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教育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長期以來,對于教育質量及其意義,大家的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qū)。在理論層面,有著名的“月亮說”。即:
(1)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專家們熱衷于全面否定傳統(tǒng)、全心奉承西學,談大學教育質量必談哈佛,談中學教育質量定提伊頓,似乎沒有把學校辦成哈佛、伊頓的教育都是質量差的甚至落后的教育。殊不知美、英也是讓學校各具特色,而不是把所有的學校都辦成哈佛和伊頓啊。
(2)月亮本身不發(fā)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一些人不懂教育,卻在那里對教育指手畫腳,“指揮若定”,教育質量的標準似乎就在他們的信口開河之中。在實踐層面上,有著名的“分數(shù)論”,即將“教育質量”等同于“教學質量”,又將“教學質量”等同于“升學率”,再將“升學率”等同于“考試分數(shù)”。依此遞推,“教育質量”便等于“考試分數(shù)”了。這些都是典型的認識誤區(qū)。
何謂教育質量?
至今還無人對“教育質量”給出令人信服的定義?!掇o海》中有關于“教育”和“質量”的描述:“教育是以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質量是產品或工作優(yōu)劣的程度”。華東師大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副主任沈玉順等把學校教育質量定義為:“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的結果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边@算是比較合理的定義。重新審視教育質量,我們會發(fā)現(xiàn):
(1)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但不等于教育就是功利社會的奴隸,教育質量也不應只是功利社會需要的一種分數(shù)映照。誠然,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高考升學的層次是學生未來謀取工作崗位層次和占有社會資源多寡的一種初步對接。圍繞“高考升學”而對應的“應試教育”以及作為界分“應試教育”優(yōu)劣的分數(shù)標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教育不僅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要引領社會發(fā)展,教育質量應為引領社會發(fā)展程度優(yōu)劣的一種映照。否則,一味追求升學率,不僅“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現(xiàn)象會大量出現(xiàn),中學教育以及在這種教育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學生也將遭受極大的扭曲和變異。針對中國基礎教育的現(xiàn)狀,數(shù)學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教授曾告誡說:那些以為中國學生的數(shù)理化成績要比同齡的美國孩子好、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要比美國中學生基礎扎實得多、只是創(chuàng)新能力差一些的看法,“都是多少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
(2)教育質量是滿足需要的程度的度量,但學校教育卻很難滿足所有利益關系人的需要,因此,學校教育質量必然取向和落腳于“學校選擇的教育價值最終實現(xiàn)情況的度量”。在學校生存和發(fā)展中,涉及“政府、學生、家長、社區(qū)、教職工、董事會”等利益關系人,每一個關系人的需要是不一樣的。如政府需要培養(yǎng)勞動者、接班人或公民;學生需要為未來發(fā)展奠定一個好的升學平臺,同時還需要學校為其提供成長過程中的幸福體驗;家長需要把孩子送進重點學校;社區(qū)需要培養(yǎng)勞動力市場需要的素質,等等。事實上,學校根本無法滿足如此眾多的、有時甚至是相互沖突的需要。學校的教育質量只能取向和落腳于:學校在現(xiàn)有法律、政策和社會背景下,根據自身辦學情況選擇的辦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的一種度量。也就是說,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由自身所選擇的需要被滿足的程度來度量。
(3)教育質量的高低在學生身上的表征依靠于數(shù)據、依賴于度量。而度量不僅有定量的,也應有定性的;不僅要著力于眼前的維度,也要著眼于長遠的維度。更為重要的是,不能在教育自身構建一個內部封閉的系統(tǒng)來進行度量。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教育質量無疑需要用學生被滿足需要的數(shù)據特征來呈現(xiàn),但這里涉及“知識本位、社會本位和學生本位”的價值觀的選擇。在“知識本位”的價值觀下,教育質量是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情況來度量的,其印跡就是考試分數(shù)。在“社會本位”的價值觀下,教育質量是以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素質來度量的,涉及高校、社區(qū)、教育研究機構對學校的評價,這些都是學校主動要尋求的一種度量和驗證。在“學生本位”的價值觀下,除了用未來發(fā)展所需的分數(shù)來表述,還需用學習過程中的幸福指數(shù)來表述;除了用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對學校的評價來表述,還需用學生在走向社會后以及在人生的全過程中對學校的評價來表述。
關鍵詞 地理教學 災害教育 自然災害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035-02
98年長江洪災、08年南方冰凍災害、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一次次重大的自然災害、一段段痛苦的回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一次次重特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也不斷上升。這些災害讓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到:對付自然災害,要以預防為主,如何預防自然災害,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教育理應包括災害教育,不包括災害教育的教育無疑是教育災難?!皣H減輕自然災害十年”國際行動綱領的要求采取適當措施使公眾進一步認識減災的重要性,并通過教育、訓練和其他辦法,加強社區(qū)的備災能力。教育可以讓人們獲得更充分的防災減災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防災減災的意識。借助教育這一手段,可以向廣大民眾傳播災害知識,如災害前兆、災害過程、災害機理、災害預防、減災防災措施、災害后果等相關方面的內容,提高他們對災害的認識,從而提高其應對災害的心理素質和能力。一次重大災害造成的損失不僅取決于災害自身的破壞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受災地域群體的承災能力、抗災強度和救災力度。
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基礎學科,中學地理教學能夠擔負起防災減災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過教育,可以向廣大中學生傳播災害知識,如災害前兆、災害過程、災害機理、災害預防、減災防災措施、災害后果等相關方面的內容,提高他們對災害的認識,獲得更充分的防災減災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增強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地理學科必須承擔災害教育的神圣使命。
一、中學地理教學是學生獲取自然災害知識的首要途徑
從中學地理教材結構看,它從人類和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著眼,給予學生有關的地理環(huán)境的基礎知識,進而使學生認識如何利用環(huán)境、改造環(huán)境和保護環(huán)境,趨利避害,使地理環(huán)境向著更有利于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面發(fā)展。從課程內容看,前四章宇宙環(huán)境、大氣環(huán)境、海洋環(huán)境和陸地環(huán)境,分別涉及到自然災害中的天文災害、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等有關內容;第五章到第八章,從人類利用資源和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著眼,著重講述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其中涉及社會災害較多,如環(huán)境污染、交通事故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具體分析,可幫助學生獲得有關災害的基本知識,進一步了解如何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災減災;或者鼓勵學生試探性提出具體防災減災策略,化害為利,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都可以達到對學生進行防災減災教育的目的。
二、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防災避災的意識和技能
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安縣桑棗中學師生震后1分36秒成功疏散,無一傷亡。談及成功經驗,就源于這個學校每個學期都組織一次全校的緊急疏散演習。學生是易受災的人群,他們年齡較小,防災避災的知識和經驗缺乏。而且,當災害發(fā)生時,學生多在教室內上課,極易造成群體性的受災。課程標準提出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這就是說,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同時,從自然災害角度說,在地理教學中既要介紹各種自然災害的分布、成因、危害,更要將防災減災的各種方法、措施、原則介紹給學生,加強學生在災害發(fā)生后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以最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在突發(fā)性的災害中抗災救災和生存的能力。當然,要做好災害教育工作絕非易事,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地理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對于中學生的災害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還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過程中掌握防災減災知識。像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地理知識學習交流平臺,成立地理興趣小組,通過黑板報形式宣傳防災減災知識,組織學生外出調查實踐,除了課堂教學外,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災害教育能促進中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NG Yong
(Huilong Middle School, Xinfeng County, Shaoguan, Guangdong 51119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comfort but also on mental health. Contemporary vis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tive thinking, personalized way of rapid physical growth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ir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and critical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are more one-sided and subjective, and most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ortanc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義
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采用各種方法與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使個體更好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更好地發(fā)揮個體的潛能。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踐,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所應該具備的基本內涵之一,是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
2 造成心理問題的原因
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過渡時期”。這時的青少年身高體重迅速增長。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長”極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間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諸因素之間的平衡。這時期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fā)展,但又有較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他們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帶有沖動性,不善于克制,行為不易預測,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陷入“誤區(qū)”,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引起心理不適應、情緒不協(xié)調和精神障礙。如果家庭、學校、社會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異,產生不良的后果。這時候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筆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談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案例1,羅XX,男,本班學生,對學習感到非常苦惱,一提到學習就心煩意亂,焦躁不安;對教師和家長有抵觸情緒;學習成績不好;還兼有品德不良問題;厭學達到嚴重的程度,上課不聽講;破壞課堂紀律;甚至有時曠課。
3.1 原因分析
經過多方面調查了解到:該同學的父親文化程度較低,經常去打麻將很少在家,對子女關心較少;母親是家庭婦女,文化程度也較低,但對子女過分溺愛,對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應,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低。父母關系較差,只要父親一回家,父母就是吵架,母親心情不好就遷怒于孩子,經常罵孩子。該同學還有一個姐姐,學習成績優(yōu)異,遵守紀律,父母總是夸獎她。通過分析該學生的問題主要有:
(1)學習動機和成就動機弱,沒有目標。(2)學習自我效能低,對學習缺乏興趣。由于成績較差,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在家里父母常拿他于姐姐比,造成他自我評價很低,對學習也沒有興趣。(3)學習焦慮。(4)神經質人格。該學生非常敏感,一點小刺激反應便很強烈,其主要成因可能與其家庭中父母不和、經常吵架有關系。
3.2 心理輔導和教育的過程
第一步:加強與其家庭的聯(lián)系。要求家長要多關心他,改變教育方法,不要老是拿他與姐姐對比,父母要注意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和奮斗的目標,要給孩子營造安定的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第二步:增強其學習和成就動機。首先,我讓他確定其奮斗目標,這是輔導的關鍵。目標包括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近期目標是確定目前自己奮斗的方向。其次,和其他任科老師聯(lián)系,要求任科老師多配合,多給他一分關愛。再次,為他們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我效能感。第三步: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要改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講小話,臨時抱佛腳、粗心大意,不勤奮,不專心、死記硬背等壞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告訴他學習要重在“理解”和“應用”,讓他在學完一課后,試著歸納所學內容,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第四步:排除不良情緒的輔導。通過放松訓練、心理游戲等,排除其不良情緒,減少他的焦慮,坦然面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3 心理輔導和教育的效果
由于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該同學的心理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抗挫折能力增強了,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上課專心聽講,課外跟同學們打成一片,變成了一個勤奮好學、關心班集體的好學生。她媽媽也來學校高興地告訴我:他兒子現(xiàn)在每天回家就做作業(yè)。
案例2,潘XX,男,特別喜歡上網,一上網能夠玩通宵。在日常生活中,跟學生有點摩擦,就學網上的游戲,動手、動棍甚至用武力打架,對班和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我了解后,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及時疏導,使陷于不平衡狀態(tài)或不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回復到正常狀態(tài),大大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與異常事件,維護好學校,社會的正常治安與秩序,保證了家庭的幸福。
案例3,陳XX,男,因其父母離異,得不到父母的愛,產生自卑的心理,無心上學。通過了解后,我經常找他聊天,調節(jié)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確認識自我、處理人際關系、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問題,促使其健康的成長。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本身來說非常重要,能夠保證學生正常健康發(fā)展;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促進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別是青少年身心發(fā)展。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只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所存在的種種心理行為問題,促進中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社會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能夠避免各種突發(fā)事件,維護社會穩(wěn)定,學校正常運作,學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4 結束語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對學生自身身心發(fā)展來說,還是對社會,對學校,對家庭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而家庭要給予足夠的關注。做父母的應該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和家庭民,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發(fā)展,也注重培養(yǎng)孩子遵守紀律和規(guī)則,積極鼓勵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其次,教育部門要履行職責。學校,是學生活動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課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采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解決學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擾。并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緒和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國防教育;素質教育;重要性:策略
有國必有防,有國防必要進行國防教育。國防教育是捍衛(wèi)國家、領土與安全,防御外來侵略和顛覆,對全體公民的德智體諸方面有組織和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社會工程。新課程理念的精髓在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體學生綜合能力。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廣大中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一、中學國防教育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1.對國防教育認識不足
有人認為,現(xiàn)在國際形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和平年代無需國防教育,戰(zhàn)爭已經遠離我們,講國防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有人認為,國防就是打打殺殺、軍隊做的事情,與中小學生關系不大:有人認為,國防教育重在潛移默化,不需要專門的教育,也沒有必要存在相應的教育內容。從以上觀點看,我國很多人的國防意識還比較落后,離國防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中學生國防意識和尚武精神亟待提高。
2.國防教育法制、機制不健全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已經出臺,但它們并未對國防教育提出較為完善的機制和制度保證,更沒有對中學教育提出相應評估機制,法律效力有限。有些地方政府和個人對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缺乏認識,在實際生產中與自身的任務、內容和義務結合時并未規(guī)范操作,對教育的組織、執(zhí)行和監(jiān)督沒有完善的法規(guī)保障,所以國防教育法制、機制和機構急需健全。
3.國防教育的內容還不夠系統(tǒng)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規(guī)定每年9月份第三個星期六為全民國防教育日,但國防教育的內容還不夠系統(tǒng),還沒有開設獨立的學科,缺乏國防教育的教師配備。在教學方法上也缺乏交流,當?shù)厣鐣蛙婈牪]有承擔其責任,參與到國防教育中來,導致其教育內容空洞凌亂,教法呈現(xiàn)單一性的特征,導致當前中學生國防教育形同虛設。
4.國防教育經費投人不足
目前,俄羅斯、以色列、日本和韓國等很多國家的國防教育難成為中學生的重要教育活動,國防教育存在專門的經費投入。我國國防教育經費投入項目并未設定,更沒有專項經費,國防教育需要的社會資源也得不到利用和挖掘。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有效物質保障作用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加強國防教育投入勢在必行。
二、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生國防教育的重要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指出:“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币虼耍谥袑W開展以學生軍訓、軍事理論課教學和課外各種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是國防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也是實現(xiàn)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戰(zhàn)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更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中學開展國防教育是貫徹落實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規(guī)定,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校應當設置相應的國防教育課程,將課程內容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將國防教育寫入學校的教學計劃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國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2.中學開展國防教育是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
當今世界多極化成為主流,盡管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fā)展,日本近期發(fā)生的捐錢買事件、菲律賓拉攏多國在黃巖島鬧事問題、越南侵占中國南沙群島事件等等,這讓我們必須時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國防常識,具備相應國防意識,隨時為捍衛(wèi)祖國和獨立作出貢獻。
3.培養(yǎng)吃苦耐勞、不折不撓國民素質的需要
吃苦耐勞、不折不撓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上世紀80年代后實行了計劃生育,很多中小學生和年輕教師成了獨生子女,啃老族、炫富、坑爹等是時下中國對80后、90后的最不信任的“專有名詞”,在吃苦耐勞方面令人擔憂。國防教育既能增強國民的國防意識,又能培養(yǎng)吃苦耐勞和不畏艱難,以及勇于擔當責任的民族精神,是和平年代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加強中學生國防教育的策略
1.完善國防教育法規(guī)、機制
一是要確定國防教育專門機構,明確其職責和任務,設定培養(yǎng)目標,針對性設置教學內容,完善教育制度;二是完善法律,使法令具備可操作性和規(guī)范性;三是要加大國防教育的獎懲力度,對民防機構、培訓機構、教學裝備和專項費用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以確保國防教育的法規(guī)和機制完善。
2.更新教育內容,提升國防素質
為提高國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須對國防教育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新,豐富教育的內涵,認真研究中學生國防意識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可操作的有效途徑和具體辦法,才能針對國防力量、精神、歷史、技能、法制及形勢等構成的內容體系,加強國防教育的系統(tǒng)性、實用性和針對性。由一般講授向國防戰(zhàn)備的轉變,引導中學生居安思危,克服麻痹思想,調動起關心和參與國防建設的積極性。
3.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拓寬實施方法
創(chuàng)新是國家希望和民族未來,國防教育同樣需要創(chuàng)新:一是要創(chuàng)新國防教育的形式,要借助網絡推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即不僅僅局限于中學校園和民防機構,而是擴展到整個社會,使原有狹窄的教育空間成為相對開放的國防教育現(xiàn)代化。二是要成立專門和特色的國防教育網站,不僅在外觀色彩上具備個性,更要用豐富和經常更新的內容去吸引人,將傳統(tǒng)、純理論和單一的講課形式,向大信息量、動漫、游戲和圖文并茂轉變,使代表人類先進科技、文化和思想的信息在互聯(lián)網上占主流地位。
4.加強與社區(qū)聯(lián)系,共同推進
要有效發(fā)揮中學與當?shù)叵?、駐軍、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科研機構的密切聯(lián)系,特別是挖掘當?shù)赜杏玫慕虒W資源,比如愛國主義和精神文明教育基地,將軍事理論單一的講授向引導教育學生多視角觀察思考我國的國家安全形勢,使學生帶著科學的國家安全觀和強烈的愛國及責任意識去學習。
【關鍵詞】中學語文 教學 情感教育 途徑
情感教育即:教育者按照相關教學要求,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生積極變化。所有的教育者都應實施情感教育,語文課程是一門內容豐富、文學性質、情感性質極強的科目,語文教師更應是情感教學的積極扮演者,韓愈《師說》中這樣評價老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不僅如此,語文教師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使命,即: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品格。文章就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實施途徑做一淺要分析。
一、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
1.加強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能有效提升學生思想情操。語文是一門極具思想內涵的工具課,作為一門蘊含人文性質的科學,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高尚情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學作品被作家寄予了豐富的情感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有效教學手段引發(fā)學生情思,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靈魂對話,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實現(xiàn)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的重要手段。
2.加強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教學應實現(xiàn)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一是: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二是:引導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系;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初中語文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基礎知識及方法的講解上,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激發(fā)學生情感,引導學生走近作家內心,與作家進行心靈對話,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的人格及節(jié)操,實現(xiàn)情感教育目標,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具體實施途徑
1.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具備豐富的情感。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感人心者,發(fā)乎于情?!惫粢舱f:“文學本質源于感情,文學家用作品表現(xiàn)自己的內在感情,不管他的目的是有意或是無意,需在讀者心中引發(fā)同樣的感情。通常,作家的感情愈普遍、愈強烈,那么作品的感染力就愈普遍、愈強烈?!蓖?,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的情感愈豐富愈強烈,那么學生受到的情感沖擊就愈強烈,學生對作品情感的理解就愈透徹。所以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積極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將無聲的文字通過加工、創(chuàng)造,轉化為激動人心的語言傳遞到學生心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掘作品中精辟的見解、深邃的思想、精彩的語言、深奧的哲理,帶著濃濃的情感去教學,引導學生去體味、去探索、去思考,那么學生的情感自然會得到滋潤與升華。
我在楊絳的《老王》教學中體會頗深,大師看似平淡實則精微的筆下: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一間塌敗的小屋、一瓶香油、一包雞蛋、一雙蒙著一層翳的眼、一副直僵僵的病軀,極具畫面感的語言的沖擊之下,立馬讓人唏噓不已,同情悲酸之情涌上心頭,課堂上我動情的描述讓學生不僅看到的是貧窮卑微但精神不受任何污染,淳樸的老王,也對以善良體察善良的楊老身上散發(fā)出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光芒贊嘆不已。從而也水到渠成讓學生自然而然感受到社會道德現(xiàn)狀,在憂慮、批判之余也學會了自我反省,喚醒了孩子們對不幸者的人文關懷的社會良知。哲學家康德曾說:“只有自己受過教育的人才能夠教育他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道德的標準。俗話說,為人師表,就是強調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升自己品格、用寬廣的胸懷、淵博的學識、積極的個性、深厚的愛心、健康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優(yōu)雅的舉止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影響學生。一個思想狹隘、沒有愛心、不負責任、精神萎靡的教師難以教導出優(yōu)秀的學生。語文作為一門極具文藝性質與道德情感性質的學科,語文教師應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與內涵,為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人格魅力,達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2.營造良好的課堂情感滲透氛圍。一個平等、和諧、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實現(xiàn)有效性教學。良好的課堂氛圍應包含:務實的學風、活潑的教風以及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等,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教師應認識到學生的差異及個性,進而尊重學生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針對性教學,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樂學氣氛。學生置身于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自然會產生積極樂觀的情感,在學習中樹立健康人格。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情感滲透氛圍,需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善于捕捉學生的興趣點。初中語文課本中的作品都是經典文學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如果教師能巧妙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然能產生情感的共鳴。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設計與教學內容類似的情境,營造出濃厚的課堂情感氛圍。
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孔乙己》時,可將小說中的四處眾人的哄笑改寫為四個獨立的情節(jié)劇本,讓學生自導自演,整節(jié)課堂是孩子們的舞臺,氣氛異?;钴S,學生的參與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并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在孩子們惟妙惟肖的表演完畢后,在點評交流大家的演技之余,同學們也展開了如火如荼的探討,揣摩了孔乙己和“眾人”的心態(tài),明晰了眾人的哄笑是貫穿這樣一個令人悲酸的故事,麻木的哄笑聲使孔乙己得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意味,通過親身經驗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反封建主義的主題的思想情感,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整堂課孩子們的歡笑聲和朗朗的發(fā)言聲擠滿了整個教室,師生其樂融融、平等、愉快的教學互動加強我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3.重視朗讀,讓學生讀出深情、釋放感情。我國古代便有:“三分詩,七分情”這樣的說法,朗讀是釋放情感重要方式。一個好的朗誦,不僅可讓讀者忘情,更是讓聽者動情。不同的文章風格,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朗讀策略,并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如何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朗讀應注意節(jié)奏與重讀及弱讀,在深層領悟作者情感的基礎上,結合文本,聲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語調時而歡快時而緩慢,情感時而歡喜時而悲傷,用聲音來展示作品畫面、形象,在身親其境中,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自然能起到很好的情感教育作用。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同時也是適合于朗讀教學,首先聽磁帶中的名家范讀,在深沉的音樂背景下,范仲淹慷慨悲壯,激揚高歌的形象躍然紙上、滿坐寂然、為之動容,大家沉浸在文章的情境中。范讀結束后提出兩個問題:大家此時的心情如何?范讀給我們怎樣的朗讀技巧上的啟示?孩子們踴躍發(fā)言,侃侃而談,沒有老師冗長拖沓的解說,具體而微的點撥,卻分析的頭頭是道,絲絲入扣。在最后的自己試讀環(huán)節(jié)中,大家躍躍欲試、情感真摯、聲音鏗鏘有力。整節(jié)課同學們讀的不亦樂乎!朗讀情感體驗教學既讓學生領會內容,產生審美的愉悅,又感染了他們的情操,學習到古代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同學們高質量的完成了學習目標又充盈著快樂和成就感。
總之,對學生實行情感教育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提升教學有效性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應靈運用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素,力尋學生、教師、作者三者間心靈契合點,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實現(xiàn)人文化的“大語文觀”。
參考文獻:
[1]張利民.淺析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界. 2011(07).
關鍵詞:教學評價;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以及時對學生和教師的學與教的情況做出價值判斷和價值評估,也可以對教學起到直接導向作用,還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什么是教學評價呢?
一、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把教學目標作為依據,從而對教學進行全面檢查,同時給予價值上的判斷。教學評價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測評每個學生對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當然教學評價不是簡簡單單地對學生成績進行判斷,它還要評價學生的性格、行為舉止、身體素質等各方面的情況,所以教學評價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我們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師主導
教學評價是教師給學生各個方面的評價判斷,這需要教師主導。初中生還在青春懵懂期,他們需要有人適時地給予指導。語文教學是一個思維心靈鍛煉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恰當合理的評價,以此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學習??扇绻處熃o予不恰當?shù)慕虒W評價,這對學生將會是一個打擊,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教師在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應該用科學的發(fā)展觀指導自己的語文實踐,打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開闊語文教育的視野,讓學生在學業(yè)成績上和心靈上都得到提升。
三、學生主體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影響,教學評價形成了單向的、被動的信息反饋的過程,教師主宰著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完全是被忽視的。這樣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發(fā)展,違背了國家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教學評價不僅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有學生自評和師生互評。教師在語文教學評價中,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從而使學生得到發(fā)展。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
教學評價應該注意以學生為主體,輔之教師主導,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在教學評價中應時刻注意初中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從而促進其更好更快地提高。由上面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教學評價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而這需要我們師生共同努力,從而共同提升。
關鍵詞:預科教育;大學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德育教育方法
1引言
預科教育是我國非學歷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學預科教育階段,漢語言學習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當前已有多數(shù)教師認識到了這兩個方面教學的重要性,在我國所有學科階段教育中,德育教育都未被重視起來,這不僅影響了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同時也是學生身體素質鍛煉機會的缺失。開展德育教育,既是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更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素質的高要求。預科教育階段作為民族學生重要的轉折點和新起點,是學生接觸德育教育最為合適的階段,如何在預科教育階段滲透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探討的問題。
2預科教育階段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預科教育階段是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預科教育雖然是非學歷教育,但預科教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是我國在教育全面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預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門就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教師針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所開展的培養(yǎng)學生德育觀念、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心理素質、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教育工作。預科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還沒有引起重視,但德育教育的范圍非常廣,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僅可以將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和傳承,同時還可以將世界其他優(yōu)秀民族的文化引進過來,糾正學生的一些思想偏差、提高對事情的正確認識。我國教育部門在教學改革體系中對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校在開展學科教育的同時,應該重視對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加強德育學習的理念,首先教師應該發(fā)揮先鋒榜樣作用,在任何學科教學中都應該適當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預科教學工作中,教師如果未能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說明教師的教學工作存在漏洞,缺乏針對性,教學工作未能發(fā)揮出有效的手段和優(yōu)勢?;诘掠逃ぷ鞯闹匾?,我國教育部門對各級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正處于社會發(fā)展變革的關鍵時期,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而國際關系越來越復雜,在此背景下,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糾正學生不良思想和的思想觀念,是各階段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預科教學是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和階段,在預科教學階段,滲透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可以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對德育學習的重要性,對于促進大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預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則
德育教育是需要系統(tǒng)地進行教學的,其過程不僅復雜而且漫長,德育教育就是教學工作者在自身思想道德的基礎上,以教學活動的形式,有目的地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受教育者接收外界信息,通過受教育者主體內部矛盾,將外界的教育影響轉化為動機,通過活動和交往表現(xiàn)出來的外在的言行過程。由于德育過程的復雜性,教師在滲透德育的活動中應該講究方法,遵循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則,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3.1貼近生活與把握時代脈搏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教育是由多種因素集合在一起的一門學科,在新時代,德育教育不僅要貼近生活,同時還要與時代相結合。這就要求預科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要肯定學生的個人正當欲望,因此,教師在其他課程中的滲透德育教育必須貼近生活,把握時代的脈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的競爭壓力比較大,許多學生擔心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問題,這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合理的要求,然而在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觀念中,大部分人把這種個人欲望視為“惡”,認為是消極的思想加以否定,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充分證明了個人的正當愿望是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動力。因此,教師應在課程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要積極肯定學生個人合理需求。
3.2人文性與學科性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教育過程是師生和諧共處、互動的過程,是心靈的相遇與思想的交流。如果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過多地表現(xiàn)出冷漠和無所謂,德育教育就會演變成機械的“教學”與缺乏人情味的“管教”。富有人文情懷的教師永遠會密切關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始終表現(xiàn)出愛心、關懷、公平、積極公正,尊重學生個人發(fā)展。當然,這種人文主義應該與學科性相結合滲透德育教育,學科性原則是課程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認真發(fā)展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化學、物理、數(shù)學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內容中的唯物主義觀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爭強好學的精神、嚴謹求實的實驗作風、一絲不茍的學習狀態(tài)與獨立思考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
3.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道德教育,應該在理論的基礎上,開展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然而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分注重理論教育,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僅有理論教育,那么這種教學模式必然是空虛無用的;如果僅有實踐教育,這種教學模式將是空虛的,甚至導致學生逆反心理的滋生,很難獲得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成果。道德教育是實踐的關鍵,其教育的效果最終體現(xiàn)在學生日常的行為當中。因此,在德育滲透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道德教育,還要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要教會學生運用馬克思的理論武裝自己的思想,也要注意在行為實踐中,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不斷提高思想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此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勤工儉學、公益活動、社區(qū)服務等實踐活動,促進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4自然性、連續(xù)性與持久性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教育的過程不僅復雜,而且過程漫長,因此在預科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就必然要遵循自然性、連續(xù)性和持久性原則,要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同時還要將學科教育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能離開教材這一載體,不要牽強附會式的說教,而應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通過潛移默化來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此外,由于德育教育的復雜性,德育滲透必須堅持連續(xù)性和持久性原則,學生良好品德與行為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周期長,見效慢,甚至有些學生品德的形成出現(xiàn)了反復的特點。以這一觀點為例大學生厭學、社會責任缺失、失信、考試作弊、酗酒的行為問題比較多,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上要更加有耐心,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熏陶,反復滲透,良好的道德觀念才可以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德育教育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應突破學科德育狹窄的視野,拓寬德育渠道,構建多元化的德育網絡,注重德育滲透的原則。
4在預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4.1加強對學生使命感和責任心的教育
預科教育是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前提,雖然是一種非學歷的教育,但預科教育在學生人生中也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是學生人生的新起點和轉折點,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學生未來人生的影響也有重要的意義。在預科教學階段滲透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德育教育作為預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交通運輸業(yè)發(fā)展的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傳統(tǒng)的交通工具進行總結分析,進而分析人這一生不同階段所使用的不同交通工具。其次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英語普遍缺乏學習興趣,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增加學習興趣,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培養(yǎng)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4.2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直接影響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發(fā)展方向和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例如在英語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引領性的作用,通過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為學生樹立榜樣,加強對學生思想觀念的沖擊和震撼,進而對學生進行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5結語
德育工作具有復雜性和長久性的特點,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因此在預科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應該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要認識到這一工作是任重道遠的,不僅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下一代甚至好幾代人都要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師是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是主要力量,我們在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我們自身思想道德品格的培養(yǎng),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言傳身教,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出有責任感、有愛心、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文娟.淺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2(S3).
[2]王宇.淺談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讀書文摘,2016(18).
[3]郭紹永.淺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J].中學語文,2011(33).
[4]歐陽琦云.以文之道潤物無聲———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強化德育滲透問題的再思考[J].語文知識,2016(21).
關鍵詞:中學語文德育教育以道育人
**區(qū)選用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就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選文不僅體現(xiàn)語文工具性,更凝結著古今中外熠熠生輝的思想精華,比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崇高情感,勤勞樸實、誠實可信等傳統(tǒng)美德,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等優(yōu)良品質,教師要善于因文釋道,使學生能從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養(yǎng)。
一、情感教育
1.培養(yǎng)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愛國主義從來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豆茏印つ撩瘛贰耙约覟榧?,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就提出了這個觀點。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同于政治課的說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跡和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只要因勢利導,自然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強不息的奮斗激情。諸如《展示華夏文化魅力》以祖國深厚的文化感染學生,三首歌詞《我的中國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黃河頌》等從不同角度歌頌祖國,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而《鼎湖山聽泉》、《飛紅滴翠記黃山》、《畫山繡水》《岳陽樓記》用優(yōu)美的語言介紹了鼎湖山、黃山、桂林、岳陽樓等綺麗的風光。祖國壯麗的山河,欣欣向榮的面貌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2.培養(yǎng)愛親人、重友誼的情感
語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著濃郁的親情氛圍,語文不應當成為干癟的說教,只有利用課文,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動之以情,才能曉之以理?!侗秤啊纷寣W生感受到骨肉親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寫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讓的濃濃親情,學生學了不僅感動,而且羨慕,更有一些學生帶回家和家人欣賞,說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偉人細胞》可以讓學生學會友愛,重友誼?!豆枢l(xiāng)》里“我”和閏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錢為標準衡量兄弟關系的炎涼世態(tài)從反面告訴學生友情和親情的可貴,失去這兩樣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學生聯(lián)系實際進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親情和友情,回憶曾經錯失的或者是忽略的親情和友情,自然變得格外珍惜和重視神圣的感情。
3.培養(yǎng)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經濟的發(fā)展讓學生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尤其是像**等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學生大多居住在環(huán)境幽雅的小區(qū)或者別墅,條件是好,但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生活空間,容易形成孤僻、壓抑的心理。語文教材到處滲透著開導的良藥。《紫藤蘿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贊歌,“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引導學生樂觀面對挫折?!跺e過》告訴學生生活有得有失,錯過不要緊,關鍵是要積極,熱愛生活,要把握機會。
二、美德教育
1.勤儉節(jié)約和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
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許多人對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已逐漸淡忘。對于今天的獨生子女來說如何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這一優(yōu)良作風顯得尤為重要。不懂得節(jié)約、不懂得奮斗的人,將是一個平平庸庸、胸無大志的人。語文教材中,表現(xiàn)這方面美德的內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葉兒》讓學生了解生活的艱難,現(xiàn)在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渡趹n患,死于安樂》批判了貪圖安逸的人生態(tài)度,倡導憂患意識;《儉以養(yǎng)德》明白節(jié)儉的重要性,認識“要富日子窮過”的原則。
2.助人為樂和嚴已寬人的教育
關心他人、助人為樂,歷來是我們國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青少年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思想,也是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一個方面。如課文《窗》,講述了病房里靠窗的瀕危病人為另一位病人講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階段為他人送去一些快樂。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義的,學生在讀懂小說的同時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抖嘁恍捜荨犯嬖V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要互諒、互敬、互讓、互愛。在日常教學中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學習這些優(yōu)秀品格。
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養(yǎng)的教育
人的行為是社會行為,必然對社會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方式、行為結果對社會大多數(shù)人有利有益,這種行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靈美實質上就是道德美。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就明確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道德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但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作為歷史發(fā)展到一定階級的精神產品,并不全盤否定歷史上所有的道德傳統(tǒng)。事實上,歷史上的道德倫理對學生社會主義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孟子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語文教材的傳統(tǒng)名篇中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培養(yǎng)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更要發(fā)揚我們無產階級革命先烈、前輩和英雄人物的革命傳統(tǒng)和崇高品質,《——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國傳統(tǒng)革命英雄人物的影響,外國文學的選文中也體現(xiàn)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如《紀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諾曼底”號遇難記》中的船長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為人的無私品質。教學時緊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們的崇高思想和英雄業(yè)績,就能使學生的心中樹立愛的豐碑,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觀教育
德育中要重視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fā)展。由于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的形成中,各種語文信息中的美與丑、善與惡、健康與腐朽經常錯綜交織,對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發(fā)展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清良莠,辨別精華與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對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及時加以診治,促其轉化。這就要求,中學語文德育中必須注意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fā)展。這種個性心理品質的發(fā)展目標,應該包括諸如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具有強烈事業(yè)心,富有社會責任感、正義感、集體榮譽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質在內的情感目標構建;包括積極進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強,謙虛謹慎等品質在內的性格發(fā)展目標構建;包括吃苦耐勞,頑強勇敢,知難而進等品質在內的意志目標構建。
教材中不少體現(xiàn)積極的人生觀的內容?!妒龤q的際遇》講述了中學生田曉菲十三歲靠自己的努力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北大,啟發(fā)學生早立大志,為理想而奮斗?!敦惗喾覀鳌吠ㄟ^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執(zhí)著的謳歌歡樂那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教育學生面對挫折和困難如何堅定自己的意志,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毒礃I(yè)和樂業(yè)》則告訴學生如何對待生活,才能實現(xiàn)理想??傊滩闹械教帩B透著優(yōu)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學生自然在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人生修養(yǎng)。
德育是中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內容,德育在教材中的體現(xiàn)也很多,只要恰當利用和引導,會使語文教學事半功倍,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有更高的文化素養(yǎng),也有更高的道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重要性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只有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導作用,一切忽視學生個體主動性的課堂,都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也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當今世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國家的實力強弱和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其中閱讀能力成為重要的部分。文言文作為古老民族的文化,在整個民族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學習文言文可以真正地認識和了解歷史文化
只有學好了文言文,才能了解并深刻地認識到我們的祖先,懂得我們的歷史,從而繼承和發(fā)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在初中階段學習文言文,是學生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起點,為進一步地認識了解并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對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初中階段學好文言文,是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更是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學要承擔的使命。
(二)學習文言文是進一步學習漢語必備的基礎和工具
學好文言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整我古代漢語知識,了解漢語源遠流長的歷史,熱愛我們豐富的漢語文化。初中文言文的教學如果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那么學生在初步接觸古代漢語的同時,就會對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還具有德育功能,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德育擺在首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關注。中國古代的許多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也都可以開發(fā)其德育的功能,批判地繼承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發(fā)揚民族精神?,F(xiàn)在,初中語文課本的文言文大多是思想內容純正的作用,方便學生加深記憶,領會掌握。
(三)學習文言文能夠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
文言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范本,很多優(yōu)秀的文言文都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素材。因為文言文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的人文風俗。古為今用,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都可以提高現(xiàn)代的寫作能力。文言文還是醫(yī)治中學生不良文風的良藥。文言文的背后是我們幾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這些歷史文化不管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題材上都是中學生學習寫作的范文。中學生由于課業(yè)負擔過重,很多時間都用在練題上,忽視了語文的課外閱讀,因此很難積累一定的素材,寫起作文來比較困難,這就出現(xiàn)了“學語文,怕作文”的現(xiàn)象。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語言上的簡練,內容上的言之有物,形式上的構思巧妙,學生只有經過豐富的閱讀和積累,才能信手拈來。
(四)學習文言文可以提升學生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
文言文教學具有的認識作用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求真精神,而文言文具有的提升人格的作用側重在于培養(yǎng)的品質。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蘊涵著深厚的人文內涵,傳統(tǒng)文化中的生命意識、寬容意識等,都是當代中學生必不可少的。因此,對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重視,就是對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視,就是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視。中國歷來都是講究美德和道義的,古人寫文章能以此為責任,引導學生在透析古代漢語的同時,學習古代仁人志士的為人處事。文言文的審美價值是學生熱愛文言文的前提,學生只有突破古今語言的局限,深入到文言文的內容中,才能對閱讀的激情加深,學生在認識上才會超越時空。
二、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最佳效果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提高文言文教學,需要從日常生活入手,也就是試圖從學生的經驗中獲取教學的靈感和預設經驗。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課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
(二)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采取積極地評價,更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增強自信心。新課程改革要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中,不僅要吃透教材,還要盡量地搜集、制作和教材相關的知識,善于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使學生和教師產生共鳴。
(三)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新課程改革要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在我們的周圍,教學中仍然還有很多現(xiàn)象,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熟悉清楚的地方,教師會不斷地講解,但是真正需要學習的東西,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