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藝術審美修養(yǎng)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江西省各大高校的理工科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現(xiàn)狀的調研,共發(fā)放200份問卷,涉及江西的4所學校,它們是南昌航空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東華理工大學和江西理工大學,通過分析問卷了解到,學生對藝術感興趣的占60%,家長鼓勵或曾經(jīng)讓其上過藝術類輔導班的占30%,上大學前熟練掌握某項藝術技能的只有20%,平時參加過藝術類活動的占51%,認為藝術對他們的能力培養(yǎng)有影響的占86%,所在學校設置了藝術類課程的占74%,認為藝術素養(yǎng)課程會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yè)等方面的競爭力的占48%,認為能夠較好的用文字或其他藝術形式表現(xiàn)自己的只占25%。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理工科大部分同學相對于文科的學生更專注學術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藝術修養(yǎng)。我國的基礎教育由于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城市和農(nóng)村差別很大)與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各種原因,導致家長對子女的藝術修養(yǎng)缺乏認識,中學教育對這方面的投入較少,目前在校大學生的藝術素質普遍偏低,理工科院校的藝術教育尤其薄弱。大部分的學生對藝術感興趣,但是,理工科大學生對文學藝術知識知之甚少,這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這一現(xiàn)狀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因此在新的歷史機遇下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主要表現(xiàn)為:一、提升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是新時期對大學生的必然要求。尤其是藝術修養(yǎng)比較缺乏的理工科院校,需要更好的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高的新時代人才。二、加強藝術修養(yǎng)有利于專業(yè)學習的提高。理工科的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一些,形象思維相對弱一些,那么通過不同藝術形式的學習、熏陶有利于調節(jié)呆板的科學演算、公式、符號,通過生動的形象語言來表達邏輯思維,更加有利于去理解和記憶知識。三、加強藝術修養(yǎng)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趣。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生普遍對潮流、名牌的追求具有盲目性、盲從性,缺乏與身份相符合的審美觀念,認為貴的、奢侈的東西就是好的。殊不知,品牌的簡單堆砌不等于品味。而品味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美主體的藝術修養(yǎng)、審美水平、審美情趣的高低而非其它。
既然藝術修養(yǎng)那么重要,那么怎樣加強理工科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呢?
1.發(fā)揮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功能
家長的提議建議很重要,大學生在家庭、社會、學校的多重環(huán)境下,其成長必然還會受到家庭與社會的影響。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卻容易忽視對其進行藝術方面的教育。家庭對于子女的教育應在整體提高的水平上加強,對于子女的藝術修養(yǎng)方面應引起重視,對此類活動多鼓勵子女參加,并適當加大資金投入。
2.開設一些文學藝術的選修課
大學生,作為青年人,具有喜歡形象,情感敏感,崇尚個性的特點,所以學校在加強專業(yè)教育的同時,關注一下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素質教育,提高理工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的藝術教育正在逐步完善,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喜愛,有選擇的學習一些課程,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課程:舞蹈藝術、書法藝術、音樂藝術、繪畫藝術、攝影藝術。
3.利用校園的環(huán)境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
校園文化環(huán)境往往可以對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其藝術修養(yǎng)潛在的研究課題,應當合理利用大學生的空余時間,組織一些豐富多彩、富有知識性以及趣味性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同學科以及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在一起相互協(xié)作、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其交往能力,在溝通的同時增進同學間的友誼,使其具有集體榮辱感與團隊合作意識,使整個校園都彌漫著一種積極、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和諧氛圍。
4.學校領導要重視,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質上的贊助
部分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經(jīng)濟拮據(jù),而大部分藝術設備器材比較貴重,讓學生自己購買很困難,有興趣的同學對藝術的熱情也可能慢慢冷卻。
5.努力加強文科建設,在其他學科中滲透藝術教育
如學??砷_展藝術方面相關的講座。當前,大學生中某些狀況讓人擔憂。價值觀念空虛、信仰危機、物質至上、享樂主義思想等比較嚴重,大學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正在一點點滑坡,而文藝講座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對學生滲透精神、思想上的教育,使其在感受藝術的同時,找回自己,找回曾經(jīng)的信仰,樹立正確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因此,專題講座應當有針對性,靈活設置,主體鮮明,集教育功能、學術功能于一體,促進學生對文藝知識的學習,開闊視野,提升藝術修養(yǎng)。
6.置身校園之中,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努力將文學藝術知識轉化為人文精神
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能夠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向人們展示自身才華的舞臺,使大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促進了學生之間、藝術之間的交流,使大學生增強了對自我的認可感,也提升了其藝術素養(yǎng)。參與校園組織的文化活動的實踐中,能夠讓學生人格、角色、目標社會化,從而使其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得以完善,對未來步入社會有一定的思想準備與深入了解。
7.學校進行藝術水平達標考試
學生讀書越來越功利,不考試、不能帶來直接利益的事不會主動去接觸,由于缺乏相應的藝術素養(yǎng),對古代和當代藝術的理解和思辨能力受到影響,對于事件的處理有時過于呆板,缺乏靈活性,學校設置較基本的藝術水平達標考試很有必要。
8.結論
通過對江西理工科院校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的現(xiàn)狀的分析,結合教育改革的方法與目標得出:理工科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正在弱化,而其有著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與現(xiàn)實背景,要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水平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任務,除了家庭和學校的影響外,學生自己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加強自身藝術修養(yǎng)以便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真正使自己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傅有明.高校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全面發(fā)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3,1.
[2]袁野.高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J].天府新論,2005,2.
[3]張再興.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面發(fā)展一清華大學藝術教育的理念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5,3.
[4]劉玉立.加強工科院校藝術教育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5,4.
當前,綜合大學面臨的首要教育任務就是強化教育的本體,不斷完善學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質,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振興中華的重任,所以,高校教育不僅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人格和修養(yǎng),還要使學生成為專業(yè)人才,以適應當前時代的需要。其中,藝術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自身還具有一定的社會綜合功能,這一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替代的。
一、綜合大學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從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來看,國際上,伴隨著近年來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極大地刺激了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過高追求,在調動了人們潛力的同時,也導致精神文明環(huán)節(jié)的薄弱現(xiàn)象;在國內,改革開放日益深入,社會文明日益發(fā)達,我們在強調物質文明建設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精神文明的重要性,當前,精神文明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提高全體公民的藝術修養(yǎng)。如今,在大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缺失重要的詩意精神,忽視了藝術教育。當代大學生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社會變化的烙印在其身上暴露無遺,大本文由收集整理多數(shù)的高校學生藝術教育和藝術修養(yǎng)極為缺失。藝術不僅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生活與情感,同時還能夠撫慰他們的心靈,提升素質。因此,在綜合大學的教育課程中,將藝術教育引入素質教育課程,是一項重要的決定,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藝術教育的功能
(一)認識功能
藝術教育的功能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自然科學;另一個是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藝術與自然科學是緊密相連的,自然科學得到發(fā)展的同時,藝術也得到了豐富。學生可以在這些藝術表現(xiàn)形式當中領略和感受自然科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求索的欲望。其次,藝術教育可以有效地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左右大腦分工明確,左腦負責機械性功能的工作,如讀寫、語言、記憶和計算等;右腦執(zhí)行的是非機械性的功能,如意志、情感和想象等。藝術教育借助于學生在藝術活動中投入的情感體驗來達到開發(fā)和改造人腦的目的。在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藝術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右腦功能包含的非智力因素正好相同。因此,藝術教育有著不容忽視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二)德育功能
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藝術作品中,包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藝術作品多是描寫祖國山河秀麗風光,能夠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激情。藝術教育以自身的獨特方式,教育和感染著每一位學生。二是藝術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對于學校的思想工作起到配合的作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部分組成了科學。求真的自然科學,是集知識體系和認識體系于一體的,本身沒有善惡之分;人文科學則大不相同,其不僅僅是一種倫理體系和價值體系,同時還具備自然科學的知識體系和認識體系,要求真、善、美。藝術教育避免了刻板的說教,通過在審美中所發(fā)生的情感體驗,彌補了學校開展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之處。
(三)審美功能
藝術的審美功能不僅僅提升了人格品質,同時還原藝術主體以超脫、自由。自遠古時期開始,游牧民族用原始的歌舞祭祀祖先、獵手留在石窟中的壁畫以及當下的新型藝術,都是藝術對人類經(jīng)驗的描述、深化和界定。藝術是承載人性淵源的一條長河。在人生的追求中,新生代們總是在前輩流傳下來的藝術中找尋答案,換句話說,藝術深深地根植在人們的生活中,激發(fā)其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給記憶留下希望,接受生活中暫時的悲傷和困苦,讓人們獲得愉快的源泉。
三、藝術教育在綜合大學素質教育中的實踐
(一)深入挖掘藝術內涵
當前,在綜合大學的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授課重點往往是關注作品的藝術性,重點講解的是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上的技巧,對于作品的思想內涵沒有進行深入的挖掘,沒有做到藝術性和表現(xiàn)性并重發(fā)展,使藝術教育對于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全面目標不能發(fā)揮出來。
(二)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一般來講,藝術概念包含音樂、美術、建筑、舞蹈、戲劇、文學、電影等。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并不會顧及每一種藝術形式,但是在重點的如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專項的基礎之上,開展戲劇、視覺藝術等一系列綜合性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鍛煉學生把握作品的內在能力。同時,促進了多種藝術學科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有利于學生站在一個更高的點上來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藝術作品本身包含的內在精神。
(三)教師的再教育
從歷史發(fā)展歷程來看,我國藝術理論基礎還比較薄弱,來自于西方的教育思想占據(jù)高校的領地,而對于不同藝術在教育思想上的綜合改造和采納認同,還需要一個嚴格的分析和甄別的過程。在屬于自己的專業(yè)學科中,教師要具備廣闊的視野,要熟悉自己學科的知識、理論和技能以及其發(fā)展和演變的進程,對于藝術的發(fā)展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盲目。作為綜合大學藝術專業(yè)的教師,要養(yǎng)成一種自我 教育和激勵的行為模式,不斷將知識結構進行完善,充分發(fā)揮自身聰明才智,站在方法論的高度上來運用自身的主動性,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不是一個概念,優(yōu)秀的教學需要的是教師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個人專業(yè)的水平以及完整體現(xiàn)的人格素質。
關鍵詞:教學藝術 審美性 審美素養(yǎng)
教學具有不可忽視的藝術價值,藝術則具有不可忽視的通過教學過程體現(xiàn)的教育價值。教學活動和藝術活動同屬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形式,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決定了它的藝術性。
教學藝術的正式提出,首推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他在其《大教學論》一書中說:《大教學論》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全人類的全部藝術?!?/p>
“藝術,是人類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世界,同時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自身的實踐活動。藝術是人類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力生產(chǎn)出來的精神產(chǎn)品。藝術創(chuàng)造的目的,主要是實現(xiàn)它的審美價值,它要滿足的是人們心靈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要喚醒的是人們超越美學貧困的自創(chuàng)力?!保▽O美蘭,《藝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所以教學藝術的本質特性也必然是審美的,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意識形態(tài)和生產(chǎn)形態(tài)。教學藝術活動必然要按照美的規(guī)律去培養(yǎng)和造就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教學藝術活動必然是能夠真正體現(xiàn)美的活動,必然是師生高度追求美的活動。所以,審美性是教學藝術的核心。沒有教學美的存在,沒有使受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獲得真正的美的享受,就談不上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
一、教學藝術的審美性
教學藝術的審美性,是指教師自覺地運用美的尺度去指導教學活動,一切教學行為都滲透著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創(chuàng)造,使教學本身成為審美的對象,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欣賞美、體驗美,在學習知識、獲得能力的艱辛中始終伴隨著教學藝術美的享受,從而具有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
(一)教學藝術的審美性使教學具備了神奇的綜合魅力
教學藝術具有激情奪魄的魅力,這是教師有意識地按照美的規(guī)律和原則進行教學的結果。這就使得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本身成了審美的對象。教學藝術美的最大特點是對人心靈的影響。面對充滿濃郁的美的氣氛的教學活動,學生會沉浸在具有藝術魅力的教學活動之中,在體味教學的藝術影響的同時,默默地接受著新思想、新道德、新知識、新情趣。由此,他們的視野拓寬了,人生的臺基加高了。他們在歡愉的心境中開發(fā)了認知、記憶和思維、想象的心理機制。雖然他們對教學藝術美的心理反映各異,但從教師的富于哲理的又飽含藝術趣味的教學中,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明確了人身的價值和自身的責任。他們與學習建立了和諧的關系,學習的目的明確了,愿望和信心都增加了。正如有人所說:聽上海特級教師于漪的語文課,知識會像涓涓的流水,伴隨著美妙的音律,流進你的心田,潛入你的記憶。她的學生也說,聽于老師的文學課是一種美的享受,一堂課往往幾年、十幾年不忘,它不光影響著自己的審美觀念的形成,而且對自己的品德的培養(yǎng),未來工作的選擇,都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這正形象地說明了,教學藝術的審美性使教學具備了神奇的綜合魅力,給學生帶來了審美感受,并引發(fā)了學生心底的審美效應,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教學藝術的美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機統(tǒng)一
教學藝術的內在美主要是教學本身的各要素具有科學美??茖W美來源于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潛藏在感性美之后的理性美,并為理智所能領悟的自然界內在結構所顯示的和諧、秩序、簡單、統(tǒng)一的美,是審美者通過理解、想象、邏輯思維所體驗到的美。教學各要素的科學美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清晰性,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之間的邏輯關系的清晰性。我國學者提出的審美化教學論認為,要使教學內容邏輯清晰化,必須首先使教學內容知識點清晰化。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就是該學科知識體系中的理論邏輯基礎,即概念或原理。教學活動中的不成功的例子,多數(shù)是由于呈現(xiàn)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而造成的。教學活動中概念的教學不到位或者概念之間的關系闡述不清晰,學生就難以在頭腦中形成完美的邏輯圖式,因而就難以順利地完成信息的邏輯加工,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就無法調動起來。教學內容的邏輯清晰化除了一門學科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外,教師還要注意不同學科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清晰化。另外教學藝術的內在美還應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之間的邏輯關系的清晰化。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孤立地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方法或形成教學評價。
教學藝術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學表達的形式美。諸如詼諧幽默,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美;層次清晰,簡潔明快的板書板圖美;水到渠成,天衣無縫的銜接自然美;有張有弛,勞逸結合的教學節(jié)奏美;起伏有致,疏密相間的課堂結構美;啟發(fā)誘導,虛實相生的教學方法美;突破時空,回味無窮的教學意境美等等。
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說:“充實之謂美”??梢?,教學藝術對美的追求不應流于形式,只有以內在精神美為根本追求,將內在美與外在美有機結合起來,教學藝術才會煥發(fā)出整體美的風采。
(三)教學藝術的審美性與教育性是緊密結合的
審美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美的認識不同,因而其審美情趣也就大不相同。所以每個教師都會有自己的教學審美觀。有的教師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只看到教學活動的教育價值,而忽視其審美意義。在他們看來,除文學、美術、音樂等傳統(tǒng)的美育學科外,其它學科的教學基本上與美無關,無美可言,這是一種狹隘的教學審美觀。有的教師則正好相反,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片面追求美的成分,為美而美,不考慮教學的實際效果,這是一種唯美主義的教學審美觀。教學藝術的審美價值與教育價值應當是有機統(tǒng)一的。離開了教學藝術的教育價值,其審美性就沒有生命力了。因為教學藝術的審美價值僅僅是充分地發(fā)揮其教育價值的有效手段。所以,審美價值不過是教學藝術存在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就難稱其為教學藝術,而有了它,也未必就是教學藝術。前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經(jīng)指出:一堂課之所以必須有趣味性,并不是為了引起笑聲,趣味性應該使課堂上掌握所學材料的認識活動積極化。教學中的趣味性應該引導學生去研究問題,而不是誘使他們把問題撇在一邊。
二、教師的審美素養(yǎng)
教師的審美素養(yǎng)由教師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兩方面構成。
(一)教師的教學審美觀與教學藝術的審美性
教師的審美觀在教學領域內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審美觀。所謂教學審美觀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關于教學美的理性認識,是對教學審美現(xiàn)象的基本看法和觀點。其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審美趣味、教學審美理想和教學審美標準。教學審美趣味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各種具有審美性質的事物和現(xiàn)象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偏好和興趣,它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教師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水平,反映了教師的審美修養(yǎng)和審美經(jīng)驗所達到的程度。教師審美理想指的是教師對美的教學境界的一種觀念和藍圖,它體現(xiàn)著教師進行教學藝術創(chuàng)造的目標,激勵著人們追求和創(chuàng)造教學藝術的熱情,吸引著人們?yōu)閯?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教學而努力。教學審美標準是衡量和評價教學現(xiàn)象的美丑及其審美價值高低的尺度。教學審美標準是客觀存在的,作為教學審美過程中的理想因素,它是教學審美主體對教學審美客體的能動反映,是由教學審美經(jīng)驗上升到教學審美理想的結果。教學審美標準為人們的教學審美實踐所規(guī)定,又不斷受到人們的教學審美實踐的檢驗和修正。一般說來,每個教師都具有自己的教學審美觀。作為教學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體,教師的教學審美觀直接影響教學藝術創(chuàng)造的性質和價值。正確而高尚的教學審美觀對于教學藝術美的創(chuàng)造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和促進意義;反之,錯誤而庸俗的教學審美觀則會阻礙教學藝術美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
(二)教師的審美能力與教學藝術的審美性
審美能力即人們感受、鑒賞乃至創(chuàng)造各種美好事物并將之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能力。作為人類獨創(chuàng)的教學活動,其各個要素以及各個方面都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內容,所以,教學領域理應成為充分展示美的重要場所。作為審美主體的教師能否發(fā)掘、展示這多姿多彩的美,關鍵在于他們是否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如果缺乏起碼的審美能力,就會對教學中美的事物、美的現(xiàn)象無動于衷,或熟視無睹,或充耳不聞;而如果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則會經(jīng)常以藝術的態(tài)度對待教學,以審美的眼光觀照教學,從而易于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豐富多樣的美。教師的審美能力還直接影響到教學藝術的創(chuàng)造。優(yōu)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重要差別,可能不是他們所具有的知識、技能或道德水平,而在于他們的審美能力。在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中,往往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的資源,他們都能充分地發(fā)揮其作用,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陶冶品格的同時,還能獲得精神的愉悅和美的享受。
綜上所述,教學藝術美的創(chuàng)造與教學藝術水平的提高都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審美素養(yǎng)。而教師審美素養(yǎng)的提高與完善則有賴于后天的審美實踐活動。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雕塑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彼裕瑢τ谔岣呓處煹膶徝浪仞B(yǎng)來說,最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直接感知美的事物,接受美的陶冶,進而積累有關美學知識,使自己對美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而達到不僅能夠欣賞美、領悟美,而且能夠創(chuàng)造美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孫美蘭.藝術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
[3]李宇升,張謙.教育藝術比較論[M].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8.
[4]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9.
只有講究藝術的教學,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藝術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藝術,因為教學追求的是喚起學生自己求知的強烈愿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的能力,從而達到不需教。教學藝術審美價值學習興趣教學離不開藝術。只有講究藝術的教學,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所謂教學藝術,就是教師運用語言、動作、表情、色彩、音響、圖像(包括文字、符號、圖表、模型、實物、標本)等手段,遵循教學規(guī)律、運用教學原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組合運用的一整套嫻熟的教學方法、技能和技巧。教學藝術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藝術,因為教學追求的是喚起學生自己求知的強烈愿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的能力,達到不需教。一、教學藝術的意義在教學中,每個老師的激情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激情會傳染給學生,會使學生興奮起來。很難設想,一個萎靡不振的老師能夠使學生激情高昂對學習充滿熱情。一般教學主要運用嚴密的邏輯來達到教學目的,教學藝術則主要運用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來達到教學目的。一般教學主要運用理性,以理服人;而教學藝術則是運用情感,以情感人。審美性是教學藝術最突出的特點。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審美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藝術的審美功能,苦練課堂基本技能,講究教學藝術,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二、教學藝術的內容及措施教學藝術的審美性表現(xiàn)在教學組織藝術、教學語言藝術、教學提問藝術,教學板書藝術、教學教態(tài)藝術和教學課件制作藝術等方面。1.教學組織藝術有的老師一堂課下來都是一個教學模式,為避免課堂的枯燥乏味,應科學設計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做到“體系清楚,主次分明,銜接恰當,收散自如”。這要求教師吃透教學內容、教材、大綱內容多的,把內容有效地組織起來,什么是重點,什么是難點,什么是引導學生自行解決,能對有些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激發(fā)學生的散發(fā)思維,靈活地運用多種教育形式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用角色扮演法、辯論法、實物演示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過程中把握適當?shù)摹熬o張度”和“難度”以及他們在課堂教學中規(guī)律性的變化,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掌握適當?shù)慕虒W節(jié)奏就是一門教學藝術。2.教學語言藝術在備課時,除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內在思想性,還得考慮自己的語言。教師語言藝術的要求是“語言是悅耳的,詞匯是豐富的,語調是清晰而富有表達力的”教學語言是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傳媒向學生傳播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學效果好的一堂課,必定會有令人拍案叫好的教學語言,因此語言要做到“三力”“三感”。“三力”是指“說服力”“感染力”“動員力”讓學生能信服,讓學生加深刻印象,學生學習情緒通常在開學初比較高,中途比較低,就需要老師的動員力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叭小笔侵浮肮?jié)奏感”“親近感”“幽默感”,如果聲調太高了,太尖了,會刺耳,太低了,又聽不清;語速太快了,像放連珠炮一樣,學生來不及聽,太慢了,沒精神,會抑制學生頭腦里的興奮點??梢赃@么說,教學語言藝術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智力開發(fā)的效果,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3.教學提問藝術實踐證明提問、疑難時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是思維的發(fā)劑。課堂提問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問題提得好,甚至能起到“一石擊起千層浪”的作用。課堂提問應做到“設題巧妙靈活,誘發(fā)深入思考,顧及課程進取,選擇時機恰當,照顧全體聽眾,積極鼓勵先進”。也就是考慮問哪些人、怎么問、問什么、什么時候問……都能體現(xiàn)教學提問藝術,老師盡量顧及集體,不要問無意義的問題,與學生有眼神的交流,是否有疑問?是否有恍惚?當每個問題答對時,老師適時給予鼓勵也是必要的,增進師生感情,促進課堂教學和諧發(fā)展的過程。4.教學板書藝術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發(fā)展使得板書受到冷落,很多老師只是寫很少內容甚至不寫。板書是老師的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好的板書,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藝術的結晶,能給學生美的享受,更能給學生以思想的啟迪。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币惶谜n,無論是哪種課型,板書的課題是整堂課的“眼睛”是閃光點。雖然在課件上也有課題的展示,但它會隨著教學的推進一閃而過,要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所思考,就需要板書的課題來引導,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利于傳授知識,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產(chǎn)生美感陶冶情操,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啟迪學生的智慧,5.教學教態(tài)藝術教學是老師“言傳身教”的活動,因此教學體態(tài)和教學語言同等重要。教學體態(tài)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覺器官,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能夠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知識講解的效果,開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生的修養(yǎng),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注意避免常見的不良教態(tài)。例如,站樁式(死板,缺乏激情);自話式:(自說自話,目中無人);盯人式(目光集中某人);騷動式(神情緊張,肌體騷動);陋習式(習慣性陋習)。教師好的教學體態(tài)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老師往往運用有聲語言,輔以表情、手勢、眼神、服飾等教學手段,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樂于學習,達到思想的交流,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到語言,在教學中起到“無聲勝有聲”。6.教學課件制作藝術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現(xiàn)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已經(jīng)越來越多的走進課堂,老師通過精心制作課件使課件演示圖文、動畫以及錄像資料等,產(chǎn)生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效果,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有這樣的體會: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知識與內容是講解所不能完成的,例如在講解比較抽象的知識、以及人類肉眼不能接觸的微觀世界等,為此講解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而多媒體課件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但課件不是產(chǎn)品展示,不要為了刻意的包裝而忽視了老師和學生的語言互動,重視學生的觀察、認識、思考的過程,應始終遵循和堅持“輔助”性原則,為教學服務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三、結語某種意義上講廣大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努力發(fā)掘、潛心研究教學藝術中,為之付出畢生的心血,本身就尋美之旅,尋美的心態(tài)。教學藝術上的審美不僅僅是手段,更應從屬教學效益,并以教學效益為取舍標準的,只有當即美且能發(fā)揮更大的教學效益時,才能稱上是真正的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1]胡勁松等.思想政治教程.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2]劉德恩等.職業(yè)教育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戲、童話、音樂、幻想、創(chuàng)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價值。沒有了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確,在素質教育中,藝術教育占據(jù)了相當大的比重。德國的柯尼利亞曾這樣說過,“誠實是藝術的最大要素。只要總對自己誠實,藝術就總在那里。”這說明藝術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我國鄉(xiāng)村中小學教育中,要加強藝術教育的高質量的實施,使學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夠有機會體味藝術世界的豐富、充實、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獨立、完美。
二、藝術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鄉(xiāng)村學生健康的情感
藝術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一個人對美的認識與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密切相關。鄉(xiāng)村中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啟蒙階段,而這又與學生對美的認識息息相關,因此,藝術教育是農(nóng)村中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美國哲學家、教育家蘭格曾說:“藝術是情感的客觀表現(xiàn),也是本性的主觀反映”,藝術對人的情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學校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藝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藝術蘊含著視覺之美、聽覺之美、秩序之美、禮儀之美、和諧之美,藝術的美無處不在。即使如此,中小學學生自身卻無法領會到其中的真諦,這就需要藝術教育課程在課堂中有效地實施,去引領中小學的學生去感受和領悟。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于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為了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藝術教育在課堂上高質量地實施。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體、以美益心,這就強調了藝術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并為此提供有利的依據(jù)。
三、藝術教育有助于提高鄉(xiāng)村學生的整體素質
眾所周知,藝術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斷地激勵著學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斷地積極向上,越來越獨立自主、人格高尚。鄉(xiāng)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就更有其積極的作用。因為在筆者的親身經(jīng)歷和查閱資料中得知,鄉(xiāng)村的藝術教育不論是從師資、設備還是態(tài)度上都和城市里有著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強鄉(xiāng)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必將能夠提高農(nóng)村整體素質。正所謂一切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藝術教育帶著提高素質教育的理念步入鄉(xiāng)村中小學教育的課堂。為了提高鄉(xiāng)村中小學學生的整體素質,鄉(xiāng)村中小學的課堂中藝術教育必須和其他學科一樣,引領著鄉(xiāng)村中小學生前進的步伐。
四、結語
【關鍵詞】高職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藝術 策略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是育人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嚴謹鄭重的科學,而且是一門歷久彌新的藝術。而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的基礎學科,研究其課堂藝術更顯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分析
對于教學藝術的研究可謂是一個歷久而彌新的話題。在中外教育史上很早就有了相關的論述。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利用“產(chǎn)婆式”的授課手段,通過藝術化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敖虒W藝術”這個詞語多次被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前言的“致意讀者”中提到。法國教育家盧梭強調,教學藝術的真諦在于探索培養(yǎng)學生對學問的興趣和研究學問的方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盋.斯特恩(H.H.Stern)模式提到了外語學習的過程需要融合社會文化和社會經(jīng)濟背景因素,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個性特點,并結合課堂教學的條件,運用一定的策略、技巧和大腦活動,而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闡釋了外語課堂上教學藝術運用的重要性和原理。
我國的教學藝術研究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啟迪式教學。目前有關教學藝術方面的文獻也不少,如陳捷創(chuàng)作的《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研究與改革》、許迎軍創(chuàng)作的《外語課堂教學藝術》等,對于外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準備藝術、實施藝術以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藝術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討。鄧卉在其論文《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藝術》中指出:英語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
縱觀國內外相關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關于教學藝術的研究偏重于理論,相關應用性研究也大多以中小學生為對象,關于高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還少有涉及。因此,研究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藝術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二、高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運用的現(xiàn)狀
(一)高職教師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運用不充分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大部分教師上課時還是教的多,害怕放手給學生自學,也不太想實施新的教學藝術手段。有的教師觀點較為傳統(tǒng),覺得教師在教課時重點是“展露和灌輸”,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由教師支配,教師與學生間彼此的配合僅僅保持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表面水平,很少組織學生進行“體驗、實踐、討論、合作與探究”的學習實踐活動。有的教師很少用英語和學生溝通,學生參加活動的可能性較小,大部分是獨自回應教師的提問,碰到學生回答不了的問題,教師一般直接公布答案,沒有清晰地對答案做出解釋??傊蟛糠指呗毚髮W英語老師在課堂中還是扮演著比較單一的角色,不擅長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不是很注重重要理論的了解和使用,教的方法理念單調,教法的相關知識不足。由此,大學英語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為教師教得十分吃力,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不高。
高職大學英語教師應將自身視為學生學習中的領路人,用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性;清楚教學實踐不可局限在課本,需按照學習者與學習的氛圍選擇和處理教材;授課時不拘泥某些單調的教學方法,可按照教學內容使用多種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習得英語的興趣。
(二)高職教師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運用效果較低下
高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功利性較強,缺乏興趣,基礎較為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學習中的主動性不強,意志薄弱,迫切需要教師引起重視。在中學階段,學生一貫依賴課本,依仗教師,總是慣于被動接受教師的答疑,等待教師的指令。到了大學階段,學生厭惡“教師教、學生聽;教師劃重點、學生背”的“單調式”“滿堂灌”的教學手段,也厭惡教師整堂的語法講解課和語言結構處理課,高職大學生期冀獲取不斷提高的學習空間,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另一方面,高職英語教師并不只是單純傳授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注意力,關注學生的興趣、 關注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上課時講究方法,注重教學藝術。然而目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師的授課任務普遍繁重 (以我院的英語教師為例,平均每人每周的課時量為 12~18節(jié)課) ,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更多的是忙于考慮如何講解英語知識, 而對于如何提高學生興趣,如何設計課堂導入往往缺乏認真考慮和對待,課堂教學藝術運用效果較低下。
三、提升高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運用效果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水平
高職大學英語老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有所創(chuàng)新,就必須擁有該學科的淵博知識,必須具有“一桶水對付一碗水”的本領,才能厚積薄發(fā)、游刃有余。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努力改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充滿智慧與活力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作為教師,不但要熟悉自己所教的課程,還要了解所教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把握好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這樣就能從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出發(fā),對新知識進行由淺入深的講解,有效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教師用淵博的知識教導學生如何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給學生提供獲取多方面知識的機會。這樣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更具有藝術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水平,這樣才能激發(fā)課堂教學的活力,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既然是一門藝術,就富有藝術的特征。我們設計教學過程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點,選擇恰當?shù)姆椒ㄔO計知識的呈現(xiàn)途徑。教材是教學的藍本,教師使用教材進行教學活動而不是教教材。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教師就必須潛心于教材內容的深鉆細研,既要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上做深入的挖掘,又要從德育目標上進行細致的探索,領會編者的編排意圖,了解教材的潛在功能;全面考慮問題,深入理解問題,從教材的結構體系和整體功能上把握所教學的知識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著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展示人人主動學習的機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注意教學氣氛的把握,用簡潔風趣、親切和藹、語調抑揚頓挫、輕重適當?shù)恼Z言感染學生,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儀容儀表、舉止合體。
(三)合理安排課堂節(jié)奏
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切藝術都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教學也不例外。教學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應根據(jù)教學的本質特點,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把握教學的快慢張弛,使教學活動具有一種內在的高低起伏變化。輕松、舒緩的節(jié)奏能夠營造出活潑的氣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高職英語教師應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深度、難度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把握教學節(jié)奏。
(四)刻苦修煉教學語言
教師語言科學規(guī)范,思路清晰,恰當準確,情感豐富,生動形象,才能喚醒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審美情趣。因此,教師語言藝術十分重要。只有基本功扎實了,語言表達才能更上一層樓,才能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從實質上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學習負擔,使學生在愛學、樂學的氣氛中主動積極地獲取更多知識。而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語言,有著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英語教師應熟悉英語母語國家的相關文化背景,了解每個詞語運用的具體環(huán)境和特定的詞語或句子的搭配,將英語和漢語對應融合,做到教學言語的規(guī)范化和準確化。英語老師應該意識到英語是一種廣泛性、通用性的國際交流語言,需要練就準確、純正的英語口語和標準化的發(fā)音,這樣才能將英語作為交際語言的內涵演繹得豐滿,詮釋得豐富,才能使學生學到真正的英語,在學習中取得更大進步。
高職英語教師如能自覺地從藝術的角度和高度,來看待和解決英語課堂教學的有關問題,就定會有益于愉快地勝任職務,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就定能教學雙方在教學相長中都獲得舒心的精神滿足和藝術享受,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每位教師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因此,講究發(fā)展課堂教學藝術,將其作用發(fā)揮到極致,既是在新的形勢下深化教育改革的客觀需要,也是教育改革深化的重大標識。
【參考文獻】
關鍵詞:舞蹈藝術修養(yǎng);素質教育;高校學生;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9-284-1
高校教育重視人才的全面性發(fā)展,藝術教育就是全面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中,舞蹈藝術教育是重要的培養(yǎng)方式。通過積極的有計劃的舞蹈藝術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和樂觀精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勤奮刻苦的品質,提高他們的藝術鑒賞力和審美能力,挖掘學生的愛好特長,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大學生步入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
一、素質教育與舞蹈藝術教育
(一)素質教育的定義
素質教育的原則是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的教育模式,重視人的心理素質、思想道德、能力的個性化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而言的,表現(xiàn)在:(1)素質教育的具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通過不同教育空間和教學手段進行;(2)素質教育重視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培養(yǎng)教育。
(二)舞蹈藝術教育的內涵
舞蹈藝術有著其特殊性,主要通過舞蹈動作、肢體語言表達人們的性格、個性、思想及情感等內心世界,進而激發(fā)人與自然社會、人與人間的感情,以此創(chuàng)造出打動人心、內涵深刻的舞蹈形象,進而把舞者的審美理想、情感及精神境界表現(xiàn)出來[1]。
(三)舞蹈藝術教學與素質教育的內在關系
舞蹈藝術是一種優(yōu)美、高雅的形體藝術。舞蹈主要通過人體姿態(tài)的連續(xù)性變化與動作造型表現(xiàn)舞者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面貌。通過舞蹈動作把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形象生動的表達出來,讓人們獲得美的享受。舞蹈藝術不同于文學藝術,它可以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人物的內心獨白和情感變化。而人的素質是由多種要素組成的,各個要素之間既獨立又統(tǒng)一聯(lián)系、相互作用,而舞蹈的情感、審美、動作協(xié)調等就是人的素質具體體現(xiàn)。
二、我國高校的舞蹈藝術教育現(xiàn)狀
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有計劃、合適的舞蹈藝術教育,可以增加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情趣,可以增加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促進其人格的發(fā)展。當前,各大院校都有舞蹈社團,開展舞蹈藝術教育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當前,在各大高校都積極開展了舞蹈藝術修養(yǎng)教育,以自選或者全日制教學方式進行舞蹈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大學生綜合學習水平和能力的考量標準之一。近幾年來,隨著高校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舞蹈藝術教育在我國高校得到了廣泛有效的開展。
三、舞蹈藝術修養(yǎng)教學的實施與作用
(一)實施舞蹈藝術教學,促進思想道德教育
對于高校大學生開展舞蹈藝術教育,利用舞蹈藝術的精神和內涵感染學生,因舞蹈有著很強的愉悅性、空間想象性及感染性,比傳統(tǒng)的教育更能讓學生接受。通過舞蹈藝術修養(yǎng)的教學,可使理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實施舞蹈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自由、輕松的教學形式[2]。比如:通過優(yōu)秀作品的展示欣賞、自由創(chuàng)作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探索精神。
(二)多形式實施,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當前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較為缺乏,不能很好地認識到團隊精神的意義和作用。舞蹈訓練多是團隊和諧、相互協(xié)作的集體舞,在實際的訓練和彩排中要注意隊伍的整齊、動作的一致,而舞蹈教學就是通過自覺性、熏陶的方式慢慢地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奉獻精神,無形中培養(yǎng)了大學生的相互協(xié)作能力及團隊意識和集體精神。同時,讓學生開展自我組織或者分組的舞蹈創(chuàng)作、設計及訓練彩排,以此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舞蹈藝術教育與智力素質教育的并進
舞蹈教學可有效地激發(fā)人的大腦潛能,開發(fā)人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思維能力,同時還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能力和創(chuàng)作設計能力。在高等院校的舞蹈藝術教育中,不僅可以改變不同學科間的分工智力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智力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愛好特長開展針對性的培養(yǎng)教學。通過舞蹈藝術教學,引導大學生從事欣賞和創(chuàng)造舞蹈的活動,促進其想象和探索能力,進而運用其以往的感知信息進行創(chuàng)新改造,實現(xiàn)質的飛躍。
(四)舞蹈藝術教育有利于身心素質的提高
適當?shù)倪\動有利于人體的健康發(fā)展,舞蹈就是一種形態(tài)活動的藝術運動。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活躍、興奮人的腦細胞和精神面貌,通過神經(jīng)的調節(jié)促使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大學生通過舞蹈的前進、后退、旋轉等動作,活動骨骼、增強機體協(xié)調能力,促進新陳代謝功能,使得人的各個身體器官得到充分的鍛煉,進而促進人的身體健康[3]。
四、結語
素質教育的開展離不開舞蹈藝術修養(yǎng)的教育,舞蹈藝術可以通過其動作、內涵等直接的影響人的身體和內心。因此,切實地落實好高校的舞蹈藝術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出綜合性的人才,實現(xiàn)真正的素質教育,為國家社會經(jīng)濟建設提供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曹環(huán).高校舞蹈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2012,(11).
[2]戴麗娟.舞蹈教育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J].南方論刊,2018,(03),.
[3]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1.
關鍵詞:物理;教師;審美
藝術大師羅丹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卑l(fā)現(xiàn)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新,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想象、鑒賞和理解能力,就是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要追求美,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教材
中學物理教材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主要從認識的角度考慮編定。教材邏輯嚴謹、結構完整、內容簡潔,充滿灰色的理性。這當然與正處于青春激情階段的中學生有距離。消除或縮短這個距離,需教師具備較高的審美素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培養(yǎng)情感素養(yǎng)的環(huán)境,這是最細膩的教學藝術的領域,是教育素養(yǎng)的本質?!倍鴥?yōu)秀教師也總能借助審美情趣,將教材與課堂的灰色氣氛轉化為亮麗可愛的色彩。
中學教材是由很多細節(jié)組織起來的,學科知識的細節(jié)和物理材料的細節(jié)。所謂的物理科學美,就是體現(xiàn)在每個細節(jié)之上。古今中外的著名物理學家艱苦卓絕的探索過程展現(xiàn)了一種人格美。當然,我們從星移斗轉、日夜交替、春秋輪回、物態(tài)互變這些自然現(xiàn)象到磁技術、激光技術、能源開發(fā)技術等充分展示了物理前景無限美好。
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學習中,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才能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物理教師要對人類文化的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不只是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了解物理學的最新發(fā)展。不僅要讀一些教育經(jīng)典作品,也要閱讀一些報刊、圖書,等等。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要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籍為友?!?/p>
二、追求學科的創(chuàng)造美
學科的創(chuàng)造美,就是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使物理教學實現(xiàn)真和美的統(tǒng)一。教師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觀念不斷地更新,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話講就是:“創(chuàng)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xù)創(chuàng)造。”關鍵是教師依據(jù)科學的知識、傳統(tǒng)的道德觀、科學的教育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去塑造、改造或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學生的思想、觀念、意識,進而使之形成健全的符合時展和社會需要的人格精神、獨立意識、批判精神和有與世界對話的能力的有用人才。
創(chuàng)造美,改變著教育的面貌,決定著教育的成敗。教師的教學目的必須從傳授知識轉變到教會學習,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上來。教師要注重教法研究、學法探究,師生同步學習。物理教材中呈現(xiàn)的知識,通常是科學家早已發(fā)現(xiàn),已形成定論的知識,教學藝術的“基調”就在于找準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固有頻率”,使教學信息收發(fā)達到同步,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如:講解某個概念,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置疑,讓學生大膽猜想,并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三、實踐物理課堂的教學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知識的講授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因素就是教學美。教學是一門藝術,物理教學的藝術性,更能給予學生美感。教師語言要清晰、流暢、規(guī)范、幽默淺顯、聲情并茂,給學生語言美、情境美之感;板書要科學、完整、美觀,給學生和諧美、結構美之感;教學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優(yōu)化教法,精心設問,啟迪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智慧美之感。
語言仿佛一座橋梁,教育科學就是通過這座橋梁變成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的。課堂教學語言不是生活語言,而應是在邏輯語言和科學語言的基礎上加以提煉升華而形成的,為濃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和諧而又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而且,物理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把枯燥的概念和理論設計成直觀生動的課件進行教學,將知識盡可能地轉化為實驗進行教學,從視覺、聽覺、感覺上引導學生進入審美角色,因勢利導,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
教師所從事的實踐活動是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從而達到審美境界的過程,也是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學教師要拓展審美修養(yǎng)的途徑,把審美素養(yǎng)的培育變成自己永恒的自覺的行為。
參考文獻:
[1]李芳.新課程教學方略[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
[2]廖伯琴,張大昌.物理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一、提高高職生文學欣賞能力的意義
1.培養(yǎng)愛好興趣,陶冶情操提高高職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不但可以陶冶高職生的情感及培養(yǎng)高職生的興趣愛好,而且還可以使他們在學習中得到精神的放松,從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學習效率,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朱光潛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認為文學教育的第一件要事是養(yǎng)成高尚純正的趣味”,[1]275“文學的修養(yǎng)可以說就是趣味的修養(yǎng)”。[1]253至于如何養(yǎng)成高尚純正的趣味,朱光潛先生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多玩味第一流的文學作品。當然第一流的文學作品需要學生有相應的欣賞能力。
2.提高審美能力,滿足需求提高高職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可以加深其對文學的認識,準確把握欣賞文學的方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及語言的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段膶W欣賞》著眼點是人的塑造,但是進入人心的途徑則是作品。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既能夠引導高職生感受和發(fā)現(xiàn)作品具有的真、善、美,又能夠給與高職生以審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悅,滿足審美的需求,提高其審美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
3.升華思想境界,抵制丑惡提高高職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形成一種抵制丑惡、向往美好的心靈,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中外古今的文學作品名篇都蘊涵著一種時代的聲音,或者是超越了時代的偉大的靈魂的吶喊。學習它,領悟它,不但可以使高職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而且還可以打開高職生的人生視界,領略更為豐富的人生內涵。
二、高職生在文學欣賞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經(jīng)典作品少,審美能力較低欣賞文學作品需要欣賞者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很好地去欣賞作品。包括欣賞者的社會閱歷、政治思想水平、文化修養(yǎng)、道德情操、藝術修養(yǎng)等,這些將直接影響到他是否能很好地欣賞文學作品。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保?]文學欣賞也是如此。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來的,多讀這樣的作品,能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并進而提高欣賞能力。然而,當代高職教育存在“過弱的文化陶冶,過窄的專業(yè)教育,過重的功利導向,過強的共性制約”[3]的弊端。尤其是在理工科高職院校的學生,認為學好專業(yè)課就萬事大吉了,很少去閱讀文學名著,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讀過四大名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不知道巴爾扎克是誰,不了解托爾斯泰是哪個國家的,再加上他們對文學知識和藝術知識非常欠缺,不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
2.欣賞方法把握不準確,欣賞態(tài)度存在庸俗化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有著深厚的人文意蘊,能夠陶冶情操,升華思想。余秋雨說過,閱讀經(jīng)典是課外閱讀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個成熟的閱讀者必須經(jīng)歷的一段生命歷程。[4]愛因斯坦也曾表示:“藝術作品給我最高的幸福感受。我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是任何其他領域所不能及的?!保?]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wǎng)絡的普及,大多高職生也只是看一些網(wǎng)絡作品。即使閱讀到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欣賞時對其評價與認識也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上,并不能從審美知識角度去對作品進行一個科學的評判,往往以一種單純的取代美感,忽略了文學作品美的本質。
三、提高高職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途徑
1.鼓勵高職生多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文學欣賞是一個審美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審美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個過程給人們無窮的教益。所以,要鼓勵學生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只有多讀,才能很好地做比較,才能品評出作品的高低。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提倡多讀書、多思考,注重于文學作品的數(shù)量;歌德認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文學作品,而是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強調起點要高,側重于審美對象的質量。[6]在文學作品的具體、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中,孕育著崇高的人文精神和真摯博大的情感。所以,多讀、多思,并且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才能夠擴大人們的認知領域,提高人的審美趣味和文學欣賞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凈化人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