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新課改逐步推進,初中歷史教學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是,初中歷史教學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廣大歷史教師要不斷完善歷史教學,達成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筆者經(jīng)過多年教學調研與實踐,深入分析了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改進策略,以期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豐富歷史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縱觀當下的歷史教學方式,許多學校的歷史教師只注重枯燥地講解課本上的知識,讓學生進行機械記憶,而不注重將課本知識活靈活現(xiàn)地演繹和輸入到學生的頭腦中,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廣大教師應當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并加以豐富和創(chuàng)新,努力提升歷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隨著時代的進步,大部分學校配備了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設施,初中歷史教師要合理利用資源,幫助學生消化、理解歷史知識,體會歷史內涵,感受歷史底蘊,轉變之前的單一教學方式。比如,在講解七七事變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電影《七七事變》中的核心片段,幫助學生理解當時那個年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深刻理解七七事變的過程和意義。在講解日軍暴行時,可以讓圖片來說話,將日軍的丑陋嘴臉揭穿,讓學生們深刻地認識到國恥,奮發(fā)進取,為中華的崛起而努力。此外,在課下教師可以組織相關歷史學習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們去參觀一些歷史遺留建筑,參觀文化宮,去學?;蛘弋?shù)氐膱D書館閱讀歷史名著。寒暑假期間,教師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家長攜孩子去參觀游覽一些歷史文化名城,幫助學生親身去感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文明,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去感受歷史、銘記歷史、愛上歷史。
二、加強教學思想反思回歸歷史教學本質
當前的歷史教學很大一部分是流于表面講解和死記硬背,教師不僅不重視,而且也不用心備課講課,直接讓學生考試前磨刀上場。要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廣大教師就應加強教學思想反思,回歸歷史教學本質,打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錯誤觀念,關注學生人文素質、歷史學習能力和歷史運用能力的提升,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實現(xiàn)歷史教學目標和意義。歷史教師在講課之前,要在基本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情感目標三個方面進行認真?zhèn)湔n。例如,在講解鴉片戰(zhàn)爭時,關于基本知識,學生需要掌握有關鴉片戰(zhàn)爭的一些重要知識點,例如,鴉片戰(zhàn)爭的時間、地點、參戰(zhàn)方、原因、過程、意義等等;關于培養(yǎng)能力,學生需要鍛煉歷史邏輯思維,歷史事件分析能力,學習交流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開展辯論賽,題為“鴉片戰(zhàn)爭利大于弊”,讓學生進行辯論,幫助他們形成辯證思維,更好地分析歷史事件,更深入地理解歷史事件的內涵和意義;關于情感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鴉片戰(zhàn)爭中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牢記國恥,從歷史中積累教訓、獲得經(jīng)驗,刻苦學習,積極上進,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以洗前恥。通過上述備課,教師完整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也從中獲取了知識,提升了能力,頭腦也得到了滋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幫助學生提升了人文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由于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味地注重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的思辨能力、探索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性等都受到了遏制,不利于學生學習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應拜托依賴教材的傳統(tǒng)教學,將一些時事材料與歷史事件和故事等內容滲透到歷史課堂中,設置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問題探討中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適當?shù)墓奈?,?chuàng)造良好的歷史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在呈現(xiàn)歷史事件或者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多多嘗試采用“問題+活動”的形式,讓學生結成小組,彼此之間進行交流,選出代表進行發(fā)言。教師應對學生的看法表示尊重并進行鼓勵,不要苛求得到完美的答案和固定的結論,主要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索學習。在講解貞觀之治時,教師可以通過預設引導學生結成小組去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而不是將知識點直接扔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機械識記,培養(yǎng)學生全方面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一些相應的評價,在各個方面進行對比,讓學生形成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真正改變過去課堂的長篇闊論,創(chuàng)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激情。教師也可以在課上組織課堂歷史情境表演、歷史辯論賽、小組論述等活動,以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作者:彭倩 單位:江蘇省建湖縣城南實驗初中教育集團
第二篇: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
【摘要】為了讓歷史教學更加的完善,我們就要發(fā)現(xiàn)和面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探討其解決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研究
1.前言
在新課改的大潮下,初中歷史教學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不斷改進的階段。歷史作為一門重要學科,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均有所關聯(lián)。為了讓歷史教學更加的完善,我們就要發(fā)現(xiàn)和面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探討其解決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這切實符合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提升全體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的改革進程。
2.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初中的歷史教學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教學模式。但這些較為成熟的模式更偏向于“填鴨式”式教學,對于學生應對考試有幫助,但是對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還有很多缺陷??偟膩碚f,我們要從教學理論指導、教學的實踐性、教學模式的結構性三個方面分析。第一,科學的教學理論為具體的教學提供正確的思想,是教學過程的指路燈。第二,教學模式其自身就是實踐的,滲透于種種教學實踐活動中。第三,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具有其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和特征,掌握了這種教學方式,就能收獲更高的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這三方面為基礎分析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可以看出當前的教學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這些方面:
(1)教學理念和方式的落后
新課改的理念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徹底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情況。隨著科技和教育水平的發(fā)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層出不窮,繼續(xù)維持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也不利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緊跟時代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學,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資源。例如,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讓學生在聲音、圖像多種形式之下接受知識。在網(wǎng)絡普及、信息爆炸的當代社會,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不僅能讓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獲得更充裕的信息,也增加了教師自身與其他一線老師交流的機會,這對于學生、老師的發(fā)展都有促進作用。
(2)忽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任何的教學都要結合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特色,歷史作為一門極具內涵的學科,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只是應試教育的“劃重點”,而忽視歷史現(xiàn)象背后涉及到的復雜政治、經(jīng)濟、文化問題,那就也就忽視了歷史本身的魅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述有趣的歷史故事,比如荊軻刺秦王、信陵君救趙等等,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見識到了歷史這一學科的廣博之處,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愉悅,在潛移默化之中愛上歷史,開始積極自主的學習歷史知識。好的歷史教育有益于改變初中教學中歷史的“副科”地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歷史素養(yǎng)。
3.解決初中歷史教學問題的建議
(1)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上尋找突破。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歷史教學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變得更加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歷史,指導學生培養(yǎng)一定的歷史素養(yǎng),在分析解決問題時,可以利用歷史中的“時空定位法”,而不再單單是記憶史實,應對考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從長遠來看,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2)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建立新的課堂秩序。
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自己授課,學生被動接受已成定式。傳統(tǒng)授課過程中師生位置的“倒置”忽略了學生主體的重要性。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上展現(xiàn)歷史史實以后,應該給予學生討論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分組講解自身對歷史的理解,生生之間相互交流。而教師則負責指出學生看法中的錯誤和局限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加強重點難點的學習。這種新型課堂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對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其學習思維以及提高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都具有一定的效果。
(3)以實踐推動教學,以教學促進實踐。
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利用歷史課本上的圖片、歷史小故事以及教師自身以課本為基礎為學生擴展的內容,開展學生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例如歷史模擬課堂這樣的活動,互相交流、探討問題。在實踐中深入了解史實,在實踐中學到知識,與此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課堂上或者課余時間,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歷史紀錄片及相關電影,幫助學生多角度了解歷史,而不僅僅是教師的一家之言。在實踐性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更符合當今新課改的主題。
4.總結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這種理念應該體現(xiàn)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方面面。歷史課堂教學絕不是空洞的背誦課本,而是展現(xiàn)人類社會進程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能力的重要課程。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的不僅僅是應試的工具,我們應該緊抓歷史教學的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學會欣賞每個學生,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引導學生汲取知識乃至學習知識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有更大更寬的發(fā)展空間,讓歷史教學能夠煥然一新。
參考文獻:
[1]李荷萍.問題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40.
[2]梁瓊.構建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研究[J].讀書文摘,2015,14:229.
[3]陳國梅.初中歷史新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文教資料,2008,03:163-164.
[4]許芝紅.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改革及實施策略探討[J].快樂閱讀,2012,33:1.
作者:王春俠 單位: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
第三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更高要求,但一些任課老師沒有嚴格落實這些規(guī)定,導致教學中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進和完善,推動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重視角色扮演法、問題情境法、教學辨析、自主學習等方式的應用,促進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歷史教學;角色扮演法;問題情境
一、引言
初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求任課老師有效組織課堂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初中歷史知識的應用技能。在這樣的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改進和完善,讓學生有效融入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讓他們對初中歷史知識有全面認識和判斷。進而形成獨特的歷史觀念和見解,為以后學習活動打下良好基礎,促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的不足
盡管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更高要求,但一些任課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未能嚴格落實各項要求,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仍然存在不足。
(一)學習興趣不足。
一些任課老師局限于采用以老師講解為主的模式,對知識點進行單獨講解,難以調動學生主動性。整個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難以有效掌握初中歷史知識。
(二)思維拓展困難。
課堂提問不足,忽視情境創(chuàng)設,也沒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料,制約教學水平提高,也難以有效拓展學生思維,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三)課堂辨析不足。
課堂教學的材料選取不足,難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忽視組織課堂討論活動,沒有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和辨析,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學習方法不當。
任課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不足,忽視加強指導,學生也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影響自學能力提高,對教學活動產(chǎn)生不利影響。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法
為彌補教學存在的不足,落實新課改的各項要求,根據(jù)初中歷史教學內容,可以采取以下創(chuàng)新方法。
(一)利用角色扮演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歷史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任課老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因此,教學中要善于利用角色扮演法,根據(jù)課本內容為學生分配相應的角色,自編歷史話劇。然后將教學情境搬入課堂,在課堂上再現(xiàn)歷史史實,調動學生興趣。例如,《美國南北戰(zhàn)爭》這節(jié)內容學習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不同的學習小組,一組為北方資產(chǎn)階級,另一組為南方種植園奴隸主。讓每個小組成員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場,就“關稅、原材料、勞動力、市場”等問題進行辯論,闡述自己的觀點,尋找相應的支撐材料,然后開展激烈的課堂討論。通過角色扮演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當時的情況,深化對課文內容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效果提升。
(二)利用問題情境法,拓展學生思維。
重視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有效學習歷史知識,落實新課改的要求。例如,陳勝、吳廣起義學習之后,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假如沒有大雨,他們會發(fā)動起義嗎?導致這次起義爆發(fā)的根源是什么?又如,假如沒有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中英之間會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嗎?其歷史根源在哪里?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積極思考,拓展思維深度和廣度,加深對歷史史實、成因、影響等問題的認識。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提升,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三)重視教學的辨析,優(yōu)化課堂教學。
重視課堂辨析,符合新課改對學生歷史素養(yǎng)提升的要求,并推動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例如,“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學習時,有學生結合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到的“我無法接受美國成為二等國家”的表述,提出疑問:是不是“一超多強”的格局發(fā)生變化。然后讓師生進行辨析,對中國、日本、俄羅斯、歐盟等的綜合實力、世界大格局的基本情況進行辨析,讓學生明白雖然“多強”崛起,但世界格局在短時間內不會發(fā)生太大的變化。從而打消學生疑慮,讓學生感受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與開放性,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四)改進學習的方法,提升自學能力。
任課老師要加強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把握“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意義”五個要素,明白“原因、經(jīng)過、結果”三個要點。并在學習中善于把握這些內容,改進學習方法,有效提升自學能力,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應該落實新課改的各項要求,結合教學內容推動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進而讓學生有效融入學習活動,深化對歷史知識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
參考文獻:
[1]楊碧金.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的探究[J].華夏教師,2015,(11).
[2]陳加業(y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優(yōu)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7).
[3]寧躍云.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教學[J].文學教育,2010,(9).
作者:徐濟銳 單位:江西省九江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