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科研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任務型語言教學含義步驟要求觀念問題效果
英語新課程改革猶如一股颶風,滌蕩著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催生著嶄新的教育理念和
模式,《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中,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fā),倡導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等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本文主要就“任務型語言教學”方式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及存在的一些問題作一些思索,以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學的需要。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含義
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的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通過運用語言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就。任務型語言教學在“輸入與互動”的理論基礎上,強調語言在交際活動中使用的結果,而不是單純關注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筆者認為,英語課堂中語言教學的任務就是在“變化性互動”的各項活動中而形成的。學生通過可以理解的輸入與輸出的“對語性互動”,來完成教師設計的各項任務,進而產生語言運用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為學而用,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它是一種以語言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是語言交際教學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也是一種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學習過程。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步驟
任務型語言教學有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前任務、任務環(huán)和后任務。
1、前任務
前任務就是教師引入任務,即使學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務情景的氛圍中,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能力狀態(tài),觸發(fā)學生完成任務的迫切需要,此時學生就進入了學生模式的“參與任務”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BookⅡ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isc?時,教師出示“不良社會公德”的宣傳畫或播放制作的“不良社會公德”的圖片內容問學生:Whatshouldwedo?誘導學生說:wecansay:Wouldyoumind(not)…?couldyouplease(not)…?
將學生分成兩組,準備一些小紙條,在紙條上面寫一些動作,每組輪流讓一人上講臺來抽取紙條,在本組的同學幫助下完成紙條上的任務(必須使用英語)。
2、任務環(huán)
任務環(huán)就是在任務實現(xiàn)后,學生能進入到學習新知識環(huán)節(jié)。在學習新知識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學習的內容不是隨意的,而是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來進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習環(huán)節(jié)完全讓學生自主學習,很難把握好方向。這就需要教師根據事先設計好的任務,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步驟進行學習。
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BookⅡ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時,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教師宣布明天是學校開放日,到時會有多位外校的教師和家長到校觀摩。小組討論:需要做哪些工作,并將所需要的內容列表(為學校開放日做準備)。
3、后任務
后任務就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新知識后,還必須對其進行鞏固。在對新的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熟練之前,學生是很難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因而要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結合任務,共同進行對話交流等活動,能對學生新知識的掌握,起到很好的鞏固作用。在學生對新知識基本掌握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相似的、具備新知識點遷移的活動情景,供學生自主運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形成新知識遷移,達到活用的關鍵。對于教師來說,主要是起組織點撥作用,并對其進行評價,使學生獲得一種發(fā)展自我的成功體驗。
例如:教學《新目標英語》BookⅡUnit7Wouldyoumindturningdownthemusic時,通過以上學生帶著各種任務進行合作學習后,請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看哪組細致,評出等級獎勵。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對老師的要求
(1)教師要用流利的口語。
任務型語言教學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能按照課本和準備好的教案上課。他們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而必須從“演講者”變成“交流者”,必須能夠在課堂中用流利的英語與學生自然地交流。這樣才能下達清楚的命令,適時引導,提出建議。
(2)教師要調控管理課堂。
任務型語言教學給教師的課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務完成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調控。比如,確定參與任務的人數,雖然課前有所準備,但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發(fā)生變化。
(3)教師要及時解決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任務完成的效果。對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使學生在語言交際中得到鍛煉。
(4)教師要適時評價結果。
有人說,“評價之于教學,猶春風之于花木?!比欢?,教師設計活動時往往會忽略對活動結果的激勵。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結果應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可因任務而異,有口頭形式的鼓勵,有小組或班級及時評比,有的要具有觀賞性和持久性等。
(5)教師要投入真正情感。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要求師生平等交流、相互合作,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應充分體現(xiàn)伙伴關系,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更多的是鼓勵、平等和寬容,而不是命令式或強制式。并且,教師不能有任何偏向,不要總是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忽略了差生。另外,教師要有良好的教態(tài)和體態(tài)。
四、應用任務型語言教學要解決的幾個觀念問題
1、教師要跨越狹隘的科學界限,建立起“大學科”的觀念。如果將外語教學理解為僅僅是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訓練,必然對思維訓練、對審美情趣熏陶、對自然和社會知識的擴展、對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情感體驗置于不顧,甚至會覺得它們浪費學習時間。這種觀念在保證語言訓練時間的表象下,學習環(huán)境的內容豐富性,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被削弱,教育情景的浸潤被降低了。
2、學生需要以自己速度接受語言。大部分的教科書要求學習者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掌握規(guī)定的內容。這可能對學習者造成壓力。任務型的學習活動為學習者提供大量的接觸英語的機會,但允許學習者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吸收和產出的語言。它打破狹隘的單目標意識,允許學生有個沉默階段,允許他們在有把握時才輸出語言。
3、語言學習過程的嘗試與錯誤是有價值的。學生語言學習是一個嘗試與糾錯的過程。嘗試中的錯誤往往是學習發(fā)生的標志。錯誤的語言可能是學生的“中介語”,這個“中介語”系統(tǒng)一直處于向目標語系統(tǒng)的變動當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假設,積極地嘗試使用語言,促使他的“中介語”系統(tǒng)的形成和發(fā)展。任務型的活動重在信息的傳遞和做成事情,語言形式是第二位的,這在無形中鼓勵了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他們的語言經驗,如果他們能有機會接觸正確的語言形式,他們的“中介語”系統(tǒng)會自然地朝著目標語系統(tǒng)改進。
4、沉默不等于沒學習。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前期,學習者可能有一個沉默階段。學生可以在情景中理解語言,可以順利地完成任務,但他們可能說不出來。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可能迫切希望看到學生會說外語,并將此作為學習發(fā)生的證據。教師如果沒有在一節(jié)課內教“會”幾個單詞和句子,他們也會有未盡職責的內心壓力。事實上,沉默不等于無知,學生可能是在內部加工和理解所聽到的東西,當他們有了足夠的語言輸入,有話可說的時候,他就會開口的。
五、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效果
長期以來,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教師,多數是遵循傳統(tǒng)教學模式。如何改變這種模式,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通過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踐證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但高漲且還持久,并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同程度地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筆者任教的班級,不但英語成績在學校同學科評比中獨占熬頭,而且還有幾位基礎好、語言能力強的同學當上業(yè)余英語導游。
綜上所術,選擇恰當的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是《新課標英語》的要求,也是大勢所需。在新課程改革的機遇與挑戰(zhàn)面前,作為基礎教育一線的英語教師,我們要提倡課堂研究,大膽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進一步朝著教學藝術化的高水平、高境界邁進。
[參考文獻]
1.《選擇“任務型”教學途徑,在英語學科中實施素質教育》趙淑紅
2.《英語任務型教學之我見》于森
3.《初中英語教學的情趣教育初探》新課程教育網
要想改變我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首先要改變之前的教育觀念[2],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科學實驗教學,同時也要明確教學目標。小學階段是人生中最好奇好動的時期,對于動手的課程小學生會有很大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這點,合理制定教學方案,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究科學實驗的原理,使他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學到知識。不過教師還要督促小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記得自己的任務,使他們在玩的時候學到知識,這樣也可以更好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建立健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體系
教師在進行科學實驗教學的時候,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建立健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體系。教師首先要把教學教材中的的各個知識點進行充分的研究,確保在教學工程中不會遺漏知識點。其次,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完善教學內容與方法[3],使小學生更快的接受與掌握科學實驗。最后,教師要將上述兩點相結合,綜合考慮,逐步完成小學科學實驗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還要激發(fā)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們在課余生活中也積極地尋找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總結經驗與方法,最終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內容滲入到小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對種子的發(fā)芽實驗的教學中,根據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采用與學生對話的方式,循循善誘,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開展積極地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提出問題、實驗猜測、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以及驗證推測的途徑,有序的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工作,最終很好的落實教學目的。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
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時候,要與小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不能只在講臺上講解實驗原理。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一定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制作教學方案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學生的喜好,依據學生的喜好合理制定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掌握程度,進行不同的指導,以鼓勵學生為主,提高他們對科學實驗的興趣,保證小學生可以配合教師的工作,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總結實驗結果,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培養(yǎng)小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4],指導小學生在科學實驗中不要怕失敗,要在失敗中總結經驗,不斷地去改進試驗方法,最終掌握科學實驗的方法。
(四)結語
論文關鍵詞: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現(xiàn)狀調查分析
教育科研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辦學水平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重要增長點,在服務學校教育改革發(fā)展決策、開展教學研究、總結推廣教學成果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作為大學辦學的主體,教師的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辦學水平,因此,培養(yǎng)“科研型”教師,提高大學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科研能力并促進其專業(yè)成長.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意義重大。
在前一階段地方高校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主題活動中,高等教育研究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從承擔的工作出發(fā),提出以課題研究為實踐活動載體,努力構建學校發(fā)展的支撐體系,提高服務發(fā)展的能力水平。通過運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學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工作的現(xiàn)狀,了解教師的真實想法和建議.以期找準影響和制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發(fā)展中的突出問題,為學校教育事業(yè)更好更快地發(fā)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依據。
一、問卷調查總體情況
本案例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調查對象為教學部門和管理部門的教職工。其占全校專任教師總數59.8%。調查對象職稱結構分布情況如圖l所示,其中擔任行政職務的有18.5%,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的占29.8%。共發(fā)放問卷313份,回收答卷284份,有效問卷27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8%調查內容主要圍繞“教師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的價值”、“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選題和方向”、“當前制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的主要因素”和“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應重點解決哪些問題”等方面展開,共設有13個選擇題,1個開放性問題。在回收的284份問卷中,有116~q問卷就如何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參與人數占42.2%(以有效問卷為基數)。
1.教師教育科研的能力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職稱結構、教學管理工作對教育科研能力存在影響。從職稱結構與參與課題研究情況看,如圖1所示,在省級或校級課題中,負責人是教授或副教授的比例遠高于講師、助教,其中教授、副教授分別有60.O%和29.5%主持省級課題,講師、助教分別只有6.1%和6.7%,這反映出教育科研與教師的成長密切相關。青年教師在成長中參與科研活動,可以積累經驗、打下研究基礎。27.2%的講師和45.6%的助教未參與課題研究.反映出這部分青年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尚未形成、經驗欠缺。這就要求注重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學科帶頭人的引領,形成研究團隊。
調查顯示了擔任教學管理工作與教育科研的關系。29.8%的從事教學管理人員中。包括有院系主任、教研室(實驗室)主任和專兼職教學管理人員,承擔或參與各類課題研究的比例均高于總體水平,如圖2所示。這一數據反映出他們在教學管理中關注問題、善于探究。
針對“您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什么成果?”的問題。有29.1%被調查者回答“沒有教科研成果或發(fā)表過文章”.這其中講師占33.8%、助教占55%,如圖3所示。這說明地方高校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還比較薄弱。教育科研成果太少,已成為影響地方高校教師教育科研素質的重要因素。
針對目前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的積極性.6.9%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和教學研
2.教育科研的價值認識
對于“您認為所承擔的研究是否具有針對性,能解決教育教學改革和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或對教學改革有積極作用?”“您所取得的成果能否得到推廣運用,發(fā)揮出示范作用?”的問題,70.9%的被調查者認為“所承擔的研究具有針對性。能解決教育教學改革和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或對教學改革有促進作用”,52.7%的被調查者認為“所取得的成果能夠得到推廣運用.發(fā)揮出示范作用”。這組數據說明大多數教師能夠真正認識到開展科研對學校的發(fā)展和對提高自身水平及教學質量的意義。
3.教育科研的影響因素
針對“制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的主要因素”這一問題。61.5%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學任務繁重”是制約他們教育科研能力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49.8%的被調查者指出“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也是制約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47.6%的被調查者認為“缺少學術帶頭人和課題組織者”。從總體情況來看,影響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的前三位依次為:教學任務繁重、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缺少學術帶頭人和課題組織者。由于沒有時間對實證資料收集整理.加之學校在教育科研工作量計算、教育科研和教學成果獎勵政策等方面對教育科研工作激勵作用不夠.難以調動廣大教師從事教育科研和開展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再者在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常常是單兵作戰(zhàn),如何把想法付諸行動,困難重重。
4.教育科研的保障條件。
如何處理好教學與教育科研的關系.結合教學進行教育科研?針對“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應重點解決哪些問題”,61.5%的被調查者認為應加大教育科研資助力度;5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完善激勵機制:另有55.6%的被調查者認為應加強研究團隊建設。
在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導方面,調查顯示,62.5%的被調查者認為“課題指南對教育科研選題有指導作用”;7.3%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作用”;而30.2%的被調查者表示“沒有看到,說不清楚”。51.6%的被調查者認為《高教研究》和《高教信息》以及網站平臺對開展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有幫助:¨.6%的被調查者認為“沒什么作用”:36.7%的被調查者“沒有看過,不知道”。69.8%的被調查者了解我?,F(xiàn)有的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項目申報的途徑;有30.2%的被調查者表示“不了解”。這組數據說明,大多數教師在開展教育科研時需要一些指導和幫助。作為教育科研管理部門,應科學規(guī)劃和引導。
二、教育科研現(xiàn)狀:不容樂觀
從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地方高校教師教育科研不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還滯后于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步伐,教師教育科研現(xiàn)狀不容樂觀,問卷反映出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教育科研能力不強。
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強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滯后.教育理論素養(yǎng)不高,問題與研究意識比較淡薄,導致開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欠缺。
2.教育科研氛圍不濃。
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加之教育科研與教師職稱晉升方面的政策失衡。不少教師認為教學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是硬任務,教育科研是軟指標,另有部分人認為在高校擴招之后,教學任務繁重,教學工作量大,相當多的教師整天陷于備課、上課等具體的教學事務中,無暇從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對教育科研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廣泛參與性。
3.教育科研意識淡薄。
教育科研意識的強弱與教師對教育科研價值的認識及自身教育科研素質緊密相關。雖然大多數教師能夠認識到教育科研價值和實踐意義,但在觀念上仍存在著忽視教育科研的現(xiàn)象,認為教育科研屬于教學行為,教育科研無非搞些教學改革,與“科研”沒有關系,僅在晉升職稱時要開具從事教研的證明時才給予關注。有的認為工科院校做教育科研難以形成一定的水平.認為其取得成果的學術價值、社會價值或實踐意義比不上自然科學研究。
4.教育科研保障條件不夠。
教育科研保障條件包括經費的投入,相關制度與激勵機制等。良好的條件是教育科研順利進行的保障。現(xiàn)實中存在的科研經費欠缺、制度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科研的順利開展,對于學校整體水平的提升影響很大。
三、思考和認識
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因素.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實力普遍還不夠強。隨著“質量工程”的提出和實施,指導和推動人才培養(yǎng)教學改革實踐、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高校自身發(fā)展都要求地方高校加強教育科研。而教育科研是一項長期的艱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何改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現(xiàn)狀,提高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可以從學校和教師自身兩個角度人手。
1.正確認識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
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的定位要以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學校要正確認識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通過教育科研,促進教學改革。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科研工作,樹立“科研興校”的思想.將教育科研與科研同等看待。并將教育科研列入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并由校領導負責將具體落實到學校工作計劃中去,從制度上加以保障。
2.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教育科研資助力度。
地方高校多是教學型高校,在工作中強調以教學為中心.雖然也能夠認識到教育科研對于促進教學以及提升辦學水平的積極作用,但是能夠用于教育科研的經費在學??傊С鲋械谋壤€是很少的,加之由于實力有限,獲得高級別的項目不多,這就容易使得一些具有科研和教改價值的項目無法正常實施,因此在教育科研項目上要有專項和充足的經費加以保障。
3.完善對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
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對教育科研工
作及其研究成果轉化的政策性支持、制度性獎勵和宣傳推廣工作。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在了解制約學校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的主要因素后.需要清理和修訂現(xiàn)有的規(guī)章制度.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教育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為教育科研培育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將教師教育科研與院系考核、教研組考核、教師評聘掛鉤;可以設立青年基金項目,鼓勵扶持青年教師成為研究者。培養(yǎng)研究型教師:通過組織開展“教學示范”、“論文評選”、“成果表彰”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多方面展示教師的科研能力;同時給予積極參與科研活動或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相應的獎勵,從而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
4.不斷充實和強化教育科研工作體系.完善教育科研工作體系。
教育科研工作離不開規(guī)劃和引導.我們要逐步實行課題分層分級管理,加強課題校院(系)二級管理、過程管理,健全從學校到二級單位的教育科研網絡.調動廣大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形成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教育科研隊伍.加強應用研究。作為課題管理部門,要不斷加強對課題研究的規(guī)劃。必要時實施“一對一”的課題指導計劃,不斷提高服務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發(fā)展教育科研機構,加強基礎研究,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學術與應用逐步實現(xiàn)一體化.在服務教育決策、組織教改實驗、開展教學研究、總結推廣教學成果、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教育改革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5.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師必備的素質
從教師角度來講,要確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目標,制訂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增強開展研究的自覺性。要將教育科研看成是促進自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專業(yè)化要求教師不僅是教育者,還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既是專業(yè)業(yè)務尖子,體現(xiàn)學科專業(yè)化,又要具備教育科學素養(yǎng)。在教學中高校教師應提高研究意識,注重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具體來說:
(1)樹立教學與科研相統(tǒng)一的思想。大學作為一個文化實體和學術組織,其特點是以高深知識的繼承、傳播、發(fā)展、轉化和利用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有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獨特機構。教學與科研作為大學的兩大基本職能,兩者不能相脫離。教師要打破純教書的傳統(tǒng)思想,應做“善于思考的實踐者”,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深刻、嚴謹的思考,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在科研上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將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統(tǒng)一起來,通過科研促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課題研究突出實效性和針對性,凸顯地域性。課題研究目的在于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是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現(xiàn)實素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反思、善于總結。教育科研的選題和方向的確定都要從實踐出發(fā),力求解決實際問題,開展校本研究,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一)課程設置的問題
各大高校為適應社會對外語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并且為了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開設了多種復合專業(yè)。而這些課程的疊加,更是增加了課程教學的難度,同時又降低了對純語種學習的要求。語言學的學習既有理論研究,又有實際的應用。這種復合專業(yè)課程的開設減少了英語語言學的課時,會導致學生無法在規(guī)定課時內學到相應的內容,教師在課程的教授上也會缺乏詳細性和系統(tǒng)性。長此以往,教學質量便得不到保障,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的目的也無法真正實現(xiàn)。
(二)教學理念和內容的缺陷
課程的設置體現(xiàn)高校教學理念。很多高校的教師僅僅把語言當作是交流工具,根本無法深入挖掘語言的魅力。與此同時,高校選擇的英語語言學教材內容多且難度大,這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喪失了學習的信心。教師也難以很好地向學生詮釋教材的內容。語言本就是兼具深度和廣度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因此,英語語言學課程難度較大,偏向于理論性、抽象性,內容枯燥。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沒有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教師仍是純粹講授教材,學生被動學習,更是讓英語語言學枯燥乏味。學生會覺得該門課程毫無實用性,不愿意學,進而老師也不愿意教授。如此惡性循環(huán),語言學的發(fā)展會越來越緩慢。
(三)教學方法尚有不足
除了上述問題,教學方法也還存在缺陷?,F(xiàn)階段,我國的英語教學還是沿襲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的課堂參與受到限制,課堂顯得枯燥無趣。眾所周知,只有在活躍的語言環(huán)境下,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英語教學的作用,有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因此,高校英語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結合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與英語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突破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的瓶頸,改變英語理論知識與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只有從改善教學方法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英語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課程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行教學目標的要求,并且一味地灌輸知識會造成學生的厭倦情緒和排斥心理,最終致使教師的辛勤教學失去意義,學生成績得不到提高。
二、針對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出的改革設想
(一)更新教學觀念,活躍教學氣氛
教師應該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協(xié)助者。自從開展素質教育以來,我國在教育方面投入巨額資金,就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該更加關注教育理論的動態(tài),及時更新教學方式,拓寬事業(yè),學會換位思考,認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系,探究能夠最有效地幫助學生學到知識的教學模式。課堂是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的主要場所。教師在課堂之上只知道不停地把知識往外拿,卻沒有了解學生接受的情況,沒有交流就沒有了解,不與學生進行互動,就永遠不會知道學生在想些什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打破教師拿、學生接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多給學生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第一,可以營造出活躍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才有可能積極、自覺地參與學習。第二,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對于錯誤的理論和解答要及時采取合理的引導,重點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和思維方式。第三,教師要退居到引導者的地位,積極促成學生間的語言交流,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互動式學習為主要方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模式、以教師教學為輔助動力的英語教學。
(二)慎重選擇教材,創(chuàng)新評估形式
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教材,同時還要考慮到該教材的實用性,選取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教學材料,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這門學科的魅力。只有達到以上各項條件的教材,才能承載英語教學實用性和理論性相結合的要求,在傳達教學知識點的基礎之上,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通俗化的語言,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另外,還要積極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以往的教學評價方式,主要是以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yōu)槌霭l(fā)點,忽略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激勵以及學生學習方法的調整。因此,教師要及時調整課堂評價重心,以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主,增加對學生日常學習表現(xiàn)的評估,包括課后作業(yè)、課堂參與情況、課外實踐活動等。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條件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數字設備在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實際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遵循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原則,深入研究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式,為英語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條件,以學生的訴求為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要目標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英語教學課堂提供,生動有趣的教學素材(音頻、視頻、圖片),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英語教學的實質目標。
三、結束語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授,而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記,課堂效率低下。而如果教師不只用講授法來進行授課,還可以運用其他的方法,變學生的被動吸收為學生的主動求知,這就要求通過語言來啟發(fā)學生一起來看、聽、想和說。筆者在講授圓的周長一節(jié)時,拿了一個圓盤,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來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有的學生拿出繩子量了一下,得出了正確答案。有的學生直接在地上滾動了一圈,同樣也測量出了圓盤的周長。那么,如果不借助外在的工具,教師怎樣來測量圓盤的周長呢?于是筆者就給學生講了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通過實驗得出了一個結論,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14倍,于是就出來了圓周率的概念。這樣通過一步一步地引發(fā)誘導,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其思考能力,還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具有兒童氣息
小學數學教學的語言要做到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兒童氣息,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有滋有味兒,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教師需要運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感染學生,使其受到數學知識的滋養(yǎng),再通過驅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運用一些精彩的導入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如猜謎語、編順口溜等。
三、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要求嚴謹簡約,規(guī)范準確
小學數學學科的語言跟小學語文學科的語言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數學的語言偏重于邏輯性和簡約規(guī)范性。不像語文學科語言那么富有詩情畫意。尤其是數學學科中的概念和公式等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表達方式,要求一字不差,否則就會產生錯誤。如“增加到”和“增加了”就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一個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到了某個程度,一個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某個量,內涵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授課時一定要盡可能地運用普通話教學。而且教師的語言在精準的情況,還要簡潔通俗,干凈利落,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效率。課堂教學只有40分鐘,如何向短短的一節(jié)課要效率,就是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少講或不講與講課內容無關的話。教師要注意自己說話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不能隨意使用日常生活的語言來解釋,從而表達精準的數學知識,更不能出現(xiàn)含糊不清的表述,或翻來覆去地重復說某一個要點。
四、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語言要做到幽默風趣
語言幽默是一種比較高的教學境界,極富有情趣且含義深遠。幽默的教學語言可以讓課堂活躍,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心情舒暢地進行學習并且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具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造愉悅融洽的師生情感,針對學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條件,審題不清和隱含條件而發(fā)生錯誤的方式,就可以運用幽默的語調加調侃“:一定不要因為粗心馬虎走上了牙路哦!”學生一聽就哈哈大笑起來?!把馈迸c“邪”形似,教師看似也因粗心而鬧了笑話,實則是告訴學生粗心審題要不得。幽默的方式的確可以提高批評的效果,讓課堂違紀的學生心悅誠服,能夠開啟學生的智慧,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課堂的效率,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五、教師的無聲語言運用要恰當,做到恰如其分
教師的授課包括“講”和“演”兩個板塊,“講”是有聲語言,而“演”則是無聲語言,包括表情、手勢和體態(tài)等,有一些無聲語言是可以輔助有聲語言做好準備的。作為一名教師,一般一定要有表情,不善于運用表情的人是不可能做一名好教師的。教師的眼睛會說話,可以表達鼓勵、批評、贊成和反對等多種態(tài)度。教師對每一個學生要充滿愛心,用愛的眼神來對待每一個學生,即使批評學生,也可以運用一些警告的目光來進行。數學語言可以傳遞各種信息,尤其是無聲語言,看似無聲勝有聲。使用適當的手勢,鏗鏘有力的語言,可以強化要傳授的數學知識,給課堂增加亮色與活力。不過,教師也要注意一個度,過猶不及。
六、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運用標準的普通話
1.給詩文配畫,提筆繪畫在行動的積極參與上,欣賞音樂不如演唱歌曲。同樣道理,展示畫面不如動筆繪畫。試想,在語文課上能有機會來信手涂鴉,搞點創(chuàng)作,對學生來說這堂課真是一個大大的驚喜。教師要敏感地捕捉教材中適合配畫的篇章,大膽跳脫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運用繪畫的藝術語言對作品相關內容進行再創(chuàng)造,以此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如教授《說“木葉”》時,為區(qū)別“木”、“樹”等意象,只要讓學生根據文中信息,畫出“木”和“樹”,再由學生解釋如此畫的理由,繁瑣的說明及解釋工作便在富有興趣的“涂鴉”中完成了;再如鑒賞《山居秋暝》中的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請同學將松樹、月亮、泉流、溪石等景物畫在紙上,每人畫一幅“山居”的簡筆畫。全班欣賞品評,體味詩歌意境。
2.給文章編劇,扮演角色學生演劇的形式在校園偶有為之,多出現(xiàn)在學校每年校慶、藝術節(jié)、節(jié)假日舉行的活動中。與其臨時抱佛腳只將演劇視為慶典活動的一種點綴,不如把工夫用在平時,與教學相結合,使之成為教師在課堂里采用的一種學習媒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可利用“選擇性定格”理解文學作品。學生自主選擇戲劇場景,并進行一些人物語言表演的設計,在選擇的場景中決定最能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表情、動作或語言,演繹時以定格的形式表達出來。
二、效果及體會
滲透藝術語言的課堂教學閃耀著教與學的智慧和靈感,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呼吸,享受快樂,得到滿足。以往的疑慮和膽怯慢慢消失了,他們在課堂中變得興奮熱烈、躍躍欲試,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形式多樣的藝術語言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形成民主自由的課堂教學氛圍。感情營養(yǎng)的滋養(yǎng)又使學生產生移情作用,不再對周圍的人、事、活動感覺冷淡。點滴的問候替代了冷眼旁觀,彼此的關懷替代了猜疑妒忌,“壞脾氣”、“小心眼”的學生也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融洽了。音樂的欣賞、繪畫的創(chuàng)作、角色的扮演,培養(yǎng)了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提高了藝術素養(yǎng)。在學校組織的藝術周中,學生揮灑著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展示了自我的藝術才華。
三、幾點思考
1.滲透藝術語言的教學手段與常規(guī)教學手段各有所長,要有機結合起來,發(fā)揮互補作用。在教學中是否運用藝術形式、運用何種藝術形式都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做到恰如其分,不矯揉造作;講求實效,不擺花架子。同時,課堂上運用藝術語言,如何與聽、說、讀、寫等活動相結合,也值得深思。
2.防止以視聽形式代替純語言文本對語文教學產生的負面影響。文學作為語言想象藝術,它的優(yōu)勢就在于形象的不確定性、思想的深刻性。與之相反,影視語言具有可視性、確定性的特點,不像文學語言那樣帶有空靈、朦朧的色彩。所以影視語言可能會令文字語言蘊涵的文化底蘊大打折扣甚至蕩然無存。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課堂教學時,違背邏輯的教學語言,會使學生產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誤解,干擾學生正常的思考探求。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語言時,應注意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以邏輯力量引領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二、巧妙構思,在平實的內容講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語言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只是從概念到概念、規(guī)律到規(guī)律地進行教學,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自然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形象生動的語言能化抽象為具體,有利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進而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因此,教師應做到對教學語言巧妙構思,在平實的內容講解中應注入形象化的語言,變深奧為淺顯,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與情感的共鳴。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讓學生思考:人大附中東門位于黃莊路口的南200米處,新中關東門位于人大附中的北400處,如何用圖表示出三者的位置關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馬路看成一條直線,將學校東門等地看作是這條直線上的點,以黃莊路口為原點,1米為單位長度,由南向北的方向為正方向,建立一條數軸(如下圖所示),就可以用數-200和200分別表示附中東門和新中關東門的位置:通過創(chuàng)設恰當的生活化情境,并以形象化的語言既簡潔又清晰地讓學生明白直線上的位置可以用一個數(坐標)來表示。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以“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習慣表示方法將圖豎過來畫。通過利用數軸確定直線上點的位置,而讓學生思考能不能找到一種辦法來確定平面內的點的位置,這樣更能引導學生認識平面內的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
三、精心設計,在枯燥的理論講解中加入風趣的語言生動、形象、富于情趣的教學語言
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尤其是學生對閱讀教學中語言的理解與品味,成了閱讀教學中的的必修課程。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校把它作為一個教學課題進行研究,并和衛(wèi)星教學資源的運用進行整合。
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
學生要改變單一的接受學習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做到有發(fā)現(xiàn)、有提高,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多樣化教學。這種多樣化有效教學方式就是對教學方法的改變。這種改變就是對某種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探索與研究,而研究又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因此,要進行研究,必須學好理論知識。
研究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是理論、實踐、發(fā)展、創(chuàng)造都具備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的機會進行學習。,在學習中,要求每位學生既能積極配合、完成共同任務,又要能獨立承擔分配的個人責任,還要能通過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決組內存在的重要問題,實現(xiàn)班組共同的目標。
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
為了解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語言的理解和品味這一實際難題,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有所得,因此我們必須在運用農遠資源方面和教學方法上都要高度重視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這樣對他形養(yǎng)成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
實際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1、讀透文本,精心設計教案、學案。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充分考慮用什么資源,何時用,何處用,如何呈現(xiàn)。
2、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動態(tài)——學習情緒、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等,及時發(fā)現(xiàn),課后及時寫下教學筆記,便于經驗和理論的積累。
3、通過若干教學案例的反復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提煉出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方法,形成穩(wěn)定的教學模式(這就是研究成果)。
4、研究成果要具有示范性、代表性,即用什么資源——解決什么問題——實現(xiàn)什么目標——有什么特點和規(guī)律。
課堂討論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把課堂討論形式化,不能發(fā)揮討論法應有的功能,降低了課堂效率。本文就語文課堂應該討論哪些問題,如何把握問題討論的時機,如何控制問題討論的節(jié)奏,如何注重對討論結果的評價,做了一些闡述。
【關鍵詞】
選準討論問題 把握討論時機 控制討論節(jié)奏 注重結果評價
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后,課堂討論法成了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往往將課堂討論形式化,結果不僅不能發(fā)揮討論法應用的功能,反而會浪費時間,或者引發(fā)課堂紀律問題,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就課堂討論式進行了一些研究與探索。
一、選準需要討論的問題
目前,語文課堂教學特別是在一些公開教學中,最為普遍的演示就是這么一句話“請同學們討論討論”,不到三五分鐘,討論結束,結果公布,其實就是學生的自說自話。使討論法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審慎地確定哪些問題需要討論,哪些問題不需要討論,這是組織課堂討論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般地說,對于知識性內容的教學,教師講授的效果要比組織討論的效果好。如字音、詞義、文學常識及課文的背景材料等,大都不宜組織討論。在學生對某一學習內容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的情況下,也不宜組織討論。如教學《藤野先生》,要想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什么對“日暮里”“水戶”這兩個地名有那么深刻的印象,但由于學生不了解“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詩句,也不知道“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的事跡,討論就很難展開。因此,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參看有關注釋,進行適當地補充講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憂患意識。
然而那些具有開放性、思辨性、爭論性的教學內容必須組織學生討論。這類問題的討論可以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才能,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队械娜恕烽_頭:“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對這一哲理性詩句的理解不能光靠教師的講解,還應該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展開討論。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從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角度搜集事實材料,印證詩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詩句中蘊含的哲理。
二、把握問題討論的時機
確定了需要討論的問題以后,還要很好地把握討論的時機。同樣的問題放在不同時機去討論,其效果是不同的。那應該怎樣把握時機呢?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二要切合課堂教學情境。比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應根據小說的教學特點,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即組織學生討論:小說在情節(jié)上有什么特點?是如何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情節(jié)安排中有哪些巧合?這些巧合是否在情理之中?是否合乎生活邏輯?待學生基本掌握了情節(jié)特點之后,再繼續(xù)討論:菲利普夫婦的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有何特點?在學生對人物性格有了基本了解后,要進一步討論人物性格生成的社會根源,讓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關系的本質特征。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討論:“我”對叔叔的同情說明了什么?這就要求學生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對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精神狀況做具體分析,學生的思維活動也由此進入新的境界??傊?,這一系列問題討論的組織,都必須依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步步深入,循序漸進。
三、控制問題討論的節(jié)奏
要提高課堂討論的效率,還應當對討論的節(jié)奏進行合理的控制。課堂討論中,教師有時缺乏耐心,討論尚未充分展開就草草收兵,越俎代庖將“答案”和盤托出。這種太快的節(jié)奏往往使討論流于形式。有時討論學生的發(fā)言遠離中心,旁逸斜出,東拉西扯,教師卻聽之任之。這種太慢的節(jié)奏往往造成教學時間的嚴重浪費。討論節(jié)奏的失控必然導致課堂結構失衡,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寧鴻彬老師教學《分馬》一課,在控制課堂討論節(jié)奏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極好的范例。試舉其中幾個教學片段:其一,寧老師要學生給課文加“……的郭全?!钡母睒祟},學生翻書思考后,一個接一個發(fā)言,分別加出了“關心別人勝過關系自己的郭全?!薄捌鹉7稁ь^作用的郭全海”“愛黨愛民的郭全?!薄邦I導有方的郭全?!薄昂腿罕姶虺梢黄墓!钡雀睒祟},并緊扣課文進行解釋。就在仍有學生舉手發(fā)言的時候,寧老師卻宣布:“這個問題我們就討論到此?!逼涠?,寧老師讓學生給“三百來戶人”分類,先是故意不給分類標準,結果自然是五花八門,然后才亮出底牌,告訴學生分類要“明確標準”,并要求學生按“思想覺悟水平的高低”重新分類。學生繼續(xù)討論,意見仍不一致,可寧老師并不著急,直到討論中出現(xiàn)正確意見,眾生點頭表示贊同時,寧老師才說:“很好,咱們就這樣分?!逼淙瑢幚蠋焼枌W生:“這篇課文篇幅不長,卻寫了這么多人,那么采用了什么措施呢?”一個學生回答:“我認為是文章的內容有詳有略。”第二個學生表示贊同第三個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接著發(fā)言:“我認為分了三個等級,一是特別重要的人物,詳寫;二是有一定作用的人物,略寫;三是普通群眾,簡寫?!比齻€學生回答后,寧老師立即加以總結:“說得不錯,就是這樣。”從而迅速結束了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寧鴻彬老師這一課之所以非常成功,能夠依據教學目標,分清主次輕重,有效合理地控制課堂討論節(jié)奏乃其奧秘之一。
四、注重對討論結果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