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普通化學和無機化學的區(qū)別范文

普通化學和無機化學的區(qū)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普通化學和無機化學的區(qū)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普通化學和無機化學的區(qū)別

第1篇:普通化學和無機化學的區(qū)別范文

“三步法”的指導思想是:向課堂要效益,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施素質(zhì)教育。主要內(nèi)容是:把一次課劃分為三塊,分三步走:第一步提出問題,第二步分析問題,第三步解決問題。下面逐一說明之。

第一步,提出問題

把本次課的學習目標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并寫在黑板上,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本,試著解答這些問題。告訴學生,看書時,不懂之處可隨時舉手提問,看完后,教師將隨機抽查上述問題。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注意力會高度集中,能抓住教學的重點,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通過學生所問的難點,也能了解學生的狀況,講課時便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擊中要害。例如,講解“緩沖溶液”時可提出以下五個問題:(1)什么是緩沖?(2)緩沖溶液的組成是什么?(3)緩沖作用的機理是什么?(4)緩沖溶液的pH值如何計算?(5)如何理解緩沖溶量?

第二步,分析問題

這一步是整堂課的主線,重點由教師引導剖析。首先教師可將上一步提出的學習目標向?qū)W生提問,難一點的題目可問優(yōu)等生,易一點的題目可問中等生??牲c名提問,也可學生自行舉手回答。根據(jù)學生不完整的答案,教師可進一步啟發(fā),并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如此一來,課堂氣氛就活躍了,學生的主動性被調(diào)動起來,會積極地進行思考。尤其是怕被老師再次點名,加上小組之間存在競爭,心想一定要拿出正確答案來。因而開小差、講小話的同學很少。學生從回答及討論中,鍛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提高了同學之間的協(xié)作水平,并增大了膽量。比如,第一步提出的緩沖溶液問題,根據(jù)學生的疑問,可這樣分析:“緩沖”從字面上講就是緩和沖突,緩和沖力,也就是本來應該改變,結果因為某種原因沒有改變或者基本不變,得到了緩解,這就是緩沖;如果在溶液中加入HCl或NaOH,那么溶液的pH值按一般情況應該降低或升高,但由于緩沖對的作用,溶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不變,這就是緩沖溶液;大多數(shù)化學反應,尤其是生物體內(nèi)的化學反應都需要一個適宜而穩(wěn)定的pH條件才能進行,例如,在生物體內(nèi)的生理化學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需要在特定的pH條件下,才能發(fā)揮有效作用,若pH稍有偏離,酶的活性就會降低或失去。又如,正常人體血液的pH范圍為7.35―7.45,若超出這個范圍,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或堿中毒,那為什么人體血液能保持在這狹小范圍內(nèi),原因就是血液中存在著緩沖對。什么是緩沖對?簡單點說,緩沖對就是共軛酸堿對,如果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共軛酸堿對,就能夠中和或者說消滅外來的少量酸堿而保持溶液的pH不發(fā)生明顯變化,這就是緩沖作用的機理。緩沖溶液pH值的計算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關鍵是要知道緩沖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記住該公式,尤其是要理解混和前的濃度、混和后的起始濃度與平衡濃度之間的區(qū)別,核心是找得到混和后的平衡濃度,那么,計算也就迎刃而解,在教學中,老師要帶著學生一起分析解剖例題。每一種緩沖溶液存在所謂的共軛酸堿對,這里的“大量”實際上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因此緩沖溶液只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只能加入限量的酸堿才能保持pH值基本不變,如果外加強酸、強堿的量較大時,緩沖溶液對強酸、強堿的抵抗能力就逐漸減弱乃至最終消失,這就是緩沖能力問題,定量地表示緩沖能力大小的物理量便是緩沖溶量,緩沖溶量的大小取決于緩沖溶液的總濃度和緩沖比:(1)當緩沖比一定時,總濃度愈大,抗酸抗堿成分愈多,緩沖溶量也愈大;反之總濃度愈小,緩沖溶量愈小。當緩沖溶液在一定范圍內(nèi)稀釋時,由于總濃度減小,緩沖溶量也會減小。(2)緩沖溶液的總濃度一定時,若緩沖比等于一,則緩沖溶量最大。

第三步,解決問題

這一步是整堂課的尾聲。根據(jù)教師的引導分析,學生的小組討論,問題的答案已經(jīng)“昭然若揭”了,教師只需歸納即可。于是依據(jù)正確結論,可再布置幾道課堂練習讓學生完成。例如,上面提到的緩沖溶液的講解,通過第一步五個問題的提出和第二步相應問題的分析,答案已經(jīng)非常明朗,現(xiàn)在,老師只要將五個問題進行梳理和總結,學生便掌握了緩沖溶液的本質(zhì)和內(nèi)在聯(lián)系,印象也很深刻,這樣,也就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這三步緊密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成為一個有機體,三者不可偏廢。第一步開門見山提出目標,第二步順水推舟切入正題,第三步水到渠成得出答案。學生通過教師對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答,能學到科學的思維方法?!叭椒ā蹦軌蚺囵B(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便能很好地完成“教學”,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可行的。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不同的課程,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于敬海.醫(yī)用化學(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謝吉民.醫(yī)學化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