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社會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當今社會,新農村建設正處于非常重要的時期。要想真正向基本實現(xiàn)農村現(xiàn)代化的 戰(zhàn)略目標邁進必須培養(yǎng)大批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因此,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就成了關注的 焦點。然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還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要想改變農村教育現(xiàn)狀,提高國民基礎文化素質,實現(xiàn)農村的現(xiàn)代化,就必須深入了解農村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掌握教育的各方面進行深一步的研究并逐步改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農村中小學生教育或許已經不是那么引起現(xiàn)在社會的關注,在如今這個時代,農村的中小學教育普及怎么樣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組人經過商量,做出調查報告表,準備去岳陽市岳陽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周圍的農村做相關的調查。
我們調查得知: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十分嚴峻,例如
學校規(guī)模小,硬件設施落后
盡管目前農村中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中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中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shù)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xiāng)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剛大學畢業(yè)的教師,他們的教學經歷較弱,待到教學成熟就被調離崗位,從而新教師來臨,導致學生一直在適應老師,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無法得以保障。
三、升學無望,就業(yè)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yè)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jù)有關統(tǒng)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qū)初高中畢業(yè)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yè)地區(qū)和中西部地區(qū)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xiāng)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yè)生產經營、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實際需要相脫節(jié),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yè)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yè)后的農村青年不能盡快融入到當?shù)氐慕洕ㄔO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初中畢業(yè)后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xiàn)了“升學無望,就業(yè)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以上三點還只是我們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幾點,還有許多具體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在我們的調查報告當中,在填寫調查問卷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種種問題例如:我請一位一位家中有輟學學生的家長為我填寫時,他三番兩次地拒絕。在路上,我攔截了這位家長。在只是簡單與他說明一下,他第一次拒絕我那是情有可原??墒牵斘易屑毰c他溝通說明我的來意時,他還是果斷的拒絕我,而且顯示出極不耐煩的樣子時,不免令我有些沮喪。在幾天的問卷訪談中,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人,有熱情友好的,又冷酷無情的,有……
的確,人生要因為經歷而美麗。因為這次經歷,才讓我了解到社會的現(xiàn)實,才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我想這次社會調查的經歷將永遠成為我記憶中的一抹靚麗的色彩。因為它教我懂得了如何去與其他人溝通,如何去處理緊急事件……
經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發(fā)現(xiàn)了太多的社會問題,看清了很多社會的現(xiàn)實,也收獲了很多,這不僅增加了我的知識積累,更擴寬了我的社會視角,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
第一,只見“教材”不見“學材”,課堂的“教”遠大于“學”。人們習慣于把課本稱為“教材”,沒有人把它稱為“學材”,這說明課本只是教師的“教材”,卻成不了學生的“學材”。離開了聽教師講,學生很少對課本進行津津有味的自學、探究;只有當教師講的時候,學生才在教師的引導下翻翻書,課本只不過是學生的“看材”。因此。在課堂教學上,往往看到臺上教師或聲音嘶啞,或口干舌燥.或汗流浹背,臺下很多學生卻仿佛在聽老和尚念經,昏昏欲睡,一副事不關已的模樣:或自顧自看書,根本不聽老師講的。這就引發(fā)了筆者去思考這樣一個同題:在課堂上,真正流汗的、能量消耗大的應該是誰.是學生還是教師?
第二,相對封閉式的教學。教學形式“惟一”。每節(jié)課差不多都是千篇―律的教學,絲毫無新鮮感可言。救學內容“惟書”。書上怎么寫就怎么做,教參上怎么列就怎么搬,小心翼翼,在結合社會實際、學生生活方面做得很不夠。教學計劃“惟序”。在教學計劃上,按部就班,課本以什么順序編排就以什么順序教,規(guī)定一框節(jié)內容上一節(jié)課就一框節(jié)內容上一節(jié)課,缺少靈活變通。
第三,師生雙方關系不平等。很多教師至今還這樣認為:教學中存在一群被叫做“學生”的年少者和一些被稱為“老師”的年長者,他們的關系就是受教者和施教者的關系,此外別無其他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教師并不是把學生看成具有獨立性的“人”,對他們缺乏應有的尊重,總是帶著社會賦予自己、與職業(yè)俱來的“特權”凌駕于學生之上,不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表不同意見,剝奪學生的主動權。
以上情況都說明,思想品德課有新教材但還欠缺貫徹新思想、進行新實踐的教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還沒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原因何在?筆者認為,除個別教師還沒有完成觀念上的轉變外,更多的教師是苦于找不到系統(tǒng)的、行之有效的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方法。這樣造成的后果是學生的思考力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學生的聰明才智受到抑制。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惫P者從教育家們的“如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談話中得到啟迪,針對目前困擾教學的“如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大難題,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性的探索。并認為以下幾種方法效果較好:
一、 加強學法指導.促使“教材”向“學材”轉換
1.指導學生掌握閱讀自學的方法。閱讀自學是一種獲得知識的主要手段,要求學生做到三個字:“看”――學生能自覺地自學教材內容:“思”――學生要把看到的信息經過大腦加工,自己獲得知識;“述”――學生能把認為重要的或疑難的問題說出來。然后,學生之間進行總結、討論和辯論等,謀求同教學目標的逐步接軌。
2.指導學生掌握在聯(lián)系實際中認識問題的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的生命和靈魂,要教會學生使用好獵槍,用科學理論之“矢”去射實際生活之“的”。當前采用的新課程教材比老教材有了巨大改進,貼近了實際,貼近了社會生活,教師更要善于做好引導工作。
二、 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做到“六讓”
1.讓學生明確目標。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提出目標應根據(jù)不同教材,不同學生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
2.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新知。遷移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對后繼學習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以上所提及的一些自學方法去發(fā)現(xiàn)新問題,探求新知識。
3.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善用角色換位,對于一些適宜學生講解的內容,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上課時充當小老師,把它講解出來。
4.讓學生去歸納學法。這和我們剛才所講的“加強學法指導”并不矛盾?!笆谌艘詽O”是重要的,但學生要結合自己掌握知識的實際,真正理解和運用適合自己的學法,并學會自己歸納學法。
5.讓學生總結課堂內容。如問學生,“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通過問題總結作出答復,既能及時反饋信息,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6.讓學生評判教學效果。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老師的教是否適應學生的學?學生心中有桿秤。教師要注意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為此,通過一段時間教學后,有必要通過書面或口頭的形式要求學生談老師教學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教學提出建議。這樣既充分發(fā)揚了教學民主,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又有利于教師自身改進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三、 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第二課堂
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曾說過:“每個人都有大致相同的經驗,課外學到的東西比課內多些?!痹谥匾曊n堂教學同時要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做到“課內引路,課外走”,讓學生把課內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廣泛運用到課外,并從課外知識中吸取營養(yǎng),從而形成知識的滲透與互補。
1.讓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它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新事物、新現(xiàn)象層出不窮,如何認識研究它們?這就要求學生搞―些調查研究。例如,我們在學習初三《思想品德》第四課第一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內容時,結合今年我國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重大時政內容,組織學生利用雙休日時間開展社會調查,要求學生到鄉(xiāng)村、社區(qū)了解自1978年,黨的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以來,本村、本社區(qū)在農民的住房等生活方面、在鄉(xiāng)村的道路建設、村務公開等方面收集材料,整理有關數(shù)據(jù),使學生切身感受30年間,神州大地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2.指導學生自辦小報。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與概括能力。小報的內容可以開設這么幾個專欄:“熱點追蹤”、“望臺”、“新聞集錦”、“風云人物錄”、“名人名言”、“傳統(tǒng)德育故事”、“資料窗”、“調查與思考”、“學生心理保健”、“案例透視”等。學生也可根據(jù)自己實際自設一些新穎別致的小欄目。
3.讓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和社會調查報告,要求做到“新、廣、深、實”四個字?!靶隆笔亲⒁庖龑W生觀察、了解、分析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撰寫出具有新意的政治論文和社會調查報告。“廣”是指學生參加撰寫小論文和社會調查報告的范圍要廣?!吧睢奔匆髮W生對所論述的問題的分析要有一定的深度?!皩崱奔匆髮W生撰寫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的調查報告。
四、 相對開放式教學
1.教學內容開放不“惟書”,體現(xiàn)時代性。在教學中不斷地把反映時代脈搏、并經過實踐檢驗正確的內容作為教學的補充。如黨的十七大召開以后。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爭取把教材內容和十七大精神緊密結合,力爭使十七大內容進課堂。
2.教學計劃開放,不“惟序”。教材的課、節(jié)、框的編排是死的、既定的。我們教學的對象、環(huán)境、條件是活生生變化著的。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因時因地、因人教,因而教學計劃是靈活的。是可變動調整的。
3.教學形式開放,不“惟一”。首先,教法上要“常變常新”。“幽蘭之草,久聞而不知其香”.任何一位教師即使曾經有過效果良好的方法。也不宜“竹篙撐船――一竿子撞到底”,總使用一種教學方法,否則會令人產生厭倦情緒。其次,教學手段要多樣性。課堂教學必須借助多種媒體為手段,不斷地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開發(fā)感官的潛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tài),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在當前,教學媒體包括多媒體課件、直觀教具、圖片、科技模型、標本、投影幻燈片等。在課堂教學中.要科學地恰當運用這些媒體。
第五,教學活動的民主性。
偉大的教育家徐特立認為,學生和先生的關系是同志的關系,現(xiàn)代教育觀念表明,師生雙方關系是平等的。當師生雙方處于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師生智慧的火花才會進發(fā)激蕩;教學才能成為一種賞心悅目,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最激動人心的精神解放活動。
1.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在學生中樹立起可親、可敬、平易、和善、和藹的形象,這有助于消除學生在課堂民主活動中的心理障礙。
2.要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意識,消除學生思想上認為教師是“真理的化身”、“神圣不可侵犯”等觀念。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1—0047—01
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學生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表現(xiàn),是檢驗思想品德教學實效及學校德育工作成敗的根本依據(jù)。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xiàn)社會性發(fā)展。思想品德教師應在不放松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通過強化對學生的行為指導,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下面,筆者結合幾年來思想品德教學的實踐和思考,談談如何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做到“知”與“行” 的統(tǒng)一。
一、組織辯論會
現(xiàn)行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的最大亮點就是緊跟新課改步伐,強調以活動為載體開展思想品德教學。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通過小組內的合作、交流及討論,再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已經非常明確。但事實上,學生對這些問題只是初步認識,而真正在生活中遇到此類問題時,辨別是非能力較差的學生難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就某些問題展開辯論。如,為集體負責過程中的得與失、追星的好與壞等問題,都可以在辯論中越辯越明,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樹立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
二、師生進行平等交流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錯誤行為。對此,他們自己也不知為什么要這樣做,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更不知道如何走出這種困境。如,青少年的叛逆現(xiàn)象、師生矛盾問題等。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應該在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查找錯誤言行產生的原因。像叛逆行為的產生,往往是由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逐步增強,對父母的過分關心日益反感,或者是因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對孩子的管教過嚴卻又和孩子缺乏溝通,致使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在查找到這些問題的原因后,教師再讓學生扮演教師、家長、子女、朋友,并互換角色表演“叛逆”、“自私”及“無藝術交友”等情境劇,要求學生在換位思考中體驗不同的情感,然后因勢利導,共同商討出一系列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真正實踐運用。以后每隔兩星期,就這些方法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反思、交流、調查及匯報活動。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做到知行統(tǒng)一。
三、組建固定的活動小組
中學生的自制力相對較差,在實踐中仍然會無意識地犯錯誤。對此,教師可以把家庭住所相對集中、道德水平程度不同的幾個學生編成一組,讓他們在相對集中的生活時間和生活空間中互相監(jiān)督,及時發(fā)現(xiàn)組內成員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當言行,相互提醒、相互幫助,共同改正、共同進步。這樣,既有利于糾正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出現(xiàn)的道德偏差,又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言行舉止。
四、定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
教師應每月組織開展一次班級學生間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活動中,教師可讓某位學生站于講臺之上,由互助小組成員或全班同學列舉該學生在近三周以來的不良表現(xiàn),并分析其錯誤言行造成的不良后果,然后共同幫助該學生改正錯誤。當然,某一學生所犯的錯誤絕非他一人獨有,其他學生也可能存在類似的錯誤。為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我反省,在反省中尋找自身錯誤,鼓勵部分學生勇敢地站出來承認錯誤,進行自我批評,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進的措施。這樣,學生定會在一次次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中逐步走向成熟。
一、在少年刑事案件的審理中發(fā)現(xiàn)的突出
和近十年的少年刑事審判實踐,筆者注意到這樣兩方面較為普遍而突出的問題:
(一)在日常生活中,問題少年的權利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表現(xiàn)在:
1、家庭結構的異化使少年得不到監(jiān)護。絕大多數(shù)犯罪的少年,其家庭都存有變異,有的父母離異或分居、有的父母一方早亡、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使少年跟隨祖父(母)生活,這種變異的家庭環(huán)境導致少年喪失了在正常家庭中應有的關愛、呵護、督促、。
2、教育的強化使少年得不到教育。在應試式的教育體系下,學校和老師,家長和學生都將分數(shù)和名次看得很重,導致了部分對本來就不太感興趣的少年,因承受不了學習和其它方面的壓力而自動輟學或被退學,享受不了義務教育權,更談不上接受法制教育。
3、會發(fā)展的變化使少年得不到管理。社會各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游戲、暴力、黃色音像制品的泛濫,使那些因缺乏家教、缺少文化而辨別能力特差的少年剛踏入社會就無法應對,整日沉溺于網吧、影廳不能自拔。在我們曾審理的未成年人楊某盜竊案中,楊某初中畢業(yè)后整日無所事事,便游戲于網吧,連續(xù)三天三夜不歸,把父母給的所有零花錢都扔在了游戲廳不算,還偷摩托車賣錢上網。其父母無奈地說:“是網吧害了他,他卻把網吧當成比親人還親!”這些家庭管不了、學校不管了而過早流入社會的少年,政府卻沒有相對應的機關和部門去管理;對于那些違規(guī)接納未成年人的網吧、影廳,政府的查處也缺乏力度。
總之,在少年最應得到關愛、教育和幫助的特殊時期,家庭、學校、社會卻未能各盡其職,教育和管理更未能形成銜接機制,讓少年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卻得不到正確的引導,而最終成了“罪犯”。
(二)在刑事訴訟中,由于種種原因,司法機關在實際操作中的“出格”同樣使問題少年的權利得不到保護。表現(xiàn)在:
1、審訊方式的違法使少年身心受傷。刑訴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于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人到場”。盡管規(guī)定的是“可以”而不是“應當”,但是出于對少年維權的職責和使命,這種“可以”也是“必須”和“應當”。然而,在實踐中,筆者在所見的公安機關的訊問少年的筆錄中卻鮮見記載法定人在場。顯然,公安機關在審訊少年犯罪嫌疑人時,省略了對法定人的通知,這不但剝奪了法定人對少年犯罪的知情權,且使突然間失去自由,又處在訊問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中的少年心理再次受到傷害,其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2、關押場所的混亂使少年沾染惡習。由于條件限制,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在采取留置盤問或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時,將未成年人與成年人不加選擇地混亂關押,使之形成了交叉感染,這些未成年人在審理中流露著與其年齡和學歷不相稱的惡習,給改造和矯正增加難度。
3、法律規(guī)定的零散使少年權益受損。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等精神,在審理少年刑事案件中有相對固定的合議庭或少年法庭,而公安、檢察機關卻無相應的針對未成年人偵查、的特別規(guī)定,更無相對固定的人員偵查、少年案件。在實踐中,對少年案件的偵查、、審理和改造,尚未形成偵、檢、審、改一體化,難以全方位的維護少年的合法權益,難以使公、檢、法、司真正做到全面的配合、支持和銜接。
總之,在問題少年進入刑事訴訟程序時,因無專一的少年刑事訴訟制度,司法各機關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執(zhí)法的力度對青少年維權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對懲罰、教育、改造、挽救少年工作的開展,要求不一,規(guī)定不同,甚至有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
二、構建獨立的少年刑事訴訟制度
近年來,由于市場的飛速發(fā)展,帶來了人們人生觀、世界觀、享樂觀的改變。同時,隨著娛樂行業(yè)的不斷翻新,特別是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給那些貪圖吃、喝、玩、樂等物質享受的少年提供了犯罪的溫床,少年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為適應形勢和實踐的需要,人民法院對少年刑事審判方式在不斷地探索和改革,圓桌審判、暫緩判決、社區(qū)服務令等新型的審理和判決方式,從不同的層面上體現(xiàn)出對問題少年的人文關懷。但少年刑事案件進入審理程序的基礎和前提是公安機關的偵查和檢察機關的指控,因此,少年刑事審判的改革必須建立在偵查和指控方式改革的基礎上,只有配套改革,并建立完整而獨立的少年刑事訴訟制度,才能滿足預防和挽救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
(一)公安機關偵查應具備的程序。
公安機關的辦案民警作為少年犯罪案件的初始接觸者,其法律形象,對這些剛進入真實法律程序的少年尤為重要和深刻,在辦案過程中,應給予問題少年以公正的法律形象。具體應做到:
1、立案偵查的第一時間內,首先與分片民警、社區(qū)相關人員取得聯(lián)系,并將可通報的案情及與案情有關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社會交往等情況形成書面交換意見材料(即社會調查報告)一并移送。
2、有專門的部門或人員負責對少年刑事案件的偵查,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3、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不妨礙偵查的情況下,應通知其法定人到場,這既有利于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教育、挽救和感化,又有利于消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人對偵查人員可能采取刑訊逼供、誘供騙供等違法行為的誤解,體現(xiàn)執(zhí)法的公平與公正。
4、采取留置、刑拘或逮捕時,應要求關押、看守部門將未成年人與成人分開關押,防止這些本身是非辨別能力差的未成年人在特殊環(huán)境中沾染難以矯治的惡習。
5、那些推上一步則可以成為罪犯,幫教一下則可成為棟梁的少年,公安機關應根據(jù)具體案情、結合該少年自身的可塑性、少年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等情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選擇最恰當?shù)奶幹梅绞?,從而?jié)約法律資源,減少不必要的社會負擔。
(二)檢察機關審查應具備的程序。
作為偵查與審判中間環(huán)節(jié)的審查機關,其在工作程序上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具體應做到:
1、應有相對固定的人員主訴少年犯罪案件。
2、完善和補充公安機關提交的社會調查報告。對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人作進一步的調查,對社區(qū)相關人員就未成年人的可塑性作進一步的調查,以便于選擇處置方式。
3、慎重選擇處置方式?!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第(一)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第(六)其他法律規(guī)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因此,檢察機關應根據(jù)具體案情,結合未成年人今后成長的需要,對符合條件的應選擇不或作其他處罰,將處于罪犯身份“邊緣”的少年拉進健康而合理的成長環(huán)境,以減少對少年不必要的傷害,減輕社會、家庭的負擔,同時,節(jié)約法律資源。
(三)審判機關作為少年刑事案件的最終裁決者,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選擇最恰當?shù)奶幹眯问健?/p>
在審理少年刑事案件時,除要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訴訟法》、《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外,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從立案受理到宣告判決及“兩個延伸”工作中應特別做到:
1.立案時要求檢察機關必須提交:
①社會調查報告。社會調查報告的提交,從上可以反映出該未成年的家庭結構、受教育程度、社會交往、個人嗜好等特性,給處罰措施的選擇提供依據(jù);從形式上可以反映出,公安、檢察機關與社區(qū)已有的溝通和聯(lián)系。
②公安、檢察機關移送的理由和處理建議。有些輕微的少年刑事案件,由于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大,公安、檢察機關足可以依法做出以外的適當處置,但兩機關都不厭其煩地偵查、,在增加案件數(shù)量的同時,增加了未成年罪犯,增加了社會的負擔,如我們審理的陳某盜竊案,陳某輟學后到原學校宿舍玩耍,內心很想也開口跟同學說想借其手機玩幾天,同學未答應,陳某便趁隙竊走,帶到外地打工,半年后回來托人還給那同學,但公安已偵查完畢向檢察機關,檢察機關也依次向法院,該手機作價1000元,剛達我省盜竊數(shù)額的最低起點。陳某的這次盜竊究竟以刑事案件處理合適,還是以心理疏導、社會矯治合適,不言而喻。因此在時必須要求檢察機關說明理由和處理建議。
2.庭審中應當做到:
①審理別具模式。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應嚴格按照刑事訴訟程序,但可以選擇有利于對未成年教育和改造的模式,區(qū)別對待不同案件性質中的不同的未成年人,以增強親和力和感染力。因為未成年人在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中的心理是相當復雜的,感化和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在判決以后的幫教工作中,庭審中的“善待”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我們償試的第一例圓桌審判的郝某介紹案,她在改造過程中多次主動寫信反映在高墻內的情況,反復稱“溫暖”的庭審給了她改造的決心和勇氣。
②“審”與“教”并重。案件不經過審理,事實難以查清,但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除了要“審”清事實外,更重要的是以事實教育未成年人:錯在哪、為什么錯、怎么改?以別人的事例空洞說教,未成年人沒有體驗,無法領會,而以他(她)自己的事例來分析總結,幫助他(她)吸取教訓,則更有說服力。
③邀請社區(qū)幫教人員參加庭審。依照法律規(guī)定:未滿16周歲的犯罪案件“一律”不公開,而未滿18周歲的“一般”不公開。筆者認為,對少年案件,特別是有判管緩免可能的少年,應當邀請社區(qū)幫教人員列席庭審,讓他們了解更多的關于該未成年人的情況,特別是經庭審教育后,該未成年人的餓認知情況,為今后的幫教作必要的準備。
3.判決必須考慮:
①盡量少用監(jiān)禁刑。對少年被告人判處實刑應當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而作出的選擇,如:法律有明文規(guī)定的不符合緩刑條件的惡性犯罪、暴力型犯罪等等;在可緩可實之間,應盡可能少用監(jiān)禁刑。因為少年正處在早期發(fā)育成長階段,監(jiān)禁刑不僅讓他們失去自由,而且與正常的社會隔離,監(jiān)禁式的封閉改造,失去親情的關愛這對他們所帶來的消極無疑是很嚴重的。
②應有父母和社區(qū)幫教人員在場。無論是監(jiān)禁刑還是非監(jiān)禁刑,在宣判時都應有父母和社區(qū)幫教人員在場,宣判是刑事訴訟程序的終結,是向后延伸工作的開始,法院也將由主角轉為配角,因為大量的幫教工作,是少年犯的家長和社區(qū)幫教人員去完成。因此,宣判時,監(jiān)護人、幫教人員在場是很有必要的。
③選用最合適的處置形式。在選擇方案對少年被告人進行判決時,應以維護該少年的權益和他們未來的前途為重,選用最合適的處置形式。
(四)設置判決前隨時撤案的權力。
對哪些可不作為案件處理的少年違法行為,盡管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已移送,但在判決前,如認為作撤案處理比其他處理更合適,則應當隨時撤案或作免予刑事處罰決定。
三、少年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與社區(qū)矯正的聯(lián)系
社區(qū)矯正與我們長期以來對少年犯所采取的社會幫教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社會幫教是少年刑事審判中“兩個延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區(qū)矯正則在此基礎上對少年犯罪的預防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少年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要求公、檢、法三機關,特別是與問題少年最初接觸的公安機關,在對違法犯罪的少年的處置形式上不拘一格,即依法對違法犯罪的少年采取多種多樣的措施予以處置。不容置疑,對那些偶爾失足、可塑性較好的違法或犯罪的少年更多地處以非監(jiān)禁刑是人性和國情所趨。但被處以非監(jiān)禁刑的少年,如果沒有嚴密的矯正措施輔以教育和管理,則無疑于放虎歸山。我國少年犯罪逐年增多的狀況也足以表明,我們既要建立較為完備的少年司法制度,又要建立一套預防和控制少年犯罪的組織體系。
《聯(lián)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guī)則》即《北京規(guī)則》明確指出:“應當充分注意采取積極措施,這些措施涉及充分調動所有可能的資源,包括家庭、志愿人員及其他社區(qū)團體以及學校和社區(qū)機構,以便促進少年的幸福,減少根據(jù)進行干預的必要,并在他們觸犯法律時對他們加以有效、公平及合乎人道的處理?!痹撘环矫鎻娬{的是開展各項工作以預防少年犯罪;另一方面則強調對犯罪少年實行非刑事化、非監(jiān)禁化的處理。由此可見,國際對少年犯罪處置的主流早已趨向非刑事化、非監(jiān)禁化、輕刑化。
因此,社區(qū)矯正在少年司法制度中占突顯位置。少年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讓那些少年在合理的環(huán)境中接受矯正,所以,這一制度的改革必須建立在社區(qū)機構和矯正力量都很完備的基礎上;沒有社區(qū)矯正作保證,少年刑事訴訟制改革的目的則難以達到。少年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與社區(qū)矯正密不可分。
四、社區(qū)矯正的運作體系
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最初起源是為了改變監(jiān)禁給改造對象產生負面而設置的一種非監(jiān)禁的處置方式,特別是在犯罪少年的改造過程中,這種矯治的非正規(guī)化是為了避免監(jiān)禁處置使少年“再次受到傷害”,其產生的思想根源即是“以為主,以懲罰為輔”的教改方針。因此,社區(qū)矯正的適用空間和實踐意義都十分廣泛。其功能已不僅僅限于對判處非監(jiān)禁刑的少年的矯治,還包括對那些有惡習和犯罪傾向的少年的幫助。
由于少年犯罪逐年上升的趨勢,少年犯罪被列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人們越來越迫切地希望政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遏制少年犯罪,希望政法部門加大對誘使少年犯罪的各種違法經營的懲治和打擊,社區(qū)矯正工作由此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03年12月4日,我省成立了社區(qū)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南京、蘇州、連云港的24個街道(鎮(zhèn))全面啟動社區(qū)矯正試點工作。人民的愿望和政府的措施充分地結合在一起。但是社區(qū)矯正工作畢竟是一項剛剛啟動的工作,在具體的操作上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可循。
鑒于社區(qū)仍是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及志愿者的協(xié)助下開展工作,結合少年刑事審判實踐中的需要,筆者構想,社區(qū)矯正工作應按下列體系運轉。
(一)社區(qū)矯正的對象
根據(jù)我國《刑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社區(qū)矯正的對象應包括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少年:
⑴有輕微偷盜、搶劫、賭博行為的;
⑵多次進入網吧、夜不歸宿的;
⑶多次觀看黃色、暴力影像制品并傳播的;
⑷經常打架斗毆、尋釁滋事、擾亂社會治安的;
⑸因違法犯罪行為已受到罰款、留校察看等處分的;
⑹被不或被判處管制、緩刑、免除刑事處罰的;
⑺有其他違法或輕微犯罪行為的。
(二)社區(qū)矯正的內容
社區(qū)矯正的主要目的是讓具有各種各樣惡習的少年在社區(qū)組織的有益活動中得到改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自愿地鍛煉自己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遵紀守法的公民。由于各少年的個性特點及可塑性、違法犯罪的惡劣程度、家庭配合情況等諸多因素的不同,具體矯正內容也應有針對性地展開。這些違法犯罪的對象:若是因種種原因導致的退學或輟學的學生,則應調動教育部門、團市委、關工委的力量,對他們進行看護教育,并做好轉化、復學工作;若是剛走出校門的閑散少年,則應調動教育、勞動、工會等部門的力量,為他們創(chuàng)造就學和就業(yè)的機會,保障他們最基本的生活條件;若是網隱較大、受黃色或暴力傳媒影響較深的少年,則應會同文化部門,向少年推薦好書、好節(jié)目,加強對他們進行娛樂消費的引導和管理??傊蛉耸┙?,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各項有益活動,才能真正矯正好這些問題少年。
(三)社區(qū)與政法各機關的銜接
社區(qū)是政府最基層的一級組織,其工作千頭萬緒,聯(lián)系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明確了自己所要矯正的對象范圍后,除了應對本社區(qū)內一定年齡段的少年的基本情況有所掌握和了解外,更重要的是做好與學校、政法各機關的銜接工作。實踐中,筆者認為應側重如下幾個方面的銜接。
1、暑期來臨前,主動與學校聯(lián)系。
大多數(shù)犯罪的少年是在初中畢業(yè)前后,成績較差而人生即將或已經面臨選擇的時間段內,因缺少疏導而誤入歧途。初中畢業(yè)前,有的少年由于成績較差升學已無望,所以破罐破摔,別人拼命學,他們拼命玩,如我們審理過的三少年盜竊案,他們在晚自習時翻圍墻進網吧玩到深夜,仍未過癮,又提出玩更刺激的,于是,三人便串街過巷偷自行車和摩托車。有的少年是因為初中畢業(yè)后無業(yè)在家,學上不了,田種不了,工干不了,不知道該干什么,今后的路該怎么走,而此時家人的埋怨多于鼓勵,家人的放任多于引導,所以學校去不了,家里又呆不了。社區(qū)在暑期這個“好孩子”與“壞孩子”分水嶺的特殊時期,主動與學校聯(lián)系,將尚在彷徨的這些少年組織和管理起來,等于讓少年在走近十字路口時,就能看到紅綠燈的引導,學校的接力棒便移交到了社區(qū)。當然銜接是雙方的,教育部門也應當要求學校提前、主動與社區(qū)溝通,將校內即將初中畢業(yè)而又可能不再上學的少年交接給社區(qū),并將平時經常逃學或有其他不良行為習慣少年的情況,與家庭、與社區(qū)交接。這種銜接就是將學校教育、家庭管教、社區(qū)管理和引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防止這些抵抗力較差地少年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過早地流入復雜社會。
2、少年違法犯罪時,主動與公安機關聯(lián)系。
少年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要求公安機關作為政法機關的最前哨,在少年違法犯罪時的第一時間內,與其家庭、社區(qū)相關人員聯(lián)系。而作為社區(qū),一方面也應主動與公安機關聯(lián)系;另一方面應著手整理和調查該少年的家庭狀況、在校表現(xiàn)和日常交往等情況,以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公安機關提供全面翔實的社會調查報告。同時,做好備案登記工作,便于記載今后一系列矯正情況,分派專人跟蹤服務,積極參與公安的偵查、法院的“兩個延伸”工作。
3、提供切實可行的教改建議。
在對違法犯罪少年處罰的過程中,法院、公安機關會主動與社區(qū)聯(lián)系,將對少年的處罰情況通報社區(qū)。在此之前,作為社區(qū)應主動提供切實可行的教改建議。政法各部門為了幫教少年犯而提供的教改建議更多的是站在法律的角度和角度,而社區(qū)組織由于貼近少年的家庭和生活,情況了解全面和具體,往往有切實可行的教改建議。
4、具體實施教改方案。
社區(qū)是具體的教改意見實施者,盡管的社區(qū)組織并無多少正規(guī)人員和組織資金,但其具有幫助和挽救社區(qū)內的違法人員的功能和職責。應主動承擔教改方案的實施,并定期不定期地向政法機關通報。
總之,政法各部門在各自的職能范圍內,對少年被告人的情況了解都必須到社區(qū),社區(qū)在調查、幫教少年的過程中,出現(xiàn)特殊情況也必須向政法各部門聯(lián)系和溝通;因此社區(qū)是聯(lián)系政法各部門的紐帶。同時,社區(qū)又與學校和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是學校聯(lián)系家庭的中心和橋梁。
五、少年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價值
少年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價值,使在身心和社會方面需要得到照顧和幫助的少年,在平和、自由、尊嚴和安全的情況下獲得法律保護,同時具有下面三點法律價值:
1.審判環(huán)節(jié)成為“兩個延伸”的銜接點?!跋蚯把由臁保捶ㄔ横槍ι倌臧讣芾硪郧暗纳鐣{查工作:“向后延伸”,即法院針對少年案件宣判后的幫教挽救工作;法院在立案時,要求公安、檢察機關提供關于未成年被告人的社會調查報告,使案件從受理到宣判的審理環(huán)節(jié)演變成了“兩個延伸”工作的銜接點。
2.啟動政法各部門與社區(qū)聯(lián)動幫教程序。少年刑事審判改革要求公安、檢察在移送時必須提交社會調查報告和理由、處理建議,而社會調查報告的提交離不開社區(qū)的幫助,法院對少年案件的受理同時也是政法各部門與社區(qū)聯(lián)動幫教程序的啟動,便于法院在判決后聯(lián)系社區(qū)對少年犯進行幫教。
3.最大限度的維護少年的權利和未來的前途。少年被告人的違法犯罪行為應受刑罰處罰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具體處罰措施的選擇上少用監(jiān)禁刑,選擇是合適的處置形式則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少年的權利和他們的前途;同時,節(jié)約了家庭、社會及司法訴訟的成本和資源。
六、社區(qū)矯正的價值
關鍵詞:初中政治 研究性學習 特點
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選擇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通過轉變傳統(tǒng)的教與學方式,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yǎng)能力上,使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轉為主動的探索性學習,并使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推廣到其他學習方式中去。在政治課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對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其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學習活動具有開放性
思想政治課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確定學習主題后,通過書刊、網絡等渠道和社會調查等途徑收集信息,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為研究課題。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活動中的感情和體驗。學習地點不再限于學校、教室和圖書館,還要走出校門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2.學習方式具有探究性
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需要探究的問題,可以教師自己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得出結論。
3.學習過程強調感悟性
研究性學習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逐步培養(yǎng)分析和理解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內化過程對于青年學生的影響是長期起作用的,它對學生的一生的影響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
二、課題研究是實施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的最佳途徑
1.確立課題,組建課題小組
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條件。確立課題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jù)教材內容和社會實際,自己確立課題;二是由教師提供若干個課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課題。我根據(jù)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際需要,在初二年級中開展了“基本鄉(xiāng)情與對策”為課題的研究性活動,初三年級有學生基本上是5―6人一組,自由組合,自愿參加,成立了“家鄉(xiāng)環(huán)境狀況與對策”、“家鄉(xiāng)人口與計劃生育”、“農民法律意識與現(xiàn)狀”、“新港花園社區(qū)建設”等課題小組。
2.制定研究方案,正式實施研究
課題小組確立后,小組成員首先根據(jù)各自特長進行分工,確立了組長、采訪員、資料員等。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課題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的步驟和程序,研究的具體方法等內容,以保證研究活動的連續(xù)性和明確性,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課題研究是一個周期性較長的活動,學生平時學習任務緊,課余時間有限,我要求學生要有時間保證,利用雙休日、利用平時中午、傍晚休息時間實施研究,學生通過到圖書館、上網查閱資料、通過實地考察、通過走訪有關主管部門、開展社會調查等活動獲得大量的信息。
3. 處理獲得信息,撰寫報告論文
各課題小組將收集到的具體的事實、數(shù)據(jù)、材料進行歸納分析和整理加工,結合自己的思考,撰寫調查報告或小論文。
4. 進行成果交流,認真總結反思
各小組的調查報告完成后,我利用班級活動課進行交流,一方面交流自己的小論文,另一方面交流自己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通過交流研究,進行思維碰撞,同學們學會了合作與分享,懂得了尊重他人,學會了交往;鍛煉了吃苦耐勞、意志堅強的品質,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精神,提高了實踐活動能力。
三、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
在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心理品質和能力。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在師生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學習氛圍中進人主動探索的學習狀態(tài),自主掌握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在研究性學習中,選擇什么課題,通過什么途徑與形式去研究學習,應該由學生自主決定,切忌老師包辦代替。思想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意味著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因為,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是不成熟、待發(fā)展的主體,長期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又使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如果在尊重學生主體作用的情況下,教師疏于、甚至放棄對學生的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將必然陷于無序、無效的狀態(tài)。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①指導學生科學選題,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使學生形成探究的興趣,在學生自主選題一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使之更趨完善。②幫助學生掌握研究方法。學生在收集資料信息、甄別資料價值、提煉資料內涵等方面會碰到一些困難,教師要在熱情鼓勵的基礎上加強指導和有效的調節(jié)。③引領學生探究的價值導向。在討論中要尊重、信任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并敢于發(fā)表意見,同時教師要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法,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總之,讓研究性學習走進中學思想政治課,能改變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主動探索實踐中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合作學習,學會探究學習。實踐證明,研究性學習這一新的教學方式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內在興趣和成就動機,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者、思考者和發(fā)現(xiàn)者。
參考文獻:
[1]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9年第36期
[2]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第3期
[3]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年03期
一、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熬场笔侵附虒W環(huán)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即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為情而設,情與境統(tǒng)一為情境。學習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既沒有小說里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也不像影視劇那樣具有生動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對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的初中學生來說,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東西訴諸學生的感官,引起想象,進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實現(xiàn)由“生動的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飛躍,然后再用理性認識去分析社會現(xiàn)象,指導社會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動情境法、問題情境法、媒體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題討論法、課外閱讀法、詩歌名言法等。方法的選用因人因時而異,同時也要靠教師的經驗和教學規(guī)律來選定。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絕非僅僅是為了博得學生的掌聲、笑聲,它的目的是追求知識與情境兩者結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識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種力量,喚起學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來的熱情,從而落實《思想品德》課程理念,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二、結合時政熱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時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中學生進行時事教育,引導他們了解當前國內外重大經濟、政治、科技現(xiàn)象,對于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都有重要意義。時政教育,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利用課堂進行新聞報道,綜述;或在課外舉行新聞講座,組織時政興趣小組等。通過上述形式,對一些重大時事向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并通過講解,學生豁然開朗,特別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運用多種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此,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化,教學過程動態(tài)化,設計好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教師要有“問題”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對于淺顯易懂的內容,教師要把時間留給學生,巧妙地設計“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相互之間自主學習解答,教師再適當?shù)丶右砸龑Ь托辛?。七年級第一課《初中生活新體驗》中可設計“我遇到的新鮮事有哪些?”對于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人人都有新鮮事,人人都有話可說,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后引導“說說這些事為什么新,新在哪里?”同時進行對比,使學生感悟到舊的值得懷念,新的值得珍惜,明確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對于一些單靠學生個體能力難以解決的知識或問題,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種合作的環(huán)境,如對班級學生根據(jù)能力層次,進行合理搭配組成固定小組,并選出小組長。讓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監(jiān)督。這樣做有利于使那些膽小、不好發(fā)言的學生“動”起來,以免遇到一些比較難的問題時課堂氣氛就降溫。對于一些難點問題,可采取探究性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問與他人交流及教師的引導或開展某些形式的實驗、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使學生真正有所思考和感悟。教師在教案的編寫上可以突破傳統(tǒng)教案的模式,做好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把原來的教案變?yōu)椤盎顒印痹O計方案,想方設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圍繞著設計的“問題”及活動“動”起來,具體形式可以是朗讀、小品、調查、歌唱等,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物理課外活動;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
為了進一步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在初中實施素質教育,即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學生既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同時又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品質。從物理教學的實踐來看,結合物理課堂教學開展的課外活動,是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和減少高分低能學生的良好手段,更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開展課外小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試驗課本上除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外,還根據(jù)不同章節(jié)的知識特點確定了近20個課外小實驗,我覺得將其分布在三年時間內完成仍顯不足。為此我聯(lián)系有關章節(jié)知識,另外增補了10多個。如在《動量》一章里增設了“用自來水觀察反沖運動”;在《電場》一章里增設了“靜電屏蔽現(xiàn)象的觀察”;在《光的色散》一節(jié)里增設了“室內彩虹形成”等小實驗,平均每月至少有一個可做。我把這30多個課外小實驗編成序列,按教材的特點分階段以各課外實驗興趣小組為中心組織實施,每個小實驗盡量要求學生獨立設計,獨立操作,并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對于難一些的小實驗,我給予一定的提示與指導,包括實驗原理、所需器材、操作與觀察要領等。有些實驗原理簡單,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邊易找,要求他們在實驗室外隨機場所完成。而有些實驗需要利用實驗室現(xiàn)有器材,必須要他們在實驗室里完成。如“測人的反應時間”、“縫衣針浮在水面上”、“觀察光的衍射現(xiàn)象”等大部分小實驗均可在實驗室外完成,而“觀察電磁感應現(xiàn)象”、“微小形變的顯示與觀察”等少部分小實驗可在實驗室里完成。
豐富有趣的課外小實驗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深了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動手操作和手腦并用的能力,對學生智力開發(fā)不無裨益。
二、開展科技小制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物理課外小制作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器材,條件不受限制。是一種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有益活動。我們組織學生成立了電子制作的小組、船模航模小組、自制教具小組。充分放手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搞的豐富多彩生動活潑。
近年來學生制作的有:記數(shù)器、音樂門鈴、各種不同類型的報警器、教具制作方面有:慣性演示器、研究物體沉浮的潛水艇模型、光學中的潛望鏡、望遠鏡、電學中的電鈴、驗電器等等。尤其是同學們在化學老師的指導下制造的小火箭。在學校召開的“藝術節(jié)”上大出風頭。望著一支支小火箭,“嗖、嗖”地刺破藍天飛向天空時,令參加活動的校長及學生家長們也驚呆了。學生們也歡呼雀躍,因為為了解決火箭尾翼的定位問題,學生們改了又改,不知試了多少回。通過課外小實驗,小制作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掌握了常用工具的使用和制作技能,充分發(fā)揮同學的聰明才智。展示了學生心靈手巧的創(chuàng)造才華。
在作“電荷間相互作用”實驗時,教師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吸引。但此實驗經常都不能觀察到很明顯的現(xiàn)象,學生也感到很茫然。活動課上,老師叫同學們設計實驗來證明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第二天,一個同學交來了一只小燒杯、一只小燈泡、二片泡沫薄塑料片,并滔滔不絕的講解起來:
首先,將一只白燈泡放入燒杯,取兩張泡沫薄塑料片,用絲綢分別摩擦后,將其中一塊小心地放在燈泡上面,把另一塊靠近第一片,可非常明顯的發(fā)現(xiàn)互相排斥現(xiàn)象,由此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其次,取一根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讓它靠近燈泡上的塑料片(事先和絲綢摩擦過)可明顯地發(fā)現(xiàn)互相排斥現(xiàn)象,由此可證明橡膠棒上帶的電荷與塑料帶的電荷相反。接著,取一根和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讓它也靠近燈泡上的塑料片,可明顯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是相互吸引的。由此可證明玻璃棒上帶的電荷與塑料片上的電荷不一致,是異種電荷。那么當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靠近時,它們將互相吸引。由于塑料片與燈泡的摩擦力極小,實驗現(xiàn)象很明顯。
還有一個同學想出的一種摩擦起電的方法更令人叫絕,他用一些塑料紙繩扎成一束,然后將每根塑料繩分的細細的。用手用力摩擦細細的塑料繩,它會馬上帶同種電荷而蓬松地分開成一大束。其形狀猶如敞開的傘骨,然后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判斷帶電的性質。如此實驗取材方便,簡單易做。又能使每個同學可直接觀察到正負電荷的判斷過程。連退休老教師看了演示都拍案叫絕。
同學還利用重力的豎直方向制成了水平儀,利用電學知識制成了串并聯(lián)電路演示器,家庭電路的示教板,這些成果都反映了學生中隱藏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學生在學校相對比較封閉,與社會有較大距離。但學生終究要走入社會,在人海茫茫中尋找自己的位置。而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生存競爭更加激烈。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學會面對社會和適應社會。
結合當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我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到農村、工廠和街道進行社會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如在京源大道上測定汽車、摩托車的速度后,學生們發(fā)現(xiàn)不少汽車和摩托車超速行駛,于是他們寫出了《城市交通事故成因》并呈送縣交警大隊,使自己也受到一次交通安全教育。結合“光纜通訊”的學習和中央電視臺關于“拉線有電打死了人誰負責”的討論,我組織學生參觀了街道和工廠的通訊線路布局,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的通訊線路像蜘蛛網似的,有的離高壓線和照明電路較近,于是他們寫出了《通訊線路的合理化布局》呈送縣電訊局,報告上還附有照片。結合電能輸送的知識,我組織學生到我校社會實踐基地永興鎮(zhèn)汪嶺崗村進行調查和訪問,發(fā)現(xiàn)有些村落燈光很暗,線路電壓降較大。個別村落還沒有通電,晚上用的是柴油燈。走訪中還得知電價較高,農民用不起。于是同學們寫出了《關于汪嶺崗村輸電線路的布局與管理的意見》分別呈送該村委會和鎮(zhèn)供電所。此外,還就噪聲、光、白色污染等環(huán)保問題,下水道面蓋不全造成兒童不幸墮入身亡的問題等進行了社會調查,都寫出了調查報告,并呈交有關單位。呈送的報告中大多有回音,通過半年的整改,均有一定的成效。為此,汪嶺崗村委員會、電訊局、縣文明辦、縣城建局向學校送來了感謝信。98年5月在學校組織的社會調查報告評選活動中,有三篇獲一等獎,5篇獲二等獎。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了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一些社會生活實際問題,提高了他們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主人翁責任感。同時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者單位:盤錦市教育局)
參考文獻:
[1] 努力推進全面的素質教育.人民教育,1999,(6).
學習語文,幾分歡樂,幾分辛苦。
我是一個天生對語言敏感的人,從小就對語文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抱一本喜愛的書可以靜坐一個下午,花燈初上時才依依不舍地從書中走出,思想?yún)s還沉浸在書中,真是我為書狂啊!然而愛書并不等于愛寫作,也許是還未到讀書破萬卷的境界,每次作文課都著實讓人頭疼,如果在課堂上未能完工,那交工日期就得無限期的延長下去了,期間也確乎留下了一批豆腐渣工程。慚愧!語文與我?guī)追H密,幾番疏離!
積累語文,幾分努力,幾分充實。
腹有詩書氣自華,可不,出口成章的口才,高雅的品味,都來自語文的熏陶和積淀,我們仿佛文海拾貝的小孩,滿懷憧憬,滿懷好奇,收集著五顏六色的貝殼,期待著厚積薄發(fā)的一天。
在語文的天地里,我感動于保爾的偉大剛強;欽佩于魯迅的剛直不阿;感傷于李清照的滿腹憂傷;癡迷于哈利波特的魔幻神奇……,暢游語文世界,我被它的魅力所吸引,恨不得馬上閱盡它的芳華
實踐語文,幾分勇敢,幾分驕傲。
曾經有一位教育家把語文解釋成說話和作文,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學以致用才是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讓語文在實踐中大顯身手吧。
關鍵詞:作文教學;作文現(xiàn)狀;改進方法
作文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第二,提高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第三,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第四,提高學生從閱讀課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在目前的初中教育中,應試教育仍然是主導。這種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xiàn)象,致使不少初中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作文教學?,F(xiàn)在我就目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沒有作文教學計劃
作文教學計劃,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應該是必須具備的。但很多教師上作文課就沒有作文計劃。這樣的作文教學只能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原地踏步,學生很難知道自己的作文水平是否提高了;他們找不到自己的閃光點,激不起寫作的興趣。
二、作文教學方法墨守成規(guī)
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只重行文而輕過程,只重講評而輕指導。這樣就使學生作文成了無源之水,沒有一點靈氣。這樣的作文教學,怎么能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呢?從而讓學生感到作文課枯燥無味,只會讓學生討厭寫作文。
三、作文批改方式單一
大多數(shù)教師在批改方式上比較單一。作文難批改是語文教師的共同心聲。正因為作文難批改,很多教師為了應付學校檢查,紛紛用“閱”和“分數(shù)”來代替點評。對于一名有責任心的教師來說,這樣的作文批改對作文教學毫無益處。
針對以上現(xiàn)實該如何改進呢?我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改進:
四、改進方法
1.明確作文計劃
作文教學一定要有一個計劃,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提高過程。每次作文都應該有訓練的重點,使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讓他們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閃光點,找到寫作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變讓我寫為我要寫。
2.豐富作文教學方法
豐富作文教學方法,盡量讓學生客觀地去感受社會生活,引導學生思考生活,思考社會。打開學生的思維,立足于“創(chuàng)新”、求異思維方式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使他們有創(chuàng)新意識。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重視積累。
3.作文批改靈活多變
教師要以欣賞者的角度來評析學生作文,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為學生建立起作文越改越精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如:抽組批改,能更快更有效地反映學生的作文水平,因為,一個小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學生在作文時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當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作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讓他們真正成為作文教學的主體,讓他們自發(fā)地產生寫作的欲望。再者,應特別強調表揚學生作文的優(yōu)點,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激發(fā)有多種渠道,如:要求學生寫社會調查報告,使他們作文有東西可寫,能對生活進行思考,能洞察社會現(xiàn)象,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積極性。當然,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與學生一起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