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

第1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實踐;探索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堅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理解性閱讀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不足,重視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路的拓展。因此,本文結合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索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和具體實踐。

一、理解性閱讀教學的內涵與作用的探索

理解性閱讀是指以理解理論為基礎,通過教師科學引導激發(fā)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以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是對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理解性閱讀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增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這種閱讀教學方式重視學習氛圍的營造和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對于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具有重要意義。理解性閱讀教學方式強調通過結合社會生活實踐,深入體驗和感悟具體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理解性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的不足,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思路的拓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語文的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過度強調語文基礎知識和閱讀技巧的灌輸和傳授,忽視了學生理解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想象力的發(fā)揮。理解性閱讀教學通過教師科學引導深入理解、感悟和體驗教學內容,形成情感的交流、互動和共鳴,有利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路的拓展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二、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的具體實踐

理解性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增強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特定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方式的豐富和教學內容的體驗是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的具體實踐,充分體現(xiàn)了理解性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根據(jù)教材內容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可以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和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對生動的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元素的運用,可以形象的模擬或再現(xiàn)課本中的情景,具有強烈的感官效果,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種教學方法通過創(chuàng)造特定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有利于深入文章情境進行理解性閱讀,對于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和情感共鳴的達到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聲音要素的介入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較常用的教學方法,對于特定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具有顯著作用。音樂是用表現(xiàn)人類情感的重要形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的音韻和節(jié)奏吸取了音樂的技巧,與音樂的特定節(jié)奏、旋律、速度等要素形成默契的配合。伴著美妙的音樂進行誦讀、感悟和體驗等教學活動,讓音樂創(chuàng)造的特殊情境幫助詮釋文本,有利于對文章的題材風格、層次脈絡、語言表達的理解及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教授《黃河頌》時,可以在課前或教學過程中播放《黃河大合唱》,用鏗鏘激昂的節(jié)奏、雄壯的樂曲旋律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引導學生感受黃河的英雄氣魄和對中國母親河的無限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使學生進入課文情境。

(二)教學方式的豐富

目前,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采用教師逐句逐段講授基本知識點,學生被動的記錄和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對學生的知識灌輸,教學模式單一,學習氛圍不夠活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想象力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突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的限制,對設置開放性題目采用主體討論等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情景感悟能力。主題討論的教學方法是對傳統(tǒng)的被動式教學模式的突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生《安塞腰鼓》時,先組織學生對“你眼中的黃土高原”這一開放性題目進行主題討論,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和主動發(fā)言并給予肯定性和激勵性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然后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語言和結構等具體內容和基本知識點進行學習、探索和思考。

(三)教學內容的體驗

理解性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將理解和感悟傳達給學生的閱讀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和貼近生活,通過社會實踐自主體驗和感悟抽象的書本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神奇的大自然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實踐,自主體驗抽象的課本知識和教學內容。初中生正處于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時期,通過走進自然生活實踐體驗閱讀教學內容,對于加強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思維邏輯的鍛煉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組織角色扮演,讓學生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教材角色的扮演進入課文教學情境,獲得真切體驗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符合初中生教學的特點,有利于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訓的探索與實踐。例如,在學習《故鄉(xiāng)》時,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深切體會楊二嫂等人物的人物特征和性格特色,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總結:

理解性閱讀教學是理解理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發(fā)展趨勢。這種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和想象力的發(fā)揮,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對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的變革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通過多媒體等手段創(chuàng)設特定教學情境,為初中語文的理解性閱讀教學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應靈活運用主體討論等方法豐富教學方式,結合社會實踐體驗教學內容,進一步推進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梁慧琴.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淺談[J].新課程學習(上).2012(05)

[2] 黃新宇.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過程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5)

第2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關鍵詞】聾校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聽障學生 閱讀理解能力

在聾校與聽障學生交流中,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聽障學生語言交流普遍存在語言文字理解障礙:一是閱讀文章時片面選擇能看懂的詞語、句子來幫助自己理解文意;二是在聽障學生看來,語言文字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因此,聽障學生使用自身第一語言(手語思維)閱讀文章,理解起來十分費勁;三是由于聽障學生長期使用不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理解,導致對文字的理解有偏失。莫福德說:“我們一直想當然地認為,閱讀障礙是由于教育上的問題――當人們無法將聲音與字母聯(lián)系起來,什么才是教授閱讀的正確方式?但我們發(fā)現(xiàn),一直以來我們都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聾人實際上是在學習一種新語言?!?/p>

一、深化聾校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筆者長期在聾校初中語文教學一線工作,認為深化聾校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聽障學生融入主流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深化初中聽障學生閱讀教學,為提高聽障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許多聽障學生直至走出校門,語言文字理解能力仍停留在普通小學教育的閱讀水平,一半學生甚至達不到普小水平。而僅初中畢業(yè)就外出打工的聽障人士占絕大多數(shù)。因此,聽障人士的普遍語言文字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較差,交流能力弱,而他們融入主流社會的心理需求較大,強烈的反差致使他們存在交流心理障礙。為使聽障學生能更快地提高語言文字閱讀理解能力,應從初中抓好聽障學生的閱讀理解訓練。

(二)深化初中聽障學生閱讀教學,能夠使聽障學生增強閱讀自信,從而達到“悅讀”的境界

聽障學生產生閱讀惰性的原因,歸結于“不懂讀,不想讀”,其實,究其原因無非是詞匯量小、沒有掌握閱讀技巧、不清楚閱讀方法等。解決了聽障學生的困惑,他們自然會樂于閱讀,勤于閱讀。

(三)深化初中聽障學生閱讀教學,有利于促進聽障學生擴展閱讀,增長知識,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現(xiàn)下的語文教學活動僅局限于課本,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也不能滿足閱讀教學的要求。且在聽障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他們選擇閱讀的則是內容淺顯、簡單化的書籍,例如漫畫、童話等等。因此,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活動的必要。

二、如何提高初中聽障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那么,應該如何提高初中聽障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開展閱讀教學活動:

(一)因“生”制宜,選擇適合初中聽障學生閱讀的素材,開發(fā)校本教材

聽障學生因聽力損失程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后天努力等原因,學習能力差異較大,這就使教學陷于兩難的境地――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厭倦反復的基礎教學;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如看天書,產生畏難情緒。為盡可能地縮小兩極分化的差距,全面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研究開發(fā)與應用適合本校聽障學生使用的閱讀校本教材。

(二)用閱讀“成就感”培養(yǎng)聽障學生閱讀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有體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樹立自信,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師在教授閱讀訓練題時,需按學生情況來編制訓練的題目,題目設置由易到難,用答對題目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深入解決閱讀難題,增強聽障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成功才能使學生不斷獲取學習興趣,爭取更大的成功。

(二)注重閱讀方法的教學

第3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關 鍵 詞】 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能力;修辭表達

一、把握初中閱讀教學模式的教學重點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二十余載的教學生涯中,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是一個飛躍的過程,教師采用的閱讀教學模式應該以閱讀方法的訓練為基礎,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大量的自我訓練實現(xiàn)讀寫能力之間的遷移,有效提高學生在現(xiàn)代文閱讀過程中的整體感知能力。

(一)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重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中考的現(xiàn)代文閱讀題型中,評論分析類的題目占有比較重的分量,在答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效組織語言,表達出自己對文章的見解。根據(jù)語文的學科特點,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中,要求學生能夠多角度地解讀文章的內涵,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能夠在理解教材中的現(xiàn)代文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并學以致用。

(二)加強豐富的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外延,課堂上的語文現(xiàn)代文教學應注重方法的培養(yǎng),在學生掌握一定閱讀技巧的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感悟和體會,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選擇和推薦閱讀材料時,應該有針對性,既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又要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合適的閱讀材料能夠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目的,最終使學生對現(xiàn)代文的感知力得到提升。

二、初中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思路

初中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文的教學占據(jù)比較重要的地位,教師在選擇教學模式時,應關注大綱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結合閱讀教學的能力培養(yǎng)重點,通過課堂教學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以下簡單介紹以學生以日?;A知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以合理的閱讀順序進行閱讀,關注重點句子以及代詞用法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模式。

(一)重點抓好學生基礎知識的儲備工作

要想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做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儲備,這個過程是枯燥而繁瑣的,教師應該做好有效的引導工作,儲備的基礎知識除了基本的字詞知識外,還包括必要的文體知識。根據(jù)中考的題型規(guī)律,文體知識的教學應貫穿于整個現(xiàn)代文的教學過程,如常用的表達方式、修辭方式、寫作手法等,根據(jù)文章的類型不同,也有不同的側重點,如說明類的文章注重說明順序以及說明方法,記敘類的文章注重記敘的順序以及線索,議論類的文章則關注文章的結構及論據(jù)。

(二)通過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使學生掌握閱讀順序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教學時必須以合理的教學步驟,在講解教材中的現(xiàn)代文時,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閱讀順序。合理的閱讀順序一般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全面閱讀文章,掌握作者創(chuàng)作文章的寫作主旨,記敘類的文章要抓住主要事件以及關鍵人物,議論文則要抓住主論點和分論點;其次,要根據(jù)課后習題的引導找出與題干相關的句子和段落,并加以分析;最后,是對篩選的句子和段落進(下轉29頁)(上接27頁)行總結,通過調整語言表達的方式,用自己的話概括出習題的答案。

(三)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無論是課堂上對教材中現(xiàn)代文的講解,還是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的閱讀,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知識,因此,應該注意文章本身表達的道理和作者要表達的主旨。作者的寫作主旨可以從文章的關鍵句子,以及文章整體上的脈絡進行分析,在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重點句子,在關注首句、過渡句、承上啟下的句子的同時,要注意尋找文章的中心句,以概括出作者的寫作主旨。

(四)加強學生對文章中代詞指代含義的關注與練習

在現(xiàn)代文的閱讀過程中,文章中的代詞運用一般比較靈活,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代詞的指代含義,只有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注意訓練,學生在獨立進行現(xiàn)代文閱讀時,才能根據(jù)閱讀需要對代詞的使用效果進行有效的分析。代詞的作用一般是替代,有具體的指代以及不定的指代,根據(jù)代詞的指代原則,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分析;另外還有文章中使用的特殊指代,如小說中的人物,如孔乙己、閏土、范進、于勒這些形象,往往有其特殊的指代含義,在講解課文時,要注意分析這些指代形象的含義。

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為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受限,也影響到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為了改善這一情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采用合理的閱讀教學模式,注意從作者的寫作角度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注意從語言技巧的運用上分析文章的用詞和語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課程改革委員會. 語文教學參考資料 試用本 七年級 第二學期[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第4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側重點;教學方法與模式

一、前言

基于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了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掌握正確的教學重點,既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我們應當重點了解和分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范圍的拓展以及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從根本上夯實語文學習基礎,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取得較多的收獲。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有重要的影響。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當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此基礎上,我們應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點進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不但要選擇針對性較強的短文進行閱讀理解教學,同時還應當從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正確的閱讀方法以及有效的閱讀技巧等方面入手,做好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在初中階段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滿足教學大綱的實際要求,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在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實效性上獲得全面的提高。因此,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當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圍繞著這一教學重點,應當開展相對應的短文閱讀訓練、古詩詞閱讀訓練以及經典美文閱讀訓練,讓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

在初中階段是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重要階段,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以及完善的教學指導,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必須做到夯實語文基礎,為后續(xù)的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基于對語文教學的了解,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學生不能夠有廣泛的語文知識面,那么在后續(xù)的語文學習中將會比較吃力。因此,在初中階段應當認識到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要性以及知識范圍拓展的重要性,做到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采取有效的基礎知識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面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夯實和拓展,保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能夠在教學質量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所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應當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之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shù)玫接行У拈_展。

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初中階段也是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基于語文的學習難度以及語文教學的實際要求,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進行正常的語文知識教學之外,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語文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對語文知識的特點以及語文學習的方式有正確的認識,在長期的培養(yǎng)中能夠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能夠掌握更多的語文常識,進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利用有限的時間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習慣,應當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做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才能夠實現(xiàn)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使初中語文課堂能夠在教學實效性和教學質量上獲得有效的提升,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夠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指明發(fā)展方向。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重點主要表現(xiàn)為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這三個方面關系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做好這三方面的教學,才能夠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基礎教學中達到預期效果,并且在整體的課堂教學中能夠達到教學大綱要求。因此,掌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側重點,對于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滿足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掌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側重點,是做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小平.如何有效地達成語文課堂教學的預設與教學生成[J].現(xiàn)代語文,2011,(03).

[2]肖家蕓.切合的才是好的———談語文教學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11,(09).

[3]朱則光.教什么和怎么教———語文教學設計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1,(09).

[4]胡仁友.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思維空間還給學生[J].教學月刊,2011,(11).

第5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解題;技巧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除了要注重學生平時的知識積累外,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和方法,通過我們長期的教學實踐,閱讀理解題的解題應分以下幾個步驟:

一、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1.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

特別是那些體現(xiàn)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1)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是速讀,重點是理解文章的體裁。答題時切忌還沒完整的閱讀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學生閱讀原文時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后讀題目,然后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一種是采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后讀短文,最后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jié)省了閱讀 時間?!暗?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fā),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

(2)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

(3)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要找到閱讀理解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后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直接提取從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試題要求用文中原話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原話作答,如果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原話作答的,我們就可以“從文章中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就是挖掘出文中隱含的信息和深層含義然后作答。

二、審真審題,定向掃描

閱讀題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語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目,把握題目要求,即是把握題目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目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目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目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題目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qū)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qū)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詞句,準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shù)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三、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目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qū)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牢記:

1.弄清題目中所具有的態(tài)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目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目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目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目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目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xiàn)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后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第6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字詞積累 教學方法

要學習語文首先需要對字詞進行一定的積累,擁有豐富的字詞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礎,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但在如今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對字詞的積累沒有足夠重視,這使得學生在以后閱讀和寫作的學習中會較為困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不能忽略字詞的積累。

1.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字詞積累現(xiàn)狀

1.1在初中語文學習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字詞難度加大,不僅字形變得更加復雜,字詞意義也變得更加多樣。然而部分學生對于字詞的學習還停留在小學時簡單的認知程度,因而學生對課文讀過幾遍之后就不再管了。教師應當在初中開始階段,就要求學生積累每節(jié)語文課程中所學習的字詞,包括一些文言單元的字詞等。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語文課前預習及課后鞏固,讓學生采用練字方式進行字詞的反復摘抄和積累。教師也可以布置相關作業(yè),加強學生的字詞練習,在一個單元結束后,利用考試方式,觀察學生的字詞學習掌握情況。

1.2學生在閱讀理解題、作文方面的表達中,不注重對錯誤字詞的修改和訂正。在練習寫作時,部分師生較為關注文章的整體布局和采用何種表現(xiàn)手法,忽略字詞的書寫、運用。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為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語文表達的流暢度,比如說,在《荷包蛋》一課中:“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里的荷包蛋告誡兒子……“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父親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教師較為詳細地為學生講述這段話中“告誡”、“教訓”這二者的順序不能更改,否則會影響文章流暢度等。

2.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字詞積累方法

2.1結合現(xiàn)實生活積累字詞

新課程改革后,越發(fā)重視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來源于現(xiàn)實也作用于現(xiàn)實。學生在平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廣告、電視等平臺進行字詞積累。這類積累方式一般較為自由和分散,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積累。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課程安排中,利用一節(jié)課的實踐,讓學生將自己所看到過的廣告語、商標名稱或者其他字詞等寫下來,與同學分享。這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時刻進行字詞積累,開闊視野,學習速度也較快,同時在生活的人際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2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字詞

學生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字的學習離不開詞、詞的學習離不開句、句的學習又離不開文。字、詞、句、文四者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學習規(guī)律。且許多生字和新詞的出現(xiàn)、講解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的,以此加強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因而,學生可以適當采用課外閱讀的方式進行字詞積累,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若是遇到不認識的生詞,可以進行記錄和整理,比如用查字典、詢問他人等方式學習這些生詞,從而達到積累字詞的目的。

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課外閱讀書目。比如說《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十世紀外國散文精選》、《繁星》、《伊索寓言》、《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記》、《名人傳》、《愛的教育》、《童年》,等等。

2.3對字詞的積累把握要放到具體情境中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剛上課就檢查學生的字詞情況,尤其是文言文,學生還沒有深入理解教材,就要對字詞進行默寫等,會使得學生在學習字詞中注重機械式記憶之類的學習方法,從而削弱字詞學習效果。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字詞進行有效記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字詞,從而培養(yǎng)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比如說學生讀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文章對蘇州園林的描寫所使用的形容詞都運用得非常好,靈活體現(xiàn)了蘇州園林的特點。如“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中“因地制宜”、“俯仰生姿”等詞語的使用,恰到好處地描寫了蘇州園林的景致。

3.結語

字詞教學和積累的方式多種多樣,初中語文教師在字詞教學中不要局限在考試范圍之內,而要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豐富學生的字詞庫。學生要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進行字詞積累。學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字詞,才能夠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字詞的學習和積累是對初中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最基本要求。為了全面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語文字詞教學需要得到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第7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必然性

“信息技術”這一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優(yōu)化教學結構、激發(fā)興趣、激活課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能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以計算機和網絡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它的出現(xiàn)和普及,不但促進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它促進了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更新,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是語文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是因為:

1.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學習方式,有利于開展因材施教,體現(xiàn)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體發(fā)展的思想;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有利于多種教學策略的實現(xiàn),深化學科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2.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本身就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產物,信息技術提供了極為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它給學生的參與提供了廣闊空間,任學生自由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為他們的想像力插上翅膀,從而培養(yǎng)想像、激發(fā)想像、鼓勵參與、啟發(fā)創(chuàng)造、指導實踐。

3.隨著信息技術教育與初中語文課程的整合,傳統(tǒng)教學中的優(yōu)秀成分和現(xiàn)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機整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逐步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方法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筆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激發(fā)興趣法

愛因斯坦曾說:“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也特別強調和重視在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中重視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把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課程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媒介,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例如,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就是老師一支粉筆一本書,學生抄寫背誦,興味索然,甚至使學生產生厭學古詩的情緒。這時,我們就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動畫設計,音像剪輯,粘貼組合,呈現(xiàn)鮮活的圖畫、動畫,文采飛揚的文字、情意雋永的音樂,增強了趣味性、感染力,無疑刺激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給學生開辟了一方樂土,使他們產生了投入學習的極大的興趣。

2.渲染情境法

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展現(xiàn)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畫面、音樂、語言,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采用多種手段結合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渲染學習情境,能使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想象和思維,促進智力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3.首尾呼應法

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jù)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運用信息技術,前有鋪墊,后有呼應,設計一堂完整的課堂教學。

如在教學《社戲》時,為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魯迅的思想感情,教師在導入階段就要注意將學生的思緒引向童年美好的回憶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浙江海邊農村純凈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突出“社戲”片斷。教師導入時,可指出,被譽為民族文化瑰寶的戲曲,以其獨特的藝術韻味,為大家所喜愛。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社戲》,就是魯迅先生記敘童年看社戲的一段經歷,文中說“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蹦敲?是一場什么樣的好戲,讓先生這樣傾心呢?讓我們走進作品去看個究竟。這一導入,具有鳳頭的特點。如,配有特色的背景音樂,懸念的設置等,使得學生一開始就被吸引到了課文中。

第8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關鍵詞:

地處山區(qū)的中學由于種種原因,語文教學方法大多只能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上,不能根據(jù)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而實施探究式教學。只有充分地了解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做好師生心理協(xié)調,鑄就師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很好地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因此,只有首先了解并協(xié)調好師生課堂心理,才能很好地實施探究式教學。

一、山區(qū)初中的學生和語文教師的心理特點分析。

    1、學生的心理特點。 山區(qū)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有它特殊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年齡與心理發(fā)展的不同步性。和城鎮(zhèn)同齡的學生相比,山區(qū)中學生有明顯的心理發(fā)展遲滯跡象。剛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其心理發(fā)展特點伴隨著個性差異處于參差不齊的狀態(tài),思維定勢,思辨能力差,保留著農村的幼稚習氣,以及缺少獨立思考的依賴心理,碰到困難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他們對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式顯得六神無主,一頭霧水。有些學生因平時語文老師的誤解、冷漠、粗暴而消極,甚至產生抵觸和反抗情緒,對老師的探究式學習抱有偏見,嘲諷,不合作,甚至還從中搗亂。

2、教師課堂心理特點:山區(qū)教師大多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沒有更新自己知識結構的緊迫感,沒有探討適合山區(qū)中學學生具體情況的教學設想,教參成為教學的主要工具,從而造成了學生學習心理的極化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機械記憶的相對優(yōu)勢和能力上的絕對缺陷,以致學生學習心理的不平衡。有些語文教師因為年齡偏大,從教時間長,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法駕輕就熟,難以揮之而去,對探究式學習抱有成見,牢騷滿腹 ;對于從教時間較短,經驗不夠豐富的年輕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熱情很高,但是如果課堂教學沒有出現(xiàn)預期效果,便心灰意冷,毫無激情;還有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因為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開展進行探究活動,埋怨條件不成熟。

    二、山區(qū)的學生和初中語文教師的心理溝通。

山區(qū)初中要實施探究式語文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山區(qū)學生的語文素質,必須探討和研究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心理。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新的要求,教與學的配合需要處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山區(qū)中學生的理缺陷要得到正視。從而溝通師生的心理活動,達到教與學的協(xié)調,促進山區(qū)學生學習心理的發(fā)展。因此山區(qū)中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心理協(xié)調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在探究式教學中,如何協(xié)調好語文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呢?

(一)教師在語文探究式教學中的教學觀念的轉變。

作為山區(qū)的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占主導地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全面了解與掌握。

1、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是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前提。教師要有更新自己知識結構的緊迫感,主動探討適合山區(qū)中學生具體情況的教學設想,構建全新的教育理念。摒棄過去對學生的看法,針對山區(qū)中學生思辨能力差,缺少獨立思考的依賴心理,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探究式教學課堂結構,可以按照這樣的程序進行:學生自主閱讀-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心理溝通最重要,因此教師要適時進行心理指導。

2、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討論尤為重要。要克服山區(qū)中學生不敢發(fā)言、不敢討論的畏懼心理弱點,如在教學中,可以將班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交流意見,這樣就能激發(fā)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由此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 

3、要引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教師在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上,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使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探究方法和成果,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認識,克服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確理解所獲得的知識。

(二)學生在語文探究式教學中的觀念的轉變。

探究式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放在與教師平等的地位上,從而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1、要讓學生拋棄依賴心理,養(yǎng)成獨立意識。對于山區(qū)中學生來說,最難做到。有些學生由于授受式學習而長期養(yǎng)成了“等、靠、要”的依賴心理,缺少獨立思考,無法主動獨立去探究知識,形成自己的能力。探究式學習的前提必須是學生自主性,堅信能力不是靠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讀”和探討出來的,只有學生自己“讀”出來的能力,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高估自己可怕,但低估自己更可怕,克服“我不能、我無法、我辦不到”畏難心理,相信自己能行。

    2、讓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初中語文興趣。學生開始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閱讀課文,的確有些摸不著頭腦。一方面,學生和教師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說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鑒賞水平有待提高。同時由于以往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到語文課枯燥、乏味,缺乏興趣。很多山區(qū)中學生語文成績差,缺乏興趣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要努力培養(yǎng)語文興趣。

第9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初中;創(chuàng)新

語文課堂教學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方面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任務。它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由師與生、教與學彼此互相控制,而且是一個信息量大、內容豐富,集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于一體的開放性的系統(tǒng)。因此,為了培養(yǎng)出現(xiàn)代社會所要求的“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我們必須重視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積極倡導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學習中不斷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得學生學會自由學習、自主發(fā)展。而惟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由“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向“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的根本轉變。

1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角色轉化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良好教學氛圍關鍵所在,也是激發(fā)學習興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非常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的“交互主體性”關系,以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特點。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實行教與學民主、平等,師生彼此尊重,教學相長,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學生學會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而語文教師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教師要具備民主、平等意識,以及優(yōu)秀的人格品位。教師要尊重和愛護學生,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理智地同情、關懷、了解與輔導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通過調查活動、查看檔案、開家長會、與其他任課教師交流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做相應的記錄。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預習、討論、總結。同樣,學生也應該對教師有基本的了解,體諒教師,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蚓膯l(fā)、悉心觀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導而有方,營造最佳的教學氣氛,使學生都學有所得。

2 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與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以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能使學生在繁重刻苦的學習過程中抑制疲勞,產生愉悅的體驗。因此,創(chuàng)新性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愿望,營造氣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回答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把重心從“教”轉移到“學”上來上,使學生學到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首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著意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教師備課時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有別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要求;在課堂上,則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fā)和啟示,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提供機會,使他們產生“言”的欲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感、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目的。其次,應幫助學生設立學習目標,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只有明確訓練目標,才能在教學中盡量減少教與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才能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因此,語文自主探究式學習一定要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研究內容,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教學目標的制訂既要按照課程標準、教材的規(guī)定,又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和他們的實際需要。

3 倡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

合作學習是小組或團隊為了共同的任務,既有明確分工又相有互協(xié)作的互學習,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大家在互相學習中不斷地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從而拓寬思維、深化認識,在共同完成學習、工作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與工作效率。要想在課堂教學中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主導作用,研究和發(fā)現(xiàn)學生自身的主體性規(guī)律,探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體性特點,并通過一定的教學媒體,采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向學生傳輸教學信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同時,教師還應注重與其他教師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以減少備課過程中的重復性勞動,使教學活動更趨于優(yōu)化。其次,鼓勵小組式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討論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一個深化和鞏固單元學習重點的過程。討論的基礎是傾聽,聽取反對的意見,討論的關鍵是尋找證據(jù)。教師在教學中可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一定的人數(shù)編成學習小組,并引導學習小組對那些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學習內容進行討論交流。第三,合作學習還有許多種方法,如小組活動比賽、交錯學習法、共同學習法、計算機輔助合作學習法等等。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進行輔助教學,以最重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完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