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中學音樂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音樂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學音樂教育

第1篇: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關鍵詞 流行音樂 中學音樂教育 影響

流行音樂,是我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音樂形式,當今流行音樂已經和古典音樂、傳統(tǒng)民族民間音樂一起共同形成了音樂藝術的三大板塊。流行音樂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它正強烈地沖擊著中學音樂教育、沖擊著一個個年輕躁動的心。所以假如學校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要想把流行歌曲拒之門外,則根本不可能。當然我們應該承認有些流行歌曲的內容并不適合青少年,而且會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消極影響。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就更應該仔細分析流行歌曲,讓學生們在音樂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有選擇地欣賞流行歌曲。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流行音樂,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觀的。流行歌曲中也有很多優(yōu)秀作品,對幾代人的成長產生著不同尋常的影響。所以一支在典型的社會背景下誕生的流行歌曲,在音樂課上把它介紹給學生,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針對廣大流行歌曲對中學生的影響,我們正面引導要比回避或強行制止效果好得多,這也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是個值得探索的教育領地。那么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我們如何吸取好的流行音樂并有的放矢的引入音樂課堂,激起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流行音樂,按通常的說法,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廣為流傳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于大眾生活的土壤之中。多以電聲樂隊為演出形式,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和商業(yè)性,多為青少年所喜歡。因此在中學音樂課堂上學生對流行音樂更感興趣。

所以中學音樂教育必須引導中學生以客觀和冷靜的心理去對待流行音樂,那么我們就必須得先知道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原因,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首先是由其年齡和心理特征引起的,他們正處于比較有激情的年齡階段,流行音樂的強勁有力的節(jié)奏、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和貼近他們心聲的歌詞等都比較符合中學生正在發(fā)育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還有對愛情的朦朧意識也使他們對“愛情歌曲”懷有特殊的興趣。所以他們對流行音樂情有獨鐘。其次流行音樂的自身特征也是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一個重要原因,流行音樂具有很濃的時代氣息,貼近生活,詞意直接明了,語言通俗易懂,那些表現(xiàn)歡樂、憧憬、友情、苦悶、傷感等情緒的作品,特別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鳴。還有流行音樂大多音域不寬,一般用真聲都可以演唱,這也是它受青少年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因為這些學生非常迷戀流行音樂,所以也也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

首先我們談談流行音樂給中學生所帶來正面影響,流行音樂和傳統(tǒng)音樂或古典音樂相比,它有著傳統(tǒng)音樂或古典音樂所沒有的優(yōu)勢,因為流行音樂語言簡練,旋律優(yōu)美,易學易記,節(jié)奏富于動感,具有鮮明的通俗性和娛樂性。適應了中學生的審美需求,中學生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聽流行音樂能夠有效的放松心情,調節(jié)大腦的緊張和疲勞,緩解學習壓力。所以流行音樂正是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釋放這些情緒和壓力的催化劑,有利于中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健康的流行音樂還有助于培養(yǎng)中學生掌握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那么對于一些不適合中學生的流行歌曲對中學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還沒有發(fā)育成熟,缺乏正確的藝術作品的辨別能力和審美能力,而流行音樂良莠不齊,有相當一部分流行歌曲內容庸俗,愛情歌曲占有很大一部分,對于青春萌動的中學生來說,無疑誘導他們把精力轉移到談情說愛上而耽誤了學業(yè)。

第2篇: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關鍵詞:中學 音樂教學 集體意識 合唱 主觀性

一、國內外中小學合唱教學的與比較

(一)國外中小學合唱教學現(xiàn)狀

1.歐美

在美國,合唱教學早已成為一項無可爭議的文化現(xiàn)象,合唱教學在美國基礎音樂教育中被認為是一項課外活動,是音樂藝術形式的體現(xiàn)。他們重視合唱教學比較早,成型的也比較早,其意義遠遠不只是一門學校課程那么簡單,其課程安排采取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擴張型教學方式。課程設置的全部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主觀喜好,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主要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音樂教師采用“創(chuàng)作―排練――表演練習”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興趣和音樂素質的同時,也完成了對音樂教學上的目標,一舉多得。

(二)國內中小學合唱教學現(xiàn)狀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下發(fā)政策,要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歌詠活動,并要求各級教育廳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重視和發(fā)揮優(yōu)秀歌曲的教育作用,有計劃和有效地開展了與中學音樂教學合唱相關的歌詠比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地各校紛紛開展相關性質的歌詠比賽,推動藝術教學的同時,更有力推動了學校合唱教育的蓬勃發(fā)展,不少學校形成了“班班有歌聲,人人唱好歌”的群眾性歌詠活動局面,從此合唱教學有了實踐基礎和群眾性基礎。

(三)國內外合唱教學的比較

另外,國內外的教育教學體質不同,不同時期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也各不相同,所以難分高下,教育的目標不在于過程怎樣,主要是在于目標的完成,中外各國的教學方法或許也可以互相學習,相互借鑒。

二、對于中學合唱教學的教學方式探究

(一)合唱曲目的選擇

從以往看來,一些合唱團隊為了追求盲目的聽覺效果,選擇比較傳統(tǒng)經典的合唱曲目,如;太陽最紅,最親、祖國頌等,可是沒有充分考慮到的是,這些曲目難度較大,即使學生喊破嗓子也很難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后果就是久而久之,隊員的喉嚨受到傷害,甚至發(fā)生病變,這樣就不能達到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目的,合唱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表演和應付,最主要是體現(xiàn)出它自身的作用和藝術性,所以,以此看來,在選擇曲目的時候更應該選擇適合自身合唱團體的曲目而不是盲目效仿跟風。

(二)發(fā)聲與練習方法的教學

在合唱過程中,整體性能是由個別活動的積累,但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中學階段,有些學生的聲音還未成形,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在換聲期間的男生,因此,科學完善的生產實踐是教學的重點,首先在訓練中,針對普遍錯誤的吸氣方法,如吸氣時抬肩將氣流吸至胸腔等錯誤進行糾正,要教會學生以腹式呼吸換氣,始終將在腰部屏氣,讓腰部的感覺向外擴張,從而確保歌唱的氣息有力發(fā)聲之前應先找準發(fā)聲的位置來確定發(fā)聲狀態(tài),如;嗅花香的吸氣狀態(tài), 然后以半打哈欠的方法,打開喉嚨并放松下頜,同時繼續(xù)保持吸氣肌肉的緊張,這些都是合唱的正確狀態(tài),也是教學的難點!還有要重點教授的是, 歌唱的同時還應注重神態(tài),神態(tài)在合唱表演中極為重要,教導學生笑肌上提,使自身擁有歌唱的積極態(tài)度,教導學生運用準確的歌唱位置!在發(fā)聲過程中,要求使用高位置來進行演唱,使發(fā)聲點適度提高,使聲音從顱腔中產生并通過提升笑肌來保持位置,更要注意在高位置發(fā)聲時,聲音和氣息應相結合并收放自如,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在高音時要使用以假聲帶真聲,不可大聲叫喊! 這樣一會損害聲帶,第二,也會摧毀合唱團的和諧,教師必須訓練的歌聲打破合唱分句,包括文字分析,把握速度,變化和對比的動態(tài),歌唱藝術的魅力取決于情感深度的表達,因此,演唱會的過程必須強調與聲音,情感的結合,通過與藝術性的處理來迎合觀眾,歌唱的同時也要注意呼吸的節(jié)奏和歌曲的氛圍,通過揣摩不同的歌唱氛圍來做出不同的表情,做出適合而適當?shù)母璩砬椴拍苓_到聲情并茂的多位統(tǒng)一。

(三)音色的訓練

作為集體活動,合唱要產生藝術性的音樂效果,應有統(tǒng)一的發(fā)聲,要求音色的完全統(tǒng)一是很困難的,合唱中的音色一般有可協(xié)調和不可協(xié)調兩種: 可協(xié)調音色比較明亮、寬厚、圓潤等; 不可協(xié)調音色有尖細、嘶啞等,而在和聲訓練中應將不可協(xié)調的音色統(tǒng)一到可協(xié)調的音色里去,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認真考究和思考這些利與弊,和諧與不和諧的統(tǒng)一才能體現(xiàn)出合唱的藝術性,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單純的視覺享受,改變不良的發(fā)聲方式,讓自己聲音向可協(xié)調的音色靠攏,以促使合唱音色的和諧統(tǒng)一。

三、結語

音樂的教育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在當前的教育形式和教學背景下,學校音樂教育更應該發(fā)揮它的作用和地位,慢慢地由輔助學科向積極的必要學科去過渡,而作為中學音樂教育的主體,合唱教學也更應該發(fā)揮它的積極意義,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完成統(tǒng)一,不管什么時候,科學的教育目標,合理的教學方法永遠是不可或缺的,各方面因素達到高度統(tǒng)一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和計劃。

參考文獻:

[1] 馮冶冰. 對高師合唱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音樂,2004(03).

第3篇: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想更好的推動民族民間音樂和中學音樂教育的融合,首要做的就是樹立起一個正確的觀念。具體而言,就是對兩者融合的重要性、價值和意義的認識。首先,從國家教育部門頒布的課程標準來看,“弘揚民族音樂”正是整個中學音樂的核心理念之一,旨在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所以任何無視或忽視這一理念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其次,從中學音樂教學的實際來看,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源遠流長,品種繁多。無論是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戲曲曲藝,都有著十分鮮明的民族風格,不但是對現(xiàn)有教學資源的有力補充,更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徑,并最終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擴展審美視野,豐富審美體驗。所以說,無論是從國家教育部門的規(guī)定和要求來看,還是從中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都應該將兩者予以全面和深入的融合。

二、選擇合適的內容和形式

面對如此燦爛和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相信不少教師都會在具體的選擇上取舍不定。對此,筆者認為,可以按照類型對民族民間音樂進行有機的劃分,并采用合理的形式融入到教學中。首先是民歌。對于民歌,可以采用專題的形式,向學生全面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并將其和教材中的作品進行比較,并對其不同之處的成因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民歌的歷史、風格和內涵。其次是民族器樂。對于民族器樂,主要可以采用欣賞加表演的形式。在欣賞中,要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體驗作品在旋律、節(jié)奏上的特點,領悟作品在思想、情感和意境上的精髓。目前,有很多學生都有一定的樂器基礎,對此教師可以舉辦小型的演奏會,讓學生進行演奏,帶給學生以真實的視覺審美體驗。此外還有民間舞蹈和戲曲等,也都可以采用欣賞加實踐的形式,通過這些內容的引入,能夠使教學資源得到擴展和豐富,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他們和音樂之間的距離。

三、提升教師的能力和素質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領者,其素質和能力的高低,將會對整個教學產生重要的影響。首先是教師的觀念和態(tài)度。作為一名中國的音樂教師,要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有著深刻的認同和厚重的摯愛,將其傳承和發(fā)展視為己任,并甘愿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其次是教師的知識和技能。當前的中學音樂教師多是師范類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畢業(yè),他們在求學期間,也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如果不能及時地完善和提升,勢必不能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所以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盡快的補充該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在表演方面,要求教師具有演唱民歌、演奏樂器和表演戲曲、曲藝的能力,并能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示范和點評。在理論方面,要盡快形成自己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體系,能夠正確的認識和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手法、藝術風格、思想內涵等,真正成為學生在這條音樂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創(chuàng)作方面,要求教師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需要,對一些作品進行有機的加工和改編,并予以靈活的運用。只有教師在觀念和態(tài)度、知識和技能上的不斷完善,才能使這種融合得到最根本的保障。

四、開展多樣的音樂活動

第4篇: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與教育事業(yè)的改革,音樂教育在中學課程上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音樂教育本身是建立在西方教育的體系上,而多元音樂的文化教育理念則是,要以本民族的音樂文化為基礎,使得學生尊重其他區(qū)域的民族音樂文化,從而達到培養(yǎng)多元化音樂人才的目標。事實上,在多元音樂文化中,是不同于語言的,其沒有特殊的國界之分,多元音樂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作用。

二、 多元音樂文化背景影響下的中學音樂現(xiàn)狀。

其實在中國的近現(xiàn)代教育中,對于跨文化的教育道路探索是不理想的。以我國長期的音樂教育來看,人們單純地認為音樂教育就是教授唱歌的課程,而欣賞音樂課時,創(chuàng)作歌曲基本是曲式體系與西洋調式為主。而多元音樂教育中的本民族與其他民族音樂結合題材比較少,而當前,在多數(shù)的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教師引導,發(fā)聲練習,復習、預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鞏固知識的教學形式來進行音樂教學的。綜合一些文化背景來看,幾乎沒有教師能夠達到讓學生全面了解音樂的程度。

因此,如果繼續(xù)使用這樣固定、程式化的教學模式,不僅缺少了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文化感的目標,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在實際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沒有得到拓展音樂視野與觀念的目的,更是遏制了學生發(fā)揮音樂教學主體作用,導致音樂課堂嚴重缺乏活躍氛圍,影響教學效果。一些高校中的音樂專業(y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民族音樂學術訓練環(huán)節(jié)較為薄弱,基本上只有一些鋼琴、聲樂以及和聲等的教學,更不用說中學普通音樂教學,要將多元音樂的綜合文化感體現(xiàn)出來了。

三、 美國多元化中學音樂教育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國家,擁有多民族音樂文化。因此,針對我國的中學音樂教育,實施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伴隨社會的不斷更新?lián)Q代,許多民族原有的生態(tài)音樂文化藝術并沒有傳承下來,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許多民族文化面臨著失傳的危機。所以,為繼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我國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點,作為傳承音樂的后代,給中學音樂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設定了遠大的目標。要求中學音樂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并幫助學生,樹立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意識,通過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熱情。利用多元化的音樂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音樂意識,提高他們對民間音樂的尊重與認同,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

前面說到,多元音樂教育的起源是西方國家,美國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眾所周知,美國有接近12%的黑人,9%的西班牙人3%的亞洲人,這些不同膚色來自不同區(qū)域的人同時在美國生活。通過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就誕生了多云文化音樂。因此,這樣一來,提高了多元文化教育世界性的認識,良好的促進了國際間的發(fā)展。另外,如今在美國還有一個多元化教育的原則,那就是以人和地球之間的生態(tài)學方面的互相聯(lián)系為原則,強調的是全球性的因素與聯(lián)系。有些美國教育改革者指出,音樂作為一種藝術,應是一種世界性的現(xiàn)象,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打造全球性的音樂視野,這就給認為世界上的音樂是根據不同區(qū)域來分割的理念的創(chuàng)作人一種批判。由此可見,我國是需要這樣一種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的理念,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接受來自西方多元化音樂教育的理念,促進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實施。利用西方音樂體系來改變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結合兩者共同探索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道路。伴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社會應從多方面對多元音樂教育給予支持與理解,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理解并接受民族音樂,同時尊重其他民族特色音樂文化,世界性的音樂氛圍,從而改變中學生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審美觀。

四、 多元化音樂教育在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措施。

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求中學教師應靈活的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一方面,教授一些有民族特色歌曲并進行賞析,還可以定期邀請一些民間表演藝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利用課余時間,安排學生去走訪一些民間音樂老藝人,發(fā)現(xiàn)身邊的傳統(tǒng)音樂藝術,從賞析民間音樂到尋找民間特色,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民族音樂文化,慢慢的接受民間音樂。這種方式不僅能有效達到多元化教學的效果,還能起到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各項音樂能力的目標。

賞析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比如,中學生比較喜歡的搖滾樂、爵士樂等節(jié)奏較為明快的音樂的心理特點。選擇音樂形式相近的非洲傳統(tǒng)土著鼓舞,一邊向學生闡釋非洲傳統(tǒng)鼓舞的文化內涵與表達意義,一邊向學生解釋西方爵士樂、搖滾樂與非洲鼓舞的相關性特征。讓學生明白,非洲鼓舞并不是胡亂的擊鼓和喊叫,非洲鼓舞也是有內涵與旋律的,這樣一來,不僅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元化音樂教學有效達到了教育目的。

第5篇: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關鍵詞】中學 音樂教育 素質教育 功能

A Brief Probe into the Promotion of the Mu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to the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Schooling

Wang Lei

【Abstract】

he Mu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has the function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t can nurture the ideological morality, sublime the emotion, activate the imaginary thinking, and intensify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se functions bring into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destination and requirement of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schooling in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al bottleneck of the musical education which cannot sufficiently play a role i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ideas, clear the cognition, project the scientific plan, perfect the education system, innovate in methods, rich the details and strengthen the use of every educational functions in mus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schooling.

【Keywords】TSecondary Schools; Musical Education; Function;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Schooling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主流和大勢,中學音樂教育是實施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中學音樂教育作為中學教育的重要課程,順應素質教育發(fā)展大勢是其毋庸置疑的發(fā)展方向。同時,通過挖掘音樂中的道德、情感、智力等因素,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對中學生思想、道德、情操、意志、思維、智力以及社會交際協(xié)作的陶冶和感染作用,從而為實現(xiàn)素質教育助力推勢。

1.中學音樂教育的智育德育功能符合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需求

素質是指人的身心發(fā)展的自然性和社會性的辯證統(tǒng)一, 是個人的體質、性格、氣質、能力、知識、品質等各種要素的有機綜合。素質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下, 教育者通過各種有效的教育途徑, 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精神為出發(fā)點,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天賦條件, 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 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指導原則。簡而言之,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為最終目標。而音樂教育對促進學生在思想品德、智力思維、情感意識、社會實踐等方面素質的發(fā)展,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符合素質教育的本質和要求,是素質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1 音樂教育具有道德陶冶功能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美, 在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前提下, 蘊涵著真、善、美的深刻內涵, 它通過藝術手段表現(xiàn)人的高尚道德情操。音樂所激發(fā)的審美情感和道德情感是互相滲透和重疊的, 它對高尚情操的陶冶, 完善道德人格的確立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教育把那些高度發(fā)展的社會理性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利用藝術情感使中學生在提高音樂審美感受、表現(xiàn)力的同時,陶冶性情, 凈化靈魂,完善人格,提高思想境界, 升華道德情操,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1.2 音樂教育具有情感啟迪功能

音樂是一門最擅長表達情感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優(yōu)美健康的音樂,常使人產生一種高尚、正義、靈魂升華的情感,使人充滿了對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對生活、生命和整個世界的摯愛,增強奮斗的自信和力量。在音樂教育活動中,通過音樂欣賞、器樂演奏、歌曲演唱等,使學生以無限的想象和聯(lián)想,獲得音樂所表現(xiàn)的思想和意境,獲得情感的陶冶和培養(yǎng)。同時,在不斷訓練的音樂實踐中,培養(yǎng)了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艱苦努力的頑強個性以及刻苦學習的毅力, 從而形成一種堅韌不拔的情意品質。因此,音樂教育是心靈的塑造,是情感的培養(yǎng),是促進良好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情感、興趣、氣質、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因子。

1.3 音樂教育具有思維激發(fā)功能

音樂能活躍人的思維,發(fā)展想象力,完善人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造動機,對中學生的智力開發(fā)有積極地促進作用。首先,音樂的產生就是創(chuàng)作過程,我們稱其為三度創(chuàng)作,即作曲、表演和欣賞,無論學生的表演或欣賞都必須伴隨著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和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其次,音樂具有“不確定性”特點,即同一首音樂作品,有多少學生就會有多少不同的理解、感受和想象,這一特征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學科更大的優(yōu)勢。其三,音樂的情感特征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創(chuàng)造熱情,在主動參與中展現(xiàn)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所以,音樂教育在開發(fā)學生智力、活躍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應該被忽視的。

1.4 音樂教育具有實踐鍛煉功能

音樂是合作的藝術, 通過合唱、合奏等訓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心理。合唱、合奏是一種高度協(xié)作的音樂表演形式, 經過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 演唱、演奏出來的音樂美妙動聽。中學生參與合作性的音樂活動, 不但可以使其深切體會把個體作為社會團體一員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力量, 體會到協(xié)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組織過程中得到了社會組織能力與適應能力的鍛煉,使其逐漸養(yǎng)成集體榮辱主義思想。音樂自產生以來, 就具有強烈的社會功能, 具有很強的交際性, 音樂表演的藝術是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調、適應和交流。中學生們參加音樂活動,經常就會置身于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 參與一定的社會交往, 從而得到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發(fā)展, 增進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2.中學音樂教育功能的有效發(fā)揮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效發(fā)展

當前,大多數(shù)中學都開設音樂教育課程,但總體看來,對音樂教育功能的認識缺乏科學性和全面性,對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有機聯(lián)系認知不足,從而導致當前中學音樂教育在中學各課程中被看作“小三門”,重視不夠、規(guī)劃不細、投入不足、創(chuàng)新不力,阻礙了中學音樂教育智育、德育等功能的充分發(fā)揮,進而削弱了中學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因此,要強化中學音樂教育的功能發(fā)揮,推動中學音樂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機統(tǒng)一。

2.1 轉變意識、更新觀念,順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

音樂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黨的教育方針指出:“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睆母旧现v,教育部門和學校要順應發(fā)展大勢,更新思想觀念,重視中學音樂教育教學,對中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教育,推進音樂教學內容、形式與方法的改革,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把學生吸引到音樂課堂上,發(fā)揮音樂對人格的全面發(fā)展、個性完善的積極作用。

2.2 科學規(guī)劃、統(tǒng)籌實施,完善音樂教育的教學體式

學校應從制度上、政策上為中學音樂教育提供條件,加強對音樂教育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領導,將音樂教育列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和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中,把音樂教育同其它學科的教學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音樂人才的同時,以音樂教育為陣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大物質投入、充實師資力量、便利教學條件,統(tǒng)籌安排學校的各項音樂教育工作,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課程設置,建立和健全正常的教學秩序。

第6篇: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

一.中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實特征

1.觀念陳舊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個兒童,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而我們有很多教師習慣夸大自己的“主導”作用,把學生當作教學的對象。在音樂課上,教師為了確?!盎炯寄堋焙汀盎A知識”教學目標得到落實,一味地強求學生進行枯燥的技能訓練,不厭其煩地長時間地講解樂理知識,上欣賞課,先由教師介紹曲名、作者、表現(xiàn)內容等,還沒聽到音樂,就先把學生限制在一個框框里,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學生的親身體驗,極大地損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積極性。2.沒能處理好“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世界上的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與已知元素密切聯(lián)系,都建立在舊的知識基礎上。實行傳承性教育向創(chuàng)新教育的轉變,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對學生基礎的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種把“傳承”與“創(chuàng)新”對立起來的做法是錯誤的。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的途徑,變“學會音樂”為“會學音樂”。3.音樂課缺乏創(chuàng)新內容有些創(chuàng)新課脫離了音樂藝術的特點,打著音樂的旗號上成美術課或手工課。如有的教師讓學生聽一遍錄音就讓他們進行想象畫,使學生的想象脫離了音樂情境而作漫無邊際的幻想。把音樂之美置于創(chuàng)新之外,使創(chuàng)新成為一種虛設形式。4.考核內容與形式單一新課程對教學考核的標準不再作統(tǒng)一規(guī)定,考核標準呈現(xiàn)出較大的彈性和開放度,提倡學生自主評價,讓學生在自主評價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目前中學音樂成績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為主,考核內容與形式單一,考核標準僵硬化??己藭r學生為了取得較好成績,一味地迎合教學考核標準,這就禁錮了學生的思想,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此外,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的自信,缺乏競爭意識;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流于形式,沒有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和學生特點去選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不當,影響師生情感交流,限制了思維的靈活性等問題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二.中學音樂教育的本質特征

音樂教育學的研究內容包括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中學音樂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樂教育,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點。

(一)音樂教育的教育性與審美性

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音樂教育的目標是人的素質教育。②審美性與創(chuàng)造性。通過音樂教育的審美及創(chuàng)造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美的鑒賞和表現(xiàn),發(fā)展他們審美創(chuàng)美的能力。具體表現(xiàn)為:形象性、情感性。音樂中的旋律的起伏、和聲的張馳、節(jié)奏的強弱、音色的變化,都能直接表達人的情感、塑造美的形象,以美感人,以情動人。(二)音樂教育的實踐性與愉悅性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教學必須通過音樂操作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xiàn)。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提高學生在音高、節(jié)奏、速度、力度、音色、調式、曲式等方面的技能操作、為更好地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打基礎,使學生在歌唱、奏樂、欣賞、創(chuàng)作活動中去表現(xiàn)音樂、抒發(fā)其情感,發(fā)展其個性,并從中接受教育。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必然會產生愉悅的心情,健康、高雅的藝術會使生理愉悅升華為審美愉悅,在精神上獲得享受。

三.充分發(fā)展音樂教師科研水平

音樂教師應該強化科研意識,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勇于探索,以科研促使創(chuàng)新,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

第7篇: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關鍵詞】中學音樂 分析課程 素質教育 探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219-01

1.中學音樂教育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1.1中學音樂教育中素質教育的作用

我國中學音樂教育在整體方針的影響下,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越發(fā)加強,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問題都是互溶的,這些問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必須協(xié)調好每一種教育的基本情況才能更好的互通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yǎng),所以,中學的音樂教育中素質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1.2中學音樂教育中智能素質的培養(yǎng)

只有在日常音樂練習過程中,對素質教育的提升有所認識以及對于音樂的領悟得到了升華,才能真正的懂得音樂教育的真諦,不單純是在需要音樂的時候勉強配樂的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和影響,而是一種對音樂內在精神升華和更高層次的追求。這種升華必須是在對生活有一定的見解以及認知之后,才能把音樂的元素融合進去,把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了解與自己在音樂方面的造詣,用節(jié)奏感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才是真正的音樂素養(yǎng)。獨特的藝術情操和藝術感染力能夠把對音樂即興發(fā)揮演繹的淋漓盡致,這樣才能真正在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素質。

1.3中學音樂教育中素質教育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影響

現(xiàn)在,音樂即興演奏能力已經成為了當代中學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yè)技能,而且在正常教學過程中已經成為了一項十分常用的教學基本功,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熟練的應用其即演奏奏能力,才能更好的為學生的課堂添加藝術成分和藝術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完善的培育音樂素養(yǎng)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更加濃厚的音樂氛圍,促進學生更加優(yōu)異的音樂素養(yǎng)的形成。相應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和鑒賞能力,讓他們形成良好的音樂賞析習慣。建立完善的音樂教育體制,將學生的教育范圍擴展到德育的范疇,讓教育在活潑生動的音樂中生根發(fā)芽。以對于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課堂效果的追求都離不開平時對學生音樂愛好的培養(yǎng)以及良好音樂氛圍的營造,這些問題都與推動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的開展息息相關。

2.中學音樂教育中素質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2.1中學音樂教育本身是一種美好的藝術形態(tài)

中學音樂教育若要更好的完成,則需要伴奏者擁有極高的音樂演奏技能,同時還有對樂理知識充分的理解并且熟練的掌握運用,扎實的基本功和過人的彈奏技術,還有優(yōu)異的個人素質,這樣才能把音樂演繹的如魚得水、收放自如,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音樂的獨特魅力。每一名演奏者在即興發(fā)揮的時候,都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舞臺上展現(xiàn)出樂音的靈動與感召力,把自身的音樂素質全方位的體現(xiàn)出來,把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美的表現(xiàn)形式來體現(xiàn)和發(fā)揮,因為音樂教育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美好夙愿,是一種超脫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這些都是自身素質的深刻外在表現(xiàn)。

2.2中學音樂教育是一種藝術與能力雙重文化的復合體

中學音樂教學也是一種藝術與能力的交融力量,是一種對藝術雙重表達的復合體,音樂教育是一種教育的表現(xiàn)形式,藝術的發(fā)展就是一種文明的象征,素質教育是中學音樂教育的領舞者,在音樂的殿堂里這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且已經逐漸轉變?yōu)榘魳犯骺浦R與各種彈奏技能的綜合學科,實踐告訴我們,中學音樂教學的的表現(xiàn)能力在側面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還有對于音樂能力的靈活運用。這種對音樂的運用能力以及操控能力是再多的練習也無能為力的,因為這種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是需要長時間對音樂的熟練演奏,并且?guī)в懈胁实膭?chuàng)作,慢慢融合對音樂的愛好和憧憬,在對音樂理解的前提下完成的,這些對音樂的理解很大程度都來源于學生自身的素質水平。

3.中學音樂教育中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

3.1中學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音樂教育多數(shù)是屬于音樂鑒賞和歌唱表演范疇,所以歌唱者本身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表演能力以及音樂素養(yǎng),要與演唱的旋律強度相結合,尋找相應的曲子,讓自己腦海中的曲子大致與演奏者的和聲進行邏輯匹配,選擇與自己音樂素養(yǎng)相投的曲風和譜子,然后在和聲選擇的過程中注意色彩的變化。讓其節(jié)奏感鮮明,色彩性強烈,表現(xiàn)力完整,與和聲風格以及弦外音的關系做最佳分析,最終才能在腦海中確定和聲基礎的底子。這些都需要在平時對和聲基礎訓練大量練習,值得在臨場發(fā)揮的時候能夠做到得心應手、靈活應對,在演奏的過程中把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無形中表現(xiàn)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讓音樂與自身素養(yǎng)完全融在一起表達出來,從而讓學生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積極參與演奏及創(chuàng)造活動,發(fā)展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3.2如何具體培養(yǎng)自學音樂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在培養(yǎng)學生中學音樂素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很多音樂元素以外的情感表達,由于音樂欣賞是一種欣賞者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所以,在欣賞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對音樂深刻的感悟,同時還要擁有良好的欣賞心態(tài)以及積極陽光的心理素質。所以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剖析和分類比較,然后進一步綜合結合整體音樂基調,對學生有的放矢的培養(yǎng)心理承受力和遇到臨時狀況的應變能力,只有各種題材音樂的有效配合,才能讓學生們領略到各個范圍音樂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積極的參與到整個音樂作品的探討中去。所以,針對那些平時欣賞歌唱水平不錯,但是每次臨場即興歌唱都失常發(fā)揮的學生要更加注重對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否則會出現(xiàn)一些臨場慌亂,節(jié)奏不穩(wěn)等問題,為了能夠不在歌唱過程中失控,就要在平時的日常訓練中多加練習,通過各種手段來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

音樂欣賞和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不僅僅需要在學生的聲音技巧方面予以加強練習,更需要鍛煉其心理素質,增加其音樂修為,使其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得心應手,及時的選擇適合的自己的音型鍛煉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與情操,以更好的完成其中學音樂教學的大綱要求,也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教育課題。

4.結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中學音樂教育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研究對象,不能因為深化學生的音樂演奏能力就忽視了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的培訓,在分析中學音樂素質教育的時候要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沿著正確的軌道引導學生優(yōu)秀的音樂素質和情操。

參考文獻:

第8篇: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第29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ISME)于2010年8月1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作為貴賓的世界知名民族音樂學家、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音樂和人類學榮譽教授布魯諾·內特爾先生,在大會作了題為《音樂教育與人類音樂學:(通常的)和諧關系》 ① 的主題發(fā)言。

一個世界性音樂教育大會,邀請民族音樂學領域學者做與民族音樂學相關的主題發(fā)言,此舉已并非首次,早在1991年,他就曾以一位資深民族音樂學家身份,采用文化人類學、民族音樂學的學術視野,在當年國際音樂教育學會年會上以《民族音樂學和世界音樂的教授》為題,闡述了令與會者眼界為之一開的音樂理念。前年,他再次與會,而且是在北京召開的ISME年會上,這使中國音樂教育工作者倍感親切。

內特爾的主題發(fā)言,重點闡述了當代民族音樂學家對世界各民族音樂的基本理解和認識,并將這些理解與認識與當下世界各國音樂教育理念與方式相對應和相鏈接,謹慎地述求兩大不同音樂學術領域間的共同路徑,以達到二者間的“和諧共處”以及自覺地接納與包容。無論是從發(fā)言題目名稱還是從發(fā)言的具體內容,都可以看出內特爾這個發(fā)言的意圖和意義。

內特爾說:

每個音樂教育體系都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西方古典音樂研究、地方傳統(tǒng)音樂研究和世界上其他地方音樂的研究。

(在中國,“地方音樂”就是所謂“民族音樂”,也就是“本土音樂”。)

在內心深處,人類音樂學家越來越像人文主義者,而音樂教育學家們則或多或少的成為某種意義上的音樂的人類學家。

(所謂“音樂的人類學家”,就是關注“所有人類相關音樂”的教育家。)

我們也應該關注對立的視角,那就是音樂是文化中確立并表達文化關系的一個陣地。這并非因為音樂是一種每個人都可以理解的“共同語言”,而是因為音樂表達和解釋了文化之間、社會之間的各種關系。

(所謂音樂并非“共同語言”,是強調不同民族的音樂,都具有不同的“母語”性質;音樂即由此成為一種不同文化對話、共處、交融的藝術方式。)

……

至此,我們已經不需要再繼續(xù)“引經據典”來加以解釋和論證了,所謂“當代中學音樂教育的守土職責”,就是:中學音樂教師在基礎音樂教育中所擔當?shù)拿褡逡魳罚ū就烈魳罚﹤鞒胸熑巍?/p>

“民族音樂”概念及其對象新解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她由56個民族組成,每個民族都有在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創(chuàng)建的民族音樂文化。中國的民族音樂,內涵深邃,歷史邈遠,據迄今所見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骨笛②顯示,已有實物可證的八千多年歷史。中國的民族音樂,品種豐富,類型多樣,既有各種體裁形式的民歌,又有豐富多彩的樂器和器樂,還有瑰麗多姿的歌舞和風格獨特的曲藝與戲曲。

在中學音樂教育中強調鑒賞和認識中國內涵深邃、歷史邈遠、品種豐富、類型多樣的民族音樂,既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繼承的一種需要,也是新時代跟蹤和認識中國民族音樂新發(fā)展的基礎和前提。

一、什么是“民族音樂”?

由于中國有56個民族,整體的中國民族音樂,即由56個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及其延續(xù)發(fā)展共同組成。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民族音樂,就是:

中華民族歷史上創(chuàng)建的所有傳統(tǒng)音樂類型和在此基礎上延續(xù)發(fā)展而來與傳統(tǒng)音樂文化具有明確文化血緣關系的各種音樂體裁、類型和作品的總合。

從音樂體裁、類型和音樂作品角度而言,中國民族音樂,既包括傳統(tǒng)音樂延續(xù)至今的體裁、類型和音樂作品,也包括在某些體裁、類型延續(xù)基礎上新改編和新創(chuàng)作的近現(xiàn)代音樂作品。如近代音樂家聶耳改編的民族器樂曲和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劉天華創(chuàng)作的民族器樂曲等。

二、民族音樂的分類

中國民族音樂的基本類型,因分類視角和分類標準不同,即可能有多種多樣不盡相同的分類方法。在中學音樂教育中,教師通常采用的是體裁分類法,即因襲《民族音樂概論》③問世以來,已為大眾認知和至今在教學和研究中仍在采用的、主要從音樂體裁角度來分類的民歌、歌舞音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五大類”分法。但是,在內容和順序上,我們應當做出下列調整,即將“樂器與器樂”提前至民歌之后、歌舞音樂之前來進行教學和論述。

這一排序的改動,是充分考慮到中國民族音樂各種類型的產生與發(fā)展,應當與音樂起源論和中國音樂歷史發(fā)展過程相對應。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考察,歌唱與樂器演奏,歌唱、樂器演奏與舞蹈結合的樂舞,在音樂起源論命題中,都是最早產生的音樂類型,人類創(chuàng)造最早的音樂,是“歌唱、樂器與舞蹈”,“人”本身,就是聲樂、器樂、舞蹈的綜合體。

而中國的說唱曲種及音樂和戲曲劇種及其音樂,則是中國民歌、樂器與器樂、歌舞及音樂產生之后,往后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才產生和形成的表演藝術樣式和音樂類型。

三、音樂起源論與中國民族音樂類型劃分的關系

與民族音樂“五大類”形成相關的音樂起源問題,是一個古老的命題,也是一個新鮮的命題。

說它古老,是因為在中國各民族古老神話和古典文獻中,即有不少關于音樂起源的傳說和相關的論述。如流傳甚廣的 “開天辟地”神話中,傳說創(chuàng)造人類世界的遠古女性祖神“女媧”和男性祖神“伏羲”,一位發(fā)明了竹樂器,一位發(fā)明了弦樂器: “女媧作笙簧”;“伏羲作琴,伏羲作瑟”④,從此中國的絲竹音樂,便開始豐富起來。

第9篇:中學音樂教育范文

【關鍵詞】審美教育;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大趨勢,在教育形式與教學模式上發(fā)生著巨大改變,音樂藝術作為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與審美情感、知識積淀以及道德情操息息相關,中學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與審美教育存在關聯(lián),本文將闡述審美教育與中學音樂教育間的關系,描述兩者的特征與主要內容。

一、審美教育與中學音樂教育間的聯(lián)系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需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育價值,逐漸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教育的特征與美感,在美學教育指導下對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與獨立學習品質有重要意義。審美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有較為深刻的體現(xiàn),并貫穿在整個中學音樂教育階段,兩種教育形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使中學音樂教育得到穩(wěn)定、可持續(xù)發(fā)展。其關系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從音樂歌曲中發(fā)現(xiàn)美,陶冶學生情操

中學階段音樂教育以欣賞與練習為主,在音樂教材中有很多著名音樂家、作曲家耳熟能詳?shù)淖髌贰1热?,《義勇軍進行曲》、《保衛(wèi)黃河》,還有一些民族歌曲,《蝶戀花》、《梁?!返龋枨忻枋隽烁锩箲?zhàn)時期勞動人名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些歌曲似乎在陳述人民群眾的傷痛與哀傷,情感抑揚頓挫,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對舊制度、打擊腐朽統(tǒng)治者的決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感覺,從音樂中激發(f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肚啻何枨肥且皇仔陆S吾爾族歌曲,表現(xiàn)維吾爾族人民熱情好客、歡快輕松的生活情境。可見,在音樂教育中體現(xiàn)出了審美教育,通過審美才能實現(xiàn)情感交流,感受到美妙歌曲帶來的震感,推進審美教育的發(fā)展與進步[1]。

2.審美教育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活動的美感,人格魅力增強

通過音樂學習能夠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增強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掌握音樂節(jié)奏,增強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對人格魅力塑造有著積極作用。比如,學生大合唱或者小合唱,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歌詞與情感抒發(fā)方式,共同營造出歌曲恢弘或者婉轉的意境,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加深了對歌曲韻律的掌握與節(jié)奏控制。團隊大合唱或者小合唱需要每一名學生的配合,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節(jié)奏,既不能搶拍也不能拖拍,這樣才能順利完成團隊演唱,如果某一名學生搶拍或者跟不上節(jié)奏,就會打破整體團隊和諧感,影響團隊演唱成績。將審美教育貫穿音樂教學中,既能將審美教育體現(xiàn)出來,又能將學生獨立人格魅力體現(xiàn)出來[2]。

二、審美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描述了審美教育與中學音樂教育間的關系,體現(xiàn)兩者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效果,審美教育更能體現(xiàn)出音樂教育的本質特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1.審美教育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音樂的優(yōu)美旋律、歌詞、情感表達都是學生感受音樂教育的切入點,使學生深刻了解到音樂自身的美感,善于從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發(fā)現(xiàn)美,某個經歷或者情感抒發(fā)都會使學生產生回憶或者向往,引導學生敢于接受困難、戰(zhàn)勝困難,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與理想。音樂的奇妙之處就是旋律與節(jié)奏,當學生身心遭到重創(chuàng)可以用來慰藉與安撫。由此,只有不斷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美才能正確認識音樂、學習音樂。

2.審美教育能將學生美感能力提升

音樂教育意義不僅體現(xiàn)在提升音樂學習能力、提升審美情操上,更體現(xiàn)在讓學生感受音樂旋律的能力上,使學生審美教育不斷加強,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審美氛圍與情感宣泄,將音樂教育引導到更高層次上。

3.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塑造音樂人格

很多音樂家或者流行歌曲演唱者都對音樂有著極高的興趣,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研究音樂、領悟歌曲,而這其中應用的方法很多,學生可以通過看音樂劇、美術展、演唱會等增強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將音樂修養(yǎng)提高。比如,《獅子王》、《音樂之聲》等都符合中學生興趣,還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增強音樂實踐效果[3]。流行音樂雖然不符合中學生趣味,但不能持否定態(tài)度,可以適當欣賞一些積極向上、青春的歌曲,增強學生對未來學習的信心,對樹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有重要意義。比如,《我的未來不是夢》、《同桌的你》等。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審美教育與中學音樂教育存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只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審美能力,才能提高對音樂的感悟能力與學習能力,從音樂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塑造獨立人格與品質。

參考文獻:

[1]范曉華.感受?體驗?表達――中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實踐探究[J].藝術百家,2012(z1):38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