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大學思想政治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思想政治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思想政治課

第1篇: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關鍵詞: 大學思想政治課 困境 對策

思想政治課作為高校大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思想政治課教育所達到的客觀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方面。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困境

(一)課堂出勤率低、紀律差

目前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都采取合班上課的形式,班級人數(shù)多,不利于課堂管理。很多學生上課自覺性不高,長期不上課。課堂上,學生看手機、電腦、睡覺、打游戲、看其他書籍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

(二)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

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為了調動大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基本改變以往的“注入式”方法,進行一些師生互動。但是參與教學互動的學生積極性普遍不高,有的學生即使參與,也是應付了事,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老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三)對思政課缺少認同感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關鍵是增強認同,樹立正確的“三觀”。而現(xiàn)在的一些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往往持消極態(tài)度,認為這門課程對將來就業(yè)沒有用處,常以一種能逃則逃、能躲就躲的敷衍態(tài)度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不受學生歡迎。

(四)課外實踐活動難以落實

思政課需要一部分課外實踐作為理論課的有益補充,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一部分實踐課無法真正落實,其原因普遍是學生人數(shù)多、教師人員不足、經(jīng)費難題、安全問題及校外實踐是否與校內課程的時間安排有沖突等一系列問題。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困境的對策

為了解決上述困難,在思想政治課改革中,首先要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探究問題”的樂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效。

(一)課堂教學――思政課教師要使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更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狀況、心理特點、思想動態(tài),在認真研究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力爭采取學生最樂于接受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尋找新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在懷疑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由、愉悅、和諧、安全的精神環(huán)境中,增強參與意識,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激發(fā)創(chuàng)造熱情,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1.創(chuàng)造人性化的學習氛圍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誘導學生在充滿人性化的教學氛圍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學的意義是引導學生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發(fā)現(xiàn)問題,在沒有機會的地方尋找機會,在沒有道路的地方開拓道路。這就要求教師營造自由歡快而又富于激情的競爭氛圍,利用學生“機靈而富有創(chuàng)見”這一優(yōu)勢,組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對某些帶爭議的“熱點”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幫助學生消除疑慮,培養(yǎng)能力,擁有智慧,提高覺悟。

2.增加熱情的“情境表演”

目前,大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強烈,在課堂上增加觀賞性與參與性強的“情境表演”,讓學生通過“情境表演”使自己的表現(xiàn)欲得到釋放,讓參與表演的學生從發(fā)亮的眼睛、興奮的神情和熱烈的掌聲中體驗成功后的自豪、滿足、振奮等情感,讓觀看表演的學生在笑聲中放松身心、調節(jié)情緒,從而誘導每個學生情緒高昂地參與教學活動,感受學習的快樂,提高知識的傳遞效率。

3.組織激烈的“課堂辯論”

組織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有利于誘導學生開啟思維的閘門,迸發(fā)智慧的浪花,激發(fā)創(chuàng)新熱情,加深知識的理解。而課堂辯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互動,促進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有效途徑。通過設置諸如“先就業(yè)再擇業(yè)還是先擇業(yè)再就業(yè)”的辯題,這些與學生思想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辯題,不僅讓學生認識到就業(yè)及擇業(yè)的先后選擇對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教師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課外管理――思政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校內外的管理和指導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主題的選擇要緊跟時代主題和社會熱點,結合專業(yè)特點,考慮實踐的可行性。實踐的方式可以是:思政課教師兼職做班主任或輔導員、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等。

1.思政課教師兼做班主任或輔導員

在大學中,班主任和輔導員是直接接觸大學生的老師,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教育和進行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他(她)們是大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生活的引領者,是大學生的貼心人,可以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健康等全面負責。思政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都應有兼做班主任或輔導員的經(jīng)歷,這不僅對自己能力的鍛煉提高大有裨益,而且可在大量接觸和了解學生中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

2.思政課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的社團活動

思政課教師可通過做學校內黨員培訓班的兼職教師、指導教師,給大學生進行課外輔導。這部分大學生在校是骨干,走上社會以后,其中一部分將進入各級領導崗位,成為黨的事業(yè)的接班人,需要思政課教師為之傾注心血。同時,思政課教師也要積極指導學生的社團活動,這些活動都帶有政治性、公益性、學術性與娛樂性等。這對于提高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發(fā)揮特長、鍛煉能力、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

3.思政課教師兼職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

大學生處于青年期,是“三觀”塑造的有利時期,常常會出現(xiàn)生理、心理發(fā)展不平衡、不穩(wěn)定等特點。大學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有著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良好條件,但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有些大學生會因學習、生活、就業(yè)、戀愛、經(jīng)濟、人際關系等問題產生諸多矛盾。據(jù)調查研究表明,目前大學有近兩層的學生有心理障礙,甚至產生心理疾病,然而,目前各個大學的心理咨詢室的教師往往人員不夠,直接接觸學生的機會不多。而思政課教師教恰好有便利條件,接觸并了解學生多,思政課教師如果在教課之外的業(yè)余時間里系統(tǒng)地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則一定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

4.思政課教師帶領學生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思想政治課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其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實踐性,必須緊跟發(fā)展變化著的國際國內政治、經(jīng)濟、文化形勢。思政課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健康的課外實踐活動。2013年5月,教育部在上海召開專門會議,全面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教育工作,要求各高校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到改革開放前沿地、現(xiàn)代工業(yè)、科技發(fā)展中心、貧困落后地區(q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進行調查研究;到革命歷史紀念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名勝進行參觀考察。在對大學生進行實踐課指導方面,思政課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針對當?shù)氐膶嶋H狀況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可以進行行業(yè)調研,職業(yè)生涯人物訪談,崗位體驗、指導學生政黨志愿者,等等。

(三)考核方式――思政課教師應探索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

在積極的探索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的時候,要突出學生主體性和參與性??己嗽u價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能簡單通過考試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只能采取全面綜合的方式評價,評價的方式應重在引導學生、激勵學生,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

考核的方式可采取平時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可由:論文、讀書筆記、課堂發(fā)言、出勤、作業(yè)、社會實踐報告(調查)等多項組成。平時讓學生寫論文、體會、調研報告等,能促進學生動手、動腦,能有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傊惶仔兄行?、靈活寬松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減輕學生壓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問題。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者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廣大教師只有適應應形勢的發(fā)展,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

參考文獻:

第2篇: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反思;路徑選擇

基金項目:浙江農林大學2011年教改重點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浙江農林大學2012年教學團隊建設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TMTD1203)》階段性研究成果。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事業(yè)的接班人,是社會中最為活躍又富有文化知識的青年群體。他們感知敏銳、積極進取,年輕熱情、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富于想象。歷史經(jīng)驗證明,在任何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過程中,青年中的優(yōu)秀知識分子總會成為揚棄或者創(chuàng)造新的經(jīng)濟文化、道德觀念和精神文明的急先鋒。因此,大學生道德素質培養(yǎng)得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國家發(fā)展和振興的前途命運。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主流是好的,但不乏有一些大學生由于經(jīng)濟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戀愛困惑、就業(yè)困惑、發(fā)展目標不明確、專業(yè)課程學習任務繁重、人格障礙與人格缺陷等種種原因,忽視了對自己思想政治理論素質的進一步提高,相反出現(xiàn)思想品德滑坡的現(xiàn)象,甚至走上了犯罪之路。如:馬加爵事件、藥家鑫案、李啟銘案、羅卡娜案、東莞理工大學男生未遂殺人案、復旦投毒案等等。此類大學生由于思想品德墮落所犯下的罪惡行徑不得不引起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一、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從自身教學實踐和高校德育現(xiàn)狀情況調查來看,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方式,學校、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等等。

首先,教師是主導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師作為大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提高的引路人,擔負著培養(yǎng)、教育下一代人的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所以,師德師風是否高尚對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大學思想政治教師受到市場經(jīng)濟“利益至上”的熏染,上課不認真?zhèn)湔n,馬虎應對,不能很好完成這份神圣使命,達不到教學目的和要求,使得一些大學生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枯燥無味,甚至對人生意義和理想信念逐漸淡漠,以至最終墮落到犯罪地步。

其次,學生是主體因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自身發(fā)展的主體。課堂教學既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生命活動過程。[1]所以,思想品德素養(yǎng)提高的決定因素是學生自身這個主體。現(xiàn)在的大學生幾乎全是“90后”了,“90后”學生跟“70后”學生相比,從思維方式到行事風格都截然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和“80后”學生相比,他們的特點更突出、更明顯,個性也更張揚。從與“90后”學生交流來看,“90后”學生樂于與人交往和分享喜憂,多數(shù)學生在言行表達中流露出樂觀、陽光的積極信號,因此,在陌生環(huán)境中適應能力明顯強于以往學生。同時,“90后”學生思維獨立、自主意識與自我觀念較強,喜歡離經(jīng)叛道,對傳統(tǒng)權威、秩序、價值觀念嗤之以鼻,對自己喜歡的事不遺余力,甚至不計后果。比如:近來網(wǎng)絡上各種所謂“門事件”,“90后”主角占相當大比例。因為“90后”學生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更寬松,條件也更優(yōu)越,對事業(yè)成功及其相關結果的理解比以往學生更簡單直接。所以,他們善于沉迷做夢,不善于踏實做事,對取得成功道路的理解也渴望能走捷徑。例如,很多學生希望在大學就能創(chuàng)業(yè)成功,發(fā)大財,成為暴發(fā)戶;面對獎學金評定、評優(yōu)、入黨等問題,容易使公平競爭變成不擇手段的惡性競爭;追求物質享受,崇尚“娛樂精神”,標榜生活高質量,吃苦耐勞精神退化;集體意識不強而自我意識強烈,崇尚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價值目標利益化、功利化、短期化等等。[2]這無疑給教育帶來很大的壓力。

第三,教學內容和方式。從2006年秋季開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新教材(《基本原理概論》、《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陸續(xù)在全國投入使用。[2]這套教材不僅集納全國相關領域優(yōu)秀專家學者的智慧,也廣泛征求了高校師生的意見,與以往的教材體系一脈相承,比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最新經(jīng)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心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優(yōu)秀教材。從教材內容更貼近大學生的實際來看,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也必須改革,才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思政教育發(fā)展趨勢。清華大學學院常務副院長艾四林教授認為,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課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讓每個課堂色彩都不一樣。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認為,為區(qū)別于以往的授課方式,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增加 “導入”、“視頻資料”、“案例討論”、“延伸資料”、“補充講解資料”等形式,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強化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家庭、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也是影響當今大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城鄉(xiāng)的差別,父母的職業(yè),父母的價值觀,父母關系的好壞,父母與子女的交流,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程度都對大學生的經(jīng)濟生活與心理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對子女的人格形成起主要影響。從近幾年出現(xiàn)的大學校園事件事看,肇事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城鄉(xiāng)差別與獨生子女問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心理素質略為脆弱,這源于社會沉積而成的城鄉(xiāng)差別。獨生子女在人格社會化和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病態(tài)心理傾向,有些甚至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類型。在經(jīng)濟轉型的今天家庭經(jīng)濟條件的好壞,對子女的影響更為突出。一般而言,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子女的語言、適應能力和智力的發(fā)育均優(yōu)于社會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職業(yè)作為構成家庭智力環(huán)境的基本因素,對子女智力發(fā)育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父母自身的文化素質不僅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教育和投資還會對子女產生重要影響。

當前,“中國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己成為不爭的事實。”[3]這些軟或硬的文化要素以不同的方式滲透在大學校園的方方面面,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成熟本科層次的大學學習氛圍相對濃厚,競爭意識強,學生身處其校,更利于其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層次較高的院校學術交流、學術講座、大學生自身組織的一系列文體活動都會影響學生的人格的形成與內在的素質。社會的不斷開放、多元文化的激蕩、傳媒環(huán)境的影響、信息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使高校更加成為社會信息的集散地。大學生受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更加直接和強烈。高校大學生往往處在社會壞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張力之中進行著比較與選擇。這些都會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路徑選擇

針對影響“90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如上因素,筆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因時而變,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情動人。受“愛的教育”啟發(fā),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轉變自己的傳統(tǒng)理念,不要以為大學生是大孩子,就可以對他們講大道理,不必像教育小孩子那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相反,因為青年學生思維活躍,往往產生會一些“怪異另類”式的新思想,來與老師溝通交流,如果老師沒有與時俱進的思維能力,沒有能力對學生講出個所以然,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不僅不會喜歡你上課,還會慢慢疏遠你,不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從而達不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所以,思政老師應更加以寬容的胸懷接納學生的“奇思妙想”,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感情,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創(chuàng)新思維加以表揚,發(fā)現(xiàn)學生的缺點及時談心交流,加以舉例說服。比如學生有見解、有膽識、敢表達等優(yōu)點值得表揚的地方就不要吝嗇,應該多加以表揚鼓勵;學生易沖動和早戀現(xiàn)象就要通過實際案例來說服。思政教師還可以通過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更加容易融入大學生的生活,與“90后”大學生平等真誠相待,情感共鳴,形成談話式教育而不是說教式傳授的教學方法。

(二)以德育人。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感素養(yǎng),教師首先就必須應有高尚的情感素養(yǎng)”。這里,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提出了德育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品德,更要有教師的高尚品德。因此,“正人先正己”,思政課教師要言傳身教,就必須自身先做到德才兼?zhèn)?,“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思政教師自身品德高尚,德高望重,才可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言行,思政課的教育內容才能讓學生佩服、喜歡,樂于接受教導,最終促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4]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思想政治教師的職業(yè),長期受學生尊敬和學習,在教育和影響學生方面有明顯的優(yōu)勢。

(三)以愛感人?!敖逃恼嬷B是真誠而無私的愛。”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實與自己思想意識之間的關系所表現(xiàn)出來的切身體驗。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愛的感情內涵具有廣泛性,包括人與人之間交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極其豐富多樣的心理活動。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只有通過平等地交流溝通才能知曉學生的內心活動,施以愛的情感教育??墒牵F(xiàn)在“90后”的學生普遍認為自己與教師缺少溝通和平等對話,缺乏相互之間的理解和容忍。這就要求思政教師要不斷努力進入學生的內心生活世界,讓自己成為他們心中的一員,同其心,感其痛,對于他們的寂寞空虛、迷惑彷徨,要感同身受;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自己真正融于群體,學會換位思考,讓他們能更樂群,學會妥善將自己的個性與群體、團隊和諧相容,增強社交能力。

(四)以事動人。在思政教學中,如果教師通過案例故事“來扣響學生的心弦,講清道理、切中要害,既可避免教師在課堂上言之無物、空洞說教,又可以讓學生在感悟中感動、思考并行動,潛移默化地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精髓’深入人心?!盵5]一些簡單的哲理故事往往啟人心智,發(fā)人深省,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人生啟示,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因此,在課堂上,思政教師若能講述一段精彩感人的小故事和親身經(jīng)歷,就會遠比書本里的大道理更有說服力和震撼力。當然,思政教師要選取最具時代感和離學生生活最貼近的故事,讓他們知道教師所講所教就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而且是他們自己親眼目睹、親耳聽聞,甚至是發(fā)生在自己班級、寢室的事例。這樣,思政課就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觸及大學生的內心深處,達到共鳴與震撼的效果。[4]

(五)以趣引人。在思政教學中,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明確強調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思政教師要想方設法采取多種多樣的課堂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引領學生的思路,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誨。但是,主導不是主宰,不一定非要老師主宰課堂。教師主宰課堂,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這往往是思政課不受學生歡迎的主要原因。所以,真正好的課堂教學過程應是師生教學相長、互相啟發(fā),和諧相處,學生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習過程;思政教師不是教給學生結果,而是要設計問題,不斷提出問題,引領和啟發(fā)學生思考,或者陪著學生一起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的思政課堂教學才會更和諧、更快樂、更健康、更有效。

(六)以誠待人。“誠信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善于欺騙的人,永遠到不了橋的另一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下的生意講究誠信,同樣,改革開放、思想解放時代的教學也要講究誠信。在思政教學中,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有自我成長、自我發(fā)掘的能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缺點,及時加以鼓勵和輔導。當學生取得進步和成績時,要及時加以鼓勵;當學生做得不足時,要輔導學生敞開心扉,表達歉意,促使自己進步。這不僅是學生自我成長的標志,也是我們思政教育的目標和成果。因為誠信就像一股清泉,它可以洗去欺詐的骯臟,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流淌著潔凈;它可以讓清澈小溪匯流成奔騰不息的大河。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思政教師不能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上進行教學,應當事先設計好種種教法作為備案走進課堂,因人而異,因時而變?,F(xiàn)在,思政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思維活躍的“90后”大學生,不能無視大學生的積極發(fā)問、“奇思妙想”而不調整教法,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個性的差異、教師自身的素質與能力以及學?,F(xiàn)有的客觀條件等因素,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飛.對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的探究[D].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7.

[2] 劉偉.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8,7.

[3] 邱秀華.多元文化背景下高?!八枷胝卫碚撜n”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兼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J].東北大學學報,2009 (11):34.

第3篇: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課;大學生人格教育;和諧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5-0047-02

什么是大數(shù)據(j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經(jīng)過對多位學者和其著作的分析綜合,可以對大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解釋,大數(shù)據(jù)就是針對非常龐大的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分析,獲得相應龐大的經(jīng)濟效益,以此來引導和服務于實踐。

一、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

高校教育是豐富知識的來源地,這里也是大數(shù)據(jù)應用最明顯的區(qū)域,會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方法、思維形式產生重要影響[2],同時,還對高校如何教育和管理大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怎樣在大數(shù)據(jù)化的時代背景下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任務,對于大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1.完善教育對象。過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都是單獨的個人,開展的教學內容也比較單一,但是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全部的大學生,開展的教學內容是龐大的數(shù)據(jù)信息體系的知識。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時,可以使用非常多的數(shù)據(jù)信息,來說明教育的發(fā)展。大數(shù)據(jù)時代,是信息發(fā)展數(shù)據(jù)龐大以及信息加技能發(fā)展更全面的時代,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途徑查找和收集大量數(shù)據(jù)信息,開展知識的分析和研究。

2.使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復雜化。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學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由于學生自身知識和經(jīng)驗有限,難以判斷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正確,或者有沒有用,最主要是這些信息的出現(xiàn)我們無法規(guī)避,并且這些信息內容量比較大以及復雜,所以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正確的選擇和學習,因此,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比較復雜。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大學生人格教育的和諧發(fā)展

人格一般指個人基本穩(wěn)定且相對重要的心理特點的綜合,指一個人的思想品格、道德水平、性格變化[3]。在大學中,進行人格教育就是教師依據(jù)學生現(xiàn)在性格思維的發(fā)展,進行一定規(guī)劃,對一定的教學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整合,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達到目的教學的狀態(tài),即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思想行為以及使其朝向現(xiàn)代化需求的方向發(fā)展,這是必須要進行的教育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大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格教育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同時,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也越來越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礎和指導,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現(xiàn)和目的,在人格教育的發(fā)展中可以表現(xiàn)出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培養(yǎng)人格發(fā)展的能力,為了達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就要開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大學生思維和知識的全面發(fā)展。以下基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前提,提出兩方面關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培養(yǎng)大學身良好人格的表現(xiàn)和意義。

1.大學生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表現(xiàn)。提升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需要通過高校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來實現(xiàn),同時也反應出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育學生的能力。

高校政治思想課教學不僅要教授基本的思想知識,還要使學生將知識進行應用,通過學習思想知識來完善自身修養(yǎng)和知識素養(yǎng)。開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自身品格的完善,能夠擁有遠大的報復理想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來不斷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滿足社會的需求。如果在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不去注意和及時了解學生由于心理障礙而產生極端思維的情形,就會造成學生思維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朝著不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會阻礙學生的思想修養(yǎng)的形成,就不能實現(xiàn)教育學生的目的。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性格和思維獨立性的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注,將教學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相聯(lián)系,以及同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自身性格相聯(lián)系,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大學生性格特征、人際關系、行為習慣的完善和發(fā)展,并且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較好的素質和人格品行。

教育學生是開展教學的目的,而教育學生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形成健康以及完善的人格?;诟咝=逃?,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是實現(xiàn)大學生人格教育完善發(fā)展的基礎和必要前提,通過大學生人格教育的表現(xiàn),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

2.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是進行大學生人格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教學的基本內涵是教育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行,即良好的人格。由于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較快,大學生基本上都會進行網(wǎng)絡交流和通訊,在網(wǎng)上查閱以及瀏覽信息,由此可知,大學生接觸的信息面就比較廣泛,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信息在大學生的思維中產生印象,有的不利于大學生性格的發(fā)展,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課教學,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有助于大學生主觀接受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學習相應的知識,積累相應的經(jīng)驗,促進大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指導大學生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是進行大學生人格教育的主要方式。

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同于高中所學的思想政治課,只學習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哲學的相關理論概念和社會發(fā)展,在高校學習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學習高中所接觸的基本思想政治課知識,同時還要學習正確世界觀、人生價值觀、道德法制觀、社會倫理觀以及社會政治觀教育等,在這些教育觀念中,正確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是基本的知識理論,道德觀的學習是思想政治課得以進行的基礎和前提。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標就是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通過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和掌握,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運用和實踐,促進大學生自身知識的增加和打下良好人格教育的思想觀念基礎。在高校思想政治課實際教學中,教師依據(jù)現(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和要求以及學生的思維形態(tài)和知識經(jīng)驗,來開展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行適合社會的需要,避免學生極端思想的出現(xiàn)。

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育發(fā)展、學生思想行為、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狀,營造相應的生活和社會氛圍,設置相應的學習場景和經(jīng)歷,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并且主觀上愿意進入到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不僅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還培養(yǎng)學生自身知識、學習經(jīng)驗、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更好的認知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經(jīng)過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進行,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開展學習,發(fā)展自己獨特的性格,還學習各種各樣的觀點理論,使學生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形成正確、可行以及適合的思想觀,同時,進行世界觀、價值觀等觀念教育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將自身人格中的缺點進行自控和改善,使大學生形成建好的人格,積極并個性化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基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背景,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和大學生人格教育的發(fā)展。大數(shù)據(jù)時代是信息量龐大的時代,也是難以控制的時代,在高校中體現(xiàn)在學生普遍運用網(wǎng)絡學習和通訊,在網(wǎng)絡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思想和信息,有的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有時還會導致學生性格扭曲,不適應社會現(xiàn)在的而發(fā)展,而思想政治課的本質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發(fā)展,在教學內容中,會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來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思維修養(yǎng)的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和大學生人格教育兩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前者是后者的主要方式和理論依據(jù),后者是前者的表現(xiàn)和目的,只有兩者共同發(fā)展,才能促進學生人格教育全面和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賈國雙.新課程視閾下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人格教育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1.

第4篇: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1蘇格拉底“產婆術”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又稱為“蘇格拉底法”,它是問題教學法產生的源頭。蘇格拉底法大致分為詰問和助產兩步。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并回答,如若學生回答錯誤,老師也不立即糾正,而是根據(jù)不正確的回答提出新問題,使學生陷入矛盾中,最后逐步歸納幫助學生糾正得出正確的結論。

2杜威“五步教學法”

在蘇格拉底以后近2500年的時間內,問題教學的發(fā)展進入到停滯狀態(tài)。直到19世紀末,問題教學作為一種自覺的教育流派才重新得到復興。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通過解決問題進行學習的五步教學法”,他反對傳統(tǒng)的教條式教學,提倡學生從事獨立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他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①開始意識到難題的存在;②識別出問題;③搜集材料并對之整理,提出假設;④接受和拒絕試探性的假設;⑤形成的評價結論。杜威的“五步教學法”是把問題教學程序化、模式化。

3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認得認知活動賴以形成的心理結構。認知結構是在以往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成為主體深化學習、理解新知識的重要內部要素和基礎。學習應當包括三個過程:習得———獲取新知識,轉換———處理知識使其適應新任務,評價———檢查處理知識的方式、過程等是否合理。所以,布魯納倡導的發(fā)現(xiàn)學習,是讓學生參與探究式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學生要靠自己的力量獲取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輔助者”,而不是“領導者?!?/p>

4馬赫穆托夫的“問題教學”

20世紀60年代中期,問題教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馬赫穆托夫在他的兩部著作中《問題教學的理論和實踐》(1972)、《問題教學基本的理論問題》(1975)中,對“問題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做了詳細的論述。他認為傳統(tǒng)教學著重發(fā)展的是記憶和復現(xiàn)性思維,是發(fā)展教學的低級類型;而問題教學發(fā)展的是學生的智力和情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發(fā)展性教學的高級類型。馬赫穆托夫的《問題教學》研究具有相對完整的方法體系和鮮明的時代的特色,成為了前蘇聯(lián)發(fā)展性教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問題教學法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問題教學”?馬赫穆托夫認為:“問題教學是發(fā)展性教學的高級類型,在這種教學結構中占主導地位的對話設計和認識性作業(yè),這些對話設計和認識性作業(yè)需要由教師系統(tǒng)地創(chuàng)建一些問題情境,并組織學生為解決教學問題進行活動,同時也將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與掌握正確的科學結論最優(yōu)地結合起來。”[1]

所謂的“對話設計”,是教師和學生以提問和回答的方式相互作用的各種形式。而“認識性作業(yè)”是指學生還沒有掌握的知識,還不知如何解決的問題。馬赫穆托夫認為:“采用對話設計這種直接交際的有效手段,與認識性作業(yè)有機結合起來,能促使學生在問題情景的條件下進行積極的探索活動?!边@里提到了問題情景。對此,馬赫穆托夫有著獨立的見解。他說:“問題情景并非一般地被看作是與思想進程遇到意外‘障礙’相關的那種智力緊張狀況,而是在一定的教學情景中,由于學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識、智力、方法,在客觀上不足以解決已產生的認識任務時,所引起的那種智力困窘狀況。意外的困窘總是使人感到驚異、困惑,并促使人進行智力探索?!熬o張”和“困窘”的區(qū)別就在于:引起緊張的新知識與過去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無聯(lián)系的,而引起困窘的新知識同學生以前所了解的某種概念與事實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lián)系。[2]

馬赫穆托夫認為在進行問題教學法最為關鍵的步驟就是設計問題,那這里所談到的“問題”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問題有著不同的定義,馬赫穆托夫認為問題教學法中的“問題”分為兩種,一種是“信息性問題”,即問題的目的是要學生用已有的知識作出回答,這樣的問題不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而是在現(xiàn)有的“大腦倉庫”中尋覓現(xiàn)成答案,并不使腦力緊張工作。另一種問題是“問題性問題”,即問題的答案既不存在于學生以前的知識中,也不存在于所提供的信息之中,而能夠引起學生的智力“困窘”的這樣一個問題。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信息性問題”和“問題性問題”的區(qū)別,并以“問題性問題”為主,“信息性問題”為輔,使兩種類型的問題能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問題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1建立民主融洽的課堂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民主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問題教學法開展的前提,要營造民主融洽的課堂氛圍,就需要教師做到對學生的公平和鼓勵。所謂公平,是指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不因學生的家庭背景、經(jīng)濟地位以及成績等而對學生有所偏倚或疏遠,要給予每位學生平等的課堂參與機會,平等的提出和回答問題的權利。所謂鼓勵,是指對于學生的提問或回答要采取非批判性態(tài)度,盡量避免消極言語或者否定言語,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要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xiàn)錯誤后諷刺和挖苦。只有在這樣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不計較得失的提問,才會有興趣的提問,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和理解新知識,這就為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積極、主動、活潑的基調,避免思想政治課獨白式枯燥的教學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主動、師生互動參與的精神。

2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準確恰當?shù)靥岢鰡栴}

蘇霍姆林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法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p>

思想政治課的一些內容是比較抽象籠統(tǒng)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覺得生澀和抽象,對知識的吸收也顯得較為被動。因此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運用日常生活積累的經(jīng)驗來思考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還能夠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后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如何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呢?首先,問題情境是要建立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使學生能夠運用原有的認知結構來進行同化或順應新的知識,使學生能夠用日常生活中的知識和經(jīng)驗來解答問題;其次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只要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都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的興趣點包括國內外時政熱點、社會焦點問題,或者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這些都可以成為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參考點。最后問題的設置應該抓住課堂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激發(fā)學生的認真思考和積極性。我們可以先為學生準備相關的背景材料設置情境,在引導學生了解材料的基本情況后,巧妙地設問,要求學生結合背景材料進行分析、討論和思考。這時學生的思維就會自然處于高度激發(fā)的狀態(tài),課堂教學也上升

到了。[3]

在適宜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后,如何準確有效的提出問題呢?問題的提出方式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能通過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形式解決問題;二是教師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思考。這兩種方式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應當交替使用,并且能夠以第一種為主要的問題提出方式,第二種作為補充。在兩種方式的配合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探索的潛能,增進師生間的積極互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4]

3及時有效地“提煉”問題,積極主動地歸納總結

在問題教學法指導的思想政治課堂中,“問題”成為課堂的主旋律,整個課堂的任務不僅僅在于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積極主動的提出問題,還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的眾多問題進行“提煉”,找出重點問題、難點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精煉出這些問題的共性,讓學生能夠有的放矢的去解決這些“疑難雜癥”,這樣不僅能夠避免了學生因為繁縟的問題而無法體會每節(jié)課的主旨,還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節(jié)約課堂時間,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由于在問題教學法所獲得知識大都是感性的、零散的、不成系統(tǒng)的,因此一定要積極主動的對所習得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之成為系統(tǒng)化的、能夠納入原有知識結構中的理性知識。

四問題教學法下的課程反思

為了更為詳細的論述問題教學法在課堂上的運用,在這里筆者將以大學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第六章第三節(jié)《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為例來加以說明。

1傳統(tǒng)“獨白式”的課堂教學過程

步驟一:在上課一開始,先通過一個問題的與學生進行討論,從而來引出對愛情定義的思考,問題如下所示。

愛情是什么?

A.現(xiàn)實式。這種愛是非常理性的,非?,F(xiàn)實、實用地看待愛,僅僅考慮是否來自相似的家庭背景、是否對事業(yè)發(fā)展有利。

B.利他式。無私的、利他的愛,溫柔、忠誠而且付出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

C.游戲式。把戀愛看成是一場游戲,不太會專一,只是希望贏得“愛情游戲”。

D.伴侶式。雙方在一起相互陪伴、相互關愛、分享彼此的悲傷和喜悅。

步驟二:通過花季少女周巖被燒一案例,與學生進行探討,從而引出愛情的道德和責任。

步驟三:講述大學生戀愛的注意點。

步驟四:講述婚姻的法律規(guī)范。

步驟五:講述家庭的組成和美德。

2教學反思

整合整個教學過程和課堂反應來看,這節(jié)課值得反思的內容有很多,最主要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課堂上運用“獨白式”的授課形式過多,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較少,課堂上知識的輸送方式多為單向性,因此整個課堂的教授方式顯得尤為生澀,從而導致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參與度都不高。二是問題情境設置缺乏針對性,問題不能夠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和積極的討論,課堂內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夠流暢,不能夠引起學生的總體性思考。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整個課程老師講的枯燥,學生聽得無味。所以參考前面所闡述的問題教學的方法,這節(jié)課應當轉變教師為絕對主角的模式,讓教師成為課堂的引導者,使學生變?yōu)檎n堂的主導者,設置多樣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并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形式來獲得相關問題的答案,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又能夠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和有趣。因此,根據(jù)這樣的一個更改理念,筆者對這堂課進行以下的反思和變動。

3采用“問題教學法”的課堂教學過程

【導入情境】有人說愛是折磨人的東西;有人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我們也曾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傳世浪漫所傾慕,也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所感動,那到底什么是愛情呢?我想聽聽大家對于愛情的看法。

愛情是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在課堂開始對學生們提問愛情的定義,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的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在與學生的討論中得出愛情的概念。

【情景一】通過正反兩個例子作為案例,一是通過多媒體圖文展示畫家吳冠中和他的妻子不離不棄,相濡以沫的故事(正例);二是通過多媒體圖文展示花季少女周巖因與男友分手,而被男友嚴重燒傷的事件(反例)。通過正反例的對比,讓學生的內心形成強烈對比和反差,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同樣是愛情,一個是一生的廝守和甜蜜,一個是無盡的傷痛和悔恨,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這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通過案例對比分析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在愛情的道路上得到并不都是甜蜜和幸福,有時還會有傷痛甚至是生命危險。這樣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對愛情有了非常直接的情感體驗,并在這種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與學生的討論得出在愛情的道路上應該注意什么避免什么,最后總結出大學生戀愛的準則與注意點。

在對愛情定義和對大學生戀愛的準則與注意點進行探討后,接下來就要對婚姻的相關內容進行講授,那么婚姻是愛情基礎上的升華,在婚姻相關法律知識的教授也是通過問題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情景二】案例一:李小姐年近30,家人一直非常憂慮她的終身大事,尤其是身患抑郁癥的母親,對此更是緊張。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小姐的母親到公司探班,見到了李小姐的同事張先生。李小姐的母親在與張先生聊過之后,對張先生產生了很好的印象。隨后,她就不斷向李小姐施壓,要求李小姐和張先生談戀愛。起初,李小姐不以為意,能躲就躲,沒想到母親步步緊逼。不但把李小姐鎖在房間里不讓她出門,還揚言如果李小姐不同意結婚她就自殺。為了這件事,親戚朋友都來勸說李小姐的母親,但是這反而激化了她的情緒,幾次在聽到親友勸說時,她就摸出藥瓶要吞安眠藥。母親的逼迫讓李小姐十分煩惱,同時又擔心患有抑郁癥的母親會做出過激行為。2011年2月,李小姐無奈與張先生進行了婚姻登記,但兩人并未舉行婚禮儀式,也沒有共同生活,感情也一直不好。這種婚姻是否有效?如若無效,其違背了結婚的什么條件?

案例二:結婚20多年的劉玫,與李明1985年登記結婚。2010年前后,她得知李明在外有了第三者并生有一女兒,2010年兩人經(jīng)民政局協(xié)議離婚。劉玫稱,離婚后李明多次找她要求復婚,看在多年的夫妻感情和孩子的分上,兩人又復婚。但復婚后不久,她得知丈夫李明與第三者韓某于他們復婚前一個月,在外地登記結婚。劉玫與李明的婚姻是否有效?如若無效,理由是什么?

案例三:徐某(男)、王某(女),雙方于1989年9月20日登記結婚,并婚生一女,現(xiàn)女兒在上大學。徐某認為,與王某登記結婚屬于法律規(guī)定禁止結婚的情形,故請求判決雙方的婚姻無效。同時要求依法分割共同財產,債務共同負擔;婚生女兒由男方撫養(yǎng),女方支付部分撫養(yǎng)費等。法院查明,申請人徐某的母親與被申請人王某的父親系親兄妹關系,徐某與王某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這樣的婚姻是否有效?為什么?

這一部分以學生自行閱讀為主,通過呈現(xiàn)三個案例,讓學生在書中找出答案,從而得出婚姻法規(guī)定結婚的三個條件。而三個案例分別是從無效婚姻的其中三個方面為側重點(分別是違反自愿原則、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來反向導出結婚的三個條件。由于有了很好的問題情境,學生很容易能夠歸納出結婚的三個條件,教師根據(jù)師生的歸納分析,設計另一個問題:既然婚姻的建立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那婚姻的解體需要什么條件呢?從而導出離婚的方式和注意點。

【情景三】通過圖文展示一則新聞報道,是有關某戶人家因為婆媳關系不和,導致婆婆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孫子跳樓,導致二人雙亡的慘劇。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我們該怎么做?

此問題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對一個人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從而探討如何構建和諧的家庭美德。

【課后小結】從本課的教學來看,設計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是十分關鍵的一步.這一步做好了,整個教學活動開展得就會很順利,學習也會變得輕松。所以實施問題教學法,必須在問題情境上下功夫.思想政治課教師應重視知識面的拓展和豐富,能夠形成一個情境庫,并且做到不斷更新和貼近學生的實際。

總之,問題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尳處煹慕虒W從“獨白式”變?yōu)閱l(fā)式,使學生處于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構建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教學程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問題教學法有著廣闊的實踐前景,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會成為我國課堂教學的主導方法之一,但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問題解決教學的研究課題組.關于“問題教學”[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0(8).

[2][米·依·馬赫林托夫.問題教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 1989(2).

第5篇: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xiàn)狀;蒙語授課大學生;民族地區(qū)

是全國第一個在民族學校使用本民族語言授課的自治區(qū)。建國以后,民族高等教育得到迅速發(fā)展。目前全區(qū)37所普通高校中有17所開設了101個蒙語授課專業(yè),在讀學生24968人,有25所開設了少數(shù)民族預科教育班和民族班,在讀學生4600人。蒙語授課大學生主要是從小接受蒙古語言教學的蒙古族學生,也有少數(shù)的達斡爾、鄂溫克族學生。他們進入大學后,大多數(shù)學生進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蒙語授課班學習。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宗旨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增強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這對蒙語授課大學生的成長來講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大多數(shù)蒙語授課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但仍有少數(shù)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反應冷淡,學習態(tài)度消極被動。

一、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蒙語授課學生大多數(shù)是來自農村、牧區(qū)的蒙古族學生。他們受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其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與漢族學生不同。經(jīng)過長期的實際考察和相關測試,都證明了蒙語授課學生的認識、記憶、想象、思維等智力因素,與一般的漢語授課學生相比沒有顯示出懸殊的差異??墒牵c漢語授課生的學業(yè)成績比較卻存在一定的差距。蒙語授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求知欲望方面遠不如同等層次漢族學生。似乎學習對他們來說是派生于、從屬于“外在”的動機。而這種外在動機的結果——目的一旦難以實現(xiàn)時,作為其簡單謀生手段的準備——學習,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最近幾年,就業(yè)壓力和就業(yè)形勢的不樂觀,嚴重影響了蒙語授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T士研究生的學生人數(shù)也在逐年下降。

引導蒙語授課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為了進一步了解內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蒙語授課班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筆者對呼和浩特市的5所高校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問卷總計發(fā)放1700份,回收問卷1653份,其中內蒙古師范大學610份、內蒙古大學244份、內蒙古農業(yè)大學180份、呼和浩特市民族學院356份、內蒙古醫(yī)學院263份,回收率為97%。問卷調查既考慮到了不同級別的高校,又兼顧了不同年級的學生,大一學生707人,占總人數(shù)的 42.7%,大二542人,占總人數(shù)的32.7%,大三396人,占總人數(shù)的23.9%,大四11人,占總人數(shù)的0.7%。調查問卷是2010年10月至12月,筆者及課題組成員到以上幾所學校,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采取不記名的形式由被調查者自主填寫完成,因此,問卷具備很強的代表性及說服力。

二、蒙語授課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xiàn)狀分析

(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可度

蒙語授課大學生是自治區(qū)高校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生長在農村、牧區(qū),從小受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生活習慣和民族心理影響較深。進入大學環(huán)境后,接觸到了與以往不同的思想信息,在思想意識、道德品質方面出現(xiàn)了許多新問題、新挑戰(zhàn)。特別是對于那些來自邊遠民族地區(qū)的學生來說,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蒙語授課大學生以上的特征也充分地體現(xiàn)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和接受過程當中。調查顯示,在回答你覺得有必要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嗎?這一問題時,21%的學生選擇了非常有必要;6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13%的同學選擇了一般。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很有意義,但由于農村牧區(qū)相對落后的環(huán)境造成蒙語授課大學生從農村牧區(qū)來到城市后,面對各種信息的傳遞和各種思潮的沖擊,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受到嚴重沖擊,個別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

(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tài)度

在回答你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態(tài)度?這一問題時,回答很努力學習的占44%、為考試學習的占51%、不理會的占5%。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大多數(shù)蒙語授課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行為比較自覺,但也有部分學生持考試而學習的態(tài)度,認為60分萬歲,多一份浪費。在對思想政治課的出勤情況的調查中,從沒曠課的占57%、偶爾曠課的占39%、經(jīng)常曠課的占4%。由于蒙語授課學生人數(shù)少、競爭力相對小,沒有學習的緊迫感,再加之從小受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較低,因此,雖然一半以上的學生堅持上課,但總體曠課率比漢語授課學生高,課堂曠課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三)對老師授課方式以及教材的態(tài)度

在回答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怎么樣?這一問題時,回答內容豐富 的學生只占37%;而31%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論脫離實踐內容空洞;32%學生則認為教師授課方式呆板枯燥,應該加強實踐性和趣味性。另外,蒙語教材的陳舊、滯后也是影響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思想政治課的教材表示滿意的占27%,回答一般的占66%,表示不滿意的占7%;在回答有輔助教材嗎?這一問題時,回答有的占42%,回答沒有的占58%。蒙語課程的開設不能與教材同步,學生們不能及時拿到教材,往往借助于漢文教科書,這對漢語相對差的學生的學習帶來諸多困難。

三、改變蒙語授課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xiàn)狀的建議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多年以來,我們的教學觀念落后,忽視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忽略對學生能 力的培養(yǎng),把育人活動簡單地等同于“教書”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專業(yè)課的不同,它主要的目的不是知識傳授和一般能力培養(yǎng),而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目標。它不是像某些人所講的,是一種政治說教。在當今的中國,國門的打開,造成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導致不少人的價值取向移位,道德失范,文化心態(tài)失衡。在這種社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堅持什么樣的文化價值取向,既關系到他們自己的前途,也決定了中國21世紀的社會走向。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解決這些重大問題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民族地區(q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以人為本”,更多地是體現(xiàn)在注重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性格和思維特征,結合本民族語言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理論吸收、消化成內在的思想政治素質。由于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加快了利益多元化的進程,并且形成了利益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訴求。在這種多元文化背景下,蒙語授課學生同樣面對多種多樣的道德觀念和行為選擇。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最終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和歡迎。

(二)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感染力

在教學內容上,本著“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來編寫課堂講義,重在闡述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及怎樣運用這些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認識客觀事物,改造世界。著力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上下功夫。教條化的“”不是真正的。我們要解除對的歪曲和錯誤附加的內容,真正使我們的教學內容從舊教條中解放出來,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去重新整合我們的教學內容。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課堂講授是最主要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堂討論、課堂提問、主題講演、觀看影片等多種方式來增強教學效果。調查顯示,對于老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授課方式,25%的學生選擇了照本宣科或ppt授課,49%的學生選擇了應用多媒體資源,24%的學生選擇了結合時事,注意案例分析與實踐活動,2%的學生認為課后探討沒有作用。從以上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多媒體教學方式得到多數(shù)蒙語授課學生的歡迎。通過圖文并茂的影視資料,與實際相結合的課件內容,學生不僅可以更直觀、更具體的吸收其中蘊含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但是,由于蒙文多媒體技術還不夠成熟,以及蒙文網(wǎng)站的稀少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內蒙古地區(qū)各類高校的蒙語授課班的多媒體使用率不夠樂觀。純粹的課堂理論講授枯燥乏味,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理論術語,因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只有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并采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才能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注重教材出版、立項,靈活運用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沒有合適的教材就好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蒙語教材是民族地區(qū)高等學校組織蒙語、雙語教學活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必要條件。為加強蒙文教材的建設,內蒙古高校專門成立了蒙文教材編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訂及組織實施蒙文教材的編寫、編譯計劃,審定編寫、編譯教材的質量,組織教材出版印刷等各項工作。雖然內蒙古師范大學等各高校都作出了不少努力,但現(xiàn)已經(jīng)出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及輔助教材,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仍存在不少問題。

我們目前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統(tǒng)編教材,教材結構嚴謹、理論性強,但樣式和表述相對傳統(tǒng),有的沒有配套的學習指導與題解資料,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多樣性需求。蒙語授課學生應向普通學生看齊,但也有自身的特點。將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內容中,有利于培養(yǎng)民族學生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特別是民族觀教育,需要有機結合民族院校實際的教材和相關課程來保證。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蒙語教學與實踐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更新思路,結合民族地區(qū)的特色和學生特點,改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為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圖雅、斯欽,,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析---內蒙古高校為例,高教探索,2010年06期。

[2]趙圖雅、斯欽,內蒙古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第6篇: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關鍵詞]理工科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師生互動

[作者簡介]侯繼虎(1974- ),男,江蘇淮安人,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基本原理和高等教育學。(江蘇 淮安 223003)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子課題“高校思想政治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2JD710034)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0-0132-03

現(xiàn)代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參與雙向交往互動,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為目標的教育實踐活動過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工作長期以來備受國家和社會的關注,但當前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過于抽象,理論深刻,較為枯燥乏味,加之教育者常把自己定位在傳授者的身份上,習慣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因此,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佳,這種現(xiàn)象在很多理工科院校中尤為突出。筆者擬結合自身多年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分析當工科院校部分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原因,進而闡明當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的內涵及其價值,力圖探究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某些新思路和模式。

一、當工科院校部分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

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生是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思維嚴謹,工科基礎比較扎實,實踐能力也較強,但對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常表現(xiàn)出輕視的態(tài)度,課堂教學中開小差者比比皆是。筆者認為,產生此種反常現(xiàn)象實與當前我國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有密切的關聯(lián)。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文基礎薄弱,知識面窄,表達能力差。理工科院校的許多大學生在學習目的上存在著明顯的實用主義傾向,對自己專業(yè)以外的知識和教育,尤其是那些與就業(yè)無關的人文知識缺乏興趣,常常把高校開設的人文課程看成是不必要的。這種功利的傾向造成部分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生人文基礎薄弱,知識面窄,表達能力差。如有些大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知之甚少,對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相當缺乏,對藝術作品、音樂、美術的認識和理解幾乎是個盲點。

2.挫折承受能力低,心理素質差。一些高校的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低,心理素質也很差。這些問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疏導和合理解決,就會嚴重地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部分大學生會產生焦慮、強迫、神經(jīng)衰弱、抑郁和情感危機等心理問題和障礙,久而久之會演變成心理和精神疾病。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疾病發(fā)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而精神疾病已成為阻礙大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主要問題。①

3.思想消極,人文精神缺失。部分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思想消極,難以抵御各種錯誤思想和不良文化的滲透和侵蝕,造成他們人文精神的缺失。有些大學生奉獻精神差,考慮個人利益多,自我中心的傾向明顯,毫不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對他人和社會的感情淡漠,還沒有實現(xiàn)向“社會人”的轉變。

當代我國理工科院校部分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和學習生活的正常進行,也直接影響到當工科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如何擺脫當前理工科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困境,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改變以往理工科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逐步建立以師生互動為核心的新課堂教學模式,把師生互動的理念真正內化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程教學活動中去,才能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

二、理工科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指發(fā)生在師生雙方間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是一個鏈狀、循環(huán)的連續(xù)過程,也是師、生各自人際互動系統(tǒng)中的一種特殊和主要的形式?!皫熒印边@一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說自古就有,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F(xiàn)代研究表明,普通教師與專家教師在課堂教學方法上的一個顯著不同就是后者更加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善于發(fā)現(xiàn)新問題,再及時解決新問題。②當前要在理工科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建立以師生互動為核心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要做到:

第7篇: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關鍵詞]科學發(fā)展觀;視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科學發(fā)展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首先,科學發(fā)展觀要求大學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中,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和經(jīng)濟與社會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的。因此,當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來逐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促進其全面的發(fā)展,從而促進經(jīng)濟與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發(fā)展,素質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占據(jù)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在當今的時代,大學生如果只是單純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是無法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需求的,只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水平才能在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貢獻出更大的力量。其次,科學發(fā)展觀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樹立發(fā)展的理念。發(fā)展不但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要義,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最為關鍵的元素。第一,只有樹立科學的發(fā)展理念,才能不斷加強自身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從而更好開展相關的工作。第二,高度重視發(fā)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第三,要對發(fā)展的規(guī)律展開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和方法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另外,科學發(fā)展觀還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科學合理的方法。在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中,科學是尤為重要的,只有重視科學,才能夠從實際出發(fā)開展各項工作。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除了要科學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guī)律之外,還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措施來充分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步掌握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法。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之處

首先,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很多高校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招生和就業(yè)等方面,忽略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主體地位。這在一方面導致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使大學生們逐漸漠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一味地注重實用價值。這樣不但會逐步加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邊緣化程度,而且會影響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對其未來的發(fā)展造成嚴重的阻礙。其次,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運行機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極為系統(tǒng)的思想教育任務,需要完善的運行機制來加以支持。要更好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學校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不斷努力,還需要學生家庭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將各方的力量進行高度協(xié)調統(tǒng)一,才能夠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再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課程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改革。要想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有強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來加以支持。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偏向于理論灌輸,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不但不能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不能切實通過相關的理論知識來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方法陳舊落后,依然是以灌輸式的教育為主,缺乏相關的實踐教學。這樣,不但不能為學生提供切身的體驗,而且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質量。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整體實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力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職人員以及高校的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他們不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力量,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關鍵力量。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但缺乏明確的分工,還存在工作上的交叉,這也就導致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下降。另外,大學生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這在一方面促進了思想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但另一方面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沒有明確的規(guī)劃,在學習和生活上也經(jīng)常無所適從,缺乏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再加上網(wǎng)絡世界的誘惑,導致其現(xiàn)實交流能力的弱化,這些都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策略

(一)加強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隨著社會各界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素質教育也逐步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保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但是我國教育方針對各大高校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促進經(jīng)濟和社會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國各大高校只有不斷加強素質教育,才能夠使大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與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整體性的提升,促進其全面發(fā)展,進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們的實際需求,尊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作用。首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夠一味地依靠灌輸式的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工作和大學生的實際生活逐步貼近,結合大學生實際的需求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來開展各項工作。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逐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guī)律,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其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為本,處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在解決大學生思想問題的過程中同時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將理論和實際進行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還要對學生進行實質性的關心和幫助。這樣不但可以為大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且可以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體驗性。另外,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升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偠灾?,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最佳選擇。

(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

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因此,首先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結合時代和教育的實際發(fā)展狀況來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到一起,使大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自身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其次,要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fā)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因此,除了要提升教師們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水平之外,還要加強對其職業(yè)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培養(yǎng)。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第8篇: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關 鍵 詞] 美麗課堂 創(chuàng)新、設疑、布白、移情、求美

【中圖分類號】G633.2

高中政治課歷來以枯燥乏味、空洞抽象等著稱。學生一接觸這門課程,腦海中便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這門課“沒勁” 。作為一線教師,如何才能轉變學生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讓“沒勁”的課變成“美麗”的課?這是每一位政治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多年來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要使高中政治課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美麗課堂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創(chuàng)新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引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步探索了立體情感感染的方法,即將美麗的畫面、震撼心靈的音樂及情感豐富的語言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手腦耳眼口多種感官,讓學生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講述“如何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生機”時,我首先用媒體展示出2014年南京青奧會會徽,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會徽是如何詮釋青奧會理念的?在師生互動的分析中通過多媒體歸納展示:會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視覺符號,青奧會會徽圖形由三部分組成,以青奧會英文名稱(YOUTH OLYMPIC GAMES)及視覺標志(五環(huán)及“YOG DNA”字樣)為基礎,以舉辦年份數(shù)字“2014”為構圖過渡,以色彩鮮艷的線條和色塊將南京明城墻城門和江南民居輪廓進行藝術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樣,寓意歡迎、交流的青春之門,象征歡聚、健康的青奧之家。會徽充分表達了南京敞開胸懷歡迎各國青年,與世界友好交流,成為青年歡樂之城的美好愿望。會徽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國際風格、奧運精神、青春氣息、南京文化’的設計理念。完美地詮釋了南京,同時也詮釋了中國。它展現(xiàn)了南京與中國的活力,也正是這種青春活力,鼓勵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一起參與到2014年的盛會中來。會徽凝聚著青奧文化理念,作為標志性作品為世人所熟識和銘記,讓世界青年能夠充分享受綠色青奧、活力青奧、人文青奧的獨特魅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教會了學生用中華文化去很好地詮釋青奧會理念,又使學生懂得了我們通過舉辦青奧會這個全世界的盛會讓世界了解中華燦爛的文化,弘揚了我們的中華文化,這樣又便于拓展思維空間,展示思維魅力。

二、設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者,覺悟之機也”。政治課程本身沒有多少吸引學生的地方,但社會生活中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資源,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強烈探求的局面,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在講授“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時,我及時抓住正在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常熟沙家浜旅游節(jié),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先用課件向同學們播放了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熟,自古湖山秀氣,人文杰出,具有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和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等。然后提問,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文化知識談談常熟作為一個縣級市,為什么能夠成為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課堂上一下子熱鬧了,我試著叫了幾位同學發(fā)表看法,其中不乏有膚淺的、片面的觀點,有的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時我適時地引入新課,在講完這個概念后,再讓學生自己舉例,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涌躍發(fā)言,談到了常熟山明水秀、繁花似錦,常熟文禮昌盛、民風樸實,是沙家浜的原創(chuàng)地問題等,我再次點撥,幫助學生完善答案。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在相互影響中實現(xiàn)學習目的,使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的基礎上。所以,課堂教學不只是使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

三、布白

“布白”一詞源于中國傳統(tǒng)國畫藝術 ,是處理空間問題的一個重要理論 ,也是許多藝術種類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教師講授也應如此,在細針密線、鞭辟入里的同時,不能一味地講解,要給學生留有一點回味思考的余地。例如,在講授“靜止是相對的”這一問題時,我講了這樣一側事例來激發(fā)學生探求問題的興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碰到了一件極不尋常的事(初設懸念)。這位飛行員在2000米高空飛行時,發(fā)現(xiàn)臉旁有一個什么小玩意在游動。他以為是一只小昆蟲,便敏捷地把它抓了過來(故布迷陣)。仔細一看,他大吃一驚(又設懸念),原來是一顆德國制造的子彈(迭起)!飛行員為什么能抓住飛行著的子彈呢(又設懸念)?這樣,層層懸念扣住了學生的心弦,激起了他們探求的欲望。這樣,層層懸念布白,分層次、有梯度地讓學生去思考、探索、歸納、總結,逐步得出了正確結論。

四、移情

移情是調動學生情感的延續(xù)。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問卷調查告訴我們雖然有很多學生并不喜歡政治課,但對風云變幻的國內外重大時事卻都情有獨鐘。而時事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國內外大事的簡單羅列和拼湊,更重要的是要水融地化時政知識于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例如,在講述“世界上各大國與中國建立的各種伙伴關系”時,聯(lián)系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在講述“日本政府無理購買我國”鬧劇時,聯(lián)系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和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此同時,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聯(lián)系、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輕松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引人入勝的講解,縱橫捭闔的分析,怎能不令學生感到妙趣橫生?聲情并茂的語言,明快有力的節(jié)奏,怎能不令學生興味盎然?因此,從天下事引起理論,寓理論于天下事,就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迪和教益。

五、求美

第9篇:大學思想政治課范文

摘 要: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和職業(yè)道德素質的主要渠道,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確立新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斷充實教學內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提高這些“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時期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問題和教學方式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意義并對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應采取的措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b)-0000-00

當前,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對內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不可避免的受到社會上涌現(xiàn)出的多元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影響。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和職業(yè)道德素質的主要渠道,需要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jù)“90后”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出發(fā),結合大學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這些“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1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1 就業(yè)壓力增大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巨大影響

就業(yè)問題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由于“90后”的大學生對家庭和學校比較依賴,初入社會遇到點挫折往往會不知如何面對,加上嚴峻的就業(yè)壓力,使其在思想方面容易產生較大的波動,甚至會出現(xiàn)“退學”、“厭學”等行為,更嚴重的甚至會對社會差生不平衡心理,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人生觀。因此,如何有效緩解就業(yè)壓力增加對大學生產生的心理壓力也是目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2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文化產生的負面影響

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很多西方的腐朽文化和價值觀念也通過諸如經(jīng)濟、科技、文化進行滲透,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觀念?!鞍萁鹬髁x”、“享樂主義”這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已經(jīng)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使其缺乏對真、善、美的正確鑒別能力。如何大學生擺脫外部大環(huán)境不利因素的影響有效地提高其政治鑒別能力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另一難題。

1.3 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對大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對高職大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個新平臺、新視野,有助于高職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提高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例如: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既浪費了時光又荒廢了學業(yè);沉溺于網(wǎng)絡社交,與現(xiàn)實社會產生了隔閡,對現(xiàn)實社會產生了消極心理等),容易造成高職大學生的心理疾病,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

2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意義

2.1 有利于增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隨著我國經(jīng)濟及網(wǎng)絡的發(fā)展,中、西方各種思想文化互相影響,沖擊主流文化,“90后”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容易受到影響,面對這些新問題,我們必須通過借鑒和繼承現(xiàn)有各種教學基礎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內容、方法、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例如增加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提高高職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增強觀察辨別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從而增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2.2 有利于增強高職大學生的抗壓受挫能力,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發(fā)展

一方面要解決“90后”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出現(xiàn)的問題(例如:個性特征較強,承受挫折能力及辨別是非能力較弱)單通過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另一方面理想與現(xiàn)實不斷擴大的差距及嚴峻的就業(yè)壓力是大學生也在不斷承受著壓力和挫折甚至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只有通過對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提高高職大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個人得到全面發(fā)展。

3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思考

3.1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潛能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增加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潛能。主要可以采用理論教學、集中討論和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就某一社會熱點問題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和分析,讓大學生充分發(fā)揮對熱點問題的看法,了解學生心中真正的想法和疑慮,授課教師加以引導,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又能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更加可以對高職大學生存在的隱性的心理問題加以疏通和引導,以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將理論與案例有機相結合,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內容,并可以有效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潛能。

3.2 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中注重職業(yè)技能教育

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應用性專業(yè)人才,注重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中,要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符合職業(yè)崗位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求教師應向大學生介紹所選專業(yè)的就業(yè)領域和發(fā)展前景等問題,強調學習職業(yè)技能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習熱情,將其培養(yǎng)成職業(yè)技能熟練、人文素質高的合格的人才。

3.3 創(chuàng)新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模式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增強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因此,要積極讓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社會實踐活動和職業(yè)技術能力的提高相結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具體可采用實踐教學與實習相結合;實踐教學與課題研究以及實踐教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等方式,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更強。有利于發(fā)揮高職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合格的職業(yè)技能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萍.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建設高校和諧校園[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7-39.

[2] 劉建濤.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中的幾個熱點問題[J].教育與職業(yè),2011(3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