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革新啟發(f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正確判斷形勢,科學制定改革政策
2008年以來的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做好機構改革的前期準備工作,各級機構編制部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況,做了充分的政策儲備,為中央制定改革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在擬定改革政策過程中充分發(fā)揚民主,對改革的目標原則和主要任務廣泛征求地方黨政領導的意見。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將改革文件稿的主要內容歸納成三十多個問題,征求了省、市、縣三級約2000多名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的意見。根據地方同志的意見建議,對改革文件稿進行了反復修改和研究論證。中央對推進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作出的決策,體現了科學發(fā)展、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根據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確定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目標,這次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明確了轉變政府職能、理順職責關系、明確和強化責任、調整優(yōu)化組織結構、規(guī)范機構設置、完善管理體制、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等七項主要任務。對省、市、縣三級政府的機構限額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
二、各地高度重視,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執(zhí)行
中央改革要求各地認真執(zhí)行中央確定的各項改革政策,對中央規(guī)定的主要改革任務,堅決貫徹落實。與國務院機構改革相適應,將農業(yè)和農村工作、工業(yè)和信息化、交通運輸、城鄉(xiāng)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監(jiān)管、環(huán)境保護管理作為改革重點,進行了體制調整和機構整合,確保政府管理體系的有序運行和上下工作的銜接。由于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各地在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矛盾不盡一致。為此,各地因地制宜確定改革重點,解決當地體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普遍把轉變政府職能放在首位,出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政務公開,成為轉變職能的新的切入點。一些地方總結推廣近年來政務服務中心等窗口機構的經驗和做法,改進政府管理。黑龍江、湖北、海南等地通過推進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改進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把建設服務型政府落到實處。機構設置歷來是政府機構改革中的一個焦點問題。這次改革對地方各級政府機構限額未做調整,只是將以前縣級政府大縣設22個機構、中等縣設18個機構、小縣設14個機構的限額,修改為縣級政府設14至22個機構,具體由地方黨委政府確定。盡管對機構編制沒有提出精簡比例規(guī)定,但明確要求各地要對超限額設置、自行設置的機構進行清理規(guī)范;要在總量內核定行政編制,不得超編進人,超職數安排干部。對各級政府設置部門管理機構做了統(tǒng)一規(guī)定,省級政府設置不超過6個,地級市政府不超過2個,縣級政府不設部門管理機構。中央在部署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中,充分考慮了政府工作上下聯系密切、相互影響的特點,盡可能縮短改革時間,盡量減少機構改革對政府工作的影響。國務院機構改革一啟動,即著手謀劃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并于2008年9月印發(fā)改革意見。國務院機構改革與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同一年啟動,時間只相隔半年,這在歷次機構改革中是第一次。省、市、縣三級政府機構改革同時部署,省級政府機構改革于2009年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于2010年基本完成,地方三級政府機構改革相互銜接,保證了政府系統(tǒng)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
三、改革成效顯著,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堅強體制保障
一是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取得明顯成效。在機構改革中很多地方全面梳理了政府各部門職能,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市場機制能夠調節(jié)的事項轉移出去,減少政府直接干預和微觀管理。個別仍由政府部門直接管理國有企業(yè)的省份也在這次改革中將國有企業(yè)劃轉到國資委監(jiān)管。各地都整合取消了行業(yè)管理辦公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加強,通過強化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食品藥品監(jiān)管、環(huán)境保護等職責,增強了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減少了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解決行政許可過多、“以批代管”等問題。
二是在探索職能有機統(tǒng)一的大部門體制方面邁出堅實步伐,政府組織結構得到優(yōu)化。各省、區(qū)、市在工業(yè)和信息化、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wèi)生和食品藥品監(jiān)管5個方面對機構進行了整合。其中,工業(yè)和信息化系統(tǒng)的整合涉及部門較多,多數省份將經委、信息產業(yè)廳、國防科工辦、中小企業(yè)局等部門合并為一個部門。江蘇省對公路、港口、巷道、地方鐵路、航空產業(yè)管理、城市客運管理等職能全部整合到新組建的交通運輸廳,形成了大交通的管理格局。重慶將原有的市農辦、市農業(yè)局、市農機局、市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guī)讉€部門整合,成立新的市農委,統(tǒng)一負責“三農”各項工作。青海省積極構建大文化管理體制,將文化廳、新聞出版局和版權局進行整合,組建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廣東省在深圳和順德等地進行大部門體制探索,力度很大,成效明顯。
三是部門職責關系進一步理順,明確和強化了責任。各地對政府工作中職責交叉和關系不順的問題認真進行梳理,按照“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負責、確需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分清主辦協(xié)辦關系、明確牽頭部門”的原則,對區(qū)域經濟調節(jié)、食品藥品安全監(jiān)管、安全生產、出租車管理、電影管理等職責,進行了明確和調整,并建立了部門間協(xié)調配合機制。同時,堅持權責一致,建立健全了政府權力運行責任體系。
四是政府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進一步規(guī)范,政府規(guī)模得到有效控制。在機構改革中,各地對議事協(xié)調機構進行了全面清理和規(guī)范,沒有必要保留的堅決撤銷,確需設立的,嚴格按規(guī)定程序審批;議事協(xié)調機構不設實體性辦事機構,具體工作由相關職能部門承擔;對超限額設置的機構進行了清理,對相關職能進行了整合,全國共減少副廳級以上機構80多個,同時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結束后,根據中央要求,各地進行了機構改革的評估工作。省級政府機構改革情況評估由中央機構編制部門負責進行,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情況評估工作由省級機構編制部門組織實施。目前,省級政府機構改革評估工作已經結束,各方面對這次地方政府機構改革都予以充分肯定,認為通過改革進一步轉變了政府職能,推動了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