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技術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屬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人的發(fā)展影響比較大,同時對學習選擇、職業(yè)規(guī)劃具有決定影響。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為日常生活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必須完善心理健康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合理引入心理咨詢技術,可以通過交流溝通方式完成人際互動,順利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務,所以必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心理咨詢技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
在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過程中,相應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人才競爭日益激烈。針對大學生群體來說,學習與就業(yè)壓力比較大,在學校需要面對學習與生活問題,在畢業(yè)后需要面對擇業(yè)就業(yè)問題。隨著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大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變也相應改變,所以必須注重大學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進大學生群體成才成長,形成健全人格。按照大學生思政教育意見可知,通過開展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合理配置心理教育師,以此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隨著意見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要求高校必須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然而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暴露出較多問題。從本質上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局限于理論知識講解,還應當引導學生認識心理知識對自身發(fā)展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傳授心理健康知識,課下聯(lián)合心理咨詢技術,確保學生可以正確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此外,現(xiàn)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還體現(xiàn)在較強的心理素質,注重創(chuàng)新和改進當前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確保其能夠具備健全的人格,有效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全面加強大學生群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從主觀角度分析,大學屬于教育體系的尾章,與中小學教育及成人教育截然不同,大學生群體具備鮮明特征。首先表現(xiàn)在獨立性,大學生群體脫離家庭進入到集體生活環(huán)境中,當獨立個體進入集體生活時,或多或少都會出現(xiàn)不適應問題,主要源于心理矛盾與生活習慣,從而導致大學生心理存在過渡性,由青春期過渡到成熟期。通過年齡結構可知,當代大學生多為“90后”、“00后”,該群體具備特殊社會屬性,即“獨生子女”。由于受到家庭環(huán)境影響,該類群體不僅具備個性、脆弱特點,也表現(xiàn)出消極、依賴、孤獨和責任心不足等問題,該類問題會影響群體學習成績和人際交往,還會對學生心理發(fā)育造成需要。高校中頻繁發(fā)生的傷害事件、自殘與自殺等嚴重危害生命的行為,多數(shù)由于學生的不健康心理所致,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jīng)成為高校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客觀角度看,高校不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多數(shù)學校缺乏專業(yè)的心理教育教師,所以高校心理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非常大。由于受到管理因素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存在較多問題,需要得到教育界廣泛關注。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認識不足
在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不僅包含基礎學科與專業(yè)課程學習,還包含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高校卻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盡管在初高中階段就開展心理教育課程,然而學校領導不注重心理教育的價值,從而導致教學形式與方法比較落后,未形成系統(tǒng)性教學理念,也無法滿足心理健康教學的需求,不能解決學生所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在現(xiàn)代教育體制中,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多,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卻不完善。通過具體調查可知,高校所采用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比較單一,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點,從而無法通過心理教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在于降低學生不安全事件率,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然而當前對于大學生群體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過度關注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發(fā)生惡性事件之后才注重強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由于存在此種問題,大學生也不太關注心理狀態(tài),極易導致心理壓抑和扭曲,從而引發(fā)刑事案件。比如天津某大學生由于多門考試成績不合格,殘忍殺害親生父親和奶奶;西安某學生由于手機被老師沒收,從而殺害老師。諸如此類的案件非常多,說明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中缺位。
2.心理教育范圍狹窄,無法發(fā)揮教育價值
在大學教學階段,多數(shù)高校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納入到重點考核課程中,學生必須系統(tǒng)學習思想政治知識,并且通過考試方式考核知識情況。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卻存在“重障礙咨詢、輕發(fā)展咨詢”現(xiàn)象,大學生認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多為存在人格失常、心理障礙的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范圍與對象,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影響非常大。因此高校必須按照實際教學情況,深入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優(yōu)化設計教學內(nèi)容,以此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力度。通過改變教學內(nèi)容與方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避免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
3.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單一
現(xiàn)階段,多數(shù)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多依賴于傳統(tǒng)課堂式教學方式,整個教學過程的互動性不強,從而導致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興趣度不足。此外,多數(shù)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所設定的教學內(nèi)容和理論依據(jù)不足沒直接照搬國外教學模式,從而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須研究新型教學模式與方法,以此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建立師生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咨詢模式。
4.心理健康教育隊伍薄弱
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缺乏專業(yè)的教育團隊,輔導員與思政教育人員的專業(yè)性不足,從而導致整個培訓過程不正規(guī),無法準確掌握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狀態(tài)與發(fā)展規(guī)律,也沒有正確分析學生的家庭背景與性格特點,缺乏針對性。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能力不足,從而導致心理教育嚴重傾向于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通過分析教育內(nèi)容可知,德育關注問題在于人生觀,使學生能夠受到高尚道德熏陶,養(yǎng)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所關注的問題主要是個體發(fā)展問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全面處理人們成長過程中的適應性問題,以此促進全面發(fā)展。
二、心理咨詢技術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心理咨詢技術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交流溝通活動,同時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幫助與勸導服務,通過應用心理咨詢技術,可以使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及時彌補心理缺陷。心理咨詢技術包括傾聽、提問、表達、觀察與共情等技術。在心理咨詢期間,不同技術內(nèi)容相互獨立,可以按照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技術,以此確保學生可以敞開心扉,確保整個心理咨詢工作的順利開展。心理咨詢技術要求交流雙方處于平等地位,建立和諧的溝通關系,這樣才可以確保心理咨詢過程的順利性。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心理咨詢技術可以建立平等關系,傳達全新的思維模式,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與情感動態(tài)。
1.以積極關注奠定教育前提
積極關注主要是有選擇地關注大學生的閃光點,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積極因素,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積極關注包含尊重與真誠內(nèi)容:第一,尊重。在積極關注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時,首先應當尊重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包容。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必須建立自由表達平臺。比如在開展大學生戀愛關系教育時,可引導學生劃分為若干組,通過心理劇形式列舉常見的戀愛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教學進程。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積極因素,并做好教育引導。學生可以通過心理劇表演方式進行討論。通過此種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度,使其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感悟,從而完善自身心態(tài)。第二,真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表達真實自我,這樣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充分表達出自身想法,并且由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認識自我。
2.以傾聽與詢問提升教學水平
第一,傾聽。心理教育教師應當通過語言和行為方式傳達信息,表示自己對學生的敘述感興趣,表達出接納和理解意思。教學過程的傾聽多為提問方式,教師比較關注講解,卻沒有意識到傾聽的作用。心理教育中的傾聽并非只是用耳朵聽,更是要求教師用心傾聽,確保教師可以理解學生觀點,明確學生的心理訴求,以此制定有效的授課內(nèi)容與方法,使學生可以充分信任教師,鼓勵學生開放自我。第二,詢問。在心理咨詢中常常會出現(xiàn)詢問方式,包括開放式與封閉式。通過封閉式詢問,可以使教師確定陳述內(nèi)容;開放式詢問可以幫助教師了解詳細情況。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詢問方式了解學生思想,以此確保教育的針對性。多數(shù)教師多應用封閉式詢問方式,需要學生直接回答問題。然而此種詢問方式會降低課堂參與度,影響學生的主體角色,還會使教師無法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不能做出詳細的教育內(nèi)容。所以教師應當按照具體問題采用適宜的詢問方式,逐步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采用獨特思維探索和歸納問題,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全面提升實踐應用能力。
3.以反應技術保障教學過程順利第一,內(nèi)容反應技術
內(nèi)容反應是教師整理重點內(nèi)容后,再反饋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問答方式,確保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我,評估和探索個人情況,深度掌握隱含情緒與信息。當學生出現(xiàn)思想混淆問題時,教師可以及時聚焦主體,幫助學生準確表達意見,整理疑問和困擾。在教學期間,教師整理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后,基本可以做出反應。然而多數(shù)學生在解答學生問題后,習慣性地添加自己的觀點,不注重價值中立。在教學中,教師在收到學生的疑問后,不能總想著回答問題,而是思考學生為何會提出該類問題,背后所隱藏的信息,這樣才可以應用內(nèi)容反應技術,掌握學生的思想。第二,情感反應技術。情感反應又被稱為共情技術,教師必須充分理解和遵循學生,并且和學生建立尊重、平等、信任關系。將情感反應技術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轉變學生的從屬地位,深入感悟學生的心理與情緒,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為了達到共情效果,教師必須換位思考,從學生教學出發(fā),體會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在教學期間發(fā)現(xiàn)逃課、睡覺和玩手機行為,教師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而是需要善意提醒。教師能夠充分理解學生的感受,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和技術,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度,改變自身教學模式。
4.以教師自我表露建立教育示范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僅要傳授心理健康知識,還應當具備開放認知態(tài)度,以真誠態(tài)度表達自身觀點、思想情感與經(jīng)驗,并且與學生進行交流分享。例如在課堂上可以針對“大學生擇業(yè)就業(yè)觀”主題展開討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闡述觀點,圍繞主題表達出自身意見,注重總結問題焦點,以此確保交流溝通的有效性。在教學期間,教師應當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轉變學生的認知與態(tài)度,可以將自身掌握的心理知識應用到課堂中,使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5.以團體心理咨詢營造教學氛圍
團體咨詢主要是在團體情境下開展,利用人際交往作用,確保個體可以正確認識自我、審視自我和接納自我,調整人際關系,以新態(tài)度和新行為建立適應行為。在教學期間,必須通過團體活動營造教學氛圍,以此提升學生的體驗度,改變行為和態(tài)度。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展團體活動之前,必須按照學生心理與教育內(nèi)容,合理設計教學話題。團體活動結束后,注重把控教學環(huán)節(jié),注重團體活動內(nèi)容和教學內(nèi)容的銜接度,確保學生可以深入討論心理問題,總結和補充討論結果。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在團體活動中的體驗和感悟,以此提升活動的可接受度。通過團體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滿足各項需求。
6.以校園文化活動鞏固教育效果
為了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校還應當定期開展文化活動。通過文化活動可以幫助教師逐步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定期在校園內(nèi)部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可以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力度,確保學生在文化活動中可以放松身心,實現(xiàn)身體和心理的同步發(fā)展。文化活動可以通過多樣化方式開展,有助于建立積極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大學生長期處于積極環(huán)境下,可以不斷改善心理缺陷,加強心理素質。同時,高校也可以鼓勵學生組建心理社團,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辯論會、心理健康演講會等,全面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在日常文化活動中,社團組織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手抄報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方式,及時向其他學生分享心理學知識,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通過大量實踐可以看出,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情緒,更能夠起到思想熏陶作用。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還可以開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實際可以有效適應社會新事物,增長見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應用心理咨詢技術,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踐行教學模式,評估教育教學效果,包括觀察和激勵教學課堂、調查學生到課率等。通過教育教學結果可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確保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與生活難題,正確認識自我。通過長期摸索實踐發(fā)現(xiàn),將心理咨詢技術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俞靜.高職院校課程本位教學圈模式構建研究——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例[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1):51-54.
[2]徐菁,李曉路,蘇清元,張哲豪.大學生互聯(lián)網(wǎng)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延安大學化工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23(16):88-90.
[3]周靜怡.當代視覺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J].大眾文藝,2020,15(08):216-217.
[4]薛曼曼.沙盤游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分析——以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J].智庫時代,2020,22(12):133-134.
作者:楊春燕 單位:宿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