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的理論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檀傳寶:勞動教育對于今天的中國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體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去考慮。
第一,從社會問題的角度考慮。你會發(fā)現(xiàn)如今在中國,很多社會的病態(tài)都與勞動教育開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關聯(lián)。比如,一些人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賺快錢,還有很多人喜歡炫富,等等……這些社會亂象背后的邏輯,其實都是不勞而獲或是少勞多得?;蛘?,我們從特定角度看,很多社會病態(tài)都可以歸因于與勞動有關的價值觀的偏差,需要通過在全社會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去克服。
第二,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正如你在問題中所說的,現(xiàn)在咱們國家的GDP已經(jīng)躍居世界第二,很快將會成為第一。我們的人均GDP也已超過7,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梢哉f整個社會包括我們的教育都處于一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那么,當我們告別了以體力勞動為主導的舊時代之后,有一些課題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隨著社會越來越發(fā)達,腦力勞動的比重會不斷增加,但最基本的體力勞動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去定義勞動教育所說的“勞動”呢?究竟怎樣的社會安排才更有利于讓人們在詼中獲得尊嚴、擁有勞動的光榮?應當怎樣讓青少年乃至整個社會看到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的價值與意義?直面、回應這些課題,在這個時代已經(jīng)非常迫切、重要。從更積極的角度看,一個能夠擁有勞動意義感的勞動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這個世界。讓全體國民特別是少年兒童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從而愉快地勞作在共和國的大地上,這對于新時代中國人生存質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三,從教育本身的角度考慮。我們強調勞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據(jù)馬克思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念和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論,社會主義教育本來就特別重視勞動教育;另一方面,一個最根本的理由,社會主義運動說到底是為勞苦大眾主張權利的,是以承認勞動和勞動者的價值為非常重要的價值原則、教育原則的。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原則,讓勞動者克服勞動異化狀態(tài),擺脫剝削壓迫、過有尊嚴的生活,這本來就是整個社會主義運動最為根本的一個訴求。從價值體系上講,無論是十月革命后的蘇聯(lián)還是今天的中國,崇尚勞動價值、追求勞動創(chuàng)造、尊重勞動創(chuàng)造的主體――勞動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教育體系中,這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教育明顯區(qū)別于資本主義教育形態(tài)的標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辦真正的社會主義教育,按照講的“不忘初心”,勞動教育就應該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勞動教育的內涵可以說是十分廣泛的,內容也很豐富,包括了勞動技術、社會公益勞動、家務勞動等等。在您看來,當前我國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主要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檀傳寶:你提到的這些都是勞動教育的具體形態(tài),但是形態(tài)的劃分標準不一樣,比如說以場域劃分的話,就包括家務勞動、學校勞動活動、社會公益勞動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談另外一個標準,我覺得無論是在學校、社會還是家庭中,勞動教育的內容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外顯的部分,比如說在勞動過程中學一些勞動技能、產出一定的勞動產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認為之所以要開展勞動教育,在外顯的部分里面隱含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的培養(yǎng)。勞動教育固然要學勞動技術,應該有勞動產品的產出,但是對于學生發(fā)展來講,最根本的目標不是要生產多少產品,而是確立勞動價值觀。在的價值理論里,非常崇尚和強調的一些原則,比如說歷史唯物主義學說所強調的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勞動創(chuàng)造人本身、勞動創(chuàng)造歷史;政治經(jīng)濟學理論中強調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基礎,以及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則;教育理論強調體力、腦力的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原則,等等。開展這些勞動價值觀的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說:勞動教育要特別注意讓孩子通過參與勞動實踐,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學會珍惜勞動果實,尊敬勞動人民。我認為當前我國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最根本的出發(fā)點應該是這個。
:您認為勞動教育最根本的是進行勞動價值觀的教育,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態(tài)度和勞動習慣呢?
檀傳寶:真正要把勞動價值觀、勞動態(tài)度和勞動習慣建立起來,當然是要靠學校來進行相關的教育。但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我覺得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社會風氣和家長的觀念要有所改變。如果社會本身風氣就不好,比如我們在網(wǎng)上經(jīng)??吹健案欢膘乓洳粍诙@的生活,居然還有很多人羨慕不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想要有效開展勞動價值觀教育,肯定會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長在心底其實并不認為勞動觀念是重要的,認為只要學習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這種情況下,談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習慣就會很困難,因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沒有加強勞動教育的土壤。
對學校教育來講,我覺得有兩點很重要。第一,勞動教育本身要在學校的活動課程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個學校文化中確立崇尚勞動的價值觀應該成為當前學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學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那就算是學校有勞動課,作用也會很有限,因為在日常生活里學生根本體會不到勞動的意義與價值。所以,我認為社會氛圍的改變,包括學校文化環(huán)境的改變,在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中形成一種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風氣,比開設多少勞動課程更為重要。
:當前在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被弱化、被邊緣化也是不爭的事實,甚至還有老師將勞動作為懲罰學生的一種手段。您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變勞動教育被邊緣化、被異化的現(xiàn)狀呢?
檀傳寶:目前可以說勞動教育的異化和邊緣化非常厲害。我認為主要有三種表現(xiàn):
第一,把勞動看成是一種懲罰,比如遲到了罰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勞動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當勞動和懲罰等負面心理體驗建立聯(lián)系的時候,就是反勞動教育而不是勞動教育。這是勞動教育的第一種異化。
第二,把勞動教育異化為學習一種技能。設想一下學生花很長時間只是學會怎么剪紙,若這一學習經(jīng)歷對他的課業(yè)成績、身心健康沒有太大作用,這樣的勞動教育肯定會被邊緣化。通過勞動生產和實踐的確應該、也有可能學到某種技能,但是勞動如果僅限于技能的學習,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這樣的勞動教育怎么可能不被邊緣化呢?
第三,把勞動教育異化為一種娛樂,比如一些畢業(yè)班學生平時學習很辛苦,所以學校會組織他們去參觀一下工廠、農村,當作生活的調劑,這就更沒有意義了。現(xiàn)在很多學校每年都會有一些勞動安排,認為這就是帶著學生開展勞動教育了。其實所謂的“勞動安排”,基本就是一學期甚至一學年用一天或半天時間帶學生“活動”一下,而這就同時意味著平時學生都不會做這些“勞動”的“活動”……這樣的勞動教育,效果當然會極其有限。我們可以看到,上述這三種思維或異化、或窄化了勞動教育的功能。
這就回到了剛才的問題,勞動教育在學校里邊緣化,甚至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勞動教育,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大家對勞動所蘊含著的最重要的教育價值沒有清醒的認識。勞動教育其實有時候只是要還原某些人生的常識。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種莊稼,面包從哪里來呢?這是常識,但問題是現(xiàn)在很多人會忘記,一心想著不勞而獲,不愿意通過辛勤勞動去創(chuàng)造價值。其實,勞動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悅的功能。但勞動教育真正的愉悅,應該是對勞動過程、勞動果實的欣賞帶來的那種精神性愉悅。在帕夫雷什中學,曾經(jīng)有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叫面包節(jié)。孩子們種的頭一茬麥子收獲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蘇霍姆林斯基會讓孩子們請自己的家長來品嘗。這個時候孩子們的愉快真正是勞動的喜悅――由他們親手種植的小麥做成面包的那種芬芳,是勞動的芬芳,能夠鼓勵孩子以后再去進行新的勞動,而不是膚淺的認為,勞動就是我學習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勞動的愉悅。
:雖然一直以來學校都有開展勞動教育,比如開設勞技課、組織勞動實踐活動等,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您認為中小學的勞動教育究竟應該如何開展,才能夠真正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呢?
檀傳寶:學校勞動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教育工作者對勞動教育的本質不清楚。教師可能模糊地知道勞動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織學生開展幾個相關的活動,但可能還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實際上勞動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關系。以勞技課舉例來說,如果認真去安排的話,可以大大促進孩子各科學習的內在動機。教師要讓勞技課變成孩子日常學習生活的一個綜合應用的領域,思考孩子在數(shù)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等這些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有哪些在勞技課可以用得上?這樣就既有勞動教育,也強化了孩子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勞技課的設計應該是這樣的思路,而不是只學一個剪紙或者陶藝就叫勞技課了。因此,我是主張勞技課更多的應該是校本的,學校根據(jù)孩子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思考哪些知識可以應用,再去設計勞技課,才是正確的思路。
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專門的活動和課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僅僅通過這一種渠道去實現(xiàn)勞動教育所有的任務。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識到勞動教育的意義,就會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專門的時間去完成某一個專門的活動,道德與法治、歷史課、語文課、班團活動、師生交往中,都可以滲透勞動教育的理念。
除了開展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和活動,在這里我還想強調兩件事。
第一,教師的教育觀念要跟上去。比如現(xiàn)在很多老師本身已經(jīng)沒有勞動光榮的觀念了,甚至有些老師特別羨慕那些不勞而獲、掙快錢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夠指望他對孩子有正面的勞動價值觀的引導呢?所以,教師一定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觀,這對勞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關課程的建設要跟上去。比如說歷史課,過去的歷史教育特別強調勞動人民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那現(xiàn)在我們是不是也要考慮到這一點?如果歷史課就只講帝王將相,而勞動者在歷史中的意義完全被人忘記,那肯定是不對的。無論是歷史或其他課程,都要注重挖掘勞動教育的素材。
這兩點非常關鍵,因為如果教師本身沒有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或者勞動教育的價值觀不能滲透到學科教學里,只是偶爾帶學生去專門勞動一下又有什么意義呢?如果是那樣,可能勞動課甚至都帶有反勞動的性質了――因為大家體驗到的只是勞作的辛苦,卻感受不到其中的價值,孩子們就更不愿意勞動了。所以歸根結底,整個教育系統(tǒng)要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各科教學都應該配合,再加上專門勞動教育的課程安排,才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
:您談到教師對勞動教育的正確認識十分關鍵,那究竟如何才能夠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價值和重要性,進而實踐您剛才所說的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呢?從教師專業(yè)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議?
檀傳寶:要讓教育工作者對勞動教育的價值有正確的認識,我覺得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勞動教育要從保障社會主義教育性質這個角度去看。所有中國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識到,勞動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是保證社會主義教育性質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勞動教育要從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長這個角度來講。如果孩子從小就抱有不勞而獲的想法,他將來必定會非常自私,那樣是不會真正幸福的。如果一個人一生都沒有體會到勞動的意義,人生將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導孩子過有創(chuàng)造性的、充實的人生,能夠擁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離開勞動教育的,教師也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
第三,勞動教育要從社會改造的角度去重視。正如我剛才說的,現(xiàn)在有那么多社會病態(tài)其實是因為人們看待勞動的觀念出了問題。要保障社會的良性發(fā)展,有良知、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應該責無旁貸、高度重視勞動教育。
對于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我也有兩個建議。一方面,現(xiàn)在很多老師,尤其年輕老師,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勞動價值觀,這就好比數(shù)學老師不知道數(shù)學,那你怎么教?所以廣大教師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勞動價值觀,了解勞動價值觀的內容和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當教師明白了勞動教育的價值,具體要去實施的時候,要考慮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推進勞動教育,不能把勞動課又變成另外增加的“課業(yè)負擔”,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勞動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學習聯(lián)系起來,形成綜合學習的課程形態(tài),讓勞動教育成為激發(fā)孩子學習動機、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渠道。這種創(chuàng)造性不是異想天開,要與教師教育專業(yè)化水平的提升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夠更好實現(xiàn)。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通力協(xié)作,但如今很多家長不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價值觀和勞動習慣,“家里的活兒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學習就行”是很多家長仍然持有的觀念。您認為應該如何改善這種局面?
檀傳寶:首先還是要明確,勞動價值觀教育是勞動教育的精神內核,這是一個大前提。具體到家長要做哪些改變?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不要把學習跟勞動看成是對立的。在我看來,其實學習也是一種勞動。家長完全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學習,來幫助孩子確立付出努力才能夠有所收獲這樣的“勞動”觀念。正如大人要通過勞動去創(chuàng)造世界,兒童要通過學習去獲得成長,我們完全可以把勞動和學習建立內在聯(lián)系,而不是將勤奮學習看成跟勞動沒有關系的一個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孩子如果認真學習,也可以視之為勤勞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值得鼓勵的。
第二,家長不能把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看成是與兒童生活沒有關系的。你所說的很多家長在家里不讓孩子勞動,一方面是家長沒有意識到勞動的教育意義,另外一方面是在這個少子化時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許多家長不舍得讓孩子去做家務。那么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問自己,到底什么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如果愛自己的孩子卻不考慮教育意義的話,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愛,反而會害了孩子。所以我覺得讓孩子適度地參加有意義的家務勞動,不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兒童的責任感、主人翁意識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學習做主人呢?這就需要家長在教育觀念上進行變革。一旦家長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就會自覺去考慮哪些勞動方式對孩子是合適的。我覺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把學習跟勞動聯(lián)系起來,是一個最為可行的選擇。
:還有另一種情況,有一部分家長已經(jīng)能夠意識到勞動對孩子的重要性,也會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但他們是采取以勞動換取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做家務,請問您是怎么看待這種教育方式的?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yè)特質
新時代背景下,要落實勞動教育,充分發(fā)揮其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關鍵在于教師。勞動教育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特質,才能勝任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真正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
一、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yè)特質的內涵
從事不同行業(yè)的人,有著不同的專業(yè)特質。所謂特質是指一種可表現(xiàn)于許多環(huán)境的、相對持久的、一致而穩(wěn)定的思想、情感和動作的特點,它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行為傾向,具有抽象性、穩(wěn)定性、相對性和結構層次性等特征[1]。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yè)特質就是指勞動教育教師所具有的穩(wěn)定、持久而獨立于情境的心理特征[2]。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只有具備從事勞動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特有的品質,才能勝任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有所作為。
二、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yè)特質的主要表現(xiàn)
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yè)特質是由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新時代對勞動教育的要求所決定的。根據(jù)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特點和符合的要求,筆者認為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yè)特質主要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過硬的專業(yè)能力和強烈的學習意識,以下展開具體論述。
(一)高尚的職業(yè)道德
職業(yè)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應遵循的基本規(guī)范。教育是塑造學生靈魂的事業(yè),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勞動教育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主要表現(xiàn)如下。1愛崗敬業(yè)能夠充分認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高度認同勞動教育教師職業(yè),熱愛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對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yè)業(yè)。2關愛學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全身心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相信學生的潛能,努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3育人為本,因材施教牢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勞動價值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能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努力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
(二)豐富的專業(yè)知識
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不僅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且影響著學生的學習[3]。勞動教育教師要具備的專業(yè)知識主要有以下幾點。
1扎實的教育知識
勞動教育教師的教育知識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是開展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熟練掌握教育教學基本原理,特別是要把握好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的勞動價值觀形成規(guī)律,按照教育教學規(guī)律開展教學活動,還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2精深的學科知識
勞動教育學科知識主要指勞動教育教學的概念、原理、理論、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具體包括勞動教育的歷史發(fā)展、勞動教育的性質和基本理念、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勞動教育的形式與方法、勞動教育的途徑與評價、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勞動的相關知識等。它是教師進行正常教學、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要精準掌握勞動教育相關學科知識。
3豐富的學科教學知識
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運用學科知識進行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基礎,具有實踐性、工作性、情境性、隱蔽性、綜合性的特點,是教師專業(yè)知識最核心的表現(xiàn)。勞動教育教師要從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系統(tǒng)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本質要求,掌握勞動教育課程開發(fā)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充分了解學生勞動教育的認知特點,然后將這些學科知識、教育教學方法知識及學生知識加以內化,融合于自己的思考中,運用于教學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
(三)過硬的專業(yè)能力
1課程規(guī)劃設計能力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不像其他學科教學那樣,有課程標準、教學用書、教學參考書等可以依據(jù)和參考。也就是說,勞動教育課程沒有具體的體系化或校本化的目標和內容設計,它只有《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作為指導。那么如何確定校本化的勞動教育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實施模式和評價策略?這就需要勞動教育教師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勞動教育課程規(guī)劃能力就是教師在《綱要》指導下,基于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以及對學生學習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校內外課程資源分析,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能力。其既包括對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規(guī)劃設計,也包括對學年(學期)課程和具體勞動項目的規(guī)劃設計。課程規(guī)劃設計能力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準確把握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二是能準確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勞動素養(yǎng)現(xiàn)狀及需求,并能對校內外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進行價值分析,做到充分利用;三是能確立校本化的勞動教育目標,包括學校目標、學期目標、主題目標、活動目標等;四是能構建基于目標的課程內容體系,做到科學安排、有所側重、因地制宜、凸顯特色;五是能探索出適合學校實際、滿足學生需求的課程實施和評價模式。
2課程實施能力
課程目標的達成關鍵在于課程的有效實施。課程實施能力是指教師在《綱要》指導下,將勞動教育的相關要求付諸行動,并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勞動教育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主要包括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活動指導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是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因為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精心組織活動和及時協(xié)調各種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調動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勞動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生有序有效開展勞動;三是能及時協(xié)調學科間、校內校外間,以及家庭、學校、社會間的關系,確保勞動教育順利進行?;顒又笇芰κ侵附處熢趯W生勞動中,能對學生的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等及時給予指導,促進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實現(xiàn)勞動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活動指導能力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熟練掌握各種勞動技能,即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認真學習和熟練掌握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做勞動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是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恰當?shù)亟o予指導和幫助;四是能指導學生及時進行交流反思,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3勞動實踐能力
勞動實踐能力主要指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勞動素養(yǎng)。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師的勞動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高低。教師的勞動實踐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能清晰地講解勞動的意義、價值,以及勞動的知識技能;二是能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勞動工具;三是能熟練掌握勞動技能,即能熟練掌握所指導的勞動項目的流程和技能;四是示范操作要科學規(guī)范,即能按照技術規(guī)范和流程進行示范操作,做到科學規(guī)范。
4課程評價能力
課程評價能力是指勞動教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自身課程實施情況的診斷評價能力,包括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和自我評價與改進的能力。勞動教育教師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包括對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學習與發(fā)展結果的診斷評價能力。教師要能利用多種方式、渠道收集評價信息,對評價信息進行科學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發(fā)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作用;能做到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自我評價與改進的能力是指教師對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自我認識和反思,從而實現(xiàn)自我素質的提高和專業(yè)自主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要能制訂出具體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自我評價指標體系;能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診斷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能充分利用自我評價結果不斷改進教學,促進自身專業(yè)成長。
5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力
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力是指勞動教育教師在校本化的勞動教育目標指導下,在分析學生年齡特點和需求基礎上,對校內外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進行分析、開發(fā)和利用的能力。勞動教育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課程,它沒有現(xiàn)成的教學內容,它的課程資源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和社會之中,需要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因此,教師要具有課程資源開發(fā)意識,及時發(fā)現(xiàn)課程資源,并能合理利用,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勞動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6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在勞動教育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課程實施和實現(xiàn)自身專業(yè)成長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勞動教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核心,是教師實現(xiàn)自身專業(yè)成長的關鍵能力。教師要能善于發(fā)現(xiàn)課程實施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及時將問題轉化為要研究的課題;能對研究課題進行規(guī)劃,制訂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案;能進行文獻綜述與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優(yōu)點與不足;能在勞動教育教學實踐中利用科學研究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研究結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改進教學、促進自身專業(yè)成長的目的。
(四)強烈的學習意識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原因,勞動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勞動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勞動教育教師不愿從事勞動教育教學工作,對勞動教育教學工作思考得少、研究得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專業(yè)水平低。而新時代勞動教育對勞動教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樣就形成了勞動教育教師專業(yè)水平不高與新時代勞動教育對教師的高要求之間的矛盾。為了全面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勞動教育教師應具有強烈的學習意識,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把學習當作一種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4]。勞動教育教師要認真學習關于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各種指導文件,深刻領會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性質、理念、目標、內容、實施策略、評價方式等,積極探索全面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路徑和方法;要緊跟科技發(fā)展和產業(yè)變革,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tài)的新變化,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內容、途徑、方式,增強勞動教育的時代性;要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等,不斷優(yōu)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yǎng),努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偟膩碚f,勞動教育教師要肩負起新時代勞動教育賦予的使命,就要具備高尚的職業(yè)道德、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過硬的專業(yè)能力和強烈的學習意識。這就是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yè)特質。
參考文獻:
[1]成有信.十國師范教育和教師[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一、集體勞動能使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的意義,熱愛勞動人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
有的學生因為怕掃地而逃學,有的學生經(jīng)常逃避班級的各種勞動(如搬桌椅、值日擦黑板等)。在他們眼里,這些“活兒”能逃脫是很“機靈”的,況且還有家長的支持。同時,也有教師把諸如掃地等勞動作為對學生犯錯的懲罰手段。由于學生、家長、教師的這些行為,使學生對勞動的認識扭曲了,于是他們看到了腳底下的垃圾堆滿了也不撿,隨意扔饅頭、倒飯,放學路上很隨便地踩在莊稼地里……德謨克利特說:“如果兒童讓自己任意地不論去做什么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勞動之于少年兒童是最基礎的,在集體勞動中,師生你追我趕,誰也不甘落后,這種競爭的狀態(tài)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勞動熱情,樹立勞動光榮的信念,從而對勞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加深對勞動的正確認識。
二、集體勞動可以激發(fā)師生熱愛學校的深厚情感
我們小時候上學時,像平整操場、修補教室之類的勞動,根本就不用請工人,教師帶著學生就完成了。一場勞動下來,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和校園面貌變化,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現(xiàn)在很多學校出于安全考慮,一般不敢發(fā)動教師和學生勞動,只得花錢請人代勞,殊不知恰好使教師和學生愛校的情感慢慢淡化,因為他們不知道校園面貌變化的來之不易,所以肆意破壞花草和各類建筑,甚至連自己的課本和作業(yè)本也不知道珍惜。在集體勞動中,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干活,不要隨意損壞公物,讓師生共同感受為學校添磚加瓦的艱辛和快樂,知道學校的變化需要很多人的創(chuàng)造,使師生熱愛學校的感情不斷升華。
三、集體勞動可以增進師生合作精神,使學生懂得許多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當今教育提倡合作,生活、工作、學習都需要合作,勞動既是合作完成又培養(yǎng)合作能力。在學校組織的集體體力勞動中,沒有嚴格的師生和領導界限,大家圍繞完成任務而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同時又必須相互配合協(xié)作,互相尊重。比如,抬一張床需要四人同步協(xié)調,在轉彎、上樓梯、進門等處還要相互轉換等等,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尊重最好的形式,學生在這里學會了如何接受別人的指導幫助,教師也學會了如何尊重關愛他人。
四、集體勞動可以加強師生的安全意識
很多教師擔心,在勞動過程中師生萬一受傷怎么辦?其實,從勞動一開始,除了教師監(jiān)督外,學生也非常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所以,一次集體勞動就是一次安全演練。集體勞動使我們深切地感到:安全就在我們身邊。不管平時怎么講,如果學生不去體驗,安全知識也無法深入到學生頭腦中,只有在各種切身的活動中才能使之深入人心。
五、集體勞動可以為學校節(jié)約有限的資金
在中國,還有許多學校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學校的經(jīng)費相對緊缺,也有許多學校實行精細化、節(jié)約化管理,適當?shù)亟M織師生參加必要的集體勞動,既節(jié)省學校開支,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又鍛煉了師生的各種能力,培養(yǎng)自力更生的意識。
六、學校集體勞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心公共事業(yè)的熱情
田園教育是一種開放的教育,它不僅僅是讓孩子跑到田園里去,而是一種精神和心靈的回歸。這里的田園是個實體,也是一種喻體。蘇霍姆林斯基的田園教育是把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在生活中體現(xiàn)教育,他把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緊緊的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和造就了大批人才。
(一)田園教育是回歸自然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緊密聯(lián)系相伴的帕夫雷什中學,他以這里為教育的基地,使這所普通的鄉(xiāng)村學校擁有了優(yōu)美的育人環(huán)境。蘇霍姆林斯基充滿創(chuàng)造性地將教育思想與具體的環(huán)境有機結合,他主張讓兒童回到大自然中,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二)田園教育是對情感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對情感教育尤為重視。情感具有動力功能,因為有情感,人會自覺地投入,獲得很大的動力。同時,情感的發(fā)展與學生將來發(fā)展成才的目標導向、學習的動力和學習成績都是成正比的。基于這一點,作為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領悟到情感教育的感染力,從而收到培養(yǎng)學生做人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良好效果。
(三)田園教育是勞動的教育。勞動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力教育手段,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思想。他認為臻于完善的勞動可以使人確立自己的個性,它是蘊涵無限威力的教育源泉。在即將成年之前,就意識到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才能。這意義是非常大的,這個自我意識也就是個性形成的實質所在。
二、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田園教育思想中我們的農村教育可以得到的啟示
中國的農村教育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和改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誤區(qū)。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關于田園教育方面的理論為我國農村教育提供了許多可借鑒啟發(fā)之處。
(一)在大自然的教育中改變培養(yǎng)目標
目前中國農村教育的教育目的還是升學率和教孩子們跳出農門。農村的教育總是用一種自卑的心理看待自己,趨附城市教育。城市化傾向導致農村教育不會從自身吸取教育資源,一味的向前看,農村教育從教材、教法、課時安排都向城市看齊,缺乏自己的特色。
蘇霍姆林斯基的田園教育就是為農村教育找到一條回家的路,在真實的開放的自然中構造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開設了一系列到大自然的思維課,“藍天下的學?!薄ⅰ拔覀兊幕孟胫恰?、“大自然——健康的源泉”。在大自然中孩子們獲得了知識,獲得了健康,獲得了美的享受。同時,也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讓孩子們能更好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中國農村物產豐富,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我們的孩子們也可以在“藍天下的學校”學習,農村教育的自豪感油然產生。同時我們還可以在教學里融入一些適合農村教育的內容,如:丈量土地、農藥配制等。大自然的教育不但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美,同時還可以理論用于實踐,帶動一方經(jīng)濟,也許他們還可以帶著他們的家長學習。農村的教育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農村教育的特色也隨之產生。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在為高校輸送人才的同時,也為農村地方輸送人才,讓農村教育真正的成為農村發(fā)展的動力。
(二)在勞動教育中育人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通過勞動教育讓每個學生找到表現(xiàn)自己的領域和機會,從而使學生在德育,美育,智育,體育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在帕夫雷什中學,從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到十年級的畢業(yè)生,人人都從事兩種或三種勞動。人人都在勞動小組里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勞動技藝,到畢業(yè)時,他們往往以擁有方面的技能而自豪。大地上的勞動讓他們收獲了榮譽感,他們?yōu)樽约旱膭趧佣院?,而這種自豪感正是我國農村教育匱乏的,他們甚至是自卑的,這就需要一個轉變的平臺,一個讓學生為自己勞動而自豪的贊美。
但是我們對農村教育對勞動的態(tài)度是,老師教育學生:不好好讀書,你就一輩子當農民,一輩子挖土疙瘩?;蛘甙褎趧幼鳛橐环N懲罰的手段,處罰那些學習不好的或者調皮的孩子。我國農村教育對勞動技術教育不夠,只是簡單的體力勞動,缺乏將科學知識和勞動結合起來的觀念。只有將科學文化知識和農村實際聯(lián)系起來,農村人口的素質全面提高和農村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才更具可行性,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勞動育人的功能。
(三)愛——亙古不變的教育主題
由于社會及其歷史的原因,我們的農村教育總是教育孩子們要離開農村,逃離農村,從沒有教育孩子留下改變農村的現(xiàn)狀,孩子的教育從一開始就是生疏的,遠離農村的,他們從一開始接受教育就是討厭甚至鄙視、冷漠的。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農村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但是農民,包括農村的教師,總是用一種自卑的心理在看待自己的文化根基,趨附城市教育,用羨慕的眼光看待城市教育。于是,農村教育出現(xiàn)了妄圖用城市文化取代鄉(xiāng)村文化,并且鄉(xiāng)村教育也追求城市化,即把城市教育的全部理念、模式和手段通通移植到鄉(xiāng)村來。然而這種移植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農村教育要達到城市的水平是不現(xiàn)實的。而我們農村的發(fā)展,必須靠新一代的年輕人,用他們所學為農村的發(fā)展服務,那么孩子對的情感教育就成了關鍵。
教育應從點滴小事做起,關注孩子們的“情感問題”,呼喚他們“愛”的力量。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把愛撒向每個孩子的心靈,用他自己的言行去灌溉孩子的心,孩子們體會到了愛,他們把愛又帶給周圍的世界,他們關注自然界的生命,關注世界的和平。那么我們就應當把孩子們帶到大自然當中去,在大自然中去培養(yǎng)他們對大自然的愛,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而不是脫離實際的建立在金字塔上的教育。
(一)倡導將體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當中
《天鵝之歌》的內容里,裴斯泰洛齊就提出在生活中受教育的重要思想。在“伊佛東”的學校里,裴斯泰洛齊特別重視體育,把各種體操訓練發(fā)展到師生生活當中,為了全面鍛煉機體,編排體操,體操能有節(jié)奏、有順序地發(fā)展。裴斯泰洛齊認為在家庭和學校應該都進行體育活動。家庭里的生活勞作產生的動作,也是體育的一部分,例如生活中的做飯、行走等日?;顒?。學校里進行常規(guī)的體育鍛煉活動,例如運動會、體操、游泳等。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思想里,特別強調日常生活中的體育。因此,當前的體育課程,需要思考如何教導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生活體育精神,而且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生活體育活動項目。例如,體育教師可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講解動作、說明動作、注意安全等,讓學生能對體育活動有正確的認識。其次,把此項活動布置成家庭體育功課,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分階段地要求練習次數(shù)。這樣,就能把體育融入生活里,讓生活里充滿體育活動。
(二)倡導將體育教育融入生產勞動當中
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教育理念里,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在結合勞動來幫助貧苦農民,讓貧苦農民通過學習提高勞動技能,進一步改變貧苦狀態(tài),而且把德、智、體的教育和勞動教育相聯(lián)系,這種理念對現(xiàn)代社會的體育教育有積極意義。裴斯泰洛齊提出的“勞動教育”,訓練內容包括:訓練各種身體器官,職業(yè)、生活能力等的訓練,也包括一切實踐內容。裴斯泰洛齊認為體育的起初階段和最基本開始是勞動教育,且體育活動中最簡單的要素就是關節(jié)活動。人類關節(jié)活動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能力,它能讓人類的各種體力得到發(fā)展,也是體力發(fā)展的基礎。因此,關節(jié)活動是體力活動的要素,也是體育教學的要素。體力活動是最基本的勞動,勞動教育的基本要素也就是關節(jié)活動。體力發(fā)展是培養(yǎng)各種勞動的技能、習慣、教育和訓練的基礎。裴斯泰洛齊在兒童開始就主張學習一些勞動技能,他通過各種關節(jié)活動發(fā)展加入到勞動技能當中,例如手抓、走動、腳蹬等關節(jié)活動,通過這些力量和技巧來發(fā)展兒童身體。裴斯泰洛齊通過制定“技能入門”,用于幫助實際勞動,也作為體力發(fā)展的內容,像一些身體體操內容中有推、拿、揮動、擲等簡單體操項目。通過這些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學習,能夠全面促進兒童體力發(fā)展,同時把勞動技能掌握。這就是裴斯泰洛齊主張的家庭和學校同時開展勞動教育和體育教育。
(三)強調體育教育應與其他教育活動協(xié)調開展
裴斯泰洛齊強調打擊、拉轉、震動、投擲、壓等的基本要素學習以及體力訓練,必須要在體育活動中掌握。為了實現(xiàn)教育人,要使人的各種機能發(fā)揮完全,包括腦、手、心、智、體、德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健康的心靈和健康的身體同時進步。例如兒童體育活動可以使旺盛的精神體力得以宣泄,能使壓力舒緩,也能養(yǎng)成學習的好習慣。體育活動開放才能形成人際互動,促進兒童培養(yǎng)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也能在活動中提高欣賞能力。體育運動對全面體能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只有和其他教育均衡發(fā)展才能把體育中的技能、認知、情意等落到實處,使體育教育與各類教育并重。
(四)體育教育激發(fā)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本能
裴斯泰洛齊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對話來增長認識,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和研究,體會其中的知識和方法。要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培養(yǎng)他們具有這樣的能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習者成為體育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者,更要讓繼承者在體育文化的基礎上,能對體育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讓體育學習者逐漸把體育生活充實,能夠發(fā)現(xiàn)和思考體育動作以及體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并能在體育教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內容和新方法,這樣不僅能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情感,還能促進體育發(fā)展。例如體育教育課中的創(chuàng)作課程,老師可以利用教導者的立場引導孩子的體育心靈,促進孩子創(chuàng)作能力的發(fā)展,并與他們互動相處,完成體育項目,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關心每個孩子的體育意識,根據(jù)不同孩子用不同教育方法來施教,幫助孩子的潛能表現(xiàn),鼓勵孩子從各類體育活動中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讓學生能夠快樂地享受體育項目,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體育教學實現(xiàn)最好效果,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興趣。
(五)體育教育工作應逐步增進
教育是為了人類的和諧發(fā)展,在教育過程中要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人的發(fā)展過程離不開德、智、體的教育協(xié)調,這三者彼此之間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使人類不斷進步和發(fā)展。裴斯泰洛齊就對整體教學過程存在的最簡單教學因素,也是教育要素,做出強調,教育要從這些最簡單的要素開始,讓兒童從最簡單的開始接受教育,然后逐漸增加復雜的要素。裴斯泰洛齊這個理論全面實施到兒童的初等教育體系當中,讓初等教育能夠使德、智、體等的教育和諧地在教學中展開,并能均衡地發(fā)展德、智、體的教育。體育活動中最簡單的要素,裴斯泰洛齊認為是關節(jié)活動。關節(jié)活動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動作,生活當中處處包含著它,如撞、拉、跳、壓等,把這些基本的關節(jié)活動結合起來就可以形成一系列復雜的動作。體育活動也應該從簡單因素開始,等這些簡單動作熟練掌握,再進一步訓練復雜動作,根據(jù)人的體質和年齡的增高而逐步加強訓練。這樣逐漸地由簡到難的動作練習,就可以使兒童力量和技巧逐漸發(fā)展。
二、裴斯泰洛齊體育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
(一)強調健康是體育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
體育作為人類獲得健康的最有效方法和手段,裴斯泰洛齊在19世紀時就已經(jīng)提出了體育的價值,認為體育活動對人類、國家以及社會活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將健康視為人類體育教育過程中的根本目的,這為以后體育課程的有效建立奠定了基礎。但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思想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運用與發(fā)揮。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才逐漸意識到體育活動的重要性,不斷探索與研究分析,并從作者深刻的體育思想中得到了更深的含義。
(二)孕育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在裴斯泰洛齊的體育思想中,早已孕育了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有一定的聯(lián)系,而我國實施的素質教育思想的來源離不開這位偉人的體育思想,很大程度上有著高度一致性。首先,就素質教育的含義而言,狹義上是針對德、智、體三方面的教育,與在裴斯泰洛齊的“頭、手、心”的思想較為對應;其次,素質教育的三個素質層次,正好對應到作者認為人發(fā)展的三狀態(tài)中,即自然、道德、社會的素質與狀態(tài)。在素質教育理念中,裴斯泰洛齊還把思想深入到青少年的更深層次的教育中,在相應的初等教學中,認為不僅要使德智體各方面的教育得到全面、良好的發(fā)展,而且還具有三方面教育獲得平衡發(fā)展的能力。通過上述思想,可以將教育的各類要素進行劃分:智育所要表達的最基本元素是直覺的有效性,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各類與智力相關的能力;德育表達的基本元素為情感的互通性,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自我行為的情感與愛的能力;體育要表達的基本元素則是身體的活動性,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青少年身體的健康成長與發(fā)育。
(三)體育教育要從幼兒開始
裴斯泰洛齊認為教育要從嬰幼兒開始,而且作為母親以及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嬰幼兒教育過程中,尤其是體育教育與活動,我國并沒有相應的政策措施,而且母親的教育方法也比較欠缺,體育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的狀態(tài),必須通過國家和家庭的進一步深入認識來開發(fā)幼兒體育教育。通過裴斯泰洛齊的思想啟發(fā),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幼兒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在未來的體育教育中,要進一步開展幼兒體育教學。首先,國家要加大對幼兒體育項目與活動的開發(fā)研究。只有以研究的相應成果為基礎,才能逐步積累的經(jīng)驗實施到我國幼兒體育的具體教育中。其次,要培養(yǎng)幼兒體育教育性專業(yè)人才。專業(yè)性人才是進一步發(fā)展幼兒體能的引導者,各個高校應該設立相關課程培養(yǎng)適應性人才。同時也要加強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師資力量,才能廣泛促進我國體育事業(yè)在幼兒中的開展。再次,編制適應幼兒體育教育的配套性教材,這也是普及體育教育方法與知識的一個強有力手段,對于我國母親了解幼兒身體成長與發(fā)展,采取合適的體育活動鍛煉幼兒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體育活動要與兒童的運動天性相符合,遵循其發(fā)展規(guī)律
裴斯泰洛齊所論述的要素理論,要我們在兒童教育教學過程中遵循兒童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這一原則為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有指導意義,兒童與生俱來的性格就是運動,也是自然的一種本能,但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學生對體育課不喜歡,而對體育活動特別喜歡的現(xiàn)象,這也恰恰顯示出孩子的自然屬性,我們的體育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還有很多問題,包括教學內容、師資水平和安排的實際教學等,存在的問題都很嚴重,這種情況值得我們去反思。兒童的教育有別于成人,他們自然成長的過程中,有自己發(fā)展的規(guī)律,如果不重視兒童先天的規(guī)律,不在兒童的興趣愛好發(fā)展體育教育,以及體育教育不能滿足兒童的需求,那么對兒童實施的教育發(fā)展必然會遇到阻礙,也限制了體育發(fā)展。如果也不遵循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用循序漸進的原則來給兒童教學,最后的教育效果也不會很理想。實際的體育教學當中,有些教材內容距離兒童很遠,而且有很大的難度,不能有效地在小學體育教育中實施,這就讓小學的體育教育變得枯燥、乏味。因此,首先要從教學內容選取方面,要用一些符合兒童成長規(guī)律的運動項目,讓兒童喜歡體育運動,選擇合適的競技類體育運動,讓教學內容滿足兒童的需求;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上,要與兒童生活中的簡單動作進行結合,讓兒童的體育教學與日常行為活動聯(lián)系起來,有效的促進兒童體育學習。
三、結束語
這種教育不是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嗎?
我們認為,人都是愛自己的,學生也是如此。愛己本身有積極的意義,教育者如果能正確引導,這種愛并不與愛祖國愛他人相沖突,相反恰恰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學習、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更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規(guī)范等等,也更有利于發(fā)掘人的潛能,發(fā)展人的個性,提高人的素質。
什么叫愛己,如何實施愛己教育
所謂愛己,就是從本質上愛自己,就是要對己負責,嚴于律己,積極向上,有益社會。有益他人,從而真正有益自己,做到自尊、自重、自勉、自信、自強、自立,反對自私、自利、自滿、自餒、自毀、自棄。
僅理論上的指導還不行,還須提出一些具體的行為要求,比如可以要求學生做到:--愛惜自己的青春,珍惜時間,發(fā)憤學習,莫讓年華付水流。
--愛惜自己的心靈,品德高尚,思想進步,心靈純潔,情操美好,莫讓污濁的東西玷污自己的心靈,要用有益的思想、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的心靈,用美好的行為、美好的追求慰藉自己的心靈。
--愛惜自身的形象,遵紀守法,文明禮貌,舉止合度,富有教養(yǎng),具有良好的精神風貌。
--愛惜自己的容貌,整潔衛(wèi)生,穿著打扮得體適宜,富有青春氣息。
--愛惜自己的身體,注意冷暖,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愛惜自己有益和必要的習慣、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力戒一切不良的習慣和嗜好,有意識地克服自身性格的弱點。如此等等。
既懂愛己,又會愛己,愛己教育方能落到實處并順利實施。
相關熱搜:教育 教育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對前蘇聯(lián)而且對世界諸多國家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其教育思想雖形成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今又觀之,感慨甚多,看似“古老”的教育思想,縱觀今日之中國教育,這些教育思想對改變中國教育現(xiàn)狀存在的弊端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之所以有如此之說,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我國基礎教育科學教育思想觀念的嚴重缺失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所倡導的德育與智力教育,恰恰是我國當前基礎教育存在的重大漏洞,值得引起廣大教育者和教育領導者的深思。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即是強調實行對學生的個性全面發(fā)展教育,其主要教育思想是讓學生實施“自我教育”的同時,要實施多方面的教育,諸如:智育、德育、勞動教育等,在其教育理論中,他尤其把道德教育視為基礎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念和理想,健全高尚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其次。他的理論還特別強調智育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智育即“智力的教育”,其對智育的詮釋是反對把填鴨式的課堂教育作為唯一的教學活動,“唯智也”蘇霍姆林斯基對智育的詮釋是不僅僅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而是強調更重要的教育過程,他的這一理論比同時代西方的“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都要站得高、看得遠,也比‘傳統(tǒng)教育論’研究得更透徹,理解得更全面。
他把智育具體擬定為四個方面;首先是通過傳統(tǒng)教學使學生掌握、積累科學知識,這是智育的根本;其二是發(fā)展智力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的,沒有牢固的基礎知識會抑制智力的發(fā)展,二者協(xié)調配合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智力教育其三是培養(yǎng)智能。
即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智力、掌握知識和進行智力勞動所不可缺少的技能、技巧與本領,也就是培養(yǎng)從事腦力勞動所必要的手段和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要求培養(yǎng)的智能,既具有知識的成分,又具有智力的成分,還具有工具的性質培養(yǎng)智能這項任務,包含著全新的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其四智育的核心思想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這一理論的實現(xiàn)有兩個必須的渠道,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另一個是科學知識與真理的掌握。
基于此理論,觀今日之中國基礎教育現(xiàn)狀,令人堪憂。
首先是學校教育存在商業(yè)化的問題,個別學校教育存在道德教育的缺失,其結果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唯利是圖,寡情薄義的道德取向看似大學生人才云集,實質是缺失有用的真正人才,其后果是十多年的學校教育造成今曰就業(yè)艱難,缺少智力型,創(chuàng)造性的有用人才。
其次是國家經(jīng)濟建設發(fā)展的同時忽略了對教育的投人,而學生的學習卷人了高成本的漩渦,基礎教育良莠不齊,滋生了教育的腐敗,無形地對學生道德觀念及教育形成了不良影響,乍看基礎教育并沒有被產業(yè)化,而實質上卻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商業(yè)化傾向。
再者我國教育資源分配嚴重失衡,城市與農村,學校與學校之間分三六九等,這些現(xiàn)象為教育腐敗的生長提供了空間。
再者是基礎義務教育面臨的擇校問題,看似平等,實則跟學生家長的權錢發(fā)生了不可逆轉的關系,權錢決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樣的教育資源高校。雖不屬于義務教育,但其招生意向在客觀上影響和制約著基礎教育的教學取向再次是應試教育成為了基礎教育的主體,其道德、智力教育缺失,即使表面開設了這些課程,也只是停留在表象上,社會的各種不良現(xiàn)象、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只會使學生正確的道德取向缺失、社會價值失落還有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媒體的引導從某些方面顛覆了學生的價值和道德取向,作為教育者我們應當承擔起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的責任,并使之走向科學發(fā)展的正途。
綜上所述,中國教育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局部存在商業(yè)化傾向,道德教育相對淡化,應試教育體系急待整改完善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其關鍵是思想文化的缺失長此以往,中國教育將出現(xiàn)令人擔憂的惡性循環(huán)局面!
回歸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筆者認為我國當前教育極待拯救的問題是道德倫理的實質性教育,從孩子的教育初端開始,從小就讓孩子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蘇霍姆林斯基所倡導的公民道德基礎,亦即從小滋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習慣,進而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感,從而樹立堅定正確的道德信念,注重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學習,在德育教育中滲透美育教育,讓學生認識美,在學生認識美的基礎上培養(yǎng)美的情操、美的修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它決定了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方向,學性去影響學生的個性,意即以教生樹立什么樣的人生觀取決于其育者自身的優(yōu)秀去影響學生個性在青少年所受的教育,所以學生的發(fā)展與定型。
在教育中要形成公民必備的基本總之,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
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具有正確理論在今日中國之教育現(xiàn)狀下,的修養(yǎng)和品質的學生應該是熱愛值得諸位教育者深思,他為教學習、熱愛勞動、不自私而且考育事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應該成慮別人的利益、富于同情心且具為我們廣大教育者的崇拜圖騰,有正義感。
其次是實施真正意義我們要呼喚摒棄利益至上的教上的智力教育,意即通過課堂教育回歸學的方式使學生獲得必須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發(fā)展智力,培毛毳教授,碩士畢業(yè)于湖養(yǎng)智能,進而形成科學的的世界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師從湖南觀,使學生個性得到全面發(fā)展,師范大學朱詠北教授,中國音樂成為真正有能力的智者,而不是學院訪問學者,從教二十余年。
如工廠復制般的平乏無能之人現(xiàn)任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音樂學院再次要在教育過程實行勞動教育,鋼琴教授,鋼琴專業(yè)學科帶頭人,所謂勞動教育其宗旨是勞動過程湖南省鋼琴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讓學生根專家?guī)斐蓡T,曾任湖南省鋼琴專據(jù)其興趣愛好運用其智能,鍛煉業(yè)委員會郴州分會會長。
關鍵詞:盧梭;自然教育理論;獨生子女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171-02
一些調查顯示,獨生子女的生活與成長,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幸?!,F(xiàn)實諸多問題在影響著獨生子女的健康快樂與幸福成長,當下為數(shù)眾多的父母在教育養(yǎng)獨生子女方面,存在管得過嚴、過實、過死而致使子女童年應有的幸福蕩然無存。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有助于獨生子女的父母做好培養(yǎng)及教育工作,通過靈活的“放手”——使盲目之愛轉化為新鮮、和諧、有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益愛,即“放生”,使獨生子女得到新生。
一、盧梭自然教育理論的內涵
盧梭在《愛彌兒》中主張教育應“歸于自然,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平等、自由、獨立,能夠適應時展的新人?!逼渥匀唤逃恼嬷B主要有四點:一是解除束縛。解除人為束縛,還兒童本來面目。盧梭反對壓抑兒童的個性,束縛兒童的自由,而倡導尊重兒童的自由。二是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兒童及大人的自然天性。盧梭反對成人對兒童進行知識和理性的灌輸,反對成人讓兒童機械地學習和獲取知識,主張教育者教育兒童是要讓兒童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主動學習,讓兒童通過觀察獲得直接經(jīng)驗。三是“消極教育”比“積極教育”來得重要。人為教育是“積極的”,自然教育是“消極的”。四是教育如果具有“約束”的意涵,則“自然”本身就帶有制裁功能。是亞里士多德開創(chuàng)了“教育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但當這一教育思想招來人們參與漫長的探索與研究之后,人們又開始對夸美紐斯的客觀化自然教育理論,盧梭的主觀化自然教育理論,裴斯塔洛齊、赫爾巴特、福祿貝爾、第斯多惠與斯賓塞的心理化自然教育理論和杜威的成長論自然教育理論等進行了較為深層次的關注。最終催生了:面向自然界“秩序”的自然教育理論、面向兒童本性的自然教育理論、面向兒童心理特點的自然教育理論和面向兒童成長的自然教育理論的四種樣態(tài)。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要更好地理解把握當下基礎教育新課改的要義與脈絡,可以借助對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哥白尼將傳統(tǒng)的天動說改為地動說,已為世人所接受;而盧梭扭轉成人本位立場,提倡兒童中心說的主張,猶如發(fā)動了教育界哥白尼式革命,但其自然教育理論主張至今仍是學者爭辯不休的課題。當我們走過第八輪基礎教育改革的第一個十年,經(jīng)過困惑、思考與適應,進入調整、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新課改的第二個十年;當我們靜下心來思索,提倡全人教育的拉伯雷、孟登,全力專注主張“泛智”和終生教育的夸美紐斯,大加贊賞力主陶冶說、經(jīng)驗論與白板論的洛克之時,是否應該靜心聆聽高唱自然教育的盧梭?
二、獨生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獨生子女平均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太少。在城市中,我們不難看到:父母對獨生子女寄予厚望,并為他們的成長想方設法;但卻忽視了對獨生子女的勞動教育,致使他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為什么城市那么多的父母不樂意要求孩子做些日常勞動呢?一是替代心理。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都認為,學習是孩子的唯一任務,因為學習好是成材的唯一條件,而勞動是孩子的負擔,參加勞動必然會影響學習;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學習,但父母可以代替孩子來勞動,哪怕是自理性勞動。二是補償心理。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有的沒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有的可能因為各種名目的勞動鍛煉,如下鄉(xiāng)知青運動等占去了接受教育的大好時光,飽嘗了知識欠缺的苦頭,為了不讓孩子再步后塵,而讓他們遠離勞動,一心一意投入學習之中。三是保守心理。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在他們眼中,孩子永遠是三歲的小孩,長不大,地掃得不干凈,衣服洗的不干凈,燒水怕燙著,搬煤怕累著,等等。自然教育的第一真諦就是解除束縛,解除人為束縛,還兒童本來面目。以上種種心理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危害呢?獨生子女被束縛以后,會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他們真正的興趣、愛好以及寶貴的創(chuàng)造性極也有可能被壓制,大大降低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與自信心的建立,已經(jīng)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作為家長,一要觀察、了解孩子的真正興趣和愛好,并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及其選擇,不要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更不要以有利于競爭為由,給孩子施加關于“興趣”的壓力,使孩子失去寶貴的童年生活;二要以朋友式的身份與孩子交流,與孩子平等對話,耐心聆聽厭學孩子的心聲,通過積極的引導教育,讓孩子愛上學習;三要給孩子提供勞動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讓孩子自己去完成,讓孩子通過自我服務、參與家務勞動、鼓勵孩子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和習慣;四要喚起孩子對勞動的熱愛,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鼓勵中讓孩子愛上勞動,讓孩子為“這是的”而感到自豪。作為老師,可以給勞動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發(fā)五角星或大紅花,讓他們覺得“勞動很有意思”。小學階段的可在班里實行勞動委員輪流制,讓他們覺得“我就是主人”;五要掌握訓練孩子的技巧及方法。在對孩子的勞動教育中,精心計劃合理安排,耐心交給孩子怎樣做,不能急于求成,讓孩子量力而行,體驗成功的樂趣,還要注意別輕易付報酬,更不要用勞動懲罰孩子,免得讓他們由此產生對勞動的厭惡感。
三、“放手”的意義
人們常說家是生活的港灣。每個人都會在這個港灣中得到庇護,避開狂風,躲過暴雨。以血緣和親情為紐帶的家庭應該是溫馨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家是一些孩子的港灣,卻是另一些孩子的樊籠或戰(zhàn)場。當代獨生子女既是“皇帝”,也是“奴隸”,即在優(yōu)先享受物質生活方面,他們更像一個“皇帝”,而在精神、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方面,他們更像一個“奴隸”。獨生子女父母在家庭中所采用的教養(yǎng)方式不同,家庭為孩子提供的發(fā)展空間則有很大的差異。如果環(huán)境使獨生子女受到過分照顧和保護,有可能使兒童缺乏獨立性、缺少經(jīng)驗、體弱、偏食、不能適應集體生活、孤獨或早熟等,這些不是獨生子女的天然特點;如果父母們能夠實施正確的教育,給他們以正確的愛,那么“放手”即是“放生”,這樣獨生子女就會獲得一個非常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空間,獨生子女的身體發(fā)育、健康狀況、人格特征、行為習慣和智力發(fā)展就會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林玉體.西方教育思想史[M].臺灣:九州出版社,2006.
[2]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2006.
[3]黃勇樽.《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師的自我嬗變[J].教育教學論壇,2013,(31).
[4]姚偉.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朱永新.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初中;勞技教育;學生;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6-0161-01
一、當前城鎮(zhèn)初中勞技教育的現(xiàn)狀
本人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并通過走訪調查本人所在城鎮(zhèn)及周邊城鎮(zhèn)初中勞技教育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輕視勞技教育
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忽視了勞動技術教育對學生智慧的發(fā)展,忽視了通過勞動技術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許多學校和教師認為勞技教育與升學率沒有直接聯(lián)系,上不上無所謂。許多學校的勞技課雖然排進了日課表,卻是形同虛設,“紙上談兵”。有的學校七年級按規(guī)定才上,八、九年級則不上,改成了其他科目。許多學校領導的觀點是勞技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最好是不要。
(二)片面勞技教育
由于社會環(huán)境和人的思想觀念的影響,許多學校往往將勞技課同勞動改造聯(lián)系起來。許多教師帶著“有色眼睛”看問題,把學生視為勞動改造的對象,視勞動為“沒出息”“低智商”,把老師視為“不會教書的”“教不好的才去上勞技課”,把不愛勞動、不會勞動視為正?,F(xiàn)象。學校雖然也有勞動觀念、勞動情感、勞動習慣等方面教育,但許多學生認為這是老師或者家長布置的任務和要求,沒辦法只有去做。甚至有的班主任將打掃衛(wèi)生的簡單勞動歸為勞動實踐,錯誤地、局限性地認為,勞技課就是讓學生們多參加勞動。
(三)單一勞技教育
由于很多學校沒有專職的勞技教師,也沒有正常的教研和培訓,許多學校勞技課的開設確實也存在困難。上面要求開設,教務處只有安排有一定專長和興趣愛好的教師或者由從某個學科將近退休的老師來上,他們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也是不在行的。同時也存在短期行為和淺薄意識。具體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一切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教材中能上的內容上一下,不能上的就不上,甚至有的學校采用因噎廢食的做法。
二、城鎮(zhèn)初中勞技教育策略
根據(jù)以上出現(xiàn)的問題,本人總結出幾下幾點策略:
(一)建立有實際意義勞技教育目標體系
1、認識勞動的意義。通過初中三年的勞技教育,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愛護勞動工具、保證勞動質量、端正勞動態(tài)度,形成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2、學會生活自理。教育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和維修最常用的基本勞動工具,教會學生學會日常生活、生產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3、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樹立質量意識、環(huán)保意識和職業(yè)意識,形成勤勞、堅強、認真負責,服務社會的品質,具有初步適應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二)建立動手動腦結合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勞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必須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這就要求必須建立勞動實踐基地。學??膳c多家企業(yè)聯(lián)系,建立學生實踐基地。還可配備一定的勞動工具和物資,為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提供保障,將課堂知識與動手實踐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還可以建立多功能的勞技教學實踐基地,置辦各種型號的自行車及零配件、機械工具、縫紉機設備等,開展自行車簡易維修操作、縫紉機的使用實踐教育。勞動實踐基地和實驗操作室的建立,可以為實施勞技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更好地開展勞動實踐提供較好的實物場景。
(三)建設一支專職、兼職相結合的勞技教學師
資隊伍學校勞技教育得以保證和順利開展,教師是關鍵。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成果。本人認為針對勞技課的教學,可采取內挖和外聘的辦法。一方面,在科學教師隊伍中,挖掘具有實際教學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教師擔任勞技教師。另一方面,根據(jù)教材內容實際,就近聘請農業(yè)、工廠、企業(yè)等技術人員為本校授課教師來校講課,還派教師參加技術學習和培訓。有了專兼職教師,對學生的勞技教育就有了師資保障、智力支持。教師根據(jù)教材和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落實教學內容,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對學生進行勞技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
三、結論
本研究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對有些問題的分析還不夠全面、深入,有些對策也值得進一步推敲,敬請各位專家學者給予批評指正,以利于我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嚴燕,加快普及農村初中基礎教育勢在必行[J].云南農業(yè),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