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言技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教師要用普通話與幼兒交流,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
《綱要》明確要求: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換句話說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經(jīng)常要將自己的各種信息以及主觀感受、愿望或要求轉換成言語告知給他人。然而,在幼兒園里,常??梢钥吹竭@樣的現(xiàn)象:當我們的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積極舉手要求發(fā)言的時候,教師有意或無意地忽視幼兒的說話愿望,久而久之,就使得相當一部分幼兒成了等待教師點名發(fā)言的被動的“交流者”。如果教師不在乎孩子發(fā)言多么準確或者優(yōu)美,讓每一個孩子說說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爭著要說的時候,用分組或者三三兩兩自由討論的方式來讓每一個孩子有說的機會,那么他們交往的愿望得到滿足和鼓勵,全心全意也有了語言運用的機會。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交往環(huán)境”,還會起到“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談,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樂趣”,并使幼兒更加敏感、主動地吸收,加工和輸出語言信息,促進語言表達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例如:科學活動《我的鼻子真靈》的活動中,我讓幼兒在小組討論部分我就放手讓孩子自己自由、無約束的大談特談,讓他們的語言得到發(fā)展,他們通過交流,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師的語言應當做到口齒清晰、鮮明、準確
教師的語言,應當清晰悅耳,一字一詞不能含糊不清。語言的表意達情,首先要讓幼兒聽懂、聽清教師在說什么,只有聽得清楚,才能逐漸理解。教師的語言發(fā)音必須準確眾所周知,幼兒語言的獲得多由模仿而來,在家庭,幼兒主要模仿家長;在幼兒園,幼兒的模仿對象主要是教師,因而,只有聽清楚教師每一個詞匯的發(fā)音,幼兒才能準確地模仿,幼兒的語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你的一言一行幼兒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比如說:有一次,在幼兒上廁所的時候,毛鈺婷小朋友就對別的小朋友說:“你們快點上廁所啊,不然我去關門了??!我數(shù)到3,看看還有誰沒好……”“還有啊,洗完手的小朋友別忘記關水籠頭啊,要知道節(jié)約用水,知道沒有?。俊薄ㄟ^這些話,我覺得老師說話的時候可得注意了,要用普通話與幼兒交流,要委婉地與幼兒交流,避免幼兒從你的模仿中學到不該學到的東西。
三、教師的語言應當形象生動、富有感情
幼兒教師的語言應注重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話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本褪钦f要避免空洞無物、枯燥無味、呆板無力的語言。幼兒園教育教學與學校教育的最大不同點在于,幼兒教師的語言應當更加生動、有趣、形象、活潑。如果教師像老和尚念經(jīng)似地說話,只能使幼兒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員一樣地說話則只能讓幼兒感到生澀,毫無情趣。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潑的語言,特別是加上教師豐富的表情和適當?shù)膭幼?,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幼兒教師在具備了必要的語言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在教育教學中應具有如下語言策略:
策略一:積極的指示和建議
這與我們通常所要求的教育應以正面引導是相一致的。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在對幼兒提出教育要求時,應該多使用平等性的語言,如告訴他們能夠做什么,怎樣去做,請他告訴大家發(fā)生了什么,而不是對老師或者對個別人講,做錯事情的時候,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他們不能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但如果當幼兒真的或者即將做出他不應該做的事情時,這時教師的建議可以使幼兒改變做法。如在課堂中,我們班的吳正豪上課不怎么認真,坐不住,甚至還去影響別的小朋友,這時我就用先揚后抑的方法來教育他。比如說:小朋友,你們看,吳正豪小朋友上課多認真啊,如果他能坐得好一點,不去影響別的小朋友就更好了!聽了這樣的話,他上課認真多了。通過幾次這樣的教育,他不但改正了以前的壞習慣,上課還能舉手回答問題了。所以,在適當?shù)臅r候,以表揚為主,以平等的身份去對待幼兒,他們會有不一樣的做法。
策略二:教師愉快的表達,對幼兒進行適時的鼓勵
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在幼兒完成了任務時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在幼兒遇到問題或困難時要及時地予以鼓勵。教師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力量,諸如“嗯,真不錯!”、"“好樣的!”、“你真棒!”“你繼續(xù)做下去一定行!”等語言,加上教師親切的表情、摸摸頭,親親他等的動作,會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舞,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是極為有利的。教師語言技能的運用與觀察技能是密切相聯(lián)的,我們班有四十幾名幼兒,所以就需要教師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觀察幼兒的一切活動,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嘴到”。觀察的細致、周到,語言的指導才更加準確、到位。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漸形成的,為了更好的服務家長,教育好幼兒,為了提高教師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我認為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二是要求教師掌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三是要求教師會察言觀色。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常碰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作業(yè)、筆試成績都不錯,但上課不喜歡發(fā)言,口語很糟。有的學生口頭輸出能力差,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思想。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多種影響交際能力的因素。一是不少教師的課堂教學還僅限詞匯、語法知識點的梳理,學生的課堂活動主要還是聽講、記筆記,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二是由于實際教學中缺乏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學生對一些背景材料缺少了解,感到茫然,有時則混淆不同的文化背景。這樣一來,課堂出現(xiàn)的語境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如何在平常的教學中把傳授語言知識和培養(yǎng)交際能力緊密地、科學地結合起來,使英語課堂教學交際化,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
培養(yǎng)的具體方法可以有:
一、抓好課堂的最初10分鐘。
教師每節(jié)課可以抽出10分鐘讓學生進行Daily Report或Free Talk,盡力鼓勵學生運用周圍環(huán)境、實物等,把所見所聞,利用學過的英語詞組、句型在自己的Report中表達出來。教師可以根據(jù)所說的內(nèi)容提問。如,一位同學在Daily Report中說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 My father is a teacher. My mother is a doctor. My brother and I are students. My parents get up at 6:00 every morning. We usually have eggs and bread for breakfast. That’s all. 根據(jù)開始訓練時應該讓學生有所準備,慢慢地,可以讓學生臨場發(fā)揮。
二、堅持聽說領先,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
尤其是入門階段,教師反復呈現(xiàn)或示范:教讀,學生聽;教師說,學生做,讓學生靜聽,聽清、聽準。一旦教師允許他們表達,他們便會爭先恐后、盡情而準確地表達。如Book 1 Lesson 1,教What’s your name?時,教師可先介紹自己,再詢問學生,讓學生模仿說。這時,學生就會輕松、而又較準確地跟老師說。
三、設計情景,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
在交際訓練的初始階段,教師利用實物、簡筆畫、掛圖、表演及電化教學手段,設計與所教內(nèi)容有直接或間接聯(lián)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的詞組、句型,能幫學生擺脫無從開口或無話可說的尷尬,從而迅速進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交際訓練。交際練習是整個課堂教學的形式,設計得當,學生樂于參與,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練習,這是最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如,第三冊第10課,教師先設計一幅環(huán)境污染圖,展示課文情景,再用英語介紹讀文,然后提出與課文有關的、現(xiàn)實性很強的討論題: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environment?讓學生思考,各抒己見,引出課文。要求學生用英語思維和表達。通過表演、討論等大量實踐,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四、以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注意課堂時間的科學分配。
以學生分組練習為主要活動方式,與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學習,課堂句型操練,教師要有意識地從機械替換操練過渡到自然交際操練,從說到交際,提高語言的流暢性與得體性。英語課堂教學中盡量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形式搬上課堂,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課堂上所學的英語創(chuàng)造條件。生活里常見的交際形式在課堂上做慣,學生不僅學得有興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將所學英語,學以致用。如上第二冊第9課時,我設置了兩個情景:一位老師想把裝滿書的箱子拿到教室去,一位學生吃力地搬桌子進教室,另一學生見狀趕緊幫忙。根據(jù)這真實的語境,同學們很快脫口而出說:Can I help you? Do you need some help? Let me help you.這樣,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說英語的感覺,活用了所學句型和交際用語,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英語語言技能;現(xiàn)狀分析;解決方案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的本質(zhì)是用來交流的。面對應試教育為主流的社會,初中是為高中打基礎的階段,非常重要,我們不僅僅致力于提高初中生的讀寫能力,聽說能力也非常重要。老師應做的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成績,還需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提高英語語言技能。
1初中生英語語言技能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現(xiàn)在初中生聽力題不難,都能得滿分,但是一旦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聽不明白的情況,還是平時聽得少的原因。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偏弱。閱讀理解能力弱一方面部分學生課下作業(yè)太多,讀英文讀物偏少,現(xiàn)在老師雖然采用教學方法比以前先進了,但是還是大部分情況下為了完成課堂任務,學生們的口語得不到實際的練習。還有部分初中生發(fā)音還是不好,發(fā)音最好是在小學就開始輔助掌握,剛開始學學不好,等到初中高中發(fā)音習慣了就不好改正了。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其實主要的原因是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部分學生不愿意記憶單詞、詞組,存在應付的心理。學英語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扎實學好,否則積累多了很容易落下。
2提高初中生英語語言技能的策略
2.1學習策略的掌握
O’Malley認為,學習者策略指學習者為有效地獲取、貯存、檢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種計劃、行為、步驟、程式等,即為學習和調(diào)節(jié)學習所采取的各種措施。文秋芳(2003)既重視學習策略與學習過程的關系,又強調(diào)學習策略與學習材料的關系,將學習策略劃分為管理策略(指確定目標、制訂計劃、調(diào)控策略等一系列管理活動)和語言學習策略(如何才能學好知識)。因素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環(huán)境因素。另一類為學習者因素。環(huán)境因素包括英語學習條件、教學質(zhì)量、學習任務等;學習者因素包括先天的智力(intelligence)和學習語言的能力(languageaptitude),也包括后天的學習動機、學習風格,認知與情感方面的特點等。第一,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平時要充分利用身邊的廣告詞、音像制品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看歐美電影,多聽英文,有效地利用身邊一切資源進行英語學習,多找機會和周圍的特別是外國友人交流。第二,形成好的學習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學習—及時復習的好的學習習慣?,F(xiàn)在課本每個單元從單詞、詞組、課文到語法及練習,這些環(huán)節(jié)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掌握好,一個環(huán)節(jié)落下了,一個單元落下了,慢慢地可能學習興趣就不高了。另外,指導學生不間斷的復述復習,恰當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guī)律。
2.2聽力水平提高的策略
學生在做聽力題時,容易出現(xiàn)以下情況:部分學生想把每個詞、句都聽懂,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讀音就一直在考慮這個單詞,試圖弄懂意思,反而會影響后面的題。二是在聽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聽不懂會出現(xiàn)焦慮,進而影響聽力理解。許多學者得出結論:焦慮對英語聽力理解的成效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但是運用恰當?shù)穆犃Σ呗詴m當?shù)臏p輕焦慮情緒。英語聽力技巧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練習時,要求學生一定要做筆記并帶著問題聽。在做聽力題前把題項快速地瀏覽一遍,心中有數(shù)。多推斷。聽的時候要邊聽邊記,記錄時要有重點,有技巧,如數(shù)詞用阿拉伯數(shù)字記錄,地點、人名用代號。有時聽力題讀兩遍,第一遍覺得差不多了,第二遍還得再核實。學生注意對整篇聽力文章的理解。平時要多練,無論是聽自己喜歡的英文歌,voa,bbc等新聞??锤信d趣的電影,電視劇或者演講等。泛聽注重文章理解,精聽(一遍遍的寫完之后最后再把正確的原文聽幾遍,特別注重聽錯的單詞或句子)。另外,對上下文沒有聽清楚的內(nèi)容進行猜測,找主題的大意,抓特定的細節(jié),推斷說話人的態(tài)度等。
2.3初中生口語水平的提高策略
美國社會語言學家DwellHymes提出了communicativecompetence(交際能力)這一概念,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對語言形式的理解、掌握,還包括恰當使用語言的能力。Krashen的輸入假設認為,語言習得是通過接收“可理解性輸入”而產(chǎn)生的,語言輸出的作用除了能提高語言學習者的流利度外,還能提高學習者語言的準確性。所以口語要在積累足夠量的輸入的基礎上輸出。第一,多積累不同話題的口語表達。比如旅游、衣食住行等話題。注意口語中的特殊表達。有的學生會問Becareful比Watchout意思更明白,但是口語習慣于用Watchout。了解西方文化如別人表揚自己時說Thankyou。而不是咱們中國式的回答“哪有哪有,您過獎了”。第二,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不要害羞,要敢于表達。課上可以組織些游戲活動進而鼓勵學生們多說多練比如role-play⁃ing,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oralpresentation,brainstorm,debateandsoon.第三,準確度和流利度。在與別人對話時,在說之前往往會現(xiàn)在腦中加工一下,這個加工過程一定要快,思維要快。語言的組織特別是語法要準確。O’Malley提出的學習策略中包括co-operation。在課堂上,多開展小組活動,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對不同的話題問題同學們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播放好的語音或視頻,讓學生跟讀,注意語音語調(diào)。聽力課上聽完之后,可以讓學生再復述一下聽到的故事或者news。
2.4初中生閱讀水平提高的策略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備的綜合閱讀能力包括語篇的領悟能力和語言解碼能力并強調(diào)多學科知識的貫通,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根據(jù)語義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提高其閱讀速度、增加其閱讀量和擴大其詞匯量等。Barret(1968)認為,閱讀技巧主要有五種:(1)理解字面的意義;(2)能對材料要旨進行重新組織(3)推理能力(4)評價(5)欣賞Davis(1984)提出的四種閱讀技巧包括(1)識別詞義(2)推理(3)識別作者的技巧,寫作意圖和風格(4)尋找有關答案。比較常見的閱讀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略讀:盡可能快的速度進行閱讀只要是為了了解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閱讀速度通常要達到一般閱讀速度的兩倍。主題詞。去文中找題中的主語、動詞等關鍵詞的信息然后把詞所在的一段或者前后段深度理解便能找到答案。文章理解題需要把整篇文章理解?,F(xiàn)在學生經(jīng)常犯的錯誤是看到的詞恰好選項里有就選了,答非所問,根本沒有理解。預測。閱讀時,讀者要經(jīng)常借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以及相關的詞匯進行預測。對于推測單詞漢語意思的題,一定要結合語境,根據(jù)句子及前后句整體意思推斷詞的意思。還可以利用構詞法猜測詞義,掌握基本的那些表示否定詞綴(un-,-less等),形容詞(-y,-ful結尾)是很必要的。通常,前綴改變詞的詞義,后綴改變詞的詞性。閱讀理解題最難就是理解類型的題,學生平時要多讀文章像英語周報,21stcentury等,多讀多積累詞匯量,注意篇章理解。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研究閱讀策略及其他學習策略并向學生傳授與英語閱讀相關的策略。多使用,多練習,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策略使用方式。
2.5初中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策略
現(xiàn)在初中生寫作水平相對來說并不高,作文會出現(xiàn)語法、時態(tài)等錯誤。由于部分學生平時不注意記憶單詞,或記憶單詞的方法不對,特別是初三的學生,大量的詞匯要復習,即使是好學生有時候稍微復雜點的單詞容易拼錯或者兩個相似的單詞拼串??梢允?對比記憶、聯(lián)想記憶、歸納記憶等記憶方法。有些同學沒有詞性用法的概念,把動詞放在冠詞后面。直接根據(jù)漢語需要某個詞時直接把自己最熟悉的形式寫上了,不管合不合適。比如Wediscussedfor2hours.有的學生直接就是Wediscussionfor2hours.名詞在初中階段主要是可數(shù)和不可數(shù)的辨別。可數(shù)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名詞的所有格有的還是會出錯。初中階段主要的時態(tài)有一般現(xiàn)在時、現(xiàn)在進行時、現(xiàn)在完成時、過去時、將來時、過去完成時。作文中出現(xiàn)語法錯誤部分原因是沒有審清題目。冠詞有定冠詞和不定冠詞,主要考查用定冠詞的情況。學生有時出現(xiàn)漏冠詞、多用冠詞和混用冠詞的錯誤。還有冠詞很多學生不確定要加the還是an,a??蓴?shù)名詞直接放那了,跟不可數(shù)的名詞一塊用了。對于初中生來說,被動語態(tài)不是特別熟悉,有時候單選題或者填空題不容易看出來空要填的動詞和前面的主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初二的不少學生在be動詞后面直接加動詞原形。寫作文時一定要掌握好主謂賓、主系表結構。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標點符號、大小寫的誤用。特別是對于Inmyopinion,這種短語后面有的學生直接加句號,還有點的學生即使加逗號了,后面用大寫。總之,學生作文出現(xiàn)錯誤多,主要原因是語法掌握不好,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是很熟練,平時練習的少。一定要多操練。特別是針對學生出錯誤的語法,初三的直接再把全部語法體系再復習一遍,詳細講解及練習。
3結語
外語技能和外語知識是外語能力的兩個基本構成要素,因此,外語言語技能是對于一個人的外語能力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語教學的實踐上,人們對外語知識和外語言語技能兩個方面都給予了相當?shù)闹匾?,然而,在理論研究上,人們把更多的關注投向了外語的知識方面,而忽略了對外語言語技能的了解和研究,這種情況的結果也自然影響到外語言語技能的教學實踐。事實上,外語言語技能要比人們平時所想象到的要復雜得多。外語言語技能有其自身的內(nèi)在結構規(guī)律。根據(jù)結構一定向教學理論,“結構”指的是教學應以建構一定的心理結構為中心任務,“定向”就是要“依據(jù)心理結構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實現(xiàn)定向培養(yǎng)”,因此,對外語言語技能心理結構的探討,既有理論意義,也有教學實踐意義。
二、外語言語技能心理結構
(一)外語言語技能與外語能力結構
首先,外語能力是一個總的概念。從總的來講,它包含外語知識和外語技能兩個部分。顯然,在整個外語能力結構中,外語言語技能只是外語能力的兩個最基本因素之一,是構成一個人的外語能力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基本結構如圖1。
然而,從技能的心理形成階段和過程而言,根據(jù)前蘇聯(lián)教育心理學家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動的按階段形成理論,外語言語技能顯然又應為外語言語動作技能和外語言語智力技能,后者是前者的高級形式,是前者不斷內(nèi)化的結構。個體的智力技能的發(fā)展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形成過程,其中要經(jīng)歷加里培林所描述的從活動的定向階段,物質(zhì)活動和物質(zhì)化階段,出聲的外在言語階段,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直到內(nèi)部言語形成的五個階段。
由此可見,外語言語技能并不是一個確定的靜態(tài)的整體,而是具有不同階段特征的動態(tài)發(fā)展體。這個動態(tài)發(fā)展體的一端是外語言語動作技能,即技能的低級形式,另一端則是外語言語智力技能,技能的高級形式。由于外語言語技能的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二維結構的分化,外語能力結構便衍生成一個由外語知識,外語言語動作技能和外語言語智力技能的三維結構。如圖2。
在上圖2的外語能力的三維結構中,我們可以借用現(xiàn)代知識論的觀點對其結構進行理解。首先,現(xiàn)代知識論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三個大類。顯然,在整個外語能力結構中,圖2中的外語知識就相當于陳述性知識;而由于策略性知識負責對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監(jiān)督和管理,因而,它是處于這個三維結構的中心,它與外語學習的知識學習、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各個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外語技能就相當于程序性知識了。
另外,如圖2所示,外語技能又分為外語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兩種。動作技能作為技能的低級形式,相對而言,較能為人們理解。那么,作為技能的高級形式的智力技能應是怎樣的技能呢?目前,人們對智力技能的理解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認知活動方式說,認為智力技能是“在頭腦中以簡約形式進行的認知活動方式”,該理論源于前蘇聯(lián)列昂節(jié)夫的活動理論。第二,層次順序說,智力技能是“使用符號來學習與環(huán)境相互發(fā)生作用”,實際上就是學習、掌握和運用概念及規(guī)則的能力。此觀點源于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R.M.加涅的層次學習理論。第三,程序知識說,認為智力技能相當于程序性知識。此觀點源于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現(xiàn)代知識分類理論。盡管如此,人們普遍認為,智力技能的構成要素是心智操作,即運用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等方式所進行的高級認知方式。其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方式和認知策略,負責認知活動的總的監(jiān)控和執(zhí)行。而當人們運用智力技能,即心智操作從事某一具體知識領域的學習時,就形成了程序性知識。
(二)外語言語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結構
美國心理學家對動作技能進行了分類。根據(jù)其動作技能分類理論,外語言語動作技能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聽力動作技能。包括了解一門外語的基本言語及基本的語言知識,語言構成等方面的知識,例如英語中的重音,漢語中的每個拼音的幾個語調(diào)等,并且能夠從聽力的角度辨別這些不同的發(fā)音。
2.口語動作技能。主要包括對一門外語的發(fā)音知識,如發(fā)音部位,發(fā)音方式,語調(diào)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門外語的一些特定的對口語表達起輔助作用的身體、面部、手勢語言方面的知識,并且能夠準確熟練地進行外語詞語、語句的發(fā)音和運用相應的身體、面部、手勢語言。
3.閱讀動作技能。主要包括掌握一門外語特定的音形知識,有聲閱讀和默讀知識和準確流利地進行不同文體的外語語言的有聲閱讀,熟練運用默讀技巧、方式、方法等。
4.寫作動作技能。主要包括外語視覺符號的書寫知識,如字型、字體、標點符號等方面的知識和熟練流利地進行外語的音標,詞匯、句子,篇章及標點符號等方面的純視覺意義上的書寫。
5.翻譯動作技能。由于其技能要求的特殊性,翻譯既有口譯又有筆譯,因此,翻譯所需要動作技能則包括了所有聽、說、讀、寫的技能。
相比之下,外語言語智力技能所要求的技能則要復雜得多,它主要指外語的內(nèi)部心理處理和加工。要完成一定的外語言語操作功能所需要的智力技能,既要建立在對外語的音形的物理特性上的心理處理,更重要的是對外語語法、語義層次上的綜合處理。外語言語智力技能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語聽力智力技能主要指建立在外語語言上。諸如語言、語調(diào)和語氣的辨析及音義轉換、分析、綜合等的語義處理。
2.外語口語智力技能。主要包括語境的認知,如話語對象,情境,目的等方面的認知,另外還有語義的構思、計劃,及語義的音形編碼等,如用詞,語音語調(diào)的選擇,句型的選擇等。
3.閱讀智力技能。包括具備閱讀策略知識和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能夠熟練進行外語音義和形義轉換,及語義的分析,綜合等。
4.寫作智力技能。包括不同情境下的話語或文本的語義表達計劃及相應語義的恰當義形或文本轉換,或語義的文本化構思,如一個單句或一段對話,或小說或論文或詩歌等。
5.翻譯智力技能分為口譯智力技能和筆譯智力技能。口譯則主要包括聽力和口語智力技能。筆譯則包括閱讀智力技能和寫作智力技能。外語言語技能結構如圖3。
外語言語技能心理結構說明,外語言語技能并不是一步式的心理行為過程,而是外語言語智力技能和外語言語動作技能兩種技能的合體。其中,外語言語智力技能是外語言語技能高端形式和隱約形式,主要指主體對語義及語言符號之間的大腦內(nèi)部處理加工過程,既語義的譯碼和編碼過程;外語言語動作技能是外語言語技能,即外語的聽、說、讀、寫、譯等終端形式和外顯形式,主要是指外語言語技能活動所涉及的可觀察的動作和技巧。
外語言語動作技能與外語言語智力技能是外語言語技能的兩個有機構成部分。首先,在發(fā)生起源上,根據(jù)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動的按階段形成理論,個體的智力技能的發(fā)展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形成過程。
外語言語技能正是這樣的智力活動。智力活動是一個從外部的物質(zhì)活動向內(nèi)部的心理活動的轉化過程,這個過程可依次分為五個階段:一是在活動中,言語交際的第一階段稱為活動的定向階段,即活動的準備階段。學習者需要獲得必要的關于活動的目的、客體對象等方面的說明,并初步熟悉操作,以形成關于活動本身及結果的表象。二是物質(zhì)活動和物質(zhì)化活動階段。這個階段是主體直接在外在物質(zhì)條件的支配下進行智力活動。三是出聲的外在言語階段。處于這個階段的外語學習者已能夠不需要老師的示范和其他直接的外在參照物而可以進行獨立但伴隨著言語做支持的外語言語操作行為活動。四是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這一階段的智力活動的完成是以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來進行的。五是內(nèi)部言語階段。這是智力活動形成的最高和最后階段,這個階段的智力活動達到簡約化、自動化,幾乎無外顯行為,也無需形成或獲得過程中,雖然不會出現(xiàn)這整個五個階段過程的“復演”情況,但技能形成的總體趨勢和方向卻是不會改變的。這就在客觀上為外語言語技能的培養(yǎng)和形成提供了參照和借鑒。
(三)外語言語技能內(nèi)在處理方式
基本的言語操作行為方式上,外語言語技能分為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而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看,這五個方面的言語技能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們各自所涉及到的感覺器官和心理處理方式上,其中,心理處理方式分為兩種:接受式處理(re.Captiveprocessing)和產(chǎn)生式處理(productiveprocessing)。接受式處理即語義信息的譯碼處理,外語言語的聽和閱讀則主要屬于這類處理;產(chǎn)生式處理,即語義信息的編碼處理,外語言語的說和寫則主要屬于語義信息的編碼處理。而外語的譯,無論是口譯或筆譯,則兼具兩種處理形式,既有譯碼處理,又有編碼處理。見圖4。
三、結語
文章主要分析和揭示了外語言語技能的心理結構。
首先,在理論上,外語言語技能的心理結構揭示了外語言語技能的結構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間的內(nèi)在運作機制,對研究和了解言語技能的內(nèi)在結構和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外語言語技能包含了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兩種不同層次的技能。外語言語動作技能是外語言語技能整個形成過程的基礎。一方面沒有物質(zhì)化的聽說讀寫的基礎動作技能的訓練和培養(yǎng),就不可能形成內(nèi)化了的“高級”的言語行為的高級心理處理加工的行為,即言語行為的智力技能。另一方面,言語行為的智力技能是言語技能的高級的核心組成成分,離開了高級言語活動的智力技能,就無法進行正常的言語活動。言語技能的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是統(tǒng)一的、相互聯(lián)系的,它們共同作用于言語活動和言語技能的形成。
關鍵詞:課標;聽;說;讀;寫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084-02
英語新課標認為,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學生應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的語言交際打下基礎。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和這四項的綜合運用。聽和讀是輸入和理解技能,說和寫是輸出和表達技能;這四種技能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而這四種技能既是學習的內(nèi)容,又是學習的手段。
一、把握聽力訓練的操練性要求與階段性重點
聽力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并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提高的一種能力。首先,聽力素質(zh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聽,例如,不單單是在聽力課上練習聽力,上閱讀課,詞匯課,如果教師多用英語授課,學生在教師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的聽力也會逐漸得以提高;其次,要強聽,教師可以利用早讀時間,給學生播放聽力材料,內(nèi)容可以豐富多樣,每天強迫學生聽英語;再次,要善聽,周末回家,學生可以觀看英語新聞,可以看英文電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來鍛煉自己的聽力。通過平時的聽力測試可以歸納出三個階段,聽前(pre-listening),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預習習慣,讓學生仔細地預習每一道習題,通過聽前預習,學生可以根據(jù)問題的設置,預測出聽力的內(nèi)容;聽時(while-listening),學生根據(jù)預習情況,把注意放在問題上,例如:What's the man?通過預習這個問題,學生就可以知道在問這個人的職業(yè),那么學生在聽的時候就要放在職業(yè)這個關鍵詞上,所以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另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養(yǎng)成速記信息的好習慣,例如:where,when,how,who等關鍵詞語,為做聽力填空題打下良好的基礎;聽后(post-listening),聽力信息具有不可復制性,聽力考試也就幾十分鐘,聽力材料放完之后,學生大腦幾乎是零信息,要求學生此時應該根據(jù)所記筆記及大腦暫存的記憶,迅速而準確地得出正確答案。另外選擇適當?shù)恼n堂教學方法,如情景交際法、試聽教學法、發(fā)現(xiàn)法、討論法等,給學生以更多的練習機會。我們要求學生根據(jù)話題稍作準備后,能有條理地做簡短的發(fā)言,每節(jié)課要使學生感到是自己的課,杜絕老師課堂說個不停的翻譯課進行聽說課,在課堂上少糾正學生的錯誤。
二、構建說話交際的起點與環(huán)境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其基本的支撐點就是“說”。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敢說英語的好習慣,剛開始學生可能都比較羞于張口,萬事開頭難,只要我們教師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比較輕松的說英語的氛圍,學生就敢于大膽地在學生面前說英語。例如,課前五分鐘,我們教師可以提前放一些比較適合學生口味的英文歌曲,讓學生陶醉在英文歌曲之中,上課后教師要趁熱打鐵,讓學生試著唱一唱這首英文歌曲,例如“do re mi”學生既愛聽,又好學,學生敢于唱出來,也不失為一種“說”英語。所以,教學中務必培養(yǎng)學生在公眾面前敢說會說英語的勇氣與技能,切忌再大批量生產(chǎn)“啞巴英語”。我們平時的英語教學中一般存在的弊端就是“啞巴英語”,學生是做題的能手,記憶詞匯的高手,可惜就是不敢說英語,為此,我們教師一定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利用晨讀時間讓學生養(yǎng)成朗讀的習慣,朗讀不但能練習學生的發(fā)音,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聽力;另外教師在上英語課的時候要用英語授課,教師要起帶頭作用。我們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程度組織各個年級進行英語演講比賽,小型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文章排練成英文小短劇,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課本中的插圖進行描述,也可以把長篇課文縮短后進行復數(shù)等等很多形式都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堅持閱讀訓練的量與質(zhì)的辯證統(tǒng)一
根據(jù)高中英語新課標有關語言閱讀技能目標的描述,高中學生要通過閱讀英文材料能夠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夠通過上下文的關系猜測出生詞的含義,能夠根據(jù)文章的結構和線索猜測出作者的寫作意圖,能給根據(jù)文章中的細節(jié)環(huán)節(jié)回答出一些細節(jié)性問題,能夠根據(jù)文章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做一些計算題。學生除了要閱讀課本上的文章,教材外閱讀量應積累計達到23萬詞以上??死苏f過,每個教師都應該做閱讀教師,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既要上好精讀課,又要重視泛讀課。上好精讀課,讓學生以課文為載體學習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詞匯、語法、文章分段、文章脈輪;重視泛讀課是為了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和面,高考的閱讀題材可以說是形式多樣,學生只有廣泛的閱讀才可以熟悉各種題材的文章,才不會在考試的時候感覺對材料感到陌生。另外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精讀技能,如:速讀全文明大意,總結段意找主題,關鍵詞中覓信息,上下文里探詞義,段落之間捕依據(jù)等。此外,大量的完形填空、短文改錯、寫作等訓練,也是培養(yǎng)閱讀素質(zhì)的必要的補充。最后,教師要交給學生多種閱讀方法,如:引導閱讀法、自讀法、速讀法、練讀法、測讀法等,教學效果較好。
四、遵循寫作訓練的循序漸進原則
【關鍵詞】 空乘專業(yè)學生 語言技能 培養(yǎng)
空乘專業(yè)學生存在語言技能問題的原因
良好的語言技能是空乘人員順利、出色完成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該專業(yè)學生的基本技能。然而,空乘專業(yè)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基本素質(zhì)的缺位呢?我認為關鍵是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首先,選拔空乘人員是以漂亮的外表作為主要標準,這就使得學生把主要精力花費在修飾外表上,而忽視了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所講授課程內(nèi)容的針對性不強。這些因素使得空乘專業(yè)學生對空乘方面的專業(yè)術語知之甚少,欠缺語言溝通交流能力。面對這一現(xiàn)狀,探索空乘專業(yè)學生基本技能——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問題就成為該專業(yè)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空乘專業(yè)學生語言技能培養(yǎng)的前提條件
1.轉變空乘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認識觀念
作為空乘人員,僅有漂亮的外表是遠遠不夠的,專業(yè)、優(yōu)質(zhì)的服務才是最關鍵的,而服務語言是旅客對服務質(zhì)量評價的重要標志,[1]是空乘服務中的重中之重。
2.知識面的拓展
空乘專業(yè)的學生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首先,為了保證內(nèi)行不說外行話,給學生講授空乘方面的專業(yè)術語非常必要,這是他們從事空乘行業(yè)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知識。其次,在飛機上服務,不僅僅需要做端茶遞水的工作,他們還需要給乘客講解沿途的風景名勝和其他一些人文知識,所以有選擇地給學生傳授相關的文史知識和民俗知識也是至關重要的。
空乘專業(yè)學生語言技能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式
空乘專業(y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學生的語言技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提高。怎樣把一些理論知識真正內(nèi)化為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就需要我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1.有聲語言的表達訓練
(1)具體的技巧:包括吐字歸音、抑揚頓挫、調(diào)整氣息等方面的訓練。
(2)技巧的內(nèi)化。在學生掌握了以上這些基本的技巧之后,要把它們真正內(nèi)化為能力,就需要學生反復練習。在練習時,可以觀看一些優(yōu)秀的朗誦、演講等視頻資料,經(jīng)過反復揣摩、模仿之后,要求學生把自己說的話或朗讀錄音,從而不斷修正、改善自己的發(fā)音,提高其聲音的質(zhì)量。
2.常規(guī)的空乘服務方面的語言技能培養(yǎng)
(1)觀看空乘人員服務的錄像。要求學生反復觀看乘務員的服務錄像,總結并模仿空乘服務各個環(huán)節(jié)所需要表達的語言。
(2)模擬空乘服務情景進行訓練。在學生掌握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服務語言之后,可模仿空乘服務的真實情景進行訓練。訓練時,讓學生擔任不同服務工作的乘務員角色,各司其職。在一個完整的流程過后,學生相互指出服務中存在的語言問題,修正之后,學生互換角色進行新一輪次的練習。
(3)在飛機上擔任空乘服務人員的實踐。機上實習既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工作環(huán)境,也可觀摩到優(yōu)秀乘務員的工作過程,還能直接得到他們的指導。這一切都會給學生積累非常重要的工作經(jīng)驗,使他們畢業(yè)后能很快地走上工作崗位。
3.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語言技巧培養(yǎng)
(1)語言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要想從容自如、得心應手地處理變故,那么以不變應萬變的技巧就在于具備即興表達能力。這種隨機應變的語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平時一點一滴練就的。在練習時需要先從相對容易的復述、話題評述等表達形式開始,逐漸過渡到命題演講、即興演講。同時,也可設置空乘行業(yè)招聘職員的面試情景,讓學生進行應聘演練,這有助于他們了解面試過程、思考面試時的語言應對,對他們的語言應變能力的訓練也是很有幫助的。
(2)空乘人員的語言應變技巧。雖然意外的變故無法預測,但飛機上遇到的一些意外又大致有雷同之處,所以應對一些意外事件的語言技巧也是可以訓練的。這首先需要對所可能遇到的情景進行歸類,如常見的意想不到的情景包括:乘務員與乘客發(fā)生沖突、乘客無理取鬧、乘客間產(chǎn)生矛盾、飛機出現(xiàn)意外故障等。[2]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典型案例,揣摩、學習,如他們怎么做到話因人異、語隨情變,怎樣借題發(fā)揮、順水推舟,又是怎樣巧搭臺階、怎樣換位思考等,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應變技巧。[3]
結 語
總之,要實現(xiàn)“以職業(yè)為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空乘專業(yè)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它既需要有聲語言的修飾,常用服務語言的訓練,又更需要廣博的知識和應付意外情況的語言技巧。空乘專業(yè)的學生只有在這幾個方面不斷地練習、提高,才能成為空乘行業(yè)招之即用的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空乘服務的語言技巧[OL].空乘招生網(wǎng),.
[2]趙冰梅.民航空乘服務技巧與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一、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使用的語言技能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
眾所周知,數(shù)學教學語言與數(shù)學教學活動同時存在,它不能獨立存在于課堂教學之外,可以說是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數(shù)學教學語言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由于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課堂上教師所表述語言的水平和質(zhì)量將直接影響課堂上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方法、能力的接受程度。
第二,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教師數(shù)學語言的使用,對學生數(shù)學語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學生知識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數(shù)學語言的學習中語義處理和句法處理之間配合不當,也可以說是形式和內(nèi)容的脫節(jié),但歸根到底還是數(shù)學語言、符號和公式與它們所表示的東西的脫節(jié)。”
二、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技能
1.教師的基本語言技能
基本語言技能是指語音、語速、語調(diào)、節(jié)奏。語言是表達信息的載體,有了它,才能使表達數(shù)學事實的語言以聲音形式發(fā)出、傳達,并被人進一步感知。數(shù)學教學對數(shù)學教師的語言提高了要求:發(fā)音和吐字必須清晰、正確。對文字語言的敘述要用普通話,不要用方言,對符號語言的發(fā)音也不容忽視。
同樣的語言,用不同的語調(diào)來表達,就會給學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教師在教學中講解時的語調(diào)必須分清輕重緩急,要使學生收到清楚的信息,使學生容易接受。再者,語言的速度要符合學生對信息的分析和儲存能力,促使學生進一步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同時還要使學生做好有關的學習筆記。課堂上,教師貫穿始終的同一音調(diào)教學,會使學生產(chǎn)生枯燥乏味之感,容易產(chǎn)生疲勞,失去思考的興趣?!靶÷暯虒W”“低音教學”“前重后弱”等語言表達,造成信息傳輸?shù)牟煌暾?,學生自然不能形成正常的思維。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數(shù)學教學語言
數(shù)學教學語言大致包括教師在課堂中的數(shù)學語言、教學型的數(shù)學語言和教學型的通俗語言。
(1)數(shù)學語言,包括文字型數(shù)學語言、符號型數(shù)學語言和圖形語言。在教W中,要將反映每一個數(shù)學事實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講清、講透。例如,R用數(shù)學符號給出的數(shù)學事實:A∩B={x|x∈A且x∈B},教師要用文字語言和圖形語言分別進行描述,易于學生接受這一數(shù)學事實。
(2)教學型的數(shù)學語言。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用語言講解數(shù)學概念、定義,有時卻又完全不能使用課本上的數(shù)學語言。因為對學生來說,書本上的語言抽象,不易理解、接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將書本上的數(shù)學語言重新組合,進一步優(yōu)化,用自己認為合乎數(shù)學邏輯、數(shù)學語法的話語講給學生,使他們?nèi)菀桌斫?,樂于接受。例如,“指?shù)函數(shù)y=ax(a>0且a≠1)的圖像都過點(0, 1)”,這是書本上的數(shù)學語言。課堂教學時,教師可將它化為教學型語言:“指數(shù)函數(shù)y=ax(a>0且a≠1)當x=0時,a0=1,也就是y=l,于是知點(0, l)在指數(shù)函數(shù)y=ax(a>0且a≠1)的圖像上,故指數(shù)函數(shù)y=ax(a>0且a≠1)的圖像都過點(0,1)。
(3)通俗語言。通俗語言也稱為自然語言,即人們平時使用的口頭語言。數(shù)學知識用數(shù)學語言表述,簡練、嚴格、準確,但常難以理解。通俗語言能夠生動形象地表述文字,容易使學生理解,易于掌握所學數(shù)學知識。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也常有賴于通俗語言的使用。在數(shù)學教學中,通俗語言一般采用比喻、比擬等修辭手法,也可利用順口溜、打油詩等方式。例如,講三角函數(shù)y=Afm(ux+Φ)+B的圖像時,是將函數(shù)Y=fmx的圖像先橫向平移,再橫向伸縮,然后縱向伸縮,最后縱向平移。為了使學生理解記憶,可將圖像變化用下面的教學語言比喻為“先滑冰,后拉手風琴,再跳橡皮筋,最后乘電梯”。學生聽了情緒活躍,對圖形變換的整體步驟記憶清楚。橢圓、雙曲線的離心率是e=,教師教學時,
關鍵詞: 技術推動學習 語言技能 信息素養(yǎng)技能 英語教學
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及其他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對每個人都影響深遠,使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模式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xiàn)代教育也不例外,可用的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可選的教育模式也越來越多樣,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到后來的多媒體輔助教學(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再到今天流行的信息技術推進學習(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可以說,現(xiàn)代教育呈現(xiàn)了教育的信息化、數(shù)字化和平等化等發(fā)展態(tài)勢。本文首先探討技術推動學習框架下英語教學的定義和特色,然后分別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不同的階段舉例展示此框架下的英語教學模式。
1.TEL綜述
TEL的全稱是技術推動學習(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發(fā)展的第三階段。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重讀寫輕聽說,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重點在于語法及大量的強化練習。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計算機逐漸進入課堂,很多教學活動開始在計算機的輔導下進行,正式拉開了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的序幕。CAI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單一性和片面性,而采用嶄新的方式展示學習內(nèi)容,增加了人機互動環(huán)節(jié),強化了英語教學的效果。最初的二三十年可以說是CAI發(fā)展的第一階段,在這個初級階段,計算機主要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幫助老師傳授上課內(nèi)容,教學的重點仍然是教,而不是學。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體計算機的出現(xiàn)可稱為計算機的一場革命,它的出現(xiàn)也讓CAI進入第二個發(fā)展階段——多媒體輔助學習(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簡單說,多媒體技術是指計算機可以對文字、圖像、聲音,以及圖形進行綜合處理,可以模仿人的感覺器官將信息細化及形象化,在教育方面有極大的應用潛能。很多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用多媒體及超文本結構制作成課件或者更高級的課程軟件,用來傳遞、處理和存儲的教學信息越來越多樣。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吸引了學生,更刺激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強化了學習的綜合效果。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教學模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教學變得可存儲、可模擬,遠程教學成為了教學的新形式,讓教學得以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為更多的人服務。
進入21世紀,網(wǎng)絡化又進一步推動了CAI的發(fā)展,這一階段可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第三個階段,即信息技術推進學習(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簡稱TEL。我們現(xiàn)在就處于這個階段,“無機不聯(lián)”是當今計算機使用情況的真實寫照,除了傳統(tǒng)的計算機外,各種新型電腦及手機都可聯(lián)網(wǎng),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率。在教育領域,網(wǎng)絡不但擁有從幼兒教育到當前最前沿科學的所有知識資源,還跨越了國家等傳統(tǒng)界限,讓整個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讓學習越來越開放,也越來越平等。老師可以就某些問題和大洋彼岸的同行一起探討和學習。學生、教師和其他研究人員在教學科研中可以平等地交流和分享,我們的學習模式因此受到了顛覆,在這個知識更新極快的時代里,開放式學習、終身式學習讓任何人都變成了學習者,教師的傳統(tǒng)優(yōu)勢不再,也不再是以前教學中的權威者,教育的重點和目標從“教”轉移到了“學”。
2.TEL模式的新思考
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依托的各種信息技術層出不窮,迅猛發(fā)展,這些新技術不斷被我們所認識,所接受,并很快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使得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用技術推進學習給高校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挑戰(zhàn)和機遇:現(xiàn)代教育不僅要求外語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而且要求他們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yǎng)(Information Literacy),即對信息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和應用,具備較強的信息檢索、分析、評價及整合利用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這個信息無處不在的空間里,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里,擁有一席之地。
英語教育在TEL模式下,也接受了信息技術的洗禮,教育的信息化、科技化、數(shù)字化及全球化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逆轉的流行趨勢。隨著外語資源的日益多元化,師生知識差距不斷縮小,教師如何重新調(diào)整自己的角色,更新知識體系和教學手段,力圖讓外語教學更有效呢?除此之外,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TEL模式下信息技術也與最初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同,它們除了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以外,實際上正在改變、重組和推動著語言的更新。因此作為新時代的英語教育者,高校英語教師擔負著重要的任務。如何將外語的學習與信息處理能力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時代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
3.TEL框架下的英語教學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作為國際性語言,成為大部分信息的媒介語言,因此英語的語言能力與信息素養(yǎng)技能經(jīng)常交織在一起,相輔相成。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和目標更多元化,英語課堂不僅要展現(xiàn)更形象更地道的外語,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更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即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檢索、分析、評價及整合利用能力。
TEL模式下的大學英語課堂可以用下圖展示。語言的學習與信息的處理有效整合到一起,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信息化、平等化和數(shù)字化的三個最明顯的特征。一般來說,第一階段課前導入部分的重點是有效利用各種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對該單元的話題有所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捎玫馁Y源既包括相關的文章及作者的背景介紹,又包括相關的多媒體信息,從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不同角度開啟學習之路。此外,教育的信息化還體現(xiàn)在不同國度學習資源的整合,這樣真實地道的語言信息更有助于英語教學。
第二階段文章主體部分的教學主要體現(xiàn)的是教育平等化。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教師處于較高級的權威地位,學生處于較低級的接受者地位。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礎上,任何人都可以更快更廣泛地接觸到國外的信息,并能夠在各種技術的支持下模仿并搭建類似的環(huán)境,促進學習。在這樣的平等化進程中,教師的資源優(yōu)勢不斷被縮減,大大縮短了師學之間的距離。教師的角色也從教學的權威者逐漸轉變?yōu)閷W習旅途上的同行者。因此TEL模式下的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優(yōu)勢和力量,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習,讓學生體驗、摸索甚至搭建更加真實可靠的語言環(huán)境,并由此學習英語相關的語言技能及文化內(nèi)涵。
關鍵詞:語言輸出假說;二語習得;綜合技能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2-0047-02
一、語言輸出假說簡介
Swain的語言輸出假說是對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說的批判與延伸。Krashen認為,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二語習得的唯一條件,輸出則是輸入的結果(Krashen,1985)。然而,通過對加拿大法語沉浸式教學的長期觀察,Swain發(fā)現(xiàn),法語學習者在多年的學習中雖然有大量的語言輸入,但卻沒有導致其相應的語言輸出能力的形成,并且,在語法方面,特別是在詞形和句法方面仍不無問題。據(jù)此,Swain認為,僅給語言學習者提供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不夠的,語言輸出也是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就是與語言輸入假說相對應的語言輸出假說。根據(jù)Swain的語言輸出假說,語言輸出有三大功能,即注意觸發(fā)、假設檢驗和元語言反思(Swain,1995)。
1.語言輸出中的注意觸發(fā)功能
在理解語言輸入時,學習者可以運用各種理解策略來彌補自己在語言知識上的不足,但對理解策略的運用可能會使學習者忽視了語言形式,因而使之對所輸入的語言的加工只停留在語義的層面上。但是,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習者不能像其在對語言理解的過程中那樣憑借策略來彌補自己在語言能力上的不足,所以他們就不得不在對語言進行加工的同時,被推進到同時也對句法進行加工的層面(Swain1995,Swain&Lapkin1995)。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就能注意到自己的語言能力和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之間的差距,從而就產(chǎn)生了語言輸出假說中的注意的觸發(fā)。
2.語言輸出中的假設檢驗功能
二語學習者在二語學習中會不斷地對目的語的語言形式提出假設。在這個過程中,語言輸出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檢驗并修正自己的假設的機會。在有反饋的情況下,學習者能從反饋中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假設,從而提高自己語言輸出的能力。
3.語言輸出假說中的元語言反思功能
當學習者在其語言輸出過程中遇到障礙時,他們可能會運用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語言知識以對自己所用語言進行反思,從而形成或豐富自己對目的語的語言形式、語言結構及語言系統(tǒng)等方面的知識。這種對語言本身進行反思的心理機制就構成了元語言反思的功能。
二、語言輸出的三種功能對二語習得的促進作用
1.注意觸發(fā)能促進學習者對輸入語言的理解
在輸出加工的過程中,學習者會注意到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與自己的語言能力之間的差距。這樣,在再遇到新的語言的輸入時,他們就會格外地注意其中相關的語言形式。這樣,語言輸出就會促使學習者形成自己的語言促發(fā)機制(Lzumi1999,2003)。注意觸發(fā)功能能使學習者對其語言輸入的注意從意義的層面推進到形式的層面,從而使其對輸入語言的理解達到更加深入的程度。
2.元語言反思和假設檢驗能促進學習者對語言知識的整合與內(nèi)化
當學習者在語言輸出過程中遇到了不確定的問題時,他也可通過元語言反思來為其語言形式和意義的連接找到根據(jù)。此時,如有來自外界的及時反饋,學習者便能從反饋中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假設。被肯定的假設進入了他的對知識進行整合的過程之后,就能使這種假設成為他的可加以內(nèi)化的語言知識中的一部分,被否定的則予以放棄。
三、語言輸出假說在大學英語綜合技能教學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多以技能的培養(yǎng)為主,精讀課主要是講解詞匯、句法和篇章結構,聽力課則主要是讓學生練習聽懂原聲材料。這種教學模式看似無可厚非,但如此上課,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也難如人意。這是因為,單項技能的教學忽視了大學生語言學習的需要。大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至少6年時間的學習英語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掌握了2000多個常用詞匯及大部分語法規(guī)則,對意義的理解對他們來說不是難題。相反,較為豐富的語言知識的儲備使他們更加渴望用英語與人進行交際,渴望全面掌握聽、說、讀、寫等各項語言技能。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學就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必須通過恰當?shù)慕虒W策略,將聽、說、讀、寫等技能的教育與訓練結合起來,以使學習者的各項語言技能都能得到提高。
從以上對語言輸出假說三種功能的介紹中可以看出,語言輸出不僅能提高學習者對語言進行運用的流利程度,并且還能促進學習者對輸入語言的理解,促進學習者將語言知識加以整合和內(nèi)化。因此,在英語綜合技能的教學中,教師就應重視發(fā)揮語言輸出對二語習得的促進作用,就應將語言輸出作為推動學生各項技能提高的重要手段。這樣,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就應將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結合起來,以突出語言輸出對語言習得的促進作用。教師對學生語言輸出中出現(xiàn)的語言問題要格外重視,要鼓勵學生通過推理思考或查閱可靠的語言材料來糾正自己在語言輸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下面是筆者對在大學英語綜合技能教學中如何應用語言輸出假說理論的一些建議:
1.利用語言輸出,促進學習者對被輸入語言的理解和吸收
這是綜合技能教學中的一種核心的教學策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英語水平,設計出多種形式的語言輸出任務,以讓學生在對之進行輸出加工的過程中,對被輸入的內(nèi)容做進一步的理解。具體可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1)根據(jù)難點,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習者對語言形式的注意
學生在第一次接觸某段語言材料的時候,理解的往往只是其中基本的意義,對語言形式的關注較少。據(jù)此,教師可針對學生在語言運用中的難點設計一些問題,要求學生來回答。學生在回答時可能會使用一些不規(guī)范或不地道的表達方式,教師則可隨之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這樣,當學習者再次接觸類似的語言材料時,他們就會知道如何對之加以理解和運用,某種語言形式就會被他們格外清晰地加以認識和記憶。
(2) 利用復述練習,使學生能進一步鞏固所學語言知識
教師在學生完成聽或讀的任務之后,可讓學生復述自己聽到或讀到的內(nèi)容。在某些情況下,教師可適當?shù)叵驅W生提供相關內(nèi)容的要點以幫助學生回想聽到或讀到的內(nèi)容,然后鼓勵學生運用新學語言形式對之加以復述。通過這樣的語言輸出的練習,學習者就能較容易地鞏固自己所學的語言知識。
(3)利用翻譯練習,深化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
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聽或讀的形式來識記一段語言材料,然后抽取其中的幾句話或某個段落的漢語譯文,讓學生將之譯成英語。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是,很多學生在看到漢語譯文時,因受漢語思維的影響會使用一些不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讓學生把自己的譯文與原一個對比,從中找出自己在語言使用上的不恰當?shù)牡胤?,從中了解英語和漢語在表達方式上的差別。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接觸到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因而也會對英語的語言形式與之要表達的意義之間的關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利用語言輸出拓展學習者的語言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些發(fā)散型的輸出活動,鼓勵學生使用各種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其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可能是學生通過元語言反思得出的假設。此時,教師應給學生提出反饋看法以幫助學生檢驗自己的假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知識體系將會得到重組,教師則可根據(jù)學生語言輸入的內(nèi)容開展以下的語言輸出活動:
(1)話題討論
開展話題討論時,教師應依據(jù)單元核心內(nèi)容來設計話題主題,學生則根據(jù)課文所提供的信息或由多媒體展示出來的音頻視頻內(nèi)容,圍繞相關話題展開討論。討論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發(fā)散型思維的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由于學生的中介語體系尚不完善,所以學生可能會使用假設的語言形式。此時,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使學生的假設能得到反饋。學生可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得到反饋,也可在進行小組討論時得到小組中其他成員的幫助。除討論外,也可采用辯論等形式。
(2)專題寫作
除了討論和辯論,學生還可以圍繞某一話題以寫作的方式來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沒有即時互動的緊迫感,所以能有較充裕的時間來作思考,能利用已被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為不確定的形式和意義的連接找到根據(jù)。學生還可以查閱詞典或其他可靠的語言材料。教師的反饋非常重要。教師對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語言問題要及時地予以糾正。這樣,學生在用英語對自己的思想加以表達的過程中,他們已學習的語言知識就會逐漸地被內(nèi)化為自己的能力,而對于學生來說屬于不確定的語言知識也將得到澄清,學習者的語言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就得到了重組或拓展。
3.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語言輸出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他們才能最大限度地對所學語言知識加以吸收和內(nèi)化。因此,在英語綜合技能的教學中,教師就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以及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主動尋找自己在知識方面的盲點,應設法激發(fā)學生消除盲點的欲望。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晒膭顚W生以英文日記或隨筆的形式來記錄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與所感,以使學生逐漸形成用英文來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從而使他們的中介語體系不斷地得到檢查、修正與完善。
參考文獻:
[1]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Burnt Mill. Harlow. Longman House,1985.
[2]Lzumi, S.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search of the Psycholinguistic rationable of the output hypothesis[J]. Applied Linguistics,2003(2).
[3]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rof H. G. Widdson[C]. Eds G. Cook & B. Seidlhofer. Oxford: Ox 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Swain, M.& S. Lapkin. 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 they generate: A step towar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Applied Linguistics,1995(3).
[5]顧琦一. 輸出假說剖析[J]. 外語學刊,2006(2).
[6]郭紅,戚德山. 輸入與輸出假說的實證性研究[J].外語學刊,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