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優(yōu)秀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歷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探究
歷史故事化教育理念是一種合理的教育目標和理念,如今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為流行,由于其模式富有創(chuàng)意、具有成熟的教學理論,嚴謹?shù)慕虒W策略,從而深受學生和老師的喜愛。然而,素質教育的提出也已經(jī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它誕生于美國的20世紀70年代,自興起以來就受到廣泛的關注。發(fā)展到90年代初后,素質教育的理念被傳入到中國,中國的教師和學生首次接觸到這種僅僅利用學生互幫互助就能大大提升學習效率的辦法。并開始了實際的應用。其實,我們通常所說的歷史知識故事化對于老師來說是一種積極可行的教學策略,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必須通過小組研究的基本組織來支撐,通過后續(xù)的學習反饋和考核來反應學習效果,所以實施起來耗時較長,參與人數(shù)眾多,目前在國內(nèi)的研究尚未成熟,同時又缺乏理論系統(tǒng)性,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素質教育在我國的發(fā)展。在目前的初中里,教育工作往往充斥著業(yè)余的味道,部分歷史教師在不明職責的情況下開展工作,導致“一人有病,全班吃藥”的情況屢屢發(fā)生,進行歷史教學時從不抓主要矛盾。面對學生學習興趣弱化,專注手機游戲的問題,往往表現(xiàn)出束手無措的態(tài)度,在管理方面只重視形式上的教育,不能深挖其原因,造成工作上的延誤,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日趨下降。針對這一現(xiàn)象,歷史教學故事化必須提上日程。教師就要立足于眼下,做好學生們的思想工作,努力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引領他們走出消極,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態(tài),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改變以學為目的的教學理念,轉化為為興趣而學習
為了應付考試,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千方百計的使學生能夠得到正確答案,卻忽略了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初中教育是是系統(tǒng)化學習的第一步,但是由于考慮到初中生年齡尚小,不適合嚴苛的教學方案,充滿活力的教學理念更能促進學生們接受知識,才能夠將一群玩心很重的學生們集結在一起,發(fā)揮奇思妙想,解決學習問題,培養(yǎng)他們運用獨立理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好讓學生更適應新時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根據(jù)實際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調整,幫助學生進行合作
不同領域對歷史的要求不一,所以在對初中生進行歷史故事教學時要考慮到其興趣和實際接受能力,教師需要針對各個學生的能力限度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刪減或增添,另一方面要考慮到學生對數(shù)學的接納程度,若學生的興趣不是很強那就從淺入深實行教學,否則學生們一時之間消化不了易產(chǎn)生自暴自棄等想法。再者要密切關注變化發(fā)展著的實際,隨時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更新,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大綱,使之緊跟時代步伐。任何調整過后的課程都應先投入使用一段時間,看看成效如何,不應將改革變成“板上釘轉”的固態(tài)形式。
三、課本本身的使用價值需進行全面提高
歷史故事可以融會貫通歷史知識點,使歷史人物生動形象化,是學習知識的根本,倘若課本出了問題那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對課本進行合理的編寫是初中歷史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其次要合理劃分重難點,難點不一定是重點,在篇幅方面應傾向于基礎和重點,只有基本的概念掌握了才能把握更深一層的知識,重難點的劃分還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孰輕孰重有一個心理規(guī)劃,在學習起來會更加有針對性。最后也是主要的一點,課本內(nèi)容應有意識的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只有了解學生心理本源才能對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應用自如。
四、把素質教育和信息技術輔助結合起來
多媒體屬于網(wǎng)絡信息技術,而互聯(lián)網(wǎng)擁有海量資源,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隨時調用這些資源來為歷史教學服務,就這一點來說,可以大大填充故事內(nèi)容,擴展學生的歷史知識接觸面。且歷史故事中有很多需要動畫和圖片的部分,多媒體以其自動化智能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途徑,只需鼠標輕輕一點,便可迅速切換、刪除視頻、圖片,并且不存在“地方不夠用”的情況,這對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也為學生們后續(xù)的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前提,增加初中學生生對歷史故事的興趣,這對于改善教學模式來說是一大進步。五、總結初中歷史教學故事化理念的應用勢在必行,而這在教育改革中勢必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只要找出問題,對癥下藥,那么在廣大師生的不懈努力下,終會找到其科學的發(fā)展軌跡。用充滿活力的教學理念更能促進孩子們接受知識,熟練應用素質教育理念,增加學生學習效率,改變一成不變的教育教學模式,腳踏實地的為學生的未來考慮。
作者:包義華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王海.初中歷史教學案例——《鋼鐵長城》[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2年中小學教師優(yōu)秀案例作品展論文集[C].2012.
[2]李衛(wèi)東.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A].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科研成果集(黑龍江卷)[C].2013.
一、跟蹤式聽評課活動過程
1.潛心學習,精心準備
各教研員首先對合作教師所在校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和學習,閱讀相關的教育理論書籍,研讀新課標,熟悉新教材,擬定出聽評課方案。
2.接洽溝通,達成共識
下校之前,兩位主任帶領各學科教研員與各校教學校長、主任進行溝通,說明聽評課意圖,同時也傾聽校方意見和建議,使得雙方能夠對該活動達成共識。
3.聚焦課堂,研教相長
與一線教師的合作是教研員踐行課改理念的好契機。在聽評課過程中我們能夠做到:
(1)課前溝通。課前通知教師,了解教師的授課內(nèi)容,針對授課內(nèi)容預先學習課標要求,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解教師的授課形式和安排,提出合理修改建議。
(2)課上觀察。深入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做好聽課記錄,為教師提供準確的教學反饋。
(3)課后交流。課后通過多種方式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教師共同反思教學全過程,肯定優(yōu)點,查找不足,共商解決對策。
(4)反復實踐。對問題的解決對策,要經(jīng)過課堂的實踐檢驗,不斷改進,直到滿意為止。
(5)共寫反思。教研員不僅自己要寫反思,還鼓勵教師將實踐中的心得體會撰寫成文,參加省、市級評比交流,向教師推薦教育理論和專業(yè)書籍,介紹學科優(yōu)秀教研網(wǎng)站,與教師共同成長進步。
(6)集體教研。聯(lián)合備課組、教研組集體聽課,集體教研,推進教研組、備課組建設。
(7)熱點跟蹤。在實踐層面重點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導學案使用效率等問題,幫助教師靈活掌握和運用新的教與學方式。
4.突出特色,工作創(chuàng)新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倡導師生共同制作、修改并個性化使用歷史提綱;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進行中考試題分析交流,以試題分析數(shù)據(jù)和學生答題反饋為依據(jù),提出中考備考建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推動化學小組進行課外實驗活動,將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改進,豐富學生體驗,提高學生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還撰寫了化學新教材產(chǎn)生的問題集錦,高中生物學科進行了兩位老師的同課異構教學,在對比中互相學習,收獲較大。
二、跟蹤式聽評課活動取得的成果
1.發(fā)現(xiàn)典型,跟蹤培養(yǎng)
在深入課堂了解教學的同時,發(fā)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的中青年教師,如黑河一中的趙富源、楊佳賓、李冰,黑河三中的徐曉姣、盧川、釗芬,黑河四中的劉海波、劉國良、吳迎新,其中不乏出類拔萃者,如劉海波老師。這些教師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值得大家學習,他們的共同優(yōu)點有:心底無私,心系學生;虛心向學,業(yè)精于勤;更新觀念,踐行課改;不拘一格,彰顯魅力。
2.實踐研究,成長提升
教研員不能閉門造車,需要走出來,走進教室,走向教師,將精力和智慧投入到課堂教學這個實踐舞臺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中教部的全體教研員牢牢把握此次跟蹤式聽評課的契機,化理念為行動,認真琢磨課堂教學,肯定亮點,發(fā)現(xiàn)不足,提出建議,與合作教師平等交流,一些好的建議因此得以實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初中化學教學中分組競賽復習法的應用及課外小組實驗活動的開展,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共同制作、修改、個性化使用歷史提綱等。我們與合作教師共同尋求問題解決對策,反復實踐,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合作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也使自身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得到了鍛煉與成長,如小組合作學習、導學案使用、初中新教材使用都納入了教研員的研究視野,并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撰寫了大量聽課日記、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這些來自課堂實踐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專業(yè)價值。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在學習中提升自己,以實踐來檢驗,以實踐促學習,以實踐促研究,這是我們此次聽評課活動的最大收獲。
三、跟蹤式聽評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
在跟蹤式聽評課過程中,教研員們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身上存在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改理念問題
部分教師對教與學關系認識不足,對新的教學方式產(chǎn)生的問題未做深入研究。
2.教學態(tài)度問題
有的青年教師聽課不積極,學習意識淡薄,學習主動性差。有些教師備課不充分,教學比較隨意,講課缺少激情。
3.教學技能問題
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平均使用時間,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難點不會分散;教學平鋪直敘,既無矛盾沖突,也無波瀾起伏;就題講題,只為完成預設任務;板書不規(guī)范,甚至無板書。
4.教學指導問題
工具書使用混亂,不利于學生思考,習題課讓學生死記答案,忽略朗讀指導。
四、跟蹤式聽評課活動下步構想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的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guī)律:“經(jīng)驗+反思=成長”。可見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初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然后根據(jù)講課的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歷史課更是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F(xiàn)在新課程實施以后的內(nèi)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f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jù)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后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已知知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生活海洋里盡情地暢游。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
現(xiàn)在的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書刊、網(wǎng)絡等,因此獲取的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憧憬未來,關注現(xiàn)實,經(jīng)常對現(xiàn)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具有極大的廣闊性。這又給當前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歷史老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長期以來,在考試指揮棒的指揮下,歷史這門學科成為單純的復述性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具體而言,從教學方法來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fā)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歷史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學結構來:看現(xiàn)在很多歷史教師大多以歷史知識經(jīng)驗傳授型的教學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nèi)容來看,歷史課的內(nèi)容是講述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點進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nèi)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搜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新課程實施后,如何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歷史教師共同面隊的一個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說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個人物是愛國的,學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顯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如何在課堂創(chuàng)設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學生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歷史課堂變成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又是歷史教師在新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fā)展,使自己盡快得成長、成熟起來,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一是通過學生進行教育反思。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如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表現(xiàn)異常,那肯定是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例如,我在上八年級上冊《》一課時,讓學生對爆發(fā)的原因進行討論并選幾名代表進行發(fā)言,有位同學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思維活躍,發(fā)言踴躍,但那節(jié)課卻顯得比較沉默,課后我主動與他進行交流,他說,對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不理解,原因是對當時的英國歷史知識缺乏了解,隨后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反思。
二是通過教師本身進行教學反思。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shù)狞c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ぃ沟脤W生滿腹疑慮,這就意味著教師對待課堂的準備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
一、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情緒。信息技術的使用,創(chuàng)造舒適、悅目、悅心的局面,使學生產(chǎn)生如見其人和身臨其境的體驗,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教育手段通過珍貴的歷史瞬間(圖片、視頻),把學生帶回到歷史人物活動和事件情境中,生動逼真的歷史畫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歷史事件,更好地理解教材,使學生覺得歷史不是枯燥的歷史,而是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寓意深刻故事。如教學《鄭和下西洋與戚繼光抗倭》一課時,給學生播放有關的影視資料,肯定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充分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以鄭和、戚繼光為榜樣,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
二、突破教學難點,突出重點,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人類活動歷史在現(xiàn)實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不能重演。尤其是一些時空跨度較大,時間較長的歷史事件,歷史事件的線索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媒體很難描述的具體,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擴展歷史事件跨度很大的差異,學生很難掌握。在這種情況下運用信息技術虛擬歷史事件,清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使學生對歷史事件有一個完整的總體認識。如教學七年級《》一課時,的歷史背景是學生學習這一課的一個難點,教學時要充分展示公車上書、、戊戌等基本史實過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的前后史實,通過對內(nèi)容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的歷史意義,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拓寬教育渠道,增強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
在歷史課教學中,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歷史的基本知識,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使學生成為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而且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根據(jù)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良好的道德情景,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產(chǎn)生感情的共鳴,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教育。如教學《寧為戰(zhàn)死鬼 不作亡國奴》一課時,運用信息技術播放《血染盧溝橋》《》等影視視頻剪輯,再現(xiàn)歷史場景,描繪歷史故事,使學生親自感受歷史氛圍,通過內(nèi)心體驗,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初期的歷史事實,了解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軍人抵抗日本侵略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用信息技術視聽效果感染學生,增強教育效果,使學生受到生動的思想教育。
四、增大課堂容量,豐富教學內(nèi)容
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只是一支筆、一本書的教學,黑板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想添加一些課外練習是比較困難的。運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有計劃的增添與教學目標相關的大量內(nèi)容與練習,使學生視野開闊、知識量擴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所學的內(nèi)容,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在線測試,能夠及時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鞏固的情況,并且得到快速反饋和評價判斷。如選擇了錯誤的選項,計算機將發(fā)出“你錯了,請再試一次!”的聲音和提示來激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如果你選擇正確的選項,計算機將發(fā)出美妙的音樂或“很好,請繼續(xù)?!庇嬎銠C還可以利用“歷史迷宮”“尋寶”或“競猜奪冠”等游戲,創(chuàng)建有趣的搶答氛圍,豐富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教學反思 教學實踐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為了實現(xiàn)有效的教育教學,在教學反思傾向的支持下,對已經(jīng)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教育教學活動及這些活動背后的理念和假設進行積極、持續(xù)、周密、深入、自我調節(jié)性的思考,并且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表征所遇到的問題,積極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反思性教學其實就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guī)律:“經(jīng)驗+反思=成長”??梢娊虒W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初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我也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然后根據(jù)講課的重點,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歷史課更是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F(xiàn)在新課程實施以后的內(nèi)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教與學是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f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jù)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后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已知知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暢游,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
現(xiàn)在的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書刊、網(wǎng)絡等,因此獲取的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憧憬未來,關注現(xiàn)實,經(jīng)常對現(xiàn)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具有極大的廣闊性。這又給當前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歷史老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長期以來,在考試指揮棒的指揮下,歷史這門學科成為單純的復述性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具體而言,從教學方法來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fā)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歷史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學結構來看,現(xiàn)在很多歷史教師大多以歷史知識經(jīng)驗傳授型的教學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nèi)容來看,歷史課的內(nèi)容是講述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點進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nèi)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對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學生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新課程實施后,如何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歷史教師共同面對的一個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說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個人物是愛國的,學生則茫茫然、似懂非懂,明顯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如何在課堂創(chuàng)設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學生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歷史課堂變成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又是歷史教師在新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fā)展,使自己盡快地成長、成熟起來,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一、通過學生進行教育反思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如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表現(xiàn)異常,那肯定是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例如,我在上七年級上冊《》一課時,讓學生對爆發(fā)的原因進行討論,并選幾名代表進行發(fā)言,有位同學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思維活躍,發(fā)言踴躍,但那節(jié)課卻顯得比較沉默,課后我主動與他進行交流,他說:“對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不理解,原因是對當時中英之間商品貿(mào)易的歷史知識缺乏了解。”隨后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反思。爆發(fā)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中國貧窮落后,國力不強,而這個時候英國急需擴大對華貿(mào)易,扭轉對華貿(mào)易逆差的不利局面。問題在于一般英國貨品很難在中國市場上打開銷路,于是英國就選擇了鴉片這種東西,既能為大英帝國贏得中國市場,又能麻痹中國人的意志,未亡其國先亡其志。鴉片貿(mào)易開始不久,即遭到了清廷以林則徐為代表的一干官員的反對,于是林則徐上書光緒帝,要求查禁鴉片。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海灘公開銷毀了鴉片。英國即以此為借口,于1840年挑起。
二、通過教師本身進行教學反思
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shù)狞c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使得學生滿腹疑慮,這就意味著教師對待課堂的準備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一次我上《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的復習公開課,課后市里的部分教師對我的課進行了點評。通過點評我發(fā)現(xiàn),可以用日本侵華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兩條線索把這一單元的知識串連起來。這樣學生就能更清楚地掌握日本怎樣一步步侵華,中國人民又怎樣由局部抗戰(zhàn)到全面抗戰(zhàn)最終贏得抗戰(zhàn)的勝利。
三、通過請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進行反思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課做了精心準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還存在著什么不足,但如果請同事或教學專家來聽課以后,總是能找到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四、通過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來進行教學反思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老師。教師應經(jīng)常閱讀中外教育專著和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從中吸取營養(yǎng),并經(jīng)常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行對比,不斷反思,使自己不斷提高。
在十多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從未間斷過寫教學反思,我的課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成為了他們最感興趣的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