, 占魚類總數的 35%;鰶以斑 (Konosirus punctatus)、前鱗骨鯔(Osteomugil ophuyseni)為代表的雜食性魚類和以寬尾斜齒鯊(Scoliodon laticaudus)、雜食豆齒鰻(Pisoodonophis boro)為代表的高級肉食性魚類各有 11 種、6 種, 分別占魚類總數的 8%和 5%。這種中間大、兩頭小的營養(yǎng)層次模型在其他海域中也普遍存在[16–18]。事實上, 這與一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金字塔模型并不矛盾, 因為雜食性魚類與低級肉食性魚類共同作為初級消費者構成金字塔的底部, 只是在這個劃分標準中把它們分開了。
2.3 本研究魚類營養(yǎng)層次與其他海區(qū)胃含物法分析結果的比較
有相關研究通過胃含物分析法對南海北部灣[19]、南沙島礁周圍水域[16]、廈門東海域[17]、長江口[18]、東山灣[15]等地的魚類進行分析并確定其營養(yǎng)層次, 為了比較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法與傳統(tǒng)的胃含物法所得結果的差異, 本研究隨機選取了有可比數據的 54 種魚類進行比較(表 3)。從表 3 中可看出, 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法與傳統(tǒng)的胃含物分析法所得的結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對所收集到的具有可比較數據的 54 種魚種而言, 約85%的魚種采用兩種方法分析的結果在 0.5 個營養(yǎng)級的誤差范圍內一致, 只有少數魚種的差值大于 0.5 個營養(yǎng)級。在相差比較大的幾種魚中, 有些與所采集魚標本的體長/體質量過小有關, 例如青鰧(Gnathagnus elongatus), 僅采集到 1 條個體僅4.5 cm 長, 2.3 g 重。由于魚類的穩(wěn)定碳氮同位素與其所處的生命階段有很大的關系, 攝取的食物不同, 幼魚與成魚也會處于不同的營養(yǎng)層次。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采集樣本的季節(jié)不同、所在的海域環(huán)境不同[20 22], 因此, 可能有比較大的營養(yǎng)位置的跨度。例如, 徐聞珊瑚礁海域的浮游動物的 δ15N 平均值已達到 10.64‰, 而在其他海域[7 8 ]通常比這個值低, 通過生物的富集作用, 到魚類這一級的時候 δ15N 值就可能會相對高一些, 由此計算出來的營養(yǎng)層次自然也會相應提高。最后,胃含物分析法的數據來自文獻, 沒有進行營養(yǎng)吸收等校正, 這也有可能造成偏差[7]。
3 討論
蔡德陵等[9]對嶗山灣的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進行了13C/12C 值的研究, 發(fā)現從處于食物網底部的浮游植物到最高級的肉食性魚類存在重要的13C 富集作用, 由同位素推斷的生物營養(yǎng)層次位置與食性分析的結果也基本上一致。然而, δ13C 值最小的細鱗 (–20.98‰)與 δ13C 值最大的黑斑鯡鯉(–9.05‰)營養(yǎng)層次(平均值)只相差 0.14 級,兩種魚都屬于中級肉食性魚類, 因此, 本研究不能由 δ13C 值計算各魚類的營養(yǎng)層次。數據反映出徐聞珊瑚礁魚類的 δ1 3C 值并沒有隨營養(yǎng)層次的升高而遞增,祎這與萬 等[8]在渤海、郭衛(wèi)東等[23]在南沙渚碧礁及 Hobson 等[24]在北冰洋的研究結果一致, 其均認為 δ13C 值在研究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并沒有穩(wěn)定的富集作用。
穩(wěn)定氮同位素組成應用于確定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生物種營養(yǎng)位置, 已經得到公認。理論上, 確定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生物種屬的營養(yǎng)位置, 應該以浮游植物為基準, 因為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初級生產力, 是海洋食物網的基礎, 其營養(yǎng)層次通常被定為 0。但是浮游植物的穩(wěn)定氮同位素值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范圍很大, 在計算營養(yǎng)層次時并不采用浮游植物的同位素值進行計算。一般采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常年存在、食性簡單的浮游動物或底棲動物等消費者作為基線生物[25]。本研究選擇作為初級捕食者的浮游動物作為參考, 實驗測得浮游動物的穩(wěn)定氮同位素的平均值為 10.64‰,以此作為計算營養(yǎng)層次的基線值(baseline)。關于基線 δ15N 值的選擇, Vander 等[26]和 Cabana 等[27]建議用珠蚌這一類初級消費者的同位素值進行基線校正, 原因是這些植食動物的同位素值的變化范圍相對較小。蔡德陵等[7]選擇貽貝進行基線校正, 其氮同位素測定值為 6.05‰, 與李海燕[28]選擇的中華哲水蚤(Calanus sinicus)這種食植浮游動物的同位素值[測定平均值為(6.95±0.28) ‰]大致接近。然而, 可能是由于地域差異性或徐聞珊瑚礁生態(tài)系的特殊性, 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從低等的浮 游 植 物 (δ15N 值 為 8.27‰) 、 藻 類 (δ15N 值6.62‰~9.02‰)到高等的魚類都含有較高的 δ15N值, 如果采用以上建議值就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偏差, 而本實驗測得浮游動物的 δ15N 平均值處于浮游植物與魚類的中間, 所以可以認為采用浮游動物的氮同位素平均值作為計算營養(yǎng)位置的基線值是合理的。
【關鍵詞】植樹造林 反射層 環(huán)保節(jié)能
2008年7月22和23日,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北岸的冰架發(fā)生斷裂,形成2座浮冰島,面積分別為4至5平方公里和14平方公里。這部分冰架原來面積為443平方公里,厚度約為40米。這次大斷裂,讓人開始擔心北極冰層融化速度的加劇,以及未來徹底無冰的可能。
冰架是指與陸地相連的巨大浮動冰層。北極冰架之前比較大的斷裂發(fā)生在2005年8月,與埃爾斯米島相連的艾利斯冰架發(fā)生斷裂,形成一座66kmz的浮冰島,大小相當于美國曼哈頓。斷裂的原因,加拿大極地專家米勒沒有完全歸咎于氣候變化,他認為北極冰層的融化是一個不可逆的“單向過程”。
英國《自然》雜志上發(fā)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新研究表明大氣層中一種自然的周期性的能量增長正在北極圈附近從南到北移動,北極圈冰雪自然融化,正是在自然界能量遷移增加和人類活動造成全球變暖的雙重作用下才使北極區(qū)出現嚴重反常。環(huán)境變暖現象已是人人皆知,但它造成后果的嚴重性和可怕性并不是人人都能想象的到。
一、環(huán)境變暖的影響
(一)短期影響
1.由于環(huán)境加速變暖,使極地冰層加速融化,大量淡水進人北冰洋,海水鹽度降低,海水洋流發(fā)生變化,而洋流是調節(jié)氣候的主要因素,一旦洋流活動結束,后果是大量海洋生物滅絕,同時海平面上升,部分沿海城市遭受水淹。
2.環(huán)境溫度的上升也加速冰山(高山積雪)的融化,當極地冰層消失時,高山積雪也可能加速消失(亦或等不到南北極冰層消失就會發(fā)生),這將使80%以上河流失去源頭,大量河流也將斷流,并逐漸消失,人類及大部分陸地生物可能失去大部分淡水來源,亦有可能因淡水分配發(fā)生爭執(zhí)、分歧、沖突甚至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3.全球氣候將變得更差,災害天氣、惡劣氣候將會增多。由于氣溫上升,短期使海水蒸發(fā)量增大,氣候發(fā)生嚴重變化,自然災害將頻繁發(fā)生部分地方暴雨暴雪,部分地方持續(xù)干旱,一些嚴重疾病亦會流行等等。這種現象也許不幾年就會發(fā)生。
(二)長期影響
同一氣壓下0℃的冰融化為0℃的水所需能量可使同質量的水溫上升80 ℃,可使同質量的空氣溫度上升240℃。在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氣層,總的質量達5000萬億噸。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約為13.8億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億立方公里)。淡水只占2.5,其中絕大部分為極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適宜人類享用的僅為0.01%。據此推算地球上有22800萬億噸冰(按淡水的66%算),如果我們不采取根本有效措施,并繼續(xù)濫砍濫伐,當冰層消失,亦或等不到冰層消失,地球上大部分地區(qū)氣溫會急劇增長,很可能達到使人無法忍受的程度;海洋加速蒸發(fā),海水溫度快速上升,鹽度增加,大部分海洋生物滅絕,氣壓將上升(由于大氣中水蒸汽含量增加)直到海水溫度鹽度、氣壓達到某一峰值才會平衡下來,到那時,人類甚至連海水淡化都不可能。
環(huán)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滯留在地球的熱量過多。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地球熱量的來源來說明這點。
1.太陽能:進人地球的太陽能占到地球吸收能量的99%以上還多。2.生物能化學能的轉換:生物降解,煤炭石油的燃燒,以及各種化學反應產生的能量等等。3.其它能量的轉換二如核能轉換,萬有引力引起的潮汐等。
太陽能是影響地球溫度的最大能源。太陽能進人地球的主要方式為輻射,散出的主要方式為反射。地球吸收太陽能過少,氣溫就會降低;吸收太陽能過多,氣溫就會上升。另外,溫室氣體的過量存在,也讓留在地球的熱量增多,促使環(huán)境不斷變暖。因此平衡過量溫室氣體()和減少進人地球的能量可以有效遏制環(huán)境變暖。
二、遏制環(huán)境變暖的措施設想
(一)我們可以在沙漠地帶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的地段可以選擇在山川、河岸、溝壑及居人區(qū);還可以選擇在沙漠地帶及已接近退化成沙漠的地帶;部分無人區(qū)也可以用來植樹造林。植樹造林的對象主要為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企業(yè)。植樹造林人人有責,但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1.主要對象為污染環(huán)境的企業(yè)如火電廠、煉鋼廠、煉鋁廠、某些化工廠、采煤采油企業(yè)及煉油企業(yè)。由專家評定其企業(yè)年的排放量或隱性排放量(采煤采油企業(yè)及煉油企業(yè)等),以此為據來收取環(huán)境污染金,并為其分配專用林區(qū),林區(qū)面積大小相對應該企業(yè)年的排放量或隱性排放量。其栽培與后期護養(yǎng)費用來源于本企業(yè)的專用環(huán)境污染金。
2.鼓勵有識開明之士或資金雄厚企業(yè)自發(fā)投資于沙漠地帶養(yǎng)林,國家給他們劃分專用林區(qū),他們可將此林區(qū)作為個人或企業(yè)的形象,其林區(qū)可以用該企業(yè)或個人來命名。
(二)建立反射層
通過精密計算,得出應該反射的能量是多少,然后在合適的地方(如無人區(qū))建立一定面積的反射層,以平衡溫室效應造成的能量增加,減少在大氣中的含量,直到其含量達到一定比例。
(三)積極采用環(huán)保能源方式
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及核能,讓這些能源成為人類利用能源的主要方式,積極研究溫室氣體()轉化為其它物質如C與的方式,并使之規(guī)模化?在保證地球適宜環(huán)境溫度下,使全球產生的與吸收(植物)或減少(轉化)的平衡。這樣就會從根本上解決環(huán)境變暖的難題,避免其造成更大的惡果。
案例頻繁事出有因
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像這樣神秘莫測的怪事越來越多,究竟是哪方“妖魔”作祟呢?原來大多是由“電子霧”污染所致。
“法國的楓丹白露。北京的東邊也有一片這樣的樹林,這里有生活,有藝術,有美,唯獨沒有壓力。”兩年前,東潤楓景的一個樓盤廣告使東潤楓景名滿京城。然而,一部分業(yè)主花費巨資歡天喜地住進東潤楓景之后,卻感受到了一種“怪病”的壓力――失眠、脫發(fā)、乏力、白血球下降。不久前,謎底終于揭開,“怪病”是小區(qū)附近電臺發(fā)射塔的電磁波輻射所致。
一位家住北京方莊的詹先生,幾年前小區(qū)郵局在他家僅一墻之隔的室內建了一座800兆的微波發(fā)射站。由于長期生活在微波輻射的環(huán)境中,詹先生和愛人出現了嚴重的頭疼、耳鳴等癥狀,不過只要離開家里幾天癥狀便消失。幾年前,武漢一家房地產開發(fā)商,在一座雷達發(fā)射站對面近距離地蓋了一棟公寓樓,居民害怕電磁波輻射污染,至今無人敢購買入住。日本大阪機場曾因為一部雷達突然停止轉動,險些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經過調查才知道這是受附近居民家中電視機天線放大器發(fā)出的電磁波干擾造成的。
最近幾年來,報紙、電視不時會報道地球上出現的一些奇怪現象。大批的鯨魚、海豚、海豹等大型海洋生物成群結隊沖上沙灘“集體自殺”。這種奇怪的現象一直令科學家們百思不解。后來,經科學家們查明,這是由于鋪設在海洋底下的通訊設備造成的。原來,海洋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夏天到南、北極附近尋找食物,冬天到赤道附近繁殖后代。它們往來于南北之間的長途旅行靠的是地球磁場確定方向。由于電磁波的影響,改變了海洋中各地的地磁特征,致使它們迷失方向,誤闖沙灘,造成這些海洋生物集體自殺的現象。
俄羅斯曾發(fā)生過一起震驚世界的電腦殺人案,國際象棋大師尼古拉?古德科夫與一臺超級電腦對奕,當時,古德科夫以出神入化的高超棋藝連勝三局,正準備開始進入第四局的激戰(zhàn)時,突然被電腦釋放的強大電流擊斃,死在眾目睽睽之下。后經一系列調查證實,殺害古德科夫的罪魁禍首是外來的電磁波。由于電磁波干擾了電腦中已經編好的程序,從而導致超級電腦動作失誤而突然放出強電流,釀成了駭人聽聞的悲劇。
在美國,一位30歲左右的婦女因嚴重心律不齊在醫(yī)院做了心臟起搏植入手術。出院后,她一如既往地到超市去購物,奇怪的是,她每次走進超市總是感到心悸、呼吸困難和頭暈,但只要步出超市回到家里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美國一位心外科專家最近撰文揭示了其中的奧秘:美國的大型超市近年來貨物失竊現象嚴重,為此,各超市均安裝了閉路電視監(jiān)督系統(tǒng)。這種電子防盜系統(tǒng)能發(fā)出較強的電子輻射線,而它恰恰能干擾心臟起搏器內精密電路的工作,從而使其發(fā)出的信號紊亂并影響病人的心律,嚴重時可使病人暈厥。這位專家建議:凡已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最好不要進超市購物,亦不要使用移動電話(但可打有線電話),這樣可預防無形的“電子霧”引起的意外傷害。
揭開“電子霧”的神秘面紗
為什么每天我們打開廣播能聽見聲音?打開電視能看見圖像?這是因為有電磁波在幫我們傳遞信息。
邁入電子時代,由于電的使用和開發(fā)已日臻完善和成熟,人類社會便既得到它的恩賜,同時又受到它的摧殘,如通信設施、發(fā)電輸電線路、工業(yè)設備,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電磁輻射場而覆蓋地球,這就是所謂的“電子霧”?!半娮屿F”主要依靠長、中、短波和微波的輻射,籠罩著整個世界。其特點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特別是大功率高壓線下或大功率發(fā)射臺附近,其輻射的強度,足可使計算機發(fā)生混亂,使儀器失常,使一些項目無法開展。當然,它對人體的危害則更直接、更明顯。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高頻輻射大于某一界限時,可大面積殺傷、殺死人體的細胞,破壞人體原有的電流和磁場,引起人體自然的生理規(guī)律失常,擾亂人體生物鐘的節(jié)律等。地球磁場以及自然界中變化著的磁場,都與人體內的生物節(jié)律起著“對時間”的作用,一旦人工磁場干擾或壓倒了自然界的磁場,人體內的生物節(jié)律就會受到破壞,從而發(fā)生頭痛、惡心、厭食、嗜睡、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和身疲力乏等臨床癥狀。由于電磁波穿透力強,它不僅作用于體表,且會殃及深層組織、器官,往往人體還未感到體表組織疼痛,深層組織或器官已受到損害。由于人體電磁場受到外來電波的影響,產生的生物電也會發(fā)生紊亂,導致腦電圖、心電圖檢查出現異常。難怪有的病人對各個醫(yī)院心、腦電圖檢查的差異迷惑不解,電磁輻射污染便是其中原因之一。
現代生活中,處處免不了與電子設備打交道。與日常工作有密切關系的是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手機、無線電儀器等,這些先進的現代化辦公設備,無不產生對身體不利的電磁輻射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如電視機、音響、洗衣機、電冰箱等這些家用電器產品,均能產生各種數量不等的電磁干擾。這種覺察不出的電磁波,都對人體有害??梢哉f,人類都被“電子霧”籠罩著,人類生活在隱形的“電子霧”的環(huán)境中。
“電子霧”如黑色的“幽靈”,將伴隨著人類不逝不滅。這是現代文明下的又一現代式的“污染”。
“電子霧”有哪些危害
到目前為止,關于“電子霧”對人體危害的研究歷時較長,國內外多數學者共識性的觀點認為,“電子霧”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近年來,國內外對“電子霧”危害的相關報道不勝枚舉,具體危害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是造成兒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醫(yī)學研究證明,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huán)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fā)生改變。意大利專家研究后認為,該國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離高壓電線太近,因而受到了嚴重的電磁污染。
2、能夠誘發(fā)癌癥并加速人體內癌細胞增殖。電磁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fā)癌癥,甚至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資料指出,周圍有高壓線經過的住戶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美國德克薩斯州癌癥醫(yī)療基金會針對一些遭受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所做的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工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要快24倍。
3、影響人們的生殖系統(tǒng)。主要表現為男子質量降低、孕婦發(fā)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某省對某專業(yè)系統(tǒng)16名女性電腦操作員的追蹤調查發(fā)現,接觸電磁輻射污染組的操作員月經紊亂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8人10次懷孕中就有4人6次出現異常妊娠。有關研究報告指出,孕婦每周使用20小時以上計算機,其流產率增加80%,同時畸形兒出生率也有所上升。
4、可能導致兒童智力殘缺。最新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有35萬為缺陷兒,其中25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計算機、電視機、移動電話的電磁輻射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專家警告:電磁輻射可能導致兒童智力殘缺。
5、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tǒng)。表現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huán)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6、對人們的視覺系統(tǒng)有不良影響。由于眼睛屬于人體對電磁輻射的敏感器官,過高的電磁輻射污染還會對視覺系統(tǒng)造成影響。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引起白內障等。
另外,高劑量的電磁輻射還會影響及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物電流和生物磁場,使人體內原有的電磁場發(fā)生異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老人、兒童、孕婦屬于對電磁輻射敏感的人群。
中藥功能食品消除“電子霧”污染
2003年10月16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順利返回地面,標志著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返地后的楊利偉身體狀態(tài)良好,精神飽滿,原計劃7天的恢復期縮短為2~3天。按照西方航天大國的經驗,航天員返回后隔離恢復期為兩周,健康療養(yǎng)期為3~4周。中國航天員的表現震驚了已擁有40余年太空經驗的西方航天界:為中國宇航員服務的中藥食品究竟有何奧秘?
據《放飛神舟:中國首次載人航天工程紀事》一書記載:“為宇航員服務的中藥都很神奇,健康人連續(xù)服用紅景天,可提高機體耐力和適應性,顯著提高運動成績,增加運動時間;刺五加香薷合劑可以增強機體耐受低溫和缺氧的能力,調節(jié)免疫功能、調節(jié)血脂等;人參對神經、內分泌、免疫、心血管、造血系統(tǒng)都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還能抗休克、抗衰老、促進物質代謝、增強機體抗應激能力?!?/p>
關鍵詞:互聯網+;海洋休閑漁業(yè);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路徑探析
引言
海洋漁業(yè)是指從事海洋捕撈和海水養(yǎng)殖的生產事業(yè)。而在海洋漁業(yè)的基礎上,大力發(fā)展休閑服務業(yè),是迎合市場需求的新產業(yè),積極發(fā)展海洋休閑漁業(yè),可為人民提供大量的動物蛋白質,為外貿提供重要商品,有利于緩解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對發(fā)展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在具體發(fā)展海洋休閑漁業(yè)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經營模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以要借助網絡技術,通過直播以及其他形式來提升行業(yè)服務質量。
1海洋休閑漁業(yè)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的趨勢
作為新型產業(yè)之一,休閑漁業(yè)勢必會成為未來海洋漁業(yè)發(fā)展的大趨勢,該產業(yè)在維持傳統(tǒng)海洋漁業(yè)養(yǎng)殖的基礎上,還拓展了第三服務產業(yè),打造成一個新的行業(yè)模式,漁業(yè)養(yǎng)殖和服務產業(yè)可以相互影響,并逐步形成一個產業(yè)集群。根據相關研究報告的結果顯示,海洋休閑漁業(yè)的發(fā)展呈現出“微笑曲線”式的發(fā)展狀態(tài),該產業(yè)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異常火爆,有取代傳統(tǒng)漁業(yè)的趨勢,但是由于缺少行業(yè)規(guī)范,世界各國的經濟又處于一個低迷期,從而導致了海洋休閑漁業(yè)的發(fā)展開始走下坡路,而中小型從事海洋休閑漁業(yè)的企業(yè)均由于經營成本問題而限制養(yǎng)殖規(guī)模,此時海洋休閑漁業(yè)經受著挑戰(zhàn)。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我國正式提出要根據海洋漁業(yè)目前發(fā)展的態(tài)勢,打造一套完成的海洋休閑漁業(yè)體系,確保海洋經濟能夠切實得到發(fā)展,而正是國家的支持,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推動海洋休閑漁業(yè)春天的到來。作為海洋休閑漁業(yè)的企業(yè),宣傳途徑豐富,不再僅僅依靠電視廣告來推廣自己,而是可以借助直播平臺以及自媒體來宣傳,而且借助國家有利的優(yōu)惠政策,可以更好的開展海洋休閑漁業(yè)。不僅如此,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海洋養(yǎng)殖業(yè)由于經濟來源過于單一,經營成本較高,所以大部分養(yǎng)殖企業(yè)也會抓住機會,借助互聯網+的時代特征,實現企業(yè)轉型。
2新型業(yè)態(tài)發(fā)展路徑解析
新型業(yè)態(tài)發(fā)展,需要合理使用互聯網技術,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對行業(yè)各類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下一步的發(fā)展計劃,從而降低風險發(fā)生的概率。而在服務方面,為了讓客戶有一個流暢性更高的體驗,需要采取定制化服務的思維模式,利用網絡技術打造一套服務系統(tǒng),客戶在手機上就可以預定服務項目,而相關的服務人員在接收到任務之后,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1]。
2.1借助互聯網平臺宣傳海洋休閑漁業(yè)
互聯網+大背景下,電子產品以及相關科技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對于海洋休閑漁業(yè)來說,網絡平臺資源豐富,用戶基數大,是宣傳行業(yè)的一個良好的機會。所以對海洋休閑漁業(yè)而言,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宣傳使推動傳統(tǒng)行業(yè)完成轉型,以及海洋休閑漁業(yè)是根本途徑之一。首先,行業(yè)需要和大型網絡直播平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請其為自己的企業(yè)和服務項目進行宣傳,而對于直播平臺而言,可以獲得企業(yè)獨家的直播權限。這樣對于兩個行業(yè)來說是雙贏的。其次,企業(yè)需要根據自己服務的特色,在網絡上一系列短視頻來吸引群眾的關注,提高企業(yè)在行業(yè)中的知名度。
2.2搭建電子服務平臺,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服務質量,是決定海洋休閑漁業(yè)發(fā)展核心要素之一,如果行業(yè)無法為客戶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確實會導致客戶群體的流失,而且會對行業(yè)本身的影響力造成影響,而在互聯網時代下,借助網絡技術打造專屬服務系統(tǒng),是最好的選擇之一[2]。首先,系統(tǒng)的組成方面,基礎部分由操作模塊和服務評價模塊組成,以上兩部分主要為客戶提供操作的頁面,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相應的服務項目,而在一個服務項目結束之后也可以在相應頁面對所接受的服務給出評價。而為了解決系統(tǒng)的服務盲區(qū),還要設定人工服務模塊,當客戶在服務期間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由人工服務為其解決。當然,系統(tǒng)中還會有推送模塊,定期會給客戶推送一些和產業(yè)以及服務相關的文章和建議,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客戶的體驗。其次,服務系統(tǒng)運行的流程是,第一步由客戶在系統(tǒng)上預定服務,并點擊提交,選定時間,然后后臺會將客戶的信息以及其所選定的服務發(fā)送至服務部門,服務部門再預先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準備,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對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直到客戶在系統(tǒng)上做出評價,一個服務項目才算完成[3]。在電子服務系統(tǒng)的支持下,可以切實提高客戶的體驗,讓每一位客戶都能夠享受到頂級的服務,而在手機上安裝了服務APP的客戶會成為潛在固定客源,經過后期維護可以發(fā)展成長期客戶。所以,為了推動海洋休閑漁業(yè)發(fā)展,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發(fā)出具有個性化的服務系統(tǒng)[5]。
2.3大數據采掘,分析行業(yè)業(yè)態(tài)
數據采掘對行業(yè)來說至關重要,除了海洋休閑漁業(yè)外,對其他行業(yè)也是一樣的,所以借助大數據采掘分析行業(yè)業(yè)態(tài),可以推動海洋休閑漁業(yè)更好的發(fā)展。數據開采技術從一開始就是面向應用的。它不僅僅要完成面向特定數據庫的檢索、查詢、調用,而且要對這些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綜合和推理,以指導實際問題的求解,發(fā)現一件事和其他事件的相互關聯,甚至利用已有的數據對未來的活動進行預測。數據開采技術的目標是從大量數據中,發(fā)現隱藏于其后的規(guī)律或數據間的關系,從而服務于決策。數據挖掘一般有以下四類主要任務:數據總結、分類、關聯分析和聚類[6]。在具體開展數據采掘工作的時候,一方面需要保障采集訊息的全面性,除了導出電子服務系統(tǒng)中的客戶信息以外,還要積極調查行業(yè)動態(tài),確保信息的種類齊全;另外一個方面,在于對分析結果的利用上,要根據數據采掘分析工作的最終結果,適當調整發(fā)展戰(zhàn)略,并且要對各類信息提起足夠的重視。其中,要格外重視對所采集數據的關聯分析,確保各類數據的分類準確恰當,能夠為行業(yè)發(fā)展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結果。當然,在對客戶的評價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的時候,也要切實提高分析質量,要做好對評價信息的分類工作,并根據最終分析得出的結論,對整個服務工作進行調整,從而確保服務質量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能夠有大幅度的提升。
科技平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科技平臺對于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增長的載體和基石。依托于現有科技平臺,熱科院在項目申報、成果產出、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平臺在體制及運行機制的管理上成效顯著。但從總體上看,熱科院科技平臺建設仍然相對滯后,整體水平還相對不高,仍然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1高層次、高水平科技平臺數量不足。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熱科院國家級科技平臺有7個,而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質檢中心和國家級科學觀測實驗站等國家級平臺均空缺。2平臺發(fā)展目標、定位、研究領域和方向需要進一步明確。雖然絕大多數的平臺定位清楚,發(fā)展目標明確,但部分平臺定位模糊,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向等方面,存在交叉重疊現象,導致一些低水平研究重復。例如,熱科院天然橡膠加工科技中心與海南省天然橡膠加工重點實驗室,熱科院熱帶微生物研究中心、熱科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利用研究中心與海南省熱帶微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籌存在部分研究內容重疊現象。目前,在熱科院現行的考核評價機制中,有大部分內容針對的是單位、個人,獎勵的是個人、科技成果、科技論文、學術專著等,而涉及科技平臺的考評機制較少,導致依托單位和平臺的負責人、平臺的科技人員的責、權、利未能得到充分體現,“重申報籌建,輕運行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運行效率低下。最根本的理念是開放、共享、合作和交流。但從目前科技平臺運行情況來看,總體偏弱,如許多科技平臺沒有開放課題,與其他科研單位合作的研究課題較少;在學術交流上,針對平臺的特定研究領域、研究方向邀請高水平專家來作學術報告的也較少。即使同一個平臺的科技人員,學術交流或共同研究科學問題的也較少,沒有形成團隊力量。
加強科技平臺建設的建議
1系統(tǒng)化布局科技平臺,進一步完善平臺體系建設。根據“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組織專家或院學術委員會評審,通過分析研究,科學化、系統(tǒng)化地進行科技平臺布局,提出在哪些學科、哪些領域里要新建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科技支撐平臺和科技服務平臺,使科技平臺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完整的科技平臺體系,在熱帶農業(yè)研究領域處于優(yōu)先地位,進一步提升熱科院的影響力[7-8]。2積極申報國家級科技平臺。圍繞熱帶區(qū)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需求,立足熱科院現有的人才隊伍、學科優(yōu)勢和科研積累,通過整合各種科技資源,積極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根據國家級質檢中心和國家級科學觀測實驗站的要求,對照現有的質檢中心和觀測實驗站的條件、研究基礎和水平,找出差距,有針對性地提升質檢中心和觀測實驗站的條件和研究水平。同時,通過進一步整合資源,孵化出國家級質檢中心和國家級科學觀測實驗站。3拓寬平臺申報渠道,提升平臺研究水平。對農業(yè)部重點實驗室、觀測站,要積極謀劃,確?,F有實驗室和觀測站的建設,提高研究水平和核心競爭力[9-10]。同時,要有針對性地建設有潛力的省級、院級的科研平臺,提升條件和研究水平,使其在下一輪農業(yè)部重點實驗室、觀測站申報過程中處于有利地位,盡可能爭取更多的部級重點實驗室和觀測站,使熱科院熱帶農業(yè)科技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對其他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設立的部級平臺,積極組織各單位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或申報書、建議書,盡可能爭取更多的部省級平臺。1根據各級各類平臺的屬性,制定科學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梢酝ㄟ^調研、引進、集成其他科研院所的平臺評價機制中的有益元素,針對熱科院科技產出的特色,建立科學的評價原則、評價框架和評價指標,選擇適宜的評價模型,綜合各指標權重,盡快確立適合熱科院科技平臺的評價機制[11]。2根據現有的考核激勵機制,將平臺考核納入單位、科技人員的年終考核。一是通過明確各平臺“十二五”期間的總體目標,確定“十二五”期間各級各類平臺需要完成的量化指標和年度指標,依據這些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二是明確各平臺科技人員“十二五”期間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年度任務,依據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3優(yōu)先支持以科技平臺為依托的項目和獎勵申報。在項目立項、項目申報過程中,尤其是在申報較大的項目時,優(yōu)先考慮依托科技平臺,按平臺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整體打包申報。以項目帶動科技平臺建設,以項目促進科技平臺合作交流,提升科技平臺的研究水平。此外,在成果報獎、獎勵等方面,優(yōu)先支持依托科技平臺申報的科技獎勵,促進科技人員為科技平臺建設發(fā)揮作用;在條件建設和配備方面,也要重點向科技平臺傾斜,尤其要保證省部、國家級重要科技平臺條件建設。根據熱科院科技平臺的科學評價體系,在各級各類科技平臺中評選出2~3個優(yōu)勢科技平臺,對其進行重點支持。這些優(yōu)勢科技平臺的設立,將起到示范標桿作用,使各級各類平臺形成良性競爭,促進科技平臺的發(fā)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整合現有各類科技資源,加強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的建設與管理,促進共享共用,提高利用效率;建立學術交流的促進和激勵機制,如根據各平臺的研究領域(方向,有針對性地制訂年度學術交流計劃,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依托平臺實行人才聘用制,引進高水平人才,不僅是高質量完成科研任務的需要,也是提升熱科院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強化國際合作交流的需要。可以以設置流動編制的方式,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客座研究員和訪問學者,支持有相關研究的優(yōu)秀學者以博士后的方式進入科技平臺開展工作。此外,還可以通過合作研究、特聘研究員等方式大力引進在相關專業(y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家,依托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凝聚國內外領先或特色鮮明的學科群體和科研團隊,為優(yōu)秀學術團隊的成長和不同學術背景的高水平學者之間的交流提供支持,為國內外合作和交流提供廣闊的平臺,不斷提高熱科院科技平臺的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力。
觸目驚心的水污染
從170多年前英國泰晤士河的病菌污染,到1890年代德國漢堡飲水的傳染病污染,再到1950年代日本熊本縣汞污染和本世紀之初羅馬尼亞境內多瑙河的金礦污染,一次又一次的惡性水污染不斷地侵襲著人類,而且時至今日這一“黑色惡魔”不僅沒有得到遏制,相反更加肆無忌憚。據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目前,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全世界每年約有426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全球因此被污染的河流占40%以上,其中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無一清濁,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均被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差強人意。
水污染的擴散正在無情吞噬著本已十分有限的人類潔凈水資源。據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發(fā)表的報告稱,目前全球總人口中,大約每6個人中就有1人無法獲得干凈用水,而每3個人中就有1人因缺水而無法獲得衛(wèi)生保障;無獨有偶,紐約市立大學在對全球水資源進行調查研究之后繪制了一幅全球水污染圖,表明全球34億人口正面臨水污染。更加嚴峻的問題在于,由于受到水污染的影響,到2025年世界上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的人數將增加到23億。
比較而言,雖然根據美聯社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美國24個大城市約4100萬人的飲用水中含有抗生素和鎮(zhèn)靜劑等多種藥物成分,同時歐洲平均每天有37名兒童死于被污染飲水,但發(fā)展中國家的水污染危機卻更為突出。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發(fā)展中國家,約90%的污水和70%的工業(yè)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道,目前這些國家約有10億人喝不到清潔水。值得強調的是,在發(fā)展中國家,作為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印度與中國恰恰成為了水污染的“領頭羊”。
根據聯合國印度文秘站發(fā)表的首個世界各國水資源評估報告顯示,印度生活用水質量在全球被評估的122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三。報告指出,目前印度每天有200多萬噸工業(yè)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及地下,造成地下水各項化學物質指標嚴重超標,其中水中鉛含量比廢水處理較好的工業(yè)化國家高20倍;此外,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也加劇了水污染程度,流經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恒河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列。與印度不相上下,中國每年約有1/3的工業(yè)廢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水域,全國有監(jiān)測的1200多條河流中,目前850多條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因此,按照國際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的統(tǒng)計結論,目前每4個中國人當中就有一人喝不上安全水。
發(fā)展中國家之所以成為水污染的“重災區(qū)”,一方面是隨著經濟擴張和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提速,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所致,如1970年代初期的孟加拉首都達卡市的人口只有25萬左右,但今天這座城市中的居民已經超過1000萬人;另一方面,發(fā)達國家在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工業(yè)的同時也在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污染,而這些發(fā)展中國家關于水污染問題的立法和執(zhí)法力度都還比較薄弱。
洶涌的污染源
工業(yè)污染源、農業(yè)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已經成為水污染的三大最兇猛力量。
工業(yè)污染對于水質的“毒化”由來已久。18世紀的英國泰晤士河曾因大量的工業(yè)廢水廢渣傾入而一度完全喪失利用價值,而歷史發(fā)展到今天,工業(yè)污染對于地球水的毒害無論從面積和深度上都更趨惡化。一方面,工業(yè)廢水和廢渣中多含的砷、鎘、鉛、鎳、鉻、汞等都為金屬污染物質的來源,同時,由于這些金屬元素量大且成分復雜、毒性大,因此,一旦進入水體就使得水質非常不容易凈化。也正是如此,全球被污染的河流中有40%由工業(yè)廢水、廢渣的排放而造成。
相對于工業(yè)污染而言,農業(yè)污染是水污染的一種新污染源。在農業(yè)污染中,農村污水和灌溉水是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由于農田施用化學農藥和化肥,灌溉后或經雨水將農藥和化肥帶入水體造成農藥污染或富營養(yǎng)化,而在污水灌溉區(qū),河流、水庫、地下水都會出現污染。必須指出,目前農業(yè)污染對水環(huán)境的破壞有超過工業(yè)污染之勢。以中國為例,據中國環(huán)保部對600萬個污染源的普查結果顯示,農業(yè)污染源已成為化學需氧量的最大貢獻者,排放量占四成以上。農業(yè)污染源是總氮、總磷排放的主要來源,其排放量分別為270.46萬噸和28.47萬噸,分別占排放總量的57.2%和67.4%;另外,農業(yè)源污染中比較突出的是畜禽養(yǎng)殖業(yè)污染,其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分別占農業(yè)源的96%、38%和56%。
伴隨著農村人口大幅度地向城市集中,生活污染對于水體的侵害日漸突出。據統(tǒng)計,最近幾年,全世界的農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規(guī)模正在以每天16萬人的速度增加。生活污染主要是指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而造成的水污染,生活污水不僅可以加強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程度,而且其中含有相當數量的微生物和病源體,如病菌、病毒、寄生蟲等。根據部分工業(yè)發(fā)達國家資料統(tǒng)計,目前城市生活用水量大約每人每天150至420升,特大城市為440至820升。正是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水質污染的原因有60%是家庭排放的生活污水,其中藍藻、紅潮產生的最大原因就是生活廢水。
世界“頭號殺手”
雖然并不像氣候變暖對環(huán)境造成的侵擾那樣令人質感強烈,也不像洪水和旱災那樣更易沖擊人們的視線,但日益加劇的水污染實際上已經上升為“世界性的災難”。無論是給人類生存安全所造成的威脅,還是對社會經濟帶來的損害,水污染堪稱是世界“頭號殺手”。
作為人類生存面臨的最為嚴峻話題之一,全球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可能因水污染而趨向惡化。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世界上有12億人用水短缺,由于水污染蠶食了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如果未來得不到有效的控制,20年后世界上遭受水資源匱乏的人口將上升至30%,范圍將擴大至50個國家,到2050年年底,全世界90億總人口當中的大約70億將可能面臨用水短缺。
水污染對于人類身體健康的侵害以及生命剝奪的殘酷結果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的報告指出,從全球范圍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類致病、致死的最大單一原因;無獨有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大約80%的人類疾病是由質量低劣的飲用水造成的。另外,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資料表明,因飲用受污染的水,全世界每年有3500萬人患心血管疾病,7000萬人患膽結石,9000萬人患肝炎病,3000萬人死于肝癌、胃癌,1500萬5歲以上的兒童喪生。
與人類身體遭受水污染的無情損害一樣,自然界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化也遭到了水污染的殘酷破壞。作為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已造成大約28萬只海鳥,數千只海獺、斑海豹、白頭海雕等動物死亡,同時,該事故將使10種動物面臨生存威脅,3種珍稀動物面臨滅頂之災。無獨有偶,據美國科學家對海洋生物首次進行評估的結果顯示,作為為100多個國家的沿海居民提供食物和其它自然資源的珊瑚有1/3因水污染而面臨滅絕。
對于經濟的殺傷是水污染最為明顯的損害結果。這不僅是因為水污染會帶來工業(yè)生產的停頓和農作物的減產,而且會導致資源與能源的浪費并且還抬升治理成本與糾錯成本。據悉,僅治理18世紀泰晤士河的污染,英國政府共投資5億多英鎊,歷時百余年;同樣,為了解決墨西哥灣漏油問題,英國石油公司投入費用高達322億美元,受此影響,英國石油2010財年第二季度巨虧172億美元。
水污染干擾和威脅世界和平是人們不易看到的現象。10年前,羅馬尼亞國內金礦污水匯入多瑙河令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國深受其害,隨即就招來了國際訴訟;而據公開資料顯示,過去50年中,由水引發(fā)的沖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質,21起演變?yōu)檐娛聸_突。專家警告說,隨著水資源日益緊缺,水的爭奪戰(zhàn)將愈演愈烈。
關掉污染“水龍頭”
全球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構成了對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挑戰(zhàn)和考驗,為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制定出一項解決全球水污染問題的“兩步走”發(fā)展規(guī)劃:在2015年之前,使全世界長期喝不到衛(wèi)生用水的人口減少一半左右;在2025年之前,力爭使全世界絕大多數人口都能喝上衛(wèi)生用水。另外,包括中國在內的92個國家已經共同簽署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邁出了人類為關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重要一步。
但是,最大程度的遏制和消除水污染遠非規(guī)劃或者公約所能了事,只有采取更具約束性和前瞻性的措施,才有可能達到保護水環(huán)境的目的,為此:
――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清潔生產”。由于“清潔生產”主張從原料來源、加工過程、產品設計及從使用到棄置方式,每個步驟都消除或減少污染,并鼓勵企業(yè)生產耐用及無毒產品,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改變現有非持續(xù)的資源與能源消耗模式,因此可以有效地堵塞工業(yè)污染的源頭。為此,可由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制定“清潔生產”的具體標準,各國政府依此制定相應的生產規(guī)劃,同時在財稅政策上予以重點扶持。
――大力推廣生態(tài)農業(yè)。生態(tài)農業(yè)在滿足經濟發(fā)展的前提下,遵循以生態(tài)原理為依歸的農業(yè)生產方式,盡量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所以,生態(tài)農業(yè)是一種健康、對水環(huán)境友好的農業(yè)生產方式。而在生態(tài)農業(yè)框架中,有機農業(yè)由于禁止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從防止水污染角度看,其應當是一種更值得推廣的農業(yè)耕作種植方式。為此,各國政府應當從政策上給予更大的激勵和支持。
關鍵詞:殼聚糖;甲殼素;提取;制備;昆蟲;微生物
中圖分類號:TQ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4-0343-2
殼聚糖(chitosan,CTS)是甲殼素(chitin)經脫乙?;幚砗蟮漠a物,即脫乙酰基甲殼素,學名聚氨基葡萄糖,又名可溶性甲殼質,是甲殼素最基本、最重要的衍溶生物。
殼聚糖由于具有無毒副作用、可經微生物降解、良好的生物可容性和成膜性等優(yōu)良特性,在輕工業(yè)、食品、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保、生物工程、農業(yè)等諸多領域得到了應用,隨著各國對殼聚糖認識的不斷提高和應用研究的進一步加深,殼聚糖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甲殼素廣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類、藻類的細胞,節(jié)肢動物蝦、蟹、蠅蛆和昆蟲的外殼、貝類、軟體動物的外殼和軟骨,高等植物的細胞壁等。地球上每年甲殼素的生物合成量為數十億噸,其中海洋生物的生成量在10億噸以上,可以說是一種用之不竭的生物資源,是產量僅次于纖維素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何提取和制備品質優(yōu)良的殼聚糖成為研究的首要問題。本文就殼聚糖的一些提取制備方法作一綜述。
1 蝦蟹甲殼提取
自然界每年生物合成的甲殼素有數10億噸之多,其中蝦殼中甲殼素的含量為20-25%,蟹殼中的含量為15-18%。目前甲殼素、殼聚糖的生產原料主要來自于蝦蟹殼,將甲殼素脫去55%以上的乙醛基,就成為了殼聚糖。
1.1 高濃度堿在高溫下脫乙酰得到殼聚糖
工業(yè)上一般采用濃堿熱解法,提取制備殼聚糖,工藝流程[1]如下:
先將蝦殼蟹殼清洗成凈殼4-6%的HCL溶液脫蛋白粗甲殼質0.5%的KMnO4溶液、1h漂白水洗60-70℃的1%苯酸、30min水洗干燥脫乙?;讱べ|140℃的5%NaOH溶液、1h白色的殼聚糖。
但此法存在殼聚糖特性不穩(wěn)定,對環(huán)境的污染嚴重,提取成本高等缺點[2]。
1.2 甲殼素酶法脫乙酰制備殼聚糖
甲殼素脫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可以水解脫掉甲殼素上的乙酰基。接合菌綱(Zugomycetes)的Mucor rouxii和半知菌綱(Deuteromycetes)的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中均發(fā)現該酶的存在,并可以純化應用。此法可以替代現有的濃堿熱解法生產殼聚糖,不但可以解決出現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還可以得到乙?;鶆颉⒎肿恿糠植挤秶母哔|量殼聚糖。
但是,整體上從蝦蟹殼中提取殼聚糖的方法仍存在著一些缺點。由于原料而受到地域和季節(jié)的限制;原料來源多樣,品質參差,決定了產品品質的難以控制;蝦蟹殼中還有大量的CaCO3,這給提取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也增加了成本帶來了大量的廢水,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2 微生物提取
目前從菌絲體中提取殼聚糖的研究較多,大致可以分為微波法、酸堿法和減法提取三種[3,4]。
彭益強等采用電解法和堿提取法從培養(yǎng)的猴頭菇、平菇、黑曲霉等幾種真菌濕菌體中制取殼聚糖,比較幾種真菌的產品提取率,黑曲霉的幾丁質、殼聚糖提取率最高,分別為20.8%、12.1%[5]。比較幾種真菌的產品質量指標,黑曲霉最為理想[6]。
張濤等從日本根霉中提取殼聚糖,以酸堿法得到菌絲體干重為8.43g/L,殼聚糖為895mg/L,殼聚糖產率為10.58%,產品殼聚糖純度高達90.5%,但是目前使用菌絲體生物量較低,前期發(fā)酵成本也相對比較高[7]。王傳芬以廢菌絲體為原料生產殼聚糖,研究確定了最佳脫乙?;鶙l件:50%氫氧化鈉處理2.5h,固液比1:15,溫度110℃,殼聚糖得率約為13%[8]。所得殼聚糖產品性能指標優(yōu)良,達到食品級殼聚糖的要求。
可見,只有選育高產菌株,優(yōu)化菌種培養(yǎng)條件,提高發(fā)酵生產量,才能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推廣大規(guī)模生產。利用微生物培養(yǎng)法生產甲殼素和殼聚糖可以大幅度減少環(huán)境污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3 昆蟲提取
甲殼素在昆蟲體內分布廣泛,在昆蟲的原表皮層中含量最為豐富,約為25-60%[9,10]。不同的昆蟲和不同的昆蟲蟲態(tài)甲殼素的含量不同。
3.1 臭蜣螂提取
研究發(fā)現,臭蜣螂體中甲殼素含量高出目前甲殼素生產常規(guī)原料蝦蟹殼數倍,且從其體中提取的甲殼素與殼聚糖的品質在殘留灰分、粘度和色澤等方面優(yōu)于蝦蟹殼[11]。
3.2 蠅蛆提取
蠅蛆屬于再生資源,蠅蛆繁殖快產量大,據測算干蛆中含30-54.8%甲殼素。因此,從蠅蛆中提取的一種極有前途的抗菌活性蛋白后,再進行甲殼素的提取,脫乙?;浹芯繉⒓兌容^高的甲殼素將經50%的NaOH溶液,在60-65℃的水浴鍋中加熱8h,并重復以上實驗兩次,可以得到較好質量的殼聚糖[12]。
3.4 蠶蛹提取
蠶蛹分離油脂和蛋白質后的蛹殼,主要成分為甲殼素。以蠶蛹為試驗材料,先經石油醚脫脂,再用NaOH處理脫除脫脂蠶蛹蛋白質,用HCl處理脫除蠶蛹無機鹽,再經微波與濃堿液結合的方法脫除乙?;苽錃ぞ厶荹13,14]。
蛹甲殼素得率高,而且蛹殼聚糖的粘度高、分子量大,比蝦、蟹殼的殼聚糖具有更好的應用前景。
西北農林大學的王敦等分別以蟋蟀[15]和金龜子[16]為研究對象,成功提取獲得能溶解于稀酸的殼聚糖。關于松毛蟲等其他昆蟲中提取殼聚糖的也有報道,昆蟲具有種類多,生物量大,繁殖速度快,富含甲殼素資源等特點,因為具有良好的資源潛力和開發(fā)優(yōu)勢,昆蟲殼聚糖的開發(fā)也無疑具有廣闊的前景,也會對整個昆蟲資源的產業(yè)化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4 植物
4.1 桑白皮
楊嘉等首次報道了一種從桑白皮[17]中分離殼聚糖的簡便方法。經堿醇液高溫處理5h,殼聚糖收率為7.2%,具體工藝流程:
桑白皮干燥粉碎過40目得桑白皮粉1%CH3COOH加熱提取三次過濾得濾渣堿―醇加熱過濾得濾渣水洗至中性2% HCl溶液,80℃浸提過濾得濾液調pH 10離心濕殼聚糖干燥得淡黃色殼聚糖粉末。
得到的桑白皮殼聚糖分子量較小,因而脫乙酰度雖然僅為 25%,卻可溶于0.1N HCl,而蟹殼聚糖要脫乙酰度達70%以上才能溶于0.1N HCl。
從桑白皮中發(fā)現殼聚糖和甲殼素,為其作為新型生物醫(yī)用材料,發(fā)揮其特有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5 結論
殼聚糖的供不應求,造成了殼聚糖的旺銷和價格的不斷攀升。近些年來,隨著對殼聚糖認識的不斷深入,殼聚糖除了在傳統(tǒng)的化妝品、保健品、食品工業(yè)得到應用并需求增加,在醫(yī)藥、化工、農業(yè)、畜牧業(yè)、紡織、環(huán)保等領域也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單純依靠蝦、蟹資源生產甲殼素資源,難以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關于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提取制備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玉銘,朱明生,姚敏杰,等.殼聚糖制備研究報告[J].江蘇食品與發(fā)酵,1991,(1):1-8.
[2] 蔡俊,杜予民.生物法制備殼聚糖的研究進展.現代食品科技,2005,21(1):163-166.
[3] 陳勉,鄧長江,朱希強,郭學平.微生物來源殼聚糖提取工藝初探.食品與藥品2006,8(12):60-63.
[4] 蔡俊,杜予民.生物法制備的研究進展.現代食品科技,21
(1):163-166.
[5] 彭益強,徐錦海,高超,李靜麗,賀淹才.從幾種真菌中提取幾丁質和殼聚糖的研究,福建化工,2000.
[6] 黃惠莉,林文鑾.黑曲霉菌體制備殼聚糖.化學研究與應用,
2004,16(4):575-579.
[7] 張濤,余蓉,李靈玲. 從日本根霉中提取殼聚糖的初步研究.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4,30(12):66-70.
[8] 王傳芬. 從廢菌絲體中提取殼聚糖的研究.中國釀造,
2009,10(1):123-126.
[9] 管致和,尤子平,周堯,等.昆蟲學通論[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1:427-441.
[10] 王東陽,李永峰,焦安英,王秀.殼聚糖的提取及應用技術.
中國甜萊糖業(yè),2008,2(1):38-41.
[11] 王敦,胡景江,劉銘湯.從臭蜣螂中提取甲殼素_殼聚糖的研究.林業(yè)科學,2004,40(5):180-185.
[12] 徐寧彤,曲琪環(huán),周玉巖,劉紋芳.從蠅蛆殼中提取殼聚糖.
飼料博覽,2006,7(1):32-34.
[13] 倪紅,陳懷新,楊艷燕,等.桑蠶蛹甲殼素及殼聚糖的提取與制備工藝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20(1):94-96.
[14] 樊明濤.蠶蛹殼聚糖制備技術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
[15] 王敦,胡景江,劉銘湯.從蟋蟀中提取殼聚糖的研究,西北林學院學報,2003,18(3):79-81.
【關鍵詞】校際合作 附屬學校 聯合辦學 集團辦學 委托管理
隨著教育均衡發(fā)展實踐的推進,需要探索以校際合作開展創(chuàng)新化的教育教學實驗改革,實現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提升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校際合作化發(fā)展可以作為區(qū)域內教育資源和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從學校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來看,區(qū)域教育資源均衡發(fā)展的現實需求為合作提供了動力,家長和社區(qū)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為合作提供了壓力;從學校作為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專業(yè)化組織來看,學校的發(fā)展離不開與校外環(huán)境的資源交換,也就是必須將資源“引進來”與“放出去”相結合,走專業(yè)化的開放、合作辦學之路。這種“合作”中求“共生”的理念,有利于實現一定區(qū)域內優(yōu)質資源輻射效益的最大化,滿足多元利益群體對優(yōu)質資源的需求,將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理念落到實處。
為了實踐這一新型發(fā)展理念,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qū),在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方面進行了探索。2010年12月,教育局出臺了《 關于加強合作辦學、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指導意見 》,按照這個文件的要求,近年來浦東新區(qū)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做了以下幾個方面探索。
一、依托高等學校:作為高等學校的附屬學校
高等學校,特別是師范類院校,以其高端的資源優(yōu)勢形成了教育科學研究理念與實踐的高地?;A教育階段的學??梢越柚叩葘W校先進的研究成果提升辦學品質;而高等學校,也需要實驗學校作為其研究成果的孵化地。因此,雙方的合作既有現實的需求,又有實現的基礎。
案例一: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中學推進特色發(fā)展。
2010年,北蔡高中成為海事大學附屬中學,為學校培植特色迎來了良好的契機。雙方成立合作共建的職能機構,建立定期互訪溝通機制,確立了合作的內容與領域,將新的辦學特色定位為“航海文化教育”,并將其培育目標定為四個關鍵詞——“身心強健、勇敢進取、合作交流、科技創(chuàng)新”。經過兩年多的合作,學校調整三類課程架構,融入航海文化教育元素,加入航海專題板塊“人與海洋”,形成了三類品牌課程。
1.基礎型課程
滲透型:重點選擇地理、生物、政治等與航海教育容易結合、易于拓展的學科,充分挖掘與航海文化元素密切相關的學科知識點加以延展,予以突出。各學科分別編寫1~2課時本學科與航海文化結合的微型課程,如地理——航海與地理大發(fā)現、語文——名著中的航海家、生物——航海與海洋生物的保護。
2.拓展型課程
專題型:開發(fā)航海文化教育專題課程與教材。學校地理、歷史組在海事大學的專業(yè)支持下,開發(fā)了校本教材《 劈波斬浪話航海 》,并于2010學年在高一年級開設,普及航海文化專業(yè)知識。2012學年,進一步擴展了“海洋研究與開發(fā)”“航海主題介紹 ”兩門課程。學校還邀請了海事大學的研究生擔任這兩門課程的授課教師,學生對全新的課程、朝氣蓬勃的教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實踐型:學校與海事大學合作還開設了“航模制作”“游泳”等與航海相關的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悟。
3.研究型課程
學校在原有的研究型課程中加入“人與海洋”系列主題,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自主選擇課題,邀請海事大學研究生作為指導教師。師生共同完成對課題的資料收集、分析、探究和小型研究報告的撰寫,在全年級匯報展示和評優(yōu)。通過專業(yè)指導、自主探究,學生不僅豐富了航海知識,而且也提高了自我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見,區(qū)域教育發(fā)展為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有機銜接與融合搭建了平臺,滿足了學校特色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求。
二、橫向互補:聯合辦學
聯合辦學指的是三所及以上同一學段學校組成交流合作、共享資源的校際合作組織,以實現校際之間的共同發(fā)展。目前,中小學幼兒園各個學段之間都相繼成立了辦學聯合體,通過協(xié)商制訂了聯合體的發(fā)展規(guī)劃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案例二:龔路中心小學、金新小學、蕩灣小學三校成立辦學聯合體。
三所學校經過討論研究發(fā)現,同一區(qū)域內的學校,即使擁有了相似的校園硬件、師資與生源,其辦學效果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各學校管理層的執(zhí)行力存在較大的差異?;诖斯沧R,三所學校從三個方面共享資源,彌補不足。
一是成立“管理點對點,牽手共發(fā)展”的實踐活動合作載體。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看,影響執(zhí)行力的高低強弱的因素是一整套管理的理念、行為策略和技術的綜合體現。為此,聯合體開展了“管理點對點,牽手共發(fā)展”的實踐活動,即三方學校的校長、書記、各條線負責人、班主任結成相應的互動團隊,交流學習,以提升學校管理執(zhí)行力,共謀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
二是形成“以問題為驅動的行動學習”的聯合體學習方式。以“找準問題”為起點,以“解決問題”為契機,在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知識、理論與他人經驗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① 提出問題,即時互動?!肮芾睃c對點”結對學校提出的問題,都要及時予以接納。② 研討問題,制定解題方案。通過即時討論交流,闡述彼此的認知、情感、價值觀,形成解題方案。③ 組織調控,適時評價。在“解題方案”實施的過程中,適時交流反饋,使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構建正確的思維模式、產生科學的行動策略的過程。
三是開展“以案例分析為基礎的情景研討”。提取學校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管理案例及遇到的問題,在真實的案例呈現中進行分析討論。① 精選案例。精選“管理點對點”各層面管理中的真實案例。② 討論交流。組織頭腦風暴式的討論交流,每一位參與者進行充分準備、認真傾聽、積極思考、交流共享。③ 深入剖析。對成員的思維碰撞、語言交鋒、價值判斷等,進行理論與實踐層面的剖析。④ 現場生成。在想、說、聽、議、反思的過程中,實現思維沖撞,行動策略的重構,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的生成。
一定區(qū)域范圍內的聯合辦學主要有“幫困扶貧”“優(yōu)勢互補”等主要模式,針對學校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相關的實踐探索,以拓展學校發(fā)展的適度空間。
三、縱向聯動:集團辦學
為解決優(yōu)質資源供給不足與需求增長之間的矛盾,浦東新區(qū)率先開展了以區(qū)內名校內涵發(fā)展為依托,進行名校的集團化辦學,促進區(qū)域內學校辦學品質的整體提升,規(guī)模效益日益凸顯。
案例三:建平(集團)學校發(fā)揮名校品牌效應。
建平(集團)學校于1996年成立,經過16年的發(fā)展,目前形成了包括7所公辦學校和1所民辦學校在內的8所學校的規(guī)模,涵蓋了中學、小學和公辦、民辦的模式。在管理上,集團學校的發(fā)展也由先期的輸出教育管理、教育人才和教學模式,轉變?yōu)槿缃竦耐ㄟ^領會辦學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活動、發(fā)揮獨立的品牌效應等方面,完成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其中,各成員學校以聯席會議為載體,形成“分層制衡”的民主管理模式,實行集團理事會領導下的各成員學校校長負責制;以《 建平管理手冊 》為契機,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升了集團整體的管理水平,保證了組織的合理運作;加強集團內部各個層面的培訓,形成集團團隊精神和歸屬意識;圍繞建平育人目標,各校從不同角度詮釋辦學理念,豐富育人模式,促進成員學校都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辦學特色等。[1]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民主合作的方式,使得建平(集團)學校長期能夠保持高位的運行與發(fā)展,獲得了社會的認可。
四、社會借力:委托管理
委托管理指的是教育行政部門委托具有專業(yè)資質、具備管理能力的社會中介機構管理中小學和幼兒園,以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委托管理是政府探索管、辦、評分離機制,通過購買服務,擴大優(yōu)質資源的輻射效應,探索教育均衡化的新途徑。[2]
案例四:上海福山教育文化傳播與管理咨詢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托管高行小學。
高行小學在2007年9月接受托管前,是一所農村薄弱學校。學??傮w保持正常運行,但是由于缺少整體規(guī)劃,發(fā)展方向不夠明確,實施舉措不夠有力,學校缺少生機與活力。正式托管以來,學校制訂了明確的發(fā)展目標和規(guī)劃,學校的各方面素質都得到了提升。
以下以校本研修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工作為例,受托方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調整。
一是管理層面的創(chuàng)新。學校成立了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建立了“校長室—教導處—教研組—教師”的分層管理網絡。
二是借力高端引領,提升師資水平。一方面由“中心”牽線搭橋,邀請市、區(qū)專家對各學科的教師進行指導,提升教師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加強與福山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聯動,聯合教研、登門送教、結對指導等為學校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多樣有效的形式,基于課堂實際的問題解決,受到教師普遍歡迎。
三是多樣化鍛煉,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除了常規(guī)的教學研討,學校每年還聯合“中心”組織教學比賽,承擔署、區(qū)級公開研討活動,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等。各類實踐活動促使教師在行動中發(fā)展專業(yè)能力,一批年輕教師得到了長足進步。教師在自我成長和同伴進步中樹立信念,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專業(yè)發(fā)展中去。
四是自學和互動結合,全面提升教師素養(yǎng)。除關注課堂教學,托管規(guī)劃中還重視教師個體的學習。幾年來,教師通過集中輔導及自學,學習了新課程理論、案例教學、研究性學習等理論知識。學校定期開設教師論壇,交流學習體會,引導教師反思日常教學,及時小結和提煉教學經驗,促進自我發(fā)展。
委托管理是在短時間內轉變薄弱學校發(fā)展模式、提升學校內涵發(fā)展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在一定時限內使學校的發(fā)展步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因此,需要明確委托管理的基本程序,通過對委托管理的有效評估,來進一步推進社會教育資源的配置與流動,提高學校教育服務供給的質量。
五、結語
從浦東新區(qū)的實踐成效來看,校際合作是探索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有效路徑之一。(區(qū)域)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是包括(教育)決策者在內的大部分人的共同愿望,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利用“公權力”推動相關的教育改革實踐,以實現對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追求,體現教育的公平性。但是,真正決定教育發(fā)展的,還是市場的選擇、社會的選擇。另外,不均衡是常態(tài)化的,是絕對存在的。行政上的干預,可以使作為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學校在硬件上達到一致,但是校際之間的差距依然會通過不成正比的“投入/產出率”體現出來。所以,校際合作的未來出路,就在于學校能夠將外在的“引導”逐步轉化為內在需求的表達與探索,從自主辦學的角度來尋求學校發(fā)展的適度空間,從而真正實現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注:本文系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推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創(chuàng)新教育公共治理結構,完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殷鳳,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程小華,上海市長寧區(qū)政協(xié),上海,20000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