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法制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初中英語學法指導
很多學生總是覺得英語學習難,甚至相當一部分學生放棄了要學好英語的決心。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怎樣學會英語,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會學英語。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學法,更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因為“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
1、必須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信心。
1.1學好英語沒有捷徑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語。就要勤學苦練,從膽大、皮厚、破嘴、爛筆頭做起。“膽大”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膽子要大.不怕出錯。“皮厚”是指臉皮要厚,說英語說錯了也不怕別人笑話。我們都是從不斷糾錯中成長的。“破嘴”是指在說英語或讀英語的時候.一定要張開嘴巴大聲地、清楚地、快速地說,看見單詞或短語應該讀準確、讀正確。“爛筆頭”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該把老師口述的例子和知識點選擇重點的記錄下來.沒有那個天才能夠聽課時過耳不忘。要勤于整理和歸納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及時記下來。
1.2人貴有志,學貴有恒。學習英語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要有恒心。要日積月累,付出長期的努力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堅持和積累是學好英語的法寶。要不怕困難.咬牙堅持學習論文提綱格式。一定能出成果。
2、弄清和掌握各學年度的側重點。
初一階段:初一是小學到初中學習生活的過渡階段,是語音語調定型的階段,要多聽磁帶、多模仿,模仿英、美人的語音語調,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調。重點應放在發(fā)音正確,吐字清楚, 表達自然。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錄下來,然后再放出來自己聽。其次,要注意書寫的規(guī)范。按格式、按筆順,整齊規(guī)范地練好英語書寫,對初一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二階段:進入初二以后,隨著英語知識不斷加深、難度不斷加大,同學們普遍覺得英語越來越難學了。成績較好的學生的成績難以達到初一的高分境界,中下等學生的畏難情緒逐漸明顯,兩極分化逐漸形成。針對這些情況,剛進入初二年級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應該作出一些策略性的調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強閱讀量。在聽、說、寫、讀四項基本技能中,閱讀是關鍵,應該大量閱讀簡寫文學名著和其他簡易讀物,培養(yǎng)對英語的感性認識,了解英語社會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果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背下來,那對以后寫地道的英語會有很大的好處。對于初中級英語學習者,我特別推薦英語簡易讀物,讀的材料要淺易,故事性要強中學英語教學論文,讀的速度盡可能快一些,讀的越多越好,這是學好英語屢試不爽的一個好辦法。
初三階段: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初三就是復習迎考,實際上,過早的準備初三下學期的中考沒有意義,因為備考的實質是復習已學知識和研究考試技巧,因此在還沒有掌握大量的英語知識之前何談“復習”,又如何“復習”呢?所以過早的備考是徒有虛名的;另外,過早的備戰(zhàn)中考會侵蝕甚至磨滅自己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喪失能真正提高自身英語水平的很多機會。人在備考和學習中的心態(tài)是迥異的:備考的心是功利的,一心想著如何戰(zhàn)勝試題,博取高分,其他的都變得并不重要了;而學習的心是開放的,它接受自己喜歡的知識,也因此迎來了進步的機會。再者,過長的備考狀態(tài)反而不利于考試。考試的準備時間一般以半年時間為宜,長于這個準備時間,人就會很自然的對這門考試產生厭煩情緒和抗拒甚至逃避心理了。
初三階段的學習應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應注重英語口語和聽力的提高。到了初三,課程安排日益緊湊,各科復習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學生會覺得越來越難找機會練習口語。中考改革的種種跡象表明,初中學生的英語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學習英語語言,就要學習西方文化。事實已經證明,掌握更多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生,在英語成績和大小考試中表現更優(yōu)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在閱讀英語文段,聽對話或短文和在語法題中體驗語境都有非常明顯的幫助。
3、積極聽課。
要聽好每一節(jié)課,關鍵是提高聽課的注意力。那么上課時如何集中精力呢?上課時,應該圍繞著所學內容,積極思考。要做到積極思考就要做到專心聽講。上課不要去苦心思索上節(jié)課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是要集中精力學好本節(jié)的內容,否則就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
3.1要以理解為主。聽講的目的,就是要聽懂老師講解的內容。有些學生聽講時分不清主次體,結果抓住了芝麻,卻丟掉了西瓜。課堂上聽是主體,原則是先聽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筆記,不要只顧思考和做筆記而忘記了聽講或顧不上聽講。
3.2要有比較地聽講。聽課中,要把自己在預習自學中的理解,和老師講解的相比較,看自己和老師有哪些相同點和區(qū)別點論文提綱格式。通過這種比較,肯定會讓你加深理解。
3.3要細心領會老師所講的第一個細節(jié)。在細節(jié)上看老師是怎樣思考、分析、判斷和處理。越是細小的重要細節(jié),就越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3.4要積極的回答問題。老師的提問往往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或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地方,要快速思考、積極發(fā)言。在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要精力集中,邊聽邊分析正誤,留心不完善的或有錯的地方,隨時準備補充和糾正。上課不僅僅是老師向學生單方面?zhèn)鬟f知識的過程,而且是老師和學生相互交流信息的過程。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樣做,一方面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啟發(fā)大家思考中學英語教學論文,提高聽課效率;另一方面還能鍛煉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腦的快速反應能力,將被動的聽課變?yōu)橹鲃拥膮⑴c。因此,你可不要失去這樣的好機會!要隨時準備積極發(fā)言。
大家普遍感到英語單詞難記,或許你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你把很多的單詞分出來單個背的時候,很快就容易記住,但忘的速度卻比記的速度要快。所以,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聽老師講記憶單詞的方法。如合成、派生、轉義方法;單詞辨異;拼讀規(guī)則;同義歸類、同音歸類、同義詞反義詞歸類;動詞過去式、過去分詞的變化規(guī)律歸類進行記憶。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像學習我們自己的母語一樣,通過文章和句子來學習單詞。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英語的方法,當然適不適合你,只有你試過之后才能知道。
搞好學法指導工作是老師第一重要的事情,教師只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智力,調動認識能力,挖掘潛力,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一、導入語言簡練生動新穎,吸引學生學習
生動的語文課堂,離不開好的開題。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穎的開題語言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平鋪直敘、平淡刻板、照本宣科的語言,只能使學生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還在發(fā)展之中,他們還沒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如果一節(jié)課的導入語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這一堂課他們將不會投入很多的注意力。因此,一堂課開課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新知識的教學,生動有趣、富有藝術性的導入,能把學生帶入優(yōu)美的情景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強烈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能自覺、輕松、愉快的去學習新知識,獲得新感受。教師在課題的引入時,一定要精心組織語言,巧妙地引入??梢允且粋€謎語,一首兒歌,一個笑話,一個故事;可以是懸念,是思考,是猜想。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一些有趣的貼近生活的話題對他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也是引入新課的有效途徑。如在教學《匆匆》這一課時,可以這樣引:叫同學們計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已經度過了多少個日子導入課題;有的可以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形式來引入,如《七顆鉆石》一課的導入新課,可以講故事設計開題。這樣,不同教材就選擇不同的導入新課方式,學生由不愿學到自愿學,由被動的學習變?yōu)橹鲃訉W,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傊處熞ㄟ^多形式,多渠道的開場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語文熱情和興趣。
二、解惑釋疑語言具有啟發(fā)誘導,引導學生深思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難免不遇到很多難題,尤其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更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經常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學生的困難,往往就是語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即可抓住時機,運用教學語言巧妙地點撥學生,教給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們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這種課堂講授語言主要是對所講知識的解釋、分析和闡發(fā),主要以簡明、準確、條理清晰為要。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課堂講授語言是很重要的,在所有教學語言中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表達方式。講授語言必須簡潔精練,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還要生動幽默,具有美感。
三、處理爭論問語言畫龍點睛,指導學生明了是非
語文課堂上,學生們由于思考問題方式、閱歷的不同,彼此的見解自然會不一樣,與教材知識發(fā)生碰撞,擦出思維的火花,并由此而產生爭論,這是好事。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老師不能簡單地說,誰的觀點對,誰的說法錯。要用畫龍點睛的語言,讓雙方爭論的問題找到一個合理共振點,讓學生豁然開朗,如夢方醒。如在《路旁的橡樹》一文的學習中,學生們就為了到底該不該留橡樹而發(fā)生爭論。有的同學認為橡樹擋住公路的修建,該砍;有的學生則認為橡樹長那么大,多不容易?。≡摫Wo。不同觀點的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不可開交。這時,老師便引導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我們一起來看看最后筑路工人怎么做的?他們?yōu)槭裁匆菢幼瞿兀俊睂W生便自然引入到后面的學習中去了,自己尋找答案。
四、處理價值取向偏離的語言干錯果斷、旗幟鮮明,引導學生正確判斷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教育;法制教育;中職學生
一、加強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十八屆六中全會將“全面依法治國”上升為四大戰(zhàn)略布局之一,由此可見依法治國對我國發(fā)展的重要性。近年來,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成為目前我國新型勞動力市場的生力軍。而這些技工型人才大多出自于職業(yè)技術院校。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是其構成形式之一,因此,中職院校學生法制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了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成效。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素質,使其自身意識到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二、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法制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發(fā)展現狀
2002年以來,我國中等職業(yè)教育全面重新定位,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時期。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隨著高中教育逐年擴招,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面臨著生源匱乏的尷尬局面,大多中職院校幾乎是無門檻入學。調查結果顯示在所調查的中職生中有近一半(44.65%)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基本的學習常規(guī),對學習有比較正確心理的學生約54%,仍有接近一半的學生能力較弱。[1]
(二)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職院校教師整體法律素質不高
中職院校教師大多數都是由德育教師或者輔導員兼任,其專業(yè)水平參差不齊,從而導致法律知識無法講透,法律要點不夠精準,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往往是照本宣科,學生根本無法深入理解法律知識。即使學生產生法律相關的疑問,大多數教師往往無法給予學生有益的答復。因此,大多數學生開始不信任教師,產生了抵觸心理,并且往往只是為了獲得學分而死記硬背,這與法制教育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2]。
2.中職院校學生對法制教育缺乏熱情
由于從小接受的是主科(數學、語文、英語)至上的教學理念,因此,對法制教育這一“副科”存有偏見。在大多數的學生眼里副課只是用來打發(fā)時間,湊學分的配菜,甚至有些人選擇在副課上干私活,補睡眠。長此以往的惡性循環(huán),不但達不到教學目標,同時也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
3.法制教育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缺乏時效性與針對性
一方面,課程內容只有廣度,缺乏深度,教師只是針對教科書的內容向學生簡單的介紹了法律基礎的主要內容,忽視了法制課的教學目的。使得學生只知有法,不知用法。另一方面,中職院校的法制課大多只是象征性的開設一學期,使法制教育缺少連續(xù)性與時效性。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中職學生不知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這就是法制教育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的疏漏之處。
三、加強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法制教育的途徑
(一)提升中職院校學生的法制教育觀念
首先,要從意識上加強中職院校學生的法制觀念,比如可以在校園內定期開展普法活動,開設微信公眾號等方式使學生主動參加到法制教育的宣傳中來,潛移默化的提升中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其次,學校要認識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設立主管法制教育的副校長、聘請法律顧問、長期從事政法工作和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專業(yè)人員擔任法制教育輔導員,成立校園法律咨詢中心。與此同時,制定法制教育的總體規(guī)劃,編制目標體系,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建立在校期間學生法制檔案,將學生在校期間的行為記錄在內,從校規(guī)上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舉止。法制教育的成敗與否直接影響到校園秩序和中職學生的犯罪率。
(二)培養(yǎng)中職院校學生對法制教育的興趣
第一,可以由校方組織開展法律學園活動。比如,分批次,分專業(yè)的組織學生旁聽庭審,模擬法庭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并循序漸進的接受法制教育。第二,科學合理安排法制教育課程。首先,可以劃歸到通識課程中,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學期,而是分階段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然后,根據學生的專業(yè)設置不同的法律專業(yè)課,比如,針對平面廣告設計專業(yè)可開設,廣告法、合同法、經濟法、商法等實用性強的部門法。在學習相關部門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中職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三)加強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院校學生年齡基本在15歲到18歲,從心理學觀點,這一階段的孩子身心發(fā)展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但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在心理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他們較同齡的孩子更早的步入社會,其多表現為:1.自卑感嚴重,但反抗性強烈。2.思想意識活躍但學習動機缺失。3.渴望得到認可,但人際關系障礙。4.自我意識增強,但自控能力不足。因此,學校的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要有計劃的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使學生正視自己內心真實的自己,通過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適應社會的復雜多變,“心理咨詢可以對法制教育進行有效的輔助,是深層化、科學化的德育。”[3]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作為加強我國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結合中職院校的具體情況,有目的的采取措施,切實加強我國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法制教育。相信,在我國對中等職業(yè)教育不斷加大投入的情況下,中等職業(yè)教育一定會朝著健康、高效、優(yōu)質的方向發(fā)展,為培養(yǎng)出具有一定法律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進一步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布局貢獻力量。
作者:率婷 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
參考文獻:
[1]徐麗春.中職生學習方式及狀態(tài)的調查與思考[J].職教論壇,2005(6):58-59.
(一)不斷完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學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要提高法制教育的地位,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和的手段,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基礎,傳授相關法律知識,強化法律思想。第一,要在思想政治課上滲透法制教育的內容。各種版本的思想政治課教材,都有一定的法律知識,但是這些知識比較枯燥,會不同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些法制教育情境,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用模擬法庭的方法,以一些經典的案例,讓學生扮演法庭上不同的角色,使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針對案例的內容進行辯論,這樣既尊重的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第二,在作業(yè)當中滲透相關法律知識,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當中,教師會或多或少的布置一些課下作業(yè),可以適當的選擇一些法制方面的內容。如要求學生觀看各個省市電視臺的法制節(jié)目,之后寫一些隨想和認識,這些節(jié)目當中包含著豐富的法律知識,觀看這些節(jié)目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將法律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二)要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F在,多數中學在法制教育上主要是以理論教育為主,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脫節(jié),影響法制教育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要強調重視和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素質、思想和觀念。中學法制教育的實踐活動包括校內實踐活動和校外實踐活動,這兩種實踐活動要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第一,在校內實踐活動上,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內資源,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法律實踐活動。在組織的過程中可以班級為單位,如辦法制教育黑板報、手抄報、召開主題班會活動,這些活動當中,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起到學習和運用的雙重目的。學校也應該利用宣傳標語、校園廣播等多種形式來宣傳法律知識,組織開展與法律相關的知識競賽和文藝節(jié)目,設立法律專項基金和網絡法律宣傳教育園地等形式,來拓寬學生的學法活動模式和法律知識視野。由于多數違法犯罪青少年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心理問題或人格障礙,學??梢栽谛仍O立心理輔導室,對反社會性人格的中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還可以組織學校的教師編寫一些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法律讀本。第二,在校外實踐環(huán)節(jié),學??梢耘c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合作建立校外法制宣傳教育基地,利用這些機構的資源,開展一些專門針對中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如組織到法庭參加庭審旁聽、到公安局參觀學習等活動,相信能夠起到良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二、充分發(fā)揮家庭法制教育的作用
(一)家長要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家長的法律知識水平和法律觀念對其子女的法制觀念和意識有著重要的影響,家長的法制教育往往是在不經意之間完成的。這就要求家長在工作之余,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水平。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參加一些家庭法制教育講座與家庭法制教育經驗交流會,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讓其能夠從了解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思考孩子需要什么,使其在教育中學會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不要刻意表現家長的權威。在法律學習上,主要以《憲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保護法》等基本法律知識為主,將所學的法律知識滲透到日常教育當中。同時閱讀一些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著作,運用科學的教育手段增強教育的實效性。(二)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教育觀念也綁架了他們的教育思想,使教育打上了應試教育的印記,應試教育思想忽視了學生個體發(fā)展和青少年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導致青少年心理的問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家長在教育當中,不應過分重視成績,必須摒棄分數萬能論。應該從多方面關注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問題,時刻關注孩子的思想、學習和交際情況,一旦出現了不良的苗頭,應該及時進行交流,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規(guī)范學生的習慣和行為。在法制教育上,家長應該盡所能傳授給孩子必要的法律知識,盡所能利用法律知識,解決孩子生活、學習和交往當中遇到的多種問題。另外,家長在生活當中要以身作則,因為家庭教育多數情況是潛移默化的。
三、充分利用社會教育的補充作用
一、教學內容具體實施方法的研究
(一)教材精講
根據當前教育部的中職語文教材,與同科組的語文教師集體討論,去除一些題材較陳舊或難度較高的課文,保留一些貼近現實生活、文質兼美的文章,作為精講內容。在精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練習題,通過練習,逐步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掌握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化技術開發(fā)課外資源
信息化技術教學已經在眾多中職院校中得到運用,中職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技術來開拓學生的視野。首先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穿插適量的課外知識講解來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給學生播放有助于教學的音頻和視頻文件,讓學生充分感悟到語文的魅力。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力求使學生通過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在閱讀中,體會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
(三)訓練實用文體寫作技能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能寫出優(yōu)秀作文的中職學生并非很多,大部分中職學生對作文都有畏難心理,主要原因是覺得沒內容可寫。由于中職生有自己的特點,因此應該對中職生傾向于應用文寫作訓練。應用文寫作要以貼近學生生活為指導原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觀察自己周邊的事物,不定期給學生命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感悟寫文章,并進行指正。只有引導學生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認識體會,應用文教學才能左右逢源。教師不斷為學生尋找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學生就不必為怎樣寫,寫什么而抓頭撓腮了。這樣,便可以促成學生寫作應用文的動機,再進一步指導學生怎樣寫,這個教學的雙向活動便水到渠成了。
(四)訓練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并不是簡單的聊天也不是單一的普通話訓練。要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可采用多種形式來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例如:運用信息化技術建立學生老師交流平臺,學生們在平臺上一條新聞,大家在下面進行評論或學生在課堂上為大家講述幾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進行討論,再到專題事物采訪、演講比賽、辯論大會等活動,由易到難,使學生從怕說到敢說,再到能說。組織切實可行的說話活動,是鍛煉和提高學生說話能力必不可少的良機。要適應社會活動中說的要求,就必須在扎扎實實學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說的基本功訓練,這樣才能真正的將口語訓練熟練的運用到社會交際中。
二、語文教學評價方法研究
評價教學成果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也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如果評價體系不完善,則會阻礙學校的教學發(fā)展,教師也會因為評價體系的不完善而失去了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進行積極探究的動力,學生也因為評價體系的不完善而學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識,為了應付考試而敷衍了事的學習。要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喚起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必須完善現行中職語文考核的方式和內容,中職語文教師要針對各專業(yè)的特點,來側重語文教學內容。努力激活課堂教學,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根據教學情況,編制相應的考查內容和方式,理順教與學、學與考、考與用之間的關系,建立起新的中職語文考試和評價體系。同時,提倡評價手段的多樣化,除了老師評價學生外,學生還可以評價老師。學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每一位學生建立自己的電子化學信檔案,在檔案中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對自己的任課老師進行評價打分,評價內容可以細分為教師的授課內容是否與時俱進、教師課上是否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是否在課堂上學到真正的知識等,學校也要非常重視學生的評價,不能讓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流于形式而失去了評價的意義。只有多方面的整合評價體系,才能讓評價起到真正的作用,才能讓評價體系促進教學的發(fā)展。
三、結束語
【關鍵詞】高職 法律教學 人文教育
在高職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對社會的發(fā)展有很大的意義。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界對人文教育的關注度特別高,因此各高職院校也加大了人文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力度。高職法律課程的教學,對日后學生在社會上的發(fā)展方向有很大的影響,在法律課堂中融入人文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職法律專業(yè)學生的個人素質,塑造其人文精神。本文將從高職法律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的現狀出發(fā),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人文教育于高職法律教學的意義以及目前法律課堂融入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等作相關分析,從而得出一些促進人文教育與專業(yè)課程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徑,希望能促進我國高職人文教育的發(fā)展。
一、高職法律課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現狀
1.1專業(yè)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直以來,我國的高職法律課教學所強調的是技能性教學,老師往往是教會學生如何來閱讀分析課本上或者其他遇到的案例,從而來解決案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會學生知識,并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運用,但是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價值觀、情感或責任感等方面的教育幾乎沒有涉及,這就導致高職教學中無法培養(yǎng)出一個比較全面的學生來。
法律課的教學,內容本來就是枯燥無味的,如果任課教師還一味的追求案例的講解分析,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興趣,并且學生在接觸各種犯罪案例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扭曲自己的世界觀,導致價值觀缺失。所以在高職法律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人文教育使很有必要的,人文教育的融入,可以豐富法律教學的課堂,還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對法律課教學有特殊的意義。
1.2教學過程中人文教育的不足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高職院校對學校人文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甚至還專門開設了人文教育的課程。但是,就高職的法律課教學來看,將人文教學另設科目來教學似乎不大妥當,一方面,法律課教學枯燥無味,另設人文教育課會使學生認為人文教育課無關緊要,反而不能達到人文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人文教育跟法律教育本來就是不能分開的,如果分開來上,會讓學生覺得這是兩個不相干的學科,致使人文教育與法律教學分家。如果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把握好人文教育與法律教學的關系,任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能有效進行人文教育,那么學生就會在無形當中形成追求正義和真理的價值觀,從而在接受法律知識的同時塑造了法律公正無私的形象,這樣才能達到人文教育與法律課融合的教育效果。
1.3高職院校將人文教育融入課堂的力度
當下,我國高職院校對人文教育的關注度雖然在不斷提高,但是實施的力度卻還相當不足。法律課堂中融入人文教育,會減少很多專業(yè)知識授課的時間,許多老師認為這是不合理的,法律課的教學應該以知識和技能教學為主,不能插入其他內容。存在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學校實施人文教育的力度還不夠,只有從教師層面上決定融入人文教育教學,高職的人文教育才能得到發(fā)展。
二、高職院校法律專業(yè)學生人文素質現狀
2.1學科視野局限
法律的專業(yè)教學,本來涉及的內容就比較宅,而且學生在接受教育期間,所學的知識都是單純的法律知識,無法接受其他學科或其他類別的知識,使法律專業(yè)學生的視野就停留在法律知識上。單純課堂知識的教學,局限了學生的學科視野,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2.2功利導向重
在這個追求金錢和權利的時代,每個人都對金錢和權利有著不同程度的向往,尤其是正在接受教育的青年同學。高職法律教學,是要培養(yǎng)法律上的優(yōu)秀人才,這不能單單體現在其法律知識水平上,還要看其人生價值觀和個人正義感等。過重的功利導向,不利于法律專業(yè)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更會影響法律課的課堂教學。
2.3個性過強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也隨之出現,盡管在教育的過程中,許多教育家強調要保證學生的個性化教育,但是當下學生的個性太強,與教育家們強調的個性化教育似乎沒有多大的契合度,過強的個性,使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學校教學的情緒,特別像法律課這類的課程教學,課堂內容枯燥,而且老師所教授的都是一些案例性的知識點,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法律教學不能達到教學的目標。
2.4缺乏文化陶冶
法學課堂教學缺乏必要的文化陶冶,使學生的人文素質普遍不高。技能教學并不是所有,在高職法律課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的文化情操的陶冶。在授課的過程中,任課教師除了講解相應的法律知識以外,還要擔負起陶冶學生文化情操的責任,只有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得到提高,而且,學生還能在接受文化知識的同時,接受法律知識。
三、人文教育在高職法律課教育中的價值
3.1開闊學生的學科視野
在高職法律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并且開闊原來被束縛的思路,以更活躍的思維來進行學習。法學學科的教學,受知識內容的限制,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只能局限于學科內容,無法打開思路教學,從而也導致學生的學習思路較為死板,不能游刃有余。人文教育與法律教育相融合,不僅創(chuàng)新了教學方式,而且還豐富了教學內容,打開了學生的學科視野。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法 中等語文 教學措施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概念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質其實就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為一體的一種教學模式,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提出至今,它作為一種有顯著成效的新潮教學模式而被很多職業(yè)教育專家認可。行動導向教學法包含了很多教學技術,例如角色扮演、項目教學、頭腦風暴法,等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僅作為導向,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地、有目的性地開展學習并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取今后的職業(yè)活動里所需要的知識技能。
二、中職中技語文教學現狀
據相關的數據統(tǒng)計分析,當前我國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在語文教學成效方面仍舊不盡如人意。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課上學到的僅僅只是皮毛,而且只有少部分同學能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大部分同學在學習語文時仍舊比較被動,他們的學習目標并不明確。筆者認為應從教師和學生兩大方面進行分析。
(一)中職中技語文教師存在的教學問題分析
1.陳舊的教學模式
我國自教育改革后一直推行新理念、新教學法,可是在中職中技院校里還是有很多教育理念落后的教師。這些教師雖然響應了國家教育部、人社部的號召,但并沒有真正進行實質性的教學轉變,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已經很難再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再者,由于就讀于中等職業(yè)技術院校的學生們成績較為不理想,因此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語文本身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它強調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和感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枯燥的教學方法,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體驗和感悟強塞給學生,學生便會學得味同嚼蠟,無法提起語文學習情趣。
2.語文教學重點過于應試化
中等職業(yè)技術院校的語文教學大綱不同于普通高中,它除了更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之外,還要關注學生的綜合職業(yè)技術水平和發(fā)展能力。部分教師始終以傳授知識點為主要的講課方法,只關注學生所學知識點是否系統(tǒng)、是否嚴密,考試能否寫出嚴謹的答案,而忽略了在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有關技能。
(二)中職中技學生所存在的學習問題分析
相對于普通高中學生來說,中職中技學生還是缺乏主動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他們通常是因為教師布置了學習任務才學習語文,而且中職學生對課外知識了解甚少。據網上的數據統(tǒng)計調查結果顯示,中等職業(yè)教育學校學生內心過于浮躁,并不太喜歡閱讀課外作品,他們的閱讀量很少且知識面很窄,缺失必要的文學素養(yǎng),然而學習語文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多閱讀,在優(yōu)秀的文章里找到感悟,提高語言能力、寫作水平,等等。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上的應用對策
行動導向教學法不同于往常的教學方法。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以教師單向主導向學生授課,而是由學生主動學習知識。下面將分別舉例,讓教師更好地理解如何將行動導向教學法運用到課上。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讓學生扮演角色,通過這種角色扮演分析教學內容,充分體會教學人物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比如在中職語文課堂上,會有很多故事情節(jié)性比較強的小說需要學生學習,角色扮演一直被廣大教師所采用,例如重新編排劇本,分角色朗讀,在課堂上演出,等等。這種教學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學習如何進行人際交往,提高社會能力。例如,在學習《項鏈》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別扮演課文里人物的角色:瑪蒂爾德、瑪蒂爾德的丈夫、路瓦裁夫人和珠寶店的老板,讓同學們進行課上表演。通過這個短劇表演,無論是出演的同學們還是觀看的同學們都會對文章人物的性格變化一目了然,學生能夠很直觀地感受文章要表達出來的意思,即瑪蒂爾德由于受到當時社會的影響,導致自身虛榮心過于膨脹,害人害己。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能為學生提供生動的例子,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文章要傳達的中心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個學習項目,因此項目教學法也被稱為模塊教學法。這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主導,教學活動的核心為讓學生通過一個完成一個項目實現技能與理論的整合,提高整體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祝?!窌r,教師應給學生確定任務書,即讓學生明了各自的學習任務。首先,先給學生們分好小組,并分組安排任務,通過資源渠道找到完成任務的方法并完成任務。以某一組的任務為例,該組主要是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當第四組確定分工之后,學生們會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有的同學會在文章尋找相關詞句,有的記錄,最后修改并匯總了祥林嫂遭受殘酷壓迫的慘痛經歷。為了交出最佳優(yōu)化方案,學生們?yōu)榱瞬灰驗樽约和闲〗M后退而盡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務。教師通過給學生展示自己,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不僅培養(yǎng)他們閱讀文章的能力,還鍛煉他們合作交流、分析歸納等方面的社會能力。
(三)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主要是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一個話題,并給一定的時間如十分鐘,然后由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學在別人發(fā)言時應保持安靜。在短短時間里學生的頭腦里會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和想法,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活躍能力。以學習“寫作”為例:當教師要求學生開展“建議書”的實用寫作時,可以根據以下步驟進行:
1.將學生均衡地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進行分工,并做好討論的記錄準備。
2.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大大“討論話題”,然后畫一個圓圈。當討論好的小組可以上臺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比如本組想到的某一個人、某一首歌詞、某一幅畫甚至是由“這個話題”引出的小故事,等等。
3.同學們根據黑板上的內容找出有關聯(lián)的地方,然后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重新調整思維,并依循教師給出的格式要求進行寫作。
采用頭腦風暴法,教師要注意,給學生的思考時間盡可能不要太長,在短時間內爆發(fā)出來的思維才是最具有活力的。
(四)課文引導教學法
課文引導教學法是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但這些問題是用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較為適用于自讀課文學習。例如在學習《登高》時,教師可以安排同學們獨立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1.閱讀課文,找出生詞并予以解釋。
2.根據手頭資料,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3.反復朗讀詩歌并思考幾個問題:首聯(lián)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描述重點分別是什么?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分別有哪些意象,營造的畫面如何,表達的情緒情感如何?詩人所悲為何?僅僅只是悲秋嗎?
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學習,完成這些任務,就會明確自己閱讀文章的意義和應該如何進行閱讀和理解。
(五)模擬教學法
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所使用的模擬教學法是模擬情境進行教學,即針對一個課題,安排學生模擬關于那個課題的任何小品、短劇等,讓學生學會在該情境中如何運用語言技巧,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例如,在學習《守財奴》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針對“搶奪梳妝匣”這一段進行情景模擬,并讓同學們在表演者的表演中思考兩個問題:葛朗臺老頭的動作細節(jié)透露出了他的哪些內心獨白?葛朗臺太太暈死過去后,葛朗臺會作何反應?學生們會針對這兩個問題認真閱讀文章之后觀看表演,從而給出一個有學生們自己的想法的結果。
四、結語
自21世紀開始,我國便開始大力推行職業(yè)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成了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改革重點。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當前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仍采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即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聽課做練習,極大地忽略了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學生學習效率低,磨滅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好感,而且導致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語文應用能力等方面的學習不到位。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除了引導學生學習以外,教師也應該改變教學理念和模式,讓課堂變得活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率。
參考文獻:
[1]馬福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yè)教育中的應用[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23):77.
關鍵詞 社會新聞發(fā)言體制 語言教學 引導 培養(yǎng)
新聞發(fā)言人制度的建立,推動了我國新聞發(fā)言人事業(yè)的發(fā)展,新聞發(fā)言人以其獨特的語言和個人魅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新聞發(fā)言任務。新聞發(fā)言人的語言功力對完成新聞發(fā)言非常的重要,它是發(fā)言人與媒體和公眾溝通的重要載體,新聞發(fā)言的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直接關系到新聞發(fā)言的成敗。因此我們必須要掌握好新聞發(fā)言的特點和規(guī)范,了解其內涵,做好新聞發(fā)言。
一、新聞發(fā)言人語言的特點
(一)語言準確規(guī)范性
新聞發(fā)言語言不同于普通的語言,它實際上就是一種交際語言。在新聞會中,新聞發(fā)言人不是以個體的形式存在,他是代表組織對媒體進行回答、演說,他代表著集體的形象,因此必須要做到語言的準確和規(guī)范性,這里的語言準確有兩層意思:①對于提問和回答的時候,要對關鍵信息和關鍵問題進行準確理解和把握;②對于細節(jié)和一些問題的深刻內涵要準確把握,例如在新聞發(fā)言中我們經常使用具體的時間和數字來增加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在語言的規(guī)范也有兩層意思:①語氣的規(guī)范。語氣是非常好的情感表達方式。在新聞發(fā)言中,在發(fā)言內容一定的情況,不同的語氣可能造成不同的理解,語氣可以改變語言的美學效果;也可以增減語言的感情的色彩和分寸;還可以改變語言的語義和意向,它直接影響了語言的傳播效果;任何不規(guī)范、不貼切的語氣,都會導致表態(tài)失范,削弱語言傳播的表達效果,甚至影響組織的形象。②語言用詞的規(guī)范。新聞發(fā)言語言不同于普通的語言,它要求我們必須要使用外交辭令,不能過于隨意,避免媒體或公眾引起誤解。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既尊重了事實,又可以避免消極因素。
(二)簡單、簡短、簡要
新聞發(fā)言的語言一般都是圍繞一個核心去進行表達,為了讓媒體和公眾能夠更好的掌握語言表達的核心,我們要做到簡單、簡短、簡要:①簡單。新聞發(fā)言語言要按照普通人的思維去組織,去進行表達,它最終要實現能夠讓普通人都能理解和接受,要讓別人聽得懂。②簡短。我們要用最簡短的語言去將自己要傳達的意思表達出來,盡量不要用太長的句子,避免產生歧義與誤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盡量能夠用簡短的語句,以免讓媒體和他人斷章取義。③簡要。就是要求新聞發(fā)言語言要突出核心和重點,明確的表達出你的要點。
(三)具有時效性和時機性
所謂新聞發(fā)言就確定了語言要有新聞性,必須要保證語言的時效性,否則語言的表達效果就會大大的削弱。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我們要確保新聞發(fā)言語言的準確,所以要掌握語言的時機,在合適的時間使用恰當的語言能夠實現很好的表達效果。
社會新聞語言體制在大學語言教學模式的引導和培養(yǎng)考慮到目前社會新聞發(fā)言體制的興起和新聞發(fā)言語言的特性,它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和應變性,能夠讓我們在交際當中占據主動地位,因此在我們的大學語言教學可以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
(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和文化素養(yǎng),確保語言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新聞發(fā)言人的高質量的發(fā)言,離不開其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文化素養(yǎng),這樣在回答問題、演說時才能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一個人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影響了其語言風格。因此在大學語言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加深文化積淀,提高語言文化素養(yǎng),并且在語言教學和使用中,注意加強學生準確規(guī)范使用語言習慣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語言的駕馭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角色意識,提高語言應變能力
新聞發(fā)言人體制的不斷發(fā)展和其特定的角色定位使得其在語言風格和表達形式上有了一定的特點。因為新聞發(fā)言人他從自己的角色和職責出發(fā),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進行發(fā)言。在大學語言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對學生角色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不斷的訓練讓學生可以在假設的角色模擬中做好角色定位,在不同的角色轉換中提高語言應變能力,加強對于語言的掌握和駕馭能力。
(三)注重語言交際能力和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聞發(fā)言體制其實就是一種交際機制,它通過提問和回答、演說來進行交際,語言是實現交際的主要手段,在交際的場所和時機運用合適的交際語言可以起到很好的交際效果。語言最終的目的就是應用,在大學語言教學中,要通過各種訓練來加強對于學生語言交際和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結束語
良好的知識儲備和語言能力是新聞發(fā)言人做好新聞發(fā)言的基礎條件,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語言應變能力對我們的大學語言教學有著很好的啟發(fā)。我們的大學語言教學應該結合社會新聞發(fā)言體制的培養(yǎng)模式,做好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儲備,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角色和政治意識,不斷訓練學生語言表達和應變能力,提高學生語言的人際交流和實用能力,讓語言能夠真正的發(fā)揮其效用。
參考文獻:
[1]張洋.政府新聞發(fā)言人語言風格的構建[J].現代傳播,2011(1).
關鍵詞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三觀 價值取向
文章編號 1008-5807(2011)03-149-01
一、探討的緣由
就一般而言,“價值”表達的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相關性,是客體所具有的屬性及其對主體而言的意義.教育的價值是建立在教育的本質特性基礎之上的,是教育對于主體的存在和發(fā)展而言所具有的意義。追求價值是教育教學活動重要的驅動力,而且教育教學還是一種創(chuàng)造價值的實踐活動,這不僅意味著教育教學的內容本身是具有價值的,還意味著我們對教育教學活動存在一種價值期待,希望能藉此實現我們在某一方面的需要、利益和追求。
因此,如果沒有動態(tài)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實現,沒有存在于這一過程中的價值取向,整個價值系統(tǒng)就會成為沒有生命的東西,課程的真正價值也就無法實現。而很多老師沒有重視這一點.
二、教學實踐中形成“基礎”價值取向的依據
思政課的根本任務是要把理論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結合起來,通過科學的理論武裝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青年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新生力量,他們的理論認識、思想觀念和行為選擇并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有著十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根源。因此,培養(yǎng)怎樣的人才,培養(yǎng)這些人才具有怎樣的素質品質,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新課程教學中價值取向的形成必須充分體現這一基本目標,并由此出發(fā)形成一條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線索。新課程在展示其全新的結構體系和內容安排的同時,也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礎”課程教學中價值取向的基本內容
(一)政治性與科學性相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
教學的至高宗旨是以此為方向引領學生的思想、觀念,并進而引導其行為。這一方向既要落實在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的教學中,也要體現在法律修養(yǎng)的教學中,要在教學中避免具體地、逐個地講解法律條文??梢哉f,政治性與科學性共同構成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課程生態(tài)”,政治性是其根本方向,科學性則是其生命之源,新課程在教學中必須形成政治性與科學性相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
(二)社會性與個體性相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
要做到社會性與個體性的統(tǒng)一,必須把思想、道德、法律領域社會性的要求轉化為青年學生的內在需要,事實上,在這些領域的社會性要求中包含著許多對于人的主體地位、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的社會性生存等方面內容的關注。因此,我們的理論教育一定要緊扣學生的現實生活,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和追求,分析學生的需要和追求,只有深入學生的生活實踐和思想實際才能使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從而喚起并引導學生的需要和追求,只有把規(guī)范領域社會性的要求放到社會實踐的情境中去體驗,才能形成學生在實踐中遵循規(guī)范的心理基礎,并成為個體行為的重要動力。
(三)思想、道德與法律教育“一體化”的價值取向
“新教材從社會秩序結構的角度,把這個法哲學、社會哲學中的問題以全新的面目展示在我們面前,把思想、道德、法律放到社會規(guī)范的層面上讓我們重新認識:思想、道德與法律都以社會為其發(fā)生的基礎,它們在內容上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在實施中相互作用、相互支撐,在功能上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共同立足于社會、歷史經驗和現實的基礎之上,共同構成影響社會秩序的要素;它們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即通過綜合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質,來形成我國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特定的社會秩序??梢哉f,教育“一體化”的價值取向,是取得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四、以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實效來促進課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價值取向
筆者以為,在教學實踐上嘗試以下方法,將有益于促進新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