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八年級知識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問題 設計
一個有效的問題必須是學生能夠組織回答并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過程的問題。“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有價值?!睂W生如此,作為教師更要勝出一籌。那么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怎樣才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以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教學目標為課標標準服務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課堂中問題的設計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而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可以理解為課程標準的實施目標。
1、當教學目標定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時,就需要設計封閉性問題即:將學生的回答限定在一個或少數(shù)幾個答案之內的問題。這種問題只需要學生回憶某些知識點即可。例如:“貞觀”是哪位皇帝的年號?日本發(fā)動全面的時間及標志?
2、課程標準要求較高的,教學目標就要定為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或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則需要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即允許學生有多種而且人人不同答案的問題。這種問題答案不唯一,甚至有些問題只是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覺就可以了。例如:“有誰知道張騫在出使西域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他身上的哪些優(yōu)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由于每個學生的學識不同、閱歷不同,所回答的結果也自會有所不同。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在設計這類的問題時,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史料。否則只憑想像來回答這樣的問題就達不到歷史教育的目的,這樣的問題就沒有設計的意義了。
一趟課45分鐘,不能把兩種類型的題割裂開來而是把兩種題型有機的結合起來。教學內容側重知識傳授的時候如講授“”時,二者的比例在7:3比較合適;當課堂內容側重歷史思維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時如探究“寧為戰(zhàn)死鬼,不作亡國奴”時,二者的比例在6:4為佳。
二、處理好已知與未知的關系
無論是設計封閉型問題還是設計開放型問題都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在“溫故”的基礎上設計“知新”的問題學生答起題來才會得心應手。
1、封閉型問題主要是當堂講過的知識或在此基礎上加上學生以前學過的或經(jīng)歷過的事情,設計起來比較簡單。
2、開放型問題不容易把握。在設計時就要處理好學生“已知與未知”的問題。如學完八年級上冊第一課“”后,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用史實說明落后就意味著挨打?”這個問題對于剛剛升入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不知從何處入手。他們還沒有接觸過世界歷史,又怎么能用史實說明呢?即便是老師對這個問題做了詳實的回答。但是由于缺乏史實(學生的已知)做支撐,對于這樣的論述學生肯定會有一種空中樓閣的感覺,是理解不了的。也就是說,這樣的問題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無效的問題,提出來是沒有意義的??梢栽俚纫荒?,當學完九年級上冊“工業(yè)革命”的歷史后,再提出來,學生就可以對比著用史實進行論述了。
課堂要想高效起來,在設計問題時要三思,要牢記孔老前輩的告誡:“溫故而知新”!
三、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它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初中歷史課堂問題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依據(jù)學生的認知心理發(fā)展水平,初中歷史課堂問題的設計可以分為兩類:
1、七年級由于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發(fā)展較低,問題的設計應以識記、理解、應用層次的問題為主??芍饕槍σ徽n的具體內容設計,如:科舉制發(fā)展到明朝出現(xiàn)了哪些局限性?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在許多方面有著不同的特征,根據(jù)下表填寫所缺各項。
如果超出課文內容,學生回答就有困難了。
為了適應現(xiàn)在考試形式的需要,亦可設計材料題。材料的選擇應與學生的接受程度相適應。提供的材料盡量形象化,應更多的用圖表、圖片等想像材料代替抽象的文字材料。如果出文字材料的話,要減少干擾因素,去掉那些無效的信息,降低學生解讀材料的難度。簡而言之,不宜太難,讓學生經(jīng)過思考能得出答案為好,否則學生對歷史學習就失去了興趣。
2、八、九年級特別是九年級由于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發(fā)展水平相對較高,也有了一些歷史知識的儲備和閱歷。因此問題的設計應以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評價層次的能力為主。增加跨課、跨單元、跨年級的問題,以史料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對材料的處理、分析閱讀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表述問題要清晰
無論是封閉型問題還是開放型問題;不論是低年級問題還是高年級問題。教師在設計方面都要清楚明了的表述問題,不能給學生設計語言上的障礙,要使學生準確的理解,避免模棱兩可或可能產(chǎn)生多種理解。如:“科舉制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科舉制的科目以及考察的重點在不同朝代各有側重,并有很大差別。此問題的設計,如果不加上朝代等限制條件學生就不好回答了。加上朝代如:“唐朝科舉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明朝呢?”這樣一來問題就清楚了。
優(yōu)質的歷史課堂,離不開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教師只有設計出有思維含量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欲望去探究、去學習。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wǎng)絡環(huán)境;初中歷史;自主學習;個性化;啟發(fā)性;合作性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利的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如何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和發(fā)展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廣大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就從自身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對此話題與大家進行詳細說明和探討。
一、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基于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式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知識應該是主動獲取的,而不是被動接受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參與者、指揮者。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智力水平已發(fā)展到一定標準,有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同時也已有獨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我們應該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解除對他們的強制和管束,這對發(fā)展學生的高級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恰好可以有效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標。比如,我們可以運用網(wǎng)絡技術向學生提供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及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學習資源、檢測練習等,讓學生根據(jù)個人情況和個人愛好等進行合理選擇,教師則在其中起到指導和幫助作用,以便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這種富有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式對提高歷史課堂效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一學習主題“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時,我就運用網(wǎng)絡技術向學生提供了具體的學習步驟建議,讓每位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如,重點閱讀內容、完成作業(yè)方法等,老師也可通過網(wǎng)絡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和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和指導。
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基于啟發(fā)性的自主學習方式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指出:“積極實行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歷史教學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維空間,避免網(wǎng)絡“一言堂”“滿堂灌”教學方式的出現(xiàn)。另外,教師也可將本節(jié)課要學的知識點分成若干個具有啟發(fā)性的小問題,讓學生通過搜索引擎和相關網(wǎng)站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樣既充分使網(wǎng)絡技術的應用和價值得到有效發(fā)揮,同時也沖破了課本的束縛,給予了學生充分思考和學習的空間。比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這部分內容時,我給學生設計了“如何理解和掌握的性質和破產(chǎn)原因”“如何客觀正確評價”的思考題,然后讓學生自主搜索有關這部分知識的相關資料,如,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方面所起的作用等,然后使學生通過閱讀材料、觀察圖片等得出正確結論,并運用網(wǎng)絡軟件向老師和學生闡述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想法和意見。
三、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基于合作性的自主學習方式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我們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技術把學生鏈接成不同小組的學習團體,利用網(wǎng)絡技術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這種新穎、有趣的教學馬上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內的每位成員都會主動、認真地探尋,然后把自己的搜尋結果分享給組內其他成員,最后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總結發(fā)言,教師根據(jù)代表的發(fā)言進行適當分析和評價,這樣既給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適宜空間,同時也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比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第五學習主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我就編制了有關本節(jié)內容的網(wǎng)絡軟件,并且設計了網(wǎng)絡討論功能,使每個小組的組員發(fā)言都能顯示出來,這樣每位學生的想法都能夠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
綜上所述,運用網(wǎng)絡技術進行歷史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改革,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當然,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策略還有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歷史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不斷總結,以生成發(fā)展出真正適合學生、能為學生所接受的自主學習模式,從而使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變得亮點紛呈、活力四射。
以上就是我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幾點探索和研究,在此將我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良好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歷史 基礎知識 互動 技巧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從近幾年的中考歷史試卷分析來看,學生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是:有關歷史事件和性質、歷史綜合性問題、錯別字、圖文等。下面我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對近幾年江蘇部分中考試卷的分析,就初中歷史復習階段提出幾點建議。
一、明確目標,周密安排,擬訂備考策略
1.注意研究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材,準確把握方向,確保有效復習
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材是中考命題的依據(jù),因此,要認真通讀課程標準、鉆研考試說明和教材,要對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教學要求有所了解,特別對知識的要求、技能技巧的運用、科學探究方面等,再根據(jù)考試說明仔細鉆研教材,不但要理解教材提出的每個知識點、性質、背景,還要對教材中提供的科學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對教材中對知識的表達方式、練習的形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都應在復習的過程中予以關注。
2.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形成,立足基礎,著眼能力
中考是依托知識來考查能力,中考考查的知識是對整個初中所學歷史知識的抽樣,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層次是初中學生所能達到的能力水平,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筆試環(huán)境下所能體現(xiàn)的能力。基礎知識是中考命題的第一依據(jù),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和題海戰(zhàn)術的訓練方式,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全面掌握、解題技能技巧的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提高,規(guī)定了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應達到的總體目標,真正達到獲取知識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復習課的教學應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靈活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處理實際問題仍是近年中考的一個特點,也是時代對歷史教學的新要求。要通過對身邊的社會現(xiàn)象、社會熱點的關注,學習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去解釋、理解社會和周圍發(fā)生的事物,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提高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要發(fā)揮歷史教學的特長,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多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及多舉生活中的歷史文物古跡等,甚至可以在教學當中運用多媒體,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huán)境,使學生既能夠提高學習興趣,又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4.要注意突出重點,分清主次
中考復習要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在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材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實際,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屬“理解”層次的,要了解它們的含義,掌握要點,能運用其進行分析、解決簡單的問題,能用其解釋簡單的歷史題;對要求為“了解”層次的內容,應通過復習加以弄懂,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表述出其含義,在有關的問題中能識別它們;對要求“簡述”的內容,應能熟悉它的性質、概念及影響。比如說,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部分的內容占考試范圍的50%左右,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復習這些內容,而有些老師在復習中卻按照七、八、九年級的順序來復習,而沒有注意突出重點;有些老師甚至先復習七、九年級的,再復習八年級的,但時間把握不好,留給八年級的時間太少了,以至于復習效果不好。
5.注意復習進度的階段性
中考復習,歷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單元過關,把教材中的內容全面復習、梳理,并將各章節(jié)的知識連成鏈。這個階段不能急,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掌握,打好基礎。第二階段:專題復習。如農(nóng)村問題、黨的奮斗史、民族關系、建都、近代列強侵華史、世界格局的變化、戰(zhàn)爭史等專題,在講述中讓學生懂得歸納、總結歷史知識,同時讓學生對知識形成網(wǎng)絡。第三階段:題型演練。針對近年出現(xiàn)的題型,如選擇題、材料題、問答題進行專題復習。讓學生對題型熟悉,做題技巧也會提高。第四階段:模擬訓練,提高效率,逐步進入臨考狀態(tài)。
二、詳備精講.針對訓練,疏通渠道。做好反饋記錄
在第一輪復習中,內容多,課時緊,一定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備課上,要深備、精備,不能無備而講、粗備而講。這一階段,講、練、學的時間各占三分之一。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初中歷史知識來個盤點,然后對知識形成的重點、對性質的難點、對復習的疑點、對中考的能力點進行精講。對學生的訓練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題型的選取要有目的性,同時要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精做一些題,做到舉一反三。
三、尊重學生.加強師生的互動性,謀求共同發(fā)展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在教師主觀意識支配下,通過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從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交流彼此的知識和經(jīng)驗,融化彼此的體驗和經(jīng)驗,豐富教和學的內容和方法,只有人人參與平等對話,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中考是考學生不是考老師,教師講得再好,如果學生掌握不了那是徒勞的。因此,上課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不要把上課變成自己的獨角戲。
四、提高考試技能。調整心態(tài)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技術;歷史與社會教學;禮樂文明的確立;應用;反思
前言
現(xiàn)代的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也已經(jīng)走出了原來講史、明史的圈圈,而是古為今用、外為中用了?,F(xiàn)代教育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我國的現(xiàn)代教育正逐步擺脫傳統(tǒng)的“教師—黑板—教科書—學生”的教學模式,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新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已成為時代的要求。為適應學生學習的需求及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的教育引入了多種多樣的教育技術手段,如幻燈、投影、電視、錄像等視聽媒體技術、衛(wèi)星通訊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尤其重要。但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仍存在系列問題。只有更好地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綜合考慮教學的實際需要,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果,促進教學的發(fā)展,讓歷史與社會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
一、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
參照AECT1994教育技術定義,可以這樣理解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xiàn)教學最優(yōu)化的理論與實踐。”[1]
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對教育正產(chǎn)生著日益深刻的影響?,F(xiàn)代教育需要教育的技術,裝備和手段的現(xiàn)代化。”[2]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的特點便于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歷史與社會是一個包含古今中外非常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蓋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信息反應著許多方面的內容,但其龐雜繁多,數(shù)不勝數(shù)。要使學生能夠了解這紛繁的知識,只靠書本的一點點內容以及教師的講解其實是遠遠不夠的,亦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F(xiàn)代教育技術以其巨大的信息量,方便快捷的檢索功能,使廣大師生擁有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及快速查詢資料成為可能。更使得歷史教育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得以更加形象鮮活,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下面以八年級上冊《禮樂文明的確立》教案片斷為例來說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采用視頻導入,播放視頻北京奧運會《擊缶而歌》,展現(xiàn)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歡迎八方來客的場景。在新課教學中分為周的建立、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兩部分。下面分別簡要介紹在講授三個制度中運用到的主要的多媒體技術。
1.分封制
在分封制這一節(jié)教學中采用了圖片教學,運用了周朝疆域的地圖(帶有動畫效果)。
2.宗法制
在宗法制這一節(jié)教學中,首先播放《宗法制》的視頻導入,之后又用到樹杈狀的西周等級示意圖的展示進一步說明宗法制。
3.禮樂制
在禮樂制這一節(jié)教學中,通過播放編鐘音樂,以及不同等級對死的稱呼的連線的練習和最后通過歸納周朝禮樂文明三大制度的作用和影響的知識點,來使同學們更好地學習禮樂制。
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作用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利于教育觀念的更新;是教育信息的呈現(xiàn)豐富多彩、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助于促進教學模式的轉變?!盵3]這里以《禮樂文明的確立》為例,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說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作用。
(一)視頻、音樂的使用
課件中使用了兩段視頻《擊缶而歌》、《宗法制》以及一段編鐘音樂的播放。對于八年級學生而言恰到好處,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教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尤其是利用視頻《擊缶而歌》導入,起到了渲染氣氛、醞釀情緒、集中注意力、滲透主題和把學生帶入情境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地圖、圖片的使用
在講分封制這一節(jié)中在課件設計中充分利用歷史地圖,通過向學生展示周朝疆域的地圖(帶有動畫效果),學生觀察能力提高的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讀圖能力。而且形象生動的地圖使學生鮮活的歷史記憶有一個著陸之點,學習興趣大大提高。
(三)知識圖表的使用
多媒體課件中兩處使用了知識圖表——①樹杈狀的西周等級示意圖的展示 ②不同等級對死的稱呼的連線③歸納周朝禮樂文明三大制度的作用和影響的知識點。通過設定動畫效果,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逐層播放幻燈,既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也使學生的視覺不至于疲勞,對于掌握新知有很好的輔助作用。通過簡單醒目的圖表,使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本課的難點知識:王位世襲制和禪讓制的區(qū)別。
四、反思與小結
(一)教學反思
《禮樂文明的確立》教材內容邏輯清晰、明確,主要闡明禮樂文明包含的三種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邏輯清晰,知識性強是本節(jié)課的特點。所以如何做好三個知識點間的銜接和如何讓學生在面對這么大段文字的時候不覺得枯燥乏味是上好這節(jié)課的關鍵和難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采取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學生一步步分析,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探索形式多樣的教學途徑。本課對此進行了積極有益的嘗試。
課堂教學中,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應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把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史詩般的畫面,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與感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體會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能最大限度的拓展知識,可以對教材進行有效的補充。同時使靜止的知識生動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充分達到了教學的形象生動、有聲有色。但是內容太多所用的時間也就多了,往往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所以,一方面,課件制作要詳略得當,適當?shù)难a充,不宜過多而增加學生的負擔。課件的動畫設計也不能太花哨,否則學生的注意力會被動畫所吸引,而忽略了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想落實三位目標,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學生課前的充分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良好習慣,在預習中熟悉教材內容,找出疑難問題,為聽課做好準備。
目前多媒體教學成為廣大歷史教師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運用于歷史教學的確具有強大的優(yōu)勢。但是通過的一定的教學實踐和觀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并沒有達到運用多媒體教學熟練自如、游刃有余的程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常有一種被多媒體束縛的感覺、教師和學生被多媒體課件牽著鼻子走,使多媒體課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甚至削弱了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現(xiàn)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仍然是我們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著重探究的方向。(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浙江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劉光然,詹青龍.現(xiàn)代教育技術[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15~16.
【關鍵詞】新課改 歷史與社會 教學效率 不足 措施
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歷史與社會不但可以有效地填補分科課程存在的諸多不足,而且它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也是特別有利的。但是由于歷史與社會這一課程是近年才出現(xiàn)的新型課程,其推進及實施勢必要經(jīng)過一個由不適應至適應的過程,所以教師們在進行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教學時,理應以學生實際為依據(j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用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我國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教學方法單一、陳舊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shù)教師在進行歷史與社會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單一、陳舊的現(xiàn)象。他們未給予學生主體地位應有的關注,甚至往往傾向于選用“填鴨式”教學法展開初中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教學。此種方法不僅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能導致學生厭學心理的出現(xiàn),這對于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效率的提升而言是特別不利的。
(二)學校未給予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充分的重視,課時安排特別少
由于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出現(xiàn)的時間并不長,以及我國大部分初級中學重語數(shù)外、輕其他副科現(xiàn)象的存在,便造成了學校不重視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教學,且為其安排的課時也特別少情況的出現(xiàn)。但是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知識點卻非常多,因此教師為了追趕進度,只得一味地增加每一堂課的知識量,以期順利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然而教師所采取的此種急功近利的教學做法肯定是無法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的,相反,它還會加重學生的厭學心理,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三)教師專業(yè)素質亟待提高
由于學校給予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重視度較低,加之師資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最終便造成了我國大多數(shù)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綜合素質偏低的情況出現(xiàn)。與此同時,當前我國許多初中還存在普遍聘用非歷史與社會專業(yè)科班出身教師的現(xiàn)象。非專業(yè)科班出身的教師所具有的歷史與社會專業(yè)知識必然不足,所以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肯定是特別不利的。
二、新課改環(huán)境下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革新教學理念,給予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的重視
新課改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理應給予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應有的重視。鑒于此,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應及早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適時轉變角色,倡導學生主動發(fā)問,借助學生的主動發(fā)問,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他們變成教學的主體。
(二)調整課程體系構架,適當增加歷史與社會的課時比重
從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而言,歷史與社會屬于學生理應掌握的一門學科。各初級中學理應強化對這一課程的重視,適當?shù)卦黾釉撜n時在自身課程體系中所占的課時比重,改變對此課程所存有的錯誤理念及看法,以更好地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采取多樣化措施,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提升
由于教師較高的專業(yè)素質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決定性作用,所以各初級中學應當采取如下多樣化措施來提高歷史與社會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定期召開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加強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任課教師間的交流,推動教師們的共同進步;挑選優(yōu)秀的歷史與社會教師去高級學府進修,學習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制定嚴格的招聘制度,錄用優(yōu)秀的歷史與社會專業(yè)科班出身的老師,以點帶面,有效地促進初中歷史與社會老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四)選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去采用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法已然無法滿足新時代教學的發(fā)展需求,因此,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應以新課改思想為依據(jù),選用新型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情景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第四單元《唐的盛衰》這一節(jié)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播放與唐朝相關的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唐朝興盛及衰敗的原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達到了促進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效率的提高與學校領導的重視及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恰當與否都具有異常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理應積極革新自身教學理念,主動采用與新課改思想相符的新式教學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唯有如此,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學校為社會培育接班人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本年度教學工作已經(jīng)結束了,本學年按照教學計劃以及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已經(jīng)如期完成了八年級歷史的教學任務作為教初二歷史課的老師,我在課前做到認真?zhèn)湔n,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jié)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下面就分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在這學期教育教學方面的心得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備課—— 周到細致,找準重、難點
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zhèn)湔n和教學,每節(jié)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yǎng)現(xiàn)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為了上好每一節(jié)課,我經(jīng)常上網(wǎng)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yōu)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還積極查找課件,制作課件,同時進行教材分析,爭取把第節(jié)課都備到完美。復習階段,我把全書及每一單元的重點內容、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予以概括??偨Y,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思路。
二、上課—— 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chǎn)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了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上課后及時做課后反思和寫教后感,找出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改進。
三、作業(yè)布置——有針對性和有層次性
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和作業(yè)負擔,每次布置作業(yè)時,我都會精心地挑選,認真地選擇一些有利于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有利于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作業(yè)批改后,我又能及時給予講解;對于作業(yè)錯誤教多的學生,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及時查缺補漏。
這樣雖然作業(yè)量不多,但是作業(yè)的質量很高,學生通過不多的練習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對知識的深層理解。
四、輔導——面向全體,關注個別。
在課后,我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視優(yōu)生忽視后進生的思想和做法。
在課后的輔導中我加大了對后進生的輔導力度。我對后進生的輔導,主要是學習思想的輔導,在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的同時,不斷的給予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事實證明,我的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今年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上課進度過慢以致于學生沒多少時間復習,這可能跟之前學生搞很多活動沖了一些課影響了教學進度有關,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好復習這個環(huán)節(jié)。第二:由于經(jīng)驗不足,課外活動的開展因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亦有不盡如人意。
愛因斯坦說過:“相比解決一個問題,提出問題更為重要”。在歷史教學當中,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自主思考、探討能力,提出了相關具有啟發(fā)性、開放性的問題;此外,根據(jù)新課程歷史的相關要求,讓學生深入研究教材,針對教材中的難點、知識點以及學生自身的認知與思維特點,設計出能夠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學會思考,逐步的發(fā)現(xiàn)歷史的本質意義。
例如:在講《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時,在課外,學生肯定對秦始皇這一位偉人有了深刻的了解,無論是兵馬俑還是長城,所以在教授這篇課文的時候,也有同學提問到:“老師,秦始皇這樣的殘暴,雖然有功,但是為什么能夠統(tǒng)一六國呢?”在課文中,主要是強調了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但是我還是決定讓學生自行討論,并且組織了一次辯論:
正方的:
1、前230年的先滅弱韓:“先取韓以恐他國”。
2、前228年的離間滅趙:郭開誣李牧,趙括代廉頗。
3、前225年的水灌滅魏:王賁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4、前223年的王翦滅楚:秦王知錯能改,姜是老的辣。
5、前222年的北滅燕國:荊軻刺秦,無功不返。
6、前221年的完勝滅齊:孤掌難鳴,一敗涂地。
反方的:
1、秦始皇所做的焚書坑儒,滅殺天下才子。
2、修筑長城,累死人民無數(shù)。
3、賦稅過重。
4、嚴厲的刑法。
這時候,我將學生引入到秦朝中央集權的制度討論中來,有了辯論的興趣激發(fā),很多學生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秦始皇的統(tǒng)一六國,為他帶來了極大的威信。雖然他的統(tǒng)治是殘暴的,但是秦始皇的偉業(yè),自然有很多人去維護他。”學生將的是精彩、大膽,作為老師,我也給予了學生及時的肯定。在這一個提問、討論、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得到的是個性的張揚、得到的是視野的開闊,也能在不斷的在自主學習中,挖掘歷史的本質。
二、歷史意識的重要內容——情感教育
由于客觀條件的約束,歷史教材中不可能設計到所有的教材相關的史料。所以,在歷史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將教材作為參照的基礎,選擇具有趣味性、能活躍學生思維以及啟迪學生只能的材料,真正的讓教學內容生動、形象,讓教學充滿情感的味道。
例如:在說到《》時,為了在課堂中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之初,我播放了《在松花江上》這一歌曲。這一首充滿離愁別恨的歌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聆聽悲壯而激昂的音樂的同時,達到一種情感上的震撼,進而對中的家破人亡的苦難同胞產(chǎn)生同情,擔憂祖國的命運,對日本侵略的憤怒,將學生帶入到發(fā)生的事件中去。(如,九一八事件、等等。)在日本那妄圖滅掉中國,將其淪為自己的殖民地的思想中,中國人民為了自身的幸福、民族的獨立,開展了激烈的。這樣的情感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民族責任感以及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歷史意識的落腳點——評析能力
新課程中的初中歷史教學目標是:歷史教學應當聯(lián)系到社會生活的實踐中去,并能夠充分的利用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認知。運用歷史教學,初步培養(yǎng)出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觀察、分析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觀察歷史、評析歷史和對現(xiàn)實認知的能力。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能夠用歷史的眼光去審視過去,正確的看待現(xiàn)實,從而展望未來,形成良好的歷史意識,才是初中歷史教學的真正落腳點。
一、統(tǒng)籌規(guī)劃,通力協(xié)作,制訂教學計劃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币胱屨n堂高效,制訂科學翔實的教學計劃是第一要務,師生要對各個時段的教學進度、教學重難點及每堂課作出規(guī)劃,包括需要使用的資料、學案及練習都要周密考慮。同時要強調集體備課。同一備課組的老師要參加集體備課,認真研討課標要求,研究教材內容,研究學情,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資料。每天上課前,教師可以再一次共同討論當天的教學內容。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敝灰覀冋嬲龑湔n小組全體成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齊心協(xié)力,就一定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科學合理,因材施教,精心編創(chuàng)學案
學案是高效實施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編寫學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要尊重學生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足夠的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展開思考,實施探究。其次是探索性原則。學案的編寫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問題的顯現(xiàn)和解決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再次是啟發(fā)性原則。學案的設計要富有啟發(fā)性,充分凸顯學生思維的靈敏性。第四是靈活性原則。學案的形式應靈活多彩,內容要多種多樣。最后是梯度性原則。其中的問題設計要富有層次,由淺入深,讓學生在思考之后能夠解決,不斷感受努力之后獲取成功的樂趣。
學案要包含學習目標、知識構成、學習方法、技能訓練和自學小結等環(huán)節(jié),要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做小結的時間。教師在上課前一天將學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通過預習,學生知道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所要提的問題、自己還在哪些地方存在疑惑。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上課,在課堂上可以有的放矢地有所側重地聽,聽課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三、突破常規(guī),激活思維,靈活設計問題
只要我們留心課堂,就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以本為本,忽視學生主體,教師把控課堂的最原始、最低層次的教學方式依然還存在于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之中。死教、死記、死練、死考仍然上大行其道,從而讓初中歷史教學陷入死胡同,課堂一片沉寂。如對于八年級上冊“”這一內容,很多老師習慣這樣考:發(fā)生的時間是哪一年?是哪一年結束的?發(fā)生了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中中國割讓了哪些土地?這種考法無非都是讓學生死記一些死的知識,對于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無絲毫的益處,導致學生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在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上。相比之下,如果教師突破傳統(tǒng),設計一些富有探究色彩的作業(yè),則可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如:①假如你是美國總統(tǒng)的高級幕僚,你當時會對美國投放原子彈有什么樣的意見?②你認為當時是否只有投放原子彈這樣的一個辦法才能夠結束戰(zhàn)爭?③你認為誰對這場戰(zhàn)爭應該負有責任?④你認為在國際矛盾日益突出今天,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戰(zhàn)爭?
這樣題型新穎、富含探究的作業(yè),無形中起到了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的命運,從人性的角度思考重大問題,不失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這些問題在課堂上書本中都沒有標準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學生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與探索。
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學生設計激活思維的問題,為學生介紹學習方法和技巧,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新意識,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構建民主課堂
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說過:只有發(fā)揮最大程度的民主,才會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因此,構建民主化課堂是讓課堂更加高效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生機盎然。要通過開展質疑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探究,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學會運用贊賞性的話語來激勵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關注,感受到溫暖,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從而讓他們感到自己在班級和在老師的心中處于重要位置,在內心深處生發(fā)自信。
高效課堂中的學生必然是充滿自信的,他們在課堂上必然勇于表現(xiàn)自己,實施自我管理,不斷升華自我和超越自我,在愉悅溫馨的課堂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五、務實高效,夯實基礎,注重課件設計
一、設置情景,巧妙導入
常言道:響鼓還需重槌敲。如果說一節(jié)課是響鼓,那么新課導入則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激越渾厚,槌槌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xù)思維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學習情境中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fā)興趣,人的積極性可以增加3--4倍。在上八年級下冊第7課《偉大的歷史轉折》時,我這樣導入新課:播放《春天的故事》這首歌,然后提出問題;這首歌歌頌的老人是誰?為什么他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很快進入課堂教學,全身心地投入到本節(jié)課中去。運用新穎、巧妙的導入啟發(fā)學生思考,主動探索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教學目標是開展高效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和指南針。課堂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路標”,它規(guī)定了整堂課的步調,對課堂教學自始至終起著導向作用。對教師來說,它具有“導教”的功能,對學生來說,它具有“導學”的功能。如果要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和水平,就必須全面關注教學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學目標。大部分教師在備課時,都很難做到去深入研究每一課的教學目標,或者并沒有完全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有很多老師將教學目標表述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空話,缺少針對性,過于空洞寬泛,缺乏可操作性?;蛘哂行┙處熾m然制定了教學目標,但是與他的教學實際脫節(jié),并沒有用教學目標來指導他的教學。比如,有些老師在他的教案中制定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某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這樣的教學目標,在整個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看到他把學生分成小組,也沒有開展任何活動,這樣的教學目標只能是一句空話。
三、自主學習,鼓勵質疑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教師根據(jù)事先制定的導學案中列出的知識結構,學生根據(jù)教師列出的知識結構查閱課本,自主探究基本的歷史知識。教師提出要求,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限定時間讓學生閱讀教材(或查閱資料或互相交流),積極思考、填寫知識結構。期間教師巡回指導,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確定重點講解的內容及方法,對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進行知識或方法上的輔導。
四、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亦步亦趨”變成了“合作探究”。教師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圍繞每一課的重點內容,精心設計探究題,題目要體現(xiàn)梯度性、層次性、探究性。然后,由學生再重點閱讀教材(或相關資料),動腦思考,合作討論、探究,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簡單的運用情況。學生之間就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相互提問,相互解答。自主探究結束后,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詢問學生還有哪些不會或不明白的,給學生一個提問的機會,簡單的知識點學生相互解答,較難的知識點小組討論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歸納。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學基礎知識,充分地去感知歷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了解了學情,根據(jù)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的重難點。師生互動,合作探究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要做到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探究,分析、理解教材內容,使學生全面準確透徹的掌握、理解、運用知識,充分體現(xiàn)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注意教材中的圖片和地圖的應用。
五、學以致用,鞏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