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政治學科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素質教育;情感教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vestigation
Ye Yu-bin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thought political the teaching target of the lesson is to pass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of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make the student control foundation knowledge and basic technical ability of this academics, want development student usage scienc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n the other hand of study method, also want development student formation good of thought morals quality, set up exactitude of value.Only this three target common implement, just be advantageous to development student of overall character.
【Key words】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Emotion teaching;Classroom teaching;Evaluation system
素質教育是科教興國偉大戰(zhàn)略的具體實施,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基礎教育的必然選擇。素質教育是在應試教育嚴重阻礙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情況下產(chǎn)生并發(fā)展起來的,是新事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能力、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素質,而且,素質教育在不斷深化、發(fā)展這為我們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實施素質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而學校要落實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的素質,強化思想政治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進人現(xiàn)代社會以來,道德觀、價值觀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對學生來說科學知識越豐富、越深奧,就越需要教師的幫助,社會矛盾越尖銳,價值取向越多樣化,就越需要教師去引導。教師從事教育教學要有過硬精湛的業(yè)務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了解學科的發(fā)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的指導。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教書育人,擔負起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教師不僅要有充實的知識,而且還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在教學中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是新時期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思想政治課本身體現(xiàn)了多學科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練好內功,綜合運用各種措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完善知識結構,不能只滿足于“平面的教書匠”,要努力成為“立體型”、“學者型”的教師。
成功教學實踐表明,一節(jié)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無不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政治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學,其知識只有通過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展現(xiàn)、情緒的感染,去觸及學生的靈魂,激勵他們的心靈,促使他們用行動去捍衛(wèi)真理時,才談得上轉變?yōu)閷W生的信念。而只有當知識轉變?yōu)閷W生的信念時,才談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贝送?,思想政治課的網(wǎng)絡教學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課內在的驅動力,使他們更加專心投人學習,“趣學”、“樂學”來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因此,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的關鍵一環(huán),重視情感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是實現(xiàn)知識—能力—覺悟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的最佳途徑。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具有普遍的聯(lián)系,政治學科也不是孤立的,它與其它學科如歷史、地理、語文,甚至物理、化學等學科都有密切聯(lián)系,《初中政治課教學大綱》曾明確指出:“初中政治課要處理好與小學思品課、中學語文、史、地等課程的關系?!币虼耍握n要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全局著眼,在與各科教學的橫向結合中進行講授,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溝通各科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擴展學生的思維。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師講生授的局面必須改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教學中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更多地參與教學的時間,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fā)揮,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參與,同時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今天的學生有敏銳的思維,有看問題獨特的視角,他們能夠問倒老師,能夠想到教材沒有涉及的內容。要學生超越教師,教師必須把思考、發(fā)現(xiàn)、批判的權力交給學生,給學生一個“喜新厭舊”的頭腦,而不是讓學生接受自己的答案。一個從小就不會用自己的腦子去分析、思考、辨別、批判的人,我們怎能指望他去開拓、創(chuàng)新呢?我們應當敢于讓學生上臺當老師,敢于放手讓學生與你平等對話,敢于允許學生提出與你不同的見解、不同的觀點,只有這樣才有保證明天我們的學生會擁有一顆充滿批判精神的頭腦。
超越政治課堂教學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內引,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進課堂,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觀察社會,分析時事;二是外聯(lián),讓學生把學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邁出校門、走上社會,開展社會調查,請社會名流講課,使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三是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的對比,鼓勵學生收聽新聞聯(lián)播,瀏覽報刊雜志,組織時事沙龍,使學生感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學科知識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機結合。
學生通過體驗和探究,了解生活,關注科學,走向社會。只有通過這樣的政治學習,學生才能感受自然、發(fā)現(xiàn)社會、體悟人生,從而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判斷、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能力。這樣的政治學習才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精神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特別是通過故事引趣、設疑引趣、詩歌引趣等,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人人積極參與、樂于學習、明理導行的目的。
初中政治課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但現(xiàn)在對教師的考核制度,仍然用“分數(shù)”、“成績”、“質量”限制教師角色轉變的評價理念來考核教師。評價方案還是老樣子,考核制度依然未變。學校還是熱衷于把學生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尺。在傳統(tǒng)考核制度指揮下,教師們不得不沿襲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唯恐學生成績下降抹殺了自己一年半載付出的艱辛勞動。
一、課堂導入,激發(fā)興趣
初中生如果對某一學科的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那么就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師來說,要精心的備課,尤其是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這樣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升課堂參與度,達到教學效果。當然,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也要注重把握中學生的心理,充分“備學生”,因為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如教學《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一課,我在導入新課時,先給學生播放了非法網(wǎng)吧的視頻:
九年級學生小澤發(fā)現(xiàn),在他們學校周圍有幾家非法經(jīng)營的網(wǎng)吧。一些同學在課余時間經(jīng)常泡在那里打游戲或聊天,嚴重地影響了學習和身心健康。他們中有的精神萎靡不振,成績明顯下降,有的還模仿網(wǎng)絡游戲中的暴力動作,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毆打同學。小澤撥打市長熱線反映了這一情況。不久,這些非法經(jīng)營的網(wǎng)吧就被取締了。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如何看待小澤的做法,怎樣評價小澤的行為?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找學生明確和展示。然后,教師進行歸納,以此來引入新課:作為國家的主人,關心國家的事,參與國家管理,依法行使監(jiān)督權,既是我們參與政治生活的表現(xiàn),也是對國家應盡的責任。因為,我們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同時在黑板上板書“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
這樣的課堂導入,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密切,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學習動力,最終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二、嘗試多元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對于中學政治教師來說,要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校內外有利條件和資源,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嘗試多元教學,而不是傳統(tǒng)的“滿堂灌”,這樣才可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有效的課堂組織和教學來喚醒學生,來激發(fā)學生,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在嘗試多元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充分的課前準備,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選擇如討論、表演等形式,以此來調動每個學生,促使其參與教學活動。教師也可以嘗試多媒體教學,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如,我在教學《誠信是金》時,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老人搭車意外死亡,子女拒車主賠償感動網(wǎng)友”的視頻:
前不久,一位普通農(nóng)婦劉女士在騎電動三輪車趕集的歸途中,遇到同村76歲的李老太太及其孫女步行回村,遂熱心搭載她們坐“順風車”。不料路上三輪車側翻,三人均受傷,其中李老太太傷情最重,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出于愧疚,劉女士主動提出給予經(jīng)濟賠償,而李老太太家屬四次堅決拒絕。劉女士說:“如果不是我好心辦壞事,老太太就不會走得這么早,無論花多少錢都必須補償!”李老太太家屬則說:“我們不能讓好人做了好事,卻得不到好報。”我引導學生:這則時事體現(xiàn)了什么道理?讓學生進行討論,找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共同明確:1、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扶危助困、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勇于擔當與實事求是的誠信精神;2、讓我們重拾這些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社會傳統(tǒng)。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好奇,興趣高漲。在講授新課過程中,我設置課堂情境,先是為學生播放課件,講述經(jīng)典故事《九色鹿》第一節(jié),然后提問:如果你是那個溺水者,答應了恩人九色鹿的事,你會怎么做?學生會說:“會履行諾言?!比缓笪疫M行課堂小結:我們答應了別人的事,對別人做出承諾,就一定要努力去履約。這反映的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是一種良好的品質。這種品質是什么?以此來引出誠信的含義。
可以說,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給學生營造真實的情境,音樂和動畫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產(chǎn)生學習興趣,能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課堂更加豐富、生動,可以拓展學習領域,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政治課堂;時政教學;引入;必要性;措施
作為我國教育學習中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學教育的根本任務,其意義重大,同時與個人的德行素質有著直接聯(lián)系,對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初中生的思想還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的誘惑,政治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和信仰,避免誤入歧途,然而由于政治課理論太多,枯燥無聊,政治課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為此,本人認為在初中政治課堂上,加大時政教學的力度,通過時政教學加強學生對政治實踐的認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一、當前初中政治課堂時政教學現(xiàn)狀
時政教學,即將時事政治引入到教學中來,通過實際發(fā)生的事件來更好地傳輸政治理論,將所教知識借助時事來表現(xiàn)。該方法可歸為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單獨成立的,它與政治教材密切相關,同時又是政治課堂在實際生活中的一個延伸。政治理論過于枯燥,而引進時政教學后,可將實例與理論相結合,通過對實例的分析來獲得理論的學習。另外,該方法能夠促使學生的參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其獨立分析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當前,部分學校還未認識到時事政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初中,有些教師認為時機尚早,學生的年齡還不適合學習政治,其實,就是趁現(xiàn)在學生的思想還未完全成熟定型,才應對其加強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少數(shù)學校對時事政治有一定的涉獵,但都是為了考試而用的,教師缺乏更新知識的意識,每次舉得例子都差不多,不符合時政的時效性,以致于雖然涉及了時政卻起不到任何作用,同學從中難以獲益,對時事仍是缺乏了解;有些農(nóng)村或偏遠的山區(qū),由于經(jīng)濟技術條件惡劣,日常生活已是艱難,很難有余力去關注時事,缺乏相應的渠道。
二、初中政治課堂引入時政教學的必要性
1、教學改革的需要
以往的政治教學模式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最大的不足就是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受到嚴重的束縛,主要原因是政治課程過多的理論知識,學習起來很是枯燥,再加上教師的灌輸性教學方法,使學生難以接受,許多學生在政治課堂上都表現(xiàn)出一種懈怠甚至厭惡的情緒。而時政教學的引入,教師通過最近發(fā)生的新聞,以講述實際案例的形式來促進教學,讓學生在分析案例中掌握所學知識,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市場運行的要求
如今,市場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競爭尤為激烈,環(huán)境也變得十分復雜,在此背景下,難免會有一些不良思想傳播,而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各方面也都還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而走入歧途,如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其他丑惡現(xiàn)象。為保護青少年健康的成長,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必須加強政治教育。而時政教學可以借助一些社會案例作為反面教材,讓學生對其后果有深刻的認識和反思,從而避免步其后塵。同時,通過這些反面教材,讓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在培養(yǎng)其主動分析能力的同時,又能提高其法律修養(yǎng)。
3、世界局勢的需要
當前社會復雜多變,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劇,這種趨勢更加明顯。世界格局表面上風平浪靜,暗地里卻是波濤洶涌,而且這種局勢還在極其細微地變化著。政治學習就是為了樹立正確的觀念用于實踐,通過時政教學可以對國家當前現(xiàn)狀有個了解,認識到整個世界的變化,培養(yǎng)自己與時俱進的意識,只有跟緊時代,適應時展,才能不被淘汰。另外,對國家新的政策方針的貫徹,有利于為自己的未來做相應的規(guī)劃。
4、素質教育的需要
才能和德能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兩個因素,對一個人來說,沒才不可怕,沒德是最可怕的,德能是才能發(fā)揮效果的基礎。而時事政治屬于德育的一部分,能夠提高學生的德能教育。由于對時事政治的關注,潛移默化之下,有助于學生的思想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渡。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人們需要更多的信息,而獲取信息的途徑也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學生可以通過很多方式隨時了解到時事,可以說,時事已經(jīng)對現(xiàn)代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了很大影響,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德行。
三、加強和改進初中政治課堂時政教學的措施
1、時政教學應突出教育性和時效性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自身應樹立起不斷學習的習慣,及時了解時事,可通過看電視、上網(wǎng)、讀報紙、聽收音機等方式來獲得時事信息,并將其合理運用到課堂中去。學生對新事物都很感興趣,所以,信息一定要新,否則,拿幾個月前的事做例子,學生難免會覺得老套沒新意。同時,教師應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習,培養(yǎng)其對時事的興趣,加強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不應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課堂上,應使學生走出課堂,通過電視、廣播等方式來獲得最近各種消息。另外,時政應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時政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初中生更好地學習政治教育,對時政的關心,既可以用于考試,又能為枯燥的課堂注入新元素,改變課堂的氛圍,從而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
2、將時政融入到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
課堂上隨時選取時事,讓同學結合所學知識對此加以分析討論,培養(yǎng)其關心國家大事和身邊事的習慣。通過留作業(yè)的形式使學生自己去獲得時政信息,充分利用上課前幾分鐘,讓學生進行時事小播報,將時事引進課堂。并長期堅持此習慣,潛移默化地將時事背景與所學政治知識水融地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到了一定時期,其效果必將顯現(xiàn)出來。
3、引導學生對時事進行評論
時事涉及的范圍很廣,對初中生而言,由于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思考問題時,難免會缺少深度,做不到一針見血,不明白事情發(fā)生的根源以及為何會受到廣泛關注。因此,定期的開展一些評論活動,通過師生互動,共同討論和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yǎng)起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了解時政大事的內涵。另外,在討論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讓其能夠人人參與、各抒己見。其觀點可能是幼稚的、錯誤的,甚至很荒誕,這時教師應發(fā)揮引導作用,對其加以糾正。
總之,初中政治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由于教學方式不當以及其他原因,難以取得良好效果,為此,有必要引入時政教學,通過時政事件,喚醒初中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拓展視野,了解當前世界局勢和國內動態(tài),對社會焦點有自己的見解,從而使自身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會坤.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時政教學[J].學周刊,2013(2)163-165.
[關鍵詞] 初中教學;政治課堂;法制意識;著力培養(yǎng)
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程度是培養(yǎng)全面性人才的標準之一。法制意識的培養(yǎng),不能隨心隨欲,同時也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一項長久而系統(tǒng)性的任務。因此,學校進行政治課程教學時需要采取合理高效的方式,從而實現(xiàn)法制教育的穩(wěn)定性開展。
一、培養(yǎng)中學生法制意識的必要性
初中學生處在青少年階段,對外界的判斷力以及自身的認知力還很薄弱,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性,以及各種消極不良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往往會失去自身的行為控制力,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當下,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益突出,不僅影響自身的成長發(fā)展,對家庭、社會、自己周圍的人際網(wǎng)絡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青少年受到法制思想的影響是十分有限的,然而初中政治課程的設立恰恰解決了這一難題,作為學生日常接觸的學習科目之一,政治課程由此成為我國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融合法制思想的不二載體,廣大青少年是其直接受益者。加強青少年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法制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是非觀與法制觀念,初中政治教學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挖掘課程資源
1.明確法律含義
在初中政治課中,教材內容不僅包括道德理論知識,還涵蓋了一系列日常得以運用的法律條文,例如《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民法》《刑法》等。初中政治課首先從法律基礎知識的介紹開始,首先要使學生明確法律是什么,即:由國家制定的,并且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我國法律不是枷鎖,而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xiàn)。讓學生正確積極地認識法律。法律通過規(guī)定公民的權利與義務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通過這一點導入學生的權利與義務,對自己的公民身份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法律的三個顯著特征: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法律具有強制性,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具有普遍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2.切實維系法律與學生的相關性
教師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應當著重介紹與學生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的法律,例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使學生明確如何能夠稱之為犯罪行為以及違法行為,讓學生明白與自己健康成長具有密切關系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護法》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道什么是犯罪行為,什么是違法行為:前者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觸犯刑法的行為,應當受到嚴格處罰;后者普遍概括為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或者超出法律禁止界限的行為。同時讓學生知道違法必然受到制裁,即凡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使學生具有明確的法律意識,為自己拉一根警戒線。
三、優(yōu)化教學過程
1.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政治課程一般較為嚴肅。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中應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縮小學生與知識點之間的距離感,著力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留下的弊病,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教學。例如在設計具體案例應對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更c、啟發(fā),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與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動性并用以正確分析現(xiàn)實問題。其次可以選定一個法制主題進行主題班會、模擬法庭或者知識競賽之類的活動組織。同樣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戶外調研等多項活動,從而通過宣講法律故事、進行典型案例審理等方式,將法律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加深印象。與此同時,學??梢约訌娕c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與交流,在學生假期過程中雙向入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活動,從源頭斷絕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2.探索適應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師應當實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運用多重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理論傳輸與自我實踐、合作學習與獨立探究相結合,讓學生自主進行合理科學的學習,提高學習效能。在學習之余,應當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有計劃性插入情景教學,以游戲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提升學習的熱情。學生自主尋找案例進行剖析再現(xiàn),并大膽質疑,勇于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與想法。
3.注重課程教學的層次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情況,做到有計劃、有層次地進行教學設計與練習布置,將法制意識徹底融入學生生活。首先應當注重不同性格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不同的學習能力水平,進行深入分析,設置不同的層次與不同形式的教學。中學階段法律教育是法律常識的啟蒙教育,重點在于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與自身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懂法知法守法的良好品質。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政治學科的特點,逐步滲透法律知識,使學生潛移默化中接受法制觀念的熏陶并將其轉化為己用。
4.提高法制教育針對性
初中學生大多處在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比較叛逆。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除了以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法制觀念之外,更應當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在此年齡段內有不良行為或者不良行為傾向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與幫扶,矯正不良思想,預防違法犯罪。學校及時對全體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并存檔備案,尤其是留守兒童,對管教寬松者,切實了解其在學校與家庭的雙重表現(xiàn),對行為不良的學生,教師應當與家長建立一個長期通信的渠道,及時交流、解決。同時,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后進學生給予充分的鼓勵與關愛。
5.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wǎng)絡化的發(fā)展,多媒體逐漸走進教育教學中,尤其對于政治、數(shù)學一類的嚴肅性科目,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輔助教學,將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用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案例展示出來。例如多數(shù)國家屢禁不止的,近些年來,由于青少年群體的是非能力較差,販賣者逐漸將矛頭轉向這一群體,進行引誘。在講解危害時,運用多媒體展示多樣化的案例供W生進行分析與警惕,搜索一些歷史鴉片知識向學生進行展示。同時還可以將任務下發(fā)給學生,讓其自主查找資料,給以鮮明的對比,讓其充分認識到的危害性,自覺地抵制、拒絕。
在當今社會,由于法制觀念培養(yǎng)教育的不及時,教育模式不完全,導致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十分淡薄,從而使犯罪率大大增加,給家庭、個人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初中政治學科的開設有效地為法律知識的普及提供了聯(lián)系的平臺,與青少年直接進行對接,將法制意識留在心中,更加珍惜現(xiàn)下的穩(wěn)定美好的生活,為其培養(yǎng)一個健全的人格,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在社會生活中遵守法律并懂得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培養(yǎng)出能夠適應法治社會需要的專業(yè)性人才。初中政治課程的教育任重道遠,必須依靠教師與學生的雙重努力,在提高學生自身法制觀念的同時,也為國民素質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岑光慶.初中政治教學如何有效滲透法制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0):18.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思想政治課;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研究性學習突出的是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再只停留在書本知識上,而是通過不斷的提出問題,并經(jīng)過社會實踐不斷地解決問題來實現(xiàn)學習目的的。在政治單科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面前是專業(yè)知識的權威,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一個學習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參與者、指導者”。因此,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理念的更新,是教師在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前提條件。
一、選題過程中的教師指導
選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起始階段,是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步驟,是研究性學習成功的關鍵。首先,把握課題方向,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高中學生獲取信息渠道多、知識面廣、反映靈敏,但心理成熟程度并不高,社會閱歷膚淺,看問題好走極端。這時教師應該發(fā)揮政治學科優(yōu)勢,加以疏導。
其次,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課題研究的價值結合起來。研究性學習的選題方式靈活多樣,可以由學生自行確定。但無論是何種方式都要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課題的價值結合起來。
再次,選題要源于教材,但也不能僅僅著眼于書本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主體精神的發(fā)揮和科學研究方法的掌握。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課題范圍、難易程度等方面要有所區(qū)別,因人而宜。同時,選題要找準切入口,題目范圍適中。選題太大,不容易找準切入口,研究課題時會出現(xiàn)面面俱到而無法突出重點,講透問題的現(xiàn)象;選題太小,則范圍受到局限,資料少,內容少,課題就有可能無法進行下去。
二、實施過程中的教師指導
1.指導學生獲取有價值的資料?!坝袃r值的資料”就是能解決問題和支持結論的資料。此時要注意學生是否按預定實施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搜索,資料的搜集是否與研究活動密切相關。學生搜集來的資料是原始的、零散的、無序的,教師在融入了學生的思考后,要引導學生在資料“為我所用”的基礎上使其得以升華,提煉出學生自己的觀點。
2.指導學生選擇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性課題實施過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調查法、實驗法、比較法、文獻法等。哪種是“最合適的研究方法”,取決于研究的內容形式、學生的自身素質和具體的研究過程。
3.指導學生發(fā)揮團隊精神。教師要指導組內學生各司其職,揚長避短,優(yōu)勢互補。在課程評價體制中要把個人成績的高低與集體成果結合起來,促使每個學生在研究活動中更多地考慮課題小組的團體利益。使學生感到團結才有力量,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學會理解,寬容他人,在集體成果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三、結題過程中的教師指導
1.指導學生整理分析資料,提煉總結觀點。指導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利用嚴密的邏輯思維方式和辯證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辨別、篩選,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把感性材料上升為學生的理性認識,為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奠定堅實的基礎。
2.指導學生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研究成果的表達形式具體分文字和實物兩大類。文字類包括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小論文等;實物類包括實物模擬、有關圖片、多媒體課件等。結題報告就是研究成果的書面表達形式。在以思想政治課為主的研究性課題中,一般以結題報告的形式來表現(xiàn)研究成果。
3.研究成果的展示和答辯的指導。第一,讓學生明白展示和答辯的基本程序。第二,演示課題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時,材料的展示要充分、直觀,材料與觀點要高度統(tǒng)一,對相關的科學術語要用自己的語言加以闡述。第三,在答辯階段要鼓勵學生充滿自信,仔細聽清專家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回答,以免由于緊張而出現(xiàn)答非所問的現(xiàn)象。
4.做好結題后的反思工作。首先,教師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導學生“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已成功地解決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在已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還能引發(fā)出哪些新課題”等。其次,對操作過程的反思。比如引導學生從選題的可行性、計劃的合理性、組員的團結協(xié)作、訪問調查、資料收集等方面回顧優(yōu)點,總結失誤的地方,以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
四、指導教師的評價
研究性學習不是將知識目標放在首位,而是比較強調創(chuàng)造素質目標。研究性學習關注的不僅是研究成果,學術水平的高低,還有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重過程,輕結果。教師應從學生參與活動的認識和態(tài)度、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的收獲體驗、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霍益萍.研究性學習教師導讀[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實施參與式教學的基本要求
參與式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師和學生都置于主體地位上,讓師生雙主體在教與學之間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和相互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主體的作用,使師生在互動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泡括課前準備和預習參與、課中的學習參與、課后的作業(yè)參與和評價參與)教師的參與和學生參與,真正體現(xiàn)“教”和“學”的雙向互動.尤其對學生參與更為詳細具體.突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變過去重知識傳授為重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光是要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學好、接受和掌握書本知識。因此,“參與式的活動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重在參與“導”,學生重在參與“學”
3.“政治課參與式的活動教學法”,注重學生學習政治課的過程及學習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中,理解知識,促進思維,提高能力;在長期的潛移默化、逐步內化中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獨特的思維形式,從而終身受益。
4.政治課參與式的活動教學,師生參與互動,教師以“知”促“能”,學生以“智”提“能”。在學生知識能力提升的同時,勢必帶動學生的“情、意、行”。這樣,以本導情,以智力因素帶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反過來,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進智力因素的提升,兩者相輔相成,相,導益彰。用新課標的話來說,就是既要重視知識能力,更耍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實施參與式教學的過程
1.課前準備參與。從心理學角度看.有意注意往往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率,集中思想,專注注意點,效率一般比較高。為此,在教學某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好導學提綱,有時要進行資料的收集,有時要進行游戲、小品的演練,等等。使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綱可依,有事可做,有的放矢,從而提高預習的效果;否則學生在預習時只能瀏覽一下課文.不作深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重要,它往往決定著課堂教學的速度和深度,老師除了要作好指導外,還要花時間強化行為訓練,使學生知行統(tǒng)一。
2.課堂合作探究。課堂活動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參與和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參與中的學是關鍵,教師的導是契機,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動起來,要授之以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這一方面一定要強化?!罢握n的參與式的活動教學法”可以說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課堂活動教學中注重了三個層面的對話關系:教師、學生與書本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這樣的多重對話,并不是并列的關系,而是以學生個體為主體及與書本直接對話為中心的關系,其他的對話都只是為了給學生的個體“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在對話中注意師生共評.合作探究,雙向互動。當然教師的設計(預設)也非常重要,要設計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入了解課文的知識,進行探究、認知、踐行.從而理解全文的要旨,展示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達到政治課的目的。通過參與式的活動,全體同學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又回到活動中去指導學生的踐行,實現(xiàn)真正的升華。
3.課后延伸拓展。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往往注意延伸拓展,但是課后的作業(yè)更要注意這一方面,許多老師的作業(yè)都是機械性的。而“政治課堂參與式教學法”的課后作業(yè),一面讓學生參與作業(yè)的設計,一面要體現(xiàn)思維性,要把作業(yè)看作既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功過,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踐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課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評價,把課本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從而學會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1 正確認識開卷考試。很多初三學生會這樣認為:政治學科是開卷考試,平時根本就不需要多花時間,考試前只需看看考綱,考試時能多抄點內容即可。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初三政治學科開卷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理解、判斷、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進行綜合歸納的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對考生能力上的要求很高,而且試題靈活,有一定難度,涉及知識面又廣,因此開卷考試試題要比閉卷考的試題難度更大。考生最好進行全面復習,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2 加強基本理論的復習。思想政治學科考綱是初三思想政治課總復習和初中畢業(yè)中等學校招生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我們每個考生在復習中必須加強基本理論知識的復習及把握內在的聯(lián)系。因為扎實的理論知識是基礎,這就要求考生在復習中首先要熟悉考綱,熟記一些重要的觀點,把基本概念、原理經(jīng)過歸納、綜合、整理,形成知識網(wǎng)絡,做到點、線、面的結合;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通過聯(lián)系實際來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因為考試往往是:“題在課外、理在書內”,所以對基本理論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運用”,這樣才能全面而系統(tǒng)地認識和分析問題。
3 提高審題解題能力。提高審題和解題的能力這是最為關鍵的。在解題過程中,我們首先來分析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解題思路不對,沒有掌握題型的要求、準確把握題意。
②不善于從考題中獲得信息,單向思維,認識上的片面性。
③混淆概念,混淆基本內容。
④不會正確運用和區(qū)別有關原理和概念。
⑤不會聯(lián)系實際。
而這中間最核心的問題是看不懂題目,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這是造成中考政治分數(shù)低落的最主要原因。
[關鍵詞] 時政教學;教學策略;初中生
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中國的學生幾乎都會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大學。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xiàn)了許多的書呆子,只知道死學習,把考高分當成目標而對社會、時政缺乏關注,還有學生只關注娛樂新聞等等。這樣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不會得到全面發(fā)展,不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及國家的發(fā)展。所以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進時政教學,不但使學生更加關注國家大事,提高對時政的關注度,也會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興趣。
一、引進時政教學之前的狀況
初中政治課是一門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科,而且貼近生活,具有極深的教育性和理論性。但同時它也有缺點,比如說有很多知識點非常零散,不系統(tǒng)具體。學習政治需要一個良好的理解能力,許多專業(yè)知識要進行深刻的理解。而且零散的知識又需要學生背誦記憶。
這就使學生對政治課缺乏熱情、興致不高,也使政治課的教學難度加大、效率低下。有的老師為了學生能考出個好成績,就會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反其道而行的后果就是學生的成績或許會在短期提高,但長期下來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學生的道德文化素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根本就不會提高。所以將時政引入教學中,使政治課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提高學生對政治的興趣。而且現(xiàn)在的教材上的范例與不斷進行改革的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相比會有一定的滯后。這就造成學生學習起來變得更難,與實際生活相脫節(jié),教材實例相對落后。在這種情況下,將時事引進初中政治課堂,就會使政治課堂“如魚得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關注時事政治,了解國家大事的動態(tài)將其引入教學中,并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其更有帶入感。
二、把時政熱點作為課堂的導題引入教學
初中政治教材的知識大多是很抽象化的,所以使學生學起來很困難。這時若將時政熱點作為切入點導入政治課堂的學習,化抽象化為具體化并且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理解起來更輕松容易、更加深刻。也避免由于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而造成教材中的案例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與現(xiàn)代社會脫節(jié)。時政的新鮮感和熱度正好彌補這個缺點。教師更要時時刻刻關注當下的時政熱點注重將時政熱點進行靈活轉變,再利用時政熱點這個切入點,激發(fā)初中生學習政治的熱情,也使初中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的政治內容。同時,老師要將課本里的知識與當下的時事政治的熱點相結合,適當?shù)匕褧r政中與課本教材上無關的知識刪掉,防止因為這些不怎么重要的知識造成學生對側重點的忽略,顧此失彼。而且也不能將一個涉及很多其他政治知識的時政熱點作為切入點,因為這樣老師會花費大量時間去解釋其他與現(xiàn)階段課堂無關的知識,也會使初中生產(chǎn)生強烈的挫敗感。所以政治老師可以要求初中生每天學習一些相對簡單的與書本上內容有關的或與以前所學過的知識有關的時政熱點,并找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在講臺上講給大家聽。這樣既會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又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政治老師也可以給學生留一點作業(yè)任務,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通力合作來完成任務。一些沒有輪到在講臺上講課的同學,就要將自己做的這些時政筆記交上來,而老師要進行查閱批改之后返還,并將優(yōu)秀的時政筆記在全班甚至全年級內傳閱,實現(xiàn)資源共享。老師給出的作業(yè)任務不能太難,難度要適中。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習的氛圍更好,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科成績。
三、初中政治課堂引入時政教學的策略
(一)在校內創(chuàng)建一個時事政治的論壇
在校內或年級組內創(chuàng)建一個論壇,能夠使學生在論壇上廣開言路,發(fā)表自己對某些時政的觀點看法,并對自己不懂的知識進行提問。這樣就會使學生充滿對政治學習的好奇心。政治教師也應該在論壇上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對有消極、不正確觀點或不正言論的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營造一個良好的共同學習的氣氛。在這個學校的論壇上每天定時發(fā)一些時事,鼓勵學生在論壇上學習互動。設置獎勵制度,參與話題討論者若是發(fā)表的言論非常精彩,就有機會獲得獎勵。這樣就會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以提高,也為初中生的學習生活增添了許多精彩,使政治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乏味。
(二)積極開展時政教學評論
在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就是及時進行評價總結。只有不斷地進行批評總結并改正,才會使我們取得更大的進步。對于現(xiàn)下的初中生來說,他們還未完全成熟,所以評價分析能力還不夠成熟。這就需要老師及時對學生加以引導,幫助他們認識到自身的缺點不足并及時改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方式,將自己學過的知識化零為整,整合成體系。老師也要多多利用上課的空閑時間,或定時定期舉辦評論研討會,組織學生對他們較為感興趣的時政熱點或時下最熱門的時政話題進行研討。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讓學生有勇氣、有能力去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使學生對國家的大事小情有一定了解。
(三)大力開展新聞播報活動
可以在課堂或校內開展新聞播報,給校內所有初中學生進行時政教育普及,讓時政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F(xiàn)在教育的改革已不再是課上只能聽見老師教書的聲音,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而老師則更應引導學生的學習。所以開辦新聞播報活動需要老師進行指導。
1.老師要給學生提示一下播報的大體方向,使學生相對容易上手一些,不易產(chǎn)生抱怨、厭煩心理。對于新聞的后期剪輯播放等幕后工作,老師更應該時刻監(jiān)督指導,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出現(xiàn),因為這個新聞的播放一定要對得起聽眾,要負起責任來。
2.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對于國際新聞、體育新聞、科技新聞和娛樂新聞,要安排不同的人進行分工合作。做到各盡其能,各司其職。
3.定期組織有獎投稿等有意思的環(huán)節(jié),使更多人關注這個新聞播報,關注時事政治。將時事政治的新聞活動內容變得更豐富,更加有意思,更加吸引人。
4.對在新聞播報活動中做出杰出貢獻的老師和學生,校方要及時進行獎勵,提高其積極性。
新時代的初中教師應該秉承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祖國的信念,堅定地將時事政治引入到初中政治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熱情。使祖國的花朵早日成為國之棟梁,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丁廣靜.中職德育課堂有效教學改革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
[2]海梅.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策略探討[J].青春歲月,2016,(5).
【關鍵詞】初中政治 互動式教學 課堂教學
互動式教學即將教學看成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相互活動的一個互動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和諧,形成一種學習的個體與教學之間的互動。這樣就提升了學習的效率,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這門課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行,對于受教育者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是傳統(tǒng)教學沒有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沒有取得好的效果。互動式教學是當前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適合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目前已經(jīng)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怎樣做到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呢?
一、教師導入,情境觸動
政治課相比其他學科還是較為抽象枯燥的,為了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能夠經(jīng)常性運用一些直觀方式輔助設計課堂探究,讓政治課堂互動起來,會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睘榇?,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所學知識的重要性,用各種方式介紹情境,恰到好處的觸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具體做法有:
1,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圖片、圖表、音像資料、漫畫、成語故事、名言等,注意展示的內容要與教學內容有密切的聯(lián)系,可以選取較熱的時政新聞,也可是實際生活事例事件。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講述,以抓住學生注意力和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2,情境導入式。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供素材讓學生進行評講、表演等,渲染教學氣氛,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
3,制造懸念式。利用層層設問方式,在本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教師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設置相關問題,板書在黑板上,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案例教學法
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性較強,所以說,教師就不應該空洞、單調無味地復述課本內容,應該在課堂中引進一些實例,引導學生一起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而能夠明白一些道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例如在教學《對社會負責》這一節(jié)課中,一位教師就選擇了陳光標的事例,用一個短片對他的事跡向學生進行播放,讓學生了解他。然后開始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討論:為什么陳光標能夠感動很多人?在他的這些事跡中你最受感動的是哪一件?陳光標是怎樣看待公益事業(yè)的?你將會怎么做?通過這個事例,就能夠讓學生逐漸地認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形成對社會關愛的責任意識,積極地參加公益活動,回報社會。采用這種案例分析的教學法,就能夠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有一定的收獲,而又將這種收獲轉化為以后繼續(xù)學習的動力。這種良性循環(huán)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在這種教學法中,教師不僅僅是教學的引領者與組織者,而且還是學生的合作者與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形成師生互動,然后帶動生生互動、課本與社會的互動,以及學生與媒體間的互動。而這種案例就需要教師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
三、解放課堂,進行學生互動
這里的解放課堂指的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與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從而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解放。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要對學生進行六大解放,而互動式課堂教學中的解放課堂正是基于這個理念形成的。解放課堂進行學生互動主要有以下兩個步驟。
一是學生的前期準備。首先學生需要對即將學習的政治課內容進行預習,按照老師教的預習方法,帶著問題進行預習,自己找尋問題的答案,同時對重點的段落與字句進行勾畫與理解;其次是需要自主查閱資料,借助圖書館或者互聯(lián)網(wǎng)絡,找尋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借助這些資料去預習一遍課程內容,這樣既很好地消化了一些知識點,又提高了學生查閱資料的動手能力,進而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問題與處理問題的能力;最后需要學生進行調查研究,進行一些參觀調查與現(xiàn)場訪問等,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第二就是課堂上學生間的互動。教師需要讓所有學生都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其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各抒己見,共同學習和進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首先可以采用學生辯論的方法,針對政治課程教學內容中的難點與重點,教師設置一些辯論題目,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辯論思維;其次采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比如設立模擬法庭的情景,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政治思維;最后采用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對政治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歸納,對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分析,進而實現(xiàn)共同進步。
四、課堂總結中進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