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與教學的關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應堅持的五個原則
(一)堅持全員性原則
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主要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過程,觀察、實驗、掌握物理方法等技能都穿插和滲透在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運用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由于客觀上知識的相似性及不同學生個人人為的同義性,造成混淆客觀上并不相似的事物;由于不習慣展開想象或用靜態(tài)想象代替動態(tài)想象,常常以回憶代替想象,從而產(chǎn)生片面性的分析,導致錯誤;由于不能用發(fā)展的、開放的、全面的方式思維而以個人日常經(jīng)驗和從日常概念出發(fā),以想當然或片面的方式思維,草率地得出結論,從而不能自覺地把握整體、深入本質(zhì),造成錯誤;由于認知水平的差異及其它心理因素的障礙,妨礙學生正常地接受物理的概念和規(guī)律,使一部分學生從心理上覺得物理難學。一些物理教師針對“好學生”進行偏愛性教育,加重培養(yǎng),對“差生”歧視或根本放棄,這樣做只會使一部分學生在關愛下得到較好發(fā)展,而使另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打擊,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因此,物理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全面、科學地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不以“人人升學”為目的,而以“人人成才”為方向,以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質(zhì)為己任。
(二)堅持全面性原則
智育,是物理教學中的基本成分,它包括知識教育、能力培養(yǎng)、技能訓練等等。另一方面,物理教育的德育、美育、勞動技術教學成果,又在意識和實踐的領域以某種高于或異于智育的效果發(fā)揮著能動作用。應試教育重視的是智育,側(cè)重于物理基礎理論的學習和測試,忽視了實踐,忽視了物理學與科學技術發(fā)展及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關系,單純以分數(shù)評價學生的好壞,以升學率判定教學的優(yōu)劣,使得物理教育只側(cè)重于學科的專業(yè)性而失去了德育、美育、勞動技能等多種教育功能。
(三)堅持有效性原則
物理教學素質(zhì)教育的長期有效性集中體現(xiàn)在:物理學使用的、物理教學倡導的科學思想方法,物理學所培養(yǎng)的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科學態(tài)度。
2.使學生樹立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信念和求實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和善于同別人合作的習慣。
4.重點培養(yǎng)意志力,使學生以堅定的信心克服學習上的一切困難。
(四)堅持差異性原則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智力水平、已有的知識基礎及在掌握生活經(jīng)驗多少多方面存在的差異,都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而產(chǎn)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每個學生看成是一棵棵不同品種的小樹,給他們提供適合自身生長的條件,幫助他們按其特定的能力和自然趨勢發(fā)育成長。即選擇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實施最優(yōu)化教育,促進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地發(fā)展。
(五)堅持主動性原則
學生們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往往具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物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自然興趣進一步升華,讓他們像科學家一樣去自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解決問題,堅定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念,使他們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靥角笾R,使智力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掘。
二、物理教學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應把握以下四個具體的操作環(huán)節(jié)
(一)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握
在進行物理理論知識教學時,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選擇適當?shù)姆椒ㄅ囵B(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建立概念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力的概念就是對生活概念(如推、拉、提、壓等)的概括和抽象,突出了相互作用這一本質(zhì)?!皠蛩僦本€運動”、“光滑面”、“點光源”這些理想化的過程和模型,就是對生活中復雜的現(xiàn)象和物體,采取條件單純化的近似處理后形成的。
2.在運用概念對事物、現(xiàn)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結論的思維過程中,可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隨小車一同向前運動的物體,在小車突然停止時向前傾倒,是因為物體具有慣性,在這一過程的分析、判定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
3.在進行規(guī)律教學時,培養(yǎng)推理能力。如對串、并聯(lián)電路,以電流、電壓分配規(guī)律為基本依據(jù),推導總電阻與分電阻關系的過程可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4.在進行抽象知識教學時,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對分子模型的想象及對原子內(nèi)部結構的模擬,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5.在理論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通過對公式的分析中,讓學生懂得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由P、L、S三個量值統(tǒng)一決定的,再通過比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
(二)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握
物理實驗是實現(xiàn)物理教學目標的基本手段,是實現(xiàn)腦、眼、手綜合運用的過程,是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1.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學習側(cè)重于實驗演示,而教師就要根據(jù)這一特點來合理地安排演示、講解與練習的順序,引導學生正確地觀察和分析。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教師可首先安排學生觀察從斜面滑下的小車在粗糙平面上運動的實驗,并提出問題由學生回答,然后安排學生觀察同一小車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較光滑平面重復這一過程的實驗,并比較三者的不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設想若平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演示、提問、分析,最后得出結論的過程,可使學生自始至終集中注意力,跟隨教師的思路,從個別到一般,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在嚴謹?shù)姆治鐾评碇信囵B(yǎng)思維能力和科學素質(zhì)。
2.組織好學生實驗,培養(yǎng)操作能力。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分組實驗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分組實驗中,學生既是實驗的主體,又是觀察的主體。實驗前教師要安排并指導課前預習,實驗中可安排些與實驗有關的小競賽,以調(diào)動學生的好勝心理,培養(yǎng)實驗操作的興趣和技能,將學生從對觀察的興趣轉(zhuǎn)入對操作的興趣,進而體會物理中常遇到的邏輯關系,進入主動實驗者和研究者的狀態(tài),在無意識中提高物理實驗能力。同時,還要不斷地從實驗中發(fā)掘出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因素,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善于質(zhì)疑、勇于探索、實是求是的科學品質(zhì)。
3.通過嘗試實驗,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實驗前,教師可安排學生預習實驗的目的、實驗所用的儀器、實驗的步驟及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可鼓勵學生尋找更好的方法去安排實驗,或用其它可替代的儀器改進實驗,并在學生已完成規(guī)定實驗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條件,幫助學生完成他們自己設計的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規(guī)定實驗中或?qū)W生自行設計的實驗中,學生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取得的數(shù)據(jù)會有與預想的或已知規(guī)律不符的情況,應教育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并認真從理論上探討實驗結論與規(guī)律不符的原因,以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和發(fā)散思維。
(三)習題及測驗環(huán)節(jié)的把握
1.課堂提問深淺要適中。教學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學生感到有興趣,才能把問題討論下去,因此教師的提問應注重深淺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要使他們“跳一跳才夠得著”。教師的提問還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除了教師設置問題啟發(fā)學生之外,學生之間也可提問題進行互相啟發(fā),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個體的思考壓力,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敢于發(fā)問、敢于答問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練習要精確、得當。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搞“題海戰(zhàn)術”,只能使學生機械地記憶一些習題的固定解法,對解題的必要知識及為什么這樣做不求甚解,達不到通過習題加深對知識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做習題時,要側(cè)重練習用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物理知識建立準確的描述物理過程的模型,讓學生學會善于從習題敘述的句子中找出隱含的條件,然后搜尋解決該問題相關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并按照正確、科學、嚴謹?shù)乃悸啡ソ鉀Q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測驗要靈活。物理測驗的試題要靈活多樣,并盡量與生產(chǎn)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通過試題的立意、情境設計、問題設計等著重考查學生掌握知識及運用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要通過對實際物理事實、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圖象的分析和對動態(tài)變化的物理過程的分析考查學生的思維水平,鑒別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水平。
關鍵詞: 高校 后勤管理 教育教學
高校后勤工作要以保障全體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以此作為做好各項后勤工作的根本保證,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廣大師生員工的贊成、擁護、支持、滿意。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
高校后勤工作者,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能從學生角度進行換位思考,以此作為工作的切入點,工作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高校要實現(xiàn)其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對外交流等目標,離不開強有力的后勤保障與支撐。高校后勤肩負著“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huán)境育人”的特殊使命,承擔著一定的維護校園穩(wěn)定的政治責任。
二、樹立“服務育人”的工作宗旨
高校后勤服務工作涉及公寓、教室、食堂、通信、衛(wèi)生以及水電暖等的保障服務工作,關涉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學生密切相關。因此,后勤工作者要增強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tài)度,提高服務質(zhì)量,主動熱情地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使學生處處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這是服務育人的基本前提。
服務育人是高校后勤管理永恒的主題。人們的傳統(tǒng)思維總是認為后勤的主要職能是“服務”,其實“育人”這一責任后勤管理人員也具有且必須承擔發(fā)揮。后勤管理中的育人工作主要包括環(huán)境育人、行為育人、理念育人、實踐育人等。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育人形式是其他教育形式無法取代的,具有直觀、實效、潛移默化等特點。例如,食堂工作人員講衛(wèi)生,不僅能給師生提供干凈衛(wèi)生的食品,還默默影響感染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后勤工作人員在與學生交往中文明、儒雅,受其影響,學生必定文明守紀,相反,若后勤工作人員與學生交往粗俗、野蠻,不僅會傷害學生心靈,同時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性格發(fā)展。學生在學校生活期間,要與學校這個“小社會”中的各種身份的人接觸,老師站在講臺上時,都是從正面對學生進行教育,而分布在學校各個崗位的后勤人員成了學生走入“社會”接觸的實踐者,所以學生是否認同教師的教育,后勤工作人員對學生的再教育非常重要。當然這就要求我們高校的后勤人員本身要具有較高的素質(zhì),要時刻樹立育人意識,要以“師”的身份與學生交往。既然后勤工作承擔著服務育人的責任,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受教育也是后勤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增強與教學部門的橫向聯(lián)系
高校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后勤工作要為高校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確保高校教學工作正常有序開展,應經(jīng)常與教學部門溝通、交流,根據(jù)各部門工作的輕重緩急、時間要求,制定詳細的全年工作計劃和安排。
高校后勤管理與教學工作兩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形象和穩(wěn)定,關系到學??焖?、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關系到學校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聲譽、發(fā)展。作為高校的后勤工作部門,要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功能,優(yōu)化組織結構,提高人員素質(zhì),改善服務質(zhì)量,提高管理水平,以高效優(yōu)質(zhì)的后勤管理促進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提升。
四、以教育教學為前提,高校后勤實施精細化管理
后勤工作應立足于高校的發(fā)展,以人為本、服務至上,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降低學校辦學成本,為教學、科研和師生員工服務,努力建設優(yōu)質(zhì)、高效、和諧后勤。精細化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邁向新高度,實現(xiàn)新目標,接受新挑戰(zhàn)而提出的管理新要求、新標準。
(一)健全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服務體系。進一步創(chuàng)新、完善服務舉措,建立保障后勤服務質(zhì)量的長效機制。1.全面制定服務標準,規(guī)范各項服務;2.加強培訓,提高服務技能;3.推行服務承諾制和違諾追究制;4.推行服務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理制;5.建立與完善信息反饋機制;6.建立與完善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機制;7.建立與完善后勤服務民主顧問、民主監(jiān)督員、民主管理委員會工作機制。
(二)主動服務贏得信任,全面提升服務質(zhì)量。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形成主動找問題和解決問題,落實精細化管理的良好風氣,全面提升后勤服務質(zhì)量。1.推行文明用語、禁用服務忌語,端正服務態(tài)度,提供微笑服務,做好窗口服務;2.搭建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平臺,虛心聽取師生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做好服務;3.做好上門服務、跟蹤服務、保障服務。對重點單位和重大活動做到主動服務,精心服務,超前服務,制定重點服務實施方案和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4.開展貼心服務;5.提供便民服務,24小時聯(lián)動服務。
(三)完善制度體系,規(guī)范管理基礎。在標準化、規(guī)范化服務與管理的基礎上,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從日常行政、黨務、人事、等管理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各部門要制定詳細的《精細化管理與服務手冊》。內(nèi)容要求涵蓋目標要求、工作守則、工作規(guī)范、工作要點、注意事項、服務禮儀、工作須知、服務禁忌、文明用語、常見問題的提示、安全工作注意事項等方面內(nèi)容。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營造思想教育的濃郁氛圍
高校后勤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人才除了要具備高水平的專業(yè)知識外,同時必須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zhì)。所以高校后勤創(chuàng)設的文化氛圍必須符合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指導與教育意義,要與學校的綜合文化要求相吻合,達到育人的目的。
高校后勤工作不僅要做好校園綠化工作、做好校園衛(wèi)生等各方面工作,為學生提供一個優(yōu)美、整潔的自然環(huán)境,而且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以優(yōu)質(zhì)的后勤服務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更可靠的依托和保障。同時,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植樹、種草坪等多種公益活動,讓學生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
六、堅持為師生服務,構建和諧校園
高校后勤工作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師生員工生活服務是其根本任務。和諧可以凝聚人心,和諧可以團結力量,和諧可以發(fā)展事業(yè)。校園奏響和諧的旋律,必將為高校、教職工和學生的發(fā)展注入活力。我們要珍惜團結和諧的局面,始終用和諧的音符推動高校后勤穩(wěn)定持續(xù)的發(fā)展,以發(fā)展增和諧、以改革促和諧、以公平求和諧、以穩(wěn)定保和諧,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的正常運轉(zhuǎn),從而把高校后勤工作推向前進,實現(xiàn)校園和諧。
七、創(chuàng)新后勤管理機制,維護高校穩(wěn)定
正確處理好師生和社會群眾對后勤工作的來信、來訪工作,認真對待,客觀進行分析,將來信的情況與當事人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溝通,聽取多方的意見,找出碰撞的原因,科學、合理地進行答復,切實維護學校的穩(wěn)定。
只有努力提高后勤人員的自身素質(zhì),提高管理水平,優(yōu)化服務,樹立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形象育人的觀念,充分發(fā)揮高校后勤工作的多種功能,才能全面促進高校素質(zhì)教育,推動高校的發(fā)展,才能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才能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雙語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 教學改革
一、雙語教學的背景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發(fā)展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雙語教學被提上日程。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1]中規(guī)定:“本科教學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教學。”明確了雙語教學的重要性。時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長的張堯?qū)W同志強調(diào):“在課程設置上加大‘雙語教學’的力度,根據(jù)學校的條件逐步向‘雙語教學’與公共英語教學相互補充、相互滲透、最終完全過渡到‘雙語教學’方向發(fā)展?!盵2]因此,雙語教學的提出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如何處理雙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到大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和雙語教學的開展。為此,應積極研究二者的關系,使之更好地促進高校英語教學的開展。
二、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內(nèi)涵
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nèi)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于一體的教學體系。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實質(zhì)上,大學英語是一種語言教學,以語言的講解和訓練為主線。
根據(jù)《郎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的定義,雙語教學(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學科課程教學(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可見,“雙語教學指除用母語外,還使用另一門語言作為媒介進行學科教育的教學活動。因此雙語教學并不是語言教學,而是以內(nèi)容為中心、以講授某種學科知識為主線的教學”。[3]
三、正確認識雙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
1.大學英語課程是雙語教學的基礎。
大學英語教學是開展雙語教學的條件和基礎,雙語教學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大學英語課程以教授語言為目的,重點在于英語教學的系統(tǒng)性與完整性。在《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中,高級能力分別要求:能基本聽懂外國專家用英語講授的專業(yè)課程,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能基本讀懂自己專業(yè)方面的綜述性文獻,并正確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jié);能寫自己專業(yè)論文的英語摘要,并能撰寫所學專業(yè)的英語小論文等。這種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要求,既是順利進行雙語教學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又是實施雙語教學后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是雙語教學的基礎。大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好壞。
2.雙語教學能更好地促進大學英語教學。
一方面,雙語教學是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補充。雙語教學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運用英語的機會,還促使學生將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與英語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另一方面,雙語教學有助于創(chuàng)造一個多維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對沒有英語大環(huán)境的國家來說,“雙語教學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語言交流的意義較之注意力主要放在結構性操練,簡化、封閉的語言課堂,更具有語言交流的真實性、開放性和激勵性”[4]。從本質(zhì)上來說,雙語教學就是“學生通過學習具體的學科或課程來獲得英語交際能力。從純粹對語言的學習轉(zhuǎn)向以語言為載體的學習”[5],這樣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與動力。
四、向雙語教學轉(zhuǎn)變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英語學習的最高層次是:“英語作為雙語之一,即同時使用母語和英語進行思維,能在這兩種語言之間根據(jù)交際對象和工作環(huán)境的需要進行自由的切換。高校雙語教學的目標就是把我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帶入這一層次。”[6]因此,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雙語教學與大學英語的關系,做好從大學英語到雙語教學的過渡,從而有效推動雙語教學的開展。
1.積極轉(zhuǎn)變觀念和意識。
面對經(jīng)濟全球一體化,面對多元文化交流的需求,外語教師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大學英語教學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通用英語的能力,而且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在自己專業(yè)領域中運用英語的能力,“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英語實用性能力上,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獲得信息的能力,外語教師要多給學生以學習策略方面的指導,這種‘授人以漁’的做法,才能使學生‘終身得魚’,受益匪淺”。[7]
2.科學設置課程。
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必須改變單一的傳統(tǒng)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在學生入學后,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分層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課程設置”[8]。對于程度一般的學生,學習課程綜合英語。而基礎良好的學生,除學習綜合英語課之外,還可以選修一門大學英語課,如英語視聽或英美概況。這樣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做好向雙語教學過渡的準備。
3.精心挑選教材。
任何一門課程所選的教材對教學效果都有重要的影響,選取合理的教材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目前大學英語教材存在嚴重的滯后性,缺乏時代感,面對當前雙語教學發(fā)展的趨勢,在編寫和選用大學英語教材時應該有所權衡。在教材選擇上,學??梢愿鶕?jù)自己學院的特點、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的英語水平來選擇實用性較強的教材。在選擇教材時應盡量選取原版教材,符合本專業(yè)的教學規(guī)劃和要求。從而保證學生不受語言因素影響,更好地理解課程。也可以直接引入國外成熟的原版教材,同一門課可以選用多本教材,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針對某些專題教學的特點,鼓勵教師自行編寫教材。
4.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雙語課堂的需求,所以必須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手段,將多媒體、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運用到課堂上,豐富英語課堂的容量。而且英語教師要多給學生以學習策略(包括閱讀策略、交際策略)方面的指導,這種“授人以漁”的做法,能使學生“終生得魚”,受益匪淺。同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及雙語競賽活動等,讓學生參加各種表演及競賽等。這樣,才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
5.加強師資的培養(yǎng),以適應更高的教學要求。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雙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的關鍵。所以教師不僅要對所教課程有很好的專業(yè)理解能力、較高的外語水平,還必須具備探索研究的能力。教師要及時和學生溝通,檢查雙語教學效果,及時快速地調(diào)整教學策略[9]。因此,各高校外語院系應該培養(yǎng)出一批既能勝任大學英語又能勝任雙語教學的師資隊伍,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派教師出國進修,提高英語授課水平。
6.改變落后的評價理論。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即應試教育指導下的卷面考試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需求。因此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10]。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有效激勵學生學習英語。
五、結語
在新時期,深入學習和分析雙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更新觀念,確定目標,才能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相互滲透,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到雙語教學的過渡,推動高校英語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2001[4]號,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S].
[2]張堯?qū)W.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學校工作會議的上發(fā)言[Z].北京: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簡報》,2008(7).
[3]葉新.雙語教學的實質(zhì)及現(xiàn)代中國的兩種現(xiàn)象[J].山東外語教學,2003(3).
[4]肖巧慧.面向雙語教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9).
[5]何家蓉,李桂山.中外雙語教學新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6][7]俞理明,袁篤平.雙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8]童長濤.雙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5).
關鍵詞:民辦院校 學習教育 知識教育 結合
在國內(nèi),民辦院校改革開放的產(chǎn)物,相對于公辦院校來說,教育之路無任何成功模式可以效仿。民辦院校,其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學院在近階段必須通過較嚴格的一日常規(guī)管理才能很好地完成學生的學業(yè)。這樣就存在著嚴格的一日常規(guī)與學習個體發(fā)展力求更大的自由度的矛盾,素質(zhì)教育隨之提上日程。民辦院校的教學在抓一日常規(guī)、知識教育、思想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強化學習教育,從而緩解民辦院校發(fā)展中的矛盾,這也是民辦院校實施素質(zhì)教育一項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現(xiàn)在有很多高校開設了學習指導類課程,如《專業(yè)導論》。但中國的教育模式更側(cè)重于“教”。學生有一些不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將學習教育貫穿于知識教育、思想教育的始終,使學生熱愛所學的課程。知道怎么學習,掌握好學習方法,做到既學會,更會學。作為一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大學教師更應重視學習教育的重要性,怎樣做到學習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呢?我在七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近三年的教學工作中領悟到了一些心得。
一、把握“三情”。明確“三點”
“三情”與“三點”是實施學習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工作中必須貫徹的思想。
(一)把握“三情”
“三情”是指家情、學情、近情。這是對一個學生的立體了解,教師必須心知肚明。家情,是指學生的家庭狀況,借此可以了解學生的一些性格和心理,從學生的家庭背景把握學生這個個體。學情,是指通過學生的檔案材料、與家長的溝通等渠道了解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學習情況,從而把握好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學習的興趣,再通過與學生的談心、與舍長班干和各科任教師的交流及摸底了解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興趣,從而及時地與學生進行交流,給予指導。近情,是指了解當前國家、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了解本專業(yè)當前學科有哪些新精神與動向,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探討和溝通,從而使學生有充分思想上與業(yè)務上的準備,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明確“三點”
“三點”是指在從事教學工作中,教師在熟悉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必須確立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學習指導要點,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方向感,有側(cè)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加強指導。做到“八要”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師始終要在從事學生日常工作的同時,有意識地進行學習教育,在思想指導中突出學習教育與知識教育的要點,在把握好“三情”的基礎上做到“八要”。即。要多與學生進行談心,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要多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過去與現(xiàn)在;要經(jīng)常深入到學生宿舍,了解學生的學校生活;要密切聯(lián)系各科任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要經(jīng)常和班干溝通,了解班級的學習風氣;要多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增進感情,了解學生的另一個側(cè)面;要及時樹立學生中的先進與典型,既鼓勵先進又帶動后進,同時有利于從政治、學習與能力上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要多開展有意義的班級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互動,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風。
三、明確框架。做到“十要”
在從事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地知道該課程的基本框架,該課程對于將來他們工作有何益處,將“三點”落到實處,做到教學過程中的“十要”。
(一)明確框架
課程必須有一個基本框架,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講清課程基本框架,課程所具有的特點,學習時應該把握的脈絡。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使學生有目標、有動力地進行學習。比如,我在課程教學中,首先給學生交代《秘書學概論》這一課程的基本框架,以及貫穿這一框架結構的主線――“四個轉(zhuǎn)變”:其次說明“四個轉(zhuǎn)變”為什么是課程內(nèi)容的主線,進行實例分析;再次針對如何把握重點、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讀書、筆記及考試等多方面提出學習要求。讓學生明白學了這門課程將來在工作中不但能用,而且會用,并不是紙上談兵。
(二)做到“十要”
學好一門課程,除要做到學習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外,還要做到“十要”:要逐章提出學習指導要點;要突出重點難點,明確思路,指導學法;要指導如何閱讀教材;要提供學習參考書目;要對針對課程內(nèi)容提出思考的問題和注意事項:要指導記錄課堂筆記的科學方法;要有雙向交流,生問師答;要有各個階段的設問、提問,以調(diào)整教學、指導學習;要布置預習、復習;要講評學習態(tài)度、課堂秩序及學習方法。
四、注重反饋,廈時調(diào)整
哲學上有這樣一個理論,即“實踐一理論一再實踐”。我認為不論是從事思想政治工作,還是從事教學工作,都不能離開這一真理,要做到學習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更應注重這一點。
(一)注重反饋
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在做到“三情”與“八要”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工作是有反復性的,尤其是學生,大部分在高中學習時就沒有恒心,學習的目標具有反復性。在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時,教師應將學習教育與知識教育結合起來進行與學生的溝通,而不是趕場子、走場子,是一個不斷反復、不斷溝通的過程。而反復的基礎則是注重學生的表現(xiàn)與學習狀況的反饋,注重任課老師的反饋,注重班級干部的反饋,注重家長的反饋,在此基礎上深刻地進行思考,及時調(diào)整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再一次做好“三情”與“八要”。
(二)及時調(diào)整
在從事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我有這樣一個認識,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xiàn)在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上,評價教學質(zhì)量的根本標準,不在于教得怎樣,而在于學得如何,在于學習質(zhì)量的高低。有人說,民辦院校是~流的教師,三流的學生”,這就導致一些抱怨,因為這個“一”字和“三”字之間本身就存在著一些固有的矛盾。就像學習教育與知識教育一樣,應該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各自找原因,從而很好地解決矛盾,做到二者的和諧。在實施學習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不應站在學生對面,單純地讓學生接受教師發(fā)送的信息,而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一起獲取信息,從學情出發(fā),指導學生如何接受教學信息,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教與學的雙向或多向活動,進而提高學習能力。教師不能只從自身的立場出發(fā),認為學生基礎不好無法很好地授課,將責任全部推到學生身上,而應該首先從自身查找原因。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檢測教學信息作用于教學現(xiàn)象所產(chǎn)生的各種學習狀態(tài)信息,同時不斷地發(fā)送新的學習控制信號??荚嚭?,及時分析考試成績,檢查教學效果,調(diào)查學生的反映,聽取學生的意見,并根據(jù)各種反饋信息,進行自我評價,以此方便“再備課”。
五、轉(zhuǎn)變教學觀念,關注學生
(一)轉(zhuǎn)變教學觀念
不論是從事思想政治工作還是從事教學工作,都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這實際上是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問題。實施學習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先決條件就是轉(zhuǎn)變教學觀念,但是從目前的教育狀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人還是在從事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所謂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就是以教學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的長期積累為基礎。這種教學方法雖然有著它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優(yōu)勢,但畢竟存在著許多弊端,其中一大重要弊端就是重教輕學。
那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是比較科學的呢?教育學家們提出了教學并舉的口號。就是要變過去的“重教輕學”為“重教重學”,變‘鐓師教,學生學”為“教師――教學生――學”,變單純教學生“學會”為使學生“既學會、又會學”,實施教學并舉,強化學習教育。教師在向?qū)W生發(fā)送知識信息、思想教育信息時,還應發(fā)送涉及領域里面的指導信息、評價信息等,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自我鉆研的能力。
(二)關注學生
學生是教師授課的對象,是教師實施思想教育的載體。教師應該關注學生,一切為學生服務,不能簡單地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作一種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在實施學習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要改變教師站在學生對面,單純地讓學生接受教師傳授的信息。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學生互動,一起探討獲取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生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參考文獻:
[1]馬叔平.北京民辦教育發(fā)展與展望[c].北京:京華出版社.2000.
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和中職學校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決定了中職語文人文性的功能,而這一功能的存在又是人文教育的一大特質(zhì),從這一點上來說,中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學有著一定的共通之處。首先,從外延來看,人文教育的外延范圍要比中職語文教育的外延范圍大,中職語文教學是人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語文教育本身具有工具性特點,中職語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如果說,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學生自身人文素質(zhì)的提高,那么中職語文在注重人文素質(zhì)的同時,還側(cè)重于學生語文技能的提高,以及語文寫作能力的加強。因此,中職學校應該重視中職語文的教學工作,加強中職語文的教研活動的開展,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精神和滲透人文理念,既有利于中職教育長遠的進步,更有益于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提高。
二、中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學的關系分析
中職語文教學是人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又具有工具性的特質(zhì),中職語文教學和人文教學是互為補充,相互借鑒的進步和發(fā)展的過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能夠客觀的看到這一點,積極尋求中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學的共通之處,把握其獨特方面,有利于提高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
(一)中職語文教學是人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課程設置的角度來講,語文是一門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從文化意義的角度來講,語文是人類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語文的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源于社會和生活,走向社會和生活。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使語文課堂具有工具性,另一方面還應將語文學科教學視為一種生活的學習,一種文化的傳承。這就要求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教師能夠積極有效地加強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的引導,從語文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將中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學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為補充,相互滲透。
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體現(xiàn),是語文應為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的一切思維和技術提供一個可實現(xiàn)的“空間”,從而使它們在語文學科提供的這個可以實現(xiàn)的“空間”中得到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獲得更大的人文價值。而根據(jù)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中職語文在教材編寫上要突出其職業(yè)特色,還要求學生在學好語文基礎知識和掌握語文基本技能同時,還應當加強語文的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在接受職業(yè)教育的同時,更應在語文學科里獲得一種深厚的人文修養(yǎng),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二)人文教學的有效開展,有賴于語文教學扎實的基礎
在中職教育中,如果脫離開來語文教學,來單純地談人文教育,就像空中樓閣一樣,看上去很美,但是卻沒有現(xiàn)實發(fā)展的可能性與長遠發(fā)展的依據(jù),所以也是毫無意義的。
學生寫作能力、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了情感教育與審美情趣的體驗,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更加系統(tǒng)性地接受人文教學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準備和知識儲備。在中職教育中,人文教學的效果如何,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如何,這些都有賴于學生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儲備,即從語文教學、課外經(jīng)驗接受,還有生活體驗中所獲得的知識的多寡與文化的儲備密切相關。這就像《紅樓夢》中的香菱,因為從小被拐賣,也恰恰是這種生活的坎坷體驗賦予她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zhì)和理解能力,這在教育中就是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正是源于她個人生活體驗的積累,一旦香菱拜了林黛玉為師,開始接受系統(tǒng)的學詩套路,潛心鉆研,她就能很快寫出不俗的詩篇來,當然,香菱的生活體驗的積累又是和寶釵、探春她們有所不同的,香菱的積累是來自于生活體驗的積累,而寶釵、探春們的人文素養(yǎng)的積累則是書本的積累多于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這就如同是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寫作、以及審美經(jīng)驗的積累一樣。中職生的生活體驗有限,他們用書本知識這些間接經(jīng)驗來彌補自身生活經(jīng)驗的不足,中職語文教學也是一種間接的經(jīng)驗的傳遞,學生在獲得間接經(jīng)驗的同時,也獲得了直接的審美感受和審美覺解,同時為下一步接受系統(tǒng)的人文教育提供了相應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免出現(xiàn)人們對交際語言教學法思想及具體實施過程的理解產(chǎn)生差異,甚至錯誤的理解。所以,為了更好地把握其教學思想,更多地吸取有益成分服務于我們的外語教學,我們有必要糾正一些誤解,正確地理解以下幾方面的關系。
一、 交際語言教學法與語法教學的關系
現(xiàn)在有許多人認為,交際語言教學法不教語法,這種理解是錯誤的,而且也是極為有害的。產(chǎn)生這種誤解的原因是:近些年來,許多語言學家認為應該避免過細的語法教學。有些語言學家認為人在說話時運用的語言知識極為復雜,靠語法知識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此,語法教學沒有太大必要。有些語言學家認為,語法知識是不能以固定不變的規(guī)則來傳授的,它只能在接觸語言的過程中無意識地習得。
交際語言教學法并不排除語法教學,它也不應該回避語法教學?;乇苷Z法教學,在交際中難免會產(chǎn)生歧義。學生也難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正常交際來溝通正常的思想。
那么怎樣進行語法教學呢?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由“講”語法轉(zhuǎn)移到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法。在具體教學中,要盡可能向?qū)W生提供難度適中的語言材料,要保證學生理解語義。交際語言教學法不提倡向?qū)W生提供包羅萬象的語法規(guī)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接觸到某種語言現(xiàn)象后討論語法,這是在理解之上的討論,因為學生在之前已習得了語法知識,如果提供機會讓學生做必要的討論,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二、 交際語言教學法與口語教學的關系
重視口語教學既是時代對語言教學的要求,也是語言學理論發(fā)展至今影響的結果。很多人認為交際語言教學法只是教學生口語,這雖然是錯誤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交際語言教學是順應時代的要求,隨著新的語言教學理論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大家很容易意識到口語的重要性,因為接待外國人,出國深造,觀光旅游,國際會議等都需要口語,所以就給人一種錯覺:交際語言教學就是口語教學。
交際語言教學法強調(diào)教學中學員應有足夠的訓練,這是產(chǎn)生交際語言教學法只教口語的誤解的另一個原因。人們常常把“學生應有足夠的訓練”機械地理解為減少教師講話的時間,并以結對子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說話的時間。事實上,交際并非總是通過言語來完成的。交際有口頭的,也有筆頭的,有時讓學生默讀有關的文章同樣也是在參與交際活動。 Geoff Thompson主張把“學生說話的時間”理解為學生在他們“學習的時間”內(nèi)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寫、聽、說乃至靜思。因此,口語教學只不過是交際語言教學的一部分,交際語言教學法并非只是口語教學。
三、 交際語言教學法與具體教學活動中結對子和扮演角色的關系
交際語言教學法的思想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的,結對子和扮演角色是其中重要的教學活動。很多人認為交際語言教學就等于結對子和扮演角色,這是錯誤的。他們的錯誤不在于強調(diào)結對子本身,而在于他們對扮演角色的狹隘理解。其實,簡單地扮演角色未必比其他形式的語言活動更有意義,更有成效。結對子和扮演角色的活動應該搞得更靈活些。教師應該考慮學生怎樣才能有效地互相幫助,并且相互受益。我們不妨讓學生先結對子嘗試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然后公開表演,這樣學生會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這樣,不僅訓練機會沒有減少,而且他們的交流活動比簡單機械地表演更有意義,更能達到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與學;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6-0009
近年來,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的導向下,各門文化課教學中都有學生厭學的問題,甚至在體育課上同樣有“厭學”的現(xiàn)象。從理論和實踐上講,中小學生應該是最喜歡體育的人群。我們常??梢钥吹?,在體育游戲中,小學生是那樣的投入。由此可見,學生并不是從內(nèi)心討厭體育活動或體育課,而是對一些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教的內(nèi)容、方法感到厭倦,對體育教師的一些做法感到反感。這就是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對立。因此,體育課如何吸引學生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一、體育教學中教與學對立的原因分析
1. 體育課的內(nèi)容不夠豐富、形式不夠活潑
中小學體育課應該內(nèi)容豐富、形式活潑多樣。教師既要按教學計劃的安排完成教學內(nèi)容,又要使學生在上課時愉悅、興奮,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形成樂觀向上的性格。但是,有些體育教師備課不認真,上課準備不充分,應付了事。上課時不是讓學生跑步,就是讓學生自由活動,使學生覺得體育課上不上都無所謂,既學不到什么知識,也起不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同時又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2. 有的體育教師有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
中小學生活潑好動,上體育課時有時難免有些混亂。有的體育教師不善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態(tài)度粗暴武斷,對學生訓斥、挖苦,有時甚至打罵、體罰。如,有的體育教師讓學生繞操場跑幾十圈,完全不顧學生的身體健康;有的體育教師讓學生在炎熱的太陽下罰站一節(jié)課;有的體育教師讓班上的其他學生上體育課,讓不聽話的學生罰站,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這些做法會引起學生的極大反感,使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甚至產(chǎn)生極大的抵觸情緒。
3. 有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缺乏人性化關懷
中小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體育課是消耗體力的課程。如果教師掌握不好,做不到勞逸結合,使學生過于勞累或造成損傷,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害怕上體育課的心理。如,有的體育教師對動作做不好的學生,不是反復講解、示范,而是強迫學生長時間機械練習,嚴重消耗學生的體力;有的體育教師對一些高難度的體育動作,講得不深不透,示范次數(shù)不多,學生不能掌握,教師不是鼓勵,而是埋怨、諷刺,使學生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
二、體育教學中教與學對立的解決對策
1. 增加體育教學的吸引力是前提
教學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體育教學也是如此,體育課表演的技巧性、和諧性和美感愉悅性的特點,就是教師內(nèi)在的人格顯露。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與其責怪學生,不如反問自己。要使體育教學有實效,第一要緊的是要把學生的心“磁化”過來,使學生樂學。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便形成合力,產(chǎn)生“磁化”效應,從而產(chǎn)生師生間的情感共鳴。
2. 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是關鍵
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對象和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變換教學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1)把猜謎、講故事引進體育課。目前,體育教學基本上是教師講解動作概念、要領并示范,然后學生隨教師進行模仿練習,這種方法單調(diào),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其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猜謎語的特點,可以采取猜謎語的辦法。謎語一出,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易學易記,從而達到寓教于學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法,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常變常新,步步深入,始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想學、樂學的自覺行動。(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由于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課時往往是“人到課堂心未到”。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編一些韻律操或指揮學生做反口令練習、模仿動物動作等各種新穎、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練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多采用小型競賽。低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熱衷于小型競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當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后,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投擲小壘球可組織學生參加打坦克、打飛機比賽,由于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
3. 人性化教學是手段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文化是一個龐大的范疇,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所說的文化是指一個社會在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總和。一門語言文化的衡量標準不是要看對于這門語言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對這門語言運用熟練能力與實際應用的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還是以應試背誦為主,這些學習英語的學生不停地背誦單詞、短語,每天坐在座位上不停地做題,而不是在生活去運用英語。觀察外國人的日常生活,擴展學生對生活的積累和認識。幫助他們積累生活,從而在無形中積累了他們的語言能力,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們感受目的語文化有的價值觀念、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風俗習慣、道德標準以及在此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語言習慣,了解母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為他們在與外界的交流中更好地駕馭外語,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人準確、恰當、得體地使用外語創(chuàng)造條件。語言它是在一定的社會生活、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背景之中產(chǎn)生的。語言是學習文化的重要工具,人們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文化素養(yǎng)。外語教學的目的最終應是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而交際能力離不開對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了解,學習一種語言必然要學習這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語言應用能力是獲取跟多文化知識的基礎和手段,反之,有了一定語言知識及運用能力后,獲得更多得文化知識又是更進一步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前提。我們知道,學習一門外語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獲取進一步學習該國文化的能力,所以在學習英語這門語言過程中,應當將英語文化內(nèi)容導入到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學習英語,只有了解和掌握國家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并得體運用語言。向?qū)W生介紹外國的風土人情和語言表達習慣,介紹東西方文化的異同,學生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語境中得體地運用語言,達到運用英語交際的目的。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世界文化及相關的英美文化、社會生活以及風土人情等,并找出中西方在這些方面的異同點。而每種語言的文化背景都是不同的,這樣不但傳授學生知識,還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兩種文化的敏感性和識別能力。因此,在外語教學中,使學生越深刻細致地了解目的語所屬的文化,就越有助于他們準確理解與掌握該語言。
二、外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新課改 教與學
一、教師切實改變教學方法,要達到真正會教
素質(zhì)教育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以課程講授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把教學過程作為課程編制的過程來展開,這樣就需要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和積極對話,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方式。新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并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讓自己會教,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好。會教,涉及的面很廣,我認為教師應當首先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首先,對語文教學要有幾點基本認識。一是語文學科的目的任務:概括地說就是讀、寫、聽、說、能、感。(能,是指掌握語文學習的各種能力;感,是指情感價值觀教育。)二是把握語文教材的特點。語文教材是文選式的,教師要以教材為例文去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聽、說的能力。三是教學的基本途徑: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光是教師講,學生沒有實踐,提高不了能力。
其次,會教,首先是教師應有很強的吸引力,讓學生愛學。這不能靠笑話,幽默達到,還得從教學本身增加吸引力。如,讓學生感知課文,教師的設計首先是要吸引學生,讓學生不能不讀。會教的關鍵是:講規(guī)律、教方法,傳習慣。講規(guī)律,講語文知識中規(guī)律性強的東西。如課文的“作者介紹”一項,讓學生抓住“名、時、地、評、作”五個要點,篇篇如此。這就是規(guī)律。
教方法,也就是對學生“授之以漁”。要把學習知識的方法,記憶知識的方法和運用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如:分析人物描寫運用的方法及其作用的方法是:要先知道人物描寫的方法有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和神態(tài)描寫,分析其作用要結合文章的中心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來思考。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老師講得精彩,那畢竟是老師的理解??偸抢蠋熤v,學生聽,時間一長,學生就會不動腦子,那些上課注意力差的學生就更容易走神。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只有通過他自己的親自實踐才能獲得。所以在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思邊悟邊記,學習流程為“讀書——思考——討論——筆錄”。而教師在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的同時,或和學生一起讀書感悟,或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予以個別點撥;學習完畢或抽查問詢,或收取學生課本(或筆記),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教師在這里只起到點撥、引導的作用。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只做方法的指導和過程的控制,課堂氣氛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學生在從被動聽課變?yōu)樽灾餍詫W習中會自發(fā)地,能動地感悟、體驗、深探細究,會變得愛學、會學、樂學,成為一個創(chuàng)造性人才。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就真正達到了嗎?
三、讓學生大量的閱讀,培養(yǎng)出色的語文能力
首先,大量的閱讀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知識。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需要廣博的基礎知識作為支撐。大量自由的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社會、科技等方面的知識,這些依靠自由閱讀積淀在心靈深處的知識比老師在課堂上生硬灌輸?shù)闹R,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具有更大的支持作用。
其次,大量的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人生視野。學生因年齡的關系,對于人生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大量的閱讀反映人間百態(tài)的文學名著可以深化學生對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大量閱讀中外名家的傳記作品可以增加學生對人生歷程的體驗……總之,這一切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豐富都有極大的益處。
再次,大量閱讀可以讓學生學到豐富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寫作技巧第一要靠大量的練習,第二,就要靠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寫作藝術的熏陶,不知不覺地掌握寫作的規(guī)律。而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能力的提高無疑可以極大地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蘇聯(lián)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曾指出:“如果一個學生廣泛地閱讀,那么在課堂上所講解的任何一個新概念、新現(xiàn)象,就會納入他從各種書籍里汲取到的知識體系里去?!庇纱丝梢姡瑳]有大量的閱讀,就不會有知識的儲備和力量的積蓄,也不會有出色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