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中學輔導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深入背景調查分析
小孔的父母在鎮(zhèn)上做小本生意并常帶朋友到家中打麻將,無暇顧及孩子,更談不上關心其學習情況,若有人投訴其子女,小孔的父親則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腦就暴打,經常以暴力方式教育孩子,而祖母對其溺愛、一味遷就。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祖母之間經常發(fā)生矛盾。由于從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孔養(yǎng)成自由散漫、有暴力傾向,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造成他的認知出現(xiàn)偏差,以為通過暴力手段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因此他在平時和小朋友們的交往中不管大小事,他都以拳頭相向。但是,長期在父母如此的教育下又產生一種極其畏懼的心理,也就是說小孔形成了欺軟怕硬的雙面人格。在學習上,不守紀律,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書寫潦草,成績差,易沖動,自制力差。下課常在走廊、操場上奔跑,和同學相處時經常罵人、打人。
二、積極進行家校聯(lián)系
知道小孔的情況后,我積極做其父母的工作,使之了解這個時期是學生性格、人生觀、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現(xiàn)在如不及時教育或者教育失當都可能造成嚴重后果而終生遺憾。我與他們商量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起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議他們盡量少打罵,多講理。我的觀點基本得到家長的支持,特別是在交談中其母親意識到他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愿意配合老師改變對孩子的教育。如有小孔與同學打架,我及時與家長溝通,為使孩子改正錯誤,家長不要偏袒孩子,而應讓學校教育解決,否則孩子可能有恃無恐,對孩子的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其父母積極配合,一改以往在學校偏袒而回到家就暴打的做法。同時也使該學生明白,通過暴力途徑不能妥善解決問題。后來我經常與其父母通過電話或“校訊通”聯(lián)系,了解小孔在家情況,反饋他在校情況,出現(xiàn)問題一起解決。
三、軟硬兼施,強化正認知
因長期受批評,家長訓斥打罵,同學厭惡冷落,所以小孔心理失衡,越消極就越制造問題,以至招致更多指責,形成惡性循環(huán),我認為應該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鏈,多爭取契機點亮其希望之火。針對他打人、欺負弱小的現(xiàn)象,我就經常找他談話,心平氣和地分析事件的正誤;更多的我會嚴厲批評,嚴格按照我和小孔原來協(xié)商好的方法去處理。我為他特意設了個文件夾,他一打人就要寫檢查,然后收進文件夾,經常和他一起點數(shù)檢查的份數(shù),因為到了一定份數(shù)是要到派出所的,這多少對他起到一定“威懾”作用,從而幫助他強行控制自己的行為。在他攻擊性行為嚴重時,我會適當使用“冷凍療法”。針對他內虛的特點,他怕別人都不理他,特別是怕老師當眾批評他,當他一天之中多次無端打人的情況出現(xiàn),我會以他不接受老師教育為由當眾點名批評,并私下希望同學配合(當然這只是一種策略,家長也會配合),讓他切身體會到“面子”是何等重要。此后,他就逐漸減少了攻擊行為。
四、適當進行模糊性教育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用自編問卷,對兩個中部地區(qū)地級市的中小學生進行全面調查,了解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和評價。
1.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訪談法的基礎上,參照教育部頒布的《綱要》精神和內容,自編調查問卷,問卷包括中小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情況、中小學生對學校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包括對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評價、對心理輔導教師和心理健康課程教師的評價、對心理健康課程內容的評價等),最后還包括中小學生對本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
1.2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山西省某市和河南省某市中小學生作為調研對象,選取小學二、四、六年級,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共九個年級11338名學生為被試,回收有效問卷11027份,回收率為97.3%。其中農村中小學生4453人,占40.4%;城市中小學生6574人,占59.6%,符合當?shù)爻鞘泻娃r村學生比例。在所有學生中,小學生4495人,占40.8%,初中生3408人,占30.9%,高中生3124人,占28.3%。調研數(shù)據運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錄入和分析。
2研究結果
中學教育作為中國教育體制的基礎階段,肩負著傳授基礎知識,奠定基本素養(yǎng),為下一步的大學教育做好鋪墊和準備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在中學階段接受了文史哲數(shù)理化等各項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研究能力。從生理上來講,青少年的大腦和身體器官各項機能也趨于成人,且這個時期興趣廣泛,求知欲強,需要進行正確引導進行專業(yè)學習。但是同時,由于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之間存在諸多不同,青少年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準備,還有來自心理,生理等各個方面的考驗,因此,需要在大學新生入學之初,甚至是更早的時候進行系統(tǒng)的新生入學教育,介紹大學教育的主旨目的意義以及相關內容,教育他們及時轉變觀念,合理定位,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自主的意識,培養(yǎng)對所選專業(yè)的興趣,盡早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否則容易造成新生群體迷茫,沒有方向目標,缺乏動力,輕則掛科,耽誤學業(yè),重則影響一輩子的前程。
一、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差異分析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雖然是教育體制中的兩個階段,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兩個部分,他們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中學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大學教育的效果,大學教育是對中學教育的升華和延伸。只有在認識到兩者的關系基礎之上,仔細研究兩者的差異,才能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做好兩者的銜接,平穩(wěn)過渡??偨Y一下,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學習環(huán)境不同
大學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對于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時期的死記硬背,填鴨式教育明顯不適應大學教育。相比高中的填充式教育,大學教育側重啟發(fā)和引導,因此在授課方式,評估方法,學習方法等各個方面都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徑庭。
1.授課形式變化與中學的小課堂,通識教育,固定科目,側重知識灌輸不涉及技能訓練和專業(yè)學習的特點相比,大學則是名副其實的“大課堂”。首先從直觀上來講,大學的“大”,體現(xiàn)在課堂上上課人數(shù)眾多,除了一些專業(yè)課程分班級,限定人數(shù)以外,大學的很多課程上課人數(shù)超百人。而且,秉承著包容辦學,兼收并蓄的宗旨,大學的課堂全面開放,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甚至一些大學面向校外人士,為全社會提供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平臺。其次,大學課堂的“大”體現(xiàn)在內容的多樣和豐富。不同于中學教育依照課本,按部就班的學習。大學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章節(jié),專題進行不斷的深入和延展,學生除了需要學習教材之外,還要廣泛的閱讀相關書籍。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更多的是一種觀點,是引導和啟發(fā)。最后,大學教育劃分了專業(yè),并且與職業(yè)掛鉤。尤其是在高年級階段,學校還會適當安排一些實習課程,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自己的所學專業(yè)。
2.評估方法變化說到中學教育,最讓廣大中學生刻骨銘心的就是一場接一場的考試。由于面對升學壓力,老師不得不使用考試這一唯一也最有效的手段來督促學生不斷學習,分數(shù)也成了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但是,到了大學階段“唯分數(shù)論”的評估方式徹底打破。無論是課后作業(yè),還是期末考核都形式多樣。除了常規(guī)的考試之外,有的需要撰寫學術論文,調研報告,有的需要小組討論,考試的形式除了紙質試卷之外也有電子版的,甚至是錄音和視頻。任課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出勤,上課表現(xiàn),平時作業(yè),期中期末成績,論文等等綜合打分??梢哉f既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是對于團隊合作,人際交往,邏輯思維,文字表達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考量。
在現(xiàn)行的高等學校教師隊伍體系中,輔導員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著對學生的校園生活順利度過的“輔”及學習思想上的“導”的職責。中學校園階段是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最為關鍵的階段,如何全方位的引領中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切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學習需求來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是輔導員工作中最為核心的問題。網絡教育模式在全國教育體系范圍內日益興盛,其不僅可幫助教師從任意時空上達成教育目的,更可在輔導員工作中起到個性化教育管理幫助,充分結合網絡教育優(yōu)勢及學生需求的管理模式,將是未來教育管理的發(fā)展趨勢。本文著重探究一線專職輔導員相關工作職能中對于學生進行管理的新型網絡教育方法。
1輔導員工作職能
我國的輔導員制度首先是在高校中建立并發(fā)展[1],中學階段最初并無專職輔導員,通常以“班主任”代為行使輔導員的部分工作。據教育部函定,高校輔導員包括專職輔導員、一線專職輔導員、兼職輔導員,其第一要務是從事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根據各崗位具體要求,其職能形式可包括院系學工組長、團總支書記、黨總支書記、專職輔導員、校團委相關職能、研究生工作部門、相關管理職能的研究生等。輔導員工作涉及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勞動、社會實踐、文娛體育、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統(tǒng)籌而言,工作職能核心為三點:(1)尊重學生,實時掌握其思想和心理狀態(tài),促進健康成長;(2)跟進學生生活及精神需求,提供最及時的反饋和幫助;(3)利用現(xiàn)有資源幫助其開拓校園生活天地。影響工作順利開展最關鍵核心點,在于學生信息的及時收集和教育思想的有效傳遞。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及心理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中學輔導員有別于高校輔導員,工作中更要注重科學性:(1)要及時關注學生心理變化,正確引導其人生觀、價值觀,對其不良表現(xiàn)應及時指正,使其不斷認識自我,挑戰(zhàn)自我,形成自我管理意識;(2)要全身心的對學生進行關愛,對情況特殊的學生應特殊照顧,使其感受到真愛;(3)要因材施教,挖掘優(yōu)點,及時發(fā)現(xiàn)缺點;(4)要公平公正、理解學生,寬容的幫其改正錯誤;(5)講究方法,建立尊重互信的師生關系[2-4]。
2現(xiàn)代中學生的特點
中學階段是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成型的時期,生理、心理上的急劇變化以及緊張的學習,容易造成其心理上的不適應,如:(1)理想與心理準備的脫節(jié);(2)享受意識與勞動觀念矛盾;(3)心理閉鎖與被理解的渴求;(4)獨立意識與心理的依賴性;(5)情感與理智的矛盾;(6)信息視野的擴大與鑒別能力的不足[5-7]。當前網絡時代各種信息充斥網絡,而中學生好奇心強,涉獵廣泛。據統(tǒng)計,初中學生的互聯(lián)網滲透率為90%,高中學生的互聯(lián)網滲透率95%[8],但其鑒別能力不強,容易被表象迷惑。輔導員應加強引導,幫助其分辨網絡信息的真?zhèn)?,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輔導員應認識到網絡作為一種信息通訊、數(shù)據傳遞和資源共享的方式和手段,具有無比的優(yōu)越性,其高效率、全球性等對現(xiàn)代社會不可或缺[9]。學生不僅面對于線下課堂的教育,更大程度上接受著網絡化生活模式的影響和改造,學生的信息接觸面已由傳統(tǒng)的人與人單相接觸,轉變?yōu)榫€上線下兩種方式的融合[10-12]。我們應看到,網絡時代不僅給輔導員的工作面臨巨大挑戰(zhàn),同時也帶來的機遇。在現(xiàn)行管理模式中,針對學生精神生活方面,輔導員跟進模式一般包括:校內書面材料評定、調查訪問、綜合觀察、個別談話、開展校內/班內思想教育活動。而針對學生的生活需求,管理方式則包括兩種:預先建制,遵照已有制度建立學生管理體系,層級間日常相互幫助;應急管理,針對已發(fā)生的學生情況制定相應對策。無論是任一方面信息的跟進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執(zhí)行上,輔導員管理工作均面臨著一定的局限:工作執(zhí)行耗時長、信息不全面、個性化教育難以實現(xiàn)、工作無法快速切合學生需求?,F(xiàn)代化的網絡教育,因其可實現(xiàn)教學模式個性化、教學管理自動化的特點,是進行新型輔導員工作模式的最優(yōu)模擬探究方式。
3創(chuàng)新型網絡教育管理模式
“網絡教育”是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充分發(fā)揮網絡的教育功能及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優(yōu)勢,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在數(shù)字信號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教與學的活動[13-14],其不同于網絡教學概念,它包括了通過網絡充分利用校內和社會教學源的教學活動。網絡教育主要具備以下功能:共享功能、虛擬功能、交互功能、協(xié)作功能、檢索功能、服務功能[15],由于網絡教育在教學管理環(huán)節(jié)中可實現(xiàn)最為重要的時效信息互動功能,其相比于傳統(tǒng)教育管理方式,具有五大優(yōu)點:教學渠道的開放性、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教學時空的靈活性、教學內容的個性化、管理功能的自動化[16]。一般網絡教育資源包括:網絡學習工具、網絡資源管理系統(tǒng)、網絡教學支撐平臺、學習網站,而在輔導員的管理工作中,網絡教育資源還包括各類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如微博、微信。網絡教育基于“開放”的思想條件下,通過最為快捷的連接方式,實現(xiàn)交互式“教”與“學”的學生自主性更強的管理方式。
摘要: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歷來是中學教育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題,如何破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難題,實現(xiàn)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社會工作在介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其理念的優(yōu)勢、方法的優(yōu)勢和社工角色的優(yōu)勢。依據“學校-社工-家庭”聯(lián)動模式,運用抗逆力提升方法、個案輔導方法和小組工作方法介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學校社會工作;中學生;心理健康;模式與方法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的發(fā)展,中國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同時也出現(xiàn)了被一些社會學家所言的“發(fā)展困境”和“類發(fā)展困境”。在面對這些發(fā)展困境時,中國政府明確提出要關心弱勢群體和加強社會保障工作,這就為社會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作為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學校社會工作發(fā)展,使其更好地服務學校和學生,成為了當前社會工作理論研究和實踐不可缺少的內容。
一、學校社會工作介入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學校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協(xié)助學校改善校園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提高適應學校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規(guī)范,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完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正常成長;幫助少數(shù)不良學生克服障礙和挖掘潛能的專業(yè)服務活動[1]?!爸袑W生”作為學生群體中較為特殊的群體更需要得到更多的注意和幫助。“中學生”的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中學生”所處的年齡段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這個時期也被稱為“青春期”?!扒啻浩凇笔侨擞蓛和匠赡甑倪^渡期。在這個時期里,人的體格、性征、內分泌及心理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幫助這個時期的中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解決心理發(fā)展和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于中學生今后的人生發(fā)展來說至關重要。另外,近年來隨著社會的急劇變遷、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傳統(tǒng)觀念被沖擊甚至是顛覆,對中學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中學生心理健康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會通過一些不良行為表現(xiàn)出來,具體表現(xiàn)為:逃學、校園暴力、吸煙、厭學等。然而,我國中學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功能已弱化,中學教師說教式的思想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中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而學校社會工作的理論與方法在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能彌補傳統(tǒng)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
二、學校社會工作介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
學校社會工作介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學校社會工作理念符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律。社會工作經過長期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yè)理念,即以人為本、助人自助[2]。學校社會工作在介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持有的理念更是如此。所謂以人為本、助人自助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須以服務對象的具體情況和具體需要出發(fā),采取服務對象可接受的方法進行輔導。第二,學校社會工作的方法易被中學接受。學校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重要實務領域。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單一,形式枯燥,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被動的學習過程。而多元的學校社會工作方法不僅更有趣而且更有效。每一種學校社會工作方法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和作用,采取何種方法或是何種方法占主導需要針對服務對象的具體情況來設計。第三,學校社會工作者易被中學生認同。社工這種非教師的身份能夠讓中學生能夠放下戒備與其交流。同時,學校社工一般是年輕人,相似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觀念為和中學生交流和溝通提供了便利。由此可以看出,不論是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亦或是學校社會工作的方法以及學校社會工作者本身,在參與學校社會工作,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等方面具有傳統(tǒng)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