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理學總結與體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病理學教學;病例教學法;體會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373-01病理學是基礎和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病例教學以臨床病例和臨床問題為材料,引導學生將病變與臨床表現(xiàn)相互聯(lián)系,并通過討論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臨床思維能力,已成為目前醫(yī)學教育改革中的一個熱點[1]。筆者將自身應用病例教學法的體會和經驗淺談如下。
1 重視病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收集整理臨床病例資料是有效實施病例教學的第一步,我們主要根據以下原則進行病例挑選。首先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典型、適用、具有現(xiàn)實性的病例。比如,在總論中講解急性炎癥時,可以選擇急性蜂窩織性闌尾炎,這種病例雖然簡單,但可以比較全面的闡明教學要點。其次,病例收集盡可能完整,包括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最后,對所收集的病例進行加工處理并制成課件。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實施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整個病例及相關的圖片制成圖、文、聲、動畫并茂的課件,很受學生歡迎。在制作課件時,注重圍繞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診斷依據等展開,突出強調臨床表現(xiàn)與病理變化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并注意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的運用及貫通。其實,在我們進行臨床病例選擇時,發(fā)現(xiàn)不典型病例比較多見。比如,都是急性闌尾炎,有些病例臨床表現(xiàn)和病理特征典型,有些就不典型。對此,我們嘗試根據學生層次的差別,適當挑選少量不典型病例貫穿于教學實踐中。經過對比教學后發(fā)現(xiàn),不典型病例的討論可以增加學生深入思考的學習機會,提高學生對不同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以及全面客觀認識疾病的能力。除此之外,我們嘗試將部分病例的臨床處理措施及患者病情轉歸列入課堂教學的內容中,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確有提高。
2 注意加強學生相關醫(yī)學知識的學習
病理學是形態(tài)學科,實踐性很強,而疾病的病因及進展是復雜、動態(tài)的,學好這門課程涉及多個學科,尤其是臨床醫(yī)學知識。在病理課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尚處于低年級醫(yī)學學習階段,他們尚未接觸診斷學以及婦、幼、內、外等臨床學科,因此,在進行病例教學時,需要教師全面引導并逐步拓展學生對疾病的認識[2]。我們常用的方法是課前導入法。該方法要求在新課講授的前一次課時布置好預習內容,將典型病例發(fā)給學生,并對病例進行簡單說明,使學生能夠通過病例引導預習新課內容。這種方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需注意的是,教師應對一些臨床術語、檢驗結果在病史上作注釋,以免學生花費過多的時間查閱臨床書籍,糾結一些難以在現(xiàn)階段理解的臨床問題,失去對病例討論的興趣。另外,我們還嘗試向學生推薦閱讀一些較為簡易的臨床醫(yī)學教材讀物,讓他們對一些臨床知識先建立初步印象和概念,以利于課堂病例教學的展開。
3 強調病例教學法的實施技巧
與純理論講授相比,病例教學具有生動、趣味的特點。但是,教師需要清楚,如果認為只要引入病例教學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病理學的興趣和教學質量是不對的。病例教學有許多技巧,技巧應用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病理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教學效果。比如,多數教師喜歡帶領學生進行病例討論,此時應注意鼓勵學生不同看法和不同觀點的提出,靈活調節(jié)課堂氣氛。在討論結束時,教師要及時對病例進行總結,對理論知識做到恰到好處的升華,使學生逐步理清思路、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此外,還可以采用定期病例考核評價的辦法,來評估已實施的病例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的,學生是否已牢固掌握知識要點,從而較為客觀地評價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知識的深度及廣度,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改進教學方法。最后,還需要注意合理分配課堂講授時間,因為展開病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往往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基礎理論知識的講授,作為理論課授課老師,我們需要清楚教科書理論知識的清楚闡述是進行病例討論的基礎和前提,病例教學是講解理論知識的輔助手段,二者不可本末倒置。
4 注重病理學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
病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一定的臨床知識,須掌握相關專業(yè)及相關學科知識,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課前需要教師充分理解教材,精心做好病例設計,找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將病例與病理基礎知識點密切相連。課中需要教師合理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對有關問題進行正確、精煉而又合理的解釋,并且具有駕權一個充分而又熱烈的討論課堂的能力。這些都是對教師業(yè)務能力的挑戰(zhàn)。筆者所在學校,校方經常鼓勵教師參與教學改革,鼓勵并督促教師定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以便更好地把握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另外,病理學教研室還很重視加強新教師崗前培訓,建立新教師聽課和試講課制度,注重發(fā)揮高年資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這些都對提高病理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授課老師的教學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有利于病例教學法的實施和應用。
結語
通過在病理理論課教學中引入病例教學,筆者體會到,合理靈活地實施病例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積極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摘要】在《植物病理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驗實踐教學、教學管理等五方面提出了自已的建議和體會。教學內容上重視第一堂課教學;教學方法上提倡以學生為本,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積極實踐啟發(fā)式,討論式,比較式及總結式等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 突出重點和難點,解決疑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避免重復教學;教學手段上提倡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重視實驗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嚴格實驗實踐教學管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教學改革;探索
【Abstract】At 《plant pathology 》content of cour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experiment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management etc. five aspects put forward from already of suggestion with realize.Value on the content of course a lesson teaching;On the teaching method promote to take student as origin, construction harmony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aggressive practice inspire type, discussion type, comparison type and summary type etc. teaching method;Excellent turn classroom content of course, outstanding point and crux, solve doubtful poin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void repeated teaching;Promote modernization teaching means on the teaching means;Value experiment practice teaching link;Strict experiment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The active stired up a student a study with aggressive.
【Key words】Reform in education;Investigate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加強,大學培養(yǎng)人才被賦予新的內涵,大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傳授學生一定量的知識,更著眼于學生學習體系的構建,基于此,各高等學校對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也都進行了很大幅度的調整,每一門課程都面臨著教學改革,如何改革更能適應目前的教學計劃,教學效果也更為突出,每一位任課教師都在不斷的探索和借鑒。《植物病理學》是農學專業(yè)學生的主干課程,在對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對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實驗實踐教學和教學管理等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實踐和借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重視第一堂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有這樣的感受,對于一門新課程的學習,是否對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的第一堂課的講授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學生會因為這一堂的感覺而決定日后是否會獻身于此專業(yè),因此,對于《植物病理學》這門課程的講授,我們都會精心的組織。
2. 優(yōu)化課程體系,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植物病理學》的內容涵蓋了植物保護課程體系中的《普通植物病理學》及《農業(yè)植物病理學》的主要內容,涉及到的知識點多而且零碎,課程深講和細講一方面受學時限制,另一方面會使學生感到枯躁乏味。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掌握該門課程的精髓,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安排是非常關鍵的。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2.1突出重點和難點,解決疑點。每次上課前,我們都進行充分的準備,將重點,難點,疑點提示給學生,重點的內容講清楚,使學生能真正把握課程的主線索;難點內容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講深講透,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問題的實質,而且還能做到舉一反三。對于疑點問題 ,主要是鼓勵大家廣泛收集資料,深入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案。
2.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在《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課堂啟發(fā)和討論盡可能使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對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并和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2.3避免重復講解。傳統(tǒng)的植物病理學授課主要是以作物為主線索進行講解,這樣講課有利于學生對某一類植物病害的種類有一個總體的認識,但是會出現(xiàn)類似發(fā)病規(guī)律的病害進行重復講解的弊病,其發(fā)病規(guī)律和防治措施類似。為避免同一類病害重復講解,我們改變以往講各論時以作物為主體線索的授課模式,以病害為主線索進行講解,可以重點講解其中一種作物上某種病害的癥狀特點,發(fā)病規(guī)律,然后再利用比較法區(qū)分該病害在不同作物上的表現(xiàn),更有利于學生對此類病害進行系統(tǒng)掌握。
3. 改進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講課效果改革教學方法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個性和才能的全面發(fā)展。并且要以學生為本,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因材施教。為達到這一要求,我們在農業(yè)植物病理學教學的實踐中 ,改革了“灌輸式”以及在教學中過分偏重講授的教學方法,積極實踐啟發(fā)式,討論式,比較式及總結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1]讓學生自己去實踐,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又搞好了課堂實踐教學,提高了講課效果。
4. 合理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突出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物、模型、錄像等進行直觀教學,使用多媒體課件等進行現(xiàn)代化教學,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使用動畫來展示某些過程,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欲望,達到良好的教學的效果。
5. 重視實驗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實驗實踐教學作為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正確的思維方法及嚴謹的工作作風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驗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術、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為了真正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改變了以前僅僅依靠實驗報告,實習報告給學生打分的做法,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并對近幾年來實驗課內容、方法和手段、考試等方面的改革方法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實驗課上的表現(xiàn)、設計方案、報告結果的分析占期末總成績的30%。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結果分析的能力。
6. 嚴格實驗實踐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嚴格教學管理。實驗之前,必須結合實驗內容進行預習,思考和設計實驗的方案,預習報告可以提出新問題、新設想或新方案,但嚴禁照抄實驗教材;實驗時,可以使用新方案,但必須得到老師允許并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guī)程;實驗結束后,應及時撰寫實驗報告并做出自我評價。嚴格要求并不等于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墨守陳規(guī)。同時,嚴格要求應以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不破壞討論氛圍為前提,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嚴中有愛、嚴中有道、嚴中有度。
本文通過《植物病理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驗實踐教學、教學管理等五方面提出了自已的建議和體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知識。實踐證明,通過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專業(yè)素質和道德素質 ,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病理學 實驗教學 改革
病理學是一門以形態(tài)學改變?yōu)橹鞯难芯考膊〉牟∫颉l(fā)病機制、病理改變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醫(yī)學基礎學科。作為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病理學實踐性較強,為滿足新世紀國家對“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級醫(yī)學人才”的要求,我們對病理學實驗教學過程進行了一些改革,具體如下: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實驗教學手段
傳統(tǒng)的病理學實驗教學主要讓學生通過對大體標本的肉眼觀察和病理組織切片的鏡下觀察來了解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病變的特點,使理論課上所講授的內容通過實驗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但這種實驗教學手段存在著一些難以避免的缺陷,如學生使用顯微鏡觀察切片標本的熟練程度較低,因此不易找到的觀察位置,且耗時較多,極大地限制了實驗課的教學容量;同時實驗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逐個在鏡下進行指點,在解決同一個問題上常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大體標本的示教更是如此,每個帶教教師每次只能帶幾個學生,同一標本需講解很多次,且由于光線和觀察角度的差異,教學效果難以保證。為改變這種狀況,提高實驗效率,我們把多媒體手段引入實驗教學。課前教研室組織教師精心編排實驗課教學用多媒體課件,課件中的圖片主要來源于學生實驗用標本和一些教研室在科研、對外服務、交流中獲得的特殊標本。我們利用數碼相機和病理圖象分析系統(tǒng)拍攝了病理標本大體的形態(tài)結構,以及顯微鏡下從低倍到高倍、不同視野下的高清晰圖片,并編輯成多媒體課件。通過這些圖片的展示和講解,學生可以很快了解當次實驗的內容和具體要求,快捷、準確地在顯微鏡中找到相應的結構,便于學生對照觀察和記憶,極大地提高了實驗效果。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查找了一些少見的人體病理標本圖片,編入實驗課件展示給學生,以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作為一個醫(yī)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在實驗課教學中我們刻意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
1.要求學生動手繪制病理圖片。繪圖記憶是形態(tài)學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親手繪制病理圖片,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和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是不可輕視的實驗方法之一。我們要求學生認真地觀察病理切片,然后對照鏡下病變的組織器官結構繪制圖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增加實踐性、綜合性實驗項目。傳統(tǒng)的病理學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項目,學生對照課本上的描述觀察病理標本。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我們增設了實踐性、綜合性實驗項目,如“高脂血癥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的建立”,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親手設計實驗,建立高脂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動物解剖后再制備大中型動脈粥樣硬化的大體及切片標本,最后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并撰寫詳細的實驗報告。學生們在實驗過程中,不但動腦而且動手,一步一步地精心操作,邊干邊摸索,總結失敗原因和成功的經驗,對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等的病因及發(fā)生機制有了直觀的感性認識。實踐性、綜合性實驗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病理學理論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幫助他們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感性認識到理性知識質的飛躍;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們還了解了一些病理學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術,為日后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定時開放實驗室
因實驗室平時利用率較高,目前我們的實驗室開放主要安排在周末,提供給學生的除了病理學的大體標本和切片,還有正常組織學的切片。通過開放實驗室,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學習情況,自由選擇所需觀察的內容,一方面彌補了實驗課時的不足,另一方面結合組織學切片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了醫(yī)學形態(tài)學課程的理論知識。
四、增加臨床病例討論
病理學是一門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如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基礎知識與臨床有機地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診斷疾病的能力,是病理學教學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每個章節(jié)我們精選一個來源于臨床實際和尸檢的病例,在實驗課前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復習理論內容、查找資料、相互討論。然后每次實驗課我們利用一節(jié)課左右時間,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fā)表討論意見,指導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并以各個病例為切入點,分析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并在討論中分析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與病理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臨床病例討論,鍛煉了學生歸納、推理和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今后他們自行獲取及更新知識,探索新事物,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奠定了基礎。
五、加強實驗考核
通過對實驗內容進行考核,一方面促進了學生認真、積極和主動地學習,另一方面還可以了解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實驗考核占總評成績的30%,其中實驗考試占20%,實驗報告占5%,課堂討論提問等占5%。實驗考試主要通過觀察顯微鏡下切片、看多媒體圖片和辨別大體標本等多種形式,力求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由于合理利用了考試制度的導向作用,學生們更加重視實驗課,實驗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實驗教學作為教學實踐的重要一環(huán),有著課堂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對病理學實驗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隨著實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們將不斷完善和補充改革內容,使我們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更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周濟.大力加強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高教研究,2005,(1).
作為一名病理學助教,在平時的尸檢工作中有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尸檢前的積極準備
首先,讓學生們了解尸檢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防止學生嘻嘻哈哈,態(tài)度不夠嚴肅,而引發(fā)家屬不滿,然后給學生講解尸檢的一般程序、方法以及注意事項,讓學生在尸檢觀摩過程中有的放矢,不盲目。其次,還要讓學生溫故已經學過的解剖學以及組織胚胎學,俗話說“溫故而知新”,眾所周知,病理學是聯(lián)系基礎與臨床的橋梁課,與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的學習密不可分,正所謂不知道正常,何以知異常,而尸檢過程與解剖學更是密不可分,所以在尸檢前首先要對解剖學知識了然于胸。最后,和學生一起仔細閱覽尸檢病人的生前臨床資料,然后查閱臨床書籍和文獻,共同分析疾病的發(fā)展過程、可能的死亡原因以及尸檢過程中要重點觀察的臟器,這樣做能很好的訓練學生的臨床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為以后的臨床學習埋下伏筆。
二、尸檢中的循循善誘、仔細講解
在尸檢過程中,學生如何能學好,老師的指導非常關鍵,如果“導”的方法適當,學生的能動性將會大大提高,我的方法是善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讓他們結合臨床資料以及病理知識,分析尸檢中臟器的異常,比如:一個腦中風的病人尸檢中見心臟肥大,左心室壁肥厚,腎臟變小,表面呈顆粒狀,大腦內囊部出血……,多種臟器表現(xiàn)出不同形態(tài)上的變化,這時就可以提問為什么各個臟器會出現(xiàn)這些改變,它們之間有聯(lián)系嗎,病人最可能的死因是什么……,這樣就能很好的串聯(lián)大課上的理論知識,讓各個系統(tǒng)不再獨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整體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耐心給學生講解每一個臟器,重要臟器重點講解,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比如一個肝臟標本,我會給學生復習肝臟的解剖知識(肝臟的重量、大小、顏色、質地以及毗鄰情況),然后結合尸檢中的標本,看看它與正常有無差異,有沒有出現(xiàn)實習課上看到的肝臟標本的病變(慢性肝淤血、肝脂肪變、肝膿腫、肝硬化……),這樣就把尸檢與實習課、解剖聯(lián)系起來,而且生動直觀,學生記憶深刻。最后,尸檢的臟器都是新鮮的,與解剖課上、實習課上甲醛固定過的臟器不太一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動動手,親自做一些簡單的操作,比如臟器的稱重、大小的測量等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視覺上有直觀的印象,對臟器的質地也有一定的體會。
三、尸檢后的帶教取材閱片、全面分析總結死因
尸檢后,還要進行臟器的取材、制片以及閱片,這時可以帶著學生觀摩臟器的取材,讓他們直觀感受被甲醛固定過的臟器與新鮮的臟器之間的差異,從而更好的理解實習課上的大體標本。閱片時先讓學生回顧復習正常的組織學結構,然后帶著學生在鏡下仔細觀察,看看每個臟器有無病變、有何病變以及病變之間有無關聯(lián)。最后就是結合大體觀察、鏡下觀察、臨床資料綜合分析死因,這時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查閱書本以及資料,然后全面分析總結出死因,使知識從被動傳授變?yōu)橹鲃荧@取,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總結歸納的能力。
在尸檢觀摩教學中,要與學生多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對尸檢教學的要求,找出不妥之處,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同時利于融洽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果??傊?,尸檢觀摩教學是提高年輕助教教學技巧和嚴謹工作作風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值得加強與重視。
[參考文獻]
[1]王洋,朱明華,鄭建明,劉偉強.淺談尸檢在醫(yī)學教育和醫(yī)學發(fā)展中的作用.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17(6):1110-1111.
[2]王建軍.淺談病理尸檢的思維方法.醫(yī)學與哲學,2004;25(10):35-36.
[3]彭雪,靳占峰.法醫(yī)尸檢觀摩在五年制教學中的意義.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11(6):684-685.
[4]汪鑫平,龔勇,鄭美蓉.關于培養(yǎng)大學生自學能力的探討----一次尸檢病例討論的啟示.九江醫(yī)學,2007;22(4):62-63.
關鍵詞:高職;案例教學法;病理教學;應用效果
病理學是醫(yī)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是連結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在醫(yī)學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為未來醫(yī)學界的后備力量,學生有必要學好病理學。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案例教學法已在高職病理教學中得到了應用。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導入案例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體驗、分析和決策,這種方法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了起來,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 案例教學法的涵義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案例,并以案例為基本素材進行場景模擬,讓學生在模擬的場景中通過與教師、與其他學生之間進行平等溝通和交流學會觀察、體驗、分析和決策,這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案例教學法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和互動。高職病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對真實的、典型的病例進行分析和探討,強化學生病理學綜合知識,并使其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完成知識的整合,這不僅有利于強化學生病理學的理論知識,有利于他們知識體系的構建,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分析復雜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進而做出正確的臨床決策。
2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應遵循的原則
2.1遵循真實性原則 在高職病理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對案例的選擇有一定要求,案例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教學成效高低。雖然病理學的外檢診斷、醫(yī)療糾紛尸體解剖等工作中可以被應用的案例有很多,但是要選擇出真正合適的案例還具有一定難度。選擇的案例必須是真實且典型的,在案例中不僅要有可以提出的問題,還要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案例的選擇盡量要貼近學生以后的工作實際,比如醫(yī)療糾紛案例中涉及了各科的病理學知識和有關法律知識,這種案例在醫(yī)院中非常普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比較貼近,能夠使學生感同身受,而通過對真實醫(yī)療糾紛案例的剖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高尚的醫(yī)德、臨床思維能力、病理知識運用能力,使其逐漸具備過硬的醫(yī)療技術,從而為其順利實現(xiàn)由學生向醫(yī)生角色轉變奠定堅實基礎。
2.2遵循適應性原則 合理選擇并設計病理教學案例能夠保證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教師必須深入分析學生特點,綜合考慮其病理學知識結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同時結合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課時選擇難易適中的案例,如果案例過于簡單,則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而若案例過難,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學習熱情,不利于發(fā)散其思維。案例應能將學生已有知識點體現(xiàn)出來,并對其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使案例應用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提出問題,并能通過對各種知識的整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病理學的樂趣。
2.3遵循規(guī)范性原則 所謂規(guī)范性原則就是使選擇的案例與教學目標保持契合、與教學內容保持聯(lián)系,禁止隨意選用案例。在案例教學內容方面,其概念表述和理論論證應當全面、嚴謹且準確。在案例設計方面,應使其具有啟發(fā)性,即通過案例教學能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其思考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優(yōu)先考慮選擇典型的、內涵豐富的案例,使學生能通過案例多方位、多角度提出問題,實現(xiàn)各科病理學知識的整合,培養(yǎng)其綜合知識應用能力。
3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病理教學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還是一種教學活動,對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有著較大的伸縮空間,為現(xiàn)代高職醫(yī)學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為了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高職病理教學中應當有步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案例教學,另外要注意在案例教學中必須堅持規(guī)范性、真實性和適應性的教學原則。
3.1教學過程 首先要精選案例,保證案例的典型性,通常教師缺乏豐富的臨床經驗,所以僅憑借自己教學經驗選取病例往往不夠突出,不具代表性,教師可查閱有關文獻或是向相關科室的醫(yī)師進行咨詢,然后結合專業(yè)實際對案例進行調整和完善,使案例能夠更好為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服務;案例的選擇要結合教學和培養(yǎng)目標,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知水平、實踐經驗等)和病理教材進行深入分析,避免案例內容的隨意性,設計思路應具有引導和啟發(fā)作用,要有利于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進行案例分析時能全方位、多角度解決問題,進而完成病理知識的有機整合;根據案例的應用效果對案例進行評價,通常我們將案例是否具有良好的課堂測試效果作為判斷案例對教學適應性的標準。
其次,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編制,凝煉教材內容,剔除落后內容,在每個部分增加問題思考、案例分析和難點突破,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病理分析課學時,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分析和記錄,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比如在分組討論中,可將學生每7~8人分為組,引導學生帶著目的、帶著問題去思考,每個小組通過討論達成共識后,確定發(fā)言人,然后組織小組之間展開具有競賽性的討論,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教師應認真聽取學生發(fā)言,然后通過提問的方式更深層次拓展案例分析,最后通過總結指出學生分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法,將案例提升到理論層面上來。
3.2案例列舉 遵循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原則列舉案例。比如在學習完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后,舉出案例:女性患者,78歲,與人發(fā)生矛盾爭吵后突然呼吸困難,并迅速昏迷,大約1h后死亡,對其尸體進行解剖,結果顯示,冠狀動脈粥樣僵化,腦底動脈粥樣僵化Ⅱ級,心肌肥大,多灶性纖維化,局灶心肌萎縮,部分腎小球硬化,相應的腎小管萎縮,脾中央動脈玻璃樣變。通過對該案例的學習,學生能夠進一步明確并掌握有關冠狀動脈粥樣僵化癥的特點,并對其病理特點做出總結和歸納,最終了解了類似病理發(fā)生在不同部位對人機體造成的影響。為了使學生完成知識的整合,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可選擇綜合性案例:女性患者,47歲,農民,有胃出血病史,因痛不能起床自理來醫(yī)院就診,5年以來,患者雙手腕、膝、腳等部位關節(jié)紅腫疼痛,這種癥狀在梅雨時節(jié)更為嚴重,有晨僵現(xiàn)象,現(xiàn)象約持續(xù)1h,當遇到冷水、干重活時疼痛加劇,實驗室檢查顯示為皮下類風濕結節(jié),RF陽性,X線平片顯示患者左手后前位有明顯的骨質疏松。讓小組學生通過討論分析該案例,結合案例內容和深度對學生做出正確引導,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病理學學習中形態(tài)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病理特點和變化與臨床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重要性,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言,針對學生討論得出的結果做出及時總結,找出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措施,使學生主動實現(xiàn)自己所學知識的整合,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分析和知識歸納能力,促進其順利成長。
4 應用效果分析
案例教學法將理論和實踐結合了起來,在教學過程中,不再以教師教授為主,而是要求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和被動記憶轉變?yōu)橹鲃訉W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案例教學主要是通過案例導入設置具體情境,縮短了教學與真實案例的距離,當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病理學知識對病例做出正確診斷和治療時,他們的成就感就會大大提升,進而在內心產生一種學習動力,同時這也有利于強化學生責任意識;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主要以常見病例為教學載體,教師通過巧妙的設計將案例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分析,敢于提出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問題,這有利于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通過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也大大減輕了教師工作量,提升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當然,案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進一步提升案例教學法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成效,教師必須具備全面的病理學知識,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較強的責任心,同時熟悉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知識,注意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的有機結合,爭取做到對案例的透徹分析以及對疾病原因、臨床癥狀等的合理解釋。同時,由于病理教學課時有限,而案例教學中的討論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只能分章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越性無法充分體現(xiàn)出來,教師應當合理把握課時,合理設計教學方案,盡量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大化。
5 結論
總之,在高職病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導入實現(xiàn)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這種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啟發(fā)性教學法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自主決策能力等,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工作責任心,為他們未來從事臨床醫(yī)學職業(yè)打下堅實基礎。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教學實踐改革的推進,我們應當在應用好案例教學法的同時不斷改進其存在問題,使其更好適應高職病理教學需求,適應高職教育發(fā)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燕,尹史帝.淺談案例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求醫(yī)問藥,2012,10(5):723-72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pathological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in the ordinary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Sheng ZHANG Runqi
Patholog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Faculty of Basic Medicine,Xi'an Med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 Medical bilingual teaching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ath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disciplines of medicine and it is a bridge betwee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So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pathology. In order to adapt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the medical English major was first elected to bilingual teaching in pathology since 2011. Our pathology teaching team is Shaanxi provincial teaching team, and our pathological course is the provincial level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 In recent years, the whole teaching team gained some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aterial, teacher training of bilingual teaching through the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ll of these provide a lot of useful reference for future pathological bilingual teaching.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Ordinary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thology; Course
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專業(yè)課的教學中,以外文原版教材(一般為英文)為基礎,采用母語和外語(主要指英語)兩種語言同步授課的一種教學模式[1]。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國際科技交流的通用語言――英語,逐漸成為獲取知識的重要工具以及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在醫(yī)學領域中,新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以英文的形式發(fā)表,所以英文文獻和科研成果在醫(yī)學工作、科研交流中都不可避免需要接觸到,因此要更好地掌握醫(yī)學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然而目前我國醫(yī)學工作者中外語基礎參差不齊,這一點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醫(yī)學在我國的發(fā)展,所以有必要從醫(yī)學工作者的后備軍――醫(yī)學生開始,將英語和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因此醫(yī)學雙語教學就成為了時展的必然產物,它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專業(yè)英語水平,并能熟練查閱相關的英語專業(yè)書籍和文獻,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教育部2001年時,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要求生物醫(yī)學等專業(yè)在3年內外語教學課程要達到所開課程的5%~10%[2]。
病理學是醫(yī)學教育中重要的基礎課程,也是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之間的一座橋梁,因此開展病理學的雙語教學十分必要。目前,作為教育部所提倡的教學方法,醫(yī)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在我國大多數醫(yī)學院校中已陸續(xù)開展。但在二本醫(yī)學院校中,病理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尚處在探索階性階段,在整個雙語教學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雙語教學師資配備不足,比如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等。為適應教學發(fā)展,西安醫(yī)學院(以下簡稱“我?!保┦紫冗x擇了英語基礎較好的醫(yī)學英語專業(yè),從2011年開始開展醫(yī)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嘗試,英語專業(yè)學生有著相對扎實的英語基礎,將來主要在衛(wèi)生、教育、科研、新聞出版等部門從事醫(yī)學專業(yè)的翻譯、研究、教學、寫作等。我們病理學教學團隊是陜西省省級教學團隊,所承擔的病理學課程是陜西省省級精品課程,在近幾年的病理學雙語教學實踐和探索工作過程中,我們整個教學團隊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在教學模式、方法、教材、師資培養(yǎng)等方面獲得了一些心得和體會,將為今后的病理學雙語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1 病理學雙語教學的教學目標
病理學雙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英語的思維習慣來正確地理解病理學的專業(yè)知識,最終讓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病理學專業(yè)的表達、交流。通過病理學雙語教學讓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的基礎上提高專業(yè)英語的水平,并能閱讀相關的英文病理學書籍和文獻,為將來的醫(yī)學工作和科研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如果簡單地把雙語教學等同于專業(yè)外語教學,就會背離雙語教學的初衷,而且還會嚴重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對病理學課程學習的熱情[3],因此隨著雙語教學開展的進行,需要教師來不斷地依據學生的階段性反饋及時修改和調整教學目標。
2 病理學雙語教學中英語所占比重
在病理學雙語教學進行之前,我們首先通過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了摸底,根據每一級學生英語水平的具體情況,再來確定雙語教學中英語所占比重。醫(yī)學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本身醫(yī)學課程的基礎就比較薄弱,再加之病理學專業(yè)詞匯又相對復雜,所以如果在教學中加入了過多的英語,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還會引起學生對病理學課程的反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循序漸進,按照學生的英語和專業(yè)課基礎,以及學生在教學中的反饋來選擇雙語課程中合適的英文比例[4]。我們結合對歷屆學生的調查和摸底,發(fā)現(xiàn)在我校病理學課程雙語教學中英語所占的比例以控制在20%~30%為宜。
3 病理學雙語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和對策
我們教學團隊在病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感受不少的挑戰(zhàn)和難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學生面臨的語言障礙和雙語師資的缺乏[5-6],我們教學團隊成員經過討論、交流,以及和學生間的多次座談、溝通,有如下的心得和體會:
3.1 普通醫(yī)學高等院校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和醫(yī)學專業(yè)基礎參差不齊
學生是雙語教學模式的主體,他們的英語水平和對雙語課程的接受程度是決定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在雙語教學實施之前,很有必要對學生的專業(yè)課學習情況和英語基礎(如大學英語四級通過情況)進行調查。先掌握學生的基礎,以便在后續(xù)教學中采取合適的教學模式及策略。在普通醫(yī)學本科院校中,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弱。而病理學又是基礎醫(yī)學向臨床醫(yī)學過渡中的橋梁課程,因此學生在前期學習中醫(yī)學知識的儲備對后續(xù)的雙語教學影響很大。如果一方面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另一方面對病理學課程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限,那么病理學雙語教學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和學生溝通、交流,盡快地接受學生的反饋,及時對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整。
3.1.1 首先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到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影響病理學雙語教學效果的,不僅僅是學生扎實的英語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在病理學雙語教學模式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病理學雙語教學開展之前,我們首先要統(tǒng)一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必須正確認識到關于本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幫助學生著眼未來,充分認識到雙語教學是醫(yī)學教育的必然趨勢,不要對雙語教學產生反感和畏難情緒,并且鼓勵學生要克服一切困難,積極參與到雙語教學中來。
3.1.2 鼓勵學生在課后查閱病理學英文文獻和資料 查閱病理學相關英文資料,這是雙語教學模式的最好實踐,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病理學詞匯有更深刻的記憶,另一方面為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和深造中查閱文獻打好基礎。另外文獻中的新知識和新信息,也會增強學生對病理學雙語教學的興趣。
3.1.3 在病理學雙語授課中應采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案 在病理學雙語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記重要的病理學詞匯,在實驗課繪圖作業(yè)中要求用英文進行旁注;在學生應逐漸適應以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查閱相關英文文獻或病案;最后,就可以在雙語教學中引入臨床病理討論中,就可以分小組選代表制作PPT,嘗試使用英語進行簡單的病案分析。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雙語教學,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直接用英語來回答專業(yè)問題,還可以布置讓學生來做每章節(jié)的英文小結。
3.1.4 學??梢钥紤]開設“卓越班”實施雙語教學 在醫(yī)學教育中雙語教學模式的展開并不應該只局限于某幾門課程,而應該貫穿整個基礎、臨床和實習課程中,只有保證雙語教學延續(xù)性和連貫性,才能真正營造出濃厚的雙語教學氛圍,真正做到加強醫(yī)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在普通的醫(yī)學本科院校中多數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而且,醫(yī)學課程若使用雙語模式則需要相對較多的課時[7],另外,如果采用雙語授課模式來講授所有醫(yī)學課程,學生整個在校學習時間也需相應延長。因此,在普通的醫(yī)學本科院校中可以考慮在部分專業(yè)中選擇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相應延長學制,開設“卓越班”,以便更好地實施雙語教學,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優(yōu)秀醫(yī)學人才。
3.2 普通醫(yī)學高等院校中缺乏高水平的病理學雙語師資力量和配套的教學資源
為了適應醫(yī)學發(fā)展國際化的需要,培養(yǎng)一支年輕的、優(yōu)秀的雙語授課教師隊伍非常必要。在系統(tǒng)的醫(yī)學教育中,雙語教學的開展不能僅局限于某一學科,而應盡量涵蓋各個醫(yī)學,從最初的基礎醫(yī)學課程開始,直至學生完成全部臨床課程,都應該配備優(yōu)秀的、充足的雙語師資力量。從事病理學雙語教學的教師在精通病理學專業(yè)的同時也應該具備良好的英語基礎。只有雙語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硬,才可能把雙語教學有聲有色的展開。在普通的醫(yī)學本科院校中,師資力量無法與重點院校相比,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較少,雖然大部分專業(yè)課教師英文閱讀能力尚可,但聽、說方面較為欠缺,特別是講授時的語音、語調和語言使用的正確性有待提高,而且缺乏雙語教學的經驗[8]。
3.2.1 儲備和培養(yǎng)優(yōu)良的雙語師資隊伍 儲備和培養(yǎng)雙語師資隊伍需要制訂長期的計劃,要做好儲備和培訓需要經歷長期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加強對教師專業(yè)英語的口語、聽力、思維方式的培訓。首先,在引進教師的時候,外語水平應當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而在選擇雙語教學師資時更應選擇英語基礎較好的教師[9]。其次,應該在各方面加強雙語師資的培訓。例如由我校英語專業(yè)教師或者外教對雙語師資進行英語聽說能力的培訓;到國外醫(yī)學院校進行短期學習培訓;到國內具有較高雙語教學水平的大學進修;定期舉辦病理學英文文獻的講座,由雙語授課的教師輪流用英文主講[10];邀請國內外專家來學校對教師進行雙語教學的培訓;另外團隊內的集體備課也非常重要,雙語授課的教師間可以相互進行評議,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雙語教學更加規(guī)范化、標準化,團隊成員之間的經驗交流有利于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雙語教學氛圍,能夠促進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各自的教學水平;另外必須建立嚴格的試講制度,上崗關要嚴格把握,試講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發(fā)現(xiàn)任課教師存在的具體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
3.2.2 編制適合普通醫(yī)學院校的雙語病理學教材 雙語教材是雙語教學的載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很多教師認為,雙語教學要開展,就必須要依托英語原版教材和教輔用書。但是鑒于普通醫(yī)學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從和學生交流溝通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少數學生提出可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而大多數都要求使用適合我校學生基礎的自編的雙語教材,而且國外英文原版教材內容大都和我國的病理學教學大綱不太相符。因此,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雙語教材的編制就提上了日程。只有自己編制適合本校學生英語水平的教材,才能真正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否則一味強調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將可能會顧此失彼,造成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抵觸和反感,反而使教學效果走向另一面[11]。
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和專業(yè)課基礎以及未來工作崗位的需要,在教材的編寫上需要以夠用、適度為原則[12]。病理學英語詞匯是病理學雙語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在編寫雙語教材時,病理學詞匯難度要適宜,需要的時候應該輔以中文講義,一定要適合本校教學的實際情況,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另外,在編寫病理學雙語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同時編寫配套的雙語版病理學實習指導、提綱、習題冊等[13]。學生在聽課時可以將提綱當筆記用,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可全神貫注于整個雙語教學過程。每章節(jié)前應有相應的英文總述,每章節(jié)后應附有相應的英文小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對所學內容及時回顧和總結,可以在優(yōu)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中摘取部分經典案例,用作病案分析。
3.2.3 自主研發(fā)病理學雙語課件 雙語教學的開展離不開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我們通過我校附屬醫(yī)院病理科、圖書館、各大病理學網站以及英文原版教材等多渠道收集大量素材,采集了典型病理學學圖片、動畫、影音資料等,充分利用形態(tài)學科的優(yōu)勢,制作出了形式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可將病理學內容深入淺出地講解清楚,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病理學雙語授課模式的學習興趣。制作精良的多媒體課件能形成多種刺激,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覺、聽覺,不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彌補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專業(yè)知識理解的影響。
多媒體課件中的英文比例從我們的調查結果看,應該控制在20%左右為宜,這樣大多數學生才能夠真正理解專業(yè)知識內容,英語比例過高,學生反映將無法跟上課堂進度。畢竟,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仍是讓學生接受和理解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英語的提高只能排在其后。另外,為實現(xiàn)良好的雙語教學效果,在課件中最好采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方便學生接受雙語授課的同時較好地理解專業(yè)知識。在課件制作時,內容應該清晰易懂,用詞應該精確簡練,條理應該明確清晰。同時也可在英文原版教材中摘錄部分低難度較大篇幅的內容,并且輔以較多的圖片和動畫等素材,來幫助學生理解[14]。還可以在每章節(jié)講授結束后,要求學生自己制作簡短PPT并進行英文小結,這樣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便于學生理順本章的知識要點。
關鍵詞:農業(yè)植物病理學;教學改革;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178-03
農業(yè)植物病理學是農學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和必修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本課程主要根據地區(qū)特點講授植物病害發(fā)生原因、侵染性病害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病害防治原理及防治方法,以及主要糧食作物病害的癥狀、病原、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和綜合防治等,農學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了植物科學方面的基礎課或專業(yè)基礎課后,在第六或第七學期開設。然而,該課程在我國高等農業(yè)院校的主要教學方式仍然是以“教師―教材―黑板”為中心的“三中心”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種傳統(tǒng)教學最大的弊端和局限性在于教學方法單一且僵化,教學內容固定且知識更新緩慢,重視知識的灌輸而輕視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較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受到抑制,最終導致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缺乏。針對上述問題,在理論教學方面通過優(yōu)化和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在實驗教學方面通過強化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強綜合性實驗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從事科研活動;在考核方面采取多樣化考核體系對《農業(yè)植物病理學》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改革。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明顯地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取得較好的成效。
一、理論教學的改革
1.優(yōu)化和更新教學內容。農業(yè)植物病理學教學注重于重要作物病害的講述,相對而言,對果樹、蔬菜等病害較少涉及。近年來,隨著各省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優(yōu)化,像果樹和蔬菜,由于經濟效益高并且利于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故栽培面積進一步擴大,甚至成為一個省或一個地方的重要或支柱產業(yè)。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所處的陜西省為例,蘋果是陜西省農業(yè)的一個支柱產業(yè),是關系到全省的一個重中之重的產業(yè),蘋果產業(yè)直接關系到陜西省的發(fā)展。但是,近年來蘋果病害,特別是蘋果腐爛病和褐斑病,已經嚴重制約和限制了陜西省蘋果的產量和質量。因此,我們對農業(yè)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大田作物學時分配由原來的90%下降為75%,蔬菜和果樹病害由原來的10%提高為25%。
在課程教學重點方面,改變過去的全、多、細的安排和授課方法為按作物和病害的經濟重要性來劃分,做到重點病害代表性強而且精要,兼顧一般病害。我們一般根據課程學時數和不同地域特點而做出靈活選擇。就西北地區(qū)如陜西省而言,如小麥三大病害(銹病、白粉病、赤霉病)、馬鈴薯病害(晚疫病、青枯病)、谷子白發(fā)病、玉米病害(大斑和小斑?。?、棉花病害(枯、黃萎?。┑茸鳛橹攸c內容講解。講授時力求全面、系統(tǒng)、深透,并加以研究方法的啟示。對一般病害而言,我們授課時僅講明它們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要點。而對在南方地區(qū)重要而西北地區(qū)不太重要的病害如水稻病害,我們讓學生自學,了解和掌握病害的發(fā)生和防控策略,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速度已大大加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及時了解和學習植物病理學科領域的最新發(fā)展趨勢和科研成果,盡快更新授課內容,盡量傳授和指導學生獲得更多新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在講授小麥條銹病菌生活史過程中,我們及時地增加了小檗作為小麥條銹菌的轉主寄主并且病菌在小檗上完成有性生殖這一新的發(fā)現(xiàn)和知識點,講述了有性生殖在病菌毒性變異及病害流行中的重要作用;在講授病原菌致病性時,我們介紹了我們課題組發(fā)表在知名科學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小麥條銹菌基因組呈現(xiàn)高度雜合性及特有的遺傳重組”(High genome heterozygosity and endemic genetic recombination in the wheat stripe rust fungus)科研論文內容,來加強學生從分子水平和基因組水平對活體營養(yǎng)寄生真菌致病機理和毒性變異的理解和認識;在講授馬鈴薯晚疫病害時,我們以發(fā)表在《Science》雜志上的“Pivoting the Plant Immune System from Dissection to Deployment”科研論文提供的持久控制病害策略為借鑒,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利用病原的核心效應蛋白基因來持久控制馬鈴薯晚疫病,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了解和認識植物病理學中的重要的“基因對基因假說”。
2.改進教學方法。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改變過去“三中心”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黑板(多媒體課件)為中心)為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臺上臺下互動,教與學相互交融的方式,積極推進“啟發(fā)式―參與式―討論式”等3種不同形式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農業(yè)植物病理學》課時有限且固定,然而課程教學過程中涉及作物病害種類多而泛。根據課程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重點講授作物重要以及重大病害,而對發(fā)生規(guī)律相似的植物病害和一般重要病害以自學為主。例如,以水稻病害為例,我們讓學生自主選擇任一種水稻病害,自己收集資料和材料制作課件,課堂上安排專門的時間讓學生講述,讓學生當一回“老師”,真正地參與教學,體會教學;教師作為“學生”坐在下面和其他同學對講課的同學進行點評和解答問題。通過這種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充分體會到了收集材料時的艱辛,同時進一步體會到了老師備課和講課的辛勤勞動,促進了師生的相互了解和加深了師生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鍛煉。
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突出案例式教學這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在課堂講授中的應用。具體做法為,我們把生產中的病害診斷和病害防治的典型案例融入課堂講授,讓學生在案例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啟發(fā)學生觸類旁通。例如我們在講述完禾本科銹病綜合防治方法后,啟發(fā)學生思考是否這種防控策略可利用到豆科銹病的防治上,甚至延伸到活體營養(yǎng)寄生菌造成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的應用。通過案例學習,啟發(fā)和開拓了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討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病害認識的辯證思維能力,因此,在每一章課程內容將結束時,我們布置1~2個具有辯證思維的題目讓學生思考。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時間設置為5~10分鐘,在課堂上討論和辯論,要求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自由發(fā)揮,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造的獨創(chuàng)精神。例如,薯類病害這一章結束后,我們布置這樣一個題目“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已經有百年歷史,針對病害的防治策略也已較為成熟,為什么現(xiàn)在該病害仍然時常發(fā)生且對馬鈴薯產業(yè)具有重大威脅?”我們提示學生通過病菌毒性變異角度出發(fā)思考這一問題,辯證思考綜合防治該種病害的策略和方法。在研討課上,學生討論時雖然有些觀點不夠全面,但是課堂氣氛熱烈,積極發(fā)言的場面讓人高興和振奮。
3.豐富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作為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對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農業(yè)植物病理學》課程來講,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的一個有效方法。早在2002年,我們在教學中就推廣利用多媒體手段,從而大大豐富和增加了課程教學信息量,并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多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直把網絡教學作為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重點建設內容之一。近年來,我們一邊教學,一邊充實、改進教學課件,先后實施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院級和校級教學改革項目3項。目前本課程的網絡建設已全部完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瀏覽課程的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習題庫及實驗指導等課程相關資料。網絡專門設置了答疑窗口,同學們在預習、學習和復習的時候如果存在疑問,可直接與老師在線交流,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課程組進一步加強了網絡課程素材庫的建設,已收集植物病害癥狀圖1000余幅,植物病原超微和顯微結構圖各80和300余幅,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
二、實驗實踐性教學的改革
1.強化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由于《農業(yè)植物病理學》為農學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之一,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將直接影響其就業(yè)及從事高層次研究的學習。因而,我們將實驗實踐教學改革作為本課程教改的重點。在新教學大綱中沒有安排實習課和總學時減少的情況下,為加強實驗實踐教學,我們使理論課與實驗課的學時比例達到1:1,進一步提高了實驗課程學時比重;同時專門安排了8個實驗課次中的1個課次內容為植物病害的田間調查與病害診斷。其次,變原來的固定實驗課時間為根據生長季節(jié)中作物病害發(fā)生情況隨時調整實驗教學時間,1個課次的田間病害診斷根據田間作物病害發(fā)生危害情況而確定上課時間。通過改革,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經驗,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了學生對理論課程的理解和本地常發(fā)性病害的了解。
2.減少驗證性實驗內容,提高綜合性實驗比例。實驗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科研思維能力。在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中學生所進行的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即老師通過講解要觀察的植物病害的癥狀特點及病原菌形態(tài)特征,讓學生對病害有初步認識,然后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病原形態(tài)去印證病害,這樣導致學生在實驗課上喪失主動性,動手機會減少,缺乏進一步探究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的主動意思。
為了克服傳統(tǒng)實驗教學的弊端,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首先我們在實驗時盡量提供新鮮的植物病害標本或病菌培養(yǎng),從而保證實驗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其次,課堂上我們提供實驗材料或者安排學生到田間采集病害材料,但是不對病害基本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和步驟,自己觀察病原菌形態(tài),自己查閱資料,自己確定病害,得出初步結果;最后,老師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評比,共同討論該種病害病原的特點以及與其他似病害病原的區(qū)別,讓學生真正能夠掌握病害的實質。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學生對病害的認識印象更加深刻,并且能切身體會到病原物與寄主之間的密切互作關系;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和綜合能力。
3.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和參加各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鼓勵有良好科研潛力的學生走進實驗室,根據他們的科研興趣幫助他們聯(lián)系自己喜歡的研究生導師,通過參與導師的研究項目或進行自己感興趣的科研項目提高個人的科研素質及動手能力。通過這種活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科技興農思想,增強了學生的科技意識,而且為以后的研究生生涯或科研生涯奠定了較好的知識基礎和科研經歷。此外,我們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各種國家級、省級及校級的大學生科創(chuàng)活動、具有當地特色的“田園使者”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服務三農。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為了激發(fā)和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在考核方式上我們進行了多項改革。首先,我們結合《農業(yè)植物病理學》的教學大綱要求確立考核目標,包括考核學生對農業(yè)植物病理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實踐技能、專業(yè)素質水平等。然后,建立新的多樣化考核體系。新的考核體系增加了新的考核項目,課程總成績由原來的平時考核成績(10%)、實驗課程成績(20%)和期末考試成績(70%)3項,變?yōu)槌銮诳己顺煽儯?%)、分組討論成績(5%)、課程研究論文成績(5%)、實驗課程成績(25%)和期末考試成績(60%)5項。新的考核體系將期末考試所占比重由原來的70%減少為60%,實驗課成績提高為25%,平時考核成績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所占比重提高為15%。對于課程總成績中主要組成部分――期末考試成績和實驗課成績,我們考核內容設計基本思路就是從基礎理論入手,以基本技能培養(yǎng)為突破點,使考核的內容有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提高。期末試題內容通過召集課程組老師討論,組建習題庫。題型采用多樣化的形式,有中英文名詞解釋、填空、判斷、簡答和論述題等各種題型,保證每種題型所占比例科學適中。實驗課成績根據學生對實驗內容的了解、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及實驗報告內容的正確性來評定。
該項改革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2011級的三屆農學專業(yè)本科生教學中運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過教學改革,激發(fā)了學生對《農業(yè)植物病理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為將來參加農業(yè)生產和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專業(yè)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學文,王源超,邵敏,吳耀清,鄭小波.農業(yè)植物病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7,(5):68-69.
[2]楊軍玉,朱杰華,董金皋.結合學科特點的《農業(yè)植物病理學》教學改革和實踐[J].河北農林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9,(11):477-479.
[3]張愛香,甕巧云,張紅杰,袁軍海,吳玉環(huán).農學專業(yè)農業(yè)病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農業(yè)與技術,2010,(12):127-129.
[4]鄢洪海,李寶篤.《農業(yè)植物病理學》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成效[J].農業(yè)教育研究,2009,(2):18-20.
[5]齊慧霞.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高素質植保人才――“農業(yè)植物病理學”的教學改革[J].河北科技示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71-74.
[6]張亞玲,臺蓮梅,靳學慧.農學專業(yè)植物病理學實驗課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0,(3):96-97.
[關鍵詞]教學方法 口腔組織病理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0-0144-02
口腔組織病理學是口腔專業(yè)的基礎課,是其他口腔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的基石。它以形態(tài)學為基礎,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它是聯(lián)系醫(yī)學基礎和口腔臨床醫(yī)學間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口腔組織病理學的學習,可以從病理的實質變化去解釋臨床上出現(xiàn)的表面現(xiàn)象,并為口腔臨床的正確診斷,治療以及預防打下堅實基礎和提供科學依據??谇唤M織病理學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后續(xù)口腔臨床課程的教學效果。在探索提高口腔組織病理學教學質量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采用不同的有效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該課程的教學中,使這門學科的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xiàn)敘述如下。
一、啟發(fā)式教學法
對于概念性較強的理論部分及難點,我們以LBL教學法為主,以保持基礎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LBL教學法是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體,傳授知識具有準確性、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在LBL教學中我們以啟發(fā)式教學法為主,啟發(fā)式教學是一種古老而長青的教學指導思想,它起源于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F(xiàn)代教學論中的啟發(fā)式教學,其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xiàn)內在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實現(xiàn)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1]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但其中心思想都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啟發(fā)式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深入思考是我們的目的。如在講口腔組織病理學的各章節(jié)中我們重點強調牙體硬組織與軟組織牙髓的關系,牙周膜的分布特點,牙髓和牙周膜神經的特點等,然后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解釋為什么“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牙髓病與根尖周炎的關系及疼痛特點等。同時也為后期講解牙體,牙周疾病留下思考。啟發(fā)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復習已學知識,加深鞏固現(xiàn)學知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
二、多媒體與板書結合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現(xiàn)已被廣泛地應用于醫(yī)學教學領域中。 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枯燥和乏味的現(xiàn)狀,授課時圖文并茂,不但能便于學生的理解,還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易于理解和記憶的教學目地。特別是多媒體在形態(tài)特征描述教學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如口腔組織病理教學中有許多正常和病理的組織圖片,利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更加準確和快捷地獲得所需知識的直觀感受,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但是,隨著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領域的普遍應用,它的一些不足之處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如多媒體教學授課容量大,授課速度快,學生往往只是機械地聽講,不容易記筆記[2],使學生思維跟不上教師講課進度,造成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重點和難點不易把握,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量相對減少,課堂學習效果受到影響,其次學生長時間觀看屏幕,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多媒體,授課思路展開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教師個人魅力的展示。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口腔組織病理學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二者取長補短,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如多媒體課件組織圖片真實、直觀,而板書、線條圖清晰,板書構圖示教演繹更具感知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將兩者相結合,能使學生思路更清晰,更容易理解。對某些重點內容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適當的采用板書文字、圖表和簡圖插入進行強調,邊敘邊寫,邊講邊繪,在書寫板書的過程中,學生的目光被轉移到了黑板和教師的身上,使學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同時也消除了視覺疲勞。板書插入無形中也有效地控制了授課的節(jié)奏,給學生留出了消化和吸收知識的時間。多媒體與板書結合教學法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認知效果,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掌握。
三、PBL教學法
為了提高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在一些章節(jié)中采用PBL教學法。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y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3]與傳統(tǒng)教學法比較,PBL教學法優(yōu)勢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強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查找本人所需的信息,提高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2.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按學習需求來驅動;3.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技能;4.加強了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同時避免了學科間不必要的重復,有利于學生將不同學科的信息整合在一起;5.密切了師生間、同學間的關系,培養(yǎng)了人際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4]如在牙體病、牙周疾病各章節(jié)中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和牙周炎都是一些常見病,有些疾病同學親身經歷過或聽說過,吃糖與齲齒的關系多數同學知道,細菌的生物特性在微生物學里已學過,牙髓病、根尖周病和牙周炎病理學上都是炎癥表現(xiàn),病理學都已上過,齲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病變的連續(xù)發(fā)展過程,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觀察到疾病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病理改變,臨床表現(xiàn)和結局。根據教學內容我們設計出適合學生自學研究,同時又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體系,教師作為主持人引導學生提出探討的線索,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問題中,擴展學生已有的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觀察和分析,讓學生圍繞問題找資料,進行問題討論、思維、推理、分析和總結。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有準備和發(fā)言,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研究新問題,對學生分歧較大的問題,給予相關的提示和指導,但留給學生課后繼續(xù)探討和解決。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和收集到的資料參與討論,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發(fā)求知、自覺探索的學習理念。通過討論使學生把各學科的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通過PBL教學,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習從單向思維方式轉為多向思維方式,靈活運用知識。提高了學生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加強了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又避免教師上課內容的重復講述。
四、實踐教學法
口腔組織病理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涉及大量的組織學和病理學圖片,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實驗課的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實驗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真正理解書本上對組織結構、形態(tài)變化的抽象描述。口腔組織病理學的實驗課主要是看大體標本和顯微鏡下看切片。顯微鏡下看切片是難點,尤其是病理切片,學生反應像看地圖,里面山山水水,看不懂,很難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病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上采取了將多媒體教學與看組織病理片相結合,病例分析與看組織病理片相結合,看組織病理片與繪圖相結合,正常組織形態(tài)與病理狀態(tài)下的組織形態(tài)相對照的教學方法,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在實驗課引導學生看片,不僅要認識是“是什么組織或病理改變”,更要知道 “為什么”和“結局”。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把前后所學的相關知識融會貫通,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同時利用短學期實訓課讓學生制作正常和齲齒的牙齒磨片,在制作過程中學生既可以了解牙齒的硬度,又可以觀察正常牙齒的形態(tài),以及齲齒的硬度和形態(tài)改變,學生對自己制作的牙片很期待,所以在顯微鏡下看片也會格外認真。
五、結論
長期以來,在口腔組織病理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兩多兩難”,即學習內容多,抽象概念及形態(tài)描述多,理論知識記憶難,顯微病理形態(tài)掌握難。[5]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探索怎樣提高口腔組織病理學的教學質量。針對口腔組織病理學理論抽象難懂,微觀形態(tài)、結構變化多樣的特點,我們將多種教學方法在不同章節(jié)中靈活運用,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啟發(fā)引導為主線,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懂,易記,易掌握。同時,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可以啟迪學生的多向觀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知識,具備有效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 注 釋 ]
[1] 武向梅.啟發(fā)式教學法在醫(yī)學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3):169.
[2] 周靜萍,王南.提高口腔組織病理學教學質量的體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1(2):317-319.
[3] 于述偉,王玉孝.LBL、PBL、TBL教學法在醫(y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5):100-102.
關鍵詞:臨床病理討論課;病理教學;應用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8(b)-0000-00
臨床病理討論課顧名思義是通過在具體課堂教學中結合典型的真實的臨床案例,讓學生針對這一病癥以及這一臨床案例進行相應的談論,教師通過將探討的問題不斷的深化,來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該臨床案例的發(fā)病機理,發(fā)病狀態(tài)以及治療方向等,在該過程中能夠實際的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在病理教學中實際的融合臨床病理討論課,對于提升病理教學的質量以及提升學生對于病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有相應的促進效果,為明確化臨床病理討論課應用于病理教學的觀念正確性,需要對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意義探討分析。
1.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醫(yī)學發(fā)展的不斷進步,對于醫(yī)學領域中各科的教學要求以及教學目標規(guī)定也就相應的提高,病理學就是其中一種學科,病理學是醫(yī)學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針對病理學教學提出的主要教學要求以及教學目標為學生全面的掌握以及理解病理學理論知識,學生擁有豐富熟練的臨床經驗,學生能夠活用病理學知識,學生病理學學習主動性高,學生應對突發(fā)事件以及對于實際場景病理判斷能力強等。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病理學教學現(xiàn)狀與該目標相距甚遠,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病理學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傳統(tǒng),以理論教學為主,對于學生臨床能力不重視,師資力量薄弱,師生關系僵硬,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能力一般,病理知識學習較為表面,臨床經驗不足,實際應對能力弱,沒有探索精神以及沒有自主學習意識,病理學教學無法取得進一步發(fā)展提升[1]。病理學教學成果不明顯,這對于醫(yī)學的發(fā)展而言十分不利,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這一局勢,通過對現(xiàn)今病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能夠確定病理教學中最需要更正的問題就是紙上談兵,采取的具體改進對策是引進臨床病理討論課這一教學模式,臨床病理討論課重視臨床能力以及臨床案例教學和實際的接觸,能夠實際的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步驟為選出臨床案例,提出相應問題,學生討論,分析解決問題,解剖實例展示,總結知識,這樣教學步驟之間的銜接緊湊化,教學的效率質量得到實際提升,學生對于病理知識的掌握更為全面化,同時臨床經驗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積累。由此可見,臨床病理討論課應用于病理教學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2.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探究
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仍舊十分局限,范圍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各大院校沒有實際的了解以及體會到臨床病理討論課的作用,對于病理教學的實際促進作用,為改變各大院校對于臨床病理討論課的認識,就需要實際的分析列舉出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進而引起各大院校的注意,對此重視,加強研究以及應用力度,讓臨床病理討論課的作用得到全面的發(fā)揮[2]。
2.1.臨床病理討論課改進病理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
臨床病理討論課的引入沖擊了傳統(tǒng)的病理教學模式,病理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得到實際的提升改進,具體表現(xiàn)為臨床病理討論課的引入,增加了學生的臨床學習內容,增加了學生臨床接觸的機會,病理教學模式往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向發(fā)展,理論實際結合教學模式是一種科學的、合理的、適合現(xiàn)今病理教學需求的教學模式,在該基礎上的教學方式也往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如臨床病理討論課是采取小組討論方式,師生辯論方式,實際情景討論方式,實驗解剖討論方式等,該種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能夠較大限度的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在該環(huán)境下學習能夠實際快速有效的提升病理教學的質量[3]。
2.2.臨床病理討論課促進學生能力全面化提升
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還包括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首先通過病理討論課引入實際的病理案例,讓學生更為深入的了解病癥、病理、并發(fā)癥等,同時提供解剖接觸機會,這樣能夠抓住學生對于新奇事物好奇的心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于病理知識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對于病癥的探究以及對于病癥的了解逐漸往主動化的方向發(fā)展,同時通過增加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從抽象往具體化方向發(fā)展,對于知識的認知深刻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在此過程中還能夠接觸到相應的設備以及相應的操作流程,這對于病理診斷的進一步發(fā)展有實際的促進作用,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過程中還能夠發(fā)揮將相關課程知識進行聯(lián)系的作用,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知識聯(lián)系能力,鍛煉學生知識綜合性學習能力,學生在該過程中隨著學習的能力逐步提升,學習的興趣以及自信心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探索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在臨床病理討論過程中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知識以及自我的理解,在該過程中學生為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落后,會主動的搜索資料,在該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步積累知識,能夠為學生今后進行臨床工作奠定基礎[4]。
2.3.臨床病理討論課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臨床病理討論課還能夠增加師生的互動機會,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緩解師生之間的僵硬關系,因此,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應用過程中不僅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質量,還能夠實際的降低教師的教學負擔,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教師在于學生交流過程中也能夠逐步發(fā)現(xiàn)病理教學的改進方向,教師在臨床案例查找過程中也會發(fā)現(xiàn)自我的不足之處,進行資料的查詢,豐富自我的知識量,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實際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儲備量也得到實際的提升豐富。
結束語:
臨床病理討論課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較為明顯,對于病理教學的發(fā)展有實際的促進作用,臨床病理討論課能夠全面的提升教學方式、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質量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素質,這對于病理教學突破性發(fā)展有實際的促進作用,病理教學的提升對于醫(yī)學的發(fā)展有側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劉麗華,趙靜,曹翔宇等.《病理尸檢技術及病例討論多媒體課件》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和意義[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8,10(4):577-578.
[2] 李道坤,張帆,山超等.TBL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在地方高校病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3,(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