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閱讀訓練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閱讀訓練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閱讀訓練教學設計

第1篇: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課堂教學 頂層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67X(2014)09-054-01

課堂教學是教師生活的主要內容,需要精心設計。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設計,就沒有好的教學?,F(xiàn)如今,不少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講授知識,忽略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不高。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需要我們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頂層設計。

何謂“頂層設計”,就是站在智性與理性的高度,立足于課程目標、文本價值、學生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等高端因素對課堂教學進行總體構想,科學、多元、全面地預設學生的學習結果并精心實施,使課堂教學既有整體的明確性,又有具體的可操作性。

具體說來,語文教學頂層設計需要落實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將學情分析落實到位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設計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上來。教學設計時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怎么學,還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有何作用,把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二、將教材使用落實到位

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們承載著傳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學生共鳴,恰當地運用教材,必然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愛語文,喜歡語文課堂。

1. 用活教材

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如果我們想方設法地、千方百計地去設計、上好每一堂課,做到活用教材,將自己的教學設計得新穎、精巧,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將語文課堂演繹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識的迷宮”,使學生陶醉在你彩虹似的、絢爛多姿的語言藝術和課堂設計里而樂此不疲。

2. 靈活處理

教材是《課標》的載體,是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手段。教學設計時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發(fā)揮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選擇教學內容要做好加減法,學會取舍。

三、將培養(yǎng)能力落實到位

語文是一門重要學科,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教學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教學設計時要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著力提高學生這幾項基本能力。

1. 強化聽力

課堂教學中很多時間學生都處于聽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聽話訓練,要采用多種形式強化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教學設計時首先教師的語言表達要生動、流暢,內容要豐富,方式要多樣。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的態(tài)度和習慣,要根據學生特點選擇不同方式來加以引導,讓學生學會在聽的過程中,用點頭、微笑、贊許和關注的眼神來支持對方;用表情及簡短的語言來啟發(fā)對方;不輕易打斷對方;允許對方發(fā)表和保留不同意見。

2. 規(guī)范說話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過程就是“說”。教學上的“說”,不只是教師授課,學生回答問題,而應是一種學生主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思想的技能訓練。教學設計時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說”的環(huán)境,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將課堂這個舞臺真正交到學生手中,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最佳的語言環(huán)境。

3. 優(yōu)化閱讀

教學設計時要重視閱讀的訓練,充分挖掘教材中“讀”的趣味點,對范文的謀篇布局、風格特點、題旨意境等進行生動的分析和點撥,使學生想讀、愛讀,最終達到理解文章、為我所用。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教會學生有步驟的閱讀,首先是讀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理解,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能夠快速地掌握書本內容的結構、思路、特點。再次是領悟,注重讀后有所啟發(fā)、有所感觸、有所創(chuàng)新,能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想。最后是應用,將書本的知識和自己的體會運用在實際生活和學習當中,檢驗自己的閱讀成果。

4. 學會寫作

寫作是一種綜合訓練,既能從語言訓練學生,也能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又能從思想認識方面訓練學生思維,加深對生活的理解、感受,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培養(yǎng)寫作興趣。通過分析教材中不同文體的框架結構,進行寫作方法的訓練。指導學生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

四、將提升素養(yǎng)落實到位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教學設計時要多方考慮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

1. 體驗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是滋養(yǎng)人文精神的沃野。教學中要堅持用課文中飽含的真善美,幫助學生體驗人文精神,豐富美好心靈,塑造健全人格,提高人生境界。

2. 豐富文化底蘊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豐富,光靠教材的幾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學設計時不但要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還要帶著學生走出教材,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要與學生一起制定長期的課外閱讀計劃,指導學生有效有序開展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汲取養(yǎng)料,豐富文化底蘊。

第2篇: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學習風格理論是當前世界教育心理學對教育教學實踐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新領域。1954年美國學者哈伯特塞倫首次提出“學習風格”這一概念以來,現(xiàn)已成為學習心理學、教學心理學、教學論等學科共同關注和探討的重要課題,被譽為“現(xiàn)代教學的真正基礎”。

學習風格就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它的要素很多,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分法。美國學者凱夫把學習風格的要素劃分為認知風格、情感風格和生理風格等三大類。其中認知風格中研究得最多的一個維度是獨立性與依存性。研究發(fā)現(xiàn),獨立性者傾向于從事分析性活動,而依存性者則對綜合活動更感興趣。我國學者則從人具有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特征出發(fā),把學習風格劃分為生理要素、心理要素和社會性要素。一是生理要素:個體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如聲、光、溫、時間以及感官上的偏愛等。如有的人在讀書時需要安靜,有的可容忍聲音干擾;有的需室內涼爽,有的需室內溫暖;有的需光線明亮,有的需光線柔和;有的喜歡早晨誦讀,有的則喜歡晚讀。在感官偏愛方面,有的偏重聽覺,有的則偏重視覺,等等。二是心理要素: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方面。如有的對學習活動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有的則表現(xiàn)冷淡;有的成就動機強,有的則弱;有的學習自覺性、獨立性強,有的還需外部監(jiān)督、調控;有的在學習上表現(xiàn)出堅強的意志,不怕困難,有的意志力薄弱,常被困難所嚇倒。三是社會性要素:學習是一種社會活動,表現(xiàn)為學習者是獨立學習或者團體協(xié)作學習的形式。如有的學生喜歡獨立學習,而且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如果和他人一起學習時會產生比單獨學習效果更差的“社會惰化作用”;而有的學生喜歡合作學習,與其他人在一起學習就會產生促進效率的“社會助長作用”。

二、學習風格理論及其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一)依據認知風格制定的語言教學設計

獨立型的學生在學習中善于排除干擾,能夠區(qū)分主體與部分,抓住要害;對抽象的理論和原則感興趣;知覺比較穩(wěn)固,不易由于背景的變化而改變,比較自主,能獨立對信息進行重組。在課堂教學中,通常表現(xiàn)出善于分析、細心、句型模仿和操練能力強。依存型的學生通常以整體或全局的眼光去看問題綜合則是依存性的反映,能夠抓住問題或事物的普遍性,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喜愛集體學習環(huán)境,比較依賴于學習材料的預先組織,需要明確的指導和講授。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獨立性和依存性在學習上的不同特點,以采取與之相匹配和有意失配的教學設計。一是在生詞教學中教師應對立性者采取相匹配的集中識詞方式,而對依存性者則應采取相匹配的分散識詞方式。就心理分化水平較低的依存性者來說,辨別分化效果較差、知覺或記憶內容出現(xiàn)泛化現(xiàn)象,因而容易混淆,所以,對依存性者不宜集中識詞,而應以分散識詞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語言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依存性者與獨立性者進行分組,以便對他們分別以分散識詞和集中識詞的方式進行教學。二是在閱讀教學中,獨立性者對文中的具體細節(jié)或部分理解和記憶較深,但往往把握不住文章的主題;而依存性者則相反,他們能掌握文章總的框架結構或基本思想,但對文中的具體細節(jié)卻分析得不夠清楚。故教師應采取有意失配的教學設計,即對前者應著重訓練整體的綜合能力,后者則應著重練習細節(jié)的分析。三是在寫作教學中,針對獨立性者善于文章細節(jié)的描述,而依存性者則長于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的特點,教師應對他們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對于前者,就要著重進行縮寫這類體裁文章的訓練,對于后者,則要著重進行擴寫這類體裁文章的訓練。

(二)依據學習風格的生理要素制定的教學設計

以視覺學習為特征的長處是擅長快速閱讀,接受視覺信息效果好,對圖表類信息易接受,書面考試成績好;短處是接受語言指導較差,聽覺刺激不敏感。揚長式教學設計應側重閱讀訓練,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講授使用視覺性詞匯,注意引導學生頭腦中產生畫面;補短式教學設計應要求學生堅持做筆記,堅持聽錄音,反復播放訓練聽。

以聽覺學習為特征的長處是擅長語音辨析,接受語言信息效果好。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強,平常學習成績優(yōu)于考試成績;短處是完成書面作業(yè)和抄寫有困難,運動技能較弱。揚長式教學設計應運用討論式教學.通過談話傳授知識,訓練學生練習播音、朗讀等;補短式教學設計應要求學生平時多寫筆記,練習,加大課外閱讀量等。

以觸覺學習為特征的長處是運動節(jié)奏感強,作業(yè)卷面書寫整潔,動手能力較強;短處是書面卷子成績欠佳,主要通過運動操作接受信息。揚長式教學設計應多布置書寫練習,盡可能做些小實驗,做游戲,通過角色扮演等訓練學生;補短式教學設計應多練習聽力,加強書面閱讀,練習朗誦播音等。

三、學習風格研究對教學設計的啟示

第3篇: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初中;閱讀教學;設計;優(yōu)化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的重要內容,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應試能力都有重要意義。閱讀教學相關研究甚多,如何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對閱讀教學設計展開全面優(yōu)化,這是語文教師需要直面的課題。

一、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

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以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學習的熱情。故事引導、哲言介入、生活案例展示、媒體信息展示、課堂演繹活動設置、懸疑問題比拼等,都可以有效激活課堂氣氛。初中生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有特殊敏感性,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動心理,設計更多互動性強的學習情境,以滿足學生心理需要?!段业哪赣H》是先生的回憶錄,文章情感豐富而真實,具有感染力。為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筆者在課堂導入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歌曲,并請會唱的學生一起演唱。在演唱結束后,筆者給出問題:歌曲是如何歌頌母親的?你還知道哪些歌頌母親的作品?今天要學習的《我的母親》有哪些內容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我們的母親具有哪些共性特征?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自主討論學習,有學生說:“《燭光里的媽媽》唱出了子女的心聲,媽媽將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奉獻給了子女,我們當然要歌頌媽媽。歌頌母親的歌曲、詩歌、小說還有很多,高爾基就以母親為題寫了一部長篇小說?!段业哪赣H》中,作者將母親形象刻畫得生動真實,讓人油然生出親切感。”也有學生說:“我們的母親具有勤勞、善良、和藹、富有愛心、慈祥等共性特征,唯有母親,能夠為我們付出一切。”由此可見,學生已根據教師的問題引導,逐漸走進了文本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歌曲,起到了渲染氣氛的目的。《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歌曲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雖然歌頌母愛是老話題,但學生還是想知道名人的母親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從這個角度展開問題設計,學生的學習思維迅速啟動,充滿熱情地跟隨問題展開了文本學習。

二、優(yōu)化引導方法,凸顯學生主體意識

閱讀教學方法有很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做出明智選擇。朗讀法、提問法、想象法、體驗法等都是教師常用教法。教師要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度解析,對學生的閱讀基礎進行全面調查,對常見閱讀引導方法展開深度優(yōu)化,以提升閱讀教學效度。提問法是閱讀教學最常見的方法,教師在問題設計時,需要觀照不同學生的學力實際;朗讀法強調學生朗讀的重要性,而如何科學設計朗讀策略,還需要教師多重比對,而不是追求朗讀的數量;體驗法是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去感知,以期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閱讀教學的引導方式有很多,教師要根據文本和學情實際進行選擇。在學習《雪》這篇課文時,筆者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理清文本基本內容和結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提問設計活動。按規(guī)定,每個小組要設計10個思考問題。學生上交思考題后,筆者綜合考量,最終選定8個思考問題:作者是怎樣描寫江南的雪的?作者又是怎樣描寫朔方的雪的?你感覺朔方的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對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情感是什么樣的?作者為什么有這樣的情感?其寫作目的是什么?本文主旨是什么?學習之后,你有什么新感觸?筆者將這些問題作為課堂閱讀教學問題進行展示應用,凡是被選中的問題,負責出題的小組具有免答權利。評選結果公布時,學生都興奮異常,其成就感非常強烈。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自主閱讀活動,并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思考問題,這是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重要措施,對學生形成的正面鼓勵和影響非常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意識逐漸增強,對全面提升自主閱讀能力有促進作用。

三、調整學習順序,遵循先學后教原則

當前,新《課標》推崇先學后教的教學原則,要求學生能夠率先學習,對文本形成一定認知之后,再由教師給出點撥和解惑,以完善其閱讀認知。先學后教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的嶄新理念,符合學生學習成長規(guī)律,值得大力推廣。教師要在具體落實上有所探究,促使學生真正建立完善的閱讀認知體系。先教后學與先學后教,體現(xiàn)的是學習主體客體轉變的問題,其順序顛倒之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正式確立。如閱讀《敬畏自然》時,筆者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提出質疑問題,課堂教學集中解決學生自主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有學生提出:“敬畏自然是不是要求人們無所作為?”教師先征求其他學生意見。有學生說:“敬畏自然不是要求人們在自然面前不求進步,開山鋪路架橋,這些都是人們改造自然的行動,能夠讓天塹變通途,這就是人們主觀努力的結果?!苯處熃o出積極評價:“敬畏自然是一種態(tài)度,不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辦事,但并不是要束縛人們的手腳,在自然面前無所事事。”教師讓學生先學文本,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師生共同探究學習,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改精神。這樣的閱讀教學就是典型的先學后教,符合現(xiàn)代閱讀教學的基本精神。學生提出疑難問題讓教師來回答,這也是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具體表現(xiàn)。

四、延伸訓練維度,創(chuàng)設獨立閱讀時空

在閱讀教學設計時,教師還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獨立閱讀學習的時空,把閱讀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并同學生一起展開討論探究。此外,還要在閱讀延伸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讓學生多多閱讀課文材料,拓寬閱讀視野,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有重要幫助。教師在設計閱讀訓練時,要擺脫“大一統(tǒng)”思想,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梯度性訓練內容,給學生一定選擇權。如《吆喝》閱讀訓練設計:①簡答題:課文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吆喝的?②搜索題:在課文中畫出表示從早到晚順序的詞語。③拓展題:吆喝是一種廣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廣告形式逐漸消失。如今各地大街小巷的吆喝聲雖然不是很多,但吆喝聲還是會在我們耳畔響起,收集平時生活中聽到的吆喝聲,并描繪一些吆喝人的動作和神態(tài)。三個題目,學生可以選擇其中兩個進行訓練。教師給學生一定選擇權,對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有重要幫助。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適宜的閱讀情境,優(yōu)化閱讀教學引導方法,調整閱讀學習順序,延伸閱讀訓練域度,提升學生獲取閱讀信息的能力,全面塑造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1]閆學榮.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1(3).

[2]司翠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8).

第4篇: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側重

【中圖分類號】G430.21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7-0061-02

高中英語(SEFC)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征,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傳統(tǒng)的閱讀課教學模式常常是單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學方式只是把課文作為單純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傳統(tǒng)的閱讀理解提問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對所閱讀文章的表層理解層次上。那么,如何借助這些課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呢?經過教學實踐和不斷嘗試,筆者發(fā)現(xiàn):不同閱讀活動階段,必須采用不同閱讀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下面以SEFC 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單元閱讀課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側重培養(yǎng)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閱讀理論模式。這一理論反對把閱讀看成是對一系列詞句的知覺,認為閱讀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們在文章中挑選和選擇足夠的信息來作出預測,用他們自己的經驗和有關客觀世界的知識去驗證他們的預測。按這個模式,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該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對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然而,由于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采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速度的培養(yǎng)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閱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須建立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于陌生狀態(tài)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采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可采用設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上驅W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采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閱讀理解問答題: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經過一讀課文及完成表層信息捕捉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膚淺的認識,閱讀速度也得到訓練。然而,閱讀包含兩個階段:一是辨認文字符號的感性認識階段;二是理解內容,吸收信息,創(chuàng)造性思維譯碼的理性認識階段。因此,二讀課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側重培養(yǎng)閱讀理解綜合能力

語言心理學的圖式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讀者通過視覺器官接受以文字符號形式輸入的外部代碼,再結合大腦中的內部代碼(即圖式)進行編解碼認知加工,從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過程。根據魯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即是讀者大腦中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認知加工交互作用的過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稱為圖式理論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決定: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所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的體裁的了解程度。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的這三種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結果決定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閱讀的關鍵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層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綜合能力能起關鍵的作用。借助形式圖式模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文體思路,了解各種不同體裁的課文的結構特點。例如教"Earthquakes" 時引導學生歸納出文體思路是accidents---causes---solutions----prediction。借助文章體裁結構幫助理解文章實際上也是一種閱讀策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下一階段完成重建語篇的表達訓練。借助內容圖式,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尋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線索去激活自己大腦中相應的背景知識內容圖式。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回憶“板塊學說”(plate tectonics)相關內容,將文章內容與大腦中的相關信息聯(lián)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內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寫作意圖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語言圖式在閱讀理解中起著基礎的作用,沒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就發(fā)揮不了作用。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提高學生識別文章中詞、短語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這樣做,學生讀懂文章的能力才會逐步提高,下一階段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才會有基礎。總之,綜合利用形式圖式、內容圖式、語言圖式來指導二讀課文,對提高學生閱讀綜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細讀課文??刹捎萌拈喿x,逐段閱讀,合段閱讀等閱讀方式。

2、檢測理解??刹捎脝柎痤}、判斷題、討論題、選擇題等檢測形式。

3、閱讀析評??刹捎脤W生發(fā)言、教師總結或師生一起討論歸納等雙邊活動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閱讀理解問答題:

1) What do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talk about ?

2) What does the writer try to explain in the last paragraph of Lesson 26 ?

3) What does the writer intend to do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Lesson 27 ?

4)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Big One" ?

5) If we compare the 1986 earthquake with the 1989 earthquake, what can we find ?

6) If the 1989 earthquake had happened in the centre of town,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7) Why can''t we stop earthquakes ?

8) Do you think that San Francisco is now in danger ? Why ?

9) How does the writer make each paragraph of the two lessons coherent (連貫的) ?

10)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lessons ?

經過二讀課文及完成一些深層閱讀理解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獲得信息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閱讀吸收信息, 吸收是為了表達。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不應只停留在輸入的層次上,應該使語言輸入(聽與讀)和語言輸出(說與寫)之間產生一種平衡。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以及題材信息重建語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勢在必行。

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側重培養(yǎng)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最小的單位——字母和單詞(從底或下層)識別開始,逐步弄懂(在頂或上層)較大的語言單位——短語、分句、句子和語篇的意義。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即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

由此看來,閱讀課教學既是一門閱讀課,也是一門語言課。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語言知識,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中學英語大綱規(guī)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fā)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在完成二讀課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語言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則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必然要求。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歸納知識??梢龑W生按語言單位來分類歸納;也可按段落順序或情節(jié)內容來歸納排列。

2、深化知識??山榻B一詞多義、詞與詞區(qū)別、長句分析和邏輯紐帶等拓展性知識。

3、運用知識??陬^上可采用命題發(fā)言、口述大意、復述課文、話題討論等準交際或交際練習形式;筆頭上可采用改寫、縮寫、書面表達等準交際或交際練習形式。

附SEFC 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 讀后重建語篇訓練題:

1) Why do you think San Francisco are easily shaken by earthquakes ?

2) Give a speech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3) Write a passage to report the 1989 earthquake in San Francisco.

4) Write a short article on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

實踐證明,把閱讀課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不同閱讀活動階段采用不同閱讀理論模式以實現(xiàn)閱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當的。這種做法有以下主要特點:

1、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在認知能力方面,快速閱讀理解訓練促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高度集中;深層閱讀理解訓練使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發(fā)展。在語言能力方面,各個階段中閱讀理解問題的解決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培養(yǎng),尤其是閱讀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學們在老師引導下,在交流與討論中相互合作、相互溝通,最后得出認識比較統(tǒng)一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相互溝通能力、協(xié)調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養(yǎng)。另外,通過重建語篇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將得到培養(yǎng)。

2、它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質教育的全體性方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閱讀理解練習能給不同程度的同學提供體驗成功樂趣的機會,能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素質教育的整體性方面,這種教學設計主張適應各類體裁的閱讀課文,挖掘文章的內涵和主旨,使各種有用信息滲透到英語教學之中;整個過程始終貫穿著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全方位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在素質教育的主體性方面,這種教學設計克服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記的弊病,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表達,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

第5篇: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一)備課:分項過關。

備課即在進行正式的課堂教學前對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設計,內容包括課標研讀、文本解讀、學情了解、目標設定、重點確立、難點挖掘、過程設計、方法選擇、課時安排、課件準備、板書設計等,最終落實到教案編寫。課堂如同戰(zhàn)場,教案如同作戰(zhàn)計劃,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對課堂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其中既體現(xiàn)出師范生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掌握情況,也體現(xiàn)出他們的專業(yè)綜合能力,難度較大,可以采取分項過關的方式??梢韵冗^文本解讀關,然后練習目標設計,初步掌握目標確定的方法,能夠運用比較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教學目標。如:“學生(行為主體)在課堂討論中(行為情境),至少能夠比較(行為動詞)兩種(行為標準)課文所用修辭手法(行為對象)的異同?!敝筮M行教學過程設計的訓練,在對程翔的“起領—教讀—自讀—總結”四步單元教學過程模式、鐘德贛的“中學語文反芻式單元教學法”以及潘鳳湘的“八步教讀法”、魏書生的“六步法”、錢夢龍的“導讀法”、余映潮的“板塊式”等單篇課文教學過程設計及依據了解的基礎上模仿總體教學過程設計,再根據課堂教學過程所需技能分項訓練,如導入、提問、講解、結課、板書等。這樣一步一步逐項訓練,最后對整個教學設計進行修正,相對會減輕備課的難度,而且比較扎實。

(二)說課:開口論辯。

說課是既要說出課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說出為何要這樣上,既考察教師的實踐能力,又考察其理論素養(yǎng),是進行教學研究、培訓師資的重要活動形式,可放在課前,也可放在課后。課前說課,主要說為何這樣設計,可起到對課堂教學矯正的作用,增強上課的理性;課后說課,主要說為何這樣設計及課堂教學實效,可起到檢驗教學設計的作用,反思意味濃厚。說課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三個方面:一是提升理論素養(yǎng),撰寫好說課稿。說課稿一般要涉及五個方面: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其核心應是說出教師本人對教材的獨特理解及教學設計的思想、思路,力求達到既具備科學性,又具備理論性、可操作性。二是多開口練習。稿子過關后讀熟,直至脫稿,把握好說課的時間,提高說課的邏輯性與藝術性,力求語言表達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字正腔圓,悅耳動聽。三是在論辯中提升說課水平。一般訓練把說課僅僅作為了一種形式,師范生說課完畢后輔導教師點評一下說課就結束,忽視了說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與同行及專家交流。所以說課訓練除了讓師范生準備好說課稿,自己多開口練習外,應有重要的一環(huán),即提問與答辯。教師與其他師范生在說課結束后可模仿專家與同行,針對教材內容、目標設置、教學思路、方法選擇、重難點突破等提問,使說課者在與專家及同行的對話交流中進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學設計,提升說課水平。

(三)講課:自講合作。

自講即按照教案設計,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復演練,進一步熟悉教學內容、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等,發(fā)現(xiàn)疏漏,及時修改。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養(yǎng)師范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為下一步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打下基礎。試講中的合作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小組活動及班內交流,在個人講熟之后把全班師范生編為小組,在小組內試講,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使教案更加科學,教學更加有效。還可結合年輕人精力旺盛、爭勝好強的特點,在組內展開比賽,以賽促講。小組試講之后,組內選拔代表進行班內交流。講課要求抓住重點,突出重點,讓學生掌握重點,透徹理解重點,能夠結合運用,轉化為能力最好。因為師范生的試講沒有真實的教學對象,缺乏真實的體驗,講課易出現(xiàn)兩個問題:其一是忽視學生的學,以個人講解為主。講課中要培養(yǎng)師范生一種教學生學,引導學生喜愛、理解、欣賞、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意識,而不是當知識的“掮客”。其二是貪多,一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結果每個問題都是走馬觀花,要引導師范生學會一節(jié)課著重解決一兩個問題。這些都要在師范生自講與合作學習的反復練習中加以解決。

(四)評課:先寫后評。

評課實際屬于教學研究范疇,評課訓練不僅使師范生具備評課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導引教學的作用。從以往師范生的評課來看,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過多關注外在的東西,如教師的儀容儀表、語言表達等,對教學內容是否適切、教學方法是否靈活、課堂結構安排是否合理、學生接受是否難易等涉及較少。還有的要么全評優(yōu)點,看不到問題;要么全評缺點,一概否定,抹殺授課者的創(chuàng)造,嚴重打擊授課者的自信。作為師范生的能力弱項,不妨先練習寫較詳細的評課稿,慢慢明確評課的原則、內容、方法后,再寫較簡略的評課稿,直至最后列出要點評課甚至打好腹稿脫稿評課。評課稿主要包括評課的內容與思路。評課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效果、教師素質等方面。評課思路可以有兩個:一是按照上述內容逐項點評;二是抓住一項或幾項內容點評,先說優(yōu)點,再提出問題,最后提出建議。評課稿必須有理有據,不能只有論點。評課可培養(yǎng)師范生的反思意識,自我反思有利于師范生專業(yè)發(fā)展,因此在他評前應該先自評,進行自我剖析。

二、專業(yè)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語文教學能力的高低,除了與師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科教學理論高度相關外,其自身具備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聽說讀寫能力本身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生區(qū)別于其他專業(yè)師范生的重要標志,是進行教學的基礎、底氣、看家本領,可稱為專業(yè)核心能力。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始于小學一年級,直至大學四年級,本文著重探討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課學習中如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師范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聽:課例講座。

教師要對學生的答問做出反應,具備良好聽力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對語文教師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對話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原則,而對話的基礎是理解與尊重,其表現(xiàn)則是傾聽能力。現(xiàn)在的大學生,個性都比較強,善于自我表現(xiàn),對別人缺乏應有的尊重與理解,可借助師范生課堂試講、見習、聽講座等機會,對其進行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一是善于傾聽,在別人講課解說時盡量不交頭接耳、嘀嘀咕咕地說,有問題記下來,可在小組互動、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進行表達。二是聽課、聽講座要專心聽,記錄要點。三是邊聽邊思,記錄自己的感想、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師范生聽的能力會有所提高。

(二)說:備課講課。

說課就是說備課,是面對同行專家介紹說明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設計依據的教學研究活動,是培訓師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訓練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生說的能力的良機。說課前要求其撰寫好說課稿,自己課下反復練習,直至脫稿,然后小組內說課,借助微格訓練,調出錄像反復查看比對,查漏補缺,提升說課的邏輯性、藝術性,從而提升說的能力。講課中的講授技能訓練、課堂引導及課例觀看后的反思評課,也是提升說話能力的機會,可組織師范生辯論研討,一方面增加了開口說話的機會,另一方面加深了對教學的理解。比如針對案例發(fā)表自己觀點的即席講演,考察了師范生多方面的知識儲備,特別是訓練了師范生敏捷的思維能力、快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

(三)讀:教育名著。

讀書,應該是語文教師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憑借是教材及語文教育名著。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生文學名著讀的較多,語文教育名著閱讀量較少,對語文教材的閱讀也比較忽視,不明白語文教材閱讀與一般閱讀不同,一是不管喜歡與否都應細讀,二是閱讀中不僅有教師與文本的對話,還有教師與作者、教師與編者、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從而把語文教材閱讀簡單化。針對上述情況,可在課程開設之初,向學生開列語文教育名著書單,推薦語文教育名著,如《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導讀的藝術》、《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思想錄•中學語文卷》等,以及語文教育報刊雜志《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國教育報》、《語文報》等,要求做好筆記,在合適的時機以讀書報告會的形式進行交流。語文教材的閱讀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如朗讀、誦讀、細讀、讀書報告會等。

(四)寫:教學論文。

研究,也是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是未來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師需要對教育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如果認為其只是技能的疊加,則教學活動就會很快陷入滿足,繼而無趣,行而不遠,體驗不到職業(yè)的幸福感、愉悅感。目前,語文教育科研的訓練欠缺,畢業(yè)后能夠寫出教研論文者寥寥。只有認真從事教學研究的教師,才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更好地運用技能傳授知識。要學會在調查中了解,在實踐中反思,在研討中提升教學科研能力。要結合教材分析、教案設計、說課稿撰寫、評課稿撰寫、讀書筆記、調查等常規(guī)訓練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把探討的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并在寫作中創(chuàng)新。寫作是思維的利器,是教師專業(yè)化的必由之路,教師只有寫,才會寫,如果能夠把其中優(yōu)秀的文章修改發(fā)表,對師范生會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一方面在寫作中提高了寫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體驗到了問題解決的喜悅,增加了對原有問題的認知與解決能力。

三、結語

第6篇: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側重培養(yǎng)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閱讀理論模式。這一理論反對把閱讀看成是對一系列詞句的知覺,認為閱讀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們在文章中挑選和選擇足夠的信息來作出預測,用他們自己的經驗和有關客觀世界的知識去驗證他們的預測。按這個模式,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該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對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然而,由于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采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速度的培養(yǎng)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閱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須建立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于陌生狀態(tài)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采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刹捎迷O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上驅W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采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經過一讀課文及完成表層信息捕捉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膚淺的認識,閱讀速度也得到訓練。然而,閱讀包含兩個階段:一是辨認文字符號的感性認識階段;二是理解內容,吸收信息,創(chuàng)造性思維譯碼的理性認識階段。因此,二讀課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側重培養(yǎng)閱讀理解綜合能力

語言心理學的圖式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讀者通過視覺器官接受以文字符號形式輸入的外部代碼,再結合大腦中的內部代碼(即圖式)進行編解碼認知加工,從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過程。根據魯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即是讀者大腦中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認知加工交互作用的過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稱為圖式理論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決定: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所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的體裁的了解程度。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的這三種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結果決定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閱讀的關鍵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層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綜合能力能起關鍵的作用。借助形式圖式模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文體思路,了解各種不同體裁的課文的結構特點。例如教"Earthquakes" 時引導學生歸納出文體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體裁結構幫助理解文章實際上也是一種閱讀策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下一階段完成重建語篇的表達訓練。借助內容圖式,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尋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線索去激活自己大腦中相應的背景知識內容圖式。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回憶“板塊學說”(plate tectonics)相關內容,將文章內容與大腦中的相關信息聯(lián)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內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寫作意圖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語言圖式在閱讀理解中起著基礎的作用,沒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就發(fā)揮不了作用。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提高學生識別文章中詞、短語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這樣做,學生讀懂文章的能力才會逐步提高,下一階段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才會有基礎。總之,綜合利用形式圖式、內容圖式、語言圖式來指導二讀課文,對提高學生閱讀綜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細讀課文。可采用全文閱讀,逐段閱讀,合段閱讀等閱讀方式。

2.檢測理解??刹捎脝柎痤}、判斷題、討論題、選擇題等檢測形式。

3.閱讀析評。可采用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或師生一起討論歸納等雙邊活動形式。

經過二讀課文及完成一些深層閱讀理解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獲得信息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閱讀吸收信息, 吸收是為了表達。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不應只停留在輸入的層次上,應該使語言輸入(聽與讀)和語言輸出(說與寫)之間產生一種平衡。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以及題材信息重建語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勢在必行。

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側重培養(yǎng)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最小的單位——字母和單詞(從底或下層)識別開始,逐步弄懂(在頂或上層)較大的語言單位——短語、分句、句子和語篇的意義。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即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

由此看來,閱讀課教學既是一門閱讀課,也是一門語言課。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語言知識,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中學英語大綱規(guī)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fā)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在完成二讀課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語言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則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必然要求。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歸納知識??梢龑W生按語言單位來分類歸納;也可按段落順序或情節(jié)內容來歸納排列。

2.深化知識。可介紹一詞多義、詞與詞區(qū)別、長句分析和邏輯紐帶等拓展性知識。

3.運用知識。口頭上可采用命題發(fā)言、口述大意、復述課文、話題討論等準交際或交際練習形式;筆頭上可采用改寫、縮寫、書面表達等準交際或交際練習形式。

實踐證明,把閱讀課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不同閱讀活動階段采用不同閱讀理論模式以實現(xiàn)閱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當的。這種做法有以下主要特點:

1.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在認知能力方面,快速閱讀理解訓練促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高度集中;深層閱讀理解訓練使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發(fā)展。在語言能力方面,各個階段中閱讀理解問題的解決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培養(yǎng),尤其是閱讀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學們在老師引導下,在交流與討論中相互合作、相互溝通,最后得出認識比較統(tǒng)一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相互溝通能力、協(xié)調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養(yǎng)。另外,通過重建語篇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將得到培養(yǎng)。

2.它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質教育的全體性方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閱讀理解練習能給不同程度的同學提供體驗成功樂趣的機會,能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素質教育的整體性方面,這種教學設計主張適應各類體裁的閱讀課文,挖掘文章的內涵和主旨,使各種有用信息滲透到英語教學之中;整個過程始終貫穿著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全方位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在素質教育的主體性方面,這種教學設計克服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記的弊病,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表達,真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

3.它有利于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所謂認知(Cognition)就是通過學習過程的感知、領悟、推理及轉化,從而實現(xiàn)對學習信息的了解、發(fā)現(xiàn)、知曉和理解。所謂認知結構就是學習者頭腦里的知識信息網絡結構,即已有的全部觀念的內容及組織結構。從整個教學設計來看,它將學習內容有序地組織起來,并進一步內化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第7篇: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閱讀課的目的。每位老師都認識到閱讀課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操作才能達到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如何恰當地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2019年5月和2019年9月的送教主題都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示范課老師和三位重點跟蹤對象在實施閱讀課教學中都千方百計的教會學生如何使用各種閱讀策略來完成閱讀課的教學。我們在座的各位老師從中得到了不小的收獲和提升。以<<魯賓遜漂流記>>閱讀教學為例:

首先,老師們播放了<<魯賓遜漂流記>>的電影視頻融圖畫、聲音、文字于一體,以聲、光、色的直覺效應強化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想象,使學生的閱讀從抽象向形象轉化,既是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也利于是對重點生詞進行猜讀學習,減少學生的閱讀障礙。閱讀的過程先有了欣賞的過程,從而提高了他們對本課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其次整體感知:尋讀(Scanning)課文內容整體,設計文章主題main idea的問題或做正誤判斷,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做題。在這一過程中,設計的問題簡單明了,切合文章的主體,學生對文章有大體的了解和感知。讓學生獲取有關when,where,who,what,why等基本事實以及文章的總體過程脈絡,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從而養(yǎng)成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信息的閱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四位老師都有所篩選,把握難度、深度,突出主題細讀。在認真分析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課文人物魯濱遜的人格魅力進行總結,讓學生對課文達到悟讀并升華理解的目的。

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都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比如在做T or F,細節(jié)題, best title的題目時,我們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也不去更多考慮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此,我想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首先,把閱讀課教學變成完全的閱讀課。英語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最主要重地,缺乏這四種能力培養(yǎng)的課堂教學就不是成功的課堂?!伴喿x最終是為寫作服務的”(Reading is for writing),這句話讓我感觸很多。我的閱讀課多數時候只有學生閱讀,沒有學生寫的訓練,有時甚至沒有說的訓練。今后在設計閱讀課時,必須從greeting, lead-in, new words introduction,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到post-readi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課堂導入為詞匯教學做準備,詞匯教學為閱讀做準備,閱讀教學為寫作做準備。環(huán)環(huán)相扣才能讓閱讀課達到最終目標—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其次,閱讀課中詞匯教學形式單一。詞匯教學通常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和做筆記的模式。結果就是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抄得辛苦,課后花很多時間去記憶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第三,閱讀課教學往往更注重學生對課文structure的理解和構建。這種教學設計的結果就是學生在快速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上有相對優(yōu)勢,卻在細節(jié)理解和判斷推理上常犯錯誤。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基礎上,應增加學生對細節(jié)的理解和訓練。力求讓學生既能完整地理解課文,也能就細節(jié)知識進行挖掘和推理。只有達到總體和細節(jié)的完全統(tǒng)一,才能達到閱讀的真正效果。

第8篇: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高職高專 商務英語閱讀 教學設計

【課題】《Unit7 Advertising Media》

【教材】《商務英語閱讀》黎明虹 楊國民主編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學科】商務英語閱讀 【對象】商務英語二年級

【課程目標】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商務詞匯,較全面地掌握商務報刊文章的特點,了解國際商務知識,擴大國際商務視野,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商務類題材文章在閱讀中獲取、分析、歸納、總結信息的能力,為從事涉外商務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通過閱讀了解課文中廣告媒體的含義。2.學習與廣告媒體相關的詞。

能力目標:1.能運用構詞法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猜生詞。2.能運用skimming (略讀)和scanning(查讀)兩種閱讀技能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3.培養(yǎng)知識遷移的能力,通過廣告知識學習去闡述它的優(yōu)缺點。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習熱情和掌握閱讀方法和技能的能力。

【學情分析】教學對象為商務英語131班學生,該班同學為高職??贫昙壍膶W生。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主要有下列這些特點:

1.對商務基本概念和實務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商務英語專業(yè)詞匯。

2.商務英語閱讀基礎較差,大部分學生未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3.女生多,課堂表現(xiàn)文靜,但是對于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和自我歸納的學習方法比較配合,并逐漸表現(xiàn)出興趣。

【教學重難點】

1.Words and phrases which are related to advertising(與廣告相關的單詞和詞組)

2.The definition and history of advertising(廣告的概念和它的歷史)

3.Some Reading Skills (一些閱讀技巧)

【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思維導圖歸納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交際教學法。

【課前準備】

1.知識準備: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本章節(jié)單詞完成課前預習。

2.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操控臺,PPT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步驟】

任務1.復習舊課,鞏固所學知識。

任務2.通過觀看視頻和一些圖片引出廣告媒體的話題,并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任務和教學流程。學習文章導入段。

任務3.運用略讀法對文章的體裁進行了解,并完成文章的思維導圖,感知文章整體。

任務4.運用查讀法,完成課后練習1,判斷正誤。

任務5.細讀課文,教師指導閱讀技巧――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和構詞法猜生詞,采用合作和互動方式讓學生理解和記憶單詞和詞組。

任務6.采用小組比賽方式,讓學生進行單詞和句子理解對抗賽,從而加深對文章的進一步理解,教師進行點撥。

任務7.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所閱讀的關于廣告的文章來拓展進行廣告優(yōu)缺點的辯論。個別小組在全班同學前展示辯論。

任務8.師生對辯論者進行點評和總評。

任務9.教師總結和作業(yè)的布置。

【課后反思】本堂課教學目標成功達成,師生互動好,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基本做到了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氣氛中愉快度過,既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又促進其情感教育;教學中融入了素質教育,且使學生在趣味中學得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這也是目前提倡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設計符合了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難度適中,盡量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在任務的設置中由易到難,充分考慮學生是否能夠完成;本堂課的細節(jié)理解部分難度合適,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完成。

第9篇:閱讀訓練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 教學設計 探究

教學設計包含了老師教什么,老師為什么要教,老師應該怎么樣去教。由此可見,老師的教學設計也就直接影響到學生去學什么,學生怎么樣去學,以及學生學習的效果。

不同的教學內容也就決定著不同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及其重難點。比如,初中英語中教學內容基本上劃分為一下類型:聽說課,讀寫課,練習課,寫作課,復習課。不同的英語教學內容就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英語教學任務與教學設計。換句話說,聽說課是以學生操練聽,說,讀,寫為主的練習課堂。老師仍起主導作用,學生仍是學習的主體。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It must belong to Carla.為例子,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應該包括以下幾點:課前收集資料的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同時又再次在實踐中得到體驗。因此課前增加學生對知識的具體的,直觀的體驗。除了課前預習外,學生還應收集一些余本節(jié)課相關的實物,圖片等素材,比如這節(jié)課中將用到的排球,籃球,足球,玩具車,雜志,書,CD等等素材。第二,課前導入部分的體驗。通過預習,學生對他們所準備的素材能用英語描述下來,并基本概述操作過程,對此增加學生對尋找物品主人過程的探知欲望。第三,課堂中的親身體驗。沒有體驗就不會有理性的提升。課堂不僅僅單單是老師以口授知識的單一教學方法。在新課標的理念下,老師應該創(chuàng)建有效的課堂,以實現(xiàn)素質教育,我們學校老師們一直就在堅持學習并運用創(chuàng)建有效課堂。針對本節(jié)課的特點,教學活動中應包含以下教學活動。(1)以實物為載體,反復朗讀,鞏固本節(jié)課新單詞并檢查效果,為下面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2)重視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把學生分為小組,學生親身探知五單元尋找物品主人的對話,比如探究1C和語法焦點的句子。(3)深化體驗,鞏固知識,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到新的知識。通過學生的動手動手操作與老師的示范,不僅讓學生了解尋找過程,還體會到英語課堂上的趣味性。(4)反思。每節(jié)課后都需要寫上相應的課后總結,以便下節(jié)課查漏補缺,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資源,個人覺得這一點在我們學校落實的很不錯。第四,拓展練習體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感知must,might,could,can't的用法,并采用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去完成2b和2c。

教學設計不僅要立足于教材,還要高于教材,要充分地利用教學資源,積極地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做到案例中展示觀點,提煉觀點,讓書本走進生活?,F(xiàn)代化的教學更要求教師要營造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體驗的有效課堂。

閱讀課往往都是單元的中心話題,功能,結構與詞匯的融合體,同時也包括了相關的文化信息。所以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呈現(xiàn)多樣化。但是閱讀課的基本設計如下:第一,明確閱讀中教與學的關系。閱讀提供了語言的輸入與輸出,所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來源于閱讀的教與學。第二,閱讀課類型基本上分為自上而下的模式,自下而上的模式,互動模式。教師在閱讀教學設計時一定不能采用原始的逐句翻譯的教學方法,詞匯與句型雖然是構成句子的基本要素,但他們是不能被分割的,是統(tǒng)一的一個整體,所以閱讀的本質要求是不能被隨意改變的,那么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更要注意根據文本內容,學生學情,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以及考試內容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第三,找到文章作者的主旨。在日常教學中老師都是采用訓練快速的閱讀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及作者的態(tài)度,從而有效地完成閱讀任務。也有一些教師引導學生從生難詞匯,短語,句子等入手,為學生的快速閱讀及準確地找出答案做出來適當的鋪墊,減小閱讀難度,這也是可取的閱讀方法。但切忌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詳細的語法教學。當然其宗旨都是完成閱讀的任務。中學教材基本上都是閱讀,口頭表達及寫作為核心來展開閱讀的教學,以閱讀為核心的文章著重強調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文章的整體性進行有效地把我,口頭表達為核心的閱讀基本上是以某個話題為焦點從而展開討論。以寫作為核心的閱讀基本上是以每個單元的3A和3B文章為基調,重點在于語言的組織,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上的培養(yǎng)。實際上每個單元的3A和3B就是優(yōu)秀的精讀課文。

由此可見,閱讀教學的設計應該基于閱讀材料的核心所在,適當地整合教材和教學方法,才能使文章達到閱讀的作用,也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的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