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教育信息化制度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信息化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信息化制度

第1篇: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論文摘要:在信息化時代,圖書館肩負著對讀者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重任,本文探討了圖書館開展信息教育的優(yōu)勢,提出了對讀者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一些措施。

信息資源與其它大多數物質資源不同,它是一種智力資源,如何使有限的資源充分發(fā)揮作用,使讀者能更有效的利用資源,圖書館員肩負著對讀者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信息素質教育包括信息意識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意識即人們對信息的自覺反應,從信息角度出發(fā),對信息的敏感度判斷、分析、吸收的程度。信息能力即人們搜集、貯存、處理、檢索、利用和傳遞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和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力等。信息素質教育是一種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讀者的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能力等所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用以激發(fā)讀者的智慧和潛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

一、圖書館開展信息教育的優(yōu)勢

1.多元化信息資源的優(yōu)勢

圖書館的大量信息資源是其它服務機構所無法比擬的,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收藏著古今中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大量的文獻資料。尤其是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使得圖書館除了擁有傳統(tǒng)的紙質文獻資源,館藏電子信息資源、虛擬信息資源也更加豐富。

2.良好的信息學術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優(yōu)勢

圖書館擁有濃厚的信息學術環(huán)境優(yōu)勢,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和獨特的學術文化氛圍。目前大多數圖書館能為讀者提供優(yōu)美、舒適、安逸的閱讀環(huán)境?,F代化設備和功能強大的電子閱覽室、檢索室、放映廳、報告廳能滿足讀者不同需要。

3.高素質的信息專業(yè)人才優(yōu)勢

圖書館員不僅是信息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決策者,更是信息素質教育的積極實現者。圖書館員不僅具有圖書館自動化的理論知識,網絡的普及及電子出版物的涌現,使得圖書館員對信息的加工與處理的技術也日趨完善。

二、圖書館對讀者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1.利用圖書館各種虛擬參考服務的方式,對讀者進行信息意識和能力教育

過去圖書館對讀者的信息意識培養(yǎng)多是一些直接的面對面的方法,隨著圖書館現代化條件的日趨先進,圖書館更多的為讀者提供了以計算機為媒介平臺的網絡檢索工具,培訓讀者如何科學評價與利用網上書目、網絡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學習網絡信息檢索方法與技巧,利用咨詢服務等交互式虛擬參考服務的方式來回答讀者關于搜集、貯存、處理、檢索、利用和傳遞信息方面的問題,讓讀者了解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和虛擬的網絡信息資源,學會查找本館網絡資源和虛擬的網上資源,使讀者能以最有效、最便利的方式獲取需要的信息,并對各種信息加以綜合利用。

2.培養(yǎng)讀者的情報思維方式

圖書館收藏有古今中外各種學科、各個流派、各種專業(yè)的文獻,是重要的科學情報源,這些豐富寶貴的資源對提高讀者的信息素質無疑是重要的精神食糧。要想充分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就要培養(yǎng)他們的情報能力和情報思維能力,要針對不同的讀者進行不同的信息素質教育。以開展講座等形式講解獲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技巧,培養(yǎng)他們面對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交融、大量新知識不斷涌現的現象能夠巧妙甄別,正確選擇。  3.培養(yǎng)讀者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

網絡的熱潮已經席卷全球,互聯網的信息成為人們檢索的重要途徑。在信息化的社會,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無疑將無法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對讀者進行網絡知識的普及,就是指導他們如何利用錯綜復雜的網上信息,以期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需要,使他們能夠不再局限于到圖書館尋找紙質資料。但是網絡信息數量繁多,良莠不齊,更新速度快,如果盲目查詢沒有一定的檢索知識,不熟悉網絡工具的使用方法,不會有效的利用電子文獻,不懂得選擇所需數據資源,就很難從網絡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獻資料,因此,在信息超載和紛繁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中,圖書館應教會讀者如何利用網絡去搜集鑒別和獲取信息,這是目前圖書館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圖書館實施信息素質教育的措施

1.加強文獻信息的建設

現代圖書館的工作應把激發(fā)和活化凝固在文獻中的知識信息做為首要任務,加強文獻信息的建設工作,對文獻的收集工作要擺脫傳統(tǒng)的“等、靠、要”的思維定式,主動深入社會,廣開信息源,擴大訂購渠道,加強與讀者的相互溝通與了解,加大對文獻的深加工服務,充分利用本館的現有資源,進行綜合分析提煉,并使成果向社會推行,讓文獻中蘊藏的大量信息資料能最大限度地被社會各界讀者所利用。

2.構建以計算機為媒介平臺的網絡檢索工具,推進信息素質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采購電子圖書、數據庫等途徑,逐步擴大電子信息館藏比重。要適時更新網站硬件,及時升級軟件,擴充功能,不斷提高網絡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要切實加大信息素質教育的資金投入,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安排,為信息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3.加強圖書館專業(yè)人員隊伍建設

在人類社會邁向信息化進程中,圖書館員不但負擔著傳遞信息的重要任務,還要肩負起生產信息、整合信息的重任。隨著人們對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長,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各類學科高度分化與綜合,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不斷涌現,讀者對信息獲取的速度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圖書館加強人才的培養(yǎng),建立起一支具有廣博知識,較高理論水平,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熟練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反應能力的信息服務隊伍,以適應時代需求。

參考文獻

第2篇: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制度是一切社會團隊生存發(fā)展的支柱,在當今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里,一個團隊的起步、發(fā)展、壯大與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為了我院的生存與發(fā)展,我院全體醫(yī)護人員能緊密團結在院黨委周圍,堅持走規(guī)范化、制度化道路。

規(guī)范化、制度化體現于方方面面,作為精神心理科,在工作當中存在一些特殊性,各項制度的遵守都不能少,安全制度的落實可謂是重中之重。工作過程中科主任、護士長會上強調會下重復,平時對我們說的最多的是安全問題,抓的最嚴仍是安全問題。安全問題成為我們科工作的核心,從而使每個工作人員都不能忽視。

我們科室的特殊性就在于所有的患者由于受精神癥狀的支配,可以出現自殺、沖動傷人、毀物等破壞性行為,無自知力否認有病而拒絕住院與治療,表現出沖動、反抗或外走,工作人員的疏忽與處事不冷靜也可導致意外情況的發(fā)生,總之危急意外情況貫穿于我們整個工作過程中,因此要求我們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隨時警惕不安全因素,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都不能疏忽。工作當中首先要保證環(huán)境安全,我們科病室設施要安全,要隨時損壞隨時修理,病區(qū)、辦公室、配餐室等場所要隨時上鎖,病區(qū)的危險物品要嚴加管理,如藥品、器械、銳利物品、繩帶等要定點放置包括病人剪指甲、刮胡子都要在護理人員的看護下進行并及時收回。其次還要加強安全檢查,凡患者入院、會客、假出院返回、外出活動返回均需作好安全檢查,防止危險物品帶入病房,每天要對整個病區(qū)環(huán)境、床單元以及患者一切可能存放危險物品的地方進行安全檢查,如果發(fā)現患者有強烈的自殺企圖,嚴重的暴力傾向,要將患者暫時隔離開來,或給予保護性約束。

特殊的科室要求我們有特殊的護理方式,作為我們科室的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一般的基礎護理還要懂得特殊的專業(yè)護理,我們護士要熟悉病史,了解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護理要點、注意事項、對有自殺、自傷、沖動傷人、出走行為的患者隨時注意其動態(tài),嚴重者安置于重病室24小時重點監(jiān)護,為確保安全還要加強巡查嚴防意外,我們護士必須15分鐘巡視一次,重點患者不離視線以便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預防意外,特別是在夜間值班時要求我們要有更高的責任心,做到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這樣才能保證每個班的安全交接。此外為了患者能早日康復,早點回到社會中,我們工作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要根據不同癥狀的患者進行不同的心理護理,要懂得尊重、關心、理解患者,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減少痛苦促進恢復,每當那時看到他們有一點點的進步,哪怕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的改變,也會讓我們感到無限的欣喜。

是的看到患者一個個來了,又一個個走了,我們在感到欣慰的同時又感到一種無形的責任,這種責任告訴我們更要自覺地落實好院領導提出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管理,更好地履行我們的天職:全心全益為人民服務!

第3篇: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一、中職生閱讀調查現狀及分析

閱讀具有很強的時代性,閱讀媒介的變化必然帶來閱讀方式的改變,閱讀的內容、工具和時地也因此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受數字媒介迅猛發(fā)展的影響,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等)的接觸率為50.1%,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個百分點,其中41.9%的國民進行手機閱讀。74.2%的網民將“閱讀新聞”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

《2014年移動閱讀報告》基于海量用戶行為和調查數據,勾勒了移動閱讀用戶群像特征以及整體使用情況。報告顯示,中國人2014年電子書總閱讀量已經超過14億冊。此外,報告還揭示了移動閱讀的一些趣味性規(guī)律:比如閱讀高峰期永遠在床上(占34.5%),在公交或地鐵上占28.6%,有12.7%的人會在馬桶上讀書;閱讀的時間除了22點睡覺前后,12點、18點分別出現兩個閱讀的活躍期。

我校也進行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職生課外閱讀實踐及指導調查報告》,有效問卷數為1465份,涉及的專業(yè)有軟件網絡部、商貿部、旅游部和會計部,問卷涉及閱讀方式、閱讀工具、閱讀時間和閱讀場所等問題,從而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而為中職生課外閱讀開出藥方,以下是問卷呈現出的幾大特點:

第一,學生的閱讀方式和工具發(fā)生了改變。學生雖然更偏愛紙質書籍,偏愛紙質書籍的人數為783人,占比53.4%,略勝于電子書籍,但在實際閱讀中卻呈現出相反的態(tài)勢。每天閱讀紙質書籍30分鐘以內的有803人,占60%,30分鐘以上的有549人,占比40%;而每天閱讀電子書籍30分鐘以內的有704人,占55%,30分鐘以上的648人,占45%??梢哉f,紙質書籍作為傳統(tǒng)的閱讀媒介仍然占據著學生的主流習慣,但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卻更不由自主地選擇電子書籍。而在電子閱讀工具的選擇上,手機占89.9%,形成壓倒性的優(yōu)勢,電腦和電子閱讀器分別只占6.3%和3.9%,校園隨處可見“低頭一族”。

第二,閱讀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所謂“碎片化”就是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閱讀中的碎片化除了閱讀時間被分割成長短不等的碎片,在內容上,也意味著閱讀的注意力難以持久,很難按照一個思維邏輯過程完整地看完一本書。根據對學生閱讀時間和地點的調查顯示,學生的閱讀時間都被分割成長短不等的碎片,如:29%的在睡前,20%的在午休,15%會在上廁所,15%在課間,13%在等車時,還有8%在飯前。閱讀的層次上也隨之降低,閱讀更容易被標題黨的文章所吸引。

第三,閱讀內容上缺乏經典,呈現出“輕閱讀”的趨勢,他們的閱讀內容以實用和娛樂為主,缺乏經典的引導和沉淀。據調查結果顯示:26%的學生選擇的是生活實用類圖書,選擇勵志類圖書和娛樂休閑資訊的均為19%,新聞時政類的占15%,文學作品占14%,專業(yè)教輔占7%。其中文學類圖書中,青春校園小說最受歡迎,占22%;其次是網絡文學和武俠小說,均占19%;依次是言情小說(16%)、科幻小說(11%)、名著(7%)和散文詩歌(5%)。

第四,閱讀習慣還有待改善。閱讀中是否有做筆記的習慣,35%的學生有做筆記的習慣,37%的偶爾會做,28%的從來不做。而做讀書筆記的方式,29%的學生會佳句點評,29%的會提出自己的看法,26%的摘抄好詞佳句,8%的會寫下心得體會,8%的會圈點批注。提起閱讀計劃,只有56%的學生有過制定計劃進行有規(guī)律的閱讀,44%的學生沒有計劃,看到感興趣的才讀。

在問到為何閱讀量會少這個問題時,21%的學生認為是閱讀氛圍不濃厚,19%的學生說學習壓力大,17%的資源不足,13%的信息獲取途徑不足,11%是沒有閱讀興趣,9%缺乏選書指導。

二、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生課外閱讀的對策研究

根據《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職生課外閱讀實踐及指導調查報告》,結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和《2014年移動閱讀報告》,電子閱讀已經成了不可逆的趨勢,閱讀工具也更集中于手機終端。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因勢利導,既能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量,又能著眼于課外閱讀的質,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步驟地推進:

首先,打造書香校園,培養(yǎng)閱讀氛圍,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

在校園硬環(huán)境上,讓學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營造校園良好的書香靜態(tài)環(huán)境,打造班級的閱讀氣氛。我校向來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體現為生本教育,在活動中學生自主管理。同樣在書香校園的建設上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開展“我的校園我做主”的主題活動,以專業(yè)部為單位,將校園的走廊和板墻劃分為幾個大的區(qū)域,讓學生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搜集名人關于讀書的名言或者壁畫制作出來并掛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讓學校呈現出一番讀書的文化景觀。裝點書香校園也可以輻射到班級,在班級的軟裝飾上著力,讓“讀書”上墻,可以粘貼名人名言,也可以在每個班級設立“微圖書館”,同學們可以把自己買的好書帶到班級來,跟同學一起分享好書。

在校園軟環(huán)境上,學校倡導閱讀,可以在每周的晨會上,按班級順序進行好書推薦,并將稿件推送至圖書館公眾微信號,并在每學期末進行投票評獎;在廣播站開辟“一職之聲――我的微書評”專欄,把學生的優(yōu)秀微書評在校園廣播中播放。圖書館可以多開展一些有關讀書的活動,比如在全校開展“閱讀月”的系列活動,開展征文活動,開展“微書評”征集活動,圖書館還可以進行年度借閱量統(tǒng)計,對排名前十和前二十的學生全校表彰。

其次,做好閱讀的指導和推薦,增加學生閱讀的量,提高學生閱讀的質。一是走進圖書館,讓學生與書的接觸率增加,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圖書館為新生開展讀者培訓,讓新生熟悉圖書館的館藏,了解圖書館的檢索方式,并關注微信公眾號“一職圖書館”,以及時了解圖書館的動態(tài)和參與圖書館的活動。二是以班級語文老師為輻射點,可以在每個班級開展“閱讀課”,教師每學期可以重點推薦幾本書,也可以在班級定期開展“圖書分享會――好書一起品”的活動,從學生相互影響的角度提到學生閱讀的質量。三是根據《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職生課外閱讀實踐及指導調查報告》,語文科組和圖書館給全校學生開出推薦書目,書籍涉及專業(yè)類和非專業(yè)類。閱讀的指導和推薦,對于整體閱讀興趣不濃和閱讀主動性不高的中職生來說,是一種指引和促進,希望學生才能在漫無目的的閱讀中找到方向。

再次,提高手機閱讀的質效。鑒于閱讀工具的改變,手機閱讀已經成為主流閱讀,是通過手機進行視覺觀看的一種閱讀方式,包括手機新聞、手機短信(微信、微博)、手機網頁、手機圖書。它雖然呈現出碎片化、輕閱讀的弊端,但手機閱讀也有它獨特的優(yōu)勢,比如微傳播的功能和互動性,如何揚長避短提高手機閱讀的質效也是我們研究的一個方面。

手機閱讀的傳播類似于病毒傳播,速度很快。我們可以通過手機閱讀的傳播功能,利用校園網絡、微博和微信等平臺定期介紹好書新書,進一步做好閱讀的推薦;也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質的網絡平臺或者公眾微信號,比如古文故事、中華好詩詞等,以此來拓展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

手機閱讀具有較強的互動性,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零星的閱讀心得,教師鼓勵學生跟帖評論,互動的評論也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微書評”比賽活動,同時推送到“一職校圖書館”公眾微信號,可以通過學生的推薦帶動校園的閱讀氛圍。

第4篇: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摘要:廣東區(qū)域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本著教育公平思想和平等原則,以個體、學校和社會作為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主體,進行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內涵和層次設計。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形成了“設施完善、網絡暢通、資源豐富、應用高效”的基礎教育信息化體系,其均衡化發(fā)展經驗值得全國借鑒。

關鍵詞:區(qū)域教育;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

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經歷了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由最初的普及、建設階段發(fā)展到深入發(fā)展和全面應用階段。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時,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基礎教育不均衡現象有所加劇。2010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把全面推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作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睆V東省作為中國東南沿海的經濟大省,在區(qū)域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理念、制度以及實踐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值得全國借鑒。

一、研究背景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將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確立為教育公平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目標,要求“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因此,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研究表明,信息技術發(fā)展形成了新的“數字鴻溝”,不同人群獲取信息的能力出現差異,并進一步導致貧富分化。改革開放以來,基礎教育的不均衡發(fā)展在許多方面比經濟更嚴重。[4]相關教育統(tǒng)計數據表明,“十一五”期間,廣東的基礎教育差距在城鄉(xiāng)、地區(qū)、階層之間進一步拉大。21世紀以來,尤其在“十二五”期間,廣東省高度重視義務教育信息化的均衡發(fā)展,從宏觀層面的政府配套措施、中觀層面的信息化教育資源配置、微觀層面的學校信息化教學與管理等多個維度進行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廣東區(qū)域基礎教育非均衡化發(fā)展的現狀

“均衡”這一概念在自然科學領域內常常被用來描述事物或系統(tǒng)狀態(tài)的基本量在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分布均等,如熱力學系統(tǒng)內部的熱力學平衡、熱平衡、化學平衡等。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中,教育系統(tǒng)均衡主要指教育系統(tǒng)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間建立穩(wěn)定、協(xié)調、有序的關系?!稄V東統(tǒng)計年鑒2011年》數據顯示,珠三角地區(qū)生產總值占全省的79.17%,是廣東省西北兩翼及山區(qū)生產總值總量的3.8倍,而東西兩翼及山區(qū)僅占20.83%;人均生產總值差距更加明顯,其中人均最多的珠三角地區(qū)是最少的東翼地區(qū)的3.55倍。經濟發(fā)展的差異,導致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地區(qū)在教育發(fā)展上的差距愈加明顯?!稄V東統(tǒng)計年鑒1990-2011年》數據顯示,珠江三角洲與粵東、粵西以及山區(qū)在受教育機會均衡發(fā)展方面(包括學生入學率、城鄉(xiāng)學生入學率差異、城鄉(xiāng)男女入學率差異等)、教育資源配置方面(包括公共教育經費投入、學校校舍面積、圖書資料儀器、教師合格率的測算等)以及教育均衡的結果方面(包括學生畢業(yè)率、輟學率、鞏固率、教育普及率測度等)存在差異,而且有些指標如教育資源的投入、師資配備等差距在逐步加大。

(二)廣東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

與我國其他區(qū)域一樣,廣東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也呈現階段性的特征。第一,機會均衡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以追求信息化教育機會均等為主要目標。廣東提出了實施“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工程,實現信息化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第二,資源配置均衡階段,以追求教育信息資源均衡配置為主要目標。廣東提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施“粵教云”計劃,建設一體化教育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從而實現教育信息資源在全省的均衡配置。第三,人才培養(yǎng)均衡階段,以追求人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為主要目標。廣東先后實施了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設、教育信息化戰(zhàn)略研究和以統(tǒng)籌、投入及督查為內容的教育信息化保障能力建設,從而保障信息時代的人才培養(yǎng)。第四,高水平均衡階段,以追求教育現代化理想為主要目標。

二、廣東區(qū)域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實踐

廣東省本著教育公平思想和平等原則,以個體、學校和社會作為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主體,進行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內涵和制度層次設計:一是宏觀層面的制度設計,從教育供給與需求方面實現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均衡發(fā)展;二是中觀層面的制度設計,力圖實現教育信息化資源的均衡配置;三是微觀層面的制度設計,力圖實現學校教育過程包括內部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配置的均衡、信息化教育結果的均衡以及信息化教育評價的均衡。廣東省在制定本省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過程中始終緊扣國家發(fā)展命脈,依據國務院的《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2006-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政策展開。依據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整體部署,廣東首次將教育信息化作為全省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戰(zhàn)略規(guī)劃,并將教育信息化設定為全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指標。首先,明確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目標?!稄V東省教育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明確要求,到“十二五”規(guī)劃結束,廣東必須實現基礎教育學校寬帶全接入、多媒體教學班級全覆蓋、基礎教育網絡學習廣泛普及以及教育信息化創(chuàng)新能力顯著增強等目標。到2015年,廣東基本實現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全國領先的目標。其次,以規(guī)范學校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實現區(qū)域教育高位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

為實現區(qū)域基礎教育信息化在條件建設層面的均衡化發(fā)展,廣東先后出臺《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實施意見(2004-2010年)》《廣東省義務教育規(guī)范化學校標準(試行)》《關于加快推進義務教育規(guī)范化學校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加大資金投入、政策保障,規(guī)范學校信息化建設,全面實現教育網絡“校校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通過多年的建設,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地區(qū)教育差距不斷縮小,區(qū)域內部各級各類學校之間的差異也在不斷縮小,全省粵東西北及珠三角地區(qū)朝著各具特色的“高位優(yōu)質均衡”方向發(fā)展。再次,深入實施“廣東省教育資源下鄉(xiāng)行動計劃”?!皬V東省教育資源下鄉(xiāng)行動計劃”是“十二五”期間廣東推動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舉措,旨在加快實現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深入廣東鄉(xiāng)村學校,將廣東省內乃至全國基礎教育名校、名師優(yōu)質教育資源免費供農村中小學校師生使用。最后,實施“粵教云”計劃。“粵教云”計劃是廣東為構建統(tǒng)一數據、彰顯地域特色、實現全省數據互聯互通的公共服務平臺而推出的信息化試點示范性工程。通過多年的努力,廣東省已基本建成一體化教育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和相對完善的全省教育數據規(guī)范和標準。“粵教云”計劃在全省基本建成10個教育信息化示范區(qū)、100所智慧校園和1000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在探索以信息化帶動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新機制、新模式和新途徑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形成了廣東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區(qū)域規(guī)模和品牌效應。

三、廣東經驗的啟示

廣東省作為中國東南沿海的經濟大省,其內部經濟社會發(fā)展差異導致了教育發(fā)展的非均衡性。多年來,廣東省從宏觀層面的政府配套措施、中觀層面的信息化教育資源配置、微觀層面的學校信息化教學與管理等多個維度進行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區(qū)域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理念、制度以及實踐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全國率先形成了“設施完善、網絡暢通、資源豐富、應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值得全國借鑒。第一,我國區(qū)域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理念應本著教育公平思想和平等原則。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則是我國區(qū)域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基本理念,對當下我國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說,在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各個維度進行內涵和層次的設計:一是通過微觀層面學校信息化教學與管理,實現個體教育發(fā)展權利與機會的均等;二是通過中觀層面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學校信息資源均衡配置;三是通過宏觀層面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實現基礎教育人才培養(yǎng)與需求的均衡。第二,以個體、學校和社會作為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主體,多維度構建我國區(qū)域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內涵和層次。個體、學校和社會的協(xié)調互動是實現我國區(qū)域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的關鍵,廣東多維度協(xié)調個體、學校和社會互動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在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fā)展必須調動個體、學校和社會各方力量的積極性,以完善基礎教育信息化條件建設,實現教育信息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第三,通過多維度改革和實踐,推動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實現高位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制度設計和實踐應該從宏觀層面的政府配套措施、中觀層面的信息化教育資源配置、微觀層面的學校信息化教學與管理等多個維度進行改革,實現“設施完善、網絡暢通、資源豐富、應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從而促使基礎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實現高位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意見的通知(教基一〔2010〕1號)[A].2010-01-04.

[2]顧明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1-22.

[3]胡欽太.信息化視野中的教育均衡發(fā)展:關系、命題與對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29-34.

[4]袁振國.教育均衡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2B):7-13.

[5]田芬.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4:4-5.

[6]林君芬.基礎教育信息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與策略探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9(10):16-18.

第5篇: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把教育信息化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不斷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軟硬件建設步伐,努力提高師生信息素養(yǎng),提高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的應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背景

我國《2010-2020教育信息化規(guī)劃綱要》明確了“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提出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三通兩平臺”,一是加強學校寬帶網絡建設,基本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二是加強優(yōu)質數字資源建設,初步實現“教學資源班班通”,三是加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建設,大力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加強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建設,努力做到家家用。

近年來,省級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始終把教育信息化建設作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統(tǒng)籌規(guī)劃、重點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網絡接入帶寬快速提升,信息化在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逐步拓展,對促進教育公平、消除數字鴻溝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要建成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教學資源庫、高等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數字化實驗室等資源庫為基礎,多學科、多層次、智能化、開放式的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庫,實現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

二、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規(guī)劃目標

指導思想:以打造現代化教育學校為目標,積極開展學?,F代化建設,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結合新課程改革實驗,優(yōu)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開發(fā)教育教學軟件,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創(chuàng)建有我校校本課程特色的資源環(huán)境。

總體目標:力爭在三年內將我校建設成為校園人文環(huán)境與網絡環(huán)境有機融合的綠色信息化校園。使全體師生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學習等活動。

發(fā)展規(guī)劃分為網絡建設、應用建設、師訓工作、學生發(fā)展等四個方面。

三、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與使用

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教育教學中,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突破教育的難題,提高教育的效益,始終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務。我校緊緊抓住這個核心,從信息化技術特點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出發(fā),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基礎,著力探索學科課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化課程開發(fā)和擴展教育范圍,具體做法如下:

“三個措施”規(guī)范管理:制度規(guī)范、技術服務、技能培訓。

(一)健全管理制度,規(guī)范高效運行。

制度保證設備高效運轉,制度約束師生正確運用,制度規(guī)范信息工作程序。一是制定《網絡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明確網管員任職條件和職責權限;二是制定《網絡中心管理制度》,對服務器、網絡交換設備、環(huán)境設備等的定期維護以及文檔資料、網絡安全、應用軟件使用管理等做出明確規(guī)定;三是《教育網站信息審核制度》保障網絡安全、文明、暢通;四是《計算機教室管理制度》規(guī)定計算機教室管理、信息技術教師崗位職責、學生上機學習守則等;五是制定《多媒體教室管理制度》規(guī)范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六是制定《辦公電腦上網管理制度》規(guī)范教職工工作機的使用;七是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保證校園網絡安全運行。

(二)建設專業(yè)技術服務隊,提供技術支撐服務。

我校設有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現有專職技術人員5人,并設有計算機教研室,專任計算機教師有7人,以此為主,各部門抽調一些有信息技術基礎的同志擔任技術服務員成立技術服務小組,學校信息設備出現問題后,由本部門技術服務員進行維護,如不能解決,上報現教中心由專業(yè)教師解決。

(三)開展信息技能培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信息化建設中最關鍵的因素的是人,人的觀念和能力決定著信息化的成敗。我校一貫重視教師信息技能培訓。一是走出去、請進來。派專業(yè)人員參加各級各類業(yè)務培訓;邀請專家、專門技術人員來校上課等。二是開展校本培訓,保證每學期信息技術培訓量達到人均10課時,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各個方面,培訓之后進行考核,要求“人人過關,個個合格”。三是以賽促訓,積極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如多媒體軟件大賽、多媒體輔助教學優(yōu)質課評選、課件制作展評等,以賽促訓,有力地提高了教師應用水平。

四、教育信息化未來發(fā)展的設想

(一)完善管理機制,加大技術引進力度,保證先進的技術能及時運用于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

(二)實現校務管理數字化。未來三年的設想是學校所有管理均實現數字化,做到管理信息均能采用數據庫管理,信息傳輸都能運用校園網,教師人人都能、都喜歡用網絡辦公。

(三)建立與課程配套,豐富充實的多媒體資源庫。目前學校有一定的多媒體資源,但管理不夠完善,高質量與教學切合度高的多媒體資源所占的比例還比較低。今后逐步分項建立四個庫:與課堂教學配套的課件資源庫;與教育活動配套的多媒體素材庫;用于教學研究的科研資料庫;教師教育個案庫。

(四)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目前教師都能自覺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但還有部分老師水平很低,今后盡快對老師進行課件制作技術、網頁制作技術,網絡運用技術的培訓。

(五)加大學校網站建設,拓寬網站功能,以學校網站為平臺,建立網上家長學校,拓寬家校合作育人的途徑等,提高育人的效益。

總之,我院信息化建設要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步實施,要體現以師生為本,為師生服務,要注重實際應用,為管理與決策服務,要有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以信息化建設帶動學院教育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我國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新進展,何克抗,《中國電化教育》2011/01.

[2]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祝智庭,《中國電化教育》2011/01.

第6篇: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教育信息化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成功與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要想加強信息化領導力,推動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發(fā)展,學校應當系統(tǒng)規(guī)劃、有序行動,對以下方面要有所關注和思考:

第一,要關注課程

教育改革和新課程的挑戰(zhàn)。教育信息化的領導力應當體現在全面了解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教育信息化的現狀,并進而認識到教育信息化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改革是密切相關、互為促進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正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實踐創(chuàng)新的具體體現。

第二,要關注課堂

創(chuàng)新教學與教學改革。教育信息化的領導力體現在應當了解信息化教學在課堂實現的基本模式,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需要以教學方式的改革為基礎,認識到高價值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要確保體現技術的有效整合。

第三,要關注學生

信息化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創(chuàng)設以“學”為中心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應是教育信息化領導力關注和思考的出發(fā)點——應該了解如何創(chuàng)造將學校、社區(qū)、家庭緊密聯合的信息化教育體系;了解如何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教師、學生、家長多方參與的評價與家庭學?;樱毫私鈱崿F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與全面發(fā)展軌跡;了解如何將社會信息化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發(fā)展的新要求,轉化為教師、學生的行為和基本素養(yǎng)。

第四,要關注教師

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yè)成長。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應該體現在——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面臨著新的要求和新的機遇。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術應用能力,需要掌握將信息技術整合到課程中的教育技術能力,需要掌握借助信息技術尋求終身發(fā)展的學習能力。學校領導要認識到,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yè)成長,是教育領域系統(tǒng)規(guī)劃信息化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制定相應計劃,以內化為教師自覺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執(zhí)行力。

第五,要關注環(huán)境

信息化教育環(huán)境與學校文化建設。學校領導們該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效果體現之一,是教育文化的變革。如何在學校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與校園文化之間取得協(xié)調和共同促進發(fā)展,以取得信息化投入的最佳效益。

第六,要關注效益

區(qū)域教育信息化投入的效益評估。教育信息化是一件經濟、人力、物力投入都極大的工作。學校領導應當清醒并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信息化系統(tǒng)規(guī)劃需要對技術投入的效益進行關注,需要對教育信息化各系統(tǒng)要素效果和整體效益進行通盤考慮和認真評估。

只有對這些方面真正思考,從硬件設施、軟件資源、應用隊伍、課程改革、教學應用、規(guī)章制度等多維度進行系統(tǒng)設計,才能有效地推進學校的信息化發(fā)展與建設,真正具備教育信息化的領導能力。

當前,教育信息化已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學校的職責就是要尋找能夠使每個學生達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學習水平并得以健康成長和發(fā)展的條件。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是學校工作的掌舵者,學校信息化的有效應用和使用水平,取決于校長及中層領導因素、教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其中學校的引領作用是關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校領導的認識層次決定了學校信息化工作的發(fā)展方向,學校的信息化的制度的制定符合教學規(guī)律,要貼近教學實際,符合教師的工作需求,才能夠被教師認可,才能有效地得到執(zhí)行,因此學校有關信息化方面制度建設和激勵機制的的健全是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障。

學用結合是深入推進信息化的法寶。學校領導的身體力行是學校信息化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校領導必須清楚各學科教師的學習情況,做好信息化推進中的對全體教師培訓指導工作,能及時利用數據對課堂教學及質量進行分析,化解難點和教師的困惑,讓教師切實體會信息技術的魅力。

信息化的管理服務是效率的保證。學校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要密切合作,協(xié)調做好服務和管理工作,推動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快速發(fā)展。

為信息化搭建、打造必要的環(huán)境。學校要從硬件建設和軟件提升方面為教師的使用提供便利,解決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學校專業(yè)信息技術人員的學習和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必須符合教師的實際需求,確保優(yōu)質資源能為教師正常教學所用,能為學生平等地共享。

利用信息化,推進校本教研。學校要著眼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拓展學科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實踐研究,促進教師開展信息化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激發(fā)教師的成就感,為教師更好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第7篇: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一、發(fā)展現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重視不夠,地方政府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視不夠,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缺乏組織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管理、專人負責、專人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足夠的資金作保證,造成與先進地區(qū)相比差距較大。

(三)信息教育資源應用不足。課程整合不足,對現有的教學資源應用不足。例如,現在要求統(tǒng)一紙質備課,導致大量的網絡資源,學校信息教育資源不能很好的應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投入。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參與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質保證。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認識水平和管理水平。促進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提高人們對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認識,把教育信息化建設認識提高到是建設教育現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加強學校領導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認真學習落實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落實省關于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加強各級學校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根據上級要求制定各項措施積極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制定嚴格的標準來統(tǒng)一規(guī)范教育信息化行為,要加大規(guī)范管理,檢查評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評價系統(tǒng),成立學校信息化教育評價小組。統(tǒng)一標準,規(guī)范管理,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程度和信息化發(fā)展水平作為重要指標納入教師綜合考評之中,以評促建。

四、下一步發(fā)展目標

(一)加強教師的信息應用技術的培訓。只有全體教師擁有了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才能讓信息技術更高的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第8篇: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得到了廣泛應用,也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另外,在學校教育中運用信息技術對于教學改革的具有重大意義。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已經成為學校的重要課題。但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所以學校要積極尋找解決之法。

1.我國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弊端

1.1教育觀念落后

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水平突飛猛進,教育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我國的教育改革進展緩慢,教師對小學教育信息化認識不夠,在教育管理中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嚴重制約著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素質教育體制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對教育的需求,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都是被動接受知識,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陛,更無法開展社會實踐和創(chuàng)新活動,所以我國的教育水平仍然處于低層次。

1.2學校不夠重視

大部分小學都沒有將教育信息化納入學校規(guī)劃中,學校制定的發(fā)展規(guī)劃,僅僅是以技術層面為主導,卻沒有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教育規(guī)劃不夠了解,所以在管理過程中缺乏執(zhí)行力度,從而出現校園信息化落后和水平低的現象。另外,學校在室性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缺少教學經驗豐富和信息能力強的教師。雖然學校對小學教師進行了硬件知識培訓,卻忽略了現代教育思想的和軟件知識的培訓,因此無法實現與高新科技的對接。

1.3缺乏信息資源

我國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存在著軟件建設落后、軟硬件不配套和信息資源匱乏等問題,很多學校的信息設施就只有電腦和多媒體,沒有根據新課改理念建立教育資源信息庫,嚴重阻礙了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同時,我國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硬件設施,軟件設施相對來說比較少,軟硬件設施無法配套,導致科學技術無法轉化成教育資源,網絡設施也只是作為領導參觀考核的對象,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擺設。

2.新課改視閾下提升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2.1運用現代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1)加強課程整合:學校應在新課改背景下加大新科技與學科建設的整合力度,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yōu)質的教學方案。同時,網絡發(fā)展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約了越多,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學校要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育信息化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展現出他們的獨特個性。(2)繼續(xù)深化教育: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育培訓也開始利用網絡進行。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教育資源的需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自主探索知識,這也逐漸成為現展的發(fā)展趨勢。利用網絡可以讓學習變得開放,學生也可以提出更多想要了解的問題,然后在教師的幫助下探求知識,最終實現解疑答惑的目的。

2.2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

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一個新的教育發(fā)展階段,需要對此進行不斷的探索,才能順利解決其中的問題。當前,世界經濟發(fā)展正處于火熱階段,科學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高新教育技術的應用也改變了教育管理方式。因此,學校需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1)協(xié)調各項教育資源:學校在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要學會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從多種渠道獲取教育信息化資源,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步調。在投入硬件設施的同時,學校也要大力引進軟件設施,實現兩者的均衡發(fā)展。同時,學校還要制定規(guī)章制度,并建立教育資源信息庫,充分發(fā)揮出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2)教師要積極轉化角色:要想讓我國學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適應社會發(fā)展,政府需要給予制度上的支持,不斷健全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體系,并增加教學設施投入,加快建設數字化校園。同時,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fā)新課程,顛覆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在教學實踐中讓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2.3完善配套制度

(1)健全教育信息化評價體制:要想提升學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就要根據小學實際情況制定教育信息化評價體系,對信息化建設中的一切行為進行規(guī)范化,從而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法律法規(guī)可以為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所以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為教育信息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為我國的素質教育發(fā)展提供保障。(2)完善教育管理體制:隨著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學校要對管理機構的職責進行明確定位,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和教育方式,并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體制,讓教師成為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的實施者,確保教育活動和教育信息化的向前發(fā)展。

3.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它的出現改變了教學模式和教學管理方式,所以學校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小學教育管理信息化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發(fā)展要求,也是學校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學校要積極更新教師的管理思想,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完善教學軟件的管理,從而促進小學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第9篇:教育信息化制度范文

>> 2009年山東省普通高中各科目教學跟進式指導實施方案(試行) 省農委全省農業(yè)系統(tǒng)“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活動實施方案 山東省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 山東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實施方案 貧困村信息化工作實施方案 貴州出臺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 我省2008年民主評議高等學校行風工作實施方案 制定實施方案狠抓落實 2010年吉林省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 吉林省農藥市場監(jiān)管年活動實施方案 2010年吉林省種植業(yè)產品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 陜西省2013年職業(yè)農民塑造工程實施方案 江西省2013年普通高考分類考試實施方案解讀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廳2009年重點工作宣傳實施方案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2008年重點工作宣傳實施方案 山東省農藥質量和使用安全監(jiān)管百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情商教育研究與實施方案 《2014年關稅實施方案》實施 海南省2009-2013年度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實施方案 五部委:醫(yī)改實施方案年內重點落實工作確定等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山東省落實《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實施方案 山東省落實《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實施方案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編輯部")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編者按:為切實做好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貫徹落實,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出臺落實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實施方案。從強化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建設、推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推進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等方面明確了17項重點工作任務。本刊特將該方案全文刊登,以期為其他地區(qū)提供借鑒。

一、強化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建設

1.完成省級教育數據中心建設。按照全國公共教育管理平臺“兩級建設、五級應用”的要求,用足用好省財政配套專項資金3000萬元,建設A級數據中心,抓緊實施機房建設和軟硬件招投標手續(xù)。山東省教育數據中心建成后,對教育廳現有軟硬件資源進行遷移整合,部署和運轉國家教育管理系統(tǒng),承擔山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

2.推進省級教育高速專用網絡建設。擬定山東省教育高速專用網絡規(guī)劃方案,充分調動電信運營商及其他社會企業(yè)的積極性,構建以省教育數據中心為核心,各市、縣教育城域網、各高校校園網高速互聯的山東省教育專用網絡。

3.加強薄弱學校信息化建設。結合“全面改善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計劃(2011-2015年)》和“寬帶中國2014專項行動”,把學校布局調整、薄弱學校改造、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等工作與信息化建設統(tǒng)籌安排,加快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網絡教學條件建設,實現全省80%學校10M以上寬帶接入。

4.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分別制定中小學校、職業(yè)院校、本科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標準,推進各級各類學校校園建設的數字化。啟動中小學生體質監(jiān)測平臺建設。

二、推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

5.加強省級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平臺建設。啟動山東省“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中小學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征集和平臺建設工作。加強山東省職業(yè)教育、繼續(xù)教育數字化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本科高校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建設工程”,推動高等教育網上開放課程建設。

6.吸引企業(yè)參與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制定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征集、審核、評價辦法,建立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的政企合作、準入退出、推廣應用、獎補機制,通過政策引導共建共享、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建設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

7.推進多種形式的網絡空間“人人通”。探索通過網絡共享公用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有效形式,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網絡學習空間的教學相長。

三、推進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

8.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對列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的工作進行指導和檢查,發(fā)掘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典型案例,及時總結經驗,推動試點工作科學、有序開展。

9.啟動一批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項目。在全省范圍內遴選100個左右的項目,分區(qū)域和學校類型就山東省教育信息化重點、難點問題開展省級試點建設工作。

四、做好信息化培訓工作

10.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完成全省28萬初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組織開發(fā)能力測評工具和網絡測評系統(tǒng),促進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11.組織教育信息化專業(yè)技術人員培訓。對全省教育信息化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提高網絡等級保護和數據安全管理能力。

12.繼續(xù)實施“職業(yè)院校信息技術職業(yè)能力提高計劃”,著力提高職業(yè)院校教師、校長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13.舉辦多種形式的信息化教學大賽。舉辦中小學校、職業(yè)院校、本科院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大賽,推進教師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深度融合。

五、加強教育信息化保障和管理體制建設

14.加強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領導。督促各市、縣加強機構建設,配套建立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和教育信息化推進辦,提高教育信息化經費保障能力。

15.將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教育督導重要內容。根據國家教育信息化督導方案,制定《山東省教育信息化專項督導工作方案》,適時開展專項督導,督促各地把信息化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