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數學教學敘事范文

初中數學教學敘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數學教學敘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數學教學敘事

第1篇:初中數學教學敘事范文

一、數字化故事敘述教學概念

所謂數字化故事敘述,就是有效結合信息技術(如動畫、聲音、圖片、視頻以及多媒體技術等)與交流、教學意識的一種敘述或者教學形式。采用聲音、圖片、網絡、視頻以及動畫等多媒體技術,將故事形象地講述出來。通過運用數字化故事敘述對自身知識體系予以構建是這種教學策略的主要目的,并和他人交流與分享經驗,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有效傳送所需要傳輸的信息,確保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得以激發(fā)。

二、初中英語課程中數字化故事敘述教學的設計

1.數字化故事敘述的理論支持

因為人類本身的認知具有單一性,所以可量化智能概念可以恰到好處的描述人體。就學生而言,對其多種智能的充分發(fā)揮具有必要性。在初中英語課程中應用數字化故事敘述對發(fā)展學生智能非常有利。比如,學生的語言智能,這是一種語言表達和對語言深層內涵進行欣賞的能力。就本質而言,數字化故事敘述是充分發(fā)揮學生語言智能的一種新興教學過程,因此,無論是對故事敘述主題進行討論,或是對數字化故事作品進行相應的展現,都必須采用學生語言智能對數字故事內容進行詳細介紹與說明,并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

2.初中英語課程中數字化故事敘述的應用可行性分析

首先,硬件條件。由于科技的迅猛發(fā)展,電子產品種類逐漸增多,科技產品質量逐漸提高等等,這些為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數字化故事敘述奠定了非常有利的物質基礎。其次,初中英語課程特點。初中生通常好奇心比較強烈,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而且聽覺也非常靈敏,而數字化故事敘述也和學生這些特點相符合:①交際性。數字化故事敘述的教學方式是在小組間進行,小組間的合作能力直接影響到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對數字化故事敘述進行編寫的過程,必須應用英語知識,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學生的互相交際;②互動性。講故事是數字化故事敘述的外在形式。課件和聽眾間的互動存在一定的相互協(xié)調性,創(chuàng)作數字故事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間、老師與學生間學需要通過多媒體進行間接或直接互動;③過程性。因為這種教學方式是通過多媒體進行故事講述,需要團隊合作來完成,而且數字化故事講述在一定程度上與初中英語存在相通之處,兩者均強調過程。

3.初中英語課程中數字化故事敘述的目標

首先,對提高初中學生語言智能非常有利。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數字化故事敘述主題進行確定,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數字化故事敘述的方式來講述英語故事,以此來表達學生的觀點和想法,數字化故事敘述能夠有效發(fā)揮初中學生對英語進行學習與探討的創(chuàng)造性及積極性,而且對學生語言智能的進步與發(fā)展也非常有利;第二,對學生空間感的提升也極為有利。通過初中學生小組成員間頭腦和知識的正確運用,對數字化故事敘述主題進行確定,并有效制定后期編輯與數字化敘述過程,對學生空間智力的提高極為有利。再次,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音樂智能。若要完美的展現出數字故事作品,就要將作品的聲音呈現出來。小組成員中的敘述者通過語言模式使作品內容充分表達出來,在對數字故事作品進行編輯與制作時,具有聲音吸引力的背景音樂可以保證數字故事作品的生動性。

三、初中英語課程中有效應用數字化故事敘述

1.學習目標

初中英語課程中,在研究數字化故事敘述理論的基礎上,將其與初中英語教學特點進行有效結合,確定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內容與目標,保證學生能夠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實際操作。比如,在數字化故事敘述前,可以設定題目為《低碳生活》,最后對英語學習目標進行詳細設定。

2.展示教學實例

運用數字化故事敘述進行時,要結合學生特長和優(yōu)點,通過自由分組的方式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數字化故事敘述,并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對小組成員所做工作,確定小組成員工作任務后,開始擬定數字化故事敘述主題。

如,在進行英語學習時,將數字化故事敘述主題確定為:The Monkeys fishing month.第一步,確定數字化故事敘述主題后,英語教師依照故事主題進行闡述,使學生可以對讓步狀語從句有一定了解,同時使學生自信心得以增強。

學生在教師激勵下,依照所選定的故事敘述主題,并根據所劃分的小組,在數字化故事敘述稿本的基礎上,由小組成員對稿本故事敘述形式出謀劃策。信息員在進行數字化故事敘述的過程中,對和故事內容有關的圖片、背景音樂和視頻等進行有效查找,設計前,教師需要先通過實例使學生能夠對數字化故事敘述形成一種全面性認識,由此小組信息員才可以及時搜查到和主題相符的圖片、視頻和背景音樂等。在對數字化故事作品進行有效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必須采用PPT軟件制作,電腦員主要負責對數字故事作品進行編輯。根據所理解的數字化故事,在PPT中導入所選定的文字與圖片,增加特效,為作品作相應的配音和背景音樂的添加。

四、結語

第2篇:初中數學教學敘事范文

[關鍵詞] 數字化故事敘述;初中英語教學;應用

故事原本就是一種較為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途徑,其形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在變化。隨著多媒體在國內各個學校的普遍應用,數字化故事敘述教學法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制作數字化故事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多智化的能力和積極性,讓學生更主動去學習,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 “數字化故事敘述”的含義

數字化故事敘述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加州舊金山灣區(qū)聚集了一批媒體藝術家、設計師和實踐者,他們聚集的目的主要是探討如何通過數字媒體工具把個人敘事和講故事表現出來。數字故事中心就在這批人的談話和探討過程中悄然成長,媒體制作人、多學科的藝術家達納?溫斯洛?阿奇利與地方戲劇制作人、戲劇顧問喬?蘭伯特一起使用多媒體幫助那些沒有制作經驗的人,將他們的個人故事轉化為媒體作品。在1994年,他們一起創(chuàng)辦了舊金山數字媒體中心,即后來的數字故事中心。從此以后,數字故事逐漸在世界各國之間流行起來。不同的人對于數字化故事的概述不一樣,可以總結為:將傳統(tǒng)的故事以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形式進行表述,即為數字化作品的過程。

借助數字化故事敘述形式可以實現知識的傳授和經驗與知識的分享,將它運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既能提高初中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又能實現這種新型教學方式的根本目的。將數字化故事敘述引入到初中英語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好處:(1)有利于學生多媒體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多媒體作為新時代的事物,除了教師要熟悉掌握之外,學生對多媒體的使用也要熟悉。(2)不同的媒體資源結合之下,更大可能地促進學生多元化智能的開發(fā)。多種媒體資源的融合,能幫助學生拓寬思維,跳出傳統(tǒng)思維的框架。并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現有的社會經驗,將課文內容進行情景劇的編輯,以故事的方式展示出來。并借助多媒體來增加故事的整體效果,在此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便能靈活地將所學的單詞和句子應用于其中。(3)數字化故事敘述正是將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重要橋梁。能大大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且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實踐判斷能力都有著良好的影響。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數字化故事敘述的設計原則

1.貼近生活的原則

在初中階段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專業(yè)性要求不高,最主要的還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初中生來說在理解上難度是很大的,若英語教學內容也是較為陌生的,對學生來說從未聽說或接觸過的,可能無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則會影響英語教學法的實施。因此在教學題材上,教師應選擇與生活較為貼近的內容,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4 Going to the Doctor一文時,看醫(yī)生是我們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在看醫(yī)生時的遇到的一些趣事,Have you ever been ill? What symptoms did you have at that time? When you went to see the doctor, did you have any interesting or special experience or story?學生將以往看醫(yī)生過程中所遇到特別或有趣的事情轉化成數字化故事敘述,用多媒體將故事進行敘述,并且在課程結束后能掌握:(1)Describe the symptoms and treatment by using the key words correctly;(2)use the expression properly when seeing a doctor;(3)making a performance about seeing a doctor.通過師生間進行生活型話題的探討,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更愿意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正確掌握,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

2.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任何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意愿,在學習英語時,不單單是對單詞量、閱讀量和英語語法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通過長期的語言學習以及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數字化故事敘述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改變以往的“灌溉”教學方式,故事敘述應用的主體應是學生,在設計課程安排時,理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讓教學設計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心里的學習熱情,有利于數字化故事敘述在英語教學中的順利進行。

3.多感官參與原則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除了要鍛煉學生的單詞記憶力、閱讀能力、語法熟悉度,還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聽力、口語以及書面表達能力等,英語教學活動需要學生多感官參與。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應用數字化故事敘述,可以全面地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因為資料收集和數字故事作品制作過程中都需要用到多感官的參與,不管是對故事展示者還是被展示者來說都有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數字化故事敘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數學化故事敘述,主要有以下的步驟:

1.科學選擇數字化故事敘述的主題

這一步驟很重要,它將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只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體,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感興趣的情況下,更容易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數字化故事敘述活動的開端即是主題的選擇,比如里約奧運會剛結束不久,奧運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學習八年級英語上冊Olympic Winners這課時,可以“Olympic Winners”為故事主題,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去收集這些奧運健兒背后的故事,將他們的故事以數字化的敘述方式展示出來。在這些運動健兒的背后藏著很多感人和勵志的故事,尤其是各個運動項目的奧運冠軍,在冠軍光環(huán)下定有很多勵志的故事以及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比如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陳若琳的感人故事,在故事敘述中,又可以引發(fā)新的討論話題,即What should the athlete do after they retired? How is the life of those injured athletes?人們常說生命在于運動,按道理來說運動的人應該很健康,然而很多運動員都因為傷痛問題而選擇提早退役,滿身病痛。退役后的運動員又能從事哪些工作呢?這些話題都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2.制定活動計劃

這一步驟對小組之間的合作有著較高的要求。每位組員都要積極參與到活動的制定中,根據每位組員的長處和短處,進行合理的分工;制定活動計劃包括對時間的安排和活動具體的安排。教師可以根據數字化故事敘述的特點,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開展活動。先制定詳細的任務安排計劃:對故事主題的確定,故事稿本的編寫,搜集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將素材整理成數字化形式等。再按計劃行事,則效率會大大提高,而且使得每個人的分工明確,才能讓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合理的活動計劃在開展數字化故事敘述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3.活動的開展

制定完活動計劃后,大家就要按計劃行事,開展活動,此環(huán)節(jié)較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技能。仍以Olympic Winners為例,有的組員負責選定故事人物,注意不要和其他的小組選到重復的故事人物,有的組員負責將故事主人公的相關事件整理成稿本進行錄入,有的負責收集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有的負責將所有的素材通過多媒體整合成數字化故事,有的負責成品的二次完善。在展示圖片的時候也要加上一些相關的奧運項目英文,以及相關的英文解說,不然容易將故事說成了中文故事,這對學生的英語技能提高沒有幫助。

4.數字化故事敘述作品展示

在W生按照小組展示完數字化故事敘述成品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聽取,若學生在敘述的過程中出現語法或單詞的錯誤使用,要記錄下來。在學生展示完畢之后,再一一指出,切不可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貿然打斷。比如在描述運動員刻苦訓練的時候,學生用了這樣的一個句子進行敘述:Although she is not very smart, but she still works hard every day.but與although不應同時出現在一個句子中。教師可以先肯定學生的作品展示,再引導學生發(fā)現展示過程中所犯的語法錯誤。不同的小組進行作品展示,各有亮點,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借鑒,共同學習,從而提高對英語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張淡新.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數字化故事敘述應用[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3,(Z1):85.

[2]王東.數字化故事敘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4,(04):63.

第3篇:初中數學教學敘事范文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應用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與科學素養(yǎng),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物理現象與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但傳統(tǒng)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儀器設備不足、實驗中存在安全隱患等,影響了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故以下筆者就針對虛擬現實技術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提出相關建議。

一、測量實驗中,方便學生觀察物理現象

作為一種基本的實驗類型――測量實驗在初中物理實驗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該類實驗主要考察學生對實驗器材的正確操作,也是其他實驗的基礎。但該類型實驗復雜程度不一,故面對一些復雜的實驗時,教師若不能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講解,則可能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很好的了解。對此,教師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輔助課堂,方便學生對相關物理實驗的觀察。

教師在講到“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這一物理實驗時就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軟件為學生營造真實的實驗場景,引導學生在實驗中觀察與探究。首先,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并在教學之前組織學生回顧“用電壓表與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以此為之后學生之后的歐姆定律測量電阻值打下基礎。然后,教師可以采取虛擬實驗與理論講解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借助虛擬現實技術軟件為學生展開實驗教學。教師可以:1.為學生展示各種實物電路圖,并引導學生根據歐姆定律的原理去連接。2.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改變電阻數值(通過鼠標滑動變阻器的劃片),并要求學生記錄對應的電流、電壓數值。3.引導學生繪制小燈泡電阻的伏安特性圖。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將實驗過程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方便學生的觀察,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二、探究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知識能力

探究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一種常見的實驗,是以“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探究與實驗,最終得到問題結論的一種實驗類型。探究性實驗可以幫助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與探究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但由于探究實驗存在的外界因素較多,導致在實驗教學中部分實驗可能無法進行。對此,教師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輔助課堂輔助課堂教學。

以初中物理“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這一實驗為例。課前,教師可以以生活中與“凸透鏡”相關的生活實例導入教學(如:放大鏡、望遠鏡放映機等),并為學生提出相關的探究問題,如“物體距離凸透鏡的遠近是否會影響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凸透鏡的成像特點是什么?”問題設置之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可以學生之間互相討論,鼓勵學生用于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檢驗自己的猜想,并將實驗中的數據記錄下來。在實驗驗證之后,引導學生觀察數據、歸納并總結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這樣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真實的實驗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演示實驗中,增強學生物理學習效果

另外,演示型實驗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一種常見的實驗類型。由于班級學生人數眾多,所以在真實的實驗場景中,部分學生無法直觀且全面的觀察實驗過程,阻礙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對此,演示型實驗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將實驗過程直觀且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以便學生更好的觀察與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與物理規(guī)律。

以“探究電路短路問題”這一實驗為例。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兩種方法為學生講解該實驗,第一種:真實實驗器材講解,但由于學生人數眾多,故部分學生可能無法直觀且全面的觀察實驗。第二種,考慮到教學設備的安全問題,教師采用純理論講解,導致部分學生無法理解相關實驗知識。為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將講解什么是短路。然后借助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演示多種電路短路現象,讓學生觀察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學習相關知識,以了解電路短路的后果。這樣的實驗教學中,不但保障了師生的安全,保證了實驗的效果,同時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四、總結

虛擬現實技術是科技飛速發(fā)展下產生的一種高科技的教學輔助工具。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改變傳統(tǒng)實驗教學的片面性與單一性,為實驗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士榮.虛擬現實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3:148-149.

第4篇:初中數學教學敘事范文

一、問題提出

(一)課程改革的客觀訴求

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發(fā)展縱向深入的應然需求,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數學課堂教學出現價值虛化、目標弱化、內容窄化、實施僵化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有悖于以學生為核心課程理念的踐行,而且桎梏數學本質凸顯,嚴重弱化了數學的育人功能,影響了生師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質量提升?;趩栴}解決,不少人士都積極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究。江蘇省洋思、東廬中學和山東省杜郎口中學探索的自主教學模式,既能穩(wěn)步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力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盡管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論文、案例數以萬計,但因山區(qū)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師資水平相對薄弱,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導縣域初中教師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進教改、學改經驗,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尚需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縣域初中數學校本研修進一步深化的客觀訴求

旬陽縣地處陜南山區(qū),轄22鎮(zhèn),現有初中、九年制學校29所,初中數學教師200余名。一直以來,我們以校本研修為抓手,立足縣情,大膽實踐,開拓創(chuàng)新,總結出行政推進、統(tǒng)籌資源、校際合作、活動引領的校本研修經驗和三模四載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間,在充分調研分析新課程實施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申報立項安康市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實施中初中數學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探尋出創(chuàng)新課標教材學習方式、啟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資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等三項策略,引領全縣數學教師積極建構人文化生態(tài)課堂,推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由講堂向學堂轉變,努力探尋課堂教學與遠程教育資源的最佳切合點,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嘗試將學科的學術形態(tài)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態(tài)。經過反復探索求證、篩選提煉,構建了具有開放探究特點、能充分體現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諧的三部五環(huán)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消除了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盲區(qū)和死角,極大地增強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構了覆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資源庫。然而,由于參研教師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學環(huán)境等良莠不齊,致使成果生成參差不齊、普適性受限、新型教學模式運用效度受阻,難以適應課標教材變化和縣域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要求,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創(chuàng)新學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實化研修價值、強化研修目標、深化研修內容、活化研修策略,解決課堂上過于追求熱鬧,忽視教學績效,過于倚重現成資源,忽視個性化創(chuàng)新,導致學生課業(yè)負擔加重,數學素養(yǎng)有所降低等問題,已成為數學學科校本研修進一步深化的客觀訴求。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本課題研究是對《新課程實施中初中數學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點圍繞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和課例研究模式的進一步優(yōu)化,引導縣域初中數學教師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進教改、學改經驗,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索具有縣域特色的輕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助推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整體優(yōu)化,促進師生數學素養(yǎng)質性提升。

三、課題名稱界定及解讀

本課題主要研究義務教育第三學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就是把學生按照年齡和程度編成有一定人數的班級,教師根據國家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按照學校制定的課程表進行分科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計策、謀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學策略,即: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所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的一系列執(zhí)行過程。 有效課堂教學(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紀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并在杜威實用主義教學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核心指向為有效,即指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運用一定教學策略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獲得預期效益的最優(yōu)化,使師生雙方都能獲得最大進步與發(fā)展。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假設與創(chuàng)新之處

(一)研究的目標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經驗,建構優(yōu)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式框架和各類課型課堂教學模式,引領學科教師突破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預設與實施低效化瓶頸,促使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步入規(guī)范、高效的快車道。

2.探索符合課改理念要求,能強力推動學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課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領學科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

3.探索建構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有利于初中學生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數學學習方式,助推學生在善學樂學的軌道上良性運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的課程理念得以優(yōu)效落實,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4.不斷完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與管理機制,推動高效課堂建設持續(xù)發(fā)展。

(二)研究內容

1.研究優(yōu)化初中數學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六課型課堂教學設計有效性模式。建立覆蓋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優(yōu)質資源庫。

2.研究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學習策略,探索優(yōu)化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方案設計與實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數學課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課例研修質量有效策略。

4.研究構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優(yōu)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資源運用與管理長效機制。

(三)研究假設和創(chuàng)新之處

1.研究假設:針對傳統(tǒng)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設計中存在問題,建立科學、系統(tǒng)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操作體系,加強教師現代教育理論與技術培訓,改革課堂教與學行為,建構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模式,促進師生數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2.創(chuàng)新之處

(1)構建三部五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所涉及的六類課型教學設計進行統(tǒng)攝性研究,從而規(guī)范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設計針對性、有效性。

所謂三部五環(huán)教學模式,即按照教學設計問題化,教學過程活動化要求,以問題為載體,活動為依托,以整體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實現學、思、習、行等智力條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條件達到高度統(tǒng)一。終極指向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按照問題誘導、自主探究、交互評價三個部分橫向展開,具體實施則按照導、探、變、結、展五個環(huán)節(jié)縱向延伸,從而架起教學內容、教師、學生之間的交互橋梁,揚 生命靈動之帆、行知識探秘 之船,體現在文本上,則按 問題情境、師生互動、設計意圖及媒體運用三欄并行、橫向貫通,且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導)問題誘導,探究新知(探)變式訓練,鞏固新知(變)全課小結,細化新知(結)推薦作業(yè),延展新知(展)活動序列展開。從而支撐起課堂教學的基本架構,是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為有效課堂學習引擎式 學習指南,既規(guī)避了因預習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又符合以學定教理念,層遞性問題序列利于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過程,在發(fā)展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與教學設計有效對接,不僅有利于減負增效,而且有利于學科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3)案(課)例研究模式為學科教師深度關注課堂教學細節(jié)優(yōu)化提供了操作要領和技術支撐。

五、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

(一)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以學生自主發(fā)展為目標,以人教版教材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助推初中數學教師施教水平提升和專業(yè)化發(fā)展為重點,探索適合初中生自主發(fā)展的課堂教和學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采用問卷、訪談等形式,診斷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

2、行動研究法。以實踐研究為主,動態(tài)研究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3、綜合運用文獻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等方法進行研究。

(三)技術路線

采用 統(tǒng)一要求,嚴格標準;分校承擔,責任到人;加強引領,通力協(xié)作;分步實施,循環(huán)遞進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溝通的研修共同體。本課題以縣師訓教研中心組織由片校學科教研(聯)組長、學科骨干教師和有代表性初中學科教師全員參與的研修共同體,共同研究課堂教學有效策略設計、跟進實踐、優(yōu)化提升。

2.聘請上級業(yè)務主管部門學科專家,成立由縣域初中數學教學骨干教師參與的指導小組,負責課題研究策劃指導、流程監(jiān)控。

3.在課題組指導下,縣、片、校數學教研組圍繞總課題,開展子課題研究。

4.邊研究邊改進,因需開展課例研究、課堂觀察、難題會診等系列活動,推進課題深入研究。

六、研究過程及操作策略

(一)課題研究時限及階段劃分

本課題研究計劃用三年時間(2012.9---2015.9)分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12.92013.7):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法和文獻法。重點工作如下:

(1)擬定調查問卷,對全縣初中數學教師和有代表性的學校學生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確定研究框架,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3)召開課題開題會,進行子課題研究任務分解,完成實驗校的布點。

2.實施研究階段(2013.92014.6):本階段主要采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和比較研究法,重點工作如下:

(1)課題負責人編寫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設計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參研人員按照統(tǒng)一要求分課型編寫相應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導學案樣例。

(2)各子課題負責人在總課題的引領下,根據各自的子課題研究方案,分年級、按章節(jié)開展優(yōu)化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編寫實踐研究,聚焦課堂,開展學案導學實驗探索,并在比較實踐中修改完善。

(3)修訂《旬陽縣初中數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暨學科資源整合管理辦法》,制定《旬陽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

(4)完成中期研究報告。

3.總結完善階段(2014.72015.7):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法、文獻法和行動研究法,重點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分冊形成課堂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南匯編,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2)整理校本教學設計案例、制作課堂教學實錄光盤、總結實驗經驗、撰寫實驗報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應任務。

4.應用推廣階段(2015.9):本階段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之于文獻法、調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陽縣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暨學科資源整合管理辦法》和《旬陽縣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實踐探索、修改完善、優(yōu)化提升,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普及共享。

(2)按照個人申報,片校篩選,縣級展評的程式,組織優(yōu)秀成果評推,特優(yōu)成果推介參加上級成果評選。

(二)具體分工序號研究

七、成果預期及呈現方式

1. 成果預期

(1)建立完善整體優(yōu)化縣域初中數學課題教學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設計策略,有效實施策略,有效管理與評價策略。

(2)建構描述性概念課、推導型概念課、習題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活動課等六種課型課堂教學模式。

(3)建構導學案設計基本框架和學案導學實施策略。

(4)修訂完善初中數學課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導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效益提升,有效開展課例研修。

(5)形成覆蓋初中數學學段的課堂教學資源庫(包括:章節(jié)教學設計、課件、導學案)。

2.成果呈現方式

(1)階段性成果

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基本現狀調查報告

②《整體優(yōu)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實施方案

③《整體優(yōu)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報告

④整體優(yōu)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窺(論文)

⑤《初中數學學案導學課堂教學實錄》(光盤)

⑥《太極探航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指南》(教與學系列成冊)

⑦《整體優(yōu)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報告

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索論文、敘事、反思集》(裝訂成冊)

(2)最終成果

①整體優(yōu)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窺(論文)

②《整體優(yōu)化縣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結題報告(報告)

③《太極探航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指南》(見階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夯實責任

本課題研究是在縣師訓教研中心的統(tǒng)一領導下進行的,本中心及時成立由中心主任擔任組長,課題負責人及各初中教研聯片組長校校長為成員的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課題研究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協(xié)助課題負責人做好參研教師的選定和研究進程的督察。成立由課題負責人擔任組長,主要參研教師為成員的課題研究實施組。課題負責人具體負責課題選題、申報立項,負責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參研人員的選定,負責子課題選定及任務分解,承擔對片校參研教師的業(yè)務指導,負責對課題研究技術路線的跟進調控。各片區(qū)數學教研聯組協(xié)助實施組負責轄區(qū)所承擔研究任務完成情況的過程督查、成果收繳、展評遴選、匯總上報等。各中學、九年制學校的學科教研組長或帶頭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務外,負責組內任務分解、收繳、審核、修改與上報,所有初中數學教師(年齡在45歲以上的可通過青藍共進方式結對協(xié)作)參與既定成果的優(yōu)化完善。各中學、九年制學校不僅要進一步確立校長第一責任人地位,充分認識課題研究在優(yōu)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動學校內涵發(fā)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強管理的觀念點撥、心靈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設法為參研教師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進學科教師真心實意地、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積極擔當參研教師的支持者、服務者,體會教師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專業(yè)造詣、人格魅力感召教師、吸引教師、帶動教師積極前行。

附: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1)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

(2)課題研究工作實施組

(二)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充分利用聯片研修工作機制和網絡平臺,進行廣泛宣傳,促使數學教研組長明確職責、認識到位,充分發(fā)揮其引領拉動作用,確保此項工作扎實有效運行。通過專題培訓、提供資訊、難題會診等引導學科教師認識到生源日漸銳減、人們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現實需求日漸強烈、教師準入政策日漸拓寬等現狀,迫使教師不得不發(fā)展,不能不發(fā)展,形勢逼人、時不我待,教師應充分感受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在促進自身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等引領教師認識到本課題研究是實現課堂教學整體優(yōu)化的有效載體,是促進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積累專業(yè)知識、磨練專業(yè)能力、明確研修方向、豐富專業(yè)智慧、塑造專業(yè)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將聚焦于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上,從而增強參研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研修時效性。

(三)加強引領,確保實效

課題負責人定期通過網絡平臺和實踐跟進等為教師提供資訊服務,做到六個及時:及時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咨詢或資訊服務;及時發(fā)現、遴選推介優(yōu)秀研究成果,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及時征集、匯總、求證、解決問題;及時組織過程性監(jiān)控和展評引領;及時向上級專業(yè)網站、新聞媒體、報刊雜志推介優(yōu)秀作品;及時引導學科教師在規(guī)范中優(yōu)化,在優(yōu)化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華,在升華中發(fā)展。帶領學科教師在辛勤中收獲智慧,在矯正中收獲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成功。

(四)籌措經費,確保運行

采取三個一點的方式保障經費投入。一是縣上投一點,即爭取協(xié)調加大縣級經費投入,確保課題負責人深入學校的各種開銷、網絡耗材供給、資訊購買和縣級層面活動開展;二是片?;I一點,一方面,想方設法爭取學校的支持認同,確保參研教師崗位研究和學習培訓的經費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聯片研修工作機制,協(xié)同聯片包校人員統(tǒng)籌規(guī)劃、整體推進,確保片區(qū)層面展評引領活動常態(tài)運行;三是教師擠一點,在引導教師充分認識課題研究的意義、作用的基礎上,動員教師不僅要舍得擠出時間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擠出經費用于崗位研修參考資料訂購和網絡購買服務的購置,從時空和資訊供給上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持續(xù)運行。

第5篇:初中數學教學敘事范文

一、為什么數學教師要做研究?

1 個人發(fā)展的需要

有些教師認為,數學教師只要讀懂了課本,會演算習題,就萬事大吉,一旦有個別學生在課堂中或課外輔導時提出了“怪問題”,教師只要回答“這超出了范圍”,就能抵擋過去,在討論中,一些教師說,教師很少時候會想“這個概念是怎么產生的”、“這個解法是如何想到的”之類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問題,教師如果是這樣應付教學,也許能夠過日子,但對學生、對個人的發(fā)展是沒有半點好處的。

教師們說,如今可不同了,現在提倡研究性學習,提倡創(chuàng)新思維,提倡學生敢問、敢爭、敢辯,于是,我們經??梢钥吹秸n堂上學生問倒老師的場面,例如,有位教師教完質數與合數后,順便介紹了陳景潤是如何克服許多困難,最終在哥德巴赫猜想問題上取得豐碩成果的事例,試圖培養(yǎng)學生的自豪感、愛國情懷等,誰知剛說完,一位學生站起來問:“老師,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啊?”該老師啞然了,作為中國的一個數學教師,連哥德巴赫猜想的內容是什么都不知道,恐怕有點說不過去吧。

在信息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作為老師,偶爾被學生的一些問題難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某些時候,學生接觸社會的面或許比老師更廣闊,但是,在數學學科知識這一塊上,我們總不能老被學生問得汗流浹背,不然,你這個數學老師就太不稱職了,一方面是自己面子上過不去,另一方面教師的地位和形象也將在學生的心目中跑得無影無蹤了,更為難堪的是你將面臨下崗的危險,這不是危言聳聽。

說得現實一點,搞研究,是為了我們教師自身的需要,為了不使自己老是處于被動,也為了使自己在學生的心目中有威信,老師們應該時常搞搞教學研究,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

2 教研的推動作用

教學研究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百利而無一害,用數學的話說,我們可以把教師應做研究看成公理,它對推動數學教育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座的老師們主要聊了兩個方面的作用。

首先,教師經常性做研究可以使自己成為名師,甚至是專家型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是許多人一踏進教師這個行業(yè)就擁有的夢想,成為大伙都敬佩的教師,至少有一個好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一個老師,如果學識高深,博大精深,講課的時候,常常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如行云流水般,學生學得如癡如醉,在知識的海洋流連忘返,不消說,你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崇拜你,自然地,他們會將對你的喜愛遷移到你教的學科上,這比平時老師們想盡法子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好得多。

老師們舉了許多這方面的例子,例如,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就是在專家智慧型教師沈元教授(后來成為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的啟發(fā)誘導下成為數學家的當年沈元教授因故留在福州,接受母校的邀請,當了一名中學數學教師,當他一站在陳景潤所在班級的講臺上,即刻引起所有中學生們的一片傾慕,沈老師講課風趣、形象、生動,居然演義出數學界幾乎驚天動地的一幕活劇,在一次講課時,沈老師無意中扯來了一片奇光閃爍的落霞,談起了數論中著名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沈老師從小學生們都能理解的奇數、偶數開始,循循善誘,將這些看上去很簡單的數字,闡釋為蘊藏著極為玄妙的智慧,將本是枯燥乏味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解釋成閃爍著生命的異彩,沈老師這樣講授,無不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這凝聚著人類文明、智慧和創(chuàng)造的學科,竟是一個何等鮮活、何等瑰麗的自由天地,當然,雖然許多學生以后成不了數學家,但他們受益于數學科學教育卻是無限的。

其次,教研可以提高教師的知識深度和廣度及應用能力,這里的知識包括數學學科知識和數學教學方法的知識等,這些知識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研究和學習這些東西的過程中,能夠學會怎樣指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為學生選擇恰當的學習任務,體會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及如何以多種方式展現數學信息,以便學生的數學理解獲得成功,可以說,教研可以使教師的數學知識、學生知識、教學知識相統(tǒng)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許多外來學科知識已經和數學知識融合,而融合后的知識,開始慢慢滲透到我們的數學課本中,但是,老師們對這些新東西并不在意,沒有去研究和學習,有人作過調查,發(fā)現大部分數學老師對信息安全、優(yōu)選法與實驗設計初步、風險與決策等近現代數學問題不熟悉,這是比較危險的信號,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學習和研究這些進入數學課本的與現代數學思想和應用數學有關的問題,并將其融入已有的數學知識中。

二、選擇什么樣的研究課題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要研究的課題,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數學教學研究,這有理論研究(現代數學教育理論、思想、數學方法論的研究)和實驗研究兩個方面,二是數學學科(包括初等數學)的研究。

數學教學方面的選題,一般來說,可以是老師們教學中感到困惑、問題難以處理的地方,如差生轉化,作業(yè)處理方法的改革,某某方法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等等,而教學的實驗研究,建議教師最好是報名參加課程培訓,在有經驗的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實驗研究前,教師有必要先了解教育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方案的制定、實驗對象的選取、實驗假設的設置、實驗過程的安排、實驗資料的收集,以及實驗報告的撰寫等。

座談中,老師們都強調,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往往難以參與并完成大型課題研究,因此,老師們應多搞微型課題研究,即選取一個很小的,不需要花費太多人力物力的課題展開研究,比如要教一元一次方程了,這是學生初次接觸方程,他們的學習心理是什么呢?會在哪些地方遇到困難?要怎么設計環(huán)節(jié),突破難點呢?等等,教師帶著這些問題,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定能獲得很好的成果,張奠宙老先生說過:“一個好例子,勝過一打好名言,”說的就是這么個意思,我們研究了一個又一個很小的課題,積累起來,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許多有成就的數學教師,就是從微型研究中成長起來的。

老師們根據自身的情況,對第一個方面即數學教學研究得比較多,主要包括對數學教材的研究,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狀況的研究,對課堂的研究,以及對教師自身的角色和職能的研究,等等,關于對教材的研究,永州市永華中學的劉正華老師談了他們的做法,很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鑒。

永華中學現在使用的數學教材是湘教版的新教材,作為學校的數學教研組長,劉老師經常與同組的數學教

師一起研究教材教法,比如教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新教材中安排的例題比較亂,七個例題分別是電價問題、手機話費問題、儲蓄利率問題、水費問題、商品打折問題和兩個有新意的行程問題,不像傳統(tǒng)教材是按類型進行編排,老師們覺得教材這樣編排不系統(tǒng),于是就有人提出還是按傳統(tǒng)教材教,把應用題分為行程問題、百分率問題、工程問題、勞力調配問題、數字問題、面積問題及其他問題等類型進行教學,并且有的老師平時就是按這樣的類型進行教學的,由于采用人教版教材教了十多年,教學效果也不錯,而新的湘教版雖然沒有進行歸類,不便于學生模仿,但比較貼近生活,于是劉老師就在所教的兩個班做了一個對比實驗,一個班按傳統(tǒng)人教版的把例題歸類教學,另一個班則按湘教版的例題編排順序教學,布置不同的作業(yè),結果在單元考試中,對兩個班的學生在試卷中應用題的成績進行了分析。

試卷的應用題中,第一題是行程問題,第二題是百分率問題,這兩道題是傳統(tǒng)題型,對比班學生的考試成績略好,第三題是新題型,湘教版班的學生做得比較好,應用題的總平均得分相差不大,并且按新教材教學的班級的成績還略好一點,

事后,劉老師對這個實驗進行了質疑:為什么湘教版對這一節(jié)要這樣編排,而不采用傳統(tǒng)教材這樣按類型編排?這樣編排有什么好處?

他通過思考,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新教材的例題,發(fā)現它具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1 新教材選用的例題都是一些與實際生活非常貼近,能引起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問題,并且圖文并茂,給學生以豐富的表象,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是學生迫切想搞明白的問題,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2 新教材這一節(jié)的例題沒有按類型編排,主要是要求學生學會分析題意,找到等量關系,然后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tǒng)教材的按類型編排例題,主要是要求學生在學習完例題后,模仿例題去解題,新教材的編排體現了新課標“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基本理念。

后來,他為了了解學生解應用題時的思考方法,調查訪問了一些學生,發(fā)現按傳統(tǒng)教法教學的班級的學生大多數人在解應用題時,首先把這道題進行歸類,看它是哪個類型,然后才去思考怎樣解答;而按新教材教學的班級,大多數學生首先是弄清題意,找等量關系,然后進行解答,凸顯了新教材編排上的優(yōu)點。

冷水灘區(qū)一小的馮小華老師對數學教師職能定位做了一些研究,他認為在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什么時候老師是“導演”呢?什么情況下又充當起“演員”了呢?馮老師認為,第一,因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而定,面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在教學中重在引、重在導,高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師以朋友和學習中的一員參與學生合作探討、發(fā)現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先出示紅領巾、三角板、時鐘、折扇等一系列學生生活中遇到過的有關角的實物,讓學生看角、指角,再引導學生折角、摸角;接著指導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活動角、擺弄大小不等的角;然后教師在黑板上將圖釘演變成點,兩根硬紙條演變成線,介紹角的畫法,最后把角的描述性定義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整過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了“導演”的角色,在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當到四年級學習角的知識時,教師可根據內容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畫角,標出角各部分名稱;(2)比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3)如何量角?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然后學生小組內合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最后全班交流、匯報,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則以合作者身份參與到小組的學習和交流中,完全成了“演員”中的一員。

第二,因學生經驗而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九冊“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育對象雖然已是高年級同學,但教學中,教師仍要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然后再推導面積的計算,當到“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時,學生已有了平行四邊行面積計算的經驗,因此教學中,學生完全可在小組內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第三,因不同的教學內容而定,經過對小學數學教材的分析,發(fā)現概念、公式類知識的教學,教師應充分引導、解釋;計算、應用類教學,則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主嘗試、交流、探究、解決問題。

馮老師還認為,小學數學教師職能定位還要受學生個別差異、教學環(huán)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通過對教師職能定位的研究,他認為教師作研究要從實踐中去發(fā)現問題,從實踐中探究、解決問題,最后又運用到實踐中去。

對教學方面的研究,已經引起老師們的重視了,許多老師也或多或少地參加過一些研究,但是,大家往往忽視了對數學學科知識方面的研究,就目前的情況看,研究數學學科知識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我們曾作過調查,在小學數學教師中,系統(tǒng)地接受過數學訓練的老師人數極其的少,這樣勢必會造成一個現象:老師對所教的數學知識并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常常沒有把握數學概念的本質,而將內容講錯,有的老師竟然還不如自己的學生,因為有部分學生自己報名在外面參加了奧賽培訓班,習得了更高一級的數學知識,拿到課堂來問老師,常常使老師很難堪,這個現象在小學尤其突出,比如,到現在為止,仍然有許多老師在圍繞x=0是不是方程,2/0算不算分數,0.9是等于1還是小于1,1+1-1+1-1+…等于多少等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這都是老師們數學專業(yè)知識不扎實所導致的。

鑒于目前老師們的知識結構狀況,我們認為,從事數學學科知識的研究,選題主要針對兩個方面,一個是解題方面的研究,另外一個是讀書,即研究數學專業(yè)方面的書籍,包括初等數論、數學史話等方面的書本。

討論中,大家特別強調了解題研究,并列舉了許多中學教師通過解題研究而成為名師、大學教授的例子,比如現為上海大學數學系教授的冷崗松、湖南師范大學數學系教授的沈文選等,他們原來都是中學教師,通過研究初等數學問題,解答無數習題后,獲得了許多成果,憑借這些,最終應聘到大學任教,順利評上正教授。

再如,在我省慈利縣某初中有一個數學教師,他買了幾大本初中數學競賽的書,利用課余時間,將這些書上的每一個題目都做了一遍,以后不論他的學生拿哪一個題目來問,他都能講出做法,結果,他帶的學生經常在大大小小的競賽中獲獎,他也就一舉成名,成為了一個很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

關于讀書與解題的研究,瀟湘數學教育工作室已經作過討論,討論結果刊登在《湖南教育?數學教師》2007年9月號,這里不再多談。

三、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選擇好要研究的課題后,接下來就是如何開展了,研究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我們還是圍繞兩個大的方面來

論述對于數學教學方面的研究,老師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談話法,即構建與學生的數學對話,教師通過與學生的對話,為設計基于學生思維特點的教學奠定基礎,使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數學,促進課堂教學向更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轉變,其具體步驟是:

首先,數學教師為對話任務的順利進行做必要的準備,包括了解交流對象的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所在班級、數學成績、性格特點、數學學習習慣、語言交流能力等;明確與學生交流的數學內容及其對學生的難易程度;設計基于以上實際情況的交流問題,尤其應關注交流問題的有效性,不論是關于知識、技能的問題,還是情感態(tài)度的問題,對學生來說,要有實際意義,要能激發(fā)學生說出他們的心聲。

其次,教師與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對話,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完成一些教學任務,例如,分析和糾正學生的數學問題,檢查并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數學思維,找出學生學習某些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

第三,展示并討論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錄像帶,根據自己學生時代學習數學的經驗和已有的教育教學知識,解釋學生在系統(tǒng)交流中的數學表現,理解教育形態(tài)的數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學生的數學觀點,討論在后繼的教學中如何依據學生思維特點設計教學,構建課程內容,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有什么不同。

認真做好了這三個步驟,教師再稍加總結和反思,就會獲得不少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可以為教師以后的教學帶來不少幫助。

例如,有一個初中數學教師,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他便為每個學生制定一份情況表,將他們原來的數學成績、數學學習習慣等清楚的寫在上面,然后分別找他們談話,保證每一天有一個學生要走進該老師的辦公室,這一輪談完了,再重新開始,從不間斷,這樣一來,他對班上每個學生過去和現在的情況都了如指掌,結果,課堂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一部分學生在埋頭解答課外習題,如競賽題等,另一部分學生在仔細聽老師講課,并認真做筆記,還有一部分學生在翻閱以前學過的數學課本,查漏補缺,這位老師教的學生,有的在競賽中獲獎,有的順利考入理想的高中,有的雖然沒有升入高一級學校,但是獲得了他們需要的數學知識。

敘事研究法,近年來,敘事研究法在教育界受到重視,并被教育理論研究工作者和一線教師廣泛采用,這種方法主要指教師通過自己對數學教育實踐中有意義的典型事件的描述與分析,以一種類似記敘文的方式展開,發(fā)掘或揭示內隱于數學教學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揭示數學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和價值意義,它的基本特點是倡導教師的教學研究應從發(fā)生在自己數學教育生活中的事例出發(fā),通過對數學教育實踐案例的敘述反思自己的教學,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具體步驟可以是:

首先,描述教育事件,數學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能啟發(fā)自己進行教學反思的事件寫成“教育記敘文”,文章重點是描述遇到什么樣的教學問題,用怎么樣的辦法解決的,解決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另外的教育事件,結果怎么樣,這些事件大多具有比較強的情景性、偶發(fā)性,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并及時記敘。

第二步,給出教學注釋,教師敘事研究不在單純敘述,而是激發(fā)教師探索、梳理個人的教學主張、看法,因此,教師需要收集相關的資料,以教學注釋的形式表達出個人的教學解釋、理論依據、成功或失敗的教學行為、理解了的或感到困惑的教育問題,教學注釋可以穿插在事件描述中,也可以寫在敘事之后。

第三步,教師敘事討論,敘述教育故事的教師應將敘事文章提前展示給參與討論的教師,讓他們對事件有一些了解,為接下來的問題討論做準備,討論中,敘事文章的作者最好充當討論的主體,而討論的主要目的是使主體教師回味、體驗經歷的教育故事,并借鑒其他教師的批判性意見,使得個體知識得以驗證、發(fā)展。

第四步,理論研究者給予指導,教師在敘事研究中作為研究者,探究的是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思想,發(fā)展個體知識,不是探索大而全的教育規(guī)律和規(guī)則,但這種研究一樣需要專家的幫助和指導,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思想更加理論化、系統(tǒng)化,解決疑惑的問題,因此,教師的敘事研究需要通過面對面或網絡交流,及時與專家和教育研究人員溝通,瀟湘數學教育工作室的同仁就專門建立了這樣一個交流平臺――瀟湘數學教育網,歡迎大家登陸交流。

關于敘事研究,北京師范大學的曹一鳴教授曾專門撰文敘述,文章刊登在《湖南教育?數學教師》2006年6月號上,有興趣的老師可以去查閱。

當然,還有許多教學研究的方法,討論中,老師們都積極談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如冷水灘一小的馮冬春老師介紹了自己的經驗:“在一小做過《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利用音像設備發(fā)展學生想像力》、《我心中的理想課堂》、協(xié)同教學、同步教學、數學實驗教學等很多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我大膽地處理教材,靈活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及時總結工作中的得失,我的工作經驗在研究中積累,教育教學能力在研究中提升,我進行協(xié)同教學研究時,主要探討在數學教學中,有機地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起初,我很難做到在數學課中自然地體現其他學科的知識,設計的課有時只有一清二白的數學知識,有時就像一個百科知識的萬花筒,我沒有放棄,反而花更多的時間學習相關的資料,向周圍的同行們請教,與同班的科任教師交流,利用寒暑假和雙休日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每次上完課我都會記下師生的發(fā)現、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每學期結束時,我就挑出自己滿意的教學設計,寫出一些典型課例的分析,總結出幾篇教育教學體會,經常會有一兩項在省、市、區(qū)級獲獎?!?/p>

永華中學的宋偉老師在對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方面的研究也值得我們學習:“從事數學教育以來,我有一個發(fā)現:每次要求學生自己先閱讀教材,熟悉課本內容時,有些學生就坐不住了,東張西望;還有些學生就是走馬觀花,應付了事,等你提問的時候,什么也答不上來,另外,布置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數學與文化和課題學習時,學生們也是牢騷滿腹,認為浪費時間,有的干脆做其他資料,置若罔聞,在平時的練習、考試中亦是如此,很多學生喜歡先做計算題或者一些簡單的證明題、解答題,然后試探性地看閱讀量相對大一點的應用題或實驗探究題,如果很難就不做了,都不愿意仔細分析題目,這樣下來,每次考試除了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能考好,其他的學生的試卷后面幾乎都有空白?!?/p>

為此,宋老師特別作了一個調查,調查學生對計算題、化簡題、證明題、應用題的偏重情況,還有閱讀課本時的關注程度,結果顯示:有78%的學生喜歡做計算和化簡題;有83%的學生一見應用題就心煩,因為對題目給出的眾多條件難以辨清關系;76%的學生做數學題時不是先仔細閱讀題目條件,而是先看題目結果求什么;有82%的學

生喜歡閱讀定義、公式;只有21%的學生喜歡閱讀證明過程和應用題的分析過程,15%的學生會去閱讀前面的章節(jié)介紹、編者的話,為了找到造成這個調查結果的原因,他做了很長時間的研究,歸納出幾點原因:

1 學生在螺旋上升的學習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小的學習方法,如簡便計算、套用公式等,認為解題就是要快,如果讀題的時間過長,可能會影響后面的答題,做不完,而事實上,數學這門功課有很多教學內容,像一些函數建模、性質的推導過程,方程解應用題等都離不開閱讀。

2 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認為數學就是要教會學生怎樣解題,考試考高分,上課時把完成教學任務放在第一位,注重知識點是否講清楚了,學生是否會做題,而對于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理解知識點則認為根本沒有必要,這也促使了學生養(yǎng)成了光做不看的壞習慣。

3 社會上的一些輿論鼓吹數學就是要學會解題,解題就是要找到正確的方法,越快越好,導致很多學生喜歡尋求捷徑,忽視問題的實際意義、生活本質,變成了解題機器,對其今后的持續(xù)教育形成障礙,實際上,生活離不開數學,而數學更離不開生活,數學作為大自然最基本的語言,閱讀是聯系它和大自然的重要途徑,同時,他認為閱讀也是提高學生認知水平、數學思維、歸納概括能力的有力手段,學生學會閱讀,才能弄清問題的本質,學到有用的數學,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認識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正確運用呢?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1)定時舉辦數學文化演講比賽,對優(yōu)勝者進行表揚,這樣就可以迫使學生查閱相關數學資料,熟悉課本以外的數學文化,了解一些數學家的成長歷程,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和閱讀的興趣,(2)每兩周或一個月舉辦一次數學閱讀解題比賽,教師可以從相關資料和網上準備一些閱讀量較大的且趣味性較強的探究題、應用題,不一定只選本期的內容,只要對學生有啟發(fā)、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題目都可以,(3)課堂教學時,要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引起學生的注意,教會學生怎樣去閱讀數學教材,鼓勵學生從課本中發(fā)現問題,敢于質疑,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答錯的要找到其回答中的閃光點,進行表揚,(4)平時的練習、考試過程中要求學生多審題,講解的時候,對于一些難理解、容易產生歧義的題型,可以多舉幾個例子,要精講細練,引導學生弄清問題的本意,(5)講解應用題時,要以學生閱讀為基礎,對于關系比較復雜的應用題,一定要引導學生先讀再去想,直到弄清問題的實質為止,不能圖快,要循循善誘。

開展研究以來,他所教的學生不僅開始喜歡數學閱讀,而且還運用到其他學科里,以前感到頭疼的物理、化學課程,現在也興趣盎然,雖然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基礎不太好,看懂題目有一定的困難,但也開始試著去看、去做,并樂于請教,現在他們的成績提高很快,家長們都感到很滿意。

對于數學學科知識方面的研究,大家主要討論了數學問題解決活動這一常見方法,其具體步驟是:

第一,選擇一個數學探索性問題,對于中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數學問題的范圍最好停留在初等數學領域內,比如初等數論等,可以是數學競賽題目,也可以是開放性問題,等等,問題涉及的內容最好是教師不怎么熟悉的,或是自己獨自解答起來有困難的,然后根據收集的資料構造假設,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評定實驗,通過解決問題,嚴格數學概念,深化數學知識理解,教師還要寫出解題依據,哪部分操作失敗,什么原因造成的,通過問題解決過程,深化了哪些數學知識等。

第二,所有有過同種探索經歷的老師組成討論小組,討論各自采取的策略和對問題的理解,以及關于學生學習這些題目可能有的思維特點、學習困難程度,教師指導學生探索時應該如何調控,采取何種教學方式,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手段等。

第三,每個教師將問題解決過程和討論交流中的所想、所感、所得進行整理、串聯、升華為個性化的數學理念和數學思想,作為今后教學的指導和提示。

四、教研遇到的阻礙

老師們認為,盡管有許多人知道教研的巨大作用,也熟悉一定的研究方法,但真正融入研究氛圍的老師并不多,大多數老師只是簡單重復著自己的工作――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有教師認為,“日出而耕,日落而歸”,何必去勞神費力給自己加壓力,自討沒趣呢?這大概是時下絕大部分老師的心聲,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化傳統(tǒng)的牽制,從長期的教育實踐看,在高等教育中,教師一直保持著教學和科研雙肩挑的傳統(tǒng),而且科研的內容與教學內容有內在的聯系,而在中小學校沒有老師必須承擔雙重任務的傳統(tǒng)習慣,在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中,大學里的教師稱謂是“教授”(即便是講師),中小學教師即便是特級還是“教師”,于是乎,在我們的骨子里總有一種觀念,要中小學教師去搞科研,有越位之嫌,即使他們認真研究了,人們總不放心他們的研究成果,因為他們是比不上知識淵博的大學教授的,這種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并且持續(xù)時間非常久。

教育制度的影響,從事科研是一項比課堂教學活動要復雜、艱苦得多的勞動,但是其物質上的收益卻遠比不上多上課、補課,這對積極從事研究的老師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事實上,我們認為,科研和教學都應該納入教育成本的。

習慣問題有些老師已經習慣或者說沉醉于我們前面所說的簡單重復的勞動中,愿意以工具性主體行為來掩飾其真正主體性成長的單薄,這個制約因素是大面積的。

知識結構的影響,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不完善,不具備從事研究的必要條件,也是一個制約教學研究的因素,前面說過,我們曾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學歷做過調查,發(fā)現有數學系???含???以上文憑的老師,只占總數的1%,甚至絕大部分老師都是從別的科目調過來的,對數學學科基本不了解,要他們開展教學研究,恐怕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