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心理學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混合方法研究;并行式設計;嵌入式設計;分步遞進式設計
分類號 B841.4
混和方法研究(mixed methods research)被教育和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們稱為繼定量研究范式和質性研究范式之后的教育研究運動的“第三次浪潮”,并且研究者們認為“混合方法研究的時代已經來臨” (Johnson & Onwuegbuzle, 2004)?;旌戏椒ㄑ芯考仁且环N研究設計,也是一種科學探究方法,它通過在一個或一系列的研究中搜集、分析、綜合各種量化和質性資料,深入、全面地理解、揭示所研究的問題(Johnson, Onwuegbuzie, & Turner,2007; Creswell & Clark,2007)。事實上,混合方法研究的思想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初的文化人類學領域的研究中即有所體現。之后,采用此類方法進行的研究逐漸增多,并被冠以各種不同的稱謂,如整合研究、多重方法研究、交叉研究等。直至2004 年底混和方法研究的專題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混合方法研究”這一稱謂被普遍認同,混合方法研究也作為一種新的研究范式引起廣泛關注。
混合方法設計既能將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優(yōu)點集于一身,又能彌補單一方法的缺陷,并從多元視角對所探討的復雜現象做出全面的、支持性的說明和解釋。鑒于教育、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復雜性,在研究中采用混合方法設計來探討其中蘊涵的學習與教學的心理規(guī)律是極其必要的。
雖然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或多或少都在使用混合方法,且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質性資料和量化數據的混合方式(Morse, 1991; Morgan,1998; Sandelowski, 2000; Creswell & Clark, 2007),但是,在“混合”方法的類型的劃分上缺乏邏輯性和共識,使混合流于形式。為了能夠使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者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研究內容來選用最為適宜的混合方式,以充分挖掘質性材料和量化數據的內涵,我們有必要厘清不同的混合設計方式,了解各自的適用條件、具體程序及特點等。以下分別介紹三種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常用的設計方式:并行式設計、嵌入式設計和分步遞進式設計。
1 并行式設計
并行式設計通常是圍繞同一主題,分別采用質性和量化兩種不同的方式來獲得不同類型的、互相補充的數據資料,然后根據這兩類信息,對所探討的核心主題形成更為全面、深入的理解(見圖1)。利用該種設計,研究者既可以直接將研究問題的量化統計結果和質性分析結果加以對比,也可以利用質性資料來驗證量化結果。通常情況下,質和量兩類數據或資料的權重是均衡的,沒有輕重主次之分。
根據質性資料和量化數據的不同混合方式,并行式設計也可以有多種變式,其中最為常用的有三種:聚合模型、數據轉換模型和多水平模型。
圖1 并行式設計
1.1 聚合模型
在聚合模型中,研究者分別搜集、分析同一研究主題的量化數據和質性資料,然后將兩類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進而得出整合的結果(見圖2)。Perry,Dewine,Duffy和Vance(2007)采用并行式設計來研究城市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問題。研究者在對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進行干預之前和之后,分別采用質性方法(訪談)和量化方法(問卷調查)對自我效能感進行考察。量化統計的結果未能發(fā)現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顯著變化,而從質性資料的分析中卻證明了自我效能感的顯著變化。顯然,質性和量化兩種方法的結合使用比常規(guī)的單一研究范式能揭示更為真實的、動態(tài)的進程及結果?!缎睦砑夹g與應用》 2015年第12期 (總第28期)孫文梅 教育心理學研究中的混合方法設計
圖2 并行式設計變式1――聚合模型
1.2 數據轉換模型
數據轉換模型即把一種類型的資料轉換為另一種類型。通常是對搜集的質性資料進行分析后,轉換為量化數據,然后與量化研究所得的數據進行比較;或者將量化數據按照類別或性質轉化為質性資料,進行整合性的解釋(見圖3)。比如,對教師課堂教學錄像及訪談的質性資料進行編碼、賦值,轉換為量化數據,然后與教師教學行為的自我評估量表和學生評估量表數據進行比較,以便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
圖3 并行式設計變式2――數據轉換模型
1.3 多水平模型
在多水平模型中,質性方法或量化方法可分別用于探討一個系統中不同水平的問題,而每一水平上獲得的結果又被整合,用于解釋整個系統的特征(見圖4)。比如,若要探討學校硬件條件建設狀況對學習與教學效果的影響,則可以分別在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不同層面上分別搜集相關數據或資料。在學校層面上,可以用量化方法搜集硬件建設的具體數據。在教師層面上,可以圍繞硬件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等進行訪談,獲得質性資料。在學生層面上,可以通過學習觀問卷、學習興趣問卷、學習策略問卷、學習成績等獲得量化的數據。之后,對上述三個層面的資料數據進行匯總,對學校硬件條件與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
并行式設計作為一種典型的混合方法,其設計模式易于理解,同時收集質性和量化兩類數據,既能揭示不同方面的信息,又能夠相互印證、補充,是一種效率比較高、綜合性比較強的研究設計。但是,在使用該設計時,需要研究者在質性分析和量化統計兩方面都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尤其當量化數據和質性資料二者所得結果不一致時,更需要研究者從方法及其使用過程的科學性、充分性的角度予以關注,并充分挖掘、細化兩類信息的內涵。
圖4 并行式設計變式3――多水平模型
2 嵌入式設計
嵌入式設計通常以一種方法為主、另一種方法為輔,即在一種信息類型的框架下納入另一種信息類型,被納入的信息起到補充、印證的作用(見圖5a和圖5b)。比如,在一個以量化分析為主的研究中,補充一些質性資料來回答某個具體的問題;或者在一個以質性分析為主的研究中,補充部分量化數據來佐證某個結論。尤其在研究中使用單一類型的信息資料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時有些乏力或有失偏頗的情況下,采用嵌入式設計是比較恰當的。
圖5a 量化為主的嵌入式設計
圖5b 質性為主的嵌入式設計
常用的嵌入式設計是在量化數據為主的研究中嵌入質性資料,質性研究主要是針對量化研究中的某些重要主題展開的。因此,下面論述以量化為主的嵌入式設計的兩種典型變式:實驗模型和調查模型。
2.1 實驗模型
在控制精細的實驗設計或者準實驗設計中,通常以量化數據為主。但也可以根據具體情形,在不同的實驗階段嵌入部分質性研究,以補充、豐富量化數據結果(見圖6)。比如,考察閱讀障礙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所采用的自我調控策略時,除了利用各種設備、測量工具等來記錄兒童的閱讀策略、閱讀成績、眼動狀況、閱讀時間等量化數據外,還可以在實驗的不同階段嵌入適當的質性研究??梢栽趯嶒炃皩和蚣议L進行初步的訪談,了解其基本的學習狀況等信息;在實驗過程中記錄兒童的口語報告、表情與動作等;在實驗結束后還可以針對實驗進程中的某些問題進行詢問、追問。所搜集的這些質性材料都可以作為輔助但重要的補充信息,來深入、具體地解釋量化結果。
圖6 嵌入式變式1――實驗模型
2.2 調查模型
當研究者采用多種測評工具進行調查、獲得量化數據并據此探討各研究變量之間的關系時,還可以根據研究目的及調查進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適當地加入質性研究,以更為合理、深入地解釋各種變量間的內在關系的深層機制(見圖7)。
圖7 嵌入式變式2――調查模型比如,欲探討學習策略、遷移意識與遷移成效之間的關系時,研究者可以通過施測學習策略及遷移意識的問卷調查以及考察學生解決遷移問題的成績,來獲得學生的學習策略水平、遷移意識水平以及遷移成績等量化數據。同時,研究者還可以針對所測問卷中的某個具體維度或其中的某一具體題項,提出開放性的問題或進行訪談。若研究者關注遷移意識在遷移成效中的特殊作用,則可以讓學生回答某些開放性問題,如“當你遇到未曾見過的考題時,你通常會怎么做?為什么?”通過分析學生的回答,來進一步充實、擴展問卷調查中有關遷移意識問卷所測得的量化數據的內涵,證實量化數據的效度,同時更為深刻地揭示遷移意識在遷移中的作用機制。Smith(2006)曾采用嵌入式的設計探討職業(yè)學校的教師是否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來調整自己的教學。該研究對6所職業(yè)學校的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得到量化數據,同時又選取11名教師進行深度訪談,以期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補充和支持。
在以量化為主的嵌入式設計中,質性研究何時嵌入呢?這通常要視研究的具體需要而定。既可以在搜集量化數據之前進行初步的質性研究,獲得量化研究所需的條件性或前提性信息;也可以在量化研究之后輔之以質性研究,以深化數據的內涵。若在量化研究的過程中同時搜集質性信息,則可以獲得動態(tài)的、與具體數據相呼應的詳細信息。
與并行式混合設計相比,嵌入式設計雖然也使用質性和量化兩種研究方式,但其中一種研究方式是主要的,另一種起補充、輔助的作用。當研究者無法保證充分的時間和充足的資源來完成一個深入的質性和量化并重的研究時,嵌入式設計是最為適宜的選擇。當然,在使用該類設計時,研究者必須清楚地界定量化和質性兩種研究方法的主次關系。
3 分步遞進式設計
當研究者先采用量化研究(或質性)獲得初步結果后,繼續(xù)采用質性(或量化)研究來進一步深化、提煉前一階段所得結論時,實際上就是在使用分步遞進式的混合設計。與并行式設計相比,分步遞進式設計更強調前后兩種研究的內在連續(xù)性和遞進性。與嵌入式設計相比,分步遞進式設計則強調量化和質性兩種方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根據質與量的不同遞進順序,兩種常用的變式是:先量后質的解釋模型和先質后量的探索模型。
3.1 先量后質的解釋模型
解釋模型是利用質性資料來進一步解釋、印證或擴展量化結果的一種混合設計。其具體操作分兩大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收集和分析量化數據,第二階段是根據量化結果進行質性研究,對量化結果進行印證、深化或解釋(見圖8)。
圖8 分步遞進式變式1――解釋模型
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解釋性模型常用于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用質性資料來解釋量化結果的顯著(或不顯著)性的深層機制,或用于解釋與預期不符的量化結果。在這種情形中,質性研究的主要功能在于深化、細化前一階段的量化結果,對量化結果進行擴展性的、更具說服力的解釋。Aldridge,Fraser和Huang(1999)圍繞班級環(huán)境特點進行一項跨文化研究,關注臺灣和澳大利亞兩個地區(qū)班級環(huán)境差異的影響因素。該研究首先通過問卷調查的量化方法來考察臺灣和澳大利亞兩地的班級環(huán)境在哪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然后根據該量化結果,采用深度訪談的質性方法來解釋其差異的深層原因。
解釋模型還可用于另一種情形,即研究者根據量化研究結果確立具有某類特征的群體,然后對該類群體進行質性研究。在這種情形中,前一階段的量化結果為后續(xù)的質性研究的被試選擇提供了依據,而針對特殊群體所進行的質性研究不僅能夠細化前期的量化結果,而且也能夠揭示量化研究中不易顯現的特殊現象。比如,研究者根據課堂行為問卷調查的量化結果,將學生分為不同的行為表現類型。之后對所感興趣的行為類型(如沖動型)的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進行全程錄像。通過對該錄像進行編碼分析,同時結合家庭訪談、教師訪談等,了解其行為模式的成因、誘發(fā)與維持機制及其對課堂氛圍的影響等,據此擬定干預或訓練方案。
研究者在使用解釋模型時,可以分別在兩個階段使用量化和質性的方法,相對于同時進行質和量的研究而言,更簡便易行;而研究報告也可以相應地分階段呈現,簡明易懂。當然,由于該類設計需要兩個階段,在時間上略有延長。此外,若要針對某類群體進行深入的質性研究,則應在使用該設計之前對樣本問題進行仔細考慮,以免因樣本無效或缺乏而延誤后續(xù)的研究。
3.2 先質后量的探索模型
探索模型是利用量化方法來驗證、修改或精煉前期的質性結果的一種研究設計。其具體操作也分兩大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廣泛收集質性資料,初步建構理論模型或建構類別、編制相應的項目;第二階段是根據質性分析、歸類的結果進行量化研究,進而對質性結果進行修改、充實或印證(圖9)。
圖9 分步遞進式變式2――探索模型
在教育心理學研究中,當開發(fā)某種新的測評工具或確立心理特征的不同類型時,通常都會用到探索性的混合設計。例如,研究者在編制教師“為遷移而教”的調查問卷時,首先需要進行文獻分析,訪談不同類型的教師在教學內容選編、課堂講授策略、作業(yè)布置及反饋方式、學法指導、動機調動等諸多方面的看法,訪談相應的學生群體和主管領導,必要時還應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日記進行分析,以從多個角度獲取教師為遷移而教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同時還要訪談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并對所收集的教師訪談的質性材料進行概括、提煉,初步建構出教師為遷移而教的調查問卷的內容框架或維度。在此基礎上,編制相應的題項,并采用量化方式將各個題項進行合并聚類或刪減,最終編制出符合測量學要求的測評工具。當然,在具體的研究中,可能會多次進行 “質”與“量”的混合,從而編制出一個信效度良好的測評工具。
探索性混合設計與解釋性混合設計一樣,也是一種簡明易懂、簡便易行的設計形式。為了更為有效地利用好這種設計,研究者在研究時段的選擇與組織、被試的選用方面都需要事先作精細安排。
4 小結
表1對以上三種設計進行了簡要對比。可見,每類設計都有自身的獨特性。但是,三類設計并非截然獨立或對立的,也無優(yōu)劣之分。在具體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根據研究的目的,選用適宜的設計類型,也可綜合使用不同類型的混合設計。在選擇不同類型的混合設計時,尤其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1)所選用的混合設計方式能否達到研究目的?是否為最恰當、最有效的方式?(2)研究者自身的專長及具有的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技能水平如何?(3)研究所需的資源,如時間、資金等是否充足?(4)其他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時是搜集有關的資料或數據的最佳時機?質性和量化兩種方法的相對權重如何確定?總之,在使用混合方法研究時,必須準確把握質性和量化的各自特點與功用,遵循其使用的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表1 三種混合方法設計之比較
參考文獻
Aldridge, J. M., Fraser, B. J., & Huang, T. I. (1999). Investigating classroom environments in Taiwan and Australia with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3(1): 48-62.
Creswell, J. W., & Clark, V. P. (2007). Design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Johnson, R. B., & Onwuegbuzle, A. (2004). Mixed methods research: A research paradigm whose time has com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3(7): 12-26.
Johnson, R. B., Onwuegbuzie, A. J., & Turner, L. A. (2007). Toward a definition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1(2): 112-133.
Morgan, D. L. (1998).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pplications to health research.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8(3): 362-376.
Morse, J. M. (1991). Approaches to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methodological triangulation. Nursing Research, 40(2): 120-123.
Sandelowski, M. (2000).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ampling,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in mixedmethod studies. 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 23(3): 246 -255.
【關鍵詞】:思想政治 教育 心理學 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雖然在研究領域有所差異,但兩者在具體工作中的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借鑒對方法規(guī)則。新的歷史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的學習心理學的科學原理,及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心理學有著豐富的內容,可吸取得教育非常之多,其中的認知,個性,態(tài)度,動機,行為原則很多是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緊密相連的。
一、思想教育心理學研究范圍
1,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本身的心理研究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形成過程本身已知的情,意,行的辯證發(fā)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充滿著心理現象和圍繞心理開展的活動。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輸過程心理分析。從信息論的觀點出發(fā),思想政治教育即教育過程中的信息傳遞。 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傳播學家霍福蘭德認知說服理論。許多學者將其引進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治教育的專業(yè)性,可靠性和吸引力,的態(tài)度強度從教育的對象,性格特點,以及心理從如何加強教育方面的合理分析,從信息傳遞的方式的差異分析對教育過程中的影響,以提高教育過程的實施效率。
(2)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機制管理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機制研究重新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動機機制,改變態(tài)度心理自我教育的心理機制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廣泛的心理管理功能,激勵功能,改變態(tài)度,情緒功能,調整功能,心理健康等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影響。心理處理效果是指大多數人在同一場景下一些相同的刺激,產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象。在這個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種心理效應。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學原則,方法。探索教育法的對象的想法要遵循心理學的原則。適應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學原則,心理相容性原則,心理共鳴的原則,心理相互轉換原則和人教學的原則。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心理學心理誘導心理管理刺激,以及心理平衡,心理威懾法。
2,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心理研究,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心理管理體現在個別教育對象的研究心理研究和群體心理研究兩個方面。教育個別對象包括個別教育對象的心理研究,教育對象的學習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研究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及其差異。這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個體心理的影響發(fā)展的內部和外部因素,如遺傳因素,發(fā)展的思維語言的發(fā)展以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揭示了個人的心內部關系理論的發(fā)展和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對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動有著極其一個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人們之間的心理方面的相互陰影,就是人際交往,二十心理學上的整體對個體產生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對
心理學的研究集中在這兩個方面。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研究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本身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代表社會主流意識,許多人在其中的作用,學者和專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或社會楷模。這些角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教育的對象和政治生活的引路人,精神的生活指導,心理問題的顧問。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品質。智力素質,包括良好的認知能力,種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記憶力,強烈的分析研究能力,等等。非智力素質,包括廣泛的有興趣,一個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頑強的意志力,以及良好的性格,技能等。
二、思想政治心理學的應用
1傳遞的感情把握的原則,以提高教育對象的教育感化感情反映客觀事物的主觀評價。在心理學上,它分為情緒和情感,但實際上卻是同樣的心理過程和相同的劃分為更具體的一種心理現象。心境情緒,壓力,激情,道德,理智感,美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客觀物質的基礎上的同時,通過對環(huán)境的影響。在社會互動環(huán)境與對方的感情傳遞,并通過它的外在表現---表達信息。不僅表達接下這個任務是傳達思想,口頭溝通的重量補充手段,互相感染的相互傳遞的人際氛圍。情緒化交互感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這一事件所造成的情感活動,但對方也有類似的經歷和經驗,以及個別成員的吸引力。在一般情況下,情感活動是更加激烈,在對方的經驗和更多的經驗的人際氛圍類似的以及個人的號召力,更強的感情達到感的人際氛圍的轉移轉染的效果越強。思想政治教育傳遞給教育對象已達到改變教育對象思想情感的目的,此外,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改變了表達式,該表達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由文字,聲音來傳達信息。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用這種方式,能夠傳達給教育工作者觸摸教育的內容,同時培育自己的教育對象接受教育的經驗和體會,以及個人語音,面部,身體表達技能,提高對教育對象的感化作用。
2把握的原則認知的發(fā)生,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認知人們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意義。心理學認為人類認知的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的其它組分。通常是外部的信息后,才超過心理活動,以形成一個清晰的了解。思想政治治教育,教育活動,以傳達相同的信息需要去通過上述過程對人的心靈能產生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應當遵守信息的作用,在各方面的認知加工原理,以優(yōu)化教育信息。首先,要優(yōu)化的感覺和知覺的信息介紹。感覺和知覺的連接查看聽覺信息的顏色,大小,強度,清晰度等有一定的適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視覺大小的信息合適的顏色,聽聲音洪亮,清晰,準確的信息可使受教育者有一個更好的接收效果。其次,我們必須優(yōu)化注意力和記憶力信息處理。注意穩(wěn)定性和分散性,只有在一個穩(wěn)定的票據人類心臟兩者作進一步處理,否則會忽略心理器官。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是良好的事業(yè),重點注意保持教育的對象,也能及時關注的對象的注意力已轉向教育。基于過程分為瞬間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記憶規(guī)律是瞬間記憶一個事件后,可以轉換成短期記憶,短期記憶可以重復等后轉化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和有經驗的接觸有助于提高提取效率。教育對象注意思想教育過程中應適當重復的重要信息,并盡可能接近教育的對象增強教育的對象體驗,以保持記憶的教育信息。最后,以優(yōu)先加工在思維和想象力的信息。思維和想象力的認知活動先進的階段,反映了深層次的信息處理,既不同的信息處理策略和行動模式。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用正確的思維策略和合理的想象力,激發(fā)和引導教育對象獲得的信息,以加深了解教育信息的處理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在主張教育轉變思維,改變行為的同時,通過教育心理學塑造行為的原則,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將直接實現獎懲加強和間接環(huán)境觀察學習,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范圍內,領導行為的方向,通過建立獎勵和懲罰等手段加強良好的環(huán)境中,間接的觀察學習,行為,文化,從而加強促進積極的行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學實踐需要的基礎上,研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各種實際問題。如在各種所有制形式,各種社會形態(tài)并存的分配,在世界多樣化
文化,政治意識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現有的思想成長的挑戰(zhàn)。這樣的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和紀律面對社會生活和思想的多樣性和其自己的優(yōu)勢矛盾的要求。這既為思想政治社會現實教育心理學提供了很多實際方法,但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我們需要繼續(xù)探索和超越,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自身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辛辰. 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所存爭議和問題的幾點思考[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S2)
[2] 張云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關鍵詞:聲樂心理學;聲樂教育;聲樂心理學的應用
聲樂教育是目前音樂教育中最具影響力的教育方向,聲樂教育與其他音樂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聲樂的樂器就是人身上的器官,練好聲樂的關鍵在于心理引導。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聲樂心理學,并在聲樂教育中運用聲樂心理學知識,促進聲樂教學的發(fā)展。
1 什么是聲樂心理學
聲樂心理學是一門運用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來研究在聲樂活動中人的心理活動的學科。它產生于聲樂藝術實踐活動,也為聲樂藝術的實踐活動服務,還為聲樂系統理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 聲樂心理學在聲樂教育中的運用
2.1 聲樂心理學在聲樂教育中應當注意的因素
1、教師因素。首先與其他課堂相比聲樂教學有其特殊之處。普通課堂都采用集體授課的方法,但是由于聲樂的特殊性,只能采用一對一的授課才會有效果,聲樂課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所以這就要求聲樂教師要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聲音特點,對待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和授課技巧,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其次教師的水平對學生的成績具有很大的影響,一個三流的教師很難教出一流的學生。所以聲樂教師在教授學生聲樂知識的同時也應當不斷學習、不斷充電,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
2、學生因素。心理學研究得出一項重要結論,就是學生個體差異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差異,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學生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性別差異。性別差異是學生最基本的差異,它會對學生的聲樂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男生和女生除了生理上的差別外,他們在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在聲樂教學中應當注意這些差異,并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性別差異對個人的學習和工作的選擇并沒有多大的影響,擺脫社會偏見的影響。
(2)學生的智力差異。學生的智力水平直接決定了學生領悟聲樂知識的速度和深度。因此在聲樂教育中,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的智力差異,對于學習能力強、聽一遍就會的學生就可以講快一點;而那些學習能力比較弱、反應比較慢的學生就要慢條斯理的講,對于一些比較難理解的知識可以多講幾遍。
除了上述認知能力以外,認知風格也是智力因素的重要內容。所謂認知風格就是個人對信息加工的方式。比如,有的學生喜歡聽教師講,希望教師可以多講一點;有的學生卻喜歡自己思考;有的學生遇到問題喜歡和他人討論;有的同學遇到問題喜歡自己鉆研。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當注意這種差異,對待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總體水平。
(3)其他差異。除了上述主要差異外,還有許多生活習慣或者思維習慣上的差異,也會給聲樂教育帶來影響。比如,學習聲樂的動機、對聲樂的興趣、學生的情緒特征以及學生的意志力。這些都會對聲樂教育產生重要影響,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這些因素。
2.2 聲樂心理學在聲樂教育中的具體運用
1.心理反應論。
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認為,一個歌唱家在演唱時聲音,除了受天賦影響外,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精神狀態(tài)、健康情況、心情、信心。除了帕瓦羅蒂以外,許多歌唱家都有這樣的認識,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會左右歌唱的欲望和歌唱的聲音;如果精神狀態(tài)良好,就會激發(fā)歌唱家歌唱的欲望,其聲音也是輕松自如、優(yōu)美動聽的。所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調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在歌唱時,始終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保證聲音不走樣,發(fā)揮出最好的水平。
2.調控論。
(1)感覺調控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聲音,來感覺學生喉嚨的松緊、發(fā)聲的力度、發(fā)聲的位置等信息。然后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向學生指出錯誤之處并范唱,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得到教師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去感覺自己存在的問題。反復進行幾次就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3]。
(2)意志調控論。意志活動總是表現在唱歌活動中,人的口、舌頭、咽喉、肺是發(fā)生的器官,而協調這些不同的器官發(fā)出聲來,就是唱歌的意志。歌唱活動其實就是在用意志控制這些發(fā)聲器官的活動,控制哪些器官活動大、哪些器官活動小,通過反復練習,最終對它們的活動達到精準調控。
所以教師和學生應當發(fā)揮調控論的指導作用,精確調控發(fā)聲器官和感覺器官,不斷提高歌唱水平。
3.注意誘導論。
注意是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在聲樂教育中也有重要地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首先學生必須注意聽教師的示范和講解,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發(fā)聲動作,其次教師也應當注意學生的歌唱行為。由此可見注意貫穿歌唱活動的始終,是掌握演唱技巧和發(fā)聲技巧的重要前提。而注意這種品質在每個學生身上表現的也不盡相同,比如有些學生容易注意轉移,有些學生可以注意很長時間。實踐證明只有注意品質好的學生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好的成績。所以學生應當積極培養(yǎng)自己的注意品質,提高注意集中程度和集中時間。
3 結論
聲樂心理學作為一門聲樂學科中的基礎理論學科,不但對每個學生的學生有重大作用,更是促進我國聲樂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因此,在日常聲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聲樂心理學,用聲樂心理學去指導聲樂學生的聲樂學習,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樹立因材施教的意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陳亞娟.聲樂心理學在聲樂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10(05):15-16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效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普遍性、廣泛性和深刻性影響著、改造著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和課程改革的大面積實施,在教師不斷轉變觀念以適應新形勢發(fā)展的情況下,“回歸課堂,回歸基礎”的呼聲越來越高.
積極開發(fā)和有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合理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注重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本文將以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為例,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作以闡釋.
一、信息技術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應用
精心設計的導入能觸動學生心弦,使學生情緒高漲,精神振奮,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吸引無意注意,關注學習內容
巧妙獨特的課堂導入,在教學伊始就能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 它能通過教學刺激的新異、強調及情趣等因素,迅速地抑制學生課前產生的與課堂學習無關的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把心收到課堂學習中來,產生鮮明而清晰的學習反應,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獲得良好的學習開端.
案例1 “時分的認識”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鐘表世界去轉一轉,高興嗎?
生:高興.
播放視頻:屏幕上出現一家很大的鐘表商店,老師在畫面里出現. 鐘表店一樓的墻面上掛滿了石英鐘,柜臺里還放著許多小鬧鐘,貨架上也擺著許多鐘,地上還立著一米多高的大鐘……
師:再請同學們跟老師到二樓看一看.
繼續(xù)播放:屏幕上仍然出現二樓滿屋子擺滿鐘表的畫面,這時所有的鐘面都指向早上8點,并同時發(fā)出了各種報時的聲音……
學生有的表情平靜,有的睜大眼睛找著,有的發(fā)出了“哇,太漂亮了”的聲音.
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鐘表,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鐘表,學習與時間有關的知識.
這個導入是展示鐘表店的一段錄像,可以說獨具匠心,起到了集中學生注意力、關注學習內容的作用. 雖然二年級學生對鐘表并不陌生,但大多數同學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多時鐘. 上課伊始,就被畫面上大大小小、琳瑯滿目的時鐘深深震撼了. 此起彼伏的報時聲,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給學生的聽覺以強有力的沖擊,使其注意力不自覺地集中在畫面上. 3分鐘后學生就進入探索鐘面奧秘的學習中去了,小組里熱烈地展開了關于“鐘面上有什么”的討論.
(二)啟迪學生思維,促進積極思考
“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 有經驗的教師經常設計一些學生亟待解決,但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又無法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引入新課,并激發(fā)出學生探究知識的懸念、疑問、矛盾.
案例2 “展望奧運,預測成績”(統計圖表綜合應用課)導入
師: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 這段錄像記錄的是你們沒有上學時我們國家發(fā)生的一件讓世人矚目的大事,你們想看嗎?(播放成功申辦奧運的錄像片段)
教師看到大家都非常興奮,隨即便問:誰來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中國在2001年7月13日成功申辦奧運的場面,全國人民都非常高興,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師:說得好,再來看一組圖片,看看你們知不知道這是什么.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館、青島奧運村、國家體育場館(鳥巢). 這是我們國家為了2008年奧運會建造的世界領先水平的現代化體育場館. 到現在為止,奧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基本準備就緒,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現在距離開幕式還有324天.
師:我想知道,此時此刻,關于在我們國家舉辦第29屆奧運會,你最關注或最期待的是什么呢?
生1:能不能到現場去看比賽.
生2:××運動員能不能拿金牌.
生3:中國能取得什么樣的成績.
師:我也和你們一樣,最關心的還是我們國家2008年奧運會上的成績如何. 那么,你們能不能大膽預測一下,我們國家在這次奧運會上會取得怎樣的成績?
……
師:口氣不小,憑什么說第一?(主場、以往的成績)你們都是從我們國家占優(yōu)勢的角度進行分析的(圍繞著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東道主的地位等). 大家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我們能不能比較客觀地從數學這個角度圍繞一些數據對比賽結果進行預測呢?這節(jié)課就用我們學過的統計知識共同對我們國家2008奧運的成績進行展望和預測. (出示課題:展望奧運 預測成績)
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觀看與奧運會有關的錄像和圖片,及時地與學生對話,從而引出共同關注的話題“這次北京奧運會我們國家的成績會怎么樣呢”. 這樣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而且運用已有的經驗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通過教師的評價,又感到同學們的回答沒有很強的說服力. 這時,教師開始點撥:“用我們學過的統計知識理性地對我國奧運成績進行預測. ”這樣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很快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從而自覺地對與解決問題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形成聯想,并以此目的為方向監(jiān)控、調整自己的學習,整理自己的思路,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起到了定向的作用. 在這一過程中,多媒體的作用得到了凸顯.
二、信息技術在數學德育滲透中的應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 ”在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不容忽視. 而信息技術憑借著自身的優(yōu)勢,在這一領域同樣可以發(fā)揮獨特的作用.
案例3 軸對稱圖形(片段)
1. 創(chuàng)設情境誘導美
教師用計算機呈現生活中的一些軸對稱圖形,有自然景觀、建筑物體、剪紙藝術、圖案設計等,讓學生在美的欣賞中產生探究欲望.
2. 動手操作體驗美
指導學生剪出具有對稱性的蝴蝶、松樹、花等美麗的圖案,可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3. 舉例內化建構美
教師請學生列舉生活中軸對稱圖形,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4. 豐富實踐創(chuàng)造美
請學生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自己創(chuàng)造設計軸對稱圖案.
5. 閱讀拓展欣賞美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一文,播放一些軸對稱的建筑、窗花剪紙等.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數學的“再創(chuàng)造”來進行審美教育. 這種“再創(chuàng)造”能充分暴露學生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獨有的嘗試性探索過程,這樣的過程使學生飽嘗了數學創(chuàng)造美的甘甜. 上述教學過程以“誘導美――體驗美――建構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為主線,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感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整個過程寓智于美,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孜孜以求地遨游;寓情于美,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移情”和“共鳴”,融知、情、意、行的教育于一體,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 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飽滿,師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而信息技術扮演了美的使者的角色,借助這一媒介,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素材得以完美呈現.
三、信息技術在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中的應用
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他們生活經歷中與客觀環(huán)境不斷接觸而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 心理學研究證明,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幾何材料的操作,有利于空間觀念的形成和鞏固. 教學中注意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擺一擺等實踐活動逐步形成幾何形體的表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而多媒體技術借助聲、光、影像等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在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中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
案例4 平移和旋轉(片段)
1.呈現生活原型,嘗試分類
教師多媒體顯示:纜車、升降電梯、風車和吊扇,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它們的運動都相同嗎?你能把它們分類嗎?學生嘗試分類,將升降電梯與纜車歸為一類,因為它們都是平平直直地直走;風車和吊扇是一類,因為它們是在固定地旋轉.
2. 觀察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教師在投影儀上用小房子紙片代替電梯在方格紙上作歪歪斜斜的向上運動.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電梯是這樣運動的嗎?那你們說說它是怎么運動的?并要求學生用手勢表示風車、電梯、吊扇、纜車的運動.
3. 舉例應用內化,強化表象
請學生列舉生活中見到的平移或旋轉現象.
4. 激活生活經驗,理解體驗
教師在多媒體上顯示小朋友熟悉的旋轉物體:風車、風扇、摩天輪和時鐘. 讓學生思考比較:它們的旋轉方向都相同嗎?在比較、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指出,像摩天輪與時鐘的旋轉稱為順時針方向,像風車與風扇旋轉的方向與它相反,稱為逆時針方向. 并要求學生用肢體動作在座位上做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的旋轉.
5.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思考
投影出示一條小船,船頭停有一只紅鳥,船尾停有一只藍鳥. 當小船平移運動一段距離以后船停了下來. 兩只小鳥為誰經過的路長一點而爭吵起來. 究竟誰經過的路長一點呢?學生獨立思考后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藍鳥經過的路長,有的說紅鳥經過的路長,還有的說一樣長. 學生之間展開了爭論,課堂掀起了.
6. 變式啟發(fā)深化,自主建構
大家想一想,如果小鳥停在船的其他地方,經過的路又是多少呢?學生進行第二次熱烈討論. 有的觀察船頭,有的觀察船尾,有的觀察船中……學生經過全面觀察和演示驗證發(fā)現,無論哪個點都平移了8個點. 進而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7. 欣賞設計制作,激發(fā)創(chuàng)造
多媒體上顯示各種色彩鮮艷而且學生熟悉的如奧運五環(huán)、紫荊花的圖案,然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運用平移或旋轉創(chuàng)造具有個人特色的圖案.
數學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學生基本上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的思維能力是與直觀想象聯系在一起的,兒童常先通過行為來認識客觀世界,然后漸漸地用圖的方法,相對地不再依賴于行為了,最后進入符號語言階段,不僅離開了動作,而且離開了對圖的依賴. 上述教學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構建了豐富多彩的幾何活動,從多方面給學生提供了數學思維的視角. 隨著有關圖形、位置、變換和空間推理技能的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以逐步建立. 在這里,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已有認知結構主動地和有選擇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構其意義. 從本質上來說,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建構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的過程,他們帶著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數學學習活動,并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 思維在操作實踐中引發(fā),創(chuàng)新在交流展示中閃現,情感在評價反思中升華,有效地磨礪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培養(yǎng).
數學教育,只有充分尊重并讀懂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了解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了解學生的思維、興趣、稟賦、傾向時,才是根植于學生心靈深處的教育. 當教師把課堂向學生開放時,我們開放的不僅僅是形式主義,更是內在思維狀態(tài)的一種開放. 而這樣的開放需要教師做到:一是根據學生實際學情,適當重組教材;二是激活學生的原創(chuàng)思維,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憑借其特有的優(yōu)勢,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又一個更為有生命力的課堂. 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大放異彩,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愿繼續(xù)潛心鉆研,尋找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更完美的契合點,更好地促進教學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秋海.數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中學物理;教學手段
本人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做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努力結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反復鉆研教材,區(qū)分教學重點,認清主要和本質的東西,同時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材進行分析加工,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采用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形式進行教學。
一、利用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學生思維
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利用適當的實驗去引導學生觀察和探究,是我們教師教好物理,學生學好物理的關鍵。在初二學生學習物理的第一節(jié)課,我就要求學生回去自己通過實驗驗證擺的等時性,重現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通過用長短不同的繩子和輕重不同的石塊研究擺動規(guī)律,并做實驗記錄。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有的分組實驗有的家長協助,雖然所得結果略有出入,記錄方法各有不同,但學生通過此次實驗初歩體驗了科學家們研究問題的方法以及實驗技巧,他們的判斷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人的感知與思維總是聯系在一起的,對物理現象亦是如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本每章后配有的學生實驗,選擇適當的實驗布置給學生回家實踐,如在熱學中可讓同學自測自己一天中早,中,晚的體溫,了解人的體溫的變化規(guī)律;光學中可自制針孔相機,了解小孔成像原理及特點等。這些我都讓學生做過,收效都不錯,學生積極性很高。如在做小孔成像時,書上是個圓筒,可生活中很難找到,在我布置實驗的第二天很多同學拿給我的有方型,三角型,做得很成功。
二、精心設疑,激發(fā)思維
人們的思維活動,求知欲望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實際,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善于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一改以往滿堂灌的疲勞教學法。例如:在講光的折射時,可先將一硬幣放入碗中,讓兩位同學各找一個剛好看不見硬幣的位置保持不動,然后向碗中加水,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重見硬幣的現象,并由此引入新課,學生的好奇心一下調動起來,便會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情去關注老師的教學,在獲得新知解決問題后,學生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愉悅心情,覺得學物理挺有意思,再由學生的親身體會討論解釋為何在游泳時看見池水很淺而實際下水卻很深這一現象,進一步解釋碗中筷子彎折現象,達到鞏固新知目的。再如在講大氣壓強一節(jié)中,可先提問為何我們吃的田螺要剪掉尾部?為何家中吸盤式掛衣鉤能懸掛一定重物?由此引入大氣壓強的教學,解開學生心中疑問。這種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學生熟悉生活現象設置懸念,激發(fā)思維,即由舊知引入新知,從“熟”引入“生”的教學方法是符合認知過程中循序漸進原則的,也為很多教師所采用。
三、適當應用正反對比方法引發(fā)學生思維
任何事物都是在與它的對立面作斗爭中鞏固和發(fā)展起來的。我們可以編寫典型錯例,引起爭論,讓同學們在爭論過程中辨明事非,明確概念。例如:在講功的計算時,可舉二例,(1)某人用一只手托著一只雞蛋(50克)在水平方向移動1米,問此人做了多少功?(2)某人用100牛的力將一球踢出30米遠,試計算此人的腳做了多少功?同學們有的或計算或討論,這時可由回答正確的同學指出別人的錯誤講明自己的觀點,老師同時正確引導,進一步明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含義,知道有力作用而在力的方向上未通過距離屬“勞而無功”,而雖移動距離卻在此移動方向中上無力作用屬“不勞無功”。這種做法可以達到以反面強調正面,分析錯的樹立正確概念的作用,不但學生思維活躍,理解深刻而透徹,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四、講練結合,以練促思,切忌欲速而不達
目前,由于學生試卷等復習資料太多,且學生分不清哪些是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教師依據教綱要求有所取舍地選編習題,注意易錯易忘,易遺漏易混淆之處,注意規(guī)范解題格式,教學生抓住解題要領,明確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guī)律,分清重點主次,切忌欲速而不達。這一點在我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就犯過急躁的毛病。在考前復習過程中,給學生的試卷太多而未加選擇,學生囫圇吞棗而沒來得急消化,這樣既占用學生時間又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得吸取教訓,做到教學有輕有重而忌面面俱到急于求成。另外,對于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應重點訓練,如有許多學生遇到簡答以及實驗題時往往顯得思維無序而混亂,理不出頭緒,不能切重問題要害本質。如某些實驗題要求用相關字母表示你認為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并推導出所求物理量的表達式此類題型時,很多同學感到棘手,可經過類似專題訓練后他們應用物理概念的概括總結和公式推導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金威.中學物理情境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學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于生理、心理迅速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心理問題的“低齡化”趨勢明顯,小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嚴峻現實,反映了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必須關注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這些影響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這些因素,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被過分夸大
當代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其身心發(fā)展處于人生的特殊時期。在這種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下,他們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態(tài)。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無可厚非的,但因此夸大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認為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似乎己經到了聳人聽聞的嚴重地步,也是值得懷疑的。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奇教授認為,目前我國小學生身上確實存在養(yǎng)某些心理與行為問題,但其中的許多問題是一些發(fā)展性的問題,是社會環(huán)境變化所帶來的川。同時,由于人們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把握不一,使用的檢測工具不一,加之統一取樣不當,評價者的主觀隨意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得出的統計結果有許多是相互矛盾的,這不利于體現學術研究的科學性,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甚至形成消極影響,誤導人們對小學生身心全而發(fā)展的評價。
(二)缺乏相關輔導教材
在教材建設方面,到目前為止,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仍處在摸索階段,沒有現成的教材和輔導內容。市場上和網上各種教材和讀物良芬不齊,內容過于隨愈,往往不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小學老師要在短時間內編寫教材難度又很大,且科學性存在著很大的疑問。這些都不利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化和專業(yè)化水平提高,有時候會帶來副作用。
(三)缺少必要的活動場所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一門不同于其它學科的課程它沒有固定的教學模,也沒有規(guī)定的教學方法.但它的教學方法特別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感受和領悟。常用的教學方法如情景體驗法、討淪分析法、游戲活動法等。這需要有一個與平時上其它科目不一樣的環(huán)境。比如,桌椅板凳的擺放、一些必要的設備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就在本班教室進標一些活動很難順利成功地進行開展,受到一定空間上的限制,也不能保證侮個學生都參加到活動中去。在活動課中,教師和學生的充分參與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體驗是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沒有體驗活動中蘊含的教育目標就無法內化到學生的心理結構中去,活動的設計就將流于形二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目標就七法達到。在組織活動時應給學生的體驗過程留有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達和交流在體驗中獲得的感受。
二、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小學生心理活動的調查
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從其心理調查工作做起,只有全面,細致的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知道他們想的是什么,最關心的是什么,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采取心理教育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部分的學生處于心理叛逆時期,對于家長以及教師的教誨,抵觸心理非常強,如果無法從其心理特點入手,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會造成與其相反的不良結果。一般情況下,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們關心的問題,教師會選擇用問卷調查這種方式,在總結了調查結果之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其生活以及學習的各個方面入手,進行引導與幫助,進而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轉變觀念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和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是一種先進而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其后,國家又成立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教育部又頒布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己經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盡管如止匕仍然有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或錯誤的認識還在嚴重地影響甚至阻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開展。有些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左右下,視心理健康教育為無關緊要的事,或將學生的心理問題視為是心理專家和醫(yī)生的事,或簡單地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這種認識導致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開展或不能向縱深推進。
(三)利用童話、寓言等故事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童話、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動話潑,富有童趣,深受兒童喜愛。另外,童話、寓言故事能把現實生話中發(fā)生的事和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用肯有代表意義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線寶寶等)傳遞給兒童,可以使兒童開闊視野,豐富情感,因此,教師叫一以根據小同年齡價段學生的特點,選編培養(yǎng)學生同情心、毅力、樂觀向上、誠實、獨立等心理品質的國內外優(yōu)秀童話、寓言故事,推薦給學生閱讀。
一、化學實驗中學生的心理現象分析
實驗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現象多種多樣,較為復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趣味心理。在化學學科的學習中,學生的第一感覺是“有趣”。這種有趣大體上有3種情況:①對化學實驗中的各種變化所發(fā)生的“奇特現象”產生直接興趣;②對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產生興趣;③對化學實驗現象“背后”的原理產生興趣。
2.放松心理。在化學課堂上學生感覺“受制于人”,被動學習,沒有太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一走進實驗室,一方面是空間變化而感到的相對輕松,更主要的是,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實驗,可以積極嘗試、自主探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實驗的探索。
3.好動心理。在化學實驗中,學生都有一種簡單的“沖動”,沒有明確實驗目的,沒有熟悉實驗過程,就急于求成,匆忙實驗。
4.探究心理?;瘜W知識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究的學習過程?;瘜W實驗就是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將“有待驗證、加深理解、綜合應用”的理論知識進行探究的過程。探究心理是引導學生順利進行化學實驗的一種動力。
5.懷疑心理?!皯岩墒菃栴}的源泉?!泵鎸局R的描述,有些學生不習慣被動地接受教材上的知識,經常要問“為什么”,因此,學生帶著懷疑的心理走進化學實驗,以檢驗教材上的說法是否正確。
6.輕視心理。在化學課程的學習中,有的學生存在重理論、輕實驗,對實驗課敷衍了事的心理。
7.畏難心理。在實驗過程中,許多學生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習慣人云亦云,草草了結。
8.緊張心理?;瘜W實驗中有些物質如濃硫酸、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一氧化碳有劇毒等,若使用不當極易造成意外傷害;有些化學實驗反應非常劇烈,如氫氣與空氣的混合物點燃會爆炸等。這些因素都容易引發(fā)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恐懼心理,影響學習效率。
9.依賴心理。依賴心理是指少數學生所形成的不發(fā)揮學習主觀能動作用而讓老師“推著走”的不良習慣。比如,很多學生進入實驗室后總是在觀望,看看別人怎么做,好生搬硬套。
10.造假心理。實驗是一項非常精確的事情,溫度的高低、時間的長短、藥品的用量等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所以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實驗老師出現與實驗結果不符的現象也是很正常的。然而,在我們實驗中,學生卻很少出現失敗,他們的實驗報告總是與實驗要求相一致。學生害怕實驗不成功會受到教師批評,因此就憑書本上的知識去應付或者抄襲其他同學的實驗報告,這就使實驗失去了應有的教學功能。
二、積極心理學關照下的化學實驗指導策略
我們認為,心理現象對于正在成長、學習中的學生而言,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此,不能簡單地以優(yōu)劣、好壞來評價,關鍵在于教師的積極引導與教育。
1.創(chuàng)造情境,給學生“一片心中的綠地”。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在實驗室里,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潛能也是巨大的。所以,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奇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書本上無法獲得的化學知識和技能。
2.積極鼓勵,給學生“一個欣賞的眼光”。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贊賞。教師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jié)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所以,對于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與課堂教學設計不同步的“現象”,比如隨意的提問、學生的笑聲、緊張的表情、輕聲的驚訝等等,要給予一定的寬容。我們不妨多俯身傾聽學生的心聲,走近他們的實驗,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做好化學實驗的信心。
3.培養(yǎng)毅力,給學生“一把利劍”。積極心理學認為好奇是人們的共同心理。中學生好奇心很強,對實驗課常有一種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有些學生進入實驗室后,屁股未坐穩(wěn)就迫不及待地動這動那,實驗器材亂拿、試劑亂加,總想自己先搞個什么“新”發(fā)現。這些就是意志力不夠、自控能力差的具體表現。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再三強調實驗室紀律,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要保持安靜,不能高聲談笑,更不能“熱血沸騰”。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一些方法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增強他們的自控能力,將對實驗的“好奇心”轉化為“我有能力做好實驗”的信心和“不怕困難”的意志力。
4.打破常規(guī),給學生“一把思維的鑰匙”。人們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習慣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問題,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思維定式。有些學生在實驗中往往會把生活中的定式遷移到實驗中,導致實驗不規(guī)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傳統的實驗有很多驗證性實驗,實驗結果在課本中已經有了描述,學生實驗前就已經有所了解,觀察現象時就不會去主動地發(fā)現,而是等待書中描述的實驗結果的出現,久而久之,學生就變得懶于觀察、思考。所以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地引導學生既要注重規(guī)范,又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實驗,既要等待實驗結果,更要期盼實驗“奇跡”。
[關鍵詞]實驗心理學教學課件開發(fā)應用
[作者簡介]李玲(1975-),女,遼寧東港人,西安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心理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陜西西安710068)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體育學院2008年度教學研究項目“應用心理新專業(yè)課程《實驗心理學》教學課件開發(fā)與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Y07008)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1-0145-02
“實驗心理學”是西安體育學院應用心理學新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不僅要學生掌握實驗設計的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掌握實驗設計實施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獨立從事實驗研究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使個別化學習、協作式學習和發(fā)現式學習得以實現,因此將多媒體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并與學科課程相整合,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門理想的學習認知工具,而且可以極大地拓展教育教學的時空領域,有利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人才。但如何把多媒體與實驗心理學課程教學整合起來,開發(fā)適合體育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特點的實驗心理學教學課件,還缺乏系統研究。為彌補這一方面的空白,有必要盡快研究開發(fā)出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應用心理新專業(yè)課程“實驗心理學”教學課件為研究對象,探索實驗心理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制作、應用的基本原則、操作程序和常用模式,分析評價實驗心理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應用效果。
(二)研究方法
1.訪談法。一方面就CAI制作技術走訪計算機專業(yè)人士;另一方面在課件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走訪經驗豐富的實驗心理學教師。
2.教學實踐法。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已有定論,在條件許可情況下,不需要也不應該在一部分學生中實施多媒體教學,而在另一部分學生中不實施多媒體教學,而且西安體育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各年級只有一個教學班,所以本研究不搞對比班(組),不進行橫向對比,只進行縱向對比。為了觀察課件的教學效果,在應用課件中第二、四、六、七、十一章,對西安體育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2007級24名學生進行了課堂教學實踐,實踐檢驗環(huán)節(jié)在正常教學過程中進行。
3.問卷調查法。實驗心理學課程全部教學內容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當場發(fā)放問卷,即填即收。發(fā)放問卷24份,回收問卷24份,有效問卷2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二、研究結果
(一)實驗心理學課件的研制
根據課件的應用特點、構成特點、控制特點和學習形態(tài)的不同,課件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和不同的課件類型,不管其類型如何,其開發(fā)制作的程序大致是相同的。實驗心理學課件開發(fā)制作的程序如下圖所示。
1.確定項目。是指確定課題項目的基本思想,包括課題意義、制作目的、知識深度等。課程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兩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介紹實驗心理學的基本思想,闡述基本的實驗方法和實驗設計,包括緒論、實驗研究的基本問題及如何讀、寫心理實驗報告;第二部分講述實驗心理學的具體研究,即實驗法在一些專門領域中的應用,包括心理物理學方法、反應時、視覺與聽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情緒、當代心理實驗技術。為了能讓應用心理學新專業(yè)學生對實驗心理學這門學科加深理解,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理論素質,同時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課題組在為課件選擇教學內容時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西安體育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成立以來,先后選用了美國著名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武德沃斯的《實驗心理學》,朱瑩主編的《實驗心理學》,郭秀艷、楊治良主編的《實驗心理學》,這三種教材各有其優(yōu)點與缺點。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研制實驗心理學課件時,有必要結合學院的教學實際,對課件的內容體系進行有選擇的組合。第一章至第十章教學內容的選擇注重基礎性和應用性知識的講解,主要參考教材包括楊治良編著的《實驗心理學》,朱瑩主編的《實驗心理學》,范安平、吳念陽合著的《心理實驗指導》。注重了心理學實驗研究基本邏輯的分析、實驗設計程序和基本模式的介紹,試圖使學生在對這些心理學實驗設計方法有清晰理解和掌握之后,能夠將其應用到實際研究中去。第十一章“當代心理實驗技術”參考教材主要為朱瑩編著的《實驗心理學》,補充了大量圖片,介紹了新的設備和新的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關注心理學研究的前沿問題。
2.教學設計。課件效果的好壞、是否符合教學需求,關鍵在于教學設計。設計者應根據學習對象的特點,合理地選擇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依照教學目標,確定解決問題的有效步驟。
3.系統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的教學知識結構,設計教學軟件的基本結構。多媒體課件的系統結構實質上是多媒體教學信息的組織和表現形式,其設計的要點包括:頁面設計、層次結構設計、媒體的應用設計、知識點的表示形式設計、復習思考方式設計、頁面鏈接設計、交互設計、導航設計等。
4.稿本設計。稿本是軟件編寫的直接藍本。根據教學內容和系統設計,對教學內容的每一個教學點設計具體的表現方式,寫出顯示的文本,使用的圖形、表格、圖片、動畫、視頻等,還有與其他頁面連接的交互方式等。
5.素材準備。媒體素材設計就是設計和構思表達學習內容所需要的各種媒體如文本、圖像、動畫、視頻和虛擬現實等。
6.合成課件。課件系統整體質量好壞,合成也是關鍵的一步。合成主要做以下工作:將各部分程序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程序自由運行,操作方便。制作程序運行開頭的片斷和結束時的屏幕顯示信息。進一步統一各部分,諸如顏色、界面等,使整個程序渾然一體。校對腳本設計和程序運行中是否有錯誤。打包整理,刻錄成光盤。
7.試用調試。實驗心理學教學課件在計算機上初步實現后,對它進行試用調試,從教學實踐中檢驗課件教學目標、課程計劃、教學單元設計等是否符合要求。
8.產品定型。經過鑒定,報教務部門批準,作為西安體育學院心理學教學專用課件。
(二)對實驗心理學課件教學應用效果調查結果
1.教學課件呈現方式采取網頁格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據調查,91%的學生經常登錄各類網站,熟悉網頁界面,因此能對設計成網頁格式的實驗心理學教學課件熟練操控,提高了學生學習實驗心理學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傳統的實驗心理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按照教材的前后順序縱向控制教學進程,這種線性結構不利于學生按照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性復習,也影響了新舊知識之間的橫向比較,不利于學生對實驗心理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驗心理學多媒體課件通過超鏈接技術為每一章都提供了既前后聯系,又相對獨立的較完善的資源系統;既有圖文并茂的課程主體內容,又有學習反饋的復習題;既有教師講解重難點內容幫助消化理解,又有各類經典的實驗心理學常識和當前熱點研究資料擴大知識面,還附有參考書目和人物簡介,以及通過E-mail完成的討論功能解答疑難問題。這使得學生可以基本通過自己的認知能力利用課件的交互功能,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根據自己的興趣、基礎與需要方便自由地進行學習、查找資料。
實驗心理學多媒體教學軟件主要包括傳統心理物理學方法、信號檢測論、反應時方法、信息加工實驗、學習和記憶方面的實驗。實驗心理學教學課件能照顧個性差異,各章節(jié)之間相對獨立,學生不必嚴格遵循從前往后的順序要求,而是按照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自由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形式,在沒有教師監(jiān)督的情況下,在單位時間內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大大節(jié)省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2.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信息傳遞功能強大,解決了教學時數滿足不了教學內容需要的矛盾現狀,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調查結果表明,70%的學生認為,與傳統的實驗心理學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課件教學信息容量增加了,解決了實驗心理學課程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提高了實驗心理學教學質量。75%的學生認為,實驗心理學課件滿足了學生對實驗心理學的學習要求。
西安體育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驗心理學教學時數有限,總學時只有72學時,客觀上限制了課程的教學容量。在我國的師范類高等教育中,實驗心理學課程的學時數都大大超過西安體育學院。以華東師范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為例,都是144學時。一定的教學效果不僅需要一定的教學的質來體現,也需要一定的教學的量來保證。如果課程的教學時數不能達到應有的數量,那么教學內容必然受到限制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解決實驗心理學教學時數與教學容量的矛盾,是提高實驗心理學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根據西安體育學院的教學計劃要求,在不可能增加教學時數的情況下,多媒體教學可以在這方面發(fā)揮積極的補充作用。首先,多媒體課件教學采用多種媒體交互使用打破時間、空間和資源限制,實現共享網絡資源,使學習者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而且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方便演示和操作,既省時又省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其次,學習過程是人通過感覺器官把大腦外界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行加工而獲得經驗的過程,感覺通道的數量決定了信息傳遞量,進而影響到知識的形成。實驗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人類獲取信息的通道有多種,包括視覺通道、聽覺通道、嗅覺通道、觸覺通道和味覺通道等。多媒體教學課件利用多種媒體的優(yōu)勢,將聲像處理技術、視聽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開啟多種感覺通道幫助學習者獲取更多的信息量,教學效率大大超過單純由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
3.多媒體教學課件圖文并茂、色彩豐富、動靜結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強化學習動機。調查顯示,100%的學生認為實驗心理學課件能夠提高學習興趣,從而調動積極的情緒,建立起主動學習的傾向。50%的學生不常閱讀教材,主要是因為教材內容大多為文字敘述,枯燥、乏味、閱讀起來比較吃力,不能有效地引起學習的興趣。心理學已有研究表明,新穎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們的無意注意。多媒體課件教學,利用多媒體圖、文、形、像交互呈現的方式,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實驗心理學家的個人肖像、著作生平、復雜的圖形表格、實驗過程等都能得到直觀的呈現。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提高學習興趣,而且?guī)椭鷮W生理解課程中的知識重點與難點,知識應用和聯想能力更強,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4.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使學生對實驗心理學內容掌握得更好。調查顯示,通過實驗心理學課件教學,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使學生對內容掌握得更好。傳統的以黑板粉筆為主的教學呈現方式難以再現實驗情境,僅靠教師講解缺乏直觀性,學生難以理解,而多媒體技術彌補了這一缺陷。實驗心理學課程中的經典實驗操作,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課件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采用“將經典實驗研究重現于課堂”的方法使這一難題得到解決。如“開窗”實驗的“字母轉換實驗”,事先編制好“L―M―N―O”字母轉換作業(yè)的電腦程序,課堂上通過演示課件,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實驗操作,使難點學習更快,加深鞏固記憶,而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知識的應用和聯想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5.多媒體教學課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傳統的實驗心理學教學都是滿堂灌,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沒有給學生留更多的余地,學生即使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也難找到合適的時機表達,更不用說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了。在采用實驗心理學課件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實施“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而是把教學目標、內容和設計貫穿在課件的制作和應用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指明學習目標,針對重點、難點進行指點或啟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實驗心理學教學能夠有效地改變單向傳播教學方式的弊端,使整個學習過程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啟發(fā)性。
三、結論
實驗心理學課件開發(fā)制作的程序為確定項目、教學設計、系統設計、稿本設計、素材準備、合成課件、試用調試和產品定型。實驗心理學課件教學應用效果調查顯示,教學課件呈現方式采取網頁格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信息傳遞功能強大,解決了教學時數滿足不了教學內容需要的矛盾現狀,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課件圖文并茂、色彩豐富、動靜結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強化學習動機;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使學生對實驗心理學內容掌握得更好;多媒體教學課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方華.《心理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應用與評價[J].池州師專學報,2004(4).
[2]陳利鮮.多媒體輔助公共《心理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柳州師專學報,2003(1).
【關鍵詞】誠信;圖書館;大學生
1圖書館誠信缺失問題
1)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體現。①借書逾期不還?,F在的大學生都普遍缺失時間觀念,漸漸的時間觀念問題就會延伸至誠信問題,對于既定的事情沒有按時完成就是沒有誠信。在圖書館借閱書籍,本來是學校為了豐富學生知識面,為學生創(chuàng)立的一個便捷的方式,但借閱書籍這件事竟然也側面的看出了當今學生的品德缺失問題。借閱書籍當時,學校就會給出相應的書籍借閱時間限制,這樣的時限一方面是約束學生盡快閱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同樣的書籍能夠被更多的學生利用,實現圖書館的成立價值,但很多大學生對其借閱時限沒有正確的理解,經常會出現借書逾期不還的現象,而圖書管理員對于這種逾期一兩天的情況,也大多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學生的這種行為是一種得過且過的態(tài),漸漸就使學生養(yǎng)成了這樣的不良習慣,認為晚幾天也沒什么大不了的。②圖書損壞知情不報。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小心損壞了圖書,或者發(fā)現圖書有被損壞的跡象,大多怕追究責任,而選擇對其視而不見、知情不報,長期以此,會造成圖書館的圖書大量損壞,學生不愿意借閱,使圖書館失去了其功能性。大學生在借閱圖書時,首先應該做到就是檢查圖書的完好性,借閱過程中更要注意保護好書籍,因為書籍是以學生的名義借閱的,歸還時發(fā)生的任何事情也應該由借閱圖書的學生負責,就是要增強學生的誠信意義。③在館內借閱完圖書后,隨意丟放。除了將圖書借閱拿走以外,還有一些學生就在館內進行圖書借閱,圖書館內會附有桌椅,以供學生使用,但是學校為學生制造便利的條件,學生們卻不懂得回饋,借閱完圖書后將其隨意丟在借閱的桌椅上,而沒有放在指定的圖書回收處,甚至有的學生嫌借閱程序麻煩,找圖書館的管理漏洞將圖書私自帶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算是盜竊行為。學生首先要按照圖書館的管理規(guī)定,走正常程序借閱圖書,其次在館內借閱完圖書后,為了方便管理員對圖書的整理,將圖書放到指定的回收地點。
2圖書館采取的相應措施
1)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針對大學生借書逾期不還以及發(fā)現圖書損壞不向管理員匯報的現象,吉林工商學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懲罰措施。首先借書逾期不還的學生,根據逾期時間的長短進行相對應的罰款,上至十元下至五角以示懲戒,但后來發(fā)現這樣的懲罰對于學生沒有任何的意義,學生對于這樣的懲罰根本無動于衷,甚至覺得反正也是罰款,干脆再晚幾天。后來經過圖書管理員的再三研究商討,決定再有這類有失誠信的現象發(fā)生,對學生不進行金錢上的懲罰,而是懲罰學生到圖書館進行義務幫助,包括整理圖書、打掃衛(wèi)生以及圖書分類等工作,根據情節(jié)不同進行不同時間的懲罰,而情節(jié)嚴重者在接受懲罰的同時,要在全校進行點名批評。2)實施圖書管理大眾化。圖書館是為了便利所有學生而開放的,因此圖書館的管理也應該實現大眾化。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在圖書館的管理中加入了“人人管理”的政策,即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是學校圖書館的管理員,在借閱以及還書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有義務對其進行監(jiān)督管理。發(fā)現身邊有同學圖書快到期了還沒有還書,要提醒同學還書或者到圖書館辦理圖書續(xù)借;在圖書館借閱圖書的過程,看到有圖書存在損壞現象,及時將圖書交給圖書管理員,讓其對圖書進行修補,保證其他同學借閱時圖書的完整性。圖書館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里面的圖書數量眾多,關靠圖書管理員一人對其進行管理,工作量大且不具有實時性,借助學生進行管理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3)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建立相應的大學生誠信檔案也是現在眾多高校對于圖書管理的不二選擇。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都會有自己的檔案,記錄整個大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但唯獨沒有相應的誠信記錄,通過圖書館這一媒介記錄大學生的誠信情況,是現下的大學普遍的采集學生誠信度一個有效途徑。通過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可以有效地警示大學生,加強自身的誠信度,以防誠信度過低記入檔案,對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帶來不便。
3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
1)學生信息資料同步化。想要建立大學生的誠信檔案,首先就要做到學生的信息資料同步化,圖書館的借閱計算機應該與學校的學生檔案同步化,學生憑借自己的學生證進行借閱,通過計算機掃描,將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院別以及學生號顯示出來,在圖書館的計算機上顯現出該名同學在圖書館的借閱記錄,并通過聯網,在學生的誠信檔案上做相應的記載,學生的誠信度應該是在一次次借閱中積累出來的。并將誠信信息實時公布在校網上,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賬號,可以隨時查閱自己的誠信分數,這樣的實效性可以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隨時隨地將誠實守信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但誠信程度的測評其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我監(jiān)督意識,不是將學生的缺點展露在大眾視野下,成為詬病學生的證據,因此,要注意誠信度的保密工作,讓學生自己知道就好,學生沒有做出過分的行為時,盡量不將學生的相關誠信資料向全校公布。2)加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大學生的誠信檔案是為了加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學生的誠信意識展現在圖書館的借閱計算機上,但要注意這只是表象,學生的誠信品質不僅僅是體現在圖書館的圖書借閱過程中,在學生的學校生活中很多的層面都有體現,圖書館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只是一種必要的警示,提醒學生注重起自身的素質培養(yǎng),在生活中其他層面也要體現出誠實守信的品質。比如準時上課,及時完成老師留下的任務,還有遵守考試紀律,不做違反考場紀律的事情。像這樣的行為檢測就需要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也就是建立起專業(yè)的誠信管理隊伍。大學生的誠信檔案想要建立的更加系統,就要首先建立起誠信監(jiān)督管理隊伍,這支隊伍中應該大到校長、小到班級干部,等級依舊按照學校的分化,采取上級監(jiān)督下級、最高長官接收全體成員監(jiān)督的形式,將誠信管理進行的徹底并且細致,保證學生誠信檔案的真實性以及全面性。
4采取相應的誠信教育
1)開展誠信教育課堂。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下的新時代青年,應該具有與之相對應的品質,因此誠信教育在大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可以采用開展誠信教育課堂的形式。首先,課堂形式的誠信教育會更加的系統,教師在要求過程中也更加具有針對性。長春理工大學就將誠信教育設置為了大一學生的必修課,雖然有些人認為誠信品質作為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品質,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存在于大學教育中,有些多此一舉,但是針對現在的大學生,設置這樣一門課程非常必要。長春理工大學將這門課進行的生動有趣,首先它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教材,全靠教師提前準備課件,上課的形式也很多樣化,有時運用課件進行具體事件分析,有時將學校中發(fā)生的真實事件進行改編,直接以話劇形式展現給學生,這樣的一門課讓學生的參與度極高,而且一度成為學校的熱門話題,讓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一度成為人們的關注點,討論度很高,也受到了更多學生的注意。2)定期出版誠信教育的板報。長春理工大學在誠信課堂的基礎上又推出了誠信板報。因為誠信教育課堂是針對全校學生進行的,因此全體學生也具有表達自己對誠信看法的權利。開設誠信教育的板報就是將誠信教育的權利歸還到學生手里,學生自發(fā)組件板報小組,制作關于誠信的板報,其內容由學生自行決定,也側面反映了學生對誠信教育的接受程度以及對誠信教育的理解。板報的出版應該跟緊誠信教育課堂的節(jié)奏,沒進行一節(jié)誠信教育課,就有一快誠信板報繪制出來,有點像是上課的課后感,但是不同的學生對其誠信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且觀察到的生活細節(jié)也不一樣,只靠教師一個人的誠信教育會顯得有些單薄,但加入了學生的觀點,就會使整個誠信教育變得更加飽滿。3)進行誠信調查問卷。進行了系統的誠信教育后,就要對其教育結果做一定的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隨機調查,調查他們對學校展開誠信教育的看法,以及自己對誠信的理解,這樣的調查問卷不僅是對學生的學習調查,也是學生對于誠信教育的一種反饋,教師應該對學生在問卷中體現的教學問題進行整理分析,繼續(xù)完善自己的誠信教育,問卷調查可以在無形中幫助教師以及學生形成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而問卷調查應該不僅是面向學生的,也應該面向學校的其他教師以及學校中的服務人員,比如教學樓清潔員、食堂的阿姨或者宿舍樓的管理員,請他們也參與到問卷調查中,能夠更加感受到學生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變化,且能夠直觀的看到學生在接收誠信教育后的改變。4)收集誠信案例進行推廣。無論任何人,只要以集體形式存在,領軍人物的作用就不可小覷。因此,在開展誠信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收集校園中的實際誠信案例,這樣的案例因為就發(fā)生在身邊,其真實性更強,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效仿心理,有一個人因為誠實守信受到了表揚,就會有更多的人爭相效仿,也算是對中國人“跟風”心理的正向應用。但注意不能過分的放大誠信案例,一定要保證案例的真實性,因為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也具備自我判斷的能力,推廣誠信案例的目的就是帶動更多學生的誠信意識以及誠信行為,但如果連誠信案例都是有水分的,誠信教育之前到的所有舉動都會變得失去意義,甚至在學生眼里就是滑稽可笑的。因此,進行推廣案例中的主人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更加的嚴于律己,會有更多的眼睛在看他的一舉一動,監(jiān)督他的行為,對誠信案例不進行夸大推廣,也是對該學生的一種保護行為。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