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評估匯報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學校簡介
二、辦學思想及文化建設
學校倡導“尊重和諧”的核心理念,把“尊重人格、尊重差異、尊重選擇”深入到德育教學等各項管理中,以促進師生和諧、生生和諧、家校和諧。
從硬環(huán)境上看:尊重、和諧的橫匾時刻警示全校師生,榮譽欄激勵著師生。從軟環(huán)境上看:校長通過一年級新生入學活動,在與家長見面的第一次活動中,就將辦學思想鄭重講給孩子的父母,起到到入校后“家?!苯逃砟钜恢碌淖饔茫磺嗄杲處焾蟮喇斕?,校長結合學校辦學思想分析學?,F(xiàn)有實力,明確老師們要努力的方向,使青年教師盡早熟知辦學理念,提早做好打造“尊重、和諧”校園的心理準備。
三、教學管理的策略
遵循著在反思中發(fā)展,在改革中前行的理念,現(xiàn)將重點工作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匯報:
(一)尊師 求實 發(fā)展
如果說學校是一個生命體,那么使這個生命煥發(fā)生機的則是作為每一細胞的教師。我校在充分了解教師現(xiàn)狀及需求,尊重教師專業(yè)成長愿望的基礎上,扎實做好日常管理。
1、求實培訓
為推進課題研究進展,形成教研組和諧研討氛圍,促進教師的成長,我校將依托《多邊研訓,提高教師有效教學的研究》這一區(qū)級課題,有效整合教學、科研、師訓、人員的智慧,應用以下方式加以實施:
(1)、充分利用領導班子例會,對中層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2)、超市自選式培訓,尊重教師成長需求
(3)、任務驅動式培訓,把理論轉化為實踐
繼續(xù)在教育管理培訓中引入“講座+研討課+任務”式的任務驅動式培訓,通過教材通覽,做好任務驅動“序幕”功課;通過綜合實踐課程實施建議,指點“三級課程課題”實施;通過班主任管理能力二級培訓,推動班主任課題工作研究;通過校本課程故事撰寫方法培訓,落實課程實施素材積累;通過再度解讀基本能力標準,給教師主動成長以警醒;通過指導“十二五”課題,形成研究型教師團隊。
2、求實研修
三年來,隨著我校校本研修的不斷深入,青年教師從業(yè)務上逐步成長起來,因此,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們將研修的重點從青年教師成長,轉移到關注培養(yǎng)“校園名師”和關注薄弱教師成長上來。
(1)、深化“青藍工程”,實施“薄弱個體”會診
依據(jù)2012年10月區(qū)評估督導中領導對我校的建議,我們對薄弱教師跟進的方式也有所調整,除了聽課做好課堂觀察外,科研處要求聽課領導每周至少聽一節(jié)課,指導備一節(jié)課,每月為教師上一節(jié)示范課,進行一次課堂反思。通過一個學年的不懈努力,該實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許多家長由剛開始的不信任,逐步轉變?yōu)閷處煹慕蛹{與喜歡,這也是學校倍感欣慰的。
2011年9月,我校新分配的青年教師中一位教學語言聲音小、課堂組織力差的教師又引起了學校的關注。為了使老師能盡快樹立自信,學校領導班子組成了“幫扶小組”,校長、書記、教學副校長、科研主任、教研組長,每人負責一天,指導教師課堂行為;張大坤主任、教研組長焦艷老師還主動開放課堂,讓教師深入學習管理學生、組織學生的方法。到目前為止,教師上課已經能把聲音放開了,并且能夠有意識組織學生上課。
(2)啟動“層級積分課”,加強“中年名師”培養(yǎng)
35歲,應該是一個人事業(yè)的高峰期,但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由于平時教學工作繁忙,瑣事繁多,許多正當年的教師進入了“職業(yè)倦怠”的怪圈。為了調動學校中35歲教師的干勁,使其成為教學的中堅力量,2011年3月,教學科研進一步謀劃層級課積分活動。鼓勵教師主動申請聽課,由學校校級領導、教務主任、科研主任和教研組組成的“聽課團”,對有成長需求的教師加以指導。
為調動教師參與熱情,學校領導各個帶頭走在前面:張校長挑戰(zhàn)高年級詩詞教學《村居》;萬主任嘗試低年級閱讀教學《荷葉圓圓》;陸媛媛主任的《》張大坤主任展示寫字課自主課堂讓老師們深深地感受到:學校要扎實教學,從領導開始。于是,在領導們的帶動下,許多中年教師也一掃自己的羞怯心理,積極參與進來,單艷艷老師的《》、陸永新老師的《》、李美嬌老師的《》等,都成為積分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陸永新老師,通過幾次層級課的磨練,所講的《》,通過激烈的競爭,在市級語文優(yōu)質課評比中斬獲了一等獎。而本學期的語文優(yōu)質課上,她的一節(jié)《百合花開》又一次引得同僚的廣泛認可。
(二)、尊生 揚長 成長
小學是義務教育最基礎的階段,是 “為生命奠基,為成長導航,為未來開拓”的時期,學校在“尊重人格、尊重差異、尊重選擇”的理念下科學部署、整體規(guī)劃,全面推進以選修形式為主的十三門校本課程,課程設置逐步完善成低、中、高三個年級段,全校856名學生均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志愿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孩子們在多彩的校本課程中不斷發(fā)展自己的特長。
1、依托校本課程,沉淀校園文化
關鍵詞:復式記賬原理;本科教學評估;檔案管理
教學檔案是高校本科教學評估的重要依據(jù),各高等院校都根據(jù)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制定了相應的教學檔案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對教學檔案的歸檔范圍和立卷歸檔原則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原始材料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依然欠缺,同時由于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檢查門類較多,包括學士學位授予權的評估,新專業(yè)評審等,在根據(jù)不同評估指標體系進行資料整理的過程中,容易因檔案的交接和流轉而發(fā)生遺失現(xiàn)象。
一、會計循環(huán)與檔案管理流程
通常情況下,企業(yè)以一年作為一個會計周期,以日常交易為基礎,以記帳憑證為依據(jù),對財物的進出進行分類登記,全面連續(xù)系統(tǒng)地記錄各項交易。因此,會計信息處理是一個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這個過程叫做會計循環(huán)。它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開設帳戶:根據(jù)企業(yè)歷史交易情況開設總分類帳戶,設置會計科目。
(二)會計分錄:根據(jù)會計憑證在分錄簿中序時記錄交易項目,并編制科目匯總表。
(三)過帳:將分錄簿記錄的內容過到相應的總分類帳戶中。
(四)試算平衡:即編制試算平衡表,檢驗分類帳戶中各項借方余額與貸方余額是否相等。
(五)編制財務報表:通過編制財務報表說明本會計年度內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xiàn)金流動。
會計循環(huán)的具體圖示如下:
與會計循環(huán)類似,高校教學擋案的收集整理、歸檔、統(tǒng)計、分析等工作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連續(xù)的動態(tài)管理過程,前后繼起,環(huán)環(huán)相扣。與此同時,對教學檔案的交接流轉也必須如會計帳簿作帳一樣,清楚記錄檔案的來龍去脈,以避免遺失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但和會計循環(huán)不同的是,它通常以一個學期為管理周期。因此,我們有必要根據(jù)教學常規(guī)工作先編制目錄索引,建立目錄與數(shù)字代碼之間的對應關系,同時記錄每個目錄項下資料的存放,交接和流轉情況。然后開設總分類目錄,根據(jù)總分類目錄,設置文件盒。依據(jù)內容需要,建立統(tǒng)一的格式。格式一般包括總目錄代碼、分類目錄代碼、材料項目名稱和盒編號四部分組成,按順序依次排列。最后根據(jù)要求將收集的教學文件分類歸檔,以實行標準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其具體操作圖示如下:
二、會計科目與檔案目錄
會計科目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標志或項目。會計對象包含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要素。為了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會計核算和監(jiān)督,就需要根據(jù)其各自不同的特點,分門別類地確定項目。由于會計要素反映的經濟內容有很大不同,在經營管理中當然也會有不同的要求,在會計核算中不僅要按照各會計要素的不同特點,還應該根據(jù)經濟管理的要求進行分類別、分項目的核算。
(一)目錄設置必須結合教學主體的特點。即根據(jù)教學主體的需要,本著全面反映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及結果的目的來確定應該設置哪些檔案目錄。
(二)設置檔案目錄必須滿足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的要求。一是要符合國家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的要求來劃分教學業(yè)務檔案的類別,設定分類的標識;二是要符合高校自身教學管理的要求,以便于為高校的常規(guī)活動、項目決策及信息管理。
(三)設置檔案目錄要將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
由于各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活動有一定差別,因此在分類目錄的設置上,需要將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所謂統(tǒng)一性,就是在設置檔案目錄時,對指標的設置標準、口徑需要統(tǒng)一。所謂靈活性,就是在能夠提供統(tǒng)一指標體系的前提下,各個單位根據(jù)自身的具體情況,設置或者增補反映本高校特色項目的目錄。
(四)設置檔案目錄的名稱要簡單明確,字義相符,通俗易懂
檔案目錄作為分類標識,要求簡單明確,字義相符,這樣才能避免誤解和混亂。簡單明確是指根據(jù)教學活動的特點盡可能簡潔明確地規(guī)定科目名稱;字義相符是指按照中文習慣,能夠望文生義,不致產生誤解;通俗易懂是指要盡量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的文字,便于大多數(shù)人正確理解,也能夠為高校之間的學習交流提供便利。
(五)設置檔案目錄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
為了便于在不同時期分析比較教學評估指標和在一定范圍內匯總各項指標,應保持檔案目錄相對穩(wěn)定,盡量不要變動目錄的名稱、內容、數(shù)量,使分析指標保持統(tǒng)一性和可比性。
根據(jù)以上原則,我們可以建立如下主要檔案一級目錄名稱對照表:
在一級目錄下,為方便查找和管理,還可以下設二級目錄和三級目錄。此外,對于跨連續(xù)幾個學期的教學檔案,如 :專業(yè)建設,實踐教學體系創(chuàng)建,實驗教學區(qū),產學研基地等項目可以靈活處理,單獨開設獨立的目錄,突出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而不必仍以一個學期作為檔案的管理周期。
三、財務報表與文件匯編
會計財務報表是根據(jù)日常會計核算資料定期編制的,綜合反映企業(yè)某一特定時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xiàn)金流量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它是企業(yè)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yè)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我國現(xiàn)行制度規(guī)定,企業(yè)向外提供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xiàn)金流量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利潤分配表、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分部報表和其他有關附表。會計報表為評價企業(yè)經營業(yè)績和改善經營管理提供重要信息;為國家經濟管理機構進行宏觀調控與管理提供必要信息,為投資者和貸款者進行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與之相類似的是,本科教學評估過程中通常要求提供三個部分的材料,即:(一)自評匯報材料,也就是《自評綜合報告》。它是在利用原始檔案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后重新撰寫制作而成的材料,作用是讓專家了解本科教學工作的基本情況,使專家看了以后能對學校本科教學的整體水平作出價值判斷;(二)佐證材料,它是由高校檔案部門、校內各部門所保存的檔案經過統(tǒng)計分析等加工處理而來,作用是支撐自評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對自身教學工作所作出的正面評價,起到增強說服力、提高可信度的佐證目的;(三)備查材料。它是由高校檔案部門、校內各部門所保存的原始檔案直接轉化而來的。其中,備查材料的準備在每學期平時的資料整理過程中已經完成,在迎接本科教學評估的準備過程中,主要是完成資料的清查工作和部分材料內容的查漏補缺工作。佐證材料部分應在學期末聘請專人對各部分材料進行檔案匯編,將材料整理成有組織有體系的內容,裝訂成冊,總結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的進步和不足。自評匯報材料起到了會計財務報表的作用,它是在備查材料和佐證材料基礎上進行歸納后重新撰寫制作而成的綜合報告,是全面反映本科教學水平的總結性書面文件,此部分通常于本科教學評估前一個月內完成。
四、結束語
教學檔案材料內容豐富、類別繁雜,涉及面廣,如何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工作性質并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建立行之有效的檔案管理辦法,對于整個教學管理工作的組織及日常檔案管理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借鑒財務會計賬目處理的方法對檔案管理進行流程再造,為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和檔案材料的散失提供解決途徑??傊?,遵從客觀性和實用性的要求,不斷摸索,尋找適合教學檔案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學校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基礎保證,是每一個檔案管理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參考文獻:
[1]趙彥昌,劉柳.高校本科教學評估與檔案管理[j].中國檔案學研究,2006,(4).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教研室緊緊圍繞教育局20項重點工作和《教育局再次創(chuàng)業(yè)行動方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堅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第一要務,加強了中考、高考備考指導工作。
高中組教研員深入市直各高中學校,聽課、評課,具體指導高考備考工作,先后召開了三次高考備考研討會,幫助各校制定科學合理的備考復習方案,并組織了三輪模擬考試。初中教研員深入市直和各鄉(xiāng)鎮(zhèn)初中學校,聽課、評課,幫助制定備考方案,并組織了四次中考研討會,組織了四次中考模擬考試。3月5日組織學科教研員參加xx省中考備考研討會。回來后各學科教研員抓緊整理了會議內容,編輯印發(fā)材料60余份,刻制光盤60余張,全部發(fā)放給全市各初中學校,對xx年的中考備考起到了積極地指導作用。
2、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初中組先后在xx中學召開了全市初中有效教學現(xiàn)場會;在進修學校圍繞實施有效教學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召開初中第四屆校長論壇主題;在二中召開了全市加強初中薄弱學科教學研討會;小學在xx小學完成了大成全語文實驗階段匯報,會上邀請了中央教科所戴汝潛教授,對大成全語文實驗如何轉段,做了專題輔導;在xx一中召開全市外請專家組特級教師鄭希冰、李一特老師做了觀摩課,與會人員達500多人,聽課教師通過聽特級教師講課,收益非淺;在xx小學召開了xx市盟校辦學,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觀摩會;在富強小學召開小學語文學全國名師,創(chuàng)xx優(yōu)課教學展示會;在xx鄉(xiāng)xx小學召開小學數(shù)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聯(lián)盟校教學研討;理論組在第二幼兒園召開了盟園教研現(xiàn)場會,加強盟園教研工作建設。
3、堅持推進校本革命,深化教學綜合改革。
4月13日,xx省縣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綜合實驗項目xx市實驗區(qū)工作會在第三中學召開,深入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現(xiàn)我市教育由規(guī)模擴張向內涵發(fā)展的戰(zhàn)略轉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5月21日,xx市在xx小學召開了全市課業(yè)革命現(xiàn)場交流會。xx小學和xx小學兩位數(shù)學教師當場作課,獲得與會人員好評。教研室準備充分,計劃周密,獲得成功。
4、舉辦了首屆三名評選工作
受教育局委托,教研室承擔了我市首屆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等三名評選工作,通過資格審查、課堂觀摩、個案演講、工作陳述、理論答辯等過程,公開,公正進行了評選活動,現(xiàn)已報局務會。
5、加強了教育科研課題研究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1、加強綜合改革項目研究
我市承擔了省縣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綜合實驗項目,對于整體推進我市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提升縣域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把此項工作當作大事來抓,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建立健全項目研究組織、制度、實施和評價管理制度,強化督查。不定期地開展項目研究的調度和督查,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對實驗工作扎實有效的學校進行表彰,對先進做法及時推廣。
2、教科研工作重心進一步下移
進一步實現(xiàn)教科研工作重心向基層、向農村傾斜。認真調查研究我市農村學校尤其是農村初中、小學教學工作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大力推廣大面積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經驗,制定促進均衡發(fā)展的得力措施;學科教研要優(yōu)先考慮農村學校和薄弱縣區(qū);舉辦教科研評比活動,要在名額分配、評比條件上兼顧農村學校、教師,并適當給予政策傾斜;加強盟校教研工作的領導和指導,促進盟校教研生動、活潑開展,切實解決校際均衡發(fā)展難題。
3、 加強課程管理和指導,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要加大國家課程管理力度,保證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要著力提高農村學校執(zhí)行國家課程計劃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學校實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難,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推廣成功經驗。通過采用網絡教學、師資培養(yǎng)、教師支教、中小學教師統(tǒng)籌、緊缺師資走教等多種方式,彌補農村師資尤其是音體美等學科師資不足的缺陷。
要加大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研究開發(fā)的力度,將地方課程和學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納入教學評估范疇。進一步組織地方課程教學研討會、學校課程建設研討會,推動我市地方課程教學和學校課程建設。指導學校積極開發(fā)利用社會、家庭、環(huán)境教育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資源。
4.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力求在構建高效課堂上有新的突破
繼續(xù)研究學案導學和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借鑒省內外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市比較成型的教學改革經驗和教學模式進行總結、提煉、推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普遍提高。
5.大力實施三名帶動工程
對首屆三名人員進行表彰,并充分發(fā)揮示范、輻射和引領作用。認真總結、交流學習體會與成果,舉辦首屆名教師公開課、示范課,開設專題講座,傳授教育教學經驗,培養(yǎng)指導青年教師。
一年來,本人認真地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在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作風上艱苦樸素、務真求實,較好地完成領導和各級部門安排的各項任務。為學校盡心盡力,努力工作,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在思想上,利用電視、電腦、報紙、雜志等媒體關注國內國際形勢,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有關政治思想文件、書籍;積極參加黨委組織的各種政治學習及教育活動;積極向廣大員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及精神;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積極參與基層建設,在工作中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同時,認真學習相關業(yè)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
工作上,積極配合學校領導的安排,服從分配,與同行相處,我謙虛謹慎,坦誠待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生活中發(fā)揚勤儉耐勞、樂于助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始終做到時刻牢記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嚴格要求自己。
在工作中,本人通過長期擔任教務員工作,工作中我始終遵照以下原則:
一、實事求是的原則。從教務員工作本身看,它是一項輔的服務工作,既不能擅自做主,隨意作出決定,又不能不把某些原則性的問題如實的記錄、反饋給領導和老師。在做這一工作時,必須立足于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反映情況、完成任務,絕不能搞似是而非,不懂裝懂;必須認真搞好調查研究,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努力尋求一條可行的解決問題的科學途徑。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給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甚至遭到誤解、非議、排斥,在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冷靜,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修養(yǎng),才能保證這項工作順利完成。因此,要做好教務員工作,讓領導放心,教師滿意,必須堅持事實求是的原則、立場,不斷加強自我鍛煉、不斷進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質,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二、講求時效的原則。作為一名教務員,要把教學服務工作干的讓領導和教師都滿意,不給領導和老師拖后腿,不給管理部門拖后腿,就必須講求時效,效率的高低,實效的優(yōu)劣,會對整個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工作產生重要影響。教務員工作效率原則要求其工作必須緊密圍繞教學工作目標、任務、計劃及領導的具體要求,同時盡量滿足不同老師的要求。
教務員每提供、整理、歸納一個信息、數(shù)據(jù)、情況等都必須準確無誤,否則,將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后果。因此,我在做教務員的時候,總是時時刻刻告誡自己:凡事必須按照領導的要求去辦,迅速辦理,不拖拉、不怠慢、不推辭、不討價還價;今天要完成的任務絕不拖到明天,哪怕是加班加點,也毫無怨言,要做就要做到更好!
三、事前請示,事后匯報原則,溝通交流原則。一個教務員的工作,既具有主動性,又具有很強的被動性。有些教學工作,必須事前請示,事后匯報,三番五次的與教師溝通、交換意見,否則,很可能把事情辦砸、辦糟,老師、學生都可能不買你的帳,給領導添麻煩,讓工作變得很被動。請示和匯報是對上級領導的尊重和負責,同時也是對同行的信任和負責,更是把教務員工作搞好的必不可少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對于在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做到事前請示,事后匯報,勤于溝通和交流,就一定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到了這些,就會讓領導
關鍵詞:高校 校內監(jiān)督 定位 工作思路
0 引言
在當前的高等教育環(huán)境下,高校教學質量下滑、如何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提高高校培養(yǎng)學生的質量水平等,是國內高校繞不開的話題。國家也隨之在近年成立了專門的評估部門,使得高校評估成了一種常規(guī)的教學檢查活動。監(jiān)督、檢查、指導、評估是教學督導的四大職能,從某種意義上說,國家已經把教學督導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
國內高校對專項檢查、教學評估等都是非常重視的,有些甚至是全民動員,全民行動,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時間來應對某一項檢查、評估,等檢查、評估過后,精疲力盡。高校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應對檢查、評估,顯然偏離了教育檢查、教育評估的宗旨,使得教育檢查、教育評估的評價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如果高校能夠真正理解檢查、評估的意義,正確看待各種檢查、評估,采取一種合理的長效機制,設立常態(tài)機構,把檢查、評估前的集中工作分解到日常的工作中,這樣不僅能夠節(jié)省高校有限的財力、物力、精力,真正對高校的發(fā)展起到一個長期促進的作用,而且可以讓檢查、評估起到它真正的作用。
其實評估是教學督導中的一種功能,現(xiàn)在強調了評估,卻相應的沒有把督導重視起來,有點本末倒置。如果能夠把校內督導工作做好,結合日常對評估標準的研究,注意積累各種教學材料,這樣對提高高校教育質量,提升高校評估結果是一個很實際的促進。所以把督導工作和評估工作有機結合,有利于校內督導打開工作新局面
雖然國內高校紛紛成立校內督導辦公室,但對督導的含義、定位、職能等還是比較模糊的,或者對督導的認識比較自我,這樣就容易在行駛職能的時候出現(xiàn)偏差。
1 校內督導的意義
督導,原意上指的是上級行政主管對下級執(zhí)行部門的視察、監(jiān)督和考核。教育督導就是上級教育主管對下級教育行政機關和學校的活動進行行政視察、監(jiān)督和考核的公務活動。這是最早期的人們對督導的理解。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人們對督導的理解也經歷了行政視察時期(1624-1875),專家督導時期(1876-1936),努力改進教學時期(1937-1959),以研究和探索為主要活動的時期(1960-1970),以系統(tǒng)分析為主導的時期(1970-至今)。
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國內高校校內督導更多的應該是綜合性督導,幫助老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注重教學的過程性督導;注重日常制度的建立和日常教學資料的積累,研究分析評估指標,研究國家高等教育政策、法規(guī),捕捉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為高校的發(fā)展出謀劃策??傊咝5男榷綄撌歉咝=逃|量保障方面非常有力的一個組織,對內動態(tài)保障教學質量,對外能夠在不影響日常教學活動前提下有條不紊的應對各種專項檢查和教學評估。
2 校內督導的定位
因為對校內督導作用認識的不同,各高校對校內督導的定位也是不同的,甚至在人員構成上也大有不同。
重視校內督導的高校,成立了專門的督導辦或者督導組,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專門對校長負責,其人員由教育經驗豐富的老專家組成,是專任督導;不重視校內督導的高校,沒有專門的校內督導組織,也不開展相應的活動;也有高校成立了相應的部門,但人員由兼職教師構成,不定期舉行活動,對教學進行監(jiān)控,但無法進行對評估等活動進行專題研究的工作。
事實上,督導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制度。1995年頒行的《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實行教育督導制度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評估制度”,將其法定成為我國教育基本制度,上升為國家意志。
但顯然高校對督導工作的重視,遠遠達不到對日常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程度。日常教學由教務處來運行,雖然也有教學反饋、教學監(jiān)督這些職能,但因為它本身是教學的執(zhí)行部門,所以不免有即使“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之嫌。
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對校內督導不重視或者弱化,實際上是對教育質量本身的弱視。這當然是有原因的,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最根本的是評價這所學校培養(yǎng)出的學生對社會的貢獻,而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量化的客觀事實。要評價,則必須要量化,而學校的專業(yè)排名、重點學科的數(shù)量、博士碩士點的數(shù)量、論文數(shù)量、教授數(shù)量則是非常好統(tǒng)計的,所以不知不覺,評價教學質量的標準就向這些可以統(tǒng)計、可以量化項目傾斜。我們都知道一所高校的老師發(fā)表多少論文只能代表這所高校的老師水平高,不能代表這所高校的教學質量高,只有學生發(fā)表了多少學術論文、有多少技術創(chuàng)新等,才能表明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高。
所以,高校設立校內督導還是必須的,因為督導是天然對教學質量敏感的存在,它的職責就是保證教學質量。合理的建議是高校設立校內督導,成員可以專兼職人員都有,挑選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組成專任督導,帶領由年富力強正當年的中青年專業(yè)教師構成兼職的校內督導隊伍,從專業(yè)建設、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督,從而幫助高校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設立的校內督導機構還必須是獨立于高校內任何部門,直接對校長負責的機構,形成自然的第三方教學監(jiān)控,這樣才能真實的反應教學質量。
3 校內督導的工作新思路
國家的教學質量評估工作已經成了教育部的常規(guī)工作,國內高校對評估已經不陌生。為了避免到評估時候臨時抱佛腳,很多高校設立了與之相對的部門,比如教學評估辦公室,比如督導辦公室等,但前者更側重對評估標準的分析,評估材料的搜集,后者更側重平時的教學檢查、督促,兩者各有側重。單單成立教學評估辦公室,顯得功能非常單一,而且功利性太強,和真正提高教育質量沒有太直接的關系;而高校的校內督導工作,從目前來看被限制在一個很小的范圍之內,在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上沒有發(fā)言權,日常工作流于細枝末節(jié)。所以高校校內督導工作需要尋求新思路,新突破。
既然評估工作是教學督導“監(jiān)督、檢查、指導、評估”四大職能之一,那么很顯然,把督導和評估工作結合,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思路。評估本身就是為了提高高校教學質量,而督導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兩者在目標上是高度一致的,我們可以把這個工作叫做“督評一體化”。
高校設立督導機構,除了想及時了解各類校內教學信息、教學反饋,提高教學質量外,更想要把這些提高反映到一個顯性的標識上,而教學評估正是一個非常吻合的顯性平臺。同時校內督導雖然有一個清晰的大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卻對提高教學質量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環(huán)節(jié)上,或者說哪些環(huán)節(jié)是可以體現(xiàn)督導成效的方面是模糊的。如果能夠把督導和評估切實結合起來,以評估指標為依據(jù),把評估指標細化,形成建議和意見,融入到高校發(fā)展規(guī)劃中;同時根據(jù)評估指標制定督導切實的督導目標,制定督導計劃,形成督導文件和制度,進行督導活動,最后落實到提高教學質量上。
這樣,校內督導實際上成為了一個把高高在上的評估指標分解、細化、形成可行性文件或制度的工作,真正為高校的發(fā)展、為高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工作出謀劃策。而在具體項目執(zhí)行的過程中,校內督導可以實時跟進,恪守督導的底線,即只監(jiān)督跟進,不越俎代庖做決定,做實施,只把真實情況給相關領導和部門做匯報。在具體項目完成的時候,由督導聯(lián)合各方面進行實際的校內預評估,形成新的意見和建議,幫助各單位、各機構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從而從各方面提高教學質量。
由此可見,這里“督評一體化”不是簡單的把督導和評估兩項工作疊加在一起,由校內督導機構負責評估、進行評估材料的收集、制定;而是由校內督導機構牽頭,研究評估指標,結合本校實際,把評估對高校的抽象的要求,提煉成高校自我發(fā)展的目標,并腳踏實地的向目標提出的要求發(fā)展。
采取督評一體的校內督導機制,不僅有助于校內督導打開工作的新局面,切實落實督導的作用;同時可以使得評估工作不再是一項突擊任務,而是一個細水長流、真正融入到高校各項工作中的過程,從而達到高校教學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宗旨。
關鍵詞:荷蘭;高等教育評估;制度
荷蘭的高等教育一貫以其上乘的質量和鮮明的國際化特點享譽全球,而這與荷蘭全國性的法律和質量監(jiān)控體系密不可分。一方面,荷蘭的教育文化科學部負責有關教育方面的立法,保證荷蘭政府每年撥出大筆資金支持高等教育,為荷蘭教育保持世界領先地位提供強有力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荷蘭設有全國性的教育質量監(jiān)控體系,保證了所有高校的專業(yè)教學都能達到同樣的質量標準,從而構成了國際上頗具代表性的四大質量保障模式之一。
一、荷蘭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的形成
荷蘭高等教育由13所大學、85所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HBO)和1所公開大學組成,其中有3所私立大學、77所私人管理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經過二戰(zhàn)后多年的結構調整和規(guī)模擴張,1995年荷蘭高等教育入學率已超過50%。為了解決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大量問題,80年代荷蘭先后出臺了《開放大學法》、《大學教育法》(修訂)和《高等職業(yè)教育法》,是各類高校成為在國家法律框架下運作的自治體。
(一)荷蘭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形成的背景
1.高等教育大眾化凸現(xiàn)的質量問題。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荷蘭采取了拓展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政策,較快地實現(xiàn)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由于當時高等教育是免費的,因此國家預算受到了相當?shù)膲毫?,同時出現(xiàn)了高等教育質量下降問題,并普遍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最后導致荷蘭政府在1985年下決心推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制度的改革。
2.高等教育體系不盡合理。荷蘭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產生于20世紀60-70年代,但當時機構小而多,缺乏競爭力,培養(yǎng)出的畢業(yè)生不能適應社會需求。而且常規(guī)大學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缺乏聯(lián)系。
3.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不適合。荷蘭的高等教育管理采用中央集權模式。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質量保障運動的發(fā)展和高等教育不斷趨于國際化,荷蘭政府和高等教育界都意識到中央集權管理的諸多弊端,開始進行體制改革。政府越來越多地給高校以管理和經費使用方面的自治權,同時要求高等教育機構必須向社會證明其質量是合乎要求的。
4.高等教育國際化也要求高校有更高的教學質量。世界國際化趨勢愈演愈烈,尤其在歐洲,隨著歐盟的建立和歐洲國家一體化進程的加速,荷蘭開始反思如何適應新的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000年初,荷蘭教育文化科學大臣赫爾曼斯發(fā)表了有關“荷蘭國際化教育”的公開信,提出要把公民國際素質的提高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體現(xiàn),作為使荷蘭在未來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促使荷蘭今后獲得更大利益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荷蘭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的形成過程
1985年,荷蘭政府發(fā)表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政策白皮書《高等教育:自治與質量》。該白皮書認為,對高等教育實行中央控制的傳統(tǒng)做法因統(tǒng)得過細過死,使許多高校難以順暢運行;高校也沒有對它們自身的活動直接負責,致使大學管理效率低下。文件強調,質量和質量評價是高校自身的責任,正規(guī)的質量控制系統(tǒng)的形成是高校自我調節(jié)轉軌的重要條件,建議給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權,通過發(fā)展一種有追溯效力的質量控制系統(tǒng),改善大學、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開放大學之間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有效性。
在最初的計劃中,高等學校負責內部的評估,而校外的評估由另外一個校外組織——高等教育視導團(IHO)負責。高等教育視導團是隸屬于教育、文化和科學部的官方機構。自20世紀、90年代起,高等教育視導團不再直接評估高校,而是擔負起對大學協(xié)會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聯(lián)合會的校外評估工作及高等學校的后繼評估工作進行再評。估,即對荷蘭大學協(xié)會和荷蘭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協(xié)會的評估活動及高等學校的后繼評估工作(即整改情況)實施評估檢查。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元評估”(meta-evaluator)。
1988年,荷蘭大學協(xié)會(VSUN)開始對教學實施校外評估的項目,并在1993年加入了對科研工作的校外評估。大學協(xié)會主要負責教學質量評估和科研質量評估。各大學的執(zhí)行委員會自主決定哪一個授予學位的專業(yè)接受既定的同行評審小組的評價,如果涉及到跨學科的問題,則通過院長、系主任與執(zhí)行委員會商討解決。
1990年,荷蘭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聯(lián)合會(HBO-Read)開始對非大學部分的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狀況實施校外評估。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聯(lián)合會的評估限制在教學方面。其評估結果將直接提供給荷蘭教育、文化和科學部參考,并列入相關的議程。
2000年11月,教育、文化和科學部成立了荷蘭高等教育鑒定委員會。該委員會在2001年9月發(fā)表的最終報告《激勵、實現(xiàn)和提高》指出,當前的質量評估制度所起的作用并不令人滿意,鑒定機制的引入并不是對當前評估制度的修改,而是作為一種新制度,對荷蘭高等教育中現(xiàn)有的和新設立的課程質量進行監(jiān)控。2002年荷蘭高等教育引入鑒定機制的法案被議會通過。荷蘭現(xiàn)在正在籌建國家鑒定機構(NAO),試圖對高等教育中現(xiàn)有的和新設立的學位課程進行監(jiān)控,使所有課程都達到規(guī)定的質量。鑒定是質量保障體系(質量管理、質量評估和質量鑒定)中的最后一步,鑒定必須以質量評估為基礎,但它本身并不進行評估。其主要作用在于去證明和鑒定外部評估的有效性,并授予質量鑒定證明
二、荷蘭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制度的基本特點
(一)評估體系的組成
荷蘭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由大學協(xié)會(VSNU)、大學行為指引(PIU)、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協(xié)會(HBO-Raad)三個部分組成。
1.大學協(xié)會(VSNU),主要對大學的教學和科研質量進行校外評估。大學協(xié)會內部設立的視察委員會,由5-7名成員組成。以專家為主,它每5年對大學進行一次例行視察,重點對各個學科進行檢查,通過查閱大學的文件和資料,訪談教師等對學科的教育質量進行評估。轉貼于
2.大學行為指引(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the University sector)。在新的法律框架影響下,荷蘭各大學普遍采用了一套內部質量控制的新系統(tǒng):學院內部教育質量分析模式(AMOS)。該模式依據(jù)大學協(xié)會有關行為指引的內部數(shù)據(jù)設計而成,包括學生注冊質量,學生變動質量(如輟學比例),畢業(yè)生質量,員工質量,教育機構質量,教育改革質量。該系統(tǒng)內的次變項:專業(yè)的相關課程,畢業(yè)和第一份工作之間的平均周期,n年之后的平均薪水,雇主對畢業(yè)生的評價,n年后博士學位獲得者的百分比,每年博士學位數(shù)。
3.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協(xié)會(HBO—Raad),主要對非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狀況進行評估。該協(xié)會發(fā)展了一種“扇形”的質量評估方法,包括外部考察、內部自我評估和外部再考察等環(huán)節(jié);它負責組織有關評估會議,組織獨立的考察小組,出版評估的年度報告和建立教育活動的信息系統(tǒng)。其評估結果將直接提供荷蘭教育科學部參考,并列入相關的議程。從總體上看,為高職學院和全國范圍的公共質量評估系統(tǒng)建立的這個體系是相當新的,因而也有一個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
(二)評估的基本程序
荷蘭高等教育質量評估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由院系進行的自我評估和同行通過現(xiàn)場訪問進行的校外評估。
1.自評。自評的目的不僅是為同行專家的現(xiàn)場評估作準備,更是為了激起高等學校內部評估的管理體制。自評的內容包括目的與目標、課程、教學、畢業(yè)生質量、師資水平、國際化與對外聯(lián)系等方面。自評報告是以用于收集數(shù)據(jù)資料的清單為基礎,但此清單既不采用績效指標也不是一系列的標準和準則,因為學位課程的評估是以它的使命和目標為基礎的。
2.同行評估。大學在接受同行評估時,要呈報本校研究情況及所有研究計劃的研究狀況等材料。同行評審小組的成員是由參評學科的院長們根據(jù)一定的標準提名,由荷蘭大學協(xié)會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聯(lián)合會任命。評估專家包括荷蘭和國外的本學科專家、1名雇主代表、1名教育專家;大學的學科評估中還包括1名學生。評估小組一般對所評估的學校進行為期7天的現(xiàn)場訪問。并根據(jù)上報材料,從四個方面對有關研究計劃進行評估,即學術活動的開展、數(shù)量、學術與社會的關系及學術前景。評估小組就這四個方面進行打分,然后撰寫一份報告,指出各參評的授予學位的專業(yè)以及整個學科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如果報告的結果是要求高校采取進一步行動,則高校的管理部門必須說明它將對結果作出什么反應,且改進后必須適時向部長匯報,如果部長認為高校的努力還達不到標準,他就有權力采取措施,例如,減少撥款或拒絕進一步的課程注冊等。
(三)評估的基本特點
1.政府在高校評估中仍擔任著宏觀指導作用。荷蘭高校負責內部評估,外部評估則由荷蘭大學協(xié)會、高等職業(yè)教育學院聯(lián)合會兩個非官方機構負責,但這并不意味著荷蘭政府脫離具體的評估活動,政府雖不直接插手評估,但并未放棄通過特殊的方式參與評估,發(fā)揮政府的指導作用。隸屬于政府的高等教育視導團就是代表政府負責對這兩個機構所實施的校外評估及高校后續(xù)評估過程中的合法性進行監(jiān)督、復查,并通報教育文化和科學部。
2.評估結果與教育行政撥款不掛鉤。政府和高等教育機構就評估內容達成了一致,即教學質量評估必須形成報告并公開發(fā)表以增加教學質量的透明度。不過,評估結果不排序,也不與教育行政撥款直接掛鉤。這是因為:一方面,評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提高高等教育體系自我管理的功能;另一方面,荷蘭在高等教育管理上實行中央集權管理模式,中央政府在國家和社會中擔任重要的職責和角色。雖然有時公共經費會削減,也會實行分權,但經費上對高等教育的供給被認為是政府的職責,政府撥款占高校收入的90%。
3.教學評估與科研評估相分離。究其原因,
(1)研究評估比起教學評估有更悠久的傳統(tǒng)。研究者也習慣于由同行評估。就研究而言,已成立了國家學術協(xié)會對學者的研究活動進行互評,但卻還沒有成立一個有關教學的學術協(xié)會。(2)研究評估所需的專家不同于教學評估所需的專家,在研究評估中,需要被評估領域的同行專家,而對于教學評仿而言,則需要又對該領域有著廣泛了解的專家。(3)如果教學評估和研究評估一起進行,就需要一個龐大的委員會,操作起來較困難。
4.評估機構具有嚴謹?shù)慕M織制度。為了使評估順利、有序、有效地開展,荷蘭大學協(xié)會在綜合了政府、大學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后,對教育教學評估的目的、原則、過程及評估機構等作了嚴格、明確的規(guī)定。
三、對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制度的啟示
(一)在評估過程中應給予自評更多的優(yōu)先權
學校如果將自評工作作為提高自己質量的手段,那么應付專家委員會評估的意味就淡了。自評是標準化的,學校不能測量自己。自評只是為學校做出質量水平的定義搭建了一個框架,幫助學校了解自己距戰(zhàn)略上的任務和目標還有多遠。另外,自評還會為學校的發(fā)展構建一個行動計劃。定性地看,自評應該更加強調研究學習,分析過程的任務、目標、價值、優(yōu)勢和弱勢。所以自評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為學校的教學提供承諾、有效的方法以繼續(xù)質量保證過程。目前,在我國高等教育評估中自評僅僅作為應付專家入校檢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把自評與提高自身教學質量結合起來。加強學校對自評的認識和努力對我國教育教學評估至關重要。
為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管理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保障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根據(jù)高等教育新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結合學校實際,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目標
建立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目標是保證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借鑒國內其他高校經驗,結合我校辦學實際,根據(jù)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圍繞質量控制過程,合理選擇了相應的指標體系,并協(xié)調各種保障要素,確保提高教學質量這一終極目標的實現(xiàn)。
二、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原則
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建立,是保障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手段,是一項全方位、全程性的質量管理系統(tǒng)工程,這一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涉及到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帶有鮮明的導向性。因此,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各項指標體系確定必須遵循規(guī)范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獎懲結合的優(yōu)勞優(yōu)酬性等原則,克服隨意性,力求該體系的制度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
三、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能
學校督導室是學校獨立設置的教學監(jiān)控、評估機構,是監(jiān)控體系運行的職能部門。
教務處是學校教學管理的職能部門,負有在監(jiān)控體系對教學工作進行布置、檢查、管理、指導等職能,同時也負有對監(jiān)控、評估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整改和建設的職責。教務處還要積極支持和配合督導開展教學監(jiān)控與評估工作。
學工處是學校學生管理的職能部門,要積極主動參與和學生有關的教學質量檢查和評估工作,要與督導室、教務處及系等教學部門積極配合,在穩(wěn)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等方面發(fā)揮本部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各系在監(jiān)控體系中主要行使下列職能:
1.根據(jù)學校下達的教學評估文件和工作布署作出本單位的評估計劃,依據(jù)學校的教學質量監(jiān)控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評估標準,開展評教、評管、評學工作;也可依據(jù)學校的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標準,制定符合本單位學科、專業(yè)等特點的指標體系及評估標準(報送督導室備案),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
2.依據(jù)學校制定的指標體系,負責對本單位教學工作進行自評,以及優(yōu)秀教學單位的申報;
3.負責對本單位教師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自行完成教學質量等級的初步確定;
4.負責組織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與效果的評估;
5.對本單位評估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與建設措施,實現(xiàn)“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目標;
四、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主要內容
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包括:教學目標監(jiān)控、教學過程監(jiān)控、教學結果監(jiān)控。
(一)教學目標監(jiān)控。市場對人才知識結構與技能的需求往往是動態(tài)的,因而如何根據(jù)市場需要調整教學內容與培養(yǎng)目標,為用人單位輸送合格人才,是學校的立足之本。目標監(jiān)控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市場人才需求的預測及畢業(yè)生質量跟蹤調查的結果,來規(guī)劃與調整各系的專業(yè)方向和培養(yǎng)目標,指導各系正確制訂人才培養(yǎng)方案與教學大綱,并監(jiān)督實施情況。
(二)教學過程監(jiān)控
1、教學常規(guī)檢查。各系負責日常教學檢查,教務處負責對日常教學檢查的監(jiān)督與指導,對教學檢查的結果向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匯報。并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組織好每學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學質量全面檢查。
2、聽課。由督導室制定聽課制度并監(jiān)督執(zhí)行,各系、各部門應按規(guī)定組織聽課、并將聽課情況交督導室備案。
3、教研室活動。教研室要按學校要求組織教研室活動,應每星期至少
轉貼于
組織一次集體備課,活動記錄由各系負責檢查,每月檢查一次,學校負責抽查。
4、學生意見反饋。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各系教學督導組采取隨時和定期相結合,個別訪談與召開座談會相結合,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反饋到相關部門和老師,并報督導室備案。督導室不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
5、教學經驗交流與講課比賽。系每學期、學校每年應舉辦一次教學經驗交流會。系每年舉行一次講課比賽,并推薦參加學校講課比賽的老師。學校每年舉行一次講課比賽,講課比賽成績作為晉升職稱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6、其他。實驗、實訓是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監(jiān)控系統(tǒng)重點關注。教務處在期中、期末教學檢查中,對實驗課開出率、質量,實訓落實情況進行檢查,通過專業(yè)技能測試,檢驗實驗、實訓效果。
五、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的保障制度
由八個方面的教學質量監(jiān)控制度構成。
1、教學檢查制度。常規(guī)教學管理,每學期開展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學檢查,期初主要檢查教學文件和教輔材料的準備情況。期中主要檢查教師教學計劃執(zhí)行情況。期末主要檢查教師教學計劃的完成情況。總體來說,教學檢查覆蓋教師教學的備課、課堂講授、作業(yè)批改、實驗實習、輔導答疑、考試、閱卷、試卷分析、畢業(yè)設計、畢業(yè)論文等教學全過程。
2、教師準入制度。所有新教師進校必須符合學校教師準入條件。新進教師上課,應履行試講報批手續(xù),確定其是否具備任課能力。其程序是,由擔任課程的系提出用人意見,報教務處。由教務處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審批。
3、聽課制度。校級領導、系主任及行政部門中層干部深入教學第一線定期聽課、督查教學過程,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老教師聽課對新教師起到督導的作用,新教師通過聽課掌握教學的基本技巧,學會如何上好一堂課。
學校設有督導室,各教學系設立系教學督導組,在學生中聘任教學信息員,形成一支健全的教學督導隊伍并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
4、教師考核制度。建立教師考核制度,通過學生評教、教師評教、督導評教及系考核組考核等方面,對每一位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做出合理的評價。
5、信息反饋制度。建立一條學生、教師、督導教學評教體系,針對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處理。
尊敬的各位領導:
首先感謝各位來我校指導工作。
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讓每一位學生成才、讓每一位教師成功、讓每一位家長滿意”為宗旨,緊扣目標任務,走“內涵發(fā)展、科學發(fā)展、特色發(fā)展”之路,努力打好“管理、教研、特色”三張牌,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教育教學碩果累累。2008年我校被陽新縣第一中學授予為“優(yōu)質生源基地學校”,07、08、09年連續(xù)被黃石市教育局授予“教育質量優(yōu)秀學?!?。
我校注重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先后派老師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省級骨干教師培訓。今年暑假我們還聘請了華中師大博士生導師教授來我校給老師們傳授新的教學理念。我校全體教師積極參加教科研研究活動,成績突出,被教育局授予“中小學學科教研基地”,被評為“語文學科教研基地”和“綜合理科教研基地”。近兩年我校共承擔省級科研課題2項、市級科研課題4項、縣級科研課題8項,取得省市縣科研成果9項、在省市縣各級報刊60余篇,有3名教師在陽新縣教育局組織的說課評比中榮獲一等獎,9名教師榮獲二等獎。通過師德師風培訓、業(yè)務學習,教師隊伍愛崗敬業(yè)精神和業(yè)務素質大為提高。學校涌現(xiàn)出市級優(yōu)秀教師1名;縣級模范教師3名,縣級師德標兵4名,縣級學科帶頭人5名。學校連續(xù)三年被評為“教學評估先進單位”、“年度目標綜合考核先進單位”。
2011年是我縣教育系統(tǒng)的“管理提升年、督導評估年”,我們學校一班人決心借“提升年、評估年”的東風,戮力同心,以身作則,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弘揚一種精神 ---“服務精神” 。
教育即是服務,領導要為教師、教育教學服務,教師要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服務,學校要為社會、家長、學生提供最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并把這種服務精神轉化成為愛和責任,轉化為敬業(yè)和奉獻,滲透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從而贏得干群和諧、師生和諧、家校和諧乃至于社會和諧。
二是打造一個工程 ---名師帶動工程。
第一,開展拜師學藝活動。青年教師自己選擇最佩服的骨干教師做導師,由學校舉行拜師會,師徒簽訂“協(xié)議書”。第二,學校要對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加強培養(yǎng)。第三,加強對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骨干教師的管理與使用。要求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必須完成“四個一”的任務:帶好一個徒弟,承擔一項課題, 舉行一節(jié)示范課,做一次學術講座。并每年舉辦一次“名師教學研討會”。第四,學期末,學校對“四個一”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獎勵,并設立教壇新秀獎、伯樂獎、人梯獎,鼓勵教師積極進取,追求卓越。
三是強化一種理念---新課程理念。
堅持教改,強化教研,以校本教研為基礎,以遠程教育資源為平臺,推進教學改革,更新觀念,學校以教師為本,教師以學生為本,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是營造一種氛圍---積極、健康、向上。
要營造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環(huán)境氛圍, 高標準規(guī)劃校園文化、綠化、硬化,建設要一次到位,今冬要落實好校園規(guī)劃,校容校貌整理要做到“四化”(即凈化、硬化、綠化、美化),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xiàn)“四性”(即教育性、知識性、藝術性和趣味性),最終建設目標要達到三園(即樂園、花園、學園)模式建設標準,從學校實際出發(fā),突出學校特色。
五是突出一個“第一”---安全第一。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合作學習;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習小組為教學基本組織形式,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協(xié)調互動共同完成具有一定目標導向的學習任務的教學活動。合作學習設計包括:合作學習目標設計;合作學習內容設計;外合作學習策略方法;合作學習管理設計;合作學習評價設計。
一、農村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
云南的農村小學大都地處偏遠山區(qū),許多專業(yè)人才不愿意前往,師資力量薄弱,導致了教學方法局限、教學效果一般、教學質量難以上去。合作學習是近年來教育領域提倡的重要教學方法,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已得到普遍推廣,也取得了明顯效果。從筆者所在學校的情況看,通過觀察和交流,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語文教師無論在公開課或者常規(guī)課堂中,整節(jié)課使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情況不存在,只是偶爾在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會用到分小組合作競爭學習的形式。但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在課堂上隨性為之,并不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以合作學習的思維來設計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初衷。教師采取此方式的目的主要是著眼于想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活躍課堂氛圍而為,并不是為了促進了學生認知的發(fā)展、情感的融合、人格的升華。所以,雖然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新課程改革中得到推廣,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并沒有從策略上、從實踐上落實到我們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
農村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可以總結為如下方面:
(一)認識問題
第一,對合作學習內涵認識不清。在教師的理解中,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生簡單地分為幾個小組,讓這幾組學生分別完成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其實就是一種形式化的教學方式,通常認為小組討論和匯報就是合作學習。
第二,對合作學習的目標認識片面。教師通常能夠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學術性教學目標的設置,卻較容易忽視合作學習的合作技能目標的設置。
第三,課前缺乏準備,課上帶有較強的隨意性。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認為真正的合作學習策略要花費大量的準備時間,教師平日教學活動瑣碎紛雜,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為一堂常規(guī)課做準備,所以在同常教學中盡量不使用合作學習法。即使在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使用到合作學習法,也是突發(fā)的,事前無準備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想到哪里說到哪里,不能深入問題。
(二)合作學習策略問題
第一,對合作學習的策略使用單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諸多策略知之甚少,較常運用的合作學習策略比較單一和隨便,通常拘泥于組內簡單的討論和表達討論結果,各小組比賽的方式。
第二,合作學習法使用難度大。教師表示在人數(shù)眾多的課堂采用合作學習策略控制難度大,不切合實際,這樣的教學方法只適用于二三十人的小班教學,并且對教師本身的素質要求很高。
第三,教師擔心合作學習法會影響教學效果。采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容易導致課堂流于形式,學生對知識點的關注降低,原本只需短短幾分鐘就能講授清楚的內容,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法可能用上一節(jié)課,并且收到的效果不如講授法收效明顯,實在是費時費力又收效甚微。
第四,對合作學習的效果缺乏反思。一掌運用合作學習法的課上完之后即認為課程已經結束,缺乏對課堂效果的反思和改進這一循環(huán)過程。
(三)合作學習管理問題
第一,對合作學習的管理隨意。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忽視對學生的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對學生合作學習的評價也帶有強烈的隨意性,表揚突出學生,忽略了大多數(shù)的學生。
第二,現(xiàn)今教育體制的限制。在如今,應試教育仍占主導,衡量教師與學生的仍是分數(shù),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衡量缺乏有效的評估策略。教師認為,采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或許對學生情感的升華和人格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現(xiàn)有的教學評估系統(tǒng)并不能有效評價這些方面的價值,教師寧愿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提高學生的成績上。
二、農村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改進對策
盡管在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境里使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困難重重,但是通過筆者對這些存在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認為只要對合作學習策略進行改進,使之貼合教學實際,把合作學習推廣進小學語文課堂是可行的。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重視課前準備
準備階段設計包括三個部分:內容選擇、目標設計和方法選擇三個大塊。
內容選擇方面,課文在選擇時,仍以識字與寫字為重點,向以閱讀、表達為重點轉移。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蘊含在課文中。例如,《秋天來了》、《美麗的鄉(xiāng)村》、《我愛我的祖國》、《人類的朋友》等課文都可以作為選擇內容。合作學習的目標設計分為:學術性目標和合作性目標。兩個目標應具體、明確、清晰地反映教學意圖或教學需求,一般用句子的方式加以陳述,其中主要包括行為(學生將表現(xiàn)什么樣的可觀察行為)、條件(在什么具體情況下)和標準(說明期望學生表現(xiàn)行為的優(yōu)良程度)三個方面。合作性讀寫一體化法、切塊拼接法改進型法、合作性沖突法、小組探究法、成績分陣法比較適合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在我們教學中,應具體根據(jù)教師掌握方法情況和學生接受情況來定。
(二)設計合理的合作學習方法策略
結合小學生的年齡、認知、表達以及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教材內容等方面情況,可以設計五個版塊的教學模式與方法:
(1)生字詞通關。由于生字詞是固定的知識點,適合運用的合作學習策略主要有游戲競賽法。第一,全班教學;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字詞,并講解其中需要注意區(qū)分的字,較難理解的詞,這一環(huán)節(jié)約為20-30分鐘。第二,小組學習。每個小組的任務是要求組內所有成員掌握教師課堂上講過的內容及幫助同伴掌握,建議小組成員兩兩配對學習,相互檢查、核對,教師巡回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約為15分鐘左右。第三,兩兩配對測驗。在對方的監(jiān)督下,表現(xiàn)自己學到了什么,互相打分,約為10分鐘。第四,小組競賽。由教師來考核,可以通過搶答、聽寫等方式考核各組成員,教師評分,約為20分鐘。第五,評分獎勵。分別計算各小組和組員得分,分小組獎勵和組員獎勵。教師應關注到每一個細小的進步,但不鼓勵組間惡性競爭,應擴大獎勵范圍,這一環(huán)節(jié)約為10分鐘。在進行這種教學方法之前,要定好評分細則。安排兩課時。
(2)主題探討。課文往往是根據(jù)主題來安排的,反映的是圍繞主題的各方面,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學生有必要對主題進行了解。運用的合作學習策略為:切塊拼接法改進型。第一,課前準備。預習單元內容,查閱與主題相關的知識。第二,小組討論。每一個組圍繞主題討論與主題相關的話題,用發(fā)散型思維歸納出予主題,時間為10分鐘。第三,小組討論子主題。把歸納出的子主題匯總到一起,然后分配給各組一個或兩個子主題進行討論,每組成員積極發(fā)言。教師在旁監(jiān)督、指導,時間為15分鐘。第四,學習小組匯報。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時間為10分鐘。第五,點評。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成果點評每個小組,時間不超過5分鐘。安排一課時。
(3)課文品讀。有的教師認為大量的閱讀內容糅合到兩節(jié)課來教學,是不太現(xiàn)實的,事實上,運用合作學習策略,不但能完成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的理解。選擇的合作學習策略為:合作性讀寫一體化和合作性沖突法。合作性讀寫一體化法:第一,學生閱讀材料,輪流分析文章結構、復述故事情節(jié)。小組內兩人搭檔,互相監(jiān)督測試,約15分鐘。第二,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整理。教師根據(jù)閱讀材料提出一系列子問題,學生討論并整理答案,約25分鐘。第三,教師主持,學生交流每個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匯總的觀點是豐富的、多角度的,約30分鐘。第四,教師對閱讀內容進行總結,約為10分鐘。安排兩課時。
(4)綜合學習活動。綜合學習活動一般合作學習策略為:小組探究法。第一,確定探究課題和分組。教師提出一個要探究的課題,激發(fā)學生討論完成總課題需要設立的子課題,根據(jù)學生對子課題的興趣分組,確保重要題目有人選,選題不重復。第二,制定小組探究計劃。分配任務到每個成員,責任到人,可采用“任務單”方式。第三,開展探究。學生可單獨或配對收集分析評價信息并得出結論,之后,小組分享知識。第四,準備最終報告。教師與學生商議并指導學生的籌備工作。第五,呈現(xiàn)最終報告。匯報時盡量簡潔清楚,運用多種視聽手段。第六,評價成績。評價學生在學習任務中表現(xiàn)出來的高層次思維水平,通常采用教師評估和學生評估相結合的方法。安排一課時。
(5)習作。合作學習策略為:合作性讀寫一體化。教師先對作文的主題做一個概括分析,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組內每個成員應對題目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其他成員相應地補充和修正意見,最后獨立成文。學生把測驗和作文等分數(shù)轉換成小組的總分,教師根據(jù)小組分數(shù)進行獎勵。安排一課時。
(三)合理運用合作學習課堂管理方法
合作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的一個區(qū)別就是學生不再固定于座位上,而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積極的活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的活動領域不能再局限于講臺這一方天地,而是教室這一廣闊的空間。在很多情況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xiàn)場的觀察和余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教師的非正式現(xiàn)場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在小組活動開展得比較順利的情況下,教師不能置之不理,要給予成功的小組及時的肯定。第二,在小組對任務還不清楚的情況下,教師要耐心、反復地向學生說明任務的內容及操作程序。第三,在小組討論的聲音過大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挑選小組中的一人做噪音監(jiān)督員,促進全組積極而小聲地合作,或讓學生位置移近,小聲交談。如果小組討論聲音變小,則應給予及時表揚;第四,在小組出現(xiàn)沖突的情況下。如果分歧是適當?shù)模梢酝苿佑懻撨M一步展開;沖突時間過長則會影響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干預和指導。第五,在小組提前完成任務的情況下,教師應檢驗他們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務。是,教師可以采取一些備用活動,比如讓小組幫助其他組完成任務、反思小組行為、自由活動等,前提是不能影響他人。第六,在小組討論偏離主題的情況下,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制止,并為小組討論提供及時的幫助和點撥,讓其回到原來的話題。
參考文獻
[1] 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