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

第1篇: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摘 要 文獻研究表明,我國法治教育存在重視不夠、內容枯燥、資源散亂等亟待破解的難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重申以“公民”培育目標引領法治教育方向,重視法治思維與信仰的形塑,整合法治教育資源,拓展法治教育路徑。

關 鍵 詞 高中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文獻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16)11-00-04

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頒發(fā)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在義務教育學段設置“道德與法治”課程,高中段思想政治課要設置專門的課程模塊,或加大法治教育選修課時。在此背景下,如何將法治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成為一線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們在文獻研究中發(fā)現,雖然我國中學生法治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重視不夠、內容枯燥、資源散亂[1]、師資匱乏[2]等亟需破解的難題。為此,我們從法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三個方面,對相關文獻的觀點進行了梳理,期望能激發(fā)老師們更多的思考。

一、重申“公民”培育目標,引領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方向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明確高中階段的目標為“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識,強化守法意識,增強法治觀念,牢固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初步具備參與法治實踐、正確維護自身權利的能力”??梢?,《大綱》以培養(yǎng)具有一定法治素養(yǎng)的公民為目標。雖然這一目標由來已久,但實踐中往往被忽視,因此,我們認為需要“重申”培育“公民”的法治教育目標。對此,國內有一些共同的聲音。

吉林大學法學院姚建宗認為,我國的社會法治教育的出發(fā)點與歸宿必須確立為“公民”教育,即以符合現代民主、法治和的精神實質與原則訴求的現代人――“公民”為最終的目的追求。我國的社會法治教育,不能將教育目的確立為超出一般公眾身份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角色認同水平的“道德完人”或者“圣人”,必須立足于現實的生活真實與公眾的人格預期和道德自覺狀態(tài),以合格的“公民”及其人格的培育和教養(yǎng)為起碼要求而展開。[3]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張曉燕提出,社會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積極作用的發(fā)揮,有待于作為其構成主體的個體公民身份的激活。[4]她倡導法治教育就是要培育與國家治理需求相互匹配的公民身份。

法治教育的目標終歸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無論是從人權還是人性(二者存在同一性)來說,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合格“公民”應是社會對人性和人權的尊重。我們反對把法治教育的目標狹隘地定為培養(yǎng)遵紀守法的人。片面強調“順從”的法治教育,培養(yǎng)不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公民,也不利于國家的法治建設。當然,只強調權利而忽視義務的“唯利”式教育也不是完整的公民教育。我們主張將培養(yǎng)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都“激活”的公民,作為思想政治課程開展法治教育的目標。

公民是法治社會建設的主體,脫離公民的法治教育必然會迷失方向。為法而教,無異于舍本逐末。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絕不能是守住“法”的圣壇,而必須回歸育人的本義。

二、重視思維與信仰的形塑,凸顯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重點

對于法治教育的內容,目前學術界圍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是義務側重說。蘇百泉認為,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法治的人性基礎、法治社會的建設、轉型社會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論證看,公民法治教育應該以義務意識的培養(yǎng)為重心。[5]這一觀點也是多次普法教育的核心觀點,在強調國家意識,重視集體精神的時期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但在我國社會轉型,國家發(fā)展需要全面喚醒公民意識的時代背景之下,持這一觀點的人越來越少。二是權利側重說。萬志昂認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僅包含法律知識的教育和普及,還是一個權利意識的熏陶和權利文化的教育和感染過程。[6]權利側重說的觀點對于反對過分強調義務的舊的法治教育觀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但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其認識仍是偏激、片面的。

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和法治教育研究的深入,學界逐漸從學術“偏激”走向理論“和諧”。教育家李鎮(zhèn)西提出了權利和義務統(tǒng)一說,他主張中小學法治教育至少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讓他們明白“法治”賦予自己的權利。二是引導孩子從小樹立公仆意識和依法行政的觀念。[7]他認為這才是中小學“法治教育”的真正含義,這樣的教育才是培養(yǎng)公民的教育。劉萍律師也主張,我們不僅應當讓孩子們懂得他們應有的權利,國家對他們特殊的保護,還應當讓孩子們懂得遵守社會規(guī)則及法律,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的責任。[8]

如果僅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來探討法治教育的內容,雖然抓住了法治教育的核心,但視角未免偏小。楊恭田、吳彭有主張,基礎教育階段的法治教育內容應突出三個方面:一是法律規(guī)范的認知,二是法治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三是堅定法治信仰。[9]這一概括比較全面,較之法律制度的“灌輸”層次顯然有了提升。我們的近鄰日本相當重視將青少年法治思維的訓練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將其納入正規(guī)教育體系。從中我們可以借鑒的是,從法律常識的舊常態(tài)過渡到法治思維的新常態(tài),從滿堂灌的舊常態(tài)轉變到參與式研究型學習的新常態(tài),從單純的課堂教學轉變到立體化教育的新常態(tài)。[10]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界定為“法律常識、法治理念、法治原則、法律制度”,并要求“在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中統(tǒng)籌安排、層次遞進”。對于高中階段法治教育內容,《大綱》除要求全面拓展法律常識、法律制度外,還要求加大法治原則、法律理念的教學深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參與性和思辨性,結合現實案例、法治實踐,著重引導學生理解、認同法律背后的價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顯然,高中生的法治教育絕不能僅停留在常識性教育層面,而應通過增強法治教育的實踐性,實現法治思維和法治信仰的形塑。

掌握一定法律常識的“通曉型”公民已不能適應我國社會轉型、法治建設的需要。新型大國建設要求社會成員不但要通曉法律知識,還要將法治作為一種行為習慣,一種精神操守,做到知行合一,“形神兼?zhèn)洹?。法治教育應擺脫普及性的、低層次的常識教育,邁向法治思維和法治信仰的更高點。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

三、整合法治教育資源,拓展思想政治課法治教育路徑

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主體都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法治這一特定的教學內容,其教育方法也應“獨樹一幟”?!肚嗌倌攴ㄖ谓逃缶V》要求學校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教育途徑,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而要更好地實現上述“三全”,我們可以著力于以下幾個方面。

1.挖掘教材資源,浸潤法治教育

賴兆杰認為,“教科書為我們在思想政治課中加強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材?!盵11]在《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法制教育的加強》一文中,他例舉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相關法律知識。周貴才主張,“挖掘法治教育素材,講授法律知識。”[12]陳愛宏老師也主張,“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法治教育因素?!盵13]而趙淑榮老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一文則通過例舉加分析的方法,闡述如何在教學中合理利用文本資源,滲透法治教育。

如何變“教材”為“學材”,為法治教育服務,需要思想政治課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合理取舍,巧妙切入。如可以圍繞不同主題,對教材的法治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二次開發(fā);也可在原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拓展法治教育目標,一石二鳥,潤物無聲;還可組織學生利用“法治宣傳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改革說到底就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過程,開發(fā)利用好學生身邊的課程資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的熏陶,是非常經濟高效的法治教育浸潤路徑。

2.引入法治案例,增強情境體驗

思想政治課堂效益的提高有賴于其情境的質量,而案例的引入可豐富情境體驗,增強價值認同。周貴才老師主張,“分析法律案例,培養(yǎng)學生守法維權能力,”[14]他認為案例教學生動、形象,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而案例的情境化更能使學生融入其中,在情境體驗中學習勝過任何形式的“灌輸”。賴兆杰老師認為,加強法制教育,必須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問題……知是基礎,行是目的。李先軍、張曉琪的研究表明,美國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案例情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15]。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綜合采用故事教學、情境模擬(如法庭模擬)、角色扮演、案例研討、法治辯論、價值辨析等多種教學方法,將真實的法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法治案例的引入,情境化的法治教學,能為學生提供“VR”般的法治場景,增強法治教育的現場感,有利于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將法治理念內化于心,做到知行統(tǒng)一,實現思想政治課的德育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法治案例的引入一定要有針對性和教育性,不能為案例而案例。

3.營造教育環(huán)境,強化法治信仰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并受環(huán)境的影響,環(huán)境對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賴兆杰老師認為,加強法制教育,必須突出“依法治國”的時代主題,這是主張法治教育應關注的時代大環(huán)境。[16]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事例選擇、情境設置上照應法治國家建設的時代步伐,要借用大背景,激活小課堂,小中見大,把學生的生命價值與國家的建設使命進行完美融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陳愛宏老師認為,“教師(應)身體力行,做好法治表率”。[17]“師者,人之模范也。”師為表率,才能營造一個真實可信的法治環(huán)境,強化學生對法治的信仰。身為人師,不應忽視我們也是法治文化環(huán)境的一個元素,是享受者,更是建設者。無聲的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往往是深刻的,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對于增強學生的法治信仰意義重大。

事實上,教師不但要參與法治教育的小環(huán)境建設,也要關注時代、社會大環(huán)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要充分利用主題教育、校園文化、黨團隊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全過程、全要素開展法治教育。我們認為,法治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能是一般性的理論闡釋或簡單的邏輯推導,必須利用好一切教育資源,而開發(fā)資源是利用資源的前提。我們應在開發(fā)中利用,在利用中完善,不斷豐富法治教育資源,不斷提高法治教育實效。

綜上所述,我們要突破法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的瓶頸,不斷提高法治教育的層次與水平。面對《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所提的新要求,我們還有許多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要做。相較國民法治教育這一宏大工程,我們或許過于渺小。但“小乃大之端”,我們理應從“小”處著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楊春芳,汪莉.關于中學生法制教育現狀的調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08):31.

[2]李臣.芻議中小學法治教育[J].法制與社會,2014(35):230.

[3]姚建宗.當代中國的社會法治教育反思[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07):70.

[4]張曉燕.國家治理背景下的公民身份及法治教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09):90.

[5]蘇百泉.培養(yǎng)義務意識:公民法治教育的重心.[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7(01):33-34.

[6]萬志昂.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權利認同[J].人民論壇,2015(14):110.

[7]李鎮(zhèn)西.我看中小學“法治教育”[J].湖南教育A,2015(10):60.

[8]劉萍.讓權利與責任同行――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7):15.

[9]楊恭田,吳彭有.基礎教育中法治教育的內容和舉措[J].江西教育,2015(7):28.

[10]汪蓓.日本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經驗及其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10):93.

[11][16]賴兆杰.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法制教育的加強[J].教師,2011(25):24.

[12][14]周貴才.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法治教育的策略[J].文教資料,2014(33):140.

[13]陳愛宏.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法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5(08):71.

[15]李先軍,張曉琪.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歷史演進、特點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05):17-19.

第2篇: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中國現行法律近三百部,如果組織學生學習這些條文,從憲法到刑法、治安管理法,再到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等,就是一個法學本科生也不可能熟練掌握??梢?,中學法制教育最終只能流于形式:上了課、考了試、面上是應付過去了,但不該忘的還是忘了、不該做的還是做。這種離開了主體對法的直接心理體驗和理性加工,僅通過課堂記憶所形成的法律知識只能是簡單存儲于學生的法律知識之中,很難形成法律情感、法律意志和法律理想,更難樹立起法律的信仰。

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的口號喊了多少年了,但事實上,中學法制教育地位十分尷尬:首先,負責法制教育的課任老師多為政治教師。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與法律專業(yè)相差甚遠。這就導致他們多數照本宣科,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其次,社會、家長對學校的評價大多以升學率為指標,許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一路為考試科目開“綠燈”,盡可能地擠壓非考試科目的授課時間,同時在培訓經費上也很難傾斜到法制教育。

中學法制教育的對策探索

我們在感受“五五”普法帶來喜人成果的同時,反思中學法制教育存在的一些缺憾后,更期待“六五”普法教育能從以下方面落實,為構建法治校園、和諧校園保駕護航。以其說法制教育從性質上從屬于德育教育,不如說校園法制教育更是素質教育。可見,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同屬于社會價值教育范疇,它們的相同點是兩者目標的同一性———培養(yǎng)適合社會需求的“合格公民”;不同點是道德教育以凈化人的內心世界為主,法制教育以規(guī)范人的外在行為為主。要想提升人的品格,就必須從思想和行為兩方面同時來進行塑造,即采用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相結合的方式,而不存在二者之間具有從屬性的問題。所以,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都需要建構一個屬于本身的完整并且地位獨立的體系。

首先,在理論教學方面,運用案例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利用典型案例進行教學是提高法制教育教學實效性的必要保證。其次,在實踐教育方面,通過第二課堂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得到教育和啟迪。例如組織模擬法庭,旁聽法庭審判,參觀監(jiān)獄,觀看法制宣傳教育影片,舉辦和學生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案例的辯論活動等等。這樣,在教育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便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體驗中自我教育、自我學習,形成了立體的教育模式,切實增強了法制教育的實效。

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引發(fā)了民主、人權、法治等理性精神的張揚,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對人的關懷、尊重以及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權利和自由是法治理念的精神底蘊,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法治理念的價值取向。法治理念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為人們的行動注入規(guī)則意識,當人們在做一件事情時,能夠把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社會公認的規(guī)則作為一條準則來衡量,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幫助他們養(yǎng)成一種自發(fā)的意識,事事都要在頭腦中問問自己,這樣做是否合乎規(guī)則?如果不合規(guī)則去做某件事情是一種很羞恥的行為,要受到良心的強烈譴責。

第3篇: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進,感性的教學經驗需要有科學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導,來服務教學、服務學生。恪守教師職業(yè)道德基本規(guī)范,使自己形成敬業(yè)愛生、明禮誠信、勤學樂教、廉潔奉獻的師德風尚。規(guī)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觀念,學習優(yōu)秀教育家的優(yōu)秀品質,規(guī)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觀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敬業(yè)愛崗,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規(guī)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觀念,形成敬業(yè)愛生、明禮誠信、勤學樂教、廉潔奉獻的師德風尚。學習模范教師、師德標兵的先進事跡,閱讀它們的專著,提升自身的思想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獨。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轉變師德觀念。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敬業(yè)愛崗,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真正成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者。以模范教師和師德標兵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向他們看齊,從思想、言行上更加規(guī)范自己,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樹立良好的信譽。

學習現代化教學理念,使自己逐步領會而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把積極創(chuàng)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

樹立依法治教的辦學理念,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觀念,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參加各種培訓及研討活動,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提升業(yè)務水平;勇于創(chuàng)新,能夠靈活自如地處理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緊跟教育發(fā)展的形勢,掌握教育發(fā)展的動向,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帶領學生多讀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能力,使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活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做到靈活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力爭在區(qū)級優(yōu)質課比賽中提高成績。多參加外出學習和培訓,緊跟課改的動向,學習優(yōu)秀同行的經驗。盡量把每一節(jié)課都當作公開課,認真?zhèn)湔n,精心上課,注意總結反思。

深入學習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將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提升業(yè)務水平;勇于創(chuàng)新,靈活自如地處理教材,使自己的教學獨樹一幟。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活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勇于探索和實踐,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通過課件、各種游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fā)揮。

扎實有效地采用“任務驅動達標訓練”教學模式,同時虛心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突出信息技術特色;抓住“問題即課題”,在教學中留心積累、思考,積極撰寫教育科研論文,積極參加學校教科研課題的開發(fā)與實踐,成為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教師,確立自己的研究課題,力爭在三年內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

第4篇: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路徑之一:建設人文化校園,優(yōu)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滿足教師渴望尊重與愛的需要

1.創(chuàng)設愿景文化,倡導尊重教育。學校的愿景文化包含著學校教育的核心理念、辦學宗旨和使命、師生發(fā)展的目標、學校中長期發(fā)展的基本描述等。作為學校全體成員的價值共識和行為引領,它發(fā)揮著引領、激勵和凝聚教師的作用。兩年多來,我們秉承了“和諧、創(chuàng)新”的校風,“樂學、多思”的學風,“融通、精進”的教風,“每日必問”的校訓和“讓每一個孩子發(fā)展,讓每一個生命精彩”的育人理想,著力融鑄學校高尚的精神文化,引領全校師生員工的主動發(fā)展。

我們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方向與學校發(fā)展愿景緊密聯系起來,形成教師個人專業(yè)成長的愿景規(guī)劃,激發(fā)教師個人成長的內趨力,提升他們自主發(fā)展的職業(yè)能力。通過教師個人成長規(guī)劃的制定與教師成長記錄袋的逐步完善,教師們從機械的、重復的、幾十年如一日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開始尋求改變,追求主動成長,對自己的教育職業(yè)生涯進行切合實際的短期、中期、長期的規(guī)劃,并逐步向既定目標努力,多數教師已實現了自己的短期發(fā)展目標。

2.加強師德建設,提升專業(yè)理想。教師職業(yè)道德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靈魂,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動力支持。我校將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教師宣言》、《面向社會的八項承諾》、《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若干規(guī)定》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在校園內醒目位置放大張貼,每年都組織教師重溫《宣言》的內容,每年所有學生都給他們的爸爸、媽媽捎回一張印著孩子所有任課老師的親筆簽名的承諾書,不斷地將“三愛兩精神”(三愛:愛事業(yè)、愛學校、愛學生;兩精神:奉獻精神、探索精神)的師德傳統(tǒng)內化為教師的精神支柱和專業(yè)理想。我們還通過師德規(guī)范學習討論、英模教師事跡報告觀摩、優(yōu)秀教師案例學習等,不斷增強教師的職業(yè)榮譽感、責任感。

3.啟動溫馨工程,優(yōu)化人際關系。感人心者,莫過于情。心靈的接觸,感情的交流,可以進一步喚起彼此的尊重和了解,形成對現實的積極態(tài)度,從而增強凝聚力?;谶@樣的認識,我們努力追求和諧的人際關系,啟動了溫馨工程。每位老師都能在他們生日時收到學校的祝福蛋糕、鮮花,老師的婚喪喜事學校都能及時地送上親切的問候,平時加強與教師的交流,及時了解教師的需求,以消除思想的隔閡,促進情感的融洽。我們還在三八、元旦、教師節(jié)等節(jié)日舉辦各種豐富的活動,增強相互的交流機會,不僅形成了團結、競爭、進取、活潑的團隊作風,而且干部與老師之間、老師與老師之間真誠相處,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大家都樂于在這樣的團體中工作。

4.營造人文環(huán)境,堅持以人為本。校園干凈整潔,美化綠化,各種文化專欄以及教學樓、實驗樓內外充滿人文氣息的提示語等,這些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也潤物無聲地滋養(yǎng)著教師的心靈,不經意中改變著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和生活態(tài)度。我們十分注重辦公室文化的打造,每個辦公室不但窗明幾凈,而且富有文化的內涵,“笑著做老師、蹲著看孩子、樂著對同事?!薄敖處熌樕系奈⑿τ卸嗌?,學生心中的陽光就有多少。”“讓每一個孩子發(fā)展,讓每一個生命精彩?!钡鹊染圆粫r地提醒著老師們,校園醒目位置的《教師的風采》更是讓每一個老師都享受著家長、孩子的尊重,感受著做一位教師的幸福。

營造人文環(huán)境,更為重要的是要以全體教師的終身發(fā)展為本,關注每一位教師的發(fā)展,積極為教師創(chuàng)造學歷進修、外出學習的機會。思維活躍、個性獨特的教師往往在工作中表現出非凡的能力,也可能給管理者帶來某些方面的麻煩,我們多以欣賞的眼光、贊許的態(tài)度來激勵他們,用人之長,容人之短。我們努力轉變傳統(tǒng)的封閉型、經驗型、行政型、家長式的管理方式,各項活動的開展都積極聽取教師們的意見和建議,群策群力共謀學校的發(fā)展。

路徑之二:建設陽光型校園,營造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公平公正的競爭環(huán)境,滿足教師渴求安全環(huán)境、希望自我實現的需要

1.堅持依法治校。我校認真執(zhí)行新《義務教育法》和《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guī)范》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修訂了《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常規(guī)考核實施辦法》等治校規(guī)章,涵蓋師德建設、教學常規(guī)、學生管理、人事考核、安全教育、校務公開等各個方面,牢固樹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辦學”的法制觀念,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我們把義務教育辦學行為和收費行為全面納入法制軌道,依法規(guī)范學校的辦學活動,依法規(guī)范教師職業(yè)行為,依法維護師生合法權益,努力體現人文關懷,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

2.堅持校務公開。教師需要公正,期望工作在一個公平合理的環(huán)境中。因此,我校大到招生、招聘教師、教育收費、職稱晉升、津貼分配、評優(yōu)晉級,小到教師的年度考核、公開課選拔、平時的教學五認真考查等等,無不堅持公開制度,實施“陽光”操作,為老師們營造了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校務公開已經轉化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動力。

3.堅持民主管理。我們始終倡導每一位教師都是學校的主人,堅決杜絕一言堂,竭力完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深入推進學校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教師需要尊重,期望理解和認可,所以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特色建設、課程改革、績效工資分配方案、職稱評審辦法等等,我們都要廣泛征求教師的意見,實行民主決策。這樣的管理,教師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進而也會內化為發(fā)展的動力。

4.堅持客觀評價。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往往呈階段性的遞進,常常有一些瓶頸期,我們注重對教師進行評價引導,幫助他們走出瓶頸,在專業(yè)發(fā)展的路上健康前行。在評價中我們本著真誠、客觀的原則,對教師們的專業(yè)發(fā)展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剖析,并指明努力的方向,深受大家的歡迎。

路徑之三:建設學習型校園,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增添可持續(xù)的后勁,滿足教師自我成長的需要

1.讓教研成為一種文化。在校本教研中研究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反思自身教育教學行為,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是教師喜愛和歡迎的。要持續(xù)保護好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熱情和動力,并不斷感受到校本研究帶來的自我成長效益,需要對校本教研的制度、形成內容等進行不斷地總結、改善和提升,使之形成適合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學習型教研文化。我校不少中年教師進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高原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強,但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研究意識。針對這樣的實際,近兩年來我們實施了“專家引領、課題引路”的校本教科研模式,通過舉辦沙龍、同課異構、課后茶座、專題講座等老師們喜歡的方式進行研討,內研與外訓雙軌并進,老師們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消除了誤區(qū)和盲點,提升了專業(yè)素質。

2.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提高教師素質有一個知識、技能內化的過程,而讀書活動不失為一種最經濟、最沒有限制、最滋養(yǎng)人的自主學習的校本培訓形式。我校在教師集中學習前,都會請一位老師進行好書的薦讀,每周星期二也會辟出一段時間讓大家在閱覽室靜靜地閱讀,每學期要求老師們精讀一部教育專著?,F在讀書已經成為我校教師的一種習慣,對提升他們的文化品位、促進專業(yè)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3.讓反思成為一種方式。“經驗+反思=教師成功”已成為教師成長的普遍規(guī)律。我們十分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過程,把教學反思既作為培訓的重點,也作為教學常規(guī)檢查的重點。我們要求教師每課上完后必須進行教學反思,在教學反思記錄本上書面呈現出來;學生單元練習及期中、期末階段性測試后都必須書面總結反思;公開課評議之前要由授課人先作詳細的教學反思;教研組要不定期召開教學教研反思交流會,每人必談,敢于自我解剖,互相啟發(fā)。在這種深入實際的反思交流中,教師真實地享受著成長的快樂。目前學校正在研究制定各學科教學反思的基本要求和實施方法,使教學反思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方式和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4.讓合作成為一種常態(tài)。學校要形成有效的對話機制,把團體合作學習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動中,為教師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經驗分享和專題研討提供操作平臺,強化合作意識,實行資源共享。我們建立了合作小組,充分發(fā)揮校內一批特級教師、名師、學科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每學期都開展“合作小組教研展示課”活動,全體教師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重點分析教材內容的體系、結構、地位、知識點要求,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特點、情感要求特別是個性差異來設計一節(jié)課。合作小組的教師在廣泛交流、深入研究后,確定一位教師出課,課后由另一位教師說課,其他幾位教師評課。這樣就改變了以往那種教研活動誰出課誰挨累、其他教師參與面不廣、參與層次不高的局面,使集體備課真正落到實處,同組教師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路徑之四:建設數字化校園,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建形式多樣的平臺,滿足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物質需要

1.校園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加速器。多媒體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更豐富的教育資源,信息網絡已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高速公路”。近年來我校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盡量壓縮非教學方面的開支,不斷加大教學設施的投入,在給每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的基礎上,學校又實現了班班多媒體,室室通網絡。我校集團的校園網點擊量超過300萬,被評為全國中小學校優(yōu)秀網站,已經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加速器。

2.教學資源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蓄水池。從2009年開始,我們著手建立學校的教學資源庫。老師們研究出的每一節(jié)成功的課例,設計的課件、教具、學具,發(fā)表、獲獎的論文,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外出學習所看到的優(yōu)秀課例、案例等等,都及時收集、整理、歸檔。教學資源庫的建立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蓄足了后勁。

第5篇: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和諧校園;融入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057-01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策略德育教學改革是當前我國學校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21世紀,隨著人類社會科技與觀念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對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也進行了更加深刻的反思。人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一個共識:德育是主宰、構成、支撐和凝聚整個生命成長過程,并且獲得幸福人生的決定性因素,現代學校教育,其本質應立足于塑造人格的培養(yǎng)和學生的生命健康。故此,建立良好的學校德育建設制度與體系,對于保證人才的培養(yǎng)、促進我們的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把握正確的發(fā)展方向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礎。"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學校是社會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必須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重要思想政治保證。

1.健全考核制度,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入手,充分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不斷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面臨新的挑戰(zhàn),作為教育部門、學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勇于接受挑戰(zhàn)。學校教育長期以來沒有真正解決好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問題,因而在相當一部分領導觀念中,認為智育是硬指標,德育是軟指標,出現了重"智"輕"德"、以"智"代"德"現象。德育與智育雖然同是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達到培養(yǎng)人的目的,但從完成的任務看是有所側重的,德育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思想覺悟,識別是非善惡,形成一定的品德與良好道德行為,它主要是解決學生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tài)度,即如何做人的問題。

2.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要途徑

2.1 學生既是教育的價值主體、權利主體,也是學校的動力主體、發(fā)展主體,把構建和諧校園的任務落到實處,必須重視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在一部分學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問題,主要表現為:理想目標不明確,盲目追星,甚至一部分學生思想墮落、頹廢,社會責任感不強、團結協作意識差;艱苦奮斗精神缺乏、心理素質脆弱。這些問題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不利于校園乃至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因此,必須加強在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2.2 思想政治教育屬于上層建筑范疇,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促進力量,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一條重要渠道。從學校發(fā)展的角度看,緊緊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時發(fā)現和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大力優(yōu)化發(fā)展"軟環(huán)境",促進學校各項事業(yè)持續(xù)協調健康發(fā)展。從發(fā)展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抓住學生思想上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原則,切實把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交給學生,用人性化的制度規(guī)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促進政治文明建設深入發(fā)展。從發(fā)展先進文化的角度看,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設,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2.3 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全部工作的生命線。通過扎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過硬的思想、嚴明的紀律和優(yōu)良的作風,這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保障。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覺悟,保證學生在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原則問題上高度一致,能夠為推進和諧校園建設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堅持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創(chuàng)新管理制度,嚴明組織紀律,規(guī)范思想行為,對違紀違德者進行引導教育和認真誡勉,保證學生成為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的有用之才,能夠為推進和諧校園建設提供重要的組織保障。學生身上寄托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結合新的實際,加強基本國情和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保證學生牢記"兩個務必",大力發(fā)揚艱苦奮斗優(yōu)良傳統(tǒng),能夠為推進和諧校園建設提供重要的作風保障。

3.學校、家庭協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要建立與家長定期聯系、訪談制度,給家長當好參謀,引導家庭教育的走向。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是學校己經形成了各個年齡階段不同的德育目標和德育內容,構建起了具有學校特點的德育教育體系,老師又具備相對專業(yè)的教育能力,但是由于受時間、空間、內容、形式的限制,過分強調整體性和統(tǒng)一性,缺乏針對性和個別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正是學校教育的劣勢,家庭教育的劣勢正好是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所以學校和家庭要協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孩子的思想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影響又是時刻存在的,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起著耳聞目睹的直觀影響。所以老師和家長的聯系就成為了孩子德育教育特別是心理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了。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積極與家長配合起來,通過家庭走訪、電話聯系、家校聯系卡、開家長會等各種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思想發(fā)展、心理變化,并作好學生在校的反饋情況,讓老師和父母都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對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確的指導。只有家校兩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達成共識,才能給孩子心理健康成長架起一座牢不可破的橋梁。

4.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管理之中

第6篇: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由于我校地處偏遠農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我發(fā)現,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倡導“以教促學”。大部分教師的教學主要研究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怎么評價,旨在解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因此教師過分地依賴教材和教學大綱,而放棄了職業(yè)教師的創(chuàng)新作用,在講課中,多以“告訴式”為主,把教材中現成的結果告訴給學生,而這些知識距離學生的生活及生活經驗太遠,因此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不可能的。因而更多地關注如何通過課堂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節(jié)教學進程,使課堂教學多樣化,就此談幾點在日常教學中的轉變:

一、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熱愛教師,對教師感受到親切,才敢于獨立思考,無顧慮地進行質疑。因此,要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作為教師,為了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就要面帶微笑、精神飽滿的走進教室,充沛的精力,積極向上的情緒,要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互動,不要只是站在講臺上講,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以便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引起感情上的共鳴,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努力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課堂上盡量給學生留有自由支配、自主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造情景使學生生動活潑地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才華,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品質。教師應該把學生學習、探索和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例如:七年級上冊《豐富多樣的情緒》中有關喜、怒、哀、懼的詞語及下冊《人生難免有挫折》中將描述挑戰(zhàn)者、放棄者、半途而廢者在挫折面前常用的詞匯讓學生自愿上黑板寫,由于我教的班級比較多,我就把這樣的活動進行班與班的比較,學生為了給自己班爭得第一,都踴躍上黑板寫,寫錯的也由其他學生進行糾正,這樣經常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想象、自由發(fā)揮、踴躍發(fā)言,從而使課堂氣氛非?;钴S。

二、要形成新課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課多種課堂教學模式

通過學案導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形態(tài),創(chuàng)設主動愉悅教學氛圍,使教師的角色發(fā)生根本改變,實現“以學促教”。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調控教學過程、組織教學活動,而且教師的施教也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助產士”,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學會學習,不僅授以“魚”,更要授以“漁”――“捕魚”的本領。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學習的核心目標在于“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發(fā)展”,這就要求學生的學習不能只想著如何把知識塞進頭腦中,更重要的是,要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把外在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新的情境下能實現知識的遷移,在生活和未來的工作中,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提出新問題并加以分析和解決。在新課程中,課堂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形成“學習共同體”。

(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教學模式

學案的基本內容包括: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助學-課堂拓展延伸―課后鞏固與反思幾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時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學案主要是一種集教案、學案、作業(yè)、測試和復習資料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本,利用課前導學環(huán)節(jié),把教學目標、知識網絡兩部分,授課之前展現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學,初步了解教學內容,為學生的自學搭建了平臺,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利用課后鞏固與反思,檢驗學生的知識達標。教學中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等多種平臺,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師展示案例,創(chuàng)設情景,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目標。教學過程包括:框題導入、星網傳播,自主置疑、預習交流展示、課堂拓展、收獲與感受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其中預習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為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了契機和氛圍。星網傳播、自主置疑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交流大量有關現實生活中教學資源,這些豐富的生活資源,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思想品德學科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每位教師在授課之前進行問卷調查,掌握學生生活中存在哪些疑問,需要我們去解惑,以便充分挖掘實際生活中蘊含的“理”,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做學習和生活的主人。

(二)多媒體教學模式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將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思品課堂已成為必然。多媒體將文字、圖片、視頻、聲音和動化等集于一體,具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再限性和運動變化的可控性、模擬性及強大的交互功能。它切合了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征。為此,在初中思品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教學,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自己在網絡中查找資料,進行研究,發(fā)表自己的研究意見。

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與思品課程整合,立足于學科內容改革,目的是要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建構知識的綜合能力,是學生能力、素質的提高。主要做法是:

(1)通過利用網上資源和internet信息構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協調性學習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行為。

(2)通過網上資源的共享,進一步更好地建設并利用好遠程教育資源,提高遠程教育資源利用率。

(3)更新教師的信息教育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力爭人人都建立起信息技術教育的新理念。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各種教學資源的進行優(yōu)化組合,進一步優(yōu)化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改變以往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實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學習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要轉變教學理念

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它是滲透道德與法治的主渠道,教學過程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避免空洞說教,使理論知識融入生活中去,這樣才能使學生信服,覺得學有所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所以,我上課會很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舉一些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通俗易懂的事例來教學,或讓學生自己來教學,或讓學生自己來舉例,談認識、體會,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政治就在我們身邊,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學習興趣很高。

四、要在教學中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

第7篇: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新課程要求我們更新觀念,知識,轉變角色,改變過去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許多教師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與同仁探討。

1 轉變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意識

學生主體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師習慣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怎樣提高學生素質,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的主體思想,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2 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交流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2.1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的政治課教學中,我們教師仍然是在唱主角,在盡情地灌輸,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東西,一派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里往往充滿著嚴肅的氛圍。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課中,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是兩個重要的內容,在課堂上筆者采用辯論的方式,辯題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把學生分為兩組,正方觀點是依法治國更重要,反方則認為現代社會更需要以德治國。班里的每個同學為了辯論比賽,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同學能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還有些同學能很好的聯系初二學習的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通過交流與討論,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味到了主人翁的樂趣。

2.2通過小組協作,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講到《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時,先組織學生學習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及受污染狀況的相關資料。然后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確立一名負責人,引導學生調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況,對于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

3 培養(yǎng)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于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說的不多,更不要說自學了。有些學生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已經被埋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讓學生由“要我學”、“我要學”變成“我會學”、“輕松學”。

3.1教會學生“看”書

筆者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千萬不可忽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學生在閱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3.2教會學生提問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面對題目和材料往往無從下手,這說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煉。

學生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凡事問個為什么”,學會提問。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都可以做為學生提問的素材。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3教會學生答題

政治學科的中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分析題,各類試題,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v觀近幾年政治學科的中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過多。

3.4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第8篇: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弘揚高尚的師德師風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加強新時期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次師德師風建設分為宣傳動員、學習反思、整改提高和總結表彰四個階段,具體做法如下。

一、圍繞“一個”主題

圍繞“愛與責任”這個主題,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愛與責任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永恒主題,是師德之魂,它已滲透到師德實踐的方方面面。愛是教育的生命線,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植根于愛。只有愛學生的教師,才可能教育好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無私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浸透著這種愛的一言一行,滋潤著學生的心靈,輔助著學生的成長,關注著學生的未來。責任是教育的主旋律,沒有責任就干不好教育。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教師使命崇高,責任重大。如何讓我們的教育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讓正在成長的學生適應社會的需要,教師肩負著重要的責任。離開了責任,我們的教師就難以勝任教育工作,我們的事業(yè)就難以健康的向前發(fā)展。

二、把握“兩個”重點

1 必須把學習反思作為重點并貫徹于活動的整個過程。要把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更新觀念貫穿始終,圍繞“愛與責任”主題活動,把加強學習、更新觀念的成果落實到找準、抓住、解決突出問題上,及時反思,不斷在認識和實踐上取得新的進步。

2 必須把整改提高作為重點。整改提高階段是師德師風集中教育活動承前啟后的關鍵階段,提高是教育活動的目的。認真做好這一階段的工作,既是對宣傳動員、學習反思階段工作成效的檢驗,又是搞好總結工作的基礎。我們要充分認識做好這一階段工作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師德師風集中教育活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實施,確保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取得實效。

三、解決好“三個”方面問題

1 通過宣傳發(fā)動和深入學習,重點解決好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人到教師教育中,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增強教師的事業(yè)心、責任感。

2 通過組織學習師德師風方面的法規(guī)政策,重點解決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廣大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做到以人為本,依法治教,規(guī)范教學行為,使其職業(yè)道德水平明顯提高。

3 通過師德師風集中教育活動,重點解決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學校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的建章立制,規(guī)范辦學管理,建立和落實師德師風與學年度考核、評優(yōu)選先、職務評聘等相掛鉤的長效激勵機制,使其師德教育管理明顯加強,把師德師風建設落到實處。

四、實現“四個”突破

1 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在提高教師政治素質上求突破;

2 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yè)理想,在提高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水平上求突破;

3 規(guī)范教師的教書育人行為,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求突破;

4 著力解決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樹立教師良好形象上求突破。

五、把握好“五個”工作原則

1 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原則。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活動也必須緊緊圍繞促進教育教學這個中心,把教育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結合起來,推進教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

2 面向全員原則。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不同崗位的工作者都應肩負育人的職責,堅持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因此,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活動,要面向學校每一位工作者,實現人人參與,全面提高;

3 正面教育為主原則。學校要把教育活動與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結合起來,加強對廣大教師的人文關懷,幫助廣大教師解決實際困難,增強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光榮感。要通過動員、學習,使廣大教師增強教育活動的自覺性,引導教師主動查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增強教師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自覺性;

第9篇:民主與法治教學反思范文

一、指導思想:以《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園管理工作條例》為準繩,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為指南,以提高保教質量為中心,以教研教改為動力,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深化教育改革,不斷優(yōu)化內部管理,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幼兒教育。

二、工作目標:在實踐新《綱要》的過程中,不斷轉變教育觀念,落實教育行為,本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運用發(fā)展的眼光,挖掘自身潛力,強化內涵建設。在課程改革、創(chuàng)特色教育、樹自身品牌上下工夫,樹立經營學校的新理念,加強校園建設與管理,不斷改善辦園條件,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努力構建和諧校園,以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環(huán)境、一流的服務將幼兒園建設成為鄉(xiāng)鎮(zhèn)一流的幼兒園。

三、主要工作:(一)園務管理:科學管理,提高效益1、辦園思想:依法治園,嚴格按標準收費;依法治教,注重行風建設。幼兒園一切工作以促進幼兒發(fā)展、促進教師成長、推動幼兒園發(fā)展為工作的出發(fā)點。2、管理方式:以人為本,剛柔并重,以開放而彈性的管理、靈活而務實的作風激發(fā)教職工工作內驅力。在統(tǒng)攬全局的基礎上,領導參與實踐教育教學第一線。3、班子建設:注重學習反思、倡導批評監(jiān)督,內省與外力共同推動班子隊伍的建設。班子人員在思想上強化三個意識:“一體意識”、“開拓意識”、“服務意識”,形成一支“開明、團結、廉潔、高效”的好班子,使幼兒園整體工作快速發(fā)展。4、師資建設:通過不斷完善競爭激勵機制,促進教師能力、素質、知識結構的提升,更好地促進幼兒園的內涵發(fā)展,多途徑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主要方法有:一是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模范帶頭作用;二是搭建舞臺,施壓鍛煉;三是園本培訓有的放矢,促進成功;四是加強對話與交流,鼓勵優(yōu)勢互補、互相合作、共同提高。5、家長工作:宣傳與溝通并舉,引導與合作并重。召開不同類型的個性化家長會,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繼續(xù)做好家教講座、提高家長的滿意度、提高社會的信譽度。6、工會與黨團工作:激發(fā)教職工的積極性,滿足青年人的生活情趣,開展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與黨團活動,提高生活質量,使幼兒園成為每個教工的精神家園。同時,要積極發(fā)揮團員、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健全組織生活、民主生活活動,形成一個師德高尚、業(yè)務精良的優(yōu)秀教工集體。(二)教改科研:立足實際,大力提升園部工作重點:各層次團隊圍繞目標加強協作,醞釀較高組織智慧,大力提升個體教育能力,把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思想上:教研合一,教中有研,研不離教。教師一要咀嚼消化有關理論,二要厚實實踐基礎。教師要根據新的基礎教育理念來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教育行為,理性地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念。實踐中:在“存精、吸納、創(chuàng)

新”的總原則下,教師要提高教育藝術、積累教育智慧、互動策略和技能技巧。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不任務意識。1、教研工作:本學期著力細化管理,分層提高,注重兩頭教師的培養(yǎng)提高,進行更合理更有效的分層管理。園部“成長組”教師著力課堂集體教學的研究,分科、分類入門過關;“研究組”教師著力于“研究、創(chuàng)新”,在不斷的研究實踐中培養(yǎng)骨干教師。繼續(xù)進行理論引進、專題講座,內化研討,檢查落實,個性化、特色化的教師培養(yǎng),運用表彰、鞭策、激勵機制推動教師成長,要求青年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自我定位,向著各級骨干教師的目標奮進。

2、科研工作:本學期科研工作的總思路是研究要深、操作要實,成果意識要強。認真做好鎮(zhèn)江市級課題的揭題工作和剛立項的鎮(zhèn)江市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園部小課題研究要進一步精簡整理,做到課題有實效。在課題研究不斷向縱深發(fā)展的同時,要注重資料的搜集整理,注重過程性資料的擇優(yōu)積累。3、加強0-3周歲嬰幼兒教育認真貫徹《揚中市2009年教育工作要點》,繼續(xù)推進0-3周歲的嬰幼兒教育,進一步提高幼兒教育的普及率和保教質量。作好宣傳,加大力度開展0-3歲教育的研究,學習有關理論知識,效仿有關托幼一體化的具體做法,建構托班系統(tǒng)課程,嘗試開辦親子班,在實踐中求實效,不斷尋求科學做法。(三)后勤管理:優(yōu)質服務,提高素質1、幼兒園后勤工作計劃中依據依法辦園的思想,收好用好經費,處理好節(jié)約開支與幼兒發(fā)展的矛盾,加強班級、幼兒園物品的管理工作,以實效為原則合理添置物品。2、強化安全意識,安全第一,警鐘長鳴。細化安全工作崗位責任制,防患在先,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定期檢查維修,合理考評,臺帳齊全。3、嚴格執(zhí)行食品衛(wèi)生法,做好保健衛(wèi)生工作,做細做實,嚴格規(guī)范。注重消毒、防病的過程工作;加強食堂管理,嚴格把好進菜關,做好人員體檢工作。保證餐點的質量安全,科學合理制定菜譜;及時更懷鞔?,向柬摛宣传防病知识,积极p迷し來竟ぷ鰲?

四、具體安排:二月份:1、制定各項幼兒園個人工作計劃,完成校園環(huán)境布置2、繼續(xù)學習《綱要》,商討集體備課方案3、園內大班廣播操比賽4、家長園地的布置評比5、學習現代教育理論三月份:1、新教師試用期匯報課2、園內幼兒繪畫比賽3、課件制作培訓4、園內大班組教研活動交流5、班級環(huán)境布置評比四月份:1、區(qū)域活動心得交流2、園內唱歌比賽3、園內中班教研組活動交流4、姐妹園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