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初中化學體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化學體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化學體系

第1篇: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啟發(fā)我們:有效的診斷是實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應重視把診斷性評價作為一種常規(guī)教學評價的手段運用于教學過程之中;應注意了解和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存在的問題和可能的發(fā)展趨勢,按時做好信息反饋,指導學生調整學習狀態(tài),為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更切合實際的建議;應運用評價的結果激勵學生積極進取,而非分等級、排名次?;瘜W新課程評價的特點: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促進每個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發(fā)展性評價概述

新課程理念的中心任務是以人文與發(fā)展的觀念解決人類教育和發(fā)展的問題,即需要我們認識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因材施教。隨著新課程的評價理念不斷地發(fā)展與深入人心,課程評價與教學過程都變得越來越重要,評價能夠提供出有力的可靠權威信息,是很有指導意義的,意在促進教育的發(fā)展。評價是以以人為本的思想為依托的,只有尊重人、重視人、發(fā)掘人的全面發(fā)展,才是適應新課改下的真正發(fā)展性課程評價。課程評價的特點是: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而《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評價宗旨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學生評價體系相當于一根指揮棒,所有的教學方案都要為這個評價標準來服務。所以,要想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必須構建起適合新課程標準的學生評價體系。發(fā)展性評價不僅著眼于學生在過去某一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更注重分析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體現出現代教育中充分考慮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理念。

二、構造發(fā)展性學生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

1.轉化評價的功能

一般來說,評價體系有這樣幾個功能。首先是選拔性質,要在體系中將所有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排序,利用這個次序來進行等級劃分和優(yōu)勝劣汰。應試教育中的絕大部分升學考試都屬于這個性質。這樣僅僅滿足了考試的需求,卻造成學生發(fā)展上的失衡。另一個是教育性評價,主要目的是考察某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有機會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構建發(fā)展性學生評價體系要明確評價的功能性質,就如何能使學生實現更好的發(fā)展進行認真探究。

2.注重過程評價

學生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其綜合素質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動態(tài)的提升,所以某一次的考核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在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中老師與家長都特別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我們有必要對此現象做些改進。學生的發(fā)展過程是漫長的,更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評價體系也必須是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過程性的評價。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的重點正是在于“發(fā)展”兩個字。要將評價指標盡可能多地放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弱化期末考試的參考值。

3.重視評價之后的反饋

W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的目的在于通過分析學生的成長動態(tài)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在完成了學生的評價之后不是任務的結束,而是工作的開始。要根據評價報告好的方面對學生提出及時的肯定,對不足之處要讓學生進行反思,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狀態(tài)。完成評價之后仍要對學生進行持續(xù)的關注,在觀察中及時獲取學生的反饋,讓學生在與評價體系的互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

三、構建化學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的具體實踐

1.評價的主體需要是多元化的、全面的、客觀的

要構建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就要擴充評價體系中的主體。初中化學教學中有很多內容是需要學生結組完成的,所以可以在評價體系中引入同組成員的評價意見。此外,還可以利用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到社會上被檢閱,在實踐報告中獲取社會人士對學生的評價。還要積極構建家校聯(lián)系機制,讓老師和家長之間形成有效的溝通,切實了解到學生的成長動態(tài)。這樣同學之間的評價,老師和家長的評價以及社會上的評價共同構成學生評價體系中的參考意見,使得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都能被掌握,有利于對學生的全面考察。

2.多方位地考察學生

化學作為一門實驗性的學科,動手能力也是考驗學生的重要素質之一。我們可以在對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進行一個指標化考核,并將其納入到評價內容中。此外,化學學習小組中常常有責任性很強的學生,他們負責整個學習小組的分工安排和相關操作,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在評價體系中也要把學生的組織能力作為一個評價指標。試卷上僅僅是反饋了學生對部分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有很多如學生素質是試卷難以考查得到的,所以化學教學要多利用實驗內容和探究性學內容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將其納入到評價體系中。

3.評價的方式更需要多樣化

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來構建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紙質試卷并不是唯一的評價手段。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每個學生建立電子的個人成長檔案,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組織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學習情況做一個定期的記錄,及時跟進學生的成長情況。條件不足的學校還可以通過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行為觀察報告等方式完成評價的介質建設。

4.建立學生成長檔案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使學生過分關注學習的結果、考試的分數,而對學習的過程關注較少。《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中指出:“改進校內評價,推行學業(yè)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化學學科針對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指導學生設計課堂學習檔案袋、單元學習檔案袋、學期終結檔案袋,每一種檔案袋都給出了具體的目錄,如課堂學習檔案袋目錄包括課題與授課時間、課前預習小結、課堂參與情況、小組合作情況、學習成果展示、個人反思、課外自我拓展、其它等。

5.建立教師完備的評價體系

教師教學評價主要是對教師在課堂中教學行為的現實表現作考察,做出教師教學工作質量的評價。教師教學評價直接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具有比績效評價更大的實用性。教師工作績效評價主要從教學成果、教科研成果、學生滿意程度分析等方面構建指標體系。而發(fā)展性評價體系除了要包括以上三點以外,國外的多位學者和研究機構還曾提出了成功的發(fā)展性教師評價體系所應該具備的特點,分析和歸納它們,其中有以下的幾點共性:一定要有被評價對象的參與,也就是教師本人自愿參與的;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具有相當大的自由、開放度;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形成性評價而不是終結性評價。

第2篇: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關鍵詞】構建 知識網絡 提高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09(a)—0088—01

初中化學學習時間緊、任務重,知識點多而散,在結束新課后,很短時間內復習好上、下兩冊的知識,如何上好中考化學復習課,對我們每位初中化學教師來說年年都是新課題;而中考在注重對“雙基”考查的同時,更突出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考查學生對所學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對這樣的形勢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化學復習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而構建初中化學的知識網絡,將有助于提高化學復習的效率。

下面就構建初中化學的知識網絡作簡要說明。

首先,構建知識網絡可以在新課學習的章(節(jié))復習時。如學生學習完氧氣時,可引導學生從氧氣的制取、性質、驗證、用途來歸納整理,形成體系,到學生學氧化碳或其它物質時,自然就會想到從這些方面來學習、歸納總結,然后再將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對比、聯(lián)系。發(fā)現二者可以相互轉化,還可以將二氧化碳與其它物質的轉化(性質)相聯(lián)系,這就形成一個很有用的知識網絡。

其次,專題復習時構建知識網絡更能加強知識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對所學知識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構建初中化學的知識網絡,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如我在復習專題二(物質構成的奧秘)和專題三(物質與化學變化)時,引導學生從化學研究的對象(物質)、化學的概念(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入手,形成了關于物質的基礎知識的網絡【附:中考專題復

關于物質的基礎知識】,學生對初中所學的知識了然于心,更有助于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元素觀、微粒觀、變化觀、分類觀)的形成,而上述基本觀念是化學學科觀念體系中最基礎、最本質的,是深入認識物質以及形成更高層次化學學科觀念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引導學生構建該知識網絡,學生對初中化學涉及物質的大部分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有清楚的認識,腦子不再是一團亂麻,對所學過的知識一目了然,復習事半功倍。而且復習所用課時少,效果好。

第3篇: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關鍵詞: 初中化學 復習效率 提高方法

初中化學的學習相對其他科目而言時間短,只有一年的時間,卻有兩冊書,知識點多,初中化學總復習的時間也短,總復習階段升學壓力大。九年級學生面臨中考,時間緊、任務重,化學總復習更是一項系統(tǒng)化的學習工程。學生學習水平發(fā)展不平衡和心理素質差異等問題,更為總復習增加了難度。有效復習可以幫助九年級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加深理解,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提高總復習效率,從而提高化學成績。如何在初中化學總復習過程中,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將所學的化學知識構建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復習效率,有效提高學生的中考成績,是每一個化學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根據多年化學教學經驗,我談談思考。

1.復習要緊扣中考考點

《中考考綱》規(guī)定了中考化學學科所考的范圍和要求,是中考化學學科命題的主要依據之一,對中考化學總復習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在總復習前,教師一定要認真研讀化學《中考考綱》,明確本年度中考化學考試的要求和去向,掌握中考所考的知識點,有利于把握復習的廣度和深度。開始復習時,教師應根據考綱制訂具體的復習計劃,針對首輪基礎知識的復習,以考點為基礎復習化學課本,將每個單元的內容歸納到包容它的大塊里,形成復習的總體知識體系,再結合考點內容將其編排成具體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并貫穿于復習全過程。不論試題的情景如何新穎,答題的知識點基本上都來源于教材,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識水平編寫一些偏題怪題。一定要根據《中考考綱》說明的要求通讀教材,認真思考,盡量查找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理解上的漏洞。

2.復習題要精講精練

有針對性地搜集和使用信息資料,可能會對提高中考復習質量具有決定性影響,應該本著“廣集信息,合理選題,選題求精,重在落實”的原則復習。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有意識的培養(yǎng),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復習和解題訓練。做完練習題不是簡單了結,而是要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該題考查了什么基礎知識,其本質特征是什么,都有哪些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嗎?教師要廣開渠道,提煉有較強啟發(fā)性、典型性的試題,供學生學習參考之用,切不可粗枝大葉、隨意選擇。濫講百題,不如精講一題,萬不可采取“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淹沒在其中無法自拔,而要精選精練,限量用題。在講題過程中要善于總結解題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速度,確保學生能夠認真消化精選試題,有效提高學習能力,同時為學生節(jié)約寶貴時間,實現各學科的全面發(fā)展。

3.復習要關注熱點

這里的熱點主要指歷屆中考化學考試中經常進行測試的知識要點內容,包括物質怎樣變化、化學方程式怎樣書寫、化學現象如何描述、常見化學現象、化學實驗的簡單操作、指示劑如何使用、化學用語的具體意義、判斷物質間能否發(fā)生化學反應、質量守恒定律、環(huán)境保護、混合物怎樣分離和除雜、燃燒條件與滅火、金屬銹蝕和保護、實驗裝置的正誤、設置簡單實驗方案、怎樣計算化學式、方程式和溶質質量分數等方面,這些問題都是歷年必考的熱點。另外,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熱點問題,也是近幾年中考命題的新走向,而且分值比例呈上升趨勢,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些知識,并通過一些精選的試題加以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對實驗的復習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必須重視實驗復習,無論中考實驗題目怎樣變化,都需要基礎理論和能力的支持。復習時要充分利用好課本,構建實驗基礎知識的板塊、框架和網絡,注意對基本實驗現象考查及經典實驗的考查,尤其是對實驗方案的設計、改進、探究實驗和對實驗過程的分析、評價要成為實驗復習訓練的重點。熟悉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掌握重要的化學方程式及實驗現象,化學反應類型,以物質的性質為中心,掌握其制備、檢驗、鑒別、除雜、推斷、提純等;歸納典型裝置的多種用途,依據實驗的要求和條件,設計物質的制備、成分的推斷、組成的測定等。復習實驗時應選取典型題目講解,弄清解題思路和方法,然后搜集類似題目進行分析研究,促使學生審清題意,看清答題的要求,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科學性。

5.發(fā)揮主體作用

再好的劇本也需要演員來演,從一定意義上講,中考復習的主人翁應當是九年級學生。教師實際上是特殊的“服務員”,這是一種引導性、指導性、輔導性的高層次服務。因此,教師切不可將自己放在中心位置,而把學生作為可以任意擺布的附庸,要引導學生按照化學《中考考綱》說明的要求復習,掌握考點、熱點、難點知識,形成化學知識體系;留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復習各章節(jié)前可設置一些閱讀思考題,引導學生邊復習邊思考,留有足夠的課堂活動空間,特別是針對復習難度較大、不易理解的典型試題,可以設計一些階梯式的思考題,指引學生思考,讓學生分析討論,提高解題能力,還要以學生反映的難點問題為基礎,結合基礎知識,開展能力訓練。在復習過程中,穿插一些訓練題,鞏固重溫前面所學知識,防止學前忘后。

總之,九年級化學教師要發(fā)揮高超的教學水平,有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在復習中轉變觀念、更新傳統(tǒng)復習方法,研究中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特點,了解每年的中考命題趨勢,把握好復習要點,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九年級化學復習的實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中考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淑霞.優(yōu)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04).

第4篇: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1 多媒體在初中化學中的整合應用

多媒體教學模擬微觀形態(tài)惟妙惟肖,化抽象為直觀 在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模擬化學物質微觀形態(tài)變化直觀、形象、一目了然。如在探索化學奧秘“水和溶液”的過程中,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而通過水電解分解反應,每個水分子又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如果只是讀上幾遍這幾句話,或者加上固定不動的掛圖,學生還是很難以從宏觀概念中進入到微觀粒子的知識世界。而利用多媒體制作出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從分子中破繭而出再從分解的狀態(tài)重組成分子這樣的變化過程,學生一目了然,既學到了化學知識,又體驗到了微觀世界豐富多彩的物質構成。

這樣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多種多樣的展示,使化學教學內容不再抽象、難解,可以輕松地理解并掌握實驗所體現出的化學現象與本質,很快掌握知識。

多媒體教學強化實驗演示效果顯著,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智力的提升與高度發(fā)展,建立在一定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以創(chuàng)新教學為載體,創(chuàng)設化學問題情境,以激發(fā)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空氣的學習,多媒體播放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將足量的紅磷放在燃燒匙內點燃并迅速置入集氣瓶中,并密封瓶蓋、夾緊導管上的止水夾,將集氣瓶水平面以上分為五等份做好標記,如圖1所示。待紅磷充分反應和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水面會上升至第一個標記處,說明氧氣在空氣中約占1/5的含量。通過化學實驗,學生明白了氧氣在空氣中所占比例的重要性,意識到了環(huán)?!熬G色化學工藝”的重要。在慎思中激活了發(fā)散式思維,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

多媒體教學增大化學知識容量,多樣化教學資源共享 多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與全方位的教學手段,使教學設計與課堂展示打破時間、空間和環(huán)境的界限,源源不斷地將化學知識資源共享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到的化學知識體系更加清晰完整,理解并掌握到的知識信息更加豐富。

如“水的三態(tài)變化”學習中,通過多媒體可以展示兩種教學方法:一是通過實驗說明冰的融化和水的沸騰;二是可以用微觀粒子理論過程,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不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而且學會了諸如熔點、熔化、沸點、沸騰、升華、凝華等專業(yè)科學術語,提高了學生分析現象、探索本質、語言交流的能力。

2 多媒體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激發(fā)學習興趣,輔助化學實驗的演示教學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倍嗝襟w是將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初中化學中的輔助教學工具?;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學生在觀察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探索化學科學的奧秘,激發(fā)了興趣、引導了思維,化學理論知識得以加強和鞏固。既可以詳細地分析、探討教學過程,也可以全方位展示教學成果,將抽象的化學概念與難度較高的化學實驗直觀化、形象化、生動化。

如“粗鹽的提純”一課,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多種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接著問道:“同學們,我們每天可口的飯菜都離不開食鹽,那么食鹽是從哪里來的呢?”緊接著播放一幅美麗的大海和海水曬鹽的畫面,教師說道:“海水經過曬鹽得到的是粗鹽,那么我們是如何將之提純?yōu)槭雏}的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粗鹽中含有很多不溶于水的泥沙,所以先對粗鹽進行溶解。取5克粗鹽和10毫升水,將水倒入燒杯中,一邊使用藥匙將粗鹽一匙一匙地加入到水中,一邊用玻璃棒在燒杯中攪拌均勻、加速溶解,加至粗鹽不再溶解,然后使用過濾紙將不溶于水的泥沙進行多次過濾,直至溶液不再渾濁;將溶液倒入蒸發(fā)皿并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使用酒精燈進行加熱,并用玻璃棒不斷地攪拌過濾溶液,直至蒸發(fā)皿出現固體而停止加熱,得到的白色晶體就是食鹽。讓我們親手來體驗一下吧。”學生躍躍欲試,可以分組進行操作實驗。這樣學生一直在高度興奮中滿足了求知欲,課堂上實現了理論結合實踐,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學習興趣被有效激發(fā),使化學的教學寓教于樂,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 化學本身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所研究的知識對象是物質的性質、結構、組成與變化規(guī)律等,一些重要的化學原理是僅憑口頭語言是難以表達得盡善盡美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多媒體的介入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如分子與原子是既分裂又重組的關系,但是分子與原子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到。多媒體強大的表現力與感染力,使學生通過圖片、文字、聲音對分子與原子的“描述”,既看到了分子與原子的形態(tài)和變化過程,又真實的感覺到了它們的科學存在,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順利地突破知識重點與難點。

3 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應用到初中化學中,應該發(fā)揮其激發(fā)興趣、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化學實驗的“好助手”的作用,在化學教學課堂上將物質的微觀形態(tài)進行模擬演示,化抽象為直觀,對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知識容量在多媒體平臺的推介下,更加博大精深,使化學教學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多媒體教學在初中化學中的巧妙運用,既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又增加了教學信息的傳播途徑,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初中化學教學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組織形式、設計方法的改革,為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高素質化學人才帶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玉學.多媒體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4):33.

第5篇: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關鍵詞: 初中化學 總復習 效率 方法

引言

初中化學總復習過程是再學習、再思考、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復習課是知識重組和升華的過程,是思維整合與提高的階梯,是能力錘煉與提升的途徑。重在夯實基礎,“溫故而知新”;貴在活化思維,拓展思維的深廣度;旨在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筆者談談近幾年對初中化學總復習的思考與做法。

1.夯實基礎是提高復習質量的前提

1.1依標靠本,落實知識點。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依據,總復習時應以《課程標準》規(guī)定點為基準,向“標準”要范圍,鉆研和準確把握知識點的深廣度和目標要求,才能增強復習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因此總復習前我們組織學習《課程標準》,確保復習工作有的放矢。

課本是知識的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藍本,復習教學不能脫離教材進行,向課本要基礎。教師不能因為教材熟悉而忽略再鉆教材的工作,其實每一次鉆研都會有新的認識和體會,都會發(fā)現問題而探討。要引導學生注意挖掘教材內容和內在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總結、比較、鑒別和歸納能力。

1.2溫故而知“新”。

在依標靠本、落實知識點的同時,時刻要注意溫故而知“新”,即新的起點、新的認識、新的體系和新的高度,否則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復習課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落實雙基,提高復習質量就成了空中樓閣、緣木求魚。

這方面,我們的做法是以教材章節(jié)為順序,對知識點相對集中,編寫出切實可行、操作性強、學生感興趣的復習提綱。復習提綱分為12章,每章分為四部分。

2.活化思維是提高復習質量的關鍵

2.1建立形成典型的思維常模。

解決化學實際問題是沒有固定模式的,但是可以根據化學問題的性質、類型和特點,結合化學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典型的物質變化和實驗等條塊,概括出相對抽象的思維模式,并指導學生正確運用,形成解題的導向與規(guī)律,提高對問題的分析思考能力。

例如:化學中有許多守恒關系,復習時要理順各種守恒關系之間的內在關系,拓寬主要守恒關系的外延,培養(yǎng)學生形成“守恒”觀念,解題時不必拘束于過程細節(jié),直接運用守恒關系,快速建立等式,巧妙地解題。

在復習課中,通過引導學生建立典型的思維模式,一方面可提供借鑒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分析模型的靈活應用,鞏固加深了雙基,這是活化思維的基礎。

2.2培養(yǎng)遷移能力,拓寬思維的深廣度。

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知識的積累過程和不斷被同化的遷移過程。在復習教學中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知識遷移能力,盡量擴大正遷移。

例如:在復習化學用語時采用“元素符號價標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這一系列而進行,將分散于教材不同章節(jié)的零碎知識集中“遷移”到這一條主線,使學生易于比較鑒別,思維突破了原有水平向縱深發(fā)展。

2.3打破思維定式,訓練解題技巧。

一些問題的解決要講究思維方式,要有技巧才能快速地解決問題。因此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式,有意識地根據教學教材特點,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例如:相同質量的下列物質,完全反應分解后,產生氧氣了多的是……( )

A.氯酸鉀 B.高錳酸鉀 C.水 D.氧化汞

如果按常規(guī)寫出各自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然后進行一番計算,則雖可確定正確答案是C,但必須花費很長時間。但如果從氧元素轉化成氧氣這個角度來思考,則簡單快捷,因為相同質量的以上四種物質中,水所含的氧元素最多且完全轉化為氧氣。

3.指導學習方法是提高復習效率的保證

3.1教給學生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

例如:研究物質時通常按性質、用途、制法“三部曲”而進行;在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時通常按“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為順序進行描述;在研究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時通常按“非金屬單質酸性氧化物酸鹽”而比較區(qū)別串聯(lián)思考。這樣的常規(guī)方法還有很多,把它們教給學生,實現思考化學問題的自動化。

3.2要引導學生善于歸納比較化學知識。

歸納和比較是兩種最常用的學習思考方法,有歸納則成系統(tǒng)性,有比較則知識鞏固。

例如:可以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歸納出初中化學的金屬的一般化學性質:(1)與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堿性氧化物。(2)與稀酸發(fā)生置換反應,“氫前金屬換酸氫”。(3)與可溶鹽發(fā)生置換反應,“鹽可溶、強換弱、鉀鈣鈉除外”。通過這些比較歸納,既形成知識的系統(tǒng)性,又促進學生思維遷移。

3.3培養(yǎng)正確的審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審題是解題的前提,關系到解題思維的流暢性與準確性,應要求學生審題時細心、看準看清關鍵詞語、挖掘題目條件,善于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形成解題思路。

例如: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題目,可以用“四分析”的方法進行審題,即:(1)分析反應;(2)分析質量關系;(3)分析物質;(4)分析待求量。這樣“四分析”的審題方法使學生對化學方程式計算能力大大提高。此外,應進行選擇題、填空題的審題訓練,使學生分析全面,訓練得法,思維流暢,解題準確。

結語

初中化學總復習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作,我們以“夯實基礎、活化思維、提高素質”為主線貫穿復習工作始終,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角意識,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在課堂這一主陣地上,實現了“固基礎、育能力;活思維、提素質;學指南、補缺漏”三個階段的復習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績。

參考文獻:

[1]侯子華.淺談如何做好中考總復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5(19).

第6篇: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一、強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河北省遷安市扣莊鄉(xiāng)扣莊初級中學的杜艷珍老師認為:初三化學學習應該先把進度提起來,基本知識落實了,然后再從整體上提高。歷年的化學中考命題梯度也幾乎都按照8∶1∶1比例分配,其中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就占到80%左右,再加上本校學生分布的特點:“管樂班”學生學習接受的能力較強,而其他平行班級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吸收就相對比較慢,工作幾年來,我一直任教平行的班級,在教學實踐中,我強烈意識到提高“雙基”才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

1.重視知識的聯(lián)系

初中化學是新開設的學科,基礎知識點多而零散,需要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記憶,但是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不注重前后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結果出現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現象。在復習中我就曾遇到過這樣一道題:

例.指出C3H8屬于下列哪一種物質(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單質 D.氧化物

從學生選題的情況來看,很多人都誤選了B混合物(正確答案為A)。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時,都在問:“C3H8是有機物,怎么會成了化合物呢?”殊不知有機物就隸屬于化合物,就它的名稱“有機物”而言,實際是“有機化合物”的簡稱。從中也暴露出學生沒有用物質分類的方法將所學的化學物質聯(lián)系成一個體系。在復習過程中為了解決好類似的問題,我盡量將各個相關知識點串聯(lián)在一起。如,從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給物質進行分類。

2.精選習題,及時反饋

教師通常采取練習的方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在復習階段做一定量的習題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一開始我總是有點擔心:某一套考卷我班的學生還沒有做?萬一考試考到類似的題目學生豈不是吃虧了?所以工作的第一年,進入復習階段就急著讓學生做題、急著評講習題,但是幾輪下來,效果并不明顯,會的學生早就會了,不會的學生始終還是不會,更為嚴重的是,在一次次的考試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漸漸消退,有些學習落后的學生在一次次的不及格中有了想放棄的想法。很顯然,“題?!睉?zhàn)術是行不通了,教師必須在了解學生、了解學習重點、尤其是考試重點的基礎上精選習題。

為此,我選擇了如下題目:

例.下圖是A、B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S單位:克/100克水,t單位:℃)

(1)t1℃時,A物質的溶解度 (填>、=、

(2)t2℃時,若將20克A物質放入50克水中,充分攪拌,得到溶液的質量為_____,百分比濃度是_____。

(3)從上圖還能得到的信息為(至少兩點)

_______ _______

這一道題目有淺層次的問題(1),也有典型的計算問題(2),還有開放性的問題(3),比較符合中考的要求。作為診斷性的練習,我采取的方式是課前4~5分鐘完成上述練習題,這樣既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又保證了診斷結果的真實性,學生的問題暴露之后及時進行講解,對于一些學困生還要單獨評講。

二、注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

1.專題復習,提高能力

在復習過程中,我們還結合考綱和歷年的中考題型,采用了專題復習的方式進行復習,比如,有物質的分類、氣體的制備、收集和凈化、鑒別題、推斷題等專題。專題復習的展開依托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但是又要提出相對較高的要求,這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實驗探究,提高能力

化學學科的魅力就在于“實驗”。而且近年來,探究型的實驗越來越熱門,該如何應對呢?方法就是讓學生再次走進實驗室,親手實踐。比如,在教學中,我發(fā)現關于NaOH變質的問題,學生同樣的習題做了很多次,我也講評了很多次,可是學生還在錯。其原因在哪?主要是學生缺乏感受的基礎,所以,即使我再講多次,他們也接受不了,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拓展了一堂實驗課,從NaOH變質的問題出發(fā),衍生出:

問題1:氫氧化鈉溶液變質了嗎?

問題2:氫氧化鈉溶液變成了什么物質?

問題3:如何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

問題4:如何將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提純?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各組實驗現象的異同之處,反思實驗中的注意事項。通過這個真實問題的解決,學生自己意識到了物質鑒別和提純的要點,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動手能力,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3.綜合訓練,提高能力

第7篇: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關鍵詞】 化學 課堂習題 理論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3-028-02

一、問題的提出

許多學校每年初三開學總是不能及時用到學校所定的教輔資料,“臨時抱佛腳”拿一本資料復印給學生是常用的方式。隨著對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了解,許多老師越來越不喜歡這種“拿來主義”。教輔資料里有很多題目是不適合我們的學生的。我們的學生,我們最了解,為什么我們不自己來設計課堂習題呢?

二、初中化學課堂習題問題之現狀

初中化學課堂習題有以下問題:重復出現次數多、內容超綱,不能及時與新教材、新課標相匹配,不能與課堂同步,量大而不精,層次不清,針對性不強,教學三維目標不明確。面對如此現狀,有很多地區(qū)的專家和教師在自行編寫相應的教輔資料,但是這些資料卻不適合每所學校每個班級的學生。有的老師甚至不看清題目,就讓學生把相關章節(jié)的題目全做。初三學生的課程多,任務重,學生很容易顧此失彼,精力分散,最終導致先進生浪費許多時間,效率較低,把習題當成一種任務,而后進生會逐漸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過量地、機械地、重復性地練習,會使學生的學習心理活動狀態(tài)轉入靜息狀態(tài),思維產生抑制,不利于知識的理解、技能的形成和思維的發(fā)展”。

三、初三學生的年齡特征

觀察能力加強,但不能透過復雜的現象看本質;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多由興趣引起;想象力變得十分豐富、生動,創(chuàng)造性增強。

情感內容日趨豐富、深刻,心理學家認為十二歲到十四歲是情感發(fā)展最困難最令人操心的階段,這可能是神經興奮過程較強而抑制過程較弱的緣故。意志行為易受“暗示”并愿意模擬心中的偶像。贊可夫曾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p>

自我意識發(fā)生了質的飛躍。表現其獨立感和成人感,因為少年身體的發(fā)育處于第二個高峰期,身體的變化,知識、經驗、能力的積累及社會地位的改變,使他們感覺到自己長大成人了;自我意識的視線由外部轉向內心,仿佛剛剛發(fā)現“自我”,他們不僅關心自己,也對別人的內心世界發(fā)生了興趣,但自我意識具有一定的個別差異、性別差異和城鄉(xiāng)差異。

四、理論基礎

1. 最優(yōu)化教學理論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學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中指出:“語文、數學、物理等科優(yōu)選必要數量的練習,對形成學生必要的技能技巧具有重大意義。有些教師力求用擴大練習數量的辦法來完成這個任務,沒有設法從每道題中去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是教師對教學過程做出的一種目的性非常明確的安排,是教師有意識地、有科學根據地選擇一種最適合于某一具體條件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整個教學過程的模式,組織對教學過程的控制,以保證教學過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發(fā)揮從一定標準看來是最優(yōu)的作用,獲得可能的最大效果的一種理論。

2.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觀強調,學習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學應當利用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習者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建構主義在習題設計中要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及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據此設計習題使教師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從而使學生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

3. 冰山理論

根據管理學中的“冰山理論”,人的才能或素質分為可見部分――“水上部分”和不可見部分――“水下部分”?!八喜糠帧卑ɑ局R、基本技能,這些知識可以通過學習或反復訓練獲得。而“水下部分”是人的潛在的能力或素質,它們構成整個素質中的大部分,只有在比較長的時間內我們才能夠觀察到一個人潛在的能力。

五、優(yōu)化初中化學課題習題的策略

1. 興趣為前提,拓展是目的

利用初三學生注意的穩(wěn)定性由興趣產生以及關心他人的內心世界等特征,筆者設計將簡短的有趣的化學實驗、化學故事或人物軼事等放在每課課堂習題前,這是不同于很多教輔資料之處。經查閱大量化學習題資料,絕大多數是死板的知識梳理和習題的框架,少部分編者在章節(jié)后附上小故事等。筆者認為,這一做法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興趣是前提,放在每節(jié)課題前,使學生發(fā)現化學的有趣之處,喜歡上這節(jié)課。更重要的是,每篇短文要與本課題的內容相關,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對本課題的學習,而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例如,人教版九年級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空氣》前就可以將法國拉瓦錫如何做實驗證明空氣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故事加以描述,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的一定的基礎;在第四單元《自然界中的水》課題2《水的凈化》前可加入“飲用水消毒”的例子,不僅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為高中化學的學習奠定基礎。

2. 明確教學三維目標

筆者在優(yōu)化化學課堂習題的第二步就是根據每節(jié)課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三維目標詳細寫出來,并在課前做簡單解釋,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同時能夠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水平。

3. 習題少而精

面對習題量多面不精的問題,筆者進行思考。課堂的時間雖然有限,但是我們的目標是高效率的課堂。初三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重,但作為老師,想給學生減負,不留太多的負擔給孩子們。這些需要教師有更高的水平,選擇少而精的課堂習題尤為關鍵。有人認為,習題的精就是要選各地的中考試題。其實不然,習題需要有針對性,要符合教學三維目標,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超綱。什么才是好題?選用“新”而“精”的典型習題才能讓學生跳出題海,提高學習興趣,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習題的選擇要有目的性,圍繞教學三維目標,體現新課標,針對學生的薄弱之處設計專項訓練習,避免機械、重復無效的練習。

4. 梯度習題

筆者的習題包括必做題和提高題兩部分。有層次的習題,為了讓先進生吃好,后進生吃飽,實際的效果比想象中更好?!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初三學生自我表現力的增強,使得他們不滿足于“必做題”。由于這種心理的存在,“提高題”也就很容易被他們拿下。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不斷挖掘學生“水下部分”――潛在的能力或素質。例如,

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第一課時)

課堂練習【必做題】

1. 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 食物霉變 B.紙張燃燒 C.鐵軌生銹 D.蠟燭熔化

2.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 )

A. 有氣體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 有顏色變化 D.有新物質生成

3.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化學變化一定伴隨著能量變化

B. 物理變化過程中一定同時發(fā)生化學變化

C. 化學變化過程中不一定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

D. 蠟燭燃燒的過程只發(fā)生化學變化而不發(fā)生物理變化

【提高題】

1. 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列對化學變化的“新物質”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A. 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B. 與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狀態(tài)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質

C. 與變化前的物質在元素組成上不同的物質

D. 與變化前的物質在組成或結構上不同的物質

2. 下列詩句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B.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C.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D.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第一課時)需要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并能辨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必做題是一些基礎的題目,而搞高題將具體的升華到抽象,以及利用一些詩句來解釋生活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多元化。

課堂習題是初中化學課堂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效率高低與否與課堂習題有著重要的關系。初中化學課堂習題的優(yōu)化要本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不但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而且能不斷進行思考,激發(fā)對化學的求知欲等原則,讓學生不再苦苦低迷于題海中,而是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

(課題編號:GDXKT1573)

[ 參 考 文 獻 ]

[1]劉顯國.練習設計的藝術[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2]吳鑫德.化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8

[3][5]李亞娟.高中物理課堂習題問題設計與實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2011.

第8篇: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一、加強復習的針對性,主抓重點。這一遍復習的重點是第一遍復習中感覺吃力的部分,可以在系統(tǒng)復習每一專題之前作一套針對性的練習,對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自我測驗和考查,發(fā)現問題,用紅筆標出。尋找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不足之處。有目標地進行思考,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能收到立竿見影、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歸納整理各類有一定難度習題的解法,忌拿來題就做,一做就錯。不僅要求對相關的基礎識掌握熟練,更要講究一定的解題技。要認真審題,仔細析題。審題,就是理解題意,了解計算類型,弄清有哪些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審題是解題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步。在審題的基礎上對全題進行分析和解剖,應用化學知識溝通已知數和未知數,找出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探尋解題的突破口,以確定解題的思路、方案和途徑。要注意解題格式規(guī)范:步驟清晰,過程簡捷,答案準確。要堅持做解后總結。解后總結就是在解完一道計算題后進行總結歸納總結出同一類型習題的解答步驟和方法,得出解題規(guī)律,起到由例及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三,把握中考熱點問題。如環(huán)境保護與水污染,大氣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溫室效應,白色垃圾,土地沙漠化,能源危機與開發(fā)新能源,防火防爆防安全知識,食品中的有機物,維生素,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等知識,以及科學新發(fā)現新技術等,這類題目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應用性,既考察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培養(yǎng)了學生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質,在近年來的中考題中有增加的趨勢。

四,建立錯題檔案,對屢做屢錯的問題,要仔細分析出錯的原因,可將一周作錯的題目收集起來,利用周末復習一遍,將再次出錯的幾率降低,這就好比掃雷,中要仔細才能保證最后考場上的萬無一失。

第9篇:初中化學體系范文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體驗式學習化學的氛圍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在初中化學體驗式教學中,教師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利用化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的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導入化學內容,營造良好的體驗式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形成獨特的化學學習體驗。例如,在學習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知識之后,為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結合社會實際,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探究情境,“現在社會上很多騙子,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圖上這位商人正在做什么?”學生們通過看圖發(fā)現,“商人正在勸說一位老太太買黃金戒指,而且說自己的價格比市場價值低很多。”接著教師說:“不錯,這很可能是個騙局。同學們能否想出辦法來檢驗一下這個黃金戒指的真假呢?”教師的問題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大家紛紛開動腦筋,給出了很多答案。有的學生說:“用稀鹽酸浸泡戒指,如果有氣體產生則是假的,沒有的話可能是真的,因為金元素排在氫元素后面,是不能置換出氫氣的。”有的學生說:“加入硝酸銀溶液浸泡,有銀白色金屬生成則是假的,金元素在銀元素后面,是不能置換出銀的。”教師表揚了學生,學生獲得了深刻的認識。由此看來,將生活引進化學,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開啟化學學習的大門,能夠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化學知識的實用性,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熟悉的場景中,更加積極地參與化學學習。

二、通過角色扮演,提供體驗式學習化學的機會

角色扮演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體驗學習的機會,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能夠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體驗學習的機會,活躍學生的大腦,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化學知識,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增強體會。例如,在學習“酸雨的形成與危害”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通過網絡渠道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有關酸雨形成和危害的知識。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別扮演城市居民、農村居民、政府代表、火力發(fā)電廠廠長,一起討論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并且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對策。“城市居民”說:“酸雨對城市環(huán)境破壞很大,很多建筑物受到酸雨的腐蝕,既不美觀,又存在安全隱患。”“農民”說:“酸雨落到地面污染了水源,對人類、牲畜和農作物的生長都造成了危害。”“政府代表”說:“造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是火力發(fā)電,煤在燃燒中形成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城市需要出臺保護環(huán)境的法規(guī),對火力發(fā)電廠二氧化硫的排放進行嚴格的控制。”火力發(fā)電廠廠長表示需要改進生產工藝,進行清潔生產,防止污染環(huán)境。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形成了真實的體驗。由此看來,角色扮演具有很強的帶動性,利用學生角色的轉換,產生真實的體驗,感受化學知識在生活的應用,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感受。

三、借助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體驗式學習化學的平臺

社會實踐是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根據初中化學課程的學習內容,挖掘與社會現實聯(lián)系緊密的知識點,設計不同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應用化學知識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化學,用化學,鞏固化學知識,掌握化學學習的技能方法,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例如,在學習了“水的凈化”一部分內容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自來水廠,讓學生身臨其境,了解凈化水的步驟、方法等,并且在學生參觀完成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分享參觀學習的感受,促使學生把書本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有的學生說,“原來要經過沉降、凝聚、過濾、消毒、除臭這么多步驟,我們才能喝到干凈的水啊”。有的學生說,“水的凈化很重要。人類的很多疾病都是因為水源不干凈造成的。為了人類的健康,我們應該保護水源,防止水源污染”。通過這種實地參觀和事后的討論,既讓學生認識到了化學知識的實用性,也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由此看來,形式多樣、主題各異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化學、應用化學的重要途徑,為學生體驗式學習搭建了良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