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歷史教學思考論文(10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史料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課堂教學因素。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廣泛應用史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史料教學 初中歷史 教學應用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使得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發(fā)生很大的變化。無論是從課堂教學內容,還是課堂教學形式,都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無論怎么變化,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都十分突出。
一、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所謂史料,指的是可以據以為研究或討論歷史根據的東西。史料是研究歷史的寶貴財富,各種各樣的史料如典籍、圖表、碑文、口述等都是幫助還原歷史的重要工具,因此,史料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史料的充分運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讓學生熱愛歷史。而史料的充分應用能夠為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很大的幫助。如教師在進行洋務運動這節(jié)課程的講解時,通過對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等人的個人資料進行全方位的梳理和補充,并通過幻燈片等方式把江南制造總局、京師同文館等史料還原出來,直觀地把洋務運動中的一些歷史背景展示出來,有效地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對相關內容的認識。
(二)史料的充分運用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可操作性。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史料的補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實際操作。教師結合各種史料可以擴大教學內容的涵蓋面,使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不感到枯燥。如教師在講授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史相關內容時,教師除了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外,也可以補充對于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老戰(zhàn)士的口述史料,并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各種有關抗戰(zhàn)戰(zhàn)爭題材的影片或者紀錄片搬到課堂。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補充,使其對抗日戰(zhàn)爭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操作更靈活,無論對于學習好的學生來說,還是對學習一般的學生來講,這些內容都能滿足他們學習的需求,從而使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不斷提升。
二、如何將史料更好地應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
(一)細分史料類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地使用各種類別的史料。所謂史料分類,一般指的是口述史料、文獻史料和實物史料。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有針對性地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對史料進行利用。如課堂教學內容比較輕快活潑,相關圖文比較多,教師應該多增加一些文獻史料,幫助學生全方位地學習。如教師在講授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相關知識點時,可以適當地增加如科學知識的文獻史料,讓學生更全面地學習。而對于抗日戰(zhàn)爭、朝鮮戰(zhàn)爭等內容的講解,文獻史料和口述史料的增加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真正了解相關內容。而對于現(xiàn)代史方面的講解,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結合一些實物史料,課堂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多媒體教學工具來準備史料。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惠及每一門課程,歷史也不例外。初中歷史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信息化的教學工具進行史料準備。一是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整合史料內容,使史料更全面豐富,更好地服務初中歷史課堂。二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制作各種圖文、音視頻效果的史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直觀地感受到史料的魅力,更愿意利用史料對歷史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
(三)重視教學反饋機制。初中歷史教師在將史料引入課堂教學時要重視課堂教學反饋,因為教學反饋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了解史料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否合適,是否能夠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效果。所謂教學反饋,一是要結合教學測驗等形式進行總結。二是要對學生進行不定期的溝通交流,讓學生真正表述自己對于史料運用的體會。
(四)要善于把握史料運用的“度”。所謂史料運用的“度”,指的是教師不能以增加史料就是增強教學為出發(fā)點進行。有的課堂設置已經比較充分,過多使用史料反而使課堂教學過于臃腫,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語
初中歷史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對于促進學生歷史知識的積累和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運用史料,讓史料成為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相關知識的一個重要利器,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及歷史知識領悟力能力的提高,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開展得更好。
參考文獻:
[1]湯瀅.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運用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7.
[2]王婭.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史料教學法培養(yǎng)歷史思維的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2.
[3]任藝霞.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探索與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4,16.
作者:朱茜茜 單位: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
第二篇: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教學探索
【摘要】在中學推廣的創(chuàng)新教育中,每個學科的教育方式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板塊。而這其中的歷史學科由于其特殊的知識架構、結構體系和教育作用,使得它在培養(yǎng)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個性品質等許多方面起到了突出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 探索 創(chuàng)新
引言
中學的歷史教師首先自身應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思維,雖然歷史學科已經具備了多種益于學生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的因素,但是鑒于其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創(chuàng)新教育不能夠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受到重視。所以說傳授知識、訓練學生應試技能成為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同時陳舊的教學設備和落后的教學觀念都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教學新形勢下,初中歷史教學怎樣實現(xiàn)從傳授知識教學轉變成創(chuàng)造教學成為中學歷史教育者要深刻討論的問題。
一、創(chuàng)新性教學的展開背景
傳統(tǒng)教學帶來的局限性。中學歷史教學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注重歷史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和基本技能培訓,形成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教育,老師經常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作被動的接受者,建立學生學習的獨立地位無法順利進行,更不用說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了。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被認可的中學歷史教師,專業(yè)內容必須能夠隨時了解和掌握,還有歷史的發(fā)展和變化,駕馭更高水平的教材,而不是按教材照本宣科。在過去十年中,對歷史的高度有效的研究,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從歷史上看到最新研究趨勢的重要歷史現(xiàn)象,正確應用于教學歷史。這種認定知識是不變的真理所產生的知識、書籍的迷信者,以迷信權威和固定的觀念看問題,舊的經驗在處理新的問題會阻礙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一個好的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有學術動態(tài)跟蹤歷史和學術研究。這同時也是實施優(yōu)質教育,不斷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培養(yǎng)其全面發(fā)展能力的前提和保證。
二、學科特點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
學校要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在當代中學生歷史知識的學校過程中展現(xiàn)出很多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其中最突出的有兩個方面:1.重歷史外表而輕本質。由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增長,各種電子媒體已經非常流行,大大增加了學生理解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事物的能力。在進入中學學習之前,學生主要通過歷史影視的各種各樣來了解歷史知識。但由于學生的識別力和判斷力受到限制,造成他們不能確定哪些屬于歷史的真正事實,即“再創(chuàng)造”藝術家導致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中缺乏嚴肅的歷史認識。學習只重視歷史現(xiàn)象的外表,只對生動、視覺和敘事的歷史知識有濃厚的興趣,而對歷史背景的分析很容易感到無聊,對歷史知識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掌握非常困難。2.重記憶而輕理解運用。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很少能意識到歷史知識也可以通過理解和運用來掌握知識,他們不太關注相似的歷史的認識歸納方法,不將已知的方法應用于認知相似的歷史事實中,缺乏有效的方法來學習和掌握知識,陷入死記硬背的怪圈。歷史中的人物、時間、地點和歷史事件名稱等一系列基礎知識需要學生牢牢記住,但更多情況下我們應該考慮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感情認知和價值觀,怎樣加強訓練學生學習歷史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的自我思考能力,引導他們學會掌握的基本知識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在歷史知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具有一定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中學習,擴大思想空間來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掌握歷史知識的學習方法,學習分析歷史現(xiàn)象,最終學習歷史知識,分析歷史數據,歷史事件,正確解讀歷史,這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目的。
三、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的方法策略
1.角度創(chuàng)新。歷史老師對流行了很長時間的結論分析,探索結論的“角度”或“觀點”,并激勵學生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分析,不應局限于一個固定的角度或觀點,應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從不同的角度或觀點分析歷史現(xiàn)象,自然會得到不止一個歷史結論,然后幫助學生評估、完善結論。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創(chuàng)新型人才,往往思維不局限于現(xiàn)有結論,不相信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不屈從權威專家、學者。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適當對學生引導,并對某些教學傳統(tǒng)的固定結論分析探索,看它根據原則或理論推理,是否嚴謹、是否完美、是否“普遍”。專題討論,教師的作用表現(xiàn)在指導學生辯論。在廣泛征詢學生的意見的基礎上,教師確定一個爭論話題會引起學生矛盾點并產生爭鳴。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鼓勵學生勇于質疑,不斷發(fā)問,不斷沉淀自己的歷史知識,對其從表象到內里產生深刻的認知。
四、結論
加大力度來培養(yǎng)中學生在歷史學科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中學歷史教學不再沉悶而變得活躍起來,這種教學方式相比于目前中學歷史教學的窘迫,無疑是一劑良藥。然而,要想最終全面落實中學歷史的創(chuàng)新性教育,最大力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則是一個長期并且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所有的中學歷史教育者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大家共同努力正確讓歷史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路越走越遠,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越來越寬。
參考文獻:
[1]張?zhí)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之我見——立足根本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J].課外閱讀:中下,2012(2).
[2]羅金花.培養(yǎng)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民族地區(qū)新課標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淺議[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2(16).
作者:鄭勇 單位:四川省宜賓市宜賓縣私立宜賓育才學校
第三篇:初中歷史教學中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影響
[摘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使用好交互式電子白板,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 交互式 電子白板 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交互式電子白板進入課堂,促進了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影響。
一、恰當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若教師只是依賴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來組織課堂,學生將不會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因為歷史課本對人物和事件的介紹特別簡單,沒有詳細資料的交代。同時初中生身心發(fā)展還未完全成熟,很難做到整堂課注意力集中。而電子白板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幫助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且不談圖庫中豐富多彩的圖片和神奇有趣的多媒體樣式,也不必說白板中形式多樣的填充效果及神通廣大的鏈接功能,單是最簡單的交互工具,就讓學生產生無限的興趣和好奇。聚光燈突出重點,魔術筆隨寫即消,幕布將重點遮蓋,筆能隨意變換顏色與粗細,可對不同內容做不同的標記……學生可以在白板上寫、畫、講、演,其他學生糾錯、批注,課堂教學愉快生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被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學生的知識空間在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提高。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歷史課堂上愉快地學習并掌握知識;教師也因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興趣而更積極主動地完善自身的教學活動,師生關系融洽,身心愉悅。
二、恰當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增強學生特定的情境體驗
歷史學科曾被人誤認為是一門靠背誦的“死讀書”的學科。不少歷史課堂,關注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對歷史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學科考試成績的評價,而鮮有人關注學生對歷史事件的體驗感和認同感。上課時,教師與學生都是學習內容的“旁觀者”。比如學習《血腥的資本積累》一課中“罪惡的‘三角貿易’”時,師生共同分析出“三角貿易”的背景、路線、影響及作用等,然后學生記憶所謂的歷史結論。因為學生缺少特定的情境體驗,沒有認同感,記憶效果可想而知。而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同樣以“罪惡的‘三角貿易’”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教學黑奴貿易產生的原因時,教師可以播放《罪惡的“三角貿易”》視頻素材,變無聲為有聲,化抽象為具體,黑奴的慘狀讓學生感到恐怖,路線也非常直觀地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因為三角貿易的路線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所以在看過視頻后,教師可以借助“頁面記錄”中的“播放”功能,讓學生憑借記憶在“三角貿易”示意圖上標注路線并播放給其他學生觀看。視頻原本就已經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渲染了歷史教學的氛圍。教師趁熱打鐵要求標注的線路圖播放時更是顯得直觀動感,而且可以讓多位學生在白板上演示。學生參與勁頭足,體驗感強,學習和記憶效果自然就好。
三、恰當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tǒng)歷史課堂教學手段太過簡單,學生大多是“聽眾”,能擔當“演說家”的寥寥無幾,課堂的參與率低,教學效果不佳。后來使用PPT,有聲有色,但都是教師預設好的,不得做修改,否則就會打亂教師設定的教學過程,所以學生其實還是“被動學習者”?,F(xiàn)在白板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為一體,更重要的是,白板的交互功能給學生提供了到講臺前練習、展示等機會,學生可以自由地在白板上書寫與圖畫,在電子文檔上標注,對畫面進行講解……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動學習者”。比如教學美國經濟的發(fā)展、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fā)展這三部分內容。在新授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的投影、視頻的播放,將課本內容相應地拓展,讓學生了解這些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相關內容。等本單元學習結束后,教師又設計了表格,利用白板的幕布及添加單元格陰影或者是動畫中的淡入、淡出等功能,讓學生去比較各自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概況、結果、產生的影響及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啟示,然后逐個地淡入或點去單元格陰影。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復習并比較了這三部分內容,又可以對學生進行反復的訓練,使學生將重點知識掌握到位并印象深刻,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四、恰當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情感
學習歷史知識不是歷史學科的唯一目標,更不是最終目標。因為歷史是一門含蓄的導向型的學科,學習歷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幫助人們提高思想境界和認識社會現(xiàn)實的能力,提升個體的人文素養(yǎng)。所以歷史教學中思想教育僅憑教師的語言描述很難觸動學生的靈魂,使之產生情感共鳴。直觀生動、富有感染力的電子白板能為學生營造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比如在教學《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時,教師穿插《南方講話》和《鄧小平》中的部分剪輯視頻,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讓他們接受思想的熏陶。教師還將改革開放前后人們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用圖片的形式進行比較,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作者:張軍 單位:江蘇如東縣岔河中學
第四篇:初中歷史教學設計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更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效果和能力,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該模式可以很好的實踐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所倡導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理念。本文嘗試通過具體的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初中歷史教學設計和應用案例等實踐,初步探討“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的發(fā)展趨勢和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翻轉課堂;初中歷史;教學設計;實踐探究
一、“翻轉課堂”的基本內涵
近年來,自美國興起“翻轉課堂(TheFlippedClassroom)”引起國內廣泛關注,已有多地中小學在各學科中嘗試實踐翻轉課堂模式。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究竟是什么?簡單說就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我們可以通過圖示來具體理解。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新知識,教師的角色是知識傳播者,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復習,以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并將其遷移到其他相關情景之中;而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中,這個學習流程發(fā)生了翻轉,學生們在家中按自己的步調觀看教學課件,并通過在線方式與同伴及教師進行交流,然后帶著問題在課堂上參與討論,合作學習,教師起引導輔助的作用??偟膩碚f,翻轉課堂是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它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含義上有所重疊,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胺D課堂”形式上是一種教學操作流程的變更;從本質上講是自主學習與問題解決結合的一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是翻轉課堂學習模式的兩個關鍵的組成部分,下圖是翻轉課堂的理論框架:通過上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翻轉課堂中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教學課件和視頻,并利用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交流支持,翻轉課堂還為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等各種活動學習提供機會,而且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共同影響著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環(huán)境,使得學生們在課堂外能夠自主學習,在課堂內能夠協(xié)作學習。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利用豐富的現(xiàn)代化信息化資源,讓學生逐漸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隨著翻轉課堂的推進,將有利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對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初中歷史教學設計和實踐
1.初中歷史教學翻轉課堂實驗的實施現(xiàn)狀。目前,翻轉課堂在美國等國外的很多學校受到歡迎,但在中國卻剛剛興起,以重慶聚奎中學和北京、南京等地學校為代表。從研究現(xiàn)狀來看,翻轉課堂文章相對較少,不成體系,大都停留在理論階段,實踐層面研究較少??梢娫谖覈芯糠D課堂的還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廣泛的實施。同時在各教學網站和微課網站上出現(xiàn)的和翻轉課堂有關的學科主要為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文科涉及較少,初中歷史學科就更少。通過網上查詢發(fā)現(xiàn),一些教學網站和微課網站上有少量初中歷史的微課視頻,但數量少、比較零散,沒有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的初中歷史翻轉課堂的內容,更沒有獨立的歷史微課網站支撐翻轉課堂的實施。
2.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初中歷史教學設計案例。課題:川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7課《中國古代的科技巨著》學生:初一(12)班,人數共48人,分為8個學習小組。2011版課標要求: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科技著作,了解明代科技成就及影響。學習目標:表格歸納《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的基本內容。課堂上與老師、同學互動,進一步了解《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的內容,思考這些巨著對社會的價值和影響。講述李時珍和宋應星的故事,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激勵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翻轉設計:教師課前準備教學資源(微課視頻、參考書籍、相關專題學習網站推薦)其中微課制作是核心內容,上傳到網站供學生課前學習。結合本校的小組合作特色,布置學生小組任務:根據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自制《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的自主學習任務單,準備課堂交流的內容。了解《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和《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的簡歷和小故事,課堂講述并總結他們有什么樣的品質幫助他們的成功。課堂討論《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的社會價值。教學實踐:由于實際情況,本校大多數學生無法在家完成課前視頻學習部分,改為教師組織在學校電子閱覽室學習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完成自主學習。翻轉課堂實踐情況如下:(1)自主學習匯報:每一個學習小組提供一份自制表格進行展示,其他組的同學就表格形式和內容進行點評,教師引導評價。從中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是設計的表格項目不完整和對這兩部著作的主要內容描述或是不簡潔或是概括不全。討論后每個同學對自己設計的表格加以修改完善。(2)故事講述評比。分為講述組和評價組。講述組通過課前準備,講述了李時珍開棺救人、親自嘗試曼陀羅花毒性等故事。評價組根據講述人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3)課堂討論《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的社會價值,每組都舉出了具體的實例證明。其中較有特色的是一組帶來了山藥等《本草綱目》中提到的藥材與書中描述相印證;五組拍攝了彈棉花的傳統(tǒng)工藝照片與《天工開物》中的插圖作對比。由于學生準備充分,參與度高,課堂氣氛活躍。
3.來自調查問卷的反饋。課后教師向全班48名同學發(fā)放了調查問卷,就學生對翻轉課堂的了解、課前學習資源完成、翻轉課堂的成效與不足等進行調查,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的態(tài)度、接受程度以及相關意見。調查顯示,學生中大多數之前不了解翻轉課堂,但通過本課學習,愿意以翻轉課堂方式學習的達到78%以上。82%的學生認為該模式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同學、老師的交流增多,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在“課前是否能完成學習老師提供的教學資源”一項中,62%的學生表示如果沒有老師組織到學校電子閱覽室學習,則無法完成。原因有語數外作業(yè)過多,放學回家時間太晚,家里無法上網,自覺性不強等。還有個別同學指出課堂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或展示中,有的同學沒有積極參與,濫竽充數,懶散的態(tài)度影響了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
三、實踐“翻轉”后的總結與思考
翻轉課堂利用信息技術把簡單的記憶、理解、運用放在課下,核心理念是“讓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學習”,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將課堂時間充分進行高層次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讓學生得到教師個性化指導,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性化課堂。翻轉課堂拓寬了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渠道,豐富了學生感知歷史體驗,使知識學習和素質教育都得到了保障。這對于實現(xiàn)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推進有巨大意義。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翻轉課堂是個性化學習的發(fā)展趨勢。筆者通過課堂實踐、案例的呈現(xiàn)與觀察及調查問卷的反饋,結合目前我國的具體教育實際,對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初中歷史教學設計和實踐情況進行了總結,認識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還有許多現(xiàn)實問題需要冷靜思考和理智面對。
1.信息技術支持問題。從教師制作教學視頻、學生在家觀看教學視頻到個性化與協(xié)作化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都需要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支持。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的學校需要給授課教師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并在制作授課錄像過程中形成流程化的范式,為后續(xù)教學視頻錄像提供經驗。對于一些缺乏硬件條件的學生,學校應該提供相應的設備支持,例如學校機房和電子閱覽室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
2.學科的適用性問題。目前,國內外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試驗的學科多為理科類課程。理科知識點明確,其學科特點便于翻轉課堂的實施。而像歷史這樣的文科課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溝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歷史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是對教師的一個重大挑戰(zhàn)。解決問題的大致思路為精心設計教學視頻,提高教學錄像的質量,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推進教學改革。
3.各學科協(xié)調問題。初中歷史教學實施翻轉課堂也需要學生在課后花費一定時間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學習任務,但在中考的升學壓力下,很多學校仍以應試教育模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在中考各學科的分數比重上,我校所在的成都市中考歷史只占20分,因此,大多數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分值比重更大的語數外學科上,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后完成歷史學科的自主學習任務?;蛟S可以考慮將一周兩節(jié)的歷史課拿出一節(jié)的時間組織學生在學校機房完成自主學習部分。
4.學生自學能力與信息素養(yǎng)問題。翻轉課堂是建立在學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上的。學生只有具備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通過教學視頻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生只有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才能在網絡中進行資源檢索,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對于自律性和意志力都還處于形成階段的初中學生,更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
5.教師專業(yè)能力問題。將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高效地應用在教學之中,教師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錄制高質量的教學視頻、與學生進行交流指導、安排學習時間、組織課堂活動。因此要加強對教師信息素質能力的培訓和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轉變觀念,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適應翻轉課堂下對教師的需求。
6.教學評價方式問題。翻轉課堂涉及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個人時間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等,以紙質筆試的傳統(tǒng)測試方式無法完全測試出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全部的學習效果,只有轉變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方式才能更好推進翻轉課堂的實施。然而評價方式的改變需要教育行政部門政策體制上的支持??傊?,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初中歷史教學雖然有諸多問題的制約,但在信息化背景的時代下,若能借助網絡平臺,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做到課前的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中學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益,進一步推進初中歷史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陳怡.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2.
[2]張金雷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3]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4]彭青紅.初中歷史翻轉課堂的現(xiàn)實構建與實踐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6,18.
[5]張志榮.翻轉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11.
作者:陳子斌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附屬第一實驗學校
第五篇:初中歷史課教學的改革
摘要:長期以來農村初中的歷史教學是教科書加粉筆,近幾年教學條件改善了,要利用好電化教學,豐富歷史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歷史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電化教學;教學改革
“電化教學”是指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合理設計教學過程,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集文字板書、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組合成一體的教學過程,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最終達到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的效果。采用電化教學可以使歷史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電化教學條件下初中歷史課教學關鍵在于課前做好準備工作,上課時利用好電化教學條件,為了提高歷史教學效果,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1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國主義熱情
課前做好歷史課有關的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的剪切工作,做好PPT特別是搞好超鏈接,上課時充分利用好電化教學設備。象七年級教材中的“秦王掃六合”秦始皇陵兵馬俑、長城、“秦漢文化”地動儀,把下載的對應的圖片、動畫及電影片段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耳聞目睹祖先的發(fā)明,就會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當講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fā)后,中華民族危急,插播對應的電影片段。講到南京大屠殺時,插播下載圖片(包括保存下來的珍貴歷史照片、幸存慰安婦對日本政府的控訴的影視片等等),學生看后會受到深刻的教育,激發(fā)他們對侵略者的憤恨,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從教育的角度上說,百聞不如一見,直觀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初中學生,直觀教學是最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教學形式。當我們講述地方歷史時,利用好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基地,課前教師用相機錄成視頻資料,在課堂上放演,要么直接帶學生參觀較近的教育基地,進行直觀教育,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深化了對學生的愛國教育。在講述《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一節(jié)時,對于“行”可以讓學生觀看不同時期的交通工具的圖片和一小段視頻,例如:古代的轎子、馬車、帆船;近代民國時期的人力車、自行車;新中國成為“自行車王國”;改革開放后摩托車、出租車、私家車大量涌現(xiàn)。通過視覺吸引,使學生對這幾個時期的交通工具的變化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從而加深了對交通工具變革的印象。
2調節(jié)好師生關系達到和諧民主
在電化教學的條件下,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贊美,少批評懲罰,對學生而言,許多時候鼓勵遠比懲罰更有效,多贊美有助于師生之間產生親和力。師生之間親和了就容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記得有這樣一位女學生,叫她上課回答問題,先答錯了,在我的誘導下才慢慢答對,我當場卻表揚了她,她以后在我的課堂上認真聽講,做筆記,上課積極發(fā)言,考試成績一躍而上??梢娰澝篮凸膭畹牧α渴菬o窮的,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教師不能帶情緒上課,帶情緒上課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師產生壞印象,容易導致部分學生與教師產生對抗情緒,不利于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如果你心里有什么不快,就要課前老師自己化解。
3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因為它比其智力因素更重要。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許多小時候表現(xiàn)聰明的人后來人生表現(xiàn)得并不是那么好,是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性格的堅毅程度等不夠,沒有在后來的生活中多下力,所以就沒能為社會作出多大的貢獻,相反小時候表現(xiàn)不很聰明的人能夠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刻苦用功,最終取得重大的成果。初中課中提到的方仲永就是例子,相反的例子有童第周、愛因斯坦等人,小時候表現(xiàn)不好,但以后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經過對比,我們得出非智力因素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更為重要。
4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手動腦
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多動,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在傳統(tǒng)教學中,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由教師操縱,導致學生缺乏自動思考問題的意識,缺乏思維活動,這樣下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被忽視了。要改革為讓學生主動提問,老師重在啟發(fā)。我們還可以由學生來主持一些歷史競賽活動,以班為單位確定一些選手,分成幾組,比賽由學生來主持,讓學生來參與,教師只起策劃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調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動了腦運用了歷史知識,運用了的知識就難于忘記,并且得到了理解。
5靈活采用一些教學技巧和方法
A、對比法:例如講解“百家爭鳴”的概況時,就拿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的主要人物代表、主張觀點進行對比教學。讓他們在對比中學習,要求學生說明不同思想容易為社會哪個階層的人群所接受,最后我要求學生列個大表,學生在列表填表的對比學習中輕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識,這樣做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B、采用編順口溜等多種記憶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歷史教學中,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才能學好,引導學生多用記憶法如:口訣記憶法、字頭記憶法、諧音記憶法、順口溜記憶法等。對于有些難記的知識也可以編成口訣。例如秦國滅六國的順序為:韓、趙、魏、楚、燕、齊。加深記憶的口訣可為:喊趙薇去演戲。這樣化繁為簡、就能很輕松地掌握一些知識點,而且也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求學生自主編順口溜,學生有興趣,既動了腦子,又記住了知識。C、巧用課堂提問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有效的教學方式,它主要是能讓學生多動腦動手動嘴,在動的過程中練就技能,提高了能力,如引發(fā)學生講話,學生要想講出一些清晰而生動的觀點,學生就要想象、思考,在腦袋里還要條理化,如果學生回答的問題是正確的,即得到老師的表揚,那么學生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課堂就變成學生主動進取、施展才華、走向成功學習之路的場所。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地進行縱橫聯(lián)系,一步一步拓展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在思維中把握事物的本質,長期這樣誘導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提問把學生引到歷史教學中來,師生在歷史課堂上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全心參與教學,動了腦子,教學效果大大提高。課堂提問的優(yōu)劣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可以說歷史教學中的如何提問是一個技巧,掌握了這個技巧,就在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歷史教學的目標??傊虒W方法是多樣的,教師在教學中尊重黨的歷史教學方針,不斷探索適合當地的現(xiàn)實情況的教學方法來、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2:56-58.
[2]《中學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6-1.
作者:符建斌 單位:湖南省衡山縣江東中學
第六篇:初中歷史體驗式教學探索
【內容摘要】體驗式教學就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或者說,通過能使學習者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地傳授知識。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
【關鍵詞】初中歷史 體驗式教學 研究
1.初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越來越被老師和家長所重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出現(xiàn)給了老師們很多選擇。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主要以講授書本內容為主,老師擔當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的角色。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全部都是來自于書本,來自于具體的歷史常識。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十分被動,只有靠被動的學習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歷史這門課的學習。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比較強,對書本內容的記憶也印象深刻,在短期內有利于歷史成績的提高。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太局限于書本學生對歷史的學多只來自書本和老師,從長遠的角度看不利于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同時也違背了我們國家素質教育的理念。這便是我們初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
2.體驗式教學概況
體驗式教學主要是指教室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模式和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自覺融入到學習中來,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變單調的課堂為多彩的課堂,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而不再是老師一味的傳授知識??傊?,體驗式教學就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或者說,通過能使學習者完完全全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地傳授知識。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體驗式學習也會給學生帶來新的感覺、新的刺激,從而加深學習者的記憶和理解。因此筆者認為,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式教學的方法來讓學生自覺學習。
3.初中歷史體驗式教學應用情況
隨著素質理念的提出,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將來全國各大中小學都將會普及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模式也越來越受到大家所重視。近年來,比較熱門的教學模式其中便有體驗式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以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深受廣大師生好評。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認知,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認知力。就初中歷史教學而言,體驗式教學處于起步階段。各個中學體驗式教學模式普及率不高,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和老師還是依舊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的興趣。更多的學校仍然是按部就班的開展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方法只在少部分學校開展,其效果正在逐步展現(xiàn)。就體驗式教學的前景而言,其前景應該是光明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初中歷史這門的課的熱愛,聯(lián)系歷史教學實際來說,體驗式教學模式也是極為重要的,學生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來對整個歷史進行認知,這是遠遠不夠的。
4.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
4.1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作為初中歷史課的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觀念,不再是一個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的形象為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應該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進行,老師應當會轉變?yōu)橐粋€“引路人”的形象,老師應當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去學習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只有轉變了原來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才能在課堂上推廣體驗式教學,這個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只有將課本中的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促進歷史學習成績的提升。
4.2設置真實歷史情景引人入勝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在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時,應當充分準備,合理的去設置歷史情景。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歷史視頻、歷史圖片,有機會的時候也可以向學生展現(xiàn)歷史資料,盡可能的還原歷史,營造一個充滿歷史氣息的情境。通過體驗教學這個方式,讓學生真正的走近歷史中來,要學生正視歷史,真正的去了解過去所發(fā)生的,而不僅僅局限于我們的書本,不僅局限于老師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設置真實的歷史情景,可以通過體驗式教學這種模式將學生真正吸引到歷史中來,讓其引人入勝,讓學生真正的發(fā)現(xiàn)歷史的其妙。通過真實的情景來進行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歷史背景,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影視文化產業(yè)也出現(xiàn)了空前的發(fā)展,但是隨之而來卻是許多扭曲真正歷史的影視作品,使影視市場魚龍混雜難以辨別。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去了解歷史去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去明辨歷史,去偽存真。讓學生在歷史情境中去感悟歷史所給予我們的東西。
4.3將實踐與歷史教學法相結合
將初中歷史與實踐結合起來,有利于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性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的歷史故事,促進學生感受歷史對當代人生活的影響。讓學生脫離書本,從實踐的實際中,生活中去感悟歷史,去增加自己對于歷史的認知。老師鼓勵學生去做實踐記錄,將自己學到的東西用來整理記錄,回到課堂上與同學一起分享。通過實踐經驗來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同時,也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完成了體驗式教學的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尹琦玲.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2:145.
[2]鄒新元.試析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4,04:47.
[3]牟加陽.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實踐探索及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2016,07:63-64.
作者:夏兆梅 單位: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
第七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
摘要人們在迅速發(fā)展的社會潮流中受到的誘惑越來越多,很多人為了追逐名利、錢財而拋棄了自身的道德觀念,甚至不擇手段,只為達成自己的目標。初中歷史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歷史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特別是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本文就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社會責任感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誘惑越來越多,不少人為追逐名利而不顧自身的社會責任,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健康發(fā)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初中生作為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希望,其道德素質直接與未來發(fā)展水平掛鉤,但初中生的道德意識還很薄弱,未能樹立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歷史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與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息息相關,因此做好初中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工作要從初中歷史課堂著手。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法進行研究:
一、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歷史責任感與自我的關系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首先要引起學生對歷史責任感的注意,通過將歷史責任感與學生自身關系聯(lián)系起來,提升學生對歷史責任感的重視度。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如果用形式化、簡單化的課本內容陳述方式則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要注意課堂設計的技巧。要能啟發(fā)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歷史脈絡,對歷史總體發(fā)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要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剖析。學生通過深層次的思考,就能揭示教材中隱含的知識點及其與相關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教師要讓學生能自己體會到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及歷史責任感與自身的價值關系。例如,在講解初中歷史人教版“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這一章節(jié),學生通過學習可以知道我國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老百姓功不可沒,教師可以就此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如果沒有軍民團結一致,共同御敵,那么戰(zhàn)爭就難以取得勝利。結合現(xiàn)在社會,如果如今所有人都只想著自己,社會如何進步,沒有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如何達到社會經濟水平的全面提升?通過對比與聯(lián)系,提升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切身體會到社會責任感對個人的重要性。
二、運用歷史事件激勵學生產生社會責任感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適應現(xiàn)代化教育的需要,也要對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進行改革,要多角度、多維度地擴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對知識掌握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同時這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綜合知識、對知識點進行比較抽象概括的具體化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歷史事件進行講解,從而激勵學生產生強烈社會責任感,將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涉及的其他內容多角度地進行分析、剖析,讓學生能全面了解到歷史事件,深入分析其中的規(guī)律,進而結合現(xiàn)實生活由心生起社會責任感。例如,在講解初中歷史人教版“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這一章節(jié),這一章節(jié)中描述了我國人民飽受欺凌與壓榨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日本侵華軍隊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殺”中,殺害了我國三十多萬同胞。但在這最動蕩的年代,中國人民沒有屈服,為了自己的國家奮起反抗,戰(zhàn)斗從沒間斷過,無數的革命同志前赴后繼,誓死捍衛(wèi)國家。正因為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用自己的熱血揮灑出了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教師通過講述歷史事件讓學生深刻感受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人民的社會責任,透過事件看本質,看到歷史中光輝的人格力量,從而激勵自身樹立社會責任意識。
三、開展歷史性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
當下社會要求理論結合實踐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要想學生能深切地體會到社會責任感,光靠理論教學還不夠,還要讓學生結合社會實踐深刻體會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只有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他們才能感受到社會責任感的本質,才能在為社會奉獻后產生愉悅,內心才會充滿正能量。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只局限于教材課本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歷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文化水平,在課堂上,除了講授課本上的內容,還要告訴學生一些其他的歷史知識。這能擴寬學生眼界,對學生將分散的歷史事件聯(lián)系起來也有很大幫助,還能增加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在課后,學生也可以自行去博物館、圖書館、革命先烈紀念碑等地方了解詳細的歷史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開展歷史性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組織學生去養(yǎng)老院看望、幫助鰥寡孤獨的老人,去退役軍人家里慰問,去打掃烈士園林。學生在經歷了這些后,能由衷地感受到自身的責任,明白自己身為社會的一員應該怎么做,做什么是有意義的。同時,學生可以從中學習歷史英雄的作風,以英雄為榜樣,在心中樹立為國為民的遠大志向。綜上所述,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研究首先要在學生心中樹立社會責任意識,教師可在課堂上將社會責任感與學生自身聯(lián)系起來,引起學生注意。其次,要激發(fā)學生心中的社會責任感,通過講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讓學生深入到歷史事件中,看透事件,發(fā)掘英雄人物的光輝人格。最后,要在課后多實踐,從實踐活動中感悟社會責任感帶來的影響。
作者:唐蘭鳳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實驗學校
第八篇: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分析
摘要:本文就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依據、原則以及當前存在的缺陷等方面進行了綜述,對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改進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為我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教育
一直以來,我國致力于推廣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各個學校也相繼加快應試教育的改革。為切實讓我國教育整體上一個層次,只有在教學制度上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作為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歷史課程的改革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歷史是一面鏡子,絕不能忘記歷史。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其顯然已經跟不上節(jié)奏。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已經激發(fā)不了新一代學生的激情和潛能。如何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歷史,從枯燥乏味的課堂向有吸引力的課堂的轉變是當下教學模式的一個改革方向。探究性的學習初中歷史能夠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1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研究根據
初中歷史探究學習性能夠讓學生們在學習歷史及相應的理論時,將學生們引入到當時的情境,讓同學們“設身處地”的考慮歷史中發(fā)生的一些問題,站在多個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方法既可以深刻的掌握歷史,又可以強化運用這種探究學習的方法。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等情況,可以將所學的初中歷史內容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及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
2探究性學習初中歷史的原則
探究性學習初中歷史的原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其一,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選擇符合初中生心理變化及特點的內容;其二,穩(wěn)步的推進探究性學習初中歷史,不能,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最后,在探究性學習的初中歷史過程中,安排難易適中的內容。
3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當前存在的缺陷
當前,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依然有一定的缺陷,需要進一步改善。其主要缺陷有如下幾點:第一,初中歷史教師專業(yè)培訓和外出參加會議交流的機會少,致使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得不到提高,知識儲備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從而無法滿足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需求。第二,在探究性的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矯枉過正的過激做法,比如完全放棄了過去的接受式學習模式,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不懂的問題無法進行分析時,歷史教師沒有及時的去給學生講解,從而大大的降低了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質量。第三,歷史不同于其他學科,能夠將歷史學好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去校外一些歷史古跡以及圖書館等進行實地研究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事實依據。相反,目前大多數高校探究性學習初中歷史過程中掌握的信息依然來自書本和網絡。
4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方法的改進措施
4.1強化學生的自主性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予以學生適當的指導,讓學生自主探究歷史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動力,教師可以運用典故的方式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商鞅變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舉出一些自己平常遇到的問題以及在實施解決措施過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困難。然后,教師可以解釋商鞅變法的典故,當同學們了解到秦國的商鞅變法使得國家強大,但變法的過程中觸犯了太子等利益集團而慘遭處死的歷史事實。結合現(xiàn)實,引據典故,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歷史。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或者懸念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向學生提問最激動人心的三大戰(zhàn)役是哪三大戰(zhàn)役,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去查資料,了解先輩的抗日英勇事跡,激發(fā)愛國情操,并記住了遼沈、淮海以及平津三大戰(zhàn)役。
4.2在探究性學習歷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初中歷史的探究學習中去,比如在講解南京大屠殺時,可以讓學生們先預習,然后收集相關的影像資料及圖片,通過視覺上的直觀刺激,激發(fā)學習的愛國情懷,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學生主動去思考南京大屠殺的原因,站在多個方面進行研究與分析正確的答案。再比如,教師在講到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圓明園遺跡的圖片通過ppt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充分了解那段屈辱史,深刻的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促進其產生濃厚的興趣與責任感,更加注重歷史知識的探究性學習。多媒體技術的充分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知識章節(jié),拓展思維,從深層次了解歷史,掌握歷史知識,強化了初中歷史的探究性學習方法。
4.3培養(yǎng)并強化初中生探究的能力初中歷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初中歷史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等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演講比賽或者是辯論賽等活動。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并去查資料,引導學生在演講比賽以及辯論賽等活動中發(fā)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進一步的激發(fā)初中生的激情,營造輕松的探究氛圍。
4.4強化反饋工作,提高初中歷史探究學習的質量。反饋工作是對課堂上探究學習歷史的質量進行匯總,初中歷史教師在講授相關的歷史知識時,要設計相應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鼓勵初中生獨立完成資料的查閱與整理分析,并就歷史事件去進行角度的分析。初中教師要大膽的進行探究性模式的開展,與學生一起做好反饋工作,改進和完善歷史探究學習的方法,提高歷史探究學習的質量。
5結論
當前,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開展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是順應時代的要求。在歷史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針對具體的現(xiàn)實情況,綜合學生自身素質的發(fā)展,安排適當的內容,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循序漸級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歷史知識的學習。本文希望廣大初中歷史教師要敢于挑戰(zhàn),定期性的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紅色革命根據地學習等。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歷史探究學習的方法。在歷史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去考慮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及時的解答學生不懂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強化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推動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
參考文獻
[1]孔翔宇.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研究[J].政史地教學與研究,2016(44):123.
[2]李紹春.探析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95.
[3]郝建彬.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8(04):115-118.
作者:連洋 單位:江西省寧都縣黃陂中學
第九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摘要:對于歷史研究者來說在研究的過程中必須要樹立批判性思維,即在研究歷史事件的過程中既要正確對待這一歷史事件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也應該認識到任何歷史事件背后都有其消極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也應當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在看待某一歷史事件時不能只看到表面所反映的東西,而應該通過對這一事件的批判看到歷史事件背后深層的含義,批判性思維在初中歷史中顯得尤為重要,今天我們便對其進行深刻探討。
關鍵詞:思維;初中;歷史;研究
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求學生們應當培養(yǎng)一種批判性思維,在學習的過程中帶著這種批判性思維來認識各種知識背后的含義。批判性思維在歷史學習過程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日趨復雜的今天,學生們只有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才能夠對社會中的各種現(xiàn)象做出自己的判斷,從而避免自己走向錯誤的深淵。
1批判性思維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歷史觀念中,歷史教師強調學生必須扎實的掌握歷史知識,了解歷史事件,而沒有強調學生們應當了解歷史知識的真實含義,即這一歷史事件為什么發(fā)生又有哪些影響進行研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歷史教師們認識到只有將批判性思維引入到歷史教學過程中才能夠使歷史教學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1.1批判性思維的含義:
批判性思維其實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學習某一歷史事件時必須辯證來看這一歷史事件,既要看到這一歷史事件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也要看到這一歷史事件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因素;批判性思維的另一重含義是指學生在認識歷史的過程中應當采用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式的研究。批判性思維在近十幾年來的初中歷史教學中越來越受到初中歷史教師的重視,他們認識到只有培養(yǎng)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才能使得學生們看到歷史發(fā)展的真實去向,才能夠用做到“以史為鑒”。
1.2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注意事項: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歷史教師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時必須按照學生自身歷史知識掌握的程度來設計歷史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批判性思維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教師發(fā)揮其歷史教學的主導性作用,也需要學生能夠建構起完整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結構,只有在雙方的配合下教師才能夠將批判性思維引入到歷史課堂中來。
1.3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意義: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批判性思維進行有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增強學生們研究歷史的能力,從而能夠使得學生們在真正意義上認識某一歷史事件,增強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促進他們歷史成績的提高;對于歷史教師而言,在培養(yǎng)學生們歷史思維的同時也能夠深化自己的歷史批判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來看待自己的教學成果,從而有助于自己業(yè)務水平的提高。
2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運用歷史批判性思維的具體措施
2.1歷史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們掌握不同于以往的歷史研究方法,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對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應當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歷史教師自己拋出一個歷史問題,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來進行解決。例如在學習《農耕時代的手工業(yè)》這一課時,由于這一課的知識點比較簡單且分散,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分為“衣、食、住、行、用”這五個部分,分配給五個小組讓他們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預習和學習,到了講課時讓五個小組各選擇一名代表來進行講解,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們對這一堂課的理解,也更夠使他們認識到學習歷史不單只是依賴于教師,還應當依賴學生自己,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2.2建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的融入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步驟走,從而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這里指的學習氛圍不但包括學生的日常學習氛圍還包括學生上課時候的氛圍,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影響下,學生們才能大膽的提出自己對某一歷史事件的不同見解,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才能被帶動起來,從而對課本上的歷史知識進行拓展。
2.3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確立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主要扮演的是指導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教師不應該代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應該尊重學生課堂主人公地位。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占據主導性作用的,而教師如果想在真正意義上培養(yǎng)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就必須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學生只有感受到自己在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被尊重后,才能有動力對不同的歷史知識進行探究,從而促進其歷史批判性思維的形成,也增強他們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歷史成績。歷史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使得那些真正有歷史研究天賦的同學在日后的研究道路上走的更有自信,為我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歷史研究人才奠定基礎,有助于我國史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2.4開展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的思想主要產生于二十世紀初,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教師通過教學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進行積極的合作,共同探討出較為合理的答案。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充當課堂的主角,學生屬于從屬地位。在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下,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探究。比如在針對李鴻章人物評價的時候,教師不要直接對歷史人物做出評價,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和學習水平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從評價歷史人物角度去多方面的總結李鴻章的功與過。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課堂時間內進行分析,然后請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教師不要直接去點評學生的回答,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點評。教師通過分析誘導,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額外補充,從而讓學生得出更加精準的結論。針對學生的回答,初中歷史教師做出最后的課堂總結,同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顛簸,從而更好地進行課下學習。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們的歷史批判性思維,這樣能夠使得同學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再僅僅局限于某一歷史事件這一單一角度,而是能夠全面的看待歷史問題,從而有助于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也為我國輸出歷史研究人才奠定基礎。
作者:溫永春 單位: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上徐各莊中學
第十篇: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歷史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革新教育方法,豐富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文主要介紹了選用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運用的原則,并進一步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融入歷史故事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故事教學 策略
一、選用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運用的原則
在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如何在課堂中運用豐富的歷史故事,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在選擇歷史故事時,應遵循一些原則。
1.內容生動形象
教師想要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是了解學生,不能單純地以自己的想法衡量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歷史故事的選擇上,要了解學生的喜好,選擇一些便于學生理解與接受的故事,內容更有積極意義,傳遞向上的情感,這樣更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語言作為思維的表現(xiàn),思維是語言的內在,在歷史課堂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再滔滔不絕地、以“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授課,而是讓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交流氛圍,讓學生有更大的討論的空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秉承這樣的原則,歷史課堂才能更加豐富有效。
2.明確主題
選擇歷史故事的前提是它需要服務于某個主題,在這樣一個主題之上,做到層次清晰,表明講解故事的意圖,如果沒有特定的主題,就會導致聽者產生思維混淆,學生越聽越糊涂,長此以往對歷史課就沒有了興趣。所以,保證故事具有一定的主題,讓學生在聽的時候可以從中感悟良多,這才是講解故事的真諦。
3.緊密圍繞教學大綱
教師在選擇有關歷史故事時,要和教學目標、要求緊密聯(lián)合,最好緊扣課堂的重點與難點,讓這些內容通過故事的形式表現(xiàn),以此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師在講授故事時,可以進一步設置一些情景,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能力,讓學生要學習的知識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達到層層遞進的效果,真正活躍學生的思維,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探討
1.設置“懸念”
好的開端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有一個好的開端或者一個激動人心的序幕,就不會移開視線。所以,好的課堂如果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自然就會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尤其是初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課堂中設置故事,提出一些問題和架設,就能夠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對于課堂有一份求知心理。課前設置帶有懸念的歷史故事,通過歷史故事充分地吸引學生,更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伐無道,誅暴秦》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講一講秦始皇“掃六合”統(tǒng)一天下的壯舉,并設置一些懸念引得學生注意,例如,秦朝都城市場上為什么鞋子沒人買,拐杖卻被搶售一空。接下來就可以講秦始皇慘無人道的統(tǒng)治,例如修建阿房宮、修長城和沉重的賦稅與徭役給民眾帶來的慘絕人寰的生活。最終就導致了農民起義。隨著這種問題的一步步深入,利用設置懸念的方式鼓勵學生發(fā)問,學生會越來越感興趣,在了解教材方面會更加深刻。這就是歷史故事融入的優(yōu)勢和方法。
2.在教學中穿插歷史故事
初中課堂一般一節(jié)課是40分鐘,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保持充沛的熱情是很難的,如果單純地講述課堂知識,學生就會沒有興趣。在教學期間,適當地加一些故事,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十分有必要。一方面擴大了學生對知識接受的領域,另一方面活躍了學生的情趣。例如在講《甲骨文與青銅器》這一課時,由于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單純的知識性介紹,如果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肯定就不會有太深刻的印象,且課堂氣氛不活躍。筆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關鍵的物件———司母戊鼎,備課的時候,筆者就搜集和司母戊鼎有關的故事。在司母戊鼎發(fā)現(xiàn)與保護的過程中,有一些小故事。它于1939年在河南省安陽市出土,而這個時候我們國家正面臨著抗日戰(zhàn)爭,為了防止國寶落入日本人手中,文物保護者幾經多長,甚至想將鼎砸爛然后分塊運走,但是鋼鋸的鋸齒都拉平了,大爐上卻只有幾道淺淺的劃痕。后來人們還嘗試了用鐵錘砸,砸掉了一個鼎。在這樣的過程中,方鼎受到了損壞但是也以贗品的名頭躲過了日本人的掠奪。學生對青銅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對文物保護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于初中年級的學生,適當地融入一些課堂故事十分有必要。初中學生是否對歷史感興趣,很大程度上和教師授課方式有關系,所以,初中歷史教學,尤其是低年級的歷史教學應以故事導入為主,讓學生對課堂充滿熱情。擁有越積極的上課狀態(tài),在上課時問題會越多,課堂教學效果必然會很好。八年級學生大多學習近代史,有諸多理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師應注入一些歷史故事。但是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課堂只有四十分鐘,要牢牢把握故事穿插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張大瑞.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6,05:133.
[2]王成芬.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培訓,2016,04:264.
[3]劉統(tǒng)娟.關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18:42.
作者:楊學梅 單位:敦化市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