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中學語文范文

中學語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語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學語文

第1篇:中學語文范文

中學語文朗讀教學略談

摘要: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中學語文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教師要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學生的朗讀水平是一定會提高的。

關鍵詞:朗讀 學生 課文 教師 教學

第2篇:中學語文范文

關鍵詞:語文;修辭;中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1B-0092-01

一、 語文及修辭的內涵

語文,顧其名而思其義,“語者,言也;文者,書也”,通俗地講,即口頭語與書面語。修辭學不僅是語文知識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還對語文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呂叔湘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就要走上修辭學、風格學的道路,也就是文學語言的研究,這是語言學與文學交界處的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此類素質與能力的過程中,修辭學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過目前中學教學界對修辭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往往將修辭簡單地與修辭格等同,下文擬就修辭的概念扼要解釋?!靶揶o”一詞最早出自《易經(jīng)》,《易經(jīng)?乾卦》云“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此語的含義就是修飾其話語(包含言辭及文辭)需立于誠、信之上,如此方可居守其功業(yè)。古人這種“質文統(tǒng)一”的修辭觀是需要我們學習與繼承的,中學的語文修辭教學不能忘其本宗,這種語言表達的基礎要求和道德底線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

二、 修辭的分類

現(xiàn)代修辭學中修辭的含義由上述概念發(fā)展演變而來,但如上文所論,當今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將修辭與修辭格簡單同一,犯了一個不小的錯誤,往往會誤導學生。

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fā)凡》一書中提出修辭的兩類分野,即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消極修辭是指以語言表達的明白精確為目的而進行的修辭。消極修辭一般遵循語法邏輯常規(guī),是抽象的、概念質的。積極修辭又稱“ 特殊修辭” “藝術修辭”,指以語言表達的形象、生動為目的而進行的修辭,往往是具體的、體驗的,價值高下取決于意境。

語文寫作中消極修辭的運用,舉個簡單的例子,裴多菲在《勇敢的約翰》中寫道:“這殷勤的女人說后,就依了約翰,立即領他走到她的墳地,那里,讓他獨自與苦痛同在,他跌倒在愛人的墳邊,流著眼淚。他想念著過去的、美麗的時光,她純潔的真心燃燒著情焰,她甜蜜的心,她嬌媚的臉――凋謝了,此刻在冰冷的地下長眠?!痹谶@里,裴多菲沒有運用過于復雜的表現(xiàn)手法,幾個簡單的他稱代詞就把語義表達得非常清楚。

相比消極修辭而言,積極修辭更為豐富。我們大體可以依照陳望道的說法將積極修辭分為辭格和辭趣兩類。辭格亦即修辭格,包括材料上的辭格,如譬喻、借代、雙關、引用等;意境上的辭格,如比擬、諷喻、示現(xiàn)、夸張等;詞語上的辭格,如析字、飛白、省略、回文等,章句上的辭格,如反復、排比、對偶、頂真等。辭趣又可分為辭的意味、音調、形貌三個方面。比如,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這里的“三千丈”白發(fā)顯然不是在講事實,而是采用夸張的手法(即運用增加修辭格的方式)表達個人的感受、體驗,可以讓人充分感受其“愁”的深度與廣度,重點是要讓讀者聽眾體會那種意境及感受。

三、 修辭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效用

(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現(xiàn)代社會要求中學生具備基本的審美能力,修辭作為語言文字表達格式,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及文字美感,提高他們語言表達能力,能讓他們的語言更加準確、生動、豐富。修辭學這種突破語法邏輯原則,尋求新奇表達形式的特征使它具有特別的修辭性美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充分地分析經(jīng)典篇目中的修辭范例,那么學生的鑒賞、理解能力也會得到迅速提高,他們的語言文字美感更為強烈,審美意趣也會得到提升。

(二)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辨能力

閱讀和鑒賞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思考歷程。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充滿了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具有豐富的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喚起學生日常生活類似的經(jīng)驗感受,展開積極的形象思維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另外,各種修辭的運用,語言文字的生動與否是次要的,它主要的特征是在表達概念時表現(xiàn)出的精準性。比如,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描述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 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里不論是形容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等所用的幾個表示色彩的形容詞“碧綠”“光滑”“高大”“紫紅”,還是描述幾種動物形態(tài)的動詞“長吟”“伏”“直竄”等,它們無疑都十分精準而又形象,說理合理而清晰。通過閱讀并鑒賞此類文章,學生的邏輯辨析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當然,修辭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遠遠要比上文論述豐富得多,只有充分而又正確地融入修辭教學的語文課堂才可以稱得上名副其實的語文教學,也才能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第3篇:中學語文范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 閱讀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86

很多學生感到分析理解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文章主旨和深層含義很難準確把握,還有少部分學生遇到閱讀更是步履艱難,不僅速度慢,而且效率很低,讓他們無法從閱讀中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樂趣,還可能造成對閱讀的恐懼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币虼耍鉀Q這一難題,教師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方法,把握整篇文章結構和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答題技巧等方面多下工夫。對此,在這里筆者向大家提出一些相關建議:

一、消除心學生理障礙

許多學生在文章理解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分析學生現(xiàn)狀,找出合適的閱讀方法,探尋出有效的途徑,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對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有十分顯著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閱讀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對文章閱讀都有一定的恐懼和排斥心理,因而導致閱讀速度十分緩慢,對文章主要內容的理解也會有偏差,把握不了方向,不知如何入手。很多學生都有這種現(xiàn)象:看見稍長篇章結構的文章就覺得心里發(fā)慌,頭腦開始混亂,導致閱讀的效率降低。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學生閱讀的心理障礙,應用較廣,比較有效的方法有交互抑制法。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知者緩慢暴露出導致神經(jīng)焦慮、心情緊張、內心恐懼的情境,并通過心理的放松狀態(tài)來與這種擔憂焦慮的情緒進行對抗來達到消除恐懼焦慮情緒的目的。根據(jù)這一科學的方法,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進行放松訓練,可以讓他們在空閑的時間聽聽音樂舒緩心情,減少焦慮情緒的困擾。然后對學生進行想象脫敏訓練,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告訴自己能行,最后就應該進行一定的閱讀訓練,由淺到深,由簡到難,逐漸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技巧。

二、了解閱讀教學要求

我們要擯棄單純的把語文當做一門工具學科的觀念,隨著新大綱的推出和新教材的使用,新時期的中學語文教育倡導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挖掘人文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閱讀要求在教學中的地位顯得十分突出。而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文章體裁結構、基本文體知識等方面。中學語文考察的文章體裁主要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和小小說等,因此,教師在平時要給學生灌輸不同文體的基本知識和特點,如記敘文的順敘、倒敘、插敘的特點及代表作用,說明文里的分類、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等基礎知識,爭取絕大部分基礎知識都能被學生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有目的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人類社會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而閱讀理解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一個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利用興趣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根據(jù)教學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師的個人魅力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熱情洋溢的微笑向大家傳遞正能量,以親切和藹的目光、恰如其分的表情與學生進行交流,營造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使他們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對閱讀水平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中學生的閱讀水平較低,而且經(jīng)常受到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的困擾,往往會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一些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過分重視細節(jié),而忽略了對文章的整體理解,這樣就會導致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達的信息理解不夠透徹,這樣就無法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所以在進行解答的過程中,就很難抓住重點,導致正確率不高,得分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要引起重視,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認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分析。

四、指導掌握閱讀答題技巧

在做閱讀題時候,根據(jù)經(jīng)驗來說,首先要先看問題,明確文章目的。閱讀文章之前應該先參照后面的試題,這樣不僅可以明確在閱讀的時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需要掌握的信息,還可以根據(jù)題目推測文章的主旨大意,幫助學生理解整篇文章,掌握答題方向,提高答題的效率。閱讀速度也是答好閱讀題的關鍵,因此,在閱讀文章的時候,速度要盡量放快,視野盡量放寬,留心文段的結構和作用,格外注意帶有議論和思想表達的語句,抓住主題,搜索與問題有關的信息,最好用筆勾劃下來,便于在解題的時候查看,提高答題速率。注重速度,但也不能忽略整體理解,所以在閱讀時一定要細讀課文,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理解句子段落以及全篇的整體含義,一般來說,記敘文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議論文的論點和論據(jù)等都是學生應該抓住的關鍵。理清思緒之后再解答問題,答題時要弄清楚文章的體裁、主旨和篇章結構,把握全文中心和線索,進行概括推理和歸納。答完題之后最好再復讀一遍文章,驗證答案,在分析答案的時候,一定要縱觀全文,注意整體理解。

五、加強系統(tǒng)練習

第4篇:中學語文范文

關鍵詞:寫作教學;現(xiàn)實生活;寫作興趣;習作評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191-01

作文是人們系統(tǒng)地表達知識和經(jīng)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活動。初中生作文是衡量初中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切以學生為本,以讀書為本,以創(chuàng)新為本”對語文學科的性質有了新的定位,它強調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提出了全新的語文課程理念,語文教育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因此重視作文教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一、在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中,聽說訓練起步早,基礎較好;讀寫訓練中,閱讀訓練的分量較重。那么,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又是如何呢?

1、作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F(xiàn)階段的初中寫作教學常常與生活脫節(jié),作文不能真實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為作文題材,學生既沒有豐富的詞匯,又沒有多樣的題材,作文時文思枯竭,硬擠強湊,自然文不成篇。

2、作文教學中教師的無序性與盲目性。教師本身因為對作文教學缺乏應有的熱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學生缺乏寫作的熱情而怕寫作文。這種情況表現(xiàn)在作文教學的四環(huán)節(jié)中。該上作文課,臨去教室的前幾分鐘還沒想出個合適的作文題目,直到走進教室才擠出個題目來。這樣的命題根本談不上符合學生實際、真情實感。其結果只能是老調重彈,使學生厭惡非常,哪里還有寫作的興趣?

3、作文指導簡單化、庸俗化、模式化。作文批改更是習慣于精批細改,勞而無功,多數(shù)學生根本不關心評語,只看眼分數(shù)便罷。

綜上可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任務還很艱巨?,F(xiàn)階段,我們雖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與真正落實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二、積極采取措施,改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1、從生活中發(fā)掘靈感,從小處著眼做文章。

現(xiàn)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目前許多學生的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虛構“假”、“大”、“空”,這樣的作文寫多了,一提作文學生就“頭痛”,感到?jīng)]有東西可寫,感到索然無味,也就成了正?,F(xiàn)象。追本溯源,老師的誤導是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的根本原因,老師一味要求學生寫積極高尚的內容,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只有積極高尚的內容才是真生活”的錯誤認識。因此,我們應當讓學生從凡人小事中體驗生活的真實,感悟真性情。我們可以積極組織實踐活動,例如郊游、到敬老院幫助老人等,引導學生去體驗真的生活。

2、教師用心設計文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極為重要,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學生作文需要熱情,而這種熱情的培養(yǎng)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因此,教師的命題要圍繞學生最關心的內容來確定,這樣既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按階段分類布置文題。心理學一般把12―15歲劃分為少年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敘事能力強,對所敘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題要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特征的日趨成熟而有所側重。

3、拓展知識面,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重視學生課外書籍的閱讀,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來說將終生受益。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書目,引導學生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4、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

新《課標》還強調“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我們在習作評改教學實踐中將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使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請同學打分或評級,并談談為什么得分又為什么扣分。在班內舉行作文展覽,讓學生閱讀自己的,欣賞他人的等等。并且讓學生人人辦自己的文學小報,把自己的作文發(fā)在上面,完成以后全班進行交流,實現(xiàn)了更加充分共賞互評的效果。這樣,學生通過自我診斷、共賞互評,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使寫作能力不斷進步。因材施評,教師作為最高評判者,應該對學生的評改結果進行彈性指導,在激發(fā)動機的基礎上客觀評定。

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良好的作文教學應該是將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寫作規(guī)律有機結合起來。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勇于開拓,積極探索作文教學的新方法,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努力拼搏。

參考文獻:

[1]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 陳毛美《中學語文教材教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

[3] 魏書生《中學生實用學習法》沈陽出版社

第5篇:中學語文范文

【關鍵詞】閱讀欣賞;讀寫結合;方法;多元化

閱讀欣賞課是語文教學中一種較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故而,閱讀欣賞課應如何開展,其目的何在,應達到何種效果,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師關注的問題。在開設語文閱讀欣賞課的探索過程中,筆者認為可嘗試將“讀”與“寫”相結合,以閱讀促進寫作,以寫作帶動閱讀,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共同提高。

一、中學語文閱讀欣賞課的教學目標確定

首先,筆者個人認為,閱讀的直接目的就是積累,有了一定量的積累,才會有寫作的厚實積累。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審美欣賞,在欣賞的情感體驗中,將閱讀個體的主觀感受與閱讀內容的客觀存在有機交融,從中領悟到作品所要傳遞的多元信息,從而有所收獲,獲得內心情感的愉悅與滿足。綜觀文學史,大凡國內外著名的作家、文學家除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外,都有大量閱讀書籍的嗜好。難怪讀者慨嘆他們的學識博奧精深,才思敏捷,在寫作領域雄視闊步,文采橫溢,作品層出不窮,并有許多傳世佳作了??梢?,要指導學生寫出好作文,就必須重視學生的閱讀欣賞。因為,學生能從閱讀欣賞中積累材料,激起情感,生發(fā)靈感,掌握寫作所必需的知識、方法、語感,蓄積寫作動力,就能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效果。

因此,教師應有意圖地提供可供學生閱讀的文章,讓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進行選擇,從眾多閱讀文章特別是同類型的系列文章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最愛讀的文章,進行深入的閱讀和欣賞。

二、中學語文閱讀欣賞課的內容選擇

首先,要從現(xiàn)有的教材入手,將單元教學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紹給學生,并作為必不可少的課外作業(yè),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閱讀完。這樣,既能將課內的閱讀延伸到課外,彌補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對單元教學中有關課文的進一步理解。

其次,要指導學生多讀教材之外的名著和優(yōu)秀作品。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郭沫若曾主張“多讀名著”。這是因為名著的內容豐富而深刻,影響力大。它不但能拓展思維,還有獨特的見解。它的能言前人之未言,道古人之未道的創(chuàng)新精神必定能觸發(fā)學生的悟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速成和優(yōu)化學生的作文能力。名著之所以生命力強,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其中有學之不完,賞之不盡的文學藝術價值。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在立意、構思、語言等方面,都應視為作文的典范。無論閱讀小說、劇本,還是散文、詩歌,學生都會受益匪淺,或在選材上受到啟迪,或在構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語言上受到熏陶。

再次,要鼓勵學生訂閱或借閱質量高的文學刊物,或是瀏覽報紙、廣播中有欣賞價值的好文章、好演講稿、辯論稿、甚至好解說詞等等,這也不失為一種閱讀提高的途徑。不僅僅因為這些讀物的內容時代氣息濃,更因為其語言的鮮活性,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化能切合現(xiàn)代學生,現(xiàn)代社會的特點。

三、中學語文閱讀欣賞課方法與模式

學生要讀的作品委實太多,這就要求采取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如在閱讀欣賞課上,我們可以采取這些方法:

1.自我欣賞法。即要求學生選取自己的佳作,在全班朗讀,并介紹自己的寫作過程、寫作目的,所用的寫作方法,成功之處等。這種方法能增強自身的寫作信心,有利于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

2.推薦欣賞法。這是要求學生先自主閱讀和思考,然后從所閱讀的作品中把自己認為最有借鑒價值的優(yōu)秀作品介紹給同學,并具體談談作品在立意、構思、語言等方面的特色。這種方法能促使學生不僅多讀,而且能有比較、有選擇地讀,培養(yǎng)鑒賞能力,還能在同學中產(chǎn)生一種競爭效應。而且,學生通過其他同學的介紹可以了解各種風格的書籍作品,優(yōu)勢互補,群體優(yōu)化,充分發(fā)揮“合力效應”。

3.集體欣賞法。這種閱讀的內容由教師來選擇為主。一是可由教者朗讀,提出要求,由學生進行評析;二是可請學生朗讀,由老師進行系統(tǒng)分析。另外,還可以采用播放錄音的辦法,師生共同欣賞。這種欣賞可以將所閱讀的作品分析得透徹。學生們通過各抒己見的評析,能使本來較朦朧的寫作思路變得清晰、明朗起來,在欣賞中掌握作文的奧秘,豐富寫作知識,還利于切磋寫作技藝,互相取長補短,提高鑒賞水平。

4.質疑欣賞法。這種方法比前三種要求高,它要求讀者必須真正讀懂作品,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設置種種寫法,比較表達效果。各種質疑將會引起同學們的反思,其作文的技巧也不難掌握。這種做法能促使學生從渾沌的被動的思維境界到達一個比較清晰、主動的思維境界,消除他們對作文的懼怕心理及各種壓抑、凝滯的狀態(tài),讓他們本來較為閉塞的寫作思維吹進一絲涼風,豁然開智,輕松地進入寫作佳境。

5.直觀欣賞法。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影視、戲劇等各種不同的文學作品樣式,把欣賞畫面同延展性閱讀劇本優(yōu)化組合,通過文字和視覺的雙重沖擊,啟發(fā)學生作多種形式的探討。如《家》、《老人與海》以及許多當代中外經(jīng)典影視作品的欣賞作為閱讀課的一部分,以新穎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6.讀寫結合法。選擇對寫作有顯著幫助的文章進行剖析,然后要求學生模仿其中語段或整篇文章的某個特點進行仿寫。

7.比較閱讀法。將兩篇或多篇有相似點的文章(如題材、風格、手法等)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分析其異同。

此外,每節(jié)閱讀欣賞課結束前,教師要作適當?shù)男〗Y。這樣,可指導學生在對文章的淺層次的外部感知,如對美詞妙句精彩片段的欣賞,對作品初步的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縱深的探究與領悟,使學生領悟探究的角度、方法和技巧,要點撥得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在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一定樹立“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自悟自得的方法”的教學理念,因為這能為學生以后的治學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享有一生都受用不盡的財富。這一點搞得好可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而且,對那些在課堂上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要加以表揚,對討論中出現(xiàn)的閃光點要加以肯定,對學生在討論和演講中存在的問題要加以指正,還可以將文章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拎出來讓學生再思考、再認識。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教師示范和講評的過程。教師的小結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學生說了什么和怎樣說的評判上,更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要提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供學生參考、琢磨。學生會通過教師的小結,受到啟發(fā),獲得靈感,增強信心。教師的小結要精要,復述性的東西要少一些,提示、闡發(fā)性的東西要多些。總之,教師的小結要達到這樣一種效果:既是對當前課的有力的收束,又能更好地為下一節(jié)閱讀欣賞課蓄勢,使這種課型長期、順利地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制訂.語文課程標準(高中)[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國家教育部制訂.中學語文教學大綱[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劉國正.實和活(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4]朱紹禹.語文教育學[M].廣播電大出版社,1987年10月

第6篇:中學語文范文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育;“語文素養(yǎng)”;課程特點;途徑

語文是中學課程中比較基礎的一門課程,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及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中學階段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中學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盡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的人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

“語文素養(yǎng)”具有豐富的內涵。這種提法的改變,并不僅僅局限于范圍的增加,它意味著語文教育模式的重大突破與變革,并嘗試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構建語文教育的新的模型。事實上,它不僅包含字詞句篇方面的積累,也包括語感養(yǎng)成、思維形成、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養(yǎng)成、寫字識字、寫作和閱讀技巧、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審美情趣及文化品位的提升、知識視野的擴展、思想觀念的修煉、情感態(tài)度的陶冶等。這些都是“語文素養(yǎng)”包括的內容,是學生語文基本功及“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人文精神的體現(xiàn)。如果人們不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就無法很好地開展工作、學習、生活及交往活動。所以說,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十分重要,語文教師應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及情感態(tài)度。

二、結合中學語文教育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中學語文教育在課程特點、課程任務方面都存在一定特點,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時應注意充分結合中學語文教育的特點進行教學。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際工具,構成了燦爛的人類文化。故而,中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結合語文的課程特點與任務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

如在課程任務方面,確定課程任務時不僅要依據(jù)人、社會、自然的需要進行考量,還要依據(jù)課程性質的特點進行確立。根據(jù)以上標準,中學語文課程的課程任務如下:首先,要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其次,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語文能力,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態(tài)度、健康情感以及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并盡量爭取在此過程中創(chuàng)新語文的教學,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素養(yǎng)。事實上,生活在自然與社會之中的人們,無疑早已成為適應環(huán)境、改造環(huán)境的主體,人們需要通過不斷獲取及傳遞、加工和貯存的過程獲取社會、自然及人本身的信息,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應用,以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從獲取到貯存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涉及“語文素養(yǎng)”的影響和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果。

故而,針對課程任務特點,教師應從最基礎的目標出發(fā),首先采用多種方式增強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比如通過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興趣等,幫助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產(chǎn)生興趣,同時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同時,應通過對課文的賞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審美能力,從而使學生樹立更健康的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比如,在課文《紫藤蘿瀑布》的學習中,教師首先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熟讀課文,并找出你認為很精彩的段落、句子或短語,并在課堂中分組討論,向其他同學闡述自己的觀念并說明原因,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對一些句子的分析和講解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比如,在對句子“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裝滿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畫的河流上航行”的分析中,教師可以提示學生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推測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結合課文的背景,想象作者在看到紫藤蘿花的時候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在學生發(fā)言后進行總結和點評,用優(yōu)美而生動的語言告訴學生應該堅強、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地活著的道理,告訴學生要像紫藤蘿一樣,不管遇見了什么樣的不幸,都要依然保持勃勃生機盡情怒放。

“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基礎。馬卡連柯說:“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中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結合中學語文教學的課程特點和課程任務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培養(yǎng),以提升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積累為基礎,把學生培養(yǎng)為具備一定表達交流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積極樂觀向上的現(xiàn)代社會公民。

參考文獻:

第7篇:中學語文范文

一、認識活動課的意義,保證真正落實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課堂內容封閉,教學方法單一,制約著語文課堂的效率,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其癥結在于語文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缺失了時代的生活氣息。學生死讀書,不能自主實踐,以至于語文課堂沉悶,學習范圍受限,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語文教學要走向時代,走向生活,要有開放性,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活動課就是學生自主進行語文學習實踐的課型,是解決課堂中學生參與程度低這一問題的一條捷徑。語文活動課需要的是豐富多彩的內容,教師一定要有系統(tǒng)的教學目標,有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內容。這些活動內容要有序開展,使之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內容。教師不能把它當做點綴,而應該是有時間安排,有空間活動,真正列入學校的課程計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活動課順利開展,也才能保證語文教學活動課真正得到落實。

二、發(fā)揮語文活動課的優(yōu)勢,突出其實用價值

語文活動課雖然是教學活動,但它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語文課。它主要是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確切地說,就是學生的學習活動課。這種活動課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不能視為必修課的要求。在教學內容上要突出實用性,走向生活,走向實際,可以觸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有時代的特點,要有生活的色彩。開放性是其重要的特點之一。比如,學校發(fā)生了重要的事件,有了重要的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舉行新聞會,讓學生主動在課堂中自我鍛煉。在學校的各種宣傳中,或者是墻上的壁報中常出現(xiàn)錯別字,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整理,開展一次錯別字普查活動。這樣,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主動去糾正錯別字,凈化學校的語言環(huán)境。很多學生都喜歡精美的文章,也喜歡優(yōu)美的詞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編抄報,開展評比。語文活動的內容很廣泛,這些活動實用性強,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內容,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形式選擇喜聞樂見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如有的課以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主,如“故事會”“演講會”和“辯論會”,可使學生通過這些活動課鍛煉他們的口才。有的課則側重于學生的書面表達,如開展作文競賽,或是組詞成句等活動,就能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只要教師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學生就能在活動中受益,也就會對語文課充滿信心。

三、加強語文針對性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中學生的思維往往以經(jīng)驗為主,這些經(jīng)驗是具體、直觀的。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讓學生多參與,親自實踐。比如,在描寫景物練習時,教師可帶著學生走出教室,走到學校的花池旁,觀察月季、玫瑰花的形態(tài)、花蕊,觀察枝葉和長勢。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描寫院落的冬青、槐樹,如它們形態(tài)各異,各具特點,都在點綴著校園,成為校園一道美麗的風景。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走向村落,走向社區(qū),了解當?shù)氐娘L俗習慣,感受當?shù)氐拿耧L民俗,寫下自己的調研報告,真正體驗一次文化的旅行。在開展語文學科教學時,教師不要向學生講授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條條框框,而要將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情境之中,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多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fā)現(xiàn)。

語文是交際工具,就像庖丁解牛一樣,需要把握規(guī)律,掌握技巧。其前提是必須經(jīng)過反復的實踐,進行有效的訓練。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就是要善于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在訓練中讓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技巧,把握語文學習的要領。經(jīng)過長時間有計劃的訓練,使學生對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語文活動課應該是學生自主的活動,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自我設計,主動體會。這樣,學生就能夠將語文知識消化、吸收,逐漸轉化為自己的語文能力。

四、關注活動過程,提高語文活動課的實效

語文活動課是學生的活動課,教師要突出學生的實踐,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像講授課那樣,以自己的講授為主,甚至以自己的講代替學生的學,以至于喧賓奪主。但學生自主學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放任不管,而是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活動設計,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活動,幫助學生進行活動的組織,必要時還要進行點撥,有時還要進行必要的點評、及時的總結,以提高活動課的質量。關鍵的問題是教師必須講究引導的藝術,相機行事,靈活應變。

語文活動課是學生自主的課堂,必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之中。有效的活動課應該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語文活動課不能變成學生的講解,或變成學生的一言堂,讓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這就失去了活動課的意義。因此,設計語文活動方案時,應注意使活動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精神。在組織活動時,應按照分類要求、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jù)活動的內容構成和學生的情況,適當分工,適當輪換,從而既發(fā)揮各類學生的特長,又能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

語文活動課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重要方式,既要生動活潑,又要注重課堂實效。語文活動課無疑應該做到內容和形式具體形象,活潑有趣,讓形式喜聞樂見,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但決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動形式的趣味性、生動性,而忽略切實有效的指導形式,使得語文學習熱鬧有余,實效不足?;顒诱n必須根據(jù)教學的目的、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具體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使活動課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使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都各有收獲。

第8篇:中學語文范文

英文名稱: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主管單位: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主辦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2-5154

國內刊號:11-1277/H

郵發(fā)代號:2-32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lián)系方式

第9篇:中學語文范文

[ 摘 要]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的弊端日益顯現(xiàn), 亟待改革, 而改革的關鍵在于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完善教材編排, 從而更好的完成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 不斷提高中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學語文 教學 改革

語文是研究語言與文字的學科, 語文教學最簡單的要求就是為學生打好語言基礎和文化基礎。而中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中的重要工具, 中學語文的教學也就變得不容忽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 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已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面臨亟需改革的局面。社會各界乃至中學廣大師生都呼吁改革中學語文教學, 那么, 當前中學語文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要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革, 才能適應時代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呢? 下面, 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 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存在誤區(qū)由于高考仍然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導向者, 高考成績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衡量語文教學階段性成果的重要指標。因此,中學的語文教師們受高考指揮棒的左右, 在素質教育的幌子下仍搞應試教育。教師不敢教課本以外的內容, 不敢鼓勵學生持標準答案以外的觀點。學生大面積的出現(xiàn)“唯書唯師”論, 不敢質疑, 考試生搬硬套, 以致錯漏百出。學習語文的目的也變成了應付考試, 與語文教育本身的目標背道而馳。(二) 教學方法失當在語文教學中, 教師忽視學生的思維、情感、興趣等因素, 一味按傳統(tǒng)模式教學各類課文, 上語文課, 似乎就只是為了給文章分段, 概括中心思想, 為了找出文章記述了什么, 歌頌了什么, 批判了什么; 同時不厭其煩地逐字串講, 按部就班的灌輸知識, 在知識傳授中只注意標準答案的統(tǒng)一, 極大程度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沉悶、單調、乏味, 阻塞了學生接受語文信息的渠道, 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教學, 從學生獲得語文技能的角度說收益甚微。(三) 教材的設置不夠合理近年來, 教材改革進行了一輪又一輪, 但現(xiàn)行的中學語文教材仍然不盡人意。首先, 過多舊篇目, 缺乏時代感。目前新信息、新知識不斷涌現(xiàn), 而我們的教材仍然停留在幾十年前的狀態(tài), 遠離學生生活, 難以引起學生共鳴, 這種強烈的反差, 也限制了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背標準答案,人云亦云, 成為背書的機器, 因而對語文產(chǎn)生厭倦感, 完全失去學習興趣。其次, 教材沒有從學生角度精心挑選課文。中學語文課本的課文應當從學生的角度來精心挑選, 雖然不能要求所有的課文都是這樣, 但至少得要求大部分課文都能喚起學生們對未知世界的向往, 能激發(fā)他們“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情感力、獨特的想象力”。再次, 教材的編排階段性不強。從初一到高三, 每冊課本都由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言文四個板塊構成。編者的目的是不斷加深學習、循環(huán)往復、逐步深入, 但將初中入選文章《論雷峰塔的倒掉》和高中的不少議論文進行比較, 就會發(fā)現(xiàn)高中的議論文在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等因素上并不比初中的高明多少。這反映出我們的教材編排缺乏階段性。

二、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一) 轉變教學理念過去在中學語文教學中, 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 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就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摒棄教知識、背知識、考知識的傳統(tǒng)模式, 而代之以對學生能力, 尤其是發(fā)現(xiàn)問題、全面綜合地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如教師進行提問時, 不應只注重答案, 而應集中精力觀察學生思維的過程, 努力從不同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古語有云:“授之以魚, 不若授之以漁”, 這與現(xiàn)代教育理論所倡導的“最有用的學習, 使對學習的學習”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教師教給學生的再多, 也還是極為有限的。有關方法的知識才最有價值。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教給學生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和方法, 如怎樣分段、怎樣概括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等, 還要讓學生理解獲得方法的具體過程。這樣, 學生就會根據(jù)需要主動吸取知識并加以運用。學生對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的恰當與否是評判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依據(jù)。中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 教會學生學習,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才是語文教學的“活的靈魂”。(二) 改進教學方法語文教學效果的顯現(xiàn)是潛移默化的, 需要師生雙方日積月累的努力。有些教師含辛茹苦、誨人不倦, 學生也起早貪黑的學習, 卻收效甚微。這顯然與教學方法有關。我認為, 教學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改進:1、扎穩(wěn)基本功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認真貫徹科學的、大眾化的語文教育觀, 把這種觀念在教師頭腦中進行有效的滲透, 并運用到教學中, 跳出語文教材去教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 做好語文基本功的訓練與思維能力的訓練。2、因材施教的“多元論”任何一個正確的理論和方法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所以教師要從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 提倡因材施教的“多元論”, 不要要求學生只接受某一種思維模式, 只按照某一種認識來回答問題, 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有目的、分層次地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3、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現(xiàn)代教育科學研究表明: 凡人同偉人一樣具有創(chuàng)造的潛在能力, 但凡人與偉人的不同全在于潛能的激活與發(fā)揮。從語文學科的特點來分析, 學生思維品質的獨特和學習行為的獨創(chuàng)是多方面的。教師可以在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容納給他們把自己的想法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達出來, 并力求表達效果巧妙而又合理, 這就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挖掘。從這個角度考慮, 教師若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習語文的創(chuàng)造潛能, 就能讓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思考。(三) 完善教材編排中學生目前最重視的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源就是教材。中學語文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基本任務, 所以教材的編排也應以此為標準。在文本選擇上, 教材編寫者多年來很難突破傳統(tǒng)的模式。我認為, 中學語文教材在知識點的編排上應按階段來劃分, 選文要具有經(jīng)典性和教育性, 注意收入古今中外各種流派、各種風格的代表作品, 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文, 學習和了解古今中外的語言藝術, 學會鑒賞文學作品。這樣, 學生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并通過信息的接收和處理, 真正受到教育, 得到實質的提高, 達到教育的真正目標。21 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 今后社會、國家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都將具體化為知識的競爭, 而語文作為知識的基礎, 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 它的教學是片刻也不容忽視的。我們應優(yōu)化教育的過程, 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目前中學語文教學改革還處于一個探索階段, 還需要我們語文工作者深入教學一線調查研究, 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