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文化教學原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教學原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化教學原則

第1篇: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赤峰學院 文學院,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作為語言要素之一的文化受到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視理所應當,但對外漢語教學應該講什么樣的文化是學術界熱議的話題。本文認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在初級階段應是文化因素的教學,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應遵從適量、適度、有代表性的原則,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的階段相適應的原則,針對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把文化知識轉(zhuǎn)化為交際技能的原則。

關鍵詞 :文化因素;適度;適應;技能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7-0260-02

程裕禎在他的《中國文化要略》中把文化按內(nèi)容分類為:物質(zhì)文化、習俗文化、制度文化、觀念文化。成系統(tǒng)跨文化交際涉及中國文化的教學,就是所謂“對外漢語文化教學”,這其中文化教學是主體, 語言教學居于從屬地位。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首要目的是幫助外國人更好地掌握漢語技能,這就決定了必須把“語言”而不是“文化”放在首要位置, 語言技能教學才是教學的重心,文化方面的教學要適可而止。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必須緊緊圍繞語言技能這一教學目的展開,解決的是“中國人這么說的含義是什么”和“為什么這么說”的文化規(guī)約問題,文化知識教學為語言技能教學服務,掃清語言理解的跨文化障礙。影響外國人語言理解的文化因素一般是隱含在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用中的反映中華民族的情感心理、價值取向、風俗習慣、道德標準及審美傾向等文化規(guī)約,文化因素存在于語言形式之中,是語言中的文化因素。因此,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應是文化因素的教學。林國立指出:“語言教學中文化因素的教學則必須在語言教學的范圍內(nèi)來處理。換言之,文化因素是(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一個語言教學的概念, 只有在語言教學中才有意義?!币虼?,對外漢語文化因素的教學應融于語言教學之中,為外國人漢語交際技能的培養(yǎng)掃清跨文化障礙。

一、適量、適度、有代表性的原則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是隱含在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用中的文化因素,與語音、詞匯、語法、語用融合在一起。在對外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不能脫離語言教學階段去選擇文化項目,而應與語言教學的不同階段相相協(xié)調(diào),使文化的引入服務于語言教學。文化因素既然是依附、隱含在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用的語言子系統(tǒng)中的,沒有獨立的存在形式, 教材內(nèi)容的安排與設計就應注意文化因素與語言形式有機結(jié)合,讓文化因素有步驟有系統(tǒng)、均衡定量地分布到各語言點的教學中去,協(xié)調(diào)好各教學階段的語言項目、功能項目及文化項目的定量搭配。當然,教材的語言項目、功能項目及文化項目的綜合協(xié)調(diào),需要進行精細的設計與安排,需要進行系統(tǒng)研究。林國立從語言教學的需要出發(fā)做了對文化因素進行有序定量安排的嘗試,在《交際文化》中確定了21 種民族觀念和民族心理,在編寫的視聽教材《北京行》中,有計劃地滲透了7種民族觀念和民族習俗。張英認為,隨著語言教學階段的上升,文化教學的比重也應隨之增加;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比重,在初級約為5:1,中級階段約為4:1,高級階段則要上升到3:1。張英規(guī)定的比重是不是合理有待教學實踐的檢驗。對外漢語文化教學要在語言教學的框架中進行,要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nèi)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需的文化規(guī)約密切相關。文化內(nèi)容必須有所選擇,適度融入;要突出重點,以介紹當代中國正能量的主流“小”文化為主。所謂當代中國文化,就是不必介紹那些已經(jīng)過時的、陳舊的文化;所謂正能量文化,指的重點介紹那些積極向上的、具有一定質(zhì)量的中國人的價值觀點與生活習俗;所謂主流文化,指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具有群體傾向共性的觀念與習俗;所謂“小”文化指的是與日常的交際語言有密切關系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與文化習俗。

總之,對外漢語教學的語言教育學科的性質(zhì),決定了它必須以語言教學為主,文化教學要適量,不要沖擊語言教學?;A漢語教學階段,要重點介紹與日常的交際語言密切相關的交際“小”文化;中、高級教學階段,對系統(tǒng)文化也應有選擇地講解,不可超越外國學生的語言接受能力。

二、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的階段性相適應的原則

語言的文化因素與語音、語法、詞匯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沒有獨立的外在形式,隱含性和依附性是它最根本的特點。文化因素既然沒有獨立的存在形式,必須依附、隱含在各語言子系統(tǒng)中,那么文化教學階段的劃分也應依據(jù)它所依附的語言形式進行。陳光磊、黎天睦、魏木春和卞覺非均主張“以語言為本位”對文化項目進行等級劃分。基礎教學階段講解的與語言點相同步的交際文化,一般都是附帶性的、隨文解釋性的、零散的文化因素。中、高級教學階段,可將這些零散的文化因素進行局部整合,但仍不太可能構(gòu)成一個完整系統(tǒng)。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必須在不超越外國學生語言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

1.初級階段——語言的文化因素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的首要任務是教學語言,語言之外的文化內(nèi)容少一些為好,盡可能不分散學習的注意力。但如果那些隱含在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用中的文化因素影響到語言的理解,教師就要選擇外國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加以講解。口語課、精讀課學習日常交際語言,能碰到很多語用的文化規(guī)約,例如中國人見面用“吃了嗎”、“干什么去”打招呼等,如果不向外國學生介紹,就會產(chǎn)生跨文化交際障礙。在舉文化方面的例子時,宜多用外國學生一踏進中國便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那些直觀物態(tài)文化的例子,讓文化因素滲透到語言點的講解中去。

2.中級階段——國情文化(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在中級階段,外國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教師除了隨文解釋語言點的文化因素外,還應著手介紹中國的基本情況,諸如首都、長江、黃河、長城、民族、人口、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學、藝術等,這些基本國情是掌握漢語所必需的文化背景知識。這些知識要陸續(xù)安排在初級階段后期和中級的精讀課中,以及聽力、口語、閱讀等教材的語言材料中。這些國情文化仍屬于表層文化,教學中盡量用形象、具體、生動的方式感性地加以介紹,同時照顧到文化項目的系統(tǒng)性框架。

3.高級階段——專門性的文化知識?!皩iT性文化知識”是針對漢語言專業(yè)的高年級外國學生開設的單獨的文化課程,與語言教學平行設置。例如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三年級開設的“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中國文化”選修課,四年級開設的“中國民樂”、“中國民俗”、“中國藝術”、“中國思想史”、“中國電影欣賞”選修課,都是專題文化課,意在介紹各個領域的中國文化,具有初步的專門性、系統(tǒng)性和學術性特點。這些專門性文化知識涉及深層文化,需要引導外國學生從具象的文化現(xiàn)象中進行理性思考。

三、針對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把文化知識轉(zhuǎn)化為交際技能的原則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目的是為幫助外國人更好地掌握漢語言語技能,排除跨文化語言理解和交際的障礙,正如陳光磊所說:“語言教學中文化導入最直接的目的是消除外語或第二語言學習、理解和使用中的文化障礙。語言課中的文化教學,或者說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就應當落實在確立發(fā)展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文化技能上。語言課中的文化教學,大體有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對語言本體結(jié)構(gòu)(主要是語法規(guī)則和語義系統(tǒng))中有關的文化涵義做出闡釋,以便為學習者使用目的語做好必要的交際文化上的準備;二是對語言使用中的文化規(guī)約做出解說,養(yǎng)成學習者對目的語正確理解和進行交際的文化能力。”語言文化的差異性導致外國人跨文化理解和交際障礙,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就要直接針對外國人的這些交際障礙,做好文化對比,指出差別點在哪里, 做好相關的文化教學。

這種文化教學本質(zhì)上屬于語言交際技能的教學。張占一認為,交際文化“指的是那種兩個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進行交際時,直接影響準確傳遞(即引起偏差或誤解)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趙賢州在《文化差異和文化導入論略》中將交際文化細化分類為12個方面: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產(chǎn)生的無法對譯的詞語;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產(chǎn)生的某些層面意義有差別的詞語;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產(chǎn)生的詞語使用場合的特異性;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產(chǎn)生的詞語褒貶不同;因社會文化背景不同而產(chǎn)生的潛在觀念差異;語言信息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含有民族特殊文化傳統(tǒng)信息的詞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詞語中反映的習俗文化信息;有特定文化背景意義的詞語;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語言結(jié)構(gòu)差異;其它因價值觀念、心理因素、社會習俗等造成的文化差異。程棠認為:“漢語課中的文化教學則是在教學漢語結(jié)構(gòu)規(guī)律的同時,還要使學習者了解以至習得漢語本體結(jié)構(gòu)和使用法式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和所遵循的文化規(guī)約,并在一定程度上轉(zhuǎn)化為交際能力,以期在一定范圍內(nèi)加入漢語社團的交際活動。也就是說,漢語課中的文化教學是以學習或習得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文化能力為指歸的,它帶有某種技能性與實踐性的特點?!边@些語言大家的論述都可歸結(jié)為一點:要把文化知識轉(zhuǎn)化為交際能力。跟外國學生的交際直接相關的語用文化項目,是對外漢語文化教學重點關注的內(nèi)容。

總之,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有三個鮮明的特點: 跨文化的、交際的、技能的。對外漢語文化教學需針對跨文化交際障礙,把文化知識轉(zhuǎn)化為交際技能。

參考文獻:

〔1〕程裕禎.中國文化要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林國立.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與定量問題芻議[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1).

〔3〕陳光磊.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2,(3).

〔4〕黎天睦.現(xiàn)代漢語教學法——理論與實踐[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7.

〔5〕魏春木,卞覺非.基礎漢語教學階段文化導入內(nèi)容初探[J].世界漢語教學,1992,(l).

〔6〕張英.論對外漢語文化教學[J].漢語學習,1994,(5).

〔7〕陳光磊.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3).

〔8〕張占一.試議交際文化和知識文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3).

第2篇: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論文關鍵詞:禮貌原則;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教學途徑

每一種語言都反映出使用該語言的國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所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在以往的外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而忽視了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出來的大部分學生盡管掌握的詞匯量很大,語法知識也很好,但卻缺乏在不同的場合恰當?shù)厥褂谜Z言的能力。

依據(jù)新課程編寫的人教社高中英語教材。每個話題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不僅有中國的歷史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同時也涵蓋了西方的歷史、地理、文化、民俗、風情等廣泛知識。筆者在使用本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英語教師不僅僅是語言知識提高的協(xié)助者,更是文化傳遞的使者。人們在語言交際中往往需要遵守語言規(guī)約,即受到禮貌原則的約束。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生活和學習,在交際中尊重交際對象的文化習俗有利于交際的成功。交際中尊重對方基于遵守一定的禮貌原則。

一、禮貌原則

Leech的禮貌原則雖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但是在跨文化交際中確實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英國語言學家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對美國語言哲學家Grice(1967)提出的合作原則給予了補充和完善。包括六條準則,每條準則下面分兩條次則。

(1)得體準則(rractMaxim):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是別人少吃虧多收益。

(2)慷慨準則(GenerosityMaxim):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使自己多吃虧少收益。

(3)贊譽原則(Approbation Maxim):減少表達對別人的貶損。

(4)謙遜原則(ModestyMaxim):多貶低自己,少贊譽自己。

(5)一致原則(Agreement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盡量增加一致。

(6)同情原則(Sympathy 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盡量增加同情。

禮貌原則傾向于以聽話人的感受為豐,盡量讓對方多受益,從文化或者心理的視角盡量贊譽對方,貶低自己,即貶己尊人。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不僅教學生講英語,而且會講合適、得體、禮貌的英語。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突出了文化意識目標。

二、新課標中跨文化意識目標

課程目標中的文化教學包括綜合語言能力中的文化目標以及文化意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文化目標有利于在交際中做到禮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我們有必要熟悉課程標準中的文化教學目標(見表1、表2)。

2001年7月,我國針對基礎外語教育的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中首次出現(xiàn)了“跨文化”這一概念?!稑藴省芬?guī)定了英語教育應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目標。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目的是積累英語國家文化的知識、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英語課程標準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高中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在高中課本中的內(nèi)容安排也充分體現(xiàn)了跨文化交際的知識,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相同的禮貌規(guī)約,也有不同的禮貌語言習俗。如中國文化重視集體文化,個體文化要服從集體文化,與集體相和諧;而西方文化中尊重個人的權(quán)利是禮貌的。比如禮貌原則中的謙遜準則強調(diào)的是盡量少贊譽自己,而漢文化中謙遜則是多傾向于貶低自己,在聽到別人的贊美時,貶低自己,客套一番,而在西方聽到贊美時則是直接欣然接受,如果這樣的文化差異中的禮貌準則把握不好,就會導致跨文化語用失誤。張先亮(2000:42)曾給出例子,一中國學者到國外一研究部門合作一個研究項目。外國專家高興地說:“歡迎你來和我們合作!”中國學者謙虛地回答:“哪里,不敢當,本人才疏學淺,很榮幸有機會來貴國學習深造!”外國專家信以為真,失望地把這位中國學者安排在實驗室洗試管。當然語用結(jié)果使雙方失望,中國學者以中國式禮貌謙虛的語言表達,結(jié)果致使外國專家未能從話語中獲得中國學者業(yè)務專長和研究能力的信息。這樣的跨文化語用失誤不是語言聽說技能的錯誤,而是由于對語言中文化的因素。禮貌是遵守的普遍規(guī)則,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的禮貌則是有差異的。在教學中了解和學習漢英文化中的禮貌差異十分必要,然而在目前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現(xiàn)狀令人擔憂。

三跨文化文化教學現(xiàn)狀

英語教師必須從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順利過渡到語言與文化相融合的英語教學,即聽說讀寫教學與文化教學同步。英語教學是引領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跨文化語言交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說話方式或習慣不盡相同。當前課堂上往往偏重語言教學,忽視文化教學。筆者在調(diào)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不容樂觀的結(jié)果。在以題為您知道“跨文化交際”這個術語嗎的調(diào)查中,有一多半教師填“不知道”。“在英語教學中您會常提及并介紹語言背后的文化嗎”的調(diào)查中,有近85%的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常提及”。在訪談老師“你是怎么處理文化教學的”時,老師們的回應令人驚訝。教師A:“啊?啥是文化教學,不知道啥是文化教學!不咋教,課文遇到,順其自然,沒有文化專題,為了完成教材(笑),不過講講也是有好處的?!苯處烞:“文化教學?哪有文化教學!!沒有文化呀!Readingculture都刪掉了”;當問到“上課講不講文化?”教師A:“上課聯(lián)系到的文化怎么會不講?如禮儀,只是比較淺顯”;B:“不教,一般刪除”;C:“沒時間講?!盌:“順其自然,有興趣就教,一般不教?!?/p>

調(diào)查結(jié)果令人深思,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文化教育發(fā)展目標并沒有在實際的英語課堂中得到有計劃落實,最多也只是“順其自然”。陳申(2001:11,12)曾指出,無論我們采用什么語言教學方法,都會自然而然地導致文化教學。因此,目前教師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問滲透文化知識,主動進行文化教學意識淡薄,更無法主動積極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文化教學。

美國外語教學專家溫斯頓·布倫姆伯克說過:“采取只知其語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養(yǎng)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遵守禮貌規(guī)則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他們應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里僅就人教社高中一年級教材第一冊(下)教材中所含的跨文化教學的覆蓋面列表如表3所示。

高一(下)共l0個單元(Unit13-Unit22),從表3中可以看出幾乎每個單元(8個單元)安排跨文化學習內(nèi)容,80%的教學內(nèi)容與跨文化相關。跨文化學習成為英語語言教學的主要部分之一,離開了文化背景的了解,不僅會阻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禮或語用失誤??缥幕浑H是遵循禮貌原則下的交際,比如接受別人夸贊和表揚中國人都要先謙虛或自貶一番,如“哪里哪里”、“差遠呢”等回答會顯得回答者有禮貌,有修養(yǎng),符合中國的貶己尊人的禮貌準則,在西方聽到別人的夸贊要說“Thank you”才是禮貌、得體的回答;漢語中“老師”是一種職業(yè),也可以用作稱呼語,“老師,您好/您早”中“老師”是有禮貌的敬稱,但在英語里,teacher只是個職業(yè)名,不可以用作稱呼語,“Goodmorning,teacher”是中國式英語,不符合西方文化習慣。如果不了解這些文化因素,在交際中會因文化知識的不夠而不是語言技能的不足導致語言失誤或者語言沖突。語言交際中禮貌原則下的跨文化知識需求的增加與教師教學中跨文化教學意識的淡薄正是我們英語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四、啟發(fā)

筆者在調(diào)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不容樂觀的結(jié)果,在以題為“您知道‘跨文化交際’這個術語嗎”的調(diào)查中,有一多半教師填“不知道”。在“在英語教學中您會常提及并介紹語言背后的文化點嗎”一題中78%的教師全部選擇“不常提及”。在電話訪談英語老師“你是怎么處理文化教學的”時,多數(shù)的回答是“不知道什么是跨文化交際”。因此,我們要激勵老師通過自主學習、參加教師培訓完善跨文化教學實踐。

1.提升教師的跨文化教學意識

教師自主學習與接收培訓相結(jié)合。教育培訓機構(gòu)、師范院校引領教師跨文化學習,指導教師提示跨文化教學,提升跨文化教學理念。人們在語言交際中要遵守禮貌,同樣的話語在這個民族是禮貌,而在另一個民族可能就是不禮貌的,所以Leech基于英國文化特點提出了六個禮貌準則。顧日國基于中國文化特點提出了中國式的五個禮貌準則,即“自卑而尊人與貶己尊人準則;“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與稱呼準則;“彬彬有禮”與文雅準則;“臉”、“面子”與球童準則;“有德者必有言”與德、言、行準則。培訓者在培訓中通過組織活動介紹外國文化,同時又宣傳中國文化,并把所導入的中外史化內(nèi)容與學生所學語言內(nèi)容密切聯(lián)系起來,語言材料涉及中外的歷史、地理、風土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教師自身的積極主動學習提升跨文化教學意識是落實文化教學的關鍵。

2.實施文化教學的途徑

教材中的每個部分都深深地吸引著師生去讀、去寫、去和同學交流。教材中蘊涵著的大量的背景資料有待于我們?nèi)ビ^察和發(fā)現(xiàn),挖掘盡量多的文化資源為教學服務。

(1)尋找與英語國家相關的資料,為學生提供較為清晰的國家概況、地理氣候、國家象征、社會概貌等。

(2)針對學生從未有過的生活體驗,盡可能地提供直觀的圖片資料,實物樣品,用以輔助教學,加深印象。

第3篇: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關鍵字:游戲,游戲化教學,教學原則

游戲化教學既是傳統(tǒng)“寓教于樂”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也蘊含了豐富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游戲化教學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游戲是思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實質(zhì)是同化超過了順應,可以幫助兒童順利實現(xiàn)對知識的同化;游戲是小學生體驗世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表達自我、交往等生活能力;游戲為兒童提供適當?shù)姆諊?,促進小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是基于游戲精神和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落后的、不適合的教學方式而提出的。它所反對的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單一、嚴肅、機械,主張的是一種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方式。凡是成功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高效地完成了新課程教學目標,都屬于游戲化教學的范疇。

下面,筆者將嘗試就“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原則,從如下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

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罢Z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尤其是3―6年級的語文課程,還承擔著大量的字詞識記任務,其知識性內(nèi)容比重很大,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而趣味性是游戲的本質(zhì)屬性之一,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趣味性有助于調(diào)節(jié)知識性學習內(nèi)容的死板單調(diào),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但是,由于游戲自身所固有的娛樂性,有時會使游戲教學偏離教學目標,孩子們長久處于學習教學內(nèi)容之外的亢奮狀態(tài),久久不能“回到”課堂,造成“為了游戲而游戲”的情況,這也是容易使人們對游戲化教學造成誤解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實施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要化解小學語文學習的知識性和游戲化教學本身的游戲性之間的矛盾,既要使趣味性為教學所用,增加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又要把握好“游戲”的度,不致使學生沉醉于課程內(nèi)容之外的東西而無暇顧及學習,從而使教學目標的完成大打折扣,甚至游戲化教學淪為“為游戲而游戲”。

二、人文性與生活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

小學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目標強調(diào)人文性,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文精神,但不能與生活相脫離。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失敗之處正在于與生活的脫離,不能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取鮮活、生動的素材,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去;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仍然處于經(jīng)驗認知階段的現(xiàn)實,將傳統(tǒng)語文的“符號海洋、規(guī)則系統(tǒng)”強加于小學生,但他們卻不能充分地吸收理解,最終只能是在茫然中喪失了信心,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新課程改革中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目標意味著要培養(yǎng)在生活世界中會生存的人,會做事的人,會與他人共同生活的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好:“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雷雨,天體運行都是活書?;畹娜耍畹膯栴},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都是活的書?!边\用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在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同時,必須堅持與生活相結(jié)合,從“活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

三、學生主體與教師指導相結(jié)合的原則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雹賹W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小學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主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盡可能地把學習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從而調(diào)動起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把問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以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灌輸注入式的傳統(tǒng)教學式。②小學生活潑好動,在游戲化教學中容易不顧教師指導,而使課堂出現(xiàn)混亂面,影響教學效果。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乏其例。所以,在尊重小學生體性的同時,也一定要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小學語文游化教學的順利實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相結(jié)合,③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主要原則。在學語文游戲化教學中尤其適用。它一方面可以保證游戲化教學中小學生的主動得到充分發(fā)揮;另一方面,還可以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避免因小學生年齡特而產(chǎn)生的課堂紀律問題。

四、鼓勵個體表現(xiàn)與注重整體公平相結(jié)合的原則

所謂“鼓勵個體表現(xiàn)”,即是要求語文教師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這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不謀而合。所以,新課改以來,這已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習慣和思維所趨。所謂“注重整體公平”,即是要求教師在游戲化教學時,要兼顧所有同學的利益。

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有不少語文課堂都僅僅成了少數(shù)學生表現(xiàn)的地方,相當多的學生沒有實質(zhì)的參與,這其實是一種機會的不平等。教的公平,首先是機會的平等。這“機會”不光是外顯的接受教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每個孩子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有同等的得到關注的機會。臺灣作家戴晨志在《新愛的育》中認為,“愛他,就要給他機會表現(xiàn)!”管建剛在《評價周報》中說:“要可能地為每個孩子打造一個成功的童年,……而成功,不僅僅需要鼓勵和扶持,需要我們創(chuàng)造屬于他們成功的機會?!逼浯?,新課改以來,鼓勵學生的個體表現(xiàn),可以說是現(xiàn)在的許多語文老師都能做到或者有意識去做的。但在游戲化教學的實踐中,由于鼓勵學生積極的主體表現(xiàn),因此,容易導致極少數(shù)學生霸占課堂,而多數(shù)學生得不到關注和表現(xiàn)的機會,即容易造成隱性的教育不公。所以為了語文課堂的高效和公平,要求語文教師要兼顧二者,既要鼓勵學生個體表現(xiàn),又要注重全體學生的整體公平。另外,教育管理者和教學研究小組要加強對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實施原則的研究和完善。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研究還有不少部分停留在理想層面,但是教育沒有了理想,人類就沒有了明天。所以筆者以自己的學習和探索來拋磚引玉,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和幫助,希望自己的探索能成為鋪路的基石,希望更多的人來研究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

參考文獻:

[1]李莉:《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載《吉林教育(綜合版)》,2007年第5期。

第4篇: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仁”文化教育;路徑;原則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5)01-0068-03

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yè)學校(以下簡稱“揚州商務高職校”)高度重視“仁”文化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職業(yè)學?!叭省蔽幕逃穆窂?/p>

(一)教育引導,發(fā)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1.文化熏陶。

校園文化熏陶。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huán)境教育力量,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揚州商務高職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校園“仁”文化體系,努力讓校園文化成為孕育“仁”文化的搖籃。建設“仁”文化園,譜寫“仁”贊歌,塑造雷鋒像,開設雷鋒精神宣傳欄,大力弘揚雷鋒仁愛精神。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構(gòu)建以“五會”(會做人、會學習、會生活、會合作、會創(chuàng)新)為目標的育人文化體系,濃郁文化氛圍。

儀式文化感染。仁愛儀式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心理內(nèi)化力,可使仁愛理念具體化,融入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化為學生的內(nèi)心需要,以感染、啟迪和塑造學生。[1]揚州商務高職校經(jīng)常舉辦一些仁愛活動儀式,如愛心志愿者宣誓儀式、“5.12”慈善一日捐捐贈儀式、“三困生”結(jié)對幫扶結(jié)對儀式等“仁”文化教育。

行為文化示范。揚州商務高職校注重師德師風的垂范作用,要求教師加強師德修養(yǎng),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躬身實踐。通過“師德標兵”、“感動學校教師”等評選活動,號召廣大教師做學生仁愛的導師,成為展現(xiàn)仁愛精神的典范。

仁愛行為示范。學校仁愛行為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揚州商務高職校從仁愛精神出發(fā),充分發(fā)揮自身資源優(yōu)勢,積極參與國家?guī)头鲇媱?,與新疆、甘肅、青海等西部貧困地區(qū)合作辦學,給予師資、技術、資金方面的扶持;長期接收海南儋州職業(yè)技術學校教師和新疆地區(qū)教師來校參加師資培訓;實施“春蕾”計劃,免費招收失學女童來校就讀,千方百計幫其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利用專業(yè)優(yōu)勢大力開展農(nóng)村勞動力轉(zhuǎn)移,退伍士兵、殘疾人就業(yè),下崗失業(yè)人員再就業(yè)等技能培訓,服務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等。這些仁愛行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2.輿論導向。

開展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仁”文化系列宣傳討論活動,營造輿論氛圍,使學生了解“仁”文化的內(nèi)容、意義和要求。揚州商務高職校利用升旗儀式、周末素質(zhì)大講堂開展系列講座,利用主題班會和團日活動組織開展學習和討論。

編寫文化讀本。閱讀對培育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優(yōu)良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會產(chǎn)生積極、深遠的影響。揚州商務高職校自編詩詞讀本,組織學生開展的經(jīng)典文化晨讀活動已成為一大特色,學生受益匪淺。

借力信息平臺。隨著網(wǎng)絡科技的發(fā)展,手機和網(wǎng)絡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仁”文化教育,借助手機和網(wǎng)絡信息平臺傳播“仁”文化,收效明顯,如群發(fā)手機信息、開通微信公眾帳號、組建QQ交流群、建設專題網(wǎng)站等。揚州商務高職校利用與移動、電信、聯(lián)通等多家通信運營商校園廳的合作關系,定期向全校學生手機發(fā)送“仁”文化教育信息。作為江蘇省“人人通”網(wǎng)絡學習平臺首批試點學校,該校積極嘗試運用這種新型的學習分享互動平臺,推進“仁”文化教育。

3.課程滲透。

課程內(nèi)容與“仁”文化融合。課程教學是“仁”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揚州商務高職校教師在德育課、語文課、心理健康課等課程中,將“仁”文化自然貼切地引入教材、引入課堂、植入學生頭腦,激發(fā)學生對仁愛的認識,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愛人、愛自然、愛社會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所學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社會價值和倫理道德取向,讓學生自省,自覺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斷超越自我。

4.活動領悟。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學校組織“仁”文化社團、文化沙龍等;開展“仁”文化主題演講比賽、書畫比賽、征文比賽、手抄報比賽、知識競賽等。結(jié)合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仁”文化教育,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逐漸領悟“仁”文化的內(nèi)涵。

開展專業(yè)展示活動。揚州商務高職校烹飪專業(yè)學生開發(fā)“仁”文化主題菜肴,旅游專業(yè)學生策劃“仁”文化主題旅游路線,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進行“仁”文化主題網(wǎng)頁制作,動漫專業(yè)學生進行“仁”文化主題漫畫創(chuàng)作,美術專業(yè)學生進行“仁”文化主題剪紙創(chuàng)作等。結(jié)合學生所學專業(yè),將“仁”文化教育融入專業(yè)展示中,一舉兩得。

5.實踐體驗。

揚州商務高職校鼓勵和引導學生在仁愛實踐中體驗愛的情感,內(nèi)化仁愛意識,體會助人的快樂、愛助的溫暖,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愛的能力。學?!靶〖t帽”志愿者協(xié)會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正確引導下,長期開展“學習雷鋒,德潤商校”的實踐活動,已成學?;罾卒h品牌。志愿者依托專業(yè)技能,走上街頭、走進社區(qū)、走進福利院、走進聾啞學校,各展神通:“小紅帽”時?;钴S在街道的十字路口,協(xié)管交通,爭做文明人,爭創(chuàng)文明城;定期為社區(qū)清潔衛(wèi)生,綠化家園;在街道進行普法宣傳、營養(yǎng)咨詢活動;烹飪專業(yè)的“小紅帽”經(jīng)常為社區(qū)、福利院老人們送去自己制作的點心和烹制的可口佳肴;美容美發(fā)專業(yè)的“小紅帽”長期為老人們修理發(fā)鬢、修剪指甲;工藝美術專業(yè)的“小紅帽”不間斷為孤兒院、特殊學校孩子們帶去親手制作的剪紙和泥塑,帶著他們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一個又一個的“小紅帽”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積小善成大愛,融化為心靈深處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的一份深沉的愛。

(二)家校聯(lián)合,形成學校與家庭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家長形成共識,共同參與“仁”文化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強宣傳,統(tǒng)一認識。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舉行家庭教育專家報告會、發(fā)放資料等多種途徑,讓家長認識到“仁”文化教育對于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家庭教育在“仁”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修養(yǎng),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子女的心靈上烙下深刻的印記,父母對待人和事的評價標準也往往被子女作為自己判斷是非的依據(jù)。因此,家長必須自覺加強修養(yǎng),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倡導教師率先垂范、家長也積極參與,給學生樹立榜樣,言傳身教。[3]

(三)挖掘資源,發(fā)揮社會正能量的教育作用

1.開展“社會講堂”活動。學校應發(fā)揮社會資源的教育作用,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感動中國人物”“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最美孝心少年”,以及社會上涌現(xiàn)出來的好人好事,都是“仁”文化教育的重要社會資源。揚州商務高職校特別注重當?shù)厣鐣Y源的教育作用,把“揚州好人”“紅馬甲義工”“廣電愛心車隊”等學生身邊的鮮活榜樣請進學校,開展“社會講堂”活動。他們的事跡洗禮了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田播下了解仁愛的種子。

2.開展“社校聯(lián)建”活動。學校積極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加強與社會的聯(lián)系,聯(lián)合共建,共同開展仁愛活動。揚州商務高職校與社區(qū)、企業(yè)聯(lián)建,與敬老院、兒童福利院、聾啞特殊學校結(jié)對,弘揚仁愛精神,常年開展社會服務,為廣大群眾免費提供菜品加工、家電維修、清掃清潔等服務,為人們帶去精湛的技藝、良好的服務、誠摯的微笑、貼心的關愛,贏得了社會的贊譽。

(四)自我教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切外化的仁愛教育要完全為青少年學生所接受,并自覺內(nèi)化為自我的仁愛行動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仁”文化教育也必須充分發(fā)揮青少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學習和活動中真正理解“仁”文化的內(nèi)涵與意義,自覺升華思想,從而主動踐履。[4]

揚州商務高職校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各種“仁”文化教育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而組織和開展,學生既是活動組織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案袆由绦W生”評選、“仁愛之星”評選,有效促進了學生自我的行動。

二、職業(yè)學?!叭省蔽幕逃脑瓌t

(一)教育主體多元化原則

“仁”文化教育是一項復合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一同行動、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構(gòu)建四位一體的“仁”文化教育體系。“仁”文化教育應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注重發(fā)揮家庭和社會的教育作用,實現(xiàn)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四者有機結(jié)合,使之相互銜接、相互滲透、相互補充。

(二)教育形式多樣化原則

職業(yè)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仁”文化教育活動,如理論宣講、文化熏陶、課程滲透、活動領悟、實踐體驗等;應結(jié)合學校實際及學生專業(yè),依托專業(y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實踐體驗活動。

(三)教育方式隱性化原則

隱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教育內(nèi)容、教育目標是不直接顯露的,而是隱藏的,教育形式是側(cè)面的、間接的,常采用滲透式教育方式,主要形式有校園環(huán)境建設、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大眾教育傳媒平臺構(gòu)筑等。[5]

職業(yè)學校學生年齡較小,進行正面教育、顯性教育的效果有限,甚至會出現(xiàn)逆反心理。要注意發(fā)揮隱性教育的作用,將“仁”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中,滲透到教學過程及各種活動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使“仁”文化教育入耳、入腦、入心,內(nèi)化。

職業(yè)學?!叭省蔽幕逃鶕?jù)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結(jié)合學校實際情況,整體謀劃,系統(tǒng)構(gòu)建教育體系,不斷創(chuàng)新“仁”文化教育的路徑和方法,切實提高“仁”文化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曹紡平.中小學生仁愛品質(zhì)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08.

[2]廖宇,胡激.淺析大學生仁愛精神的培養(yǎng)[J].時代教育,2008(8).

[3]姚軼琳.90后青少年仁愛教育研究――以河南省為例[D].鄭州:鄭州大學,2010.

[4]楊艷.當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以江蘇省為例[D].無錫:江南大學,2009.

[5]張偉強.隱性教育爭議[J].廣西社會科學,2006(8).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aths and Principles of Benevolence Cultu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A Case Study

WANG Tao

(Jiangsu Yangzhou Busines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Yangzhou 225127, Jiangsu Province)

第5篇: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一、小學語文說話教學的意義

1、口頭表達能力是語言實踐的基本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口頭表達能力比書面表達更為重要。人際交往的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交談、討論、商量、會議……都離不開口頭表達。作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語言,特別是口頭語言,隨著各種傳播媒體的廣泛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2、口頭表達能力是書面表達能力的基礎。從人類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來看,一般總是遵循由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學實驗和教學實踐都證明,只有把話說清楚了,才能把文章寫清楚、寫通順。

3、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兒童思維的發(fā)展同他們的語言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必須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而讓學生說話,就會伴隨回憶、想象、分析、綜合等一些列的思維活動。

二、小學語文說話教學的幾個原則

小學說話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說話教學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整體性原則。聽說讀寫是一個人必備的語文基本能力。聽和讀是理解、吸收,說和寫是運用、表達。聽和說是口頭語言的運用,讀和寫是書面語言的運用。因此,四項訓練應該相互配合,使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獲得整體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主要有四種形式:(1)聽話說話。(2)說話寫話。(3)情景說話。(4)即興說話。這些不同類型的課型,體現(xiàn)了聽說讀寫的結(jié)合與整體性。

2、循序漸進的原則。任何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形成,總是呈螺旋上升的。說話教學也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特別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識水平提出與之相應的要求。

3、與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的原則。語言實踐與運用是進行說話訓練的最終目的。因此,說話教學一定要使學和用結(jié)合起來,不僅應在說話課上憑借教材進行說話訓練,在其它各類課型以及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同樣應進行和加強說話訓練。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說話的機會,讓學生把在說話訓練中學到的知識、技能結(jié)合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進行鞏固和應用。

4、發(fā)展語言與發(fā)展思維相結(jié)合的原則。在訓練學生說話、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要發(fā)展學生得思維。說話訓練除讓學生達到教材中預定的教學目標外還應進行提高一個層次的訓練,以讓較好的學生在說話能力上有一個較快的發(fā)展與提高。經(jīng)過扎實的訓練,學生說話從無序到有序,從無中心到有中心,從不完整到完整,從不確切到確切。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在發(fā)展語言的過程中促進思維向條理性、流暢性、完整性、深刻性等發(fā)展的過程。通過這種思維的發(fā)散性訓練,可以促進兒童的語言與思維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三、小學說話教學的基本要求

小學生說話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訓練學生進行有效的口頭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語文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說話習慣。

1、訓練有效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有效的口頭語言表達應做到有內(nèi)容、有條理,還應注意口齒清楚、聲音適度。

2、要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說話是以聽話人的存在作為前提,所以一定要與受話者的反應相結(jié)合,切不能“旁若無人,熟視無睹”,應隨時注意反饋并作適當調(diào)整,以提高語言語文的交際能力。

第6篇: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道德素質(zhì)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多元文化視域下學校道德教育開展過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在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在加強德育創(chuàng)新教育過程中,需要不斷改變德育教育方式,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教育教條上的條條框框,對于德育教育過程中,應該結(jié)合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把握學生年齡階段,充分重視德育教育的滲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就是將枯燥的德育教育工作多元化的開展,改變傳統(tǒng)單調(diào)的教育方法,實現(xiàn)德育隊伍的多元化,德育渠道的多元化,德育環(huán)境的多元化,德育活動的的多元化。通過鼓勵學生不斷激發(fā)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望,不斷地將欲望轉(zhuǎn)化為學習動力,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更能夠?qū)ξ覈囵B(yǎng)當代社會主義價值觀起到奠基作用。

2.注重學生養(yǎng)成教育,實現(xiàn)德育教育和學科教學有機結(jié)合

“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這句話一語中的,道出了培養(yǎng)好習慣對學生一生發(fā)展成長的極端重要性,好習慣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中小學生的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應該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細節(jié)抓起,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培養(yǎng)習慣,在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環(huán)境中培育德行。課堂上的德育教育也應該結(jié)合不同學科課程,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引入活動,不斷結(jié)合適當?shù)慕虒W機會,切入相關的德育話題,體現(xiàn)出“滲”字和“潤”字。實現(xiàn)德育教育與各學科教學有機結(jié)合,關鍵在各學科教師,縱觀中小學各科教材內(nèi)容,德育教育的素材被編者匠心獨運地安排在各科教材中。關鍵是不少的教師對教書育人這一天職的認識還很不到位,至少有所偏頗,結(jié)果是教書與育人割裂開來,造成“一手硬,一手軟”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這些教師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內(nèi)涵,擔負起德育教育的應有職責,在教學中,精心挖掘教材自身的德育素材,不失時機的滲透德育教育。

3.提高教師素質(zhì),改進教育方式,促進德育教育更上一層樓

新時期學校德育教育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科教師是完成學校德育教育任務的主力軍,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不斷通過學習思考,提高思想和業(yè)務素質(zhì),還應學習和了解信息化背景下德育教育多元化在各個方面的優(yōu)勢和特點,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經(jīng)歷,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德育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引導學生不斷養(yǎng)成屬于自己的學習風格,在思想上不斷前進,所以教師的每一個教學行為上的表現(xiàn)都會影響著每一個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新時期的老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思想,不斷地學習和吸收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另外,針對教學群體的不同,教師們應該要不斷調(diào)整方向,從各個方面關注和了解同行的研究成果,然后將這些適合當今教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上,更好為學生德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開展提供幫助。

二、多元文化視域下學校道德教育的價值選擇

1.凝聚學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價值觀,發(fā)揮學校主導作用

當前,學校在道德教育方面應該進行不斷地改革,把握當前時代教育的方向。學校在對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選擇上,應該充分考慮歷史經(jīng)驗,把全球化趨勢和多元文化交流作為背景參照,總結(jié)出具有歷史價值的學校德育的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多元文化視域下學校道德教育的價值選擇內(nèi)容應該具有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不斷傳承優(yōu)秀歷史文化。首先,多元文化視域?qū)W校道德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文化認同”教育,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建立學生的道德教育價值取向。其次,學校需要正確引導學生了解在全球化帶來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的道德教育,使學生具有世界胸懷的目光。

2.注重實際情況,準確把握寓理于境

目前,學校在多元文化視域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符合實際情況,生搬硬套的模式運用到學校的道德教育中,對于一些外來文化觀念和思維并沒有結(jié)合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的改造與承傳。所以,在面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價值教育上應該與現(xiàn)代道德文化價值教育相結(jié)合,在面對外來的文化入侵時,需要不斷堅守傳統(tǒng)道德中的核心價值,把握正確的方向,然后將結(jié)合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相結(jié)合,把多元化的不同文化價值教育轉(zhuǎn)化為能夠幫助學校提高開展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對于在幫助學生提高在多元化視域下價值取向的方法上更應該注重寓理于境,與實際相結(jié)合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意義。

3.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分清真?zhèn)魏脡?/p>

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提高對事物的判斷分析能力,更好的生活。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的學校道德教育應該更加需要樹立正確的觀念,重點應該在生活中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選擇判斷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區(qū)分道德教育的價值和判斷處理能力,分清真?zhèn)魏脡摹D壳?,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下,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學校的工作重點是需要注意幫助提升青少年學生的道德選擇判斷能力。幫助青少年提高道德選擇判斷能力需要注重兩個方面,一是注重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基本常識的教育,使學生能夠?qū)W習正確的是非榮辱觀,傳承優(yōu)秀的歷史道德文化,另一方面是注重不斷學習全球化趨勢帶來的多元文化,對于有利于我們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斷采納吸收,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7篇: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文化因素導入;必要性;原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1-0003-02

英語作為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主要的外語語種,不僅是他們與世界交流的工具,更是他們了解西方文明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應試導向,大學英語學習者只把英語學習看成是對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忘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忘記學習英語是東方文明了解、吸收、趕超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手段。

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zhì)教育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边@種能力不僅包括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包括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等能力。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爸蛔⒁庑问?而不注意語言的內(nèi)涵是學不好外語的?!痹缭?0世紀2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sapir在language一書中就有指出:"語言有一個環(huán)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tǒng)和信念" 。由于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 就英語教學而言,它涉及到英語國家的有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等,每個方面都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容。學好英語,就要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豐富性。

下面試從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導入的必要性,原則及方法作一探討。

1.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導入的必要性

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以教授語言形式為主,大多數(shù)課堂時間被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以及句型訓練所占據(jù),使語言的教學脫離社會文化語境而成為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這種與文化因素割裂的外語教學造成的后果是:許多中國學生能夠在外語語法考試、閱讀理解練習中取得好的成績,而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卻感覺無從下手。作為教師,為英語學習者提供學習語言以外的非語言因素就必不可少了。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即能用英語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語言交際雙方來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外語交際是兩種文化的交流。如果外語學習者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一無所知,是不可能達到用英語進行自由交際的目的的,甚至還可能產(chǎn)生誤解,而出現(xiàn)尷尬的局面。因此,學習一種語言就應學習其包含的文化。語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地扎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沒有文化就沒有語言。語言是學習文化的重要工具,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就要相應地領悟其文化。所以,大學外語教學有必要導入文化因素。

2.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導入的原則

在文化導入原則的研究中,我國學者魯健冀(1990)、趙賢洲(1992)、束定芳(1996)、鮑志坤(1997)、王英鵬(1999)等提出了一些文化導入的原則:實用性原則(或相關性原則)、階段性原則(或?qū)舆M的原則)、適合性原則(或規(guī)范性原則)和系統(tǒng)性原則。實用性原則要求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與學生所學的內(nèi)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階段性原則要求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確定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適合性原則要求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要有廣泛的代表性,應屬于主要目的語國家中有代表意義的主流文化,而且要根據(jù)不同的導入目的注意文化的共時性和歷時性。系統(tǒng)性原則是針對大綱而言的,它要求有關部門應該根據(jù)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較為詳細的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各階段外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原則、方法以及要求學習者所要達到的水平。這些原則主要是針對教學材料的選擇而言的,它們對選擇和編排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具有指導作用。

2.1 以理解為目標的原則。以理解為目標的原則,是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應該“以文化知識為起點,文化意識為橋梁,文化理解為最終目標”(曹文,1998)。文化知識的導入只是文化導入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文化意識。文化意識是指學習者對文化間差異的敏感性,它是文化理解的基礎。文化理解是指學習者能夠以客觀、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理解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并能夠在跨文化交際中以得體的行為方式與非本族語者進行交往。這一原則是由教學受制于社會需要的規(guī)律所決定的。

2.2 有序性原則。有序性原則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指文化導入內(nèi)容的編排要體現(xiàn)文化知識本身的邏輯結(jié)構(gòu)及其系統(tǒng)性;其二是指文化導入的教學活動要結(jié)合文化知識本身的邏輯結(jié)構(gòu)和英語學習者的身心發(fā)展情況有次序、有步驟地進行,以期使學習者能夠有效地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全面理解目的語文化。有序性原則是文化知識本身系統(tǒng)性的要求,也是教學制約于學習者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反映。

第8篇: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一、英漢文化差異的表現(xiàn)

文化差異的范疇很廣泛,比較常見的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在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方面等。

1.日常生活中

(1)打招呼

中國人見到熟人、朋友時打招呼的方式很多,通常是“你好”,“吃了么?”,然而在英語國家,他們通常會以“How are you?” “Good, how are you?”來打招呼。 若僅僅是按照書本上的回答“Fine,thank you, and you?”那是完全不懂得英語文化的中式回答。

(2)交談的話題和禁忌

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不同國家的本身談話偏好和禁忌都會有所區(qū)別。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一般禁忌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年老、肥胖等話題,而中國的禁忌則屬于倫理方面的:如對長輩不能直呼其名等。

(3)稱呼和稱謂

許多講英語的人常常用名字稱呼別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小姐。這種做法在美國人中尤為普遍,甚至初次見到就用名字稱呼。不僅同齡人這樣稱呼,年齡懸殊的人之間也這樣稱呼,沒有不尊重對方之意。這與中國的習慣完全相反。中國孩子對祖父母、學生對老師,若直接呼其名,會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不成體統(tǒng)。

(4)贈送禮物和接受禮物

中國與外國的基本文化性質(zhì)也決定了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比如中國幾千年文化遵守的儒學文化,講究的是謙虛,中國人之間贈送禮物,送禮人總要反復申明:小禮物,小意思。但英語國家比如英美人則常說這是他(她)為你準備的,希望你能喜歡。朋友、親戚給我們送禮,我們總要推辭一番再接受是為了講究禮讓,收禮后一般不當面打開,以免給人貪婪的形象。英美人則相反,他們一般不推辭,而表示感謝,而且往往當著客人把禮物打開,并稱贊一番。中國人則等客人走后打開,以示禮貌,但是這在英美人看來是你小看他送的東西了。

2.詞語文化內(nèi)涵上

基于文化背景不同,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文化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在中國的英語教學當中,存在著中國式英語的這一現(xiàn)象。其根本是由于語言的內(nèi)容跟文化是密切相關的,特別是語言的詞匯多多少少中實際地反映出它所服務的文化。由于不同的文化間的社會結(jié)構(gòu)、政治制度、生活習俗的差異,包含在語言詞匯中的意義就不一樣。

二、文化教學的原則

在文化教學的過程中,有學者指出需要注意的原則方面有:認知原則、相關性原則、對比性原則和寬容性原則。這幾個原則主要從牛津大學的語言學者R.L&Scarcella R.C總結(jié)的文化意識學習需要的五個階段,即(1)有條件的情況下了解一些外國文化。(2)理解一些簡單的外國文化現(xiàn)象和典型。(3)理解文化的一些特征,有文化沖突的意識,開始明白個人的文化優(yōu)越感。(4)從智力上﹑知識上對文化的更多掌握,但不是出于個人感情方面的。(5)從知識上和感情上對文化的真正心領神會和尊重,能夠感人所感。由這個階段來解讀。

1.認知原則

認知原則本是人類認識客觀事物,通過感覺、直覺、記憶、思維想象來進行。高中英語文化教學中的認知原則是使學生了解、理解和學習英語文化。文化教學課程不同于歷史、地理、民間傳說等課程,從嚴格意義上講,文化教學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反過來講,它是構(gòu)成語言教學的完整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更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流。在國外的牛津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到西方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對于高中生來說要對其有所了解。比如在不同文化的國家下,相同的顏色代表了不同意義。在中國,紅色是一種表示吉慶的顏色,比如春聯(lián)是寫在紅紙貼在墻上,結(jié)婚是穿紅色的婚服;而在美國,紅色代表危險、警告,比如虧損赤字,比如紅燈示警;而在南非,紅色是哀悼的顏色。

2.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的文化知識拓展,應基于語言教材中的基礎來進行。高中英語教學應以國家指定的英語教材來發(fā)揮,拓展和應用。依托教材,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介紹英美國家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英美等國家。本身文化和語言是相通的,有了中心的語言詞匯,然后再基于這個中心詞匯去介紹語言本身的文化傳統(tǒng)。部分老師把文化教育單獨在語言教育之外,天馬行空的介紹英美文化。這樣不僅不利于本身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也降低了學生對文化知識的興趣。比如關于圣誕節(jié)的英語詞匯,依托教材,可以向?qū)W生介紹圣誕節(jié)的來源、傳統(tǒng)風俗、圣誕節(jié)期間的相關活動以及圣誕老人的有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拓展,把英語國家的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復活節(jié)等節(jié)日的歷史來源、風俗習慣進行介紹。

3.對比性原則

對比性原則則是基于文化的相對性質(zhì)來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把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出,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語文化,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文化行為,避免在交際過程中產(chǎn)生誤會。

4. 寬容性原則

第9篇:文化教學原則范文

關鍵詞:文化知識,文化意識,文化差異,學習興趣

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五年制學生入校時的英語基礎很差,無論是詞匯、語法還是語言得體運用方面都非常糟糕,其中包括英美文化知識的空白。例如,學生在進行對話時,還會用G00d momi ng,teacher!(打招呼)“How much monev do vou eameverymont}l,”(詢問外教的問題)。很多學生不知道哈佛大學在那里、丘吉爾是何許人,對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也是一知半解,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喪失了信心。因此,如何通過英美文化知識的傳授,帶動和促進英語語言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并使他們能夠用恰當?shù)恼Z言進行交際,是英語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采取的對策

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在04級和05級五年制學生的英語教學中選用了文化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知識性、趣味性強的《張思中英語教程》為教學內(nèi)容,使語言材料內(nèi)容即文化知識的吸引力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在教學實驗中,我們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教學模式與文化導向型教學模式相結(jié)合,通過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包括社會文化和交際文化知識)的同步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最終達到交際能力的提高。

(一)教學原則

在教學實際操作中,我們參照束定芳、莊智象提出的對文化導人的實用性原則、階段性原則、適合性原則,根據(jù)我校實際,研究討論,將其拓展為五個原則,并嚴格遵循這些原則進行教學。

1,階段性原則。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在不同的階段確定不同的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由淺人深,循序漸進。

2,適度性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內(nèi)容上適度補充文化背景知識,難易度適中,不貪多求全。

3,針對性原則。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課文內(nèi)容的需要,對涉及到的文化背景適時進行講解或進行文化差異的對比并分析原因,避免再次出現(xiàn)失誤。

4,科學性原則。合理安排所講文化知識與語言知識內(nèi)容,注意系統(tǒng)性、準確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西文化差異,以文化意識為橋梁,促進文化理解和語言學習。

5,實用性原則。所講授的文化內(nèi)容注重實用性,在學生的生活、學習和交際中有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

(二)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參照了董曉波提出的課堂內(nèi)教學和課堂外教學方式及李波總結(jié)的直接法、滲透法、實踐法、比較法、專門講解法和討論法,并進行了歸納、拓展、補充和創(chuàng)新。

1,課堂內(nèi)的文化教學。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以教材內(nèi)容為依托、以課文為基礎,在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拓展補充與課文有關的文化內(nèi)容。

(1)在學習對話時融人交際文化知識的學習。例,在學習第一冊12課的對話,服務員用語Can Ihel p you,時,老師為學生分析了在考慮問題的主體方面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國人喜歡以對方為中心,考慮對方的情感。比如,你想買什么,您想借什么書,而西方人往往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因而英語中用Can I help you,或珊1at can I do f or you,而不是Wha t do you 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