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當代城市雕塑藝術的綠色原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城市雕塑藝術的綠色原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代城市雕塑藝術的綠色原則

摘要:

當代綠色城市雕塑設計除了要遵循4R原則,還要順應藝術潮流和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師要以一種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去創(chuàng)作。目前,城市雕塑的綠色設計評估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需要制訂評估標準,提高評估的準確性。文章通過分析現有綠色城市雕塑作品,總結得出倡導綠色理念、經濟實用的綠色產品、杜絕偽綠色設計、藝術與科學融合這四個當代綠色城市雕塑設計原則,既是對其“綠色”原則的補充,也為其評估標準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綠色雕塑;綠色理念;偽綠色設計;藝術與科學融合

城市雕塑是公共環(huán)境里為大眾服務的室外雕塑藝術形式,簡稱為“城雕”,目前還沒有比較準確的定義。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頒布的《上海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中釋義:城市雕塑是指在本市道路、廣場、車站、碼頭、機場、體育場(館)、公共綠地、公園等公共場所以及居住區(qū)、開發(fā)區(qū)內塑造的獨立形象雕刻作品。城雕也是藝術家運用形體和材料來表達設計意圖和思想性,在公共環(huán)境中賦予人們感受和聯(lián)想的物質載體,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載體。故此,設計者需要更多地考慮市民在使用和參與的過程中,城雕、人、環(huán)境三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引入綠色設計理念是實現城雕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城市文明發(fā)展的一種理性選擇。當代綠色城雕設計除了需要遵循4R原則,設計師更要以一種認真而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把握作品的“綠色”藝術形式、“綠色”概念和“綠色”藝術現象。在所處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因素的制約下,綠色城雕所呈現的藝術形式和現象既不應停留在過去,也不要受限于既定概念,需要順應藝術潮流,認清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萌生新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形態(tài),顯示出作品無限的生命力。

一、原創(chuàng)性和唯一性

雕塑藝術的生命力來源于藝術家不斷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雕塑作品是藝術家通過一系列的審美活動而創(chuàng)造的產物,所以它必然包含作者獨有的審美情趣,這便造就了城市雕塑的唯一性和原創(chuàng)性,其中包括主題、歷史背景和環(huán)境的唯一性,以及藝術形式、風格、尺度和加工工藝的原創(chuàng)性。那些簡單模仿、批量復制的雕塑作品,勢必經不起歷史的考驗,最終會被遺忘在某個垃圾角落,但它已經造成了對自然資源的浪費和污染。

二、為地域文化和人而設計

在城雕設計中運用綠色設計理念是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實現雕塑的環(huán)保功能并滿足大眾的審美要求的必然選擇。城雕設計理念必須與當地的地域文化相統(tǒng)一,以體現不同城市的個性特色、美化城市景觀、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品位和提高城市知名度為目標,是成為一個理想的綠色城雕作品的必備條件。同時,現代城市是個對一切公民平等開放、自由準入、平等參與且包容性極強的公共空間,這也是城雕之所以在城市立足的核心精神。1981年,由理查德•塞拉創(chuàng)作的雕塑《傾斜之弧》或稱為“銅墻鐵壁”(如圖1)是延伸120英尺、高12英尺的鋼板制品,當地人們因它阻礙了其在聯(lián)邦廣場的行走,將它稱為“生銹的鋼鐵屏障”,聯(lián)邦服務總署共收到近4500封要求拆除這件作品的投訴信,為此還舉辦了聽證會,作品最終被拆除。塞拉在聽證會上說到:“我是通過處理既定現場的環(huán)境因素來創(chuàng)作作品的……它的構思和產生是與現場的特殊環(huán)境息息相關的……挪動《傾斜之弧》就等于毀了它?!彪m然如此,但還是被轉移到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內收藏。事實很明顯,他雖滿足了地域文化,卻忽視了人的因素。江蘇張家港的名為《帆船》的城雕也有類似遭遇,當年政府招標的時候,參與決策的人員都覺得“一帆風順”寓意不錯,結果剛建好就遭到了市民的強烈反對,原因就是“帆船”是“翻船”的諧音,不吉利,無奈拆除,這也是一種浪費的污染。

三、雕塑作品本身倡導綠色理念

雕塑設計師在設計作品時需以傳播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為主體,在城市的公共環(huán)境區(qū)域引發(fā)大眾對生態(tài)觀、環(huán)保意識的重視。

(一)抽象寓意的啟發(fā)

綠色抽象雕塑仍然沿用比較傳統(tǒng)的雕塑材料,如鋼鐵、青銅、石材或木材等,體現出人們對大自然的渴望,對環(huán)境生態(tài)的迫切要求,在這類雕塑作品中,綠色生態(tài)概念被擴大化、寬泛化,起到了向導與教育的作用。當代景觀和藝術設計不再是一般的模式化的產物,不再是傳統(tǒng)的“形式美”概念的表達與演示,而是逐漸注重對于人們的內在心理世界產生激發(fā)和影響的意義①。彼得•沃克的很多作品不失為是通過抽象寓意的啟發(fā)來倡導綠色理念的典范,他強調幾何和秩序,材料上除了使用新的工業(yè)材料如鋼、玻璃外,還挖掘自然材料的新魅力,通常將自然材料用一種抽象而極簡的人工形式表達出來,體現出工業(yè)時代的特征。例如1979年彼得•沃克為哈佛大學設計的《泰納噴泉》(圖2)(TannerFountain)是一個沒有水池的噴泉,由159塊石頭排成了一個直徑18米的圓形石陣,噴霧設計在石陣的中央,人們可以在里面任意穿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具象形態(tài)的語言

一切對實物自然形態(tài)的忠實再現的藝術表達方式都屬于雕塑具象形態(tài)的表達語言,具象形態(tài)能讓人一目了然,具有直接反應和表意明確的特性,使用具象形態(tài)的表達語言不失為還原自然形態(tài)的最好方式之一,特別適合用在倡導綠色理念的宣傳中。2010年11月16日,在煙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締約方第四次會議的背景下,世衛(wèi)組織在蒙得維的亞街頭放置了一組呼吁禁煙的雕塑《香煙的叢林》(圖3),號召人們不要迷失在香煙的叢林中。當刺激物激活我們的感覺神經,由此引發(fā)的感受被傳送到大腦做處理時,關注就產生了②。

四、經濟實用的“綠色產品”

綠色設計理念下的城雕作品不僅可以從形象上美化城市和教育大眾,還可以同時具有“經濟實用”的價值,既可以向用戶和社會提供功能先進實用的綠色作品,也可以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效益和生態(tài)經濟效益。如利用太陽能、風能或潮汐能來發(fā)電,產生新的有用能源。由倫敦設計師勞里•查特伍德(LaurieChetwood)設計的《倫敦綠洲》形如一顆參天大樹,是以大量藝術形式展示由綠色創(chuàng)新科技支持的太陽能城市藝術裝置?;ǘ溟_合,展示“花枝”里太陽能電池的運作;綠洲中心軀干裝有熱風筒,用風力使內部渦輪旋轉制造更多能量,同時為裝置散熱;裝置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燃料電池,以儲存由太陽能和風能提供的能量;此外,還能收集雨水給人們降溫或灌溉田地。作品利用太陽能、風能和雨水處理系統(tǒng),是名符其實的綠色環(huán)保作品。

五、杜絕“偽綠色設計”

偽綠色設計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為經濟而設計

目前很多雕塑題材雷同或缺乏創(chuàng)意,主要原因是為經濟而設計:1.在經濟利益迫使下,雕塑家多數是依賴客戶需要、理解和感受,很少憑借獨立的價值判斷來選擇恰當的形式定位,其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作風格受抑制而不得發(fā)揮;2.在從眾心理支配下,“拿來主義”使得一些雕塑作品“水土不服”,淪為沒有藝術價值的“垃圾雕塑”;3.選擇雕塑設計師的標準不嚴謹,忽視了不同作品特點對不同風格的設計師的要求也不同,往往造成客戶不滿意?!盀榻洕O計”的方式很少或根本沒有考慮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其雕塑作品可能是一次性的,或是被大眾所摒棄的,又或是因為造成嚴重危害后,被政府部門強制處理的,甚至遭遇被拆毀的命運,這就是所謂的“從搖籃到墳墓”(CradletoGrave)的設計③,最終還會導致大眾對城市雕塑審美能力的普遍降低。據新聞報道,2004年底,有關部門對北京城市雕塑進行全面普查,篩選出差的雕塑15座,占總數的1%,另外在案登記的已經拆除34座,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

(二)形式主義

1.口號化。不論城雕作品是否“綠色”,宣傳口號一律被冠名為“綠色設計”,作為吸引人眼球的賣點,具有欺騙性,有些作品甚至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

2.形式化。對綠色設計理念的應用形式化,認為只要有水、有山、有植物就是“綠色”,有悖于“綠色”的初衷。如常年干旱的地方出現大量的人工親水雕塑廣場,或者城市供電緊張的夏季大搞所謂的“綠色冰雕展”等,不但不“綠色”,而且還損耗資源和能源,典型的“偽綠色”設計。

六、藝術與科學融合

前文中已經枚舉了幾個雕塑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的例子。當我們追求綠色環(huán)保的新藝術形式時,科技就會出現在藝術的身旁,幫我們解決問題。當我們追求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來啟迪思維時,我們覺悟了科學是在尋求規(guī)律,藝術在提升境界、提升美④。綠色雕塑設計涉及材料、設計、工藝、環(huán)境和管理等多學科知識,需要收集大量各學科相關資料,工作量和難度都較大。我們必須作進一步工作:

(一)綠色設計方法的綜合運用:目前主要應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設計、模塊化設計、面向拆卸的設計、面向回收的設計、長壽命設計、節(jié)能設計、虛擬設計等,需要針對具體雕塑作品的不同特性,將上訴方法合理組合并靈活應用;

(二)目前,城雕的綠色設計評估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需要制訂評估標準,并提高評估的準確性;

(三)將綠色雕塑設計作為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來考慮,除了對技術方法、設計流程和評估體系進行深入探討,還需對保證綠色設計能夠有效實施的外部條件,例如政府的產業(yè)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企業(yè)的責任感、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等方面進行研究。

結語

目前,很多國內外藝術家以及理論工作者已經逐漸開始關注如何實現雕塑作品與自然生態(tài)、景觀環(huán)境的融合,如何在作品材料和創(chuàng)作方式上最大限度的使用原生態(tài)材質和現代環(huán)保材料,為城市雕塑課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故此,雕塑家和雕塑設計者都應該真正深入涉及綠色設計理念的各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多層面、多角度將各個設計要素進行宏觀控制、有機整合,將其理念完美地融入到整個城市雕塑設計和制作之中。隨著全球化帶來的城雕價值共享和高科技的支持,綠色設計理念必然有進一步的發(fā)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城雕設計應注重最新綠色生態(tài)技術的應用,實際運用水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現代科技、文化的發(fā)展水平和高度。設計師和藝術家要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尊重自然,更多的考慮人、自然和環(huán)境三者之間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不單純以人為中心,這是綠色城雕設計的前提和始終要遵循的原則

作者:何晶晶 黃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