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

(一)大學生信息獲取方式豐富化

在傳統(tǒng)的教育過程中,大學生的知識來源主要是課本知識、教師傳授以及報紙電視等,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lián)網的普及,傳統(tǒng)的書籍、報紙、雜志等逐漸被新媒體技術手段所取代,沖擊著傳統(tǒng)較為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大學生可以隨時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去搜索或者傳遞獲取各種信息,教育的主客體地位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多重身份在互聯(lián)網上獲取信息。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可以將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整合到一起,電子信息的傳播從單一的傳播形式到全方位的滲透,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式。

(二)大學生交流學習方式多樣化

在新媒體技術出現之前,大學生之前的主要交流方式是通過書信或者面對面交流,這些交流方式不僅可以拉近親密關系,同時也鍛煉了大學生的書寫和表達能力。而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要是通過電話、QQ、微信、微博等方式進行溝通聯(lián)系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生活狀態(tài),這種交流方式雖然簡便快捷,使得大學生可以不再局限于課堂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在互聯(lián)網上直接學習,大大激發(fā)了大學生的學生熱情,但是也造成了部分學生過分依賴新媒體技術進行學習,一遇到問題就上網尋求答案,不主動思考,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2]。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huán)境復雜化

由于新媒體打破了傳統(tǒng)的時空界限,大量涌現的信息有真有假、良莠不齊,者的身份和背景也常常無從查詢,由于大學生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很有可能會被網上的知識信息干擾和誤導,造成價值觀的紊亂和思想上的腐蝕,同時部分大學生沉溺于虛擬網絡空間,減少了與現實中的人和事的接觸,使得心理和學業(yè)問題逐步凸顯,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不僅給監(jiān)管部門的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也挑戰(zhàn)著教育工作者教學的權威性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和素質。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不僅需要加強監(jiān)控機制的建設和監(jiān)管力度,以更加廣闊的視角和平臺對信息資源進行篩選和創(chuàng)新,更要注重強化價值觀的引領,探索科學的網絡思政育人模式。

(四)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共享化

無論是新媒體呈現的具體內容還是新媒體提供的技術手段,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呈現共享化的特點。依托新媒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都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學習交流,了解各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發(fā)表個人觀點。同時新媒體平臺信息的交互性,改變了傳統(tǒng)“填鴨式”教育模式,實現了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角色的轉換,提高了學生的表達意愿,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新媒體及時有效的傳播和資源的實時共享,幫助了教育主客體學習到先進的教育知識,減輕了教育者工作者的壓力,也增強了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為高校育人環(huán)節(jié)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

(一)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選擇

利用新媒體的技術手段,可以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相關著作、論述和成果,迅速地在網絡上傳播,同時教育工作者能夠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門學科的前沿知識,大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學習和研討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能讓教育主客體在網上快速的查找答案并及時的交流溝通,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彌補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差、影響力小、覆蓋面窄的局限。新媒體技術所具有的圖文并茂、聲情融合、交流快捷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一種活躍、輕松的氛圍,更能激發(fā)大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

(二)占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必然選擇

互聯(lián)網技術的成熟發(fā)展使得新媒體平臺成為了思想、意識的交匯場所,優(yōu)秀的思想意識也在這里進行碰撞、論證,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在新媒體平臺愈演愈烈[3]。新媒體時代,隨著外來文化和負面信息的錯誤導向,削弱了傳統(tǒ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成果,如果不積極占領新媒體平臺,利用大學生喜歡的方式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將固步自封,在新媒體陣地中手足無措。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學習和利用好新媒體技術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青年學生自覺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搶奪話語權,讓更多的青年一代在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符合大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的必然選擇

現在的大學生生活成長在新媒體時代,在四年的大學生涯中他們知、情、意等心智狀態(tài)逐步成熟[4],他們已經習慣于利用新媒體學習和生活,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工作者仍然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無疑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與新媒體新技術相互融合勢在必行,教育工作者必須看到新媒體技術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它為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實習實踐、學習培訓等提供了更多渠道,為大學生思想的成長和成熟提供了充分的養(yǎng)料,是符合大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的必然選擇。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主體地位不突出,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被削弱

在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切都在教育工作者的控制之中,教育工作者通過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以達到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可以說在教育過程中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而信息爆炸的新媒體時代,教育工作者在信息的獲取、利用等方面處于被動地位,教育工作的思維和教育方式不再是絕對的權威,也無法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這對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新媒體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由于互聯(lián)網的便捷性,新媒體往往充斥著大量的信息,受教育者會受到先入為主的影響,對新媒體上的信息進行處理和整合提煉出自己認同的觀點,這不僅會造成受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點提出質疑,而且會讓他們不再被動地跟著教育工作者設計好的教育方向,極大地降低了教育工作者教學的可信度,使其權威性大打折扣,無疑削弱了教育者的話語權和教育的有效性[5]。

(二)教育模塊不足,思政教育內容質量不高

傳統(tǒ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內容往往是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實際對象的情況制定的,主要是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主流精神文化的傳遞,更具有針對性,旨在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但是微媒體平臺上的內容大多以原創(chuàng)為主,常常夾雜著者的主觀情緒,但是者的身份和觀點往往不能保證其專業(yè)性,這就造成了大量原創(chuàng)、非專業(yè)、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信息以碎片化的方式爆炸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與馬克思主義、正能量的價值觀混雜在一起,可控性低且傳播迅速,很容易就迅速占領大片新媒體陣地,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難以去控制和凈化學生接受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大學生接受的正確的主流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tài)教育[6]。目前思政教育模塊在新媒體上利用率不高,主要還是側重在工作安排、學術研究、新聞報道等,沒有形成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和文化,導致學生的關注度不高,很容易使高校利用微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形式化,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三)受教育者控制力不強,監(jiān)控監(jiān)管有待加強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新媒體已經不斷滲入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新媒體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但也加劇了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由于高校網絡監(jiān)管系統(tǒng)并未完全建立起來,面對新鮮事物的誘惑,部分受教育者控制力不強,沉迷網絡,傾向于將現實的壓力轉移到網絡世界中,不愿意與現實世界聯(lián)系,減少了與教育工作者的溝通交流,淡化了人與人的感情聯(lián)系。這些都導致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徹底背道而馳,造成了學生更大的成長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更多、更大、更難的教育工作[7]。

四、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優(yōu)化教育有效載體,搭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平臺

首先,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拓寬到網絡“微領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及時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其次,在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上,及時關注學生的反應和態(tài)度,進行思想引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讓“微”平臺散發(fā)出積極的正能量。最后,堅持網上和網下相結合。開通微博微信,做強公眾平臺,建立立體陣地,積極建立現實和網絡兩個空間的全域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實現在線離線相融合,創(chuàng)新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理念育人等“互聯(lián)網+”和“+互聯(lián)網”雙向路徑,讓教育和服務管理延伸至每一位同學各個層面。

(二)關注教育資源內容,構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話語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網絡思想政治建設以內容為王,教育資源和內容就是它的“王牌”所在,要深刻認識到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思政教育不僅是形式,更是內容,不僅是手段,更是目的。要充分發(fā)揮高校的組織資源優(yōu)勢,匯聚課內外、校內外優(yōu)質資源,以滿足學生學習的剛性需求為抓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思想主導性與網絡傳播規(guī)律的科學遵循性緊密結合起來,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網絡特點,用碎片化、互動化、交互性的方式來傳播學習內容,在長短課程、生動視頻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學習,通過新媒體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加強對大學生使用網絡“微語言”的引導,幫助形成有時代精神的、積極的、創(chuàng)新的語言體系,成為新媒體時代的文明青年,以適應網絡時代的發(fā)展。

(三)完善制度監(jiān)督體系,打造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團隊

大學生群體具有主體意識強烈、追求自我實現價值、不喜歡被灌輸說教等特點,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這些特點,秉承開放、共建、共享的理念,把學生作為建設主體,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利用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各類網絡應用功能,促進學生在自我建設中加強自我教育,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符合自身接受意趣的網絡文化教育產品,讓青年學生成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建設一批有想法、有技術、有擔當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管理團隊;同時必須建立健全新媒體平臺的監(jiān)管機制,對新媒體技術平臺下信息的、消息的傳播、內容的來源等進行更為嚴格的監(jiān)督和管理,不斷完善新媒體信息的流程、新媒體內容的編輯、新媒體管理團隊骨干的培養(yǎng)等各個方面的機制。

(四)擴大教育實際影響,創(chuàng)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文化

要想打入新媒體陣地的“戰(zhàn)場”,必須先讓其成為“市場”,成為學生喜歡、愛進的“市場”。所以要想擴大影響力,讓思想政治教育受青年學生喜歡,必須以生為本,從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符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需求,將單向灌輸、被動接受變?yōu)槎嘞蚪换?、直接即時的交流對話、討論辯論。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主旋律和吸引力相結合,唱響主旋律的同時,增強網絡思政的沉浸體驗。用心打造“包裝”時尚、“配方”新穎、“工藝”精湛的精神大餐,打造出積極向上的校園“微文化”,通過承辦“微電影”、“微活動”、“微攝影”、“微宣傳”、“微新聞”等系列活動,不斷推進校園“微文化”的建設進程。

五、結束語

總之,新媒體環(huán)境是不斷更新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做到因勢而新,融入到新媒體大環(huán)境中去。在創(chuàng)新的路上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教育工作者也應積極應對,迎難而上,充分運用新媒體,做好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探索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新媒體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促進現代化教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OL].新華社,2016-12-08.

[2]張健.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與教育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7):145-148.

[3]趙繁菲,高建勝,王勝本.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研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72-75.

作者:楊鈺婷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