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課堂教學提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堂教學提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堂教學提問

第1篇: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教師要使學生學有所樂,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到成功、進步和發(fā)展,課堂提問給師生的教與學帶來了活力與希望。課堂提問改善了課堂內的學習氛圍,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自主、合作、參與”的核心理念。

一、設計靈活多樣的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知道:“興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的良藥?!闭n堂提問太單一就會讓人乏味,即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會失去它的魅力,學生會失去興趣,并且也不適合各種層次的學生。為了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深淺程度,設計有效、恰當的問題。有效提問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觀點,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心理建構和對課堂內容掌握的情況。既有效又有建設性的提問,它必須能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回答。當學生們滿腔熱情地投入自己的學習過程時,他們便成為更好的學習者,所掌握到的也會更多。如果說教學過程是理解性教學的核心,那么,課堂提問就是整個教學的生命線。在實際教學中,問題的提出引發(fā)了學生積極的討論和回答。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積極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進行討論,自由發(fā)言,各有所獲,各抒己見,很快學生就掌握了課堂的主要內容。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既學到了知識,也了解了相應的文化背景,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不再害怕提問,不再害怕課堂,也變得喜歡老師的課。

二、問題設計要因人而異,因材而設

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對學問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認真?zhèn)浣滩模腋獋鋵W生。要因人而異,不同的問題能使不同的學生都有成就感,信心十足,即便是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要讓他有事做,有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課堂提問要做到為教學目的而設,重難點突出,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和針對性。教師要吃透教材,設計的問題要難易有別,根據教材循序漸進,提問學生也要因人而異,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煉,使所有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落實。

三、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問答結構

教師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要“以學生為中心”。要盡可能給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大膽嘗試,相互問答,各抒己見。教師要多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問答活動中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回答,可以兩人一組,也可以多人一組。教師可以旁聽,也可以引導他們,讓他們的問題和回答都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好、中、差的搭配,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課堂提問覆蓋面要廣,不要局限于幾個尖子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問題,分組活動時給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多的指導,也可以采取以“學優(yōu)生”帶“學困生”的辦法,達到互動互利的目的,各有所得。

四、要善待學生的回答,保護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提出問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激勵學生學習,同時,也能改進、提高教師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回答是教師獲取教學效果、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有時候,學生的回答讓我們驚嘆,也讓教師暗喜。從學生的角度看,回答不管正確與否,教師也不能輕易地置之不理,更不能粗暴地拒絕、打擊。錯了,也要給他們笑臉和關懷的目光,要善待他們的回答,多鼓勵他們。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要讓每一位回答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關懷。反之,如果學生的回答遭到教師的批評或其他人的嘲笑,學生的心靈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善待他們也就有助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第2篇: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一 國內外關于提問研究的現(xiàn)狀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提問表現(xiàn)出兩種明顯不同的取向:國內的教師對課堂提問的研究多關注于提問技巧的研究,如教師提問的目的、提問的方法、促使學生參與的技巧等,這種基于教師個體的研究成果介紹更多是特定教學情境的經驗性總結,無法上升到理論層面,缺乏更廣泛的實踐層面上的證實與借鑒意義。

百余年來西方科學主義的研究范式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研究旨趣――對教師課堂提問以種種手段真實記錄并加以條分縷析般的定量分析,以期還原當時的教學場景、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不足之處在于教師個體的教學智慧常被大量平均數據所取代,以理論形式存在的教學技能難以被更廣泛的教師群體直接加以運用。

二 課堂提問的誤區(qū)

1.問題目標指向不明,無法與課堂教學主題構成聯(lián)系

如教師在一節(jié)課結束后直接問學生,學習完本課題你們有什么收獲,這樣的問題固然給學生留有較大的空間,但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還需一些目標明確的小問題,從而逐步解決整個問題。在課堂提問設計上或貪多求全,或拋開教材與學生實際刻意標新立異。

2.問題難度控制不當

有些教師的提問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學生或答非所問,或答者寥寥,導致課堂上“啟而不發(fā)”的局面,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有些提問學生無須多思,就能輕而易舉地回答出了。這些都是課堂提問難度控制不當的表現(xiàn),這些問題不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或思維停留在原地得不到發(fā)展,使學生得不到真正的發(fā)展。好的課堂提問就像枝頭誘人的果實,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使課堂提問教學精彩、有效且有趣,也使學生喜聞樂答。

3.問題提出后無停頓,思維進程混亂

有些教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往往在問題提出后立即讓學生回答,弄得學生手足無措;也有些教師急著讓學生知道答案,提問變得瑣碎無章,過于直白,不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缺少探索的空間,缺少經歷和體驗,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這種提問很難達到提問的目的,同樣不能使學生主動發(fā)展。

4.重形式輕內容,重教學效果多,重思維過程少

從“滿堂灌”到“滿堂問”。在推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如過街老鼠,人人反對。然而,有的教師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上課就不停地問,一堂課提出了幾十個問題?!皾M堂問”的偽問題教學之所以較盛行,是因為在部分教師的觀念中,認為教師課堂上多提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其實,“過猶不及”,“滿堂問”同樣不符合新課改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以后,不能馬上要求學生回答,必須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而課堂提問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5.把“提問”當做懲罰的手段

使用“提問”來懲罰學生,這也許是“提問”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比如對于干擾課堂秩序的學生,不是采取提醒暗示的方法來制止他們,而是提問他們一個回答不上的問題,借提問進行懲戒。這可能讓學生自我感覺很差,自信不足,更緊張,不愿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甚至產生抵觸情緒,這些表現(xiàn)只會對學習過程產生阻礙。

三 課堂提問的價值

1.課堂提問的主導價值:引導學習達成目標

任何形式都服務于內容,作為教學方式的課堂提問,注定是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深化提供工具支撐的,課堂提問的主價值就是引導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對話式教學”就是教師不停地詢問學生對某個問題的解釋,使學生處于思維的應急狀態(tài)并迅速地搜尋解題的策略。

2.課堂提問有助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

教學始于提問,并以進一步的提問來推進。在傳統(tǒng)教學中,都是教師辛辛苦苦地事先備好課,在課堂上不遺余力地向學生講解,在黑板上板書要求學生記錄,甚至將自己認為的重點印刷成講義發(fā)給學生?!耙谎蕴谩钡慕虒W剝奪了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使得學生沒有機會與教師進行“對話”,學生的各項能力也就得不到發(fā)展。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轉化為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3.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一貫追求。講究課堂提問藝術,精心設計卓有成效的課堂提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出新穎獨到的問題,問人之所未問,發(fā)一問而帶動全文。在此過程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使學生從敢于提問到善于提問,逐步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索和善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進而讓教師都認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從而完善相關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

4.有助于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第3篇: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課堂提問是課堂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運用得當能有效地啟迪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靈感。教師的課堂提問是否有價值,是否能扣住教學的重難點,學生是否能有效地針對教師所提問題自主學習,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因素。

然而,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的課堂提問卻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課堂中教師所提的問題,有的是一些沒有討論的價值、不能夠切入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問題;有的是一些簡單的事實性問題,學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或通過記憶、背誦回答,對激發(fā)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毫無價值的問題;還有的教師在上語文課時,問題未經精心設計,經常提一些集體式問題,如“好不好?”“好!”“對不對?”“對!”“是不是?”“是!”這樣一問一答,表面轟轟烈烈,實則效果甚差,行同口頭禪,發(fā)問不少,但收效甚微;提出的問題不切實際,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這樣的問題越問越窄,這純粹是教學過程中“無效勞動”,沒有緊扣教學的重點、難點,這種“問題”解決不了,必然造成課堂時間的嚴重浪費,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為此我嘗試著做了以下探討研究:

2.研究內容及研究目標

試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革課堂提問的蔽端,找到課堂實效性提問的方法、途徑,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情感。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角色的自覺進入者和學習樂趣的主動享有者。

最終通過實效性的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的水平,教科研水平。

3.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

3.1 備課時充分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提出有價值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而不要隨意提問和提一些表面的問題。

例如,我在教《推敲》這篇文章時,讓學生明確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重難點是: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鉆研精神。我給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詩人賈島把詩句中“僧推月下門”中的“推”改為“敲”會有什么不同?說出你的理由。從而看出賈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并談一談自己讀后的體會。2、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一說,什么是“推敲”?

這樣的問題,學生不認真讀書,不認真思考是答不出來的。所以我認為在課堂提問中,不宜把問題分的太細,如果分的太細,學生答問相對要輕松得多,但看似順利、熱鬧的課堂,卻不能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

這幾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只要把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那么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就解決了。本節(jié)課就依托這幾個問題,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深入思考,歸納總結,最后問題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2 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引導技巧,提高提問實效性。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設計得十分巧妙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卻“啟而不發(fā)”,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常聽到一些教師抱怨:我們班的學生就是笨,啟而不發(fā),只有教師唱獨角戲。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就在想,真的是學生笨嗎?恐怕還得從教師身上找原因吧??鬃釉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師應善于捕捉學生的“憤悱”之處,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問題提出之后,教師缺乏必要的引導,或進行了引導,但“啟而不當”、“啟不得法”。只有“啟而得當”、“啟而得法”,課堂提問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實處。

3.3 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多問廣泛性的問題。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課堂提問也應該堅持面向全體的原則。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因為難度太大,而且也不現(xiàn)實,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各類學生都能收獲答問的喜悅,從而實現(xiàn)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目的。

一節(jié)課不一定是人人有提問,面面俱到,主要看學生有沒有參與學習、探究的活動中,頭腦是否思考,興趣是否在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不僅使各種程度的學生參與,從而診斷出共同存在的問題,還可以查明某個學生學習的困難。教師提問時的親切和藹態(tài)度,有助于幫助那些處于迷惑中的學生,使他們樹立起學習信心,參與到討論中來。

3.4 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課堂的生動與活潑,很多時候是由問題的趣味性激發(fā)的,通過提問,激發(fā)興趣,把有些學生“要我學”的情緒迅速扭轉過來,變成“我要學”的認知內驅力,從而消除了學生對學習的內心疲勞,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能緊緊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我在教《伊索寓言》中的《蟬和狐貍》時,在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狐貍和烏鴉》里的烏鴉會受騙,而《蟬和狐貍》里的蟬卻沒有受騙?你們說怪不怪?想知道是為什么嗎?此時,教師的提問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頓時,學生學習的興趣立即被激發(fā)出來。

3.5 把課堂提問權力還給學生?,F(xiàn)實中我們不難看到,提問多是教師的行為,學生的主動提問是非常少的。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處在一種“待問”的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不論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多么高超,提問的方式如何巧妙,訓練的都只是一種機械的“應答”,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有著極大的關系。

教師總試圖通過課堂提問,來牢牢把握課堂教學的走向,使課堂教學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正是因為教師對課堂提問的先行設計和對問題答案的確定,于是,總想方設法把學生的思路往預先設計的方向引導。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總是被老師牽著鼻子,一路地引導著朝一個預定的方向前進,哪還有過多的心思去思考呢?

而把課堂提問權力還給學生,將教師提問為主轉變?yōu)閷W生發(fā)問為主,使學生敢問、善問,培養(yǎng)他們的提問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大力提高學生的質疑、解疑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師生課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找到課堂實效性提問的方法、途徑,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角色的自覺進入者和學習樂趣的主動享有者。

4.取得的成效

通過對這一課題的自主學習研究,真正明確了課堂提問對于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過實踐證明了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研究反思

第4篇: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提問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被經常運用,是因為它能夠給課堂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好處,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很便利的作用。具體來說,提問的作用有如下幾點:

首先,課堂提問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其主動學習。在講授新課中穿插提問,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刺激的程度和效果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講解。因為教師可以運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利用他們的社會、生活實踐體驗,啟迪學生,使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從而獲取或形成新知識。

其次,課堂提問能夠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興趣。布魯斯喬伊斯說過:“教會學生獨立思考,我們就給了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闡述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能要求學生放棄一切活躍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種結論?!倍m時有效的課堂提問無疑是體現(xiàn)該思想的重要手段。

第三,課堂提問利于反饋信息,便于教學交流。講授新課之后進行提問,是教學反饋的一種渠道。教學過程不應是直線式的,新課之后的提問是必要的,以此來了解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然后根據獲得的信息,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或彌補。

由此,我們知道課堂提問在教學工作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提問效果,達成教學目的,在進行提問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項呢?為了達到最好的提問效果,課堂提問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教師要講究提問的方式方法,盡量減少無用提問。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最忌諱“是不是”、“對不對”、“你知道了嗎”等簡單的問題,這種問題只是增加了課堂的熱鬧氣氛,卻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提問要注重實效性,富于啟發(fā)性,激發(fā)主體性,追求開放性,具有差別性。

第二,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密圍繞課堂教學中心,為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服務。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和掌握知識,是在教師的指引和幫助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師生共同活動進行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不能為“提問”而“提問”,而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心,即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地方,其結果要能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切忌離開課堂教學中心,毫無計劃地東拉西扯隨意亂問。

第三,教師在提問中起著主導作用,提出的問題要含有啟發(fā)性和懸念性。在提問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起主導作用,還應掌握問題的方向和范圍,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要抓住事物的本質,抓住重點、難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努力使提問成為打開學生思路的鑰匙。

第四,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針對水平不同的學生提出難易適度的問題,即因人發(fā)問。問題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注意針對性。對好學生,提問的內容可適當增加難度,但不超越大綱要求;對基礎知識稍差的學生,則應盡可能地把復雜的問題分解開而便于其回答,增進信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第五,教師提問時應做到先向全體學生發(fā)問,再點名問。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必須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他們充分回憶已有的知識,組織答案的內容,然后教師再點名問。這樣,有利于全班每位同學都積極動腦筋思考問題。如果反過來,采用先點名后發(fā)問,這樣會使被問學生無思考時間,倉促應對,反映不出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同時,如果叫一個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其他學生就會對提問不注意聽、不肯加以思考。

此外,提問應防止?jié)M堂問,要做到“少而精”。教師課堂提問的次數要適當,不能提得過多。如果一堂課提得問題過多、過碎,會使教材內容搞得支離破碎,造成重難點不突出;同時,過多的提問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掌握了課堂提問的原則,在具體教學中如何發(fā)問,采用什么樣的提問形式,在哪種情況下發(fā)問,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也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第5篇: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一、優(yōu)質提問課堂教學特征

優(yōu)質提問課堂教學是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中心,以質疑為導向的課堂,即受優(yōu)質問題驅動引導學生思考,借助教師和自身努力,運用等待時間,經提問、思考、回答、評估等過程獲得知識意義建構和能力提高,極度開發(fā)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法。優(yōu)質問題目的性極強,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并關聯(lián)教學目標,能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產生所期學習效果。教師的任務不僅在于提供優(yōu)質問題,還要促進所有學生思考回答,保證師生按步驟答題,持續(xù)激發(fā)學生思考,以幫助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形成優(yōu)質問題耗費時間多,它包括思維、技巧和實踐,有以下四個特征:

1.目的明確。教師設問須先自問:“此時設此問目的何在?”問題目的由教學目標、內容及當時情境決定,認知水平不同的問題教學目的不同:口答者,常為復習知識掌握程度或提示重點;引發(fā)討論者,旨在給學生思考機會,保證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當然,有時是為后續(xù)問題鋪墊,使所有學生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順利進入后續(xù)討論。

2.關注學科核心。《高中政治課程標準》理念是:為每個學生終身發(fā)展,全面提高政治素養(yǎng)。科學探究是其核心,所有學生應在積極參與中逐漸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終身發(fā)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礎。探究學生親歷事物產生的問題,是政治教學采取的主要做法。教師可形成關乎學科核心,或圍繞該核心向外延伸的問題,它能點燃學生探究熱情,是學生工作的能量和學習燃料。

3.認知水平合適。問題與學生經驗多不相關,學生多以旁觀者冷觀教師,靜聽“目標生”發(fā)言,未參與到所期的有意義、思考性的學習中。吸引其積極參與的良方是,提符合其認知水平,能激發(fā)思維的誘導性問題。

4.陳述清晰簡明。構思好問題較難,詞匯要精簡,能闡明欲問內容,又要有助于學生理解何為所期,故需字斟句酌以求無瑕。

二、優(yōu)質提問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教師準備并提出目的性極強,能激發(fā)學生參與,且教學效果很好的優(yōu)質問題,學生應思考并試圖做答。答題步驟常為:傾聽、理解、答題、思考并修正。學生受問題驅動,精神高度集中,思維隨問題情境展開高速運轉,達學習最高境界。而在學生思考時誘發(fā)完整正確答案,乃教師使命,要信“所有學生能答所有問題”,有合適的激發(fā)策略,執(zhí)行有助于學生完整答題的行為策略。

1.力搭腳手架。所問與學生經驗無關,或學習內容遠超其知識范圍和能力水平,學生極易厭煩受挫。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又稱“潛在發(fā)展區(qū)”,指學生獨立答題實際水平,與教師指導或與有能力同伴合作的潛在水平間的差距,揭示教學本質特征非“訓練”“強化”已有的,而在激發(fā)形成尚無的心理機能。它表明:教師運用中介幫助,能使學生達最高水平,從而幫其經自身努力達最高發(fā)展。教師應知學生潛在學習區(qū),提問或指導助其掌握相應內容。其功能似“腳手架”,僅據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所搭“腳手架”對其發(fā)展最為有效。

2.帶興趣傾聽。如提問后急切求答,不等答畢便迫不及待去啟發(fā)、換人或自答,可致師生、生生對話交流蕩然無存。教師應極度地在時空上給學生表達觀點的機會,無論對錯都應專注傾聽,切忌半點不耐煩,更不能打斷。用“不急”“慢說”“再試”等語,激發(fā)其繼續(xù)探究和戰(zhàn)勝挫折的欲望,用傾聽的心態(tài)投入學生探究中。對學生每次答題,教師如始終微笑面對,賞識他們,耐心傾聽,無疑是對答者莫大的信任鼓勵。于學生而言,被教師欣賞,是真從心底涌起的幸福。

3.用等待時間。課上教師會提各式問題,留多少時間思考答題?據教育專家觀察,80%以上教師問后一秒或復述問題后即叫答,結果答是否對錯類問題學生可立答,如需答者歸納,一兩秒遠不夠。當教師見答者有難時,便叫他生或干脆自答。教師在學生口頭沉默而思想最活時迫不及待給出答案,剝奪了學生抓要點找答案的機會。資料表明:國外教育專家尤威曾訓練教師,將等待時間從不到1秒增至3-5秒。令人驚訝的是,多數教師很難做到,然成功增加等待時間者,有如下可喜變化:答敗者減,答題長度、無需教師誘導的適當回答、深思熟慮的回答、相互比較借鑒、從證據導出結論的回答、學生提問、答題貢獻均增。

4.啟發(fā)教學。教師給以足夠的等待時間經歷答題四步驟,并在必要時啟發(fā)引導,使學生正確答題,此即啟發(fā)教學??鬃釉訇U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薄秾W記》描述更科學:“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眴l(fā)教學,要教者善問,經科學有層次的問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其在不斷的“茅塞頓開”中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

三、實踐優(yōu)質提問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1.轉觀念,改視問題為具體學習細節(jié)評估工具為積極處理、思考及創(chuàng)造運用信息的方式,及帶領學生駛向真正學習的工具,使其參與高水平思考。

2.等待,讓教學節(jié)奏放緩,少急功近利,多深思熟慮。

3.對以往不參與課堂互動者期望值增加。初用等待,常有差生道出己見,當更多學生參與時,教師對其尤為差生期望更高。

第6篇: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關鍵詞】課堂 教學 有效 提問

我是一名從教多年的教師,自以為博學多才,和國培相識后,才知道沙塵與大漠、小草與綠州、星球與宇宙的真正區(qū)別。國培在網絡的大舞臺上,向我們展示了她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實力,新的課堂教學技能也成了我教學生涯的一盞明燈,時時引領著我在三尺講臺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處綻放出意想不到的智慧之花。下面我就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問談幾點體會:

1. 正確認識和利用老師的問題

老師的問題是根據學習任務、學生的實際和自己對課文專研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其主要功能是讓學生進入一種疑問情境,激發(fā)他們的疑問和思考,按照這種思路,老師的問題應該是"橋",是"梯子",是引導學生學習、思考的線索。

1.1 依據學習進程,利用問題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巨人的花園》中,"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忽而春意盎然,忽而寒冬臘月。原先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呢?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進入他的花園,他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 須說明的是,這樣的問題和提法比較適合中低年級的學生,到了高年級,教師可直接問:"巨人的花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不管是哪個年級的小學生,教師提問的出發(fā)點應是通過問題將思維的空間拋向學生,讓學生來交流,思考,解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去動腦筋,這樣的問題也才能起到橋梁的作用。

1.2 將疑難問題化成小的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把難點分解成一個個學生解決起來比較方便的小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去解答。例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中,有學生提出"小錢得救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這樣的問題,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我就將這一問題化解成幾個問題:(1)小錢會感激那位青年嗎?(2)僅僅是因為他志愿捐獻骨髓而感激嗎?(3)還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地方?通過問題的分解大大拓展了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空間,不但理解了問題,還拓展了知識面,提高了鑒賞能力。

1.3 利用反問、追問等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例如,學習《搭石》一課時,讓學生讀課文后自由地發(fā)表自己讀書的感受,有的學生說:"讀了課文我感到老人們在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教師反問:"你們覺得哪些詞寫出了老人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品質?"還有的學生說:"行人走搭石時動作的協(xié)調有序,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老師追問:"為什么?"這樣的表達和討論,確實鼓勵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精神,展現(xiàn)了他們生疑、質疑,表達自己獨特見解,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思維品質和認識能力的過程,這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過程。

2. 教師應該問什么樣的問題,如何問

從問題設計的內容看,我們把問題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判別類問題,主要對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詞匯是"是不是"、"對不對";二是描述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加以陳述和說明,代表性詞語是"是什么"、"怎么樣";三是探索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的原因、規(guī)律、內在聯(lián)系加以說明,代表性詞語是"為什么"、"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例如,《去年的樹》一文,學生明白了作者寫本文的目的是對朋友要信守承諾,但作者為什么寫小鳥要唱起去年唱過的歌呢?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呢?四是發(fā)散類問題,主要是從多角度、多方面、多領域去認識客觀事物,代表性詞語是"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這類問題最根本的特點是答案不唯一。比如,《幸福是什么》中,老師可以問:"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你們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

3. 教師的提問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點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具有進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老師的問題承擔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教學的重點、難點、較為抽象的知識點等化為一個個孩子容易理解的問題,孩子思考了,回答了這些問題,目標也就達到了。例如:在學習《火燒云》一課時,問"誰能說出天空中的火燒云都有哪些顏色?""火燒云是什么樣子的?"可見,教師提的問題越通俗孩子越容易懂。

第7篇: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1.巧設“認知沖突”進行課堂提問,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倍w現(xiàn)重難點,在“節(jié)骨眼處”巧妙設置的問題更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善于用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巧妙地激起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例)這種問題既緊扣本節(jié)的重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總結,又拓展了化學本身的內容,給了學生一個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在教育心理學上,“認知沖突”就是造成對某個問題,學生急于要解決它,但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又無法解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一旦造成這種心理狀態(tài),就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主動探究的動力。這時,學生處于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的狀態(tài)。

2.借助錯解提問,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

教師必須經常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或錯誤作出批評和評價,如果教師對學生出現(xiàn)錯誤一味地給予嚴肅認真的指正,學生往往因產生思維定勢而對教師的批評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故之收效甚微。如果有意識地設些“陷阱”進行課堂提問,,反而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從“錯誤”中尋找“正確”,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訓練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3.精心設計開放性提問,訓練思維的廣闊性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的“鮮活個體”。課堂上就要靈活把握問的時機。使提問更加科學。講授中的突出重點提問、化解難點提問、小節(jié)中的知識總結提問、整理知識提問,還有為激發(fā)生趣而設置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提問、應用性提問等。這些提問能及時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取得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切忌“蜻蜓點水”、“我呼你應”、即問即答,要使學生在充分思考后產生頓悟。如(例)。當然,這僅僅是淺層次的,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針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地引導,及時調控課堂節(jié)奏,真正使學生在老師靈活自如的點撥下“活”起來。

思維的廣闊性指一個人在思維過程中能全面的看問題,即對同一問題或現(xiàn)象要①多角度的思考②多因素的分析③多方法的解決,這也是作為一名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思維品質。這樣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過程和結果的自我評價,達到發(fā)現(xiàn)并糾正錯誤,優(yōu)化解題策略,彌補知識缺陷的目的。另外進行開放性問題的訓練,還可以克服孤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出來,擴大了課堂的內涵和延伸,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大膽創(chuàng)新的天地,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4.重視課堂提問的鼓勵作用

就是在精心設計提問,設計的問題要精,同時也要估做到鼓勵太簡單的問題,比如純粹識記性問題,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它是教學停留在簡單灌輸的低層次上,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科興趣索然,教學質量必然下降。例如,為了加深理解“化合反應”這一概念,我在課堂上給學生出了一個謎語:“一個單身漢,娶個巧媳婦,兩家合一家”。要學生猜是什么反應?再如,“兄弟不合鬧分家”又是什么反應?同樣,若是問題過難,太抽象。超出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脫離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生已知知識和問題之間懸殊太大,學生望而卻步,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提高教學質量極為不利。中學生都有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欲,好勝欲,希望能受到老師的關注、表揚,至于那些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更希望能得到的贊賞或青睞。他們的年齡特征又決定了他們大都比較單純和幼稚,事實證明,不少學生偏科的原因往往是緣于對任課老師的親疏,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币虼?,提問既要有深度,又要體現(xiàn)層次性,使學生在不斷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樂趣。(例)為此,教師應加強教學研究、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為每一節(jié)課設計一些高質量,有能力梯度的系列問題,從而真正實現(xiàn)循序漸進。

從一定程度上講,課堂提問是師生感情交流的一條紐帶。教師指定學生回答,這本身就是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進行正確的評價,切忌使用“不太差”、“差不多”、“仔細想”等籠統(tǒng)的判斷語。其次要客觀評價,用詞恰如其分,既不夸大其辭,一味贊揚,也不諷刺挖苦,全盤否定。第三評價要中肯,要切中要害,指出問題不足,扼要分析,實事求是地評價。通過提問,然后教師恰如其分的評價,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勇敢精神,還能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增加師生間感情。

5.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反問

第8篇: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提問技巧

美國哈佛兒童教育學家尼普斯坦說,孩子的表現(xiàn)不如父母的意,老師覺得孩子教不會,其實這是因為大人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潛能,只要用對方法,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F(xiàn)在的老師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一個能夠把知識講清楚的老師,差不多就是一個好老師。因此教師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講授”的時候,“接受學習”與“掌握學習”就成為普遍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使命是“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師一系列善意的詢問:“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是不是?”“對不對?”等等,這樣的提問讓學生感覺既枯燥又乏味,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的效果特差。教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只有一個聲音。而教學是否出現(xiàn)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tài),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那么課堂提問教師必須盡可能的回避“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是不是?” 這樣的提問方式。在數學課堂如何提問才能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真真參與到學習中來。筆者認為在提問時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把自己放在一個與學生同等水平或者更低水平的位置

比如,教師講練習題:某銀行經過最近的兩次降息,使一年期存款的年利率由2.25%降至1.98%,平均每次降息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確到0.01%)?教師可以這樣問:“誰來幫老師解決這個難題,給我和其他同學當當老師?”“當老師”這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給老師當老師更是無上光榮的事,學生就會積極思考,深入鉆研,尋求解決辦法,老師再給學生展示的平臺,學生獲得成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興趣,樂于去鉆研數學。

二、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放在首位

數學學科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提問就要偏重這方面。如:已知一個圓錐的側面積是底面積的2倍,求圓錐側面展開圖的扇形圓心角的度數?老師提問時不要問學生是怎樣解答的,而是要問你是怎樣想的,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就會告訴大家:利用面積關系建立方程,找出圓錐的母線與地面圓半徑的關系(即πRr=2πr ,得 R=2r),再代入 就能算出圓心角的度數了,或者根據底面圓半徑是母線的一半,側面展開的扇形圓心角等于360 的一半亦可以。教師提問如果經常使用這種方式,這有助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又例如:教學《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一節(jié)課中探索矩形菱形時,提問道:假如平行四邊形一組邊垂直(例如鄰邊);四邊形的形狀可能發(fā)生什么改變?相等時呢?想一想畫一畫你得到的是什么圖形;除了邊改變,還有什么替代(例如對角線);會有什么改變?把這些組合條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會有什么特征?比較各種特殊四邊形的異同點。教師如果善問,就能擺脫單一枯燥的對話式問答,就能有效發(fā)散學生思維空間。這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所提問題盡可能讓較多的同學參與進來

譬如:已知MA=MB,NA=NB,判斷MN與AB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一部分學生會通過證明三角形全等解決問題;一部分學生會利用到線段兩端距離相等的點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得到結論;還有的學生會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解決等。教師就要讓學生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方法的優(yōu)點,使學生在爭論中取長補短。

四、切忌滿堂問和即問即答

第9篇:課堂教學提問范文

【關 鍵 詞】 巧妙提問;新課改;教學效果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碧岢鼍唧w、生動的問題,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問題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問題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有人說,一堂好的數學課更像一部合理而巧置懸念的偵探小說,一開始就誘動讀者心理上、感情上、思想上的參與,猶如一次驚心動魄的歷險,啟發(fā)讀者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經受智慧、毅力、勇氣的磨礪。數學教育活動能否成功,關鍵是看我們教師是否調動了學生思維,是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讓學生產生了學習激情……一句話是否喚醒學生智慧。

然而,通過長期的調查與分析,發(fā)現(xiàn)不少中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出現(xiàn)了一些形式化的提問,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表面熱鬧,華而不實,一問一答,頻繁問答。這樣“一問一答”式的提問一般是設計為師問眾生答,如:“答案等于幾?”“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這類問題的提出,教師只關注結果是什么,而忽視對規(guī)律的揭示,學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齊聲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問題太過于簡單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訓練,喪失了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機會。第二,提問離題遙遠,脫離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啟而不發(fā)。設計的問題過難、過偏或過于籠統(tǒng),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第三,提問只求標準答案,排斥求異思維。提問時對學生新穎或錯誤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斷,只滿足標準答案。這樣提問,學生偶爾閃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容易被教師的否定所扼殺,不利于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第四,提問后沒有停頓或先點名后提問,學生無時間思考。這樣的提問,不利于學生冷靜地思考問題,達不到提問的應有作用。第五,提問面向少數學生,多數學生“冷場”。教師的問題設計,如果只針對少數學生能回答,課堂上就會“冷場”,就會有“被遺忘的角落”。

在當前如何實施好素質教育,如何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功能,如何使課堂提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這都需要教師掌握好課堂提問的策略。具體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設置問題。

一、問題要有趣,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

教學從矛盾開始就是從問題開始。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可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啟示誘導的作用。

如一位教師在講授《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時,對學生說:同學們,我愿意在一個月(按30天算)內每天給你們1000元,但在這個月內,你們必須:第一天返回給我1分錢,第二天返回給我2分錢,第三天返回給我4分錢……即后一天返回的錢數是前一天的2倍,你們愿不愿意?此問題一出立即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這么“誘人”的條件到底有沒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對比,才能回答愿與不愿?!爸А本褪且粋€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問題,如何求出這個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呢?這就需要我們探索出等比數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通過這個例子,不但使學生產生求知的熱情及濃厚的興趣,而且對引出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

又如,對數概念情境引入, 一位教師在引入對數計算一節(jié)內容提出下面的問題“用一張報紙對折五十次,你們想想大概多厚”,有的學生回答:“怕有幾尺厚吧?!崩蠋熁卮穑骸安钸h了,你們盡量往多的地方想?!庇袑W生回答:“能有幾丈嗎?”老師回答:“再大膽些?!?;有學生半信半疑地說:“總不能有幾百米吧?”老師回答“你把對折50次以后的這疊紙放在地面上,另一頭就高過月球了。我們可以順著這爬上月球見嫦娥和吳剛呢!”這時學生幾乎沒有一個相信這個結論,老師回答:“不相信就算算”。學生也憋不住了,個個緊張地進行對數計算,算錯了的學生自覺地找同位的同學糾正。抽象的對數計算,經過這樣的引入,使學生的思維由潛伏狀態(tài)變?yōu)榉e極狀態(tài),學生興味盎然,不知不覺地學上了對數計算這節(jié)內容,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強烈求知欲。

可見利用有趣的設疑,往往可以引起學生高度的注意和廣泛的參與,促使學生在短短的時間里沉浸在渴求知識、探求知識的氣氛中,這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開始。

二、通過易錯之處設疑,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過:“差錯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能原諒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是,不顧條件或研究范圍的變化,丟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題后不檢查、不思考。故在學生易出錯之處,讓學生去嘗試,去“碰壁”和“跌跤”,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后順其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三、問題要有針對性,它能增強學生學習的效果

數學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是要通過提問去誘發(fā)學生的解題思維,點撥學生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和培養(yǎng)新情感。若問題提得好,學生必能豁然開朗,思路通暢;若提問得不好,學生容易思路受阻,如墜云霧之中,不知所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一定要注意有的放矢,要有針對性, 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提問,突破重點、難點。這就是說首先要求我們教師心中有目標。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有具體指向,針對某個問題、某個現(xiàn)象提出疑問,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會這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也可以在教材的重點、難點處精心設疑,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點,突破學習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要注意在對重難點處設疑要做到循序漸進,一步步引入重難點。

如在講基本不等式的幾何意義時應該將問題細化,循序漸進。即先應該給出圓并且指出長度為a,b的線段,再要求學生分別找出算術平均值和幾何平均值所代表的線段,最后要求學生說出它們的幾何意義。

四、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它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能使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呈現(xiàn)出來,避免學生走太多的彎路,教師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上多采用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教師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由學生得到答案。進行啟發(fā)性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也是貫徹啟發(fā)式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但提問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必須富有啟發(fā)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所提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提問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在“異面直線的概念”的教學中教師這樣引入:先給出實例教室內的日光燈管所在的直線與黑板的垂直于地面的邊,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如何?又如天安門廣場上,旗桿所在的直線與長安街所在的直線,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如何?然后與學生一起總結答案:它們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即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一個平面,使該平面同時經過這兩條直線。

總之,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技巧課堂上看似隨機應變,實際上工夫在“課堂”之外,它要求教師既備教材、教法,又要備學生,是教師認真學習科學理論、按照教學規(guī)律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結果。生動有效的課堂提問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新課改的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因此,探討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策略對于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有重要意義。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產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愿望,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發(fā)展知識,獲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浩輝.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J]. 數學教學通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