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索

摘要:該文通過分析現(xiàn)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現(xiàn)狀和現(xiàn)有學生學習特點,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出發(fā)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與總結,并結合作者所在學校的已有條件探討了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基本思

關鍵詞:實用型案例;任務驅動;“碎片化”學習;過程化考核

1引言

作為各大高校均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承載著培養(yǎng)大學生基本信息素養(yǎng)以及計算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目標,也是當前全國教育教學改革態(tài)勢下的研究熱點?;诖朔N研究現(xiàn)狀,筆者通過對已有多個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成果進行學習比較,并立足于本校教學實際,摸索出一套具有特色的適用于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2改革現(xiàn)狀

近年,“計算思維”是國際上計算機領域廣為關注的一個概念,以此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也已經成為主流[1]。目前,國內外很多教育工作者也以此為改革理念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改革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改革總體分為兩類:一方面是基于教學模式上的改革,此類改革以計算思維為導向[2-3],結合當前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開展MOOC支持線上線下等混合式教學模式[4-6],讓學生能夠以不同形式參與課程學習中,以期提高大學計算機教學質量和效果。一方面是基于教學內容上的改革,此類改革多采用分類分層教學,從學生的專業(yè)、思維等特點去梳理相對應的教學內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7],提高教學效果。盡管目前各項改革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每個學校的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學生基礎等方面差異較大,因此,改革方法還需要根據(jù)各個學校自身情況因地制宜,不可統(tǒng)一而論。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正在積極推進應用型本科建設的獨立學院,結合學院現(xiàn)狀和現(xiàn)有師生特點,要進行有效的課程改革需要解決如下已有的問題:(1)學生基礎相對薄弱,且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到來,學生對于學習專注度的時間也是逐漸縮短的,是碎片化的。如何兼顧學生基礎,又能提升學生學習參與度,是課程建設中要重點考慮的。(2)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要關注到學生的應用能力鍛煉上,通過哪些方式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也是需要不斷研究的。同時,傳統(tǒng)的紙質考核方式無法考核學生真實的應用能力水平,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也是課程改革需要關注的問題。

3改革思路

針對上述現(xiàn)狀并結合已有學校的課程資源,對學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將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

3.1教學內容優(yōu)化

1)立足基礎性教學內容

充分考慮到作者所在學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財經”專業(yè)的學生,且與“985”和“211”學校學生不同,學生們學習基礎較弱,且隨著移動終端時代到來,學生的學習專注度也呈現(xiàn)“碎片化”的特點,對于知識點式的理論講解不容易提起興趣。但是如果一味以學生興趣出發(fā),純粹的進行工具或軟件的使用學習,則課程容易進入只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于有限工具使用技巧,而不利于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把握要求學生具備必須和足夠的計算機常識的原則,重點普及最基本實用的內容,將過時的內容逐漸減少,知識點的學習以10分鐘左右為一個小節(jié),將必要的復雜的學習內容通過增加案例、線上視頻等補充形式完成。通過近三個學期的本課程探索和不斷整合,最終確定如下三部分課程內容:(1)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知識點包括計算機基礎概念、計算機信息化基礎、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2)計算機基礎技術部分:知識點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管理技術、多媒體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3)計算機思維模式部分:知識點包括一般問題分析抽象方法、使用計算機表達求解方法。根據(jù)學生特點,內容設置上把握以計算機基礎內容為本,突出信息管理技術和多媒體數(shù)據(jù)處理環(huán)節(jié),弱化計算機求解問題中程序設計部分內容,采用多種方式多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2)增加實用性案例和課后實踐內容

通過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用案例,讓學生在對實際問題的探索中不斷提升能力,這也是本課程在實施改革過程中重點研究內容,通過近四個學期調整,最終確定如下課程案例及實踐小項目:通過更多層次更豐富的計算機基礎案例和實踐項目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更適應社會需要的計算機基礎知識。

3.2教學方法改革

1)傳統(tǒng)理論傳授式向任務驅動式改革

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點逐個講授的方式,轉而為首先老師展示一至兩個項目案例并進行教學示范,然后向學生下達學習實踐任務,之后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開展課堂實踐任務。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課下學生完成補充調查和項目經驗總結,最終完成總結報告。真正讓“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落到實處[8]。通過這種先通過典型案例理解教學內容,再遞進式地完成任務驅動式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思考,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通過組內討論方案,再比較選取最佳方案的形式,也讓學生提升了團隊意識,利于后續(xù)實踐項目進一步合作。

2)傳統(tǒng)課堂學習模式向混合式模式改革

傳統(tǒng)課堂學習限定時間有限,而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更多是靠學習過程中自己不斷模式領悟得到的。因此,要想達到預期的改革效果,需要從傳統(tǒng)課堂學習向課外進行拓展。通過結合學校已有的SPOC平臺和超星云教學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包括三個階段:階段一,課程組教師首先進行課程資源建設,包括課前學生自學視頻、課前預習題、課后實踐題、課后拓展學習資源等,將這些資源上傳至SPOC、超星云平臺;學生在第一階段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在合適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課前預習。在此階段,老師可以借助平臺數(shù)據(jù)得知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一方面可以納入后續(xù)學習考核,一方面也方便對課程內容大家的共性問題進行了了解;階段二,教師對學生共性問題進行講解和答疑,并引導學生進行案例項目學習。學生則利用課前和課堂學習知識分組完成課堂任務;階段三,學生完成課后拓展視頻學習以及課后實踐任務完成,并可以利用教學平臺上討論區(qū)進行問題溝通交流,教師方面則可以根據(jù)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課程評價納入過程考核。通過此種混合學習模式,使得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的課程討論方式,可以更容易促進學生進行學習交流。另外,結合超星云教學平臺的基于移動終端的教學形式也逐步出現(xiàn),使得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學習。此種混合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課程學習時間和空間最大化,還可以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知識進行深入學習。

3.3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本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兩個部分,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過程考核主要有學生線上作業(yè)、實驗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等,期末考核則以完成幾個小型任務為主。此種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是題目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辨識度不高,不利于教師完成課后總結和反思[9]。通過任務驅動式的課堂設計,同時配套個性化實踐任務,可以很方便地將學生的實踐情況納入考核,另外,借助平臺上的學生課程學習數(shù)據(jù)也可以作為考核的部分參考。最后,期末考核項目考慮個性化設計,如學生設計自己的個性簽名、制作個人簡歷樣板等。除了課堂參與成績之外,課堂上也鼓勵學生在課外組建興趣小組,例如視頻制作小組、圖形圖像設計小組、動畫制作小組、多媒體交互等。并通過每年與學生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鼓勵學生參與校內程序設計大賽、校內數(shù)據(jù)分析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以學習小組、大賽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技術的興趣和潛能,對于積極參與學生和獲獎學生則可以計入課程學習白名單,有相應的課程加分。將上述過程分數(shù)以及課外活動分數(shù)作為本門課程最終成績,可以讓課程考核更為完善,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應用能力水平,也利于教師根據(jù)每個過程環(huán)節(jié)的完成度進行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學改進,利于后續(xù)學生相應能力的培養(yǎng)。

4總結

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學習學生專業(yè)廣、學生人數(shù)多的特點,如何達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提升學生基礎計算機素質以及計算思維的教學目標,還需要根據(jù)自身人才培養(yǎng)要求和學生特點做出良好的規(guī)劃,制訂改革方案,最后通過實踐加以驗證、評價和完善[1]。筆者通過近三學期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實踐,探索出一套適合于地方獨立院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方案,現(xiàn)已經推廣實施。目前從現(xiàn)有課堂反饋以及線上學生考核數(shù)據(jù)來看,實踐效果良好。但是,由于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課程內容上如何保持與時俱進,新的互聯(lián)網+教學方式也不斷呈現(xiàn),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也需要不斷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調整。再者,隨著移動終端使用普及,學生的“碎片化”學習特點對計算基礎課程學習也是有一定影響,這些都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從事一線的廣大從業(yè)教師不斷改革探索以順應信息時代對于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

參考文獻:

[1]戰(zhàn)德臣,聶蘭順.大學計算機-計算思維導論[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3:1-5.

[2]曾一,劉慧君,李杰.以計算思維為核心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8(10):137-141.

[3]郭瑾,王曉青,朱冬冬.計算思維導向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19(1):217-220.

[4]王雪梅,胡素君,李鵬.基于問題驅動和過程性評價的SPOC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7(12):125-128.

[5]方麗娟.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MOOC支持的混合教學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5(11):58-59.

作者:高玲玲 劉丹 陳昌平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智能科技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