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第1篇: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1.“數據庫應用與發(fā)展綜述”項目。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并對數據庫技術在某一領域的應用進行探究,撰寫綜述報告。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據庫原理”課程的興趣,培養(yǎng)其對數據庫應用領域的探究興趣,訓練其文獻綜述的寫作能力,是畢業(yè)設計綜述撰寫的一次訓練,即訓練CDIO的C。

2.“基于ER模型的概念設計與邏輯設計”項目。要求學生在提供的項目實例中選擇一個,獨立進行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引導學生領會設計步驟,掌握設計方法,優(yōu)化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設計的工程性、實用性和有趣性,即訓練CDIO的D。

3.“課程設計”項目。要求以團隊形式選擇或自擬一個課題,遵循數據庫系統(tǒng)設計的思想完成一個完整的CDIO項目周期,包括:構思—需求分析、設計—實施方案、實現—編寫代碼、運作—作品測試、展示、最后答辯、驗收文檔等。項目實施過程訓練學生的工程意識和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的基本能力,整個過程體現CDIO。

CDIO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實施

1.課堂教學多樣化。第一,講授教學法。對新的、有一定難度的理論知識來說,講授法是一種好方法。在講授數據庫系統(tǒng)概論、數據庫體系結構、關系運算、關系規(guī)范化等內容時,主要采用了講授法。第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的教學中,先通過一個案例,應用ERwin工具創(chuàng)建概念模型和邏輯模型,并將模型轉化為具體的數據庫腳本。然后給出一個簡單任務,由學生動手完成任務。第三,啟發(fā)式案例教學法。在講解數據庫設計時,運用一個案例,詳細講解如何進行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設計、程序編碼及調試運行。引導學生領會設計步驟,掌握設計方法,學會評審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設計的工程性、實用性和有趣性。啟發(fā)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效果。第四,團隊教學法。以項目為主線、團隊為小組、任務目標為使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程設計中采用了團隊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CDIO能力。

2.實踐教學層次化。第一,課內實驗。主要是基礎性、設計性實驗,以SQL的基本操作為重點,涵蓋了SQLServer的安裝與配置,數據庫、數據表的創(chuàng)建維護,索引、視圖和約束的創(chuàng)建與維護,數據的查詢與更新等10個實驗項目,以及“數據庫應用與發(fā)展綜述”項目。第二,開放實驗。主要是設計性實驗。以SQL的高級應用為重點,涵蓋了函數操作、數據轉換、SQL編程、數據庫的恢復與安全、數據庫對象的操作等10個實驗項目,以及“基于ER模型的概念設計與邏輯設計”項目。第三,課程設計。綜合性實驗。學生從項目庫中選擇或自擬一個課題,每個課題應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復合性,訓練學生的工程意識和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的基本能力。

3.課程設計體會“做中學”?!盎陧椖康慕逃蛯W習”和“做中學”是CDIO的核心思想。在課程結束之后,安排數據庫應用課程設計。按照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過程,進行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功能設計、數據庫創(chuàng)建、編寫代碼、調試、文檔編寫等,最終基本實現系統(tǒng)的功能。其別強調數據流圖、數據字典、實體聯(lián)系模型、基本表的分析與描述和系統(tǒng)基本功能的實現。圖2描述了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程設計整體思想。課程設計采用團隊操練的方式進行。一個團隊由4~5名學生組成,在每個項目實施之初,由指導教師指定組長,再由組長組建團隊。在組長的帶領下,每個團隊針對選定的具體課題,展開“用戶”需求分析、研究項目實施方案、進行成員任務分派。項目實施中,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支持、共同討論,學會思考與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交流溝通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團隊整體責任意識。項目完成后,團隊要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撰寫項目報告,學會提煉成果,并在全班答辯,提高邏輯思維和知識發(fā)現的能力。經過課程設計訓練之后,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探索意識、社會責任感等得到明顯提高。

4.基于CDIO的考核方式。CDIO的教育模式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而傳統(tǒng)的筆試只能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較難體現學生工程、團隊協(xié)作、交流等能力。CDIO主張不同的能力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考核,為此,在“數據庫原理”課程考核評價中,我們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考核。(1)理論基礎。通過階段性小測驗、期末考試。(2)技術能力。通過完成15個實驗任務和3個課程級項目。(3)工程素質。通過項目開發(fā)生命周期的過程實施。(4)溝通能力。通過課程中的討論和課程級項目、課程設計答辯。(5)協(xié)作能力。通過考查項目完成情況、團隊成員的分工和任務完成情況。(6)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考查課程設計中學生在基礎需求上所做的擴展和在基礎功能上做的擴展及其實現情況。這六個方面的考核通過作業(yè)、課堂討論、實驗、項目訓練和期末考試四種形式的考核來進行,并按不同的權重計入最終成績。

第2篇: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關鍵詞:建筑; 結構設計; 質量; 措施;

中圖分類號: TU3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概念

結構設計的具體程序是需要嚴格遵守的。建筑物的設計工作實際上存在諸多分支,這些分支具體涵蓋了結構設計、電氣設計、建筑設計、暖氣通風設計、給排水設計等。每個分支的具體設計過程都必須圍繞四個根本目標: 審美要求、功能要求、環(huán)保要求以及經濟要求。建筑的結構是建筑物發(fā)揮其使用功能的基本條件,因而,結構設計也是建筑物設計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結構設計細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設計結構方案、結構分析、設計構件、繪制施工圖紙。建筑結構的類型這一概念相對而言范圍廣、內容豐富。根據不同建筑物在具體功能要求上的差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逐漸產生了諸多結構類型與結構的分類方法。從建筑物具體用途的角度,可以劃分為民用建筑與工業(yè)建筑。如果依據建筑物的層數來分類,則可以分為超高層、高層、多層、單層建筑。建筑物使用的結構材料是有所區(qū)別的,從結構類型的角度來分類,大體上有: 混合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等。此外,建筑物的結構構件組成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區(qū)別,從這個角度,可以劃分為框筒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筒中筒結構、筒體結構、框剪結構、束筒結構等。由此可見,建筑結構類型的劃分方法頗多,內容也相對復雜。而建筑結構設計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名詞: 概念設計。概念設計的具體含義指的是通過清晰、明確的概念結構,在不進行數值計算的情況下,根據分系統(tǒng)與整體結構系統(tǒng)間的結構破壞機理、力學關系、實驗現象、震害以及工程經驗所獲得的原始設計思想與基本設計原則,對結構的計算結果做出合理、準確的分析,同時將計算假設與結構的實際受力狀況間的差異也考慮在內,對結構或構造進行設計,盡可能保證建筑物的受力更安全、更合理、更協(xié)調。

二、概念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重要意義

在結構設計中,概念設計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結構設計步驟通??梢詣澐譃槿? 前期選擇方案階段,中期結構計算階段以及后期制繪施工圖階段。結構設計與分析的首要步驟就是概念設計,以上三個步驟均與科學的概念指導不可分割。一名好的結構工程師在每個項目工程設計的初始階段,也就是建筑設計方案確定階段,先按照自身的經驗和專業(yè)基礎,在心里經歷一段優(yōu)化過程,應用概念設計手段,能夠快速、合理地構思,比較,抉擇每一個結構體系,并且協(xié)助建筑師擴展或者實現建筑行業(yè)所需要的空間形式,想要的使用,構筑和形象功能,且將其定為目標,同建筑師共同決定建筑的總體結構方案,此外,還要確定整體結構體系和分體結構體系最佳的受力方案。得出來的方案一般具有清晰的概念和正確的定性,從而避免了后期不必要的運算,經濟可靠性能較好。另外,這種方法也可以作為判斷計算機的內力分析所得到的數據可靠性的依據。作為結構設計的靈魂和核心,概念設計統(tǒng)領著整個結構設計過程,也顯示了設計工程師的理論和設計水平。通過結構概念設計的運用,可以從全局上明確結構的各項性能,從而科學的判斷計算分析得到的結果并進行合理的利用,確保了設計過程中工程師的主體地位。

三、提高建筑結構設計質量的策略分析

建筑工程的一個特點就是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約與影響,這個特點也導致設計過程中涉及的參數很可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簡單舉例有: 基本雪壓、基本風壓、場地土類別、地震烈度等鑄鍛參數的選取過程都要嚴格依照《全國基本雪壓分布圖》《全國基本風壓分布圖》以及工程地質報告這三份材料進行敲定,又如墻體圍護的主材在不同地區(qū)存在差異,工程師則需要根據實際選用的主材確定墻體荷載。在開始設計之前,設計人員應當大量收集設計相關資料、深入研究設計規(guī)范,根據具體的工程類型、地域條件確定具體參數,這樣的做法能夠在加強計算結果可靠性的同時,避免參數不合理、參數錯誤造成的返工、浪費等現象。建模計算的前期處理是提高結構設計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對荷載的計算要保證準確有效,估計、推測等無依據的做法是需要每個工程師盡可能避免的。建模的過程要嚴格按照科學的方法來給定輸入,樓梯洞口輸入處的局部開洞處理,轉換層構件與懸挑構件設計中活荷載的不利影響,飄窗部分的荷載分析等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步驟。在尚未了解各個參數具體含義的情況下,毫無依據的對參數進行盲目的修改是結構建模過程中的一個大忌。在調整參數的過程中,要格外注意不同參數的具體適用范圍,具體的某一項參數大多具有較為嚴格的適用性,磚混結構下準確的參數,很可能不適用于框架結構,多層結構下準確的參數,對高層結構的適用性也未必能夠保證。對相關計算軟件的應用也要注意這個問題。不同的計算理論是具有其特定的假設條件的,軟件的編制默認狀態(tài)下均符合這些特定條件,為了避免出現參數不匹配、不適用的問題,在使用軟件前必須了解清楚這款軟件的具體技術條件,即使是最熟悉的 PKPM 軟件系列也不能忽略這個問題。缺乏對于軟件技術條件的深刻理解,就無法合理、正確的應用軟件進行實際設計。因過分信任計算機的計算結果,而忽視結構概念導致的嚴重錯誤,近年來在結構設計領域也屢見不鮮。相關領域工作者在必要的情況下要進行手算復核,而不是迷信軟件的計算結果,這種情況對于帶轉換的構件設計工作最為重要。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建筑物計算分析的結果是為了確保在靜力荷載以及自然災害造成的動力荷載作用下具有較強的整體安全性。然而,僅僅依靠計算分析結果展開的設計,在實際生活中是很難避免荷載作用下建筑物局部開裂、破壞等現象的。針對不同的自然災害,要進行專門的防護性設計。以地震為例,可以根據工程抗震等級的要求指標,按照設計規(guī)范中的具體要求,在結構設計過程中采用必要的構造措施。特別是針對計算性相對比較弱的結構類型時,多數的設計都要求通過構造措施保證建筑的安全性。

四、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狀況的高速發(fā)展,城市化的進度正在逐漸加快,盡管房價商場非常猛烈,房地產市場的交易量依然與日俱增,對廣大人民百姓來說,購置住房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不少工薪階層將大半生的勞動所得消耗在房產上。同時,我國的內陸地區(qū)地震頻發(fā),住房的質量不但與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還可能在自然災害發(fā)生時直接影響到百姓的人身安全。建筑的結構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建設工程的安全可靠、美觀實用、施工難度、工程造價等諸多品質,提高建筑結構設計質量自古以來,都是結構工程師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同時,項目的特殊要求、施工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結構設計人員水平上的差異等諸多因素都與結構設計的出圖質量密切相關。為了盡可能避免設計圖紙上出現“漏、碰、錯、缺”,相關領域的技術工作者應當通過有效的措施盡可能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質量。通過文章中的分析,概念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針對軟件計算參數、計算結果的荷載分析、數學建模工作的有效進行,都是提高建筑結構設計質量的好辦法。本文在此談了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供同行參考。

參考文獻:

[1] 馬玉剛. 淺談如何提高建筑結構設計質量[J]. 工程技術,2010

[2] 張麗莉. 淺談提高建筑設計質量的措施[J]. 建筑工程,2010

第3篇: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關鍵詞】 建筑設計;基礎教學;結構教學

在建筑學科中設計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對于建筑學領域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意義。從目前我國各大高校的建筑設計基礎教學情況來看,教學方法、思路以及內容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而在設計基礎課程中結構教學是不可忽視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建筑設計基礎結構教學的工作者也需要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引入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夠達到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目的。

一、教學背景分析

1、結構是建筑的基本要素

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房屋的結構設計與建設,經過了幾千年的發(fā)展,我國建筑領域學者一直秉持“實用、堅固、美觀的原則”。堅固:主要是針對建筑材料、結構等各個部分依據一定的規(guī)則,以最為合理的方式進行房屋建設,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提升房屋結構的穩(wěn)定性。實用:主要是針對建筑的各部分功能要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為主,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對于建筑的各項需求,目前在建筑結構設計上越來越強傾向“人”這個因素,也就是服務于人,堅持以人為本。美觀:是建筑物自古以來的特點,是為了配合建筑物周圍景觀的特色和形式,盡可能達到美化城市景觀的目的,也能夠滿足人們對于建筑物美的要求?;谶@些原則,建筑設計基礎訓練、結構概念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學生尚未對學生進行建筑結構的系統(tǒng)化教學時,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運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結構概念,這才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關鍵。

2、通過“感知”思考結構

結構概念本身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高校中學生在經歷義務教育階段之后,會積累很多理解概念的經驗,因此一般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都能夠很快理解結構概念,但是如果是在建筑設計基礎教學中,概念這方面的理論知識傳授的局限性相對較大,學生運用現代意識對新的知識概念進行感知,視覺感知會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關注到感知經驗的運用,特別是觸覺在設計中的作用和意義,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建筑設計基礎教學中一些結構體驗、結構實驗以及實體模型的建造訓練要進行重點設置。

3、 “概念結構”與設計結構

學生在學習了結構基礎知識之后,學生就會獲得更多的實踐體驗與經驗,在建筑設計的階段,“概念結構”被提出,它與學生在其他實踐操作中所體驗的真實結構有所不同,同時與通過力學計算的建筑結構也有所區(qū)別,概念結構是同一事件內發(fā)生了形式與空間,是結構樣式與空間樣式一體化的呈現。

二、結構教學實施分析

在高校中,建筑設計基礎課程主要是在一年級、二年級階段開展,其中包括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以及歷史建筑保護等相關內容。通常來說,高校在這個方面的教學有三個學期理論與設計;第一個學期進行概論、設計基礎;第二個學期進行建筑概論、建筑設計基礎;第三個學期進行建筑生成原理以及建筑生成設計。在進行這些基礎教學的過程中,結構感知、結構設計以及實驗應該作為教學重點,通過這些手段來提升學生的結構意識。

1、“設計啟蒙單元”中的結構思考

針對以上所闡述的結構教學實施步驟,在第一個學期開始之初,就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結構思維方式,打破學生的慣有思維,學校根據學生的情況設置一個月的“啟蒙單元”,其中包括視覺形態(tài)、結構形態(tài)以及設計與制作等內容。

“結構形態(tài)采集”是針對學生發(fā)現能力的培養(yǎng),是要幫助建立其生活中動植物有機結構的內容,要基于自然的生命體創(chuàng)建結構之美,要充分認識到世間萬物生命集體的運行規(guī)律,實現對這些生命機體的運行與延續(xù)。

“設計與制作”部分(雞蛋墜落保護裝置設計)要求學生為一枚生雞蛋設計一個保護裝置(結構體),當該裝置從12m高空進行自由落體實驗時(不得借助空氣動力學設置減速裝置),結構體裝置可以損壞,但必須保證生雞蛋的完好。該作業(yè)的目的是讓學生建立結構意識,即結構是生命的保障,結構是建筑空間實現的基礎。

2、“建構單元”中的結構體驗

第二學期的“建構單元”由一個案例分析作業(yè)和兩個實驗作業(yè)組成。

“建構采集”部分要求學生選定一個傳統(tǒng)經典作品、對查閱的資料進行圖紙記錄和力學結構分析,并按比例制作模型。通過這樣的案例分析,使學生了解傳統(tǒng)經典作品中的材料選擇、運用以及結構關系和構筑方法。

“木構橋設計與建造”實驗要求學生使用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標準木桿件,設計并建造一座跨度3.9m的單跨橋。學生對材料進行性能實驗,運用建筑結構力學和建筑構造一般原理進行設計與建造,使橋體具有清晰的力學特征和明確的結構關系。通過實驗,學生獲得對材料性能、建造方式的認識,把握橋的結構體系、單元結構體、桿件連接與橋結構整體造型的關系,創(chuàng)造合乎邏輯的空間結構形態(tài)。

“紙板建筑設計與建造”實驗旨在通過建造實踐,讓學生獲得對瓦楞紙板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過程的感性與理性認識。每棟紙板建筑內部形成公共、私密的空間組合關系。通過在自己建造的建筑空間中進行活動體驗,初步把握使用功能、人體尺度、空間形態(tài)以及建筑物理、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結構與空間”中的結構設計

在進行了第一個學期與第二個學期的學習之后,在第三個學期必須要開展系統(tǒng)結構空間生成設計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設計水平的拓展,實現自由延展以及垂直延展的結構生成。這個階段學生首先要掌握概念結構,也就是符合視覺形態(tài)的邏輯與建筑結構形式。以現代藝術展示為例,其空間設計包括豎向兩維空間與多層結構的形態(tài)生成,設計的內容基本都是以最大限度提升居民服務水平為目的。

三、結束語

從我國現階段的建筑教育情況來看,建設設計基礎教學中結構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從學生方面來看,結構意識的確立是比較困難的,基于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應該采取由淺及深、分階段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進入了高層次的教學階段之后,學生對于結構的理解也會更加專業(yè)化,高等學習階段中“環(huán)境與建筑設計”“及城市綜合體等課程設計”對結構的要求也更加深入,通過結構、空間以及形態(tài)共生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學生在建設設計方面的學習會更加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 胡尚瑜,覃荷瑛,曹霞.“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模式研究及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4).

[2] 夏江濤.建筑學專業(yè)建筑力學課程教學設計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11).

[3] 羅福午.建筑結構的任務和建筑結構教學內容的改革[J].中國建設教育,2012(Z1).

第4篇: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數據庫原理;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8-0100-03

隨著計算機在各行各業(yè)的普及應用,數據庫技術已成為各種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的重要基礎平臺和核心技術。因此,《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成為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yè)一門非常重要的主干課程。

依據高職高?!皩嵱脼橹?,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該課程主要由數據庫原理、設計和應用三個部分組成,重點是數據庫設計和數據查詢語句。

目前,高職高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教材在內容編排上一般都是先原理、后設計、再應用,孤立數據庫設計與數據庫原理各知識點的關聯(lián),抽象且不易理解。盡管教師花費不少課時講解,學生仍普遍反應原理抽象,大都不能深刻領會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學生以后的系統(tǒng)開發(fā)實踐中,對數據庫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常常無從下手,茫然無措。實踐證明,學生要想真正掌握如何做,還應知道必要的“為什么”。只有學好必要的數據庫基本理論知識,學生在日后的開發(fā)及應用中才能應對自如。

教師感覺原理難教,學生感覺原理難學。由此,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不少跳過原理直接以一個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平臺講應用的高職教材,也引發(fā)許多關于數據庫課程教學的討論并屢見于期刊中,但都局限于討論該課程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對如何重點解決“數據庫原理內容教學難”的問題鮮有討論。

針對這一情況,筆者通過多年的數據庫教學經驗,摸索并總結出:采用案例教學法,以數據庫設計為主線,通過數據庫設計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來穿插講授數據庫原理中的各知識點。把原來抽象學習的一些理論,變成數據庫設計實踐中適時的需要和指導,加深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同時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數據庫原理教學設計方案包括三個部分,即明確重要知識點,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課時分配。

明確重要知識點

依據高職教育“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數據庫原理與應用》這門課程的原理部分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幾個知識點是:DB(數據庫)、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DBS(數據庫系統(tǒng))、關系數據結構、關系的完整性規(guī)則、E-R圖、關系規(guī)范化理論。

教學過程設計

如何串講數據庫原理的各知識點,變抽象為生動,把數據庫理論變成實踐過程中適時的需要和指導,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內容。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下面給出一套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的教學過程設計:采用案例教學法,以數據庫設計為主線,通過數據庫設計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來穿插講授數據庫原理各知識點。

內容簡介 開發(fā)信息管理系統(tǒng)大體分為前臺與用戶的交互界面及后臺相關數據的管理,前臺與用戶的交互界面由高級語言來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是后臺的數據管理技術。通過學習,要掌握后臺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管理數據的特點及數據庫的設計方法,學完原理后還要通過一個具體的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如SQL Server2005)平臺詳細介紹數據庫原理的應用。

教學案例 選取的教學案例最好能貼近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縮短教學情境與實際情境的差距,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這些知識在實際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中的用處,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理解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以設計一個簡單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的后臺數據庫“學生成績”作為教學案例。

設計數據庫 隨著計算機硬件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及數據管理的發(fā)展,數據管理的技術經歷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統(tǒng)及數據庫系統(tǒng)三個階段。介紹各階段數據管理技術的特點,需要重點介紹目前數據庫階段數據管理技術的特點,接下來就可以過渡到講授數據庫的一些基本概念,給出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數據庫系統(tǒng)等術語的定義。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來管理數據是比較優(yōu)越的,所以要為“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設計一個后臺數據庫。該數據庫的設計需六個步驟: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設計、數據庫的實施和數據庫的運行及維護。通過前三個階段講解數據庫原理的有關知識,掌握數據庫設計的方法。

1.需求分析。詳細調查與分析“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的業(yè)務與數據處理需求,收集系統(tǒng)需要處理的信息:學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所在班級、選修課名稱、課程學分、選修課程成績。給出實體與屬性的概念:標識對象(實體),標識每個對象需要存儲的詳細信息(屬性)。

2.概念結構設計。本階段的任務是把需求分析的結果用E-R圖描繪出來。先給出主碼的概念(能唯一標識實體集中個體的屬性或屬性的集合),通過學號與姓名的區(qū)別來說明其唯一性的特征。給出實體之間的關系(舉例說明三種關系:1:1,1:N,M:N),最后用E-R圖來描述實體及實體間的聯(lián)系。介紹E-R圖中實體、屬性及聯(lián)系的表示方法。通過前面需求分析,得到“學生成績”數據庫的E-R圖(如圖1所示)。最后需要向學生強調一下E-R圖與后面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無關。

3.邏輯結構設計。先回憶數據庫的概念,強調數據庫是有一定組織結構的數據集合,由此給出常用的三種數據模型: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介紹幾種當今流行的商用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告訴學生它們都是關系型的,重點了解關系模型的特點。邏輯結構設計階段的任務就是要把概念結構設計得到的結果(E-R圖)轉換成關系數據模型(若干個關系模式構成)。接下來詳細講解E-R圖轉換成關系模型的轉換規(guī)則(分為實體與聯(lián)系的轉換)。依據轉換規(guī)則得到“學生成績”數據庫的關系模型如下:

學生(學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所在班號)

課程(課程編號,課程名稱,學分)

選課(學號,課程編號,成績)

班級(班號,班級名稱)

應通過選課關系說明主碼有時由屬性的集合構成。然后詳細講解關系數據模型的三個部分:關系數據結構、關系的完整性規(guī)則和關系操作。一個關系模式的數據結構就是一張二維表,介紹二維表的若干性質;介紹關系的完整性規(guī)則(舉例說明外碼的概念);介紹常用的關系操作(選擇、投影和連接)。

關系規(guī)范化理論是學生學習數據庫原理時最難理解的部分。可通過評估關系模式的優(yōu)劣,引出關系規(guī)范化理論內容的講解,舉例說明一個不良關系模式存在數據冗余和插入、刪除、更新異常問題,原因是一個關系模式中包羅萬象,而屬性間存在著各種依賴關系;給出部分依賴和傳遞依賴的概念,然后再列出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的概念。告訴學生一個簡單的系統(tǒng)可以采用“一事一地”(“事”指實體或聯(lián)系,“地”指關系)的直觀設計方法。

教學課時分配

通過多次教學實踐,提供數據庫原理部分各知識點的課時分配表(如表1),以供參考。

本文針對數據庫原理知識抽象、不易講解的特點,采用以數據庫設計為主線,通過數據庫設計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來穿插講授數據庫原理各知識點的方法,給出了一套數據庫原理的教學設計方案。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高職高專學生一樣可以把數據庫原理學好。學好原理,不僅能解決數據庫設計的難題,更能得心應手地運用,為今后從事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及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薩師煊.數據庫系統(tǒng)概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慧.數據庫應用技術(SQL Server2005)[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3]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SQL Server數據庫設計與高級查詢[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

[4]喻勇,王群,劉向陽.《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水運,2008,8(12):103-104.

[5]王向輝,崔魏,徐俊立.基于CDIO的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方案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2):38-41.

[6]劉芳.高職院?!皵祿煸砑皯谩闭n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1):99-100.

[7]巴音查汗.高職院校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信息與電腦,2010(9):111.

第5篇: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關鍵詞:數據庫;實踐教學;項目化;教學模式

1 背景

國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指出,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高等學校要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區(qū)別不同學科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要不斷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方法……”[1]

在師范類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生面臨的就業(y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只有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將數據庫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yè)社會實踐的能力[2]。

2“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實踐教學“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法要求,在學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起幫助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協(xié)作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它關注的是學生積極的從1事“做”的活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項目化教學,實質上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探索性學習方式,在項目化教學中,活動給學生提供一種學習的經歷,學生能夠建構自身的知識。學生通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知識的構建。[3]

3“數據庫原理及應用”項目化教學模式各實施要素的設計

3.1設計實踐教學目標

應該以數據庫就業(yè)崗位需求為依據,“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的實踐教學目標應該定位為,幫助學生加強對數據庫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數據庫設計的工程化方法,具有使用一種市場占有率高的RDBMS,獨立完成一個小型關系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設計和開發(fā)的初步能力。

3.2設計實踐教學體系

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綜合應用了多門專業(yè)課程的知識。學生在獲得數據庫技能相關知識的同時,能夠復習以往的程序設計、操作系統(tǒng)、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與算法等知識。以“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為仿真項目,構建的行動知識體系如圖1所示。

圖1行動知識體系

新知識點數據庫技術的知識體系內容包括數據庫基礎、數據庫設計、數據庫應用三個部分。其中,數據庫基礎包括關系數據庫、SQL、數據庫安全性、數據庫完整性;數據庫設計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設計、數據庫的實施和維護;數據庫應用包括數據庫編程、數據庫恢復技術、并發(fā)控制技術。[4]

3.3設計實踐教學流程

依據項目的具體實施設計實踐教學流程,按照下述流程展開教學[5]:

1. 教師演示子項目功能,學生感性認識子項目功能。

2. 教師通過功能演示說明實踐教學任務,學生明確本次實踐教學任務。

3. 教師對本次實踐教學任務進行新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通過學習理解理論知識。

4. 教師講解完理論知識后,引導學生分組實踐,并指導實踐;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小組交流合作、上網查資料自學等活動。

5. 學生完成子項目,教師對子項目進行評價。

3.4 設計教學過程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實踐教學過程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教師利用“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項目進行實踐教學,學生模仿教師完成各個子項目。實踐教學中,教師嚴格按照數據庫設計的步驟,首先給出客戶要求,引導學生分析客戶需求,然后進行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設計、數據庫的實施和維護,數據庫編程。通過各個子項目,幫助學生理解“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的各個小知識點,并串聯(lián)起來形成知識線。最后,將各個子項目的功能整合起來,完成一個小型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把知識線形成知識面,形成完整的數據庫理論知識體系,實現學生對數據庫知識到數據庫技能的遷移。

第二階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定一個與數據庫相關的項目,根據虛擬的客戶需求,進行分析、設計,教師引導學生模仿在第一階段學習的工程化設計方法,設計、制作、提交項目,在項目制作中獲得綜合應用數據庫知識的能力。

3.5教學評價

要準確的評價學生在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設計、開發(fā)方面的工作態(tài)度、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項目打分應該由平時成績、項目功能的全面和易用性、項目設計報告質量、答辯情況四個部分構成。

4 結束語

除了在“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內實踐教學中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還應該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到企業(yè),接觸實際的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項目,進一步了解社會的需求。提高“數據庫原理及應用”任課老師的實踐教學技能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雷剛,郭斌,黃明等. 一種新型軟件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導師制下的項目驅動教學模式[C].王核成.信息化與管理創(chuàng)新:2006年全國第十屆企業(yè)信息化與工業(yè)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6:855-859.

[2] 周秋生,馬俊海.構建工程型實踐教學體系,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J].測繪工程,2008,17(2):70.

第6篇: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關鍵詞:實驗教學;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數據庫技術自計算機產生以來,其發(fā)展十分迅速,并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高校很多個專業(yè)都開設了該課程,并受到多個專業(yè)的高度重視。數據庫課程理論性強、應用實踐要求高,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工程性。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是以信息領域為背景數學與信息、管理等科學相結合的交叉性專業(yè),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作為本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許多理論必須通過實踐才能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數據庫實驗教學就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本專業(yè)屬于理學,往往更加重視課程的理論學習,容易輕視了數據庫等工程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的實驗教學,

1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數據庫課程實驗教學現狀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是1998年新增設的數學專業(yè),是由數學、計算機科學、信息工程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新的專業(yè)。本校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專業(yè)于2001年由理學院開設,其辦學時間短,由于專業(yè)教師多數從事數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在數學方面理論教學水平較高,而對于交叉滲透的計算機科學、信息工程等工程型學科的工程應用型教學經驗較少,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信息工程的交叉融合方面的教學經驗就更少。由于本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數據庫技術之前,僅進行了少數高級編程語言基礎及一些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對軟件開發(fā)、軟件工程、信息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等知識還為涉及或涉及較少,導致學生對數據庫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降低。在本專業(yè)的數據庫課程實驗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1 實驗內容相對孤立

傳統(tǒng)的數據庫實驗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將理論教學中的若干重要知識點以實驗的形式構成,讓學生在實驗中鞏固理論知識,增強其數據庫系統(tǒng)的開發(fā)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些實驗較為獨立,實驗內容之間缺少聯(lián)系,不能體現整個數據庫知識點之間的脈絡關系。這也造成學生雖然能較好地完成單獨的實驗內容,但是在實際項目開發(fā)中卻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獨立的數據庫實驗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導致學生陷入將數據庫看成一門編程語言的誤區(qū),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對數據庫學習的積極性。

1.2 實驗脫離工程應用

在數據庫實驗中,學生只對知識點進行驗證,而不知如何運用知識點,未能直接與信息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結合起來,課程的實踐性體現不強,不利于畢業(yè)設計、實習等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1.3 實驗課時相對不足

由于數據庫的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應安排更多的實驗學時,以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該課程同時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安排了更多的理論教學學時。以我校本專業(yè)為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共56學時,理論課時48學時,實驗課時8學時,在有限的實驗學時內,需要利用一種DBMS軟件(如SQL server2008)完成數據庫技術的多個實驗內容,諸如數據庫的創(chuàng)建和連接、表、視圖、索引、觸發(fā)器、存儲過程、數據庫的維護、數據庫的優(yōu)化以及數據庫系統(tǒng)設計等,由于實驗學時較少而容易造成實驗效果不理想。

1.4 考核方式單一

數據庫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利用其解決實際生活面臨的問題,數據庫技術的實踐能力應作為考核的重點。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據庫實驗作為數據庫課程教學的一部分,數據庫課程成績主要以期末卷面考試成績?yōu)橹鳎鴶祿煺n程實驗所占比例較少。通常,數據庫實驗的考核以實驗報告成績加上平時成績,考核方式較為簡單,缺少過程管理,不易體現學生的實際能力,實驗報告也容易出現抄襲現象。

2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數據庫課程實驗教學對策探討

根據本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結合數據庫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數據庫實驗特點,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將項目教學法[1-2]貫穿實驗教學的始終,針對專業(yè)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對提出了對策,首先構建基于項目的數據庫實驗教學體系,然后根據該教學體系制定明確的考核辦法。

2.1 構建數據庫實驗教學體系

實驗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強化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實驗教學,使得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連,是高等教育培養(yǎng)工程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環(huán)。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達到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體系就變得至關重要。數據庫實驗教學既要保證知識的基礎性,也要突出工程應用;既要突出知識重點,也要保證其內容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同時,也要體現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按照上述原則,數據庫實驗教學體系構建如下:

(1)認知性實驗

認知性實驗的任務是讓學生熟悉當前主流的商業(yè)DBMS系統(tǒng),能正常使用某種行業(yè)的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軟件,了解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軟件的行業(yè)需求,了解某種具體的數據庫應用軟件的功能模塊與數據庫的設計。結合具體實際,認知型實驗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實驗:SQL Server2008的安裝與配置;用友財務軟件的安裝與使用。通過認知性實驗使得學生了解一種或多種DBMS系統(tǒng),對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軟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行業(yè)知識,培養(yǎng)其職業(yè)素養(yǎng)。

(2)基礎性實驗

基礎性實驗的任務是對理論教學知識點內容進行實踐,利用一種DBMS對理論教學中知識點進行驗證從而熟悉SQL。本模塊主要結合理論教學內容與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展開,其具體實驗內容包括:數據庫的建立、刪除與備份;數據表的建立、修改、查詢與刪除;視圖和索引的建立與使用等。 在本部分實驗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其主要方法是在一個確定了需求與功能的軟件中,完成數據庫部分,該軟件已完成大部分編碼,在軟件中預留出實驗內容部分;學生在實驗上機時按照需求分析文檔和系統(tǒng)詳細設計文檔建立數據庫、數據表、建立視圖與索引等實驗內容。利用此方法的優(yōu)點是讓學生在做基礎性實驗時候就開始樹立工程意識,初步了解軟件開發(fā)的需求分析、設計、編碼、調試等步驟,學會利用技術文檔進行開發(fā)。

(3)設計性實驗

設計性實驗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數據庫設計的整個過程,熟練使用數據庫設計輔助工具,學會使用幫助手冊。在此階段實驗中,掌握數據庫設計過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和數據庫的實施與維護,學會撰寫需求分析文檔、設計文檔等,能熟練在數據庫設計各個階段使用輔助工具(如Power Designer)。具體方法為,讓學生選擇一個熟悉的背景,提出一個具體的課題,例如圖書管理系統(tǒng)、學生成績管理習題、超市零售管理系統(tǒng)等,學生自己確定需求分析,使用E-R圖進行概念結構設計,進行邏輯結構的轉化,最后建立數據庫及數據表,并且撰寫技術文檔。

(4)綜合性實驗

綜合性實驗主要任務是綜合運用多門計算機專業(yè)知識完成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此階段會涉及軟件工程、數據結構、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等多種技術,對學生的要求相對較高,且需要更多的實驗教學時間,綜合實驗可與數據庫課程設計同時進行。學生自行組建4~6人的項目團隊,選定一個熟悉的課程,制定工作計劃和任務分配方案,各司其職,按照軟件工程和數據庫設計過程的規(guī)范進行軟件的設計與開發(fā)。綜合實驗的優(yōu)點在于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其工程能力。

(5)數據庫實驗教學體系的實施方法

教師首先準備好認知性實驗所需要的DBMS軟件和一種商業(yè)數據庫應用軟件,學生可先自行完成安裝配置,熟悉軟件及其功能,教師就認知性實驗內容的重點和難度進行講解,學生進行操作;進行基礎性實驗之前,教師擬定好實驗項目,完成實驗項目的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及數據庫設計的各種技術文檔,設計出實驗內容,學生按照技術文檔和數據技術理論教學知識點進行相對應的實驗,從而達到基礎性實驗與項目開發(fā)相結合的目的,實驗內容的連貫性和工程實踐性增強;進行設計實驗前,教師擬定一些學生熟悉的課題,進行實驗時教師示范數據庫設計流程,介紹撰寫各個階段的技術文檔要求,學生選題后,按照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數據庫實施等過程展開系統(tǒng)設計,撰寫每個階段的技術文檔包括項目說明書、需求分析報告、系統(tǒng)設計文檔、測試文檔等;綜合實驗階段,將學生進行分組,組建模擬項目團隊,選擇實驗題目,按照軟件工程和數據庫設計流程進行實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培養(yǎng)工程能力及工程意識。按照如下方法分配實驗課時,認知性實驗、基礎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的課內教學時間可按1:3:3:2的比例進行分配,可酌情安排適當的課外學時,其形式可采用開發(fā)實驗室的方式進行。

2.2 建立科學的實驗考核標準體系

針對實驗教學考核的問題,采用結構化評分方式,對認知性實驗、基礎性實驗、設計實驗和綜合實驗采用不同的方式且在總成績中占相應的比例,重視實驗過程。對于認知性實驗,采用上機操作進行考核,根據其操作熟練程度給予不同的分數,占實驗總成績的10%;基礎性實驗采用上機操作和實驗報告的方式考核,根據實驗給予的技術文檔完成規(guī)定的實驗任務,在實驗過程中實時管理,對有一定創(chuàng)新的給予適當的加分,此部分占實驗總成績的25%;設計實驗采用答辯和技術文檔的方式考核,學生就選擇的設計實驗進行開題答辯和結題答辯,同時提交需求分析報告、進度計劃、數據庫設計文檔等技術管理文檔,根據數據庫設計過程,視系統(tǒng)設計完整性程度給予不同的分數,占實驗總成績的35%;綜合實驗以匯報和最終軟件作為考核,考查學生軟件工程、程序設計、數據設計等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在項目團隊中的不同作用和貢獻,對項目有重大貢獻者和創(chuàng)新者給予適當的加分,此部分占總成績的30%。

3 結論

為適應社會對工程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達成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求,進行課程實驗教學探索擁有重要意義。基于項目的數據庫實驗教學,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樹立工程意識,明確數據庫在信息系統(tǒng)中的作用與地位,熟悉數據庫設計與開發(fā)的基本流程以及軟件工程思想,不僅能鞏固本門課程的理論教學,而且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蘇丹.項目教學法在數據庫課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學院學報,2012(3):39-41.

[2]劉婷,胡玉娟.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2011(2):125-126.

[3]常志玲,伍臨莉,常國虎.非計算機專業(yè)數據庫實驗探究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5):114-116.

作者簡介:張鵬(1983-),男,四川南充人,助教,碩士,從事數據庫與數據挖掘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第7篇: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關鍵詞】數據庫應用程序開發(fā),綜合案例設計,案例使用

1引言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學生帶人特定的事件現場,深人角色,再現案例情景,以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最早是由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克里斯托弗?郎道爾(Chirstopher Columb Langdell)教授創(chuàng)立的,在教育界產生巨大影響。案例教學法在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高校轉型發(fā)展過程中,案例教學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培養(yǎng)高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數據庫應用程序開發(fā)能力上,案例教學法也被廣泛應用。但是,目前所采用的案例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分析高校數據庫應用程序開發(fā)教學過程中所用案例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設計了基于.net的數據庫應用軟件開發(fā)的綜合案例。

2目前教學案例存在的不足

(1)案例小,內容零碎??v觀這些案例,只是針對某個或某些知識點,不是針對某一個問題,案例之間甚至風馬牛不相及。采用這樣的案例教學,由于學生沒有一個完整的參照模板,最后不能形成軟件開發(fā)的整體概念,不能開發(fā)出一個完整的軟件。

(2)案例沒有達到應用的層次。由于案例是分散的,不是完整地解決一個問題,沒有從應用層面進行考慮,所以沒有達到應用層次,學生不能獲取應用層面的參照模板。

(3)案例不具有綜合性。數據庫應用程序的開發(fā)需要涉及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程序設計語言及具體的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Oracle、SQL Server等)等學科及技術,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目前這些案例顯然是不具有這樣的綜合性,不能起到開發(fā)數據庫應用軟件的模板作用。

3綜合案例設計

針對數據庫應用程序開發(fā)教學過程中案例存在的不足,設計了一個具有綜合性的模板案例,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庫應用程序開發(fā)能力。選題上本著大小適中,便于需求的原則,我們選擇了“高校學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統(tǒng)”作為綜合案例。由于學生所學的開發(fā)語言是C#,所以該案例是基于.net技術的。

3.1系統(tǒng)功能?!案咝W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統(tǒng)”是管理高校學生學籍的一個系統(tǒng)。需求分析基于高校學生學籍管理的實際情況,并進行了簡化,以便于教學。高校學生學籍包含多方面內容,該系統(tǒng)只管理學生的基本信息,即學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聯(lián)系電話等信息。另外,高校學生是處在高校機構中的學生,也就是說學生基本信息中還應體現出學生所屬學院、所屬系別、所屬專業(yè)、所屬班級等信息。該系統(tǒng)用戶有三類,分別是校級用戶、院級用戶和學生個人用戶。校級用戶除了要維護全校學生的信息外,還要管理學校的機構信息。院級用戶只能查詢本院學生的信息。學生個人用戶只能查詢本人的信息。該系統(tǒng)有四個子系統(tǒng),分別是客戶端配置工具;高校學生基本信息維護系統(tǒng);高校學生基本信息院級用戶查詢系統(tǒng);高校學生基本信息個人用戶查詢系統(tǒng)。

客戶端配置工具的功能是接收用戶輸入的到服務器的配置信息,形成連接字符串,測試能成功連接服務器后,加密之并寫入配置文件。其它子系統(tǒng)運行時打開配置文件,讀取加密的連接字符串,解密之后作為到服務器的連接字符串來使用。該客戶端配置工具是一個通用的配置工具,可以用于其它系統(tǒng)。

高校學生基本信息維護系統(tǒng)是校級用戶使用的一個子系統(tǒng)。用來維護全校學生的基本信息,高校學生基本信息院級用戶查詢系統(tǒng)的功能是實現本學院內學生信息的查詢、統(tǒng)計和匯總,由院級用戶使用。高校學生基本信息個人用戶查詢系統(tǒng)的功能是實現個人用戶信息的查詢。案例系統(tǒng)的需求分析以軟件工程作為指導,按軟件工程的方法步驟進行。學生通過該案例的實訓,掌握了需求分析的一般方法,為以后從事軟件項目開發(fā)打下基礎。

3.2系統(tǒng)開發(fā)平臺。(1)數據庫開發(fā)平臺:SQL Server 2008。(2)應用程序開發(fā)平臺:Visual Studio 2012(C#語言)。

3.3數據庫設計。根據需求分析,設計了一個名為STUDB的數據庫,在數據庫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規(guī)范化問題,滿足3NF要求。并且能夠滿足各層次的查詢和統(tǒng)計匯總要求。在數據庫的設計中,充分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只有這樣才能使系統(tǒng)更穩(wěn)定。數據的完整性是通過約束來實現的。實體完整性通過主鍵約束或UNIQUE約束來實現;參照完整性通過外鍵約束來實現;用戶自定義完整性通過CHECK約束、DEFAULT約束來實現。數據庫設計過程中,完全按數據庫原理的指導進行。學生在學習案例時,自然地把數據庫原理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了,實現了由知識到能力的提升。

4案例的使用

該案例可以作為“基于.net的數據庫應用軟件開發(fā)”實訓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也可以用于“SQL Server”課程或“C#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案例。在使用該案例時,要以軟件工程作為指導,按軟件開發(fā)步驟進行。需求分析階段。學生要以高校的學生基本信息管理為背景進行需求分析,快速建立軟件原型,形成規(guī)格說明書。根據需求分析結果給出E-R圖,完成數據庫的概念結構設計,并進行規(guī)范化??傮w設計階段。在總體設計階段,首先確定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然后設計軟件結構和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詳細設計階段。設計每個具體的模塊,包括處理流程圖、異常處理、工作界面等,另外還要實施數據庫的物理結構設計和實現。實現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首先要給出一個具體的實現模板,學生參照該模板完成其它部分的設計。在這個階段,還要完成軟件的測試。

第8篇: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一、考試要求:

1 . 對 C 語言的語法、語義有較好的理解。

2 . 能熟練地閱讀 C 源程序,并具有初步分析程序的能力。

3 . 初步掌握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和技巧,能從分析問題入手,設計可行的算法,進而用 C 語言編寫結構良好的面向過程的程序。

4 . 通過上機實驗,掌握程序的調試和測試方法。

二、 考試內容

第一章 C 語言概述

• 了解 C 語言的發(fā)展、特點;

• 掌握 C 程序的基本結構;

3. 掌握 TURBO C 環(huán)境下 C 程序的上機步驟。

第二章 算法

• 理解算法的概念;

• 了解算法的表示方法;

• 理解組成結構化程序的三種基本 控制 結構;

4. 了解結構化程序設計的過程;

第三章 數據類型、運算符與表達式

• 了解 C 語言中數據類型的分類;

• 掌握整型、實型、字符型、字符串常量的表示方法;

• 掌握符號常量的定義和使用;

• 掌握變量的定義、初始化;

• 掌握算術、賦值、復合賦值、自增、自減、逗號運算符及表達式;

6. 掌握各類數值型數據間的混合運算。

第四章 輸入輸出

• 掌握賦值語句及使用;

• 了解字符輸入輸出( get char 函數和 putchar 函數) ;

3. 掌握格式輸入輸出( scanf 函數和 printf 函數) 。

第五章 選擇結構

• 掌握關系、邏輯運算符及表達式;

• 掌握 if 語句的三種形式;

• 掌握 switch 語句及 break 語句的使用 ;

4. 要求能編寫含有 if 語句嵌套結構的 程序。

第六章 循環(huán)結構

• 掌握 while 語句及應用;

• 掌握 do-while 語句及應用;

• 掌握 for 語句及應用;

• 掌握 break 語句在循環(huán)中的作用;

• 了解 continue 語句在循環(huán)中的作用;

6. 要求能編寫含有二重循環(huán)結構的程序。

第七章 數組

• 掌握一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及元素引用;

• 掌握二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及元素引用;

• 掌握字符數組的定義及使用;

4. 了解字符串處理函數;

第八章 函數

• 掌握函數的定義與調用;

• 掌握函數調用時的實參與形參的結合;

• 理解函數原型聲明與函數在源程序中的相對位置的關系;

• 理解函數的嵌套調用和遞歸調用;

• 理解 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的概念及應用;

• 了解變量的存儲類別( auto 、 static 、 register 、 extern );

7. 要求能編寫編寫多函數結構的程序。

第九章 預處理命令

• 理解 .#define 命令的使用;

2. 了解 #include 命令的作用。

第十章 指針

• 掌握地址、指針、指針變量的概念;

• 掌握指針變量的定義、初始化、賦值;

• 掌握兩個與指針有關的運算符( & 和 * );

• 掌握指針和一維數組的關系;

• 了解指針和二維數組的關系;

• 掌握指針和字符串的關系;

• 掌握參數為指針類型的函數應用;

8. 了解指針數組和指向指針的指針。

第十一章 結構體、共用體和枚舉類型

• 掌握結構體類型的定義;

• 掌握結構體變量、數組、指針變量的定義、初始化及成員引用;

• 理解參數為結構體變量或結構體指針的函數;

• 了解共用體的概念及共用體類型的定義;

• 理解枚舉類型的概念及共用體類型的定義;

6. 了解 typedef 語句的使用。

第十二章 文件

• 理解 C 文件的概念;

• 掌握文件類型指針的概念;

• 掌握文件的打開和關閉( fopen 函數和 fclose 函數);

• 了解文件的字符讀寫( fgetc 函數和 fputc 函數);

• 掌握文本文件的格式化讀寫( fscanf 函數和 fprintf 函數);

6. 了解二進制文件的數據塊讀寫( fread 函數和 fwrite 函數);

7. 了解文件的定位( rewind 函數和 fseek 函數) 。

三、考題類型

• 選擇題(概念、語法等): 60%

• 程序閱讀題: 20%

3. 程序設計題(或程序填空): 20%

《 C 語言程序設計》,譚浩強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程序設計基礎》,張杰敏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數據結構考試大綱( 100 分)

一、考試要求

1 、能分析數據的內在邏輯關系。

2 、掌握常用數據結構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方法。

3 、理解數據表示和數據處理之間的關系,理解算法效率的分析方法。

4 、能利用常見的數據結構,進行算法設計。

二、考試內容

第 1 章 引論

1 、了解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算法的概念。

3 、理解數據類型、抽象數據類型的概念。

4 、理解時間復雜度、空間復雜度的概念。

第 2 章 表

1 、理解 ADT 表的概念及基本運算。

2 、掌握表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運算的實現。

3 、掌握表的鏈接存儲結構及其運算的實現。

4 、理解單鏈表、循環(huán)鏈表、雙向鏈表的特點。

第 3 章 棧

1 、掌握棧的定義和基本運算。

2 、掌握棧的順序實現及其運算的實現。

3 、掌握棧和隊列的鏈接實現及其運算的實現。

4 、掌握棧的應用。

第 4 章 隊列

1 、掌握隊列的定義和基本運算。

2 、掌握隊列的順序實現(循環(huán)隊列)及其運算的實現。

3 、掌握隊列的鏈接實現及其運算的實現。

4 、掌握隊列的應用。

第 5 章 遞歸

• 理解遞歸的概念。

• 了解分治與遞歸的關系。

• 了解用棧模擬遞歸技術。

第 6 章 排序與選擇

• 理解排序的基本概念(關鍵字、內外排序、穩(wěn)定性、時間效率、空間效率)

• 掌握選擇排序的方法(簡單選擇排序、堆排序)

• 掌握插入排序的方法(直接插入排序)

• 掌握交換排序的方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 了解合并排序的方法。

• 理解各種排序方法的優(yōu)缺點。

第 7 章 樹

1 、掌握樹的表示法,包括父親結點數組表示法、兒子鏈表表示法、左兒子右兄弟表示法。

2 、理解二叉樹的定義和術語、性質。

3 、掌握二叉樹的存儲結構,包括順序存儲實現和指針實現。

4 、掌握二叉樹的遍歷算法及其應用。

5 、了解線索樹的概念。

第 8 章 集合

1 、了解以集合為基礎的抽象數據類型。

2 、了解集合上的基本運算。

3 、了解集合的實現(位向量實現、鏈表實現)。

第 9 章 符號表

• 理解抽象數據類型符號表的概念。

• 掌握符號表的數組實現。

• 掌握開散列表和閉散列表的實現。

• 理解散列函數構造方法以及處理沖突的辦法。

• 掌握線性再散列技術。

第 10 章 字典

• 理解抽象數據類型字典及其運算。

• 掌握二叉搜索樹及其實現。

第 11 章 優(yōu)先隊列

• 理解抽象數據類型優(yōu)先隊列及其基本運算。

• 理解堆的概念及其實現。

• 掌握哈夫曼樹及其應用。

第 12 章 圖

• 解圖的概念、術語。

2 、掌握圖的存儲結構(鄰接矩陣、鄰接表)

3 、掌握圖的遍歷方法(深度優(yōu)先遍歷、廣度優(yōu)先遍歷)

4 、掌握圖的最小生成樹的算法( prim 算法、 kruskal 算法)。

5 、掌握圖的單源最短路徑的 dijkstra 算法。

• 了解所有頂點對之間的最短路徑 floyd 算法。

三、考題類型

• 選擇題(概念、存儲表示、算法描述): 24 %

• 填空題(概念、存儲表示、算法描述): 16 %

• 應用題(綜合): 40 %

• 算法設計題: 20 %

參考用書:

《數據結構與算法》,王曉東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操作系統(tǒng)”或“關系數據庫與 SQL 語言”(報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考生考“操作系統(tǒng)”,報考軟件工程專業(yè)考生考“關系數據庫與 SQL 語言”)

第二部分:操作系統(tǒng)考試大綱( 100 分)

一、考試要求:

1. 了解操作系統(tǒng)的概念,以及它在計算機系統(tǒng)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了解操作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掌握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操作系統(tǒng)概述

• 操作系統(tǒng)概念:

• 理解操作系統(tǒng)的定義

• 了解操作系統(tǒng)的地位和作用

• 理解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

• 操作系統(tǒng)的類型:

• 了解批處理系統(tǒng)的概念和特點

• 理解分時系統(tǒng)的概念和特點

• 理解實時系統(tǒng)的概念和特點

• 了解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概念

• 操作系統(tǒng)的特征:

了解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特征:并發(fā)性、共享性、異步性、虛擬性

• 操作系統(tǒng)接口:

了解作業(yè)級接口(操作接口),程序級接口(系統(tǒng)調用)

第二章 處理機管理

• 理解進程的定義

• 理解進程的特征

• 掌握進程的基本狀態(tài)及其相互轉換:就緒態(tài)、阻塞態(tài)、運行態(tài)

• 理解進程的組成和進程控制塊所包含的主要信息

• 了解進程隊列的概念和形式

• 掌握進程調度算法思想及其應用 :

• 先來先服務算法

• 時間片輪轉法

• 優(yōu)先數算法

• 多級隊列算法

注:主要掌握前兩個算法,后兩個算法要求理解算法思想。

• 了解特權指令的概念

• 理解 CPU 的兩種運行狀態(tài):管態(tài)、目態(tài)及相互轉換

• 了解作業(yè)、作業(yè)步和作業(yè)控制塊的概念

• 理解作業(yè)調度的概念及它與進程調度的關系

• 了解作業(yè)的狀態(tài)及變化過程

• 掌握作業(yè)調度算法思想及其應用 :

• 先來先服務算法

• 短作業(yè)優(yōu)先法算法

• 響應比法算法

第三章 存儲管理

• 理解存儲管理的功能

內存分配、內存保護、地址映射、內存擴充

• 理解地址重定位的概念:

靜態(tài)重定位、動態(tài)重定位

• 了解單一連續(xù)分區(qū)存儲管理及其缺點

• 固定分區(qū)存儲管理:

( 1 )理解固定分區(qū)的概念

( 2 )了解分配和回收的過程

( 3 )理解采用的重定位方式及其存儲保護方法

( 4 )了解固定分區(qū)方式的缺點

• 可變分區(qū)存儲管理:

• 理解可變分區(qū)存儲管理的基本思想

• 了解空閑分區(qū)表及其內容

• 了解采用的重定位方式

• 理解分配和和回收算法:最先適應法、適應法、最壞適應法

• 理解零頭(碎片)的概念:內零頭,外零頭

• 分頁式存儲管理:

• 理解分頁式存儲管理的基本思想

• 理解頁與塊的概念

• 理解頁表的概念、作用和內容

• 掌握地址重定位過程(不含快表結構)

• 了解快表的概念和作用

• 虛擬存儲管理:

• 理解虛擬存儲器的概念

• 理解請求分頁式存儲管理的基本思想

• 理解缺頁中斷的概念及和影響因素

• 掌握缺頁中斷率的計算

• 掌握頁面淘汰算法的思想和應用: FIFO 、 LRU 、 LFU

第四章 設備管理

• 了解設備的分類

• 理解設備管理的目標與功能

• 理解設備獨立性的概念

• 理解獨占設備分配算法及相關數據結構:

• 先來先服務算法

• 優(yōu)先級算法

• 共享磁盤的調度:

• 了解磁盤結構

• 理解磁盤訪問時間的構成:查找時間、等待時間和傳輸時間

• 掌握磁盤調度算法的思想及其應用:

先來先服務算法、最短查找時間優(yōu)先算法、電梯算法、單向掃描算法

注:主要掌握前三種算法及應用。

• 了解數據傳輸控制方式:

• 程序循環(huán)測試方式

• 中斷方式

• DMA 方式

• 通道方式

• 了解緩沖技術:

• 緩沖的作用

• 緩沖的類型:單緩沖、雙緩沖、多緩沖、緩沖池

• 虛擬設備與 SPOOLING 技術:

• 理解虛擬設備的概念

• 理解 SPOOLING 系統(tǒng)的概念及其前提條件

• 掌握 SPOOLING 系統(tǒng)的組成(軟件和硬件)

第五章 文件管理

• 了解文件與文件系統(tǒng)的概念

• 了解文件的分類

• 文件的組織結構:

• 理解文件的邏輯結構及分類

• 理解文件的物理結構及分類

• 理解文件的存取方式

• 掌握磁盤存儲空間管理方法及計算:

位示圖法、空閑區(qū)表法、空閑塊鏈接法、成組鏈接法

注:主要掌握前兩個管理方法的計算。

• 文件管理與目錄結構

• 了解文件控制塊( FCB )的基本信息

• 理解多級目錄的概念

• 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

• 文件的使用

• 了解文件共享與保護的概念

• 了解文件的保密概念

• 了解文件的保護的方法:存取控制矩陣、存取控制表、權限表、口令

• 文件的操作

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創(chuàng)建、刪除、打開、關閉、讀、寫

第六章 進程的并發(fā)

• 理解進程間的制約關系:互斥、同步

• 理解信號量的概念

• 掌握 P 、 V 操作的定義

• 掌握用 P 、 V 操作實現進程互斥、同步

• 理解死鎖的概念

• 理解產生死鎖的必要條件

• 理解解決死鎖的策略:預防、避免、檢測、恢復(解除)

• 了解進程間的通信方式:低級通信方式、高級通信方式

第七章 操作系統(tǒng)實例分析

• 了解 UNIX 系統(tǒng)及實現管理所采用的相關方法

• 了解 DOS 系統(tǒng)及實現管理所采用的相關方法

參考用書:

《操作系統(tǒng)》宗大華、宗濤編 人民郵電出版社

第二部分:《關系數據庫與 SQL 語言》( 100 分)

一、考試要求:

1 .對關系數據庫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應用有較好的理解。

2 .能熟練地使用 SQL 命令對數據庫進行操作。

3 .能初步掌握數據庫設計的方法,并能用數據庫系統(tǒng)建立數據庫及簡單的應用。

4 .對關系數據庫理論有一定的理解。

二、 考試內容

第 1 章 數據庫系統(tǒng)概述

1 掌握數據庫系統(tǒng)中的幾個基本概念: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數據庫系統(tǒng)、數據模型、關系數據庫等。

2 了解數據管理的發(fā)展過程,重點掌握數據庫系統(tǒng)的特點、發(fā)展階段,掌握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

3 掌握數據庫三級模式結構、優(yōu)點、數據物理獨立性、數據邏輯獨立性。

4 掌握信息世界中的實體、屬性、聯(lián)系,以及關系數據模型中的關系、屬性、元組和鍵碼等基本概念。

第 2 章 關系模型

1 掌握關系、關系性質、候選鍵、外部鍵、主屬性、非主屬性、關系模型完整性、關系模式、關系數據庫等基本概念。

2 掌握關系代數及其運算:并、差、交、笛卡爾積、投影、選擇、自然連接、 θ 連接等。

3 了解元組關系演算和域關系演算。

第 3 章 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 SQL

1 了解 SQL 語言的特點,掌握基本表、視圖、索引等概念。

2 掌握數據定義命令:創(chuàng)建數據庫、創(chuàng)建基本表、表結構的修改、基本表的刪除;索引的建立與刪除。

3 掌握數據查詢命令: SELECT 語句,要求:

1 )簡單查詢(單表查詢),包括正確書寫選擇條件、排序輸出、聚合運算以及分組處理;

2 )連接查詢(多表查詢);

3 )嵌套查詢(子查詢)。

4 掌握數據操縱命令:基本表數據的插入、刪除、修改。

5 掌握有關視圖的操作:定義視圖、查詢視圖、更新視圖、撤消視圖。

第 4 章 關系數據庫理論

1 了解關系模式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以及解決的途徑。

2 掌握函數依賴、完全函數依賴、部分函數依賴、傳遞函數依賴的定義,能計算屬性的封閉集,并由此得到關系的候選鍵。

3 掌握第一范式( 1NF )、第二范式( 2NF )和第三范式( 3NF )的定義,能判別關系模式的范式等級。

4 掌握關系模式的分解(規(guī)范到 3NF )的步驟、分解的原則和分解的方法。

第 5 章 數據庫設計

1 掌握數據庫設計的任務和步驟。

2 了解需求分析階段的任務:定義信息與應用;定義操作任務;定義數據項。

3 掌握概念結構設計階段的方法和步驟,并能設計 ER 圖。

4 掌握邏輯結構設計階段的任務和步驟,重點掌握從 E/R 圖到關系模式的轉換。

5 了解數據庫物理設計的任務。

6 了解數據庫的實施、運行和維護等過程。

三、考題類型

1 .選擇題: 40%

2 .填空題: 20%

3 .根據題意寫出正確的 SQL 語句: 25%

4 .計算題: 15%

參考用書:

第9篇:概念結構設計的方法和步驟范文

在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的基礎上得到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之后,我們就可以在Visual FoxPro6.0數據庫系統(tǒng)中實現該邏輯結構。

打開如圖所示的“倉庫管理”項目后,在項目管理器中展開數據文本夾,用鼠標選中數據庫,單擊右側的“新建”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將該數據庫文件存儲為c:倉庫管理倉庫管理.dbc。

在彈出的如圖所示的數據庫設計器中單擊鼠標右鍵,選擇“新建表”,為數據庫添加數據表(表的內容見上節(jié))。下面以表設備代碼表為例來介紹表的建立過程。

選擇“新建表”,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將表存儲為c:倉庫管理設備代碼.dbf 。在彈出的如圖所示的表設計器中填寫表的內容。

字段設置完成后,單擊“確定”按鈕后為表輸入數據,如不想現在輸入,可以先“取消”,以后再輸入。具體方法如下:

(1) 如圖所示,選中要輸入數據的表,單擊“瀏覽”按鈕。

(2) 此時彈出無數據的表,在Visual FoxPro6.0的主窗口中選擇“表”,選擇“追加新記錄”后,就 可以在表中輸入數據了。如圖所示。不過這種方法只能一次輸入一條記錄,如果要輸入第二條記錄時,需再次選擇追加新記錄。如果有一個已有的數據表,就可以使用“使用追加記錄”將這個有數據的表追加到當前表中,不過執(zhí)行該操作要求這二個表的結構完全相同。

第四章 系統(tǒng)主要功能模塊的創(chuàng)建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們將管理系統(tǒng)的邏輯模塊統(tǒng)一到6個實際功能模塊中,如圖所示。切換面板用于切換不同的操作,每項具體操作結束后,都會返回到切換面板。

下面對各模塊的作用進行說明:

(1) 設備入庫模塊:添加設備到庫存中。

(2) 設備出庫模塊:將設備從庫存取出并記錄。

(3) 設備還庫模塊:將歸并到庫存的設備保存到數據庫。

(4) 設備需求模塊:記錄各部門的設備需求。

(5) 設備采購模塊:記錄要采購的設備。

(6) 切換面板:用于切換到不同的操作,如設備入庫、設備出庫等。

(7) 顯示報表:顯示庫存過多、庫存不足等信息。

下面就按照功能模塊圖來設計該倉庫管理系統(tǒng)。首先在Visual FoxPro6.0中建立一個項目管理器,以便管理本系統(tǒng)中所有的數據,命名為“倉庫管理”。一下操作均在該項目管理器中進行。以下所有表單的“desktop”屬性全部設為“.T.-真”。

4.1功能選擇界面的設計:

這一模塊的主要功能是作為系統(tǒng)主界面為進入本系統(tǒng)不同功能界面選擇提供一個接口,使用一個窗口來實現這一功能。

首先建立一個表單,設取“caption”屬性為“倉庫管理”。在該表單上添加6個“按鈕”控件,它們的“caption”屬性分別為“設備入庫”,“設備出庫”,“設備還庫”,“部門需求”,“設備采購”,“顯示報表”。然后在表單上添加“圖象控件”,并設其“stretch”屬性為“2-strech(擴展)”,“pictrue”屬性為圖片所在的位置,本例中為“c:倉庫管理01.jpg”。

在“comm.and1”(“caption”屬性為“設備入庫”)控件的“click”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碼:

do form 設備入庫表

thisform.release

在“comm.and2”(“caption”屬性為“設備出庫”)控件的“click”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碼:

do form 設備出庫表

thisform.release

在“comm.and3”(“caption”屬性為“設備還庫”)控件的“click”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碼:

do form 設備還庫表

thisform.release

在“comm.and4”(“caption”屬性為“部門需求”)控件的“click”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碼:

do form 部門需求表

thisform.release

在“comm.and5”(“caption”屬性為“設備采購”)控件的“click”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碼:

do form 設備采購表

thisform.release

在“comm.and6”(“caption”屬性為“顯示報表”)控件的“click”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碼:

do form 顯示報表

thisform.release

在“form1”的屬性里選擇“autocenter”設置為“.T.-真”,同時將“backcolor”

設置為“255,255,255”,“windowstate”設置為“0-普通”。

添加“form1”的“init”事件的代碼如下:

set directory to c:倉庫管理

*將程序的默認的路徑指向資源所在的文件夾

該表單設計結果如圖所示:

4.2 設備入庫模塊的設計

在設備入庫模塊中將實現設備數據的添加和入庫等功能。本模塊設計采用先用向導生成表單,然后修改的方法實現。

首先在項目管理器的文檔視圖下單擊“新建”按鈕,

在接下來的向導中,“數據庫和表”選擇“倉庫管理”以及“設備入庫表”,這是前面定義好的數據庫和表。

由于設備入庫需要顯示所有的字段,因此我們將可用字段全部移至選定字段,如圖所示,單擊“下一步”按鈕,

在表單樣式中,選擇“陰影式”以及“圖片按鈕”,如圖所示。左上角的窗口提供了表單樣式的預覽功能,圖片按鈕和文本按鈕的區(qū)別在于顯示的時候是以圖片來表達功能還是文字來表達,實現功能的函數沒有區(qū)別。選擇“上一步”按鈕可以跳回上一個界面對表單中顯示的字段進行修改。

單擊“下一步”按鈕后,向導進行到“步驟3-排序次序”,如圖所示,選擇“設備號”為索引,并選擇升序排列。最后預覽表單,核對每項的設置,完成表單向導,如圖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結束表單向導前,可選擇“保存表單以備將來使用”,“保存并運行表單”,或者“保存表單并用表單設計器修改表單”。由于Visual FoxPro6.0向導生成的表單只具有普遍性,對于當前設計的倉庫管理系統(tǒng)還需要一定的改變,因此以我們選擇“保存表單并用表設計器修改表單”。

單擊“完成”按鈕系統(tǒng)提示保存表單,將表單保存為“設備入庫表.scx”,存于c:倉庫管理目錄下。然后打開表單修改器生成的表單,如圖所示。

在修改BUTTONSET時,可以通過屬性窗口的下拉列表選定單個按鈕,調整其位置和其它屬性。如圖所示。

根據功能需求,把“cmdprint”、“”cmdexit、“cmdDelete”和“cmdedit”的Visible屬性都設為“.F.-假”。添加2個命令按鈕,Caption屬性分別設為“修改庫存”和“回主界面”。

在“回主界面”命令按鈕的click事件中添加代碼如下:

thisform.release

do form 倉庫管理

在修改庫存命令按鈕的click事件中添加代碼如下:

select 現有庫存表

getid=thisform.設備號1.text1.value

set order to 設備號

seek getid

if found()

getnum=thisform.入庫數量1.text1.value

update 現有庫存表 set 現有庫存=(現有庫存+getnum) where (設備號=getid)

else

insert into 現有庫存表 (設備號,現有庫存,最大庫存,最小庫存);

value (thisform.設備號1.text1.value,thisform.入庫數量1.text1.value,1000,10)

endif

insert into 操作日志表(操作員,操作內容,操作時間);

values (thisform.采購員1.text1.value,'設備入庫',date())

保存后運行表單,界面如圖所示:

4.3設備出庫模塊的設計:

在設備出庫模塊中將實現設備出庫數據的添加和修改庫存等功能。該模塊的功能和設備入庫的功能相似。具體操作可以參考設備入庫模塊的設計,設計最終的界面如圖所示。

在表單的左上角加上了顯示當前時間的功能,添加標簽label2的caption屬性設為“當前時間”;添加label3的caption屬性設為空;為當前表單的label3init事件添加如下代碼:

this.caption=dtoc(date())

該模塊具體實現過程不再一一詳細說明。下面列出了表單中所用到控件的屬性值。

(1) Form1控件的主要屬性:

下面時設備出庫表單中“修改庫存”命令按鈕的click事件的代碼:

select 現有庫存表

*先在該表單的數據環(huán)境中添加現有庫存表

getid=thisform.設備號1.text1.value

set order to 設備號

seek getid

*在現有庫存表中查找設備號等于getid的紀錄

if found()

getnum=thisform.出庫數量1.text1.value

update 現有庫存表;

set 現有庫存=(現有庫存-getnum) where (設備號=getid)

*如果庫存表中有該項設備,則更新庫存表

insert into 操作日志表(操作員,操作內容,操作時間);

values (thisform.領取人1.text1.value,'設備出庫',date())

else

messagebox("出錯",1,"錯誤的設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